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江西农业大学首次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江西农业大学首次发表论文

可以发表到期刊

(1)Zeng R S,Luo S M,Shi M B. Allelopathy of Aspergillus japonius SAITO on crops. Agronomy Journal .2001. 93(1):60-64. (SCI核心期刊论文,05年影响因子1.473)(2)Zeng R S,Luo S M,Shi Y H.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mechanism of allelopathy of secalonic acid F on higher plants. Agronomy Journal .2001. 93(1):72-79. (SCI核心期刊论文,05年影响因子1.473)(3) Zeng R S,Mallik A U,and Setliff E. Growth stimulation of ectomycorrhizal fungiby root exudates of Cruciferous plants: role of degraded compounds of indole glucosinolates. 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 2003,29(6):1337-1355. (SCI核心期刊论文,05年影响因子2.031)(4) An M,Zeng R S,JOHNSON I R,and LOVETT J V. Modeling aeration effects on plant residue allelopathy. Allelopathy Journal. 2003,11(2):102-105. (SCI核心期刊论文,05年影响因子0.686)(通讯作者)(5) Zeng,R. S.,Niu,G.,Wen,Z.,Schuler,M. A.,and Berenbaum,M. R. 2006. Toxicity of aflatoxin B1 to Helicoverpa zea and bioactivation by cytochrome P450 monooxygenases. 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 32:1459-1471. (SCI核心期刊,05年影响因子2.031)(6)Zeng R S,Mallik A U. Selected ectomycorrhizal fungi of black spruce (Picea mariana) can detoxify phenolic compounds of Kalmia angustifolia. 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 2006 ,32:1473-1489.(SCI核心期刊,05年影响因子2.031)(7) Nie,C.R.,Luo,S.M.,Lin,C.X.,Zeng,R.S.,Li,H.S. Status of DIMBOA and phenolic acids in Bt transgenic corns. 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05,56(8): 833-837. (SCI核心期刊,05年影响因子0.991)(8) Liu Y H,Zeng R S,Liu D L,Luo S M,Wu H W and AN M. Modelling dynamics of plant defence volatiles using the An-Liu-Johnson-Lovett model. Allelopathy Journal. 2006,18(2):215-224 (通讯作者,SCI核心期刊论文,05年影响因子0.686)(9)聂呈荣,曾任森等.三裂叶蟛蜞菊对菜薹的抑制作用.园艺学报. 2003,30(4)451(10)聂呈荣、骆世明、曾任森、王建武.玉米化感物质异羟肟酸的研究进展.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6):1079-1082(11)聂呈荣、曾任森、骆世明. 三裂叶蟛蜞菊对水稻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作物学报,2004,30(9):942-946.(12)黄京华,曾任森,骆世明. 未来的一种生物肥料:丛枝菌根真菌. 生态科学.2002.21(3):259-263(13) 曾任森,骆世明,石木标. 营养和环境条件对日本曲霉他感作用的影响.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4(1):42-46(14)林捷,曾任森,石木标. 尾叶桉和湿地松对彩色豆马勃的促进作用.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4(2):31-34(15)聂呈荣,骆世明,王建武,黄京华,曾任森. 转Bt基因玉米叶片次生代谢物DIMBOA和酚酸类物质含量的变化.生态学报.2005,25(4):814-823.(16)刘迎湖,乐美旺,谢利,陈实,曾任森. 入侵杂草化感作用及其生态特性的模拟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27(6): 801-805.(17) 龚先玲,曾任森,杨崇仁等. 多根硬皮马勃中子实体的化学成分.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5(4):431-433.(18)林捷,曾任森,石木标.彩色豆马勃发酵液和菌丝体提取液对几种植物的化感作用.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24(3):50-52(19)刘迎湖,谢利,骆世明,陈实,曾任森. 入侵杂草化感作用的细胞自动机模拟研究. 应用生态学报.2006,17(2):229-232.(20)黄京华,曾任森,骆世明. AM 菌根真菌诱导对提高玉米纹枯病抗性的初步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6,14(3):167-169.(21) 曾任森等. 日本曲霉产生的黑麦酮酸F对玉米的化感作用.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145-148.(22)乐美旺; 陈实; 潘庆华; 曾任森; 骆世明 . 水稻稻瘟病菌侵染途径研究综述. 江西农业学报. 2006,18(2):101-105.(23) 黄京华,骆世明,曾任森. 丛枝菌根菌诱导植物抗病的内在机制.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5)819-822..

学术堂从知网上整理了几个正规且可供发表论文的法学期刊,供大家参考:1.环球法律评论曾用刊名:外国法译评;法学译丛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出版周期:双月ISSN:1009-6728CN:11-4560/D出版地:北京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邮发代号:2-529创刊时间:19792.比较法研究主办单位: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出版周期:双月ISSN:1004-8561CN:11-3171/D出版地:北京市语种:中文开本:16开创刊时间:19873.法制与社会发展主办单位:吉林大学出版周期:双月ISSN:1006-6128CN:22-1243/D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邮发代号:12-165创刊时间:19954.中国法律评论主办单位:法律出版社出版周期:双月ISSN:2095-7440CN:10-1210/D出版地:北京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创刊时间:20145.交大法学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周期:季刊ISSN:2095-3925CN:31-2075/D出版地:上海市语种:中文开本:16开邮发代号:4-876创刊时间:20106.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主办单位:苏州大学出版周期:季刊ISSN:2095-7076CN:32-1846/D出版地:江苏省苏州市语种:中文开本:16开邮发代号:28-452创刊时间:20147.医学与法学主办单位:泸州医学院;中国卫生法学会出版周期:双月ISSN:1674-7526CN:51-1721/R出版地:四川省 泸州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邮发代号:62-335创刊时间:20098.北航法律评论主办单位:北京市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出版周期:年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中文开本:16开创刊时间:20109.法缘法学论坛主办单位:江西农业大学边缘法学研究中心出版周期:半年出版地:江西省南昌市语种:中文开本:大32开创刊时间:2006

具体有五种条件,如下:

1.招生对象: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的全国普通高校本科三年级在校生以及有志报考我校的优秀本科三年级在校生

2.专业要求:农学、园艺、植保、种子科学、动植物检疫、林学、园林、动科、动医、蜂学、水产等专业相近相关专业。

3.学习成绩优秀。省属以上高校生源专业成绩班级排名前50%。英语达到国家四级或相当水平。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生、专业兴趣浓厚者优先录取。

4.有一定科研素养。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拥有国家发明专利,在省级以上“互联网+”、“挑战杯”、数学建模等竞赛中获得重大奖励者,可不受申请条件限制,择优录取。

5.拟招收人数:100人,其中外校生源50人。外校生源名额分配如下:农学院15人;动科院15人;林学院10人;国土学院10人。各学院优先考虑外校报名人员,校内名额可视报名情况适当调整。

江西农业大学顶刊论文发表

可以发表到期刊

大学生可以安排的期刊有很多很多,市面上的那些省级国家级的期刊,大学生基本都可以安排...随着我们国家教育水平的提升,尤其是本科在读的学生,发表论文就成了提升自己价值的一个法宝。本科生发表论文最直接的好处,可以增加拿奖学金的机会。大学的奖学金评定有很多方面,其中论文发表情况是重要的一方面。如果一个学生能够在期刊上发表文章,可见学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都是掌握的不错的。本科生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的专业水平,可以通过论文发表这个途径来达到目的。自己专业能力得到别人的认可,这也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对于本科生阶段的学术积累,通常是多查相关领域的资料,当然不是说查资料拼凑文章,是需要学习各种资料的写作思路,以及各类文章中的精华知识,能够写出创新点出来,也就是需要原创。同时精炼自己的写作语言,通过大量的学习,学生学术水平就会提高了,论文发表录用机会也会提高。

丁杰同志,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1982年7月毕业于江西工学院, 2005获同济大学工程硕士学位。历任技术员、团委书记、车间主任、副厂长、公司副经理、江联公司党委委员、江联股份公司总裁,2003年10月起全面主持江联公司党政工作,现任江联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荣获“南昌工业经济十大突出贡献企业家”、“南昌市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南昌市劳动模范”、“江西省劳动模范”称号。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丁杰同志思想观念超前,经营思路谋略清晰,他在制订公司发展战略时明确提出:公司要利用自身的产品技术优势,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在锅炉产品技术开发上实行差异化战略,在压力容器产品技术上实行专业化战略,重点开发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的锅炉产品,开发大型、有色容器产品和环保系列产品。丁杰同志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确定的方针目标带领大家努力实践。为了加快企业产品开发进度,丁杰同志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方面全身心投入,没有节假日和正常休息时间,励精图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丁杰同志在确定市场营销目标时强调:要在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国外市场,2004年公司实现了产品出口的历史性突破,先后在泰国、印尼签订数笔大订单,其中在泰国EKP造纸有限公司签订的75蒸吨锅炉加9.8兆瓦自备电站总包工程,合同总价1110万美元,成为南昌市2004年最大的一宗出口产品订单;为了抢占市场,丁杰同志制定了旨在鼓励销售人员的政策,按考核指标对销售人员给予奖励提成,对有重大贡献者实行重奖。连续三年对销售处室业绩的前三名及销售“状元”分别实行小车和奖金奖励。销售政策奖罚并重,先进的给予表彰,落后的实施“末位淘汰制”,这些举措起到了良好的激励作用,带来的可观效应是订单大幅增长。公司容器产品中,大型、高压、有色产品的比重不断加大,在中石化的项目中不断中标,不锈钢产品首次出口日本,容器产品销售量比上年增长47.42%,公司新增产品订货连续两年突破6亿元。丁杰同志在注重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的同时,先后投入4000余万元,实施了锅炉GEF项目和袋式除尘器重大国产化项目的技术改造,购置、安装了大型电退火炉、增建了新的厚板探伤室,购置了双丝间隙焊机、直线加速器、2000吨油压机等关键大型设备,大大提升了企业的装备能力,为企业产品制造能力和产品质量的提升创造了必备条件。丁杰同志大胆使用人才,选拔了一批年轻有为的大学生充实到管理岗位,出台了建立人才高地的政策,对技术、工艺、管理和工人岗位上的拔尖人才给予特殊津贴;出台了工资改革的有关政策,按照市场化运作、向关键岗位倾斜、工作的重要度等原则确定岗位工资,工资收入与绩效挂钩,绝大部分员工收入提高,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他还启动了三项工程,一是引智工程。积极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广纳贤士,引进和返聘高级科技人才。二是育人工程,与同济大学合办研究生班,选派优秀员工赴西安交大深造,选拔员工赴日本进修;三是激励工程,对科技部门的有功之臣实行重奖。作为党委书记,丁杰同志不遗余力地抓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三个一”工作目标,即: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名干部就是一个楷模。在丁杰同志倡议下,公司党委启动了“稳定民心,顺应民心,凝聚民心”的“三心”工程。江联公司因历史原因造成的问题较多,如职工的医药费累积数年不能及时报销,住宅区管道煤气工程集资欠款数年不能返还职工,部分职工家属的房屋年久失修,漏雨现象比较严重……丁杰同志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在生产资金比较紧张,技术改造需大量投入的情况下,挤出资金,一次性退还所有职工的管道煤气工程集资款,清欠解决了职工数年医药费报销问题,近年的医药费也列出了分期分批解决的时间表,职工住房漏雨问题也得到了全面解决。职工心中多年的困惑,丁杰同志给解决了。职工们赞扬丁杰同志办实事,诚实守信,群众信得过。丁杰同志对事业执着追求,勤奋学习,不断在理论上探索攀登。丁杰同志撰写的一系列论文,多次在国内颇具影响力的重要杂志、学报、论坛和行业年会上发表并获奖。其论文“一台130T/H中温中压燃煤矸石CFB锅炉的热工试验”在《工业锅炉》杂志2004年第4期上发表;论文“江联四海,自强不息”在《中国经济论坛》2004年第9期发表;论文“生态小区及其规划浅析”在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发表;论文“关于当前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在中国机械工业锅炉行业第十七届年会上荣获论文二等奖;论文“创新与求实结合,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塑造新形象”在中国机械工业锅炉行业企业文化思想政治研讨会第十八届年会上荣获论文一等奖。

上知网看看,可以找到相关杂志

江西农业大学发表一区论文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是sci期刊的分区。一区期刊不论是jcr分区的一区,还是中科院的一区,只要是一区期刊,都是国际上知名的。二区期刊仅次于一区期刊,二区期刊国内作者发表的就相对多一些了,目前国内一些标准中明确要求发表二区及以上期刊,所以二区是很多国内作者的首选,二区期刊发表难度略小,但也要看具体的学科和具体的期刊。三区四区期刊的发表难度就会更低一些,但三区四区期刊在国内有些许争议,就是因为上述我们提到的硬性要求,有些单位和高校是不认可二区以下的刊物的。

Sci是目前国际上权威较高的一类学术期刊,主要用于基础研究和对研究成果的评价,在国内很多单位、科研机构以及高等院校都通过sci期刊来评价作者的学术水平,发表一篇sci论文往往要比国内核心期刊论文高一个级别,在sci期刊当中也会被分为四个分区,论文发sci一区厉害吗?其中一区的刊物影响力最高,所以自然能够发表sci一区的作者也足以证明自己的学术水平了。

江西农业大学教授论文发表

刘宜柏,男,1940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江西农业大学科研处长、副校长、校长兼党委书记。主要从事作物遗传、作物育种、种子生产与经营、农业产业化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作物生理生态育种、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作物品质育种和作物生物技术。先后主持国家科技部"863"计划 1项、国家农业部"跨越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和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攻关等省厅级项目11项,并以骨干成员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厅级项目10余项。先后荣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和三等奖3项,江西省农业科教人员突出贡献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和三等奖4项,并培育水稻高产优质新品种2个(被国家水稻品种资源库收录)。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或交流论文5篇。历年来,共发表论文(含合作)100余篇,其中在国际刊物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有50多篇,主编或副主编专著(辑)5部,其中《杂交水稻繁殖学》受到中华农业科教基金资助。现兼任中国农学会理事、江西省生态经济学会理事长、江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常委、江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曾兼任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副主任、江西省作物学会副理事长、江西省农学会副会长等。

发表论文160多篇,其中在20种国际性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57篇;以通讯作者在17种国际性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46篇,其中在本学科领域国际学术期刊排名前15% (Top 15%)的刊物发表论文21篇,有14篇发表于排名第1的刊物《Animal Genetics》,出版专(译)著教材2部,参编全国农林院校统编教材《动物遗传学》1部 。 权威核心刊物论文1、Three novel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for skin thickness in swine identified by linkage and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Huashui Ai, Shijun Xiao, Zhiyan Zhang, Bin Yang, Lin Li, Yuanmei Guo, Guoshan Lin, Jun Ren andLusheng Huang;Animal GeneticsVolume 45, Issue 4, pages 524–533, August 2014 2、Genetic Diversity, Linkage Disequilibrium and SelectionSignature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Pigs Revealed byGenome-Wide SNP Markers;Huashui Ai, Lusheng Huang, Jun Ren;PLoS ONE February 7, 2013 3、Fine mapping of a QTL for ear size on porcinechromosome 5 and identification of high mobilitygroup AT-hook 2 (HMGA2) as a positionalcandidate gene;Pinghua Li, Shijun Xiao, Na Wei, Zhiyan Zhang, Ruihua Huang, Yueqing Gu, Yuanmei Guo, Jun Ren,Lusheng Huang and Congying Chen;Genetics Selection Evolution 2012, 44:6 4、A comprehensive survey of copy number variation in 18 diverse pig populations and identification of candidate copy number variable genes associated with complex traits;Congying Chen, Lusheng Huang etc.;BMC Genomics 2012; 13: 733. 5、A global view of porcine transcriptome in threetissues from a full-sib pair with extremephenotypes in growth and fat deposition by paired-end RNA sequencing;Congying Chen,Huashui Ai, Jun Ren, Wanbo Li,Pinghua Li,Ruimin Qiao,Jing Ouyang, Ming Yang, Junwu Maand Lusheng Huang;BMC Genomics 2011, 12:448 6、The porcine MUC20 gene: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susceptibility to 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 F4ab/ac;Ji H, Ren J, Yan X, Huang X, Zhang B, Zhang Z, Huang L.;Mol Biol Rep2011 Mar;38(3):1593-601 7、Adhesion phenotypes of pig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breeds and a White Duroc-Erhualian crossbreed with regard to susceptibility to 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 with fimbrial adhesins K99, 987P, and F41;Xueming Yan, Xiang Huang, Jun Ren, Jing Ouyang, MS Ming Yang, MS Pengfei Han, MS Lusheng Huang;American Journal of Veterinary ResearchJanuary 2011, Vol. 72, No. 1, Pages 80-84 8、Genetic variation within coat color genes of MC1R and ASIP in Chinese brownish red Tibetan pigs;MAO Huirong,REN Jun, DING Nengshui, XIAO Shijun, HUANG Lusheng;Animal Science JournalDecember 2010,630-634 9、A whole genome scanning for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on traits related to sperm quality and ejaculation in pigs;Yuyun Xing, Jun Ren, Dongren Ren, Yuanmei Guo, Yanbo Wu, Guangcheng Yang, Huirong Mao, Bertram Brenig, Lusheng Huang;Animal Reproduction ScienceAugust 2009, Pages 210–21810、A genome-wide scan for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affecting limb bone lengths and areal bone mineral density of the distal femur in a White Duroc × Erhualian F2 population;Huirong Mao, Yuanmei Guo, Guangcheng Yang, Bin Yang, Jun Ren, Sanfeng Liu, Huashui Ai, Junwu Ma, Bertram Brenig and Lusheng Huang;BMC Genetics 2008, 9:63 11、Quantitative trait loci for porcine baseline erythroid traits at three growth ages in a White Duroc � Erhualian F2 resource population;Zhengzhi Zou; Jun Ren; Xueming Yan; Xiang Huang; Shujin Yang; Zhiyan Zhang; Bin Yang; Wanbo Li; Lusheng Huang;Mammalian Genome Sep2008, Vol. 19 Issue 9, p640 12、Isolation and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porcine stearoyl-CoA desaturase gene;Ren J, Knorr C, Huang L, Brenig B;Gene2004 Sep 29;340(1):19-30.13、Genetic variations of the porcine PRKAG3 gene in Chinese indigenous pig breeds;Lu-Sheng Huang,Jun-Wu Ma;Genetics Selection Evolution 2004, 36:481-486 重要核心刊物论文 作者题名来源黄路生找准问题 提升我国种猪育种水平《中国猪业》 2013年10期 黄路生种猪选育技术的现状与趋势《中国猪业》 2012年04期 任军 黄路生等仔猪断奶前腹泻抗病基因育种技术的创建及应用《猪业科学》2012年01期 肖石军 黄路生等采用全基因组扫描法定位影响猪后腿质量QTL《畜牧兽医学报》2009年10期 刘三凤 黄路生等鸡SCD和Sirt1基因的SNP搜寻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畜牧兽医学报》 2008年03期 晏学明 黄路生等不同品种猪α1-岩藻糖转移酶基因遗传变异初析《中国畜牧杂志》 2004年03期 邓素华 黄路生等猪黑素皮质素受体1(MC1R)基因与毛色表型的研究《遗传学报》2003年10期 陈从英 黄路生等牛早期胚胎性别鉴定PCR反应体系的优化研究《畜牧兽医学报》 2003年03期 任军 黄路生 等24个中外猪种(群)的AFLP多态性及其群体遗传关系《遗传学报》2002年09期 陈克飞 黄路生猪雌激素受体(ESR)基因对产仔数性状的影响《遗传学报》 2000年10期 黄路生 罗明等中俄猪16个遗传标记基因位点的多态与繁殖性状的相关研究《畜牧兽医学报》1999年05期 丁能水 黄路生等氟烷基因对猪繁殖性能影响的研究《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林树茂 黄路生等中国地方猪种TfC的基因频率与繁殖性能相关性分析《江西畜牧兽医杂志》1996年02期 黄路生遗传标记——现代猪育种工作的一项生物新技术《全球科技经济瞭望》1993年03期 书名出版社时间类型动物遗传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参编 江西农业大学校史(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0合著

黄占旺,男,1964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1984年7月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现任江西农业大学工学院党委书记,食品科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西省食品工业协会咨询专家组成员。从事食品微生物与发酵技术方向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级科研项目5项,参加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0多项;获江西省农科教突出贡献三等奖1项,获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获南昌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赣州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奖1项;参编教材、著作4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农业工程学报》、《中国粮油学报》、《中国食品学报》、《食品科学》和《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刘木华,男,1969年6月生,教授。2001年6月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2004年10月江苏大学博士后出站。长期从事农畜产品质量的光学无损检测技术研究,对计算机视觉技术和光谱检测技术都有深入的研究。主持国家“863”高科技计划项目1项、国家“863”高科技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3项。作为排名第2位参加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完成2项科技成果鉴定,在科技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SCI、EI收录10余篇。申请13项专利,获批4项。作为主要成员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机械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 涂建平,男,副教授。1995年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曾担任教学秘书、院分团委书记。在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工作中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曾获4项省级荣誉,11项校级荣誉,主持和参与各类课题7项,发表学术论文13篇。 刘仁鑫,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3年7月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专业;2001年6月获江西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学位;2005年6月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车辆工程、农业机械化工程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国家、省、厅级科研项目9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EI收录5篇。 张庐陵,男,1964年3月生,博士,研究生导师,副教授,江西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开发研究所所长。1986年7月,大连理工大学毕业,毕业后长期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对生物质及复合材料、材料热行为、非线性科学及数学形态学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并在技术推广和产学研工作方面成绩突出。获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教成果奖”一等奖1项;获省委农工部、省财政厅、省人事厅颁发的“江西省农业科教人员突出贡献奖”(省部级)三等奖一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四项;实用新型专利七项;主持参加国家级项目3项,主持省科技厅重点项目2项,省农业厅项目1项;在核心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7篇。 王凯华正处调研员王凯华,女,1957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管理学学士1981年12月于江西农业大学农机系工作2001年6月任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2002年4月任江西农业大学工会副主席、主席2006年1月任江西农业大学工学院党委书记2012年3月任江西农业大学正处级调研员

1、科研课题:已经主持完成各级各类课题40多项,包括:国际合作项目2个、国家级课题4个、省部级课题16个、横向课题20多个。现正在主持课题9项:(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鄱阳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效应的机制研究(30760048)”(2)省自然科学基金“基于“3S”技术的农田土壤碳库演变机制研究(0630050)”(3)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子课题“江西省耕地质量和粮食生产潜力评价研究”(4)省部合作项目“鄱阳湖经济区农业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5)农业部项目“江西省耕地地力评价研究”(6)其他有关农业信息技术和土地利用规划的横向课题5个。2、科研奖励:(1)2002,获国土资源部土地规划优秀成果奖二等奖3个:“江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临川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浮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均排名第二)。(2)区域土地质量评价,赵小敏、郭熙等,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奖三等奖,2007年(3)“农用地分等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2007年获农业部的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排名第一)3、发表论文:共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30多篇,其中近期的有59篇:(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中国土地科学,2003,Vol.17(5),第1作者(2)鄱阳湖地区沙地遥感调查及治理研究,水土保持研究,2003,Vol.10(4),第1作者(3)鄱阳湖地区湖滩草洲遥感调查与综合利用研究,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3,Vol.25(1),第1作者(4)基于GIS的江西中低产田等级评价和改造研究,江西农业大学,2003,Vol.25(3),第1作者(5)洞庭湖洪涝灾害成因与防治对策研究,生态学杂志,2003,Vol.22(6),第2作者(6)作物生长模型WOFOST在华北平原的适应性研究,植物生态学报,2003,Vol.27(5),第3作者(7)鄱阳湖湿地资源现状分析及其保护对策,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3,Vol.25(6),第二作者(8)精确农业信息系统设计及其在农地整理规划中的应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3,31(5).第2作者(9)土地整理中的土地权属调整——以山东省阳信县为例,李敏赵小敏,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10)提高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经济效的途径,李敏赵小敏,农业工程学报,2004,20(3).-262-265(11)土地收益模型在基准地价评估中的应用,江立武赵小敏,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30-33(12)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优化与完善,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二作者.2004,2(3).-22-25,(13)江苏省经济发展与耕地数量动态变化及对策分析,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二作者.2004,3(4)(1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思路探讨,国土资源,第二作者.2004(11).-24-27(15)GPS实时动态(RTK)技术在土地测量中的应用研究,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第二作者.2005,27(1)(16)理想点法在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评价中的应用,农业工程学报,第二作者.2005,21(2)(17)县域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的研究——以新建县为例,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第二作者(18)Toxicityofcadmiumtosoilmicrobialbiomassanditsactivity:EffectofincubationtimeonCdecologicaldoseinapaddysoil,浙江大学学报:B卷英文版-2005年5期,第三作者(19)郝仕龙、李壁成、赵小敏,黄土丘陵小流域景观空间格局动态分析,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5年2期,第三作者(20)汤江龙、赵小敏等,我国城市用地水平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年4期(21)汤江龙、赵小敏,土地利用规划中人口预测模型的比较研究,中国土地科学-2005年2期(22)郝仕龙、赵世伟、赵小敏,半干旱区雨水集流工程的高效开发与利用,水土保持研究-2005年3期(23)段萍、徐咏文、赵小敏,鄱阳湖地区洪涝灾害遥感分析,地理空间信息-2005年4期(24)江西省耕地地力等级评价研究,邵华、赵小敏等,2006,Vol.28(6),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5)数理统计法在城市土地级别验证中的实践研究,江立武、赵小敏等,2006,Vol.28(6),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6)江西省赣州市新农村建设规划对策研究,邓建宇、赵小敏等,2006,Vol.5(4),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7)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与应用,夏敏、赵小敏等,2006,Vol.22(4),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8)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决策支持系统—以南京市讲宁区为例,夏敏、赵小敏等,2006,Vol.15(3),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9)江西省50年耕地变化与社会经济驱动力研究,李江华、赵小敏等,2006,Vol.28(3),江西农业大学学报(30)城镇建设用地预测方法研究,邵建英、赵小敏等,2006,Vol.28(3),江西农业大学学报(3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述评,于少康、赵小敏等,2006,Vol.23(2),国土资源科技管理(3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失灵及其对策思考,郭宏慧、赵小敏等,2006,Vol.5(2),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3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方法初探,陈文波、赵小敏等,2006,Vol.28(1),江西农业大学学报(34)江西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余敦、赵小敏,2007,Vol.35(32),安徽农业科学(35)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生态承载力,蔡海生、赵小敏等,2007,Vol.27(11),生态学报(3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社会影响度研究,建平、赵小敏等,2007,Vol.21(5),中国土地科学(37)南昌市郊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及评价,朱美英、赵小敏等,2007,Vol.35(18),安徽农业科学(38)浅谈划拨土地使用权价格评估,黄茜、赵小敏等,2007,Vol.35(3),安徽农业科学(39)补充耕地约束体系研究,任青达、赵小敏等,2007,Vol.24(3),国土资源科技管理(40)农用地定级中样地法和修正法的比较研究,罗璇、赵小敏等,2007,Vol.29(3),江西农业大学学报(41)基于GIS和地统计学的土壤养分时空变异分析,夏敏、赵小敏等,2007,Vol.29(2),江西农业大学学报(42)对江西省赣州市政项目管理模式的分析与思考,邓建宇、赵小敏等,2007,Vol.6(2),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43)鄱阳湖湿地整理与可持续管理探讨,蔡海生、赵小敏等,2007,Vol.38(2),人民长江(44)鄱阳湖区土地整理潜力分析,蔡海生、赵小敏等,2007,Vol.12(2),中国农业大学学报(45)基于GIS技术的多目标土壤资源适宜性评价,胡国瑞、赵小敏等,2008,Vol.24(9),农业工程学报(EI)(46)农地整理项目后效益评价模式的构建,孙雁、赵小敏等,2008,Vol.24(1),农业工程学报(EI)(47)GIS在环保型养猪业区域规划中的应用,赵小敏等,2006,Vol.22(9),农业工程学报(EI)(48)江西省农用地分等信息系统,余敦、赵小敏,2006,Vol.22(6),农业工程学报(EI)(49)铬Cr^6+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卢志红、赵小敏等,2008,第3期,中国土壤与肥料(50)对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建设的初步探讨,周雪华、赵小敏,2008,Vol.10(2),资源与产业(51)江西省表层土壤有机碳库储量估算与空间分布特征,袁芳、赵小敏等,2008,Vol.17(2),生态环境(52)铅对旱地红壤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罗运阔、赵小敏等,2008,Vol.36(14),安徽农业科学(53)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林建平、赵小敏等,2008,Vol.25(2),国土资源科技管理(54)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的探讨,林建平、赵小敏等,2008,Vol.7(1),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55)GIS支持下的江西省地震潜在危险度评价,林建平、赵小敏等,2008,Vol.30(1),江西农业大学学报(56)基于GIS的江西省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研究,邵华、赵小敏等,2008,Vol.30(6),江西农业大学学报(57)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定量分析,马春花,2009,37(5),安徽农业科学赵小敏(58)基于GIS和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的耕地多适宜性评价,付清,200925(2),农业工程学报赵小敏(59)基于GIS的县域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研究——以奉新县为例,龙惠芳、郭熙、赵小敏,中国园艺文摘,2009年1期(60)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若干问题探讨——以吉安市为例,张俞、赵小敏等,《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8卷第2期4.专著和教材(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技术方法研究,新华出版社,2004,主编(1)(2)农地整理项目设计及后评价,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主编(1)(3)区域土地质量评价,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主编(1)(4)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地质出版社,2006,主编(1)(5)鄱阳湖区土地利用格局特征与安全格局构建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主编(2)(6)地质与地貌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5月,副主编(1)

江西农业大学期刊论文发表

学术堂整合了一份中国农业科学类发表期刊论文的写作格式及字体大小,供大家参考:一、封面题目: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各项内容:四号宋体居中.二、目录目录:二号黑体加粗居中.章节条目:五号宋体.行距:单倍行距.三、论文题目小一号黑体加粗居中.四、中文摘要1、摘要: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2、摘要内容字体:小四号宋体.3、字数:300字左右.4、行距:20磅5、关键词:四号宋体,加粗.词3-5个,每个词间空一格.五、英文摘要1、ABSTRACT:小二号TimesNewRoman.2、内容字体:小四号TimesNewRoman.3、单倍行距.4、Keywords:四号加粗.词3-5个,小四号TimesNewRoman.词间空一格.六、绪论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5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七、正文(一)正文用小四号宋体(二)安保、管理类毕业论文各章节按照一、二、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字体格式章:标题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节:标题小三号黑体,加粗,居中.一级标题序号如:一、二、三、标题四号黑体,加粗,顶格.二级标题序号如:(一)(二)(三)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顶格.三级标题序号如:1.2.3.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四级标题序号如:(1)(2)(3)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五级标题序号如:①②③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医学、体育类毕业论文各章序号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层次格式为:1××××(小2号黑体,居中)××××××××××××××(内容用4号宋体).1.1××××(3号黑体,居左)×××××××××××××(内容用4号宋体).1.1.1××××(小3号黑体,居左)××××××××××××××××××××(内容用4号宋体).①××××(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a.××××(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三)表格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表序和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方正中.表序后空一格书写表题.表格允许下页接续写,表题可省略,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四)插图每幅图应有图序和图题,图序和图题应放在图位下方居中处.图应在描图纸或在洁白纸上用墨线绘成,也可以用计算机绘图.(五)论文中的图、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编编排序号.序号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分别为:图2.1、表3.2、公式(3.5)等.文中的阿拉伯数字一律用半角标示.八、结束语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3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九、致谢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十、参考文献(一)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8-10篇,五号宋体,行距:20磅.参考文献以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1]、[2]、[3]……形式统一排序、依次列出.(二)参考文献的格式:著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引用部分起止页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十一、附录(可略去)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英文内容小四号TimesNewRoman.单倍行距.翻译成中文字数不少于500字内容五号宋体,行距:20磅.

学术堂从知网上整理了几个正规且可供发表论文的法学期刊,供大家参考:1.环球法律评论曾用刊名:外国法译评;法学译丛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出版周期:双月ISSN:1009-6728CN:11-4560/D出版地:北京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邮发代号:2-529创刊时间:19792.比较法研究主办单位: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出版周期:双月ISSN:1004-8561CN:11-3171/D出版地:北京市语种:中文开本:16开创刊时间:19873.法制与社会发展主办单位:吉林大学出版周期:双月ISSN:1006-6128CN:22-1243/D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邮发代号:12-165创刊时间:19954.中国法律评论主办单位:法律出版社出版周期:双月ISSN:2095-7440CN:10-1210/D出版地:北京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创刊时间:20145.交大法学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周期:季刊ISSN:2095-3925CN:31-2075/D出版地:上海市语种:中文开本:16开邮发代号:4-876创刊时间:20106.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主办单位:苏州大学出版周期:季刊ISSN:2095-7076CN:32-1846/D出版地:江苏省苏州市语种:中文开本:16开邮发代号:28-452创刊时间:20147.医学与法学主办单位:泸州医学院;中国卫生法学会出版周期:双月ISSN:1674-7526CN:51-1721/R出版地:四川省 泸州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邮发代号:62-335创刊时间:20098.北航法律评论主办单位:北京市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出版周期:年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中文开本:16开创刊时间:20109.法缘法学论坛主办单位:江西农业大学边缘法学研究中心出版周期:半年出版地:江西省南昌市语种:中文开本:大32开创刊时间:2006

可以发表到期刊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扬州大学学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竹子研究汇刊 中国森林病虫 林业资源管理 浙江林业科技 林业实用技术 S8 畜牧、动物医学:中国草地学报) 草地学报 动物营养学报 蚕业科学 黑龙江畜牧兽医 草业科学 中国家禽 动物医学进展 中国饲料 畜牧与兽医 饲料工业 中国畜牧杂志 饲料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S9 水产:中国兽医科学) 中国兽医杂志 草业学报 中国草地(改名为:环境昆虫学报) 植物检疫 中国植保导刊 S6 园艺类核心期刊表 园艺学报 果树学报 中国蔬菜 北方园艺 食用菌学报 中国果树 中国食用菌 中国南方果树 S7 林业类核心期刊表 林业科学 林业科学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福建林学院学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蚕、蜂类核心期刊表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学报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科技(改名为. 自然科学版 浙江林学院学报 西北林学院学报 世界林业研究 中南林学院学报(改名为、狩猎. 自然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农作物类核心期刊表 作物学报 中国水稻科学 麦类作物学报 玉米科学 杂交水稻 棉花学报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大豆科学 种子 核农学报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中国棉花 作物杂志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中国烟草科学 S4 植物保护类核心期刊表 植物病理学报 中国生物防治 植物保护学报 植物保护 农药 农药学学报 昆虫天敌(改名为.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西南农业学报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科学 上海农业学报 中国农业学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西北农业学报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农业学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S5农学:中国土壤与肥料) 生态环境 中国水土保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S2 农业工程类核心期刊表 农业工程学报 灌溉排水学报 农业机械学报 节水灌溉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农机化研究 中国农机化 S3. 自然科学版 广东农业科学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湖北农业科学 新疆农业科学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贵州农业科学 河南农业科学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S1 农业基础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土壤学报 水土保持学报 土壤 土壤通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水土保持通报 水土保持研究 土壤肥料(改名为. 自然科学版 浙江农业学报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S 综合性农业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中国农业科学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华北农学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