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刘学州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刘学州发表的论文

遗书:生来即轻还亦净。

就死亡本身这件事来看,是一场普通的自杀然后抢救无效导致的死亡。

据官方报道,1月24日凌晨,刘学州在社交平台发布长文,大致的意思就是决定和这个世界告别,其中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是——”生来即轻还亦净“。此后凌晨两点,吃药后的刘学州在三亚海边被好心人发现并送往就医。凌晨四点左右,刘学州因抢救无效后死亡。

以上为此次事件的全部流程,理论上来说,普通人的自杀其实是很难掀起网络社会的广泛讨论的,隐藏在事件表面下的不为人知,或者不广为人知,其实才是发酵点。

因此,我们需要先简单回顾一下刘学州寻亲这个事情的经过。

出生即被卖,年少养父母双亡,寄宿学校常驻者,校园欺凌受害者.....,这些都是刘学州给自己贴上的标签。其实从这些标签中,就可以明晰他这些年的经历。

刚出生的时候,父母就把他卖掉来获取彩礼,也就是说,他从一开始,就没有感受到亲生父母的一点温情。本来跟着养父母,平平淡淡一生也挺好的,但是不幸的是,他的养父母在他四岁的时候就相继去世了,从此他真的变成了一个”孤儿“。

从二年级开始,刘学州就开始住寄宿学校。在校期间,他不仅受到了来自同龄人的欺凌,甚至被变态男老师猥亵。

因此,找亲生父母对于他来说,基本是是他活着的唯一希冀。可能也正是因为这个”期待“,才一直支撑着他走这么远。

找到亲生父母后,他告诉亲生父母,他想要一个家。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情,和这个事情所带来的反应,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理论上来说,多年的儿子终于回到了自己身边,作为父母,难道不应该是赶紧当个宝贝好好养在身边吗?但是刘学州忽略了一个事情,就是他亲生父母能够在他出生的时候就把他卖掉,也能够在面对他时做到冷漠至极。

之后他的亲生父母说自己借钱给了刘学州去三亚游玩,刘学州还进一步要求父母给买房子。所以,有个家=买房。

之后,刘学州出现在了三亚,穿着”名牌“,还开起了直播。这一来,网友急了。自己一直支持甚至还施予援手的纯真小男孩,竟然是个,不仅爱慕虚荣还道德败坏。因此,刘学州很快就成了网暴对象。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处于被谩骂的对象。终于——他走了。

事后,一群人站出来说,网暴应该被判刑。于是,我好奇了,你说,现在站出来同情的人,和当初喷他的人,是不是同一群人?或者,是否存在广泛交集?

其次,不是所有父母都配叫父母,生而不养,也应该被问责。

最后,先让舆论飞一会儿。

刘学州只是想拥有一套房子而已,哪怕是租的,刘学洲只是想拥有一套房子,哪怕是租的。这样极其简单的一个要求,并不是的要求有多么的过分,令人十分为难,而办不到,而且,2022年1月18日中午表示,刘学州不想弟弟妹妹像自己,过着没有父母的生活,决定放弃了对亲生父母的诉讼。然而不论刘学州怎样想,怎样做,但他父母的所作所为,令他伤心不已,令他停不下自己的愤怒。才让他如此决绝,下面就是刘学洲与他父母之间的事情经过。

刘学州大概出生2004年至2006,被养父母买过来。4岁时,养父母因爆竹事故身亡。跟着爷爷奶奶、姥姥姥爷。

2021年12月6日,刘学州在网上发布寻亲视频,引起网络关注。

12月14日,刘学州询问爷爷奶奶得知,被“买”之前有身份信息,被卖前的名字,还有亲生父亲的名字,查询得知电话。找到生亲生父母。

12月26日,在当地公安局帮助下有了“认亲仪式”。

貌似美满团圆的结局,谁料到,认亲,却让刘学州走向了死亡。

2022年1月17日,刘学州向亲生父母提出,想要一个家,买房,租一个房子也行,只要有个住的地方也行。这个要求导致亲生父母“翻脸了”。

2022年1月18日,刘学州直播发了一段录音,亲生母亲到“谁让他们(养父母)抱的?他们不抱,还有别人家好的(好人家)抱呢”。亲生母骂说“白眼狼。"刘学州无奈道“养家姥姥省吃俭用,给自己买肉吃,自己穿不好的衣服,养了我这么多年,而且我站出来寻亲,去找你们,他们都没有说我白眼狼,你们有什么脸和权利说我是白眼狼……”这样的争辩引来亲生的母亲的不快。一平台直播,刘学州说得知亲生父母已经离婚。有4个同胞兄弟姐妹。

刘学州其实也知道,当年被生父母“卖”的笔,是亲生父母结婚的彩礼。

2022年1月18日,刘学州不想弟弟妹妹,像自己没有父母的生活,决定放弃对亲生父母的诉讼。

2022年1月18日,他的亲生父于新闻媒体发布,称家中困难逼于无奈送子,在河北买房要求刘学州要等大学毕业后再考虑,可以来大同和自己住在一起,但刘学州并没有接受提议,认为刘学州养父母条件比他好,不愿再理会刘学州微博的发声。

1月19日,刘学州在媒体看到亲生父的回应,表达会向法院提出诉讼。

1月24号,刘学洲更新动态,这是人生中最后的一次‘吞下几十颗抑郁药,因此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刘学州自杀之前发表一篇长文,来叙述自己经历,感慨承受得太多,想放下一切,有新生的开始,对刘学洲而言,生活太艰难,走了反而是一种解脱。他希望用自己的死亡,让人贩子和所谓的父母,还有那些在网上辱骂自己的人得到他们应有的惩罚。他把那些证据放在手机里,希望有人可以为他的一生画上完美的句号。

无论是谁遇到了这样经历。都会发文法庭上相见。是他的父母这样的做法,让他如此决绝的,刘学州这样的经历让人痛心不已的。不知道作为读者的你看到这里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如果小伙伴们有不同的意见,可以在下面的评论区发表。谢谢!

我觉得就是由于父母不愿意给他买房子,他觉得自己的父母非常的没有良心,所以才会这么决绝。

一位寻亲男孩的自杀。

1月24日凌晨0:02,刘学州在微博发布一篇题为“生来即轻、还时亦净”的长文,讲述了自己从出生至今的遭遇,文末写道“阳光照在海面,我也归于大海。从这里结束自己的一生,也带走了这个世界最美的风景。”疑有轻生念头。

刘学州在遗书中写道,他出生时被生父母卖掉,4岁时养父母去世,随后在读书期间遭遇欺凌,千方百计踏上寻亲之旅后却屡遭拒绝,因“买房”事件还被母亲拉黑、被网友网暴,但自己并未提到买房,只是想要一个家。他称:“想给自己的一生一个交代,把痛苦倾诉到大海中。

2021年12月6日,河北邢台的男孩刘学州发布视频寻亲,他正在石家庄一所专科学校读大二。养父母于2009年意外过世后,刘学州一直与姥姥姥爷、舅舅舅妈一起生活。

12月15日,山西临汾警方通过DNA找到了他亲生父亲所在的家庭。

2022年1月10日(采访时间),刘学州前往内蒙古乌兰察布与生母见面,他表示“特别开心,妈妈一整天都拉着我的手”。刘学州还称生母想让他在这边一起过完年再回去。

1月16日,刘学州发文称亲生父母受不了网上对他们的谴责,已将自己的微信拉黑,还称两人拿卖他的钱当结婚彩礼。

1月17日,刘学州在直播中称自己一直借住在别人家,希望亲生父母能给自己买个或租个房子,“我只想要一个属于我的家,你们说是我在逼你们”,并质问亲生父母有什么脸攻击自己。

1月18日凌晨,刘学州发出自己现住的房子照片,表示“这一切是亲生父母卖我导致的,所以我找他们要一个属于我自己的家有错吗?”

刘学州在直播中称,自己有4个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包括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一个同父异母的妹妹、一个同父同母的弟弟、一个同母异父的弟弟。

1月18日午间,刘学州发文称暂时不会向亲生父母提起民事诉讼,希望弟弟妹妹健康长大。

滁州学院刘蓓发表的论文

姓名 刘蓓蓓学历与工作经历博士研究生(硕博连读) 9.2004-7.2009南京大学环境学院 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讲师 11.2007-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本科 9.1998-7.2002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系 环境政策分析环境系统分析地方环境治理 环境政策分析环境系统分析 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实施关键技术研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之“水体污染控制战略与政策”主题“水污染控制政策创新与示范研究”项目“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技术与示范研究”课题,主要完成人,2008-2010;政府多方博弈对排污权交易政策绩效影响研究,南京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负责,2008-2009;发展循环经济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若干问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主要完成人,2007-2009;苏州工业园区环境影响后评估及环境战略设计,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技术负责人,2006-2008;无锡新苏南模式发展研究,无锡市委,主要完成人,2007;我国资源再生产业发展政策研究--以废纸及纸制品为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项目,主要参加者,2006-2007长三角区域环境平台构建,(江苏省环保厅科技发展项目),主要完成人,2006-2007;长江三角洲江苏地区环境保护规划,国家环保总局,主要完成人,2005-2007;苏南地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中的环境保护模式研究,主要完成人,2005;江苏省地级市自来水公司及污水处理厂绩效审计,江苏省审计厅,主要完成人,2004-2005;武进区生态区建设规划,武进区政府,参与,2004.6-2004.9; 刘蓓蓓,于洋,毕军,张炳,葛俊杰,处罚期望对排污收费政策执行的影响研究。中国环境科学(终审)刘蓓蓓,李凤英,俞钦钦,于洋,毕军。长三角城市环境公平性研究。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已接受)刘蓓蓓,毕军,于洋,俞钦钦。浅议排污交易政策的执行策略:以江苏太湖流域试点为例。排污交易国际会议,南京,2008刘蓓蓓,毕军,区域间招商政策差异存在的原因及对污染产业转移的影响分析。环境优化发展,从边缘走向主流,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北京,2008. p126-130刘蓓蓓,毕军,区域间招商政策差异存在的原因及对污染产业转移的影响分析。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青岛,2006, p106-110刘蓓蓓,李凤英,毕军。长三角城市环境公平性研究。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南京,2007, p289-294刘蓓蓓,毕军,张海燕。POP场地修复标准研究。第一届POPs论坛论文集,北京,2006, p365-370张炳,毕军,黄和平,刘蓓蓓,袁婕,2008,基于DEA的企业生态效率评价:以杭州湾精细化工园区企业为例。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8(4),p159-166葛俊杰,张炳,刘蓓蓓等,2007,苏南循环经济的制度创新。中国经济报告,2007(4)王晓宁,毕军,刘蓓蓓等。 基于绩效评估的地方环保机构能力研究:中国环境科学,2006,26(3)李凤英,曲常胜,刘蓓蓓等。中国高风险行业环境风险保险制度框架分析,“风险、危机与公共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南京,2008卜茂亮,刘蓓蓓,2006,工业结构及水平对区域环境影响分析:以江苏省水污染物排放为例。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第六届年会,2006. p222-230王仕, 葛俊杰, 毕军, 刘蓓蓓,2007中国参与式环境管理的适应及挑战[A]. 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于红霞,丁翔,刘蓓蓓。取代酚类极性有机物C18膜/水分配行为的研究。农业环境科学学,2004(2)刘红玲,杨本晓,于红霞,刘蓓蓓。苯酚及其氯代物对大型溞的毒性效应和微观机理探讨。环境污染与防治,2007,29 (1) 刘蓓蓓,葛俊杰,“第五章:环境政策与公众参与”,张玉林,袁增伟等编著,环境与社会讲义,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2008,p87-112毕军,李荔,刘蓓蓓等,“以创新精神解决发展中的环境问题”,洪银兴,王荣主编,改革开放三十年:苏州经验,2008,(出版中)毕军,叶维丽,刘蓓蓓等,“分报告7 苏南环境保护模式的创新”,杨卫泽,洪银兴,创新苏南模式研究:无锡的实践与探索,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p242-291毕军,张炳,葛俊杰,刘蓓蓓,李祥妹,“分报告9 苏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环境保护模式”,孙志军,洪银兴,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p309-330 刘蓓蓓,毕军,张炳等,受控环境下的排污交易实验系统V1.0,软件著作权毕军,于洋,刘蓓蓓等,受控环境下的环境税费实验系统V1.0,软件著作权袁增伟,毕军,张炳,葛俊杰,刘蓓蓓,黄蕾,方强,化学工业园尾水回用可行性判别方法。毕军,杨洁,张炳,李其亮,刘蓓蓓,葛俊杰,袁增伟,一种工业园区环境风险识别的方法。

苏州大学刘纯平发表的论文

苏州大学现有84个硕士点,涵盖除军事学以外的11个学科门类。说明:所有博士生导师同时都是相应专业的硕士生导师。学位点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 姓 名 出生年月 职称 研 究 方 向 备 注王晓升 1962.07 教授 发展哲学 狄仁昆 1944.05 教授 经济哲学 沈荣兴 1944.09 副教授 管理哲学 朱奎保 1938.12 教授 马哲原理 不招生学位点名称:中国哲学 姓 名 出生年月 职称 研 究 方 向 备 注周可真 1958.07 教授 中国古代哲学,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 潘桂明 1944、07 教授 中国哲学 蒋国保 1951.06 教授 明清哲学,现代新儒学 范竹增 1942.12 副教授 文化哲学 学位点名称:伦理学 姓 名 出生年月 职 称 研 究 方 向 备 注李兰芬 1950.09 教授 管理哲学,伦理学 陆树程 1956-1 教授 应用伦理学 王晓升,教授,男,1962年6月生,江苏大丰县人,198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获得哲学学士学位,1991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现为我校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发展哲学和语言哲学,发表的主要著作有:《语言与认识》,《现代化:发展与价值》,《走出语言的迷宫》。沈荣兴,副教授,男,1944年9月生,籍贯江苏无锡。1982年毕业于上海社会科学院逻辑学专业,获哲学硕士。中国逻辑学会理事、江苏省逻辑学会副会长。主要论著有:“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对思维形式研究之比较”、《逻辑学导论》、《创造与方法》等。狄仁昆,教授,男,1944年6月生,江苏省溧阳县人。196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82年毕业于上海社会科学院科学方法论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我校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经济哲学、科学哲学。发表的代表性学术专著为《走向大科学的经济学枣经济学的哲学》、《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与进展》。代表性学术论文:“西方经济哲学研究辨析枣世纪的跨越”、“西方经济理论检验问题的哲学分析”、“论经济系统的自激放大机制”、“经济理论的结构”、“经济知识增长的模式”、“略论哲学逻辑”、“当代西方科学哲学为何陷入两性”、“区分思维的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等。周可真,教授,男,1958年7月生,江苏宜兴市人。1999年7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哲学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为我校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任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近年来主要研究成果有:专著《顾炎武年谱》、《顾炎武哲学思想研究》,论文“论思想同异辩”、“生活论枣哲学的未来形态”、“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之我见”、“论顾炎武的思维方法枣兼论审明理学到清代朴学的历史转变”、“论顾炎武的无人观”等。潘桂明,教授,男,1944年9月生于上海。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哲学研究。代表著作为《智岂页评传》。蒋国保,教授,1951年6月生,皖无为县人,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国哲学史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苏州大学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兼任苏大哲学系主任。1992年获国家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明清哲学、现代新儒学。发表论文80篇。主要著作为《方以智哲学思想研究》、《晚清哲学》第一作者。范竹增,副教授,1942年12月生,河北省石家庄人。196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现为苏州大学马哲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哲学。主要著作有:主编《哲学新探》(五卷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与进展》、《中国文化述论》、《文化与文化哲学》以及论文《中国古代文化结构鸟瞰》、《中国古文化元及其整合》、《文化基因与中国古代文化》等。学位点名称:世界经济 姓 名 出生年月 职 称 研 究 方 向 备 注邢建国 1956.11 教授 世界经济原理 吴声功 1952.02 教授 国际经济合作 罗正英 1957.12 教授 区域经济与国别经济 袁建新 1965.12 副教授 世界经济原理 孙永正 1947.11 副教授 涉外经济管理 学位点名称:财政学 姓 名 出生年月 职 称 备 注方荷生 1944.07 教授 财政学 黄肖广 1954.12 副教授 国有资产管理 孙文基 1963.01 副教授 财政学 郭 纲 1965.03 副教授 财政学 蒋大鸣 1947-11 教授 财政理论与政策 陈忠 1963-8 副教授 税务、财政 学位点名称:金融学 姓 名 出生年月 职 称 研 究 方 向 备 注庄 英 1942.04 教授 国际贸易 王志明 1946.09 副教授 国际贸易 贝政新 1952.11 教授 金融投资学 徐镇南 1943.10 副教授 货币银行学 乔桂明 1956.07 副教授 国际金融 朱仲羽 1951.05 副教授 国际贸易 学位点名称:政治经济学 姓 名 出生年月 职 称 研 究 方 向 备 注顾建平 1966-8 副教授 宏微观经济学 刑建国,教授,男,1956年11月生,籍贯安徽。1989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同年获复旦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现为我校世界经济专业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世界经济理论、跨国投资。代表作:《三资企业研究》、《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Deregulation and China's Reform of Economic Marketization等。罗正英,教授,女,1957年12月生,四川隆昌人。世界经济硕士研究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95年北京大学访问学者,从事国际会计与成本核算研究。1999年Nopier University(UK)访问学者,从事欧洲环境经济政策研究。研究方向:地区与国别经济、国际会计。主持与参加国家教委、中欧政府、自然科学基金和省社科项目共计5项。代表作品:专著《当代国别经济研究》,论文“外资优惠政策研究”、“三资企业资本结构变动”。现任苏州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大学国际会计与财务研究中心研究员。吴声功,教授,男,1952年2月生,籍贯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市),1976年12月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数学系,现为我校世界经济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国际经济合作。发表的代表性论著有《世界市场行情》、《跨国公司经营谋略》、《论对外开放与苏州的跨国经营》、《知识经济若干理论问题综论》等。 方荷生,教授,男,1944年7月生,安徽合肥人。1967年毕业于中央财政金融学院财政专业。现为我校财政学硕士生导师,财政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财政、税收、投资。主要代表著:《现代财政学》、《财政管理学》、《地方财税管理》、《国家税收》、《国际投融资》、《外国投资项目管理》等20余部著作、教材,发表论文40余篇,获省级以上科研奖6项。任江苏省财政学会理事、中国高校投资经济教研会理事、苏州市保险学会副会长。黄肖广,副教授,男,1954年12月生,江苏省江阴市人。

年份 国家级项目 省部级项目 市厅级项目 其他 2007年 9项 8项 4项 2008年 18项 4项 7项 2009年 22项;863主持1项;973子项目1项;大飞机项目1项。 9项 6项(含重大1项) 15项 2010年 31项 6项11项(含重大1项) 5项 2011年 33(含杰青基金1项);科技部国际交流项目1项。 15项 10项(含重大2项) 8项 仪器设备热分析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元素分析仪、荧光光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 图书资料苏州大学材料与与化学化工学部资料室目前有使用面积约300平方米,是为学部师生教学、科研提供服务的专业性资料室。读者对象为本部教职工、研究生、高年级学生和文献课学生。主要收藏化学化工专业相关的中外文期刊、参考书、工具书等。拥有从1907年创刊号开始收藏的美国化学文摘C.A(包括文摘、卷索引、累积索引等)。拥有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收藏并至今连续收藏的刊物至少11种,如Journal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英国化学会志)、Chemical Review(化学评论)、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化学教育杂志)、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物理化学)、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有机化学)、Journal of Electrochemistry(电化学)等刊物,并收藏Gmelim(无机化学大全)、Beilstein’s(有机化学大全)等多种化学化工专业的多卷册的大型工具书、手册、大全等。化学化工学院资料室期刊合订本藏刊量2012年已达三万多册。期刊种数250多种,期刊合订本14000多册。藏书量13000多册。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陆熙炎教授曾为该资料室捐献多种著名期刊和参考书2500册。资料室已逐步形成以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文献为核心的,具有研究级水平的材料与化学化工学科特色的专业藏书体系。同时,资料室还建立了50平方米的电子阅览室,配备计算机二十多台,进行计算机上网查阅、检索文献资料的服务,经常为本学部师生、兄弟院校、工矿企业提供检索服务。 以下为十篇最新(至2013年3月1日)的学部论文: 戴洁教授,朱琴玉教授课题组在CrystEngComm上发表研究论文 2013-02-20 论文报道了以TTF四羧酸为配体采用不同的配位模式得到了一系列的配位聚合物。讨论了影响聚合物结构的因素,所有在室温下得到的配合物都是一维的,而在溶剂热条件下得到了二维和三维的配位聚合物。这些配位聚合物在固态时能被氧化得到正一价的自由基阳离子和正二价的阳离子。 戴洁教授,朱琴玉教授课题组在Phys. Chem. Chem. Phys. 上发表研究论文 2013-02-20 论文研究了一个四硫富瓦烯(TTF)双羧酸与含氮杂环类化合物形成的氧化还原酸碱体系。核磁和晶体结构都表明在TTF双羧酸和含氮杂环类化合物之间存在着质子转移和强烈的氢键作用。与单羧酸体系不同的是:TTF双羧酸能够很容易地把一个质子转移给碱,然后第二个质子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七元环。电化学测定结果表明了其机理是两步的四方氧化还原和质子转移机理。 戴洁教授,朱琴玉教授课题组在Inorg. Chem. 上发表研究论文 2013-02-20 论文报道了一个含有6个钛原子的氧簇合物的溶剂热合成。配体除醇盐外引进了二元羧酸配体并首次培养了它们的晶体,获得了晶体结构数据。这是至今很少发现的一个具有单晶光致变色效应的钛氧簇合物。Ti(IV) 经光照转化为Ti(III),在接触空气后将氧分子转化为氧游离基,被ESR测定所证实。论文还研究了化合物的光解作用。 戴洁教授,朱琴玉教授课题组在J. Phys. Chem. B 上发表研究论文 2013-02-20 论文研究了一个四硫富瓦烯(TTF)羧酸体系(DMT-TTFCOOH)对吡啶类含氮小分子的响应。研究通过核磁、循环伏安讨论了响应的选择性,提出了电化学响应机理。通过理论计算和晶体结构测定分析了分子间的氢键作用的类型、强度以及在分子响应中的重要作用。该体系为一个独特的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氢键响应体系。 倪沛红教授课题组在Polymer发表研究论文 2012-12-25 此文报道了侧基含丙烯酰氧基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CL-b-POPEA的合成及表征。这类嵌段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完全生物可降解性。本研究首次将碳碳双键(C=C)引入两亲性聚磷酸酯类嵌段共聚物的侧基,可与含巯基(-SH)的有机化合物进行迈克尔加成反应,修饰聚磷酸酯侧基带有-OH、-COOH、-NH2、氨基酸等功能性基团。共聚物PCL-b-POPEA在水中自组装形成以疏水链段PCL为核、亲水链段POPEA为壳的纳米胶束。这种胶束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可被进一步用作药物载体,输送抗癌药物阿霉素(DOX),并且在磷酸二酯酶I的作用下,能够更加快速有效地释放阿霉素。同时,这类聚合物的载药胶束能显著抑制人鼻咽癌细胞(KB cells)的增殖。 倪沛红教授课题组在Langmuir发表研究论文 2012-12-25 此文设计合成了含胆固醇的聚阳离子修饰的磁性纳米粒子,用于缩合DNA获得磁性阳离子载体。结合刷型共聚物众多的优点如生物相容性、抗凝血性和抗蛋白吸附性,制备了含巯基(-SH)的刷型聚阴离子,通过静电作用,作为上述磁性阳离子载体外层的具有亲水性和抗非特异吸附性的阴离子层,在H2O2或O2作用下,巯基(-SH)交联形成二硫键(S-S),可提高载体在血液循环过程中的稳定性。在模拟细胞环境中,交联的二硫键(S-S)断裂,释放出包裹的DNA。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自组装获得的基因载体具有磁响应性、细胞还原敏感性、抗蛋白吸附性、低毒性,且在HEK293T和HeLa细胞内均可有效地实现转染,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倪沛红教授课题组在Soft Matter发表研究论文 2012-12-25 此文利用开环聚合及聚合物末端羟基酯化反应相结合,制备两端带有双键的聚磷酸酯大分子交联剂,通过与阳离子型单体甲基丙烯酸-2-二甲氨基乙酯和引发剂过硫酸铵的水溶液混合在一起,不添加任何加速剂,即可在室温条件下快速形成水凝胶。利用旋转流变仪研究了溶胶-凝胶转变过程,并进一步考察了影响凝胶化时间的因素,发现可以通过改变反应物配比来调节凝胶化时间。研究水凝胶的溶胀行为、pH响应性、内部多孔结构和体外细胞毒性,并以阿霉素盐酸盐作为模型药物,对这种可注射型水凝胶的体外药物释放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类水凝胶具有良好细胞相容性、在室温下快速形成载药水凝胶,在药物控释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 倪沛红教授课题组在J. Polym. Sci., Part A: Polym. Chem. 发表研究论文 2012-12-25 此文利用层层组装方法和壳交联方法制备了以Fe3O4磁性纳米粒子为核,以PEG为冠的可控的磁靶向基因载体。利用自由基聚合在磁性纳米粒子表面接枝聚甲基丙烯酸-2-二甲氨基乙酯(PDMAEMA),与DNA、均聚物PDMAEMA以及含部分巯基(-SH)的聚阴离子MePEG2000-b-PMAASH通过静电作用进行层层组装,获得表面含水溶性PEG链及外层交联的复合基因载体,并且通过凝胶阻滞电泳、zeta电位测试对层层组装的过程进行跟踪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复合纳米粒子具有低毒性和模拟体内循环条件的稳定性,可作为潜在的非病毒基因载体。 氧化脱氢偶联反应具有原子经济性、低能耗、绿色环保等特点,同时,这也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构建复杂的具有生物活性药物分子和天然产物的方法。铜/氧气参与的氧化脱氢偶联反应,由于其高效、廉价易得且易于掌控等优点,引起了有机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报道了铜参与的有氧氧化反应及其规律的研究:1当量的苯乙酮与3当量的苄胺在20 mol%碘化亚铜、10 mol%三氟化硼乙醚、氧气氛围中能方便高效的合成多取代咪唑类化合物;实现了SP C-H键的功能化,一步反应实现了8个氢原子的消去,3个新C-N键的形成,而反应唯一的副产物是绿色无毒无害的水。 纪顺俊教授课题组在Organic Letters (IF:5.862)上发表研究论文 2012-12-10 本文报道了苊醌参与的多组分插入反应,非常方便高效地合成了一系列的多取代的吡唑并异喹啉骨架衍生物。在该反应中,一步实现了两个C-C键的活化断裂,二苯甲酰甲烷的活性亚甲基插入到了苊醌两个sp-spC-C键中间,实现了无金属试剂催化的C-C键插入反应,同时构建形成两个新的6元环。

近年来,限域空间纳米流体传质领域取得显著进展,特别是一维碳纳米管以及二维纳米结构组成尺寸均一的纳米及次纳米尺度离子通道,孔隙内部微观结构和表面化学特性更为可控,是制备高功率纳米流体离子导体的理想材料结构体系。受自然界独特的微观结构的启发,将二维材料通过简单的湿法纺丝重新组装成具有纳米尺度间隙的纤维结构。重组后形成的二维材料层与层之间的限域空间可以充当分子和离子运输的二维通道。Ti 3 C 2 T x 作为二维材料MXene中发展最成熟的材料之一,具有很多与氧化石墨烯结构类似的薄层二维结构,丰富的表面官能团以及极性溶剂高分散等特性,还具有氧化石墨烯不具备的高导电性,是制备高导电纳米流体纤维的理想材料。但是由于Ti 3 C 2 T x 较大的长径比以及柔性片层结构,在湿法纺丝过程中片层易褶皱、堆叠,造成结构缺陷,显著降低纤维力学、导电特性,阻碍离子在纤维结构内部传导,从而制约了Ti 3 C 2 T x 纤维在传感、储能、制动等多功能方面的应用 探索 。

Ti 3 C 2 T x 分散液在外界剪切力作用下,可形成定向液晶结构,可借助湿法纺丝过程形成二维片层的取向排布结构。 苏州大学 邵元龙教授团队 借助这一原理,控制湿法纺丝过程的喷丝口断面结构以及牵伸速率,诱导Ti 3 C 2 T x 片层形成取向结构,并通过Mg 2+ 离子交联作用,最终制备得到具有高取向度结构的Ti 3 C 2 T x 纤维,实现力学性能,导电性能,离子传导性能以及电化学性能的提升。相关工作以“Assembly of Nanofluidic MXene Fibers with Enhanced Ionic Transport and Capacitive Charge Storage by Flake Orientation”发表在《 ACS Nano 》上。

这项研究工作中Ti 3 C 2 T x 纤维取向度大幅度的提高主要依赖于 喷丝口的设计以及牵伸过程 。 受 流体定向 纺丝过程的启发 ,作者设计不同的喷丝口来探究Ti 3 C 2 T x 片层在流动过程中的排列情况。当处于液晶态的Ti 3 C 2 T x 纤维经过 高度纵横比的扁平状流体通道时,受到的剪切力在横向上显著增强;在水平剪切力引导下, Ti 3 C 2 T x 片层沿着纤维轴向定向排列。与圆状通道相比,扁平状流体通道有效解决了了剪切力梯度变化问题,减少了纤维中片层褶皱,孔洞等缺陷。为了提升纤维的取向度,作者对所制备的Ti 3 C 2 T x 初生凝胶纤维进行 牵伸处理 ,经过 牵伸后的纤维内部片层排列更加紧密,消除了片层间不规则的孔隙 ,这种取向结构将加速电子传输,减少电荷转移电阻和电能损失,经过WAXS测试纤维的 取向度高达0.86 。与此同时,作者采用 离子交联 进一步提升Ti 3 C 2 T x 纤维的力学性能。镁离子进入层间后与Ti 3 C 2 T x 片层 表面含氧官能团产生静电相互作用,减弱片层间双电层的厚度,增强层与层之间相互作用力 。经过交联之后的纤维力学强度高达 118MPa ,电导率提升到7200 S cm –1 ,实现优异的电子传导。通过红外热成像仪对纤维导热性能进行测试,发现 Ti 3 C 2 T x 纤维在低功率下能够快速升温到108 。

Ti 3 C 2 T x 取向纤维的离子传导及电化学特性

高定向的Ti 3 C 2 T x 纤维在保持高机械性能和电子传导的同时,还能够实现优异的离子传导。与无序片层组装成的纤维相比, 定向纤维内部片层能够互相连接构成连续的层状通道 ,离子在其中的传输路径更短,传输速率更高 。当电解质被限制在纳米通道中时,电解质会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性质。在比德拜长度更窄的纳米流体通道中,内壁上的表面电荷排斥单极离子并吸引反离子。这种单极离子传输可以使离子电导率提高几个数量级在1mM盐浓度下,高度定向的Ti 3 C 2 T x 纤维表现出9.7 10 4 S cm 1 高离子电导率。有效的离子输运电导率还可以促进离子在Ti 3 C 2 T x 薄片表面的快速输运,形成电双层,提高功率密度和速率能力。定向Ti 3 C 2 T x 薄片可以与密集填充的薄片形成受限的纳米流态离子传输通道,在这种电解质离子约束场景下,局部库仑有序排列被打破,层状受限孔可以有效地用于电荷存储。对Ti 3 C 2 T x 片层进行定向,同时使层状孔适应电解质离子的大小,这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策略,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比电容,高达1360 F cm 3 。

小结

作者通过微流体通道控制二维片层材料取向排列,构筑快速离子传输通道;采用离子交联进一步提升纤维各项性能,从而制备出优异的Ti 3 C 2 T x 纳米流体取向纤维,有望在人工纤维组织、生物传感器分析和神经电子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团队介绍:

邵元龙 ,苏州大学能源学院特聘教授,博导,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石墨烯生物质纤维课题组组长。2016年获得东华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博士导师为李耀刚教授和王宏志教授,期间于2013-2015年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Richard B. Kaner教授课题组博士联合培养。2016-2018年剑桥大学石墨烯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为Andrea C. Ferrari教授和Clare P. Grey教授。2018-2019年于沙特阿卜杜拉国王 科技 大学任职研究科学家,合作导师为Vincent C. Tung教授。2019年9月,加入苏州大学能源学院,任特聘教授。迄今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 Nat. Rev. Mater. , Nat. Commun. (2篇), Adv. Mater., Energy Environ. Sci., Adv. Energy Mater., ACS Nano (2篇) ,Adv. Funct. Mater., Mater. Horiz. (2篇)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26篇,他引4300余次,7篇被ESI收录为高被引论文(Top 1%),2篇被ESI收录为热点论文(Top 0.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多项科研项目。担任国际期刊《Frontiers in Chemistry》(影响因子3.782,中科院SCI化学2区)“Advanced Materials for Supercapacitors”专刊客座编辑。

李硕 ,2019年9月至今为苏州大学能源学院与材料创新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为邵元龙教授。主要从事功能纤维器件相关研究。入学以来以第一作者在ACS Nano杂志上发表论文;荣获苏州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二、三等奖。

【课题组招聘】

招聘石墨烯及复合纤维方向博士后2-3名

招聘需求

1. 年龄原则上不超过 35 岁, 身心 健康 ,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奉献精神;具有一定材料、化学领域的研究基础;有较强的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2. 博士后要求具有国内外高校或者科研院所的材料、化学、物理等专业博士;

3. 具有纤维纺丝、柔性可穿戴器件、理论计算等相关研究背景人员,优先录取。

应聘材料:

1. 个人简历,包括基本信息、学习和科研经历、已有成果;

2. 代表论文电子版;

工作待遇

按照苏州大学统招博士后发放相关待遇,具体如下:

(一) 统招博士后人员聘期内的总薪酬由基本年薪和奖补金两部分构成。绩效评估优秀者的总薪酬为 100 万元,绩效评估良好者的总薪酬为 80 万元,绩效评估合格者的总薪酬为 60 万元。

1.基本年薪:20 万元(去除学校承担的 社会 保险和公积金之后的税前收入),按月发放。

2.奖补金:根据绩效评估结果按年度发放。

(二)对表现优异的博士后,合作导师将追加基本年薪,相关追加部分不计入 聘期内总薪酬,额外发放。

(三)提供 0.1 万元/月的租房补贴(不计入总薪酬)。

(四)在站期间获得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香江学者计划、澳门青年学者计划、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等项目资助的,所获得的资助补贴不计入学校的总薪酬,另外叠加发放。

(五)在站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可按照学校规定享受学校科研成果奖励。

(六)在站期间可根据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相关规定参加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

(七)绩效评估优秀者,可优先推荐应聘校内教学科研岗位。

有意向者请将个人简历,以及代表作等相关信息发送到邮箱: 。

投稿模板:

单篇报道: 上海交通大学周涵、范同祥《PNAS》:薄膜一贴,从此降温不用电!

系统报道: 加拿大最年轻的两院院士陈忠伟团队能源领域成果集锦

贵州省刘勇发表的论文

[1]胡世如;徐端夫;范庆荣;刘勇;葛宇光;潘若望;黄健;.静式混合管在丙纶长丝生产中的应用[J]合成纤维工业.1985,(03)[2]范庆荣;赵得禄;刘勇;徐端夫;高金贵;邵宇;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化纤地毯厂课题组;.高效催化剂对聚丙烯树脂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及纺丝性能的影响[J]合成纤维工业.1989,(03)[3]刘勇;范庆荣;邵宇;高金贵;.化学与机械降解对聚丙烯树脂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影响[J]合成纤维工业.1990,(02)[4]刘勇;邵宇;罗吉江;.PET卷绕丝热收缩—伸长的研究 Ⅰ.PET自由热收缩—伸长及应力影响[J]合成纤维工业.1991,(02)[5]刘勇;邵宇;罗吉江;.PET卷绕丝热收缩—伸长的研究 Ⅱ.PET热收缩—伸长的物理变化[J]合成纤维工业.1991,(03)[6]刘勇.层状复合包装材料的加工技术[J]中国包装工业.2003,(09)[7]刘勇.共挤出复合螺杆机群协调与控制[J]中国包装工业.2003,(10)[8]刘勇,杨小震,李霆.动态粒子组成的椭球体的几何尺寸计算方法[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4,(05)[9]刘勇.纸塑、塑编等涂膜复合加工特点与要素[J]中国包装工业.2000,(01)[10]刘勇.纸塑复合放收卷物理量控制[J]中国包装工业.2000,(04) [1]刘勇;徐端夫;邵宇;张栋;郭凡修;范庆荣.聚乙烯加工改进剂[P].CN90100811.7.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1991-09-04[2]罗吉江;徐端夫;刘勇;张玄;李毕忠;张辉平.聚丙烯树脂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P].CN91104650.X.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1993-02-03[3]罗吉江;陈彦模;徐端夫;张瑜;刘勇;朱美芳;李玄;李必忠.细旦和超细旦聚丙烯纤维的制造方法[P].CN91104649.6.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纺织大学.1993-02-03[4]徐瑞夫;范庆荣;钱人元;赵得禄;刘勇.聚丙烯的高速纺丝技术[P].CN85100885.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1985-12-20 [1]刘勇;郭凡修;徐端夫;.用四氧化钌染色法研究聚甲醛、共聚甲醛的单晶和球晶的形态结构[A].第五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1988-10-01[2]刘勇;郭凡修;李玄;徐端夫;.固化环氧树脂的形态结构[A].第五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1988-10-01

著作:1、《商业增长论》,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2、《市场调查精要》,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3、《默顿·米勒论金融衍生工具》(译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4、《共同基金运作》(译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论文:1、《大屏幕电视产业:机会与风险并存》,《中国经济时报》2005/12/212、《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强化集约型增长能力》,《宁波日报》2005/12/123、《我国造纸工业布局和结构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2005/64、《中国工业七大发展趋势》,《经济研究资料》2005/15、《中国工业的战略环境及发展趋势》,《中国经济时报》2005/1/46、《我国交通运输优先发展的战略模式及政策取向》,《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2004/957、《外资进入零售业的现状、策略与趋势》,《中国经贸导刊》2004/118、《关于规范市场秩序的六点思考》,《中国青年报》2004/1/189、《不完全市场下的企业避险动机》,《财贸经济》2004/210、《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宁波日报》2003/12/1511、《关于规范市场秩序的几点思考》,《中国经贸导刊》2003/1212、《面对“入世”挑战的市场秩序》,《经济管理》2001/513、《论黄金交易所的组建、结构与运作》,《经济管理》2001/314、《封闭贷款:能否用产成品质押?》,《中国改革报》2000/1/19参著:1、《竞争秩序与资源供求及环境保护》,载《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5),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2、《工业投资与融资》,载金碚主编:《新编工业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3、《零售业》,载曹建海主编:《中国产业前景报告》,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4、《电子信息技术革命对传统产业带来的挑战与创新——以企业经营管理的变革为视点》,载谢晓霞主编:《蜕变——电子信息时代的传统产业》,科学出版社20045、《工业技术创新的投资与融资》,载《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4),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6、《期货交易费用理论》,载陶琲、王献立主编:《期货经济学教程》,商务印书馆2003年7、《论国有股减持与充实社会保障基金》,载李格平主编:《国有股减持与流通》,新华出版社20028、《金融环境的变化与工业投融资》,载《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2),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9、《二战以后社会保障制度的转折》,载和春雷主编:《社会保障制度的国际比较》,法律出版社200110、《商业增长问题研究》,载郭冬乐、宋则主编:《中国商业理论前沿》(II),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11、《社会保障制度的扩张》,载和春雷主编:《社会保障制度的国际比较》,法律出版社200112、《全方位开放条件下的市场秩序》,载《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1),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13、《工业品出口增长的变化》,载《中国工业发展报告》(1999),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研究报告:1、《长江三角洲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研究》,上海、江苏和浙江政府委托课题(2005)2、《“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平谷区工业发展战略研究》,北京市平谷区政府委托课题(2005)3、《“十一五”期间北京市顺义区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北京市顺义区政府委托课题(2005)4、《中国零售业发展报告》,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经济信息网委托课题(2005)5、《世界工厂的历史变迁与国际比较》,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A类课题子课题(2005)6、《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与劣势》,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A类课题子课题(2005)7、《中国城市管理研究》,杭州市政府委托课题(2004)8、《走向世界制造中心的长三角制造业》,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A类课题子课题(2004)9、《新型工业化下的沙河工业发展思路》,河北省沙河市政府委托课题(2004)10、《眉山市产业竞争力评价及提升战略》,UNDP技援招标项目子课题(2004)11、《上虞市工业发展中长期战略研究》,浙江省上虞市政府委托课题(2004)12、《民间投资发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重点课题(2003)13、《信息技术革命给传统产业带来的挑战与创新》,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重点课题(2002)14、《西部地区投资环境与对外开放》,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委托课题(2001)15、《世界黄金协会与中国黄金市场的开放》,世界黄金协会委托课题(2001)16、《吉安市“十五”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江西省吉安市政府委托课题(2000)17、《我国有形市场发展趋势研究》,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2000)18、《新时期中国黄金市场开放》,世界黄金协会委托课题(2000)

福州大学刘丽军发表论文

复制对应考试题的题目,然后粘贴到 手电校园,公z号,系统会自动返回答案

徐斌研究员主要承担草原植被生态遥感监测、草原沙化和退化遥感监测 、草地资源规划评价和草原沙化治理等多方面的任务。主持项目和课题等3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一级课题、863计划、国际合作项目以及农业部等课题。课题任务主要集中在草原生产力、草畜平衡、草原长势、返青、草原沙漠化、草原水热旱情等遥感监测等方面。获省部级科技奖5项,中国农业科学院一等奖1项,登记软件著作权6项,申报国家专利2项,主编和参编著作7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中国科学》、《生态学报》、《地理研究》、《中国草地学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至今培养了博士后2人,博士生6人和硕士生5人。此外,从1999年起每年主持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生态学专题讲座”。 ①“中国草原植被遥感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获2009年度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②“基于MODIS的中国草原植被遥感检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获2009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第一完成人;③“冬牧70黑麦种养殖与农业结构调整技术示范”,获2003年农业部丰收计划奖三等奖,第3完成人;④“省级资源环境信息服务示范研究与应用”,获2002年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第2完成人。⑤“中国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获2006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第8完成人。⑥“省级资源环境信息服务示范研究与应用”,获2002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2完成人。 [1] 徐斌(主编). 草原保护建设与饲料生产加工.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 徐斌,杨修等编著. 西藏自治区林芝县天然林资源与保护.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3] 徐斌(副主编). 中国重点生态建设地带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4] 徐斌,杨秀春,金云翔等,2011,第四章,青藏高寒牧区草原资源遥感监测与评价(59-89);第五章,青藏高寒牧区冬虫夏草资源评价研究(90-118)(约10万字);范小建主编,2011,扶贫开发与青藏高原减灾避灾产业发展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 [1]B Xu, X C Yang, W G Tao, Z Qin, H Q Liu, J M Miao, YY Bi, 2008, MODIS-based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of Grass Production in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29(17-18): 5313-5327. [SCI][2] Qin Zhihao, Xu B, Xin X., Zhou Q., Zhang H., Liu J., 2004, Integration of remote sensing and GIS technology to evaluate grassland ecosystem health in North china.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s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VI: 4034-4037, September 20-24, 2004, Anchorage, Alaska, USA.[EI][3] Qin Zhihao, XuBin, Liu J., Zhang W., Zhang H., 2004, Monitoring land use dynamics for ecological degradation assessment in the rim zone of North China using MODIS and Land TM data.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s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VI: 4021-4024, September 20-24, 2004, Anchorage, Alaska, USA. [EI][4] Qin Zhihao, Xu B., Zhang W., Li W., Zhang H., 2004, Comparison of split window algorithms for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retrieval from NOAA-AVHRR data.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s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VI:3740-3743, September 20-24, 2004, Anchorage, Alaska, USA. [EI][5] Yuxia Zhu; Zhihao Qin; Bin Xu; Maofang Gao; Huan Pei, 2007, An approach for desertification monitoring in Hulun Buir grassland of Inner Mongolia, China (Proceedings Paper), Proceedings Vol. 6752, Geoinformatics 2007: Remotely Sensed Data and Information, Weimin Ju; Shuhe Zhao, Editors, 675223. Date: 26 July 2007, DOI: 10.1117/12.760762. [EI][6] Lu Liping, Qin Zhihao, XU Bin, Tao Weiguo, Jianglipeng, 2007,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of grass growing in grassland ecosystems of China, Geoinformatics 2007, Remotely Sensed Data and Information, May 25-27, Nanjing, China. Proceedings of SPIE, 0277-786X, v.6752 675225-1-9. [EI][7] Ruijie Wang, Zhihao Qin, Bin Xu, Xiaoyong Zhang, Maofang Gao, 2007, Using vegetation photosynthesis model to estimate net primary production of rangeland ecosystem in Inner Mongolia of China, Geoinformatics 2007,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May 25-27, Nanjing, China. Proceedings of SPIE, 0277-786X, v.6753 67532S-1-8. [EI][8] Kebiao Mao, Zhihao Qin, Manchun Li, Lixin Zhang, Bin Xu, Lingmei Jiang, 2006, An Algorithm for Surface Soil Moisture Retrieval Using the Microwave Polarization Difference Index,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IGARSS06). [EI][9] Kebiao Mao, Zhihao Qin, Bin Xu, Manchun Li, Jianming Wang Shengli Wu, 2005. The Influence Analysis of Water Content for the Accuracy of Practical Split-window Algorithm,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IGARSS05), 5: 3266 - 3268. [EI][10] Zhihao Qin, Yuxia Zhu, Wenjuan Li, Bin Xu, 2008, Mapping vegetation cover of grassland ecosystem for desertification monitoring in Hulun Buir of Inner Mongolia, China. Proceedings of SPIE, (7104): 71040C-1~71040C-12. 16-18 September 2008, Cardiff Wales, United Kingdom. [EI][11] Maofang Gao, Sanchao Liu, Zhihao Qin, Jianjun Qiu, Bin Xu, Wenjuan Li, Xiuchun Yang, Jingjing Li, 2008, Integration of remote sensing with GIS for grassland snow cover monitoring and snow disaster evaluating in Tibet. Remote Sensing fo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GIS Applications, and Geology VIII, Ulrich Michel; Daniel L. Civco; Manfred Ehlers; Hermann J. Kaufmann, Editors, 13 October 2008, DOI: 10.1117/12.800047. [EI][12] Lei Gao, Zhihao Qin, Bin Xu, Liping Lu, Huan Pei, 2007, Mapping drought status of winter wheat from MODIS data in North China Plain. Proceedings of SPIE, (6752): 675229-1~675229-10. 25-27 May 2007, Nanjing, China. [EI][13]Bin Xu, Zhongxin Chen, Zhihao Qin, Jia Liu, Guixia Yang, et al.. 2005, Application of GIS technology to build climatic scene in 2036 and 2056 in China. IEEE 2005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s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Jul., 2005, Soul, South Korea,5110-5113. [EI][14]Bin Xu, Zhihao Qin, Jia Liu, Zhongchao Shi,Xiuchun Yang, Guixia Yang, 2005,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of Grassland in Key region of North China. IEEE 2005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s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Jul., 2005. Soul, South Korea,3266-3269. [EI][15] Xu Bin, Yang Xiuchun, Tao Weiguo, Qin Zhihao, et al., 2006, MODIS-based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upon the Grass Production in China. Second Recent Advances in Quantitative Rremote Sensing. ISBN: 84-370-6533-X. Printed in Spain by Guada Impresores.698-703. [EI][16]Xu Bin, Tao Weiguo, Yang Xiuchun, Qin Zhihao, et al., 2006, Vegetation Growth Monitoring in the Grassland of China Using MODIS Remote Sensing Data. Second Recent Advances in Quantitative Rremote Sensing. ISBN: 84-370-6533-X. Printed in Spain by Guada Impresores.704-707. [EI][17]B Xu, Z. Chen, et al., 2002, Hydrothermal Background Data Layer and Planting System of China,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for the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115-120. [EI][18] B Xu, Z Chen et al., 2002, Spa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Grassland in Restoration and Climate.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for the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20-26. [EI][19]Xu Bin, Yang Xiuchun, Tao Weiguo, Qin Zhihao, et al.. 2007,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upon the grass production in .China.Available online . Acta Ecologica Sinica, 27(2): 405−413.[20] 金云翔,徐斌,杨秀春,李金亚,王道龙,马海龙,2011,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草原产草量动态遥感估算.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12(41):1185-1195.(通讯作者) [21] 徐斌,杨秀春,2009,东北草原区产草量和载畜平衡的遥感估算. 地理研究,28(2):402-408.[22] 金云翔,徐斌,杨秀春,覃志豪,高懋芳,吕海燕,朱立博,2010,青藏高原那曲地区冬虫夏草资源分布空间分析方法. 生态学报,30(6):1532-1538.(通讯作者)[23] 李亚云,杨秀春,朱晓华,徐斌, 2009,遥感技术在中国土地荒漠化监测中的应用进展. 地理科学进展,28(1):55-62.[24] 李金亚,杨秀春,徐斌,曹云刚,覃志豪,金云翔,赵莉娜, 2011, 基于MODIS与AMSR-E数据的中国6大牧区草原积雪遥感监测研究. 地理科学,9(31):1097-1101.[25] 李金亚,徐斌,杨秀春,金云翔,李亚云,张济,赵莉娜,李润林, 2011,锡林郭勒盟草原沙化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以正蓝旗为例. 地理研究,9(30):1669-1682. (通讯作者)[26] 杨秀春,曹云刚,徐斌,朱晓华, 2008, 中国北方草原积雪遥感监测:2007.10-2008.3期间. 地理研究,27(5):1109-1117.[27] 杨秀春,朱晓华,徐斌,李亚云, 2008,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研究及其进展. 灾害学,23(2):117-122.[28] 朱玉霞,覃志豪,徐斌, 2007,基于MODIS数据的草原荒漠化年季动态变化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中国草地学报,29(4):2-7.[29] 白可喻,徐斌,邱建军, 2007,基于GIS的中国苜蓿资源分布和生产力分析. 中国草地学报,29(4):15-20.[30] 陶伟国,徐斌,杨秀春, 2007,草原产草量遥感估算方法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 草业学报,16(2):1-8. (通讯作者)[31] 杨秀春,徐斌,朱晓华,陶伟国,刘天科, 2007,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原产草量遥感监测模型. 地理研究,26(2):213-221.[32] 陶伟国,徐斌,缪建明,杨秀春,覃志豪,2006,草地遥感估产中不同尺度信息源关联方法对比及评价. 中国草地学报,28(4):68-74. (通讯作者)[33] 覃志豪,高懋芳,秦晓敏,李文娟,徐斌,2005,农业旱灾监测中的地表温度遥感反演方法—以MODIS数据为例. 自然灾害学报,14(4):64-71[34] 覃志豪, 李文娟, 徐斌, 陈仲新, 刘佳, 2004, 陆地卫星TM6波段范围内地表比辐射率的估计. 国土资源遥感, 9: 28-36.[35] 毛克彪, 覃志豪, 徐斌, 2005, 被动微波土壤水分反演模型研究.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8(5):12-14.[36] 姜立鹏, 覃志豪, 谢雯, 徐斌, 2006, 基于MODIS数据的草地净初级生产力模型探讨.中国草地学报, 28(6): 72-76.[37] 毛克彪, 施建成, 覃志豪, 宫鹏, 徐斌, 蒋玲梅, 2006, 一个针对ASTER数据同时反演地表温度和比辐射率的四通道算法.遥感学报, 10(4): 593-599.[38] 毛克彪, 施建成, 李召良, 覃志豪, 李满春, 徐斌, 2006, 一个针对被动微波AMSR-E数据反演地表温度的物理统计算法.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36(12): 1170-1176.[39]徐斌, 陶伟国, 杨秀春, 覃志豪, 刘海启, 缪建明, 2006, 中国草原植被长势MODIS遥感监测. 草地学报, 14(3):242-247.[40]徐斌,杨秀春,侯向阳,陶伟国,覃志豪, 2007, 草原植被遥感监测方法研究进展. 科技导报, 25(9): 5-8.[41] 陶伟国,徐斌,刘丽军,杨秀春,覃志豪, 2007, 不同利用状况下草原遥感估产模型. 生态学杂志, 26(3): 332-337. (通讯作者)[42] 徐斌,辛晓平,陶伟国,覃志豪, 2005, 草地超载状况该如何应对. 中国牧业通讯,(21):48-50.[43]徐斌,侯向阳,王道龙, 2004,沙尘暴的危害及农业防治措施. 生态科学,23(1):60-63.[44] 曹云刚,杨秀春,徐斌,朱晓华,2007,MODIS在青藏高原大范围积雪制图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科技导报,25(21):51-54.[45] 杨秀春,徐斌,2007,土壤风蚀农业区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策略研究. 科技导报,25(19):65-69.[46] Qin Zhihao, Xu B., Liu J., Zhang W., 2004, Applications of GIS and RS for land use dynamics monitoring in the Rim Zone of North China. Geoinformatics. Proc. 12th Int. on Geoinformatics-Geospatial Information Research: Bridging the Pacific and Atlantic University of Gavle ,Sweden, 7-9 June 2004.[47]B Xu, X Xin, Z Qin, H Liu, Z Chen, G Yang, W Wu, Q Zhou, and X Wu, 2004, Development of spatial GIS database for monitoring on dynamic state of grassland productivity and animal loading balance in north China. Geoinformatics 2004–Proc. 12th Int. Conf. on Geoinformatics: Geospatial Information Research: Bridging the Pacific and Atlantic, University of Gävle, Sweden, 7-9 June 2004, Gävle University Press, vol. 2, 585-592.[48] Z Qin, B Xu, W Li, W Zhang and J Liu, 2004, Integration of ground sampling with satellite imaging through GIS database to monitor rangeland productivity for grazing in north China. Geoinformatics 2004–Proc. 12th Int. Conf. on Geoinformatics: Geospatial Information Research: Bridging the Pacific and Atlantic, University of Gävle, Sweden, 7-9 June 2004, Gävle University Press, vol. 2, 715-722.[49]徐斌,杨秀春,陶伟国,覃志豪,刘海启,缪建明.中国草原产草量遥感监测.生态学报,2007,27(2):405-413.[50] 袁平,徐斌,张力建.县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生态足迹动态研究——以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为例,中国农业科学,2007,40(4):7730-781[51] 姜立鹏, 覃志豪, 谢雯, 王瑞杰, 徐斌, 卢琦, 2007, 中国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遥感估算研究. 自然资源学报, 22(2): 161-170.[52]徐斌, 陶伟国, 杨秀春, 覃志豪, 高懋芳, 2007, 我国退牧还草工程重点县草原植被长势遥感监测.草业学报, 16(5):13-21.[53] 高懋芳,覃志豪,徐斌, 2007, 用MODIS数据反演地表温度的基本参数估计方法. 干旱区研究, 24(1): 113-119.[54]徐斌,杨秀春,白可喻,陈仲新,覃志豪,邱建军, 2007, 中国苜蓿综合气候区划研究. 草地学报, 15(4): 316-334.[55]徐斌,刘佳,陈仲新,等, 2004, 中国草原分布与气候关系及西部草原建设问题.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0-22.[56] 郭守平,杨秀春,徐斌, 2006,中子水分仪在流动沙丘上的标定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4(4):72-75.[57] 杨秀春,严平,刘连友,徐斌, 2005,农牧交错带不同农田耕作模式土壤风蚀的风洞实验研究土壤学报,42(5):737-743.[58]徐斌,杨秀春,等, 2005, 内蒙古沙漠化地区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路明,赵明主编. 见:土地沙漠化治理与保护性耕作, 44-48[59] 杨秀春,徐斌, 2005, 农牧交错带不同耕作模式对农田近地面风况影响的试验研究.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路明,赵明主编. 见:土地沙漠化治理与保护性耕作, 105-109[60] 杨秀春,徐斌,严平,刘连友,色布力玛, 2005,农牧交错带不同农田耕作模式土壤水分特征对比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19(2):125-129.[61] 王道龙,毕于运,徐斌,周旭英,张小川, 2003, 西北地区利用冬闲田种植冬牧70黑麦的建议.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4(5):1-4.[62] 徐斌,辛晓平,大黑俊哉, 2002, 植物群落和物种多样性动态过程及物种丧失机制放牧试验. 生态科学,2002,21(1):1-5.[63]徐斌,杨秀春,金云翔,等, 2012, 中国草原牧区和半牧区草畜平衡状况. 地理研究(已接受).[64]徐斌等,植物群落和物种多样性动态过程及物种丧失机制放牧试验,生态科学,2002,21(1):1-5.[65] 黄治平,徐斌.2008,规模化猪场区域农田土壤重金属积累及影响评价分析.土壤通报. 39(3): 641-646.[66] 黄治平,徐斌.2008. 规模化猪场废水污灌农田的土壤Zn和Cu空间变异分析,生态环境,2008,27(1):0126-0132[67] 黄志平,徐斌,张克强,杨秀春. 连续四年施用规模化猪场猪粪温室土壤重金属积累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2007.11,239-244(通讯作者)[EI][68] 黄治平,徐斌,涂德浴, 张克强.2008, 规模化猪场废水灌溉农田土壤Pb,Cd,和As空间变异及影响因子分析. 农业工程学报.24 (2):77-83.[EI][69]徐斌等,湖北利川市的草地资源特征及评价利用,农业资源利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唐华俊主编,中国展望出版社,2003[70]徐斌等,中国北方草地的超载状况和对策,《中国西部发展论坛》第五届论文集,2004[71] 白可喻,徐斌,政府决策和管理体制在草地健康发展中的作用,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2004论文集,2004[72]徐斌,覃志豪,白可玉,2004, 草地的生态功能和保护建设。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317-322,2004年9月,北京[73] 徐斌,辛晓平,刘海启,刘佳,陈仲新,杨佳霞,吴文斌,周清波,吴晓天,覃志豪,2004, 中国北方草地生产力和载畜平衡动态监测。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469-472,2004年9月,北京[74] 覃志豪,徐斌等,我国北方草原产草量遥感测算模型,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2004论文集,2004年9月,北京 [1] 徐斌、赵哈林、徐浩、刘寅虓 ,沙地草场放牧试验植物群落的TWINSPAN数量分析,植物生态学报,2000, 24(2) 252-256.[2] 徐斌、赵永平.科尔沁沙地典型区景观要素动态过程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0:21(1), 40-44.[3] 辛晓平、徐斌、王秀山、杨正宇、高琼,碱化草地群落演潜空间格局动态分析,生态学报,2001,21(6)878-882.[4] 辛晓平,徐斌,单保庆,李建东,杨允菲.恢复演替中草地斑块动态及尺度转换分析。生态学报.2000. 20(4):587-593.[5] 徐斌等,2000,“三北”风沙区生态建设与综合治理,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0年第2期.[6] 辛晓平,李向林、徐斌,放牧和刈割条件下草山草坡群落空间格异质性分析等,应用生态学报,2002,13(4):449-453.[7] 陈佑启,Peter.H.Verburg,徐斌.中国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的空间建模分析.地理科学进展,2000,19(2):116-127.[8] 周清波,徐斌,王秀山.未来资源、环境、社会经济与全球变化.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0,21(1): 29-32.[9] 徐斌、辛晓平、唐华俊、周清波、陈佑启,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地理分布的影响及对策,地理科学进展,1999, 18(4):316-321.[10] 徐斌,21世纪中国农业生态学的发展趋势,1999,新世纪周刊(约稿).[11] 赵永平、徐斌等,基于沙漠化的图形库方法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8,Vol.12 No.1 ,14-20[12] 陈仲新、徐斌等,2001,中国气温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格局,农业资源利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区划所论文集)[13] 赵永平、徐斌等,基于专题图形库系统的科尔沁沙地动态研究,地理科学,1998年第1期,14—20。[14] 徐斌,科尔沁沙地土壤风蚀过程及其防治措施,1997,中国沙漠,Vol.17 Supp. 1,7-14。[15] 徐斌、刘新民等,风沙流击打作物幼苗和土壤风蚀的野外研究,1997,中国沙漠,Vol. 17 Suup. 1,78-84。[16]徐斌,数量生态方法的评述和TWINSPAN分析技术,中国沙漠,1997,Vol. 17,Supp.1,64-69。[17] 赵永平、徐斌,专题图形库研究方法,干旱区地理,1997年第3期,36—42。[18] 徐斌、赵松龄,不同放牧梯度下天然沙质草场群落分异特征及沙漠化发生机理试验研究,1994,兰州大学学报,30(4),137-142。[19] 徐斌,科尔沁沙丘植物群落TWINSPAN数量分析,1995,中国沙漠,Vol.15 No. 3 233-236。[20] 徐斌等,科尔沁沙丘植物群落围封条件下的动态过程研究,1995,西北植物学报,15(8).89-97。[21] 徐斌,沙地培肥改土技术规程,1995,中国沙漠,Vol.15 Spec.3, 42-51。[22] 徐斌、刘新民,风沙危害监测技术规程,1995,中国沙漠,Vol.15 Spec.3, 42-51。[23] 徐斌等,科尔沁沙质草甸草场不同牧压条件下植物群落分异数量分析,1995,西北植物学报,15(5),134-139。[24] Bin Xu, Xinmin Lu, Soil Erosion and its Control in the Farming-pastoral transitional Belt in Horqin Sandy Land. Inner Mongolia, Chines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earch, 1995,Vol. 8 No. 4.[25] 徐斌,刘新民,赵学勇,内蒙古奈曼旗中部农田土壤风蚀及防治,水土保持学报,1993,Vol. 7 No.2 75-80。[26] Xu Bin, M. Nemoto et al,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es and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Method in Northen Naiman Banner. Inner Mongolia, China, Proceeding of Japan-Chinna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udy of the Mechanism of Desertification, 1993:500-508 .[27] 徐斌,刘新民,尧勒甸子试区土壤性状及其改良利用,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研究论文集,刘新民,赵哈林主编,1993年,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65-72。[28] 徐斌,黄学文,杨泰运等,沙土上沙打旺产量和土壤动态变化研究,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研究论文集,刘新民,赵哈林主编,1993,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82-288[29] 刘新民,赵哈林,徐斌,科尔沁草原生态系统破坏与恢复机制,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研究论文集,刘新民,赵哈林主编,1993,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2-26。[30] 杨泰运,徐斌,奈曼旗沙漠化农田生态系统功能浅析及其调整利用研究,中国沙漠,1989,Vol. 9 No. 2 32-37。[31] 徐斌,沙漠化土地围封后土壤性质变化的初步研究,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88,No. 4 65-70。[32] 徐斌,杜明武,沙漠化土地围封后植被和土壤的变化,农业现代化研究,1998,No. 6, 45-48。[33] 张继贤,徐斌,科尔沁草原南部不同类型沙丘水分研究,中国沙漠,1985,Vol. 5 No. 3. 33-39。[34] 徐斌参加统稿、组织校对、讨论修改等工作,《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35] 徐斌参加合著,科尔沁风沙环境与植被,科学出版社,1996,页码分别为18-31,50-56,230-241(徐斌承担约4.5万字)。[36] 徐斌参加编写,《山东省滨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1999,中国农业出版社,69-93,承担第五章,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