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北清实验学校举办了一场小学生毕业论文答辩会,此视频和内容一发布在网上引起了众多人群的关注和评论,大多数人群都认为这样的形式过于成人化,面对如此超纲的话题内容,孩子们真的能hold住吗?
根据采访报道,此小学举办的答辩会主题范围广泛,除了有关于生态环境的内容,还有中国女子服饰变迁的探讨、秦始皇对历史的影响等等,校方的回应称“重点不在答辩,而是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并且没有家长包揽”。不过这一回应很快就淹没在了网友的评论中。部分网友在观看视频的时候发现学生们都是全程脱稿演讲的,并且在其阐述过程中也能明显的发现有背诵痕迹,使用的词句等也有些偏成人化,因此也引发了网友的猜测,“说不定这个答辩会的各个文章都是家长帮忙撰写的”、“这不就是给家长的答辩论文吗”等。
其实大家出现这种反应很正常,答辩论文一般是属于大学教育阶段的一个考核方式,并且对于论文的写作有很严格的要求,除了对主观意识、观点阐述、论点论证和材料收集等有标准,更是需要在答辩过程中展现自身能力。对于大学生来说都有难度的答辩真的适合小孩子吗?而校方也因此回应,其答辩会只不过是一个形式,学生们从五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准备项目,以小组为单位寻找话题进行探讨,教师从旁协助,而学校出此形式也是为了让学生们在探索的过程中更好的成长和提升自我。
当然,有的人认为这是一场教育内卷,有的人也认为如今的时代发展迅速,上小学的孩子们从网上汲取知识的程度也不比其他年级的学生差,如果能从小培养也能更好的让孩子多元化发展,也能在此过程中感受学习、团队合作的乐趣等。那么,你对此类活动又是怎么看的呢?可以在评论区发表你的观点和见解,大家共同探讨~
我个人认为,很有可能这个小学生的研究成果是他父母告诉他并且帮助的,不是他自己研究的。
小学超纲的话题怎么能够让孩子们接受,孩子们想要领悟透彻超纲的话题是非常难,甚至会扰乱孩子们学习兴趣,个人建议毕业论文内容要适合各年龄阶段的孩子,小学就不应该接受超纲话题。
这个是非常严肃问题,孩子的成长所受到的教育必须要深思熟虑,内容不能够过于随意。超纲的话题怎么能够给小学孩子学习,这会让孩子的教育失调。
一、孩子们很难领悟到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学习学习压力不是很大,而是处于小学阶段的晚年,应该在一个温馨快乐的童年成长,在这样的情况下,教育就应该要符合小学生的学习情况,考虑学情分析,不能够过于随意化以超纲的话题给小学生学习,甚至让小学生进行答辩,这样是很容易混乱孩子的学习情况与孩子的学习会带来一定的情绪。
二、议论文答辩适合每个年龄阶段
论文答辩应该要适合每一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有些地方小学生是没有论文答辩,如果学校出于形式化考虑或者出于提升孩子的学习情况,如果要设计论文答辩的形式,尽量要以符合孩子学习的学情情况来,尽量在孩子学业能力的范围之内,如果也超纲的话,就让孩子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即使不能领悟,反而会引发孩子们对学习厌恶的心理。
三、小学不应该接受超纲的话题
小学的孩子不能够接受超纲的话题,超纲的话题对于在小学阶段的孩子是很难深入的了解,在逻辑判断空间想象能力过渡阶段情况下,尽量不要给小学生的孩子学习。更多是以最纯真直接的平衡的学习方式话题,如果太深入,孩子长期接受超纲话题,不仅会扰乱孩子学习思维,对孩子也会带来很大的压力。
我觉得孩子们是不能领悟到的,孩子们的年纪都还比较小,很多知识都没有办法深入的探索。
关于如何看待昆明一小学论文答辩包含「秦始皇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等题目,我的观点是,论文答辩对于这个学段的孩子来说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并使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但是像答辩中所涉及到的「秦始皇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等题目对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就未免有些超纲了。
一、关于论文答辩
二、关于其中涉及到的题目
三、总结
最近几年,国家一直在倡导素质教育,论文答辩确实是一种可以综合考察学生能力的方式,只要论文答辩所涉及到的题目没有超出学生的理解范畴,就能够起到考察学生能力和学习成果的目的。有的人认为小学生进行论文答辩有些过于成人化,但大学和小学一样也需要使用试卷进行考试,是不是有些过于幼稚化了呢?你之所以认为论文答辩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些成人化是因为你完全是以大学的论文答辩标准来看待的,不会真的有人认为小学生进行的论文答辩会和大学论文答辩一个标准吧。其实,只要考察能容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采用什么样的考察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使能否真正起到考察的作用。
父母为了孩子的荣誉玩过火了,把一些高大上的名头加在孩子身上自然会遭到社会的质疑。
近日昆明北清实验学校举办小学生论文答辩引发热议,#小学毕业论文答辩被批过于成人化#的话题也登上微博热搜榜。
据悉此次论文答辩的题目包括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短视频对小学生的影响、中国女子服饰变迁探讨、秦始皇的功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等。
有网友认为,小学没必要搞论文答辩,过于成人化;也有网友表示,此举有利于从小培养研究能力,进行系统性学习思考。
该学校小学部教务主任称,小学生论文答辩秉持的理念是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学习理念,倡导学生围绕真实情境参与探究分析,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以此提高学生的自我展示和多方协作能力。
参与答辩的学生会在一年前就开始准备,每个小组分为4-6人进行一个论文议题的合作,通过提报选题、团队策划、实地调研和成果展示等环节来呈现最终的议题研究结果。
但和其学业成绩并不挂钩,整个过程没有任何家长是全程包揽的。
关于这种毕业形式是否违背了双减政策的初衷,学校方说到:“所有答辩会上的议题都是由学生自己申报的,都是他们自己很感兴趣的内容,我校论文答辩的初衷也并不是希望学生们能有多高的学术性,而是希望他们能有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能够充分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西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高小强表示,使小学生自主探究,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一种符合教育发展趋势,符合儿童发展需要的教育理念。
2019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要优化教学方式,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
该校组织的,实际上就是这类研究型、项目化学习。
项目化学习,顾名思义,强调学生在体验、探究中学习。小学生的项目化学习,更应关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也就是说,要教会其从“学会知识”到“学会学习”,而不是强调做出怎样的研究成果。
从项目式学习和基于问题的学习来看,研究论文报告从幼儿园到研究生都可以做。但最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实质;最关键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带有表演性质的结果。
这种做法有其合理之处,因为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有依据和经验。但小学生们在答辩前做了什么,怎么做的,这些都要从儿童学习的角度进行考察其合理性。
至于论文选题对孩子来说是否过于宏大,是否符合小学教育要求的问题,高小强则认为,基于问题的学习有两个关键,一个是真实的社会问题,一个是团队合作。
从上述角度出发,儿童现实生活中遇到的这些问题都可以是其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契机。
“应试教育让我们仅仅盯着课本,对儿童的全面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儿童关注的这些话题虽然直接和考试无关,但对于培养儿童关注社会福祉,承担社会责任的品质是非常有帮助的。”
这种小学生写论文的教育方式也并不是首创,北京中关村三小一直都有毕业论文答辩的传统,选题不仅有《论家中有二胎对老大的利与弊》这样的生活题目,也有《利用杠杆原理撬起地球的可能性研究》这样的科学性题目。
2017年的时候,苏轼的980年诞辰之际,某小学开展了一场关于致敬苏轼的活动。
当时小学生交出来的作业包括《大数据帮你进一步认识苏轼》《今人对苏轼的评价和苏轼的影响力》《苏轼的心情曲线》《苏轼的旅游品牌价值》等等。
小学生搞“研究”,既不是严谨意义上的研究,也不是凭兴趣做样子,而是重在创新学习与学习创新,重在发展高阶认知和思维能力。
现在的小学生有着前几代人不具备的信息技术条件,也有着远超当年的信息采集能力,他们当然可以有一些遐思和玄想,触碰一些“宏大主题”。
但有一些原则又是共通的,少不更事的孩子,他们更需要的还是自由、宽松、不设限的学习环境,从根本上来引发兴趣和开发潜能。
关键是要了解孩子们的看法,看他们在其中收获了什么,是不是扎实地投入了项目的自主学习过程中,从中感受到探索的乐趣。
大众希望小学生有一个宽松的、无忧的童年,不希望原本旨在拓展素质和兴趣的项目式学习,成为孩子的负担和家长的麻烦,甚至另一“拼爹”的舞台。
如何让孩子真正沉浸在思考里,在没有束缚与负担的状态下认识世界,从这场答辩应该得出一些思考。
昆明市北清实验学校举办了一场小学生毕业论文答辩会,此视频和内容一发布在网上引起了众多人群的关注和评论,大多数人群都认为这样的形式过于成人化,面对如此超纲的话题内容,孩子们真的能hold住吗?
根据采访报道,此小学举办的答辩会主题范围广泛,除了有关于生态环境的内容,还有中国女子服饰变迁的探讨、秦始皇对历史的影响等等,校方的回应称“重点不在答辩,而是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并且没有家长包揽”。不过这一回应很快就淹没在了网友的评论中。部分网友在观看视频的时候发现学生们都是全程脱稿演讲的,并且在其阐述过程中也能明显的发现有背诵痕迹,使用的词句等也有些偏成人化,因此也引发了网友的猜测,“说不定这个答辩会的各个文章都是家长帮忙撰写的”、“这不就是给家长的答辩论文吗”等。
其实大家出现这种反应很正常,答辩论文一般是属于大学教育阶段的一个考核方式,并且对于论文的写作有很严格的要求,除了对主观意识、观点阐述、论点论证和材料收集等有标准,更是需要在答辩过程中展现自身能力。对于大学生来说都有难度的答辩真的适合小孩子吗?而校方也因此回应,其答辩会只不过是一个形式,学生们从五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准备项目,以小组为单位寻找话题进行探讨,教师从旁协助,而学校出此形式也是为了让学生们在探索的过程中更好的成长和提升自我。
当然,有的人认为这是一场教育内卷,有的人也认为如今的时代发展迅速,上小学的孩子们从网上汲取知识的程度也不比其他年级的学生差,如果能从小培养也能更好的让孩子多元化发展,也能在此过程中感受学习、团队合作的乐趣等。那么,你对此类活动又是怎么看的呢?可以在评论区发表你的观点和见解,大家共同探讨~
我个人认为,很有可能这个小学生的研究成果是他父母告诉他并且帮助的,不是他自己研究的。
7月15日,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对这个小学生参赛的论文进行了调查。认为作者是一个小学生,其参赛的研究报告专业程度超出了作者认知水平和写作能力,项目报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独立撰写。所以,决定撤销该项目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项目(小学)一等奖奖项,收回奖牌和证书。
那么这孩子研究的课题是什么呢?我们来看一看啊,是《C10orf67 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看着高深吧?让我背我都背不下来。一个小学生,研究这个,显然是不适合。而他的爸爸就是这个课题的研究员。现在已经出面道歉了。明显的是作假。
我们通过详细的分析这件事的经过马上就明白了。首先说,这个孩子的父母都是从事相关研究的博士。而且是留美博士。而这个孩子也是在他们留美期间生的孩子。按照美国的法律,孩子在美国出生,就可以入美国籍。
而将来孩子申请美国大学的时候,如果得到过这种科研方面的奖,就可以加20分。看来主要的目的在这里。参赛是为了将来加分。参赛的内容,就是孩子的父母所研究的课题。论文信手拈来。显然人家是有目的的参赛,而且是有备而来,目的很明确。
孩子的父亲是研究人员,也是大学老师。可据说,这个老师的人品本就不是很好。有过冒用学生名字出论文的污点,也有投机取巧的很多类似事件。这就不难解释了,一个小孩子得个科技奖,为什么闹的满城风雨呢?我们没有想到,这个孩子的父亲也没有想到。
心里说,神不知鬼不觉的给孩子弄个奖励,将来加个分就完了呗。怎么还让很多人知道了呢?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做了这种亏心的事情,还那么明显,得罪的学生啊,同事啊,人家怎么就不能在网上发酵一下呢?毕竟这欺瞒的有些过分啊。于是,这种见不得光的事情,一经发酵,很快就有了处理结果。
当事人的父亲道歉,评奖组找出来问题所在。简单的一评估就知道,这个孩子的水平根本就写不出这么高深的论文。所以,孩子的奖有问题,孩子的父亲有问题。可我们吃瓜群众就想问问,当初的评委和现在评估的专家是一群人吗?他们当初就完全没有怀疑这个孩子的水平?如果现在的处理结果是正确的,那么当初的那些专家应不应该负一些责任呢?
显然,当初的评委肯定是有问题的,我觉得既然是要处理这件事,就应该对当初的评委有一个应有的调查。最起码他们跟这个孩子的父亲肯定是有一定的关系。不然,吃瓜群众都能看出来的问题,
我认为是积极的
虽说让小学生一开始接触这些历史影响过于早,但是了解历史影响是它警示我们,不要重蹈古人的覆辙,要汲取古人的智慧,勇敢地走向未来。
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来讲,可以学习的精神很多,秦始皇有非常远见卓识的意识,和规划时间的能力。
历史培养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我们不能穿越过去。我们只能根据历史遗留下来的证据来解释事件,而这些解释往往不止一种,这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和思维的发展。阅读历史使人变得明智。历史是一门开阔未来、培养思维的学科。希望同学们通过讲故事学习历史,体验悠久的历史文化。
所以我认为这种行为是值得参考也是值得推广的!
首先一个小学生他如何具备这个能力?肯定是父母在从中作梗。
近日昆明北清实验学校举办小学生论文答辩引发热议,#小学毕业论文答辩被批过于成人化#的话题也登上微博热搜榜。
据悉此次论文答辩的题目包括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短视频对小学生的影响、中国女子服饰变迁探讨、秦始皇的功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等。
有网友认为,小学没必要搞论文答辩,过于成人化;也有网友表示,此举有利于从小培养研究能力,进行系统性学习思考。
该学校小学部教务主任称,小学生论文答辩秉持的理念是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学习理念,倡导学生围绕真实情境参与探究分析,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以此提高学生的自我展示和多方协作能力。
参与答辩的学生会在一年前就开始准备,每个小组分为4-6人进行一个论文议题的合作,通过提报选题、团队策划、实地调研和成果展示等环节来呈现最终的议题研究结果。
但和其学业成绩并不挂钩,整个过程没有任何家长是全程包揽的。
关于这种毕业形式是否违背了双减政策的初衷,学校方说到:“所有答辩会上的议题都是由学生自己申报的,都是他们自己很感兴趣的内容,我校论文答辩的初衷也并不是希望学生们能有多高的学术性,而是希望他们能有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能够充分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西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高小强表示,使小学生自主探究,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一种符合教育发展趋势,符合儿童发展需要的教育理念。
2019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要优化教学方式,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
该校组织的,实际上就是这类研究型、项目化学习。
项目化学习,顾名思义,强调学生在体验、探究中学习。小学生的项目化学习,更应关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也就是说,要教会其从“学会知识”到“学会学习”,而不是强调做出怎样的研究成果。
从项目式学习和基于问题的学习来看,研究论文报告从幼儿园到研究生都可以做。但最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实质;最关键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带有表演性质的结果。
这种做法有其合理之处,因为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有依据和经验。但小学生们在答辩前做了什么,怎么做的,这些都要从儿童学习的角度进行考察其合理性。
至于论文选题对孩子来说是否过于宏大,是否符合小学教育要求的问题,高小强则认为,基于问题的学习有两个关键,一个是真实的社会问题,一个是团队合作。
从上述角度出发,儿童现实生活中遇到的这些问题都可以是其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契机。
“应试教育让我们仅仅盯着课本,对儿童的全面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儿童关注的这些话题虽然直接和考试无关,但对于培养儿童关注社会福祉,承担社会责任的品质是非常有帮助的。”
这种小学生写论文的教育方式也并不是首创,北京中关村三小一直都有毕业论文答辩的传统,选题不仅有《论家中有二胎对老大的利与弊》这样的生活题目,也有《利用杠杆原理撬起地球的可能性研究》这样的科学性题目。
2017年的时候,苏轼的980年诞辰之际,某小学开展了一场关于致敬苏轼的活动。
当时小学生交出来的作业包括《大数据帮你进一步认识苏轼》《今人对苏轼的评价和苏轼的影响力》《苏轼的心情曲线》《苏轼的旅游品牌价值》等等。
小学生搞“研究”,既不是严谨意义上的研究,也不是凭兴趣做样子,而是重在创新学习与学习创新,重在发展高阶认知和思维能力。
现在的小学生有着前几代人不具备的信息技术条件,也有着远超当年的信息采集能力,他们当然可以有一些遐思和玄想,触碰一些“宏大主题”。
但有一些原则又是共通的,少不更事的孩子,他们更需要的还是自由、宽松、不设限的学习环境,从根本上来引发兴趣和开发潜能。
关键是要了解孩子们的看法,看他们在其中收获了什么,是不是扎实地投入了项目的自主学习过程中,从中感受到探索的乐趣。
大众希望小学生有一个宽松的、无忧的童年,不希望原本旨在拓展素质和兴趣的项目式学习,成为孩子的负担和家长的麻烦,甚至另一“拼爹”的舞台。
如何让孩子真正沉浸在思考里,在没有束缚与负担的状态下认识世界,从这场答辩应该得出一些思考。
孩子们根本领悟不到,孩子们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论文太过于成人化,孩子根本不知道这些论文讲了什么。
近日,云南昆明一个六年级的小学生因为研究癌症基因课题获得全国大奖的消息引爆了各大网络。全国大部分网友都表示这种癌症基因的项目让一个小学生拿了奖,真的是把全国研究生、博士生们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
据了解该小学生所获奖的项目是研究结直肠癌的突变基因,而这种项目就算是一些博士生来了也没有说十足的把握就能做好。之前的时候我国也出现了一些中学生能够在知网上发表论文的情况,但那好歹是中学生,现在研究癌症基因的这种高端项目,奖项竟然被一个小学生拿去了,真是像部分网友所言:中国科研主力原来是小学生。
近期中国科学院也是发表了声明,证实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大赛拿奖的这名小学生其父母正是科学院的研究员。那么这件事就变得值得玩味起来,到底是这名小学生真是神童,还是这两位研究员父母爱子心切为了孩子将来的道路不择手段?
现在小学生能够获得癌症基因项目大奖的情况都能被爆出到台面上,可见这种大赛的评委有多么的不权威。并且在这个大奖所展示的实验报告中显示,这名小学生起初连基因是什么都不知道,那么一个连基因都不了解的小学生,是如何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完成了癌症项目这么高端的课题的?
就算是有人指导孩子详细的实验操作步骤,那么一名小学生也不具备完成这种实验的思路,更何况一名小学生真的可以进入细胞房操作如此复杂的实验吗?他具备相关的操作资质吗?要知道该实验课题中的细胞株是具有一定致癌基因的,一旦操作不当很容易出现感染病毒的风险,儿童进入细胞房本身就是一种违规的操作,更何况如果真是这名小学生自己操作,他的父母难道就放心吗?
我认为我国虽然提倡创新,但是不能给自己的孩子学术造假。虽说各地的小学生竞赛中家长包办的情况已经数不胜数,但是在这样一个高端的课题上还这样是不是太不合适了。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嫁接给孩子这种行为,实在是有些过去急功近利,虽说短期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不小的荣誉,但是长期以往很容易让孩子形成依赖的情况,孩子的成长终归还是要靠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在今后的社会中不至于四处碰壁。
细看新闻内容,可以发现,昆明这所小学“论文答辩”活动,跟网友谈论的大学里的答辩,并不是一回事,所以说并不能说这是超纲,这更好的增加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论文发表期刊级别如下:
论文期刊级别分类一般可分为T类,A类,B类,C类,D类,E类期刊,然后国内期刊分类广义分类为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可能大家最为熟悉的就是还是普刊、核心期刊。
级别说明如下:
T类:特种刊物论文,指在《SCIENCE》和《NATURE》两本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A类:权威的核心期刊,指的是国际通用的SCI、EI、ISTP、SSCI、A&HCI收录检索系统的论文(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检索为准),或同一主题发表在国内中文核心期刊的权威,论文中不包含其他报告总结。
B类:重要核心刊物论文,指在国外核心期刊上刊登的论文(见《国外科技核心期刊手册》)或在国内同一学科的中文核心期刊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C类:一般核心刊物论文,指《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版》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D类:一般公开刊物论文,指在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上(有期刊号"CN""ISSN" ,有邮发代号)发表的论文。
E类:受限公开刊物论文,指在国内公开发行的但受发行限制的刊物上(仅有期刊号、无邮发代号)发表的论文。
国内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
1、核心期刊分类:南大核心(又称CSSCI、C刊),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北大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
2、国内核心期刊权威度排行:南大核心>CSCD>中文核心>统计源核心。
非核心期刊:
1.国家级期刊: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样的刊物也可视为国家级刊物。
2.省级期刊: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主管的期刊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刊)。
3.其实国家从来没有对刊物做过级别之分,也就是在影响力和专业程度上没有省级和国家级的差别。所谓国家级期刊和省级期刊之分,主要为方便管理,根据期刊主管单位的级别而做了区别。即国家单位主管期刊为国家级期刊,省单位主管期刊为省级期刊。
其实还有各高校比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或者是昆明理工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自己分类的A类B类C类期刊。这个就要因各校而异了。
截止2014年12月,昆明分院有5个下属院所,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院重点实验室,8个院地共建重点实验室,2个院级研究中心,3个共建工程中心。 下属院所院所名称地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云南省昆明市教场东路32号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林城西路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云南省勐腊县勐仑镇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羊方396号 实验室分布院所实验室名称备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东亚植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 资源植物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云南省重点实验室 山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 动物生殖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与云南省共建云南省重点实验室 畜禽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与云南省共建云南省重点实验室 生态学与环境保护中心 生物资源与疾病分子机理联合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昆明灵长类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命条形码南方中心 中国科学院-云南省人民政府西南生物多样性实验室 昆明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实验动物中心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热带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球内部物质高温高压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 月球与行星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天体结构与演化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 资料来源: 野外台站及观测基地院所名称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无量山黑冠长臂猿监测站 昭通大山包野生动物野外观测站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哀牢山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站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元江干热河谷生态站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丽江高美古观测研究基地 抚仙湖太阳观测研究基地 资料来源: 获奖概况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截至2015年9月,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取得国家级、省部级成果奖励100余项。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截至2014年3月,地球化学研究所1978年以来,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28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51项(特等奖和一等奖5项),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奖138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95项。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根据2016年1月研究所官网显示,2014年,昆明动物研究所获国家自然二等奖1项,云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获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截至2015年11月,云南天文台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1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云南省特殊贡献奖(云南省最高科技奖励)1项、月球探测工程特殊贡献奖1项。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根据2016年1月研究所官网显示,2010-2014年,昆明植物所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各类科技奖励23项,先后获云南省自然科学特等奖2项,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国家级获奖获奖名称类别时间院所中国苔藓植物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奖 2008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7 卫星动力测地 国家科技进步奖 1987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0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年轻新基因起源和遗传进化的机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奖 2012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中国经济昆虫志 国家自然科学奖 2001 云南不同民族基因组的保存 国家科技进步奖 1999 湖泊底泥污染控制技术理论与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13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分散元素矿床和低温矿床成矿作用 国家自然科学奖 2005 我国金矿成矿模式、找矿方向及选矿技术方法研究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997 中国矿床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05 分散元素矿床和低温矿床成矿作用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995 西南地区资源开发与战略研究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995 静态超高压大腔体实验技术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991 黄土与环境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991 新疆资源开发与布局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99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病与环境图集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989 白云鄂博铌-稀土-铁矿床的矿物学与地球化学综合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989 中国糖炭标准的建立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1997 中国层控矿床地球化学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87 青藏高原隆起及其对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影响的综合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87 吉林陨石综合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1987 长江中下游铜、硫、金、银资源重大发现与个旧--大厂锡矿成矿条件、找矿方法及远景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1987 中国煤成气的开发研究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1987 准噶尔盆地形成、演化及油气形成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987 耐高温隔热涂层 国家技术发明奖三等奖 1987 在复杂地质、险峻山区修建成昆铁路新技术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1985 找油找气有机地球化学新指标、新方法及其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985 白云鄂博及其外围地区铁铌稀土多金属矿床成因、物质成分及找矿远景研究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985 人发与肿瘤关系的电子自旋共振研究及其临床医学意义 省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991 资料来源: 项目承担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截至2015年9月,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共承担科研项目900余项。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截至2015年5月,2014年,昆明动物所共有在研项目455项。其中,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项、主持课题11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课题1项,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3项;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9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项,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5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项,面上项目65项,青年项目37项。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2010-2014年,昆明植物所主持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项,重大新药创制专项1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含联合基金)17项。 论文发表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截至2015年9月,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发表学术论文3000余篇,申请专利90余项,授权专利50余项,主编出版专著近40部。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截至2014年3月,地球化学研究所出版专著180余部。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截至2015年7月,云南天文台以面向天文学科前沿为导向,在Nature、Science、APJ、MNRAS、A&A、AJ、SPIE等各类SCI和EI刊物发表原创性学术论文1000篇,2014年发表sci论文682篇。其中大样本恒星演化理论研究成果写入Springer等出版社出版的33本教科书和专著。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根据2016年1月研究所官网显示,2014年,昆明动物所发表论文319篇,其中SCI论文246篇,影响因子大于9的24篇,影响因子5至9的37篇。申请专利21项,获授权24项;出版专著2部。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根据2016年1月研究所官网显示,2010-2014年,昆明植物所发表SCI论文1769篇,其中发表在领域前15%期刊论文523篇;授权各类专利119件。 学科概况 截止2015年12月,昆明分院有24个硕士点,18个博士点,7个博士后流动站。 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生物学(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天文学 、生物学(昆明动物研究所) 、生物学(昆明植物研究所) 、地质学二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地球化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学科院所植物学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药物化学 药理学 动物学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遗传学 细胞生物学 神经生物学 植物学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生态学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地球化学 环境科学 环境工程 光学工程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天体物理 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 天文技术与方法 资料来源: 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学科类别院所植物学学术型硕士学位点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药物化学 药理学 制药工程 专业型硕士学位点 生物工程 药学 动物学 ---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遗传学 --- 细胞生物学 --- 神经生物学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生物工程 --- 植物学 ---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生态学 --- 生物工程 --- 地质学(含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 学术型硕士学位点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环境科学与工程(含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地质工程 专业型硕士学位点 环境工程 光学工程 专业型硕士学位点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天体物理 学术型硕士学位点 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 天文技术与方法 资料来源: 学科方向 在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方面,以保护生物学、资源生物学和进化生物学三大学科领域为重点,形成生物区系的形成与演化、重要生物类群的起源和进化、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生物学、重要资源生物可持续利用、原创性天然药物的研究5个重点优势学科。在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方面,形成矿床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地球深部物质研究和地质流体作用地球化学等优势学科。在天文科学研究方面,开展天体物理、太阳物理、应用天文学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了大样本恒星演化及星族合成、恒星结构演化和恒星振动、活动星系和星系物理、太阳活动区物理及太阳活动预报、人造天体精密定位与形态识别、天文新技术方法等优势学科。 历任院长历任院长(1978年恢复建制以来)任职时间刘希玲 1978年10月-1980年12月 吴征镒 1980年12月-1984年09月 张敖罗 1984年09月-1993年09月 张柏荣 1993年09月-1997年07月 张壮鑫 1997年07月-2009年09月 王庆礼 2009年09月-2014年05月 资料来源: 历任党组书记历任党组书记(1978年恢复建制以来)任职时间张敖罗 1984年09月-1986年03月 王义明 1986年03月-1993年09月 张家和 1995年03月-2001年08月 张壮鑫 2001年08月-2005年09月 彭玉水 2005年09月-2006年07月 李磊 2006年07月-2012年03月 孙航 2012年03月-2014年05月 资料来源:
1-2个月。不同的期刊周期不同,普刊,审核1-2个月,发表6-10个月,加上投稿审核周期,也就是从投稿到发表7-12个月左右。本科学报,核心期刊,审核2-4个月,发表10-14个月,从投稿到发表12-16个月。如果是找淘淘论文网这种快速发表机构,投稿到发表普刊2-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