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以来,学院共承担各类科研课题80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30项,争取到科研经费400余万;出版学术专著、译著和教材100多部;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哲学动态》、《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等核心期刊上发表200余篇;获得各种科研奖励40多项,其中郭贵春教授主持完成的《后现代科学哲学》荣获“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科学实在论的方法论辩护》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30年来,学院始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以服务山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宗旨,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最高目标逐步形成具有时代性、先进性、科学性的专业课程体系,建有10个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学院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教材,支持经典课、双语课、实践课、精品课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逻辑学课程被评为山西省“精品课程”。2008年,学院学生调查研究报告荣获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一等奖。学生刊物《猫头鹰》,特色鲜明,质量上乘,为学生提供了科研锻炼的阵地。在“十二五”和今后相当长时间,学院将遵循“小学校,大学科”的发展战略,以育人研究为导向,以“小学科,大方向”为抓手,瞄准建设研究型学院的目标,高起点、高标准的进行学科建设,促进师资队伍、教学和科研的国际化发展,使学院成为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哲学研究基地和教育中心。
中山大学博士不发文章肯定没办法毕业吗,是的,按照《中山大学授予学位细则》关于研究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博士研究生获得学位前必须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不少于一篇学术论文”“一、文科分委员会的规定1、刊物范围:学校社会科学处公布的《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期刊目录》(在学期间的版本均可)。对于在国外出版的刊物、论文集上发表的论文,由各学位评议组认定,并报研究生院公示。2、发表时间要求:必须提交已正式发表的论文。3、发表论文必须和学位论文属于同一领域并具有相关性。”这个应该是经管类毕业要求。至于《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期刊目录》在中大网上也能下到,其中管理学26种,经济学73种,就是我们说的CSSCI。
1. 毕业论文目录 毕业论文目录 本科毕业论文目录有什么要求?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 (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摘要 摘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因特网的迅猛发展,网上查询、检索和下载专业数据已成为当前科技信息情报检索的重要手段,对于网上各类全文数据库或文摘数据库,论文摘要的索引是读者检索文献的重要工具,为科技情报文献检索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提供方便。摘要是对论文综合的介绍,使人了解论文阐述的主要内容。论文发表后,文摘杂志或各种数据库对摘要可以不作修改或稍作修改而直接利用,让读者尽快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以补充题名的不足,从而避免他人编写摘要可能产生的误解、欠缺甚至错误。所以论文摘要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论文的被检索率和被引频次。 毕业论文的目录怎么弄 word的自动生成目录功能为我们省了很多时间,但是操作不好的话就会适得其反--浪费时间。说实话,过去我不喜欢word的那些自动编号等功能,所以我的word一概关掉那些自动功能。但是自动目录我还是偶尔用一下。但是如果利用word的“样式”中的“标题1”、“标题2”。等就会很麻烦而且在标题的前面有个黑点(我看着非常难受!!!),因此,我摸索一个简单的办法,供大家交流。 (以下假设你已经完成了文档的全部输入工作!) 一、到文档开头,选中你要设置一级标题的文字内容,设置好字体、字号等格式,然后选择菜单中的“格式”-“段落”-“缩进和间距”选项卡-“大纲级别”设为1级!(关键步骤!)-“确定”。(注意:此过程中,要设为一级标题的文字始终处于被选中状态!呵呵,说的多余了^0^,不过有时候会被忽略的。)这样第一个一级标题就设置好了。用同样的办法可以设置二级、三级。.标题,区别就是在“大纲级别”里相应选择2级、3级。等。 二、然后就简单了,用刚设置好的一级标题去刷其它一级标题(怎么,格式刷不会吗?问别人去吧!),其它级别标题依此类推。 三、光标放到想插入目录的位置(一般放到文档前比较好),点“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格式”(默认的是“来自模板”,但是这时候没有前导符,可以先选择“古典”,然后把“显示页码”和“页码右对齐”都选上,且选择一种“前导符”),右边的“显示级别”选择你前面设置过的最大目录级别(可少但不能多!),最后按“确定”!!OK啦。 四、但是,别高兴的太早,你可能发现自动生成的目录与你想象的格式不太一样,例如行距太大啦,字号太小啦等等。这时候可重新设置目录。光标移到目录前面任何位置,重复刚才的“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这时候你会发现“格式”变成了“来自模板”,然后点击右边的“修改”,在弹出的对话框里面,修改“目录1”、“目录2”。等的格式,它们实际上是分别对应你目录里的一级标题、二级标题。的,修改完了,按“确定”,弹出“是否替换所选目录”,选“是”!OK!!! 五、至于目录的行距太大或太小,则只能选中全部目录,然后在“格式”-“段落”里设置“行间距”了,与编辑正文的方式一样 论文目录怎么写 二、目录 一般说来,篇幅较长的毕业论文,都没有分标题。设置分标题的论文,因其内容的层次较多,整个理论体系较庞大、复杂,故通常设目录。 设置目录的目的主要是: 1.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该论文之前对全文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读者决定是读还是不读,是精读还是略读等。 2.为读者选读论文中的某个分论点时提供方便。长篇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许多分论点。当读者需要进一步了解某个分论点时,就可以依靠目录而节省时间。 目录一般放置在论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论文的导读图。要使目录真正起到导读图的作用,必须注意: 1.准确。目录必须与全文的纲目相一致。也就是说,本文的标题、分标题与目录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2.清楚无误。目录应逐一标注该行目录在正文中的页码。标注页码必须清楚无误。 3.完整。目录既然是论文的导读图,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项内容,都应在目录中反映出来,不得遗漏。 目录有两种基本类型: 1.用文字表示的目录。 2.用数码表示的目录。这种目录较少见。但长篇大论,便于读者阅读,也有采用这种方式的。 论文目录应怎样写 这是毕业论文的正式格式 5.目录: 1) 目录是毕业论文的提纲,也是毕业论文的小标题,应在目录中显示出层次顺序并按先后编好页次。 2) 引言、正文、结论、后记、参考文献、附录按顺序编页;中英文摘要、目录另行编页。 6.引言在毕业论文正文之前,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研究情况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和意义,不能与摘要雷同。 7.正文:正文是毕业论文的核心,占主要篇幅;毕业论文内容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语句流畅。毕业论文正文不少于8000字,正文书写的层次顺序采用分级 *** 数字, 8.注释 正文中的注释一般用页注,在引文出处的右上角标注 *** 数字,按每页编排序号,例XXXXXX①,并在当页下方居左注明出处,须具体到页码(网上资料必须注明网址和各级栏目查询序列和时间)。 9.图、表及数学公式:为准确表达实验数据、观测结果和研究方案等,应精心设计、绘制图、表,少而精,应具有自明性: 1)表内不宜用“同上”、“同左”等类似的词或符号,应当一律填入具体数字或文字。表内“空白”代表无此项,“—”或“…”代表未发现,“0”代表结果为零; 2)正文中的公式、算式或方程式因较长须转行时,只能在+、-、*、÷处转行,上下式在“=”处对齐; 3)图、表应按正文中出现的顺序连续编号,如第一图应标明图号“图1”;第一表应标明表号“表1”;图、表必须注明简短确切的题名,必要时应注明资料来源。如图例、表例所示。 表1 ********* 图1 ************** 资料来源:************** 4)图、表采用5号宋体字。 5)一般在文章中先看到图表号及图表的内容提要,图、表在后。 6)曲线图的纵横轴必须标注“量、标准规定符号、单位”。坐标上标注的量的符号和缩写词必须与正文一致。 10.结论:是最终和总体的结论,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应准确、完整、明确、精练。要阐述自己的创造性观点、工作在所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11.后记:即致谢部分。主要感谢导师和对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有直接贡献及帮助的人士和单位,致谢词诚恳,实事求是,用词恰如其分。 12.参考文献:在正文之后,是作者在毕业设计(论文)中直接引用的参考文献,只限那些亲自阅读过的、主要的及公开发表过的、最新近的文献。正文引用的文献必须出现在参考文献中。参考文献数量应在10篇以上,其中期刊文献占50%以上,国外文献在2篇以上。 论文目录怎么弄? 1.“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 2.选择“目录”选项卡,同时注意勾选其中的“页码右对齐”; 4.目录自动生成后,如果正文内容有所修改,请右键单击目录,在菜单中选择“更新域”命令,重新更新目录 追问: 可是这样显示的是错误 回答: 1.如果已经排好版: 标题设置: 从菜单选择【视图】|【大纲】命令,进入大纲视图。文档顶端会显示“大纲”工具栏,在“大纲”工具栏中选择“正文文本”下拉列表中的某个级别,例如“3级”,把文中的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分别按级别进行设置。 生成目录:定位到需要插入目录的位置,从菜单选择【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命令,显示“索引和目录”对话框,单击“目录”选项卡,在“显示级别”中,可指定目录中包含几个级别,从而决定目录的细化程度。这些级别是来自“标题1”~“标题9”样式的,它们分别对应级别1~9。并在【格式】那里选择"正式"单击【确定】按钮,即可插入目录 。 2.如果还没排好版 下载以下模板 毕业论文格式模板 把你的论文COPY到这个下载的模板里面,从菜单选择【格式】|【样式和格式】命令,把文中的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分别按右边任务窗格中单击“标题1”、“标题2”、“标题3”样式,即可快速设置好此标题的格式。 生成目录:定位到需要插入目录的位置,从菜单选择【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命令,显示“索引和目录”对话框,单击“目录”选项卡,在“显示级别”中,可指定目录中包含几个级别,从而决定目录的细化程度。这些级别是来自“标题1”~“标题9”样式的,它们分别对应级别1~9。单击【确定】按钮,即可插入目录 毕业论文目录格式怎么弄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1]Junchan Zhao, Qin Li, Jun-An Lu and Zhong-Ping Jiang,Topology Identification of complex dynamical networks, CHAOS ,2010,20(2):023119-7[2]Chen Chen,Jun-an Lu,Xiaoqun Wu,Complex networks constructed from irrational number sequences,Physica A , 389 (2010):2654-2662[3]赵军产,陆君安,吴晓群,一般复杂动力网络的优化牵制控制,中国科学: 信息科学,2010,40(6) : 821-830; Junchan Zhao, Jun-An Lu, and XiaoQun Wu, Pinning control of general complex dynamical networks with optimization,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F: Information Sciences,2010, Vol. 53 No. 4: 813–822[4] Hui Liu , Juan Chen, Jun-an Lu, Ming Cao,Generalized synchronization in complex dynamical networks via adaptive couplings ,Physica A ,2010,389 :1759-1770(被PHYSICA A 评为25篇最热门的论文之一Physica A - TOP25 Hottest Articles[5]Hui Liu, Jun-an Lu, and Jinhu Lu , David John Hill,Structure Identification of Uncertain General Complex Dynamical Networks with Time Delay,Automatica-REGULAR PAPERS, 2009,45:1799-1807[6] Liang Chen, Jinhu Lü, Jun-an Lu, David John Hill, Local asymptotic coherence of time-varying discrete ecological networks, Automatica, 2009, 45:546-552[7] Juan Chen, Jun-an Lu, Xiaoqun Wu, and Wei Xing Zheng,generalized synchronization of complex dynamical networks via impulsive control, Chaos,2009(19): 043119[8]Liang Chen, Jun-an Lu, and Chi K. Tse, Synchronization: An Obstacle to Identification ofNetwork Topology,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II: EXPRESS BRIEFSI,2009, 56( 4):310-314[9] Junchan Zhao, Jun-an Lu, and Qunjiao Zhang, Pinning a Complex Delayed Dynamical Network to a Homogenous Trajectory,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II: EXPRESS BRIEFS, 2009,56(6):514-518[10] Jin Zhou, Wenwu Yu, Xiumin Li, Michael Small, and Jun-an Lu,Identifying the Topology of a Coupled FitzHugh–Nagumo Neurobiological Network via a Pinning Mechanism,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2009,20(10):1679-1684[11] XiuPing Han, Jun-an Lu and XiaoQun Wu, SYNCHRONIZATION OF IMPULSIVELY COUPLED SYSTEM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furcation and Chaos, 2008, 18 (5): 1539-1549[12] J. Zhou, X. K. Xu, J. Zhang, J. F. Sun, M. Small and J. A. Lu, GENERATING AN ASSORTATIVE NETWORK WITH A GIVEN DEGREE DISTRIBU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furcation and Chaos,2008,18(11 ):3495-3502[13] Zhou Jin , Lu Jun-an, Lü Jinhu , Pinning adaptive synchronization of a general complex dynamical network ,Automatica , 2008, 44: 996 – 1003[14]Michael Small,Xiaoke Xu, Jin Zhou,Jie Zhang,Junfeng Sun and Jun-an Lu,Scale-free networks which are highly assortative but not small world,PHYSICAL REVIEW E , 2008, 77:066112[15]Jin Zhou , Xiaoqun Wu , Wenwu Yu , Michael Small , and Jun-an Lu,Pinning synchronization of delayed neural networks,Chaos, 2008,18:043111[16]Qunjiao Zhang, Jun-an Lu, Jinhu Lü, and Chi K. Tse,Adaptive Feedback Synchronization of a General Complex Dynamical Network with Delayed Nodes,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II: EXPRESS BRIEFS, 2008, 55( 2):183-187[17] Qunjiao Zhang, Jun-an Lu, and Jinhu Lü,Synchronization of a General Delayed Complex Dynamical Network via Adaptive Feedback,Proceedings of 2008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tworking, Sensing and Control ,April 6-8, 2008,Sanya, China, pp.1818-1822,获IEEE Best Student Paper Award. [18]Qunjiao Zhang, Jun-an Lu,Full state hybrid lag projective synchronization in chaotic (hyperchaotic) systems,Physics Letters A, 2008, 372 :1416–1421[19]Hongwu Tang, Liang Chen1, Jun-an Lu, Chi K. Tse, Adaptive synchronization between two complex networks withnonidentical topological structures , Physica A ,2008,387(22): 5623-5630[20]Liang Chen, Jun-an Lu, CLUSTER SYNCHRONIZATION IN A COMPLEXDYNAMICAL NETWORK WITH TWO NONIDENTICAL CLUSTERS,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 COMPLEXITY , 2008, 21:20–33[21]Xiuping Han, Jun-an Lu, Guanrong Chen, Nonlinear Integral Synchronization of Ring Networks,Computers and Mathematics with Applications , 2008, 55:808–818[22]Zhou Jin , Lu Jun-an,Topology indentification of weighted complex dynamical network, Physica A,2007, 386: 481–491[23]Wu XQ, Wong SC, Tse CK, Lu JA, Bifurcation behavior of SPICE simulations of switching converters: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erroneous results,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2007,22 (5): 1743-1752 [24]韩秀萍, 陆君安,从环状网络到链状网络同步能力的变化, 《中国科学E辑: 信息科学》2007第37卷第 6期748-756;Han Xiu-ping,Lu Jun-an,The changes on synchronizing ability of coupled networks from ring networks to chain networks,Science in China Series F: Information Sciences,2007,50(4): 615-624[25]Chen Liang and Lu Jun-an, Synchronization of Complex Network with Drivingly Coupled Scheme, Chinese Physics Letters,2007, 24 (7): 1853-1856[26]Jin Zhou, Jun-an Lu, Jinhu Lü, Adaptive Synchronization of An Uncertain Complex Dynamical Network,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 2006,51(4):652-656[27]Xiaoqun Wu, Chi Kong Tse, Octavian Dranga, Jun-an Lu, Fast-scale instability of single-stage power-factor-correction power supplies,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I:Regular papers, 2006,53(1):204-213[28]Aimin Chen, Jun-an Lu, Jinhu Lü, Simin Yu, Generating hyperchaotic Lü attractor via state feedback control, Physica A, 2006,364: 103-110[29]Li Damei, Lu Jun-an, Wu Xiaoqun, Chen Guanrong, Estimating the Global Basin of Attraction and Positively Invariant Set for the Lorenz System and a Unified Chaotic System,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2006, 323(2): 844-853[30]Li Damei, Lu Jun-an, Wu Xiaoqun, Chen Guanrong, Estimating the Bounds for the Lorenz Family of Chaotic Systems , Chaos, Solitons and Fractals, 2005, 23: 529-534.[31]Lu Jun-an,Wu Xiaoqun, Han Xiuping, Lü Jinhu, Adaptive feedback synchronization of a unified chaotic system, Physics Letters A, 2004,329: 327-333[32]C.M.Zhao,S.M.Lo,JA Lu,Z.Fang,A simulation approach for ranking of fire safety attributes of existing buildings, Fire Safety Journal ,2004, 39: 557-579.[33]Lu Jun-an, Lü Jinhu , Xie Jin,Chen Guan Rong,On Reconstruction of The Lorenz and Chen Systems With Noisy Observations, Computers and Mathematics with Application. 2003, 46(8-9) :1427-1434 .[34]Fang Z, Lo SM, Lu Jun-a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owd density and movement velocity, Fire Safety Journal ,2003,38(3): 271-283.[35] Lu Jun-an, Wu Xiao Qun, Lü Jinhu ,Synchronization of a unified system and the application in secure communication, Physics Letters A,2002,305: 365-370[36] Longkun Tang, Jun-An Lu, JinhuLü and Xiaoqun Wu,Bifurcation Analysis of Synchronized Regions in Complex Dynamical Networks with Coupling Dela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furcation and Chaos, 2014, 24(1): 1450011[37] Jun-An Lu, Yong Zhang, Juan Chen2 and Jinhu Lü, Scalability analysis of thesynchronizability for ring or chain networks with dense clusters, Journal of Statistical Mechanics: Theory and Experiment, 2014,3:1-17[38]Longkun Tang, Jun-an Lu, Projective Lag Synchronization of Chaotic Systems withParameter Mismatch, Applied Mathematics & Information Sciences, 2013, 1:121-125[39] Longkun Tang ,Jun-an Lu, XiaoqunWu ,Jinhu Lü, Impact of node dynamics parameters on topology identification of complex dynamical networks, Nonlinear Dynamics,2013,s11071-013-0854-3[40] Tao He, Xiliang Lu, Xiaoqun Wu,Jun-an Lu, Wei Xing Zheng, Optimization-based structure identification of dynamical Networks, Physica A 392 (2013) 1038–1049[41] Juan Chen, Jun-an Lu, Xiaofei Lu, Xiaoqun Wu, Guanrong Chen,Spectral coarse graining of complex clustered networks,Commun Nonlinear Sci Numer Simulat 18 (2013) 3036–3045[42] 陈娟, 陆君安, 周进. 复杂网络同步态与孤立节点解的关系. 自动化学报, 2013, 39(12): 2111-2120[43] Di Ning,XiaoqunWu, Jun-an Lu and Hui Feng, Generalized Outer Synchronization between Complex Networks with Unknown Parameters, Abstract and Applied Analysis,Volume 2013, Article ID 802859[44]Juan Chen, Jun-an Lu, Choujun Zhan, and Guanrong Chen,Laplacian Spectra and Synchronization Processes on Complex Networks,Part I Basic Theory and Properties,Handbook of Optimization in Complex Networks (Theory and Applications),My T. Thai · Panos M. Pardalos Editors,Springer Optimiz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s,VOLUME 57,Springer Science Business Media, LLC 2012,81-113[45]J. Zhou, X. Q. Wu, W. W. Yu, M. Small, and J. A. Lu,Flocking of Multi-agent Dynamical Systems Based on Pseudo-leader Mechanism, Systems and Control Letters, , 2012 ,61(1):. 195-202[46]Longkun Tang, Jun-an Lu, and Guanrong Chen,Synchronizability of Small-world Networks Generated from Ring Networks with Equal-Distance Edge Additions,CHAOS 22, 023121 (2012)[47]Xiong Wang, Juan Chen, Jun-an Lu and Guanrong Chen,A simple yet complex one-parameter family of generalized Lorenz-like system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furcation and Chaos, 2012,22(5) :1250116[48]Longkun Tang,Jun-an Lu,Jinhu Lu and Xinghuo Yu,Bifurcation analysis of synchronized regions in complex dynamical network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furcation and Chaos, 2012, 22(11) :1250282[49] Juan Chen, Hui Liu,Jun-an Lu,Qunjiao Zhang, Projective and lag synchronization of a novel hyperchaotic system via impulsive control, Commun Nonlinear Sci Numer Simulat 16 (2011) 2033–2040[50]Qunjiao Zhang and Jun’an Lu,Exponentially adaptive synchronization of an uncertain delayed dynamical network,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2011,24(2): 207-217[51]Juan Chen, Jun-an Lu and Xiaoqun Wu,Bidirectionally coupled synchronization of the generalized Lorenz systems,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2011, 24(3):433-448[52]Zhao Jun-Chan, Zhang Qun-Jiao andLu Jun-An,Persistent excitation in adaptive parameter identication of uncertain chaotic system,Chin. Phys. B, 2011,20(5): 050507[53]Xiaoqun Wu, Changsong Zhou, Guanrong Chen, andJun-an Lu, Detecting the topologies of complex networks with stochastic perturbations, 2011,Chaos ,21, 043129[54]Qunjiao Zhang , Jun-an Lu , Junchan Zhao,Impulsive synchronization of general continuous and discrete-time complex dynamical networks, Commun Nonlinear Sci Numer Simulat ,2010,15:1063–1070[55] Xiuping Han,Jun-an Lu,Impulsive control induced effects on dynamics of single and coupled ODE systems,Nonlinear Dyn ,2010, 59: 101–111
2022年山西大学排名第90名。山西大学是中国办学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教育部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部省合建大学。
学校现有1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硕士专业学位种类、14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目录外二级学科博、硕士点,2个交叉学科博、硕士点。哲学、物理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科学技术哲学、光学入选国家重点学科。
山西大学坚守立德树人使命,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4155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7366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550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977人。设有本科专业87个,涵盖文、史、哲、理、工、经、管、法、教、艺等10大学科门类。国家级一流专业23个,省级一流专业19个。
以上内容参考 山西大学——学校简介
按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山西大学2022年全国排名第111位。
山西大学是中国办学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教育部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部省合建大学。
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山西大学堂,其悠远的文脉可以上溯至明清时期的晋阳书院、三立书院和令德堂书院。学校创办的山西大学堂译书院,是中国近代大学创办的第二所译书院,有力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山西大学名宿云集,人才辈出。
历经世纪沧桑,山西大学形成了“中西会通、求真至善、登崇俊良、自强报国”的光荣传统和“勤奋、严谨、信实、创新”的优良校风,为国家和社会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的起点上,学校正在全面建设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向着跻身中国优秀知名大学行列的目标迈进。
学校现有1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硕士专业学位种类、14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目录外二级学科博、硕士点,2个交叉学科博、硕士点。哲学、物理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科学技术哲学、光学入选国家重点学科。
化学、工程学、材料学、环境/生态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植物与动物学、农业科学等8个学科进入ESI前1%。
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环保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读山西大学的好处
1、历史悠久,声誉高:山西大学创办于1902年,是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师范学校之一。经过百年的发展,学校已成为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大学,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
2、丰富的学科专业:山西大学拥有一流的学科专业,包括工、理、文、管、法、艺、医、教等八个学科门类,涵盖了广泛的学科领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3、优质的师资力量:学校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包括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专家,他们具有教育教学和科研经验丰富,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师资力量。
4、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拥有完善的教学设施和先进的科研设备,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科研和生活环境。
5、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注重学生全面发展,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如艺术节、体育比赛、科技展览等,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
6、优越的地理位置:山西大学位于山西省省会太原市,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生活便捷。
基于对ESI最新发布的高被引论文排名(当年度本学科全球被引用频率排名全球前1%的论文)显示,国内高校在这一排行榜中,第一作者的高被引论文被引频次排序,清华雄踞第一,复旦第四,中科大排名“吊打”国科大,国科大跌落五十名外。
第1名:清华大学
在这个排行榜中,清华的排名超过了北大列第一,北大第二,不过这次虽然两者仍然是冠亚军,但是差距有点大。比如,清华的第一作者冠名的高被引论文数达到了702篇,北大只有483篇。清华第一作者的高被引论文被引频次达到11.2万多次,北大只有7.5万多次,差别还挺大。
第4名:复旦大学
在高被引论文排行榜中,复旦大学的排名也非常靠前,位居第四名。其中,高被引论文第一作者的被引用次数,复旦是6.9万多次。所有作者的被引用次数,复旦是14万多次。高被引论文篇数,复旦第一作者的有391篇,所有作者共有748篇。
第5名:中科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科院直属大学,地点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在这个排行榜中,中科大的表现非常抢眼和出色。在高被引论文被引频次排序中,中科大第一作者被引频次排序第五,被引次数是6万多次,所有作者被引次数为13.3万次。在高频次被引论文篇数中,第一作者被引论文篇数为408篇,所有作者被引论文篇数为850篇。
第58名:国科大
如果说中科大是中科院的大儿子,那么国科大就是中科院的小儿子,一个是中字头,一个是国字头,但是这两者的排名差距实在太大了,国科大被中科大“伤”面子了。如果我们单论第一作者高被引论文被引频次,中科大是第5名,国科大仅名列第58名,中科大第一作者被引频次是国科大的10倍。因此,中科大和国科大谁更出色,其实也可以从这个排行榜中看出一点差别。
总之,论文影响力是体现大学科研实力的重要因素,以上大学论文影响力排名,其实也是大学学术实力的体现,可以作为考生填报志愿时的重要参考。
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和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统计中,北京大学入选百篇学术论文95篇次,雄居校友会最具影响力百篇学术论文排行榜榜首。清华大学76篇次,居第2;浙江大学65篇次,居第3;复旦大学42篇次,居第4;北京协和医学院38篇次,列第5;上海交通大学34篇次,居第7;哈尔滨工业大学33篇次,列第7;南京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各25篇次,并列第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山东大学各23篇次,并列第10。
学报一般是综合性的,专业性要求不是很强,如果写的文章是综述类的文章发学报会好发一点,如果是研究性文章发期刊更有价值
一般都是省级的比较多,你要用于评职呢 还是?
在临床医学专业大学排名2022最新排名中,中山大学临床医学排名第九名。中山大学医学院前身是中山医科大学,后来合并组成中山大学。临床医学是学校的一流学科,评估为A-。其他几所学校分别是:
第一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院是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与上海交大合并后成立的,临床医学专业位居全国第一位。
第二名、浙江大学医学院:前身是医科大学,之后与浙江大学合并后组建而成,临床医学实力排名全国第二位,评估为A+。
第三名、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是我国最强的独立医学院,属于双一流大学行列。临床医学是学校的一流学科,评估为A。
第四名、复旦大学医学院:前身是上海医科大学,之后与复旦大学合并。临床医学是学校的一流学科,评估为A。
第五名、北京大学医学部:前身是北京医科大学,之后与北京大学合并。临床医学是学校的一流学科,评估为A-。
第六名、首都医科大学:1960年成立,是北京重点高校。临床医学是学校的一流学科,评估为A-。
第七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前身是同济医科大学,后来合并成华中科技大学。临床医学评估为A-。
第八名、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前身是湖南医科大学,后来合并成中南大学。临床医学评估为A-。
第十名、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前身是华西医科大学,后来合并成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临床医学评估为A-。
中山大学医学院全国排名第58名。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Sun Yat-sen University Zhongshan School of Medicine)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隶属于中山大学的二级学院,是教育部、卫生部首批共建高校医学院之一。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前身为创办于1866年立的博济医学堂、创办于1908年春的广东光华医学堂以及创办于1909年春的广东公医学堂;1953年、1954年,三校合并,组建华南医学院;1956年,改名为广州医学院。
1957年,改名为中山医学院;1985年,改称中山医科大学;2001年10月,原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合并为新中山大学,并成立了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学科建设:
截至2015年3月,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共有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二级学科)1个,广东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1个,广东省重点学科(二级学科)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
不可以。中山大学专家推荐信不用手写,可以电脑打印,但要求推荐人签名必须手写,中山大学,简称中大,作为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是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广东省共建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按照《中山大学授予学位细则》关于研究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博士研究生获得学位前必须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不少于一篇学术论文”“一、文科分委员会的规定1、刊物范围:学校社会科学处公布的《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期刊目录》(在学期间的版本均可)。对于在国外出版的刊物、论文集上发表的论文,由各学位评议组认定,并报研究生院公示。2、发表时间要求:必须提交已正式发表的论文。3、发表论文必须和学位论文属于同一领域并具有相关性
为了让各位博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对2006年起毕业的博士生SCI论文要求有进一步的明确,特将有关规定重申如下:1、2006年起毕业的博士生须在SCI收录的杂志上,以博士生本人为第一作者,以中山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一篇论文才有资格申请博士学位。2、两位博士生共同研究的成果发表在影响因子(IF)3.0或以上的期刊,且有同等贡献的第一和第二作者,则两位博士生都有资格申请博士学位。3、在校学习期间未能发表SCI论文的博士生,经导师同意,可以参加论文答辩,达到毕业要求的可先行毕业,但缓授学位。等SCI论文发表后,可向学院学位委员会提交学位申请。4、所发表的SCI论文在Medline上能查询的,即予以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