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贝叶斯统计最新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

贝叶斯统计最新论文发表

贝叶斯网络写论文有用。使用贝叶斯网络写论文可以有效地提高文章的分析和报告的准确性,因为它能够帮助作者更精确的把握有关概念和科学技术的逻辑,以便更好的描述学习主题和数据结构。

贝叶斯学派的基本观点如下:

贝叶斯学派奠基性的工作是贝叶斯的论文,也许是他自己感到他的学说还有不完善的地方,这一论文在他生前没有发表,而是在他死后由他的朋友发表的。著名的数学家拉普拉斯用贝叶斯提出的方法,导出了重要的“相继律”,贝叶斯的方法和理论逐渐被人理解和重视起来。

尽管贝叶斯方法可以推导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但在理论上和实际应用中还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因而在 19 世纪并未被大家普遍接受。20 世纪初,意大利的菲纳特,英国的杰弗莱都对贝叶斯学派的理论作出了新的贡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瓦尔德提出了统计的决策理论,在这一理论中贝叶斯解占有重要的地位;信息论的发展也对贝叶斯学派作出了新的贡献:更重要的是在一些实际应用的领域中,贝叶斯方法取得了成功,贝叶斯学派成了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贝叶斯学派的基本观点是: 任一个未知量都可以看作一个随机变量,应用一个概率分布去描述对的未知状况。这个概率分布是在抽样前就有的关于的先验信息的概率陈述。

这个概率分布被称为先验分布。有时还简称为先验。因为任一未知量都有不确定性,而在表述不确定性程度时,概率和概率分布是最好的语言。贝叶斯学派很重视先验信息的收集、挖掘和加工,使它数量化,形成先验分市。

参加到统计推断中来,以提高统计推断的质量。忽视先验信息的利用,有时是一种浪费,有时还会导致不合理的结论。

二、贝叶斯统计学派与频率统计学派之间的批评

贝叶斯学派对经典学派的批评主要是下面两点:频率学派对一些统计问题的提法不妥,包括估计问题中的置信区间和假设检验问题频率统计学派判断方法好坏的标准不妥。贝叶斯学派赞成主观概率但不等于说主张用主观随意的方式去选取先验分布。

设拿出白球为事件A,盒子里原来的球是黑球为事件B。 剩下为黑球的概率其实就是: P(B|A) = P(A|B)*P(B)/P(A) 而P(A) = P(A|B)*P(B)+P(A|^B)*P(^B) 其中P(B) = P(^B) = 1/2,因为原来的球不是黑的就是白的,概率相等 P(A|B)指的是盒子里原来的球是黑球的情况下,拿出白球的概率,为1/2 而P(A|^B)指的是盒子里原来的球是白球的情况下,拿出的是白球的概率,显然为1 所以P(B|A) = 0.5*0.5/(0.5*0.5+1*0.5) = 1/3 所以P(^B|A) = 1 - P(B|A) = 2/3

写作话题: 贝叶斯预测模型在矿物含量预测中的应用 贝叶斯预测模型在气温变化预测中的应用 贝叶斯学习原理及其在预测未来地震危险中的应用 基于稀疏贝叶斯分类器的汽车车型识别 讯号估计中的贝叶斯方法及应用 贝叶斯神经网路在生物序列分析中的应用 基于贝叶斯网路的海上目标识别 贝叶斯原理在发动机标定中的应用 贝叶斯法在继电器可靠性评估中的应用 相关书籍: Arnold Zellner 《Bayesian Econometric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Springer 《贝叶斯决策》 黄晓榕 《经济资讯价格评估以及贝叶斯方法的应用》 张丽 , 闫善文 , 刘亚东 《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公式的应用及推广》 周丽琴 《贝叶斯均衡的应用》 王辉 , 张剑飞 , 王双成 《基于预测能力的贝叶斯网路结构学习》 张旭东 , 陈锋 , 高隽 , 方廷健 《稀疏贝叶斯及其在时间序列预测中的应用》 邹林全 《贝叶斯方法在会计决策中的应用》 周丽华 《市场预测中的贝叶斯公式应用》 夏敏轶 , 张焱 《贝叶斯公式在风险决策中的应用》 臧玉卫 , 王萍 , 吴育华 《贝叶斯网路在股指期货风险预警中的应用》 党佳瑞 , 胡杉杉 , 蓝伯雄 《基于贝叶斯决策方法的证券历史资料有效性分析》 肖玉山 , 王海东 《无偏预测理论在经验贝叶斯分析中的应用》 严惠云 , 师义民 《Linex损失下股票投资的贝叶斯预测》 卜祥志 , 王绍绵 , 陈文斌 , 余贻鑫 , 岳顺民 《贝叶斯拍卖定价方法在配电市场定价中的应用》 刘嘉焜 , 范贻昌 , 刘波 《分整模型在商品价格预测中的应用》 《Bayes方法在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决策有用性的资讯观》 《统计预测和决策课件》 《贝叶斯经济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贝叶斯统计推断》 《决策分析理论与实务》

P(A | B) 是B发生的条件下A发生的概率 P(AB)是A、B同时发生的概率P(AB)=P(A|B)P(B) 在盗贼入侵时狗叫的概率:盗贼的入侵使得狗叫,B是因,A是果,所以是P(A|B),当然狗叫也有其他原因B1、B2,……,即BUB1UB2U……=S(S为总空间,即P(S)=1),此时狗叫的概率为P(A)=P(A|BUB1UB2U……),B只是一个原因 在盗贼入侵的同时狗叫了的概率:盗贼入侵的时候,狗恰好叫了,可能是因为入侵引起了,也可能只是随便乱叫了,概率为P(AB) 应用中,一般因果导致出某件事的概率都为条件概率,同时发生的概率则为联合概率

这位同学首先说明一下,Bayes公式是有适用条件的。 比如设有A,B,C,3个事件,但是你不确定他们的关系 是不是相互独立的就不能确定求他们都发生的概率的 演算法。Bayes公式只适用于A,B,C是一个完备事件组的 情况. P(Ai| B)={P(Ai)P(B| Ai)}/{∑P(Ai)P(B| Ai)}, i=1,2,3……,n 此式被称为贝叶斯公式 如果你说的问题满足它的条件,那么它详细地说明了 多个条件下的概率求法,就是有几个条件,i就为几 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贝叶斯定理由英国数学家贝叶斯 ( Thomas Bayes 1702-1763 ) 发展,用来描述两个条件概率之间的关系,比如 P(A|B) 和 P(B|A)。按照乘法法则:P(A∩B)=P(A)*P(B|A)=P(B)*P(A|B),可以立刻汇出。如上公式也可变形为:P(B|A)=P(A|B)*P(B)/P(A)。

P(?C)=0.995 P(?A|C)=0.05 P(A|?C)=0.05 P(C|A)=P(C)P(A|C)/[P(C)P(A|C)+P(?C)P(A|?C)] =0.0871 刚好最近在学概率 希望能帮助到你 不知为什么非的符号都变成问号了

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频率统计论一直是概率理论研究中的主流思想。然而,随着贝叶斯理论的发展,人们发现在很多实际应用中,贝叶斯理论更具普适性,并且能得到更好的结果。统计物理学也不例外,传统的研究方法主要基于频率统计论,而贝叶斯理论能让我们从资料中发掘出更多的资讯。

贝叶斯定理是关于随机事件A和B的条件概率(或边缘概率)的一则定理。 其中P(A|B)是在B发生的情况下A发生的可能性。 人们根据不确定性资讯作出推理和决策需要对各种结论的概率作出估计,这类推理称为概率推理。概率推理 既是概率学和逻辑学的研究物件,也是心理学的研究物件,但研究的角度是不同的。概率学和逻辑学研究的是客观概率推算的公式或规则;而心理学研究人们主观概率估计的认知加工过程规律。贝叶斯推理的问题是条件概率推理问题,这一领域的探讨对揭示人们对概率资讯的认知加工过程与规律、指导人们进行有效的学习和判断决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贝叶斯定理也称贝叶斯推理,早在18世纪,英国学者贝叶斯(1702~1763)曾提出计算条件概率的公式用来解决如下一类问题:假设H[1],H[2]…,H[n]互斥且构成一个完全事件,已知它们的概率P(H[i]),i=1,2,…,n,现观察到某事件A与H[,1],H[,2]…,H[,n]相伴随机出现,且已知条件概率P(A/H[,i]),求P(H[,i]/A)。 贝叶斯公式(发表于1763年)为: P(H[i]|A)=P(H[i])*P(A│H[i])/{P(H[1])*P(A│H[1]) +P(H[2])*P(A│H[2])+…+P(H[n])*P(A│H[n])} 这就是著名的“贝叶斯定理”,一些文献中把P(H[1])、P(H[2])称为基础概率,P(A│H[1])为击中率,P(A│H[2])为误报率[1][

贝叶斯定理由英国数学家贝叶斯 ( Thomas Bayes 1702-1761 ) 发展,用来描述两个条件概率之间的关系,比如 P(A|B) 和 P(B|A)。按照乘法法则,可以立刻汇出:P(A∩B) = P(A)*P(B|A)=P(B)*P(A|B)。如上公式也可变形为:P(B|A) = P(A|B)*P(B) / P(A)。 例如:一座别墅在过去的 20 年里一共发生过 2 次被盗,别墅的主人有一条狗,狗平均每周晚上叫 3 次,在盗贼入侵时狗叫的概率被估计为 0.9,问题是:在狗叫的时候发生入侵的概率是多少? 我们假设 A 事件为狗在晚上叫,B 为盗贼入侵,则以天为单位统计,P(A) = 3/7,P(B) = 2/(20*365) = 2/7300,P(A|B) = 0.9,按照公式很容易得出结果:P(B|A) = 0.9*(2/7300) / (3/7) = 0.00058。

最新世界统计论文发表

根据统计数据,在2022年,中国的SCI数量预计将达到18.4万篇,美国的SCI数量预计将达到11.6万篇,英国的SCI数量预计将达到3.1万篇,德国的SCI数量预计将达到2.7万篇,澳大利亚的SCI数量预计将达到1.7万篇,法国的SCI数量预计将达到1.6万篇,日本的SCI数量预计将达到1.3万篇,韩国的SCI数量预计将达到1.0万篇,加拿大的SCI数量预计将达到0.8万篇,意大利的SCI数量预计将达到0.6万篇。

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2022年各国的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论文数量如下:1. 中国:617,000篇2. 美国:416,000篇3. 印度:135,000篇4. 日本:103,000篇5. 英国:97,000篇6. 德国:96,000篇7. 韩国:75,000篇8. 法国:63,000篇9. 加拿大:43,000篇10. 意大利:42,000篇其中,中国以远超其他国家的数量位居首位,显示出其强大的科研实力和发展潜力。美国虽然在总数上落后于中国,但其高水平学术论文数量依然居世界领先水平。其他国家的SCI数量也在不断增长,说明全球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在日益加速。这些数据反映了各国重视科学技术研究的态度和努力,也预示着未来科技创新的前景十分广阔。

截止到2022年12月31日,世界范围内总共有41,642篇SCI;在全球共41,642篇SCI撤稿中,国内有19,421篇,高于第二位美国的5,607篇。其他主要国家数据如下:德国、英国、日本、法国、加拿大和印度,分别是收录了3.3万篇、2.8万篇、2.4万篇、2.2万篇、1.6万篇和1.2万篇。

在2022年,各国的SCI数量将有所增长。根据统计,中国将拥有最多的SCI文献,其数量将超过2.5万篇,美国将拥有约2.2万篇SCI文献,而德国和日本分别将拥有约1.5万篇和1.2万篇SCI文献。此外,加拿大、法国、英国、意大利、韩国和印度也将拥有大量SCI文献,各自的数量将在1万篇以上。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全球化的推进,未来各国关于科学研究和发展的投资也将不断增加,因此,2022年各国的SCI数量将进一步增加。

柳叶刀最新发表论文

《柳叶刀》是英国的杂志。

《柳叶刀》是一份独立的综合医学期刊,由托马斯威克利创办于1823年,由爱思唯尔公司每周出版发行,是国际上公认的综合性医学四大期刊之一。自创刊之日起,《柳叶刀》便推动科学为大众所用,让医学服务社会、改造社会,用最好的科学创造更好的生活。

《柳叶刀》是全球顶尖的临床、公共卫生和全球卫生知识的可信来源,在全球所有全科和内科学期刊中排名第一。目前,《柳叶刀》旗下共24本系列期刊,其中12本为金色开放获取期刊,12本为订阅型期刊。2022年,有9本《柳叶刀》系列期刊的最新影响因子在各自领域内排名第一。

声誉及影响力

《柳叶刀》系列期刊在全球范围内有广泛的影响力,柳叶刀网站的年度访问量超过4250万,年度文章下载量达2.69亿篇。《柳叶刀》系列期刊的邮件订阅超过350万,包括各刊电子目录的邮件订阅。

《柳叶刀》系列期刊在微信、微博、领英等共有约180万粉丝。《柳叶刀》系列期刊发表的研究每年被全球有影响力的媒体报道,每年被各大媒体的新闻报道提到的次数超过36.3万次。《柳叶刀》播客每月收听约7.6万次。《柳叶刀》是全球顶尖的临床、公共卫生和全球卫生知识的可信来源,在全球所有全科和内科学期刊中排名第一。

这几天,有多位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自己感染新冠病毒, 由阳转阴后, 抗原检测又“复阳”。

12月7日,河南的夏女士表示:经历了高烧、浑身酸痛和味觉失灵等几天后,我在家自测抗原结果为阳性。经过居家治疗,12月9日、10日在症状消失后,连续两天抗原结果显示为阴性。但是12月12日由于同住人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再次自测抗原,结果显示为阳性。

资料图

有类似的情况的还有家住北京的崔女士:我是在12月8日,高烧的第二天抗原检测出阳性的,12月10日基本上已经不发烧了,12月14日在抗原转阴两天后,今天我又开始低烧了。

没症状为什么“又阳了”? 自己到底阳不阳? “复阳”是因为没好彻底?

这些问题让夏女士和崔女士感到十分困惑。

对此,上海长海医院一位感染学专家表示复阳需要经过核酸检测来确认,所谓“复阳”不排除自测抗原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 即使核酸检测也显示阳性, “复阳”也并意味不是指疾病的再次复发 ,很可能是当初还没有痊愈,或是体内还残留病毒核酸片段,这种情况不会造成疾病传播。

这两位的情况,一个是出现同住人感染情况,同住人感染势必会造成病毒在居住环境内的扩散,此时处于同一居住环境下的人员抗原结果存在‘假阳性’的可能。

而另一位抗原“阴性”后,又出现了类似症状,不排除该患者仍处在病程内,此时病毒载量较之前有所下降,因抗原检测敏感性的问题,抗原结果当时呈现假阴性的情况。“抗原检测结果呈阴性,意味着新冠病毒载量下降到了一定范围内,从传播的角度而言,此时患者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已显著降低。

对于如果是核酸也显示阳性,该位感染科专家强调, 对于“复阳”不必过于恐慌,大多数核酸复阳可能是体内残留的病毒核酸片段,不会造成疾病传播。打过疫苗的群体,感染新冠病毒后会调动起机体的免疫记忆,3~6月内对于同一毒株的感染可能性极低,只要出行时做好个人防护,不必过于担心。

那么,二次感染比例究竟有多高?

我们整理了30余篇国际学术报告,

答案都在这里了!

资料图

“感染后会再次感染吗?”“首批阳过的同事又阳了,是二次感染吗?”近期,二次感染是网友们热议的话题之一。

首先要明确的是,那种几周内再次检查出阳性的基本不是“二次感染”,而是通常所称的“复阳”,即尚处于恢复期的患者,其体内感染的病毒没有完全清除,会出现核酸或抗原阳性的情况,但基本没有传染力。

二次感染,是指在一定时间跨度后,感染者康复后再次出现新冠症状、体内病毒量回升的现象。

相较于复阳,二次感染者体内病毒量相对较高,CT值一般低于35,而复阳者一般高于35。

此外,二次感染的时间跨度较长,一般在3个月以上,但随着感染次数的增多,时间跨度也将缩短。

根据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报告,第一次和第二次感染间隔中位数为79天(48天-119天),第二次和第三次感染间隔中位数为65天(43天-97天)。

那么,与此前毒株相比,奥密克戎导致的二次感染率更高吗?重复感染带来的影响是否会更大呢?

奥密克戎更易二次感染

根据15篇相关学术报告,奥密克戎更易导致二次感染。

以意大利费拉拉大学今年7月底发布的报告为例,研究者收集了来自亚洲、欧洲、北美洲等数个国家91项研究数据,时间跨度为2020年8月至2022年6月,包含1500万名参与者数据。

研究发现,新冠病毒的二次感染率在逐渐提高,早期毒株Alpha的二次感染为0.57%,德尔塔的二次感染增加至1.25%,而奥密克戎的二次感染率是Alpha的5.8倍,达到3.31%。

但即使这样,也有最少约85%的民众不会二次感染。

资料图

从实际数据上来看,英国在进入奥密克戎阶段前(2022年前),累计二次感染人数并不多,截至2021年12月13日,累计二次感染人数为9.7万人,占当时总感染数的0.1%。

而进入2022年后,二次感染人数激增,截至2022年12月7日,累计二次感染人数已达到137万人,占总感染人数的6.75%。

资料图

从时间分布上来看,二次感染的新增人数在逐渐减少。

英国二次感染主要集中在第一波奥密克戎阶段,峰值曾达到2万人,即一天内便有2万人二次感染。而在后续几波疫情中,二次感染的新增人数逐渐下降,目前平均每天有1千人。

资料图

相同毒株二次感染机率小

哪些因素会增加二次感染的机率?

首先,与首次感染的毒株有关。

由于新冠病毒不断变异,不同谱系毒株间存在一定差异,同一毒株引发的二次感染机率较小。

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若感染者首次感染的便是奥密克戎BA.4/BA.5,再次感染这一毒株的人群占比仅为0.7%。

但若感染者首次感染的毒株为德尔塔,或是奥密克戎BA.2,那么再次感染奥密克戎BA.4/BA.5的机率便较大。

资料图

抗体有效性随时间递减

其次,二次感染风险和感染时间也有关系。

根据12篇相关学术报告,距离首次感染时间越远,体内抗体的保护作用越弱,便越容易发生二次感染。

根据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今年9月在《柳叶刀》发表的论文,在感染奥密克戎3到5个月间,体内抗体的保护性为51%,而当距离首次感染6个月后,体内抗体的保护性已低于25%。

此外,与Alpha、德尔塔相比,感染奥密克戎后抗体保护性的下降幅度更大。

在感染Alpha、德尔塔后的3至5个月,感染者体内抗体的有效性仍分别达到86.6%、91.3%,此后下降幅度有限,最低值依旧在60%以上。

资料图

特定职业更易感染

二次感染的风险还和职业有关。

常暴露在病毒环境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更易二次感染, 在《柳叶刀-区域健康(东南亚)》今年8月发表的相关论文中,调查了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2月25日印度医护人员 (HCW) 的感染和再感染密度。

据统计,学生、行政/文职人员的二次感染率为15.4%,与之相比,护理人员的二次感染率最高,占统计人数的40.8%,医师的二次感染率也达38.6%。

相较于学生、行政/文职人员,医师的二次感染风险是其2.71倍,而护理人员的风险则达到2.89倍。

资料图

性别对二次感染的影响较小。

年轻人更容易二次感染

而从年龄上来看,根据8篇学术报告,相较于老年群体,年轻群体更容易二次感染。

法国国家公共卫生机构在今年3月发表的论文中观察了法国2021年3月2日至2022年2月20日二次感染情况,据统计,累计二次感染人数达到58.4万人,占总感染人数的3.1%,其中99.1%为二次感染、0.9%为三次感染。

而在二次感染的患者中,18岁至40岁的占比最大,为51.1%,其次是低于18岁、41岁至60岁人员,二次感染的占比分别为23.6%、20%。而老年群体的占比较低,61岁至80岁的占比仅为3.8%,而大于80岁的占比为1.4%。

资料图

从美国华盛顿州发布的10月12日发布的报告来看,18岁至34岁也是二次感染的主要人群,占比为37.8%,而65岁以上人群仅占7.4%。

需要解释的是,年轻群体更易二次感染,不是生理原因,而是与其社会活动情况有关。

美国俄亥俄州护理研究中心(CVCR)的学者解释,相较于老年人,年轻群体的社会活动更频繁,更容易暴露在有病毒的环境中,因此二次感染的机率更大。

疫苗能有效降低二次感染概率

那么,如何降低二次感染的机率呢?

塞尔维亚伏伊伏丁那公共卫生研究所 (IPHV) 学者表示,相较于年轻群体,老年群体之所以二次感染率较低,是因为他们通常优先接种疫苗,包括第三针加强针,由于疫苗接种率较高,二次感染的机率便下降。

根据意大利萨科等学者的研究,在意大利,未接种疫苗者的二次感染风险是已接种者的2.9倍。

并且,随着接种针数的增多,二次感染的风险逐渐下降。

根据5月发表在MedRxiv上的研究论文,相较于未接种疫苗且未感染的患者而言,此前感染过非奥密克戎毒株的患者,体内抗体的有效性为44%;而随着疫苗接种计数的增加,体内抗体的有效性也不断增多,对于已接种三针疫苗且有感染经历的患者而言,抗体的有效性达到83%。

并且,接种疫苗也可有效降低二次感染的住院风险。

同上述论文,相较于未接种疫苗且未感染的患者而言,接种3剂疫苗后,体内抗体对于防重症的有效性达到91%。

资料图

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与感染后体内抗体一致,疫苗预防二次感染的有效性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

根据意大利学者的研究,当疫苗接种超过120天(即4个月后),已接种者与未接种者间二次感染的风险缩小至1.53倍。

资料图

根据印度医学科学研究所今年8月发表的论文,完全接种两剂疫苗后,其有效性在14至60天内最高,为52.5%。而在疫苗接种4个月至6个月后,有效性仅剩29.4%。

二次感染重症率下降

相较于首次感染,二次感染所导致的疾病严重程度有所下降,包括住院率、ICU重症率、病死率等。

根据康奈尔大学流行病学组今年3月发表的研究,严重的二次感染是很罕见的,只有0.1%的病例出现了严重症状,且没有一例出现危急症状。

根据雅典大学医学院今年9月发表的研究,相较于首次感染,二次感染以轻症状为主,特别是在奥密克戎感染者中,轻症状的占比达到99.17%,较为严重与紧急情况的占比则为0.78%、0.05%,都低于首次感染。

资料图

并且,二次感染出现合并症的机率也有所减少。

合并症是指与原发疾病同时病发的一种或多种疾病,包含生理与心理上的情况。

同样根据上述雅典大学医学院学者的研究,相较于首次感染,二次感染患者中无合并症的占比提高,出现多个合并症的占比也有所减少。

资料图

此外,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健康信息学研究所表示,即使是老年群体,二次感染所带来的住院风险都有所下降。

根据其今年5月发表的论文,在英国2264名长期护理中心居民中,再次感染患者的入院风险低于首次感染的患者,仅为首次感染入院的21%。

因此,对于二次感染,大家不用过度担心,落实好防护措施,包括戴口罩、注意手卫生、保持社交距离等。并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以降低感染风险。

法国一条宠物狗被主人染上猴痘病毒目前已经由研究人员确定。

西非和中非地区属于猴斗的多发地区,但是进入2022年5月份以来,有很多西非和中非以外的国家,不断发现有猴痘病毒确诊的报告。不过,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国并没有出现猴痘患者。网上流传的一些上海出现猴痘的传言,都是虚假消息,当地有关部门也在密切关注着猴痘疫情的发展情况。

什么是猴痘?

痘痘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病毒性疾病,和天花有些相似但,又有所不同。如今的天花已经早已灭绝,但是猴痘依然存在。不过,猴痘的传染性并不像天花那样迅速和广泛。因为是从非洲的猴子身上发现的,具有一定传染性,因此叫猴痘。这种病毒会传染到其他动物身上,一旦人类感染上这种病毒,也会在人和人之间进行传播。在欧洲国家,已经有上百例患者被确诊。

医学杂志《柳叶刀》。

《柳叶刀》是托马斯·威克利创刊的一个英国医学杂志,是在1823年创刊的。这刊杂志在国际上负有盛名,得到医学界的高度认可,是一刊综合性医学四大期刊之一。《柳叶刀》的主办单位是爱思唯尔出版公司,是一个周刊,现任主编是理查德·霍顿。《柳叶刀》在中国也有编辑部,位于我国首都东长安大街1号东方广场W1座7层。设有威克利奖,威克利·伍连德奖等奖项。

《柳叶刀》披露首例猴痘人传狗病例,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柳叶刀》的一篇文章表示,目前已经发现了患有喉痘病毒的患者在出现症状10多天以后,传染给了他们饲养的宠物狗,他们和狗吃住在一起,已经得到了专家确诊。这为猴痘能够通过人传狗提供了证据。

柳叶刀披露,首例猴痘人传狗病症具体的情况是,人和狗一起睡觉,然后导致近距离传染

约翰贝勒斯发表论文

约翰•贝佐斯说过,“游手好闲的学习的,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的时候,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效果和不学习差不多。人生亦是如此。缺少目标的人生,只能像浮萍一般随波逐流,很难结出丰硕的果实。那为什么需要目标呢?一是目标可以避免无效的努力。人生最无效的事情是什么?是无所事事?当然不是!最没有效率的事情是以最好效率做错误的事情。如果一开始方向是错的,一切努力都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目标则可以有效指导方向,让我们能够保持正确的航向,让我们把有限的时间和资源用到应该投入的地方。二是目标可以提高做事效率。你有没有这样的一种经历,读完一本书,回头一看,啥都没有记住,脑袋里空空如也!这是怎么回事?不是你能力不够,而是你在阅读这本书前,并不知道想要从中获得什么,也就是缺少一个清晰的目标,所以你对里面所有内容都不敏感,记不住也就在所难免了!目标能够让我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然后就会吧把注意力聚焦在这个方向,此刻大脑就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处理这些内容,效果自然会更好。三是目标可以消除选择纠结。选择纠结,看似是考虑太多,什么都想要,但本质上在于不知道什么事情对自己更重要,就是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根本原因就在于不知道目标。一旦你能够制订出清晰明确的目标,那么什么事情对自己更重要就是显而易见的事情,选择纠结也就自动消失。比如,在选择手机的时候,如果你的目标是追求“最好的操作体验”,那么你就应该选择苹果手机;如果你是追求“性价比”,那么你就应该选择价格更便宜些的国产手机。如何确定目标理解但目标重要性后,后面就要确定目标了。这里,给大家推荐目标制订中最著名的方法——SMART原则。1. 目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避免出现出现理解的歧义,也就是说,你的目标拿出来给别人看,他和你理解的是一样的。2. 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避免出现模糊的、笼统的词语。3. 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这个很好理解,就是目标是在你的能力范围内,否则一切都毫无意义。4. 目标必须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Relevant)。也可以说,你的这个目标要对你的人生有意义。5. 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Time-based)。没有期限的目标,就等于没有目标。

不是吧。我觉得意思应该是如果学习态度不端正,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学习,并不会取得太大的进步。可能并不比去学习一些别的东西,比如一些体育娱乐活动来得对自身更有益。就是提醒人们学习时要刻苦,要专心吧。

学习好习惯的句子1、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布鲁姆2、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高士其3、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邓拓4、我认为人生最美好的主旨和人类生活最幸福的结果,无过于学习了。——巴尔扎克5、要建设,就必须有知识,必须掌握科学。而要有知识,就必须学习,顽强地耐心地学习。向所有的人学习,不论向敌人或朋友都要学习,特别是向敌人学习。——斯大林6、保持和培养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取决于教师如何看待学生的个人学习成绩。——苏霍姆林斯基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8、游手好闲地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约翰·贝勒斯9、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蔡尚思10、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普希金11、利用时间是一个极其高级的规律。——恩格斯

要为理想寻方法勿为错误找籍口 你们的理想与热情,是你航行的 独立性是天才的基本特征。 忧患激发天才。 敏感从来不是伟大天才的优良品 天才,就是百分之二的灵感加上 在热情的激昂中,灵魂的火焰才 向别人看不见的目标射击而且命 真诚与朴实是天才的宝贵品质 天才者,或数十年而一出,或数 一个成功的人是以幽默感对付挫 自信就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如果斗争是在极顺利的成功机会 成功之秘诀,在始终不变其目的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和能力的关 成功就是当洋溢的生命力突然冲 父爱如伞,为你遮风挡雨;父爱 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 年轻只知学习营利,乃生命中最 人要独立生活,学习有用的技艺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学习本无底,前进莫?厢濉?/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 学习要有三心,一信心,二决心 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 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迟到的青春是持久的青春。 青春是惟一值得拥有的东西。 呵,青春!你永远是可亲可爱的 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年轻,固然有 青春像只唱着歌的鸟儿,已从残 生命的黎明是乐园,青春才是真 青春似一日之晨,它冰清玉洁, 我已享受过这世界的欢愉,青春 如果青春的发卷可以用胜利换取 青春活力,可以说是把我们整个 她那玫瑰色的明净的脸蛋,她那 岁月流逝,青春的美酒并不总是

柳叶刀最新发表论文喝酒

我觉得是有好处的,适量饮酒可以促进身体机能恢复

饮酒适量,一天一杯,能够减少死于心脏病的可能性。酒精其实有助于防止血栓的形成,因而有效地防止了中风和心脏病发作的可能

适度饮酒的危害比以前认为的更大,根据一项新的研究,该研究得出饮酒没有“安全”水平的结论。

这项综合性研究分析了来自近200个国家数百万人的信息,研究发现,全球每年有近300万人死于酒精,其中约十分之一的死亡与15至49岁人群中的酒精使用有关。

更重要的是,酒精对健康的保护作用被其风险所抵消,包括饮酒与癌症和车祸等伤害风险之间的紧密联系。【酒精影响健康的7种方式】

“人们普遍认为酒精有益健康的观点需要修正,”研究人员在8月23日在线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论文中写道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最安全的饮酒量是无。

这项研究结果与大多数健康指导方针形成对比,后者认为适度饮酒(女性每天一杯,男性每天两杯)是安全的。

然而,很难估计一个很少喝酒的人(比如每两周喝一杯的人)的风险,因此这一发现可能不适用于这一人群。”[这]并不意味着,如果你在生日和圣诞节喝酒,你就会死,”斯坦福大学精神病学和行为科学教授基思·汉弗莱斯说,他没有参与这项研究。汉弗莱斯说:

更确切地说,这一发现更适用于那些一天喝一杯的人,一周中的大部分时间。与之前一些研究发现的相反,“那种每周喝酒,但从不喝太多酒的人,实际上并不比不喝酒的人好,”根据新的研究,汉弗莱斯告诉《生活科学》,

这项研究分析了近700项先前研究的信息,以估计全球范围内饮酒的普遍程度,并检查了近600项研究,包括总计2800万人,以调查与酒精有关的健康风险。

研究人员发现,全球约有1/3的人(32.5%)饮酒,相当于全球24亿人,其中女性占25%,男性占39%,

在全球范围内,饮酒是2016年早期死亡的第七大危险因素,约占女性死亡人数的2%,男性死亡人数的7%。在2016年,15至49岁的人群中,饮酒与4%的女性死亡和12%的男性死亡相关。

研究发现,适度饮酒实际上可以预防缺血性心脏病。但这一好处被酒精的健康风险所抵消。

特别是,对于每天喝一杯酒的人来说,与不喝酒的人相比,一年内患上23种与酒精有关的健康问题中的一种的风险增加了0.5%。

但风险增加得越快。对于每天喝两杯酒的人来说,一年内患上23种与酒精有关的健康问题之一的风险增加了7%,而对于每天喝五杯酒的人来说,一年内风险增加了37%。[十大主要死因]

“酒精对未来的人口健康造成了可怕的影响,因为现在没有政策行动,”华盛顿大学健康计量与评估研究所全球健康教授、该研究的合著者艾曼纽拉·加基杜说,在一份声明中说。

研究人员说,根据他们的研究结果,公共卫生运动应该考虑建议戒酒。

“这项研究证实酒精是导致残疾、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汉弗莱斯说,

然而,在建议戒酒方面,汉弗莱斯说,推广这样的信息是困难的,部分原因是目前有大量的人饮酒,以及酒精市场上有实力的行业的影响汉弗莱斯说:“我并不是说这是一个可怕的想法,但是要建立一个非常艰难的上坡之战。”

除了考虑禁欲之外,研究人员还呼吁制定其他政策,重点放在减少人口的酒精消费上,比如增加酒精税,控制酒精的供应。”酒类及其销售时间,以及管制酒类广告。”加基杜说,这些政策措施中的任何一项都将有助于减少人口水平的消费,这是朝着减少与饮酒相关的健康损失迈出的重要一步。

这项研究是由比尔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资助的。

是关于生命科学的原始文章。

大家都喜欢晚上喝酒,忙了一天了,累了一天了,饮酒可以缓解疲劳。

也有人觉得,纯粮酒不仅可以暖身,还可以软化血管,白酒是纯粮食酒酿制,喝些纯粮酒有益于身心健康,因此很多人习惯性每天晚上都要喝二三两白酒。

回答正是如此吗?我们通过一些权威性的调查报告来了解一下。

2019年4月,《柳叶刀》上发表了一篇权威性毕业论文,在这份对于中国51万成人的10年随诊科学研究之后发现,每日摄入量每多40克,脑中风风险性升高35%,针对中国男士来讲,喝酒很容易引发8%的缺血性脑卒中和16%的出血性脑卒中风险。

不难看出,所谓喝酒之后可以软化血管有益于预防心血管病症,完全就是痴人说梦,饮酒不但不能防止,反倒也会增加心脑血管病发生率,许多亚急性心脑血管病都在喝酒之后引发的。

饮酒往往很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病,这是因为在酒精的作用下,毛细血管常常很被动扩张的情况,长期性延续下去,会使毛细血管反射的抵抗收拢,因此看起来酒精是舒张血管,实际上最后的结果是收缩血管,再这样下去导致的结果就是血压高,血压高与心脑血管病的产生息息相关。

也很多人会说,医师,我饮酒几十年了,你说的话状况我根本就没有,去医院做检查了心脏和大脑都是正常的,这是不是代表我依旧可以喝酒呢?

其实也不是,乙醇对人体的危害,也有很重要的一点,那便是致癌物质。

同是发表在《柳叶刀》里的毕业论文,2021年7月,《柳叶刀·肿瘤》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即便是少量喝酒都可以提升患疾病的风险性。研究发现,到2020年全球一共有74万兴新癌病能够归因于喝酒,主要包括食道癌,晚期肝癌,直肠癌,口咽癌,咽癌和咽喉癌。科学研究也发现了,蒙古、中国、摩尔多瓦及罗马尼亚为每一个与乙醇相关的癌病新病例归因于成绩之首。

饮酒往往很容易引起癌病,是由于酒精正中间代谢物溴化氢很容易引发DNA突变,溴化氢在身体内沉积越多,风险性越大,中国人饮酒风险性更高一些,主要是因为中国人广泛缺乏乙醇脱氢酶,这是一种解酒酶,缺乏这样的酶也会导致溴化氢在身体内的沉积,这时会有独有的脸红病。

因此喝酒脸红的人,并不是酒量好,反而是因为缺乏醒酒的酶,这种人饮酒,简直就是疯狂。

因为酒精溶解与新陈代谢一定要通过肝部,因此饮酒也会对肝部导致立即的不良影响,有长期饮酒史的人,还容易发生酒精性肝硬化,这是一种治不好的病,也会导致肝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昏迷等病发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