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张琼发表的期刊论文

发布时间:

张琼发表的期刊论文

1971年出生,浙江杭州人。1993年毕业于宁波大学外语系,获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曾在国际旅行社担任英语导游。1996年起在杭州师范学院外语学院任教。1999年获浙江大学旅游管理学硕士学位。2002年获浙江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2005年获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文学博士学位,并留外文学院任教。博士学位论文被评选为复旦大学2005年度优秀博士论文。自2000年以来,在《中外文学》、《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当代外国文学》、《四川外语学院学报》、《世界华文文学论坛》、《华文文学》、《文艺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近30篇学术论文,发表《维拉·凯瑟文集》、《爱伦坡选集》、《证之于:爱》、《作者、作者》等文学名著翻译80余万字,参加多次全国性学术会议,其中两次被选为大会宣读论文。2004年获香港大学美国中心STARR基金资助前往进行研究,2006年获得复旦大学科研推进计划金苗奖。现为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会员、全国英国文学会会员,是新闻出版总署项目《大辞海·外国文学分册》美国和加拿大文学的撰稿人。讲授课程包括:英美文学史及选读、英美概况、英语视听说、英语精读等。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主要内容包括英美现当代文学、美国华裔文学、莎士比亚戏剧及电影等。

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世界经济》、《金融研究》、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过近60篇学术论文。代表性著作 : 《经济学报》,清华大学出版社代表性论文 :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5中国经验与经济学发展地方保护主义及产业地区集中度的决定因素和变动趋势[J].经济研究,2004 期刊论文(国内) 张琼、白重恩,“抚养负担、居民健康与经济增长——影响我国县市经济发展的人口特征因素”,《财经研究》,2011年第7期,第17-27页。白重恩、毛捷,“公共财政视角下的税式支出管理与预算体制改革”,《中国财政》,2011年第2期,第26-28页。孙文凯、白重恩、谢沛初,“户籍制度改革对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经济研究》,2011年第1期,第28-41页。白重恩、钱震杰,“劳动收入份额的决定因素—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世界经济》,2010年第12期,第3-27页。白重恩、钱震杰、汪德华,“公共财政促进结构转变的若干问题”,《比较》,2010年第48期。白重恩、钱震杰,“中国的国民收入分配:事实,原因和对策”,《比较》,2009年第45期。白重恩、钱震杰,“国民收入的要素分配:统计数据背后的故事”,《经济研究》,2009年第3期,第27-41页。白重恩、钱震杰,“谁挤占了居民的收入——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第99-115页。白重恩、钱震杰,“我国资本收入份额影响因素及变化原因分析——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年第4期,第137-147页。白重恩、钱震杰、武康平,“中国工业部门要素分配份额决定因素研究”,《经济研究》,2008年第8期,第16-28页。孙文凯、白重恩,“我国农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第133-138页白重恩、汪德华,“政府为什么要干预医疗部门?”,《比较》,2008年第36期。赵震宇、白重恩,“政府税收对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的影响”,《中国软科学》,2007年第11期,第48-56页。白重恩,“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回顾与反思”,《比较》,2007年第32期。白重恩,“法治、政府干预与服务业发展”,《比较》,2007年第29期。白重恩、钱颖一、谢长泰,“中国的资本回报率”,《比较》,2007年第28期,第1-22页。孙文凯、路江涌、白重恩,“中国农村收入流动分析”,《经济研究》,2007年第8期,第43-57页。汪德华、张再金、白重恩,“政府规模、法治水平与服务业发展”,《经济研究》,2007年第6期,第51-64页。赵震宇、杨之曙、白重恩,“影响上市公司高管层变更的因素分析与实证检验”,《金融研究》,2007年第8期,第76-89页。白重恩、汪德华、张琼,“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经验”,《比较》,2007年第32期,第133-146页。董超、白重恩,“中国封闭式基金价格折扣问题研究”,《金融研究》,2006年第10期,第36-48页。白重恩、路江涌、陶志刚,“我国国有企业改制效果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06年第8期,第4-13页。白重恩、路江涌、陶志刚,“国有企业改制效果的实证研究”,《新华文摘》,2006年第21期,第46-49页。白重恩、刘俏、陆洲、宋敏、张俊喜,“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05年第2期,第81-91页白重恩、路江涌、陶志刚,“中国私营企业银行贷款的经验研究”,《经济学(季刊)》,2005年第2期,第605-622页。白重恩、杜颖娟、仝月婷,“影响中国各地区生产专业化程度的经济及行政整合的因素”,《经济学报》,2005年第2期,第19-28页。白重恩、路江涌、陶志刚,“国有企业改制动因的实证研究”,《经济学报》,2005年第1期,第150-167页。白重恩、路江涌、陶志刚,“投资环境对外资企业效益的影响:来自企业层面的证据”,《经济研究》,2004年第9期,第82-89页。白重恩、杜颖娟、陶志刚、仝月婷,“地方保护主义以及产业的地区集中度的决定因素和变动趋势”,《经济研究》,2004年第4期,第29-40页。 2007/08-2008/03,世界银行:“经济地理以及影响中国企业效益的地区因素”2005/11-2006/08,世界银行:“中印经济崛起研究项目”中“中国国内金融系统和国际资本流动”部分2003年,世界银行:“腐败研究项目”1999年,世界银行:“转型国家公用事业部门管制研究”2001年,香港机场管理局:“用市场机制来分配机场起落权研究” Chong-En Bai, Zhenjie Qian, The Factor Income Distribution in China: 1978-2007, China Economic Review, December 2010, 21(4), pp. 650-670.Chong-En Bai, Jiangyong Lu, Zhigang Tao, Capital or Knowhow: The Role of Foreign Multinationals in Sino-foreign Joint Ventures, China Economic Review, December 2010, 21(4), pp. 629-638.Chong-En Bai, Yingyi Qian,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Cases of Electricity, Highways, and Railways,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March 2010, 38(1), pp. 34-51.Chong-En Bai, Jiangyong Lu, Zhigang Tao, How Does Privatization Work in Chin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September 2009, 37(3), pp. 453-470.Chong-En Bai, Yi Lu, Zhigang Tao, Excludable Public Goods: Pricing and Social Welfare Maximization, Economics Letters, May 2009, 103(2), pp. 72-74.Chong-En Bai, Zhenjie Qian, Who Is the Predator, Who the Prey? An Analysis of Changes in the State of China's National Income Distribution, Social Science in China, 2009, 30(4), pp. 179-205.Chong-En Bai,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on the Distribution of National Income in a Transitional Economy, Social Science in China, 2009, 30(4), pp. 126-130.Chong-En Bai, Zhigang Tao, Yueting Tong, Bureaucratic integration and regional specialization in China,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08, 19(2), pp. 308-319.Chong-En Bai, Chang-tai Hsieh and Yingyi Qian, The Return to Capital in China,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2006, No.2, pp. 61-101.Chong-En Bai, Jiangyong Lu, Zhigang Tao, Property Rights Protection and Access to Bank Loans: Evidence from Private Enterprises in China,Economics of Transition, October 2006, 14(4), pp. 611-628.Chong-En Bai, Jiangyong Lu, Zhigang Tao, The Multitask Theory of State Enterprise Reform: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a,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May 2006, 96(2), pp. 353-357.Chong-En Bai, Jiangyong Lu, Zhigang Tao, How Chinese Investment Climate Affects Performance of FIEs, China Economist, 2006, vol.1, pp. 119-126.Chong-En Bai, Qiao Liu, Frank M. Song, Junxi Zhang, An Empirical Study on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Market Valuation in China, 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 2006, 1, pp. 83-111.Chong-En Bai, Lixin Colin Xu, Incentives for CEOs with Multitasks: Evidence from Chinese State-owned Enterpris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September 2005, 33(3), pp.517-539.Chong-En Bai, Qiao Liu, Joe Lu, Frank M. Song, and Junxi Zhang,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Market Valuation in Chin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December 2004, 32(4), pp.599-616.Chong-En Bai, Zhigang Tao and Changqi Wu, Revenue Sharing and Control Rights in Team Production: Theories and Evidence from Joint Ventures,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Summer 2004, 35(2), pp.277-305.Chong-En Bai, Yingjuan Du, Zhigang Tao, and Sarah Tong, Local Protectionism and Regional Specialization: Evidence from China's Industrie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July 2004, 63(2): 397-417.Chong-En Bai, Yijiang Wang, Uncertainty in Labor Productivity and Specific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 July 2003, 21(3), pp.651-675.Chong-En Bai, David Li, Yingyi Qian, Yijiang Wang, Financial Repression and Optimal Taxation, Economics Letters, February 2001, 70(2), pp.245-251.Chong-En Bai, David Li, Zhigang Tao, and Yijiang Wang, A Multi-Task Theory of the State Enterprise Reform,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December 2000, 28(4), pp.716-738.Chong-En Bai, Zhigang Tao, Contract Mixing in Franchising as a Mechanism for Public Good Provisio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trategy, Spring 2000, 9(1), pp.85-113.Chong-En Bai, Shan Li, Capital Structure and Product Market Strategy, Annals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2000, 1(2), pp.383-402.Chong-En Bai, Yijiang Wang, The Myth of the East Asian Miracle: The Macro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Soft Budget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May 1999, 89(2), pp.432-437.Roger H. Gordon, Chong-En Bai, David D. Li, Efficiency Losses from Tax Distortions vs. Government Control,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April 1999, 43(4-6), pp.1095-1103.Chong-En Bai, Yijiang Wang, Bureaucratic Control and the Soft Budget Constraint,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March 1998, 26(1), pp.41-61.Chong-En Bai, The Soft Budget Constraint and Transition Economies:Introductio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March 1998, 26(1), pp.9-10.Chong-En Bai, Earnings Profile and Monitoring under Asymmetric Information, Economics Letters, December 1997, 57(2), pp.219-255.Chong-En Bai, David D. Li, Yijiang Wang, Enterprise Productivity and Efficiency: When Is Up Really Dow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June 1997, 24(3), pp.265-280.Chong-En Bai, Peter Bickel, Richard Olshen.1990. Hyperaccuracy of Bootstrap-Based Prediction, in Probability in Banach Spaces: Proceedings of 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E.Eberlein, J. Kuelbs and M.B.Marcus, eds.). Birkhauser, Boston.Chong-En Bai and Richard Olshen.Discussion of 'Theoretical Comparison of Bootstrap Confidence Intervals' by Peter Hall, Annals of Statistics, September 1988, 16(3), pp.953-956. Chong-En Bai, Savings,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Finance in China, The World Economy with the G-20 conference jointly organized by KIEP and CEPR, 2009Comment on The Institutional Determinants of State Capabilities in Latin America, by Ernesto Stein and Mariano Tommasi; Lowering the Cost of Capital in Emerging Market Economies, by Erik Berglof, Patrick Bolton, Sergei Guriev, and Ekaterina Zhuravskaya; and Privatization: What Have We Learned? by Sergei Guriev and William Megginson, pp. 303-308 in Francois Bourguignon and Boris Pleskovic eds, Beyong Tranisiton, Annual World Bank Conference on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7白重恩、路江涌、陶志刚,世界银行东京ABCDE,“财产保护与私有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机会:来自中国的证据”,2006。白重恩,欧洲经济学会第20届年会应邀讲演,“中国金融监管中的软预算约束问题”,2005。

琼中张惠明发表的论文

完成项目① “内燃机排气成分动态测试方法的研究”,98.1~200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万元,项目排名2,承担总体设计和关键技术研究;② “无创人体血糖浓度检测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30万元,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配套15万元,列主持单位“主要研究人员”第一位,承担检测技术研究。③“无创伤人体血糖浓度光学检测方法论及应用条件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8万元,列主持单位“主要成员”第二位。④ “无创伤人体血糖浓度光学检测方法的基础研究”,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28万元,列主持单位“主要成员”第二位。⑤“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及应用产品的研制”,中国科学院沈阳科学仪器研制中心横向协作,20万元,项目负责人。⑥“TCP-1型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测量装置”,天津世纪动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横向协作,100万元,项目负责人。⑦“激光法高效合成纳米金刚石的研究”,教育部,5万元,项目排名3,承担实验研究。在研项目① “无创人体血糖浓度检测技术及产品开发”,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二期,100万元,列主持单位“主要研究人员”第一位,承担分析测试技术及仪器的研究。② “基于TEAM模块的分析系统研制及其应用研究”,天津世纪动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横向协作,10万元,项目负责人。③ “新型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测量装置研发及产业化” 天津世纪动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横向协作,90万元,项目负责人。主要论著近五年发表的论文 近五年发表的论文中,被SCI收录的有2篇,EI收录8篇,在重要期刊上发表16篇,部分发表的论文如下所列:1 “发动机排放动态测试及其高速数据系统”, 汪曣、张宏伟、赵学玒,《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V0l. 14.4.(2000)2 “电容式保温瓶玻璃毛坯自动测厚的研究”, 田锡惠、汪曣、赵学玒、任惠茹,《仪器仪表学报》,V0l.21.4.(2000)3 “飞行时间质谱仪在内燃机排放成分动态检测中的应用”, 汪曣、张惠明、赵学玒,《燃烧科学与技术》,V0l.6. 3.(2000)4 “内燃机排气成分动态检测方法的研究”, 张惠明、汪曣、张宏伟,《农业机械学报》,Vol.32,No.3, (2001)5 “牛奶主要成分含量近红外光谱快速测量法”,李庆波、汪曣、王斌、徐可欣 ,《食品科学》,Vol.23,No.6, (2002).6 “New Advancement in Noninvasive Measurement of Blood Glucose by NIR Spectroscopy”,李庆波、汪曣、徐可欣,Photonics Asia SPIE Vol.4916,(2002),P457-464[4916-88],ISTP检索,EI025172763307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f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 of Multi-components in Human Blood by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Zhao Xueling、Zhang Lu、Wang Yan、Xu Kexin、Wang Yi、Zhang Kai、Wang Xueqian, Photonics Asia SPIE Vol.4916,(2002),P490-497[4916-95],ISTP检索,EI025172763358 “四极质谱用于内燃机排气成分检测的研究”,张惠明、张宇、汪曣,《内燃机学报》,Vol.20,No.5,(2002).9 “人体血糖浓度无创伤检测必要测量条件的研究”,李庆波、徐可欣、汪曣,《天津大学学报》,Vol.36,No.2,(2003).10 “葡萄糖水溶液浓度的近红外光谱测量法—无创伤人体血糖浓度光学检测方法基础研究”,李庆波、张鲁、汪曣、胡小唐、徐可欣,《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1 “冰片的近红外光谱法检测”,谷筱玉、汪曣*、徐可欣,《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4(2) (谷筱玉为本人指导的硕士研究生) SCI检索778LJ, EI0423819561012 “应用红外光谱技术进行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的探索”,李文秀、汪曣*、徐可欣、雷震霖,《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4(10) SCI867ZM ,EI0503879799613 “光程长对光谱测量误差影响的研究”,卢延辉,汪曣等,天津大学学报NO.8(2004)。14 “信号分离技术在同时检测液体密度和粘度中的应用”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V0l. 11.315 “Measurement of borneol based on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Gu Xiaoyu, WangYan 《Chinese Optics .Letters.》 v3 n2 EI0516905125016 “Pathlength selection method for quantitive analysis with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ALT’0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EI0504880659217 “一元线性回归和偏最小二乘法在冰片研究中的对比” 孙惠丽,汪曣等,中草药v36 n318 “提高中红外光谱法检测血糖精度的途径”, 汪曣,李宁等,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录用待排);19 “利用单片机定时器实现信号采样和PWM控制”,李宁,汪曣,微型机与应用2004 n720 “数字滤波技术用于差分光学吸收光谱分析”, 汪曣, 李宁等,2004年ISIST国际会议3-24121 “摩托车排气污染物自动检测系统设计”, 汪曣,王智丽等,2004年ISIST国际会议12-9 22 “海水营养盐现场自动分析系统”, 汪曣,王智丽等,2004年ISIST国际会议12-8

王琼发表的论文

刘晓春,论中国酒店产业格局巨变下的经济型酒店设计——中国经济型酒店设计思路变革,科技信息,2009-11齐春霞,论主题酒店设计中酒店文化的展示,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03吴亦婷。

1997年,“《建筑美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和成果”获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999年,设计项目“昆山宾馆”荣获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优秀作品奖2000年,设计项目“春兰展馆”荣获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一等奖2001年,设计项目“常州大酒店公共区域改造方案”荣获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方案类一等奖2002年,设计项目“常州大酒店公共区域改造”荣获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公共建筑类一等奖2002年,设计项目“苏州图书馆”荣获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室内装饰装修设计)2003年,设计项目“中国丝绸博物馆”荣获ID+C standard 2003年度最佳设计2003年,论文《有感于冬日的阳光——兼论物与心》、《酒店设计的地域性和文化性》被评为“2003年首届全国建筑装饰行业优秀科技论文”2004年,设计项目“常州大酒店”荣获中国最佳饭店装饰设计2005年,设计项目“常州富都商贸饭店”获中国国际饭店业博览会“最佳酒店室内设计作品”2005年,设计项目“中国丝绸博物馆”荣获“第六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2006年,设计项目“常州富都商贸饭店”获2006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公共建筑装饰设计类)2006年,设计项目“太湖天阙A型样板房”获2006第二届中国室内艺术观摩展十大最具观摩展示奖2007年,设计项目“盛庭会所”获浙江省优秀建筑装饰设计奖2008年,设计项目“人民大会堂江苏厅”获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公共建筑装饰设计类)2008年,荣获“中国建筑装饰设计领军人物”、“终身设计艺术成就奖”2009年,设计作品“乌镇盛庭会所”荣获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获奖提名作品2009年,《设计基础三(形态研究)》荣获优秀课程奖(全国高等美术院校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特色课程实录交流展)2009年,荣获“1989-2009中国室内设计二十年杰出设计师”、“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优秀设计师”2010年,设计作品“昆山阳澄湖国宾馆”荣获全国建筑装饰工程奖(公共建筑装饰设计类)2010年,荣获“金堂奖·年度设计行业推动奖”、“2009-2010年度国际设计艺术成就奖”2011年,荣获“装饰界凤凰奖之最具影响力设计人物”

有以下文献:刘晓春,论中国酒店产业格局巨变下的经济型酒店设计——中国经济型酒店设计思路变革,科技信息,2009-11齐春霞,论主题酒店设计中酒店文化的展示,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03吴亦婷; 赵小媛; 唐文闻,中国酒店业发展趋势刍议——以酒店设计为例,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7-07 翁皓; 刘其华,酒店设计中的环境要素——上海世博洲际酒店,城市建筑,2011-04 谢小龙,概述现代酒店设计的演变,企业导报,2011-09

罗琼发表的论文

罗琼,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主任。1994年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系,获博士学位,1982年 华科大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获学士学位。研究方向:1.营养因素与慢性疾病控制 2.食品安全与健康 3.运动营养与健康。承担课题、成果及获奖情况:2002年以来,共承担国家、省部级纵向研究课题15项;横向研究课题5项;发表在国内外权威期刊相关研究论文50余篇;研究鉴定成果8项,分别达国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2011);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07),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2007)1项。社会兼职:中国诱变剂学会理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家;湖北省预防医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预防医学会食品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食品安全标准委员会委员;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命科学部预防医学、免疫学学科基金申请项目评议专家;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评审专家。

综艺节目后期制作特效在数字创意中的应用探究 艺术与传媒学院 2019级数字媒体 19152070 罗琼 指导老师:文律 一.前言        近年影视产业的发展和人们对视觉效果的追求,后期制作成为了影视的必经过程。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数字技术全面进入影视制作过程中,计算机逐步取代了许多原有的影视设备,并在影视制作的各个环节发挥了重大作用,提高了影视的效率与质量。在这种环境下,后期制作的前景一片光明。人们逐步意识到数字创意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后期制作特效已经成为综艺节目必不可少的元素甚至是金字招牌。在节目爆火之后,不少观众喜欢将后期团队送上神坛,网友们给出三分靠内容,七分靠后期的高评价。        本文以正反方论证的方式论证后期制作的特效在综艺节目中是否具有推动作用,再用举例论证的方式列举出后期制作的特效在综艺节目中的表现形式及利弊。 【关键词】后期制作特效;综艺节目;数字创意二.后期制作特效在综艺节目中的作用 (一)后期制作特效在综艺节目中具有推动作用        随着各类综艺节目的发展,受众对于节目新颖性和趣味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媒介融合使得网络流行元素也被快速吸收到传统电视综艺节目。为了使节目的观赏性更佳,受众面更广,各类节目制作充分利用网络流行的视觉元素对节目进行后期包装。甚至呈现后期效果大于节目内容的状态,观众也在大量后期中找到了视觉上的新颖性与趣味性。        幻维数码电视节目制作部总监吴正宏表示:后期制作就像烧菜的大厨,要将前期拍摄的各种素材用各种手段加工处理、添加佐料,进行二次创作,最后呈现出观众喜闻乐见的节目。        黄丽丽在《真人秀节目中特效字幕功能研究——以爸爸去哪儿为例》中论述:在综艺节目中,后期制作特效成为电视画面中关键性的表现元素,兼具可读性和可视性于一身,不仅在视觉上增强了画面的丰富性和动感,而且增强了观众接受信息的渠道。        瑞谭佳在论文《浅析字幕特效技术在娱乐节目中的运用》中提到:字幕特效作为节目不可缺少的元素,对节目所要表达的内容起到说明、解释、引导的作用。被包装的字幕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当下的综艺节目里,不仅极大提高了节目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同时利用其灵活多变的形式,构成节目鲜明的特色,对节目本身起到超现实的意义。        后期制作对创意能力的要求有所提升,后期不再是屏幕后无言的隐匿者。转变过程中也遭遇到了一定的问题,唯有警示之,才能促进综艺节目的良性发展。(二)后期制作特效在综艺节目中不具有推动作用        后期制作的特效在综艺节目中不具有推动作用,从2017年开始至今,伴随观众审美疲劳、同质化节目刷屏的同时,后期制作层面突然有种视觉到听觉的全方位裹足不前感。        综艺节目后期制作缺乏特色同质化严重。杨君丽在论文《电视综艺节目跟风同质化思考》中涉及到:一个节目火爆之后马上就有相同类型的节目扎堆出现,于是多个同质化的节目竞相抢占同一个新兴的节目市场,很快竞争进入白热化,最终导致观众审美疲劳。        综艺节目后期制作缺乏创意创新。田树芬在论文《浅谈综艺节目后期包装》讨论了:目前我国的综艺节目播放情况并不十分乐观,不论是节目设计,还是节目宣传,有很多的相似之处,这主要是因为综艺节目的包装缺乏创意性,很容易导致观众产生视听觉疲劳,从而对综艺节目的收视效果造成影响。        综艺节目后期制作特效过度。申淑敏在论文《国内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发展现状及前景研究》中表示:现在,几乎所有综艺节目都很强调后期画面字幕制作。但是,过于依靠后期效果字幕,或者以字幕对画面内容进行强行解读,这反映出节目制作理念的不成熟和对画面本身传播能力的不自信。字幕设置上不应面面俱到,破坏画面的主体作用,即使是那些比较抽象或者需要思考才能领会的内容,最好优先引导观众自己领悟和思考,而非首选字幕来强迫接收。合适的后期制作,具有强调、突出、引导、补充、营造氛围的效果,对节目内容来说,裨益不少。一个好的后期,可以为节目锦上添花,甚至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二)综艺节目后期制作特效的应用        后期特效能够均衡构图,平衡画面。均衡是形式美学上重要的一点,均衡是秩序的表现。杨颖超在论文《论电视综艺节目的后期视觉包装》中提及:综艺节目因其本身的大信息量和不定的舞台情况,不能保证每一个镜头都是挖煤黄金屏幕比,当画面构图出现问题时,在相对空白的地方添加修饰性元素会平衡画面。后期特效能够丰富节目,制造节奏感。可以帮助制造节目节奏,引导娱乐倾向的包装元素通过电视文本表达在观众情绪上制造波动。        后期特效能够强化节目品牌。杨颖超在论文《论电视综艺节目的后期视觉包装》中谈到:观众通过观看节目,强化了品牌记忆。多使用引导娱乐倾向的字幕图片和五颜六色的画面装饰,风格化节目包装很好的突出与众不同的节目特点,巩固频道品牌战略定位。        湖南卫视频道工作者卞合江在采访中谈到:综艺节目后期制作中的花字制作经历了多次升级,逐渐变得更加精致。在花字师与动画剪辑师的配合之下,花字的画风有了全新的颠覆,也被赋予更多的功能。在某种程度上,花字与综艺的匹配度越高,笑点和泪点的挖掘越深刻,“量身定做”的花字已经成为综艺节目制胜的一大法宝。        刘龙姣在论文《浅析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第二季字幕包装效果》中涉及:字幕包装设计是节目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的作用是弥补声音和图像的不足,它不仅能直观地将信息传达给观众,还可以丰富视觉感受。《爸爸去哪儿》中出现的特效动画、花字、“画外音”,延伸了节目的内容,增加了节目的戏剧张力。在后期制团队的加持下,从海量素材中,整理并制作出完整的人物故事线和戏剧冲突,除了让节目本身变得具有张力,也让节目之外的嘉宾收获了更多粉丝。《爸爸去哪儿》产生的影响力几乎改变了整个中国综艺市场的格局,除了让户外真人秀这一形式真正走向观众,更让综艺制作界注意到后期制作对于节目质量的影响,从此综艺节目后期制作从原本的辅助地位逐渐变成了综艺节目重要的一环,甚至可以说是节目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        李昊在论文《后期制作手段在综艺节目中的应用》认为:后期特效对于节目呈现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这项工作的职责是把画面加工美化,通过手绘、特技合成等手段将冰冷枯燥的画面变得温暖且丰富多彩。        张晨在论文《浅析网综“明星大侦探”创新之处》中说到:“花字”的使用与“接地气”的手绘。如今综艺的火热与“花字”的使用必不可分,在于承接和补充说明故事情节,挖掘笑点,其效果也是在为主干故事锦上添花。《明星大侦探》每一集节目都有一个独立的主题,所以特效组做的每一集的包装风格都不一样,都会紧紧与本期节目的内容和风格保持一致。为了避免观众对于悬疑类综艺的不适应,节目的不管是片头、音乐、还是海报,虽然这是一档悬疑类综艺节目,但是整体还是运用了偏活跃的色调,比如节目组在后期上多个地方运用了红色元素,诸如丹红、粉红等等,此外还用黄色淡化悬疑片自带的恐怖气氛,尽量更好的体现了节目的喜剧特点,让人眼前一亮。结论        在我们过去的认知里综艺节目还只是停留在制片内容里,而如今后期制作特效早已将内容提升一个高度,更年轻化、多样化,不断地推动节目的创新发展。        本文以正反方论证的方式论证我国后期制作的特效在综艺节目中是否具有推动作用,再用举例论证的方式列举出后期制作的特效在综艺节目中的表现形式和作用。        当前,合理的利用后期制作特效不仅提高了自身节目的收视率,还促进了整个综艺节目行业的发展。精良的后期制作、有趣的创意、强烈的品牌意识等等都是一档综艺节目能否受观众喜爱的决定性因素,促进综艺节目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1]瑞谭佳.浅析字幕特效技术在娱乐节目中的运用.《中国传媒科技》.2017年第8期91-92 [2]杨颖超.论电视综艺节目的后期视觉包装.《发展》.兰州电视台.2010第10期69 [3] 黄丽丽.真人秀节目中特效字幕功能研究——以《爸爸去哪儿》为例.《东南传播》.2015年第1期80-81 [4] 张晨.浅析网综《明星大侦探》创新之处.《环球首映》.2020年第1期51-52 [5] 李昊.后期制作手段在综艺节目中的应用.《西部广播电视》.2019年1第18期112-113 [6] 刘龙姣.浅析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第二季字幕包装效果.《影视制作》2014年第11期82-87 [7]申淑敏.国内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发展现状及前景研究.《新闻研究导刊》.2016年第15期42-43 [8]田树芬.浅谈综艺节目后期包装.《发展》.2010年第10期69

从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25年,以营养因素与慢性疾病控制、食品安全与健康、植物化学物与健康为主要研究方向。主持或参与完成了枸杞多糖、海带多糖纯品的分离、提取、分级纯化和结构分析及杜仲、银杏叶中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及深加工工作;及其它们的免疫功能、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抗疲劳、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等多种生物活性研究;完成了营养性降糖饮料、营养性驱铅饮料研究的动物及人群试验;进行了植物多糖与糖尿病、肿瘤及生殖系统损伤的关系及相关机制研究;植物化学物抗肿瘤生物学作用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研究;降血压肽对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影响及相关机制的研究。96年以来鉴定科研成果6项,分别达国际、国内领先水平;近年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相关论文40余篇。

赵琼发表的论文

履行公司社会责任作为实现公司好公民形象的条件,需要将公司社会责任作为一个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有明确的计划、有专门负责部门、有一定的经费保障、有可操作的规范化的管理程序。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公司社会责任方面论文例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试论公司对劳动者的社会责任

摘要:公司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经济组织体,而劳动者则作为非股东利益相关者,在现代公司中的居于重要地位。公司与劳动者的关系不仅直接影响到公司的利益和长足 发展,也关系着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安宁。因此,现代公司法在强调盈利性的同时,也注重对于公司社会责任的研究。那么公司对劳动者应当承担哪些社会责任?立法对该问题的规制又该进行怎样的制度构建?本文将尝试对此进行探讨。

关键词:劳动者;公司社会责任;劳动权

一、公司社会责任的确立及其对劳动者的责任

传统的公司法理论认为,公司的唯一目的是谋求利润最大化,即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进而为股东创造最大利益。公司仅对股东负责,至于社会责任则纯属国家和政府的职责。其隐含的逻辑是,公司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就能极大地增进社会利益。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的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冲突越来越加剧。公司社会责任问题被屡屡提及并引起极大关注。

然而,究竟什么是公司社会责任?对此尚无统一学说。一般而言,公司社会责任,是指公司在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的义务。它是对传统公司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惟一目标的修正与补充,但并不否认股东利益最大化原则,而是强调在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过程中,对公司的“非股东利益相关者”(包括公司的职工、消费者、债权人、公司所在的社区等)承担适当的社会义务。其中雇员利益是 企业社会责任中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内容。

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传统企业法尤其是传统公司法中,劳动者并非是公司的成员。但劳动者的利益和命运与公司的运营又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劳动者是公司的一种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为了促使公司切实保障和充分考虑劳动者的利益,当代各国无一例外地将公司对劳动者的责任列为公司社会责任的一项主要内容。

二、公司社会责任的性质

(一)公司的营利性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公司作为经济实体,营利是公司存在和发展的动因。正是基于此公司社会责任是要公私兼顾(在 法律范围内兼顾所有利害关系人的利益),而非从根本上否认其营利性。若公司无法营利就无法生存,那么如何来履行社会责任呢?因此,公司的营利性和社会责任并非必定存在不可调和的冲突,两者可以辩证统一于公司利益基础之上,是相互促进的。例如公司给劳动者以较好的福利,提高劳动条件等,从而使劳动者更加积极地工作,为公司提高效益。

(二)公司的社会责任是一种法律责任

公司的社会责任是一种法律责任。事实上公司从一开始,就处于一种法律的规制状态,而任何的法律规制,无不体现出一种社会利益和个体利益之间的价值平衡,从这一意义上可以说,不存在着不承担任何社会责任的公司。实践中,我国已经将公司的社会责任化为法律规制,例如《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对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法律的最低限度的要求等等。这些规定带有很强的社会性,若不承担会受到相应的制裁,是刚性的义务。

三、强化公司对劳动者的社会责任之意义

(一)保护劳动者的劳动权是公司社会责任的首要内容

公司社会责任是公司对非股东利益相关者的义务。非股东利益相关者是指在股东以外,受公司决策与行为现实的和潜在的、直接的和间接的影响的一切人。由于劳动者是公司最直接、最重要的非股东利益相关者,是公司须臾不可或缺的利益相关者,因此,在确立公司社会责任的国家,都无一例外地将公司对劳动者的责任列入其中。

1、现代公司的竞争最终都归结为人力资源的竞争,劳动者所拥有的高素质的劳动是比物质资本更为稀缺的资源,拥有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是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制胜法宝。

2、劳动者作为一种人力资本,具有一定的专用性。这种专用性将劳动者与公司紧紧地联结在一起,只有保护好劳动者工作的积极性,才能使公司充满活力。

3、在劳工问题严峻和民主潮流高涨的条件下,为缓和劳资矛盾的需要必须重视劳动者在公司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为了保障公司劳动者的利益,而且也为了促进公司的良性发展,确立公司社会责任的各国无一例外地将公司对劳动者的责任列为公司社会责任的一项主要内容。

(二)公司社会责任是劳动者劳动权实现的保障和推动力量

公司与劳动者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二者的利益追求虽有诸多不同,但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公司的行为不仅影响到劳动者,还会通过劳动者的行为影响到顾客及其所接触到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公司与顾客、供应商及其他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的合作起始于公司的劳动者,劳动者在促进公司的长期成功和良好运营中担当重要角色,直接关系到公司的效率,而劳动者能够真正为公司利益贡献自己的才智的根本基点是劳动权得到切实的保障。公司社会责任的强化有利于推动劳动权的实现,而公司社会责任的践行反过来会为公司的根本长远利益、乃至公司制度的存在提供合法性和正当性的基础。公司承担社会责任可能会影响其短期利益,但如果公司注意改善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关注劳动者的健康并使其得到切实保障, 经济上和生活上的安全感能促使他们为公司的进一步 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有利于提升公司自身的社会形象。对社会来说,公司在劳动权保障方面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推动整个社会福利的增加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公司承担社会责促进劳动者的劳动权保障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因日益受到“赚取工人血汗钱”的指责,公司社会责任问题开始在各国被提起,逐步形成了公司社会责任运动。目前,国际公司社会责任运动在劳动权保障领域主要以社会责任标准作为其实施和验证的工具和手段。当今国际上有关社会责任的标准形形色色、数量繁多,归纳起来主要分为三大类:政府及政府间组织的标准,包括国际劳工组织的有关公约、联合国人权宣言等;非政府组织制定的民间标准,包括联合国全球契约(GC)、道德贸易行动(ETI)准则、SA8000等;各跨国公司自身制定的供应链行为准则,如迪斯尼、沃尔玛、耐克、宜家等。

四、我国现行公司法的规定以及完善建议

目前,我国《公司法》在制定时不见得有意识地以公司社会责任理念为依据,但现行《公司法》的某些条款却体现了公司社会责任的精神。例如,《公司法》第14条第1款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 法律,遵守职业道德,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该法第15条第1款规定:“公司必须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加强劳动保护,实现安全生产。”该法第16条还规定:“公司应当为本公司工会提供必要的活动条件;国有独资公司和两个以上的国有 企业或者其他两个以上的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实行民主管理。”此外,《公司法》第52条第2款、第56条、第68条第2款、第122条、第124条第2款也规定了有关公司劳动者参与公司治理的规定。

这些规定突破了传统公司法以公司的营利性为其唯一价值取向的做法,要求公司在追求公司及股东利益的同时,也要采取措施维护公司非股东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特别是公司劳动者的利益。2002年由 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则在借鉴国外公司治理经验的基础上,首次明确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的概念,并要求上市公司必须重视公司的社会责任。《准则》第81条规定:“上市公司应尊重银行及其它债权人、职工、消费者、供应商、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利。”《准则》还对职工在公司中利益的维护等做了原则性的规定。《准则》也要求上市公司重视其社会责任不能偏离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尽管如此,我国《公司法》还是应该对公司承担社会责任作出明确规定,包括公司对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的义务。虽然这一义务可以是非强制性的,且已在《劳动法》中有相关的规定,但在公司法这一组织法中作出这一规定,对于公司管理者而言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这意味着公司管理者不仅承担着对股东的义务,还对劳动者负责的义务。它授权公司管理者可以动用公司资源履行这一原本为道德上的义务,其行为的正当性可得到法律的认可,而不会受到股东的追究。加之当今社会环境的变化,公司受到外部有时是很强烈的要求其承担社会责任的压力,这一授权就更有可能被公司社会责任的权利主体实际受益。

总结

劳动是财富之源,劳动者是源源不断的财富的缔造者,在劳资关系中,劳动者往往处于弱势的地位。公司应积极主动的践行对劳动者的社会责任,提升自己的形象,增强自己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劳资关系的和谐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意。

论公司社会责任的强化及制度完善

摘要:从 经济 法角度讲,公司 社会 责任体现为经济法对公司行为的规制,达到社会可持续 发展 ,满足社会公共利益需要的经济法价值目标。公司社会责任有助于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公司信誉的建立和长期的发展,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公司社会责任理念的引进和探讨必将对《公司法》的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为我国 现代 企业 制度的发展提供宝贵借鉴,公司制度的健全又将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

关键词:公司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 法律

公司的社会责任与营利责任相对而言,指在公司追求最大限度的自身利益和股东利益的同时,还应当承担起不断增进不特定社会利益的责任。公司不仅是营利法人也是社会组织体,不仅是股东获取利润的工具还必须对其获利行为承担社会责任。

一、公司社会责任的 理论 界定

公司社会责任被称为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最早于1924年由美国的谢尔顿提出,几十年来国外学者对公司社会责任进行了广泛 研究 ,取得了大量成果,并被立法和司法实践确定下来[1]。近年来,随着 中国 企业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世界第一个社会道德责任标准SA8000(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进入中国,使企业社会责任成为国内学者研究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公司社会责任的具体含义、要旨大都包括:公司社会责任,指在公司制度以及社会环境的演进中产生的,社会期望公司经营者除了对股东利益负责外,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的制度设计、角色定位、运营与管理应当充分体现有关企业利害关系人或相关利益者(包括股东、雇员、顾客、广大公众)的利益和意志[2]。

从公司社会责任的性质和特征来看,其一,公司社会责任是对传统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合理补充和扩展,明确公司利润合理化与社会责任并重的二元价值目标,要求公司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时兼顾社会责任,更好地保护劳动者、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其二,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综合性义务,包含企业对社会负有的必须强制履行的法律义务与自觉履行的道德义务[3]。一方面,公司社会责任实质是社会使命,认为公司社会责任应表现为公司的经营与管理为社会必须承担的法定性责任;另一方面,公司社会责任的核心是通过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是社会期望或者公司自愿履行的道德性承诺。

二、我国现阶段强化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公司在社会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 影响 到与公司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利益群体,而且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公司以赢利为唯一目标已成为社会不和谐因素的制造者,强化和落实企业社会责任显得必要和迫切。

首先,有助于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在市场经济中,公司的发展是各项资源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在不同类型的公司中,各种资源在成本、信息、风险、耗损、价值、利润、贡献、回报等方面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利益关系的参与[4]。否则,由于公司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其与相关利益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在自身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权衡时,往往会牺牲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这将造成不平等竞争,破坏正常的经济秩序。

其次,有利于公司信誉的建立和长期的发展。强化公司的社会责任与提升公司软竞争力相结合,使公司内部股东、管理层、职工的关系得到协调,符合社会道德观和价值观,体现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利益目标,从以短期速成为基准的观点转变为着眼长期利益的追求,避免政府不必要的法律规制,有助于公司自身形象的树立和信用体系的建立,保证公司持续长远的发展。

再次,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公司社会责任理论强烈反对资源滥用和环境破坏,保障了生活品质改善和社会公益实现,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公司社会责任理念的引进和探讨必将对《公司法》的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为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提供宝贵借鉴,公司制度的健全又将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

三、新《公司法》对公司社会责任的规定与完善

我国第一次在《公司法》里以法律形式,明确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 科学 发展观,在公司追求利润目标与社会整体利益之间作出平衡,从只强调股东责任到强调包括股东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在内的公司责任体系。这使得我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得到法律的正式规范和支持,是我国社会主义公司法的一大特色。

第一,一般条款的规定。

法律维护正义的过程,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利益平衡过程,面对市场实际操作中出现的一些 问题 和日益暴露的弊端,《公司法》第5条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第5条首次在法律中明确了公司的社会责任主体地位,意味着对传统公司的角色或目标定位的突破。

第二,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公司对债权人的责任至关重要的是切实履行依法订立的合同,确保交易安全。《公司法》第1条将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规定为公司立法宗旨之一,第20条第3款:“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可见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引入,体现了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第三,董事与监事制度的完善。

《公司法》不仅将强化公司 社会 责任理念列入总则条款,而且在分则中设计了充分强化公司社会责任的具体制度。就职工董事制度而言,《公司法》第45条第2款和第68条要求两个以上的国有 企业 或者两个以上的其他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中有公司职工代表;第45条第2款和第109条第2款允许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设立职工代表董事制度;第52条第2款、第71条和第108条要求监事会应当包括股东代表和适当比例的公司职工代表,其中职工代表的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一,从而有助于扭转一些公司中职工监事比例过低的现象。

第四,职工劳动保护与民主参与。

《公司法》第17条:“公司必须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依法与职工签订劳动 合同,参加社会 保险,加强劳动保护,实现安全生产。”同时规定,公司应当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公司职工的 职业 教育 和岗位培训,提高职工素质。《公司法》第18条:“公司职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组织工会,开展工会活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公司应当为本公司工会提供必要的活动条件。公司工会代表职工就职工的劳动报酬、 工作时间、福利、保险和劳动安全卫生等事项依法与公司签订集体合同。”另外,公司 研究 决定改制以及经营方面的重大 问题 、制定重要的规章制度时,应当听取公司工会的意见,并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

第五,信息查询与披露条款。

《公司法》第6条第3款:“公众可以向公司登记机关 申请查询公司登记事项,公司登记机关应当提供查询服务。”明确了社会公众监督的途径;第34条:“股东有权查阅、复制公司章程、股东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和财务会计报告。”

四、公司社会责任的 法律 规制

以中国的国情,公司承担社会责任需要阶梯式发展 ,如同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其内容和标准都需要全方位考量,在学术研究上仍应请求如何将之具体落实的 方法 ,否则将沦为纯粹道德化的诉求[5]。

第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公司社会责任的履行环境。

公司社会责任的落实首先表现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完善的规制。通过强化董事的职能,以保证公司在决策时,兼顾利益相关者的利益[6],以及强化监事会职能等措施,保障公司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对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督。

第二,整合法律资源,构建公司社会责任法律框架。

一种社会关系的调整往往需要多部法律的协调配合才能实现,我国与公司社会责任有关的内容分散在除公司法之外的诸多法律法规之中,而这些法律法规之间缺少制度设计所必需的统一性和关联性。因此,应以社会利益为本位,充分利用现有法律资源并加以整合,从不同的主旨和范围全方位建构公司社会责任的法律框架,明确社会责任承担主体和对象范围,使公司社会责任的精神具体化、内容明确化、实施操作化。

第三,进行道德立法,形成公司社会责任的“激励——约束”机制。

在公司社会责任的内容中有一些高于法律的道德义务,如社会福利和公益事业方面由公司自愿为之,但国家应设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公司社会责任意识。又如,公司对外财务性和社会性信息的公开与披露,对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进行税费减免或政策优惠,以及公益诉讼制度与诉权保护机制的建立等措施。

第四,与国际接轨,建立符合国情的中国公司社会责任标准。

目前 全球范围内的公司社会责任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公司自订责任准则,二是国际统一的社会责任标准,即SA8000标准。我国应建立自己的公司社会责任标准,要从对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培训到建立制度化评价体系,形成一个全方位的推进战略,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全面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 实践[7]。同时,还应建立社会责任指数资料库,把这些对于社会责任或者是环境保护的因素当作一个具体的指标。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体系结构可以借鉴国外标准的通行做法,还需突出中国转型发展阶段的国情并符合中国企业的实际状况,将其落实到具体而有效的履践对策中。

参考 文献 :

[1] 卢代富.企业社会责任 经济 学与 法学 分析 [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2] 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10.

[3] 黄寅.企业伦理: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57.

[4] 廖斌,徐景和.公司多边治理研究[J]. 政治 论坛,2003(1).

[5] 刘连煜.公司治理与公司社会责任[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12.

[6] 刘俊海.强化公司社会责任.商事结论集(第2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7] 赵琼.广东企业社会责任调查报告[J].大经贸,2004,5:(37).

社会学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

论文当中引用的学术内容是作者对文献作者研究成果的肯定和认可,它的写作也是对前人劳动成果道德尊重,参考文献是论文写作的重要部分,它表明了文献和论文之间的继承性。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社会学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社会学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

[1]凯特林?泽鲁姆.金融网络的时间、空间及技术[J].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跨文化的视角[C].周凯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布鲁斯?G?卡拉瑟斯.货币与信贷社会学//经济社会学手册(第二版)[C].斯梅尔瑟,斯威德伯格,罗教讲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

[3]许文彬,张亦春.信息结构、制度变迁与金融风险演进[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4]刘世定.危机传导的社会机制[J].社会学研究,2009,(2).

[5]史晋川,孙福国,严谷军.浙江民营金融业的发展[J].浙江社会科学,1998,(5).

[6]张翔.合会的信息汇聚机制——来自温州和台州等地区的初步证据[J].社会学研究,2006,(4).

[7]王水雄.金融工具、信用能力分化与社会不平等[J].社会,2007,(1).

[8]赵琼.制度嵌入与关系嵌入:银行信贷交易的经济社会学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社会学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

[1][2][美]威廉·维尔斯马,斯蒂芬·G.于尔斯.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359,361.

[3]王顶明,刘永存.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调查[J].中国高教研究,2007(8).

[4]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5]胡涤非,陈海勇,孙亚莉.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4).

社会学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

[1]周桂林.“实践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对实践教学的启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1):143~144

[2]张红主编.社会学专业综合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M].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3]冯波、季蕾、陈文玲等.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的设计原则和实施效果[EB/OL].http://zfxy.cuc.edu.cn/channel/shehuixuexi/view/241

[4]〔法〕图海纳.行动者的归来[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5]沈原.“强干预”与“弱干预”:社会学干预方法的两条途径[J].社会学研究,2006(5)

[6]刘勤.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学的不足与创新:围绕社会调查的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1(19):238~239

赵琼,1935年出生,号铁悟,渐江萧山人,农工民主党党员,主管医师。中医儿科专业,进修西医。积中西医结合临床经验40载,70年代伊始气功修练,潜心研究中医气功养生学,致力于气功医疗保健事业;运用《内经》哲学思想,以《易经购基础,创编《阴阳益元功》功法,公开发表在《中国气功》杂志,向国内外推广应用。在临床上擅以中医。中药、气功导引群治婴幼儿腹泻、夜啼、咳嗽,以及胃炎、结肠炎、眩晕症、老慢支、心肌炎后遗症。早期脑痛、坐骨N痛、牙痛、经络损伤等。1994年4月被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纳人《中国气功人才库》。应邀出席日本、加拿大、美国、北京、西安、天津、上海等国内外学术研讨或交流会(正式代表)35次,在国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39篇。荣获国际级优秀论文奖4项,国家级优秀论文奖5项,省市级优秀论文二等奖3项,海宁市科协二、三等奖各1项人国际气功报随讯员二等奖,获南宁气功人才协会气功科普积极分子称号,获农工民主党嘉兴市委党务工作积极分子称号。被香港荣聘为《IEPC医学科技》专家顾问,同时被聘《华夏当代气功名鉴》编委,《中国当代气功名辞典》名誉编委八国际人才研究中心)}特约顾问编委等。传略入《中国名医辞典》。《世界名人录》、《中国高科技人才系列辞典》、《中华人物大辞典》、《中国当代气功全书》、《中国英才》、《中国当代医药名人录》、《中外名人辞典》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