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首位仅用1年9个月就取得博士学位的“学霸”,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7篇。2019年国际空间轨道设计大赛中,姜宇所在团队以较大优势击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欧洲航天局等对手,荣获冠军。
本科生发表一篇sci意味着是国际学术界的高水平论文。
sci论文代表了本专业在世界上被认可的先进成果以及发展趋势。SCI所收录期刊的内容主要涉及数、理、化、农、林、医、生物等基础科学研究领域。
如果你想在本科阶段发成功SCI这里可以给予你一些建议。
1.认清自身
一方面要认清自己有没有静下心来做实验搞科研的耐心和动力,毕竟很多学生高考选专业基本算是盲选,其中有些人不适合这个专业,也有些人对科研毫无兴趣。比如谁说你学化学将来毕业就一定要搞科研?甚至于你出来做和化学无关的事情也很正常。
另一方面要认清自己所学专业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可能性。有些专业真的不太好在本科阶段搞出成果,没有成果怎么去发SCI?更别提和SCI基本无缘的社科专业了。
2.学好专业课
搞科研对本科生来说是超纲的,打好专业理论基础才是本科生最该做的事情。你一个学化学的,专业理论基础都不牢固,哪个老师敢让你去做实验?这甚至都不是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是你基础打不好,进实验室是要出人命的。这不是开玩笑,化学实验室死人的事情并不鲜见。
3.选好路径
要本科想发SCI无非两条路径:一条是加入学校导师已有的课题组,最后课题组发文的时候带上你的名字。前提是你得能帮上忙。
另一条是你自己有好的选题或你或你们自己有一个课题组,比如大创课题组,导师来指导你做实验写论文,最后你再去投稿。
陈华教授发表SCI收录论文有250多篇
是可以保研的水平。
一般来说,如果本科期间能发表SCI论文,很大概率上都可以申请保研(只要成绩不是太差)。因为,在保研时,能加分不少。即使是在保研面试时,导师也会非常喜欢这样的学生。所以,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同样帮助很大。
本科生发表一篇sci意味着是国际学术界的高水平论文,sci论文代表了本专业在世界上被认可的先进成果以及发展趋势。SCI所收录期刊的内容主要涉及数、理、化、农、林、医、生物等基础科学研究领域。
本科生发表SCI难的原因
原因一: 时间不够充裕,机会少,在本科期间,学生能够从事科研相关工作的机会并不多。很多同学,大一大二都在上课,真正能够进入实验室的机会可能只有大三一年,大四又要准备保研、考研、找工作。所以说,首先在时间上,对于本科生来说,并不充裕。
原因二:本科生科研训练不够系统,达不到SCI论文要求其次,SCI文章要求较高,特别是对于文章格式有着严格的要求,如果,不经过系统训练,中稿率并不高。
武汉大学HOPE护理学院
武汉大学HOPE护理学院前身为原湖北医学院护理系,1983年开设夜大护理本科教育;1986年正式招收全日制护理专科学生;1988年成为湖北省护理学历教育培训基地;1993年增设全日制护理本科专业(学制五年);2002年与美国世界健康基金会(ProjectHOPE)携手,共建武汉大学HOPE护理学院。2003年招收四年制全日制护理本科,并成立护理专业硕士点。2006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学院简介
武汉大学HOPE护理学院拥有一支由国内、外护理专家、教授组成的优秀师资队伍。现任院长Dr.MarciaPetrini是国际知名美籍护理教育专家,美国护理学院院士,美国哈佛大学公共管理硕士、纽约州立大学护理学及教育学博士,在护理界享有很高的学术声望。
学院还聘请Dr.DebbieLindell,Dr.TraceyMcDonald,Dr.HuJie,Dr.SueTurale,Dr.MariSato,Dr.TeresaStone等8名护理专家兼职硕士导师,并引进了从美国和加拿大学成归来的青年护理博士和硕士。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4人,其中教授、主任护师3人、副教授、副主任护师7人、讲师11人。专任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7人,硕士学位17人;兼职教师36人。
学院十分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常年派遣教师出国中长期进修,并且要求教师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到临床亲自带教,在国内率先打造出一支具有国际化教育理念的理论和临床并重的“双师型”护理教育专业队伍。
我院护理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具备评判性思维能力、循证实践能力、领导和管理能力的创造型高级护理人才。目前本学科已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教育为一体的高层次护理教育体系,在学科建设上特色鲜明、优势明显。
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326人;全日制研究生42人;博士研究生6人;自学考试及网络教育本专科学生近7000人。学院拥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等7家三级甲等医院以及六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实习基地。
学院自2007年至今成功与世界健康基金会(PROJECTHOPE)共同申请,获得了三期美国政府ASHA项目(AmericanSchoolandHospitalAbroad)项目,总经费1710元(其中美方支持160万美金),建成“HOPE护理学院远程教学中心”、“HOPE护理学院护理模拟实验研究中心项目”、“HOPE护理学院综合模拟康复中心”。
这些项目的成功申请和建设大大地改善了学院的教学、实验和科研条件,使学院拥有了国际一流的护理实验室、研究中心和信息化教学平台。此外学院建有护理图书中心,有各类最新原版护理书籍和期刊2000册。
学院自建院以来在玛莎院长的领导下,一直致力于中国护理教育改革,根据国际护理教育标准改革护理本科、研究生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倡导概念式教学、模拟教学和案例教学等多种互动和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鼓励研究生开展护理干预研究,推动临床开展偱证护理实践。
形成了灾难护理、急重症护理、护理管理、社区护理、精神心理护理五大研究领域,发表SCI论文35篇,居全国护理院校之首;全面深化护理本科教学改革,借鉴美国护理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打破学科界限,以概念式教学为中心、以模拟教学为桥梁,构建了“理论—实验室—临床实习”同步式教学模式和凸显护理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
2012年,历时10年的本科教学改革成果“四年制同步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研究”课题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由于Marcia院长对我国护理教育事业的卓越贡献,她于2006年获湖北省“编钟奖”,2008年9月获“中国友谊奖”,受到了温总理的亲切接见,这是武汉大学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此殊荣的外籍专家。
学院自创办以来,与美国凯斯西储大学护理学院、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美国杜克大学护理学院、美国北卡州立大学格林斯堡分校护理学院、日本首都大学东京健康学部、芬兰瓦萨应用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那打素护理学院以及夏威夷大学护理学院等院校建立了教师交流、学生交流以及科研合作项目。
HOPE护理学院在2011年成为武汉大学护理学专业国际化试点基地,同年创办了护理学国际班。国际班集国内外优秀师资、英文原版教材、全英文授课形式为一体,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和全球化发展的适应能力。
历史传承
二十年历程,弹指一挥间!二十年回首,旧貌换新颜!辉映着新世纪的光芒,武汉大学HOPE护理学院如一朵奇葩初绽在珞珈与东湖的丽山秀水之间。回首往昔,原湖北医科大学领导和一批护理老前辈以他们的`远见卓识,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开始了创办高等护理教育的尝试,奏响了我校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的序曲。
1983年开始招收夜大护理本科。
1985年护理系正式成立,招收全日制护理专科
1988年被批准为护理学历教育培训基地,至今已培养在职学生约4万人
1993年开设全日制护理学本科专业
2002年创立武汉大学HOPE护理学院
2003年成立护理专业硕士点 世纪之交,由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和湖北医科大学联合成立的新武汉大学,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向世界展示着迷人的风采,吸引着国内外的众多关注。
2001年,美国世界健康基金会(Project HOPE)将目光聚焦在这里。美国世界健康基金会历来以促进民众健康、推进护理专业发展为己任,武汉大学在发展高等护理教育方面达成共识,与2002年9月携手创立武汉大学HOPE护理学院,护理专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教学尝试
除了改革中的本科教育外,学院已开办护理专业硕士课程,3至5年内,护理学院将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的集博士、硕士、本科、专科及成人教育为一体的多层次、多途径的完整的护理教育体系。学院还探索多渠道的办学模式,目前已有多家国内外教育机构和大学与学院联系,探索联合开办国际护士 (CGFNS)培训班及联合办学等事宜。 武汉大学HOPE护理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不仅是社会和市场对高学历、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要,也适应了护理学专业的发展需求。同时,作为一种国际合作、联合办学的新型办学模式,将为武汉大学及护理教育同业面向世界、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借鉴。
专业设置
医学部本科专业有:临床医学(八年)、临床医学(七年)、临床医学(五年)、口腔医学(八年)、口腔医学(七年)、口腔医学(五年)、医学检验(五年)、预防医学(五年)、药学(四年)、生物制药(四年)、护理学(四年)。
临床医学
为卫生保健机构培养完成医学基本训练,具有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学毕业生;为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和在各类卫生保健系统执业奠定必要的基础。
实行“七年一贯、本硕融通、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培养方式。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掌握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达到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水平的临床医师。
八年制医学教育以“八年一贯,本博融通”为原则,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信息管理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能够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在日新月异的医学发展环境中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的人才(医学博士)。
毕业生可在医学院校和医疗科研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也可在各级各类医院从事临床医疗工作。
医学检验
医学检验是在实验室内对人体的送检材料进行检测分析的科学。培养具有现代医学检验学理论基础专业知识、掌握现代化仪器设备及先进医学检验技术的高级检验医学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临床免疫学与检验、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内科学、血液学、实验诊断基础、实验室管理等。
毕业生可在各级医院的检验科室、研究室从事临床检验和实验室工作,也可在各级防疫站、生物制剂研究所、高校实验室等医疗卫生研究机构从事医学检验和实验室研究工作。
预防医学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系统的预防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能够承担预防医学实际工作与科研工作、卫生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通过学习基础医学、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并接受卫生检测技术、疾病控制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宽厚的预防医学基础理论和卫生防疫工作的基本能力;具备对人群劳动、生活、学习环境和食品进行卫生监督的基本能力;具有分析影响人群健康的各种因素和疾病流行规律,制定预防疾病和增进人群健康的措施与计划的基本能力;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熟悉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技术;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计算机应用及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预防医学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卫生化学、细胞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人体寄生虫学、临床诊断学、外科、内科、妇产科、儿科、卫生统计学、卫生毒理学、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劳动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少卫生学、社会医学、科研设计与论文撰写、卫生监督与卫生司法等。
就业去向:毕业生就业适宜范围十分广阔,可以在各级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卫生监督、环境卫生监测、食品药品监督、安全生产监督、海关(检疫)等部门,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单位,从事卫生防疫、传染病与职业病的控制和防治、人群环境卫生、食品卫生监督、社区保健等工作;可以在相关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口腔医学
口腔医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
五年制教育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高尚职业道德,完成口腔医学基本训练,具有从事口腔临床医疗和保健工作必需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是从事口腔临床医疗工作的高级人才。
七年制教育实行“七年一贯,本硕融通,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较广泛的社会科学知识、较宽厚的自然科学知识、较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和解决口腔临床医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潜力较大、综合素质较高达到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高级专门人才。
八年制教育贯彻“八年一贯,本博融通”的原则,实行强调基础,注重临床,提高素质的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及人文思想、较强临床独立操作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国际交流能力,发展潜力大、综合素质高的达到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体系依次为:通识课程(包括行为社会科学课程、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基础医学课程(包括生物医学课程、预防医学课程)、临床医学课程和临床能力、口腔基础医学课程、口腔临床医学课程和临床技能、专业学位培养。
毕业生可在各级口腔专科医院、综合医院口腔科从事口腔疾病的预防和临床医疗工作,也可在高校或口腔医学研究机构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药学专业
药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思想素质和宽广的多学科知识面,掌握化学药物合成、天然药物提取与分离、生物工程制药、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与开发、药物制剂、药品质量控制、药效与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掌握药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既能在科研院所从事药学教学和科研工作,又能到医药企业、医药经营和管理部门、药品检验和卫生医疗机构等单位从事药物研究与开发、药品生产和经营管理、药品质量控制等工作的复合型药学人才。
课程设置:本专业主要开设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生物化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细胞生物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理学、药剂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等以及相关的实验课程。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通过考试或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或出国留学深造,也可在科研院所、药物研究与开发机构、医药生产和贸易企业、大中型医院、药品监督管理和检验部门、医药情报部门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药物研制开发、药品生产和经营管理、药品质量控制、安全合理用药指导等工作。
生物制药
生物制药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思想素质和药学、生物学及化学等多学科专业理论基础,受到基本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方法训练,了解生物药学研究领域前沿,掌握现代生物药物设计与开发关键技术,具有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既能在科研院所从事药学教学和科研工作,又能到医药企业、医药经营和管理部门、药品检验和卫生医疗机构等单位从事创新药物研发、药品生产和经营管理、药品质量控制等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课程设置:本专业主要开设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仪器分析、基因工程、药理学、药剂学、生物技术制药、生物药物分离与检测技术、生物制药工艺学等以及相关的实验课程。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通过考试或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或出国留学深造,也可在科研院所、药物研究与开发机构、医药生产和贸易企业、大中型医院、药品监督管理和检验部门、医药情报部门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药物研制开发、药品生产和经营管理、药品质量控制等工作。
护理学
采取国际合作、中美联合培养的国际化培养模式,培养人文素质高、具备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决策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国际型高级护理人才。毕业生将具备以下能力:流利的英语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全球性的护理学科前瞻性思维;参与世界护理专业发展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国际护士资格(CGFNS)考试的能力。
课程设置:借鉴美国一流大学护理学院的护理教育理念,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优质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目前在国内尚属第一家,也是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新的课程体系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直接面对服务对象开展教学,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从课堂环境中走到真实的病人环境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美籍教师授课、英文原版教材和学术期刊为主的双语学习环境;国际流行的PBL(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法;优良的临床实习基地和场所。在美国世界健康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学院为学生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室、图书信息中心、资料室和模拟实验室。
具体如下。解放军护理杂志(不收版面费审稿费) (官网投稿) 简介 《解放军护理杂志》(月刊)创刊于1984年,是海军军医大学主办的全国性护理专业学术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卫生部人事司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认定期刊。就版面费而言,综合医学类期刊平均起来比护理类还要贵很多。护理类统计源中解放军护理不要审稿费及版面费,现代临床护理的版面费也才两千元左右,其它的护理类统计源。
如何轻松发sci。如果想疯狂的加综测,保研,1区最难,4区很简单,只要逻辑清晰,言之有理,录用并不难,发表一篇文章,除了你要有一个靠谱的课题,最重要的是,还有一个能在文章署名的老师,因为杂志社的编辑,第一眼看到的是作者信息,如果署名老师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他敢拒绝你的文章吗,如果你的学校很一般,那么你可以尝试一下投一些,盲审的sci期刊或者会议。
这些会议在投稿的时候,要求删掉作者信息,这样对于普通院校的同学来说,相对公平一些,其次你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去获取,sci的课题,第一就是校内的导师,你可以直接在课下去问,有无相关课题可以加入,第二是你的学长,多去偷窥他们曾经发表的论文。顺藤摸瓜,让他推荐给你曾经辅导过他的老师。
星科SCIER觉得:发表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论文需要遵循以下步骤:1.选择期刊: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期刊。你需要查找与你的研究领域相关的SCI期刊,并考虑期刊的影响因子和排名。你可以使用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或其他学术数据库来查找期刊。2.撰写论文:撰写一篇高质量的SCI论文需要遵循科学写作规范。你需要进行实验或调查研究,并记录实验结果或数据。在撰写论文时,你需要对研究进行清晰、详细的描述,并说明你的研究对该领域的贡献。3.提交论文:提交论文之前,你需要仔细阅读期刊的投稿要求,并遵循期刊的格式要求。你需要准备好论文、摘要、作者简介和其他必要的材料,并将它们提交给期刊编辑。一般来说,期刊编辑会在几个星期内回复你是否接受论文。4.审稿过程:如果你的论文被接受,期刊编辑会将它送给专家进行审稿。审稿专家会仔细评估你的研究方法、结果和结论,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你需要根据审稿专家的反馈对论文进行修改,并回复审稿意见。5.发表论文:一旦你的论文被接受并满足期刊要求,它将被发表在期刊上。你的论文将被分配一个DOI(数字对象标识符),它可以让其他学者轻松地引用你的研究。需要注意的是,发表SCI论文需要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和科学素养,也需要对自己的研究有足够的自信和信心。在提交论文之前,你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研究和写作,同时也需要不断地修正和改进论文。
sci发表方法如下:
第一步:选择sci期刊
Sci期刊的选择是很有讲究的,选刊时要注意期刊的刊登范围(找与自己论文对口的刊物)、期刊影响因子(sci每年都会有更新,避免使用论文时掉出sci导致不能认可,最好不好选影响因子比较低的刊物)、期刊分区(看自己需要在哪个分区上发表),如果时间不是很充裕还要了解期刊的大概审稿周期,避免在审稿周期比较长的期刊上发表论文。
第二步:了解期刊要求并调整论文
每本期刊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也意味着不同的期刊对论文的要求有差异。因此发表论文前要了解所选期刊对论文的体例格式要求是怎样的,并按照要求严格修改自己的论文。期刊也会对论文重复率有要求,重复率高也是不能通过的审核的,因此也要了解期刊对论文重复率要求。
第三步:确定投递稿件方式并上传
大部分sci期刊采用的是在线投稿系统,可以在期刊的官网找到入口。不同的期刊采用的系统不同,作者一定要注意这一点。还有的是email,不过采用这种方式的比较少,还有一小部分采用纸质投。具体采用哪种方式要看所选期刊是怎么要求的。
第四步:推荐审稿人
有的sci期刊会让作者推荐审稿人,作者可以通过引用的参考文献中、学术交流会议中、以及导师介绍等方式找到同行业的专家来作为推荐的审稿人。
第五步:回复审稿人
投递稿件之后杂志社编辑会安排论文审稿,三审中任意一个环节发现问题都会需要退修或者拒稿,直到符合规定的要求才能通过,进行下一步,当稿件通过了终审才会安排录用。否则就会一直循环修改、审稿。
▲第一作者:宋丽娜、张伟、王颖;通讯作者:徐吉静教授 通讯单位:吉林大学
论文DOI:10.1038/s41467-020-15712-z
针对锂氧气电池存在的反应动力学缓慢而导致能量转换效率低的问题,研究者通常开发高效、稳定的正极催化剂来降低电池的充电极化电压提高反应动力。该工作将Co单原子固定于掺杂N的碳球壳载体上,用于锂氧气电池的高效催化反应,实验发现Li2O2形成和分解路线与LiO2在单原子催化剂的吸附能有关。研究明确指出,在放电过程中,原子级分散的活性位点能够诱导放电产物的均匀成核和外延生长,最终形成有利的纳米花状放电产物。在充电过程中,CoN4活性中心对放电中间体LiO2弱的吸附能,诱导充电反应由两电子路径向单电子路径转变。 得益于高分散的Co-N单原子催化剂的能级结构和电子结构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大幅提升了电池的充电效率和循环寿命。与同等含量的贵金属基催化剂相比,达到600 mV充放电极化电压的降低和218天的长寿命循环。
锂氧气电池具有锂离子电池10倍以上的理论容量密度,被誉为颠覆性和革命性电池技术 。然而该电池还处于研发的初级阶段,受限于ORR和OER电化学反应动力学缓慢,电池的实际容量、倍率性能、能量效率和循环寿命距产业化应用还有很大差距。因而开发高效稳定的催化剂,是提高电池反应动力和循环效率的迫切需要。原子级纳米晶具有最大化的原子利用效率和独特的结构特点,往往表现出不同于传统纳米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为调控电化学反应过程提供了多种可能。在锂氧电池中,电解液中可溶性LiO2中间体能够调控放电产物Li2O2的形成与分解路线。先前的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的生成路线与LiO2在催化剂的不同晶面上的吸附能有关。 因此,探究单原子催化剂的尺寸效应对LiO2吸附能的影响,可能是一种调整低供体数电解质中过氧化锂形成与分解路径的新思路。这一新发现将为高能量效率和长循环寿命的锂氧电池的设计提供更多的选择。
单原子催化剂(SACs)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电催化剂,其独特的单分散结构集均相催化和多相催化剂的优点于一身,拥有最大的金属利用率、优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同时,SACs的活性位点相对简单确定且易于调控,因而这种独特的结构和性能使得单原子催化剂成为了一个非常理想的催化机理研究和性能优化的材料平台。然而当单原子催化剂与锂空气电池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本文采用原位聚合技术,设计合成了Co单原子嵌入的氮掺杂碳空心球(N-HP-Co)用于锂氧气电池的研究,并对其充放电过程进行详细分析。其结果表明,受益于N-HP-Co最大化暴露的CoN4单原子活性位点及活性位点在碳球壳上的均匀分布,降低了对LiO2的吸附能力,有效的改变了电池的反应路径,使得电池反应动力学得到极大提高,大幅提升了电池性能。
▲图一 单原子催化剂的合成过程。
单原子催化剂由于活性位点均匀性的提高以及配位环境的高度可控性,在许多催化反应中都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因此将单原子Co催化剂应用于锂氧气电池中,来探究对Li2O2形成与分解反应路径的影响。我们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以二氧化硅作为模板,盐酸多巴胺作为碳源,并在900 °C的氮气氛围内热解。
▲图二 单原子催化剂的特性表征。a, b) 样品的SEM图像(a:1微米;b:200纳米);c) 样品的TEM图像(主图:200纳米;插图:10纳米);d) 样品的EDX元素分析(50纳米);e, f) 样品的HAADF-STEM图像(e:50纳米;f:2纳米);g) 样品及对比材料的XRD图像;h) 样品的N 1s XPS光谱;i) 样品及对比材料的氮气吸附曲线。
▲图三 单原子催化剂的原子结构分析。a) 样品的XANES光谱;b) 样品的傅里叶转换的Co-K边光谱;c, d)样品在k和R空间的EXAFS拟合曲线。
N掺杂的碳球壳作为载体是锚定Co单原子的关键步骤。高角度环形暗场球差电镜(HAADF)、能量色散谱(EDX)元素映像图表和X射线吸收光谱(XAS)测试等关键性表征技术证实了单原子Co的成功制备和CoN4高活性位点的存在。
▲图四 单原子催化剂的放电机理研究。a) 样品及对比材料的放电曲线;b) 样品及对比材料的CV曲线;c) 样品及对比材料的倍率性能;d, e, f) 样品及对比材料的放电产物的SEM图像及相应的XRD谱图(500纳米);h, i) 样品及对比材料的放电机理图。
受益于N-HP-Co SACs最大化暴露的CoN4单原子活性位点在碳球壳上的均匀分布,电极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得到极大提升,加快了放电产物Li2O2的形成速率,大幅提升了电池的放电容量和倍率性能。与同等含量的贵金属催化剂相比,在相同的电流密度和容量下,N-HP-Co SACs具有更多的反应活性位点,因而更有利于生成纳米片状的Li2O2,并通过“外延生长方式”进一步组装形成有利的纳米花状Li2O2。这种特殊的放电机制有利于打破电荷传输限制和放电产物电化学绝缘的本质。
▲图五 单原子催化剂的充电特性。a) 样品及对比材料在不同充电阶段的紫外可见光谱图;b) 样品的充电机理图;c-h) 样品及对比材料上的不同结构对LiO2的吸附能。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CoN4单位点催化剂的充电机理,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明复杂的配位环境可以显著改变中心金属原子CoN4对LiO2*的吸附能力,从而调控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可以看出,CoN4活性中心对放电中间体LiO2弱的吸附能,有利于提高LiO2在电解质中的溶解度,诱导充电反应过程由两电子路径向单电子路径转变。因而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充电效率。
▲图六 锂空气电池的循环稳定性。a) 样品及对比材料的循环性能;b-e) 样品及对比材料在不同循环过程中放电产物的SEM图像(b, d:1微米;c, e:500纳米);f, g) 样品及对比材料在不同循环过程中的放电产物的XPS光谱。
单原子催化的锂空气电池可以有效的抑制副反应的发生,并展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充分验证了催化剂对放电产物的精准调控对稳定电池体系的重要作用。
▲图七 单原子催化剂在循环过程中的稳定性。a) 样品在全圈循环后的XPS光谱;b) 样品在多圈循环后的EDX光谱(200纳米);c) 样品在多圈循环后的XANES光谱;d) 样品在多圈循环后的傅里叶转换的Co-K边光谱。
N-HP-Co 在50次的循环过程中,Co的单原子结构依然被保留。Co单原子在碳载体上的固有稳定性使它们在电化学反应中具有优异的耐久性,这一显著的优势与低成本的优势相结合,为金属单原子催化剂在锂氧电池反应路线的可调性提供了新的策略。
单原子催化剂的合成受到草莓生长过程的启发,采用二氧化硅为模板,原位聚合生成氮掺杂的Co单原子催化剂。由于单原子催化的本质特征,低配位环境和单原子与碳球壳之间的协同作用能够精准的调控锂氧气电池中放电产物的生成与分解路线。与同等含量的贵金属催化剂相比,单原子催化剂不仅能够调控放电产物的形貌,同时增加了放电容量,避免了过多的副反应的发生,极大地提高了电池的电催化性能。该研究提出的单原子催化正极的概念、设计、制备及催化机制,将为锂空气电池领域新型催化剂的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科学依据,具有鲜明的引领性和开创性特征。
参考文献 [1] Yao, W. T. et al. Tuning Li2O2 formation routes by facet engineering of MnO2 cathode catalysts. J. Am. Chem. Soc.,2019,141,12832-12838.
徐吉静,1981年7月出生于山东省单县,现任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光学晶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多孔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研究方向包括锂(钠、钾、锌)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及器件,锂空气(硫、二氧化碳)电池等新型化学电源,外场(光、力、磁、热)辅助能量储存与转化新体系。近5年共发表SCI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包括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论文:Nat.Commun.3篇、Nat.Energy 1篇、Angew.Chem.Int.Ed. 2篇、Adv.Mater.3篇、Energy Environ.Sci.1篇、ACS Nano 1篇、ACS Cent.Sci.1篇。迄今为止,论文被他引4000余次,单篇最高引用360次,12篇论文入选ESI高引论文,研究成果被Nature、Science等作为亮点报道。获授权发明专利和国防专利10项。曾获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学者”(2019年)、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2019年)、吉林省青年 科技 奖(2018年)和吉林大学学术带头人(2018年)等奖项或荣誉。
2010年,吉林大学材料科学、物理学、化学、工程学、地球科学、临床医学等6个学科(领域)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比原来增50%,且各学科的全球排位大幅提升,学科辐射范围不断增加,科研实力和学术影响力显著提高,较2009年统计情况可以看出,吉林大学材料科学学科由原来的574个机构进入该学科ESI前1%中的83名,提升为655个机构进入该学科ESI前1%中的45名,位次上升了38位;发表论文数2008篇,论文总被引次数15438次,篇均被引次数7.69次。物理学学科由原来的648个机构进入该学科ESI前1%中的440名,提升为704个机构进入该学科ESI前1%中的426名,位次上升了14位;发表论文数2098篇,论文总被引次数10625次,篇均被引次数5.06次。化学学科由原来的854个机构进入该学科ESI前1%中的99名,提升为986个机构进入该学科ESI前1%中的91名,位次上升了8位;发表论文数5654篇,论文总被引次数39593次,篇均被引次数7次。工程学学科由原来的962个机构进入该学科ESI前1%中的327名,保持为1077个机构进入该学科ESI前1%中的327名;发表论文数950篇,论文总被引次数4301次,篇均被引次数4.53次。地球科学学科则由原来的“榜上无名”跃升至466个机构进入该学科ESI前1%中439名,发表论文数417篇,论文总被引次数2892次,篇均被引次数6.94次。临床医学学科由原来的“榜上无名”跃升至3277个机构进入该学科ESI前1%中2647名,发表论文数408篇,论文总被引次数2091次,篇均被引次数5.12次。至此,吉林大学进入ESI前1%的学科总数由2009年4个,排名国内“985工程”高校的第13位(并列),上升为2011年的6个,国内“985工程”高校排名第12位(并列)。 2012年,吉林大学ESI论文被收录13181篇,被引82960次,居中国大学第九。 2013年,在自然科学研究方面,全校教师自然科学研究到校财务经费11.03亿元。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54项,其中一等奖15项。SCI论文2309篇(收录文献2504篇),排名第11位;EI论文1592篇,排名第13位;3篇论文进入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排行榜。专利申请1116项,授权764项,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项,发明创业奖1项。2013年,在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学校教师社会科学研究到账经费突破7000万元;获立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42项,立项数量位列全国高校第一位;11项成果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其中一等奖1项,打破了连续两届没有一等奖的局面。3部书稿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入选数量位列全国高校第二位。1430篇论文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被收录论文数量位列全国高校第六位。 馆藏资源截至2013年,校图书馆藏有各类纸质书刊701万余册,其中古籍40万册,古籍中6000余部为善本。地方志与谱牒、金石拓片与古文字文献的收藏在高校图书馆中名列前茅。这些珍贵文献与亚细亚文库、满铁资料一起成为吉林大学图书馆的特色收藏。订阅外文期刊1268种,中文报刊4914种。本馆注重数字化文献资源的建设,购买了包括web of science和EI在内的48种西文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等14种中文数据库,超星、书生等电子图书140万册,自建了东北亚研究、地学、汽车、满铁资料等12个数据库。学术期刊 人文社会科学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史学集刊人口学刊现代日本经济情报科学东北亚论坛法制与社会发展当代法学经济视角自然科学高等学校化学学报高等学校化学研究(英文版)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仿生工程学报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东北亚地学研究世界地质东北数学临床肝胆病杂志中国实验诊断学中国邮电高校学报(英文)中国兽医学报至2013,资料:吉大官网 校徽 校徽,是一所大学的象征。吉林大学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学校徽志是在建校50周年时确定的,于2005年12月写入《吉林大学章程》。学校徽志是双圆套圆形徽标,中间是由“吉林大学”英文缩写组成的大雁飞翔 图案,上方有“1946”字样,代表学校建校时间;外环上方是“中国·吉林大学”的英文大写,下方是郭沫若题写的校名。学校徽章为教职员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校旗,是一所大学的重要标识之一。吉林大学校旗是在建校50周年时确定的,2005年12月写入《吉林大学章程》。学校校旗为天蓝色长方形旗帜,中央印有郭沫若题写的校名,左上角配以学校徽志。国旗旗坐落成典礼,是在1996年9月20日建校50周年庆典的时候在前卫校区南区举行的。以后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时间是每周一早晨6点30分。 校歌 校歌,是一所大学的精神旗帜。校歌,以艺术形式表达了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理想和精神风貌,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精神和文化的载体,也是体现学校特色、振奋精神、激励师生员工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精神旗帜。一首脍炙人口的校歌,可以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树立形象,远播声名。《吉林大学校歌》,是1996年建校50周年的时候创作的,2005年12月写入《吉林大学章程》。词作者是全国著名学者、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作者、原吉林大学副校长、文学院名誉院长公木先生(张松如教授),曲作者是全国著名音乐家、中央歌舞剧院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会长王世光先生。《吉林大学校歌》,概括了吉林大学发展壮大的历史,描绘了吉林大学的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和宏伟目标,展现了吉大人的宽阔胸怀、豪迈气概和雄心壮志。校歌中写到,“我们崛起在祖国的北疆”,为什么用“崛起”这个词,这是因为吉林大学是1946年建校的,1952年成为党和人民政府布局在东北的唯一一所综合性大学,1960年成为国家重点大学。除了革命战争烽火年代,真正的建设时间仅有10年。10年的时间成为国家重点大学,屹立于全国名校前列,所以用“崛起”是有着深刻意义的。“攀登科学高峰——我们的目标,造福人类社会——我们的方向”表明的是学校的理想和信念。“哺育英才的摇篮,探求知识的殿堂”表明了学校研究型大学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这与该校老校长匡亚明先生在1955年《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发刊词中强调“我校要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的思想”是相吻合的。“求实创新、励志图强、艰苦创业、奋发向上”充分表明了吉大人的精神状态。“跨越长江、跨越黄河、跨越太平洋”表明吉林大学是国际化的大学,崛起在祖国的北疆但不局限在祖国的北疆,而要面向全国,面向全世界。“人比山高,脚比路长,跨越新世纪,去迎接轰响的红太阳”,表明了吉大火红的事业、火红的明天,表明了吉大人向往美好、追求卓越的雄心壮志。 校训 吉林大学校训是“求实创新、励志图强”。吉林大学校训碑揭幕式,是在1996年9月21日建校50周年庆典的时候举行的。校训碑形状像一艘乘风破浪的帆船,象征着学校的事业披荆斩棘,一帆风顺,勇往直前!上面镌刻着由吉林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金义庵书写的“求实创新 励志图强”八个苍劲有力的红色大字,这八字校训集中体现了吉大几代人脚踏实地、艰苦创业、勇于进取、奋力拼搏的精神风貌。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对校训给予新的诠释,既要将6校合并的新吉林大学所进行的改革实践沉淀进去,也要将吉林大学在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迈进的进程中必须吸纳的新的理念、新的思想和新的教学与管理风格凝练其中,赋予新的内容与时代特征。新吉林大学于2003年启动现代大学精神研究,着重研究了合并的原5所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优秀传统、办学理念、校风学风和价值观念,并对“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校训进行了与时俱进的诠释,在此基础上提出21世纪的吉大精神。2005年12月29日在《吉林大学章程》中进一步凝炼出以求真务实、自由民主、开放兼容、隆法明德、与时俱进为核心的大学精神。 学生天地 校团委 、吉林大学学生会 、吉林大学研究生会 、吉林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吉林大学大学生艺术团 学生期刊 《研究生报》 《吉大青年》 国防生天地 【 国防生风采 】、【国防生社团 】、【国防生业余生活】、【新绿杂志】 教工天地 工会活动、 文体活动 、会议学习、 职工度假中心 、网球协会 、乒乓球协会 离退休天地 夕阳风采老有所为群团组织老年书画研究会、太极拳协会、离退休职工艺术团、京剧活动中心、门球协会、老年篮球队、离退休职工台球队、离退休职工乒乓球队、老年象棋队、麻将协会
姜宇后来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2012年又考入清华大学宇航学院攻读硕士学位,2014年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并且仅用1年9个月就提前取得了清华大学博士学位。
1年9个月拿到清华博士学位,一作发表SCI论文27篇,曾在国际大赛击败NASA.
她的爸爸也是一位优秀的科研人员,所以她从小受到了熏陶。
事实上,许多网民质疑这位博士生导师在五年内发表了60篇SCI论文,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在五年内发表60篇SCI论文是非常困难的。
但事实上,尽管五年内发表60篇SCI论文非常困难,但实际上,许多研究型学者都能做到。许多研究型学者喜欢写论文。他们几乎每天都写自己的论文,我希望这位华中科技大学的博士生导师能在他的研究领域取得更多的成就。二十篇论文属于第一作者和对应作者,其余属于第二作者或其他标题。事实上,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参与了超过30%的论文的研究和出版的整个过程。
因为对许多人而言,这个工作量是合理的,如果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论文超过60篇,普通人基本上很难完成,因此,我将与大家讨论网民之间的争议以及如何完成,因为他的作品数量真的被夸大了,现在我们来谈谈科普。一般来说,研究生不能发表SCI论文。博士生的要求是在其整个学习生涯中发表两篇类似的论文。然而,在博士毕业后的五年里,他发表了60篇SCI论文,这是非常夸张的。
因为绝大多数人想发表一篇文章是很难到达天空的,虽然这位华中科技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一直存在争议,但我们相信这位博士生导师一定对他的研究领域很感兴趣。因此,我真的希望这位博士生导师能够努力工作,做自己的研究,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取得更多的成就,而不受外界的影响。
1、很多高校还是要求在读博士发表1-2篇SCI论文的,有的高校对SCI刊物分区和影响因子也是有要求的。也需要博士生提高自己的技能,要求稿件逻辑清晰,语句表述通顺易懂,能够证实自己的观点,在修改答复审稿人意见时候也要准确回答,这样的论文发表成功率才是比较高的。2、博士生发表SCI论文也能够体现出自己的科研水平,体现自己在学位论文中的参与度和贡献,论文基础和专业知识的扎实程度,知识面是否宽广能否适应通识教育等等。博士发表论文对毕业答辩也是很有帮助的,答辩前发表了论文,能够给导师留下较好的印象。3、从将来就业的角度来看,博士生们争取在SCI期刊特别是主流期刊发表论文,这样在求职过程中更容易受到人事管理部门的青睐,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在同层次学校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每个单位和个人都要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来给自己定位和定目标。更多的博士阶段发表SCI论文要求,以及发表相关知识也可以和专业老师沟通,给您讲解更多发表的知识。️Sci 各个方向可以结合计算机出稿 ,在国内核心卡资质并且要求带课题,所以SCI受到更多作者的青睐。是 高职、事业单位、在读研究生、博士首选。那么申博、保研、毕业、评职、所需了解的【核心期刊icon】【论文】【专利】【著作】有哪些呢?1.SCI,SSCIicon,ISTP,EI,CSSCI ,C刊,南核,北核、科核 2. 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 3.各专业普刊、学报、核心论文 4.硕论、博论 5.学术专著、教材、独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