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sci发表的文章

发布时间:

sci发表的文章

sci文章是被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期刊所刊登的文章,sci文章可以算是国际学术界的顶尖文章级别,sci文章可以代表本专业在全球的最先技术以及发展趋势,所以sci文章在学术界的认可度很高。因此SCI文章对于很多作者来说是对自身学术水平的最高认可,国内的越来越多的科研单位和博士生都是非常重视SCI文章的发表的,但即便是这些人员对SCI文章发表也是存在一定畏惧心理的,更别说大多数普通作者了。

sci论文发表被看作是科研能力水平的最高衡量标尺。如果作者可以发表sci论文,毫无疑问,可以充分证明个人的科研能力已经达到国际顶尖水平,也正是因此,国内很多科研机构对sci非常重视,是相关人员晋升与考核的重要指标。

sci的特点

不仅仅是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副教授、教授的晋升也十分重视sci论文的发表,包括一些医院或者医疗机构的职称晋升,对sci论文也是硬性要求,在这些领域,不论是晋升还是考核,至少有一篇sci论文是基本要求。

除了晋升,研究生毕业、博士生毕业、保研、保博中,sci论文的作用也是十分明显,尤其在博士生毕业,和保博中,sci论文发表也是硬性标准,一般需要1到3篇sci论文,保研保博中如果有成功发表的sci论文,可以说是很有竞争优势的,一般老师对发过sci的学生青睐有加。

从大的角度来说,发表sci论文也是学术发展的需要,sci论文发表是国际上不同国家进行学术交流的主要途径,随着我国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sci论文必然受到重视,这是推动学术水平进步的主要手段。

本人第一篇SCI文章发表于2014年,是我硕士文章的翻译版。 由于学科专业为航空工程,没有影响因子很高的期刊,相比于其他专业来说,发表sci文章相对困难。 我的文章发表很曲折,但结果还算好,最后发表在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上,影响因子2.05,在航空航天类中算是很高的期刊了。 研究生一年级边上课边科研,学期结束时基本已经把研究内容做完,也得出了一个比较好的结论,导师评价“世界前沿”。 研二整理结果,学校发表一篇EI期刊满足毕业要求,所幸很顺畅,两个月退修,一个月录用,可以毕业了。 研三很忙,出国申请、面试工作。导师看我每天心不在焉,说你再整一篇英文文章吧,加点研究内容,对你以后的职业发展或学术发展都有好处。 当时人整个很浮躁,恨不得立刻离开校园,导师想了个办法,拉一个博士师兄进来跟我一起做这个课题,文章我来当一作,师兄当通讯。 师兄人很好,毕业想留校,还差点东西。他跟勤奋,做东西很快,做完后每天都会催我整理结果。 我一看师兄这么玩命了,自己肯定不能懒惰,连着加班两个星期翻译完草稿,因为忙着毕业和工作,没跟导师商量,直接就把文章投出去,投给Acta Astronautica。 导师知道后也没说啥,静待消息呗。后来我拿到了美国大学的全奖offer,瞬间轻松下来,每天玩的不亦说乎。俩月后,文章悲剧,除了说创新性不太够,主要问题是语言不地道,语法太差。 自我感觉英语良好,说我英语不地道真的不能接受,去问老板,老板说文章写的确实不行。 本来期待老板给改改,那段时间老板在忙一个大本子,还经常出国,很没时间,让我自己找个语言润色机构,他给出钱。 不到一个星期,花了2000多,修改好,投出去。半年后录用,审稿意见很好,语言没问题后,文章的真正价值就出来了,再过几个月,成功发表。 其实第一篇SCI的文章成功发表,给人带来的主要是心理层面的鼓励:“没想到我也能发表不错的英文SCI!”打破这个心结后,第二篇、第三篇、第四篇文章就顺理成章了。 当然,第一篇文章有语言润色公司的帮助,自己心里其实是有不甘的,所以后面几篇文章全是自己整理、润色,质量都没问题,顺利发表。 从我这几年发表几篇SCI文章的经历来看,发表SCI不难,我自己也总结了几条心得体会,想与大家交流: 英语写作,可谓是很多人发表SCI期刊的最大拦路虎,基本要求是写作准确、表达简洁、用词地道。 在我几万字的英语写作后,有几点语法方面的经验,大家也可以参考: 先写这么多吧,等赞数上1000再增加,嘿嘿。 《一年6万美元,普通学渣如何拿到美国博士全奖》 《江歌案-别让民意越过了法律》 《我为什么反对减负和素质教育》 《战争与股市,人性贪婪最直观的展现》 《我喜欢的那个姑娘,像武藤兰》

查找SCI数据库所收录的文章,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进入Web of Science平台主页,选择“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Core Collection)”进入。

2、选择“高级检索”功能进入检索界面,在检索界面中输入检索关键词,如文章标题、作者、关键词等。

3、在检索结果页面中,你可以根据你的需求进行筛选和排序。例如,你可以按时间倒序排序来看到最新的文章。

4、点击文章标题,可以查看该文章的摘要、引用次数以及所刊载的期刊等详细信息。

《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 )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 ISI)的尤金·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于1957 年在美国费城创办的引文数据库。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

sci发表文章流程

Sci指的是科学论文,其发表的流程相对较为复杂,一般需要遵循以下步骤:

1、选择期刊:选择适合自己研究领域的学术期刊,可以参考SCI Impact Factor和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等指标进行评估。

2、编写论文:按照期刊要求编写论文,包括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等部分。

3、投稿:将论文提交到所选期刊网站或期刊社,一般需要提供作者信息、摘要、关键词、论文正文、附加材料等。

4、审稿:论文经过期刊审稿人的评审,一般分为初审、同行评审、编辑决策等环节,需要根据审稿人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改进。

5、接收:如果论文通过了审稿流程,期刊编辑将发送接收通知,并要求作者进行版面修订和支付版面费用。

6、发表:经过版面修订和审定后,论文正式发表,并出现在相关期刊的印刷版和网络版上。

总的来说,发表SCI论文需要在科研能力、学术投稿经验、论文的方法与内容方面均具备足够的素质,同时需要耐心、专注和恒心,不断进行修改和优化,才能得到学术界的认可和推崇。

发表sci文章的

1、根据本领域研究热点来选择适合自己,且易于发表的研究方向、论文题目。具体可通过查看web of science近几年本领域的已发表论文的主题内容。

2、根据本领域SCI收录期刊来选择。通过查看期刊的'影响因子、发文频次及数量等来判断发文容易程度;查看期刊近几期或近几年发文情况,判断其主要刊载主题、研究方向。

3、根据所选意向期刊要求,阅读大量相关中外文文献,进行论文撰写。

4、可通过查看发文量,被引频次较高的学者来选择学者,也可请认识的学者来看。

5、投稿。

SCI论文是被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期刊所刊登的论文,目前我国科技界对SCI论文概念模式,小部分研究者误认为SCI是一本期刊,由南京大学引用并成为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学术评价和奖惩的一类刊物。

第一步:投稿

sci论文能够在期刊上刊登出来,首先作者sci论文要在期刊上发表,否则不可能将sci论文发表。sci投稿很重要,作者在sci投稿时,一定要注意sci论文与期刊是否匹配,sci论文格式是否符合期刊要求,以及准备好sci论文投稿期刊资料,避免影响sci论文投稿期刊。

第二部:审稿

sci论投稿期刊下一个程序会引入审核。首先,sci期刊编辑会对论文进行初步审核,sci期刊编辑会择优选择出高质量的论文,并推荐给审稿人;然后进入外审,外审专家会针对sci论文给出审稿意见;最后,进入终审。

第三步:修稿

sci论文发表总会出现大大小小的修改,在sci论文修改时,作者一定要注意,根据sci论文审稿人修改意见修改,若有异议直接向审稿人提出解决,直至sci论文修改满足期刊需求。

第四步:录用

经过多次修改的sci论文会通过审核,并给出sci录用,反之则被sci期刊拒稿。

第五步:签约

sci期刊与作者版权签订合同。此时,作者需要向sci期刊支付一定费用,如版面费等,具体以sci期刊实际情况为准。

第六步:校稿

sci论文设计排版后,期刊杂志社编辑会让作者再次对sci论文进行校稿,若有错误,及时向sci期刊杂志社编辑反馈。

第七步:online

online就是线上发表sci论文,通常sci论文会在见刊前先上线,作者可通过网络查询电子版期刊。

第八步:见刊

期刊印刷出版,即发表的SCI论文随着本期期刊印刷出来。

第九步:检索

见刊后的sci论文向数据库送检,一旦收录,即sci论文被成功检索。

sci文章的发表

sci发表方法步骤如下:

一、首先就是发表论文的流程一般作者要先了解期刊选定好期刊之后再找到投稿的方式。

二、接下来,文章在投稿之后一般会在三到15天的时间收到一个审核的通知,当然,这个时间只是一个规定的时间大多数的期刊都是会延后的,但是大家必须要保证自己的邮箱是畅通的,这样的话才能够收到消息。

三、如果说审核通过,接下来就可以去办理相关的一些费用问题,大部分的杂志社只是收版面费用的,其他的费用是不收的。

四、期刊论文发表。

五、在杂志出刊之后一般都会有杂志社进行邮递的,所以邮寄方面不用担心。

六、在发表论文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文章的标题,还有作者的名称以及单位名称,还有邮政编码,都必须是全称。

七、文章的正文部分必须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而且正文需要有关键词来,组成一般的关键词是三到八个。摘要部分也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非常关键的这部分的内容要简洁,但是一定要精,一般是50到300个字。

每个人在发表论文的时候,其实目的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发表论文在很多人生活当中都会遇到,比如说评职称,还有晋升加分或者是获得学位,这些都是要发表论文,才能够完成的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1、根据本领域研究热点来选择适合自己,且易于发表的研究方向、论文题目。具体可通过查看web of science近几年本领域的已发表论文的主题内容。

2、根据本领域SCI收录期刊来选择。通过查看期刊的'影响因子、发文频次及数量等来判断发文容易程度;查看期刊近几期或近几年发文情况,判断其主要刊载主题、研究方向。

3、根据所选意向期刊要求,阅读大量相关中外文文献,进行论文撰写。

4、可通过查看发文量,被引频次较高的学者来选择学者,也可请认识的学者来看。

5、投稿。

SCI论文是被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期刊所刊登的论文,目前我国科技界对SCI论文概念模式,小部分研究者误认为SCI是一本期刊,由南京大学引用并成为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学术评价和奖惩的一类刊物。

什么是sci论文?首先sci是一种科学引文索引,而sci论文就是被科学因为索引检索收录的文章,对于sci论文,相信国内的很多作者都不陌生,即使是从来没有发表过sci论文的人应该也听说,这种论文发表的意义在于它是最高水准的学术论文发表,sci论文发表在国际上被视为学术水品的衡量标尺。

sci论文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的影响力和价值都是非常高的,它不仅仅在国外受到认可,在国内的认可度也是颇高的,在很多对于学术论文发表有要求的考核中,sci论文都是最受认可的,拥有一篇成功发表的sci论文,对个人的晋升发展、能力提升都极为的有力。

除此之外sci论文也是一国际间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重要途径,一个国家sci论文的发表数量也能证明该国家的科研水平高低。不论是从个人角度还是宏观角度,sci论文发表都有着十分积极的学术价值。因为它是能够推动国家科研事业的发展进步的。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一篇好的sci论文呢,在这里也是整理了一些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阅读文献和参考文章

这是写论文都必须经历的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每周坚持泛读最少3篇sci,精读1篇sci,其实你会发现,写论文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

2.期刊的选择

写论文之前,选择合适的目标期刊是令自己集中精力的最好办法,能够在后面写作时避免很多无效的工作。一定要把握住期刊声誉和当前所在研究层次显示之间的最佳平衡点,之后就可以根据期刊官方网站给出的要求来选择自己的写作防线和修改初稿。

提升论文影响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撰写目标读者希望关注的研究,所以挑选期刊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第一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远离那些“掠夺性期刊”!这些“欺诈性期刊”的出版方式极其不道德,经常恶意;利用初次投稿作者急切发表的心理。所以当你不能确定选择的期刊是否靠谱时,一定要向导师寻求建议,并对这种期刊进行彻底调查。

3.尽早动笔

很多同学都是等到实验操作快结束了,数据都整理好了,才开始动笔;其实写论文最好的方式,是尽可能早地开始动笔。

最常见的论文撰写策略按顺序依次是:

Method-Introduction-Result-Discussion

我们可以将论文中的部分内容预先写好。确保在动笔之前,就已经能详细地列出论文的提纲,以便规划后期你的工作内容和进度。可以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写好方法学 (Method) 部分的段落,这是前期最容易撰写的部分。如果项目计划有任何变动,之后可以稍作调整。如果你够勇敢,甚至可以提前写好引言 (Introduction) 段落。

很多人喜欢把引言部分留到最后编写,目的是要确保这部分内容的准确性。但是也有人会先将引言部分落实到位,再去搭建剩余那部分论文内容的框架。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习惯偏好。在开始准备初稿之前,最好是在给论文编制提纲之前,就先考虑应如何引导阅读论文的读者。这样在你撰写论文时,尽可能始终贴近论文的主线思路。

最后就是关于写作效率的问题了,在确定了方向和契合期刊后应当如何保持高效的写作效率。关于这一点小编只想说,只能依靠自身努力去克服,不论你是拖延症还是完美主义者,又或者其他习惯性格,都会影响你的写作效率,所以小编才建议大家尽早动笔,毕竟坚持每天花费几小时写论文,总要比每隔几周才来一次马拉松式论文写作的效率更高。

最后再给大家说几个sci论文的注意事项:

1.摘要中切忌将引言出现的内容写入,也不要对论文内容做诠释和评论

2.不要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

3.论文的结构一定要严谨,表达要简明,语义要确切!

sci投稿的文章

1.Submitted to Journal

当文章上传结束后,显示的状态是Submitted to Journal,这个状态是自然形成的无需处理。

2.With editor:若投稿时未要求选择编辑,则先到主编处,主编会分派给副主编或者其他编辑。这当中会出现另外两个状态:

(1)Awaiting Editor Assignment:指派责任编辑。(注:Editor assigned是把你的文章分给一个编辑处理了。)

(2)Editor Declined Invitation:如果编辑接手处理了就会邀请审稿人了。

3. With editor:后送审可能出现的两种状态(Decision Letter Being Prepared或Reviewers invited):

提示一:Decision Letter Being Prepared就是编辑没找审稿人就自己决定了,一般情况下比较悲剧。一来可能是英文太差,需要语言sci润色。二来可能是内容太差。

提示二:Reviewer(s) invited代表找到审稿人了,就开始审稿。

4. Under review:审稿中,此过程的等待较为漫长。

2018年我的第一篇SCI论文终于在Cardiovascular Research (IF 5.878) 上在线发表了。回想起这篇文章的发表过程,其中的各种滋味至今让我不能忘怀。在此期间,PromiseApi论文编辑在英文修改润色方面给予了我莫大的帮助,在此深表感谢。 我是2017年3月22号开始投出去第一稿的,当时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投10分以上或I区的杂志,因为我的研究领域比较专业,主要是心血管系统方面,这个领域的杂志呈现两极分化,10分以上的就是Circulation,JACC,European Heart Journal这些顶级杂志,有点望而却步,就先选择了Nature Communication,投出去后心里很忐忑,不敢去系统看状态,每天祈祷只要没消息就是好消息,期待能够送审。不幸的是两周后拒稿,没有任何意见。当时很郁闷,因为觉得这是最有希望中的一本杂志,这下没有机会再投了。由于没有什么意见,也不知道自己文章的不足到底在哪里。当时正赶上清明节小长假,没办法,只有继续选择杂志改投。 第二次投了Development Cell,这个杂志是Cell旗下的,发育学领域的I区杂志。同样10天左右拒稿,没有任何意见。连续两次被秒拒,心里有点拿不定主意了,和老师商量后决定继续冲击高影响因子的杂志,毕竟离毕业还有一年,时间充裕。我试着打开所有相关杂志的列表,将IF降序排列,从而去物色一些在10-15分范围内的杂志。第三次投稿选择了Plos Medicine,自己只是看了它的投稿须知,觉得值得一试,但并没有去PubMed上检索它发表的文章(其实这点很重要,要以PubMed检索看杂志习惯发哪一类文章)。这次速度最快,2天就拒了,原因是该杂志更倾向接收临床研究的文章,而我的是纯基础研究,于是推荐我选择专业性的杂志。但是符合预期的相关杂志实在不好找,又折腾了几天,最终决定选择EMBO J(欧洲分子生物学会杂志),但我的心里不是很踏实,这类期刊机制一般研究得都很深入,而我的实验做的有限。果真,又一次被拒稿了! 唉!真是我待SCI如初恋,SCI虐我千百遍啊!冲了个澡,搓搓脸,清醒清醒,继续战斗。无独有偶,我在论坛投稿板块不经意间看到Cell Research上发表的一篇论文和我的研究挺像,立即去搜了下Cell Research这本杂志。哇塞,14分多,而且编辑部还在上海,我心里一阵狂喜,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经与导师商量确认,决定就投它了。记得第二天就赶上了科里的毕业答辩,师兄师姐的答辩我们是必须要参加的,我咬咬牙,下定决心一定要当天投出去,然后开始马不停蹄地修改格式、填写投稿系统,等一切搞定提交后将近已是凌晨5点,东方开始泛出了鱼肚白。研究生答辩是8点半开始,我赶紧爬上床补一会儿觉,答辩那天早上碰到导师,他向我点头致意并发来信息说辛苦了,当时我很感动,也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够得到回报。正如那句话说的,幸福的人们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们各有各的不幸,半个月后很不幸还是被拒了,Cell Research近年来影响因子飙升,对文章的选择标准也是极尽苛刻,况且我们的团队也没有什么院士之类的大牛衬托,更不容易发了。 投稿到这个阶段,真心觉得有些绝望,除了多次被拒的无奈,更大程度上还是杂志选择的贫乏,合适的杂志越投越少了,接下来该怎么办呢?这时我又想到了自己之前用的那个“笨”方法,就是把所有相关的SCI杂志按IF排序,然后一个个筛选。终于,这次又让我找到一个合适的杂志——Cell Death Differenciation(俗称大CDD),在检索近期收录的文章时发现广西医科大学前不久发表了一篇文章和我的工作有些相似之处,这更使我决定要尝试一下这个杂志了。这个时候导师认为没有多大把握,他让我自己决定,差不多就去试(在此之前我根据课题组其他师兄师姐的审稿意见对自己的文章又补充了相应的数据)。投出去后跟导师发信息说希望这次能坚挺一阵,后来果然很坚挺,1个月,2个月,2个半月……状态一直显示under review,此时已经是9月份了,我开始有点着急了,毕竟还要指望这篇文章来找毕业和工作。又等了两周,还是没动静,与导师商量后准备催下稿,催稿信发出去第二天就有回音了,说编辑部正在做出决定。第三天下午,文章被拒,只有一个审稿人意见,编辑部也没说什么,那会儿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这可怎么办啊…… 此时已近9月底,课题组承担的973课题马上要结题了,结题任务也落在了我的肩上,真是有些力不从心,空想了两天后决定还是要继续努力一下,于是和师姐沟通文章缺陷,决定加补一部分实验(这部分实验在之前投稿时也开展了一些)。大概是10月中下旬,实验整理差不多了,请我们实验室一位教授帮忙参考下一步投什么杂志,他看了觉得内容和质量都还可以,又问了我之前都投过什么杂志,后面就说为什么不去试一下心血管领域的专业期刊呢?好吧,其实主要是那些期刊太牛了,不敢轻易试啊……后来他和导师沟通了下,还是决定投European Heart Journal,这么牛的杂志其实我自己从投出去就不抱什么希望,只想他快点给我拒掉,这样我可以抓紧时间改投一个IF低一些的尽快发表,不然连毕业都可能存在问题了。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文章投出去又是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我都已经开始物色下一个杂志,做好被拒后马上投出去的准备了。两个月后,意见回来,EHJ不接受,不过幸运的是编辑提到Cardiovascular Research对我的文章感兴趣,问我愿不愿意转过去。哈哈,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CVR是我们心血管领域的经典老牌杂志了,他肯要当然好啊!我赶紧转投过去,此时已是2018年1月4号,后面的路就比较顺利了,一周后收到CVR的大修意见,修稿时做了充足的工作,由于文章改动较大,又请PromiseApi帮助我全部润色了一遍,年三十那天晚上将润色后的文章发回给编辑部(过年期间对我的稿件也很认真负责)。为了这篇文章我初二就返校修稿,初八修回,一周后就接收了。前期经历了较充分的积累,后面的过程就顺利不少了,授权,出版,一切都在我的计划之中。 回想起这份经历,至今思绪难平。文章发表多磨难,得到方知历程艰。在此特别感谢关心支持我的家人,老师,同学和朋友,感谢PromiseApi论文编辑的帮助,接下来还会有第二篇、第三篇……相信这份经历是我一生的宝贵财富,必将伴随和见证着我的成长。

sci投稿了,仅仅是发表sci论文的开始,之后投稿是否成功了、是否审核了、是否录用了等,作者可以通过“投稿状态”进行了解。那么,sci投稿状态有哪些? 1、Submitted to Journal(稿件提交) 发sci要按照期刊规定的投稿途径提交文章。当按提交按钮后,就会显示“Submitted to Journal”,代表文章刚提交。 2、Manuscript received by Editorial Office(投稿成功)/submission incomplete(稿件退回给作者) 投稿有成功和没有成功之分,当显示“Manuscript received by Editorial Office”,代表投稿成功。当显示“submission incomplete”,代表投稿没有成功,需要作者仔细核对,可能有些步骤没做。 3、With editor(稿件被分配) 投稿成功的稿件,会分配给不同的责任编辑处理。 4、Reviewers assigned(选好审稿人) 责任编辑处理稿件会有两种结果,一种是拒稿,另外一种是匹配合适的审稿人。当显示“Reviewers assigned”,说明编辑选好了审稿人,代表稿件进入下一环节。 5、Under review(审稿人正在审稿) 审稿人同意后,要对稿件进行审核,这一过程等待时间较长。 6、Review completed(审稿人提交报告) 审稿人审核完毕后,什么结果,会以报告的形式提交给责任编辑。 7、Evaluating Recommendation(评估审稿人意见) 审稿人的意见如何,责任编辑要进行评估。 8、Decision in Process(等待稿件处理意见) 评估审稿人意见完毕后,稿件是录用、修改还是拒稿。 9、Minor revision(小修)/Major revision(大修) 处理意见是修改的话,分为小修和大修。作者要根据修改意见完成稿件的修改。 10、Revision Submitted(返修) 修改后的稿件应该在规定时间内重新提交给期刊方受理。 11、Revision Submitted to Journal(又开始一个循环) 返修的稿件到底如何,需要开启新一轮的审核程序。 12、Accepted(接受/录用) 稿件达到了期刊录用的标准,就会被接受或录用。从而进入下一个阶段。 13、Rejected(拒稿) 稿件达不到期刊录用的标准,就会被期刊拒稿。作者可以修改后重投或改投其他期刊。

应该可以这么理解,你看...

发表sci文章文章

1、根据本领域研究热点来选择适合自己,且易于发表的研究方向、论文题目。具体可通过查看web of science近几年本领域的已发表论文的主题内容。

2、根据本领域SCI收录期刊来选择。通过查看期刊的'影响因子、发文频次及数量等来判断发文容易程度;查看期刊近几期或近几年发文情况,判断其主要刊载主题、研究方向。

3、根据所选意向期刊要求,阅读大量相关中外文文献,进行论文撰写。

4、可通过查看发文量,被引频次较高的学者来选择学者,也可请认识的学者来看。

5、投稿。

SCI论文是被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期刊所刊登的论文,目前我国科技界对SCI论文概念模式,小部分研究者误认为SCI是一本期刊,由南京大学引用并成为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学术评价和奖惩的一类刊物。

发表sci文章的指南:

一、完成论文

SCI论文其实没有想象中那样的难写,只要熟悉你自己的专业,选择与专业相符的主题内容;在写作过程中避免与其他的论文内容有较高的重复度。

使用你自己较为熟悉的语言;要舍得投入足够的耐心和精力还有时间;论文完成以后一定要请专业人士替你审阅。

二、选择投稿期刊

论文投稿到哪个期刊是有很大学问的,如果时间充足可以先投到高于目标的杂志上,这样即使被退稿可以收到非常有用的意见。

在选择期刊过程中,要避免不小心选到假期刊,否则你的论文发表无效。通常情况下,假期刊有以下几种:

1、套刊:这是最难甄别的,明明有一本刊物,正常发行,且知网已经全文收录,但是,又冒出一个一摸一样的刊物,刊号刊物名完全一样,就是不上任何的数据库,不能在任何一家数据库检索到,这样的就是套刊。是自己冒名刊物名自己印刷的刊物。

2、假刊: 所谓假刊,就是压根在新闻出版总署没有备案,而是自己起了个好听的名字,然后自己印刷的刊物,这样的刊物新闻出版总署查不到,数据库也没有收录。

3、电子版期刊:这样的期刊也是在玩文字游戏,明明备案的是电子版期刊,但是起了个好听的名字,于是大力宣传,说的天花烂坠,说什么电子版期刊其实也出版的,这其实是在混淆概念,玩文字游戏。

电子版期刊,和正规的期刊是有很大区别的,一定要警惕这种陷阱,作者听到刊物名的第一反应就是去新闻出版总署查询备案情况,如果名字后面还有“电子版”字样,则要谨慎处理。

三、审稿人

此外,对于审稿人,你推荐的审稿人除了有要学问,还要是专业人士。注意,推荐的审稿人最好不要太忙或者太厉害,否则他们可能不会理睬杂志发出的邀请。

四、在线投稿

投稿者对于投稿系统要有所了解,Elsevier、Springer、Wiley这些数据库等都是采用在线投稿的模式。

由于对投稿界面不熟悉,投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这个多操作几次就可以了,投稿前Cover Letter最好先写好,这样投稿时直接复制粘贴就行了。

因为后续交流主要依靠邮箱,所以所留的邮箱一定要是常用邮箱。

五、审稿状态

关于审稿状态,稿件投递结束后,在几天内会经过杂志主编的分配到编辑手中,一般情况下,审稿流程会有以下几种状态:

1、主编和执行副主编进行初审。一般级别比较高的期刊在初审会拒掉至少一半的文章了。然后给你一个拒稿信,全是官方表达,语气客气的同时无审稿意见。

初审速度会比较快,一般高级别期刊1-2周内完成。其他的期刊,反应稍慢,当然也就是初审拒稿的比例较少的原因了。

2、跨过初审这一关后,稿件到审稿人那里。大部分杂志是2-3个审稿人,少数杂志会有4个审稿人。小编认为,论文投稿后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于审稿人。根据期刊不同,采取不同策略,在超过1-3月周期后去信催稿,但切忌不能太着急催稿而得罪主编。

3、大修/小修/拒绝阶段。拒绝了,最多只能进一步argue,但一般是机会不太大了。如果大修和小修的话,需要把握机会再努力一把!

按照审稿意见仔细修改,如果小修或大修后被拒了,那就真的悲剧了。这个阶段,审稿人会根据文章的数据状况,给作者1-3个月左右的时间补充相关数据。

4、二修。如果你一修做的很到位的话,一般都不需要二修了,当然,这取决于审稿人的满意程度,二修一般是一个月时间。

5、最终决定,是拒绝还是接收。当然不排除三修,四修的可能性。如果接收了,编辑部会发来一系列文件,包括版权呀,校对呀,还有提供原始图片呀,付款呀等等。

这时候只需要作者照单全收。该付钱的,就得付,没办法。不过,如果杂志让你购买copy,这可以拒绝。

六、论文确定发表

在论文被确认发表之后,编辑将论文转移到出版编辑手中。这时候一般会有论文的校样寄给你,校样是不可以有大幅度改动的。

校样主要是查看作者名字有没有写错,图表上数据有没有错,查看完之后要尽快将校样寄给印刷编辑。论文会以印刷和在线方式两种方式出版,通讯作者的信息会公布出来,一般读者与感兴趣媒体联系。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