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计算机英语期刊投稿

发布时间:

计算机英语期刊投稿

国际英文科技期刊出版过程详谈与发表文章需知 对于中国的作者而言,在国际英文期刊上发表文章,除文章本身的学术价值和作者的英文水平外,关键是要认真地做好市场分析,选准刊物,有的放矢,如此便能增加稿件的竞争力,被更多的国际学术期刊接受。 近年来,随着中国整体国力的不断增强以及无数有识之士的不懈努力, 国内的科学研究水平蒸蒸日上,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此同时,在国际出版市场上,来自中国的出版物(包括出版的图书与发表的文章)也不断增多。但与中国庞大的科研队伍和成果数量相比,其数量还是相当小的。究其原因,语言障碍是一方面,但更多的是中国作者对国际英文期刊和图书的出版程序不够了解,增加了投稿的难度或增加了退稿的几率。另一方面,即使文章被刊物接受了,也不等于完事大吉,要想以最快的速度把论文变成高质量的出版物,其中还有不少值得注意的地方。本文将根据作者在英国英文科技期刊做编辑工作十几年的经验,详细介绍一下国际英文学术期刊出版过程中的三个主要阶段,以及在各个相关阶段中国作者特别应该注意的问题。 选择发表刊物与撰文投稿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选择正确的投稿对象是举足轻重的第一步。要想做到一箭中标,不但要知已,而且更要知彼。国际学术期刊对稿件的筛选与取舍和国内不完全一样,详细的来龙去脉如下。 国际英文学术刊物是主编(EDITOR-IN-CHIEF)负责制,不受其它行政命令的制约,在选择稿件方面出版社亦无权干涉。一本刊物由一位学术地位较高的知名学者担任主编,也有两位甚至多位的。主编之下,根据学科的普及程度和热度决定是否设区域编辑(REGIONAL EDITOR),如果有这层设置,则大部分情况下投稿也按区域划分,一个区域内的稿件由该区域的编辑负责审理;否则,所有的稿件将全部汇总到主编的手中等候审理。区域编辑之下是编委会(EDITORIAL BOARD),一般由10-30位知名学者组成,这些人大都是审稿的主力,他们给刊物审稿没有经济报酬,为的是刊物的发展,学科的进步,当然也有个人的知名度。除去编委会,主编本人偶尔也会特邀审稿人,尤其是当几位审稿人对同一篇稿件的意见出现严重分岐的时候,主编会向特邀的审稿人征求意见。 审稿(REVIEW/PEER REVIEW)的大致过程是初选,送审,修改和终审。原稿(MANUSCRIPTS)投到主编或区域编辑手里,先要过初选这一关,看是否值得考虑在本刊出版。那种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文章当场枪毙(REJECTED);如果主编觉得与本刊物的办刊方针相符,便会进入送审阶段;如果文章很好,但与刊物的范围(SCOPE)不太吻合,主编也会回绝,但会主动向作者推荐相关性更强的刊物。决定送审的文章根据不同的刊物由3-4位编委或审稿人同时审阅,而且要按期给予答复。如果全体通过或多数人亮了绿灯,稿件就被接纳了,但这种情况很少,多数是有条件的接受,作者需按审稿人的意见对初稿进行修改。大部分情况下是小的改动,但有时要补充数据,重新分析结果甚至重新设计实验。不管是大改还是小改,改过的稿件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重新交到主编手中,由第一轮的审稿人进行复审,看改得是否合格。大多数情况下,稿件经过一次修改就能通过,但也有修改几遍才最终交送出版社的。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外的刊物上发表文章,是否接受审稿人的意见对原稿进行修改,完全是作者自已的事,往往有的作者不愿对稿件进行任何修改或不能接受审稿人的意见,便会提出撤消投稿,而且只需给主编写张便笺就可以了。有的刊物,作者可以向主编推荐审稿人,但这样的刊物数量有限。 凡终审通过的文章便被列入刊物的出刊计划,稿件会很快地发送到出版该刊的出版社,进入下一个出版程序。整个审稿的过程,从初稿到最后送交出版社,不同的刊物和主编,所花的时间有很大的差异,同时也取决于原稿的质量和作者对原稿的修改速度。此外,在部分国际英文学术刊物上,经常出版一些特刊(SPECIAL ISSUES),出版目的因刊而异,但过程大同小异。特刊的题目多是由主编或编委们共同确定的,有时是学术会议的论文汇编。特刊由1-3位特聘的客座编辑负责组稿和审稿,其程序相对简单,时间也相对花得少些。但不管是特刊还是普通稿件,是否被采纳,关键在于稿件的内容是否与刊物的办刊方针相符以及稿件的学术和文字质量,而决定这些因素的关键人物便是作者本人。 作者一旦决定要发表文章,首先要根据学科和研究内容找准将要投稿的刊物,这是关键的一步。国内的作者往往怕自己的英文不好,一开始花在文字上的时间很多,而忽略了对市场的调查与了解。如今西方市场上的英文学术期刊多如牛毛,学术和出版质量良莠不齐,大致可分为上中下三等。第一等是最好的,几乎尽人皆知,刊登的文章是对科学研究有重大影响和贡献的,如《科学》(SCIENCE)和《自然》(NATURE)等。这种刊物数量很少,每年登载的文章数量有限,若能在这等著名的刊物上发表一篇文章,当属幸事;第二等是知名度稍逊一筹的,但往往是一个学科好文章的主要载体,对文章的内容要求也很高,这一等级的刊物数量不少,几乎每个学科都有;最后一等的刊物数量最多,有的一个学科就有两本以上这类的刊物,刊登的文章水平相对较低,但也都是作者原始的科研结果,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的基础或铺路石。总而言之,对作者而言,一旦决定发表文章,首先要对自已的科研水平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只争朝夕在一流刊物上发表当然好,但不切实际的高攀等于浪费双方的时间。搞准定位以后,选刊也非常重要。一定要把各个不同刊物的出刊宗旨和学术范畴(AIM AND SCOPE)看清楚搞明白(通常在刊物的内封或首页的反面,网页上也有),然后根据自已的文章内容选出一本最对口的刊物做为第一投稿对象,另外不妨再选出一至两本当替补。一旦确定了刊物,下一步就要好好研究一下该刊物的投稿需知(作者指南/GIUDE FOR AUTHORS),看看其对稿件的格式,图表,参考文献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着手设计初稿。文字固然重要,但图表也不容忽视。而对中国作者而言,稿件中还有两个特别重要的地方值得注意,一个是姓名,另一个是联系地址。 中国作者的姓名在英文刊物中是以汉语拼音的形式表达的,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姓在前,名在后;另一个是名在前,姓在后。两种方式一中一西,均无可厚非,关键是一旦决定采纳其一,就要一贯如是,不要变来变去。此外,联系作者的联系地址一定要写准确,如果没有电子信箱,可随稿附上中文的通讯标签,以确保回执的准确投递。文章首页上的地址应该是作者从事此项科研时的单位,而不是投稿时的通讯地址。对主要作者(联系作者)而言,若两者之间有差异,应把投稿后的联系地址注明,以示区别(在校样中通常排在首页的下脚注)。 稿件完成后,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发出。目前许多刊物都接受网上投稿(ON-LINE SUBMISSION),既方便又快捷,而且可以随时查询稿件的进展;传真和邮寄也可以,但一定要搞清楚应该寄给谁,是主编还是区域编辑,以免事后传来传去,浪费时间。稿件一旦发出,算是万里长征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不管结果如何,都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如果一投不中,也大可不必灰心丧气,可以修改以后再试牛刀,但最忌讳的是一稿多投。有些作者为了省时间,同时把稿件投向几个刊物,图的是“东方不亮西方亮”,孰不知此举利少弊多,尤其是容易损害作者的声誉,应予以杜绝。bosshit 发表于 06-8-18 19:00稿件在出版社内的登记发排和作者审读校样 通过终审的稿件需经过主编送达出版社,在出版社内要先后历经登记,发排,出校样,作者审校等过程,是学术文章在期刊上发表的另一个重要步骤,作者在这一阶段有不少工作要做,而且其进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稿件在因特网和印刷刊物上的发表质量和速度。 1.稿件登记 目前,在科技期刊出版中,绝大部分出版过程都计算机化了,表现最突出的就是稿件的发排以及对校样的处理。与十几年前的工作程序和手段相比,如今的出版业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这种变化表现为原稿的发送渠道的不同。以前基本的传送方式是邮寄,传真都不多见,所以那时编辑一天工作的开场白就是处理邮件。不仅如此,早年的稿件登记方式也很原始,没有计箅机,更不用说计算机数据库了。新的稿件都是由登机员用打印机打到纸卡上,编号注册后交给编辑。如今情况大不相同了,许多刊物都己经开始在因特网上接受投稿,被接受的稿件可以很快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到出版社,由稿件登记员将所有的信息包括稿件标题、作者姓名、编辑部接稿日期、页码、图表以及联系作者的详细地址和通信方式等等,一一输入出版系统的计算机数据库,速度和效率成倍提高,稿件一旦登记入册,作者会很快收到一封回执,说明稿件已登记完毕,通知作者稿件在出版社的编号以便今后在网上查询。 在稿件登记过程中,如果稿件的格式和图表不符合要求或有短缺,出版社会发信向作者索要,同时文章的版权合同书(COPYRIGHT AGREEMENT)和日后的抽印本订单(OFFPRINTS ORDER FORM)也是在这个时候发给作者,如果文中有彩图,会附加一封彩图制版的价格协议书(COLOUR LETTER)供作者考虑和选择。所有这些信函除版权和抽印本之外,作者均需马上回复,否则稿件就不能及时送发到工厂排版,被搁置在数据库里,拖延的时间少的几个星期,多者几个月。对于中国作者而言,最大的麻烦就是通讯地址有误而联系不上。有的作者自已的地址变了,经常忘了通知出版社,故而失去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另外,一旦收到了这些信函,要仔细阅读,按要求给与及时的回复,缺图表的要尽快补齐,质量或格式不符合要求的要尽力更改。至于彩图,有经费的当然印彩图为好,无力印刷彩图的应尽快告知出版社印黑白的即可。现在,如果作者能提供电子原图,许多刊物可免费在网上发表彩图(WEB COLOUR)。 另外,还有两个问题是这个时期值得注意的。一个是版权协议书,这是出版社与作者之间的法律合同,一旦签字必须照合同办事,否则要承担法律责任。此外,如果文章中要引用他人已发表的文章中的图表,除征得本人同意之外,还需获得文章发表时的版权拥有者(出版社或学术团体)的文字许可,否则是不能引用的。这项工作理论上应在原稿阶段就处理好,但实际上因为涉及的方方面面较多,往往拖到稿件送到出版社才最后办妥。如果作者本人办理此事有困难,可向出版社请求帮助。因为出版社内均设有专门负责版权的部门,他们可以直接与另一家相关的出版社或团体取得联系,比较快地解决问题。不仅如此,许多大的出版社之间有版权协议,相互之间允许对方的出版物有条件或无条件地引用自已出版物中的图表,这样一来,可以省去作者不少时间和精力。另一个需要强调的是稿件本身,凡是送发到出版社的稿件必须是终稿(FINAL VERSION),一切对稿件文字的推敲和图表的润色均应在终稿之前完成,一旦稿件送到出版社,就不能再改动了,这是一个基本的出版原则。但总有些作者在收到出版社的登记通知书后,又发一份新的文稿到出版社,要求取代原稿。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是可贵的,但可惜为时已晚。如果是小的改动,出版社一般不予理睬;如果改动较大,出版社会把新收到的文稿反送回主编,征求其意见和做出最后的审定。这样一来,往往要拖延不少时日,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总之,在稿件登记这个环节,作者要快速地向出版社提供所需的材料,并及时通告联系地址的变化,不要借此机会对稿件进行文字上的修改和润色。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稿件发出后,有时确有必要对学术内容进行一些小的改动,目的是提高文章学术内容的准确性,这样的改动是允许的,但大多要在下一个出版程序进行,即校样阶段。 2.审查校样 如同稿件登记一样,出版过程中的排版工作已今非昔比,计算机已完全取代了老式的铅字排版,速度与质量大大提高。现在一篇稿件从离开出版社到出校样(PROOFS)平均只需几个星期的时间,快的只要几天。而且作者收到校样的形式和途径也变了,以前大多是纸样和普通邮寄。现在,只要作者有电子信箱,校样一律以电子邮件(PDF)的形式发出,作者转瞬即可收到。 中国作者在审查英文校样时,首先要检查的就是作者姓名,不光是文章的首页,天头注脚、文后答谢及参考文献等,凡是有中国作者姓名的地方均要一一查到。此外,对文章内的排版错误和必要的改动要尽快地发回出版社,至于改校样的要求和反馈途径,一般出版社会在校样的附信中有详细的说明,作者最好按章办事,不要独出心裁。如果某一个图需要改动,最好把改过的图一同附上,这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总而言之,在稿件发排和审校这个过程中,作者要尽可能地与出版社配合,不应该要么不停地发号施令,要么杳无音讯。这两种极端均不利于文章高速度高质量地发表,也决不是作者或出版社的初衷。恰恰相反,出版社和作者都愿意看到文章的早日出版,双方配合得力,充分利用现在的技术手段,文章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以发表,出版社得利,作者得名,何乐而不为? 因特网和印刷版的双轨出版 在传统的出版概念上,发表文章只有一个含义,即将核红后的校样编汇成刊,印刷出版。但如今,发表文章的含义是双重的,即在因特网和印刷版上的双轨出版。可以肯定的说,因特网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传统的纸上印刷的单一的出版形式。 1.单篇文章在因特网上发表 如今,因特网上的电子出版已成为许多学术刊物先于印刷版本出版的一种既快速又简捷的出版方式。这种方式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把文章登载在刊物的网页上,凡是己经经过作者修改过的校样均能以极快的速度在网上以单篇的形式发表。这些文章统称为待印刷文章,含义是已经发表的文章,等待汇编成刊出版。这种单篇文章先于印刷版本在网上发表的新形式,大大加快了文章的发表速度,一旦作者对校样的更正意见反馈回出版社,几天以后校样即可在排版车间(机房)修改完毕,经必要的技术处理后即可在刊物的网页上登出,与所有的读者见面。这与印刷的期刊相比,至少将出版时间提前一至二个月甚至更多。而且这种电子出版形式还有许多印刷版本的期刊不具备的优势。 首先,体现在彩图的处理上。以往因为成本的原因,许多彩图只能印成黑白的,其学术质量难免打些折扣。可在网上,所有原稿中的彩图只要作者能提供电子形式的原图,即可免费在网上以彩图的形式发表。其二,文章中的图表以及参考文献是相互关连的,只需轻轻点击便可看到与之相关的详细资料,而且文章里还可以附加小段的录像或音像资料。其三,网上出版只涉及到单篇文章,一旦校样改正完毕即可发表,不受刊物出版频率和刊物每期发表文章页数的限制,这也是网上出版与印刷版最根本的区别。最后,网上出版还有一个深受作者欢迎的特点,那就是作者可以随时上网查询稿件的进展情况,不受办公时间和地理时差的限制。遗憾的是,在网上出版兴起的初期,许多刊物允许作者或指定的图书馆免费下载文章,但如今这种情况越来越少了。同时网上出版的文章在法律含义上与印刷的文章没有区别,一旦登出便不能更改。如果作者在校样审定时对校样改动较大时,可以向出版社提出要求审阅更改后的校样。这种要求能否兑现,因刊而异,各个出版社有不同的规定。作者如有此愿望不妨向主编或出版社查询。现在,有的出版社为了省时间,抢速度,已经不再鼓励作者审阅校样,但这毕竟是少数。但随着出版业的不断革新和进步,这种少数是否会成为主流,还需看其发展与市场的要求。 2.汇编入刊的文章在因特网上和印刷版中出版 网上发表了的文章,根据刊物的大小,稿源的多少以及刊物的出刊频率,分先后汇编入刊。有的文章需等几个星期,有的要等更长。至于一篇文章在一期刊物里的前后位置,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有的刊物按学术内容的份量排序,有的按学科排先后,而大部分是按原稿被接受的时间来排。如果一期稿件中有同一个作者的不同文章,大多数情况下是排在一起,汇编成刊这部分工作大多是由出版社完成的,作者和主编不予干涉,但特刊除外。特刊的发稿顺序在稿件送到出版社时即已由特刊的客座编辑确定了,出版社只需按部就班发刊印刷即可。一期的稿件排定后,连同四封(封面,封底)等一同发往排版车间。现在这一步骤也电子化了,出版社一定稿,相关的信息马上就到了排版车间,不受距离和时差的限制。四封排出后校样会返回出版社审定,主要是检查该期的目录和相关的信息,如刊号刊期等。四封审定后即刻返回排版车间,和所有该刊内的文章一起汇总成一份电子文件,经技术处理后在网上发表。一旦文章在一期刊物的网络版中出现,该文便自动从网上的待印刷文章一栏中消失。这种在网上发表的一期刊物,其内容与印刷的版本完全相同。但它的出版时间要比印刷本早几个星期,从而加快了出版速度。刊物在网上出版后,排版车间对该期稿件的工作即大功告成,下面的印刷工序就由印刷厂负责了。 在国外,排版车间(TYPESETTER)和印刷厂(PRINTER)是分开的,通常是两个独立的厂家,跟出版社之间也没有归属关系,是普通的雇佣和被雇佣关系。排版印刷质量高、速度快,价钱合理成本低廉,出版社便会与之长期合作,反之,则会有被炒鱿鱼的危险。如今的印刷厂,计算机化的程度很高,印刷的质量和速度也比从前高很多。一期刊物印刷装订后,很快就会发往世界各地的订户,与读者见面。而作者免费的抽印本和增刊也将在印刷版的刊物出版后不久发给联系作者。 在这段出版过程的最后阶段,中国作者应该特别注意的方面有两个。一个是对姓名的最后确认,如果网上发表的文章中有错误,要马上通知出版社纠正过来,只要时间来的及出版社是可以将网上作者姓名的错误改正过来的,而且可以避免在印刷版中再错。第二是确保出版社有联系作者的最新通信地址,任何单位、路名、邮编等变化均要及时通报出版社,而且在信中要注明文章标题和该文章在出版社的编号。如果没有正确的地址,作者应得的免费抽印本和增刊就无法邮寄到作者手中。一般来说,等到作者收到抽印本,文章的出版过程即大体告一段落,个别的刊物还要出电子版,把文章刻到电子光盘上(CD-ROM)等等,但这大多只是技术上的处理而已,与作者没有直接的关系。 总之,统观当今的学术期刊出版界,正处在一个历史性的变迁时期,着重体现在出版形式的多样化和出版过程的计算机化。这种变化既扩大了学术交流的范围,又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对人类科学研究的进步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但这种变化目前并没有影响到学术期刊的基本运作机制和结构,学术期刊仍然是主编负责制,由出版社负责出版与发行。所以,在今后很长的时间里,科研人员要发表文章,还是免不了要和主编和出版社打交道。而对于中国的作者而言,在国际英文期刊上发表文章,除文章本身的学术价值和作者的英文水平外,关键是要认真地做好市场分析,选准刊物,有的放矢,如此便能增加稿件的竞争力,被更多的国际学术期刊接受。在稿件被接纳之后,作者应快速准确地应对出版社的要求,如此则可以有效地加快文章的出版速度,并保证最后的出版质量。“一回生,二回熟” ,“失败是成功之母”,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中国学者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不断扩大与深入,西方学术刊物中来自中国的文章肯定会越来越多,质量也会不断提高。李霞 科学网2006年6月27日

第一步. 调研、入门1. 确定一个感兴趣的大领域,比如分布式系统或者机器学习,或者深度神经网络。读这个领域经典算法和技术,也可以是几本比较好的书,读完然后再实践实践,动手加深理解。这个过程做完就算是初步入门了。2. 找该领域的顶级会议,比如系统领域的有OSDI、SOSP,机器学习的领域有ICML、CVPR,深度学习的有NIPS、ICLR等等,可以搜CCF会议推荐列表看各领域的顶会列表。然后看近几年这些顶会的论文,因为这代表了最新的研究热点,咱不是说一味的追热点啊,毕竟对于初学者没有足够的领域专业背景,追热点是最快的方法。因为热点往往是该领域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往往是发展最快的小方向,也最容易产生新成果。如果是老问题,人家都研究十几年了,给你留下的待解决的问题就很少或者不是很重要。当然如果是有几十年经验的研究者就不必追热点,他们知道该领域哪些是fundamental的问题,哪些是最值得研究的问题。3. 读了这些前沿论文后,确定一个小方向,比如分布式系统是个大方向,小方向可能是机器学习分布式训练;大方向是深度学习,小方向可能就是graph embedding;大方向是机器学习,小方向可能是半监督学习等等。确定小方向的过程是个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非常重要,这需要你对大方向有很多了解,对小方向有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需要读好至少100篇以上论文,需要你知道该小方向的研究进展历史,这需要你知道该小方向别人都在哪方面做工作,做该小方向的顶级研究组都有哪些,他们正在干什么。第二步. 发现问题这步超级难,如果发现了个好问题,那就是成功的一半。这个问题最好是重要的、本质的、没有直观解决方法的。4. 确定小方向后,你需要阅读大量的这个小方向的论文和了解开源项目,再不断聚焦,再确定一个要改进和优化的小小方向,这个可能就是论文的主题。小小方向可能是机器学习分布式系统中的parameter server通信模型,可能是dynamic graph embedding等。然后就要更聚焦地读这方面的相关论文,这时候论文就比较少了,几篇到几十篇到几百篇都有可能,这些论文要精读,花几个月时间研究一篇论文也不为过。5. 挑几个重要的论文工作实现,也可以找开源的运行跑一跑试一试,idea往往从实际运行中来,光靠读是不行的。这个跑一跑可能需要你尝试不同的运行环境,不同的workload数据集,不同的应用场景等。比如,parameter server(PS)模型在本地集群上跑是不是和paper声明的一样、在异构的动态性极强的集群环境下效果怎么样、除了paper提到的算法处理其他算法的时候效果怎么样、除了paper提到的数据集换另外一类数据集怎么样;graph embedding方法处理密集图和稀疏图都怎么样,处理动态变化的图怎么样,等等吧。你要发现X方法仅在a环境下好用,在b环境不好用。这个就是发现问题的过程。当然,没经验的研究者可能很难想到多种环境、多种workload、多种应用场景,这就需要积累。另外一个发现问题的方法是从实际生产中来,这个当然是最好的,但是往往是大企业环境下才有这个条件。6. 确定你发现的问题还没有被解决。这又需要广泛的阅读和调研,但是问题已经很聚焦了,搜索也会很容易,用你特定问题的关键字在google 搜索(这里强烈建议用google,其他搜索引擎基本搜不到),找到解决相关问题的论文。看看这些论文是不是已经解决了该问题,如果解决了,你有两种方案:第一,该问题已经解决的非常好了,放弃解决该问题。第二,该问题的解决方案还有问题,我还有更好的办法。我建议后者,最起码尽量尝试尝试。5和6步是个迭代的过程…第三步. 分析问题7. 分析问题产生的本质原因。这个往往和第5步发现问题同时进行。这一步靠的是功底和积累,靠的是对问题的理解程度。理解的越深刻,分析的越透测,你之后产生的解决思路就越有可能正确和有效。比如分布式机器学习的PS模型在异构环境下、和在处理数据不均匀的情况下就不好,本质原因是其同步的集中式通信模型,造成PS集中服务器往往需要等待。传统graph embedding方法采用批处理模式,需要graph的全局信息做embedding,当然无法应付动态性非常强的局部更新情况。8. 基于分析,就是对该问题的深刻理解,产生改进的idea。这个可能很难,可能靠运气,但我觉得更多的是靠对问题的理解程度,理解的越深刻,本质原因抓的越准,就越可能产生创新idea。读过一本介绍google企业文化的书,google产品的成功,既不是靠技术能力,也不是靠用户需求,而是靠技术洞见(insight),这就是对问题本质的深刻理解。比如,PS模型在某环境下问题的本质原因是集中式的同步模型,那么我们就可以提出尝试异步通信的模型的idea。分析能力跟个人的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能力都有关,而这正是中国人欠缺的,可以通过读有深刻见地的书籍文章、经常提问来锻炼。第四步. 解决问题9. 实现你的idea,做大量实验验证。这需要动手能力,需要编程能力,需要坐得住。10. 验证你的解决方案,根据实验分析不断优化你的方法。做了大量试验后,得到了若干结果,可能是不好的结果,但是不要一下子否定自己的解决方案,这不能说明你的idea不好用。一个好的方法往往经过千锤百炼,同样,你的idea通常不会一下子就成功。需要你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不好的原因,然后基于你的理解改进方法,这是一个反复不断迭代的过程。比如,你发现异步PS模型效果还不如原来的呢。那么关键的是,你要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理应提升的却没有提升?你要看实验运行的日志,看看是哪里慢了,差在哪里,最后你经过不断的实验、分析、思考,你发现了,你提出的异步PS模型虽然没有了等待开销,但是计算的有效性却降低了,结果整体性能反而下降了。那么你下一次迭代就要想怎么把这个计算有效性提上来。我又有了个方法,可以评估每次计算的有效性,然后把计算资源都投到有效性高的计算上。OK,idea不错,那么怎么评估有效性呢?不能开销太大,否则又得不偿失了,你可能想到了一种近似地评估方法。重新实现后,发现效果还不错。OK,恭喜你!你可以准备发论文了!整个研究过程,导师将起到关键的作用。导师可能会给你个问题,这是难能可贵的,基本帮你做了一半的事了,否则你可能需要花上一年时间找问题。然后整个研究过程,都是在导师的引导下进行,需要定期向导师汇报,与导师讨论idea和请导师分析实验结果。最好自己也要经常找同门讨论,而不是闭门造车。第五步. 撰写论文11. 设计你的论文,草拟论文的骨架。每一章都写啥,每一段都写啥,实验都做啥。论文的逻辑往往比语言重要的多,逻辑合理的论文更易读懂,即使咱华人有天生的英语语言缺陷,但是好的逻辑就可以弥补这个不足。写论文就和讲故事一样,怎么能把一个事说明白,不那么简单,甚至说很难,需要不断锻炼。写完给老师看,老师同意后进行下一步12. 写作论文。这个就是根据骨架填肉的过程,但是这一步也不简单,特别对于英语不好的同学,写出来的东西简直是不忍直视、不堪入目、毁人三观。最近上海某高校老师辱骂学生这事就是因为这个,我可以说,我每次看到学生论文也都是这个心情,给学生通宵改论文在家里一边改一边骂,但是当面对学生还是要以鼓励为主,要耐心,要耐心,要耐心,尽力压制自己的怒火,以平和的心态帮助学生提高,期望他下次能给个更好的版本。但是往往事与愿违,看淡点吧,仅求写作态度好点就行了,毕竟这不是一朝一夕能提高的,需要你不断积累。有几个写作的方法吧。第一,不要自己想当然,对于不确定的句型,用“”扩上上google搜,看看你这句型有多少人用过,如果没有几个人用,那就别用,换个写法。第二,读别人论文时,遇到好的句型就记下来,不断积累才能提高。第三,避免一切语法错误,我觉得这个是可以做到的,现在网上那么多工具都可以用。语法错误都避免不了那基本就是态度问题。遗憾的是,我很少遇到能避免语法错误的学生,我生气往往是因为态度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第四,尽量用短句用简单句子,别用长句。你写论文是为了让别人理解你的方法,不是写文艺作品,能说明白就行。13. 提炼总结,改进方法。写作的过程也是屡顺自己思路的过程,写作的过程中往往也能发现自己方法的漏洞,那么就要继续回到8,重新思考解决方案,又或者你发现需要补实验来支撑你的论点,那么就继续实现系统做实验,得到实验结果。14. 关于实验。怎么做实验是学生总问的问题,怎么做科学实验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有对照组、无偏的、定量的,这些都是科学实验的重要要素。如果有解决该问题的其他方法你首先要说明你的方法更好,至少在某一方面更好,这其中可能要涉及到不同的执行环境,或不同的算法数据集。然后设计实验说明你的方法好在哪里,用实验数据说明,比如异步PS和同步PS对比。然后你要进一步用实验数据说明,异步PS的有效性也提高了,如果不考虑有效性的话那么结果就不好。然后你的方法是否有些重要的超参数,试试variation导致各种结果。在实验结果展示方面,要学会用各种工具画各种图,把重要的因素用可视化方式体现出来。第六步. 投稿和看待审稿意见15. 接下来就是投稿。选一个合适的会议或期刊投稿,这个可以听老师的,老师基本有这方面的常识,根据你工作的方向和档次选择合适的去处。确定好了哪个会议期刊后,就需要按照会议期刊要求来整理论文格式,latex是必会的工具了。之后赶在deadline之前提交论文,这个最后的几天可能很痛苦,因为你的论文和方法总有改进的地方,老师的要求会让你最后几天是最忙的几天。但是需要认识到,凡事无完美,你总也改不到完美,你需要一个deadline来督促你完成一个milestone。开始进一步工作或下一个工作。16. 看待评审意见。接下来是漫长的等待,会议一般是2-3个月的时间,结果可能是接收也可能是拒掉,相比于结果,更应该看评审意见,看看这些意见是否合理,是否能解决,无论是接收还是拒绝,然后接下来就再次回到解决问题的部分,再次开始优化方法的过程。如果是接收了,那就可以准备订机票开会旅游去了。如果是拒掉那一般是有比较大的问题,那就再仔细深思下一下你的方法。继续优化,还是降低档次投个差点的会,就看你导师的了。第七步. 后续17. 宣传你的工作,扩大影响力。首先你可能是要去参加会议,做个漂亮的ppt,反复演练,争取有比较好的演讲效果。有时你导师有机会去一些地方做报告,把这个工作介绍一下,都是扩大影响力的方法。18. 开放源码。还有是尽量把自己工作的代码和数据开放,挂到网上,让别人来使用,接受别人的改进意见或者是简单的debug。咱不是专业的工程人员,也不用指望你的成果可以马上用于生产,个人觉得开放代码主要是为了让别人更好滴了解你的方法,这有助于扩大影响力,产生后续研究工作。如果有人引用你的论文、或咨询论文内容、又或是使用了你的代码和数据,这也算是你对整个科研事业有那么一丁点的贡献了,这比水论文有意义多了。整体来说,发表论文需要你有:批判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知识面,写作能力,表达能力,英语,韧劲(抗打击能力)等等一系列能力,如果在研究生期间真能发表一篇论文,经历了以上这么多磨难和锻炼,我想你的能力也是不知不觉提高了很多,成为了该小小方向的一个小小的专家了。这对你来说,是最最重要的。这里我提到了韧劲,就是说,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你会受到不断的打击,包括来自导师的、来自自己的实验结果方面的、来自评审意见的,但是你要做的就是,站起来,继续凿,直到导师满意,知道reviewer满意,直到大家满意。别把这事想简单了,当你想象一下周围好多人都发好多sci了,而你还在为这么一篇完全未知结果的论文而这么努力的时候,我觉得大部分人可能就是缺少这个韧劲才最终以失败告终的…最后,我想再强调一下,发论文不是简单地发论文,而是通过发论文宣传你的工作,以便对某技术或人有那么一丁点影响。无论你发哪个档次的论文,只要目标正确,我觉得你都会有收获和有贡献的。相比较于为了发论文而发论文,你会觉得你是那么地高尚和高大,他们只是造废纸,而你已经对社会有贡献了…(以上内容来源于学术堂)

【英文篇名】 Switch Router Operating System Based on a General Operating System 【下载频次】 ☆ 【作者】 潘登; 徐佩霞; 【英文作者】 PAN Deng; XU Pei xia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230027; China);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 230027; 【文献出处】 数据采集与处理 , Journal of Data Acquisition & Processing, 编辑部邮箱 2003年 04期 期刊荣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中文关键词】 交换式路由器; 通用操作系统; 路由器操作系统; 【英文关键词】 switch router; general operating system; router operating system; 【摘要】 提出了一种将通用操作系统及其上层路由软件移植到交换式路由器平台上的方案。此方案可以向上屏蔽交换式路由器与传统的路由器体系结构上的区别 ,从而把通用操作系统及其上层路由软件移植到交换式路由器的平台上 ;同时兼顾数据通信和管理维护方面的需求 ,为上层路由软件提供了与传统路由器相同的接口 ,从而使基于通用操作系统的路由软件可以在不损失可升级性的条件下快速移植到交换式路由器上。实际应用证实了该方案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兼容性 【英文摘要】 A new solution to port general operating systems and their routing software to switch router is presented. The solution shields the architecture difference between traditional router and switch router to application level software, thus it may support general operating system and their routing software on switch router platform. The solution is also considered as requirements of both data communication and control functions. And same ways of the access and control of the router are provied as traditional ro... 【基金】 国家 8 63计划 ( 863 -3 1 7-0 1 -99)资助项目 【DOI】 CNKI:SUN:SJCJ.0.2003-04-017 【分类号】 TN915.05 【正文快照】 引 言路由器最重要的工作是根据 IP包头和路由、过滤规则转发 IP包。其他功能还包括路由表的维护与路由器系统的维护。实际上路由器可以看成是一种针对 IP网络路由需求而设计的专用计算机。随着因特网所承载的业务的演进 ,因特网对于路由器性能的要求也日渐提高。在交换式路 看看这一篇 文章编号: 100429037 (2003) 0420450205一种基于通用操作系统的交换式路由器操作系统实现潘 登, 徐佩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 合肥, 230027)摘要: 提出了一种将通用操作系统及其上层路由软件移植到交换式路由器平台上的方案。此方案可以向上屏蔽交换式路由器与传统的路由器体系结构上的区别, 从而把通用操作系统及其上层路由软件移植到交换式路由器的平台上; 同时兼顾数据通信和管理维护方面的需求, 为上层路由软件提供了与传统路由器相同的接口, 从而使基于通用操作系统的路由软件可以在不损失可升级性的条件下快速移植到交换式路由器上。实际应用证实了该方案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兼容性。关键词: 交换式路由器; 通用操作系统; 路由器操作系统中图分类号: TN 915105; TP393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 国家863 计划(8632317201299) 资助项目 收稿日期: 2003203229; 修订日期: 2003206215Switch Router Operating System Based ona General Operating SystemPA N D eng , X U P ei2x ia(Department of Elect ronic Engineering and Info rmat ion Science,U 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 logy of Ch ina, Hefei, 230027,Ch ina)Abstract: A new so lu t ion to po rt general operat ing system s and their rou t ing sof tw are tosw itch rou ter is p resen ted. The so lu t ion sh ields the arch itectu re difference betw een t radit ionalrou ter and sw itch rou ter to app licat ion level sof tw are, thu s it may suppo rt general operat ingsystem and their rou t ing sof tw are on sw itch rou ter p latfo rm. The so lu t ion is also con sidered asrequ iremen t s of bo th data commun icat ion and con t ro l funct ion s. A nd same w ays of the accessand con t ro l of the rou ter are p rovied as t radit ional rou ter, so rou t ing sof tw are of the generaloperat ing system may be po rted to sw itch rou ter p latfo rm rap idly w ith the upgradeab lef lex ib ility. P ract ical design app roves that the so lu t ion has a good compat ib ility and f lex ib ility.Key words: sw itch rou ter; general operat ing system; rou ter operat ing system引 言路由器最重要的工作是根据IP 包头和路由、过滤规则转发IP 包。其他功能还包括路由表的维护与路由器系统的维护。实际上路由器可以看成是一种针对IP 网络路由需求而设计的专用计算机。随着因特网所承载的业务的演进, 因特网对于路由器性能的要求也日渐提高。在交换式路由器中, 包转发等绝大多数处理已经转移到以端口为中心的硬件中完成, 只有路由规则的生成与维护、网络管理和系统维护等比较复杂的工作仍由软件部分完成。实用中路由器所采用的操作系统可分为三大类: (1) 以Cisco 的IO S 为代表的专用操作系统, 常见于网络骨干节点; (2) 以V xWo rk s 为代表的嵌入式系统, 常见于小型办公ö家用接入设备上; (3)采用通用操作系统的则在骨干节点和用户接入设备上都有这类设备。例如Jun iper 的路由产品就采用L inux 作为操作系统。通用操作系统上的各种路由、网管软件的开发已经有相当长时间, 其功能、性能、稳定性和升级灵活性都很优秀, 但这些软件仍第18卷第4期2003 年12 月数据采集与处理Journal of Data A cquisit ion & P rocessingVo l. 18 No. 4Dec. 2003然是针对传统路由器体系结构开发的, 无法直接应用于新的路由器体系结构。本文提出在通用操作系统的驱动栈中插入一个中间层, 这样对系统内核及和运行在其上的路由、网管等上层软件屏蔽了下层硬件的特殊性, 从而把上层软件和高速硬件平台结合起来。该方案已经应用于高速边缘路由器中, 并表现出了良好的实用性和可扩展性。1 交换式路由器与传统路由器在体系结构上的差别路由器工作在网络的第三层, 其处理工作主要涵盖七层模型中的下三层, 包括: 物理接口处理、数据链路层处理、网络层的路由查找、转发以及队列管理等[1 ]。在传统的路由器体系结构中, 硬件部分只实现物理层的处理, 其余工作需要消耗系统计算资源完成: 包括CPU 周期、内存容量和总线带宽等, 因此性能也受限于这些资源。而在交换式路由器中, 路由处理机仅处理系统维护、路由表维护等少量工作, 数据流的处理都由相对独立的硬件完成, 不再受限于系统计算资源, 因此其性能远优于传统路由器[2 ]。如图1 所示。(a) 传统路由器体系结构(b) 交换式路由器体系结构图1 路由器的逻辑结构 传统路由器和交换式路由器在体系结构方面有明显的区别: 在传统路由器中, 所有的物理接口直接挂接在总线上, 内核可以通过总线直接访问这些接口; 而在交换式路由器中, 只有控制卡是直接挂接在总线上的, 内核必须通过控制卡间接访问各个接口。这导致操作系统内核中代表网络接口的驱动对象的区别: 在传统路由器中, 内核存在若干网络设备驱动对象实例, 每个实例通过总线直接维护一个端口, 为内核及其上面的上层软件提供基本操作支持。而在交换式路由器中, 普通的网络设备驱动对象无法直接维护端口, 也无法支持系统内核和上层软件操作。因此, 交换式路由器体系结构的特殊性使得通用操作系统和上层软件无法直接应用。针对这个问题有两种解决办法: (1) 大量修改内核和各种相关软件的源代码以适应新的体系结构。这种做法存在开发工作量大、周期长、局限性强的缺点, 丧失了使用通用操作系统的灵活性; (2) 在驱动栈中增加一个中间层, 支持普通网络驱动对象所能支持的一切操作, 这样系统内核和上层软件基本上不必修改就可以运行在交换式路由器上。这就是本文所提出的中间层方案。这种方案克服了第一种方法的复杂性, 在保持灵活性的基础上, 可以快速地把通用操作系统及上层软件移植到交换式路由器的硬件平台上。2 中间层设计中间层功能包括数据通信和控制两个方面。从数据通信方面考虑, 每个端口的功能都等效于传统路由器中的一个网络接口, 所以每个物理端口在内核中都应有对应的网络驱动实例。这样才能支持各种上层软件运行, 满足数据通信功能的需要。从控制功能方面考虑, 对上要把每一种可能的逻辑操作映射成硬件操作; 对下要能够和多个设备通信。上层应用包括系统维护、路由软件、网管软件; 下层设备包括处理引擎和端口。控制功能的具体实现和硬件平台有关。考虑到多种应用可能同时操作一个硬件设备, 一种应用也可能同时操作多个设备, 在实现时必须考虑到对于多并发操作的支持。基于上述考虑, 中间层由控制卡驱动模块和若干网络驱动实例组成。在图2 (a, b) 中分别给出了传统路由器的结构与驱动方式以及本文所提出的中间层所处的位置与驱动方式。第4 期潘 登, 等: 一种基于通用操作系统的交换式路由器操作系统实现451图2 中间层的位置与驱动方式 控制卡驱动模块作为中间层的核心, 维护控制卡上所有的端口、内存映射、中断和循环缓冲队列资源。它实现了数据通道和控制通道。对下直接驱动控制卡、与各个端口、处理引擎通信; 对上, 一方面通过内核调用陷阱方式提供控制通道接口; 另一方面向虚拟网络驱动实例提供数据通道接口。虚拟网络驱动实例在操作系统内核为各个物理端口实现网络驱动实例。它们工作在控制卡驱动模块的基础上, 并不直接控制硬件, 故称为虚拟网络驱动实例。虚拟网络驱动实例封装控制卡驱动模块提供的数据传输功能, 并为内核和上层软件提供与普通网络驱动实例相同的调用接口。下面分别给出数据通道和控制通道的实现方案。211 数据通道的功能与实现虚拟网络驱动实例和物理端口是一一对应的。内核数据收发的功能包括3 个方面:(1) 发往某虚拟网络驱动实例的数据包应该由其对应端口输出;(2) 这个端口所收到的包也通过该虚拟网络驱动实例向系统内核提交;(3) 中间层也可以对虚拟网络驱动实例进行流控操作, 以避免因拥塞导致数据丢失。注意到图2 (b) 中的交换结构以定长信元交换数据, 其格式如图3 所示, 其中信元头占4 字节, 包括处理引擎号和端口号域。对于收ö发信元, 处理引擎号和端口号分别为该信元的源端口的和目的端口的对应值。根据图2 (b) 所示的系统结构可知: 由处理引擎号和端口号可以确定端口的物理位置。控制卡驱动模块在其内部的驱动信息数组中维护虚拟网络驱动实例和端口之间的对应关系。图3 数据信元结构发送数据时, 虚拟网络驱动实例从内核网络部分获取待发送的数据, 偕同指向该实例自己的指针一起提交给控制卡驱动模块。一方面, 控制卡驱动模块通过这个指针可以对虚拟网络驱动实例进行流控设置; 另一方面, 控制卡驱动模块根据虚拟网络驱动实例指针查驱动信息表得到目标端口物理位置信息, 包括处理引擎号和端口号。端口物理位置信息将被填充到所有用来承载待发送数据包的信元头中。控制卡驱动模块通过控制卡把信元送到交换结构, 而交换结构和处理引擎分别根据处理引擎号和端口号将信元转发到到目标端口。最后端口从接收到的信元中恢复出原始数据发出。接收数据时, 端口也会将数据拆分到若干信元中逐级上传。考虑到交换结构的循环优先机制, 一个数据包上传的过程可能被来自其他端口的数据抢断。所以控制卡驱动模块对于接收到的信元按源端口位置信息(包括处理引擎号和端口号) 保存到不同的缓冲区中。当接收到该数据包相关的全部信元, 控制驱动模块即可重组该数据, 并根据源端口位置信息查驱动信息表以得到指向该端口对应虚拟网络驱动实例的指针, 进而激活该虚拟网络驱动实例接收数据。虚拟网络驱动实例从控制卡驱动模块中获取数据后, 按照网络驱动的常规方式调用net if- rx 接口向内核提交数据。数据收发实现结构如图4 所示。值得注意的是, 在交换式路由器中, 处理引擎通过交换结构交换的是IP 包; 而通用操作系统中452 数据采集与处理第18 卷图4 数据收发实现结构网络驱动通常处理链路层的帧。即控制卡驱动模块数据通道对上对下的数据格式是不同的。因此, 在发送数据时控制卡驱动模块需要从得到的链路帧中提取IP 包再转发到端口; 而接收数据时则对来自端口的IP 包进行链路帧封装再向上提交。以以太网为例, 需要恢复的包括源和目标站的物理地址、载荷类型和帧校验[3 ]。对于承载IP 包的以太帧, 显然其目标站物理地址和载荷类型[4 ]都是已知的。实现时采用的操作系统是L inux, 通过在虚拟网络驱动源代码中进行设置可以使内核不进行帧校验[5 ]。所以只有源站物理地址未知。如果要求硬件给出真实的源站物理地址, 则增加了硬件的复杂度; 而若在控制卡驱动模块中伪造源物理地址, 则可能导致内核的ARP 管理混乱。为简化硬件设计, 实现时采用了在控制卡驱动模块中伪造源物理地址的办法, 同时修改虚拟网络驱动源代码, 重载帧头处理函数[6 ]。这样内核ARP 表就不受伪造地址的影响, 其获取和刷新通过查询端口ARP 记录实现。212 控制通道的功能与实现控制功能的通信也是基于信元的, 其操作包括维护管理和表同步两类。维护管理主要是进行各种查询, 通常通过若干次双向通信完成。每次通信有效载荷都只有几个字节, 由一个信元即可承载。而表同步则是将上层软件维护的表复制到相关硬件中, 包括ARP 表、路由和分类表等。表同步操作涉及大量数据传输, 需要由多个信元承载。控制功能都是针对设备进行的, 所以在控制ö反馈信元中也必须包括目标设备的物理位置信息。在实际运行期间, 所有的上层应用和设备之间的控制通信复用控制通道, 其特点为:(1) 不同的应用可能同时访问同一设备;(2) 一个应用也可能同时访问多个设备;(3) 同一应用对于同一个设备的操作一般都是顺序的。为支持这种复用操作, 所有承载控制信息和反馈信息的头部除包括目标硬件的物理位置和操作指令外, 还包括命令类型、应用类型信息。控制ö反馈用信元结构如图5 所示。图5 控制ö反馈信元结构图5 中: 处理引擎号和端口号, 确定设备的物理位置; 收ö发信元分别为该信元的源端口的和目的端口的对应值; 命令码在设备和应用之间定义。每种可能的操作分配一个代码; 应用码在控制卡驱动模块和上层应用之间预定义。每种可能的应用分配一个代码。这些应用包含网管、路由维护、硬件维护和ARP 信息获取等。上层应用通过内核调用陷井( IOCTL ) 发起控制通道操作, 同时给出目标设备物理位置、命令类型代码和应用类型代码。控制卡驱动模块把这些信息填充到控制信元中再将其发往设备。设备把这些代码直接复制到反馈信元中, 再在后面追加上反馈信息。控制卡驱动模块为每一种应用分配一个循环缓冲区, 把收到的反馈根据应用类型排入相应队列中。上层应用从其所对应的循环缓冲区中读取反馈信元, 然后根据信元中的物理位置信息、命令码就可以确定该反馈对应的原始命令, 从而对反馈数据进行适当处理。这样就实现了各种控制功能对控制通道的复用。如图6 所示。第4 期潘 登, 等: 一种基于通用操作系统的交换式路由器操作系统实现453图6 控制通信实现结构3 结 论鉴于传统路由器体系结构和交换式路由器体系结构的区别, 通用操作系统及在其上开发的路由软件无法直接应用于交换式路由器。本文提出的中间层方案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该方案全面考虑了数据通信和管理维护方面的需求, 为上层提供了与原有模型基本相同的接口, 并使得路由软件在不损失其灵活性和可升级性的条件下直接应用于交换式路由器中。虽然该方案只是在特定的平台和特定的操作系统上得到了实现, 但是不难看出, 这种思路对操作系统并没有特殊的依赖性, 完全可以移植到其他通用操作系统上。本文提出的方案已经在国家863 项目实用化综合接入系统的高速边缘路由器的研制中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本文为国产高性能路由器的软件开发提出了一种高效快捷的解决方案, 该方案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参考文献:[1 ] Kuro se J F, Ro ss KW. Computer netwo rk ing: a top2dow n app roach featuring the internet [M ]. A ddisonW esley Longman′s P ress, 2001. 332~ 341.[ 2 ] 梁阿磊, 等. 路由器体系结构及其发展[J ].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01, 8: 943~ 945.[3 ] M edia access cont ro l frame st ructure [S ]. IEEE Std80213, 1998. 36~ 40.[ 4 ] Charles Ho rnig. RFC 894: a standard fo r the t rans2m ission of IP datagram s over Ethernet netwo rk s[S ].198411~ 2.[5 ] Bovet D P. U nderstanding L inux kernel[M ]. O reil2ley P ress, 2002. 683~ 685[ 6 ] Rubini A. L inux device drivers. 2nd edit ion [M ].O r2eilley P ress, 2001. 455~ 458作者简介: 潘 登(19772) , 男, 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安全, E2mail: pandeng@mail. ustc. edu. cn;徐佩霞(19412) , 女,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音频视频编码、非线性处理、下一代网络。454 数据采集与处理第18 卷

2022年4月计算机英文期刊有:1、计算机学报2、软件学报3、自动化学报4、计算机研究与发展5、控制与决策《计算机科学技术学报(英文版)》(以下简称JCST)创刊于1986年,是我国计算机领域第一本英文学术期刊,其编辑委员会由八十余位国际权威专家组成,其中海外编委占50%以上。JCST编委在国际范围内组、约稿件,并严格把关,努力把刊物建设成为真正的国际期刊。JCST目前已被SCIE、EI、Scopus、DBLP、Computing Reviews、Research Alert、CSCD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和检索系统收录,并多次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计算机英语期刊投稿邮箱

电脑爱好者、电脑迷、电脑报==注意事项,及地址《电脑爱好者》投稿与稿费指南 一、稿件投到哪里? 请参照期刊最近一期中各栏目每页页眉上的投稿信箱或责编信箱。投稿信箱依此为准,杂志上的责编信箱是法定的投稿信箱,稿件一定要根据内容,投对栏目。 二、投稿格式如何? 正文用TXT格式,若有图片须标明图号。图片直接抓为无损的BMP格式或高画质JPG格式并打包压缩为ZIP作为附件发送。无论新老作者,稿件正文末尾均要注明作者详细联系信息和通讯地址。 三、稿费标准如何? 稿费一般不低于100元/千字,特稿特优。对于文字方面问题比较多的稿件,如果决定采用,将适当降低其稿费标准。 四、答复期限如何? 一般在投稿后三周内答复,最长不超过1个月(法定时间)。如果逾期没有收到答复,作者可自行处理其稿件。 五、一稿多投谁负责? 如果在1个月内的某个时点稿件被它刊决定采用而造成一稿多投,责任在作者一方。扣发作者相应稿费。如果逾期没有得到回复,而在逾期后出现一稿多投,责任在编辑一方。稿费照发。 六、稿费、样刊何时寄出? 稿费和样刊及采用通知书一般在期刊发行后1个月内寄出。遇特殊节日或活动,也可能有所延迟,但不超过2个月。 ★最后,老安送给大家几个提高投稿命中率的小技巧: 1.层次要分明。一口气写下来的一大段稿子,编辑看起来就很累,改起来更累。 2.文字要过关。没有经过“三校九浏”的稿件,不要轻易发出。 3.技术要实用。不实用的怪东西尽管新奇,但不一定看好。 4.简明扼要。与其让编辑为你挤水,还不如自己提前把水榨干,不要落个“掺水大王”的美名。 5.注意挖掘。深入挖掘别人不留意但很实用的东西。 6.注意总结。总结别人都知道但不系统、不完善的东西。 7.注意沟通。与编辑多沟通,了解选题信息,提出选题建议。 《电脑爱好者》投稿写作体例 《电脑爱好者》杂志社隶属于中国科学院。自1993年创刊以来,经过十年的发展,杂志社已经发展成为包括多本刊物、多种业务产品在内的综合性传媒企业。《电脑爱好者》杂志社现在每月编辑发行的产品已超过百万份,IT消费能力强、忠诚度高的读者达数百万,团队的发行网点遍布全国各级市场,合作伙伴涵括国内外众多知名IT厂商。 在向本刊投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文章要有针对性。以解决广大读者在电脑使用中出现的常见问题为主,要有相应的操作实例,切忌功能的罗列。 文章阅读流畅、无错别字、无技术性错误。 文字符号 (1)以下一些字、词很容易混淆,写作或翻译时应统一。 与“像”有关的词: 图像、录像、摄像、像素、镜像、好像、像……一样 与“象”有关的词: 对象、抽象、象征、象限、大象、景象、想象 “缺省设置”统一为“默认设置” 其他词: 其他,分辨,通讯簿,账号,坐标,账户 注意“的”、“地”、“得”的用法 注意“做”、“作”的用法 (2)标点符号 标点能起到明晰层次,易于理解、不致引起歧义和逻辑错误、保证句子完整的作用,因此,有关人员一定要多学习《标点符号用法》,用好每一个标点符号。例如: 每一层次叙述完后用句号(。),尽量不用分号(;);列举并列内容时一般用分号(;);列举并列词语时一般用顿号(、)而不用逗号(,),英文单词参照此项或全书统一用逗号,但要防止产生歧意。另外,为使读者易于理解,应用类图书应尽量用简洁的短语,少用长句。低层次的标点中不能包含高层次的标点,如用分号(;)隔开的内容中不能包含句号(。)。注意:一定要使用全角标点符号。如句号(。)、引号(“”)。 (3)数词和量词(单位) 书稿中有统计意义的数字和物理量的量值要求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固定搭配和习惯用法中的数字仍用汉字表示,如农历表示法、成语中的数字等。 量词应符合汉语语法习惯,且全书统一,如5台计算机等。 有固定字母符号的单位应统一用字母表示,如厘米应统一用cm表示。如果屏幕图上用汉字表示,正文中也应尽量统一为字母符号(个别情况可以全书统一用汉字表示)。对于不常用的单位,可在字母后用括号注明汉语意义。 (4)外文单词拼写、大小写 对于一般的单词应做到首字母大写,如“Windows”。如果是缩写单词应全部大写。如“CPU” 对于C和C++语言来说,语句和函数大小写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所以要严格遵循语法规定。比如:goto语句是C语言中的关键字,Goto则不是;printf是C语言的一个内部函数,Printf则不是。 在D elphi、Visual、Basic、Visual、FoxPro、Pascal等语言中,大小写所表示的意义是相同的,因此,在书写时采用单词首字母大写的约定,如: Write、If、Then、FileOpen、FileClose等。 对控件、构件及普通单词等还应注意拼写正确,不要出现缺(或多)字母、排序混乱、大小写不规范的现象,能在屏幕图中找到的严格按图中英文单词的拼写及大小写书写。 (5)程序 程序代码录入时应采用等宽字体,如courier字体,若使用手写稿,则作者应对其拼写和所用符号严格审查。程序要严格按相应语言的语法规范书写,并要求全部上机调试通过,正确无误。程序的注释要完整详尽,尽量不要中、英文混用。书稿中的程序段要求集中在软盘中随书稿交来,以备检查。 (6)文中注释和特殊段落 文中若需对个别内容(如全称、缩写等)注释,应在正文该内容第一次出现时进行,并在以后的正文内容中统一,正文中尽量不全称和缩写交替混用。注释格式一般如下: RAD(Rapi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快速应用程序开发环境)。英文版软件的书中需要注释时一般先英文后中文,用括号隔开,如File(文件);中文版软件的书中则相反。 提到图中控件等需要加图标时,一般也只在第一次提到时直接加在名称后面,再提到时就不必再加图标了。 文中用“注意”、“提示”、“试一试”等标识的单独补充段落的内容一般用小五号楷体以与正文区分,其提示符号(“注意”等)用黑体(或隶书)五号。此类段落应独立成段,上下与正文段落间隔半行。 术语规范 在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中形成(或统一规定)了一批大家熟悉、认可的术语(或常用语)。为保证准确性、易读性、普及性及提高书稿质量,使用术语(或常用语)应严格做到标准化及全书一致。下面列出了Windows中常用术语的规范要求,未列部分及其他软件参照相应的工具书(如《英汉计算机词汇》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 (1)鼠标操作 单击:按一下鼠标左键。可全书统一为“选择”,但不用“点击”、“点取”等。 右击:按一下鼠标右键。 双击:连续快速按两下鼠标左键。 拖动:按下鼠标左键同时移动鼠标,将屏幕界面中的对象移动到指定位置。 (2)键盘操作 按:在操作过程中,使用键盘上的按键执行某一命令时,叙述为“按某某键”(不应叙述为“键入某某键”),指输入单个键或一个组合键。 键(输)入:需要在界面上的文字编辑区或文本框中输入连续性的文字时,叙述为“键入某某”或“输入某某”,指输入字符串。 键盘上一般称为“键”,屏幕界面上一般称为“按钮”。 (3)屏幕信息分类 屏幕信息分为桌面、窗口、菜单、对话框等。 桌面:指计算机屏幕,如Windows 98的桌面由“开始”按钮、任务栏、图标、空白区组成。 窗口:指某一应用程序的使用界面,其中包括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状态栏、最小化按钮、最大化/还原按钮、关闭按钮、滚动条(或称滑块)、窗口边框、编辑区、控制菜单图标等。 菜单:菜单(国家标准中推荐用名为“选单”,若能全书统一亦可)是程序提供给用户执行功能的接口。菜单名列在菜单栏中,引用时应表达为如“打开‘编辑’菜单”的形式。 菜单项:其类型包括普通菜单项,如图中“粘贴”命令;灰色菜单项,如图中“复制”命令,表示在当前情形下不能被选取;带“…”的菜单项,如图中“查找”命令,选择后会弹出一个相应的对话框;带“4”的菜单项,如图中“排列图标”命令,选择后会弹出下一级菜单(称为级联菜单)。文中叙述时全书统一为只用其名称,不带“…”、“4”等符号。 命令(或称为选项、菜单项,统一用一种):菜单中所列出的各种执行命令。 快捷键:指菜单项后面列出的组合键名,表示不打开菜单而直接按下该组合键即可执行该命令。 命令字母:指菜单项后面()中带下划线的英文字母,表示打开菜单后按该字母键也可执行相应命令。 分隔线:对菜单按功能进行分组。 线联菜单:选择带“4”符号的菜单项时弹出的下一级菜单(子菜单)。 快捷菜单:在Windows中用鼠标右键单击对象时弹出的菜单。 对话框:使用某一应用程序执行基本命令时弹出的矩形区域。对话框中包括标题栏、文本框、列表框、下拉列表框、选项区域(组)、按钮、单选按钮、复选框、微调按钮、标尺以及标签、选项卡等。 标题栏:位于对话框顶部,用于标识对话框的名称。 文本框:用于输入文本内容的空白区域。 列表框:列出已有文本选项供选择。 下拉列表框:单击右侧的倒三角按钮后弹出一列表。 选项区域(组):将用于同一功能的所有选项用一个方框框住,形成一个区域,这个区域称为选项区域或选项组。 按钮:对话框中的一种控件,其上标有控件功能。有些按钮单击后弹出相应的对话框。 单选按钮:一组选项中必须且只能选中一种,选中后其圆形按钮出现中黑点。 复选框:可同时选中多个选项或不选,选中后其方形框中出现“√”标记。 微调按钮:一种特殊的文本框,其右侧有向上和向下两个按钮,用于对该文本框中的内容(一般为数字)进行调节。 标签:在Windows中有些对话框包含多组内容,用标题栏下的一排标签标识,标签上标有对应该组内容的名称。 选项卡:单击标签后出现的每一组内容称为选项卡,选项卡由标签命名。 标尺:指示数值变化大小的一种控件。 文本约定 (1)键名 在文中描述键盘输入键时应严格遵循以下规则: 键名的引用一定要与键盘上对该键的描述严格相符。由单词组成的按键书写方法如下: Insert(Ins) Home PgUp(Page UP) PgDn(Page Down) Delete(Del) Num Lock End Esc Caps Lock Shift Alt Ctrl Space(空格键) Back Space(退格键) Print Screen Sys Rq Scroll Lock Pause Break Enter(回车键) Tab F1~F12 对组合键的描述:组合键是指在执行某一命令时,同时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键盘按键。在叙述组合键时,每个按键之间应用“+”号进行连接,例如:Alt+E键是指同时使用Alt和E键;Shift+Ctrl+E键则表示同时使用Shift、Ctrl、E键。组合键的书写顺序为Shift、Ctrl、Alt,比如Shift+Ctrl+ Alt+A。 键名不要用任何标识符号进行标识,直接书写,即不要用引号、方括号标出。 (2)菜单连写 为使行文简洁,连续操作的菜单可采用如“文件/另存为”方式,表示选择【文件】菜单后,在其弹出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另存为”命令。英文版的表示方法为“File/Save As”。 (3)操作步骤 计算机图书(尤其是应用软件)的主要特点之一是操作性强,这就要求文中操作的叙述一定要准确。叙述时应从大到小锁定所引用的对象: “窗口/菜单/命令(菜单项)”;“对话框/选项卡/选项区域/按钮(选项)”等控件名。要求叙述完整,不要省略。 例如在Word中打开一个已知的文件,其操作叙述过程如下: 在桌面上双击Word应用程序图标,打开Word应用程序窗口。 打开“文件”菜单,选择“打开”菜单项(或命令),出现“打开”对话框。 在“打开”对话框中完成各种控件的选择和设置。 单击“打开”按钮,打开指定的文件。 (4)叙述角度(人称) 为使书稿语言简洁、连贯、通顺,不致产生歧义或逻辑错误,叙述时一定要有统一的叙述人称。在中文图书中,一般要求全部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角度,并且尽量用祈使句的表达方式,即在文中“用户”、“读者”等词尽量少用,“我们”、“我”、“你们”、“你(您)”一般情况下都不用。在外版书的翻译中,可根据原书情况而定。同时,应注意保持句子完整,不要人为造成缺句子成分(如: 缺主语)。 其它 投稿时应注意图像质量,在捕捉为JPG格式时压缩比不能超过80%。在可能的情况下最好捕捉为TIF格式图像。 文章中出现的英文尽量将其中文解释写在接下来的括号中。如Windows2000 Porfessional(Windows2000专业版)。 业界: IT界的窗口展示,主要征集IT综合评论稿件,要求观点新颖,可读性强。 新品: 重点体现在“新”,现多采用推荐方式征集。 系统应用: 系统应用”主要针对具有一定水平的读者,主要征集一些鲜为人知的具有实用性的系统 技巧。 实用软件: 要求软件具有一定实用性,同时稿件介绍要比快递详细。 防黑防毒: 专门介绍病毒及防范的一个栏目,该栏目共2个版面。 现代办公: 本栏稿件选题主要针对办公人员,稿件不求全,但求选题新颖、方法实用。 图像与多媒体: 制作方法新,实用性强的多媒体稿件更宜被采用,数码领域力求适用于普通用户。 专题: “专题”一般需先发上写作提纲,得到编辑认可后才进行写作,一个完整的专题字数需 10000字左右。 网络: 体验网络带来的快乐、解决上网难题、了解网络软件、掌握网络技巧,网上畅游尽在“ 网络”栏目。 游戏: 游戏心得及技巧等,最新游戏文章中稿率更高,文笔可适当轻松些。 电脑入门: “电脑入门”要内容难度适合电脑初学者,需要稿件以图片为主,并配有简短文字注解 。 硬件: 硬件使用全接触,主板、显卡、CPU…… 市场传真: 关于市场的一切,行情报价、装机指南、市场聚焦……等等。 数码时尚: 喜欢数码产品的话(比如MP3随身听、Palm、MD之类),就多多投一些选购心得以及技巧 的稿件吧。 品牌天地: 除了攒机外,买品牌机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主要征集挑选、购买中的一些技巧和心得类 的文章。 评测直击: 不很适合初学撰稿者,若想往该栏目投稿,建议先寄上提纲,待编辑审阅通过后再进行 撰写。 创业&就业: 一台普通的家用电脑+简单的外围设备+灵活的头脑+不懈的努力=成就一个创业的梦想! 傻博士: 对于初学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向傻博士投寄,傻博士会从中挑选有代表性的问 题刊登解答。 编程: 适用性强的程序编写,一般在写作时需有分析及源程序(程序说明)。 编辑部在行动: 它是一个编辑与读者交往的窗口。

这个太难搞了!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投稿邮箱:。投稿须知:1、稿件应简练。全文以6000字(含图表)为宜,中文标题不超过20字,中文摘要以100-300字为宜,关键词3-8个。2、英文应与中文对应,即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名称、院校(系名)全称,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摘要,关键词。3、文中图表以5个为宜,图框宽度以不超过半栏(8cm)为宜,图中文字用小6号字,表格采用三线表。4、参考文献按标准书写,按以下四类分别列出:①刊物:作者名(超过3人在其后加等),文章名,期刊名,年,卷(期),起始页;②书籍:作者名(超过3人在其后加等)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名,年;③(学位)论文:作者名,论文名,论文题目,单位,出版地,出版者,年;④电子文献:作者名(超过3人在其后加等),文章名,网址,时间。5、来稿请写明作者的通信地址,单位,姓名,邮政编码,电话,E-MAIL地址。6、本刊谢绝一稿两投,编辑部收到来稿1个月答复作者,超过3个月,作者可自行处理。7、来稿请注意保密问题。

不知道楼上的邮箱是哪的,该杂志编辑部邮箱是 绝非中介!

计算机英语期刊投稿网站

可通过seek68文献馆进入:proquest博士论文全文、Wiley InterScience(英文文献期刊)、EBSCO(英文文献期刊)、荷兰Elsevier、Ingenta(英文文献期刊)、德国springer等这些数据库中查阅下载。

一般学校图书馆的数据库都可以,万方之类的啊

typos->types

网址:进入网址后点击投稿指南,里面有操作提示。不管你是什么时间投稿,对方都接受的。投稿指南:1.投稿程序 1)首先点击“作者在线投稿”,进入后请仔细看投稿说明,然后“注册”,用注册后的登陆名、密码进入投稿系统,如果要投稿点击“我要投稿”,仔细阅读投稿须知、论文模板、著作权转让合同,然后按照投稿向导进行投稿( 上传稿件全文后要点击“下一步”,并继续完成下面的投稿步骤),投稿后请您耐心等待,不要重复投稿,编辑部会在1周内完成初审,整个审稿周期为2个月。 2)请您下载论文模板并据此规范您的稿件。投稿后请您耐心等待,可通过首页的“作者在线查稿”随时查看稿件的处理情况,如无特殊情况编辑部不接受电话查询,谢谢您的支持与合作。3)作者收到审稿专家的修改意见后,请认真修改并撰写修改说明。上传修改稿需点击“投修改稿”。 2.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 1)来稿务必重点突出,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字简练。每篇论文(含图、表、参考文献、英文摘要)一般不超过6000字(有创新性的论文可适当放宽要求,但要突出创新点)。投稿同时必须提交著作权转让合同(PDF)。论文必须包括(按顺序):题目、摘要、关键词(3~8个)、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中文题名不超过20个汉字,文章格式参见论文模版。2)论文摘要应尽量写成报道性摘要,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自我评价。采用第3人称的写法,不要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主语,建议采用“为了(针对,根据)......对......进行研究(分析)”、“阐述……过程,提出......观点”等,以200~300字左右为宜。3)文稿用5号宋体,量和单位符号等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稿中外文字母、符号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的字母、数码和符号要清晰,矩阵、矢量用黑体表示。4)文中图、表只附最必要的,凡能用文字说明的尽量不用图表。5)参考文献只选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内部文件和资料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无特殊需要不必罗列一般知识性或陈旧史料。文献序号按其在文中出现先后次序编排。作者姓名用外文的,应按中文习惯,姓前名后,名可缩写,去掉缩写点,只留空。3人以上作者只列3人,后加“等”字。书写参照如下格式: 期刊:[序号]作者.题名[J](首单词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均用小写)。期刊名称(外文可缩写),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专著:[序号] 作者.书名[M](首单词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均用小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 论文集:[序号] 作者.题名[C](首单词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均用小写)//论文集主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学位论文:[序号] 作者.题名[D](首单词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均用小写).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标准:[序号] 主要责任者.标准编号—发布年,标准名称[S](首单词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均用小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电子文献:主要责任者. 电子文献题名[EB/OL](首单词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均用小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或访问路径. 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作者. 文献题名[Z].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6)来稿如不符合上述要求,编辑部将先退请作者修改后再送审。 3.其他约定1)投稿作者须转让论文版权(含各种介质的版权)给编辑部,并签定著作权转让合同。2)凡在国内外正式出版的刊物上登载过的稿件,本刊一律不予刊登。若发现一稿多投者,本刊将追补对本刊造成的损失,并不再接收其稿件。3)编辑部编辑稿件时有权对录用稿件作适当删改。4)凡向本刊投稿者,均视作接受上述各项约定,本刊不再特别声明。 联系电话:-3402(3404、3405、3406)

计算机英语期刊投稿要求

稿件字数一般不要超过3000字,最好采用电子邮件方式投稿,投稿信箱请参阅上文。电子邮件投稿时,邮件主题一定注明稿件的名称,稿件以TXT文本格式发送(切勿采用Word或WPS格式),大图片需压缩,文章中需注明图片的位置。图片一样计算稿费。请务必在稿件最后注明您的真实姓名、电话、邮编、通信地址、ICQ或OICQ号码等信息,以便编辑能够即时与您取得联系并寄送稿费。 征稿 栏 目 稿 件 要 求投 稿 信 箱新闻与综述业界大事观察,新闻热点透视,要求观点独到、分析深刻;产品与市场为攒机提供交流酸甜苦辣的空间;软件新品,硬件新产品的抢先报道与评测;专题与企划为您提供完整的硬件、软件、网络的解决方案;应用与技巧软件使用技巧与心得;

发表咨询: 投稿邮箱:

1. 来稿必须是原创性论文,并且未在任何正式出版物上发表过。文字要简练,文章题目在20个字以内。摘要不超过300字,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结论。关键词3~8个。以上内容需全部译成英文(包括文章名、姓名、单位、摘要、关键词)。文中插图精绘,图中文字清楚, 图、表要求有图号、图名、表号、表名和文中引用。2. 稿件请用Word编辑排版,可参考“《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格式说明” 写作模板,作者可参考进行撰写。3.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其它省、部级重点基金资助以及重大获奖项目的文稿请注明:资助基金名称、项目编号、项目名称以及获奖类别。4.每篇稿件必须提供所有作者简介,内容为:姓名、职称 / 学位、主研领域。并提供第一作者的身份证号或军官证号,同时注明作者或联系人的姓名、手机号或电话、单位、通信地址、邮政编码、邮箱 地址。审稿期间联系方式如有变化,请及时进入本网站“在线查询”中修改。5.若第一作者为“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请在投稿时注明会员姓名、会员证号码。经“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验证通过,版面费将优惠15%。6.投稿应具有合法性,包括不存在抄袭、剽窃、侵权、数据不实、一稿多投等不良行为,如发现上述不良行为,作者将承担法律责任。如有泄密,本刊不承担连带责任。7.本刊现入编多种网络数据库,凡有不同意收录并发布者,投稿时敬请说明或另投它刊。

不知道楼上的邮箱是哪的,该杂志编辑部邮箱是 绝非中介!

计算机英语期刊投稿经验

有专门的英语类学术刊物啊

找高级别期刊

据学术堂了解,很多学生都开始发表论文,为自己未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还有就是在完成学业或者是保研的过程当中,发表论文也成为一个硬性条件。当然,学生怎么发表论文也就成为现在很多人都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其实对于很多同学来讲,在发表论文的过程当中都会被无数次的退稿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应该怎样解决,接下来就为大家进行详细的讲解。1、论文如果被退稿的话,首先就是要检查一下自己的内容是否符合期刊的收录标准,有些时候内容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的方向必须和期刊相吻合才可以。还有就是在投稿的过程当中,字数是否不够或者是超出如果是不够的话需要新写,如果超出的话进行适当的删减就可以了。2、对于大多数的投稿者来讲,选择期刊还是比较关键的,选择期刊,在这里推荐大家通过普通刊物进行发表就可以了,比如说选择省级期刊,是没有问题的。投稿的标准以及费用都不会太高,如果是选择核心级别期刊的话投稿的标准以及费用都是比较高的,对于普通的同学来讲是很难承担的。3、时代在不断的发展论文发表的代理平台也在不断的增加,现在对于很多人来讲,选择代理机构进行合作已经成为家常便饭。

写好,投到杂志社,会有人联系你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