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建筑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

建筑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1.1 根据《著作权法》,并结合本刊具体情况,凡接到本刊回执后3个月内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者,系仍在审阅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请先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两投。来稿请自留底稿。不采用的稿件一般不寄还。1.2 来稿一律文责自负。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违背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3个月不寄回者,视作自动撤稿。本刊处理稿件的一切事宜,只与通信作者或第一作者联系。1.3 该刊对重大研究成果,将使用“快速通道”在最短时间内发表。凡要求以“快速通道”发表的论文,作者应提供关于论文创新性的书面说明和查新报告和两位专家的推荐信,以说明该项成果的学术价值。经审核同意后一般在收到稿件后3个月内出版。要求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已含其他形式出版稿酬),赠当期杂志1册。

1、首先北京建筑大学学报的征稿对象为:本校的教师和科研工作者,本校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国内外建筑工程领域知名的专家、学者和教授。2、其次本刊主要刊登建筑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应用科学和工程技术研究等学术论文。3、最后论文必须有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支持,国家级基金项目优先发表。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期刊投稿

1.1 根据《著作权法》,并结合本刊具体情况,凡接到本刊回执后3个月内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者,系仍在审阅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请先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两投。来稿请自留底稿。不采用的稿件一般不寄还。1.2 来稿一律文责自负。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违背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3个月不寄回者,视作自动撤稿。本刊处理稿件的一切事宜,只与通信作者或第一作者联系。1.3 该刊对重大研究成果,将使用“快速通道”在最短时间内发表。凡要求以“快速通道”发表的论文,作者应提供关于论文创新性的书面说明和查新报告和两位专家的推荐信,以说明该项成果的学术价值。经审核同意后一般在收到稿件后3个月内出版。要求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已含其他形式出版稿酬),赠当期杂志1册。

英文名称:Journal of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主办单位:沈阳建筑大学出版周期:季刊出版地:辽宁省沈阳市语言种类:中文期刊尺寸:大16开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1387国内统一刊号:CN 21-1521/C 建筑与美学政治学与社会学经济与管理文学与法学教育学与教学研究

地址:沈阳市浑南新区浑南东路9号 邮政编码:110168

建筑学报发表论文

建筑节能及维护结构相关的期刊有《建筑学报》、《建筑师》、《新建筑》、《时代建筑》和《世界建筑》,这些都是比较权威的建筑类期刊。

1、《建筑学报》

《建筑学报》创刊于1954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建筑学会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主要发表建筑学专业的最新研究论文和优秀建筑作品,在国内建筑学领域享有权威性地位。

2、《建筑师》

《建筑师》(双月刊)创刊于1979年,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主办。是一本大型综合性学术刊物,目前已出版近一百四十期,刊登过大量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论文、译文,是中国建筑界最具学术份量和影响力的刊物。

3、《新建筑》

《新建筑》(双月刊)创刊于1983年,由华中科技大学主办。本刊主要介绍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环境设计的新理论、新方法、新作品以及建筑教育改革的新尝试。多次荣获省级国家奖项。作为一份建筑科学类的学术期刊,新建筑带给读者的是新鲜学术空气的广角视窗。

4、《时代建筑》

《时代建筑》(双月刊)创刊于1984年,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时代建筑以繁荣建筑创作、增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为办刊宗旨,以“时代性、前瞻性、批判性”为办刊特征,以“中国命题、世界眼光”为其编辑定位。超大即时的信息容量是其一大特征。

5、《世界建筑》

《世界建筑》〔月刊)1980年创刊,由清华大学主办。本着借鉴西方经验,了解世界建筑发展状况,挖掘普遍规律,探索我国建筑创作之路的宗旨,源源不断地介绍国外建筑的新思想、新理论、新作品和新技术,为促进中国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筑的认识和研究,繁荣我国建筑创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世界建筑》是国家一级杂志,中国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比较难投,审核时间也长,你们评副高有什么要求么?必须是核心么?国家级刊物的话,我可以帮你

建筑科学类中文核心期刊:1.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岩土工程学报3.建筑结构学报4.岩土力学5.土木工程学报6.城市规划7.工业建筑8.建筑结构9.城市规划学刊10.工程地质学报11.中国给水排水12.空间结构13.建筑材料学报14.给水排水15.重庆建筑大学学报(改名为: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16.混凝土17.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18.世界地震工程19.建筑学报20.暖通空调21.中国园林22.建筑钢结构进展23.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4.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6.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7.规划师28.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9.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0.国际城市规划31.建筑科学32.施工技术33.结构工程师核心没有哪个好发,都有难度的

这个我们可以谈谈......

建筑学报论文发表

TU 建筑科学 1.岩土工程学报 2.建筑结构学报 3.土木工程学报 4.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5.建筑结构 6.工业建筑 7.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8.中国给水排水 9.岩土力学 10.给水排水 11.施工技术 12.建筑技术 13.世界建筑 14.建筑科学 15.世界地震工程 16.建筑学报 17.混凝土 18.工程勘察 19.城市规划 20.暖通空调 2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2.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3.建筑机械 24.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5.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6.新型建筑材料 27.空间结构 28.城市规划汇刊 这些都不错 自己去联系他们的编辑部吧来源于2008年北大核心期刊目录

2015- 吴志强、邓雪湲、干靓,《面向包容的城市规划,面向创新的城市规划——由《世界城市状况报告》系列解 读城市规划的两个趋势,《城市发展研究》,2015年4期,第28-33页。- 吴志强,陆天赞,《引力和网络:长三角创新城市群落的空间组织特征分析》,《城市规划学刊》,2015 年第2期,P31-39。- 吴志强,杨秀,刘伟,《智力城镇化还是体力城镇化——对中国城镇化的战略思考》,《城市规划学刊》, 2015年第1期,P15-23。2014- 吴志强、刘朝晖,《城市规模和区域差异对中小城市发展影响及其启示》,《城市规划学刊(英文版)》第 23期 P50-57- 吴志强、柏旸,《欧洲智慧城市的最新实践》,《城市规划学刊》,2014年05期,第15-22页。- 刘海涛、吴志强,《生态文明视阈下水城共生理论框架与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城市规划学刊》,2014年04期,第52-56页。- 吴志强、刘朝晖,《“和谐城市”规划理论模型》,《城市规划学刊》,2014年03期,第12-19页。- 吴志强、王兰,2013年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工作动态,中国城市规划发展报告(2013-2014),2014,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p432-435,2014.09。- 吴志强、杨秀、刘冠鹏,50%城镇化率转折点上的城市生态思考,中国城市规划发展报告(2013-2014),2014,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p51-58,2014.09。2013- 吴志强、刘朝晖、王兰. 2012年城市规划教育的发展,中国城市规划发展报告(2011-2012),2013,北 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刘朝晖、吴志强. 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规划,第五届欧洲美洲规划院校联合大会,2013年7月,爱尔兰 都柏林。- 王伟,吴志强,《中国三大城市群空间结构集合能效测度与比较》,《城市发展研究》,2013年第7期,第63-71 页。- 吴志强,汪滋淞.《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编制要点及评估案例[J].建设科技,2013年06期,82-86- 吴志强,汪滋淞. 绿色教育—提高全民环境素养—中国绿色校园与绿色建筑知识普及教材编写[J].建设科 技,2013年12期,22-24。- 吴志强,汪滋淞. 《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编制情况及主要内容[J].建设科技,2013年12期,20-24- 吴志强,汪滋淞. 绿色校园-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绿色校园学组工作[J]. 建设科技,2013年12期,16-19。2012- 吴志强,吕荟. 《“欧洲绿色之都”评选与城市可持续性评估的思议》,《上海城市规划》,2012(6):81-84.- 吴志强,汪滋淞,干靓.《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编制研究,《建设科技》,2012年3月。2011- 《中国城镇化的科学理性支撑-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城镇化与村镇建设动态监测关键技术)综述》,刊于《城市规划学刊》,2011(04),吴志强、仇勇懿、干靓等,第1-9页。- 《世博梦想2.0-上海世博园区后续利用与上海城市整体发展的关系》,刊于《时代建筑》, 2011.01,第45-47页。2010- 吴志强,仇勇懿,《城市创意氛围的比较分析—以上海、嘉兴等地为例》,刊于《时代建筑》,2010.06,第20-24页。- 《世博会与城市规划学科发展-2010年上海世博会规划的回顾》,刊于《城市规划学刊》,2010.05,第14-19页。2009- 吴志强,朱晓玲,《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案例布局与动线研究》,刊于《城乡规划论文汇编》,上海市城市规划行业协会编,2009.10,第473-479页。- 吴志强,《主题语境下的上海世博会建筑类型解析》,刊于《时代建筑》,2009.04,第4-8页。- 吴志强,《走向可持续的人居环境 对话吴志强教授》,刊于《时代建筑》,2009.03,第58-65页。- 王建军、吴志强,《城镇化发展阶段划分》,刊于《地理学报》,2009.02。- 吴志强,干靓,《上海世博会的生态规划设计》刊于《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09年第4期,第57-68页。- 吴志强,《在灾难和重建中反思与学习- 吴志强教授访谈》,刊于《时代建筑》,2009年01期,第30-33页。2008- 吴志强,宋雯珺,《欧洲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案例研究》,刊于《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第3期,p113-116。- 吴志强,《重大事件对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意义及启示》,刊于《城市规划学刊》,2008.06,第16-19页。- 吴志强,《世博会:城市转向永续的催化剂》,刊于《时代建筑》,2008.04,第11-17页。- 杨迎旭,吴志强,《英格兰“地方发展框架”(LDF)及其启示》,刊于《国际城市规划》,2008.04,第78-85页。- 吴志强,邓雪湲,《中国绿色建筑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刊于《建设科技》,2008.06,第20-22页。- 吴志强,邓雪湲,《中国绿色建筑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刊于《城市住宅》,2008.04,第66-69页。- 吴志强、邓雪湲,《中国绿色建筑发展战略之三:战略的推进与展望》,刊于《城市住宅》,2008.06.25。- 吴志强、邓雪湲,《中国绿色建筑发展战略之二:战略的形成过程》,刊于《城市住宅》,2008.05.25。- 吴志强、邓雪湲,《中国绿色建筑发展战略之一:战略总体构成》,刊于《城市住宅》,2008.04.25。- 吴志强,王伟,李红卫,《长三角整合及其未来发展区势-20年长三角地区边界、重心与结构的变化》,2008.02,第1页-10页。- 吴志强,杨婷,《世博会遮阳系统的空间设计导则探索》,刊于《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文集4》,建设部科学技术司,2008.03,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ISBN 978-7-112-09927-6,156-163页。- 吴志强,干靓,《基于室外热舒适度的世博园区控制降温技术研究》,刊于《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文集4》,建设部科学技术司,2008.03,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ISBN 978-7-112-09927-6,477-483页。- 吴志强,邓雪湲,《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战略研制》,刊于《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文集4》,建设部科学技术司,编委会成员,2008.03,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ISBN 978-7-112-09927-6,930页。- 吴志强,王伟,《新时期我国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展望》,刊于《城市规划学刊》,2008.01,第23-29页。2007- 王建军,吴志强,《1950年后世界主要国家城镇化发展-轨迹分析与类型分组》,刊于《城市规划学刊》, 2007年第6期,第47-53页。- 吴志强,《对规划原理的思考》,刊于《城市规划学刊》,2007年第6期,第7-12页。- 吴志强,《上海世博会园区规划设计及其哲学思考》,刊于《建筑学报》, 2007年10月,第35-37页。- 姜涛,吴志强,《西欧1990年代空间战略性规划案例的比较研究》,刊于《城市规划学刊》,2007年05月,第53-64页。- 王伟,吴志强,《城市空间形态图析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以济南市为例》,刊于《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04月,第40-44页。-王伟,吴志强,《基于制度分析的我国人口城镇化演变与城乡关系转型》,刊于《城市规划学刊》,2007年04期,第39-46页。- 吴志强,《吴志强教授谈中国城市规划教育的发展历程》,刊于《城市规划学刊》,2007年03月,第9-13页。- 吴志强,李欣,于泓,《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规划与城市发展》,刊于《建设科技》, 2007年第11期,第25-27页。-吴志强,陈小龙,钱锋,周俭,曲翠松,魏崴,《同济大学文远楼:历史保护建筑的生态更新》,刊于《建设科技》, 2007.06,第30-31页。注:本文荣获“第三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优秀论文奖。- 王伟,吴志强,《Robert Fishman的郊区化研究述评与启示》,刊于《国外城市规划》,2007年02月,第51-57页。- 吴志强,《五个境界的城市观-吴志强教授谈可持续发展与城市观》,刊于《城市中国》,2007.01,第23-35页。- 王伟、吴志强,《基于Voronoi模型的城市公共设施空间布局优化研究-以济南市区小学为例》,刊于《 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06- 吴志强,朱嵘、孔晡虹,《从世博会城市设计看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刊于《城市规划学刊》,第86-89页,2006年增刊。- 吴志强,姜楠,《沈阳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刊于《城市规划学刊》,第226-229页,2006年增刊。- 吴志强,《长三角城市群发展与展望》,刊于《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5》,2006年07月,356-369页。- 于涛方,吴志强,《京津冀地区区域结构与重构》,刊于《城市规划》, 2006年09月,第36-41页。- 李红卫,吴志强等,《Global-Region: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区域现象》,刊于《城市规划》,2006年08月,第31-37页。- 吴志强,李欣,《历届世博会园内交通组织的发展演进及特点分析》,刊于《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05月,第46-52页。- 吴志强,李欣,《历届世博会到达交通组织的比较研究》,刊于《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04月,第61-67页。- 王雷,吴志强,《试论城镇组团式规划的区域协调模式的选择-以中山市东部组团发展规划为例》,刊于《城市规划》,2006.06,第15-21页。- 吴志强,李华,《1990年代北京市外商投资空间分布动态特征研究》,刊于《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03期,第1-8页。- 于涛方,吴志强,《 “Global Region”结构与重构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刊于《城市规划学刊》, 2006年02期,第4-11页。- 吴志强,史舸,《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中的空间拓展方向分析方法》,刊于《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01期,第69-74页。- 吴志强,姜涛,《关于武汉市都市核的初步战略研究》,刊于《规划师》, 2006年01期,第66-72页。2005- 吴志强,于泓,《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方向》,刊于《城市规划学刊》, 2005年06期,第2-10页。-《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城市》,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王伟,吴志强,第132-137页。- 吴志强,李华,《1990年代北京外商投资空间分布的产业特征研究》,刊于《城市规划》,2005第9期,第14-21页。- 吴志强,《世博规划中关于“和谐城市”的哲学思考》,刊于《时代建筑》,2005第5期,第18-23页。- 吴志强,干靓,《世博会选址与城市空间发展》,刊于《城市规划学刊》, 2005第04期,第10-15页。- 于涛方,吴志强,刊《1990年代以来长三角地区“世界500强”投资研究》,于《城市规划学刊》,2005.02,第13-20页。- 吴志强,邓小兵,《从技术主义到理想主义-全球化背景下上海世会理念的建设》,刊于《规划师》,2005.02,第75 -78页。2004- 吴志强,邓小兵,车乐,《2010上海世博会规划的绿色思考》,刊于《智能与绿色建筑文集-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 2004.12,第180-191页。- 吴志强,姬凌云,《从绿色中找寻快乐-上海世博会快乐生态规划及其智能与绿色建筑设计体系探索》,刊于《智能与绿色建筑文集-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2004.12,第45-50页。- 于涛方,吴志强,《大城市周边中小城市崛起的条件和机制研究》,刊于《同济大学学报》,2004年06月,第51-56页。- 吴志强,《同济建筑规划设计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刊于《时代建筑》,2004年06月,第12-15页。- 吴志强,冯凡,《2010上海世博会规划同济国际联合体方案构思解读》,刊于《城市规划汇刊》,2004年05月,第8-19页。- 吴志强,《都市缝合-20年柏林和上海规划设计分析的都市发展空间意义透视》,刊于《时代建筑》,2004年第03期,第48-53页。- 吴志强,侯丽,《西方空间战略规划的理论及复兴》,刊于《国外城市规划》,2004年第02期,第1页。2003- 吴志强,崔泓冰,《近年来我国城市规划方案国际征集活动透析》,2003年第06期,第16-22页。- 吴志强,崔泓冰,《境外规划设计事务所近年在中国大陆发展的记录与思考》,刊于《时代建筑》,2003年03月,第29-35页。- 吴志强,于泓,姜楠,《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的整体方法-沈阳实例中的理性思维的导入》,刊于《城市规划》,2003年01期,第38-42页。- 吴志强,《论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2010主题》,刊于《现代城市研究》,2003年第01期,第7-10页。2002- 吴志强,《50周年艰辛创业 新世纪再创辉煌》,刊于《城市规划汇刊》,2002年第03期,第01页。- 陈小龙,吴志强,《从学生意向看第五代校园空间走向》,刊于《时代建筑》,2002年第02期,第18-19页。2001- 吴志强,《为21世纪的全球的规划教育奠基》,刊于《城市规划汇刊》,2001年第01期,第1-5页。- 吴志强,《通过国际交流把握世界一流学科发展的脉搏》,刊于《教育改革与管理》,2001年第02期,第8-10页。- 吴志强,《从首届世界规划院校大会看世界城市规划发展动态》,刊于《国外城市规划》,2001年第06期,第1-3页。- 吴志强,《“新时代住宅”理念-德国住宅设计竞赛历史经验的思考》,刊于《时代建筑》,2001年第02期,第20-25页。- 吴志强,《论中国城市规划制度与世界接轨》,刊于《规划师》,2001年第01期,第5-9页。2000- 吴志强,《全球化理论的实证研究:上海城市土地开发空间特征》,刊于《城市规划汇刊》,2000年第04期,第38-46页。- 吴志强,《Lindblom与渐进决策理论》,刊于《国外城市规划》,2000年第02期,第39-41页。- 吴志强,《百年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演进》导论,刊于《城市规划汇刊》,2000年第02期,第9-18页。- 吴志强,《波茨坦广场设计过程述评》,刊于《国外城市规划》,2000年第01期,第40-42页。- 吴志强,《城市规划核心法的国际比较研究》,刊于《国外城市规划》,2000年第01期,第4-7页。`- 吴志强,《论新世纪中国大都市发展战略目标-从国际城市发展趋势及城市管理学科研究热点着手》,刊于《规划师》- 吴志强,《城市发展将决定中国21世纪的发展命运》,刊于《城市规划》,2000年第01期,第37页。- 吴志强,《论进入21世纪时中国城市规划体系的建设》,刊于《城市规划汇刊》,2000年第01期,第1-5页,2001.01,p1-5。- 吴志强,《城市发展将决定中国21世纪的发展命运》,刊于《城市规划》,2000年01月,第37-38页。1999- 吴志强,《百年建筑与城市发展》,刊于《中外建筑》,1999年第06期,第9-10页。- 吴志强,《论都市建筑学的世纪探索与新世纪的挑战》,刊于《时代建筑》,1999年第04期,第20-23页。- 吴志强,《博士风采》,规划师,1999年第04期。- 吴志强,《德国空间规划体系及其发展动态解析》,《国外城市规划》,1999年第04期,第2-5 页。- 吴志强,《21世纪的城市建筑:走向三大和谐》,刊于《城市规划》,1999年第10期,第20-22 页。- 吴志强,《论21世纪中国城市面临的严峻挑战及其准备》,刊于《建筑师》,ISBN7-112-03844-8,1999年第04期,总87期,第4-7页。- 吴志强,姜楠,《评介David Clark的新著<都市的世界/全球城>》,刊于《城市规划汇刊》1999年7月第4期,第77页。- 吴志强,《Shanghai's Xiahai, Xiagang: Wirtschaftliche strukturelle Wanderung in Shanghai huete(上海的下海与下岗:论上海今天的经济结构的提升)》,刊于德国《Stadtbauwelt(城市建筑世界)》1999年06月,总142期,第1324-1325页。- 吴志强,《Hinein in die Stadt und aus der City raus, an der Wohnlagesverlagung in Shanghai (先进城再出城:论上海居住地从市中心到城市边缘的迁移)》,刊于德国《Stadtbauwelt(城市建筑世界)》1999年06月,总142期,第1344-1347页。- 吴志强,《城市规划中不变的精神和责任》,刊于《东方建设》1999年05月第02期,第12-13页。- 吴志强,《百年现代城市规划中不变的精神和责任》,刊于《城市规划》1999年第01期,第27-32页。1998- 吴志强,《建筑与城市》,刊于《建筑学报》,1998年第10期,第4-7页。- 吴志强,《“扩展模型”:全球化理论的城市发展模型》, 刊于《城市规划汇刊》,1998年第05期,第1-6页。- 吴志强,陈秉钊,唐子来,《21世纪城市规划师宣言(草案)》,刊于《城市规划汇刊》,1998年第04期,第1-2页。- 吴志强,《若干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市规划体系的评述》,刊于《规划师》,1998年第03期,第95-100页。- 吴志强,李京生,童明,陈秉钊,《现代农业与新型的城乡关系-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规划》,刊于《城市规划汇刊》,1998年第03期,第1-5页。- 吴志强,《论城市规划法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演进》,刊于《城市规划》,1998年第03期,第11-19页。- 吴志强,《“全球化理论”提出的背景及其理论框架》,刊于《城市规划汇刊》,1998年第02期,第1-6页。- 吴志强,《21世纪城市规划师宣言(草案)》,刊于《规划师》,1998年第01期,第1-5页。- 吴志强,《德国城市规划编制过程》,刊于《国外城市规划》,1998年第02期,第30-34页。- 吴志强,《介绍David HARVEY 和他的一本名著》,刊于《城市规划汇刊》,1998年第1期,第48-49页。1997- 吴志强,《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收入《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成立45周年教师论文专集》1997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1-3页。1994- 吴志强,《Koexitanz der Grossstaedte in Industrielaendern and Entwicklungslaendern (工业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大城市的共生)》,刊于《Urbanologie(城市学)》1994年04月,第18-26页。1990-1985- 吴志强,《九十年代大城市研究的重大课题-记在联邦德国召开拓一次为“九十年代城市建设科研方向”的学术研讨会》,刊于《城市规划汇刊》,1990年第04期,第12-16页。- 吴志强,《上海城市用地开发的一个突出问题及其对策》,刊于《城市规划汇刊》,1987年第01期,第64-65页。- 吴志强,《选址-规模框架理论-城市用地开发活动的理论探索》,刊于《城市规划汇刊》,1986年11月,第17-25页。- 吴志强,《选址规模框架理论-城市用地开发活动力的理论探索》,刊于《城市规划汇刊》,1986年第06期,第17-26页。- 吴志强,《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刊于《城市规划汇刊》,1986年第05期,第1-7页。- 吴志强,《大城市土地使用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刊于《城市开发》,1986年第03期,第15-18页。- 吴志强,《如何处理软信息,城市用地规划中多标准分析方法》,刊于《城市规划汇刊》,1985年第03期,第41-49页。

这个我们可以谈谈......

《世界建筑》是国家一级杂志,中国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比较难投,审核时间也长,你们评副高有什么要求么?必须是核心么?国家级刊物的话,我可以帮你

吉林建筑大学论文发表报销

作为大学,综合实力非常一般;作为建筑类大学,实力还行;如学建筑学、土木工程、城乡规划、工程管理、工程造价,此校应该是一所不错的大学。

截止至2019年6月,学校有教职员工1300余名,其中专任教师830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300余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导师230余名。

截至2019年6月,学校坐落于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校园占地面积94.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5.4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藏书130余万册、中外文期刊1600余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36亿元;设有18个学院(部),开设本科专业52个。

扩展资料

科研成果

截止至2019年6月,学校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艺术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20余项,各级纵向科研项目1000余项;学校获各级政府奖项30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32项,省部级以上勘察设计奖励20余项;

教师公开发表学术科技论文30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等国际重要检索机构刊物收录650余篇。学校获得国家住建部授予的“全国建设系统科技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其中2013年学校共获得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总额288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吉林建筑大学

Ⅰ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都有什么好专业 这位同学你好,我就是建工的学生建工的专业很多好的,只要不是跟文科有关的都挺不错的现在就业也比较好,尤其看重我们学校的土木,给水排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土木的分数较高,其他的你都可以试一试 Ⅱ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分几个系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位于长春市红旗街27号。 吉林建工学院是一所具有地方特色的土建类本科院校,隶属吉林省。她创建于1956年,当时隶属国家城市建设部,校名为长春市城市建设学校,1958年8月改为吉林省建筑工程学校。1960年6月,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吉林省建筑工程学校升格为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开始招收工业与民用建筑等专业4年制本科生。1962年国家建设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学院又改为吉林省建筑工程学校。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学院恢复后,师资力量逐年增强,教学设施和实验手段日臻完善,专业逐渐配套,办学规模不断拓宽。现在学校设有建筑工程、建筑学、城市建设、建筑管理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5个系,13个专业,下设35个教研室、25个实验室、4个研究室,还设有干部继续教育中心和成人教育部、夜大学、函授部。现设置专业有:工业与民用建筑、建筑学、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管理工程、建筑施工与管理、公司与城市道路工程、城市规划、城镇建设、建筑电气工程、基本建设财务会计、房地产管理、工民建师资等。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715名,其中教授、副教授74名,高级工程师、建筑师、实验师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2名,讲师138名,工程师及其他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70名。基本形成了一支专业配套、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一批中青年专家在各自专业领域崭露头角,成为专业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几年来,有多名中青年教师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 学院现有本、专科在校生1636人,连同大专层次成人在校学员共2267人。恢复学院以来,已为国家输送了3273名本专科毕业生,部分分配到北京和全国各地,绝大多数分配到吉林省城乡建设系统和各个行业的设计、科研、施工生产和教学第一线,充实加强了基本建设战线专业技术队伍,成为振兴吉林省建筑业一支朝气蓬勃的骨干力量。 近几年,学院积极推进以教学为中心的各项改革,学科建设有了新的发展,科研水平不断提高。高等数学、污水处理等学科已被评为省级首批优秀课程;学院各专业先后承担省部级等计划科研项目60余项,企业委托项目和实施较大的技术服务27项次,完成并通过技术鉴定的研究成果50项,其中技术水平为国家先进、国内首创的19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其他级别奖28项;出版全国通用专业教材和专编著28部,在国际、国内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4篇,编写其他教材、教学参考书、指导书、习题集65种。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校园占地面积12.8公顷,各种用房建筑总面积近8方平方米。恢复学院十余年来,新建了图书馆、综合实验楼、大型结构实验厂房、体育馆等教学设施,扩建了学生宿舍、职工住宅和部分教学用房,基本保证了教学、科研的需要,师生员工生活条件均有了较大改善。 进入90年代以后,为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需要,学院明确提出了“上质量、上水平、上台阶、上特色”,努力把学院办成吉林省培养又红义专建筑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中心和科学研究重要基地的奋斗目标和任务。现在学院进一步加大了改革开放的力度和步伐,发挥高校优势,大力兴办产业,积极加强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学院兴办的高新技术和实体产业有吉林建筑工程学院设计院、长春四新空间结构新技术公司、热力设备技术开发公司、工程建设监理公司、建筑承包公司、建筑装潢公司、晖春经贸公司、电脑纸制品厂和建材灯具商店等。学院已与美国、日本、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建立了联系或合作关系,有的开设了窗口,有的正在筹建中外合资企业,吉林建筑工程学院正以矫健的步伐,向着新的目标开拓、迈进!专科专业设置:工业与民用建筑、工业与民用建筑(师资)、城镇建设、、建筑装饰技术城市规划、基本建设财务会计、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建筑电气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建筑施工与管理。本科专业设置:电气技术、建筑学、城市规划、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管理工程。 Ⅲ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什么专业好 土木工程 建筑学 Ⅳ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是几本的它的口碑怎么样啊求助 吉林建筑大学,简称吉建,坐落于吉林省长春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由吉林省人民 *** 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 是一所以工为主,以土木建筑为特色,理、工、文、管、法、艺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吉林省重点建设的普通高等学校。 吉林建筑大学前身是1956年国家城市建设部创建的长春城市建设工程学校,是吉林省第一所土建类中等专业学校,也是新中国首批建立的十所建筑类专门学校之一。1960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正式成立“吉林建筑工程学院”,成为吉林省唯一的土建类本科高等学校。 Ⅳ 吉林建筑大学有哪些不错的专业啊 吉林建筑大学的省级特色专业:建筑学、给水排水工程、土木工程、艺术设计等。 主要院系: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等。 该校简称吉建,坐落于吉林省长春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由吉林省人民 *** 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是一所以工为主,以土木建筑为特色,理、工、文、管、法、艺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吉林省重点建设的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前身是1956年国家城市建设部创建的长春城市建设工程学校,是吉林省第一所土建类中等专业学校,也是新中国首批建立的十所建筑类专门学校之一。1960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吉林建筑工程学院,成为吉林省第一所土建类本科高等学校。2013年,学校正式更名为吉林建筑大学。 Ⅵ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什么时候开始有本科专业 1960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正式成立“吉林建筑工程学院”,成为吉林省唯一的土建类本科高等学校。1962年,在贯彻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的背景下,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停办并改回中专。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复名为吉林建筑工程学院。恢复本科建制后,学校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充实和改善办学条件,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速推进学科专业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质量明显提升。1997年,学校顺利通过了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03年,成功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Ⅶ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哪个专业好啊,详细点。。。。设计可以吗 我在别人的提问中说过,这次不仔细打了,望楼主好好找找,长话短说: 1、土木工程系的专业。不用说,工科校,专业水平强,就业都不错。前提:好好学习 2、环境工程系的专业。全校王牌专业:给水排水工程,这个专业我个人认为是城建学院所有专业中就业最好,前景最好,在教育部对全国所有专业排名中也是前几位的,并且该专业学校师资水平比较强。 3、建筑系。不解释。专业都不错,就业前景好。 4、管理工程系的王牌专业:工程造价。无须解释,这个专业聚集着一些学校有背景的学生。因为就业好。工程管理为亚军,工商管理第三。 5、信息工程系:电气自动化,注意,是电气自动化专业。该系的自动化专业就业很不好,而电气自动化就业还算可以。 6、艺术设计系、外语系:这两个系就业情况极其不好,不建议选择这两个系。 7、其他专业,在这里本人只说出2009年的专业,本人是09级学生,至于2011年学校又新增专业,具体境况本人不了解,以及本人未提到的其他专业也不太了解。望采纳。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高校不得歧视双非学生。具体来说,双非学生是指没有参加当年高考或高考成绩不达到本批次录取分数线而无法录取的考生或学生。根据最新的政策规定,我国高校不得歧视双非学生,不得以任何形式限制其报考和入学。针对您询问的吉林建筑大学是否歧视双非学生,我们不了解具体情况。如果您或者他人遇到被歧视的情况,可以向学校相关部门反映,或者向当地教育部门或教育行政部门求助。同时,为了保护自身的权益,建议考生和家长在报考高校前,对学校的相关政策和招生要求进行充分了解,并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