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任树怀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任树怀发表的论文

图情档系现建有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档案学、情报学、图书馆学三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档案学本科专业。►档案学硕士专业本专业主要从事档案信息化、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档案学基础理论与发展等领域的研究。培养硕士研究生具有坚实的档案学理论基础,较强的独立进行研究和应用的能力,适应档案学教学、科研及国家档案事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本专业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5人,上海市档案局馆兼职教授6人,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完整,各研究方向的主要导师在全国有较大的影响。指导教师:金波教授、潘玉民教授、丁华东教授、吕斌教授和多名副教授。培养方向:1、档案信息化2、档案信息开发与利用3、档案学理论与发展学制:3年►情报学硕士专业21世纪的情报学,是对知识信息的应用价值在思维与技术交融意义上进行挖掘的科学。本专业强调情报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必须扎根实践、贴近市场,面向信息经济导向下的信息化的现实领域,为有效提高社会组织的竞争力服务。本专业的教学管理单位为上海大学情报学研究中心,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完整。指导教师:吕斌教授、龚礼明研究员、赵伯兴研究员等。培养方向:1、情报应用理论与方法2、情报服务技术3、知识产权信息管理4、企业竞争情报学制:3年►图书馆学硕士专业21世纪的图书馆学,是对知识信息在思维与技术交融意义上进行收集、整合、挖掘和增值的科学。本专业强调图书馆学理论与方法学的研究,注重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知识管理中的开发和应用。本专业理论联系实际、适应图书馆知识管理实践的需要,面向信息经济导向下的图书馆数字化的管理和实践领域,培养熟练掌握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文献管理技能相结合的、适应复合图书馆建设需要的各级各类图书馆工作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完整。 近年来,本专业承担了多项市科委、市教委的科研项目,发表专业核心期刊论文100多篇,在国内图书馆学界有相当的知名度。指导教师:赵伯兴研究馆员、蒋永新研究馆员、任树怀研究馆员及副研究馆员18人。培养方向:1、数字图书馆理论和技术研究2、信息资源组织和管理研究3、网络信息咨询研究学制:3年►档案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档案学基础知识与文化知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档案机构、信息部门从事信息服务、信息管理工作及研究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档案学高级专门人才。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档案管理与信息管理的基础知识,受2到有关理论、方法与技能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训练。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有关档案学的基本理论;2)掌握档案管理和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业务技能,以及与信息管理相关学科的知识;3)具有办公自动化管理的基本能力;4)熟悉我国档案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国内外档案管理与信息管理的前沿成就与发展动向,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修业年限:4年主要课程:档案学导论、档案学概论、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档案计算机辅助管理、档案管理自动化、档案文献编纂学、电子文件管理、档案保护技术学、档案管理自动化系统分析与设计、档案检索语言、档案行政学、中国档案事业史、外国档案管理概论、现代公司制度、知识产权管理、管理学原理、信息学概论、现代文件学、秘书学、档案复制技术、数据库系统与应用、电子政务概论、电子影像系统、VFP程序设计、专业英语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小学期实习、毕业实习、论文写作、实践考察等。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上海大学重点学科——信息资源管理► 学科概况本学科是在整合上海大学图书馆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及其相关学科资源的基础上形成的重点学科方向。上海大学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现有档案学、情报学和图书馆学3个学科专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与积累,拥有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档案学、情报学、图书馆学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档案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情报学)和图书馆学(1981-1998年招生,待恢复)3个本科专业。学科门类齐全,本科、研究生专业设置完整,现在师资队伍、研究方向和人才培养以及与社会密合度等方面已积聚了相当的实力,设有上海大学档案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大学情报研究所、档案现代技术实验室、模拟档案馆实验室等,具有较为雄厚的学科基础。通过本学科建设,旨在实现图情档一级学科的跨越式发展,将上海大学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建设成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科学研究基地和国际交流基地,成为上海市第一、带动长三角、辐射全国的信息管理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镇”。进一步推动信息资源管理的现代转型,引领学科发展,把档案学、情报学和图书馆学建设成为具有上海大学特色的信息资源创新研究中心。► 师资队伍本学科形成以金波教授为学科带头人,有48为专业教师组成的学科团队。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8人,讲师8人;博士(含博士生)25人。学科队伍知识结构文理兼融:48名教师中,文理分别占60%和40%,12名教授文理分别占60%和40%;年龄结构合理:55岁以上的有7人,45—55岁之间15人;35—44岁之间11人,35岁以下15人,分别占15%、31%、23%、31%;整体素质和水平较高:本学科教师长期处于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具有较强的钻研创新精神,事业新强,有推动上海大学图情档一级学科发展的强烈愿望。► 科研与教学成果本学科自2000年以来,先后主持或参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等各科项目35项,已完成27项。在完成的项目中,有国家社科基金“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档案工作运行机制研究”(03BTQ016)、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档案学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教高[2000]14号126102119)、国家档案局项目“档案行政执法机制的建立与运行”、“档案中介机构理论与实践研究”、“现代档案信息资源管理范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公共档案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等。这些课题完成质量上乘,成果丰硕,共出版学术专著(含统编教材)14部,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400余篇。先后有30余篇为人大复印期刊《档案学》全文转载,20余篇(部、项)获各种奖励。其中金波教授主编的《档案保护技术学》教材被教育部确定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2001年,由金波、丁华东等申报的“档案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由金波、丁华东、于英香、陆阳、张林华共同申报的教学成果“新世纪档案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大学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2009年,由潘玉民、金波、于英香、陆阳、丁华东共同申报的“档案学专业研究生‘校局馆联合培养’机制实践与创新”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通过整合各种学术资源,凝练学科特色,本学科在数字档案馆、企业档案管理、城市记忆、企业竞争情报、知识管理等方面已形成特色明显,在国内具有竞争力的五个重点研究方向。这些研究方向符合上海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信息化建设的时代需求,在国内具有前瞻性和导向性,并具有一定的国际水准。► 人才培养本学科先后为国家培养近千名本科毕业生大批优秀的硕士人才,学生培养质量上乘,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近年来本科生一次就业率达100%;研究生毕业论文“双盲”评审一次通过率达100%;研究生在校期间,在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计300余篇,并有部分科研成果获奖;档案学专业硕士生姚志强的毕业论文2007年被评为上海市优秀研究生论文。目前在上海市、区档案管理、图书馆和情报系统中有一大批我系毕业生担任了局(馆、所)、科(室)的领导职务,成为上海信息资源管理战线上的业务骨干。► 基础条件建设与学术交流学科现设有上海大学档案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大学情报研究所、档案现代技术实验室、数字档案馆实验室等,并同上海地区档案、情报和图书馆实际工作部门和研发部门建立了25个研究生教学实习和科学研究基地;档案学专业还与上海市档案局馆联合建立了“上海市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上海地区高校档案学专业和市档案局馆联合举办了“3+1”档案论坛、与华东地区高校建立“华东地区高校档案学术论坛”等等,为学科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平台和空间。学科与国内信息学界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关系,并与上海市信息管理和研发部门建立了良性“产学研”互助合作机制。上海大学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已列入《上海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任树怀发表的论文有哪些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学客行论文查重免费查重软件不错呢,毕竟知网只有一次核对机会,另外学客行论文查重还可以免费下载参考文献等毕业论文资料。

每个国家或民族都有其独特的 文化 魅力,英国也不例外,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辉煌的历史造就了英国特有的岛国文化。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英国文化的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英国贵族文化在英国近代小说中的体现

英国贵族文化能够与时俱进地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变化不断创新是其经久不衰、焕发生命活力的真谛。作为英国文化的一部分,英国贵族文化有其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特征。在英国受这种贵族文化的影响,社会精英分子,通过努力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和人文修养,跻身更高的社会阶层,有效地激发了英国人民的进步要求,这让整个英国社会充满了进步、活力和正能量;同时,随着近代文化活动的丰富和文化水平的提高英国贵族阶级参与文化的程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对整个英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影响。

一、英国贵族概念

英国贵族起源于盎格鲁·萨克逊时代,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从概念上讲英国贵族具有广义贵族和狭义贵族之分。广义贵族讲的是杰出的、优秀的人,就是我们现在讲的社会精英分子,而狭义贵族讲的是愿意服兵役的人,用现在的话说是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或者引申为道德素质、个人品质高尚的人。这只是字面的理解,而事实上,英国贵族文化存在着严格的阶级等级制度,贵族往往指的是军队、政治、经济等领域取得成就的人,依然是以成败论英雄;另外,贵族一部分来自于世袭,另一部分则来自于统治阶级的赏赐,或者在战争中立过功的武士。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英国贵族的结构也与时俱进地发生了比较深刻的变化。15、16世纪,随着英国资本家的崛起,掌握社会资本的非贵族或者说社会底层人士,逐步上升到贵族阶级,这引起了贵族结构的深刻变革。在国内研究英国贵族的文献资料中,陈晓律先生和钱承旦先生做了比较准确科学的定义,其书《英国文化模式溯源》认为,英国贵族就是一个群体集团,最初使用的词汇是“Nobility”,以后逐渐被“Aristocracy”替代。总的来讲英国贵族是指一个统治阶级,一个社会等级,一批统治者或领导者。

二、英国贵族文化和文学作品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A.L.克罗伯和K.科拉克洪在1952年发表的《文化:一个概念定义的考评》中,分析考察了多种文化定义,然后他们对文化下了一个综合定义:“文化存在于各种内隐的和外显的模式之中,借助符号的运用得以学习与传播,并构成人类群体的特殊成就,这些成就包括他们制造物品的各种具体式样,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通过历史衍生和由选择得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其中尤以价值观最为重要。”而文学作品是社会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记忆功能很好地反应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文化发展模式和特征。而英国贵族文化是一个阶级社会的反映,也是一个促使人民追求向上进步的文化,那么,通过分析英国贵族文化与文学作品的关系,从文学作品中提炼英国贵族文化的内涵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英国贵族文化在近代文学作品中以崭新的形象和角色出现,英国贵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其发展进程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首先,文艺复兴在英国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文艺复兴的意义在于它动摇了宗教文化在英国文化历史中的地位,宗教对文化不再有绝对的控制权,起不到文化导向的决定性因素,这种情况下文学作品对文化发展和传承的影响有了质的飞跃。

其次, 教育 的发展改变了英国贵族的集团属性。知识分子的崛起有效地冲击了英国贵族集团的构成,打破了以宗教为核心的社会精英、文化精英和管理精英。这一新生知识分子群里与贵族的内在联系,对英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革命性的影响。

再次,英国贵族阶层是整个英国政治、经济、权力的中心,对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和文学作品形式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决定了文化发展方向和文学作品形式。文学作品的创作者从经济、政治、权力各个方面受制于英国贵族,没有独立的发展创作空间。英国贵族涉足文化产业和文学作品的目的与所有的统治者一样,是寄希望服务于政治的。这就导致文学作品往往会反映出对英国贵族的推崇和赞赏,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其社会威望。文学作品是具有传承意义的文化传播媒介,其所涉及的贵族文化和形象能为广大读者所熟知。

最后,文学作品要取得长足发展,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必须要受到贵族的庇护,以免收到宗教的迫害;另外在经济上同样要得到一定的支持,如果没有贵族的庇护,那么文学作品就很难出版发行,再好的作品也到不了读者的手里。

总之,近代以小说为主的英国文学作品,摆脱了宗教文化的束缚,开始在贵族阶层找到了发展的土壤,也对英国贵族文化的发展和宣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英国近代小说反映出的英国贵族文化特点

(一)英国贵族阶层注重财产积累,着力土地收购

经济基础是保持英国贵族地位的前提,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土地资产的价值和意义在整个社会资产中占有相当重的分量,这不仅仅是因为其自身价值,更主要的是土地是贵族实现财富积累,榨取更多财富的工具。当时,英国工业发展水平还没有形成规模,不能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贵族只能依靠土地来奠定其经济基础,因此,不断地扩大土地占有规模是贵族阶层的一项基本财富积累手段,这也是贵族家族世袭的原因,当时土地的继承性和贵族的世袭制一脉相承。这可以在英国著名的文学作品《傲慢与偏见》和《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得到很好的验证,找到其贵族文化的影子。在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中,彬格莱先生选择了在乡下安家,虽然他是个继承了十万英镑的“富N代”,但是他并没有继续留在原来的家奢侈地生活,而是按照父亲生前的遗愿,在乡下购置土地,这就反映了在当时英国的社会背景下,现金不是发展的长久之计,有了土地才能更好地可持续发展,贵族基业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而亨利·菲尔丁在他的作品《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中,讲述了魏斯顿先生为了实现土地规模的扩大,最终答应了女儿苏菲亚与一个私生子的婚事。这足以体现出土地资产的重要性。以上两例充分反映了当时英国贵族阶层注重财产积累,并着力收购土地资产的状况。

(二)英国贵族阶层有很强的血统和门第观念

英国贵族非常重视自身血统的高贵,当时社会血统的纯真和门第的高贵,在整个贵族阶层受到很高的重视,甚至说血统和门第高于一切,这种现象至今仍然有所保留。因为它带来的不仅仅是自身的优越感,更有别人的尊重和与众不同的待遇。同样的一个家族仅仅是因为一时财富的大量积累,但由于血统和门第的问题是不受贵族尊重和重视的。英国的贵族往往以家族自称,每个家族又以其姓氏作为标志,因此,追求和寻找与贵族家族的血缘关系在英国当时的社会非常普遍。哈代在他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写到,约翰·德伯得知他是古老的贵族世家德伯氏的后裔时乐得手舞足蹈。他甚至让十七岁的女儿苔丝,去追根溯源到当地一个有钱人家认本家,从而换来经济上的资助以摆脱经济困境。可实际上,这所谓的有钱人只是一个靠放高利贷发家的暴发户,和这古老的英国贵族没有一点关系,正像书中所发的感慨那样:“诺曼的血统,没有维多利亚王朝的财富作辅助,又算得了什么!”这反映出英国当时的平民很希望通过血统来实现身份地位的攀升。穷人如此,贵族更需要血统为他们赢得社会的尊重与虚荣。

(三)英国贵族注重贵族气质的传承和教育

英国贵族的成功并不只是外表表现出来的高贵,他们对自身素质的培养和传承也非常重视。他们深知这对整个家族传承和发展的意义,因此在 对子 女的教育方面会投入很大的力度。他们往往追求贵族的修养和品味,在他们心目中,文学、艺术、哲学、诗歌等是一个贵族必备的素质。这也是贵族在一起讨论的主要话题。在著名作品《傲慢与偏见》中年轻一代的达西则是一个十足的“绅士”;小说《爱玛》中的女主人公爱玛也真实地反映了英国贵族对子女的培养和贵族特征的传承;小说《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之所以收人爱戴和尊重也是因为其自身的贵族特征。

贵族文化是英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无论是从文化发展的起源、传承还是与时俱进的创新,都在整个英国古老的文化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近代作为英国贵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一个转折点,贵族群体的构成发生比较深刻的变化,贵族文化的传播也借助文学作品得到了很好的宣传和发展,我们再通过这些文学作品,尤其是英国近代小说,能够挖掘到英国贵族阶层注重财产积累,着力土地收购;有很强的血统和门第观念以及注重贵族气质的传承和教育的特征。

浅谈当代英国文学的发展与特征

摘要:当代英国文学是英国历史中具有耀眼光芒的文化明珠,随着英国自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以及民主运动的兴起,在英国文坛也逐渐形成了多种文学创作风格,尤其是现实主义文学成为了当代英国文学领域的主流创作风格,并且深刻地影响着当代英国文学的发展。本文从当代英国文学的发展特点与表现形式出发,对当代的英国文学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当代英国文学 文学创作风格 现实主义文学 发展特点 表现形式

引言

在人类的文化发展过程中,文学成为了人们记录文化的语言工具,并且随着人类的发展历史进程,逐渐由稚嫩转变为成熟。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记录了不同的时代,代表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当代英国文学也符合这一客观规律,通过文字来记录英国当时社会变迁与欧洲其他国家文化的交流与沟通。由于当代英国政治经济矛盾加深,因此影响了当代文学的走向,许多作品贴近现实,反映出当时的社会背景。随着英国自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以及民主运动的兴起,在英国文坛也逐渐形成了多种文学创作风格,尤其是现实主义文学成为当代英国文学领域的主流创作风格,并且深刻地影响着当代英国文学的发展,对当时的社会变迁有着真实生动地描写,并且建立起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本文从当代英国文学的发展特点与表现形式出发,对当代的英国文学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 当代英国文学的发展概述

在欧洲文学体系中,英国文学受到其他国家的影响而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最开始的时候,英国文学只是口头上的叙述,而不是呈现到书面上的。在随着 故事 曲目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实现发展与完善,最后作家才开始进行创作。英国文学有自己固有的发展规律,并且用坚定不移的信念进入到新的时期。

第一,英国文学最为重要的发展就是来自戏剧的创作,随着当时爱尔兰民族的革命运动,打破了英国文学传统的僵持局面,让英国的戏剧文学得以发展。当时的创作者结合欧洲古典戏剧的因素来进行创作,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例如,萧伯纳的《华伦夫人的职业》,在英国早期的戏剧文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英国,戏剧发展的高潮是50年代后期,代表作品有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等。这些文学作品能够用有限的人物对话与情境来体现出当代英国社会的真实生活状况,而搭配英国优秀的演员演出更加能够突出英国戏剧创作的内涵。

第二,英国小说主要展现为战争小说,这是由于英国参与到两次世界大战,并且给人民的创伤是巨大的,因此产生了层出不穷的创伤文学。随着新时期的发展,英国以现实主义文学模式为主,这种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有力的语言,可以说是英国文学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

第三,英国的诗歌出现也在英国文学中占有不可小觑的地位,尤其在当代的英国诗歌中,以多元化的韵律而著称,并且融合了其他国家的文化,这一时期的英国诗歌对社会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例如,著名史诗剧《列王》、《荒原》等,都是富有时代特色的文学作品。不只是融入了作者主观的情绪,并且对历史与人生也有深刻的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英国诗人们创造的诗歌也开始变得质朴起来,用简洁的语言表现出人们内心的情感,并且形成了自己的派别。可以说,诗歌也是英国文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继续在当代英国文学中闪光。

二 当代英国文学主要派别分析

1 英国当代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

在19世纪产生的英国文学中的无产阶级文学对整个文坛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派别就是宪章派文学,对于英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种文学派别是为了与宪章运动配合,进而配合英国无产阶级的工人运动,所以许多文学作品都具有宣传性的精神,一般在工人阶级的集会中创办刊物与创作诗歌 散文 等。一般英国的宪章派的文学作品是为了服务于宪章运动的,所以这时候的无产阶级文学作品并没有较深的内涵,但是这一时期的无产阶级文学依然代表了英国文学中的无产阶级类别走向了当代英国文学创作的高峰。

英国当代的宪章派的代表人物是当时带领英国无产阶级进行宪章派运动的灵魂人物――爱内斯特,他经常去参加一些无产阶级的工人集会,并且大量地发表演讲,他不断表达出无产阶级的工人在资本家压迫下的艰苦生活,去要求政府给无产阶级的工人更多的福利。通过不断融合了在宪章运动中的感悟与 经验 ,爱内斯特把深入群众挖掘出来的文学素材用来创 作文 学作品,并且有了不俗的成绩。例如,著名的诗歌集《未来之歌》,“在未来的日子里,降临了的希望,将不义在公理面前折腰。我们要鼓起来一点勇气,兄弟们!把那个明天变成了今朝!”这部诗歌集也成了当代无产阶级文学体系中重要的作品之一。

2 英国当代文学中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

在19世纪的英国文学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最辉煌的成就是当代的现实主义小说的产生与发展,可以说,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在当代英国文学史上占有最为重要的位置,甚至在当代欧洲文学中也具有显赫的地位。

(1)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背景

在当代,英国不管是经济发展方面,亦或是政治制度方面,以及人们的文化思维意识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变化。而这种整体上的变化是当代社会思想的核心,也是现代社会价值观念产生的源头,它让英国成为了称霸全世界的工业领袖。

由于当时的经济社会产生了重大变化,首先在艺术文化领域产生了启蒙思想,并且在英国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传播效果,而这种启蒙思想是来自当时的资本主义的群众运动,是反对当时英国封建制度的主要思想联盟。在19世纪之后,随着当时英国自有资本主义派别的建立,也标志了当时英国启蒙革命运动进入到高潮阶段。而在英国启蒙运动中,英国学者也在启蒙运动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他们宣传的思想对于当代英国文学的发展与进步有着巨大的作用。当代英国文学在社会发展中不断汲取丰厚的养料,并且在变革的背景中去探寻文学创作的灵感,实现了在启蒙主义的巨大影响下的文学跨越。我们可以认为,如果没有英国当代社会变革,也就没有当代的英国文学如此难以逾越的地位,并且也不会出现轰动世人的现实主义文学,可以说,英国的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是当时社会矛盾出现后产生的。这种文学创作派别呼吁要用文学来关注设计现实与群众,并且密切关注人们精神的变化与保护他们。

(2)现实主义创作的特征分析

从整体上来说,19世纪的英国文学,除了少部分的无产阶级的小说之外,主要的创作潮流就是现实主义小说,并且占有主要的地位,掌控着英国当代文学发展的方式。这一时期的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风格主要是以描写社会生活为主,并且关注到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现状,从小人物的生活困境来直接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朽,这成为了英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主要方向。

从具体上来说,当代的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主要创作潮流分成了三方面的特点:第一,作品细节的真实性,由于这一时期的作品内涵讲求的是真实性,因此需要对细节进行真实地描写与还原,要用具体的文字与思想内涵来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活,并且用真实的形象与细节的描绘来感染读者,让许多读者在观看之后感觉身临其境。例如,萨克雷创作的《名利场》,是当时著名的讽刺性批判现实主义小说,通过主人公的遭遇,将当时社会中群众追求名利、权势、利禄的真实景象还原,批判了这些浮夸的事物是相连相通的。第二,刻画小说形象的典型性,当代英国现实主义小说通常会用典型的描绘方式,对于现实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整理与概括,揭露社会现实生活的本质特征。其中,这些本质上有对于英国现实社会的不满,也有对高尚的精神品质的宣扬。可以说,这种典型性的特征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核心,并且会与自然主义区分开来,使得现实主义的英国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性格,不会显得单一做作,而是真实地记录了生活。第三,对于描写 方法 的客观性,现实主义文学的情节中会自然地表现出文学创作者的真实情感,而不是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表现出来,这种客观性能够加深创作者的思维表现力,让故事情节更加深入与富有表现力,可以体会到文学作品之外的内涵。《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著称于世的“威塞克斯系列”中的一部力作,通过第三视角塑造了一个纯洁的女人的生活,表现出了作者对于当时女性处于底层社会现实的态度。

三 当代英国文学的整体特征与表达形式

1 复杂多变的形式

纵观当代英国文学可以发现它具有其他文学不同的特征,有着复杂多变的特点。英国文学在创作形式上与传统的英国文学创作有着巨大的差异。19世纪之后的英国当代文学,在多数作品中呈现出明显的地区性差距。而同一时期,苏格兰等地区的诗歌文学开始争奇斗艳,让英国文学出现了靓丽的风景线,而这一时期的诗歌文学具有明显的民族特征,并且展现出诗歌的魅力。另外,这一时期的戏剧文学也开始有了很好的发展,语言更加简练精湛。之所以能够受到众多观众的青睐,是由于英国戏剧文学符合当代文学发展的潮流,是当代英国文学不断发展与改革的里程碑意义的标志。并且,当代英国的小说也开始迅速发展,给整个世界文坛带来的撼动远远超过了诗歌与戏剧,给人们留下了巨大的震撼。饱满真实的内容与生动的情节,在文坛中占有重要地位,当代英国小说不但能够符合这一时期的客观要求,还具有多变的内容让读者深爱不已。

2 与当时社会现状相融合

当代的英国文学以现实主义文学为代表,创作风格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并且女性形象与文化在当代英国文学中很好地体现出来,也成为当代英国文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从女性文学创作者创作的文学作品中,以自身的视角来观察到现代社会女性要承担的责任,并且增强了女性的自我觉醒意识,以平等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与情感。例如,多丽丝?莱辛创作的《金色笔记》《第三、四、五区域间的联姻》等作品都展现出当代英国女性特征,并且借助文学作品来争取到女性的现代社会的主体地位。

结语

可以说,当代英国文学领域有着丰富的作品,并且在当时复杂的背景下形成了众多类型,让当代文学形成了艺术形式多元化发展的繁荣景象。在另一方面,文学与哲学同时结合,让两者得到了相互的促进与进步,进而产生出哲学与文学相融合的创作方式,体现出这一时期的巨大价值。随着文学创作的日益繁荣,英国文学的发展我们是可以看到的,尤其是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都展现出自身的优势与作用,体现出巨大的文化与社会价值。而在未来的文学发展中,创作者更要展现出文学作品的时代特征与责任,将正确的价值观与社会现实相结合,才能够体现出文学作品的真正涵义,让当代英国文学站立在世界文坛的巅峰。

参考文献:

[1] 任树怀、孙桂春:《信息共享空间在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发展与启示》,《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年第3期。

[2] 欧阳美和、王传举:《试论英国文学中女性文化主体地位的发展》,《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3] 曹永:《我的思绪像一匹野马――曹永就几个问题的答卷》,《山花》,2010年第2期。

[4] 赵博、聂青:《当下文学创作的异化现象和美》,《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年第1期。

[5] 朱利民:《西方理论中国化的步伐:进化论与中国文学理论的变异》,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6] 张放放:《〈红色英勇勋章〉中英雄典型弗莱明的心理解读》,《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第5期。

[7] 陈秋玲:《我国近年莎士比亚研究论文统计分析》,《文教资料》,2010年第34期。

[8] 李纲、刘剑锋:《近五年来我国英国文学研究述评》,《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第4期。

[9] 陆遥:《对话中的深度悲悯――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小说看苏里科夫的历史画》,《中外文化交流》,2007年第1期。

[10] 张帆:《克里斯塔?沃尔夫对浪漫主义女性思想的现代阐释》,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

知网上也可以查重……

图情档系现建有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档案学、情报学、图书馆学三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档案学本科专业。►档案学硕士专业本专业主要从事档案信息化、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档案学基础理论与发展等领域的研究。培养硕士研究生具有坚实的档案学理论基础,较强的独立进行研究和应用的能力,适应档案学教学、科研及国家档案事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本专业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5人,上海市档案局馆兼职教授6人,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完整,各研究方向的主要导师在全国有较大的影响。指导教师:金波教授、潘玉民教授、丁华东教授、吕斌教授和多名副教授。培养方向:1、档案信息化2、档案信息开发与利用3、档案学理论与发展学制:3年►情报学硕士专业21世纪的情报学,是对知识信息的应用价值在思维与技术交融意义上进行挖掘的科学。本专业强调情报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必须扎根实践、贴近市场,面向信息经济导向下的信息化的现实领域,为有效提高社会组织的竞争力服务。本专业的教学管理单位为上海大学情报学研究中心,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完整。指导教师:吕斌教授、龚礼明研究员、赵伯兴研究员等。培养方向:1、情报应用理论与方法2、情报服务技术3、知识产权信息管理4、企业竞争情报学制:3年►图书馆学硕士专业21世纪的图书馆学,是对知识信息在思维与技术交融意义上进行收集、整合、挖掘和增值的科学。本专业强调图书馆学理论与方法学的研究,注重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知识管理中的开发和应用。本专业理论联系实际、适应图书馆知识管理实践的需要,面向信息经济导向下的图书馆数字化的管理和实践领域,培养熟练掌握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文献管理技能相结合的、适应复合图书馆建设需要的各级各类图书馆工作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完整。 近年来,本专业承担了多项市科委、市教委的科研项目,发表专业核心期刊论文100多篇,在国内图书馆学界有相当的知名度。指导教师:赵伯兴研究馆员、蒋永新研究馆员、任树怀研究馆员及副研究馆员18人。培养方向:1、数字图书馆理论和技术研究2、信息资源组织和管理研究3、网络信息咨询研究学制:3年►档案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档案学基础知识与文化知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档案机构、信息部门从事信息服务、信息管理工作及研究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档案学高级专门人才。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档案管理与信息管理的基础知识,受2到有关理论、方法与技能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训练。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有关档案学的基本理论;2)掌握档案管理和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业务技能,以及与信息管理相关学科的知识;3)具有办公自动化管理的基本能力;4)熟悉我国档案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国内外档案管理与信息管理的前沿成就与发展动向,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修业年限:4年主要课程:档案学导论、档案学概论、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档案计算机辅助管理、档案管理自动化、档案文献编纂学、电子文件管理、档案保护技术学、档案管理自动化系统分析与设计、档案检索语言、档案行政学、中国档案事业史、外国档案管理概论、现代公司制度、知识产权管理、管理学原理、信息学概论、现代文件学、秘书学、档案复制技术、数据库系统与应用、电子政务概论、电子影像系统、VFP程序设计、专业英语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小学期实习、毕业实习、论文写作、实践考察等。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上海大学重点学科——信息资源管理► 学科概况本学科是在整合上海大学图书馆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及其相关学科资源的基础上形成的重点学科方向。上海大学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现有档案学、情报学和图书馆学3个学科专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与积累,拥有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档案学、情报学、图书馆学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档案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情报学)和图书馆学(1981-1998年招生,待恢复)3个本科专业。学科门类齐全,本科、研究生专业设置完整,现在师资队伍、研究方向和人才培养以及与社会密合度等方面已积聚了相当的实力,设有上海大学档案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大学情报研究所、档案现代技术实验室、模拟档案馆实验室等,具有较为雄厚的学科基础。通过本学科建设,旨在实现图情档一级学科的跨越式发展,将上海大学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建设成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科学研究基地和国际交流基地,成为上海市第一、带动长三角、辐射全国的信息管理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镇”。进一步推动信息资源管理的现代转型,引领学科发展,把档案学、情报学和图书馆学建设成为具有上海大学特色的信息资源创新研究中心。► 师资队伍本学科形成以金波教授为学科带头人,有48为专业教师组成的学科团队。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8人,讲师8人;博士(含博士生)25人。学科队伍知识结构文理兼融:48名教师中,文理分别占60%和40%,12名教授文理分别占60%和40%;年龄结构合理:55岁以上的有7人,45—55岁之间15人;35—44岁之间11人,35岁以下15人,分别占15%、31%、23%、31%;整体素质和水平较高:本学科教师长期处于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具有较强的钻研创新精神,事业新强,有推动上海大学图情档一级学科发展的强烈愿望。► 科研与教学成果本学科自2000年以来,先后主持或参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等各科项目35项,已完成27项。在完成的项目中,有国家社科基金“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档案工作运行机制研究”(03BTQ016)、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档案学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教高[2000]14号126102119)、国家档案局项目“档案行政执法机制的建立与运行”、“档案中介机构理论与实践研究”、“现代档案信息资源管理范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公共档案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等。这些课题完成质量上乘,成果丰硕,共出版学术专著(含统编教材)14部,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400余篇。先后有30余篇为人大复印期刊《档案学》全文转载,20余篇(部、项)获各种奖励。其中金波教授主编的《档案保护技术学》教材被教育部确定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2001年,由金波、丁华东等申报的“档案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由金波、丁华东、于英香、陆阳、张林华共同申报的教学成果“新世纪档案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大学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2009年,由潘玉民、金波、于英香、陆阳、丁华东共同申报的“档案学专业研究生‘校局馆联合培养’机制实践与创新”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通过整合各种学术资源,凝练学科特色,本学科在数字档案馆、企业档案管理、城市记忆、企业竞争情报、知识管理等方面已形成特色明显,在国内具有竞争力的五个重点研究方向。这些研究方向符合上海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信息化建设的时代需求,在国内具有前瞻性和导向性,并具有一定的国际水准。► 人才培养本学科先后为国家培养近千名本科毕业生大批优秀的硕士人才,学生培养质量上乘,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近年来本科生一次就业率达100%;研究生毕业论文“双盲”评审一次通过率达100%;研究生在校期间,在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计300余篇,并有部分科研成果获奖;档案学专业硕士生姚志强的毕业论文2007年被评为上海市优秀研究生论文。目前在上海市、区档案管理、图书馆和情报系统中有一大批我系毕业生担任了局(馆、所)、科(室)的领导职务,成为上海信息资源管理战线上的业务骨干。► 基础条件建设与学术交流学科现设有上海大学档案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大学情报研究所、档案现代技术实验室、数字档案馆实验室等,并同上海地区档案、情报和图书馆实际工作部门和研发部门建立了25个研究生教学实习和科学研究基地;档案学专业还与上海市档案局馆联合建立了“上海市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上海地区高校档案学专业和市档案局馆联合举办了“3+1”档案论坛、与华东地区高校建立“华东地区高校档案学术论坛”等等,为学科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平台和空间。学科与国内信息学界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关系,并与上海市信息管理和研发部门建立了良性“产学研”互助合作机制。上海大学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已列入《上海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哪些论文是任树怀发表的

鱼塘水质监测系统是指通过对鱼塘水质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实现对鱼塘水质的自动化管理和控制。相关论文问题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鱼塘水质监测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如何设计和实现一套高效、稳定、可靠的鱼塘水质监测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方面的设计和实现。2. 鱼塘水质参数的监测和分析:如何选择合适的水质参数进行监测和分析,如何采集和处理水质数据,以实现对鱼塘水质的实时监测和分析。3. 鱼塘水质管理和控制:如何通过鱼塘水质监测系统实现对鱼塘水质的自动化管理和控制,包括对水质参数的实时监测、预警和调控等方面。4. 鱼塘水质监测系统的应用效果评价:如何评价鱼塘水质监测系统的应用效果,包括对鱼塘水质的改善效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评价。5. 鱼塘水质监测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如何分析鱼塘水质监测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包括技术、市场和政策等方面的分析和预测。以上是可能涉及到的一些问题,具体问题还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进行进一步的确定。

针对鱼塘水质监测系统的论文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解决:(1)如何选择适合的传感器和监测设备,以确保系统的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如何确定监测参数的合理范围和阈值,并根据监测数据及时采取相应的调节和控制措施;(3)如何设计水质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方法,以提高数据的利用价值和系统的效率;(4)如何考虑系统的实际应用场景和操作要求,并进行合理的界面设计和功能优化,以提高用户的体验和可操作性;(5)如何进行系统的功能模块化和模块重用,以降低开发成本和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有举实例法、事引申法、反证法、对比法。

1、举实例法。就是用最能表现论点的具体事实,作论据来证明论点。我们通常所说的摆事实、讲道理,实际上就是这种方法。这种方法的关键之处,是要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材料。

例如:“小强特别爱吃零食。他口袋里总装着糖、瓜子、巧克力豆之类的东西,上学的路上吃,课间玩的时候吃,有时上着课他都偷偷地往嘴里塞。”

2、事引申法。就是用人们熟知的一个事理作为论据,来表现另一个道理(即文章的论点)。运用这种方法,应该注意两个事理要有一定的联系。否则,就不会产生相应的说服力。

例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习也是这样的,你不努力,不进步,就会退步。因为不努力,学到的知识就少。即使是学过的知识,也会因为不努力而渐渐生疏。所以,我们在学习上,决不能有松懈的思想。”

3、反证法。就是不从正面来证明论点,而是从反面来加以证明。这种方法,往往能产生正面证明所不能起到的作用。运用这种方法,应注意要使反面的“结果”来触动人心。

例如:“我们应当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不讲卫生,浑身哪里都是脏的,别人见了你就会捂着鼻子,躲得远远的。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不讲卫生会传染很多疾病,严重地危害我们的健康。”

任树怀发表了哪些论文

拨款的词性是:动词。拨款的词性是:动词。拼音是:bōkuǎn。结构是:拨(左右结构)款(左右结构)。注音是:ㄅㄛㄎㄨㄢˇ。拨款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拨款bōkuǎn。(1)政府或上级拨给款项。二、引证解释⒈拨付或汇划款项。引茅盾《童年·长寿夫妇的悲剧》:“本镇市房多少间,该收房租多少,每年该拨款若干以备修理市房。”冰心《我的朋友的母亲》:“起先还能接到K的信和钱,后来不但信稀了,连拨款也十分困难。”三、国语词典支付或调配款项。如:「台风横扫肆虐后,政府拨款赈灾。」四、网络解释拨款拨款,读音bōkuǎn,汉语词语,指政府或上级拨给款项。关于拨款的成语款学寡闻款款之愚款款深深拨乱为治拨云见日款款而谈拨乱反正挑拨离间关于拨款的词语返正拨乱拨云见日说条念款招降纳款款启寡闻拨乱反正款学寡闻挑拨离间忠款诚信遗篇坠款关于拨款的造句1、作为联邦开支的一部分,我们已经把这项议案中的专项拨款削减了一半。2、一些科研基金和政府机构也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科研拨款审核委员会中,因为那些申请经费的科研人员的论文发表数量一直在增加。3、基于此,即使在全球金融风暴影响下,该大学仍然获得了英国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增加的投入,并提升了在英国大学中的综合排名。4、这个学生六亲无靠,但读书异常努力,所以学校特别拨款照顾他的生活。5、这项拨款值得支持,将有助解决早已积压的紧急适应需要及缓减机会。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拨款的详细信息

图情档系现建有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档案学、情报学、图书馆学三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档案学本科专业。►档案学硕士专业本专业主要从事档案信息化、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档案学基础理论与发展等领域的研究。培养硕士研究生具有坚实的档案学理论基础,较强的独立进行研究和应用的能力,适应档案学教学、科研及国家档案事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本专业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5人,上海市档案局馆兼职教授6人,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完整,各研究方向的主要导师在全国有较大的影响。指导教师:金波教授、潘玉民教授、丁华东教授、吕斌教授和多名副教授。培养方向:1、档案信息化2、档案信息开发与利用3、档案学理论与发展学制:3年►情报学硕士专业21世纪的情报学,是对知识信息的应用价值在思维与技术交融意义上进行挖掘的科学。本专业强调情报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必须扎根实践、贴近市场,面向信息经济导向下的信息化的现实领域,为有效提高社会组织的竞争力服务。本专业的教学管理单位为上海大学情报学研究中心,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完整。指导教师:吕斌教授、龚礼明研究员、赵伯兴研究员等。培养方向:1、情报应用理论与方法2、情报服务技术3、知识产权信息管理4、企业竞争情报学制:3年►图书馆学硕士专业21世纪的图书馆学,是对知识信息在思维与技术交融意义上进行收集、整合、挖掘和增值的科学。本专业强调图书馆学理论与方法学的研究,注重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知识管理中的开发和应用。本专业理论联系实际、适应图书馆知识管理实践的需要,面向信息经济导向下的图书馆数字化的管理和实践领域,培养熟练掌握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文献管理技能相结合的、适应复合图书馆建设需要的各级各类图书馆工作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完整。 近年来,本专业承担了多项市科委、市教委的科研项目,发表专业核心期刊论文100多篇,在国内图书馆学界有相当的知名度。指导教师:赵伯兴研究馆员、蒋永新研究馆员、任树怀研究馆员及副研究馆员18人。培养方向:1、数字图书馆理论和技术研究2、信息资源组织和管理研究3、网络信息咨询研究学制:3年►档案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档案学基础知识与文化知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档案机构、信息部门从事信息服务、信息管理工作及研究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档案学高级专门人才。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档案管理与信息管理的基础知识,受2到有关理论、方法与技能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训练。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有关档案学的基本理论;2)掌握档案管理和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业务技能,以及与信息管理相关学科的知识;3)具有办公自动化管理的基本能力;4)熟悉我国档案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国内外档案管理与信息管理的前沿成就与发展动向,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修业年限:4年主要课程:档案学导论、档案学概论、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档案计算机辅助管理、档案管理自动化、档案文献编纂学、电子文件管理、档案保护技术学、档案管理自动化系统分析与设计、档案检索语言、档案行政学、中国档案事业史、外国档案管理概论、现代公司制度、知识产权管理、管理学原理、信息学概论、现代文件学、秘书学、档案复制技术、数据库系统与应用、电子政务概论、电子影像系统、VFP程序设计、专业英语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小学期实习、毕业实习、论文写作、实践考察等。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上海大学重点学科——信息资源管理► 学科概况本学科是在整合上海大学图书馆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及其相关学科资源的基础上形成的重点学科方向。上海大学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现有档案学、情报学和图书馆学3个学科专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与积累,拥有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档案学、情报学、图书馆学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档案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情报学)和图书馆学(1981-1998年招生,待恢复)3个本科专业。学科门类齐全,本科、研究生专业设置完整,现在师资队伍、研究方向和人才培养以及与社会密合度等方面已积聚了相当的实力,设有上海大学档案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大学情报研究所、档案现代技术实验室、模拟档案馆实验室等,具有较为雄厚的学科基础。通过本学科建设,旨在实现图情档一级学科的跨越式发展,将上海大学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建设成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科学研究基地和国际交流基地,成为上海市第一、带动长三角、辐射全国的信息管理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镇”。进一步推动信息资源管理的现代转型,引领学科发展,把档案学、情报学和图书馆学建设成为具有上海大学特色的信息资源创新研究中心。► 师资队伍本学科形成以金波教授为学科带头人,有48为专业教师组成的学科团队。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8人,讲师8人;博士(含博士生)25人。学科队伍知识结构文理兼融:48名教师中,文理分别占60%和40%,12名教授文理分别占60%和40%;年龄结构合理:55岁以上的有7人,45—55岁之间15人;35—44岁之间11人,35岁以下15人,分别占15%、31%、23%、31%;整体素质和水平较高:本学科教师长期处于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具有较强的钻研创新精神,事业新强,有推动上海大学图情档一级学科发展的强烈愿望。► 科研与教学成果本学科自2000年以来,先后主持或参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等各科项目35项,已完成27项。在完成的项目中,有国家社科基金“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档案工作运行机制研究”(03BTQ016)、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档案学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教高[2000]14号126102119)、国家档案局项目“档案行政执法机制的建立与运行”、“档案中介机构理论与实践研究”、“现代档案信息资源管理范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公共档案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等。这些课题完成质量上乘,成果丰硕,共出版学术专著(含统编教材)14部,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400余篇。先后有30余篇为人大复印期刊《档案学》全文转载,20余篇(部、项)获各种奖励。其中金波教授主编的《档案保护技术学》教材被教育部确定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2001年,由金波、丁华东等申报的“档案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由金波、丁华东、于英香、陆阳、张林华共同申报的教学成果“新世纪档案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大学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2009年,由潘玉民、金波、于英香、陆阳、丁华东共同申报的“档案学专业研究生‘校局馆联合培养’机制实践与创新”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通过整合各种学术资源,凝练学科特色,本学科在数字档案馆、企业档案管理、城市记忆、企业竞争情报、知识管理等方面已形成特色明显,在国内具有竞争力的五个重点研究方向。这些研究方向符合上海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信息化建设的时代需求,在国内具有前瞻性和导向性,并具有一定的国际水准。► 人才培养本学科先后为国家培养近千名本科毕业生大批优秀的硕士人才,学生培养质量上乘,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近年来本科生一次就业率达100%;研究生毕业论文“双盲”评审一次通过率达100%;研究生在校期间,在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计300余篇,并有部分科研成果获奖;档案学专业硕士生姚志强的毕业论文2007年被评为上海市优秀研究生论文。目前在上海市、区档案管理、图书馆和情报系统中有一大批我系毕业生担任了局(馆、所)、科(室)的领导职务,成为上海信息资源管理战线上的业务骨干。► 基础条件建设与学术交流学科现设有上海大学档案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大学情报研究所、档案现代技术实验室、数字档案馆实验室等,并同上海地区档案、情报和图书馆实际工作部门和研发部门建立了25个研究生教学实习和科学研究基地;档案学专业还与上海市档案局馆联合建立了“上海市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上海地区高校档案学专业和市档案局馆联合举办了“3+1”档案论坛、与华东地区高校建立“华东地区高校档案学术论坛”等等,为学科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平台和空间。学科与国内信息学界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关系,并与上海市信息管理和研发部门建立了良性“产学研”互助合作机制。上海大学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已列入《上海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任树怀发表了哪些论文著作

每个国家或民族都有其独特的 文化 魅力,英国也不例外,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辉煌的历史造就了英国特有的岛国文化。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英国文化的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英国贵族文化在英国近代小说中的体现

英国贵族文化能够与时俱进地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变化不断创新是其经久不衰、焕发生命活力的真谛。作为英国文化的一部分,英国贵族文化有其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特征。在英国受这种贵族文化的影响,社会精英分子,通过努力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和人文修养,跻身更高的社会阶层,有效地激发了英国人民的进步要求,这让整个英国社会充满了进步、活力和正能量;同时,随着近代文化活动的丰富和文化水平的提高英国贵族阶级参与文化的程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对整个英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影响。

一、英国贵族概念

英国贵族起源于盎格鲁·萨克逊时代,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从概念上讲英国贵族具有广义贵族和狭义贵族之分。广义贵族讲的是杰出的、优秀的人,就是我们现在讲的社会精英分子,而狭义贵族讲的是愿意服兵役的人,用现在的话说是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或者引申为道德素质、个人品质高尚的人。这只是字面的理解,而事实上,英国贵族文化存在着严格的阶级等级制度,贵族往往指的是军队、政治、经济等领域取得成就的人,依然是以成败论英雄;另外,贵族一部分来自于世袭,另一部分则来自于统治阶级的赏赐,或者在战争中立过功的武士。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英国贵族的结构也与时俱进地发生了比较深刻的变化。15、16世纪,随着英国资本家的崛起,掌握社会资本的非贵族或者说社会底层人士,逐步上升到贵族阶级,这引起了贵族结构的深刻变革。在国内研究英国贵族的文献资料中,陈晓律先生和钱承旦先生做了比较准确科学的定义,其书《英国文化模式溯源》认为,英国贵族就是一个群体集团,最初使用的词汇是“Nobility”,以后逐渐被“Aristocracy”替代。总的来讲英国贵族是指一个统治阶级,一个社会等级,一批统治者或领导者。

二、英国贵族文化和文学作品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A.L.克罗伯和K.科拉克洪在1952年发表的《文化:一个概念定义的考评》中,分析考察了多种文化定义,然后他们对文化下了一个综合定义:“文化存在于各种内隐的和外显的模式之中,借助符号的运用得以学习与传播,并构成人类群体的特殊成就,这些成就包括他们制造物品的各种具体式样,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通过历史衍生和由选择得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其中尤以价值观最为重要。”而文学作品是社会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记忆功能很好地反应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文化发展模式和特征。而英国贵族文化是一个阶级社会的反映,也是一个促使人民追求向上进步的文化,那么,通过分析英国贵族文化与文学作品的关系,从文学作品中提炼英国贵族文化的内涵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英国贵族文化在近代文学作品中以崭新的形象和角色出现,英国贵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其发展进程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首先,文艺复兴在英国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文艺复兴的意义在于它动摇了宗教文化在英国文化历史中的地位,宗教对文化不再有绝对的控制权,起不到文化导向的决定性因素,这种情况下文学作品对文化发展和传承的影响有了质的飞跃。

其次, 教育 的发展改变了英国贵族的集团属性。知识分子的崛起有效地冲击了英国贵族集团的构成,打破了以宗教为核心的社会精英、文化精英和管理精英。这一新生知识分子群里与贵族的内在联系,对英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革命性的影响。

再次,英国贵族阶层是整个英国政治、经济、权力的中心,对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和文学作品形式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决定了文化发展方向和文学作品形式。文学作品的创作者从经济、政治、权力各个方面受制于英国贵族,没有独立的发展创作空间。英国贵族涉足文化产业和文学作品的目的与所有的统治者一样,是寄希望服务于政治的。这就导致文学作品往往会反映出对英国贵族的推崇和赞赏,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其社会威望。文学作品是具有传承意义的文化传播媒介,其所涉及的贵族文化和形象能为广大读者所熟知。

最后,文学作品要取得长足发展,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必须要受到贵族的庇护,以免收到宗教的迫害;另外在经济上同样要得到一定的支持,如果没有贵族的庇护,那么文学作品就很难出版发行,再好的作品也到不了读者的手里。

总之,近代以小说为主的英国文学作品,摆脱了宗教文化的束缚,开始在贵族阶层找到了发展的土壤,也对英国贵族文化的发展和宣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英国近代小说反映出的英国贵族文化特点

(一)英国贵族阶层注重财产积累,着力土地收购

经济基础是保持英国贵族地位的前提,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土地资产的价值和意义在整个社会资产中占有相当重的分量,这不仅仅是因为其自身价值,更主要的是土地是贵族实现财富积累,榨取更多财富的工具。当时,英国工业发展水平还没有形成规模,不能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贵族只能依靠土地来奠定其经济基础,因此,不断地扩大土地占有规模是贵族阶层的一项基本财富积累手段,这也是贵族家族世袭的原因,当时土地的继承性和贵族的世袭制一脉相承。这可以在英国著名的文学作品《傲慢与偏见》和《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得到很好的验证,找到其贵族文化的影子。在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中,彬格莱先生选择了在乡下安家,虽然他是个继承了十万英镑的“富N代”,但是他并没有继续留在原来的家奢侈地生活,而是按照父亲生前的遗愿,在乡下购置土地,这就反映了在当时英国的社会背景下,现金不是发展的长久之计,有了土地才能更好地可持续发展,贵族基业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而亨利·菲尔丁在他的作品《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中,讲述了魏斯顿先生为了实现土地规模的扩大,最终答应了女儿苏菲亚与一个私生子的婚事。这足以体现出土地资产的重要性。以上两例充分反映了当时英国贵族阶层注重财产积累,并着力收购土地资产的状况。

(二)英国贵族阶层有很强的血统和门第观念

英国贵族非常重视自身血统的高贵,当时社会血统的纯真和门第的高贵,在整个贵族阶层受到很高的重视,甚至说血统和门第高于一切,这种现象至今仍然有所保留。因为它带来的不仅仅是自身的优越感,更有别人的尊重和与众不同的待遇。同样的一个家族仅仅是因为一时财富的大量积累,但由于血统和门第的问题是不受贵族尊重和重视的。英国的贵族往往以家族自称,每个家族又以其姓氏作为标志,因此,追求和寻找与贵族家族的血缘关系在英国当时的社会非常普遍。哈代在他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写到,约翰·德伯得知他是古老的贵族世家德伯氏的后裔时乐得手舞足蹈。他甚至让十七岁的女儿苔丝,去追根溯源到当地一个有钱人家认本家,从而换来经济上的资助以摆脱经济困境。可实际上,这所谓的有钱人只是一个靠放高利贷发家的暴发户,和这古老的英国贵族没有一点关系,正像书中所发的感慨那样:“诺曼的血统,没有维多利亚王朝的财富作辅助,又算得了什么!”这反映出英国当时的平民很希望通过血统来实现身份地位的攀升。穷人如此,贵族更需要血统为他们赢得社会的尊重与虚荣。

(三)英国贵族注重贵族气质的传承和教育

英国贵族的成功并不只是外表表现出来的高贵,他们对自身素质的培养和传承也非常重视。他们深知这对整个家族传承和发展的意义,因此在 对子 女的教育方面会投入很大的力度。他们往往追求贵族的修养和品味,在他们心目中,文学、艺术、哲学、诗歌等是一个贵族必备的素质。这也是贵族在一起讨论的主要话题。在著名作品《傲慢与偏见》中年轻一代的达西则是一个十足的“绅士”;小说《爱玛》中的女主人公爱玛也真实地反映了英国贵族对子女的培养和贵族特征的传承;小说《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之所以收人爱戴和尊重也是因为其自身的贵族特征。

贵族文化是英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无论是从文化发展的起源、传承还是与时俱进的创新,都在整个英国古老的文化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近代作为英国贵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一个转折点,贵族群体的构成发生比较深刻的变化,贵族文化的传播也借助文学作品得到了很好的宣传和发展,我们再通过这些文学作品,尤其是英国近代小说,能够挖掘到英国贵族阶层注重财产积累,着力土地收购;有很强的血统和门第观念以及注重贵族气质的传承和教育的特征。

浅谈当代英国文学的发展与特征

摘要:当代英国文学是英国历史中具有耀眼光芒的文化明珠,随着英国自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以及民主运动的兴起,在英国文坛也逐渐形成了多种文学创作风格,尤其是现实主义文学成为了当代英国文学领域的主流创作风格,并且深刻地影响着当代英国文学的发展。本文从当代英国文学的发展特点与表现形式出发,对当代的英国文学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当代英国文学 文学创作风格 现实主义文学 发展特点 表现形式

引言

在人类的文化发展过程中,文学成为了人们记录文化的语言工具,并且随着人类的发展历史进程,逐渐由稚嫩转变为成熟。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记录了不同的时代,代表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当代英国文学也符合这一客观规律,通过文字来记录英国当时社会变迁与欧洲其他国家文化的交流与沟通。由于当代英国政治经济矛盾加深,因此影响了当代文学的走向,许多作品贴近现实,反映出当时的社会背景。随着英国自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以及民主运动的兴起,在英国文坛也逐渐形成了多种文学创作风格,尤其是现实主义文学成为当代英国文学领域的主流创作风格,并且深刻地影响着当代英国文学的发展,对当时的社会变迁有着真实生动地描写,并且建立起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本文从当代英国文学的发展特点与表现形式出发,对当代的英国文学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 当代英国文学的发展概述

在欧洲文学体系中,英国文学受到其他国家的影响而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最开始的时候,英国文学只是口头上的叙述,而不是呈现到书面上的。在随着 故事 曲目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实现发展与完善,最后作家才开始进行创作。英国文学有自己固有的发展规律,并且用坚定不移的信念进入到新的时期。

第一,英国文学最为重要的发展就是来自戏剧的创作,随着当时爱尔兰民族的革命运动,打破了英国文学传统的僵持局面,让英国的戏剧文学得以发展。当时的创作者结合欧洲古典戏剧的因素来进行创作,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例如,萧伯纳的《华伦夫人的职业》,在英国早期的戏剧文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英国,戏剧发展的高潮是50年代后期,代表作品有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等。这些文学作品能够用有限的人物对话与情境来体现出当代英国社会的真实生活状况,而搭配英国优秀的演员演出更加能够突出英国戏剧创作的内涵。

第二,英国小说主要展现为战争小说,这是由于英国参与到两次世界大战,并且给人民的创伤是巨大的,因此产生了层出不穷的创伤文学。随着新时期的发展,英国以现实主义文学模式为主,这种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有力的语言,可以说是英国文学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

第三,英国的诗歌出现也在英国文学中占有不可小觑的地位,尤其在当代的英国诗歌中,以多元化的韵律而著称,并且融合了其他国家的文化,这一时期的英国诗歌对社会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例如,著名史诗剧《列王》、《荒原》等,都是富有时代特色的文学作品。不只是融入了作者主观的情绪,并且对历史与人生也有深刻的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英国诗人们创造的诗歌也开始变得质朴起来,用简洁的语言表现出人们内心的情感,并且形成了自己的派别。可以说,诗歌也是英国文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继续在当代英国文学中闪光。

二 当代英国文学主要派别分析

1 英国当代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

在19世纪产生的英国文学中的无产阶级文学对整个文坛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派别就是宪章派文学,对于英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种文学派别是为了与宪章运动配合,进而配合英国无产阶级的工人运动,所以许多文学作品都具有宣传性的精神,一般在工人阶级的集会中创办刊物与创作诗歌 散文 等。一般英国的宪章派的文学作品是为了服务于宪章运动的,所以这时候的无产阶级文学作品并没有较深的内涵,但是这一时期的无产阶级文学依然代表了英国文学中的无产阶级类别走向了当代英国文学创作的高峰。

英国当代的宪章派的代表人物是当时带领英国无产阶级进行宪章派运动的灵魂人物――爱内斯特,他经常去参加一些无产阶级的工人集会,并且大量地发表演讲,他不断表达出无产阶级的工人在资本家压迫下的艰苦生活,去要求政府给无产阶级的工人更多的福利。通过不断融合了在宪章运动中的感悟与 经验 ,爱内斯特把深入群众挖掘出来的文学素材用来创 作文 学作品,并且有了不俗的成绩。例如,著名的诗歌集《未来之歌》,“在未来的日子里,降临了的希望,将不义在公理面前折腰。我们要鼓起来一点勇气,兄弟们!把那个明天变成了今朝!”这部诗歌集也成了当代无产阶级文学体系中重要的作品之一。

2 英国当代文学中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

在19世纪的英国文学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最辉煌的成就是当代的现实主义小说的产生与发展,可以说,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在当代英国文学史上占有最为重要的位置,甚至在当代欧洲文学中也具有显赫的地位。

(1)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背景

在当代,英国不管是经济发展方面,亦或是政治制度方面,以及人们的文化思维意识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变化。而这种整体上的变化是当代社会思想的核心,也是现代社会价值观念产生的源头,它让英国成为了称霸全世界的工业领袖。

由于当时的经济社会产生了重大变化,首先在艺术文化领域产生了启蒙思想,并且在英国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传播效果,而这种启蒙思想是来自当时的资本主义的群众运动,是反对当时英国封建制度的主要思想联盟。在19世纪之后,随着当时英国自有资本主义派别的建立,也标志了当时英国启蒙革命运动进入到高潮阶段。而在英国启蒙运动中,英国学者也在启蒙运动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他们宣传的思想对于当代英国文学的发展与进步有着巨大的作用。当代英国文学在社会发展中不断汲取丰厚的养料,并且在变革的背景中去探寻文学创作的灵感,实现了在启蒙主义的巨大影响下的文学跨越。我们可以认为,如果没有英国当代社会变革,也就没有当代的英国文学如此难以逾越的地位,并且也不会出现轰动世人的现实主义文学,可以说,英国的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是当时社会矛盾出现后产生的。这种文学创作派别呼吁要用文学来关注设计现实与群众,并且密切关注人们精神的变化与保护他们。

(2)现实主义创作的特征分析

从整体上来说,19世纪的英国文学,除了少部分的无产阶级的小说之外,主要的创作潮流就是现实主义小说,并且占有主要的地位,掌控着英国当代文学发展的方式。这一时期的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风格主要是以描写社会生活为主,并且关注到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现状,从小人物的生活困境来直接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朽,这成为了英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主要方向。

从具体上来说,当代的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主要创作潮流分成了三方面的特点:第一,作品细节的真实性,由于这一时期的作品内涵讲求的是真实性,因此需要对细节进行真实地描写与还原,要用具体的文字与思想内涵来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活,并且用真实的形象与细节的描绘来感染读者,让许多读者在观看之后感觉身临其境。例如,萨克雷创作的《名利场》,是当时著名的讽刺性批判现实主义小说,通过主人公的遭遇,将当时社会中群众追求名利、权势、利禄的真实景象还原,批判了这些浮夸的事物是相连相通的。第二,刻画小说形象的典型性,当代英国现实主义小说通常会用典型的描绘方式,对于现实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整理与概括,揭露社会现实生活的本质特征。其中,这些本质上有对于英国现实社会的不满,也有对高尚的精神品质的宣扬。可以说,这种典型性的特征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核心,并且会与自然主义区分开来,使得现实主义的英国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性格,不会显得单一做作,而是真实地记录了生活。第三,对于描写 方法 的客观性,现实主义文学的情节中会自然地表现出文学创作者的真实情感,而不是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表现出来,这种客观性能够加深创作者的思维表现力,让故事情节更加深入与富有表现力,可以体会到文学作品之外的内涵。《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著称于世的“威塞克斯系列”中的一部力作,通过第三视角塑造了一个纯洁的女人的生活,表现出了作者对于当时女性处于底层社会现实的态度。

三 当代英国文学的整体特征与表达形式

1 复杂多变的形式

纵观当代英国文学可以发现它具有其他文学不同的特征,有着复杂多变的特点。英国文学在创作形式上与传统的英国文学创作有着巨大的差异。19世纪之后的英国当代文学,在多数作品中呈现出明显的地区性差距。而同一时期,苏格兰等地区的诗歌文学开始争奇斗艳,让英国文学出现了靓丽的风景线,而这一时期的诗歌文学具有明显的民族特征,并且展现出诗歌的魅力。另外,这一时期的戏剧文学也开始有了很好的发展,语言更加简练精湛。之所以能够受到众多观众的青睐,是由于英国戏剧文学符合当代文学发展的潮流,是当代英国文学不断发展与改革的里程碑意义的标志。并且,当代英国的小说也开始迅速发展,给整个世界文坛带来的撼动远远超过了诗歌与戏剧,给人们留下了巨大的震撼。饱满真实的内容与生动的情节,在文坛中占有重要地位,当代英国小说不但能够符合这一时期的客观要求,还具有多变的内容让读者深爱不已。

2 与当时社会现状相融合

当代的英国文学以现实主义文学为代表,创作风格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并且女性形象与文化在当代英国文学中很好地体现出来,也成为当代英国文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从女性文学创作者创作的文学作品中,以自身的视角来观察到现代社会女性要承担的责任,并且增强了女性的自我觉醒意识,以平等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与情感。例如,多丽丝?莱辛创作的《金色笔记》《第三、四、五区域间的联姻》等作品都展现出当代英国女性特征,并且借助文学作品来争取到女性的现代社会的主体地位。

结语

可以说,当代英国文学领域有着丰富的作品,并且在当时复杂的背景下形成了众多类型,让当代文学形成了艺术形式多元化发展的繁荣景象。在另一方面,文学与哲学同时结合,让两者得到了相互的促进与进步,进而产生出哲学与文学相融合的创作方式,体现出这一时期的巨大价值。随着文学创作的日益繁荣,英国文学的发展我们是可以看到的,尤其是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都展现出自身的优势与作用,体现出巨大的文化与社会价值。而在未来的文学发展中,创作者更要展现出文学作品的时代特征与责任,将正确的价值观与社会现实相结合,才能够体现出文学作品的真正涵义,让当代英国文学站立在世界文坛的巅峰。

参考文献:

[1] 任树怀、孙桂春:《信息共享空间在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发展与启示》,《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年第3期。

[2] 欧阳美和、王传举:《试论英国文学中女性文化主体地位的发展》,《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3] 曹永:《我的思绪像一匹野马――曹永就几个问题的答卷》,《山花》,2010年第2期。

[4] 赵博、聂青:《当下文学创作的异化现象和美》,《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年第1期。

[5] 朱利民:《西方理论中国化的步伐:进化论与中国文学理论的变异》,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6] 张放放:《〈红色英勇勋章〉中英雄典型弗莱明的心理解读》,《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第5期。

[7] 陈秋玲:《我国近年莎士比亚研究论文统计分析》,《文教资料》,2010年第34期。

[8] 李纲、刘剑锋:《近五年来我国英国文学研究述评》,《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第4期。

[9] 陆遥:《对话中的深度悲悯――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小说看苏里科夫的历史画》,《中外文化交流》,2007年第1期。

[10] 张帆:《克里斯塔?沃尔夫对浪漫主义女性思想的现代阐释》,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