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如何投稿外国期刊文献论文

发布时间:

如何投稿外国期刊文献

国际学术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Application ISSN:2664-4290,主要收计算机、机械、数学等主题,含金量十足,能有用于保研考研加分,评奖评优等,推荐一下!

如何让您的论文更快更好地发表对于中国的作者而言,在国际英文期刊上发表文章,除文章本身的学术价值和作者的英文水平外,关键是要认真地做好市场分析,选准刊物,有的放矢,如此便能增加稿件的竞争力,被更多的国际学术期刊接受。近年来,随着中国整体国力的不断增强以及无数有识之士的不懈努力, 国内的科学研究水平蒸蒸日上,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此同时,在国际出版市场上,来自中国的出版物(包括出版的图书与发表的文章)也不断增多。但与中国庞大的科研队伍和成果数量相比,其数量还是相当小的。究其原因,语言障碍是一方面,但更多的是中国作者对国际英文期刊和图书的出版程序不够了解,增加了投稿的难度或增加了退稿的几率。另一方面,即使文章被刊物接受了,要想以最快的速度把论文变成高质量的出版物,其中还有不少值得注意的地方。本文将根据作者在英国英文科技期刊做编辑工作十几年的经验,详细介绍一下国际英文学术期刊出版过程中的三个主要阶段,以及在各个相关阶段中国作者特别应该注意的问题。选择发表刊物与撰文投稿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选择正确的投稿对象是举足轻重的第一步。要想做到一箭中标,不但要知已,而且更要知彼。国际学术期刊对稿件的筛选与取舍和国内不完全一样,详细的来龙去脉如下。国际英文学术刊物是主编(EDITOR-IN-CHIEF)负责制,不受其它行政命令的制约,在选择稿件方面出版社亦无权干涉。一本刊物由一位学术地位较高的知名学者担任主编,也有两位甚至多位的。主编之下,根据学科的普及程度和热度决定是否设区域编辑(REGIONAL EDITOR),如果有这层设置,则大部分情况下投稿也按区域划分,一个区域内的稿件由该区域的编辑负责审理;否则,所有的稿件将全部汇总到主编的手中等候审理。区域编辑之下是编委会(EDITORIAL BOARD),一般由10-30位知名学者组成,这些人大都是审稿的主力,他们给刊物审稿没有经济报酬,为的是刊物的发展,学科的进步,当然也有个人的知名度。除去编委会,主编本人偶尔也会特邀审稿人,尤其是当几位审稿人对同一篇稿件的意见出现严重分岐的时候,主编会向特邀的审稿人征求意见。审稿(REVIEW/PEER REVIEW)的大致过程是初选,送审,修改和终审。原稿(MANUSCRIPTS)投到主编或区域编辑手里,先要过初选这一关,看是否值得考虑在本刊出版。那种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文章当场枪毙(REJECTED);如果主编觉得与本刊物的办刊方针相符,便会进入送审阶段;如果文章很好,但与刊物的范围(SCOPE)不太吻合,主编也会回绝,但会主动向作者推荐相关性更强的刊物。决定送审的文章根据不同的刊物由3-4位编委或审稿人同时审阅,而且要按期给予答复。如果全体通过或多数人亮了绿灯,稿件就被接纳了,但这种情况很少,多数是有条件的接受,作者需按审稿人的意见对初稿进行修改。大部分情况下是小的改动,但有时要补充数据,重新分析结果甚至重新设计实验。不管是大改还是小改,改过的稿件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重新交到主编手中,由第一轮的审稿人进行复审,看改得是否合格。大多数情况下,稿件经过一次修改就能通过,但也有修改几遍才最终交送出版社的。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外的刊物上发表文章,是否接受审稿人的意见对原稿进行修改,完全是作者自已的事,往往有的作者不愿对稿件进行任何修改或不能接受审稿人的意见,便会提出撤消投稿,而且只需给主编写张便笺就可以了。有的刊物,作者可以向主编推荐审稿人,但这样的刊物数量有限。凡终审通过的文章便被列入刊物的出刊计划,稿件会很快地发送到出版该刊的出版社,进入下一个出版程序。整个审稿的过程,从初稿到最后送交出版社,不同的刊物和主编,所花的时间有很大的差异,同时也取决于原稿的质量和作者对原稿的修改速度。此外,在部分国际英文学术刊物上,经常出版一些特刊(SPECIAL ISSUES),出版目的因刊而异,但过程大同小异。特刊的题目多是由主编或编委们共同确定的,有时是学术会议的论文汇编。特刊由1-3位特聘的客座编辑负责组稿和审稿,其程序相对简单,时间也相对花得少些。但不管是特刊还是普通稿件,是否被采纳,关键在于稿件的内容是否与刊物的办刊方针相符以及稿件的学术和文字质量,而决定这些因素的关键人物便是作者本人。作者一旦决定要发表文章,首先要根据学科和研究内容找准将要投稿的刊物,这是关键的一步。国内的作者往往怕自己的英文不好,一开始花在文字上的时间很多,而忽略了对市场的调查与了解。如今西方市场上的英文学术期刊多如牛毛,学术和出版质量良莠不齐,大致可分为上中下三等。第一等是最好的,几乎尽人皆知,刊登的文章是对科学研究有重大影响和贡献的,如《科学》(SCIENCE)和《自然》(NATURE)等。这种刊物数量很少,每年登载的文章数量有限,若能在这等著名的刊物上发表一篇文章,当属幸事;第二等是知名度稍逊一筹的,但往往是一个学科好文章的主要载体,对文章的内容要求也很高,这一等级的刊物数量不少,几乎每个学科都有;最后一等的刊物数量最多,有的一个学科就有两本以上这类的刊物,刊登的文章水平相对较低,但也都是作者原始的科研结果,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的基础或铺路石。总而言之,对作者而言,一旦决定发表文章,首先要对自已的科研水平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只争朝夕在一流刊物上发表当然好,但不切实际的高攀等于浪费双方的时间。搞准定位以后,选刊也非常重要。一定要把各个不同刊物的出刊宗旨和学术范畴(AIM AND SCOPE)看清楚搞明白(通常在刊物的内封或首页的反面,网页上也有),然后根据自已的文章内容选出一本最对口的刊物做为第一投稿对象。一旦确定了刊物,下一步就要好好研究一下该刊物的投稿需知(作者指南/GIUDE FOR AUTHORS),看看其对稿件的格式,图表,参考文献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着手设计初稿。文字固然重要,但图表也不容忽视。而对中国作者而言,稿件中还有两个特别重要的地方值得注意,一个是姓名,另一个是联系地址。中国作者的姓名在英文刊物中是以汉语拼音的形式表达的,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姓在前,名在后;另一个是名在前,姓在后。两种方式一中一西,均无可厚非,关键是一旦决定采纳其一,就要一贯如是,不要变来变去。此外,联系作者的联系地址一定要写准确,如果没有电子信箱,可随稿附上中文的通讯标签,以确保回执的准确投递。文章首页上的地址应该是作者从事此项科研时的单位,而不是投稿时的通讯地址。对主要作者(联系作者)而言,若两者之间有差异,应把投稿后的联系地址注明,以示区别(在校样中通常排在首页的下脚注)。稿件完成后,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发出。目前许多刊物都接受网上投稿(ON-LINE SUBMISSION),既方便又快捷,而且可以随时查询稿件的进展;传真和邮寄也可以,但一定要搞清楚应该寄给谁,是主编还是区域编辑,以免事后传来传去,浪费时间。稿件一旦发出,算是万里长征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不管结果如何,都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如果一投不中,也大可不必灰心丧气,可以修改以后再试牛刀,但最忌讳的是一稿多投。有些作者为了省时间,同时把稿件投向几个刊物,图的是“东方不亮西方亮”,孰不知此举利少弊多,尤其是容易损害作者的声誉,应予以杜绝。稿件在出版社内的登记发排和作者审读校样通过终审的稿件需经过主编送达出版社,在出版社内要先后历经登记,发排,出校样,作者审校等过程,是学术文章在期刊上发表的另一个重要步骤,作者在这一阶段有不少工作要做,而且其进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稿件在因特网和印刷刊物上的发表质量和速度。 1.稿件登记目前,在科技期刊出版中,绝大部分出版过程都计算机化了,表现最突出的就是稿件的发排以及对校样的处理。与十几年前的工作程序和手段相比,如今的出版业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这种变化表现为原稿的发送渠道的不同。以前基本的传送方式是邮寄,传真都不多见,所以那时编辑一天工作的开场白就是处理邮件。不仅如此,早年的稿件登记方式也很原始,没有计箅机,更不用说计算机数据库了。新的稿件都是由登机员用打印机打到纸卡上,编号注册后交给编辑。如今情况大不相同了,许多刊物都己经开始在因特网上接受投稿,被接受的稿件可以很快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到出版社,由稿件登记员将所有的信息包括稿件标题、作者姓名、编辑部接稿日期、页码、图表以及联系作者的详细地址和通信方式等等,一一输入出版系统的计算机数据库,速度和效率成倍提高,稿件一旦登记入册,作者会很快收到一封回执,说明稿件已登记完毕,通知作者稿件在出版社的编号以便今后在网上查询。在稿件登记过程中,如果稿件的格式和图表不符合要求或有短缺,出版社会发信向作者索要,同时文章的版权合同书(COPYRIGHT AGREEMENT)和日后的抽印本订单(OFFPRINTS ORDER FORM)也是在这个时候发给作者,如果文中有彩图,会附加一封彩图制版的价格协议书(COLOUR LETTER)供作者考虑和选择。所有这些信函除版权和抽印本之外,作者均需马上回复,否则稿件就不能及时送发到工厂排版,被搁置在数据库里,拖延的时间少的几个星期,多者几个月。对于中国作者而言,最大的麻烦就是通讯地址有误而联系不上。有的作者自已的地址变了,经常忘了通知出版社,故而失去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另外,一旦收到了这些信函,要仔细阅读,按要求给与及时的回复,缺图表的要尽快补齐,质量或格式不符合要求的要尽力更改。至于彩图,有经费的当然印彩图为好,无力印刷彩图的应尽快告知出版社印黑白的即可。现在,如果作者能提供电子原图,许多刊物可免费在网上发表彩图(WEB COLOUR)。另外,还有两个问题是这个时期值得注意的。一个是版权协议书,这是出版社与作者之间的法律合同,一旦签字必须照合同办事,否则要承担法律责任。此外,如果文章中要引用他人已发表的文章中的图表,除征得本人同意之外,还需获得文章发表时的版权拥有者(出版社或学术团体)的文字许可,否则是不能引用的。这项工作理论上应在原稿阶段就处理好,但实际上因为涉及的方方面面较多,往往拖到稿件送到出版社才最后办妥。如果作者本人办理此事有困难,可向出版社请求帮助。因为出版社内均设有专门负责版权的部门,他们可以直接与另一家相关的出版社或团体取得联系,比较快地解决问题。不仅如此,许多大的出版社之间有版权协议,相互之间允许对方的出版物有条件或无条件地引用自已出版物中的图表,这样一来,可以省去作者不少时间和精力。另一个需要强调的是稿件本身,凡是送发到出版社的稿件必须是终稿(FINAL VERSION),一切对稿件文字的推敲和图表的润色均应在终稿之前完成,一旦稿件送到出版社,就不能再改动了,这是一个基本的出版原则。但总有些作者在收到出版社的登记通知书后,又发一份新的文稿到出版社,要求取代原稿。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是可贵的,但可惜为时已晚。如果是小的改动,出版社一般不予理睬;如果改动较大,出版社会把新收到的文稿反送回主编,征求其意见和做出最后的审定。这样一来,往往要拖延不少时日,事倍功半,得不偿失。总之,在稿件登记这个环节,作者要快速地向出版社提供所需的材料,并及时通告联系地址的变化,不要借此机会对稿件进行文字上的修改和润色。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稿件发出后,有时确有必要对学术内容进行一些小的改动,目的是提高文章学术内容的准确性,这样的改动是允许的,但大多要在下一个出版程序进行,即校样阶段。 2.审查校样如同稿件登记一样,出版过程中的排版工作已今非昔比,计算机已完全取代了老式的铅字排版,速度与质量大大提高。现在一篇稿件从离开出版社到出校样(PROOFS)平均只需几个星期的时间,快的只要几天。而且作者收到校样的形式和途径也变了,以前大多是纸样和普通邮寄。现在,只要作者有电子信箱,校样一律以电子邮件(PDF)的形式发出,作者转瞬即可收到。中国作者在审查英文校样时,首先要检查的就是作者姓名,不光是文章的首页,天头注脚、文后答谢及参考文献等,凡是有中国作者姓名的地方均要一一查到。此外,对文章内的排版错误和必要的改动要尽快地发回出版社,至于改校样的要求和反馈途径,一般出版社会在校样的附信中有详细的说明,作者最好按章办事,不要独出心裁。如果某一个图需要改动,最好把改过的图一同附上,这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总而言之,在稿件发排和审校这个过程中,作者要尽可能地与出版社配合,不应该要么不停地发号施令,要么杳无音讯。这两种极端均不利于文章高速度高质量地发表,也决不是作者或出版社的初衷。恰恰相反,出版社和作者都愿意看到文章的早日出版,双方配合得力,充分利用现在的技术手段,文章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以发表,出版社得利,作者得名,何乐而不为?因特网和印刷版的双轨出版在传统的出版概念上,发表文章只有一个含义,即将核红后的校样编汇成刊,印刷出版。但如今,发表文章的含义是双重的,即在因特网和印刷版上的双轨出版。可以肯定的说,因特网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传统的纸上印刷的单一的出版形式。 1.单篇文章在因特网上发表如今,因特网上的电子出版已成为许多学术刊物先于印刷版本出版的一种既快速又简捷的出版方式。这种方式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把文章登载在刊物的网页上,凡是己经经过作者修改过的校样均能以极快的速度在网上以单篇的形式发表。这些文章统称为待印刷文章,含义是已经发表的文章,等待汇编成刊出版。这种单篇文章先于印刷版本在网上发表的新形式,大大加快了文章的发表速度,一旦作者对校样的更正意见反馈回出版社,几天以后校样即可在排版车间(机房)修改完毕,经必要的技术处理后即可在刊物的网页上登出,与所有的读者见面。这与印刷的期刊相比,至少将出版时间提前一至二个月甚至更多。而且这种电子出版形式还有许多印刷版本的期刊不具备的优势。首先,体现在彩图的处理上。以往因为成本的原因,许多彩图只能印成黑白的,其学术质量难免打些折扣。可在网上,所有原稿中的彩图只要作者能提供电子形式的原图,即可免费在网上以彩图的形式发表。其二,文章中的图表以及参考文献是相互关连的,只需轻轻点击便可看到与之相关的详细资料,而且文章里还可以附加小段的录像或音像资料。其三,网上出版只涉及到单篇文章,一旦校样改正完毕即可发表,不受刊物出版频率和刊物每期发表文章页数的限制,这也是网上出版与印刷版最根本的区别。最后,网上出版还有一个深受作者欢迎的特点,那就是作者可以随时上网查询稿件的进展情况,不受办公时间和地理时差的限制。遗憾的是,在网上出版兴起的初期,许多刊物允许作者或指定的图书馆免费下载文章,但如今这种情况越来越少了。同时网上出版的文章在法律含义上与印刷的文章没有区别,一旦登出便不能更改。如果作者在校样审定时对校样改动较大时,可以向出版社提出要求审阅更改后的校样。这种要求能否兑现,因刊而异,各个出版社有不同的规定。作者如有此愿望不妨向主编或出版社查询。现在,有的出版社为了省时间,抢速度,已经不再鼓励作者审阅校样,但这毕竟是少数。但随着出版业的不断革新和进步,这种少数是否会成为主流,还需看其发展与市场的要求。 2.汇编入刊的文章在因特网上和印刷版中出版网上发表了的文章,根据刊物的大小,稿源的多少以及刊物的出刊频率,分先后汇编入刊。有的文章需等几个星期,有的要等更长。至于一篇文章在一期刊物里的前后位置,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有的刊物按学术内容的份量排序,有的按学科排先后,而大部分是按原稿被接受的时间来排。如果一期稿件中有同一个作者的不同文章,大多数情况下是排在一起,汇编成刊这部分工作大多是由出版社完成的,作者和主编不予干涉,但特刊除外。特刊的发稿顺序在稿件送到出版社时即已由特刊的客座编辑确定了,出版社只需按部就班发刊印刷即可。一期的稿件排定后,连同四封(封面,封底)等一同发往排版车间。现在这一步骤也电子化了,出版社一定稿,相关的信息马上就到了排版车间,不受距离和时差的限制。四封排出后校样会返回出版社审定,主要是检查该期的目录和相关的信息,如刊号刊期等。四封审定后即刻返回排版车间,和所有该刊内的文章一起汇总成一份电子文件,经技术处理后在网上发表。一旦文章在一期刊物的网络版中出现,该文便自动从网上的待印刷文章一栏中消失。这种在网上发表的一期刊物,其内容与印刷的版本完全相同。但它的出版时间要比印刷本早几个星期,从而加快了出版速度。刊物在网上出版后,排版车间对该期稿件的工作即大功告成,下面的印刷工序就由印刷厂负责了。在国外,排版车间(TYPESETTER)和印刷厂(PRINTER)是分开的,通常是两个独立的厂家,跟出版社之间也没有归属关系,是普通的雇佣和被雇佣关系。排版印刷质量高、速度快,价钱合理成本低廉,出版社便会与之长期合作,反之,则会有被炒鱿鱼的危险。如今的印刷厂,计算机化的程度很高,印刷的质量和速度也比从前高很多。一期刊物印刷装订后,很快就会发往世界各地的订户,与读者见面。而作者免费的抽印本和增刊也将在印刷版的刊物出版后不久发给联系作者。在这段出版过程的最后阶段,中国作者应该特别注意的方面有两个。一个是对姓名的最后确认,如果网上发表的文章中有错误,要马上通知出版社纠正过来,只要时间来的及出版社是可以将网上作者姓名的错误改正过来的,而且可以避免在印刷版中再错。第二是确保出版社有联系作者的最新通信地址,任何单位、路名、邮编等变化均要及时通报出版社,而且在信中要注明文章标题和该文章在出版社的编号。如果没有正确的地址,作者应得的免费抽印本和增刊就无法邮寄到作者手中。一般来说,等到作者收到抽印本,文章的出版过程即大体告一段落,个别的刊物还要出电子版,把文章刻到电子光盘上(CD-ROM)等等,但这大多只是技术上的处理而已,与作者没有直接的关系。总之,统观当今的学术期刊出版界,正处在一个历史性的变迁时期,着重体现在出版形式的多样化和出版过程的计算机化。这种变化既扩大了学术交流的范围,又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对人类科学研究的进步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但这种变化目前并没有影响到学术期刊的基本运作机制和结构,学术期刊仍然是主编负责制,由出版社负责出版与发行。所以,在今后很长的时间里,科研人员要发表文章,还是免不了要和主编和出版社打交道。而对于中国的作者而言,在国际英文期刊上发表文章,除文章本身的学术价值和作者的英文水平外,关键是要认真地做好市场分析,选准刊物,有的放矢,如此便能增加稿件的竞争力,被更多的国际学术期刊接受。在稿件被接纳之后,作者应快速准确地应对出版社的要求,如此则可以有效地加快文章的出版速度,并保证最后的出版质量。“一回生,二回熟” ,“失败是成功之母”,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中国学者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不断扩大与深入,西方学术刊物中来自中国的文章肯定会越来越多,质量也会不断提高。

sci发表方法如下:

第一步:选择sci期刊

Sci期刊的选择是很有讲究的,选刊时要注意期刊的刊登范围(找与自己论文对口的刊物)、期刊影响因子(sci每年都会有更新,避免使用论文时掉出sci导致不能认可,最好不好选影响因子比较低的刊物)、期刊分区(看自己需要在哪个分区上发表),如果时间不是很充裕还要了解期刊的大概审稿周期,避免在审稿周期比较长的期刊上发表论文

第二步:了解期刊要求并调整论文

每本期刊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也意味着不同的期刊对论文的要求有差异。因此发表论文前要了解所选期刊对论文的体例格式要求是怎样的,并按照要求严格修改自己的论文。期刊也会对论文重复率有要求,重复率高也是不能通过的审核的,因此也要了解期刊对论文重复率要求。

第三步:确定投递稿件方式并上传

大部分sci期刊采用的是在线投稿系统,可以在期刊的官网找到入口。不同的期刊采用的系统不同,作者一定要注意这一点。还有的是email,不过采用这种方式的比较少,还有一小部分采用纸质投。具体采用哪种方式要看所选期刊是怎么要求的。

第四步:推荐审稿人

有的sci期刊会让作者推荐审稿人,作者可以通过引用的参考文献中、学术交流会议中、以及导师介绍等方式找到同行业的专家来作为推荐的审稿人。

第五步:回复审稿人

投递稿件之后杂志社编辑会安排论文审稿,三审中任意一个环节发现问题都会需要退修或者拒稿,直到符合规定的要求才能通过,进行下一步,当稿件通过了终审才会安排录用。否则就会一直循环修改、审稿。

1、不要用中国式的思维去写英文句子。2、套用老外的写作思路(比如前言第1段写对疾病的认识及重要性,第2段对基本背景知识的介绍,第3段如何引出研究问题。讨论部分往往每一段第一句为该段的中心句)。3、格式一定要严格按照所投杂志的要求来排版(可以参考投稿须知的要求和该杂志最近发表的文章,要做到一模一样,这样编辑认为你是认真对待的)。4、避免使用首次发现,该研究特别有意义的语句(老外喜欢你陈述事实,是不是首次发现由别人说了算,有没有意义需要时间来检验)。5、首页有什么特殊要求?比如是否写清了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和页眉标题(Running title),Running title是否符合字符数要求,一般50个字符以下。首页是否要求标明全文字符数(The number of characters must be listed on the title page)。首页是否要求提供关键词(Key words),现在很多杂志在正式出版的时候是看不到关键词的,他多数目的是为了编辑好选择审稿专家。6、摘要是否为有特殊格式(比如格式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是否有字数限制。7、注意参考文献(References)一定要符合杂志的格式,参考文献的数目是否有限制。是否不能引用正在出版的(In press)文章或未公开的(Unpublished data)数据。8、是否引用了较多著名杂志的文章为参考文献(大家看影响因子超过10的杂志文章,他们引用的文献多数也是来自10以上的杂志,也就是说你投高影响因子的杂志就尽量不要引用低档杂志的文章,这是一条潜规则)。9、引用了几篇该杂志的文章作为参考文献(有的杂志有明确要求要引几篇,有的没有要求,但是编辑在还是喜欢你多引他们杂志的文章)。10、写完后最好先找一个在国外呆过几年的中国人修改第1次(这样能纠正明显写作错误和表达,又明白你的写作意思),然后再找一个英语为母语的人修改(最好是学医的,这样能够纠正一些微小错误和表达习惯)。最终的目的是即使退稿也不是因为语言问题。人家修改完了注意在回信中致谢(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he excellent and professional revision of our

如何投稿国外的期刊文献

首先选定期刊,然后里面会有论文的要求。根据要求修改论文格式然后一般要准备发给编辑的内容,highlight,摘要,图片摘要,正文,支撑材料,作者信息,推荐审稿人等。然后登录期刊首页,根据要求一项一项填写就可以了

(1)写好一篇稿质量的英文论文。(2)找到合适你文章类型的刊物,类型合适,水平合适。(3)在SCI期刊的官网注册账号,投稿,等消息。(4)录用通过,然后上线。

英文论文的话可以考虑去投一些国外的期刊,如果写的好的话,可以考虑去投SCI级别的期刊。

1、不要用中国式的思维去写英文句子。2、套用老外的写作思路(比如前言第1段写对疾病的认识及重要性,第2段对基本背景知识的介绍,第3段如何引出研究问题。讨论部分往往每一段第一句为该段的中心句)。3、格式一定要严格按照所投杂志的要求来排版(可以参考投稿须知的要求和该杂志最近发表的文章,要做到一模一样,这样编辑认为你是认真对待的)。4、避免使用首次发现,该研究特别有意义的语句(老外喜欢你陈述事实,是不是首次发现由别人说了算,有没有意义需要时间来检验)。5、首页有什么特殊要求?比如是否写清了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和页眉标题(Running title),Running title是否符合字符数要求,一般50个字符以下。首页是否要求标明全文字符数(The number of characters must be listed on the title page)。首页是否要求提供关键词(Key words),现在很多杂志在正式出版的时候是看不到关键词的,他多数目的是为了编辑好选择审稿专家。6、摘要是否为有特殊格式(比如格式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是否有字数限制。7、注意参考文献(References)一定要符合杂志的格式,参考文献的数目是否有限制。是否不能引用正在出版的(In press)文章或未公开的(Unpublished data)数据。8、是否引用了较多著名杂志的文章为参考文献(大家看影响因子超过10的杂志文章,他们引用的文献多数也是来自10以上的杂志,也就是说你投高影响因子的杂志就尽量不要引用低档杂志的文章,这是一条潜规则)。9、引用了几篇该杂志的文章作为参考文献(有的杂志有明确要求要引几篇,有的没有要求,但是编辑在还是喜欢你多引他们杂志的文章)。10、写完后最好先找一个在国外呆过几年的中国人修改第1次(这样能纠正明显写作错误和表达,又明白你的写作意思),然后再找一个英语为母语的人修改(最好是学医的,这样能够纠正一些微小错误和表达习惯)。最终的目的是即使退稿也不是因为语言问题。人家修改完了注意在回信中致谢(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he excellent and professional revision of our

如何投稿国外论文期刊文献

发表sci论文的方法如下:

1、找到一个可发表的想法。由于SCI期刊是国际上较高水平的期刊,想在这些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首先得有一个好的想法。而好的想法首先来源于对某个领域的了解,针对某个问题目前尚未有成熟的解决方案,而你想到了一个好方法,就可能成为一个可发表的想法。既要有创新性的想法,不能是重复别人做过的工作。

2、设计实验证实你的想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了可发表的想法后,你还需要设计实验来证明你的想法是正确的。而且你实验的次数越多,结果越可靠。

3、总结实验结果,把你的想法和实验结果整理成论文。光有好的想法和完美的实验还不够,你还需要把您的想法和实验通过论文的形式写出来,别人才能知道您的想法和实验。而SCI论文写作是需要很高技巧性的事情。和八股文一样,在漫长的发展后,SCI论文包括哪些部分,各个部分应该怎么写都形成了完整的套路。

4、选择合适的期刊,并投稿。SCI期刊数量众多,根据自己文章的水平选择一个合适的SCI期刊有时候对文章的命运能起决定性作用。或者说有时候运气也很重要。而选择期刊的时候主要看期刊的收稿范围和影响因子,其中难易程度主要通过影响因子判断。

5、期刊审稿与发表。SCI期刊收到您的稿件后会将您的稿件送给同行评审,期刊编辑会根据外审专家的意见来决定您的文章是否发表、修改或者拒稿。一次审稿的过程往往需要3个月时间,大部分时候您的稿件往往会被要求修改1-2次,因此发表一篇SCI论文的审稿过程往往需要半年以上时间。真是漫长而痛苦的过程。

首先选定期刊,然后里面会有论文的要求。根据要求修改论文格式然后一般要准备发给编辑的内容,highlight,摘要,图片摘要,正文,支撑材料,作者信息,推荐审稿人等。然后登录期刊首页,根据要求一项一项填写就可以了

和国内的投稿流程不会差的太大,

但你的文章要全是外文的,

还有交流可能不太方便。

英文论文的话可以考虑去投一些国外的期刊,如果写的好的话,可以考虑去投SCI级别的期刊。

如何投稿外国期刊文献论文

首先选定期刊,然后里面会有论文的要求。根据要求修改论文格式然后一般要准备发给编辑的内容,highlight,摘要,图片摘要,正文,支撑材料,作者信息,推荐审稿人等。然后登录期刊首页,根据要求一项一项填写就可以了

如何让您的论文更快更好地发表对于中国的作者而言,在国际英文期刊上发表文章,除文章本身的学术价值和作者的英文水平外,关键是要认真地做好市场分析,选准刊物,有的放矢,如此便能增加稿件的竞争力,被更多的国际学术期刊接受。近年来,随着中国整体国力的不断增强以及无数有识之士的不懈努力, 国内的科学研究水平蒸蒸日上,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此同时,在国际出版市场上,来自中国的出版物(包括出版的图书与发表的文章)也不断增多。但与中国庞大的科研队伍和成果数量相比,其数量还是相当小的。究其原因,语言障碍是一方面,但更多的是中国作者对国际英文期刊和图书的出版程序不够了解,增加了投稿的难度或增加了退稿的几率。另一方面,即使文章被刊物接受了,要想以最快的速度把论文变成高质量的出版物,其中还有不少值得注意的地方。本文将根据作者在英国英文科技期刊做编辑工作十几年的经验,详细介绍一下国际英文学术期刊出版过程中的三个主要阶段,以及在各个相关阶段中国作者特别应该注意的问题。选择发表刊物与撰文投稿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选择正确的投稿对象是举足轻重的第一步。要想做到一箭中标,不但要知已,而且更要知彼。国际学术期刊对稿件的筛选与取舍和国内不完全一样,详细的来龙去脉如下。国际英文学术刊物是主编(EDITOR-IN-CHIEF)负责制,不受其它行政命令的制约,在选择稿件方面出版社亦无权干涉。一本刊物由一位学术地位较高的知名学者担任主编,也有两位甚至多位的。主编之下,根据学科的普及程度和热度决定是否设区域编辑(REGIONAL EDITOR),如果有这层设置,则大部分情况下投稿也按区域划分,一个区域内的稿件由该区域的编辑负责审理;否则,所有的稿件将全部汇总到主编的手中等候审理。区域编辑之下是编委会(EDITORIAL BOARD),一般由10-30位知名学者组成,这些人大都是审稿的主力,他们给刊物审稿没有经济报酬,为的是刊物的发展,学科的进步,当然也有个人的知名度。除去编委会,主编本人偶尔也会特邀审稿人,尤其是当几位审稿人对同一篇稿件的意见出现严重分岐的时候,主编会向特邀的审稿人征求意见。审稿(REVIEW/PEER REVIEW)的大致过程是初选,送审,修改和终审。原稿(MANUSCRIPTS)投到主编或区域编辑手里,先要过初选这一关,看是否值得考虑在本刊出版。那种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文章当场枪毙(REJECTED);如果主编觉得与本刊物的办刊方针相符,便会进入送审阶段;如果文章很好,但与刊物的范围(SCOPE)不太吻合,主编也会回绝,但会主动向作者推荐相关性更强的刊物。决定送审的文章根据不同的刊物由3-4位编委或审稿人同时审阅,而且要按期给予答复。如果全体通过或多数人亮了绿灯,稿件就被接纳了,但这种情况很少,多数是有条件的接受,作者需按审稿人的意见对初稿进行修改。大部分情况下是小的改动,但有时要补充数据,重新分析结果甚至重新设计实验。不管是大改还是小改,改过的稿件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重新交到主编手中,由第一轮的审稿人进行复审,看改得是否合格。大多数情况下,稿件经过一次修改就能通过,但也有修改几遍才最终交送出版社的。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外的刊物上发表文章,是否接受审稿人的意见对原稿进行修改,完全是作者自已的事,往往有的作者不愿对稿件进行任何修改或不能接受审稿人的意见,便会提出撤消投稿,而且只需给主编写张便笺就可以了。有的刊物,作者可以向主编推荐审稿人,但这样的刊物数量有限。凡终审通过的文章便被列入刊物的出刊计划,稿件会很快地发送到出版该刊的出版社,进入下一个出版程序。整个审稿的过程,从初稿到最后送交出版社,不同的刊物和主编,所花的时间有很大的差异,同时也取决于原稿的质量和作者对原稿的修改速度。此外,在部分国际英文学术刊物上,经常出版一些特刊(SPECIAL ISSUES),出版目的因刊而异,但过程大同小异。特刊的题目多是由主编或编委们共同确定的,有时是学术会议的论文汇编。特刊由1-3位特聘的客座编辑负责组稿和审稿,其程序相对简单,时间也相对花得少些。但不管是特刊还是普通稿件,是否被采纳,关键在于稿件的内容是否与刊物的办刊方针相符以及稿件的学术和文字质量,而决定这些因素的关键人物便是作者本人。作者一旦决定要发表文章,首先要根据学科和研究内容找准将要投稿的刊物,这是关键的一步。国内的作者往往怕自己的英文不好,一开始花在文字上的时间很多,而忽略了对市场的调查与了解。如今西方市场上的英文学术期刊多如牛毛,学术和出版质量良莠不齐,大致可分为上中下三等。第一等是最好的,几乎尽人皆知,刊登的文章是对科学研究有重大影响和贡献的,如《科学》(SCIENCE)和《自然》(NATURE)等。这种刊物数量很少,每年登载的文章数量有限,若能在这等著名的刊物上发表一篇文章,当属幸事;第二等是知名度稍逊一筹的,但往往是一个学科好文章的主要载体,对文章的内容要求也很高,这一等级的刊物数量不少,几乎每个学科都有;最后一等的刊物数量最多,有的一个学科就有两本以上这类的刊物,刊登的文章水平相对较低,但也都是作者原始的科研结果,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的基础或铺路石。总而言之,对作者而言,一旦决定发表文章,首先要对自已的科研水平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只争朝夕在一流刊物上发表当然好,但不切实际的高攀等于浪费双方的时间。搞准定位以后,选刊也非常重要。一定要把各个不同刊物的出刊宗旨和学术范畴(AIM AND SCOPE)看清楚搞明白(通常在刊物的内封或首页的反面,网页上也有),然后根据自已的文章内容选出一本最对口的刊物做为第一投稿对象。一旦确定了刊物,下一步就要好好研究一下该刊物的投稿需知(作者指南/GIUDE FOR AUTHORS),看看其对稿件的格式,图表,参考文献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着手设计初稿。文字固然重要,但图表也不容忽视。而对中国作者而言,稿件中还有两个特别重要的地方值得注意,一个是姓名,另一个是联系地址。中国作者的姓名在英文刊物中是以汉语拼音的形式表达的,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姓在前,名在后;另一个是名在前,姓在后。两种方式一中一西,均无可厚非,关键是一旦决定采纳其一,就要一贯如是,不要变来变去。此外,联系作者的联系地址一定要写准确,如果没有电子信箱,可随稿附上中文的通讯标签,以确保回执的准确投递。文章首页上的地址应该是作者从事此项科研时的单位,而不是投稿时的通讯地址。对主要作者(联系作者)而言,若两者之间有差异,应把投稿后的联系地址注明,以示区别(在校样中通常排在首页的下脚注)。稿件完成后,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发出。目前许多刊物都接受网上投稿(ON-LINE SUBMISSION),既方便又快捷,而且可以随时查询稿件的进展;传真和邮寄也可以,但一定要搞清楚应该寄给谁,是主编还是区域编辑,以免事后传来传去,浪费时间。稿件一旦发出,算是万里长征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不管结果如何,都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如果一投不中,也大可不必灰心丧气,可以修改以后再试牛刀,但最忌讳的是一稿多投。有些作者为了省时间,同时把稿件投向几个刊物,图的是“东方不亮西方亮”,孰不知此举利少弊多,尤其是容易损害作者的声誉,应予以杜绝。稿件在出版社内的登记发排和作者审读校样通过终审的稿件需经过主编送达出版社,在出版社内要先后历经登记,发排,出校样,作者审校等过程,是学术文章在期刊上发表的另一个重要步骤,作者在这一阶段有不少工作要做,而且其进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稿件在因特网和印刷刊物上的发表质量和速度。 1.稿件登记目前,在科技期刊出版中,绝大部分出版过程都计算机化了,表现最突出的就是稿件的发排以及对校样的处理。与十几年前的工作程序和手段相比,如今的出版业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这种变化表现为原稿的发送渠道的不同。以前基本的传送方式是邮寄,传真都不多见,所以那时编辑一天工作的开场白就是处理邮件。不仅如此,早年的稿件登记方式也很原始,没有计箅机,更不用说计算机数据库了。新的稿件都是由登机员用打印机打到纸卡上,编号注册后交给编辑。如今情况大不相同了,许多刊物都己经开始在因特网上接受投稿,被接受的稿件可以很快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到出版社,由稿件登记员将所有的信息包括稿件标题、作者姓名、编辑部接稿日期、页码、图表以及联系作者的详细地址和通信方式等等,一一输入出版系统的计算机数据库,速度和效率成倍提高,稿件一旦登记入册,作者会很快收到一封回执,说明稿件已登记完毕,通知作者稿件在出版社的编号以便今后在网上查询。在稿件登记过程中,如果稿件的格式和图表不符合要求或有短缺,出版社会发信向作者索要,同时文章的版权合同书(COPYRIGHT AGREEMENT)和日后的抽印本订单(OFFPRINTS ORDER FORM)也是在这个时候发给作者,如果文中有彩图,会附加一封彩图制版的价格协议书(COLOUR LETTER)供作者考虑和选择。所有这些信函除版权和抽印本之外,作者均需马上回复,否则稿件就不能及时送发到工厂排版,被搁置在数据库里,拖延的时间少的几个星期,多者几个月。对于中国作者而言,最大的麻烦就是通讯地址有误而联系不上。有的作者自已的地址变了,经常忘了通知出版社,故而失去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另外,一旦收到了这些信函,要仔细阅读,按要求给与及时的回复,缺图表的要尽快补齐,质量或格式不符合要求的要尽力更改。至于彩图,有经费的当然印彩图为好,无力印刷彩图的应尽快告知出版社印黑白的即可。现在,如果作者能提供电子原图,许多刊物可免费在网上发表彩图(WEB COLOUR)。另外,还有两个问题是这个时期值得注意的。一个是版权协议书,这是出版社与作者之间的法律合同,一旦签字必须照合同办事,否则要承担法律责任。此外,如果文章中要引用他人已发表的文章中的图表,除征得本人同意之外,还需获得文章发表时的版权拥有者(出版社或学术团体)的文字许可,否则是不能引用的。这项工作理论上应在原稿阶段就处理好,但实际上因为涉及的方方面面较多,往往拖到稿件送到出版社才最后办妥。如果作者本人办理此事有困难,可向出版社请求帮助。因为出版社内均设有专门负责版权的部门,他们可以直接与另一家相关的出版社或团体取得联系,比较快地解决问题。不仅如此,许多大的出版社之间有版权协议,相互之间允许对方的出版物有条件或无条件地引用自已出版物中的图表,这样一来,可以省去作者不少时间和精力。另一个需要强调的是稿件本身,凡是送发到出版社的稿件必须是终稿(FINAL VERSION),一切对稿件文字的推敲和图表的润色均应在终稿之前完成,一旦稿件送到出版社,就不能再改动了,这是一个基本的出版原则。但总有些作者在收到出版社的登记通知书后,又发一份新的文稿到出版社,要求取代原稿。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是可贵的,但可惜为时已晚。如果是小的改动,出版社一般不予理睬;如果改动较大,出版社会把新收到的文稿反送回主编,征求其意见和做出最后的审定。这样一来,往往要拖延不少时日,事倍功半,得不偿失。总之,在稿件登记这个环节,作者要快速地向出版社提供所需的材料,并及时通告联系地址的变化,不要借此机会对稿件进行文字上的修改和润色。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稿件发出后,有时确有必要对学术内容进行一些小的改动,目的是提高文章学术内容的准确性,这样的改动是允许的,但大多要在下一个出版程序进行,即校样阶段。 2.审查校样如同稿件登记一样,出版过程中的排版工作已今非昔比,计算机已完全取代了老式的铅字排版,速度与质量大大提高。现在一篇稿件从离开出版社到出校样(PROOFS)平均只需几个星期的时间,快的只要几天。而且作者收到校样的形式和途径也变了,以前大多是纸样和普通邮寄。现在,只要作者有电子信箱,校样一律以电子邮件(PDF)的形式发出,作者转瞬即可收到。中国作者在审查英文校样时,首先要检查的就是作者姓名,不光是文章的首页,天头注脚、文后答谢及参考文献等,凡是有中国作者姓名的地方均要一一查到。此外,对文章内的排版错误和必要的改动要尽快地发回出版社,至于改校样的要求和反馈途径,一般出版社会在校样的附信中有详细的说明,作者最好按章办事,不要独出心裁。如果某一个图需要改动,最好把改过的图一同附上,这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总而言之,在稿件发排和审校这个过程中,作者要尽可能地与出版社配合,不应该要么不停地发号施令,要么杳无音讯。这两种极端均不利于文章高速度高质量地发表,也决不是作者或出版社的初衷。恰恰相反,出版社和作者都愿意看到文章的早日出版,双方配合得力,充分利用现在的技术手段,文章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以发表,出版社得利,作者得名,何乐而不为?因特网和印刷版的双轨出版在传统的出版概念上,发表文章只有一个含义,即将核红后的校样编汇成刊,印刷出版。但如今,发表文章的含义是双重的,即在因特网和印刷版上的双轨出版。可以肯定的说,因特网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传统的纸上印刷的单一的出版形式。 1.单篇文章在因特网上发表如今,因特网上的电子出版已成为许多学术刊物先于印刷版本出版的一种既快速又简捷的出版方式。这种方式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把文章登载在刊物的网页上,凡是己经经过作者修改过的校样均能以极快的速度在网上以单篇的形式发表。这些文章统称为待印刷文章,含义是已经发表的文章,等待汇编成刊出版。这种单篇文章先于印刷版本在网上发表的新形式,大大加快了文章的发表速度,一旦作者对校样的更正意见反馈回出版社,几天以后校样即可在排版车间(机房)修改完毕,经必要的技术处理后即可在刊物的网页上登出,与所有的读者见面。这与印刷的期刊相比,至少将出版时间提前一至二个月甚至更多。而且这种电子出版形式还有许多印刷版本的期刊不具备的优势。首先,体现在彩图的处理上。以往因为成本的原因,许多彩图只能印成黑白的,其学术质量难免打些折扣。可在网上,所有原稿中的彩图只要作者能提供电子形式的原图,即可免费在网上以彩图的形式发表。其二,文章中的图表以及参考文献是相互关连的,只需轻轻点击便可看到与之相关的详细资料,而且文章里还可以附加小段的录像或音像资料。其三,网上出版只涉及到单篇文章,一旦校样改正完毕即可发表,不受刊物出版频率和刊物每期发表文章页数的限制,这也是网上出版与印刷版最根本的区别。最后,网上出版还有一个深受作者欢迎的特点,那就是作者可以随时上网查询稿件的进展情况,不受办公时间和地理时差的限制。遗憾的是,在网上出版兴起的初期,许多刊物允许作者或指定的图书馆免费下载文章,但如今这种情况越来越少了。同时网上出版的文章在法律含义上与印刷的文章没有区别,一旦登出便不能更改。如果作者在校样审定时对校样改动较大时,可以向出版社提出要求审阅更改后的校样。这种要求能否兑现,因刊而异,各个出版社有不同的规定。作者如有此愿望不妨向主编或出版社查询。现在,有的出版社为了省时间,抢速度,已经不再鼓励作者审阅校样,但这毕竟是少数。但随着出版业的不断革新和进步,这种少数是否会成为主流,还需看其发展与市场的要求。 2.汇编入刊的文章在因特网上和印刷版中出版网上发表了的文章,根据刊物的大小,稿源的多少以及刊物的出刊频率,分先后汇编入刊。有的文章需等几个星期,有的要等更长。至于一篇文章在一期刊物里的前后位置,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有的刊物按学术内容的份量排序,有的按学科排先后,而大部分是按原稿被接受的时间来排。如果一期稿件中有同一个作者的不同文章,大多数情况下是排在一起,汇编成刊这部分工作大多是由出版社完成的,作者和主编不予干涉,但特刊除外。特刊的发稿顺序在稿件送到出版社时即已由特刊的客座编辑确定了,出版社只需按部就班发刊印刷即可。一期的稿件排定后,连同四封(封面,封底)等一同发往排版车间。现在这一步骤也电子化了,出版社一定稿,相关的信息马上就到了排版车间,不受距离和时差的限制。四封排出后校样会返回出版社审定,主要是检查该期的目录和相关的信息,如刊号刊期等。四封审定后即刻返回排版车间,和所有该刊内的文章一起汇总成一份电子文件,经技术处理后在网上发表。一旦文章在一期刊物的网络版中出现,该文便自动从网上的待印刷文章一栏中消失。这种在网上发表的一期刊物,其内容与印刷的版本完全相同。但它的出版时间要比印刷本早几个星期,从而加快了出版速度。刊物在网上出版后,排版车间对该期稿件的工作即大功告成,下面的印刷工序就由印刷厂负责了。在国外,排版车间(TYPESETTER)和印刷厂(PRINTER)是分开的,通常是两个独立的厂家,跟出版社之间也没有归属关系,是普通的雇佣和被雇佣关系。排版印刷质量高、速度快,价钱合理成本低廉,出版社便会与之长期合作,反之,则会有被炒鱿鱼的危险。如今的印刷厂,计算机化的程度很高,印刷的质量和速度也比从前高很多。一期刊物印刷装订后,很快就会发往世界各地的订户,与读者见面。而作者免费的抽印本和增刊也将在印刷版的刊物出版后不久发给联系作者。在这段出版过程的最后阶段,中国作者应该特别注意的方面有两个。一个是对姓名的最后确认,如果网上发表的文章中有错误,要马上通知出版社纠正过来,只要时间来的及出版社是可以将网上作者姓名的错误改正过来的,而且可以避免在印刷版中再错。第二是确保出版社有联系作者的最新通信地址,任何单位、路名、邮编等变化均要及时通报出版社,而且在信中要注明文章标题和该文章在出版社的编号。如果没有正确的地址,作者应得的免费抽印本和增刊就无法邮寄到作者手中。一般来说,等到作者收到抽印本,文章的出版过程即大体告一段落,个别的刊物还要出电子版,把文章刻到电子光盘上(CD-ROM)等等,但这大多只是技术上的处理而已,与作者没有直接的关系。总之,统观当今的学术期刊出版界,正处在一个历史性的变迁时期,着重体现在出版形式的多样化和出版过程的计算机化。这种变化既扩大了学术交流的范围,又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对人类科学研究的进步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但这种变化目前并没有影响到学术期刊的基本运作机制和结构,学术期刊仍然是主编负责制,由出版社负责出版与发行。所以,在今后很长的时间里,科研人员要发表文章,还是免不了要和主编和出版社打交道。而对于中国的作者而言,在国际英文期刊上发表文章,除文章本身的学术价值和作者的英文水平外,关键是要认真地做好市场分析,选准刊物,有的放矢,如此便能增加稿件的竞争力,被更多的国际学术期刊接受。在稿件被接纳之后,作者应快速准确地应对出版社的要求,如此则可以有效地加快文章的出版速度,并保证最后的出版质量。“一回生,二回熟” ,“失败是成功之母”,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中国学者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不断扩大与深入,西方学术刊物中来自中国的文章肯定会越来越多,质量也会不断提高。

在你自己写好文章后,你自己去找SCI的一些期刊,你平时要关注这些期刊的信息和内容,选一个适合你文章方向的期刊,然后难度程度是你自己能够够得着的。

2020年下半年中科院给出了1个SCI期刊预警名单,该名单公布后,各大高校纷纷也将这些期刊列入本校SCI期刊的黑名单。

根据“模术狮”众多专家的分析,目前“审稿又快、质量又水”的SCI期刊,建议看看MDPI旗下的,但是呢,友情提醒:去年很多MDPI旗下的SCI期刊都被列为预警期刊了,此外,MDPI旗下的SCI、EI期刊有个显著的特点,初审通过率极低,尤其是中国作者的稿件。

1、非预警审稿慢

非预警SCI期刊中,审稿快的极少极少,自己投稿一般都要3~6个月才能获得一审返修意见,投稿到录用6~9个月是非常正常的。我们接触过超级多的大牛专家,文章写得非常好,但是投过去半年多了还没收到反馈意见。

2、推荐出版审稿快

委托专家推荐到Special Issue的稿件,审稿会快一些,因为Special Issue的审稿人都是主编认识的专家,主编可以请他们加快审稿进度。

3、稿件质量有要求

然而,无论您是自己投稿,还是委托专家推荐到Special Issue,稿件质量都是有要求的,太差的稿件肯定不行。

现在SCI期刊审稿流程是非常严格的,每篇稿件都要在投稿系统中经过如下流程:编辑初审、第1次同行评审、作者返修、多次同行评审和多次返修、出版社QA编辑质量把关、主编最终决定、Proof、出版、WOS数据库收录。太水的稿件,建议转投EI会议。

4、SCI收稿方向窄

不同于中文核心期刊,大部分SCI期刊收稿方向非常窄,很多稿件连初审都很难通过,更别提外审、录用了。具体投哪个期刊,需要根据您的研究方向、影响因子要求、中科院分区要求、录用时间要求、检索时间要求来匹配。

SCI投稿流程大致分为6步,选题、写作、选定期刊、投稿、文章审核、论文接收。1.课题选定课题的选择是很难的一件事,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但万事总是开头难。确定了所研究的课题,那么接下来的实验、文献的参考、论文写作、投稿起码就有了方向。不过切记,选题前多查看文献、避免重复、避免不够创新,是否具有可行性等问题都要着重考虑。2.论文写作论文的写作可放在实验前面也可放在后面,有的人就会先做完实验,然后把实验结果放在论文前面,再把方法、解决方案、可行性问题等论述逐一套进去;又或者你可以选择先写好整篇论文,框架出来了,再把实验结果等套进去,再进行结果讨论。论文写作时一定要集中时间写,在写作时不一定非要从Abstract写到Acknowledgement;你可以最后写方法与致谢,但是摘要一定字斟句酌,摘要是一篇文章的高度概括。大家在搜集信息时一般看看文章的摘要就知道这篇文章是否适合自己去阅读,文章的摘要需全面体现开展该项研究的意义的深度概括。值得一提的就是审稿员就算再没时间去仔细看你整篇论文,都会用心去看你的摘要,所以摘要的重要性你懂得了!3.选定期刊要定位好你的论文所研究的范围是在哪个领域,稿件定位后,就开始选择期刊了。推荐大家每人拥有近3-5年的影响因子表格。一般期刊的影响因子的变动不大,在Excel表格内将采用IF升序或降序的方法排列。还可以看看你所参考过的文献都是发表在哪些期刊,那也是可以考虑的。4.在线投稿现在Elsevier、Springer、Wiley这些数据库等均采用在线投稿的模式,所以投稿者需对投稿系统有所了解。一般在投稿时会需要写作Cover Letter,这个需要事先写好,到时候复制、粘贴就可以了。5.文章审理一般情况下,投稿一周内会收到期刊编辑的邮件,会告知你的稿件已经给了审稿人。文章审理工作就此开始了。审稿人对你的论文进行评述,然后将意见反馈给期刊编辑,后者将意见反馈给你。稿件派给审稿人到审稿人给出回复时间(也就是编辑给你回复的时间)差不多在25天左右。大修与小修给的时间分别不同,大修的时间有时候跟稿件派给审稿人到审稿人给出回复时间相同,小修时间会短一些。6.论文接收接下来就是论文接收后的工作了,那就是移交版权(你将出版权出让给期刊)。这时候官方的互动就不是你的事儿了,导师会跟那边交流。需要你的他自然会去找你。版权出让,拿到接收函后过一阵子期刊排版,会给你一份稿件让你校对,看是否有错误;没错误那里就准备发表了,之后你就等着期刊在线刊登吧。

如何投稿外国期刊文献资料

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可以在三个大的方向中进行,即英语文学,语言学和翻译学。各个大方向中又可以选择小的方向。最后小编汇总两篇适合发表英语论文的期刊:1.新东方英语《新东方英语》大学版月刊,2003年5月创刊,由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与《海外文摘》杂志社联合推出,主要读者对象是在校大学生、部分高中生以及广大的英语爱 好者,是国内英语学习类期刊中品质、内容俱佳的双语杂志。2.时代英语《时代英语》坚持“英汉并进,以人为本”的办刊理念,以培养英语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读者综合语言水平为宗旨。注重突出刊物的时代性、知识性和趣 味性。刊物推行三大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双语互动、情景学习、阶梯记忆,吸引读者参与其中。刊物特色:考试指导性、语言应用性、读者参与性和教学辅导性。

sci论文怎么投稿如下:

sci数据库所收录的期刊涉及到的行业是非常多的,可以说每个行业都有sci期刊。而且有些热门的行业,比如:医学类期刊被sci收录的就比较多。这个时候大家在选择的时候就需要精心选择下。选择时需要从论文质量、期刊影响因子、投稿刊期等几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挑选适合投稿的期刊。

其次,确定论文格式这里提醒大家在撰写论文之初就要确定好投稿期刊,这样可以按照投稿期刊的要求及格式撰写论文。当然,在写完之后也可以再选择期刊,只是这样调整起来会比较麻烦。再有,提前了解与自己领域相关的审稿人员,并确定好推荐的审稿专家1、 推荐你文章中引用其文献的作者作为审稿人,最好是近几年发表的;2、 可以选在这本刊物发表过相关文章的作者;3、 选择的审稿人不能全是国内的或者亚洲或者非洲地区的,至少美洲、欧洲的审稿人得占上一半的比例吧。

最后,确定投稿方式投稿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到期刊官网通过投稿系统投稿、通过搜索期刊编辑联系方式投稿;再就是通过论文发表机构发表。这里学术顾问考虑到大部分人英文不是很好,加之两国存在时差,以及支付等方面都不是很方便,所以建议大家最好通过论文发表机构发表,效率更高,且成功率也比较大。

英文论文的话可以考虑去投一些国外的期刊,如果写的好的话,可以考虑去投SCI级别的期刊。

近年来,国内的许多科技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在国外高水平专业期刊上发表文章。确实,境外许多期刊专业水平起点高,对稿件有严格的审查制度和要求,与国内刊物相比有更多读者。因此,在这些刊物上投稿可以提高自己的学术地位,在更大的范围内宣传自己的学术思想或成果,扩大学术影响。然而,许多论文作者尤其是首次投稿的作者在论文的投稿和写作中由于不太了解国外期刊的操作方法和论文写作中的一些注意事项,稿件常常被退回。笔者根据作者关心的问题收集了一些编辑和高产作者发表的文章,他们的经验和建议十分有助于论文作者。由于每个刊物都有自己的运作方式和要求,所以本文不可能提了一个向所有期刊投稿的“最佳”方法,只是归纳出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期望能对论文投稿作者与写作有所帮助。 1、了解认识专业期刊 高水平的专业期刊一般通过所刊登的论文反映其所涉及专业的最新进展、前沿动态,与科技的最新发展保持同步,即论文代表着其刊物的质量和地位。例如: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是世界上最大的专业学会,每年由该学会举办或合办的会议超过150个;此外,还出版120多种同行评审的期刊。该学会的宗旨之一是,促进电气、电子、计算机科学和工程领域的理论和实践,他们试图让学会的会员和非会员通过举办的会议和出版的刊物了解电气、电子及相关领域最新的技术发展。由这一点可以看了,打算向IEEE的刊物投稿的作者,在论文内容上应起码做到有创新有意义,是前沿的,读者感兴趣的。因此,投稿前十分有必要了解刊物的水平、方针、宗旨。 2、选择投稿的期刊 有经验的作者都知道先选择要投稿的期刊,而后撰写论文,即先研究市场,再研制产品。了解某一刊物的水平及刊登稿件的专业范围可以向同事询问或直接阅读刊物,另外可以检索著名的文摘索引,如EI(Engineering Index,美国工程索引)、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等。高水平的刊物在这些文摘索引中都被收录。SCI还根据刊物在一段时间内的被引用率的高低确定了反映刊物水平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查阅刊物的影响因子,也可得知它在同类刊物中的水平。 3、认真阅读“投稿须知” 选择好投稿的刊物后,要认真阅读“投稿须知”,它是了解某一刊物的最重要的信息,所有的编辑都一再强调这一点;而且,这一步骤一定要在撰写论文之前进行。“投稿须知”一般在刊物的封里、封底或刊物的网址上。需要从中了解的内容主要有:刊物的宗旨、刊物稿件的专业范围、刊物的读者、编辑方针、稿件的接收标准、文稿的格式要求、稿件的长度、稿件的语言、参考文献、注释、插图/图表、正文是否需要隔行打印(给编辑留出修改的地方)……。如果作者的文稿被一个刊物退稿,打算改投另一刊物,也需要根据那个刊物的“投稿须知”“裁剪文稿”后再寄出。 4、了解同行评审期刊对稿件的要求 同行评审是国外高水平期刊对来稿评审普遍采取的方式。具体做法是:作者将文稿寄交编辑部并经初审合格后,为了审查论文的质量送交有关专家审阅,即同行(peers)。专家对该刊物一般十分了解而且有相当高的专业背景和造诣,他们来自不同的工作单位,不一定是编辑部的工作人员,大多都有投稿的经历或本身是高产作者。由于具体刊物的做法不同,专家的姓名可能向论文作者公开或者匿名。同样,作者的姓名也可能向专家公开或匿名,力求公正、公平。同一篇稿件同时送给若干个专家审阅,专家的数量或多或少,一般三四个。他们仔细审阅稿件并将评语反馈给编辑部或作者本人。需要指出的是:专家的意见不一定都正确,如果作者与他们的意见不一致,可以进行解释或辩解,不要轻易顺从或放弃。同行评审的主要目的是对稿件的质量进行控制,确保提交的论文是可读的、可信的和有意义的。这正是为什么一般都认为现刊载文经过同行评审其学术水平高于会议文献等其他文献类型的原因所在。 由于每个刊物的不同,同行评审的内容不一,下面是美国《地球物理工矿企业勘探》(Geophysical Prospecting)和《构造物理》(Tectonophysics)两种期刊评审的内容归纳:文章是否符合标准吗?有广泛的国际意义吗?重要吗?文章内容新颖吗?技术水平达到本刊的标准吗?方法及数学方面的质量如何?文章的题目清楚吗?文章组织适当吗?简明吗?正文中所有的参考文献都列举了吗?所有列举的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参考了吗?文章的长短合适吗?文稿需要作大的语言修改吗?所有的表格和插图合适吗?有必要吗?摘要的信息性强吗?关键词恰当和全面吗……。最后专家除了对文稿打分外,还要写一个评语,对题目、摘要、前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最终结果、结论、参考文献、语言水平以及插图等逐一评论。编辑部将参考他们的意见决定稿件修改后刊登还是退稿。根据上面的介绍,笔者建议:欲向同行评审期刊投稿的作者,可参照上述评审内容在投稿前与自己的稿件进行自评或请同事评审,以增加稿件录用的可能性。 5、论文写作的注意事项 一位编辑说:编辑总是珍惜自己的版面,而读者珍惜自己的时间。科技论文应该简练、清晰明确,不需要过多的修饰和复杂的句子。 题目 应该简洁明确,紧扣论文主题,能够吸引读者,题目长短一般限一行之内。 摘要 摘要是用一些词描述研究成果。因此,对摘要的要求是简练、清楚和准确。摘要的写作一般采用结构式摘要(Structured abstracts):简要介绍研究课题背景、研究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文主题、最终结果、结论和建议。之所以采用这种结构,是因为它能够充分地反映论文内容。注意刊物对摘要字数的要求,一般在150-300字之间。文摘的写作应该先于正文,正文完成后再回过来看看文摘,根据文摘衡量正文,看是否清楚简练,把啰嗦的、不相关的内容去掉。 关键词 有时称为索引词(index terms)或叙词(descriptors)。关键词的用途主要是论文的计算机检索。关键词可以取自于论文题目、摘要或某一学科的规范化词表。应该选择最能代表论文主题的、重要的词。关键词通常位于摘要的下方。 论文正文 正文详细论述研究课题所涉及的理论、使用的设备或仪器、实验的步骤或程序、实验的结果、数据和观察结果,针对实验结果讨论意义所在、重要性、实际应用的可能性或价值。 结论 得出的结论要基于研究结果,结论要与提出的命题相符合(不相符合是常见错误之一)。结论中也可以包括在此基础上能够展开的相关研究和建议。 插图和表格 插图和表格在科技文献中起的作用很大,因为它能够简单而清楚地说明一个复杂的问题。插图的位置要看具体期刊的要求。一般可以放在文中提及的地方,也可以放在论文的末尾。插图要清晰且易读,避免在插图中出现许多文字说明(应该放在图例中)。不要把图形和图例做的太小。 6、其他注意事项和技巧 (1)所使用的符号和格式应该前后一致。 (2)语言一致,注意使用英美语言的一致性。 (3)文章中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要给予解释。 (4)在正文中提倡使用标题、副标题:这样能够突出重点,并能给读者一个清晰的内容提示,使文章更易读。有些编辑建议每隔六个段落加一个标题。 (5)不要将同一篇稿件同时投给若干个期刊,每一个期刊都有自己的风格和格式要求。要根据刊物的要求撰写论文。一稿多投只会增加退稿的可能性。 7、向编辑部投稿的方法 从“投稿须知”上了解投稿的方式,邮递、传真、电子函件以及稿件的份数,邮寄地址。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