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天文学论文发表心情

发布时间:

天文学论文发表心情

当前国际主流观点认为宇宙正在加速膨胀,理由是用哈勃望远镜观测星系,发现绝大多数星系的光谱出现多普勒红移,认为所有的星系都在离我们远去,而且正在加速。他们认为星系的多普勒红移现象是宇宙膨胀的直接证据,虽然无法在理论上合理解释宇宙正在加速膨胀的现象。但是我认为他们之所以无法解释这种现象是因为宇宙根本不是正在加速膨胀。于是我根据多普勒红移这个事实和他们无法解释的疑点出发,发现宇宙比他们想的还要大很多,并发现星系多普勒红移现象和众多他们无法解释的疑点可以完美的解释宇宙其实是在加速收缩。关键词:暗能量;多普勒红移现象;黑洞;宇宙背景辐射;爱因斯坦,霍金辐射一、科学家发现的宇宙中存在的大量暗物质,不足以证明宇宙加速膨胀科学家发现宇宙存在大量的暗物质,但至今未发现支持宇宙膨胀论的“暗能量”。一篇叫《暗物质》文章这样写“1930年初,瑞士天文学家扎维奇发表了一个惊人结果:在星系团中,看得见的星系只占总质量的1/300以下,而99%以上的质量是看不见的。不过,扎维奇的结果许多人并不相信。据天文学观测估计,宇宙的总质量中,重子物质约占2%,也就是说,宇宙中可观测到的各种星际物质、星体、恒星、星团、星云、类星体、星系等的总和只占宇宙总质量的2%,98%的物质还没有被直接观测到。”如果假设宇宙中心是一个占整个宇宙总质量的95%的大黑洞(以下简称:宇宙大黑洞),除了宇宙大黑洞外所有的小黑洞的总质量占宇宙总质量的4%,宇宙中所有的可观测到的物质的总质量占宇宙总质量的1%。设宇宙大黑洞成立,那么所有的星系都会向宇宙中心加速运动,而且速度越来越快。因此,科学家发现的宇宙中存在的大量暗物质,不足以证明宇宙加速膨胀。二、科学家观察到的大多数星系的光谱出现多普勒红移的现象,并不足以证明宇宙加速膨胀最早提出宇宙膨胀论的人是哈勃。研究发现:星系的多普勒红移现象不是宇宙膨胀的直接证据。

这还是比较难的,因为这需要大量的观测数据,而天文望远镜不是所有人都买得起。

我觉得可以写天文学的发展史。即从中国,古希腊,古埃及,和古巴比伦这四大文明古国的古代人民夜观星象的变化从中获取气候变化和灾难发生的信息和对日食月食的不解和恐惧到地心说,日心说相继的发表和推翻再到伽利略发明天文望远镜,人们能进一步认识宇宙。再到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和多普勒定律的发表(如果嫌字太多的话可以不写这个)再到人们利用哈勃望远镜更深一步观测到太阳系之外的星系和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人类成功登陆月球,太空站的建成,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这些都表明了人类对宇宙的进一步的观测和探索)。还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霍金的“时间简史”的发表,现代天文学百家发现宇宙各种神奇的现象并进行猜想,推论,证实和发表。例如 哈勃定律,红移现象的发表。大概这些就能写很多了。

天文学论文发表心情app

天文观测精确地检验了牛顿力学,并把它推上科学巅峰 1845年,当时的巴黎天文台台长阿喇果(Dominique F. J. Arago)建议勒威耶(Urbain Le Verrier)研究天王星运动的反常问题。勒威耶利用有关天王星的大量观测资料,运用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对天王星起摄动作用的未知行星的轨道和质量,并且预测了它的位置。他将计算结果呈送给法国科学院,与此同时他还写信给当时拥有较大望远镜的几位天文学家,请求帮助观测。他的工作在法国同行中受到了冷遇,但是却获得了德国天文学家伽勒(Johann G. Galle)的协助。1846年9月23日,伽勒收到勒威耶信的当天晚上就进行了观测搜寻。他仅用一个半小时就在偏离勒威耶预言的位置52′处观测到了这颗当时星图上没有的星,即后来大名鼎鼎的海王星。海王星的发现把牛顿力学推上了科学的巅峰。 后来,勒威耶发现水星的近日点进动,在排除太阳引力和其它已知天体的轨道摄动影响后,还有每百年43角秒的多余进动。这是牛顿引力所不能解释的。受海王星发现的启示,勒威耶由此预言了“水内行星”的存在。然而勒威耶穷其一生也无法找到这颗预言的行星。他的水星近日点进动观测结果后来被爱因斯坦用广义相对论成功地加以解释。与牛顿力学不同,在广义相对论中,两个没有自转的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自转起来之后的引力是不同的。这一效应会引起自转轴的进动,水星进动就是由这一效应所产生的。 天文观测对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验证 广义相对论的验证主要是通过天文观测进行的。“天文验证”之一是用广义相对论成功地解释了水星近日点进动问题,计算的进动值在扣除了其它行星的影响后为每100年移动42.91〃,与观测值——43〃十分吻合。后来观测到的地球、金星等行星近日点的进动值也与广义相对论的计算值吻合得相当好。 “天文验证”之二是利用日全食的观测,验证了引力场中光线弯曲的量是符合广义相对论的。1911年,爱因斯坦就在理论上预言了这一现象。他认为在发生日全食时,可以通过测量太阳附近引力场的某一恒星的星光,与先前这颗恒星的位置相比较,便可以测出偏转的角度。从1912年到1922年,天文学家进行了多次日全食观测。特别是英国著名天文学家爱丁顿(Arthur S. Eddington)自爱因斯坦提出这一理论开始就支持他的预言,并为此做了大量的日全食观测。爱因斯坦关于“太阳的引力可能引起恒星光线偏折”预言的正确性,经坎普贝尔(William W. Campbell)1922年的观测结果的检验才最终被主流科学界所确认。。 “天文验证”之三是在一颗白矮星上观测到了谱线的引力红移。广义相对论认为,光线在引力场中传播时,它的频率会发生变化。当光线从引力场强的地方传播到引力场弱的地方时,其频率会略有降低,即发生引力红移现象。1911年,爱因斯坦计算从太阳射到地球的光线的相对引力红移变化是2×10-6。这个数值很小,测量起来相当困难。而白矮星的质量与太阳接近,但半径只有太阳的百分之一,其发出光的引力红移效应比较显著。1925年,美国天文学家亚当斯(Walter S. Adams)观测了一颗白矮星(天狼星B),测到的引力红移与广义相对论的理论计算值基本相符。 值得一提的是,在1974年,美国科学家赫尔斯(Russell A. Hulse)和泰勒(Joseph H. Taylor)发现了一颗新的脉冲双星PSR1913+16。通过对这颗脉冲星的转动周期衰减测量,间接证实了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引力波。赫尔斯和泰勒也由于此项工作而荣获199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天文观测推翻了托勒玫地心说的统治地位 哥白尼通过三十年的天象观测,渐渐地对长期以来居于宗教统治地位的托勒玫地心说产生了怀疑。哥白尼在他的《天体运行论》中详细讨论太阳、地球、月亮和各个行星的运动,认为太阳是不动的,是宇宙的中心,而地球只是一个围绕太阳转动的普通行星。 1609年,伽利略首次将望远镜用于天文观测,并以此发现了一些可以支持日心说的新的天文现象后,日心说才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些天文现象主要是木卫体系的发现直接说明了地球不是唯一中心,金星盈亏的发现暴露了托勒玫地心说体系的错误。然而,由于支持哥白尼日心说的数据与支持托勒玫体系的数据都不能与第谷的观测相吻合,因此日心说当时仍不具有优势。直至开普勒以椭圆轨道取代圆形轨道修正了日心说之后,日心说在与地心说的长期斗争中才取得了真正的胜利。人类终于认识到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德国诗人歌德曾说:“哥白尼撼动人类意识之深,自古无一种创见、无一种发明,可与之相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哥白尼的日心说揭开了近代科学革命的序幕。 然而,太阳真的位于宇宙中心吗?这是人们一直非常关心的问题。自从18世纪以来,包括赫歇尔等在内的许多著名天文学家,都认为太阳是在银河系中心。美国天文学家沙普利(Harlow Shapley)通过观测发现球状星团并不均匀地分布在全天,而是比较集中在南天,尤其是人马座一带。他大胆而明确地提出,这是由于太阳并不在银河系中心,而是远离中心的缘故,银河系中心在人马座方向。沙普利把太阳从银河系中心挪开,放到它应该在的地方,其见解意义重大。 1924年,哈勃利用威尔逊山天文台的2.54米望远镜分析一批造父变星的亮度以后断定,这些造父变星和它们所在的“星云”距离我们远达几十万光年,因而一定位于银河系外。这一发现使人们不得不改变对宇宙的看法,即银河系在宇宙中也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星系。1925年,哈勃对河外星系的最新观测显示星系看起来都在远离我们而去,且距离越远,远离的速度越快。这项发现是20世纪天文学的重大成就,它颠覆了人类对宇宙已往的理解与认识。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宇宙是静止的,而现在发现宇宙是在膨胀的,这一结论意义深远。今天,通过天文观测,人类终于认识到宇宙是没有中心的,整个宇宙各个部分都在彼此远离,并正在加速膨胀。 天文观测正逐渐推翻地球是宇宙生命中心说 人类在抛弃地球是宇宙中心地位的过程中,也提出了地球是否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家园,即地球是不是宇宙生命中心的问题。事实上,每个人都在根据自己的认识来寻找着上述问题的答案。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与思考贯穿于整个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史中。新的科学发现使我们更为接近揭开太阳系外生命的一些基本问题,但又提出了更多的新问题。 随着新千年的到来,人类希望凭借自己掌握和拥有的先进的科学和技术能力来回答这些最古老和深奥的问题。虽然对此问题尚无确切的答案,但是至少太阳系外行星存在的理论已为近年的最新天文观测所证实。90年代以来,通过大口径光学望远镜观测,对发现具有类似太阳系的恒星行星系统有了许多突破性进展。到目前为止,天文学家已确定了400余颗有行星系统的恒星候选体。观测还表明,这些具有行星环绕的恒星系统和行星本身都存在多样性。约40颗恒星行星系统具有多行星存在,其中一个恒星系统拥有5颗行星,2个恒星系统拥有4颗行星。从统计来看,至少5%的类太阳恒星存在行星系统。最近已探测到一颗质量大约为2个地球质量的类地行星候选体。特别令人振奋的是天文学家相继在多个行星状星云和多颗行星上发现了生命所必需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和水等大气谱线。天文学家甚至已经能够通过大望远镜和先进的技术方法直接观测到围绕恒星旋转的行星了。目前,通过太阳系外行星的探测,正朝着推翻宇宙生命中心说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天文观测表明,地球并不是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 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是驱动人们进行太阳系外行星及其生命搜寻的原动力。新的天文观测和发现必将并继续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整个人类的宇宙观,不断加深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这种在理性指导下的实践活动体现了现代的科学探索精神,也必将为人类认识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带来无穷的益处。

写星星,行星,地球,都可以呀

这还是比较难的,因为这需要大量的观测数据,而天文望远镜不是所有人都买得起。

我并无法帮你写论文,但是我能提供思路。

若是你写论文,那势必对天文学某一方面很擅长,就从你擅长的那一方面入手。

举个例子,我在黑洞方面知识储备比较多,就可以从黑洞入手。

如果从上面这些内容看来,我写的论文足够好几十页,甚至上百,你选择天文学,必定有你感兴趣的内容。

希望可以帮到你

天文学论文发表心情文案

宇宙是有限的?镜像是无限的?宇宙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有没有中心?有没有边/有没有生老病死?有没有年龄?这些恐怕是自从有人类活动以来一直被关心的问题。宇宙学——它是从整体角度探讨宇宙结构与演化的天文学分支学科,其主要目的是利用已有的物理定律,或利用一些局部成立的定律,合情理地对宇宙作出推论。早在20世纪以前就有有关宇宙的记载。西方有关宇宙的研究可以分为四各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启蒙时期,主要是远古时代有关宇宙的神话传说。第二个时期是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以至到中世纪(15世纪)为止,那时地心学主宰宇宙学。第三个时期是从16~世纪到17世纪,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学说,开始把宇宙学从神话中解放出来,到17世纪,牛顿开辟了了以力学方法研究宇宙学的新经验,形成了经典宇宙学。第四时期,18世纪到19世纪,把研究扩大到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为现代宇宙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作为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在天文学方面有着灿烂的历史在天象记载、天文仪器制作和宇宙理论方面都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记录。现代宇宙学是从爱恩思坦1917年发表的论文《对广意相对论的宇宙学的考察》开始的,1922~1927年,原苏联数学家佛里得曼(A.Fredmann)、比利时科学家勒梅特(A.G.lemaitre)提出和发展了宇宙膨胀模型。1948年,邦迪(Bondi,H)、哥尔德(Gold,T)、霍伊尔(Huyle,F.)提出完善的宇宙学原理与稳恒的宇宙学原理模型。还有一些宇宙论研究者,把总星系的膨胀同万有引力常数G联系起来,1975年美国范佛兰登认为G正以每年百分之一的速度减少。有人提出了引力常数G的减少是总星系膨胀的原因。哈勃膨胀、微波辐射、轻元素的合成以及宇宙的测量被认为是现代宇宙学的四大基石。今天的宇宙学研究更依赖于观测技术以及科学水平的提高。这些观测事实都支持了目前流行的大爆炸宇宙学的理论观点现代宇宙学认为宇宙没有中心。现代宇宙模型中主要有五种模型:牛顿无限、静止宇宙模型、爱恩思坦静态模型、佛里得曼宇宙模型、稳恒态宇宙模型和大爆炸宇宙模型。美国数学家杰弗里·威克斯的最新宇宙模型令科学界震惊:一个大小有限、形状如同足球的镜子迷宫;宇宙之所以令人产生无边无界的“错觉”, 是因为这个有限空间通过“返转”效应无限重复映现自身。宇宙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一个争论不休的古老问题。今天,根据天文观察资料和理论分析,多数天文学家都认定宇宙是无限的。 日前,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2001年发射升空的WMAP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探测器获得的资料,美国数学家杰弗里·威克斯推断,宇宙其实是有限的,相对说来其实并不大,大约只有70亿光年宽度,形状为五边形组成的12面体,有如足球。人们之所以感觉宇宙是无限的,是因为宇宙就像一个镜子迷宫,光线传过来又传过去,让人们发生错觉,误以为宇宙在无限伸展

1.日迈月征,朝暮光转。 2.爱意东升西落,浪漫至死不渝。 3.你曾打马过银河,倒影一百光年长。 4.山野千里,你是我藏在星星里的浪漫。 5.粒子们一个又一个,一个又一个构成你。 6.你把宇宙的终极奥秘告诉我,然后毁灭我。 7.你确实很小,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不能闪耀。 8.我在你的光锥之外,我的光锥里却只有你。 9.总有一天,宇宙变成一个点,你和我都在里面。 10.我在山河湖泊间拾荒,捡散落人间的星辰和光。 11.星河在上,波光在下,我在你身边,等着你的回答 12.你不是暗淡渺小的星光,而是囊括了明月的整个银河 13.你的眼睛是银河不落星系,你的呼吸仿佛海浪风起。 14.星河在上,波光在下,我在你身边,等着你的回答。 15.上帝的珠宝掉落一地,所以我看见满天繁星和你的眼睛。 16.十万光年银河系,亿万个星体,而我只想以世纪和你在一起。 17.我们是这个宇宙奇迹般的存在,也是这个宇宙最无关紧要的尘埃。 18.你也曾是银河的浪漫子民,孤身坠入地球,等不到群星来信。 19.想和你一起到月亮上,它那里没有氧,我可以让你在我身边几亿年 20.无论有多少相似和不同,每个星系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耀眼着。 21.万有引力,是相互吸引孤独的力,宇宙正在倾斜,所以大家渴望相识。 22.星星从尘雾中诞生,散落在宇宙之中,它们将我们与宇宙联系在一起。 23.想等繁星取代落日,皓月坠入夜空,托微风和黎明,替我稍上一句'晚安'转交你。 24.我是银河里的流浪家,你是月球里的常驻民。我环游整个宇宙,为找寻你的踪迹 25.宇宙与你相撞,满天星月抖落三分,你怀里的温柔抖落三分,银河由此诞生。 26.关于我想你,每天都在发生,像满天星,细细碎碎,攒起来能照亮整个天空。 27.晚风轻踩着云朵,月亮在贩售快乐,你从银河背后靠近我,我与星辉一同为你沉沦。 28.拒绝距离太近,突破洛希极限,最终独属的生态被撕碎,毫无意外的撞入你的星球。 29.地球正一点点的疏离月亮。据说,每一百万年就会陌生一秒,早在25亿年前,我们便开始了漫长的别离。 30.我本是一颗暗淡无光的星,坐落于银色海洋之上,直到听见了另外一个星系的回声,于是便努力的将我这颗星球为你亮起。 31. 黑夜漫长无边,好似蛰伏着诸多难以估琢的东西。 然而头顶星光漫漫,不知多少光年之外的行星带从天际横跨而过,像一条闪着光的无尽长河,在那之中,星辰相聚。 32.很多人不知道,我们犁的土都是星辰,随风随处飘散,而在一杯雨水中,我们饮下了宇宙。 33.我们都是星尘, 这一刻你活着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你在这个星球呼吸着空气喝着水, 享受着最近的那颗恒星的温暖。 34.宇宙很大,黑暗是常态,黑暗的深处是光,在光的深处是希望,在少年成长为先生的这条路上需要有光,感谢每个人的爱的光。 35.对于我来说,你就是宇宙的中心——就像小麦哲伦星云一样,散发着整个宇宙的光芒,帮助我找到方向,虽然你可能并没有意识到。 喜欢的话记得给我点赞+关注呀~私信"加入甜甜圈“,获取更多宝藏句子和图片哦 同时也欢迎各位小可爱在评论区分享有趣的小文案呀~

写星星,行星,地球,都可以呀

天文学论文发表心情图片

在职业天文学家的成长道路上,等待坚持者的是吸引人的工作场所,惊人的发现,还有名声(不过可能不会有大量的财富)。需求职位:天文学家。必须愿意在异国某地的山顶上不时地值夜班。此外还需要具备冒险意识以及漂泊的生活方式。灵活的工作时间以及随意的着装方式补偿了不确定的远期职业前景以及平凡的收入。作出真正科学发现的机会等待着合适的候选人。现在即可申请。从许多方面来看,职业天文学家是非常幸运的。他们有机会去延续自己的热情(这一点也为许多人所具备),并且可以因此得到报酬。关于为什么要做天文学家,PhD学生给出的一部分理由包括:这很有趣也很激动人心;有大量的机会去旅行;这样的职业很酷;同时还有可能作出重要的发现。大学、天文台、政府组织和工业界都会雇用天文学家,与一般人的看法不同,他们并不会在望远镜旁度过工作时间的全部。相反,他们的大多数时间都花费在教学、计划运营、提供支持服务以及从事管理任务上。在一年的时间里,典型的天文学家也许只会花上一两周来进行观测,接下来是几个月的数据分析和论文写作。如果你想在天文界谋求一个职位,请注意:这极富竞争性!许多非常聪明努力的人在追求着有限的位置。全世界范围内,职业天文学家群体只有约莫10000人,大多数分布在美国(在英国约有1000人,在澳大利亚是250人。)在“天文学”名下的研究领域(以及子领域)有很多,如果你所选择的领域研究者人数较少,你要参加的会议就会有家庭团聚的氛围。(如果研究并非你的追求,也有非研究性质的选择,如支援天文学家或望远镜操作员,这些工作会让你在世界各地的望远镜周围花去大量的时间)。美国天文学会有一本实用的指南,里面讲述了天文界不同的工作。因此,怎样做才能加入职业天文学的精英阶层之中呢?下面有一些建议,告诉你在天文界取得一个职位需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首先,拿到PhD学位!所有的职业天文学研究人员都具备天文学或是相关领域的PhD学位。关于读PhD的最佳地点,可以通过网络或是与他人交流来获知。大胆一些,选择与本科不同的大学来读PhD。这会让你体验不同的思想,拓宽你的视野。对于潜在的雇佣方来说,这样看起来也会显得好一些。你甚至可以考虑出国去读PhD。这样做的优点包括较短的学时(在英国与澳大利亚是3至4年,而在美国需要5至6年),而且并不需要研究生考试记录(GRE)的成绩。一个好的PhD学生所应具备的品质包括研究的热情、高水平的研究动机、组织良好且适宜的词汇以及写作技能。作为学生,你一周也许要工作40小时以上(想想学徒的情况吧),因此有效率的工作是很重要的。这里古老的格言“更聪明而不是更刻苦地工作”是非常关键的,尤其在数据量以指数速率持续增长的条件下。这里有两篇不错的文章,告诉你PhD学生应该是什么样的,还有如何去获得PhD学位:《如何成为优秀的研究生》以及《再见,感谢PhD!》慎重选择你的PhD导师。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他们将是你的向导与良师。不错的主意是通过查询他们的发表记录以了解他们最近的兴趣所在,以及询问当下的学生对于导师和研究组/系的看法。指导的风格范围甚广,从“嗨,这里有个研究课题。回去干吧,3年之后来找我”到“我希望你每5分钟汇报一次进展”。某些导师会非常严苛,这或许是出于两种原因——他们自己的研究声誉也担保于此,而且他们希望你能为独立研究的“真实世界”做好准备。Richard Reis在《高等教育编年》上发表过多篇有趣的文章,其中包括《选择正确的研究导师》。当进行你的PhD工作时,随着工作进展,你应该致力于撰写论文(并将其发表!)。这会让你毕业论文的实际撰写任务容易得多。我的建议是,每年尝试着将全部时间进行的研究工作发表出一篇文章。有些学生在读PhD期间努力发表了半打以上的论文。不好的事情是,将来在人才市场上,你不得不与他们竞争!不要忘记阅读其他人的论文,因为“了解文献”是极其重要的。另外一条不错的主意是,在你狭窄的子研究领域之外,去探索“大图景”。我建议每周花费10%的时间去参加研讨会,并与自己领域之外的同事聊聊他们的工作。在准备推荐信与求职的时候,与外系合作的一些项目看起来会显得好一些。警告:花费太多的时间进行观测或是编写计算机代码会对取得PhD的机会有负面影响!虽然这样的工作可能构成了你研究的基本技能,但要当心,不能让它变成消耗一切的事情——为了拿到PhD学位,你还是需要准备并提交论文的。对于你的职业来说,沟通同样是重要因素,因此在读PhD期间,就要将你的技巧磨练成熟。作研究报告。对于职业前景来说,陈述研究工作的能力会成为关键因素,因此要进行大量练习。最后,考虑申请些小额资助和奖励,这些都有助于改进你的简历。成为博士后在PhD工作接近结束的某一时候,是申请博士后研究职位的时间。寻找大学或天文台博士后(或职员)职位的最佳地点是每月一更新的AAS工作登记簿。每年,约有200个短期博士后(以及约80个永久职员)职位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广告招聘,而活动的高峰期是11月。博士后可以分为“冠名”以及“非冠名”职位。冠名职位包括美国的哈勃与钱德拉研究员,以及由英国和澳大利亚国家科研理事会赞助的研究员。通常情况下,这些职位给予你寻找自己研究方向的自由、(适度)充裕的研究预算,连带体面的收入。同样,它们也享有很高的声望,颇有竞争性。一般来说,非冠名职位与天文学家个人或是大学系所有关,他们通过研究经费为这些职位提供资助,而研究课题很可能也是预先确定好的。不论是哪种情况,你可能都会被邀请加入一个大型研究组。成为大型研究组的一员可以让你应付重大的科学问题,并与你所在领域内的顶尖人物共事。不过对于组外人士来说,也难以估量你在计划中的贡献。首先是好消息!虽然在大多数国家,天文学PhD的产出人数与就业市场相比显得过多,世界范围内博士后职位的数目却与需求者的数量大体相当(排除那些不愿意继续从事天文工作或是不打算在国外生活的人之后)。在最近一期的澳大利亚天文学10年报告中,大约70%的博士学位获得者申请到了博士后(大多数在国外),20%的人在工业界中找到了工作,另有10%并没有回复问卷。因此总的来说,如果你需要,天文领域可以找到为你准备的博士后职位。博士后是关键时期,在此阶段,你要通过论文发表的质量与数量来昭示你所做过的工作。在英国,一般水平的学院派天文学家每年要撰写4.4篇论文。野心勃勃的青年博士后要注意,要让自己高质量的论文达到或是超过这一指标。典型的研究生涯需要做2至3期博士后,每期持续2至3年。接下来就是申请入门级的讲师或是助理教授职位了。然后是坏消息。在天文界,找到一个永久职位是很艰难的。大学的一个院系因一个职位而收到100多份申请的事情并非闻所未闻。虽然数字年年在变化,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最近的一份报告总结说,在5名获得天文学PhD学位的学生中,只有1名能在中期内获得业内的永久职位——中期意味着,那时该“学生”已经有40岁了!头脑中同样值得记住的是,天文学子领域的流行程度(从而是相关职位的需求数量)随时会发生变化。在对澳大利亚天文学家进行的某次调查中(覆盖时间从1995年到2000年),自称从事河内天文学的天文学家比例从41%降到了24%,而探索河外相关问题的人数比例却从26%上升到了42%。更上层楼如果你希望沿着职业之梯更上层楼,你就要从类似学徒的PhD学生进化到研究领导人或是管理者。你会发现,你在为更多的论文做着更小的贡献。你对大局面的掌握愈来愈佳,但这或许这是以牺牲技术细节为代价的。仔细选择合作者是研究成功的重要方面。你同时进行的任务会愈发地多,玩弄教学、社区义工、经营、管理、人事,还有经济问题与研究一道而来,另外还有学生的事情。进化的第一步是离开博士后的世界,寻求永久职位。当然,你需要进行申请,而你的简历越出色,你的机遇也就越多。书面申请(包括介绍信、简历、研究兴趣以及推荐信)对面试机会的获得来说至关重要。好好考虑请谁来为你撰写推荐信。如果你潜在的雇主非常尊重作者,这显然是很好的事情。但同样重要的是,要让非常了解你的人写上一封有分量的信。在工作申请到来的时候,你可能会被建议与意见淹没。那么让我来提几条建议,告诉你不要做什么。- 使用“散弹法”申请:多且广。- 不阅读申请说明。- 在允许的最后一天申请。- 出现拼写错误。- 没有附上精心撰写的介绍信。- 没有让资深同行阅读你的申请。- 没有告知你的鉴定人,你提到了他们的名字。- 或者是告诉了他们,但是直到截止期限之前才告诉。当你参加工作面试的时候,做好准备,仔细考虑。考虑一下为什么你要申请这个工作——也许这是你被问及的第一个问题。或许你还会被问到可能很棘手的问题,譬如:“你的职业计划是什么?”或者“如果今天给你提供这个工作,你是否接受?”另一个好主意是,整理出你自己的一些问题。有大量的网站和书籍介绍了成功面试的技巧,事先去读一些。谈到网络,拥有最新工作传言闲谈(以及在不同研究机构的工作情况)信息的天文求职网站为申请以及招聘的过程增加了有趣的新部分。另一方面,雇主可能会用Google来搜索你。因此你可能会考虑打扫你的个人主页,包括公共的MySpace或是Facebook条目。如果你受邀拜访潜在的雇主,你可能会被要求做一次研讨会,讲述自己的研究工作。这将是求职面试的关键部分,不过关于在进行研究报告时不要做什么,就是另外一次的主题了。论文发表:数量与质量一旦一申请到了垂涎已久的永久职位,你的生活就要围绕着教学、研究以及成果的发表打转了。为什么我们要发表?作为科学家,我们需要交流研究结果,发表的论文就是我们的“产品”,而不管你喜欢不喜欢,论文都是我们生产力的衡量。倘或不将结果发表,导致的结果就是极为短暂的天文生涯。张贴在astro-ph预印本服务器上的论文数自1992年以来在稳步增加,而这样的增加并没有显示出减缓的迹象。astro-ph受欢迎的一大理由是,如果你只在杂志上发表论文,而不把它上传到网络的话,你的引用率可能会减半。2007年,astro-ph上发表的论文数目已经超过了10000篇。这意味着,每个工作日都有40篇新论文出笼!哪怕你只选择所在子领域中的文章,都很难跟得上进度。某些天文学家甚至都不会去尝试这样做。尽管许多赞助机构和雇主只会关注你论文的数量,发表文章的质量却似乎是更关键的度量。这里质量的表征通常指你的出版物对其他天文学家的影响,因此出于这个原因,我们会采用对论文的引用数目。既然每天会发表这么多论文,怎样做才能让其他的天文学家关注你的工作并将其引用呢?一个解决方案是,在他们的系所中,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告诉他们你所做的事情,还有就是在会议上作演讲或是张贴海报。同样,你应该仔细考虑文章摘要部分的用词,这样进行基于摘要的搜索的那些人就可以轻松找到你的论文了。虽说Scopus与Thomson科学可以追踪引用记录,对于天文学家来说,最新的数据源还要数天体物理数据服务(ADS),这里可以提供原始引用以及经过作者总数归一后的引用数。2004年,Frazer Pearce编辑整理了天文学家的原始引用以及ADS归一引用相对分布(《天文界引用数目与影响力》),并发现在过去的5年里,全世界的天文学家中,最活跃的10%一般都有着382次原始引用以及74次归一化引用。放手做吧总的来说,在天文界获得成功事业的3部曲(向Nike说声对不起)是:1、研究它。2、发表它。3、谈论它。1年里,将步骤1至3重复完成几次,职业天文的长期工作就在等着你了。在这样的过程中,如果你发现了某些重要的东西并且因此成名,那就更好了。不要忘记沟通,头脑中永远要记住大的图景,享受自我吧。这篇文章的基础是多年来与共事过的PhD学生、博士后研究员以及资深同事的讨论,尤其是在美国、英国以及澳大利亚。我希望它可以澄清天文求职的过程,并且对那些打算寻求天文研究长期职业的人有所帮助。--------------------------------------------------------------------------------Duncan Forbes显然在天文人才市场上犯过一些错误,但他幸存了下来,在担任过英国某校的讲师以及美国的博士后之后,现在在澳大利亚斯温伯恩大学担任教授。他的研究兴趣包括球状星团和星系形成。他感谢参与讨论并协助写成本文的所有人。他特别要感谢Anna Russell、Alister Graham、Frazer Pearce以及Jay Strader的输入工作。这篇文章是在澳大利亚塞丁泉天文台的多云天空之下写就的。

Nature 是科学领域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期刊之一,以其高水平、严谨的科学论文而著名。发表 Nature 论文的难度较大,以下几点具体阐述:

1、掌握较系统的数学及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掌握天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进行天文观测的技术和基本分析方法,具有理论分析、数据处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3、了解相近专业的-般原理和知识;

4、了解天文学发展的理论前沿和最新发展动态;

5、了解国家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扩展资料:

国内目前在本科阶段开设天文学专业的大学并不多,仅有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广州大学等寥寥几所,而在这个领域工作的研究员也大多是硕博出身,可以说,天文学是一门需要长期研究和扎实的理科功底的学科。

天文学是和航天、测地、国防等应用学科有交叉的学科,学生毕业后可在这些领域一展才华。按天文学专业相关职位统计,天文学专业就业前景最好的地区是:武汉。在“天文学类”中排名第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文学专业

《星》作者是巴金。在一本比利时短篇小说集里,我无意间见到这样的句子:“星星,美丽的星星,你们是滚在无边的空间中,我也一样,我了解你们……是,我了解你们……我是一个人……一个能感觉的人……一个痛苦的人……星星,美丽的星星……”我明白这个比利时某车站小雇员的哀诉的心情。好些人都这样地对蓝空的星群讲过话。他们都是人世间的不幸者。星星永远给他们以无上的安慰。在上海一个小小舞台上,我看见了屠格涅夫笔下的德国音乐家老伦蒙。他或者坐在钢琴前面,将最高贵的感情寄托在音乐中,呈献给一个人;或者立在蓝天底下,摇动他那白发飘飘的头,用赞叹的调子说着:“你这美丽的星星,你这纯洁的星星。”望着蓝空里眼瞳似地闪烁着的无数星子,他的眼睛润湿了。我了解这个老音乐家的眼泪。这应该是灌溉灵魂的春雨吧。在我的房间外面,有一段没有被屋瓦遮掩的蓝天。我抬起头可以望见嵌在天幕上的几颗明星。我常常出神地凝视着那些美丽的星星。它们像一个人的眼睛,带着深深的关心望着我,从不厌倦。这些眼睛每一霎动,就像赐予我一次祝福。在我的天空里星星是不会坠落的。想到这,我的眼睛也湿了。

天文学论文发表情怎么

这还是比较难的,因为这需要大量的观测数据,而天文望远镜不是所有人都买得起。

当前国际主流观点认为宇宙正在加速膨胀,理由是用哈勃望远镜观测星系,发现绝大多数星系的光谱出现多普勒红移,认为所有的星系都在离我们远去,而且正在加速。他们认为星系的多普勒红移现象是宇宙膨胀的直接证据,虽然无法在理论上合理解释宇宙正在加速膨胀的现象。但是我认为他们之所以无法解释这种现象是因为宇宙根本不是正在加速膨胀。于是我根据多普勒红移这个事实和他们无法解释的疑点出发,发现宇宙比他们想的还要大很多,并发现星系多普勒红移现象和众多他们无法解释的疑点可以完美的解释宇宙其实是在加速收缩。关键词:暗能量;多普勒红移现象;黑洞;宇宙背景辐射;爱因斯坦,霍金辐射一、科学家发现的宇宙中存在的大量暗物质,不足以证明宇宙加速膨胀科学家发现宇宙存在大量的暗物质,但至今未发现支持宇宙膨胀论的“暗能量”。一篇叫《暗物质》文章这样写“1930年初,瑞士天文学家扎维奇发表了一个惊人结果:在星系团中,看得见的星系只占总质量的1/300以下,而99%以上的质量是看不见的。不过,扎维奇的结果许多人并不相信。据天文学观测估计,宇宙的总质量中,重子物质约占2%,也就是说,宇宙中可观测到的各种星际物质、星体、恒星、星团、星云、类星体、星系等的总和只占宇宙总质量的2%,98%的物质还没有被直接观测到。”如果假设宇宙中心是一个占整个宇宙总质量的95%的大黑洞(以下简称:宇宙大黑洞),除了宇宙大黑洞外所有的小黑洞的总质量占宇宙总质量的4%,宇宙中所有的可观测到的物质的总质量占宇宙总质量的1%。设宇宙大黑洞成立,那么所有的星系都会向宇宙中心加速运动,而且速度越来越快。因此,科学家发现的宇宙中存在的大量暗物质,不足以证明宇宙加速膨胀。二、科学家观察到的大多数星系的光谱出现多普勒红移的现象,并不足以证明宇宙加速膨胀最早提出宇宙膨胀论的人是哈勃。研究发现:星系的多普勒红移现象不是宇宙膨胀的直接证据。

我并无法帮你写论文,但是我能提供思路。

若是你写论文,那势必对天文学某一方面很擅长,就从你擅长的那一方面入手。

举个例子,我在黑洞方面知识储备比较多,就可以从黑洞入手。

如果从上面这些内容看来,我写的论文足够好几十页,甚至上百,你选择天文学,必定有你感兴趣的内容。

希望可以帮到你

现在请人写论文就只值100个百度财富值了么?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