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工作做好,还是比较好发的。准备工作如下:1.投稿前期准备。需要准备每一个作者的邮箱以及至少三个推荐的审稿人的邮箱及工作单位。2.用自己的邮箱账号注册一个投稿账号。3.投稿前的格式检查和要求。可以参照作者指南,可以自行查阅。4.投稿时要准备的文件:Cover letter、Graphic for manuscript、Manuscript File、Manuscript PDF File、 Supporting Information for Publication。5.投稿状态。当你将稿件提交之后会收到邮件提醒,这个是系统自动发给你的,耐心等待就可以了。上海交大农生学院生物质能工程研究中心刘荣厚教授团队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Fini教授团队在生物质与废旧轮胎共热解生物油再生老化沥青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ACS)旗下知名期刊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中科院分区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7.632)上。
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顶级期刊期刊名字 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期刊ISSN -2016最新影响因子 137.5是否OA开放访问 No通讯方式 WILEY-BLACKWELL PUBLISHING, INC, COMMERCE PLACE, 350 MAIN ST, MALDEN, USA, MA, 02148涉及的研究方向 医学-肿瘤学出版国家或地区 UNITED STATES出版周期 Bimonthly出版年份 1950年文章数 24
文章是 Immune recognition of somatic mutations leading to complete durable regression in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发表于 Nature Medicine (2018) 重点在实验设计环节,但是现在的大文章或多或少都引入多组学数据,本文也不例外,实验纳入的唯一一个病人既做了全外显子又做了转录组测序,还有单细胞测序。不过数据公开的是 PRJNA342632 for exome data and PRJNA243084 for RNA-seq data
近年来,肿瘤免疫疗法已成为继手术、放疗和化疗之后的第四种肿瘤治疗手段。
肿瘤免疫治疗 ,主要包括
其中以CTLA4、PD1/PDL1抑制剂为代表的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以其显著的临床疗效而备受瞩目。
而本文的研究属于肿瘤免疫治疗的过继性T细胞疗法(ACT)领域,之前以CART为主,最近出现了另外一种疗法——TIL(Tumor Infiltrating T cell,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表现也十分惊艳,Rosenburg博士及其团队就是这一领域的代表。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 TIL)指的是从肿瘤组织中分离出的浸润淋巴细胞。
1986年,Rosenberg研究组首先报道了TIL细胞。TIL细胞表型具有异质性。一般来说,在TIL中,绝大多数细胞是CD3阳性的。在不同肿瘤来源的TIL细胞中,CD4+ T细胞、CD8+ T细胞的比例有差异,但大多数情况下以CD8+T细胞为主。
不同患者不同肿瘤类型对免疫疗法的反应不可预测,是因为免疫成分的异质性以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在单个肿瘤内和患者之间的多样化表型。
并不是所有的肿瘤浸润T细胞都是针对肿瘤抗原的,并且发现检测CD39的表达可以简单的量化或分离Bystander 即“旁观者”T细胞。
早在2014年的时候Rosenburg博士的团队就将其一部分研究结果发表在Science期刊(Tran E et al, Science 2014)上,当时他们的做法是:把一名晚期胆管癌女患者的肺转移肿瘤 病灶 拿来做全基外显子测序,找到了26个非同义突变, 并为每一个突变构建了一段短基因,将这些短基因几个一组地串联成短基因串(Tandem Minigene, TMG) ,然后将这些短基因串转入抗原递呈细胞(指树突状细胞DC)并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共同培养,以查看患者的TIL中是否存在可以特异性识别肿瘤突变的T细胞。不出所料,这位患者的TIL可以识别肿瘤的一个突变。研究者将这个有识别功能的T细胞体外大量扩增后再回输给患者,患者肝部的转移灶长期稳定状态达1年以上。Rosenburg博士的团队通过这个研究,证明了晚期癌症患者的肿瘤组织中确实是存在可以对抗肿瘤突变的淋巴细胞的、即便是在晚期胆管癌这样凶险又难治的瘤种。
参考自:肿瘤资讯。
但是从实体瘤中收集浸润性T细胞确实比较有挑战性,而与之相比,抽取患者的外周血则容易得多 ,所以2016年Steve Rosenberg小组发表在《自然-医药》杂志上的文章《Prospective identification of neoantigen-specific lymphocytes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of melanoma patients》即是从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 外周免疫细胞 中可根据PD-1受体表达找到针对肿瘤变异新抗原的活性杀伤T细胞。这样找到的T细胞在体外增殖后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一样可以识别患者自身肿瘤。
但是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突变比较多的肿瘤,尽管外周血抗肿瘤细胞比例低,但是仍然能够分离出来;而其他突变较少的肿瘤在外周血中是否同样存在这样的T细胞就存疑了。
虽然作者本文只探索了一个病人,但是它上传了很多数据在,对这个病人测了:
也是常规的肿瘤外显子数据分析流程,其实就是GATK best-practices 流程加上 varscan2,再使用 ‘allele-specific copy-number analysis of tumors’ (ASCAT) 和Sequenza 来分析肿瘤纯度和倍性,然后得到的somatic 变异过滤如下:
其RNA-seq测序也是走的STAR比对加上GATK best-practices 流程来找变异。
最后使用 PyClone 进行克隆进化分析。
这里过滤后剩下 62 nonsynonymous somatic 变异位点
通过与前面文章类似的方法,构建TMG来挑选病人那些可以特异性识别这些突变的TIL细胞。本次使用使用了pulsed peptide pools (PPs 1–6) or transfected mRNAs (tandem minigenes (TMGs) 1–6)
得到的结果如图:
挑选那些高表达T cell receptor (TCR)-β variable (TRBV) region or high expression levels of 4-1BB (CD137, a marker of T cell activation)的T细胞做单细胞测序,找到了跟mutant (mut)-SLC3A2 or mutKIAA0368对接的 TRBV
然后TIL回输之后, FACS-sorted TRBV28+ cells showed specific recognition of PP6 and TMG6,如下图
又对应到了两个突变:
整个实验比较幸运,对这个病人来说,发现了 11 TCR clonotypes recognized the four neoantigens (SLC3A2, KIAA0368, CADPS2 and CTSB)
其实我看的不是很懂,可能就是明白其中的组学数据分析环节吧,而且作者单细胞测序也说的不清不楚的。
但是这个作者持之以恒的发大paper,应该是很牛吧。
(文章转自jimmy的2018年阅读文献笔记)
肿瘤免疫治疗是应用免疫学原理和方法,提高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和对效应细胞杀伤的敏感性,激发和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并应用免疫细胞和效应分子输注宿主体内,协同机体免疫系统杀伤肿瘤、抑制肿瘤生长。1肿瘤免疫治疗近来备受关注,是肿瘤治疗领域的焦点。近几年,肿瘤免疫治疗的好消息不断,目前已在一些肿瘤类型如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等的治疗中展示出了强大的抗肿瘤活性,并已有肿瘤免疫治疗药物获得美国FDA(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批准临床应用。肿瘤免疫治疗由于其卓越的疗效和创新性,在2013年被《科学》杂志评为年度最重要的科学突破。2肿瘤免疫治疗有望成为继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后肿瘤治疗领域的一场革新。
1 来稿务求数据可信,论点鲜明,层次清楚,文字精练。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综述、讲座一般不超过4 000字,临床经验类不超过3 000字,短篇及个案报告不超过1 500字(含图、表及参考文献)。2 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文稿必须附有中英文摘要,摘要采用结构式,要求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齐全,以200 字 ~300 字为宜,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结果中应包含必要的数据信息;英文摘要与中文对应。英文摘要(需打印稿)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及邮编。临床经验要求附200 字以内中文结构式摘要1份,综述、讲座类需附指示性摘要及相对应的英文摘要。3 参考文献仅限亲自阅读过的、主要的新文献,尤以近2 年的文献为宜,引用公开发行的新的研究原著。不能引文摘、内部资料或转载文章,尽量不引用教科书。引用文献的作者1 名~ 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仅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 [他相应文字。外文期刊名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英文参考文献要求打印,书写格式如下。[期刊]作者.文题[J].刊名.年份,卷(期):起页-止页.[书籍]作者.书名[M].卷次.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年份:起页-止页.4 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资助或属攻关项目,应脚注于文题页 [左下方。5 投稿须经作者所在单位审查同意,并附单位推荐函。注明第一作者的详细通讯地址与邮政编码、电话、E-mail,投稿可采用纸质文稿、软盘、网上投稿等形式,来稿在接到本刊回执后,6个月内未接到通知者,仍在审阅研究中,作者如投他刊,请来信与本刊联系。本刊一般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6 投稿时须交纳稿件处理费(1 500字以上50 元,1 500字以下30元,请经邮局汇寄,勿夹稿内),凡本刊订户持订单复印件可免交稿件处理费,稿件发表时版面费适当减免。7 凡自然基金资助,科研项目立项等课题论文,提交证明者可优先发表。8 本刊入编《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 稿件一经刊登,即付稿酬并赠当期杂志1册。9 本刊版权属中华医学会,凡在本刊发表的论文即视为作者同意将专有使用权授予中华医学会,对中华医学会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网络版)方式使用该文无异议,未经中华医学会同意,该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
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顶级期刊期刊名字 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期刊ISSN -2016最新影响因子 137.5是否OA开放访问 No通讯方式 WILEY-BLACKWELL PUBLISHING, INC, COMMERCE PLACE, 350 MAIN ST, MALDEN, USA, MA, 02148涉及的研究方向 医学-肿瘤学出版国家或地区 UNITED STATES出版周期 Bimonthly出版年份 1950年文章数 24
放疗专业不学介入如果你想学介入,可以直接报考介入专业的博士研究生。但要有放射学基础,因为要考的。
绿皮杂志为Radiotherapy Oncology 是1984年创刊,欧洲治疗放射学与肿瘤学会会刊。刊载研究论文和评论,内容涉及临床放射疗法、药物疗法,以及相关的放射生物学、化学生物学、肿瘤生物学、物理学等方面。是肿瘤放疗领域比较权威老牌的期刊
杭州浙二国际医院(萧山院区)已拥有世界先进的TOMO肿瘤放疗治疗设备。在TOMO的收费问题上,省肿瘤的收费标准和浙二国际是一样的。从服务感受和治疗的时效性而言,在民营的浙二国际院区可享有更好的医疗服务。
在从接诊到诊断,定位,排治疗计划上都有科学规范的医疗流程,病患可以结合实际病症自行预约省级专家预约看诊。TOMO的优势在于精准放疗,避免对正常组织产生伤害。且TOMO每次的治疗时间也相当短暂(几分钟的上机治疗),病人全程无痛苦,治疗结束后可自行选择院区住院或返回家中休养。
TOMO的价值尤其对于有迫切治疗需求的患者而言,时间是第一要素,早治疗早得益!
1前言
心理因素对大多数疾病来说都是影响巨大的。当然,肿瘤患者所承担的心理压力对疾病本身的影响就更大了。肿瘤患者自身会有很多的负面情绪,因为他们很大概率上等待他们的是死亡。并且随着他们本身免疫力的下降,他们会感受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这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对他们的心理是非常大的打击。文章充分的分析了放化疗患者的心理问题,并且探讨了护理人员应该如何更好地护理肿瘤患者。
2肿瘤患者放化疗的心理问题
2.1放化疗前期的心理问题
肿瘤患者在得知自己需要放化疗的时候,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在刚开始的时候是很难接受的。因为放化疗意味着他们的情况非常的严重,他们很快就走向死亡的坟墓。他们肯定会表现的非常焦虑和负面情绪爆棚。他们不知道放化疗是否会对他们的病情有所帮助,他们对死亡肯定也充满着恐惧。此外,对于家庭条件一般的'人来说,他们也会担心自己给家里带来拖累。这些方方面面的情况都会影响着肿瘤患者放化疗前期的状态。
2.2放化疗期间的心理问题
在放化疗期间,一些肿瘤患者可能会将自己封闭起来,不去与医生和家人交流自己的内心想法,这其实对他们来说是最危险的。禁锢在自己的内心世界,而且他们的内心世界此刻是非常柔软的,非常不经打击的。他们每天都要面对放化疗的痛苦,每天跟一堆机器生活在一块,这个对他们的心理是非常沉重地一块石头。此外,在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放化疗的次数非常多,这会给他们的心理蒙上一层阴影,关闭了他们的世界。
2.3放化疗结束后的心理问题
放化疗结束后,肿瘤患者可能会放松警惕,这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患者这个时候的身体是很脆弱的,而且肿瘤疾病更害怕反复,所以医院里的工作人员应该时刻监督患者,督促他们按时完成医生的要求,不能间断治疗。
当然,更多的可能是患者会开始怀疑治疗的效果,如果本身没有感觉到好转,这个时候其实是非常危险了,他们会变得很焦躁,不听从医生的安排。这样其实更耽误了放化疗后的治疗。放化疗刚刚结束后不可能马上就能见效,毕竟肿瘤疾病目前还是很难治愈的。
3肿瘤患者放化疗的护理干预
3.1放化疗前期的护理干预
在放化疗前期,医院的工作人员应该心态平和地给肿瘤患者介绍放化疗的知识,放化疗并不可怕,它是治疗肿瘤疾病的。让他们放松心态,积极地与疾病作斗争,只有保持好的心态,才能更有利于疾病的治愈。如果肿瘤患者出现失眠等焦虑情绪时,要及时的与主治医师和家属沟通交流。放化疗前,医生应该全面的分析患者的情况,对症下药,让患者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医院进行放化疗的治疗。同时,要发挥周围人的积极作用,人多力量大,让他们一起帮着肿瘤患者度过这个难关,积极地鼓励他们,勇敢地与肿瘤疾病作斗争,一定要战胜肿瘤疾病。
3.2放化疗期间的护理干预
在放化疗期间,可以给肿瘤患者提供一些药物来缓解他们的情绪,让他们得到较好的休息,同时医生要尽可能地保持跟患者的沟通交流,及时地了解放化疗过程出现的情况。此外,在放化疗期间,将放化疗的病房设计的人性化一些,给肿瘤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这样也有利于让肿瘤患者心情舒畅,准备一些能让患者静下来的书籍、音乐等,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让他在放化疗期间有一个轻松地心态。
3.3放化疗结束后的心理干预
放化疗结束后,肿瘤患者在回家休养的一段时间会面临着外界的种种压力和自己内心的压力,他会有一种被社会抛弃的感觉,包括病情痊愈后无法重返社会,这就要求家属及医院的工作人员及时地安排心理咨询师等去给他做心理工作,让他有重新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此外,给予肿瘤患者一些放化疗结束后的注意事项类的书籍,让他自己积极主动地恢复身体,回到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去。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肿瘤患者在放化疗的治疗中必不可少地会存在着一些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对于不同的患者可能有各种不同的心理问题,这就要求医院的工作人员耐心地、负责任地照顾好肿瘤患者,让他们感受到这个社会的温暖,让他们丢掉负能量的东西,勇敢地、充满信心地去迎接未知的东西。肿瘤患者应该积极主动地去看一些放化疗后的治疗书籍,调养好自己的身体,勇敢地与肿瘤疾病作斗争。
根据报道,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袁恒锋博士与美国学者姜闻博士以及梅奥诊所的科研团队共同在《自然(Nature)》发表题为《多价生物特异性纳米微粒靶向免疫治疗癌症《Multivalent bi-specific nanobioconjugate engager for targeted cancer immunotherapy)》的研究论文。研究项目主要通过设计新型抗癌纳米颗粒来积极地调动整个机体免疫系统来杀死癌细胞,并促进身体产生自己的记忆系统,从而使得肿瘤复发最小化。
据悉,袁博士以及他的合作团队已经开始研发新一代的免疫纳米药物,并探索纳米颗粒预防癌症远期复发、原位癌症多发转移的可能性。袁博士讲:纳米医学未来将成为治疗甚至治愈癌症的有利手段,但是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论文还称癌症细胞其实就是个“”细胞,它善用自己的“谎言”,将自己伪装成正常细胞,不被识别,这样,它就能安心地在人体内生活了;同时许多癌症细胞生命力又极为顽强,即使它的成员大部分被杀死,存活的一小部分很快又可以“就土重来”,这是目前癌症难治的主要原因!
此次中美联合团队就是深知癌细胞的劣根性,他们开发出了一种纳米颗粒,可以特异性识别癌细胞,并持续进行精准攻击,让癌细胞“无处可逃”!
目前已经开始二代产品的毒性测试,以期将来能够运用到人体上。同时,纳米免疫颗粒的生产方法、大批量生产工艺、剂量测试等研究也正在中山医院紧锣密鼓的进行着。目前全世界有太多的病人遭受着癌症的折磨与恐慌,研究者希望纳米医学能够为这些病人带来曙光。
二区吧,比较简单
如果非常具有专业性,见解独到,那么可以试着投一区,如果一般的话建议投二区,比较简单,要求也不高。
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寸(1-100 nm)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这大约相当于10~1000个原子紧密排列在一起的尺度。
纳米材料在体内应用最大的限制就是纳米毒性问题,这个问题太庞大,我能力有限,暂且阁下。抛开这问题,纳米药物在体内输送的过程可谓是困难重重。首先纳米材料要有极好的水溶性,才能在血液中循环,不被白蛋白作为异物清除掉;其次不同的纳米颗粒代谢途径是不同的,30nm(具体数据可能不准)及一下的通过肾脏代谢,30至500nm可能通过肝脾代谢,再往上就是肺代谢了,所以靶向不同器官的纳米药物粒径要求是极其严格的,假如要通过血脑屏障的话那要求就更加严格了。但是几乎所有进入体内的纳米药物都必须具有极好的水溶性,并且能够达到体内长循环,否则还来不及在肿瘤部位累积就已经被代谢掉了。谈三个我们实验室最近在做的方向吧,主要是设计肿瘤诊断和治疗的。一、超小顺磁性纳米颗粒用于核磁共振造影。我们导师已经在铁磁性纳米材料上摸爬打滚将近20年了,磁性纳米颗粒研究可谓是炉火纯青了,我们实验室已经可以制备出5到10nm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表面接上PEG,相当于穿上一层水衣,增强它的水溶性。注射到体内可以累积到肝肿瘤,可以改变水质子的自旋从而达到增强造影的效果。肿瘤治疗讲究的是早发现早治疗的,可以躲避肝的枯否细胞吞噬累积到肿瘤部位,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二、顺磁性纳米颗粒肿瘤热疗。超顺磁性纳米颗粒在交变磁场下可以发热,而肿瘤细胞比正常细胞耐热性要差,所以可以用于肿瘤热疗。这是一位博士师兄的课题,他制备出来的磁性纳米颗粒的饱和磁化强度已经达到业界顶尖水平,可是肿瘤部位累积量太低了,即使接上靶向性抗体,累积量也十分有限,肿瘤热疗对于小鼠来说还是有效的,不过还是十分有限,只能抑制其生长。着看起来是瓶颈,但也是突破口,一旦病变部位药物累计量提高了,即使是10%的提高,也是很有效的。三、纳米颗粒用于体外诊断。这个应该是纳米材料比较容易走通的道路之一。简单来说就是利用纳米颗粒接上抗体,抗体再捕获目标分子,比如癌细胞啊,病变的标志物啊什么的,然后再通过特殊的设备读取纳米颗粒的信号。现在已经有许多类似的产品上市了,比如胶体金的试纸条,磁珠试剂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