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上外语料库国际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

上外语料库国际论文发表

国际学术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Application ISSN:2664-4290,主要收计算机、机械、数学等主题,含金量十足,能有用于保研考研加分,评奖评优等,推荐一下!

找到自己要投的方向,确定要投哪个期刊,或者哪一类的期刊。写好文章(也可以找编辑写),找编辑帮忙发表就行了。当然自己也可以投稿,不过通过的机会很小。如果需要帮助可以来跟我了解

如何让您的论文更快更好地发表对于中国的作者而言,在国际英文期刊上发表文章,除文章本身的学术价值和作者的英文水平外,关键是要认真地做好市场分析,选准刊物,有的放矢,如此便能增加稿件的竞争力,被更多的国际学术期刊接受。近年来,随着中国整体国力的不断增强以及无数有识之士的不懈努力, 国内的科学研究水平蒸蒸日上,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此同时,在国际出版市场上,来自中国的出版物(包括出版的图书与发表的文章)也不断增多。但与中国庞大的科研队伍和成果数量相比,其数量还是相当小的。究其原因,语言障碍是一方面,但更多的是中国作者对国际英文期刊和图书的出版程序不够了解,增加了投稿的难度或增加了退稿的几率。另一方面,即使文章被刊物接受了,要想以最快的速度把论文变成高质量的出版物,其中还有不少值得注意的地方。本文将根据作者在英国英文科技期刊做编辑工作十几年的经验,详细介绍一下国际英文学术期刊出版过程中的三个主要阶段,以及在各个相关阶段中国作者特别应该注意的问题。选择发表刊物与撰文投稿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选择正确的投稿对象是举足轻重的第一步。要想做到一箭中标,不但要知已,而且更要知彼。国际学术期刊对稿件的筛选与取舍和国内不完全一样,详细的来龙去脉如下。国际英文学术刊物是主编(EDITOR-IN-CHIEF)负责制,不受其它行政命令的制约,在选择稿件方面出版社亦无权干涉。一本刊物由一位学术地位较高的知名学者担任主编,也有两位甚至多位的。主编之下,根据学科的普及程度和热度决定是否设区域编辑(REGIONAL EDITOR),如果有这层设置,则大部分情况下投稿也按区域划分,一个区域内的稿件由该区域的编辑负责审理;否则,所有的稿件将全部汇总到主编的手中等候审理。区域编辑之下是编委会(EDITORIAL BOARD),一般由10-30位知名学者组成,这些人大都是审稿的主力,他们给刊物审稿没有经济报酬,为的是刊物的发展,学科的进步,当然也有个人的知名度。除去编委会,主编本人偶尔也会特邀审稿人,尤其是当几位审稿人对同一篇稿件的意见出现严重分岐的时候,主编会向特邀的审稿人征求意见。审稿(REVIEW/PEER REVIEW)的大致过程是初选,送审,修改和终审。原稿(MANUSCRIPTS)投到主编或区域编辑手里,先要过初选这一关,看是否值得考虑在本刊出版。那种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文章当场枪毙(REJECTED);如果主编觉得与本刊物的办刊方针相符,便会进入送审阶段;如果文章很好,但与刊物的范围(SCOPE)不太吻合,主编也会回绝,但会主动向作者推荐相关性更强的刊物。决定送审的文章根据不同的刊物由3-4位编委或审稿人同时审阅,而且要按期给予答复。如果全体通过或多数人亮了绿灯,稿件就被接纳了,但这种情况很少,多数是有条件的接受,作者需按审稿人的意见对初稿进行修改。大部分情况下是小的改动,但有时要补充数据,重新分析结果甚至重新设计实验。不管是大改还是小改,改过的稿件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重新交到主编手中,由第一轮的审稿人进行复审,看改得是否合格。大多数情况下,稿件经过一次修改就能通过,但也有修改几遍才最终交送出版社的。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外的刊物上发表文章,是否接受审稿人的意见对原稿进行修改,完全是作者自已的事,往往有的作者不愿对稿件进行任何修改或不能接受审稿人的意见,便会提出撤消投稿,而且只需给主编写张便笺就可以了。有的刊物,作者可以向主编推荐审稿人,但这样的刊物数量有限。凡终审通过的文章便被列入刊物的出刊计划,稿件会很快地发送到出版该刊的出版社,进入下一个出版程序。整个审稿的过程,从初稿到最后送交出版社,不同的刊物和主编,所花的时间有很大的差异,同时也取决于原稿的质量和作者对原稿的修改速度。此外,在部分国际英文学术刊物上,经常出版一些特刊(SPECIAL ISSUES),出版目的因刊而异,但过程大同小异。特刊的题目多是由主编或编委们共同确定的,有时是学术会议的论文汇编。特刊由1-3位特聘的客座编辑负责组稿和审稿,其程序相对简单,时间也相对花得少些。但不管是特刊还是普通稿件,是否被采纳,关键在于稿件的内容是否与刊物的办刊方针相符以及稿件的学术和文字质量,而决定这些因素的关键人物便是作者本人。作者一旦决定要发表文章,首先要根据学科和研究内容找准将要投稿的刊物,这是关键的一步。国内的作者往往怕自己的英文不好,一开始花在文字上的时间很多,而忽略了对市场的调查与了解。如今西方市场上的英文学术期刊多如牛毛,学术和出版质量良莠不齐,大致可分为上中下三等。第一等是最好的,几乎尽人皆知,刊登的文章是对科学研究有重大影响和贡献的,如《科学》(SCIENCE)和《自然》(NATURE)等。这种刊物数量很少,每年登载的文章数量有限,若能在这等著名的刊物上发表一篇文章,当属幸事;第二等是知名度稍逊一筹的,但往往是一个学科好文章的主要载体,对文章的内容要求也很高,这一等级的刊物数量不少,几乎每个学科都有;最后一等的刊物数量最多,有的一个学科就有两本以上这类的刊物,刊登的文章水平相对较低,但也都是作者原始的科研结果,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的基础或铺路石。总而言之,对作者而言,一旦决定发表文章,首先要对自已的科研水平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只争朝夕在一流刊物上发表当然好,但不切实际的高攀等于浪费双方的时间。搞准定位以后,选刊也非常重要。一定要把各个不同刊物的出刊宗旨和学术范畴(AIM AND SCOPE)看清楚搞明白(通常在刊物的内封或首页的反面,网页上也有),然后根据自已的文章内容选出一本最对口的刊物做为第一投稿对象。一旦确定了刊物,下一步就要好好研究一下该刊物的投稿需知(作者指南/GIUDE FOR AUTHORS),看看其对稿件的格式,图表,参考文献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着手设计初稿。文字固然重要,但图表也不容忽视。而对中国作者而言,稿件中还有两个特别重要的地方值得注意,一个是姓名,另一个是联系地址。中国作者的姓名在英文刊物中是以汉语拼音的形式表达的,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姓在前,名在后;另一个是名在前,姓在后。两种方式一中一西,均无可厚非,关键是一旦决定采纳其一,就要一贯如是,不要变来变去。此外,联系作者的联系地址一定要写准确,如果没有电子信箱,可随稿附上中文的通讯标签,以确保回执的准确投递。文章首页上的地址应该是作者从事此项科研时的单位,而不是投稿时的通讯地址。对主要作者(联系作者)而言,若两者之间有差异,应把投稿后的联系地址注明,以示区别(在校样中通常排在首页的下脚注)。稿件完成后,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发出。目前许多刊物都接受网上投稿(ON-LINE SUBMISSION),既方便又快捷,而且可以随时查询稿件的进展;传真和邮寄也可以,但一定要搞清楚应该寄给谁,是主编还是区域编辑,以免事后传来传去,浪费时间。稿件一旦发出,算是万里长征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不管结果如何,都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如果一投不中,也大可不必灰心丧气,可以修改以后再试牛刀,但最忌讳的是一稿多投。有些作者为了省时间,同时把稿件投向几个刊物,图的是“东方不亮西方亮”,孰不知此举利少弊多,尤其是容易损害作者的声誉,应予以杜绝。稿件在出版社内的登记发排和作者审读校样通过终审的稿件需经过主编送达出版社,在出版社内要先后历经登记,发排,出校样,作者审校等过程,是学术文章在期刊上发表的另一个重要步骤,作者在这一阶段有不少工作要做,而且其进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稿件在因特网和印刷刊物上的发表质量和速度。 1.稿件登记目前,在科技期刊出版中,绝大部分出版过程都计算机化了,表现最突出的就是稿件的发排以及对校样的处理。与十几年前的工作程序和手段相比,如今的出版业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这种变化表现为原稿的发送渠道的不同。以前基本的传送方式是邮寄,传真都不多见,所以那时编辑一天工作的开场白就是处理邮件。不仅如此,早年的稿件登记方式也很原始,没有计箅机,更不用说计算机数据库了。新的稿件都是由登机员用打印机打到纸卡上,编号注册后交给编辑。如今情况大不相同了,许多刊物都己经开始在因特网上接受投稿,被接受的稿件可以很快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到出版社,由稿件登记员将所有的信息包括稿件标题、作者姓名、编辑部接稿日期、页码、图表以及联系作者的详细地址和通信方式等等,一一输入出版系统的计算机数据库,速度和效率成倍提高,稿件一旦登记入册,作者会很快收到一封回执,说明稿件已登记完毕,通知作者稿件在出版社的编号以便今后在网上查询。在稿件登记过程中,如果稿件的格式和图表不符合要求或有短缺,出版社会发信向作者索要,同时文章的版权合同书(COPYRIGHT AGREEMENT)和日后的抽印本订单(OFFPRINTS ORDER FORM)也是在这个时候发给作者,如果文中有彩图,会附加一封彩图制版的价格协议书(COLOUR LETTER)供作者考虑和选择。所有这些信函除版权和抽印本之外,作者均需马上回复,否则稿件就不能及时送发到工厂排版,被搁置在数据库里,拖延的时间少的几个星期,多者几个月。对于中国作者而言,最大的麻烦就是通讯地址有误而联系不上。有的作者自已的地址变了,经常忘了通知出版社,故而失去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另外,一旦收到了这些信函,要仔细阅读,按要求给与及时的回复,缺图表的要尽快补齐,质量或格式不符合要求的要尽力更改。至于彩图,有经费的当然印彩图为好,无力印刷彩图的应尽快告知出版社印黑白的即可。现在,如果作者能提供电子原图,许多刊物可免费在网上发表彩图(WEB COLOUR)。另外,还有两个问题是这个时期值得注意的。一个是版权协议书,这是出版社与作者之间的法律合同,一旦签字必须照合同办事,否则要承担法律责任。此外,如果文章中要引用他人已发表的文章中的图表,除征得本人同意之外,还需获得文章发表时的版权拥有者(出版社或学术团体)的文字许可,否则是不能引用的。这项工作理论上应在原稿阶段就处理好,但实际上因为涉及的方方面面较多,往往拖到稿件送到出版社才最后办妥。如果作者本人办理此事有困难,可向出版社请求帮助。因为出版社内均设有专门负责版权的部门,他们可以直接与另一家相关的出版社或团体取得联系,比较快地解决问题。不仅如此,许多大的出版社之间有版权协议,相互之间允许对方的出版物有条件或无条件地引用自已出版物中的图表,这样一来,可以省去作者不少时间和精力。另一个需要强调的是稿件本身,凡是送发到出版社的稿件必须是终稿(FINAL VERSION),一切对稿件文字的推敲和图表的润色均应在终稿之前完成,一旦稿件送到出版社,就不能再改动了,这是一个基本的出版原则。但总有些作者在收到出版社的登记通知书后,又发一份新的文稿到出版社,要求取代原稿。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是可贵的,但可惜为时已晚。如果是小的改动,出版社一般不予理睬;如果改动较大,出版社会把新收到的文稿反送回主编,征求其意见和做出最后的审定。这样一来,往往要拖延不少时日,事倍功半,得不偿失。总之,在稿件登记这个环节,作者要快速地向出版社提供所需的材料,并及时通告联系地址的变化,不要借此机会对稿件进行文字上的修改和润色。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稿件发出后,有时确有必要对学术内容进行一些小的改动,目的是提高文章学术内容的准确性,这样的改动是允许的,但大多要在下一个出版程序进行,即校样阶段。 2.审查校样如同稿件登记一样,出版过程中的排版工作已今非昔比,计算机已完全取代了老式的铅字排版,速度与质量大大提高。现在一篇稿件从离开出版社到出校样(PROOFS)平均只需几个星期的时间,快的只要几天。而且作者收到校样的形式和途径也变了,以前大多是纸样和普通邮寄。现在,只要作者有电子信箱,校样一律以电子邮件(PDF)的形式发出,作者转瞬即可收到。中国作者在审查英文校样时,首先要检查的就是作者姓名,不光是文章的首页,天头注脚、文后答谢及参考文献等,凡是有中国作者姓名的地方均要一一查到。此外,对文章内的排版错误和必要的改动要尽快地发回出版社,至于改校样的要求和反馈途径,一般出版社会在校样的附信中有详细的说明,作者最好按章办事,不要独出心裁。如果某一个图需要改动,最好把改过的图一同附上,这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总而言之,在稿件发排和审校这个过程中,作者要尽可能地与出版社配合,不应该要么不停地发号施令,要么杳无音讯。这两种极端均不利于文章高速度高质量地发表,也决不是作者或出版社的初衷。恰恰相反,出版社和作者都愿意看到文章的早日出版,双方配合得力,充分利用现在的技术手段,文章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以发表,出版社得利,作者得名,何乐而不为?因特网和印刷版的双轨出版在传统的出版概念上,发表文章只有一个含义,即将核红后的校样编汇成刊,印刷出版。但如今,发表文章的含义是双重的,即在因特网和印刷版上的双轨出版。可以肯定的说,因特网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传统的纸上印刷的单一的出版形式。 1.单篇文章在因特网上发表如今,因特网上的电子出版已成为许多学术刊物先于印刷版本出版的一种既快速又简捷的出版方式。这种方式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把文章登载在刊物的网页上,凡是己经经过作者修改过的校样均能以极快的速度在网上以单篇的形式发表。这些文章统称为待印刷文章,含义是已经发表的文章,等待汇编成刊出版。这种单篇文章先于印刷版本在网上发表的新形式,大大加快了文章的发表速度,一旦作者对校样的更正意见反馈回出版社,几天以后校样即可在排版车间(机房)修改完毕,经必要的技术处理后即可在刊物的网页上登出,与所有的读者见面。这与印刷的期刊相比,至少将出版时间提前一至二个月甚至更多。而且这种电子出版形式还有许多印刷版本的期刊不具备的优势。首先,体现在彩图的处理上。以往因为成本的原因,许多彩图只能印成黑白的,其学术质量难免打些折扣。可在网上,所有原稿中的彩图只要作者能提供电子形式的原图,即可免费在网上以彩图的形式发表。其二,文章中的图表以及参考文献是相互关连的,只需轻轻点击便可看到与之相关的详细资料,而且文章里还可以附加小段的录像或音像资料。其三,网上出版只涉及到单篇文章,一旦校样改正完毕即可发表,不受刊物出版频率和刊物每期发表文章页数的限制,这也是网上出版与印刷版最根本的区别。最后,网上出版还有一个深受作者欢迎的特点,那就是作者可以随时上网查询稿件的进展情况,不受办公时间和地理时差的限制。遗憾的是,在网上出版兴起的初期,许多刊物允许作者或指定的图书馆免费下载文章,但如今这种情况越来越少了。同时网上出版的文章在法律含义上与印刷的文章没有区别,一旦登出便不能更改。如果作者在校样审定时对校样改动较大时,可以向出版社提出要求审阅更改后的校样。这种要求能否兑现,因刊而异,各个出版社有不同的规定。作者如有此愿望不妨向主编或出版社查询。现在,有的出版社为了省时间,抢速度,已经不再鼓励作者审阅校样,但这毕竟是少数。但随着出版业的不断革新和进步,这种少数是否会成为主流,还需看其发展与市场的要求。 2.汇编入刊的文章在因特网上和印刷版中出版网上发表了的文章,根据刊物的大小,稿源的多少以及刊物的出刊频率,分先后汇编入刊。有的文章需等几个星期,有的要等更长。至于一篇文章在一期刊物里的前后位置,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有的刊物按学术内容的份量排序,有的按学科排先后,而大部分是按原稿被接受的时间来排。如果一期稿件中有同一个作者的不同文章,大多数情况下是排在一起,汇编成刊这部分工作大多是由出版社完成的,作者和主编不予干涉,但特刊除外。特刊的发稿顺序在稿件送到出版社时即已由特刊的客座编辑确定了,出版社只需按部就班发刊印刷即可。一期的稿件排定后,连同四封(封面,封底)等一同发往排版车间。现在这一步骤也电子化了,出版社一定稿,相关的信息马上就到了排版车间,不受距离和时差的限制。四封排出后校样会返回出版社审定,主要是检查该期的目录和相关的信息,如刊号刊期等。四封审定后即刻返回排版车间,和所有该刊内的文章一起汇总成一份电子文件,经技术处理后在网上发表。一旦文章在一期刊物的网络版中出现,该文便自动从网上的待印刷文章一栏中消失。这种在网上发表的一期刊物,其内容与印刷的版本完全相同。但它的出版时间要比印刷本早几个星期,从而加快了出版速度。刊物在网上出版后,排版车间对该期稿件的工作即大功告成,下面的印刷工序就由印刷厂负责了。在国外,排版车间(TYPESETTER)和印刷厂(PRINTER)是分开的,通常是两个独立的厂家,跟出版社之间也没有归属关系,是普通的雇佣和被雇佣关系。排版印刷质量高、速度快,价钱合理成本低廉,出版社便会与之长期合作,反之,则会有被炒鱿鱼的危险。如今的印刷厂,计算机化的程度很高,印刷的质量和速度也比从前高很多。一期刊物印刷装订后,很快就会发往世界各地的订户,与读者见面。而作者免费的抽印本和增刊也将在印刷版的刊物出版后不久发给联系作者。在这段出版过程的最后阶段,中国作者应该特别注意的方面有两个。一个是对姓名的最后确认,如果网上发表的文章中有错误,要马上通知出版社纠正过来,只要时间来的及出版社是可以将网上作者姓名的错误改正过来的,而且可以避免在印刷版中再错。第二是确保出版社有联系作者的最新通信地址,任何单位、路名、邮编等变化均要及时通报出版社,而且在信中要注明文章标题和该文章在出版社的编号。如果没有正确的地址,作者应得的免费抽印本和增刊就无法邮寄到作者手中。一般来说,等到作者收到抽印本,文章的出版过程即大体告一段落,个别的刊物还要出电子版,把文章刻到电子光盘上(CD-ROM)等等,但这大多只是技术上的处理而已,与作者没有直接的关系。总之,统观当今的学术期刊出版界,正处在一个历史性的变迁时期,着重体现在出版形式的多样化和出版过程的计算机化。这种变化既扩大了学术交流的范围,又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对人类科学研究的进步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但这种变化目前并没有影响到学术期刊的基本运作机制和结构,学术期刊仍然是主编负责制,由出版社负责出版与发行。所以,在今后很长的时间里,科研人员要发表文章,还是免不了要和主编和出版社打交道。而对于中国的作者而言,在国际英文期刊上发表文章,除文章本身的学术价值和作者的英文水平外,关键是要认真地做好市场分析,选准刊物,有的放矢,如此便能增加稿件的竞争力,被更多的国际学术期刊接受。在稿件被接纳之后,作者应快速准确地应对出版社的要求,如此则可以有效地加快文章的出版速度,并保证最后的出版质量。“一回生,二回熟” ,“失败是成功之母”,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中国学者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不断扩大与深入,西方学术刊物中来自中国的文章肯定会越来越多,质量也会不断提高。

国外期刊论文一般都是只接受英文投稿,所以你首先英文必须要过关,如果英语不行,基本上就老火了,如果你是第一次发国外的英文论文,建议你发EI检索的国际会议论文,这种论文对英文要求不高,相对来说难度要小很多,你百度搜下:EI学术会议中心,上面有相关EI会议投稿的知识和教程,可以学习下

语料库论文发表

语料库顾名思义就是放语言材料的仓库。现在人们谈起语料库,不言而喻是指存放在计算机里的原始文本或经过加工后带有语言学信息标注的语料文本。

现在世界上已经有了不少规模较大的语料库,有些是国家级的,有些由大学和词典出版商联合建设。另外,由于个人微机的迅猛发展和存贮数据的硬盘造价持续下降,研究者个人也开始建立适合于自己研究的小型语料库。

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研经费的增加,汉语语料库的建设得到了开展。1999年我院把建立汉语语料库列为院重大课题。目前语言所正在构建三个大规模的语料库:现场即席话语语料库,主要方言口语库和现代汉语文本语料库。

在世界范围内,我国的语料库建设在规模上还赶不上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英国。然而,在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上,以及语料库的实际运用上,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前沿的行列。

无论您是多么出色的研究工作者,您都必须能够有效地撰写您的研究报告,以对科学界产生影响。不幸的是,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研究和写作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技能。即使是最有才华的研究人员,要想把自己的工作写得清楚扼要,也可能会遇到困难。对于非英语为母语的人来说,这一负担是双倍的。虽然英语被广泛接受为全球的科学语言,但它也是一门难学的语言。“put on”和“put off”有什么区别?您是“take”样品还是“make”样品?当你需要英语写作的帮助时,你可以去哪里? 语言语料库 是一种鲜为人知、未被充分利用的帮助学术写作的资源。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如何利用这一资源来提高你的写作能力和增强你对英语的信心。 什么是语言语料库? 语言语料库是用于研究目的的电子文本的集合。语言语料库最初是由研究人员(通常是语言学家)为研究目的创建的。一些流行的语料库包括 当代美国英语语料库(COCA),美国历史英语语料库(COHA),谷歌Books Ngrams viewer,密歇根大学英语口语语料库,Hyper Collocation 等等。这些语料库提供了可搜索的英语集合,供母语使用者在不同环境中使用。在英语课堂上,它们经常被老师用作工具,向学生展示一个单词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被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使用。 语料库和字典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非英语为母语的人要求助于语料库而不是词典来寻找答案呢?首先,虽然词典可以为你定义一个词,但它通常不会包含很多 用法示例 。“extract”一词的意思是“to remove or take out”。但如果我需要知道如何解释我在研究中采取的一个身体行为,我会说“extract to”还是“extract from”?字典可能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但语料库可以。 熟悉一些简单的语料库 搜索函数 将为您提供一系列新的工具。许多语料库允许搜索同义词和不同的单词形式。例如,您可以使用COCA搜索“extract”的动词形式,并返回“extract”、“extract”、“extracted”和“extract”。您还可以为您的搜索字符串选择“collates”,并返回一个经常与单词“extract”一起找到的 单词列表 。点击“帮助”图标将为您提供多种搜索功能方法。例如,如果您输入[=extract],您可以找到单词的 同义词列表 ,如remove、separate、get、fetch等。 语言库的另一个优势是它们比字典 更新 得更 频繁 。如果在2019年初用韦伯斯特词典搜索,就不会得到“生物可吸收”这个词的结果。但由于2019年出现的新技术进步,这个词得以使用和普及。该词于2019年年中正式加入韦氏词典。如果你在寻找如何使用这个词的例子,语料库会为你提供当代用法的例子。 如何使用语言语料库? 学习在不同的语言语料库工具上搜索一开始可能会让人感到困惑。但是不用担心——很快就会变得容易。现在让我们看看如何选择一个语料库,以及如何在这些网站上搜索不同的单词来获得有用的结果。 您应该根据您的目标选择语言语料库。如果您正在寻找如何使用与您的学科无关的单词,那么 COCA 将是一个不错的起点。假设您想知道应该说“extract to”还是“extract from”。您可以输进入COCA网站,然后在搜索栏中输入术语“extract to”。然后,您将点击“ find matching strings ”。 当我们搜索“extract to”时,我们仅返回52个 运用 ,而“extract from”则返回233次。 我们可以单击“ context ”以查看其用法。基于此搜索,我们将确定“extract from”是要使用的 正确单词形式 。 想要了解更多与学科相关的词汇,你可以试试 密歇根学术英语口语语料库(MICASE Corpus) ,那里提供了一些有限的 示例 。密歇根大学这个工具的优势在于,你可以根据 学科或学术活动 的类型进行搜索。如果你写作是为了准备一个特定类型的事件或分支到你的领域的一个新的部分,这个工具对你特别有用。 你可能还想知道 美式英语 和 英式英语 之间的差异。不用担心——也有语料库可以帮助你进行这些搜索。 BYU语料库 网站有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语料库的链接,你可以搜索和比较,看看在哪一种风格中使用的术语或短语。我们应该说" in hospital "还是" in the hospital " ?搜索语料库后发现,美国人喜欢用“in the hospital”,而说英国英语的人只会说“in hospital”。 注意事项 语言语料库在为您提供现实世界中很难找到的语言示例方面可能会格外有用。字典和谷歌搜索提供的细节和上下文远不及语料库。然而,在依靠语料库来提高写作水平时,仍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 语料库不会告诉你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 。它们只是告诉你常用的用法。你可以使用语料库来提高你的写作水平,但你可能需要更深入地挖掘,并将来自语料库的数据与其他来源进行比较。 也就是说,语言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要记住的关键是语言是交流的。当你想知道如何使用某些词时,现实世界的例子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可以让你对这些词有一个新的更深的理解。因此,当你需要提高学术写作水平时,语料库是你工具箱里一个很好的工具。 你是否使用语料库来帮助你进行学术写作?你觉得哪个语料库最有帮助?还有什么其他的资源可以帮助ESL作者提高他们的学术写作呢? END

语料库期刊投稿

本文主要写了我小时候投稿的故事。

序号 项目来源 项目名称 负责人 备注 1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全国高校英语师资培养模式研究 刘润清、周燕 已结项 2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发展的规律与特点 文秋芳 已结项 3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基于大型双语对应语料库的翻译研究与翻译教学平台 王克非 已结项 4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中国英语学习者句法发展模式研究 戴曼纯 已结项 5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维能力现状的研究 文秋芳 已结项 6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现代俄语构词学 王福祥 已结项 7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中国学生英语树库建设与研究 梁茂成 8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学发展新模式研究 杨鲁新 9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青年项目 中英文跨文化语言剽窃文本自动识别技术研究 秦颖 10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大规模英汉平行语料库的建立与加工 王克非 11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新时代英汉学习词典的研编 陈国华 12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般项目 服务信息检索的自然语言 熊文新 序号 项目来源 项目名称 负责人 备注 1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 我国基础英语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韩宝成 2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 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非语言结果实证研究 许宏晨 3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部重点项目 高校英语专业演讲课题与思辨能力培养 文秋芳 4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部重点项目 计算机辅助音译系统研究与实现 秦颖 序号 项目来源 项目名称 负责人 备注 1 基地重大项目 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刘润清、戴曼纯 已结项 2 基地重大项目 双语平行语料库的创建及应用研究 王克非 已结项 3 基地重大项目 高校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 吴一安 已结项 4 基地重大项目 高校学生英语能力测试新模式研究及方案设计 韩宝成 已结项 5 基地重大项目 网络技术在英语教育中的应用:理论与实践 顾曰国 已结项 6 基地重大项目 基于英汉平行语料库的英语学习词典的研编 陈国华 已结项 7 基地重大项目 外语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多国外语教育政策比较研究 王克非 已结项 8 基地重大项目 大规模考试主观题(英汉互译)自动评分系统的研制 文秋芳 已结项 9 基地重大项目 中国学生英语能力标准 韩宝成 10 基地重大项目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理论:新中国外语人才培养实证研究 周燕 11 基地重大项目 基于故事的初级阶段英语教材开发研究 陈国华 12 基地重大项目 外国语言政策国别研究 戴曼纯 13 基地重大项目 英语学习者语误自动检测系统的研制 梁茂成 14 基地重大项目 国外语言生活状况调研 蔡永良 序号 项目来源 项目名称 负责人 备注 1 教育部哲学社科研究后期资助项目一般项目 英语教学语法 陈国华 已结项 2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规划项目 大规模英语作文自动评分系统的研制 梁茂成 已结项 3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青年项目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话语特征研究 许家金 4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规划项目 基于语料库及对应词表的英语特异组合研究 熊文新 5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委托项目 《世界社会科学报告》翻译出版 陈国华 序号 项目来源 项目名称 负责人 备注 1 人事部 专业技术人员外语应用能力测试标准 韩宝成 已结项 2 语信司:国家语言文字应用科研项目(一般项目) 国外语言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刘润清、戴曼纯 已结项 3 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项目 国际汉语能力标准 韩宝成 已结项 4 与北京市教委共建项目 北京市中学(小学)英语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体系研究 周燕、文秋芳 已结项 5 北京市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面上)北外211项目 北外优秀外语教育传统研究 周燕 已结项 6 国家汉办项目 汉语考试与《国际汉语能力标准》级别对应及能力标准细化研究 韩宝成、任长慧(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7 北京市教委资助项目 2008年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专项资金资助:原创文学与翻译文学语料库及现代汉语白话文发展调研 王克非 8 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科技项目 构建我国高校外语教师互动发展新模式 文秋芳 9 国家语委“十二五”科研规划2011年度一般项目 国际与地区组织的语言政策制定及其实施研究 文秋芳 10 国家语委“十二五”科研规划2011年度重点项目 国外语言生活状况综合考察 王克非 序号 项目来源 项目名称 负责人 备注 3 境外合作项目 构建研究者-教师学习共同体 文秋芳 4 境外合作项目 英文论文撰写与国外期刊投稿研讨会 文秋芳 序号 项目来源 项目名称 负责人 备注 1 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资助项目 词典类型及使用训练对高中英语学习者有意识词汇习得的影响 许家金 已结项 2 横向课题 全国组织机构代码机器翻译系统标准汉英词典 陈国华 已结项 3 横向课题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本科二年级英语教学课程设置改革研究 周燕 已结项 4 横向课题(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中国英语学习者口笔译语料库的建设和研究 文秋芳 已结项 5 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2009年度科研项目评审 翻译水平考试比较研究 王克非 6 医护英语水平考试办公室(北京中护英才国际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医护英语水平考试”课题研究 韩宝成 7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监测框架(评价指标)研制 韩宝成 8 国家外文局/中国翻译协会2009年度重点项目 中国特色文化词语的翻译研究 王克非 9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规划与战略研究课题 中关村示范区国际形象分析 梁茂成 序号 项目来源 项目名称 负责人 备注 1 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金 中外英语教学词典设计特征对比研究 田兵 已结项 2 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金 基于英汉对应语料库的搭配对的自动发现 熊文新 已结项 3 留学基金 中国高校英语写作教与学关系的调研 杨鲁新 4 留学基金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朱晓姝 已结项 5 北外校级2007年教改项目 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本科课程评估方案 文秋芳 6 北外校级自选课题 高校学生英语能力标准 韩宝成 已结项 7 北外校级自选课题 学习者语料自动词性赋码信度研究 梁茂成 已结项 8 北外校级自选课题 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 许家金 已结项 9 北外校级自选课题 高校英语基础阶段优秀教师写作课堂教学研究 杨鲁新 已结项 10 北外校级自选课题 英语文本特征提取量化工具的实现 熊文新 已结项 11 中心课题 中国外语教研网 许家金 12 北外校级自选课题-重点课题 二语习得研究的理论建设探索 戴曼纯 13 2009年基本科研专项经费教师项目 我国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自我系统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 许宏晨 14 2009年基本科研专项经费教师项目 中国英语学习者语缺处理机制研究 曹勇衡 15 2009年基本科研专项经费教师项目 互联网多语新闻及舆情自动分析研究 熊文新 16 2009年基本科研专项经费教师项目 扎根课堂、教研一体:中学英语教师发展新模式研究 杨鲁新 17 2009年基本科研专项经费教师项目 基于平行语料库的学生译文自动评价研究与实现 秦颖 18 2010年“211”工程三期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优秀博士论文培育 老舍作品英译研究 王克非、李越 19 2010年“211”工程三期创新人才培养项目 英语专业硕士生思辨能力发展可能性及过程研究 文秋芳、张莎 20 2010年“211”工程三期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研究生论坛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学术论坛 陈国华 21 2010年“211”工程三期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精品课程 外语教学法 杨鲁新 22 2010年“211”工程三期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精品课程 普通语言学 陈国华

主 办:中山大学国际汉语教材研发与培训基地,中山大学国际汉语学院主 编:周小兵编 辑:《国际汉语》编辑部出版:中山大学出版社 出版周期:半年 发 行:面向海内外创刊时间:2011年(辛卯年)5月 1. 国际汉语教学: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课堂管理,课外辅导,汉语习得,教学大纲,汉语教学史等。2. 国际汉语教学资源建设:教材编制(纸质与多媒体等),教辅教具研发,多媒体课件制作,学习网站开发,教学资源库建设,教材史等。3. 汉语师资培训和研究生培养:师资培训模式,方法,教材,课程,能力标准与证书等;研究生培养模式,教学法,教材建设,实习,案例教学与案例库建设,管理机制等。4. 国际汉语测试:各级、各类、各国的汉语测试,测试理论,测试方法等。5. 国际汉语教育技术:教学软件,教材编写辅助程序,测试软件,研究软件,中介语语料库,相关数据库等。6. 汉语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交流:汉语国际传播;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汉语传播史等。7. 汉语国际应用:世界各国汉语现状及标准、汉语在海外使用的本土化信息、汉语在国际组织中的作用、汉语汉字的标准化国际化等。8. 其他内容:各地汉语教育概况,汉语和中华文化项目管理与运作,其他语言的国际教育、传播、应用研究,问题征集与答疑,硕博论文部分或摘要选登等。 1. 本刊接受中、英文稿件。作者的稿件应是未在其他期刊或论文集中公开发表过的作品,请在来稿中明确说明所投稿件系专投稿,不存在一稿多投问题。2. 本刊严格实行匿名审稿制度。作者可以选择邮寄或e-mail投稿(两种方式只选其一)。为了匿名审稿的需要,请将个人信息(作者姓名、工作单位、研究方向、通信地址、联系电话、电子信箱等)放在与正文内容相独立的首页,并在正文中隐去所有与作者相关的信息。3. 稿件评审结果将在收稿日起3个月内通知作者。如3个月后未获用稿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稿件。稿件被录用的作者接到本刊用稿通知后,请按照本刊编辑体例做最终的修改定稿,发至本刊编辑部电子信箱。电子文本请用纯文本(TXT)或MS-WORD(DOC)格式。4. 来稿文责自负。编辑部对采用稿件有分期发表、文字修改及学术性删节等的权利。作者如不同意修改,请予以注明。5. 本刊不接受寄给个人的稿件。所有来稿务请直接寄送到编辑部,以免延误、丢失。6. 本刊不收取任何形式的审稿费和版面费,实行优稿优酬。稿件录用刊出后,将赠送作者样刊2册。7. 稿件一经录用,文章的光盘版版权、网络版版权即属本刊所有,编辑部不再另行通知,所付稿酬已经包括光盘版及网络版稿酬。8. 限于人力,本刊不予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对作者所提供的原始照片等材料将根据作者要求退还。9.联系方式地 址:中国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国际汉语教材研发与培训基地《国际汉语》编辑部 (邮编:510275) 主编发刊词(节 选)1982年,我开始教外国人汉语。很希望有个刊物,讲怎样上好课,怎样解决教学难题。那一年,来华留学生全国只有几千人。2009年5月,国际汉语教材研发与培训基地成立,筹办刊物成为可能。这一年来华留学生达到23万,海外学汉语的人有4000万。创办服务国际汉语教学的刊物,显得更为迫切。2011年,辛亥革命100周年,《国际汉语》终于跟读者见面了!刊物的目标,是反映全球汉语教学、传播、应用的情况和研究成果,为全球汉语教师和其他相关人员服务。教学资源是本刊重要内容。面向教师,促进教学是本刊重要原则。国际化、跨学科是本刊追求。本刊编委来自多国。除汉语和汉语教学专家,还有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英语教学专家。我们希望,在审稿、编稿上向国际刊物靠拢;在作者、内容上加大海外比例,使刊物更凸显跨学科特点,更加名符其实。本刊力求形式多样,以满足内容多样化的需求。刊物是作者、编者、读者交流的平台。平等的交流,多向互动的交流,用心的交流,才能培育出好刊物。人培育刊物,刊物也培育人。作为读者和作者的桥梁,我们会尽力实现这种交流,致力于把《国际汉语》建设成国际汉语工作者精神和心灵交流的家园。 周小兵 2011年1月26日 发刊词………………………………………………………………………………………周小兵教学与习得解决汉字难学的对策………………………………………………………………………江新关于“用不同的方法训练不同的语言技能”…………………………………………… 刘颂浩文化教学定位与教学内容取向……………………………………………………………李泉语言习得与汉语课任务的设计……………………………………………………………温晓虹英语母语者的汉语结果补语习得研究……………………………………………………袁博平海外汉语教学笔谈汉字文化圈内的“汉语文化”教学………………………………………………………古川裕汉语教学在海外与在中国内地的区别……………………………………………………华卫民行为文化对汉语学习的重要性……………………………………………………………史昆国别教学资源新加坡汉语文化教材设计的沿革与反思………………………………………吴英成 罗庆铭近十年来泰国汉语教材的研发与采用概况………………………………………………谭国安汉语作为外语环境下的教材编写――以面向法国人的《汉语入门》为例……………吴勇毅教材研发课文内容的交际性和知识性问题…………………………………………………………吴中伟从《汉语乐园》的开发谈多媒体教材设计…………………………………………………张 健海外汉语文化辅助教材开发策略研究……………………………………………………张英汉语文化教材出版现状与开发策略………………………………………………………郭力教师发展汉语教师的素质和师资培养的针对性……………………………………………………陆俭明汉语课堂韩国高中汉语教学实例:《我喜欢打篮球》教案设计及实施………………………… 张竞楠怎样教语气助词“了”……………………………………………………………………徐韵如教学资源评介描写全球华语实态,突破语言规范观――《全球华语词典》述评……………………冯学峰中外合编汉语教材的新探索――《走遍中国》主编访谈………………………………苏丹洁调研报告汉语文化教材用户调查分析报告…………………………………………………徐霄鹰 王 蓓

英语语料库期刊投稿

美国现代英文语言资料库网址: 美国现代英文词语库(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 )是由美国杨百翰大学Mark Davies 教授所开发的一个免费的语言资料线上搜寻引擎,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语言资料库,所有语言资料来自于美国英语使用情境下的这些文本口语演讲、小说书籍、杂志报纸、学术期刊。 COCA美国现代英文语言资料库从1999年创立至今依然持续更新,每年都要更新大约2000万的词汇数量,目前到2015年年底为止已经拥有5亿2000万的庞大词汇语料。即使有这么庞大的语料库,但COCA美国现代英文语料库搜寻的速度依然很快,瞬间就可以找到结果。在不需登录的情况下,每个用户每天可以使用10到15次的搜寻,或者你可以注册免费帐户,可以无限制的使用搜寻功能。 使用方法:进入网站后只要找到左方的搜寻栏位,在「 words 」中输入你要查询的英文单字或词汇或句子,就可以找到相关的语言资料。可以在来自小说、演讲、期刊等资料中,看到一个词汇或一段用语被如何使用的方式,找到更正式或更正确的变化。

您好,早前看到过一篇文章介绍语料库的,希望能帮到你。

科技论文写作过程中会遇到许多自己不确定的问题,如使用的语言是否得当?是否存在语法错误?是否符合本领域的表达模式等等,科技论文在词汇及语法表达上有严格的要求,因此作者常常在撰写过程中除了遇到上述问题外,其实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今天查尔斯沃思论文润色告诉大家如何利用网络语料库自主的解决上述问题。

网络语料库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互联网技术成为极其便利的语言学习和研究资源。查尔斯沃思推荐作者在遇到写作困难时,利用网络语料库自行解决专业词汇、语法等语言方面的问题,提高英文科技论文质量。

网络语料库能在哪些方面帮助英文科技论文写作?

1、 通过语料库发现与专业相关的搭配框架及表达模式2、 通过同义词在某学术领域使用频次确定最合适的表达方式3、 可查找学术领域的词汇搭配

除了以上的作用,网络语料库在科技论文的写作中还能提供很多帮助。我们也推荐两个使用广泛的网络语料库:

BNC(英国国家语料库)

英国国家语料库(British National Corpus)是目前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当代英语语料库之一。创建于1994年,收录了1亿字的电子资源,该语料库书面语与口语并存,其中书面语占90%,口语占10%。作者可申请注册直接使用。

COCA(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

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COCA)h涵盖同一时期的口语、小说、流行杂志、报纸和学术期刊五大类型语料,其中的学术期刊作者可利用到。在学术期刊语料库下细分9个子语料库,包括:Education、Geog/SocSci、History、Humanities、Law/Polsci、Medicine、Misc、Phil/Rel、Sci/Tech。不同研究领域作者可分类查找。

网络语料库可以帮助作者找到更为精确的语言用法,专业词汇的使用及不同领域的表达方式。

参考:查尔斯沃思论文编辑润色网页链接

语料库论文发表比例

外语类学术论文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不再是本族语者的专利,作为国际语言,它是理解、交流以及表达不同文化的方式和手段。以下是外语类学术论文,欢迎阅读。

来自不同母语背景说话者的英语口音可能会造成交际的中断甚至失败;英语口音又与说话者的身份和自我紧密联系。中国拥有着世界上人数最多的英语学习者,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不断强大,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加,对中国英语口音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中国英语”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由我国学者葛传椝提出,将其定义为“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汉语特点的英语”。之后,许多学者对“中国英语”的定义进行了热烈的理论探讨和争鸣等。目前,学者们对于中国英语的客观存在基本达成共识,强调应从语音、词汇、句法、篇章等各层次来描写中国英语的特点,以求展示中国英语的全貌。而“中国英语口音”的概念至今也一直未见于国内文献。我们在借鉴前人定义的基础上,称其为“载汉语语言特征的英语口音”。

我们查阅了2000年至2013年期间,中文社会科学索引(CSSCI)14种外语类核心期刊所发表的文章,对上述期刊相关文献进行梳理。首先将研究内容涉及“中国英语”及“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语音问题”的文章进行归类,相关文献共58篇(如表1所示)。总体上,中国英语的相关论文共15篇,占25.9%,而中国大学生英语语音问题的相关论文共43篇,占74.1 9/6。其次,根据研究方法,将相关文章分为实证研究和非实证研究,分别占62.19/6和37.9%。非实证研究主要包括对世界英语理论及英语国际语理论的介绍、中国英语研究综述和语言迁移、英汉对比、中介语、音系学(优选论等)理论的探讨。实证研究主要包括对中国英语口音特点(音段音位特点和超音段音位特点)、中国英语次变体口音特点、相关语料库的建设及中国英语口音的态度等方面。限于篇幅,我们这里仅对中国英语口音的实证研究成果,从以上五个方面逐一对这些论文进行归类和述评。

一、英语口音研究中的几个焦点问题

(一)对间段音位特点的研究

国内学者们认为,中国英语口音的实证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E6]LT]。1994年南京大学的乐眉云教授采用方言调查法,首次全面对我国各大方言区中学生的英语语音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深入全国各地收集语料。从语音偏误的视角探讨了方言对英语音段音位发音的影响,找出各大方言区学生英语语音学习的难点及其基本规律。我们认为部分中学生的发音问题可通过英语教学得到解决,且国外学者对于世界变体英语口音的研究都是以受教育者(通常是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因此,我们仅选取以中国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实证研究文献。在实证研究中,学者们通常从英汉对比的视角,根据语言迁移或中介语理论,通过实验语音学的研究方法得出中国大学生在英语发音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对英语语音教学提出建议。

1.元音特点。元音是英语语音教学中的难点,元音发音特点的实证研究成果共2篇,都是基于学习者语料库进行的研究,总结了中国大学生在英语元音发音方面的主要问题,如单元音的音长、音质和双元音的简化等问题。陈桦采用实验语音学手段,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纵深口语语料库(LSECCI。)中14名英语专业学生4年的朗读录音进行语音标注及分析。研究发现,单元音/I//e/与双元音/eI//au//aI/离标准发音差别较大。程春梅等通过对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音段错误语料库的分析显示:/i/e/a/的出错率非常高,占整个元音错误的53.9%。8个松元音/i//e//a//u/的错误占到整个错误的73.5%。在替换型音段错误中,最多的是/i/与/I/。

2.辅音特点。关于辅音发音特点的实证研究成果5篇。其中,程春梅等通过对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音段错误的语料库系统分析,总结了中国大学生辅音发音的总体问题。她发现,辅音的错误率高的是/t//d//z//6//n//l//v/。在替换性错误中,最多的是摩擦音/6//z//v/。学生们倾向于用/d/代替/6/,/s/代替/z/,/w/代替/v/在脱落型错误中,频率最高的是爆破音/t//d//k/。四位学者分别针对辅音群、辅音吞音、塞音和塞擦音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阎丽莉等通过分析6名大一学生的朗读录音,发现辅音群的误读中,插音类错误最普遍,其次为删音,替换类也较常见。她进一步以优选论为框架解释了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辅音群的习得情况。冯友通过检索分析大学四、六级口语语料库(COLSEC)发现,学习者最常见的辅音吞音,按照发音部位是齿槽音、软腭音和双唇音;按照发音方式,则是爆破音、摩擦音和鼻音;清辅音吞音:的情况远远多于浊辅音。最容易发生辅音吞音的位置是词尾,最不容易发生的位置是词首。陈桦。研究了中国英语学习者擦音和塞擦音存在的一些问题,如/6/发成/d/或/z/,/v//w/混淆,用/x/代替/s/等。王茂林采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对比分析了美国人与中国英语学习者词中塞音的发音时长。研究发现,中国学习者英语浊塞音的发音相对较好,而清塞音的发音相对较差。概而言之,中国学生在英语辅音方面的主要发音问题是清辅音与浊辅音的混淆、/l//n/混淆、th音、/w//v/混淆以及辅音群的误读和辅音段音吞音等方面。 (二)对超音位特点的研究

学者们普遍认为外国腔或外国口音与超音段音位的特点密切相关。因此,中国英语口音的特点也更多地体现在超音段音位层面上。杨军等通过梳理与朗读相关的文献,发现外国腔和韵律不当(如重音不当、节律不当、调组划分不当、边界调使用不当、音节时长不当等)是现有的两大研究主题。陈桦论证了我国英语学习者的超音段音位错误比起音段音位错误更为严重,强调超音段音位特征的教学应该在大学英语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我们这里主要从词重音、句子重音和节奏、停顿、语调等四个方面进行综述。

1.词重音。单词重音是重要的英语语音特征,既有文献中有关中国大学生的单词重音发音的实证研究仅1项。高琳等分析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朗读录音样本及中国学习者英语口语语料库COLSEC中的单词重音错误,发现多音节单词重音位移比较常见,而且重音错发在单词(尤其是名词和形容词)第二音节的倾向更为明显。

2.句子重音和节奏。节奏对于语音的理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句子重音和节奏的实证研究总共有4项,该系列研究成果主要源自南京大学的陈桦教授。陈桦以8名英国大学生的调核位置为参照标准,对中国45名学习者的英语朗读口语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学习者采用对比重音和强调重音充当调核的比例少,使用不当的调核词汇多。他们常对诸于介词、人称代词、连接词等功能词赋予重音;陈桦对中国英语学习者4年纵贯研究的结果表明,学生的重音问题呈现一定程度的上升趋势,由重音模式所反映的节奏模式没有明显变化。低分组学生口语中重读、弱读音节不分的程度明显重于高分者。许俊等通过PRRAT软件对比分析了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母语者的韵律特征,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缺少元音弱化和省略,而导致了更多地表现为实用音节节奏而非重音节奏;并且在重音的使用中经常出现错误,重读的表现方式仅局限于加大响度。概而言之,学者们从多个实证研究中得出较为一致的结论:中国大学生在句子的重音和节奏上存在问题,没有掌握实词重读、虚词弱读的基本重音规则,口语中带有典型的“音节节拍语言”的节奏特点,与英语的节奏差别较大。

3.停顿。停顿对于口语表达的流利性非常重要,而我国英语学习者过多地使用停顿导致信息破损,影响了信息的传达,极大地降低了口语的流利性和可理解性。既有文献中有4篇进行了停顿的研究。陈桦。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朗读中停顿数量大大超出本族语者,且停顿位置错误较多。英国语音专家们的评语暗示了学习者过多地依赖停顿来达到语调切分的目的。如:词间隔太多、流利度遭到破坏、语流破碎、语流时断时续、断句有时很不自然等等。杨军通过分析15名大学生的英语朗读后,区分了二语朗读中的两类语调短语划分不当:语调短语标记缺失和语调短语划分失败。两者之间相互关联,受言语风格和在线产出管理的影响。语速及其他因素如任务条件、二语水平和紧张度等均未对语调短语划分产生显著影响。杨萌等分析了30名大学生即席话语中的停顿、及其对停顿原因的内省辨认后发现,他们表现出较高频率的语调短语内部停顿,该频率与口语流利性呈显著相关;停顿位置集中于实词前和首词后;停顿模式主要有非流利串、无填充停顿和非词语填充项。许俊等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一个完整的语义单位中通常出现大量无声停顿和填声停顿,其英语听起来零碎且不连贯。

4.语调。不少学者为中国大学生英语语音语调特点的研究提供了实证数据,相关研究共9项。田朝霞分析了常见于中国英语学习者调核误用现象的原因及其所导致的信息误传,并将其归为三类:调群划分的错误、调核位置的错误及声调模式的误用。杨军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在延续升调的使用上欠缺,表现在音高上扬不够,或音高曲拱不明显,或二者兼具,有着明显的“外国腔”。陈桦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对降调和升调的使用掌握得较好,但显示出过度使用降调的特点。其次,学习者在基本调型上与本族语者的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平调的使用上。此外,学习者不能根据意欲表达的语气和态度来选择相应的二级调型,调型使用混乱。毕冉等胡研究了英语专业学生四年中朗读口语中列举句式及简单陈述句音调的变化趋势,发现其音调变化趋势遵循负增长的曲线,且降调使用过多。许俊等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在音高重音边界调以及结尾语调的处理上存在较多失误,过度使用降调致使语调平直且缺少变化。

两位学者对中国大学生的边界调使用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夏志华等通过收集自然语料,并借助话语分析软件对其进行标注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学生在话轮转换中使用的边界调类型是齐全的,但其使用边界调暗示说话者变更话轮意图的能力远小于英语本族语者,且低降边界调的误用尤为突出。孟小佳等研究结果发现,除简短的祈使句外,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朗读陈述句、感叹句、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等其他六种句型的句末边界调时均与本族语者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对句首边界调的把握情况相对较好。

两位学者研究了性别差异对语调习得的影响。林秋茗考察了英语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的重音节奏和语调与性别的关系发现,女性的韵律表现只是略占优势,除重读外,男女生在意群停顿连读以及升降调的使用频率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蒋红柳借助语音实验的方法,对我国英语专业学习者的英语语调运用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男女被试在调核音高上差异显著;而在英语语调运用上,被试则显示出高度的一致性特点。性别间在语调模式选择上的差异不显著。

总体而言,学习者未能意识到语调在信息传递中的重要性,对语调话语交际功能掌握不充分,声调的误用比较常见。平调、降调使用过度,在延续的升凋使用上表现较为欠缺;相对于句首边界调,句末边界凋掌握不好。此外,在语调使用上性别差异不明显。

(三)对各次变体P音的研究

《中国语言地图集》将汉语划分为十大方言,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闵方言、晋语、平话和徽方言。两位学者研究了我国各方言区学生的语音问题。学者们尝试了不同地区方言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共6项实证研究成果。刘锦明研究了北方方言区、吴方言区、闵方言区的英语专业大学生/l/和/r/的发音问题。姜玉宇通过声学分析,将闽、吴方言元音系统和美语元音系统中的5个相似元音/a//i//u//e//0/进行比较分析,由于两地方言元音系统中相似元音的声学特征非常接近,发现两地学生都很难准确习得目标语音。 四位学者分析了我国各省市学生的英语发音问题。如王鲁男重点分析了四川、贵州学生/l//n/不分,/η//n/不分的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刘锋等运用微变化研究法,考察了练习频率对两名四川受试/I//n/不分语音纠错的作用,1年的跟踪测试结果显示,频率作用对受试/l//n/不分现象有明显改善。谢谜采用微变化研究法,通过高频率的练习、高密度的观察和高精度的分析来研究频率作用对/v//W/分语音纠错的作用及影响。范烨借鉴优选论和感知图理论,分析了母语为北京话的学生在发英语韵尾辅音群时的增音现象,发现一些学生通过插入元音、删除辅音或将原辅音变为元音的方式来消除或简化韵尾辅音群。此外,/v//w/不分在中国英语学习者中也具有一定普遍性(如山东、浙江地区的学生有类似问题)。总之,我国各大方言之间差异很大,除了中国英语口音的共性特点之外,各方言次变体口音有着自己独特的语音特点。

(四)对相关语料库的研究

与中国大学生英语语音问题研究相关的语料库主要有5个。2003年卫乃兴教授主持建立的学习者英语口语语料库(COLSEC)首次为二语语音研究提供了科学的平台。该语料来源为全国大学英语考试口语考试部分的实景音像资料,用随机比例抽样方法,对考生的地区来源、专业考试成绩,交谈话题等按比例选取,标注采用XML语言用一系列符号对话轮转换、语音、语调、停顿、犹豫、打断、非言语交际等进行逐一标注。之后,2005年文秋芳教授主持建立了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SWECCLE),其语料来源为全国英语专业口语考试语料。该语料库除了提供录音的完整文本外,还将各年的语料按照任务类型(复述、独自和会话)分别切分。此外,文献中还涉及华南师范大学何安平教授主持建立的《国际英语学习者口语语料库》中国子语料库和中国英语学习者纵深口语语料库LSECCI。(Longitudinal Spoken Eng-iish Corpus of Chinese Learners)等等。

(五)对英语口音的态度的研究

关于中国英语口音的态度的实证研究论文虽然2篇,但可喜的是它们都是在世界英语理论视角下进行的研究。周榕等采用言语变体实验法考察了101名英语专业大学生对英美英语的态度和认同感,以及实际英语口音测试法检测了其实际英语口音特点。结果发现,被试在权势地位、语言亲和力和语言表现力维度上,对美国英语的评价都优于英国英语,表现出更偏好美国英语的趋势。但是,他们的实际英语口音则是三分之二为RP、三分之一为GA的混合体,表现出更多英国口音的特点。高一虹等采用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考察中国大学生奥运志愿者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期间对世界英语变体的态度和多元文化意识。研究结果发现,奥运志愿者的语言态度总体而言趋向保守,认同英美“标准变体”,对其他英语变体的识别能力有限,对中国英语口音的态度比较矛盾。

二、研究评述:多视角的评判

上述文献回顾证明,中国英语口音的研究成果虽然有了一定的积累,但从研究现状来看,相关研究无论从已发表的论文数量上,还是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都亟待进一步提高。我们将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视角以及研究成果应用等四个方面总结研究不足,并进一步提出研究展望。

(一)丰富研究内容,形成中国英语次变体口音特点的系统结论

从研究内容来看,中国英语口音的总体特点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学者们在元音、辅音、重音、句子重音和节奏、停顿、语调等方面的特征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论。然而,我国幅员辽阔,方言丰富,相比之下,中国英语次变体口音的研究严重不足。在汉语十大方言的中国英语次变体口音研究中,最为成熟的是粤方言英语口音研究。国外学者们对香港英语口音进行了全面系统描述,如Huang系统描述了香港英语的音系特征,指出其有8个元音和20个辅音;Bolton描述了香港英语音位和超音位的特点,指出香港英语多用高升调,强弱重音对比不明显。其次是湘方言英语口音的研究和陈桦教授及其团队的吴方言英语口音研究。而其他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客家方言、闵方言、赣方言、平话、晋语和徽方言)的英语口音的实证研究鲜见于文献。此外,中国英语次变体口音之下,我们可进一步研究各省市的次次变体英语口音特点,如文献中的四川、贵州、北京等地英语口音的研究。总之,我们呼吁更多的实证研究,以形成中国英语次变体口音以及中国英语次次变体口音在音位和超音位方面系统的研究结论,并与中国英语口音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其共性与个性的特点。

(二)更新研究方法,建立中国英语口音语料库

从研究方法来看,语料库的蓬勃发展为中国英语口音的深入系统研究提供了便利。目前我国已建成的相关语料库多为英语学习者口语语料库(如COLSEC、SWECCLE等),而专门的中国英语口音的语料库建设比较欠缺。如今国际学术界已经建成了各国英语变体的语料库,建设中国英语语料库的构想已被有关专家学者提出。陈桦也介绍了中国学习者英语语音语料库(English Speech Corpus of ChineseLearners)建设的起因、方法和意义。该语料库涵盖中国十大方言区,以国内四个不同层次受教育群体(初中、高中、英语专业本科、英语专业硕士)作为录音对象、以朗读和自主对话为任务而完成。该语音语料库将结合英美标注系统对学习者录音进行多层音段及韵律标注。我们期待该语料库的出版,以便对中国英语口音的共性特征、次变体口音及次次变体口音的.个性特征进行系统描述,结合实验语音学的研究方法,得出系统的研究结论。此外,未来的中国英语口音语料库的建设可进一步与国际上英语作为通用语的语料库建设接轨,如VOICE维也纳牛津国际英语语料库(Vienna Oxford International Corpus of Eng-lish),ELFA学术背景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语料库(Corpus of 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 in AcademicSettings)和东南亚英语语料库(Corpus of South-East Asian Englishes)。唯有这样,才能促进中国英语口音研究的健康发展,并与国际学术界进行对话。 (三)拓宽研究视角,将中国英语口音的研究置于全球化的情景中

在表1的文献梳理中,我们不难发现:从研究视角来看,既有实证研究共34项(占58.5%),多从语言迁移理论和音系理论等视角解释中国学生英语的发音特点;或是通过实验语音学的研究方法,以本族语者为参照,找出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语音问题症结所在。而在世界英语理论或者英语作为国际语理论的视角下对于中国英语口音的态度研究仅2项(占3.4%)。而国外学者对于中国英语口音的研究更多地围绕着英语变体口音的态度和可理解性展开。如Jenkins以世界各地12个国家的326名受教育人群为研究对象,对10种世界英语变体口音的态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发现中国英语口音在正确性上排第八、可接受度上排名第七、在舒适度上排名第八、在熟悉程度上排名第四。在中国英语口音的可理解性研究方面,Kirkpatrick以香港教育学院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与英国侨民教授的谈话为录音语料,选取新加坡和澳大利亚大学生为听话者。研究结果表明,香港英语口音的国际可理解性和可接受度很高,并建议其作为语音课堂的教学模式。我们呼吁国内学者在世界英语和英语作为国际语视角下对英语变体口音的态度和可理解性进行更多的实证研究。如中国英语学习者对不同英语变体的口音态度如何?他们对于自己的中国英语口音态度如何?中国英语口音的国际可理解性和可接受度如何?中国英语口音的音位和超音位的哪些重要特征影响了国际可理解性?中国英语次变体口音的可理解性又如何?总之,未来研究可更多地在世界英语或英语作为国际语理论视角下进行,如何将中国英语口音的研究置于全球化的情境中,将研究结果与亚洲英语口音以及英语作为通用语的语音共性特征进行对比描述和分析等等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四)应用研究成果,优化中国英语语音教学效果

从研究成果的应用来看,中国英语口音的相关实证研究成果在优化我国英语语音教学效果、英语语音教学大纲的设置、英语语音教材的开发与编写等诸多方面的应用等方面比较欠缺。传统的英语语音教材都足以接近母语者口音(标准英国英语口音和美国英语口音)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涉及所有的音段音位和趟音段音位特点。在英语作为国际语的背景下的英语语音教学,应该以国际可理解性为教学目标,让学生接触各种世界英语变体口音,提高他们对不同英语口音的容忍度,增强他们对中国英语口音的自信心。Jenkins搜集了大量的英语作为通用语的语料,调查了来自不同母语背景的人们之间的英语交流,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通用语核心理论(Lingua Franca Core)。她认为,影响国际可理解性的核心部分主要表现在大多数的辅音、辅音群的简化、元音的长短区分以及句子的重音。通用语核心之外的部分,被认为是地方口音,不能称为语音错误。Walker在其专著《英语作为通用语的教学》中也指出,在语音教学中,只有采用英语作为国际语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可理解性和身份这两个相互矛盾的目标达到和谐。因此,在语音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中国英语口音的共性特征、各方言区英语次变体口音的个性特征,将教学重点集中在影响可理解性的语音特征上;对于中国英语口音中不影响可理解性的部分,不必过于强求其准确性,从而在语音教学中有的放矢,提高他们在国际口语交流中的有效性。

英语的不断国际化和本土化在世界各地引起了与日俱增的探讨。英国学者Graddol在《英语走向何方》一书中曾预言:亚洲,特别是印度和中国,可能决定全球英语的未来。毋庸置疑,研究具有中国礼会和文化特征的中国英语必将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2011年5月第四届英语作为通用语国际大会在香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召开;2012年12月第18届世界英语国际学术会议在香港城市大学和中山大学两地召开;2012年4月“世界英语时代与中国实践”国际研讨会在湖州师范学院召开。这些重要学术活动都标志着中国英语的研究已经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代。虽然中国英语口音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作为汉语母语者,国内学者在此研究领域有着国外学者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和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英语在世界英语大家庭中的地位会随之进一步提高,中国英语口音也将逐步成为世界英语教学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探讨课题。

从论文类别来决定。一般来讲不同论文类别的要求字数是有所区别的。如硕士论文通常都是3万字符数左右,以绪论部分为例,一般来讲估计占到6000-8000字左右比较合适,研究背景800字左右,目的与意义500--600字左右,研究方法300字左右,理论综述部分2000-3000字,研究主要内容部分600字左右,最新国内外研究动态2000字左右。根据字数要求不同,论文各个部分字数也应该进行适当的增减,如1万字的本科论文,一般绪论部分1000字左右(包括文献综述可以适当多谢500字左右),现状与问题阐述部分一般2000字左右,问题分析部分一般2000字左右,对策与建议部分3000字左右,结论500-800字左右。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