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有关女权主义的期刊投稿

发布时间:

有关女权主义的期刊投稿

《女权辩护》《妇女的屈从地位》《金赛性学报告》《第二性》《一间自己的房间》《阁楼上的疯女人》《简·爱》《醒来的女性》《使女的故事》《妇女与社会主义》《性别战争》

关于女性主义和女权主义的文章,我个人最喜欢的还是,艾莉斯·马丽雍·杨的那一本《像女孩那样丢球》,这不是从各个方面写的,就是女性的主义和女性的主权,还有就是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家庭主妇的角色的,各方面说法。

1.【英】弗吉尼亚·伍尔夫:《妇女与小说2.【法】西蒙·波伏娃:《第二性:女人》3.孙绍先:《女性主义文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4、【美】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5、【英】玛丽·伊格尔顿编:《女权主义文学理论》,胡敏等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6、【英】伍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王还译,书店1989年版。7、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8、王绯:《女性与阅读期待》,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9、张京媛主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10、【挪威】陶丽·莫依:《性与文本的政治:女性主义文学理论》,林建法等译,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11、刘思谦:《“娜拉”言说——中国现代女作家心路纪程》,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12、【美】莫瓦:《性别/文本政治》,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13、康正果:《女权主义与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女性主义参考书目14、刘慧英:《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文学中男权意识的批判》,北京:书店1995年版。 15、林丹娅:《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6、林树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7、鲍晓兰主编:《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评介》,北京:书店1995年版。 18、陈顺馨:《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与性别》,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9、荒林:《新潮女性文学导引》,湖南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20、【德】温德尔:《女性主义神学景观》,习承俊译,北京:书店1995年版。 21、陈惠芬:《神话的窥破——当代中国女性写作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 22、李银河主编:《妇女:最漫长的革命——当代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精选》,北京:书店,1997年版。23、李银河:《女性权力的崛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24、【美】克拉夫:《女性主义思想:欲望、权力及学术论述》,夏传位译,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97年版。25、王政等主编:《社会性别研究选译》,北京:书店1998年版。26、【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陶铁柱等。

女性主义参考书目1、【英】弗吉尼亚·伍尔夫:《妇女与小说》,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2、【法】西蒙·波伏娃:《第二性:女人》,桑竹影、南珊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3、孙绍先:《女性主义文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4、【美】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5、【英】玛丽·伊格尔顿编:《女权主义文学理论》,胡敏等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6、【英】伍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王还译,书店1989年版。7、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8、王绯:《女性与阅读期待》,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9、张京媛主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10、【挪威】陶丽·莫依:《性与文本的政治:女性主义文学理论》,林建法等译,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11、刘思谦:《“娜拉”言说——中国现代女作家心路纪程》,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12、【美】莫瓦:《性别/文本政治》,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13、康正果:《女权主义与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女性主义参考书目14、刘慧英:《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文学中男权意识的批判》,北京:书店1995年版。 15、林丹娅:《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6、林树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7、鲍晓兰主编:《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评介》,北京:书店1995年版。 18、陈顺馨:《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与性别》,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9、荒林:《新潮女性文学导引》,湖南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20、【德】温德尔:《女性主义神学景观》,习承俊译,北京:书店1995年版。 21、陈惠芬:《神话的窥破——当代中国女性写作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 22、李银河主编:《妇女:最漫长的革命——当代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精选》,北京:书店1997年版。23、李银河:《女性权力的崛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24、【美】克拉夫:《女性主义思想:欲望、权力及学术论述》,夏传位译,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97年版。25、王政等主编:《社会性别研究选译》,北京:书店1998年版。26、【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陶铁柱等。

有关女性主义的期刊投稿

一.关于本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 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可以在三个大的方向中进行,即英语文学,语言学和翻译学。各个大方向中又可以选择小的方向,具体解释如下: 1.英语文学:选择英语文学的毕业论文选题可以从三个方向进行:国别文学研究、文学批评理论研究和比较文学研究。 在进行国别文学研究选题时,一般选取英国文学或美国文学中的某一经典作家(如海明威),某一经典作品(如《双城记》),某一写作手法(如象征手法的运用)或某一文学思潮(如浪漫主义运动)作深入研究。但在选择作家或作品时最好选择在文学史上作为经典的作家或作品。有个别流行作家或作品极富盛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如《飘》或《荆棘鸟》,学生有强烈愿望选择它们作为研究对象。在不可避免上述情况时,应该尽可能地挖掘作品内在的深刻含义,不能流于肤浅的分析。 文学批评理论的选题一般不太适合英语专业本科生,因为该理论知识的学习在英语专业研究生阶段,本科生一般不具备文学批评理论的知识结构。这个方向的选题可以有关某一文学批评理论,一文学批评术语的阐释或某两种或以上的文学批评理论的比较。 比较文学研究就是将两个以上的作家或作品进行比较。这两个作品或作家可以是同一国别的(如“雪莱与拜伦的诗歌比较”),也可以是不同国别的(如《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 2.语言学:选择语言学的毕业论文选题可以在两个大的方向进行:普通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 普通语言学的研究就是对于英语语言的任何一个方面的研究,如对一种词性、或一种时态、或拼写、语调等等方面的研究(如“一般现在时及其交际功能”)。 应用语言学包括教学法的研究和其它一些新兴的应用语言学分支的研究。师范专业或本身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选择教学法方向的较多。在这个方向选题,也要避免过大范围的选题,而应对一个具体问题进行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教学实践或实验。这个方向的好的选题有:“个性与英语教学”,“方言对英语学习的影响”等。 3.翻译学:翻译学的选题一般可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翻译理论以及翻译活动。对翻译理论的研究就是探讨某一种翻译理论等等。相比之下,对翻译活动的研究更多一些,这些选题可以是对一种语言现象的翻译、或一种修辞格的翻译的研究(如“汉语成语的英译”)。应该注意的是,在对翻译活动作研究时,往往需要某种翻译理论支撑,总结规律,并对这一活动作出评价,要避免仅仅时例子的罗列。 二.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学位论文包括前置、主体、附录等三个部分。 (一)前置 1.英文封面:由论文英文题目、解释、作者、指导老师姓名和职称、时间组成。 2.目录:由论文的中、英文摘要、篇、章、条、款以及参考书目、附录等序号、题名和页码组成,排在英文封面之后另页。 3.中、英文内容摘要:摘要是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宜以最简洁的语言介绍论文的概要、作者的突出论点、新见解或创造性成果以及实验方法、数据或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中文摘要一般在200字左右 4关键词:关键词是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为便于文献检索,学位论文应注明三至五个具有代表意义中、外文“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就是论文的中心词,以显著的字符另起一行,分别排在中、外文摘要的左下方。各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外文关键词应与中文关键词相对应。 (二)主体部分 主题部分包括引言(Introduction)、正文(Body)、结论(Conclusion)、参考文献(Bibliography)。主体部分必须由另页右页开始。 1.引言:主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涉及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研究成果和知识空白、研究设想、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概述、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等。 2.正文:论文的正文是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一般论文选题需要从几个方面来论述或论证。要求论据充分,论点明确。行文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正文部分要有分级标题,章、条、款、项的序号编码方法,采用阿拉伯数分级系列编号法,论文中的章、条、款、项依次排列,依次从1开始,连续编号,中间用“.”相隔,最末级编号之后不加点。示例: 1. 2.…… 2.1 2.2…… 2.2.1 2.2.2 2.2.3.… 2.2.3.1 3.结论:学位论文的结论是最终的、总体的结论,它是对正文部分的论述的概述,也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尚待解决的问题等。 4.参考文献:写作学位论文过程中,阅读或运用过某些文献所列出的书目清单,置于正文之后,另页开始。参考文献的著录按原文献语种为原则。 (1)文献目录应另页书写,外文文献排前,中文文献排后。外文文献书名须用斜体。 (2)文献目录一律按作者姓氏汉语拼音或外文字母顺序排列。 (3)每条文献必须顶格写,回行时空两字或五个英语字母。 (4)将各文献的类型代号(即文献英文名的首字母)注明在文献之后: 专著[M] 学位论文[D] 论文集〔C〕 报纸文章〔N〕 期刊文章〔J〕 报告[R] 专利 [P] 专著、论文集的析出文献[A] 其他未说明文件 〔Z〕 电子文献中光盘图书 [M/CD](MONOGRAPH ON CD) 网上期刊〔J/OL〕(serial online) 5.文内所引文献:要求附夹注,应在引文后加括号注明作者姓名(英文只注姓),出版年和引文页码。若为转引文献,则加quoted in 字样。 例:(王佐良,1982:38) (Newmark,8:26-33) 6.文献中列出的文献应该与正文中标注的文献一一对应。正文中没有出现的,不应出现在参考文献中。 (三)附录部分 附录包括所有与论文有关的补充材料,如图表或照片等。通过以上,你应该明白了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的限制性.我们学校甚至自己出了一些题让学生从中选.写肥皂剧是不合要求的.

1.【英】弗吉尼亚·伍尔夫:《妇女与小说2.【法】西蒙·波伏娃:《第二性:女人》3.孙绍先:《女性主义文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4、【美】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5、【英】玛丽·伊格尔顿编:《女权主义文学理论》,胡敏等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6、【英】伍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王还译,书店1989年版。7、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8、王绯:《女性与阅读期待》,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9、张京媛主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10、【挪威】陶丽·莫依:《性与文本的政治:女性主义文学理论》,林建法等译,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11、刘思谦:《“娜拉”言说——中国现代女作家心路纪程》,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12、【美】莫瓦:《性别/文本政治》,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13、康正果:《女权主义与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女性主义参考书目14、刘慧英:《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文学中男权意识的批判》,北京:书店1995年版。 15、林丹娅:《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6、林树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7、鲍晓兰主编:《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评介》,北京:书店1995年版。 18、陈顺馨:《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与性别》,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9、荒林:《新潮女性文学导引》,湖南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20、【德】温德尔:《女性主义神学景观》,习承俊译,北京:书店1995年版。 21、陈惠芬:《神话的窥破——当代中国女性写作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 22、李银河主编:《妇女:最漫长的革命——当代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精选》,北京:书店,1997年版。23、李银河:《女性权力的崛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24、【美】克拉夫:《女性主义思想:欲望、权力及学术论述》,夏传位译,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97年版。25、王政等主编:《社会性别研究选译》,北京:书店1998年版。26、【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陶铁柱等。

英】弗吉尼亚·伍尔夫:《妇女与小说》,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2、【法】西蒙·波伏娃:《第二性:女人》,桑竹影、南珊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3、孙绍先:《女性主义文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4、【美】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5、【英】玛丽·伊格尔顿编:《女权主义文学理论》,胡敏等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6、【英】伍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王还译,书店1989年版。7、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8、王绯:《女性与阅读期待》,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9、张京媛主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10、【挪威】陶丽·莫依:《性与文本的政治:女性主义文学理论》,林建法等译,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11、刘思谦:《“娜拉”言说——中国现代女作家心路纪程》,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12、【美】莫瓦:《性别/文本政治》,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13、康正果:《女权主义与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MarieClaire》,《DAZEDkorea》,《BAZAAR》,《COSMOPOLITAN》,《W》,《ELLE》,《VOGUE》等。《CeCi》杂志是韩国位居榜首的女性杂志,94年10月创刊,以其独具的风格成为韩国杂志的典范教材。是第一本进入中国的韩国主流时尚杂志。

女性主义论文投稿期刊

专业的网站!

Pei, Y. X. (under review).Multiple Sexual Relationships and The Use of Lifestyle: Sexuality of Young Women in ContemporaryShanghai.Women’s Studies International Forum(“多性伴关系与生活方式的运用:上海年轻女性的性”,已投稿《妇女研究国际论坛》杂志,并获邀修改)Pei, Y. X. (under review).Gender, cyberspace and sexual capital: Young women’s experience of cybersex in contemporaryShanghai.Gender, Place & Culture: A Journal of Feminist Geography.(“社会性别,网络与性资本:上海年轻女性的网络性经验”,已投稿《性别、地域与文化:女性主义的地理学杂志》,并获邀修改)Pei, Yuxin, Zhang, Heqing and Ku, Ben H. B.(2009).Guangzhou social workers in Yingxiu: a case study of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Sichuan 5.12 earthquake in China,China Journal of Social Work,2:3,151 — 163. ISSN:1752-5098(“广州社工在映秀:社会工作介入四川‘512’大地震实例研究”)Pei, Y. X., & Ho, P. S.Y. (2009).Gender, self and pleasure: The analysis of young women’s discourse on masturbation in contemporaryShanghai.Culture, Health & Sexuality: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Research,Intervention and Care(2007 Impact Factor of 1.236 ), 11(1),515-528ISSN:1369-1058(“性别、自我与愉悦:对上海女性自慰话语的分析”)Pei, Y. X., & Ho, P. S.Y. (2008).Sex & Life Politics formed through the Internet: Online & Offline Dating Experiences of Young Women in Shanghai. Chinese Women and Cyber network. 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 pp203-221.(“性与生活政治:上海年轻女性的网络约会”)Pei, Y.X., Ho, P. S.Y. & Ng, M. L. (2007)Studies on Women Sexuality in China since 1980, A Critical Review, Journal of Sex Research (2007 Impact factor of 1.417), 44(2), 202-212.(“1980年以来中国关于女性的性的研究-文献综述”)Pei, Y.X.& Ho, P.S.Y. (2006)Iron girls, strong women, beautiful women writers and super girls: A discourse analysis of the gender performance of women in contemporaryChina, Lilith: A Feminist History Journal, 15, 61-71.(“铁姑娘,女强人,美女作家与超级女声:现代中国性别表演的话语分析”)Ho, S.Y., Cheng, S.L., Wong, H. W. &Pei, Y. X (2005).The Real Deal or No Big Deal -- Chinese Women inHong Kongand the Orgasmic Experience.Issues in Contemporary Culture and Aesthetics. 1(1): 177-187.(“是,还是不是——香港中国女性的高潮经验”) “社会工作者在灾后重建中的行动策略和角色定位-以汶川县映秀镇广州社会工作站为例”,张和清、裴谕新等,《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六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11月。该文于2009年06月被《中国社会科学文献文摘》转载(147-149页)。“朱丽亚——艾滋女生”,裴谕新,《中国社会工作案例》,何式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3月。“性资本:上海、香港和墨尔本性活跃女性深度调查报告”,裴谕新,《华人性研究》创刊号,2008年1月1日。“虚拟自我与性资本:上海年轻女性的网络性经验研究”,裴谕新,《中国性研究》2007年第3辑(总第27辑)231-249页。 《行动,广州社工:512汶川大地震百日纪实》,裴谕新、张和清主编,羊城晚报出版社,2009年3月。会议论文“性、创伤与集体治疗”-国际艺术与科学杂志年会(国际会议,英文),美国奥兰多,2010年3月1日-4日,国际艺术与科学杂志主办“性与创伤:一个个案研究”-“新女性文本-亚洲的性与情色公正”(国际会议,英文),香港,2009年5月14-16,香港大学主办“映秀母亲互助小组发育研究”-“社会工作与灾后重建及规划”(国际会议,英文),北京,2009年5月8-9,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等主办“映秀母亲互助小组成长历程研究”-“汶川地震应对全球对话:挑战与治理”(国际会议,中英文),成都,2008年11月12-13,香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主办“性资本与性愉悦”—“世界华人论坛”,深圳,2008年1月,世界华人性学会主办。“网络性爱:上海年轻女性性经验研究”-“中国性文化国际研讨会”(国际会议,中英文),北京,2007年6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研究所主办。“Iron Girls, Strong Women, Beautiful Women Writer and Super Girls: Discourse Analysis of Women’s Gender Performance in Contemporary China.”-Lilith Symposium “Where to Now? The Future of Feminist History.Melbourne,Australia. Nov 21, 2005.(“铁姑娘,女强人,美女作家与超级女声:现代中国性别表演的话语分析”-澳洲墨尔本大学“lilith论坛:现在去哪里?女性主义历史的未来”,澳洲墨尔本,2005年11月21日。“Sex and life politics in cybersex: Experiences of young women inShanghai.”-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hinese women and the Cyber Networks,Hong Kong, Oct. 22, 2004.(“网络世界的性与生活政治:上海年轻女性的经验”-中国女性与网络国际论坛,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办,2004年10月22日。)“生于70年代:上海年轻女性的性与生活政治”-中山大学社会学系“博士沙龙”,2004年12月12日“Shanghai Baby and the Women Born in the 70s:An Analysis of Young Women’s Narratives of Masturbation.”-Sexuality after Foucault Conference,Manchester,UK, Nov 29, 2003.(“从《上海宝贝》到‘生于七十年代’:关于女性手淫话语的分析”-福柯之后的性国际大会,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主办,2003年11月29日。)“从卫慧的《上海宝贝》到詹姆斯.法勒的《开放中国》”-性文化研讨会,复旦大学社会工作系与性别及女性研究发展中心主办,2003年1月11日;上海妇女干部学校,2003年1月12日。 “社会工作在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的功能和作用评估:以中大—香港理大映秀社工站为例”,作者张和清、裴谕新等,2009年5月提交民政部。““5.12”汶川大地震社工介入灾后重建的调研报告:以映秀为例”,作者张和清、裴谕新等,2008年9月提交广州市民政局。 博士论文“生于七十年代:上海年轻女性性经验调查研究”(英文论文)香港大学2007硕士论文进城民工适应研究南京大学1999

晕4 无聊

王欣 女性主义操纵下的文学翻译——评《男人和女人女人和城市》英译本 [期刊论文] -九江学院学报2009(1)项红梅.何明烈 中国语境下的女性主义翻译实践 [期刊论文]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1)熊婷 女性主义翻译研究 [期刊论文] -法制与社会2009(4)朱凡希 视野期待:双性同体策略的本土翻译实践 [期刊论文]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李红玉.穆雷 女性主义意识的彰显——以朱虹译并非梦幻为例 [期刊论文]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6)郭秋香 多元系统下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述评及前景探析 [期刊论文]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梁春凤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与中国女性翻译的比较——析朱虹翻译的《男人和女人,女人和城市》 [期刊论文] -怀化学院学报2008(05)李永红 我国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的调查与思考 [期刊论文] -东京文学2008(06)李文静.穆雷 翻译性别他/她者——论译者的双性视角 [期刊论文]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03)曾丽馨 性别差异与翻译——管窥《紫色》男女译者的译著特征 [期刊论文]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03)吕晓菲.杜民荣 中西女性主义翻译思想对比 [期刊论文]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3)杨朝燕.胡素芬 朱虹与女性主义翻译观下的女性译者主体性 [期刊论文] -湖北社会科学2007(05)李红玉 性别与翻译——论翻译中的性别视角在国内的发展与现状 [期刊论文]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01)杨朝燕.刘延秀 女性主义翻译观的启示与反思 [期刊论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宋以丰.刘超先 关于后现代主义翻译观的思考 [期刊论文] -外语教学2006(03)王小兵 浅谈女性主义和翻译 [期刊论文] -甘肃农业2006(09)蒋骁华 女性主义对翻译理论的影响 [期刊论文] -中国翻译2004(04)

集权主义概念期刊投稿

集权主义和极权主义的差别很大。 集权主义是一种制度安排,极权主义是一种政治生态。 集权主要是用于描述地方和中央在权力分配问题上向上集中,极权则是专制的最高形式。也就是说, 集权主义为集中权力于某一群人,一切决策、政治权力、经济政策皆由执政党“一党专政”,个人不得垄断国家的政治权利,更没有其他政党可以分享其权力。而极权主义通常意旨某一人以独裁的方式垄断政权。一切决策、政治权力、经济政策皆由独裁者所掌控,没有第二人或是政党可以分享其权力。

两者差别很大,前者是一种制度安排,后者是一种政治生态.集权主义是指把一切权利集中于最高层,下面的各层级只能执行来自高层的命令,不享有自主权;而极权主义是指对最大化权利的追求.

专制主义: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皇帝权力不断加强集权主义: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国家分裂。欢迎追问~

威权主义政体(或威权政体,威权政治,威权主义)是一个政治概念。它的内涵是:在民主的外壳下,以威权的手段取得政权、治理国家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既不同于民主政体,也有别于独裁政体,既有某些民主的成分,又有对集权的强制。②威权主义政体是一个时间概念。它存在的时间大致是从19世纪后半期以后,其中,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中期是两个高潮。③威权主义政体也是一个空间概念。它不但出现在欧洲,也出现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一般是指社会经济基础还不强大的国家走向发达的一种政治上的过渡形态,即通过强制性的政治整合维持秩序和稳定,以达到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的目的。④威权主义政体一词的使用丰富了国家政治史研究的视野和内涵,使对国家政体形式的定位更加具体和准确了。但是,由于各国情况的不同,威权政体并不能涵盖民主政体以外所有的政体形式,就是威权主义本身也有许多不同的表现和形式,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集权主义是指地方的权力完全由中央授予,中央根据不同时代不同需要赋予地方哪一方面、哪一范围的权力。有专制中央集权、民主政制的中央集权。法国、加拿大、意大利、俄罗斯等就是民主政制的中央集权。由于政治理论有些概念很模糊,没有明确定义,所以我认为两者没有什么可比性,集权也可以包含威权,威权主义也可以包括集权主义。从各方面来看,集权主义要更科学,更符合社会发展进程,集权主义只是特殊时期、特殊情况下产生的政治情况。

女权的期刊投稿

我认为现在中国的女权主义,越来越强大一些,所谓的女权,只是指女性更独立,地位更高一些了,并不是这种被污名化的女权主义,社会应该给予理解。

其实目前这样的一个时代也不是一个好的时代,人们真正的是要营造一个男女平等的社会,而不是所谓的男权女权。

我觉得倡导女权主义并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但是不能够做到极致,否则很容易引起男性与女性之间的矛盾。

《权力,身体与自我》(黄华)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权力,身体与自我

作者:黄华

豆瓣评分:7.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5-6

页数:269

内容简介:

福柯的思想对包括女性主义布什的当代人文科学产了不容忽视的影响,特别是对后现代女性主义有着巨大的影响。从女性主义批语角度研究福柯的理论,尤其是福柯的话语理论、权力理论和性理论,可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本书从20世纪末发生在西方女性主义内部关于福柯思想的论争入手,系统地论述了福柯思想发展不同阶段的理论特点和女性主义学者对于福柯思想的批评、改造和利用。该书结构新颖,构思巧妙,将论争双方比喻为对话的双方,以对话的开始、高潮和延伸贯穿全书,在当代西方文论转型的背景下凸现女性主义理论嬗变的轨迹。

作者简介:

黄华,女,1974年6月生。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博士,现就职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主要从事西方文论、比较文学和女性文学教学和研究。近年来,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女性身份的书写与重构》、《论福柯的生存美学》等多篇学术论文,翻译著作《身体的塑造——美国文化中的美丽和自我想像》,编写教材两部。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