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类的都行吧,这个范围还挺广的,教育进展,创新教育研究这样的
幼儿 教育 是基础教育之基础,同时也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现阶段,探求教育公平的触角开始延伸至幼儿教育领域。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幼儿教育论文发表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幼儿教育论文发表篇1 浅谈幼儿教育与幼儿生活的相互融合 摘要:幼儿在接受教育的群体中身份较为特殊,由于其年龄小且各个层面的发育都不成熟,因此, 文化 知识的硬性教学模式并不适合幼儿的发展。相比之下,幼儿成长和获取知识的过程更加依赖于其本身的生活,所以幼儿工作者应该在日常工作中将幼儿教育与生活进行相互融合。本文基于此,将通过幼儿教育与生活融合的重要性为出发点来简要论述实现幼儿教育与生活融合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幼儿教育;生活融合 幼儿作为接受教育的群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年龄小,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和生活 经验 ,且对于知识的接收能力也十分有限。在实际的幼儿教育过程中,多数幼儿园或是托儿所为了让家长满意并看到直接的教育成果,以一些小学知识为核心教育部分来向幼儿灌输。虽然短期看来幼儿确实学到了很多具体的知识,但是从孩子发展的长期角度而言,幼儿时期并不适合接受具体的文化知识,而应该让教育与其实际生活相结合,教会他们去从生活中获取知识并学会感知世界,激发自己的创造力。 一、幼儿教育与生活融合的重要性 教育本身就人们长期生活中获得的经验,幼儿时期可与人类原始时期相对应,成长的过程主要依赖于生活的启蒙作用。首先,幼儿本身就不具备基本的生活常识和经验,幼儿阶段的学习重点就是要去了解世界、了解生活,所以幼儿阶段的教育应该以服务生活为主。其次,教育与生活是相互促进的,从生命出生到生命终止这一时间段内,人们无时无刻不再接受教育,感受生活,对于幼儿同样也不例外。最后,幼儿时期对事物经验的学习主要通过感知和模仿,他们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学习具体的、抽象的文化知识,而是通过感知周围的事物、模仿身边人的行为来进行学习。此外,幼儿的可塑性相比青少年和成人来说都是最强的,所以他们就更容易受到外在事物的影响。因此,只有将幼儿教育与其生活进行融合,才能为幼儿的成长塑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对其人格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二、促进幼儿教育与幼儿生活融合的具体途径 1.实现教学主题的多样化。 在实际的幼儿教育中,教师要尤其注重教学主题的选择来实现教育活动的多样化。幼儿阶段的教育活动主要可以包括以下三类:劳动主题、游戏主题和家庭主题。就劳动主题而言,这是幼儿所必须接受的教育层面,劳动是每个人类必需的生存之道,也是社会发展的物质根基。尽管在幼儿阶段,我们不强求孩子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劳动,帮助父母做家务事,但是孩子在成长阶段需要树立这种劳动意识,以便于在其成长至青少年的时候,能够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并能投身其中。就游戏主题而言,这也是幼儿教育中最常见且最受孩子欢迎的主题。游戏主题活动开展的意义主要在于两个层面,首先,幼儿教育的游戏基本都带有一定的益智性质,幼儿可以在游戏的过程中激发自己的潜能并促进大脑的发育。其次,幼儿教育的游戏大多都是集体游戏,在大家共同玩耍的过程中,幼儿也慢慢学会了如何和同伴进行相互交流,如何和老师进行沟通,并学会了如何遵守规则。就家庭主题而言,这个过程主要是帮助幼儿梳理家庭关系,并帮助孩子明确自己对于父母的依赖是一种源于血缘的亲情,同时也帮助孩子学会“爱人”和“被爱”,并懂得一些基本的伦理常识。 2.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要想促进幼儿教育与幼儿生活的相互融合,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要贴近生活。例如,在吃饭的时候,有的孩子浪费饭菜。针对这样的情况,大多数教师可能选择直接进行说教,虽然当时孩子可能会硬着头皮把饭菜吃掉,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种现象。因此,最为适当的做法是要让孩子懂得粮食得来的不易和粮食的实际效用。教师可以通过给大家介绍粮食的 种植 和制作过程或者让班级里爱吃饭、身体强壮的同学作为表率,来让孩子了解到自己浪费粮食不仅仅是忽视了他人辛勤的劳动,更是对自己的成长不利。 3.实现教学沟通的家园化。 在幼儿教育阶段,与孩子们接触最多的不是教师,不是同学,而是父母。幼儿时期孩子没有独立意识,生活中很多事情需要依赖父母去完成,且自己基本的情感也通过父母去表达。显而易见,最了解孩子的就是父母。因此,要实现幼儿教育与幼儿生活的相互融合,教师应该在教育的过程中注意到与幼儿父母进行沟通的重要性,来不断实现教学沟通的家园化。例如,孩子在班上的表现突然与往常相异,整天都闷闷不乐。那么教师就应该及时和父母反映情况,与父母进行沟通,那么孩子不开心的原因就很容易获得解答,教师就能在幼儿教育中尽力去弥补孩子的失落。比如孩子因为家里宠物丢了很伤心,那么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可以让这个孩子和大家袒露一下自己的心情,并鼓励全班同学在课余的时候帮他找到宠物。这样一来,孩子的心情得到释放,心中对于宠物的找寻又重新树立起了希望,并且还能让他体会到同伴的力量和班集体带来的温暖。总而言之,幼儿是每个家庭的希望,更是祖国的未来。幼儿工作者要始终把幼儿的教育和长远发展放在首位,切不可急功近利地只顾培养幼儿的文化知识素养,而忽视了其基于生活的人生观架构。幼儿工作者只有在日常工作中为幼儿教育保驾护航,注重其在认识世界过程中形成的生活意识和行为,将幼儿教育与生活相融合,才能更为理想地实现教育成果。 参考文献: [1]秦若于.体验生活——现代幼儿健康生活方式教育[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2]高华.幼儿艺术教育综合性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 [3]杨双叶.浅谈 安全教育 与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的融合实践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5(15). 幼儿教育论文发表篇2 浅谈农村幼儿教育教学资源 一个人品质的高低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大都是从幼年时期开始的,因此,从小培养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当今时代,农村社会经济的变革迅速发展,农村幼儿教育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农村幼儿园教师要充分挖掘农村可利用的丰富资源,对幼儿进行寓教于乐的感性教育,引导幼儿的全面发展,使农村幼儿教育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充分挖掘利用农村自然材料,培养幼儿的美术表现力 儿童 在幼年时期有很多广泛的 兴趣 爱好 ,怀着一颗好奇的心去探索未知的世界。美工活动是受到很多儿童欢迎的一项活动,它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 想象力 和创造力,采用多种不同的天马行空的方式,来表现他们想要表达的效果。在美术课上,教师通常要为课堂的进行提前准备一些美术材料、美术用具,非常的浪费时间和精力。然而在农村幼儿园,就不必为此而烦恼了,因为你会发现丰富的农村资源为我们带来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工材料。 例如,春天的田野里开满了鲜花,长满了野草,大树也在枝繁叶茂的茁壮生长着,鸟儿叽叽喳喳的落在枝杈上唱着歌,泉水叮叮咚咚的在欢快流淌,到处一片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教师要引导幼儿发现大自然的美丽,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教师可以带领他们到幼儿园附近的田野中,收集采摘鲜花、野草、泥土和树叶等等,可以让幼儿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大自然中进行收集和采摘。然后,回学校之后对植物进行擦洗和修剪,对泥土进行封装和保存。这样一来,幼儿们通过自己在大自然中的实践活动会感到受益匪浅,学到许多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激发了儿童的创造想象能力,培养了儿童的审美情趣,丰富情感并且能够陶冶情操。 二、充分挖掘利用种植园地,培养幼儿的劳动能力 相比较于城市里的幼儿园,农村的幼儿园占地面积较大,场地显得更加宽阔,拥有更多的空地,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农村幼儿园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余的空地让孩子们自己去种植一些花草或者树木,学习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培养他们关爱和照顾植物的爱心与耐心,这是一个有意义的种植活动与体验劳动的过程。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在适合播种的季节,举办一个有意义的种瓜点豆的亲身实践活动。先让孩子们种下黄瓜、丝瓜或者苦瓜之类瓜果的种子,按时施肥,浇适量的水,再教给孩子们一些基本的点豆的基本技巧,例如教给他们如何轻松的使用铲子,点豆之前要先挖好一个坑,每个坑放几粒种子更容易存活等等。 最后,让孩子们自己经历种植瓜果的过程,体验劳动与种植的乐趣。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教师这个时候就可以带领孩子们来到之前播种的地方进行采摘啦。孩子们亲手把自己种植的瓜果采摘回来,回到家后让妈妈做成美味菜肴,品尝劳动后的成果,充分享受劳动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使孩子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培养了孩子们对劳动的热爱与兴趣,更加热爱劳动,勤奋勇敢。农村地区具有特有的丰富资源,在农村这样的特殊环境下,如果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能让幼儿通过亲身经历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又能节省时间减少精力获得资源,同时也能减少资源上的投资。 三、充分挖掘利用周边环境,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随着工矿产业的发展,排放的有害气体越来越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越来越大,水污染和空气污染也愈发严重,大大降低了我们日常的生活质量。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在儿童幼年时期就多对他们灌输保护环境的观念,树立起环保意识,让儿童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夏天的田地里,经常会有麦草燃烧过的痕迹,对空气造成了很大的污染,这一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与重视。教师可以针对这些发生在身边的环境污染事件给孩子们开一次主题班会,或者开展保护环境的主题活动,让他们明白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先给他们讲解一些有关环境污染的知识,然后进行集体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让他们明白农民不应该在田地里大面积的燃烧麦草,并且回家主动告诉自己的爷爷奶奶不要在田地里燃烧麦草,以免造成环境污染。 在幼儿学习的课本教材中,有一篇《清清小河水》的课文,教师可以围绕这个主题开展一次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我们想要更好的发挥此次教育活动的作用,因此幼儿被我们带到了农村幼儿园附近的一条小河边。那条小河的污染特别严重,在河的中心以及周边漂浮着许多垃圾和树叶,阵阵令人恶心的臭味不时的散发出来。孩子们靠近小河的时候就开始发出不满的声音,都嫌弃这条又脏又臭的小河。这时候教师让孩子对看到的景象进行观察和讨论,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想。经过教师的引导,孩子们知道了造成小河污染的原因是由于人们经常随意在小河里丢弃垃圾,工厂大面积的排放废水等等。回到幼儿园之后,我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看到的景象,把这条被污染的小河用图画展现出来,然后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建议。他们画出的河水都是污浊不堪的,黑漆漆的一片,每个孩子都表现的十分积极。最后我又 总结 了造成河水污染的原因以及防范 措施 ,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告诉孩子们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四、充分挖掘利用自然角,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幼儿天生就有一颗好奇的心,具有无限的探索欲和求知欲,经常想去探索一些新奇的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针对幼儿的这些天性上的特点,组织一些亲近大自然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体会到无穷的乐趣。农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源,这是一笔大自然赠予的财富,我们要学会充分挖掘和利用。在农村,随处可见一户户人家的门前房后有小菜园,种植着许多常见的瓜果蔬菜。家长可以带着孩子种植蔬菜的小苗,拿小铲子锄土,给蔬菜小苗浇水施肥。我们也可以让孩子养一些花花草草,或者河里的小鱼小虾等小动物,多多进行一些接近大自然的观察体验活动。 孩子们与大自然进行亲密接触,通过亲身经历与实践活动,能够更清楚的了解到一些自然知识,体验到大自然的奥妙,还有更多来自实践的乐趣。在农村进行的各种自然活动具有重大的意义,不仅仅培养了幼儿敏锐的观察力,持久的意志力和审美情趣,还有对细微生命的呵护,同时也激发了幼儿浓厚的兴趣。农村自然资源丰富,有许许多多资源等待着我们的开发和利用,这需要教师善于挖掘,发挥引导作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大自然是一个神奇的世界,我们要以开阔的眼界和广博的胸怀去面对大自然,探索其中的奥妙。农村恰恰有我们所需的这种自然资源,大大节约了教师寻找资源的时间和耗费的经历,减少投资。搞好幼儿时期的教育十分重要,我们要充分挖掘利用农村的幼儿教育教学资源,让儿童在幼年时期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终身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玉峰,高美婵.挖掘农村乡土资源优化幼儿素质教育[J].今日科苑,2007,(10):153-154. [2]杜启明,江芳.西部农村幼儿园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探究[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04):71-75. [3]程五一,杨明欢.基于中国 传统文化 的幼儿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08):97-101. [4]王小兰.挖掘农村自然资源丰富幼儿户外活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03):158-159. [5]何银花.以本土资源为载体,优化农村幼儿教育活动[J].学周刊,2016,(36):110-111. 猜你喜欢: 1. 关于幼儿教育的论文范文 2. 关于幼儿教育的论文范文 3. 幼儿教育小文章分享 4. 关于幼儿教育的小论文范文
本来不想回答这一条了,但是看到了最佳答案觉得,,,不说点啥对不起观众,最佳答案里面提到两个刊物,教育进展,创新教育研究,但是这两个刊物都不是国家正规刊物,。在出版署的两个类别,即连续性电子刊物,和期刊,这两个类别里面均无法查到。教育刊物有很多,包括学周刊,教育学(人大复印),科教导刊,科教文汇,小学科学,,抱歉小学这个不适合楼主,,,,不管是哪个,首先要在出版署可以查询到,查不到的属于非中国国内正规备案,说白了就是假刊,假刊是绝对不能用于职称评定的。除此以外,我个人不是很推荐电子刊物,虽然很多人都在做,但是我个人不推荐,理由是,价格也差不多,发个传统类别的,比较放心
《幼儿园游戏案例记录》
摘 要:学龄前阶段是幼儿合作、分享等行为养成的重要阶段,大量的学前教育成果表明:角色游戏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观察幼儿行为背后潜在心理的一种手段,本案例分析通过记录一次角色游戏中的常态现象,深入分析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行为方式,尝试找出此现象发生的主因并采取措施。
关键词:角色游戏;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154-02
案例背景:
新娘是美丽的,对于许多女孩来说,那是一生中最美的一天。而今的人们越来越重视婚礼的举办,其中温馨与感人的画面,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平时与孩子们的接触中发现,大部分孩子都有随父母参加婚礼的经验,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孩子生活经验的丰富,他们对自己的经历有着独特的理解与视角,而角色游戏正是反映幼儿现实生活的一种形式,它让孩子在游戏中能够按自己的意愿表达自己,在一次角色游戏中,我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
案例记录:
孩子们选择好自己的角色后开始了游戏,娇娇如箭一般地挂上了顾客的游戏牌,冲到了理发店里,她大叫着“怎么还没有理发师上班呀?我要弄一个新娘头”,“来啦来啦,我是理发师,我来为你服务”这时,俊杰拿起了水管,让娇娇低下头。娇娇说“我不用洗头,你帮我做一个新娘头”。俊杰大声回应“好的”后,开始在娇娇的头上不停地摆弄,夹子反复拿下又夹起,几个来回后,娇娇站起来照了照镜子说:“真难看,我要弄新娘头,头发松松的卷在一起,可漂亮了”,“我不会弄,要不我们戴个假发试试看吧?”俊杰试探性的问着。于是娇娇又坐了下来,俊杰将娇娇头上的大蝴蝶结拿了下来,带上爆炸式假发,又将蝴蝶结夹在了假发上,弄好后,他咧着嘴问道“这次你满意吗?”娇娇看了一眼镜子后,两人突然一起大笑了起来。不一会儿,娇娇走到老师面前说“老师,这是俊杰给我弄的新娘头,我觉得好搞笑呀!”“是的,我觉得你还可以试试更多的发型”,我回答道。她的笑声吸引了更多的孩子看向她,大家都笑了起来。然然看见后,立刻走出了他的柜台,飞一般地坐在理发店的椅子上,大叫“俊杰,帮我也弄个发型”其他孩子看见后,纷纷挤到理发店,一时理发店人满为患,拥挤不堪。
案例分析:
指南中提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本案例中的娇娇是我班的“小公主”,较爱美,能干,而俊杰的个性则相对温和,班级的氛围一直较轻松愉快。由此背景,我有以下分析:
1、有意识地选择角色、安排情节
不难发现,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与思考,他们的思维开始具体形象,有意性已经发展,随着注意力集中时间的增长,活动的目的性与主动性也随之增强,他们的活动更多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和兴趣,在本案例中,娇娇是对游戏有规划的,她已经能够将自己生活中漂亮新娘头的经验迁移到了游戏中,并且在游戏前简单地安排好情节,在游戏情节按她的想法发展时,一直满足他要求的理发师生成了戴假发后夹发夹这一创造性的游戏内容,从而两人一起收获快乐。
2、尝试解决问题,共同协商
中班孩子能够依靠自己的思维,讨论、协商自己的角色以及任务,游戏时能够认真地投入到自己的角色中,本次案例中,第一次娇娇并不满意俊杰给她做的发型,因为这与原来的她没有什么不同,在两个人你来我往的交谈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次,面对并不是真正新娘头的“爆炸头”,她并没有不满,相反,这种形象的反差,同伴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让她觉得快乐与满足,并且这种快乐她愿意与人分享,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
3、社会性发展差异大、对角色理解肤浅
案例中的娇娇说话蛮横与直接,控制欲较强。而俊杰的个性温和,在同伴提出想法并用质问与命令的语气和他交流时,他还是非常礼貌地、不遗余力地满足对方的要求。由此可见,幼儿之间的社会性发展是有着差异的,这种差异在与人沟通时轻而易举地就能发现。这种现象的背后,有着不一样的家庭背景、教育方式和生活环境。同时,他们对角色的理解还较为肤浅,本案例中就出现了小问题:由于对奇怪发型的喜爱,然然脱离了自己的工作岗位,虽是游戏,但他暂时还不能理解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是何等重要。
4、面对新鲜事物易兴奋、材料玩法单一
理发店中的假发已经放置了一段时间,对于假发孩子们已经没有了最初的新鲜感,正是因为这样,爆炸头与蝴蝶结的滑稽模样才让孩子们跃跃欲试,兴奋不已。可见,孩子们面对新鲜事物时,会暂时性地忘记了游戏规则。“爱热闹”也是大部分孩子的天性,这常常是幼儿园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同时也可以发现,在平时的游戏中,材料的投放是一方面,单一的材料如何玩出多样性的游戏,是值得我们教师思考的一个问题。
方法措施:
孩子的行为往往直接反映了教师的教育方式。孩子们玩得自主、快乐,却不一定玩得有价值,更多时候,游戏的价值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去引导与帮助。本案例有以下解决措施:
1、发挥一日活动的整体教育功能,幼儿的文明礼貌教育体现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
2、善于挖掘各种游戏材料的教育价值,将游戏材料合理地投放,并积极地引导幼儿与材料互动,生成新玩法。
3、游戏中应该有意识的介入与指导,在发现幼儿的行为偏离正常游戏情境时,以适当的方式参与引导。
4、正视幼儿之间的各种差异,让幼幼之间互相学习,比如在娇娇以命令式的语气说话时,教师可以引导她:“我觉得俊杰说话特别有礼貌,他从来不大声喊叫,说话喜欢用请、谢谢,这样的孩子人人喜欢。”
5、向幼儿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在游戏中引导幼儿理解一份工作的重要性,培养幼儿坚守工作岗位的好品质。
参考文献:
[1] 方建华.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语言指导行为研究.《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2008, Z1期:30-34.
[2] 陈国宁.中班角色游戏中幼儿合作行为培养的教师指导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3] 刘 源.不同游戏中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培养的教师指导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幼儿园游戏案例记录》
摘 要:学龄前阶段是幼儿合作、分享等行为养成的重要阶段,大量的学前教育成果表明:角色游戏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观察幼儿行为背后潜在心理的一种手段,本案例分析通过记录一次角色游戏中的常态现象,深入分析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行为方式,尝试找出此现象发生的主因并采取措施。
关键词:角色游戏;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154-02
案例背景:
新娘是美丽的,对于许多女孩来说,那是一生中最美的一天。而今的人们越来越重视婚礼的举办,其中温馨与感人的画面,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平时与孩子们的接触中发现,大部分孩子都有随父母参加婚礼的经验,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孩子生活经验的丰富,他们对自己的经历有着独特的理解与视角,而角色游戏正是反映幼儿现实生活的一种形式,它让孩子在游戏中能够按自己的意愿表达自己,在一次角色游戏中,我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
案例记录:
孩子们选择好自己的角色后开始了游戏,娇娇如箭一般地挂上了顾客的游戏牌,冲到了理发店里,她大叫着“怎么还没有理发师上班呀?我要弄一个新娘头”,“来啦来啦,我是理发师,我来为你服务”这时,俊杰拿起了水管,让娇娇低下头。娇娇说“我不用洗头,你帮我做一个新娘头”。俊杰大声回应“好的”后,开始在娇娇的头上不停地摆弄,夹子反复拿下又夹起,几个来回后,娇娇站起来照了照镜子说:“真难看,我要弄新娘头,头发松松的卷在一起,可漂亮了”,“我不会弄,要不我们戴个假发试试看吧?”俊杰试探性的问着。于是娇娇又坐了下来,俊杰将娇娇头上的大蝴蝶结拿了下来,带上爆炸式假发,又将蝴蝶结夹在了假发上,弄好后,他咧着嘴问道“这次你满意吗?”娇娇看了一眼镜子后,两人突然一起大笑了起来。不一会儿,娇娇走到老师面前说“老师,这是俊杰给我弄的新娘头,我觉得好搞笑呀!”“是的,我觉得你还可以试试更多的发型”,我回答道。她的笑声吸引了更多的孩子看向她,大家都笑了起来。然然看见后,立刻走出了他的柜台,飞一般地坐在理发店的椅子上,大叫“俊杰,帮我也弄个发型”其他孩子看见后,纷纷挤到理发店,一时理发店人满为患,拥挤不堪。
案例分析:
指南中提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本案例中的娇娇是我班的“小公主”,较爱美,能干,而俊杰的个性则相对温和,班级的氛围一直较轻松愉快。由此背景,我有以下分析:
1、有意识地选择角色、安排情节
不难发现,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与思考,他们的思维开始具体形象,有意性已经发展,随着注意力集中时间的增长,活动的目的性与主动性也随之增强,他们的活动更多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和兴趣,在本案例中,娇娇是对游戏有规划的,她已经能够将自己生活中漂亮新娘头的经验迁移到了游戏中,并且在游戏前简单地安排好情节,在游戏情节按她的想法发展时,一直满足他要求的理发师生成了戴假发后夹发夹这一创造性的游戏内容,从而两人一起收获快乐。
2、尝试解决问题,共同协商
中班孩子能够依靠自己的思维,讨论、协商自己的角色以及任务,游戏时能够认真地投入到自己的角色中,本次案例中,第一次娇娇并不满意俊杰给她做的发型,因为这与原来的她没有什么不同,在两个人你来我往的交谈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次,面对并不是真正新娘头的“爆炸头”,她并没有不满,相反,这种形象的反差,同伴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让她觉得快乐与满足,并且这种快乐她愿意与人分享,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
3、社会性发展差异大、对角色理解肤浅
案例中的娇娇说话蛮横与直接,控制欲较强。而俊杰的个性温和,在同伴提出想法并用质问与命令的语气和他交流时,他还是非常礼貌地、不遗余力地满足对方的要求。由此可见,幼儿之间的社会性发展是有着差异的,这种差异在与人沟通时轻而易举地就能发现。这种现象的背后,有着不一样的家庭背景、教育方式和生活环境。同时,他们对角色的理解还较为肤浅,本案例中就出现了小问题:由于对奇怪发型的喜爱,然然脱离了自己的工作岗位,虽是游戏,但他暂时还不能理解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是何等重要。
4、面对新鲜事物易兴奋、材料玩法单一
理发店中的假发已经放置了一段时间,对于假发孩子们已经没有了最初的新鲜感,正是因为这样,爆炸头与蝴蝶结的滑稽模样才让孩子们跃跃欲试,兴奋不已。可见,孩子们面对新鲜事物时,会暂时性地忘记了游戏规则。“爱热闹”也是大部分孩子的天性,这常常是幼儿园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同时也可以发现,在平时的游戏中,材料的投放是一方面,单一的材料如何玩出多样性的游戏,是值得我们教师思考的一个问题。
方法措施:
孩子的行为往往直接反映了教师的教育方式。孩子们玩得自主、快乐,却不一定玩得有价值,更多时候,游戏的价值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去引导与帮助。本案例有以下解决措施:
1、发挥一日活动的整体教育功能,幼儿的文明礼貌教育体现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
2、善于挖掘各种游戏材料的教育价值,将游戏材料合理地投放,并积极地引导幼儿与材料互动,生成新玩法。
3、游戏中应该有意识的介入与指导,在发现幼儿的行为偏离正常游戏情境时,以适当的方式参与引导。
4、正视幼儿之间的各种差异,让幼幼之间互相学习,比如在娇娇以命令式的语气说话时,教师可以引导她:“我觉得俊杰说话特别有礼貌,他从来不大声喊叫,说话喜欢用请、谢谢,这样的孩子人人喜欢。”
5、向幼儿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在游戏中引导幼儿理解一份工作的重要性,培养幼儿坚守工作岗位的好品质。
参考文献:
[1] 方建华.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语言指导行为研究.《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2008, Z1期:30-34.
[2] 陈国宁.中班角色游戏中幼儿合作行为培养的教师指导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3] 刘 源.不同游戏中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培养的教师指导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在新的幼儿教育要求下,我们的幼儿教育者要不断地创新幼儿教育的工作方式,提升工作能力,正确认识教育案例并开展教育案例分析工作是一条最直接、最科学的途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教育案例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幼儿教育与教育案例研究》
【摘要】教育案例研究工作在青少年教育已经得到较好的应用,并且在解决各个学龄段的学生的教育问题上起到了指导作用,为青少年教育的发展做出了极大地贡献。但是,幼儿教育案例分析工作并未得到广大一线幼儿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本文希望通过阐述教育案例以及案例研究的理解以及其意义来分析教育案例研究及幼儿教育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幼儿教育;案例分析;发展
进入21世纪的十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家的发展越来越依靠于人才,重视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早期教育的问题。广大家长已经不再是仅仅要求孩子在幼儿园中得到全面的照顾,而是迫切希望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
在新的幼儿教育要求下,我们的幼儿教育者要不断地创新幼儿教育的工作方式,提升工作能力,正确认识教育案例并开展教育案例分析工作是一条最直接、最科学的途径。
一、教育案例发展及认识
案例和案例研究是个泊来品,最早被运用于哈佛法学院,后来依次被运用于哈佛医学院、商学院和教育学院。20世纪初,案例研究思想就已经使西方的教师教育得益匪浅。跨入新世纪后,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尤其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案例的价值已经愈来愈为我们所认识,案例及案例研究已经渐渐成为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对于案例的定义,各国学者对其的理解各不相同,劳伦斯将案例定义为一个复杂情景的记录;汉森则愿意把案例说成是对真实事件的描写,能引起大家的思考和争论,且富有启发性;理查特却认为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的故事。我国学者顾泠沅认为,“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问题的教学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1]综合各家之言,现阶段大家比较公认的教育案例的定义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件,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所以用三个词语可以来简单归纳教育案例:事件、故事与描述。针对以上定义,我们来具体讲一讲一个教育案例应该具备哪些特点:
1、真实性:教育案例讲述的是已经完成的教育事件,表现的是真实事件的重要的实践意义,绝不可以是杜撰出来的虚假的事件。
2、故事性:教育案例重新关注教师自己的亲身经历,不仅把自己摆进去,也要把幼儿摆进去,而且把写作的对象从知识事件转换为人的事件,是人与知识打交道或人与人打交道时发生的某个故事。
3、价值性:教育案例描述的故事内蕴丰富,具有教育研究价值。一个案例,无论其事件的大小,都应当蕴涵丰富,能引起大家的思考和争论,给人许多十分有益的启示。[2]
因此,只有具备了以上三个特点的教育案例,才是一个合格的教育案例,只有理解了什么是合格的教育案例,才能真正地通过教育案例的研究得到促进教学的效果。
二、教育案例研究的认识
教育案例研究,是指教师把平时在教育教学中发生的事件以案例的形式予以呈现,通过分析、研究、探讨的一系列思维加工过程,促成问题的解决和成功经验分享的研究方法。具体而言,就是教师以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幼儿教育、人际交往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内容,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数据,进行全面、深人、细致的分析研究,形成含有问题及问题解决方法的案例,再通过研究及探讨,获得教育的新经验,概括教育的新方法,启迪教育的新思想,提升教育的新理念。教育案例研究的实质是对教育事件现象的解释,是对已有教育实践的理性开掘和理论解释。
同样的,针对教育案例研究的理解,教育案例研究也具有几个重要的特点:
1、案例研究是质化研究的一种方法,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而是带着研究问题,直接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概念和命题,然后再上升到理论,从中寻找带有一般性的教育规律。
2、案例研究强调在自然情境中收集第一手资料,完全体现研究的开放性。这就要求研究者走向田野,走入活动和课堂,走近教师和幼儿,通过实地考察、亲身体验、访谈交流等,了解在“自然、真实的情境”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会发生、产生了什么后果以及当事人对此的感受和看法,并且在甄别和筛选资料时,要做到客观、中立、真实地再现事实,不能有某种期待和偏向。
3、对资料的分析以归纳法为主。案例研究要求研究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收集各方面的资料,而事前并不考虑哪些资料是重要的、哪些资料是无关紧要的、哪些资料将是研究假设的佐证等问题,研究的结论是随资料的收集而逐步明朗化的。案例研究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动态过程,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逐步归纳概括出一般概念,从而获得对研究现象的深刻认识,并从中建构理论。[3]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说,案例研究是自然的,它是真实的教育教学工作与思维研究相结合的结果,可以用于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通过观察与反思、合作与交流,以求调整与改进现有的教育教学行为,对教师的时间做出指导;案例研究是开放的,案例提供的是真实事件,同样的事件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下可以得到不同的分析结果,在相同的背景下因为参与者的着重点不同可以做出不同的分析,就是说允许每一个人对案例的分析、研究和解释有其独到的见解。
三、教育案例研究的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开展的意义
基于目前社会对幼儿教育要求不断提升的形势和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幼儿教师开展教育案例研究有很大的必要性。一方面,现阶段,素质教育成为我国幼儿教育的新的发展要求,给广大幼儿教师提出了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它需要教师进行角色转型,通过在实践中的不断研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调整认知与能力结构、提高分析与解决日常教育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对于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来说,在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达到一定基础后,实践性知识对于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这类知识的获得,因为其特有的个体性、情境性、开放性和探索性特征,要求教师通过自我实践的反思、研究和训练才能拥有。具体地说,教师进行教育案例研究有以下作用:
1、通过案例研究,教师可以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对于在教学过程所产生的教学方法,可以做到及时的记录和整理,时间一长,那么则为案例分析积累了很多好的素材;同时,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教师能及时记录,提出自己的见解,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这些见解和方法则是我们常常无法利用的隐性知识,如此则促进了教师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2、通过案例研究,教师可以更深刻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案例研究可以促使教师对平时工作中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问题做有意识地探索,及时梳理出工作中的问题并加以澄清。这样的方式无论是对自己今后开展工作还是对其他老师判断工作的重、难点都有极大的帮助。
3、通过案例研究,教师间可以加强沟通,彼此帮助,分享经验,共同发展;并且有利于幼儿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落实在具体的教育行为之中。通过交流,教师一方面能从案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以便不断改进,另一方面,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能力,获取更多的直面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经验。
4、通过案例研究,教师可以进一步增强自己的研究能力和观察能力,更易于寻找到基于自己实践之上的理论假设,还可能总结出一些新的教育理论。另外,教师的教育案例可以作为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宝贵资料,为理论到实践架起了一座桥梁,从而可以避免目前理论界关于教育研究从理论到理论的弊端,进而可以克服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之间的距离,以利于幼儿教育的整体发展。
5、案例研究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使得教师可以获得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自我探索的学习能力的同时,他们培养了更坚定的意志以及更强的求知欲,这样他们将可以萌发出更多的想法,达到案例的不断创新,而这一点,将帮助教师突破瓶颈通向教师专业发展更高的境界。[4-5]
总之,每一个幼儿园教师都应当明确教育案例研究对于促进幼儿教育发展的价值,切忌为写而写,更不能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写。总之,只有认真开展教育案例研究工作,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才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满足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要求。
四、如何开展教育案例研究
在充分的理解了教育案例与教育案例研究的定义,并且能充分的认识到教育案例的价值后,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能够很好地完成教育案例研究。
(一)、教育案例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把教学过程中真实发生的情景和处理后所受到的效果如实记录下来,构成案例的主题、背景及问题,然后围绕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提出新的教学理念,最终形成教育案例。总的来说,教育案例研究的撰写要经过以下四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该阶段要求研究者了解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以及当前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自己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相关的调研以及老师之间的研讨初步确定案例的研究目标、研究任务和案例的体例、类型、结构等。
2、收集材料阶段收集充分的案例材料是教育案例研究的基础,在做好了相关的前期准备工作后,研究者可以通过观察、访谈、调察以及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来捕捉最真实的案例材料。
3、分析研究阶段该阶段要求研究者围绕案例材料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它可以是教师个体对案例材料的反思,也可以采用集体讨论(如教研活动)的方法共同研究。研究时尤其要注意对教育活动作整体的考察和深层次的分析,以对资料进行理性的分析,从中探索造成某种特殊状况的原因。理论分析阶段可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展开:一是主观--客观分析,从主客观两方面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二是现状--过程--背景分析,从现状分析追溯其形成发展过程,并讨论过程和现状的动态的因果关系,进一步分析过程发生的背景因素,从而挖掘出收集材料的真正价值。必要时案例研究还可以进行文献分析,即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从过去和现在的有关研究成果中受到启发,从中找到支持自己案例研究的理论依据,以增强案例分析的说服力。该阶段最好采用集体研讨的方式,以求能形成一份有价值的案例。[5-6]
4、形成案例阶段。在对案例作多角度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可按一定的结构进行表达,形成教育案例。
(二)、教育案例撰写的基本要素一般由主题、背景、案例问题、情境与细节描述、教育结果以及思考与讨论六个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主要要点包括:[7]
1、主题:本案例的核心,到底想反映什么问题,应该从最有收获及能引人思考的角度确定主题。
2、背景:案例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情况,如也可描述存在哪些问题以及研究方法。
3、案例问题:是指能够阐述案例的主题,揭示困惑,链接有关理论,启发读者的反思的问题。
4、情境与细节描述:环绕主题,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剪裁情节,有针对性地描写特定的内容,把能突出问题的细节写清楚,做到引人思考。描述的形式可以是真实教育及生活过程中的对话,也可以是一个引人思考的故事。案例描述不能杜撰,它应来源于教师曾经面对的问题及真实的教学经验,总之要保证案例描述能够围绕主题并凸显出问题的关键。
5、教育结果:教育措施的课堂效果,包括幼儿的和自己的感受等。
6、思考与讨论:主要是运用教育理论对案例作多角度的分析解读,回归到教育基础理论层面,是教育案例研究成败的关键。
在具体撰写教育案例时,其结构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事实描述+点评”、“全程描述+反思"”、“问题+描述+点评”等。但不管采用何种形式,都必须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求真务实、小中见大”。需要指出的是,案例研究从发现研究问题到解释研究的发现,并不是那么步骤分明、循序渐进的,而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其研究步骤可非常操作化地表述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拟定计划--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批判与修正--试行与检验--搜集资料……撰写案例研究报告。
五、教育案例研究与幼儿教育发展
在幼儿素质教育日益得到大家的重视的背景下,在社会对幼儿教育提出更高的期望时,我们幼儿教育发展应当着重于幼儿生长发育的年龄特征,着重于家庭和社会对幼儿成长发展的影响,然而这些正是我们幼儿教育的空缺所在,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能达到社会对幼儿教育以及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期望,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并且重视幼儿教育案例分析对于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能力水平的提升以及幼儿教育的发展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认真的开展教育案例研究,以求提高教育案例研究的实效。
要提高教育案例研究的实效,我们每一名一线教师在案例材料的收集以及更好的教育理念的提炼上具有更好的环境,因此我们一线幼儿教师就应当利用这一条件,更好的开展教育案例分析工作,努力理解教育案例及案例分析,按照案例分析的要求来认真挖掘出教育过程中对幼儿教育的快速发展有促进的案例,完成研究,以提炼出更多的教育理论及方式方法。
希望每一个一线教育者能够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需要教育者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较强的思辩能力,善于在实际工作中捕捉各种有效信息、获取案例素材,并从素材中发现问题并把握问题的实质。其次,要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只有联系教育理论对发现问题不断进行思辩和探讨,才能揭示问题的本质。相信大家在重视案例分析并且努力提升个人的洞察思辨力及教育理论素养后,对于幼儿教育的发展将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蔡守龙.走向教育案例研究_兼论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区的教育科研[Z].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
[2]顾明娟.浅谈教育案例和教育案例的研究[Z].教育理论.2011
[3]黄娟娟.教育案例与案例研究_案例教学[Z].学前教育研究.2003
[4]唐协辉.教育案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Z].教师之友.2005
[5]洪飞.教育案例研究_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Z].革新实践.2004
[6]陈莉亚.教育案例研究的解读与撰写[Z].研究与探索.2004
[7]清风.教育叙事研究和教育案例、教育案例研究[Z].新课程研究.2005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教育案例论文
幼儿园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把家庭紧密融合在一起,通过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让幼儿在幼儿园中陌生感与焦虑感得以消除,幼儿也就能够在幼儿园中得到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幼儿教育的持续深入家园合作,这一教育方式也被更多人所认可,而且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更加突出。但是家园合作在运用过程中,同时也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之所以存在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对幼儿个性发展以及幼儿家庭教育方式方法的引导上都会产生弊端,因此就需要对这些问题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本文也就针对相关问题也提出了措施与方法,一切能够促进家园合作得到深入的发展。关键词:家园合作 学前教育 现状 对策目 录1 绪论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 研究内容及方法1.3 相关概念界定1.3.1家园合作1.3.2学前教育2 家园合作开展现状及问题分析2.1 家园合作开展基本情况2.1.1家园合作开展情况概述2.1.2家园合作开展基本情况调查结果2.2 家园合作开展存在的问题2.2.1双方态度积极但效果不明显2.2.2多种合作形式使用存在表面化2.2.3家园合作的内容片面化3 优化幼儿园家园合作工作的对策3.1 树立科学的家园合作观念3.2 落实多样化家园合作形式3.3 提高家园合作针对性结 论参考文献致 谢1 绪论1.1 研究背景及意义幼儿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通过这一谚语,可以看出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学前教育有着奠定基础的作用。学前教育不仅影响到幼儿当前的发展,对幼儿一生的发展都有根基性的影响,因此在人一生的教育发展中就要注重学前教育。学前教育过程幼儿从家庭走向幼儿园,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影响意义较大,幼儿教师个人素养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的综合素质。此外幼儿教育也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家长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幼儿产生重要的影响,也是幼儿模仿的对象,幼儿教育过程也就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与支持,在幼儿园教师与家长的合作中共同对幼儿产生积极影响。幼儿在发展过程中会有漫长的经历,这也就需要幼儿教师以及幼儿家长能够在合作中进行耐心的引导与等待,为孩子共同塑造最理想的成长环境。1.2 研究内容及方法家长对幼儿的影响作用毋庸置疑,幼儿走进幼儿园后,幼儿教师对幼儿又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家园合作就有开展的必要性。在家园合作中,能够让幼儿教师了解到幼儿家庭教育的特点,也能够让幼儿家长了解幼儿在幼儿园中的现状,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进行弥补与完善,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幼儿成长过程中所涌现出的问题,就能够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使家园合作能够落实到幼儿的成长之中。1.3 相关概念界定1.3.1家园合作家园合作,顾名思义便是家庭幼儿园的合作,家园合作能够把二者紧密的融合在一起,是家庭与幼儿园在相互了解与配合之上,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让幼儿有轻松愉悦的成长环境,对幼儿产生积极影响。家园合作过程是家庭与幼儿园二者共同参与的过程,因此家园合作过程中并不是某一方面单一的付出,而是在二者的相互配合中实现的教育过程。在家园合作中,不仅能够把幼儿生活的各个环节,各个特点得到全面的了解,还可以对幼儿的生活学习等方面加以督促,无论是对幼儿教师还是对家长都能够起到科学的引导。尤其是幼儿教师根据家长恰当的意见作出合适的改进,尽力为孩子们打造最适合孩子们学习成长的环境。1.3.2学前教育在人类社会产生的第一个瞬间,在人的学习生活中,学前教育是起始阶段,其之前教育包含的范围场所并不单一的指幼儿园,孩子,托儿所,不过当前人们常说的学前教育更多的是幼儿园教育。学前教育也就是幼儿在上小学之前所受到的教育,在学前教育中幼儿的影响不仅仅来自于幼儿园,还来自于家庭,来自于社会。2 家园合作开展现状及问题分析本研究将以洛阳市4所幼儿园为例,借助调查问卷对其实际情况进行了解,以此为突破口,结合文件资料了解当前国内家园合作的实际情况。问卷分别以教师和家长两方作为对象进行调查。2.1 家园合作开展基本情况2.1.1家园合作开展情况概述(1)为了对家园合作,在当前的研究有更加全面而深刻的了解本文,查阅了相关资料基础上,综合分析得出,现阶段我国许多幼儿园都有开展家园合作的内容,而且在幼儿园的每一个班级都有成立家长委员会,每一个学期都会不定期的举行家长会,通过这些活动主要是让家长能够参与到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与学习,在各种活动中让家长能够对幼儿的现状以及问题做到全面的了解,让家长能够与幼儿教师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国幼儿教育在家园合作的开展上取得不错的成效。不过在研究生也发现我国幼儿园在家园合作模式的发展中仍然停留在理论层面,实操性还有待加强。也正是因为如此,也就存在当前有的幼儿园的家园合作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实际性的作用。(2)在研究中发现,我国当前幼儿园在家园合作中会呈现多形式多样化特点,例如使用频率最高的家长会、亲子活动、运动会、趣味活动等都是家园合作的开设方式。在这些活动中,幼儿家长对幼儿园有较高的评价。而且在这些活动中,幼儿家长也能够了解到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特点。(3)家园合作的内容日渐丰富。当前我国大多数幼儿园主要给家长们培训科学的育儿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多样的家园合作的活动方式,同时也会定时给家长们汇报孩子们的各方面的成长情况,鼓励家长多参加幼儿园相关亲子活动。2.1.2家园合作开展基本情况调查结果本研究进行问卷调查过程中,设计两类问卷,包括教师问卷和家长问卷。教师问卷共发110份,其中有效问卷回收了98份,存在的有效的回收率是89.1%;家长问卷共发300份,其中有效问卷回收了272份,存在的有效的回收率是90.7%,具体情况见下表:表1教师任教班级情况班级 大班 中班 小班人数 32 36 30所占比例 32.7% 36.7% 30.6%对洛阳市幼儿园教师基本情况的调查结果如下:表2 教师年龄基本情况年龄段 公办园 民办园17-22岁 2% 38%23-33岁 33% 55%34-40岁 35% 7%40-50岁 10%50岁以上 2%表3教师学历及专业情况公办园 民办园初中 0% 12%高中及同等 13% 53%专科 40% 33%本科及以上 47% 3%学前教育 89% 56%非学前教育 11% 44%由上表可知,我国许多民办幼儿园90%以上的幼儿教师年龄都等于或者小于33岁,而公办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在年龄上相对较为均匀。通过分析也可以看出公办幼儿园教师的学历水平,相对于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学历水平偏高。在公办幼儿园,幼儿教师是本科与专科学历的教师居多,而民办幼儿园教师学历还有中专与高中,这还是最中坚的教师队伍。公办幼儿园中的教师队伍中学前教育专业的老师的比例很高,教师队伍的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都普遍较高,而相比之下,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的专业性不高,有一多半幼儿教师并非科班出身,这有直接导致民办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专业化水平不够。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民办幼儿园需要对教师队伍在素质与水平上快速提升,加强民办公办幼儿园的沟通与互动使公办幼儿园能够带动民办幼儿园共同成长。但是当前的教育形势和大背景在不断变化,教师们也应该在自己的良好基础上对自己的知识进行不断的更新,不断提高自身教育能力,从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加强自身教育素养。表4 家长职业及学历情况类别 人数 比例职业情况 公务员、事业单位公职人员 54 22.04%教师、培训师 30 12.24%医护人员 13 5.31%专业技术人员 68 27.76%民办私营企业职员、个体户 20 8.16%会计金融行业就业者 29 11.84%军人 5 2.04%自由职业者 26 10.61%退休人员 4 22.04%学历情况 初中及以下 21 1.45%高中及同等 58 7.61%大专 85 21.01%本科 93 30.80%研究生 15 33.70%表示对幼儿家长职业以及幼儿家长的学历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根据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幼儿家长的职业范围比较广泛,从事业单位教师、医护人员到军人、自由职业者、退休人员等都有渗透。而民办幼儿园家长的职业更多的是,个体经营者,私企老板或者自由职业。家长在职业上资源较为广泛,这也是可贵的家长资源,在家园合作的有效性上能够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家园合作提供。提供充足的教育素养和职业条件。表1-6反映了所调查的幼儿园学生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情况,可以看到学历大专及以上的家长人数为193人,占全部人数的70.9%,本科学历的家长占到30.8%,大专学历的家长占到21.01%,研究生学历的家长占到33.70%。当前幼儿家长的学历水平偏高,对家园合作的有效开展也能起到推动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幼儿园中对幼儿的教育与家长在家中的育儿教育有所不同,幼儿的成长是需要家长与幼儿教师的共同参与,相互配合中得以实现,为了能够使家园合作有效性得到增强,幼儿教师就需要在个人的综合能力,专业水平,以及教育素养等方面有所提升。幼儿家长也需要不断的进行自我学习,在幼儿教育上不断与时俱进,更新观念,积极配合幼儿教育。2.2 家园合作开展存在的问题2.2.1双方态度积极但效果不明显表5 教师及家长双方对家园合作的态度态度 人数 比例教师 很重要 77 78.6%重要 19 19.4%一般重要 2 2.0%不重要 0 0%家长 愿意合作 228 83.8%不愿意合作 10 3.7%看情况合作 34 12.5%调查发现,在家园合作开展工作这一事情上,无论是幼儿园的老师还是幼儿家长其态度大致相同,参与意愿较强。部分家长的态度较摇摆或不统一,选择了“看情况”和“不愿意”,本研究对这一部分家长进行了进一步访谈,发现这部分家长参与家园合作态度摇摆的主要原因是工作比较忙,不能按时并且有效的参加家园合作活动。在研究调查中发现,年龄相对年轻和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的孩子家长提到,学校教育和家长教育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方面都很重要。同时,他们认为,自身平时工作太忙,教育子女的经验不足,孩子不愿意听从自身的教导,教师对孩子的教育更为主要,这些家长不愿意担负自身所应该担负的责任。而且,调查中大多数年龄较大且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家长认为家长没有教育责任,幼儿园应该主动承担教育责任,这些家长主要为孩子的爷爷奶奶,其秉持的观念就是“幼儿园收费就应该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不仅如此,还有一部分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实现对自己教育责任的清晰认识,因此在家园合作过程中与家长沟通的目标不明确,方式方法不科学,甚至沟通过程中单一的批评幼儿,让幼儿家长特别难堪。根据分析可以看出幼儿的教育责任,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有着不同的态度,这也是家园合作工作开展过程中阻碍力量之一。2.2.2多种合作形式使用存在表面化研究调查发现,幼儿园老师和孩子家长的联系方式主要为短信、网络通讯、老师家访、家长会、电话访问等方式,其中网络通讯方式运用最为普遍。幼儿园教师更愿意运用网络通讯和家长会方式与孩子家长进行沟通,而孩子家长更愿意运用电话、短信等方式与幼儿园老师进行交流沟通。同时,公办幼儿园的家园合作活动中设有校园开放日和家长委员会等活动方式,相比之下民办幼儿园并没有开设这些活动。在目前的家园合作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还主要以幼儿园及园内教师为主,会在活动中对家长提要求,传达相关信息,有些民办幼儿园还会对家长提出购买相关教材的要求,这导致家长与幼儿园教师在家园合作工作中的地位失衡。表6 家长与教师主动交流的频率人数 频率常常交流 51 18.8不经常交流 131 48.2看情况偶尔交流 84 30.9基本不交流 5 6尽管家园合作工作的开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家园沟通,但仍然存在家长参与积极性过低等问题,家长在家园合作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大多扮演“看客”角色。相较于国外的幼儿教育方式,我国的家园合作只是低层次的合作,同时,无论是我国的公办幼儿园还是民办幼儿园,在家园合作方面,其持久性和计划性都较弱,不利于正常的教学工作。2.2.3家园合作的内容片面化研究调查发现,在家园合作的工作开展过程中,负责小中班级的幼儿园老师和家长更多关注孩子们的饮食和睡眠状况以及与孩子的感情培养,负责大班的幼儿园老师和家长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但是,在家园合作的过程中,幼儿园老师并不注重孩子的创新意识,也没有向孩子教授优秀传统文化。另外一个问题则在于合作内容不具备针对性,就家长一方而言,有的家长注重孩子的健康与饮食和睡眠,有的家长重视孩子相关能力的培养,有的家长重视与孩子的感情培养。家长们对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关注点不同,因此形成不同的沟通方式。3 优化幼儿园家园合作工作的对策3.1 树立科学的家园合作观念要顺利开展家园合作工作,幼儿园和幼儿家长就应该树立合作意识,形成相互合作达到共赢的观念。幼儿园和幼儿家长在进行家园合作的过程中,应该明确自身的定位:幼儿园教师不应自视高于幼儿家长,不重视幼儿家长在其中的重要的作用,只是对幼儿家长提出指示和要求而忽视家长自身的需要;同时,作为幼儿家长,家长们应该树立合作的意识,加强自身合作观念,不应该仅仅将教育孩子看成是幼儿园及其教师的责任,忽视自身应该承担的重要作用,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家长应该主动且积极的参加幼儿园举办的相关亲子活动,在此过程中深入了解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发现孩子在幼儿园与在家庭中行为举止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不同之处,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及时纠正。3.2 落实多样化家园合作形式 首先,幼儿园方面应该搭建好并不断完善幼儿园与幼儿家长之间进行交流沟通的平台,定期召开家长会,设立校园开放日和家长开放日,创建家园天地,鼓励家长对孩子要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同时让家长能够深入了解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对自身孩子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变化有更好的认识和了解。定期举办针对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相关讲座和座谈会,设立家长家庭教育咨询处,以便为家长更好的进行家庭教育提供引导和指导。此外,应该注重利用好电话访问、家庭访问甚至家长接送孩子的这段时间与家长进行深入交流和沟通,根据幼儿的性格特点进行引导教育。其次幼儿园在进行家园合作项目开设过程中,各种活动的开设都需要有规划,有目的能够在明确的计划中把家长与教师有效合作在一起。幼儿园在合同目的的引导下,调动其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幼儿园还要虚心的接受家长们所提出的意见与建议。3.3 提高家园合作针对性当前幼儿园不仅应该开展一些亲子等教育活动来加强家长和教师、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还需要引导家长密切关注自身幼儿的各方面发展。幼儿园对幼儿的教育比较侧重理论,而家庭对幼儿的教育通常是在日程的实践过程中进行的,因此,家庭教育必不可少。在当前开展的家园合作工作过程中,幼儿教育者应该在重视幼儿的身心整体健康方面、睡眠和饮食方面、学习能力方面以及感情体验方面的基础上,关注孩子的创造性和创新性思维的形成,逻辑思维的提高以及我国传统优良文化传统的继承。幼儿园应该积极开展各项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教学活动,开设国学课程,定期开展国学文化知识活动,将我国五千年来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融入进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使得孩子树立美德意识,继承优良传统文化,不断提高文化以及品德素养。此外,幼儿园还应该在对孩子进行国学知识的教授过程中,邀请学生家长一起参加,促进家长对国学知识进行深入认识。进而间接提高家长家庭教育能力。结 论目前,我国幼儿园的家园合作,在各个幼儿园都得到广泛应用与推广家园合作的运用与推广,能够积极调动企业家长参与到幼儿成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幼儿家长能够及时的了解幼儿在幼儿园中的情况,幼儿教师也能够全面了解幼儿的成长环境。正因为如此,家园合作也被幼儿园所重视。幼儿的成长受到幼儿家长与教师的共同影响,二者有责任更有义务进行教育的合力,共同发挥积极力量促进幼儿成长。虽然当前幼儿园在家园合作过程中还呈现出许多问题,不过随着幼儿教育在家园合作中的持续深入,这些问题终究会被完善。家园合作对幼儿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也会愈加明显。
在新的幼儿教育要求下,我们的幼儿教育者要不断地创新幼儿教育的工作方式,提升工作能力,正确认识教育案例并开展教育案例分析工作是一条最直接、最科学的途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教育案例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幼儿教育与教育案例研究》
【摘要】教育案例研究工作在青少年教育已经得到较好的应用,并且在解决各个学龄段的学生的教育问题上起到了指导作用,为青少年教育的发展做出了极大地贡献。但是,幼儿教育案例分析工作并未得到广大一线幼儿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本文希望通过阐述教育案例以及案例研究的理解以及其意义来分析教育案例研究及幼儿教育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幼儿教育;案例分析;发展
进入21世纪的十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家的发展越来越依靠于人才,重视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早期教育的问题。广大家长已经不再是仅仅要求孩子在幼儿园中得到全面的照顾,而是迫切希望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
在新的幼儿教育要求下,我们的幼儿教育者要不断地创新幼儿教育的工作方式,提升工作能力,正确认识教育案例并开展教育案例分析工作是一条最直接、最科学的途径。
一、教育案例发展及认识
案例和案例研究是个泊来品,最早被运用于哈佛法学院,后来依次被运用于哈佛医学院、商学院和教育学院。20世纪初,案例研究思想就已经使西方的教师教育得益匪浅。跨入新世纪后,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尤其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案例的价值已经愈来愈为我们所认识,案例及案例研究已经渐渐成为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对于案例的定义,各国学者对其的理解各不相同,劳伦斯将案例定义为一个复杂情景的记录;汉森则愿意把案例说成是对真实事件的描写,能引起大家的思考和争论,且富有启发性;理查特却认为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的故事。我国学者顾泠沅认为,“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问题的教学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1]综合各家之言,现阶段大家比较公认的教育案例的定义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件,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所以用三个词语可以来简单归纳教育案例:事件、故事与描述。针对以上定义,我们来具体讲一讲一个教育案例应该具备哪些特点:
1、真实性:教育案例讲述的是已经完成的教育事件,表现的是真实事件的重要的实践意义,绝不可以是杜撰出来的虚假的事件。
2、故事性:教育案例重新关注教师自己的亲身经历,不仅把自己摆进去,也要把幼儿摆进去,而且把写作的对象从知识事件转换为人的事件,是人与知识打交道或人与人打交道时发生的某个故事。
3、价值性:教育案例描述的故事内蕴丰富,具有教育研究价值。一个案例,无论其事件的大小,都应当蕴涵丰富,能引起大家的思考和争论,给人许多十分有益的启示。[2]
因此,只有具备了以上三个特点的教育案例,才是一个合格的教育案例,只有理解了什么是合格的教育案例,才能真正地通过教育案例的研究得到促进教学的效果。
二、教育案例研究的认识
教育案例研究,是指教师把平时在教育教学中发生的事件以案例的形式予以呈现,通过分析、研究、探讨的一系列思维加工过程,促成问题的解决和成功经验分享的研究方法。具体而言,就是教师以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幼儿教育、人际交往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内容,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数据,进行全面、深人、细致的分析研究,形成含有问题及问题解决方法的案例,再通过研究及探讨,获得教育的新经验,概括教育的新方法,启迪教育的新思想,提升教育的新理念。教育案例研究的实质是对教育事件现象的解释,是对已有教育实践的理性开掘和理论解释。
同样的,针对教育案例研究的理解,教育案例研究也具有几个重要的特点:
1、案例研究是质化研究的一种方法,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而是带着研究问题,直接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概念和命题,然后再上升到理论,从中寻找带有一般性的教育规律。
2、案例研究强调在自然情境中收集第一手资料,完全体现研究的开放性。这就要求研究者走向田野,走入活动和课堂,走近教师和幼儿,通过实地考察、亲身体验、访谈交流等,了解在“自然、真实的情境”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会发生、产生了什么后果以及当事人对此的感受和看法,并且在甄别和筛选资料时,要做到客观、中立、真实地再现事实,不能有某种期待和偏向。
3、对资料的分析以归纳法为主。案例研究要求研究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收集各方面的资料,而事前并不考虑哪些资料是重要的、哪些资料是无关紧要的、哪些资料将是研究假设的佐证等问题,研究的结论是随资料的收集而逐步明朗化的。案例研究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动态过程,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逐步归纳概括出一般概念,从而获得对研究现象的深刻认识,并从中建构理论。[3]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说,案例研究是自然的,它是真实的教育教学工作与思维研究相结合的结果,可以用于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通过观察与反思、合作与交流,以求调整与改进现有的教育教学行为,对教师的时间做出指导;案例研究是开放的,案例提供的是真实事件,同样的事件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下可以得到不同的分析结果,在相同的背景下因为参与者的着重点不同可以做出不同的分析,就是说允许每一个人对案例的分析、研究和解释有其独到的见解。
三、教育案例研究的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开展的意义
基于目前社会对幼儿教育要求不断提升的形势和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幼儿教师开展教育案例研究有很大的必要性。一方面,现阶段,素质教育成为我国幼儿教育的新的发展要求,给广大幼儿教师提出了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它需要教师进行角色转型,通过在实践中的不断研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调整认知与能力结构、提高分析与解决日常教育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对于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来说,在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达到一定基础后,实践性知识对于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这类知识的获得,因为其特有的个体性、情境性、开放性和探索性特征,要求教师通过自我实践的反思、研究和训练才能拥有。具体地说,教师进行教育案例研究有以下作用:
1、通过案例研究,教师可以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对于在教学过程所产生的教学方法,可以做到及时的记录和整理,时间一长,那么则为案例分析积累了很多好的素材;同时,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教师能及时记录,提出自己的见解,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这些见解和方法则是我们常常无法利用的隐性知识,如此则促进了教师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2、通过案例研究,教师可以更深刻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案例研究可以促使教师对平时工作中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问题做有意识地探索,及时梳理出工作中的问题并加以澄清。这样的方式无论是对自己今后开展工作还是对其他老师判断工作的重、难点都有极大的帮助。
3、通过案例研究,教师间可以加强沟通,彼此帮助,分享经验,共同发展;并且有利于幼儿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落实在具体的教育行为之中。通过交流,教师一方面能从案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以便不断改进,另一方面,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能力,获取更多的直面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经验。
4、通过案例研究,教师可以进一步增强自己的研究能力和观察能力,更易于寻找到基于自己实践之上的理论假设,还可能总结出一些新的教育理论。另外,教师的教育案例可以作为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宝贵资料,为理论到实践架起了一座桥梁,从而可以避免目前理论界关于教育研究从理论到理论的弊端,进而可以克服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之间的距离,以利于幼儿教育的整体发展。
5、案例研究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使得教师可以获得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自我探索的学习能力的同时,他们培养了更坚定的意志以及更强的求知欲,这样他们将可以萌发出更多的想法,达到案例的不断创新,而这一点,将帮助教师突破瓶颈通向教师专业发展更高的境界。[4-5]
总之,每一个幼儿园教师都应当明确教育案例研究对于促进幼儿教育发展的价值,切忌为写而写,更不能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写。总之,只有认真开展教育案例研究工作,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才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满足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要求。
四、如何开展教育案例研究
在充分的理解了教育案例与教育案例研究的定义,并且能充分的认识到教育案例的价值后,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能够很好地完成教育案例研究。
(一)、教育案例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把教学过程中真实发生的情景和处理后所受到的效果如实记录下来,构成案例的主题、背景及问题,然后围绕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提出新的教学理念,最终形成教育案例。总的来说,教育案例研究的撰写要经过以下四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该阶段要求研究者了解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以及当前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自己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相关的调研以及老师之间的研讨初步确定案例的研究目标、研究任务和案例的体例、类型、结构等。
2、收集材料阶段收集充分的案例材料是教育案例研究的基础,在做好了相关的前期准备工作后,研究者可以通过观察、访谈、调察以及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来捕捉最真实的案例材料。
3、分析研究阶段该阶段要求研究者围绕案例材料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它可以是教师个体对案例材料的反思,也可以采用集体讨论(如教研活动)的方法共同研究。研究时尤其要注意对教育活动作整体的考察和深层次的分析,以对资料进行理性的分析,从中探索造成某种特殊状况的原因。理论分析阶段可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展开:一是主观--客观分析,从主客观两方面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二是现状--过程--背景分析,从现状分析追溯其形成发展过程,并讨论过程和现状的动态的因果关系,进一步分析过程发生的背景因素,从而挖掘出收集材料的真正价值。必要时案例研究还可以进行文献分析,即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从过去和现在的有关研究成果中受到启发,从中找到支持自己案例研究的理论依据,以增强案例分析的说服力。该阶段最好采用集体研讨的方式,以求能形成一份有价值的案例。[5-6]
4、形成案例阶段。在对案例作多角度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可按一定的结构进行表达,形成教育案例。
(二)、教育案例撰写的基本要素一般由主题、背景、案例问题、情境与细节描述、教育结果以及思考与讨论六个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主要要点包括:[7]
1、主题:本案例的核心,到底想反映什么问题,应该从最有收获及能引人思考的角度确定主题。
2、背景:案例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情况,如也可描述存在哪些问题以及研究方法。
3、案例问题:是指能够阐述案例的主题,揭示困惑,链接有关理论,启发读者的反思的问题。
4、情境与细节描述:环绕主题,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剪裁情节,有针对性地描写特定的内容,把能突出问题的细节写清楚,做到引人思考。描述的形式可以是真实教育及生活过程中的对话,也可以是一个引人思考的故事。案例描述不能杜撰,它应来源于教师曾经面对的问题及真实的教学经验,总之要保证案例描述能够围绕主题并凸显出问题的关键。
5、教育结果:教育措施的课堂效果,包括幼儿的和自己的感受等。
6、思考与讨论:主要是运用教育理论对案例作多角度的分析解读,回归到教育基础理论层面,是教育案例研究成败的关键。
在具体撰写教育案例时,其结构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事实描述+点评”、“全程描述+反思"”、“问题+描述+点评”等。但不管采用何种形式,都必须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求真务实、小中见大”。需要指出的是,案例研究从发现研究问题到解释研究的发现,并不是那么步骤分明、循序渐进的,而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其研究步骤可非常操作化地表述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拟定计划--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批判与修正--试行与检验--搜集资料……撰写案例研究报告。
五、教育案例研究与幼儿教育发展
在幼儿素质教育日益得到大家的重视的背景下,在社会对幼儿教育提出更高的期望时,我们幼儿教育发展应当着重于幼儿生长发育的年龄特征,着重于家庭和社会对幼儿成长发展的影响,然而这些正是我们幼儿教育的空缺所在,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能达到社会对幼儿教育以及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期望,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并且重视幼儿教育案例分析对于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能力水平的提升以及幼儿教育的发展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认真的开展教育案例研究,以求提高教育案例研究的实效。
要提高教育案例研究的实效,我们每一名一线教师在案例材料的收集以及更好的教育理念的提炼上具有更好的环境,因此我们一线幼儿教师就应当利用这一条件,更好的开展教育案例分析工作,努力理解教育案例及案例分析,按照案例分析的要求来认真挖掘出教育过程中对幼儿教育的快速发展有促进的案例,完成研究,以提炼出更多的教育理论及方式方法。
希望每一个一线教育者能够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需要教育者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较强的思辩能力,善于在实际工作中捕捉各种有效信息、获取案例素材,并从素材中发现问题并把握问题的实质。其次,要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只有联系教育理论对发现问题不断进行思辩和探讨,才能揭示问题的本质。相信大家在重视案例分析并且努力提升个人的洞察思辨力及教育理论素养后,对于幼儿教育的发展将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蔡守龙.走向教育案例研究_兼论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区的教育科研[Z].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
[2]顾明娟.浅谈教育案例和教育案例的研究[Z].教育理论.2011
[3]黄娟娟.教育案例与案例研究_案例教学[Z].学前教育研究.2003
[4]唐协辉.教育案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Z].教师之友.2005
[5]洪飞.教育案例研究_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Z].革新实践.2004
[6]陈莉亚.教育案例研究的解读与撰写[Z].研究与探索.2004
[7]清风.教育叙事研究和教育案例、教育案例研究[Z].新课程研究.2005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教育案例论文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 一、 坚定信念,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作为一名教师是无尚光荣的,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教师对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要做好教师工作,就必须首先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灵魂。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的道德,是教育文化的深层内涵,也是一个民族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行为,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民族精神的动力之源。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一项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这一工程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 二,不断进取,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现今社会是知识社会,学习的社会,知识更新加快。因此,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以宽广扎实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真正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尤其是必要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以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来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目标。教师的职业道德不是一个空洞的思想外壳,它是教师高尚的人格品质和娴熟的业务技能与执着的敬业精神的结合点。面对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世界,教师不能墨守陈规,固步自封。面对挑战和机遇,我在教育教学中树立起了“终身学习”“永远探索”的思想,要潜心学习理论,运用理论,为教育事业不停攀登,终生奋斗。在工作实践中,教师应十分注重自身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拓宽知识视野,以此来作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三、无私奉献,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奉献是世世代代进步人类所尊崇的高尚的道德品质、道德行为、道德境界。一名教师应该对学生无私奉献。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正确处理与自己直接服务对象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育爱,作为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爱,其内涵极为丰富,既包括要求教师精心热爱学生,又包括要求教师精心教育学生。总之,师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萃,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须先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篇四 案例描述与分析 清晨,玉玉和大姨牵着手,小脸阴阴的,慢慢地走了过来,还没到教室门口,眼泪下来了,她抬起头,紧紧抓住大姨的衣服:“大姨,大姨……”轻声地纠缠着什么,大姨连连点头,嘴里也叨咕着。我迎了上去,玉玉住了口,手却抓得更紧了,试图拉着大姨往回走。“玉玉,为什么哭呀?”玉玉看了我一眼,显得更着急了,近乎哀求地缠着大姨边哭边说:“大姨,我要回去,嗯……嗯……”大姨惟恐老师批评她,连忙说:“陆老师,我们到楼下去一趟,待会儿再上来。”说着,带着玉玉下楼去了。“唉……”我无奈地轻叹了口气。 玉玉是个内向偏于孤僻的孩子,小班时是哭得较“韧”的几个孩子,小班第一学期快近尾声时,才适应了幼儿园集体生活。可是已经是中班下学期了,而且开学也已两个星期,依旧每天来园时要哭,不能不引起我们重视。我曾经分析过玉玉的个性,她的先天气质偏于抑郁质,心理表现为敏感,畏缩,孤僻。但从她的行为,语言,思维各方面分折,却有其特殊性:玉玉的自理能力较弱,比如中午吃饭,饭菜都放在桌上了,她却用手支着头,一脸不高兴地看着饭碗,要是我们要求她:“玉玉,都上中班了,已经是大孩子了,要自己吃饭了”她就别过脸,一滴一滴开始掉眼泪了。问她怎么了,不是“菜我不要吃”就是“太多了,我吃不光”但只要老师提出:“玉玉,老师来喂你。”她就张大嘴,一口一口地把饭菜都吃光了,在家里就更不用说了。她对美工活动和计算活动兴趣不高,经常犯难地说“我不会。”完成得也很慢。但是玉玉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发展得很好,口齿清楚伶俐,表达流畅,思维有序,回答问题正确,想象能力也丰富。 综合这些情况,我认为玉玉的先天气质虽然偏于抑郁质,但其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并不是“弱型”的,相反是属于“强型”中的“活泼型”这一类型。造成玉玉种种行为性格问题的,是后天教育影响,尤其是 家庭教育 影响的结果,是性格对气质起了制约作用,即性格形成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造了某些气质特点。仔细分析玉玉的家庭情况:她自幼是大姨带大的,最亲最依赖是大姨,父母虽是同住,他们的主要任务可能也就是给她讲讲故事,做些交流,吃,穿、睡都是大姨照料的,连假期也跟着大姨回乡下,(虽然其母亲也有寒暑假)。大姨是个尽心尽责的保姆,但在教育上,不懂或不能象父母那样要求她,只是一味依着她,任何事一手包办,所以造成大脑思维发达,动作行为迟缓,性格自尊又相对孤僻的现状。 如何使玉玉的性格变得开朗,主动活泼起来,需要家园配合,共同努力。对于这种类型的孩子,首先确定采取的教育手段是以鼓励为主,但不能纵容,要求她做的,必须去做,至于做的结果,不管如何都应得到老师的表扬,以滋长她的自信,教师的态度也会影响别的孩子愿意主动找她玩。对于孩子的家长,多与他们交流,解释如何对孩子适度的放手,给其适当的锻炼机会,多与孩子沟通,给孩子更多的时间等等。 隔了几天,玉玉带了顶红色毛线帽来幼儿园,依旧不太高兴,我迎上去,笑咪咪地说:“哟,今天玉玉带了顶小红帽吗,真漂亮!”这两天孩子们正在听《小红帽》的故事,玉玉听了,嘴角不由地往上一翘,整张小嘴脸得意起来。“戴这么漂亮的小红帽,可是不会哭的噢,来,跟大姨再见,我们给小朋友看看去”玉玉忘了哭的事,高兴地走到一堆女孩子面前。连着几天,玉玉都带着小红帽来幼儿园,即使有时候控制不住眼泪,也别过脸去,不让我看到,我再一夸她,一会儿就好了。 怎样解决玉玉吃饭难的问题呢?这天,玉玉又支着头,撅着嘴,看着饭碗,我故意说“我们玉玉呀,最能干了,小班的小朋友才不会自己吃饭呢,玉玉一定会自己把饭菜吃完的。吃完了,给陆老师看看,奖励她五角星。”玉玉果然吃了起来,可是她不爱吃,过了一会儿,趁我去收拾饭桌的时候,悄悄地把饭菜倒在锅里了,然后兴冲冲地拿着空碗,对我说:“陆老师,我吃光了。”我还真以为她自己吃完了呢,吃惊地摸着她的头,笑咪咪地说:“哟,玉玉真厉害,吃得这么快呀!”旁边的小朋友叫了起来:“没有,她把饭菜倒掉了。”“啊?”这下,我忍住笑了,“玉玉,你把饭菜倒掉了,那今天可没有五角星奖励喽,不过,要是明天,你能把饭菜吃完,一定会得到五角星的。”玉玉点了点头。 第二天吃饭前,我及时提醒了她,果然,她吃完了,也得到了奖励。孩子良好行为的出现,如果及时得到肯定,再次出现或多次出现时,持续给予不同形式的正强化,就能形成良好的习惯。有句话这样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能收获一种命运。可以说,我们对孩子采取怎样的教育态度、教育 措施 ,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体会与反思: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是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幼儿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纲要》提出“身心并重”的健康观,并且进一步认为身体健康是幼儿身心健全的基础,心理适应则为幼儿身心健康的关键。我国曾因历史的原因,忽视过对幼儿心理健康的研究。而当前由于经济条件、自然环境、社会 文化 、生活方式等众多影响幼儿健康的因素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幼儿的生长发育也出现了新的不良现象,在今后的幼儿健康教育研究与实施中,既要防止单纯重视幼儿身体健康,也要防止片面强调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我国儿科医学专家、幼儿心理和教育专家,认为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是: (1) 动作发展正常。 (2) 认知发展正常。 (3) 情绪积极向上。 (4) 人际关系融洽。心理不健康的幼儿,其人际关系往往是失调的,或自己远离同伴,或成为群体中不受欢迎者。心理健康的幼儿乐于与人交往,能与同伴合作,游戏中能够谦让。 (5)性格特征良好。性格是个性中最核心,最本质的表现,心理健康的幼儿,一般具有热情、勇敢、自信、主动、合作等性格特征,而心理不健康的幼儿,常常具有冷漠、胆怯、自卑、被动、孤僻等性格特征。 (6) 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如吮吸手指,遗尿,口吃,多动等。 在我们带班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与众不同或表现为与集体格格不入的幼儿,比如象玉玉这样的孩子。而《纲要》要求应为每一个儿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如何通过我们的教育去影响孩子或者说是进行早期干预,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健康观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实施策略,比如:教育过程中应注意方法的针对性、多样性和趣味性,即寓学于乐,要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体会到来自成人对他的肯定,这样自然有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反复、巩固。 又如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也应把握时机。”因此应当在盥洗,进餐,清洁,睡觉,锻炼,游戏,等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渗透健康教育的理念,关注幼儿的表现,实施指导策略。再如: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就幼儿健康教育而言,取得家庭、社区的积极配合更为重要,否则来自任何一方的消极影响都将抵消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 《纲要》为我们的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在贯彻《纲要》实施过程中,的确不断出现一些新问题,比如:幼儿健康教育的策略如何有利于幼儿积极形成健康行为?教师的指导及环境创设如何有利于幼儿主动形成健康行为?如何兼顾幼儿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如何摆正成人保护与幼儿独立的关系?等等,需要我们继续深思和探讨。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篇五 幼儿表现 xx是个聪明的小朋友,个子很矮小,却生性好动,非常调皮,不管是上课还是游戏都喜欢做出各种古怪的动作,无法安静下来,而且非常喜欢打人,常常惹得我很生气却又拿他没办法。 每次吃晚饭了,别的小朋友都已经安静地坐下来准备吃饭了,可是xx还在大声地讲话,还欺负弱小的同学,多次提醒仍然没有效果,于是,我期望他能认识到错误并改正过来,但是他非但没有,反而把错误进一步扩大,故意打小朋友,眼睛还挑衅地望着我,一副“其耐我何”的表情,惹得我气得很,要不他就干脆在活动室里面来回跑动,或去玩一边的玩具,要不就往教室外跑,还影响了其他小朋友。 户外活动时,xx就更象是一头脱了缰的“野马”,根本就不听指挥了。我正在组织小朋友们进行“小火车”的游戏,xx则自己一个人跑到操场里面到处乱跑,又跑到滑梯边窜上跳下地,甚至头朝下从滑梯上滑下来,不管我怎么叫就是不归队。 评价及措施 每次xx犯了错误,我几乎都是用很强硬的态度来要求他按照我所要求的来改正,但是几乎每次都是xx的态度比我还硬,收效甚微,达不到我所想要的效果,偶然的一次机会,我却发现xx竟然很乐意地把他的错误改了过来。 这次我尝试的办法是给他来点“糖衣炮弹”,看看效果如何。于是,我没有像往常那样用批评的方式来要求他做好,而是走过去,轻轻拍拍他的背,在他耳边小声地说:“老师刚才都看见了,我知道你很聪明,活动课时表现得那么棒,但是为什么不把你的聪明用在好的方面呢?以后我们别再打小朋友了,和他们做好朋友不好吗?”也许是一直以来都习惯了老师对他犯错误后的严厉批评,不知道也从来没见过老师也会这么柔声细语地跟他提要求, xx,接着很听话地点了点头,然后乖乖地坐下来了。看着xx的表现,我突然很自责也觉得很感动,原来自己一直都在一个误区里面徘徊,以为对待这些调皮的孩子只能是“严师出高徒”,只能是严厉点再严厉点,不知道原来很多时候,或许和风细雨般的教育更适合他们! 效果: 在这个案例中,刚开始的时候我未能真正理解孩子的感受,了解孩子犯错的真正原因,用了错误的教育方法,因此,使问题处于一种不恰当的强化环境氛围当中,不仅没能解决问题,反而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后来,我通过了解他的家庭背景以及观察孩子的各种表现明白了真正原因所在,并针对这一原因改变了自己的教育方法,最后达到了理想的教育效果。这个案例,让我明白同样的教育方法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孩子,而是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入孩子的内心去。
学前教育最为关键的是以幼儿为中心、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你想知道幼儿园的教育故事案例是什么样的吗?接下来就一起分享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的教育故事案例吧! 幼儿园的教育故事案例一 语言活动:等着瞧 案例情景描述:在看了两集动画片《等着瞧》后,孩子们被它生动形象、幽默搞笑的画面深深吸引住了,也喜欢上了动画片里的主角,聪明的兔子和凶恶的狼,这两天在班级里引起了一阵轰动,《等着瞧》变成了热点话题。同时,我发现,孩子们在对动画片里有趣的情节津津乐道的时候,也产生了一些疑惑,所以,促成了这次活动。 过程描述: 在观看第三集《等着瞧》时,孩子们果真产生了一些问题,在看到狼把兔子追到了一家电视机商店,兔子没地方躲藏,就躲在一个假的电视机框子中,假装和别的电视机里的兔子一样唱起了歌,狼正愁找不到兔子,它就把真的电视机一只只关掉,兔子终于露出马脚,因为它太忘情于演唱了。狼终于发现了兔子,可是狼却没有马上扑上去抓住兔子,而是十分配合兔子做起了观众。 于是老师提出了问题:“狼既然认出了兔子,为什么没有一下子扑过去抓住它呢?不怕兔子逃走吗?” 小朋友们反应很激烈,马上举起了很多双小手,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看法: 第一种看法觉得,“电视机关不掉”(这是停留于最表面的想法,显然是错误的,是班级里能力比较差的孩子的回答。) 第二种:“狼想等一会再抓兔子”(这接近于老师预设的答案,但还是浮于表面。) 我的思考:如果把老师要的那个答案比作苹果的话,孩子们已经很接近苹果了,只要再向上跳一跳就能摘到了,如果这时老师直接就告诉他们答案的话,幼儿会像泄了气的皮球,教师原本是想助一臂之力,却在幼儿想说的愿望上浇了一盆冷水,而且对于老师的答案他们也未必理解,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使孩子们自己体验到狼的骄傲自大的性格,和面对兔子暗自窃喜的心情,它认为这回兔子是肯定跑不了了,一种胜券在握的胜利者的姿态。 在语言活动中,教师必须在认真倾听孩子们的观点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教学策略,来帮助孩子提升经验。面对孩子对动画片不同的理解,教师要谨慎对待,如果显然是错误的,那么必须改正,而有些地方,可以允许有不同的看法,那么教师的评价应具有开放性,为幼儿创设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于是我即时的鼓励孩子们大胆模仿狼的神态、动作,孩子们在模仿的过程中体验着、感知着。 虽然孩子们不能用深奥的语言表达“狼为什么没有马上抓住兔子”但是他们会用稚拙的语言学着狼说:“哈哈,兔子,你逃呀,你逃呀„„”说明他们已经完全理解了这种感情体验,而且有一种“我自己知道的”这种自豪感,在学习狼说话的过程中,他们也得到了语言锻炼的机会。 活动反思——如何发挥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主体性: 现代教育思想十分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强调主体性在自身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认为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是指幼儿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独立、自觉、能动和创造的内在特征,也是幼儿主体得以确立的内在依据和根本标志。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而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要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也就是要发挥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主体性,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 教育环境,从而使他们能主动积极地参与语言活动,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语言情境,引发幼儿的自主性。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我们要给幼儿选择的空间,给幼儿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自主性是幼儿自我表达的灵魂,幼儿是自己行为的主人,他们有权对自己的活动作出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皮亚杰认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客体交互作用过程中获得的,幼儿与客体环境的交互作用越积极、主动发展就越快。一个班的幼儿,由于年龄和个体差异,他们的兴趣和发展是不平衡的,我们的活动也就不能总是全班一个模式。 我在面向全体的集体活动中,为幼儿创设了具有一定语言表演的情境,提供让幼儿参与观察、讲述的卡片、图片和具体形象的表演头饰、道具及背景等,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自主选择性活动、分组合作活动、互动式活动等,进行同一内容,不同层次要求,同一要求,不同内容的活动。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愉快地参与活动,满足一定的愿望,产生对语言活动的兴趣。而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也就有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语言讲述中,我常常提供多幅有关联的图片,让幼儿自己去看画展一样选择一幅图片进行讲述,幼儿会根据自己的喜爱,在自由选择的情境中与同伴一起选图、一起看图,一起自由地讲述。这样,有利于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让幼儿在自主选择图片的讲述中积极地参与语言活动。 其次,为幼儿创设开放性的心理情境。作为教师要与幼儿建立起融洽的师幼关系,经常用真诚的眼光同幼儿交流,用优美的语言、生动的表情创造一个亲切、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仔细倾听他们的每一句话,当他们出现语言表达的障碍时,就要不断地鼓励、支持,这样,幼儿会在民主、友爱的氛围中感到无拘无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欲望。同时,还要为幼儿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为了提高每个幼儿的交流兴趣,培养幼儿语言交流能力,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交流机会。 二、驾驭教学艺术,发挥幼儿的能动性。 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在自己的活动和自己的发展中,与生俱来的具有能动性。我国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在他的“活教育”的教育原则中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想的,让他自己去想。”而幼儿在活动中的能动性集中地体现在能主动、积极地作用于认识客体和改造客体,而不是被动地、消极地进行认识和实践。幼儿是发展着的、能动的主体,我们应该相信幼儿自身具有巨大的潜力。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在语言活动中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语言表达,影响着幼儿在语言交流时的能动表现。幼儿在语言活动中总是希望每次活动都有新鲜感,因而,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在活动中的运用,变呆板为灵活,变单一为多样,让幼儿置身于生动、活泼的活动氛围,来满足幼儿的需要和求知欲望。 (一)采用多通道参与法。也就是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通道参与活动,>心理学认为:人在认知过程中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越丰富,理解也就越全面越深刻。在组织语言活动时,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聪明才智,以“谁想知道”、“谁会讲述”等,鼓励所有的幼儿主动参与,引导他们运用多种感官主动、积极地进行感知。如:学习诗歌《树叶》,我先带幼儿到户外捡了许多的树叶,让他们看看、摸摸、玩玩,自己捡的树叶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象什么?在学习诗歌时,又让幼儿扮小动物表演捡树叶的情景,幼儿在观察、朗诵、表演的过程中,通过多通道、多感官的参与,使幼儿对诗歌的理解、朗诵、表现就更直接、更深入。 (二)采用情境体验法。让幼儿在创设的情景和气氛中,感受体验各种美的事物,从而产生积极的态度,调动内在的学习动力。我们都知道,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他们大多注意审美对象的外在美,对那些色彩鲜艳、富有儿童情趣的审美对象 易产生美感和兴趣。因而,在语言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与之相适应的形象生动的非语言环境,去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中美的形象、美的意境。 三、调控师生互动,展现幼儿的独特性。 幼儿的独特性实际上也就是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差异性。它是幼儿主体性的重要表现,表明在现时的活动中每一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内存世界的鲜活、生动、独立的个体,是不可重复的、不可再造的价值主体。 我们的语言活动通常是在师生和生生间的互动交流中进行的,教师与幼儿应是平等的伙伴,师幼互动无疑是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幼儿的语言能力是有差异性的,教师也就不能一个模式地进行语言交流,要针对不同特点和能力,带给幼儿活动的支持,包括激发碰撞、>经验交流、情感共享,更重要的是帮助不同的幼儿发现、明确自己的问题和疑问,建立起良好的师幼人际氛围,有效缩短其心理距离,进行不同方式、不同内容的语言交流,同时要根据幼儿的需要调控互动的方式。 (一)师幼选择性互动。教师根据互动内容的难易程度,有目的的选择语言发展能力强的、较好的或较差的进行互动交流,既能满足不同发展层次幼儿的需要,又针对幼儿的差异性进行师幼间的互动,让幼儿能在活动中得到一定程度的表现和发展。如;在排图讲>故事《救小鸭》中,教师与幼儿可以互相进行选择,能力较差的幼儿可以选择讲述小鸭遇到的困难,语言能力较好的幼儿选择讲述小动物们救小鸭的方法,语言较强的幼儿选择讲述救小鸭的过程。这样,能满足不同幼儿的求知欲,又树立了不同发展层次幼儿的自信心。 (二)师幼合作性互动。让全班幼儿或一个组的幼儿共同合作与教师间的互动。合作性互动一方面体现在对语言活动中一个问题的讨论,幼儿可以七嘴八舌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师幼间都能进行发表和评论;一方面体现在语言交流的表现中,如诗歌、儿歌的集体与分组朗诵;反义词的相互练习;一问一答的提问和回答训练等。这种方式的互动,能带动语言能力较差的幼儿参与互动。 (三)生生共享性互动。指幼儿把自己的经验和看法与同伴间进行的语言交流。这种互动可以是两个伙伴、一个小组的同伴、也可以是自己选择的几个好朋友,在生生间的互动中,为每个幼儿充分表达、互相倾听、启发、讨论及协作,提供了丰富的机会。幼儿可以把自己的见闻和经验讲给同伴听,让同伴与自己共享快乐;学会了朗诵儿歌,让幼儿与同伴互相进行朗诵练习;讲述故事中可以让语言发展好的幼儿与语言较差的幼儿进行互相讲述;一个组的幼儿互相讨论故事中的问题等等。 教师要调控好活动中师生与生生间的互动,尽可能地让幼儿在活动中得以表现,充分展示他们的独特性,发挥幼儿语言表达的能力,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 四、支持语言想象,启迪幼儿的创造性。 创造性是以探索和求新为特征的,它是个人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和最高层次,是人的主体性灵魂。但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创造性与人们一般所言的创造性有所不同,对幼儿而言,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对语句、词语的举一反三,对故事情节、事物的联想、想象,以及儿歌、诗歌、散文的仿编等等。 在语言活动中,一边是教给幼儿的学习方法,一边是要引导幼儿能举一反三,学了一首儿歌,就让他们也来自己学习仿编儿歌;讲述时,运用一个词语,让幼儿说说还可以用哪些词语;学了讲故事,就启发幼儿想象也来创编一些故事情节等等,同时,引导幼儿大胆地、创造性地用连贯的语言表达出来。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幼儿不能没有想象,想象是幼儿的天性,幼儿的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带有幻想色彩。我们语言活动中的文学作品,大多具有丰富、生动、优美的想象和幻想,合理的想象和幻 想很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强烈兴趣。幼儿的这种心理状态一旦与语言作品中的幻想合拍,就会迸发出无穷的乐趣和想象。在活动中通过让幼儿把看到的东西想象成另一种需要的东西,教师总要启发幼儿“它像什么?”、“还像什么一样?”让幼儿想得越多越好,想得和别人不一样等等,这样的引导和支持,幼儿的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于幼儿天真的想象,教师要给以肯定和引导,让幼儿的能自由的天空中大胆地想象。如:故事《七色花》,幼儿很容易被故事里七色花的神奇作用吸引,当教师给每个幼儿一朵自制的七色花时,让幼儿幻想成故事里神奇的“七色花”鼓励幼儿想象:你的“七色花”会帮你实现哪些愿望?幼儿会想到为自己实现喜欢的东西,为爸爸、妈妈实现需要的东西;教师进一步支持幼儿更深一层地想象,“七色花”还会帮你实现哪些有意义的愿望?进而,幼儿会想到帮助有困难的人实现愿望;还会想到实现动画片里的科学幻想情景等等。 教师对幼儿想象的支持和肯定,能有效地启迪、培养和发展幼儿身上隐藏着的神奇而无穷、健康而富于创造性的想象力。 通过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实践让我体会到:教师只有深入贯彻《纲要》精神,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幼儿的主体地位,尊重、了解幼儿,为幼儿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语言交流环境,给幼儿充分交流与表现的机会,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发挥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主体性,才能不断地促进幼儿主动的发展。 幼儿园的教育故事案例二 案例背景: 在幼儿园中,很多小朋友都非常爱“美”。特别是当新衣服买来时很多幼儿都急着要穿到幼儿园去,想让小朋友看看自己的新衣服是那么的漂亮,喜欢老师表扬表扬他。但是有些家长一味地宠着孩子,他想怎样就怎样,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怎样更好的与孩子交流、沟通呢? 案例描述: 五一回来,衡衡有点不情愿地走进教室,我一看他的脸就猜到他肯定是心里不好受。这时我就过去问他怎么了,他不离我而且转身自己去玩了。他妈妈见此情形就过来跟我说:“五一休息时给他买来一双新凉鞋 ,在家里每天都穿。昨晚楼下一位阿姨夸他鞋子漂亮,他听进了。今天非要穿到幼儿园来,跟他讲了一早上他都不要听还哭了一顿所以现在心情一直不好,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这时我就又跟衡衡去交流,他仍旧不离我但是不象刚才转身去玩了。但是还是在听我讲话的,因为他爱讲道理所以我还是抱着试试的态度与他沟通。结果他愿意与我交流,我很高兴。我蹲下来问他为什么不高兴,他告诉我因为他想穿新鞋子可妈妈不让他穿所以哭了。这时我对他说:“衡衡,你知道妈妈为什么不让你穿吗?因为现在天气还有点冷,而且太阳公公也没有出来,你看老师、小朋友都没有穿凉鞋。如果你现在就穿的话很容易感冒的,万一衡衡感冒了,那就要上医院打针了 那就又要花妈妈钱了对吗?”他回答的很好而且心情也又点舒畅了。然后我又问他,爸爸妈钱是辛辛苦苦赚来的对吗?他迟疑了一会儿对着我笑了笑,他妈妈看到此情景也放心地去上班了。我也为衡衡听懂了我的意思明白了我的道理而高兴。 案例分析: 现在家庭中普遍都是独生子女,而且家境也都比较富裕。又很多家长一味的宠着自己的孩子,把他们作为掌上明珠捧着,祖辈家长特别明显。所以现在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爱“美”心理这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尽管这种心理是在特定情况下能起积极作用的,但是从长远来看,它会给幼儿>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家长、教师 应该以正确的态度看待幼儿的爱“美”心理。采取正确、合理的方法来引导幼儿,特别是对于那些非正常爱漂亮的孩子。幼儿爱“美”心理形成的原因主要可以从教师、家长和幼儿自身的特点来看。教师的夸奖很有可能促使幼儿爱“美”心理的动因,因为这个年龄 段的幼儿判别能力 不强,有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当孩子提出物质要求时总是一味地满足孩子。没有教育孩子该怎么做,也没有采用正确的方法来引导孩子,促使幼儿爱“美”心理的形成。有些幼儿自身爱“美”,教师、家长就要更加注意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的这种心理,导致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所带来的不利因素。 此时,教师、家长怎样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就起到关键的作用。 案例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就要尊重孩子的天性。所以早期教育重视发现、保护和引导他天性中固有的品质。”还指出:“只有家园联系才能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充分利用已有的这些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儿童发展。 1、发展的趋势去关注孩子小步递进的过程,抓住 发展的寻常时刻,学会了解行为的发展意义。 在幼儿园中我们要学会分析孩子行为的寻常时刻,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水平,认知特点、智慧策略,以便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儿童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不同的儿童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不同的优点和缺点。教师应具有全面、正确的儿童发展的知识 和了解儿童发展的能力,积极、适宜地把握儿童发展进程及其特点,努力支持和帮助儿童的学习 和成长,为每一个儿童的长远发展在早期奠定良好的基础。 2、关注个别差异,满足发展中的不同需要,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 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形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3、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现实的需要。 对幼儿来说家长最重要的不是对幼儿进行“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道德说教,而是帮助幼儿认清自己到底需要做什么,以及选择一种既能使对方感受到被尊重并接受自己的方式。 幼儿园的教育故事案例三 案例背景: 小班幼儿刚从家庭走向幼儿园,将面临新的环境和生活,同时幼儿在生活环境、活动方式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一些孩子在入园之初会出现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其突出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哭闹!尤其是2—3岁幼儿,往往会被幼儿园里新鲜的环境、玩具所吸引而暂时忘却对家人的思念,但一到午睡时间,他们又会表现出明显的不稳定情绪,有的甚至哭闹着要回家。这种强烈的对家人的情感依赖以及对老师的排斥,使孩子不愿午睡,甚至出现惧怕午睡等不适应行为。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应该如何使幼儿尽量在较短的时间适应午睡呢? 案例描述: 凯瑞是一个腼腆内向的男孩子,白白净净的,很少说话很安静,也很少与小朋友争执打闹,是个惹人爱的孩子。但是自入园以来,他从来都不上自己的小床睡觉,不论老师怎样耐心的说教他就是不肯上自己的小床,强行上床他就大声嚎啕大哭,更不要说睡觉休息,如,“你可以先不睡觉,躺在床上玩一会儿”;“老师抱抱你,咱们一起去你的小床上”;“妈妈第一个来接凯瑞”等等方法都不奏效。 我观察到凯瑞只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我们身边,看着其他小朋友脱衣服、上床睡觉,像这样已经持续了三天。在第四天午休的时候,凯瑞还是一个人静静地坐着,身子倾斜到一边,两只眼睛都快眯成一条线,我看到他实在撑不住了,就赶紧轻声地说:“凯瑞,咱们去休息一些吧,这样多累啊,跟其他的小朋友一样去睡觉吧!”凯瑞突然醒了,一 字一顿的说:“我不睡觉,我不去睡!”这时我想起来,凯瑞的母亲曾经给说起,凯瑞性格很直拗,不能硬来,在家午休的时间都是三四点。我想了想便说:“那好吧,你不困就先别睡了。”这一天凯瑞又没有睡午觉。第五天依然这样,凯瑞明明很困了,可就是不肯上床睡觉,还是老样子连抱他过去都不肯,我一定要好好想个解决办法。 第六天午休时,我就先让凯瑞站着看其他小朋友脱衣服、换鞋上床,等所有小朋友都上床了,走到他身边,俯下身子拉着小手对他说:“你别站在这里了,老师带你到另一个地方去(凯瑞的小床),那里有你妈妈带来的好东西。”我看到他倚靠在自己的小床边上,一会儿摸摸自己的小被子,一会儿摸摸自己的小枕头,很是欣喜。我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于是对凯瑞说:“你的小被子多好看啊,红红的颜色,绣着你的名字,小枕头还有香气呢„„这么舒服,其他的小朋友看你不在床上睡觉,可不能让他们用了啊,快点,你赶紧上床来吧,你站着多累啊,坐在床上好好看着你的东西呀。”凯瑞一听,果然上床了,抱着自己的被子不撒手,我就把被子折好垫起来让他靠着坐,他这样也不舒服,皱着眉头,一副难受的表情,看到其他小朋友都躺下睡了,我顺势说到:“这样舒服吗?”凯瑞回答道:“不好。”“那就躺着吧,这样好多了吧!”凯瑞说:“好,舒服了。”待凯瑞躺下后,盖好被子,轻轻抚拍着几下,他就入睡了。 离园时跟凯瑞的母亲交代午休情况,建议家长周末一定要按时休息,不要打乱正常的作息。回来的新一周,小凯瑞午休更积极了,不用教师催促便能自己上床睡觉了。 案例反思: 午睡是幼儿一日生活卫生保健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从医学保健角度分析,幼儿进入睡眠时,身体各部位、脑及神经系统都在进行调节,因此,幼儿午睡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体需要而设置的,它对“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一节中明确指出“要建立良好的常规减少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培养幼儿的自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3-4岁幼儿在提醒下,按时睡觉和起床,并能坚持午休”。为此,幼儿教师必须做好幼儿午睡的管理工作,应以正确的态度看待幼儿午睡,不应该采用强行粗暴的方法迫使幼儿入睡。 幼儿入睡适应从生理学、心理学的角度,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来引导幼儿,即根据不同的幼儿的特点针对存在的不同问题,施予不同的转化方式,循序渐进、层层深入,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特别是对于那些内向胆小的孩子,以利于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正如本案例中,倚靠小床、抚摸被褥(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上床抱被、靠被垫坐、躺床入睡等五步骤逐步引导凯瑞小朋友成功入睡。我们教育工作者可以从睡前的情绪调节,如播放故事、舒缓的音乐、组织散步等以稳定幼儿情绪;可以创设舒适的睡眠环境方面,如粘贴睡眠中的动物图案、睡前通风、睡时拉上窗帘等,营造一个安静、暖和、舒适、宽松的睡眠环境;可以提前与家长沟通,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养幼儿的午睡习惯,如孩子午睡状况,几点入睡?有什么特殊要求?午睡时间多长等,建议休息日在家要坚持给幼儿午睡的习惯,尽可能与幼儿园午睡时间相一致。 让幼儿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一个过程的,需要教育工作者有耐心地去期待幼儿的转变,还需要有帮助性的引导,不断地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原则和方法去探索、实践并积累经验,才能有效地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 猜你喜欢: 1. 幼儿园学习故事案例 2. 幼儿园教育故事 3. 幼儿经典教育故事 4. 幼儿园教育叙事案例3篇 5. 幼儿园儿童教育故事精选
幼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在 教育 教学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与表现。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 教育叙事 案例,仅供参考。
我们班的宝贝是全园最小的,头一次接触幼儿园这个小社会,要适这个集体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一般来园后一个多星期就能进入状态了。瑞瑞是一个很特别的小男孩,在家里都是奶奶带,刚来幼儿园的时候哭得特别厉害。他不像别的孩子那样边哭边叫妈妈,不论你问他什么,他都不理继续哭。有时候哭累了就一个人静静的坐着,也不和其他小朋友说话,也不去玩玩具。你和他聊天,他也就望着你不出声,表现出非常内向倔强的性格。来幼儿园快两个星期了也不和老师打招呼问好,不管我们怎样主动,他就是不开口。
发现了这样的情况,我每天都留心观察他。慢慢的我发现他情绪稳定的时候偶尔会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过了两天在户外活动中,我能听到他爽朗的笑声了。其实他是一个自我保护意识很强的一个孩子,来到了陌生环境有些胆怯和不自然,他自己在观察周围的一切,因为陌生环境的一切都是未知的,人也是不熟悉不了解的,所以他不会轻举妄动,他需要慢慢去熟悉他们,然后慢慢摸索和陌生人的相处方式,慢慢适应环境找到归属感。
我在每次集体活动之前的点名活动中,特地的点到他。“叮铃铃、上课啦、请看谁来啦?”当我的手摸到他的头的时候。他还是会站起来望着大家招招手,但不会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大声的说出自己的名字。不论我怎么鼓励他,他都不会出声。于是我这一次就撒了一个善意的谎。“小朋友们听到了吗?”,“没有、听不见”。我就摸摸瑞瑞的头说:“可是李老师听到了哦,瑞瑞的声音不是很大,李老师离得他近,所以李老师听见了,小朋友们鼓励一下他。李老师有个愿望,希望下一次瑞瑞能够大声的回答我,好吗?”瑞瑞就只是望着我点点头。第二天的点名活动中,我特意先点了几个很自信的小朋友,好激励瑞瑞。当我点到瑞瑞时,我牵着他的手,先跟他讲了句悄悄话:“瑞瑞你答应过我的哦,会大声的说的哦!”在他张了几次嘴巴之后,终于他大声的模糊不清的说出了自己的名字,说完之后就立马害羞的用手捂住了自己的脸。这已经是他一个很大的突破了。我这时我大声的问小朋友“小朋友们!你们这一次听到瑞瑞的声音了吗?”“听到了”我带头给瑞瑞鼓掌,小朋友们也跟着一起鼓掌。他听后把捂着脸的手给放了下来,笑的很开心。
一个星期之后,我发现在班上能听到瑞瑞笑声了,能看到他与小朋友交流了。为了加强效果,我在点名活动之后再加了一个“我的好朋友是谁”到了瑞瑞那时,“大家好,我叫瑞瑞。我的好朋友是···”之后就用手指出了他的好朋友,我小声的提示他,引导他说出小朋友的名字。可是等了好久,他还是只张嘴不出声。其他小朋友都慢慢失去了听的兴趣,我也只好等下次机会了,正准备叫他坐下的时候,突然听见了他小声的说出了他的好朋友的名字,头也埋得越来越低。我当时就大声的鼓励他,还给他贴上了一个笑娃娃。随之把他请到了前面,牵着他的手问小朋友“瑞瑞说出了他的好朋友,那有谁是瑞瑞的好朋友呢!”班上的宝贝们都争着抢着举起自己的小手。这无疑是给了瑞瑞最好的鼓励。现在的瑞瑞朋友很多,在班上总能听到他清脆的声音。最近都能大声的和老师打招呼问好,跟爸爸再见。我还发现了一个小朋友的秘密,厕所总是他们最放松最自由自在的地方。在这里小朋友们无话不谈,聊得特别快乐,内容也让我们忍俊不禁。瑞瑞更是如此。
从瑞瑞的成长进步中我真正理解了幼儿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的真正涵义,同时体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自信心的培养是多么重要。如果在瑞瑞的成长中,我没注意自信心的培养,让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去完成他无法完成的任务,这样只能让她对自己更加失去信心,心里会想:“为什么人家可以完成的任务他完成不了,是自己太笨了吗?”那样的话,瑞瑞也不可能是现在这样了,说不定从此再也不会跟别人交往。
一个班级就如同一个大家庭一般,家里有很多的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饮食习惯,身为幼儿教师,就是要给这个大家庭里的每一个人温暖,欢乐,身心健康的童年。
我所在的大家庭里有一位特殊的家庭成员,是一个很高很高,又很胖很胖的男生,不善言辞,有一些无伤大雅的‘坏’习惯,又很喜欢管理别人事的芮芮。
一,无聊的美术活动
到美术活动的时间了,是这个名字叫芮芮的小男生,最不喜欢的活动,他是班级里最不喜欢画画的,勾线胡乱勾几笔,涂色也是乱七八糟的瞎涂,颜色里面外面一团乱,别人在认真画画的时候,他总是在一旁搞破坏,和他在一张桌子上绘画的小朋友每次画画的时候都会告他的小状,“老师,芮芮画在我的纸上啦!”“老师,芮芮总是讲话,吵到我没法画啦!”,美术活动芮芮的表现都是一如既往,我想不能一直这样下去,总是提醒他快快画好自己的作品也只是利用老师的权力制止了他的不合理行为,并没有真正的引导他尝试绘画,并且喜欢上绘画,一次我悄悄的走到他的后面看他的行为表现,发现他很没有耐心,无法像其他的小朋友一样,一笔一笔的勾线,一笔一笔的涂色,最后认认真真的写上自己的名字,芮芮总是画几笔就没有耐心了,要不就是到处讲话,要不就是在发现老师看着他时,就瞎涂几笔,颜色全涂到外面也无所谓,我想了想,觉得幼儿都喜欢受到老师的表扬,应该有奖惩的制度,画画的过程中认真仔细又完成的很出色的幼儿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并且会有小贴画来作为奖励。当然,不认真不仔细的幼儿也会有'惩罚',就是作为作业回家后再画一幅作品,第二天带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绘画的 心得体会 ,但是,这个 方法 ,对于芮芮来说并不是最好的最有效的办法,我又和他的家人沟通了一下,希望周末在家时可以抽出一些时间和芮芮一起完成绘画作品,培养幼儿的耐心,在幼儿园时多多引导他一些绘画的方法,涂色的技巧。家园共育引导幼儿积极的发展自我绘画能力。今天下午天气下雨,小朋友们都在画自己的美术练习本,有的画恐龙,有的画自己的小书包,芮芮却在看着天花板发呆,我走过去问他“怎么了?想不想放学的时候,我请爷爷来看你的作品啊!想不想要小贴画啊?但是,你要画的漂漂亮亮的,美美的,颜色要认真的涂哦!”芮芮眼睛一亮“老师,我也能贴小贴画啊?”我什么都没有说,笑了一下走了,几分钟之后我‘无意’的走过他,看他在认真的画,还问其他的小朋友,涂什么颜色好看。放学的时候他的爷爷来接他回家,他却把爷爷拉到我的面前,不好意思的笑笑说"作品给爷爷看?"我和爷爷都笑了······
二,不听话的衣服
芮芮还有一个习惯让人有点头痛,就是每天午睡前,小朋友会整齐的把衣服折叠好,放在椅子上,全班只有他,不提醒是绝对不会折衣服的,所以,他进午睡房是最快的,其他的小朋友还在仔细的整理衣服时,他已经躺在自己的小床上了,坐在他旁边的小朋友,每天中午都会如约而至的走到我面前告诉我“老师,芮芮又没有折衣服,他把衣服就摔在椅子上了······”
之后,我就会把芮芮从午睡房的床上请出来,去折衣服。我们都知道培养幼儿自主的良好习惯才是教育的根本,被动的请幼儿去完成一些事情而没有引导他们去自然而然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是无法长久的,也不是有效的教育 措施 。昨天我在班级里和全体幼儿进行了一个讨论,题目就是“怎样和我们的衣服鞋子做朋友?”几个小朋友发表过自己的观点之后,我主动出击,“请芮芮来讲一讲自己的看法,衣服每天都在穿,就如同我们每天都要用筷子吃饭是一样的,吃过饭都要洗筷子,消毒的,那么我们穿在身上的衣服,芮芮你想怎样爱护它呢?”芮芮站起来一脸的茫然,最后说了一句“吃饭时不能吃在衣服上,画画也不能往别人在衣服上画”我继续引导说“那睡觉前呢?”其他小朋友马上回答把衣服折好放在椅子上再进午睡房,他听到别人的答案,自己也跟着说折衣服再睡觉,我见机行事,“好的,芮芮,自己答应老师的,衣服每天都要穿的,所以,睡觉前一定要把衣服折叠整齐再睡,那芮芮走到老师这边来我们拉钩。”
他似乎不是太情愿和我拉钩,也许怕自己会做不好,我告诉他老师会帮助的,过来拉钩。今天中午散步回到班级里,小朋友们都忙着整理自己的衣服,我没有和之前一样特别的提醒芮芮,而只是观察他,给他自己表现的机会,我站在午睡房的门口看芮芮走过来,我刚刚想问他有没有整理好衣服,他忽然“哎呀!”掉头回到了自己的椅子那边,蹲下来摆鞋子呢?最后,才笑嘻嘻的看着我走进了午睡房,躺在了自己的小床上。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是需要更多的关心琐事,关心在他人看来无足轻重的小事,每天与幼儿打交道,会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些幼儿教师特有的'坏'习惯,把幼儿单纯的看做是一个孩子,其实,教学工作就是教与学,在教育引导幼儿的同时自己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幼儿的世界也是有他们的道德观,甚至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只要你耐心的观察,细心的研究,会发现幼儿也可以教会我们很多!每一个纯真又善良的幼儿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
连续几天卫生间的地面、墙上总是湿的,而且班上的其他老师也反映。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询问幼儿,孩子们都说不知道。于是,我决定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在日常的生活中与班上其他老师的沟通中,我们发现了问题,经过初步地询问幼儿,并没有找到问题根源所在,所以老师决定进行详细地调查,并找出原因。)
因此,我特别关注了幼儿进入卫生间的那一个过程。有一天上午,我站在卫生间门口看着幼儿一个一个洗手,冲洗干净之后孩子们都走了出来,结果毫无线索。(刚开始观察并没有让我发现什么,也许老师一直站在卫生间门口,孩子在老师的“监督”下不敢进行自己的活动。)下午,我故意在教室里忙里忙外,大约过了2分钟,我就悄悄地走到卫生间,看见张泽明小朋友两手放在水龙头上,水龙头里的水一下子冒出来,溅到了墙上、地面上,然后她两只手在搓呀搓。我走近张泽明身旁,她还没发觉。于是,我轻轻地叫了一声:“张泽明,你在干什么呀?”她马上回过头,把手伸出来对我说:“我洗手呢,马上就洗好了。”说完便去擦毛巾了。(又一次地观察我稍微改变了一下方法,终于发现了问题的根源所在。从当时的情况可以看出,张泽明已经不是第一次这样做了,而且当老师发现她时,她反应也特别快。看见她在玩水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气愤,因为,在常规培养中,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说,“节约”的意识老师时时刻刻都在提醒着孩子,她的这种行为真的有点让我感到了教育的失败。可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也很明白,孩子天生就是好奇的,喜欢探索的,也许她这么做有自己的想法也不一定,并且,自己的一时冲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想搞清楚孩子真正的目的,就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
事情虽然已经真相大白了,但是,当天我并没有在全体幼儿面前批评她,而是耐心地询问她:“告诉老师,你为什么在卫生间里玩水?你一定有什么新发现对不对?”原本神情紧张的她听我这么一说似乎轻松了不少,她很自豪地对我说:“我发现用手堵住水龙头水花溅出来象喷泉一样,特别好看。”(果然,她的确有一番自己的见解,这时,我很庆幸当时自己没有因为一时的冲动而盲目的批评她。)听了她的解释,我笑着问她:“那你发现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卫生间的地面上,墙上都溅上了水珠。”她抬起头看看我,又低下头抠着衣角,嘴巴张了张,但是我没有听见什么,于是,我对她说:“没有关系,大声说,老师不批评你。”她这才说:“我也发现水都跑到外面了,可是我真不是故意的。”(孩子毕竟是孩子,虽然她明明知道这样做弊大于利,但是,他们天生的好奇心和当时探索的乐趣让他们根本顾及不了那么多。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想出一个更妥善的解决方法,既满足了孩子,又达到了一定的教育目的。)
(“玩水”几乎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一项活动,因为在玩水中,大大地诱发了孩子们探索的兴趣。但是,在成人的影响和老师的教育下,他们似乎明白了“玩水”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因此,即使是那些特别爱“玩水”的孩子,也是在“偷偷”地进行,怕被大人发现而受批评。)事后,我针对这件事情进行了分析:也许是一个偶然,让张泽明发现用手堵住水龙头溅出来的水花象喷泉一样很漂亮。她这种探索的精神我们还是应当给予鼓励和赞赏的。但由于年龄小的关系,她在尝试的过程中根本无瑕顾及玩的过程中水花四溅所造成的后果,所以,这时我们老师就必须给予必要的引导。
我实施的教育策略:
1、满足张泽明小朋友的探索求知欲望。根据实际情况,这个实验在幼儿园我们根本无法进行,于是,我布置了亲子作业,请家长带领幼儿在家中进行探索、实验,并把实验结果带到幼儿园。(有条件的话可以拍照或录象让班上的幼儿观看。)
2.利用讲 故事 “小水滴”等形式,引导幼儿了解水源来之不易,并且让幼儿知道水对人类及社会的重要意义,从而激发幼儿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教育策略的实施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观察了解,卫生间里再也看不见湿湿的一大片了,班上的孩子节约意识更强了。特别是张泽明小朋友,洗完手后总是自觉地走回教室,再也不留在那里玩水了。有时,她发现有的水龙头没关紧,还会帮忙关紧。
反思 :
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幼儿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兴趣、 爱好 ,要求与愿望。同时,这个时期的孩子也会有较强的好奇心及丰富的 想象力 和创造力。作为老师,我们要尊重他们,珍惜他们的探索欲望,当他们的探索欲望与现实相冲突时,老师千万不能消极地加以制止,应给予他们鼓励和引导。尤其需要谨记的是:此时教师对于孩子的态度以及对孩子行为的反应,都会直接影响孩子发展的方向。不要控制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管教师在游戏前对游戏的预设有多全面,都不可能完全预测幼儿的动态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中多关注幼儿的兴趣、 经验 和表现,引导幼儿不断地调整。只有动态地推进游戏,幼儿才会越来越喜欢游戏,游戏才会真正促进幼儿发展。
1.当幼儿不喜欢游戏时,教师要“顺”
顺,即顺应幼儿的合理行为。当我发现幼儿不喜欢游戏时,没有按自己的想法调整游戏或是强迫幼儿继续游戏,而是了解幼儿放弃游戏的真实原因,顺应他们的想法,并将调整游戏的权利交给他们。当幼儿用自己找到的新材料和新方法以滚球代替丢沙包时,我预设的游戏才真正转化为更适合幼儿的游戏。顺,给了幼儿更大的自由度。
2.当幼儿有想法时,教师要“启”
启,即通过启发和引导,使幼儿获得更清晰的认识。在寻找适宜的材料时,我通过启发和归纳,使幼儿零散的观点渐渐清晰——材料要轻一点、“跑”慢一点、比沙包大一点;紧接着的开放式提问“那你们觉得用什么东西来扔好呢”没有直接告诉幼儿答案,却能启发他们聚焦具体的材料:随后“谁能打中我”的探索活动,既让幼儿认识了材料,同时又强化了他们对游戏规则的认识。
3.当游戏偏离正轨时,教师要“导”
导,即将违背游戏价值的行为引导到正确的轨道。当幼儿争着要被球碰到时,游戏偏离了原来的轨道,背离了原有的价值。等到幼儿自己也意识到这一问题时,我通过“怎样才算玩得好”等问题引发了幼儿的思考与争议,促使幼儿重新讨论寻找更适宜的规则,解决了问题,有效地把游戏导回了有意义的轨道上。
4.当幼儿有新异行为时,教师要“推”
推,即发现幼儿新异行为中的价值,推动游戏发展。游戏中幼儿突然出现的新异行为,往往是符合他们发展水平的新需要,是新的兴趣倾向。游戏活动中,我接纳了林杰“空中飞球”的无意识举动,并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无意行为中的意义,及时提供支持,激发了其他幼儿有意识的创造行为,成功地推进了游戏的新发展,最终把游戏推到了理想的境界。
游戏是幼儿最好的学习,我庆幸,在快乐的“丢沙包”游戏中,幼儿和游戏得到了共同发展。 随着幼儿对游戏的熟悉,最初的新奇感就会消失,他们会转入多样性的探索阶段,这时幼儿很可能表现出一些看起来违反规则的做法,但其中往往蕴涵着复杂游戏行为的萌芽,是教师推进游戏的最好时机。我没有贸然反对林杰,用一分钟的观察与等待换未了推动游戏进入新高潮的契机。
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去教孩子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则是失职。如果在一个集体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因为口渴,叫一个孩子帮忙把桌子上的茶杯拿过来,喝完后又叫他放回去,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没必要向孩子说声“谢谢”;如果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因为不小心碰掉了桌子上的一盒 跳棋 ,玻璃弹珠蹦了一地,孩子自发地停下手中的“工作”,争先恐后地去捡拾弹珠,而教师却木然地站在一边或忙着张罗其他的事情??那么,我们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所谓“言传身教”,既然要求孩子的付出,自然成人也应该有同等的付出。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不正指向教师肩负的责任吗?感恩之心是沉睡在孩子心灵深处最美的天使,愿天下所有教师能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叩开孩子的心扉,去唤醒这个“天使”,让感谢成为习惯。到那时,我们的世界就会弥漫着爱的芳香。
幼儿园教师教育叙事案例3侧
【第一篇:可乐的转变】
可乐长期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在爷爷奶奶的娇惯下变得很“自由”,不是在集体活动时插嘴、乱跑,就是用拳头解决纠纷,做些危险的事情,让我们提心吊胆,以至于到了大班只要班上出了什么事,孩子们想都不想就说“肯定是可乐干的”。为了让可乐的行为有所改变,我决定找可乐妈妈谈一谈。
听我简要地说了可乐的表现,可乐妈妈大吃一惊:“小家伙那么调皮,我回家要好好找他!”我忙说:“是啊,如果现在还不开始调整,上小学时就要成问题了!”“我已经做好上小学后天天被老师找的心理准备了。”可乐妈妈回答得有些无奈。我听了觉得有些奇怪,可乐妈妈怎么那么快就说泄气话呢?于是劝她道:“现在班上一出什么事,小朋友就说是可乐做的,我很不希望看到这样的结果。但是,小朋友都是在看的,可乐确实总是做一些违反班级常规的事,所以小朋友才会对可乐留下不好的印象。如果我们现在开始帮助可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那么到了小学这个新环境,可乐是有机会重新树立自己的形象的。”我希望以“新环境新起点”来鼓励可乐妈妈,让她重新树立信心。果然,可乐妈妈似乎精神一振,眉头也略为舒展了。
我接着说:“现在,可乐的自控能力还比较差,我们必须通过外部控制,帮助可乐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然而,可乐妈妈接下去提供的情况让我呆住了:“这孩子本身就感统失调,所以自控能力很差,我们已经在外面上课对他进行训练了。”我惊讶道:“感统失调?”“是呀。因为可乐是剖腹产,没有进行过挤压,所以感统失调。我们带他测试过,他还不算严重的。比他严重的孩子多着呢,有的到三四年级才发现。”我迅速在头脑中搜索着可乐妈妈一直以来对待可乐行为问题的态度,这才明白她为什么会感到那么无奈。原来,她把可乐的“自由”行为归结为生理原因,因此在思想上就放松了对可乐的要求,认为他天生做不到。我很希望让可乐妈妈了解可乐的问题虽然有生理上的原因,但这并不是最主要的,良好的行为是在成人后天有意识的培养下形成的。我决定回去好好查一下资料,了解更多有关感统失调的信息,也希望可乐妈妈不要因此放弃可乐,而是通过有效的策略来帮助可乐。于是我说:“既然有一部分生理上的原因,那么成人有意识的干预就更重要了。我很希望您能和老师达成一致,在行为习惯方面对可乐严格要求,让可乐有所进步。我们可以先从小的方面开始,比如,要求他好好坐着吃饭,爷爷来接时要搀着爷爷的手,不要乱跑。您还可以和可乐共同商量定一个契约,比如,以一周为期限,对他提出一些要求,做到了有奖励,做不到就要罚。奖励和惩罚的内容也要和孩子一起商定,要以积极的为好。每次的要求不要多,一步一步来,这样可乐的压力也会小一点。我们一起试试看,好吗?”“好的,我们一定配合。”可乐妈妈点头答应。
大约过了两个星期,可乐的情况丝毫没有好转,反而有些变本加厉。一天早上,我刚到幼儿园,配班教师就告诉我:“可乐昨天在集体活动时不好好听,随便跑开去玩玩具,而且我喊他他还跑,一直跑到活动室外面。”我听了非常生气,马上找可乐谈话,可乐一开始满不在乎,后来竟拉着我的手说:“老师,你不要放弃我!”这话深深地感动了我。我重新审视了我和可乐的谈话过程,觉得有必要和可乐妈妈再谈一次。
第二天中午我把可乐妈妈请到了办公室,我简单地将可乐前一天的表现说了一下,可乐妈妈非常生气:“真是的,这小家伙怎么这样,真是不得了!”“是的,我一开始也和您一样,非常生气,但后来我和可乐谈话的时候,又被这孩子感动了。”可乐妈妈一声不响盯着我看。我继续说:“我给您打完电话后,对可乐说:‘可乐,我刚才和你妈妈打电话的时候,我听得出来你妈妈很难过,心都要碎了!’可乐听完后就哭了,对我说:‘都怪你,是你告诉我妈妈的!’我说:‘如果你没这样做,我就不会告诉你妈妈了。’可乐听完没说话。从这里可以看出,可乐很在乎你这个妈妈,一个有爱的孩子是有希望的。”可乐妈妈听了眼圈霎时红了。我顿了顿,接着说:“我还问可乐:‘你知道什么叫放弃吗?’可乐说不知道,我告诉他:‘就是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哪怕你变成坏人也没有人管你!你希望老师放弃你吗?’可乐摇了摇头说:‘不要,老师,你不要放弃我!’我听了这句话,真的很感动。所以,我把您找来,看看我们怎么做可以帮助可乐。”
可乐妈妈顿时流下眼泪,看得出她也被我和可乐之间的谈话感动了。这时,我拿出一份材料,是我最近收集的一些关于“感统失调”的资料。我将资料作了整理,给她看的目的是让她明白:感统失调并不是什么不得了的病,其实很多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感统失调,外面一些机构作的测试并不一定科学,而且这种生理因素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影响不是决定性的。可乐妈妈边看资料,边听我的分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于是,我接着说:“在和可乐的谈话中我发现,可乐是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他思想上知道,就是行为上做不到,这除了生理因素外,成人对他的影响也很重要。我们不能放任他的行为,一旦提了要求就一定要坚持。”
这时,孩子午睡后起床了。我对可乐妈妈说:“等会儿有个集体活动,我们一起去看看可乐的表现究竟如何。”可乐妈妈点头同意。活动开始没多久,可乐就起身跑到玩具柜前玩起玩具来,可乐妈妈忙用手一指,并喊道:“可乐!”可乐羞愧地笑了笑,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可还没一会儿,可乐又站起来把椅子一推,走到活动室后面,可乐妈妈赶紧走过去把可乐送回座位,并在可乐的耳边交代了几句。
看完活动,可乐妈妈若有所思地点着头:“想不到他在集体活动时会这样。”我点头道:“是的,现在的可乐需要成人时时刻刻在他身边督促,帮他约束他的行为。”可乐妈妈摇着头说:“我和他爸还是比较注意管他的,就是他爷爷太惯着他了,所以他一点都不怕爷爷,我们平时又忙……”“我知道你们比较忙,但是孩子只有一个,如果从小帮可乐养成好的习惯,会让他受益终生,而你们在这过程中也能享受到可乐给你们带来的快乐!”她略作思索,说:“我知道了,我回去和他爸爸商量商量,我们会和爷爷奶奶谈一谈,要不,我们就把可乐带回家自己带……
从这次谈话中可以看出,可乐妈妈被深深地触动了,一方面有感于可乐的话语,一方面有感于可乐的行为。可乐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让可乐妈妈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使她在思想上开始真正重视起来。这次谈话也让我了解到要让可乐有所转变,可乐的爷爷是个重要角色。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除了加强对可乐行为的指导,还利用每天家长接送孩子的机会,和可乐爷爷交流。除了及时反馈可乐的在园表现外,我们也听爷爷说说可乐在家的表现,了解爷爷的想法,并委婉地提出建议。我们了解到,从上次谈话后,可乐的爸爸妈妈每天下班后都会到爷爷家去陪可乐,直到可乐睡着;到了周末,又会把可乐接回家自己带。而爷爷听了可乐妈妈讲可乐在幼儿园的情况后,也开始重视起来,看到可乐不好的行为也会制止和纠正,不再一味地听之任之。
渐渐地,我们发现可乐的行为悄然发生着变化,尤其是集体活动的时候,可乐随便跑开去玩玩具的现象少了许多,和同伴发生冲突的次数也有所减少。
从这次家园合作事件中,我总结出两点经验:
1.进行有效的家园合作,首先要了解每个家庭的背景,找出其中的关键点。在可乐的事件中,孩子的生理原因让家长放弃了希望,放松了要求。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有意识地将科学的观念传递给家长,给予他们专业的指导,让他们重拾信心,认识到教育的力量可以改变孩子的行为习惯。祖辈的教养方式是可乐家庭教育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认识到这个问题后,我们通过家庭成员间的互相影响以及和可乐爷爷的日常交流,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和要求,使得家园要求达成一致。
2.在家园合作中可以运用多种沟通方式。在可乐的事件中,我们不但和家长谈话,还通过收集整理资料让家长了解有关“感统失调”的科学知识。我们的精心准备让家长看到了我们的良苦用心,而且比说教更容易让家长信服。此外,我们把家长请到活动现场,让家长亲眼目睹了孩子的行为问题,这才使得家长真正重视起来,并下决心帮助孩子有所转变。
【第二篇: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报道:一批被认为各方面都相当优秀的中国孩子被挑选出来,在节日里与外国孩子一起联欢,当外国孩子一片欢声笑语、狂呼大喊之时,人们发现中国的孩子不会欢呼,他们只是安静地坐着,全然没有那种狂喜欢畅的表情与神态!于是,有人便带着困惑感叹:中国的孩子居然不会欢呼!
这是一个故事吗?不,这是让每位教育者反思的导火线。古往今来,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孩子们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寻到最真的感悟,求得最全的发展。
记得有一次我组织幼儿开展社会活动,我先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课件中的四幅画,联系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想一想:图上的小朋友做得对不对?然后再分小组讨论:他们哪里做错了?碰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讲得头头是道。萱萱说:“小朋友在马路上玩球,汽车开得快,容易撞上去。”静静接着说,“即使来得及刹车,后面的车撞上去会造成几辆车一起撞上去的,妈妈说那是连环车祸。”我竖起大拇指夸奖她:“你真了不起,懂这么多呀!”她一本正经地告诉大家:“我上次坐爸爸的车时,前面的车急刹车,害我们差点一头撞上去!”班里响起一阵善意的笑声。我趁机问大家:“是呀!这种不文明的行为多危险啊!自己受害不说,还可能危害到别人。老师相信,咱们班的小朋友都不会这么做。但是,假如你碰到了这种情况又会怎么做呢?”辰辰立刻接口:“我会马上劝阻他!上次我看见姐姐在路上踢毽子,就喊她到院子里去踢。”我表扬他:“你做得真好!我们每个人应该都有这样的责任感。”讨论还在继续……
这时,我又把讨论引向生活:“在生活中,你还遇到过哪些妨碍交通的不文明行为呢?”没想到,小家伙的话更多了,个个“大义灭亲”地把爸爸妈妈在平时乱闯红灯、横穿马路等行为都煞有其事地批评了一番。杨杨认真地说:“我爸爸送我来上学时就老是闯红灯!旁边的叔叔使劲按喇叭他都不听,还说这叫‘有眼光’!”“我来说!我来说!”孩子们的小手举得高高的`,小脸涨得红红的,看来意见还真不少呢。文文的小脸红红的,激动地说:“我对爸爸说‘红灯停,绿灯行’,可爸爸却说,他这是和时间赛跑呢!”我趁机问小朋友:“假如你碰到了这种情况,会怎么做?”“那还用说?给他黄牌警告!屡教不改就不让他当我爸爸!”这时,我看见的是孩子们天真但是十分坚定的目光。毋庸置疑,这次讨论将绚丽的一笔写在了他们幼小的心中。听着他们发自肺腑的畅所欲言,我不由想起了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的话:“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
我们的教育,的确应该从一味地“拓展知识”转向“回归生活”,还幼儿以生活,还幼儿以快乐,关注幼儿的整个生活世界,赋予教育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第三篇:细菌的故事】
晨间游戏结束了,孩子们坐在小椅子上,我请他们分组去洗手。
我说:“请小朋友卷好袖子,用皂液把手洗干净。”不一会儿,新新跑来说:“洋洋冲一下就走了。”过一会儿,周周也来说:“西西不用皂液。”楠楠在旁边也说:“东东也没用皂液”……我听了真是无可奈何。在小班的时候,我们着重培养孩子的生活卫生习惯,鼓励孩子认真洗手,还编了有关洗手的儿歌:“搓搓搓,搓手心,搓搓搓,搓手背,换只手,再搓搓,甩甩甩,甩干净。”到了中班,我们依然重视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把洗手、擦皂液、冲手等过程都用图标的形式画下来,贴在卫生间洗手处以提醒孩子不要忘记。可是每天仍然有孩子不认真洗手,长此下去,对孩子的身体肯定不利。怎么办呢?我苦苦思考。
于是,中午吃饭时,我给大家讲起了故事:细菌毛毛长着红头发,绿眼睛,不过他很小很小,要用显微镜才能看见。他得意地说:“谁也看不见我,我想到谁肚子里就到谁的肚子里。有一次,点点不好好洗手,我趁他用手啃鸡腿的时候钻进他的肚子里,在他的肚子里吃好东西,还翻跟头,弄得点点肚子疼得要上医院,看我多厉害。今天我得换一个人。”说完细菌毛毛就躲进了宝高玩具里。明明来玩玩具了,(讲到这里,孩子们纷纷“说别去别去,有细菌”),可他不知道,细菌毛毛就趁机贴在了明明的手心上。“快去洗呀!”孩子们忍不住了。到吃饭的时候,明明去洗手了,他应该怎样洗手呢?
大家纷纷举手说:“洗干净。”我反问“怎样叫洗干净呢?”“用力搓”“用皂液”。“对了,明明就是这么做的。”与孩子们互动完了后,我接着讲故事:明明玩得很开心,要吃饭了,他第一个去洗手,他把手打湿了,细菌毛毛说:“用水洗我不怕。”明明又挤了一些皂液,两只手开始搓。细菌毛毛喊起来:“别搓了,我要掉下来了。”(孩子们插话喊着“用力搓用力搓”)明明用力来回搓手心和手背,搓呀搓,搓出了几个肥皂泡泡,细菌毛毛看见泡泡可害怕了,大叫说:“泡泡来了,要把我带走了。”果然,当泡泡来到毛毛的身边时,把它一包就包在泡泡里了。明明用水仔细冲,把泡泡全都从手上冲到了水池里,细菌毛毛呢?大喊着“救命救命”,没等喊完,就被水冲进了水池里的小洞,流进了黑黑的下水道里,再也不会让小朋友肚子痛了。
“现在你们谁会和明明一样消灭细菌?”“我会!”全班的小手齐刷刷地举了起来。“怎样消灭呢?”我又问。“要用力搓”“要用皂液”“还要搓出泡泡,把细菌包在里面”……
大家去洗手了,我再也没有听到来告状的声音,只有前来汇报好消息的声音:“老师,我搓出泡泡了”“我把细菌冲到下水道里了”……
三、四岁的孩子普遍存在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泛灵心理。泛灵心理,就是这个时期的孩子把所有的事物都视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东西的一种心理倾向。我通过故事赋予了细菌生命,促使孩子把外部的、被动的老师说教“认真洗手”,转化为内在的、主动的“我来消灭细菌”,使孩子从根本上改变了自己的行为,逐渐将形成良好的习惯。
学前教育的毕业论文要求其实与你学校的制度有很大关系,有些学校要求毕业论文字数必须1W字数以上,查重不能重复度超过30%,并且还要毕业设计的导师同意才行,如果你找不到合适的参考范文,你可以搜下:普刊学术中心,有很多毕业论文写作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对你毕业论文有很大帮助
简单的说:一般由7部分组成,依次为:(1)封面,(2)中文摘要和关键词,(3)英文摘要和关键词,(4)目录,(5)正文,(6)参考文献,(7)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各部分具体要求如下:(1)封面(采用学校统一规定的封面)(2)中文摘要和关键词中文摘要应将学位论文的内容要点简短明了地表达出来,约300~500字左右(限一页),字体为宋体小四号。内容应包括工作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要突出本论文的创新点,语言力求精炼。为了便于文献检索,应在本页下方另起一行注明论文的关键词(3-5个)。(3)英文摘要和关键词内容应与中文摘要相同。字体为Times New Roman小四号。(4)目录标题应简明扼要并标明页号。(5)正文毕业论文一般要求不少于8000字,内容一般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理论分析与讨论、研究成果、结论及展望。(6)参考文献只列出作者直接阅读过、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文献资料。参考文献一律放在论文结束后,不得放在各章之后。(7)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指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你的学前教育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 (一)选题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本科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长,选择适当的论文题目,但所写论文要与本专业所学课程有关。(二)查阅资料、列出论文提纲题目选定后,要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展调研和进行实验,搜集、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加工、提炼,然后列出详细的写作提纲。(三)完成初稿根据所列提纲,按指导教师的意见认真完成初稿。(四)定稿初稿须经指导教师审阅,并按其意见和要求进行修改,然后定稿。一般毕业论文题目的选择最好不要太泛,越具体越好,而且老师希望学生能结合自己学过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不知道你是否确定了选题,确定选题了接下来你需要根据选题去查阅前辈们的相关论文,看看人家是怎么规划论文整体框架的;其次就是需要自己动手收集资料了,进而整理和分析资料得出自己的论文框架;最后就是按照框架去组织论文了。你如果需要什么参考资料和范文我可以提供给你。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直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毕业论文选题的方法: 一、尽快确定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 在毕业论文工作布置后,每个人都应遵循选题的基本原则,在 较短的时间内把选题的方向确定下来。从毕业论文题目的性质来看,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提出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另一类是专业学科本身发展中存在的基本范 畴和基本理论问题。大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志趣和爱好,尽快从上述两大类中确定一个方向。二、在初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定毕业论文的具体题目在选题的方向确定以后,还要经过一定的 调查和研究,来进一步确定选题的范围,以至最后选定具体题目。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选题方法。 浏览捕捉法 :这种方法就是通过对占有的文献资料快速地、大量地阅读,在比较中来确定 论文题目地方法。浏览,一般是在资料占有达到一定数量时集中一段时间进行,这样便于对资料作 集中的比较和鉴别。浏览的目的是在咀嚼消化已有资料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寻找自己的研究课 题。这就需要对收集到的材料作一全面的阅读研究,主要的、次要的、不同角度的、不同观点的都 应了解,不能看了一些资料,有了一点看法,就到此为止,急于动笔。也不能“先入为主”,以自己头 脑中原有的观点或看了第一篇资料后得到的看法去决定取舍。而应冷静地、客观地对所有资料作 认真的分析思考。在浩如烟海,内容丰富的资料中吸取营养,反复思考琢磨许多时候之后,必然会有 所发现,这是搞科学研究的人时常会碰到的情形。 浏览捕捉法一般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广 泛地浏览资料。在浏览中要注意勤作笔录,随时记下资料的纲目,记下资料中对自己影响最深刻的 观点、论据、论证方法等,记下脑海中涌现的点滴体会。当然,手抄笔录并不等于有言必录,有文必 录,而是要做细心的选择,有目的、有重点地摘录,当详则详,当略则略,一些相同的或类似的观点和 材料则不必重复摘录,只需记下资料来源及页码就行,以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 第二步,是将阅读 所得到的方方面面的内容,进行分类、排列、组合,从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材料可按纲目分类,如 分成: 系统介绍有关问题研究发展概况的资料; 对某一个问题研究情况的资料; 对同一问题几种 不同观点的资料; 对某一问题研究最新的资料和成果等等。 第三步,将自己在研究中的体会与资 料分别加以比较,找出哪些体会在资料中没有或部分没有;哪些体会虽然资料已有,但自己对此有不 同看法;哪些体会和资料是基本一致的;哪些体会是在资料基础上的深化和发挥等等。经过几番深 思熟虑的思考过程,就容易萌生自己的想法。把这种想法及时捕捉住,再作进一步的思考,选题的目 标也就会渐渐明确起来。关于学校查重率、相似率、抄袭率: 各个学校不一样,全文重复率在30%一下(而有的学校,本科是20%)。每章重复率应该没有要求,这个每个学校会出细则的,并且学校也出给出他们查重复率的地方——基本都是中国知网。具体打电话问老师,每界每个学校要求都不一样相关查重系统名词的具体作用: 查重率的具体概念就是抄袭率,引用率,要用专业软件来测试你的文章与别人论文的相似度,杜绝抄袭。基本就这意思。 一个是自写率 就是自己写的一个是复写率 就是你抄袭的还有一个引用率 就是那些被画上引用符号的 是合理的引用别人的资料修改重复率或抄袭率论文的经验: CNKI是连续的字数相同不能超过13个字,万方是连续的字数相同不能超过15个字。否则就会标注出来,算进重复率。我们学校规定是CNKI检测重复率不能超过30%.两种数据库检测重复率会有结果上的误差,一般CNKI会更严格一点,先在用万方检测一下,然后对照重复段落,句子反复修改一下,最后用CNKI检测一下,就放心了。 现在是学生写作毕业论文的关键时期,许多学生在论文写作中要利用一些文献资料,这样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如何应用别人的文献资料,如何形成一个良好的学术规范,避免抄袭。这在现在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但是我们许多同学缺乏严格的训练,也不知道什么情况下是抄袭,什么情况下是引用别人的文章。在这里我想对这个问题作出一个简单的讨论。这仅仅只能算是个抛砖引玉而已,目的是想和大家一起讨论这个话题。 什么是抄袭行为?简单地说就是使用了别人的文字或观点而不注明就是抄袭。“照抄别人的字句而没有注明出处且用引号表示是别人的话,都构成抄袭。美国现代语言联合会《论文作者手册》对剽窃(或抄袭)的定义是:‘剽窃是指在你的写作中使用他人的观点或表述而没有恰当地注明出处。……这包括逐字复述、复制他人的写作,或使用不属于你自己的观点而没有给出恰当的引用。’可见,对论文而言,剽窃有两种:一种是剽窃观点,用了他人的观点而不注明,让人误以为是你自己的观点;一种是剽窃文字,照抄别人的文字表述而没有注明出处且用引号,让人误以为是你自己的表述。当然,由于论文注重观点的原创性,前者要比后者严重。至于普及性的文章却有所不同,因为并不注重观点的原创性,所以并不要求对来自别人的观点一一注明,因此只看重文字表述是否剽窃。” 那么如何使用别人的文献资料呢?美国哈佛大学在其相关的学生手册中指出,“如果你的句子与原始资料在观点和句子结构上都非常相似,并且结论与引语相近而非用自己的话重述,即使你注明出处,这也是抄袭。你不能仅仅简单改变原始资料中的几个词语或者对其进行摘要总结,你必须用你自己的语言和句子结构彻底地重塑你的总结,要不就直接引用。”(引自哈佛大学的相关规定,该原文是我1年前看到的,现在找不到出处了)。 可见,对别人的内容的使用必须进行全面的重写,否则就有抄袭的嫌疑。但这里要避免胡乱拼凑和揉合。 总之来说,我们必须尊重别人的智力成果,在文章中反映出哪些是你做的哪些是别人做的。 当然现在做到这些还很难,但我想我们至少要有这个意识,因为在剽窃的概念里,除过强调未注明这点外,还强调不是成心的。我们许多人写东西,正是因为不知道什么是抄袭,如何避免抄袭才犯了错误,所以明确什么是抄袭非常重要。从现实来看,我们的同学要写一篇10000字左右的没有任何抄袭嫌疑的毕业论文是很困难的,但是我们至少应该从主观上尽可能的避免出现严重抄袭行为,逐步形成好的习惯。在国内就是知网/维普/万方这三大系统,这里面的资源是不断更新的,每一年毕业生的论文除有保密要求外的基本上都是收这三大系统收录作为比对资源库,所以你就可不能大意啊!!国内就是三大系统,知网/维普/万方知网不对个人开放,维普及万方对个人开放万方不检测互联网及英文,知网及维普都检测互联网及英文。现在,所有学校对于硕士、博士毕业论文,必须通过论文检测查重才能算合格过关。本科毕业生,大部分211工程重点大学,采取抽检的方式对本科毕业论文进行检测查重。抄袭或引用率过高,一经检测查重查出超过百分之三十,后果相当严重。相似百分之五十以下,延期毕业,超过百分之五十者,取消学位。辛辛苦苦读个大学,花了好几万,加上几年时间,又面临找工作,学位拿不到多伤心。但是,所有检测系统都是机器,都有内在的检测原理,我们只要了解了其中内在的检测原理、系统算法、规律,通过检测报告反复修改,还是能成功通过检测,轻松毕业的。大概当今所有的研究生毕业论文都会经过中国知网的“学术不端检测”,即便最后不被盲审。这个系统的初衷其实是很好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即将踏入中国科研界的硕士研究生们一个警示作用:杜绝抄袭,踏实学问。但正所谓“世界万物,有矛就有盾”的哲学观,中国知网的这个“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并不是完善的。原因有二,其一是目前的图文识别技术还不够先进;其二是目前的机器识别还达不到在含义识别上的智能化。求索阁一贯的观点就是“战略上蔑视,战术上重视”和“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要破敌,必先知敌;要过学术检测这一关,当然必先了解这一关的玄机。一、查重原理 1、知网学位论文检测为整篇上传,格式对检测结果可能会造成影响,需要将最终交稿格式提交检测,将影响降到最小,此影响为几十字的小段可能检测不出。对于3万字符以上文字较多的论文是可以忽略的。对比数据库为: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个人比对库,其他比对库。部分书籍不在知网库,检测不到。 2、上传论文后,系统会自动检测该论文的章节信息,如果有自动生成的目录信息,那么系统会将论文按章节分段检测,否则会自动分段检测。 3、有部分同学反映说自己在段落中明明引用或者抄袭了其他文献的段落或句子,为什么没有检测出来,这是正常的。中国知网对该套检测系统的灵敏度设置了一个阀值,该阀值为5%,以段落计,低于5%的抄袭或引用是检测不出来的,这种情况常见于大段落中的小句或者小概念。举个例子:假如检测段落1有10000字,那么引用单篇文献500字以下,是不会被检测出来的。实际上这里也告诉同学们一个修改的方法,就是对段落抄袭千万不要选一篇文章来引用,尽可能多的选择多篇文献,一篇截取几句,这样是不会被检测出来的。 4、一篇论文的抄袭怎么才会被检测出来?知网论文检测的条件是连续13个字相似或抄袭都会被红字标注,但是必须满足3里面的前提条件:即你所引用或抄袭的A文献文字总和在你的各个检测段落中要达到5%。 1)知网查重时,黄色的文字是“引用”,红色的文章是“涉嫌剽窃”。 (2)知网查重时,只查文字部分,“图”、“mathtype编辑的公式”、“word域代码”是不查的(要想知道知网到底查那些部分,可以“全选”——“复制”——“选择性粘贴”——“只保留文字”)。建议公式用mathtype编辑,不要用word自带的公式编辑器。 (3)word、excel编辑的“表”是可以查出来的。在某些被逼无奈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把表截图放到论文里边去!作者亲眼见过有同学自己编的系数,查出来居然跟人家重了,数据决定了系数还不能变,欲哭无泪…… (4)参考文献的引用也是要算重复率的(包括在学校要求的X%以内)!所以引用人家文献的时候最好用自己的话改写一下。 (5)知网的查重是以“章”为基本单元的。比如“封面”、“摘要”、“绪论”都会作为单独的一章,每一章出一个检测结果,标明重复率。每一章有单独的重复率,全文还有一个总的重复率。有些学校在规定论文是否通过查重时,不仅要求全文重复率不能超过多少,还对每章重复率也有要求。 (6)知网查重的确是以“连续13个字与别的文章重复”做为判断依据的,跟之前网上一些作者说的情况一致。如果你能够把论文改到任何一句与别的文章保证任意连续13个字都不一样,知网是查不出来的。 (7)但是,如果你有一处地方超过13个字与别的文章重复,知网的服务器都对这处地方的前后进行模糊搜索,那些仅仅是简单的加了一些“的”、“在……时”、“但是”等词语来隔断13个字多数情况是会检测出来的。这些模糊搜索有时候非常傻,可能会把一篇写如何养猪的文章跟你的那篇写建筑的文章关联到一起,说你涉嫌抄袭!遇到这种情况,你就自己”呵呵“吧! (8)书、教材在知网的数据库里是没有的。但是,copy书的同学需要注意,你copy的那部分可能已经被别的文章抄过了,检测的时候就重复了。这样的情况经常出现,尤其是某些经典理论,用了上百年了,肯定有人写过了! 当然,有些同学觉得用自己的话改写一下就ok了。但现实情况是:这些经典理论用自己的话写了也一样有”标红“的可能,因为这些经典的理论已经被人翻来覆去写了N遍了!会不会”标红“就看你人品了!作者查重时,曾出现过一段话用自己的语言翻来覆去改了三遍仍然”标红“的情况,让人哭笑不得。只能说作者当时人品衰得没办法了,但愿现在发的这篇文章能攒些人品,以待来日! (9)网络上的某些内容也是在知网的数据库里的。比如:“百度文库”、“道客巴巴”、“豆丁网”、“互动百科”、“百度百科”。作者查重的时候,甚至还遇到很多奇葩的网站,神马“东方财富网博客”、“ 人大经济论坛”。所以,选择网上的内容时要慎重。 (10)外文文献,知网数据库里存储较少。鼓励大家多看外文文献,多学习国外的先进科学知识、工程技术,翻译过来,把它们应用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论文中来! (11)建议各位学校查重前,在网上先自费查一遍。检测报告会对重复的地方”标红“,先修改一遍。 (12)检测一遍修改完成后,同学们不要掉以轻心。因为知网查重最变态、最令人愤怒的地方来了:第一次查重没有“标红”的地方,第二遍可能会出现“标红”,说你是抄袭。舍得花钱的话,在网上花钱再查一遍,直到低于学校要求的重复率。 (13)网上现在常用的查重有”万方“、”知网“、”paperpass“,paperpass最松,万方居中,知网最严。 万方的数据库不全,查出来重复率会低于知网5%,知网是以”连续13个字一样“就算重复,所以查出来重复率较高! 最好选择用万方先预查,改完的通过率一般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