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本科都差不多……
北华大学是吉林省省属规模最大的重点综合性大学,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原吉林师范学院、吉林医学院、吉林林学院、吉林电气化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学校坐落在风景迷人的雾凇之都、中国魅力城市——吉林市。 学校现有东、南、北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26.3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3.0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84亿元,馆藏图书256.27万册。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22100人,其中本科生18803人。拥有27个学院(政法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体育学院、文学院、外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数学学院、物理学院、化学与生物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软件学院、交通建筑工程学院、林学院、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学检验学院、口腔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成人与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另有3个部(中心)(大学外语教研部、教育技术中心、工程训练中心);63个本科专业,涵盖10个学科门类(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38个硕士学位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医学),涵盖了9个学科门类、21个一级学科;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森林培育);6个省重点学科(森林培育、临床检验诊断学、专门史、内科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课程与教学论);1个省重点实验室(森林与生态环境实验室);1个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亚历史与文化研究院);1个省博士后科研创业基地;1个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医学检验与测试基础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示范实验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学校是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是全省唯一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基地。至2007年9月末,师资队伍总量达到1559人,其中教授212人,副教授539人;省教学名师2人,省首席教授1人,省主讲教授1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省高级专家1人;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6人;省级拔尖创新人才1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0人;校教学名师11人,校学科带头人65人,校中青年骨干教师97人。 学校依托自身办学条件和教育资源优势,加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服务,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区域、行业经济与社会发展中不断提高贡献率。近三年,教师承担世界自然基金会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省、市科研课题234项,企事业委托项目25项,校管项目392项。已通过国家、省、市(厅局)鉴定的科研成果71项,其中结论为国际先进的2项,国内领先的14项,国内先进的24项;获得省、市(厅局)科研成果奖130项,国家专利9项;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1977篇。教师承担各类教学研究项目440项(国家34项、省102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593篇;出版教材、著作149部。在近两届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评奖中,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0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总数和获省级一等奖以上成果数居省属高校之首。 学校实施开放发展战略,拓展办学空间,先后与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加拿大等国家的27所院校或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合校七年来,聘请外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170余人次,派出中青年骨干教师、科研与管理骨干赴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访学、科研合作、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60余人次。学校还与韩国开展2+2、3+2模式和与美国开展1+2+1、MBAl+1模式的合作办学,与姊妹校进行学生对等交流。学校先后两批接受来自巴基斯坦、索马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84名留学生进入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学习。2006年8月教育部批准学校成为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 2007年学校与韩国江原大学校共建孔子学院。学校主动适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在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融汇交流中得到了新的发展。 学校萃取高等教育改革成果的精华,传承原四校半个世纪办学积淀的底蕴,特别是经过组建以来的建设发展,办学条件和校园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专业结构日趋合理,办学层次日益齐全,教师队伍结构比较合理,设备、设施条件初具规模,国际教育和学术交流深入开展。当前,全校师生正遵循“崇德尚学、自强力行”的校训,为把北华大学建设成为一所多学科协调发展,教学质量高,科研实力强,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而不懈努力。 历史沿革 吉林师范学院的前身可追溯到1906年清政府在吉林崇文书院创建的吉林省初级师范学堂。1948年3月9日吉林市解放,吉林师范学校获得新生,1952年8月迁到江南(现吉林二中校址),1966年7月,吉林师专与四平师专合并,仍称吉林师范学院。1978年12月28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吉林师范学校恢复为吉林师范学院。到1999年,吉林师范学院已建成一所学科比较齐全,多种形式,多种层次办学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地方高师院校。 吉林医学院的前身是1928年孙宗尧创办的吉林私立助产学校。1947年12月被国民党吉林教育厅接收,改名为“吉林省立助产学校”。1948年3月吉林市解放,省人民政府将原吉林省立助产学校和华英高级助产职业学校合并接收,1949年6月改名为“吉林省卫生干部学校”。9月,校址迁到崇文胡同,即现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所在地。1958年升格为吉林医学院,1959年6月,又调整为吉林省吉林医学专科学校。1973年11月恢复为吉林医学院。至1999年,吉林医学院已成为吉林地区医学教学和研究中心,共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1.4万人,他们大部分已成为医疗卫生和医学教育、科研工作的骨干力量。 吉林林学院的前身在吉林林业学校,始建于1952年,校址在长春市何家屯。1953年10月,学校迁往吉林市江南,1958年3月,改名为吉林省林学院,1960年5月,更名为吉林林学院。1964年3月,吉林林学院改建为吉林林业工程学院。1972年吉林省林业技工学校、吉林省林业干部学校和吉林省林业学校三校合一,成立吉林省林业学校,校址在吉林市江南泰山路32号。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教育部批准,在吉林省林业学校的基础上,恢复和改建吉林林学院。至1999年,吉林林学院已成为全省的林业教育和科研中心,成为多学科、多层次共同发展的地方高等学校。 北华大学北校区 吉林电气化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是吉林省最早的职业学校——吉林省立职业学校,始建成于1920年9月,原址在吉林市德胜门外,北山脚下。1935年,校名改为吉林省立吉林工科两级中学。1946年吉林解放后,划归东北行政委员会工业部领导,改名吉林工业专门学校,选定江北人造石油工厂住宅区作为新校址(现北华大学北校区)。1952年秋,学校改由重工业部领导,改名为吉林工业技术学校。1958年学校创办了吉林电气化学院,1959年6月,经冶金部批准,升格为吉林冶金电气化专科学校。1984年10月,改名为吉林电气化专科学校,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领导。至1999年,吉林电气化高等专科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有79年历史的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电专的校友遍布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现在作为北华大学北校区,位于吉林市龙潭区新山街1号。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位于北华大学北校区,是以培养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为主的工科学院。现有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6个本科专业,《电力电子及电力传动》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109人,专科生 152 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121人,专任教师86人,教授9人,副高职称30人。教师中博士3人;省拔尖人才2人。学院设有三个系、一个部,7个实验室,2个中心,5个实习基地。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实力。学院教师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四等奖1项;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级科研项目2项;出版专著、规划教材30余部。在国家重要期刊、核心期刊等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EI收录15篇,ISTP收录4篇。目前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9项。科研成果转化多项,其中《高效大功率整流电源》已应用于上海鑫冶、湖北大冶、山东东营、吉林吉化等20多个省市的大型企业中,近三年产值近千万元,赢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学院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成果丰硕,先后获得大学生电子竞赛国家一等奖、二等奖、“挑战杯”竞赛吉林赛区特等奖、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全国冠军等各项奖励100余项,自动化技术创新基地被确定为吉林省示范性大学生创新基地。 学院面向全国招生,毕业生广受社会用人单位欢迎。 机械工程学院位于北华大学北校区,是一所培养以机械为主,机电结合的复合型、宽口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工科学院。现有机械设计理论专业硕士点和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工业设计、工业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4个本科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和数控技术4个高职专业。共有全日制在校生1240余名。 学院现有教职工61人,专兼职教师50名。其中教授、副高职称22人、中级职称10人;博士、在读博士9人;硕士、在读硕士26人;现有机械工程、工业设计两个系,1个实验中心,1个技术研究所,6个实习基地。2003年以来共获专利10项;承担国家863项目子项目2项、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1项、省部级资助项目5项;先后承担教研课题17项,省部级9项;获得教学成果奖18项,国家级3项,省级7项。三年来共获得科研经费590万元,与周边企业合作完成科研或产业化项目12项。学院骨干教师已经形成了特种机器人技术研究与应用、机械CAD/CAM、机械传动及其自动控制、数字化制造技术等稳定的研究方向,每年都能得到充足的科研经费,并培养一定数量的硕士研究生。学院教师非常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利用和教学软件的开发工作,为保证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多年来,他们本着“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重视实践、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办学思路,注重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理念、采用“导师制”等办法、始终坚持“宽口径、复合型、实用型”的人材培养模式,注重特色教育,把人才培养的质量放在第一位,并作为主要的工作目标。因此,该院的学生受到了较系统和全面的训练,具备了很强的实践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在国家和省级各项竞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如: 2002年获吉林省大学生电子竞赛三等奖;2003年获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2003年获吉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2004年获第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书大赛铜奖;2004年获吉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书大赛银奖;2004年获首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东北赛区一等奖;2004年获吉林省大学生电子竞赛二等奖等。另外,该院大学生参加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达30%以上;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达80%以上。考研率每年在10%以上,而录取率则占报考人数的50%以上。 该院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 ,在2002年3月成立了北华大学机电集成技术研究所,这是一个以实用机器人技术及机电一体化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研究机构,以姜生元博士为代表的一大批中青年教师是该所的骨干力量,另外该所还在校内首创了招收优秀本科生作为研究所科研助理的培养制度,每年培养科研助理15人左右,明确了学生的学习方向,刺激了本科生的学习热情,所培养的学生不但为研究所完成了很多科研项目,这些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大幅度地得到了提高,深受社会用人单位的好评。该研究所在从事基础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同时,积极创造与相关企业进行深层次技术合作的机会,在科研活动中注重高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和技术推广。研究所主要从事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工业自动化、机电系统动力学仿真与模拟(虚拟样机技术)、生产线数控改造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制造、技术咨询等业务。研究所先后承担了国家863重大专项子课题“海底管道内爬行器及其检测技术”、教育部重点项目“机械自适应型管道机器人虚拟样机技术研究”、吉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三轴差动管道机器人技术研究”、吉林省科技厅项目“经济型多功能管道机器人”、“缆索维护机器人”等纵向高层次科研项目8项。研究所在北华大学校管科研基金的资助下,努力开展具有市场开发前景、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预研项目。在管道机器人、缆索维护机器人等方面积累了不少成果,并发表了学术论文20余篇。所长姜生元博士获得了2004年吉林省杰出青年研究基金的资助,在吉林省内具有较高的学术誉。 机械工程学院秉承北华校训,崇德尚学锻造学院培养特色,自强力行打造人才培养亮点,争取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高级人才。 校标校训 北华大学校训释义: 崇德:崇尚有德的人。语出《书·武成》“崇德报功”。 尚学:尊重知识,追求真理。尚:推崇;尊重。学:学问;知识;学说;学术。 自强:自己努力向上。语出:《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礼记·学记》“知困,然后自强也”。 力行:努力从事,尽力去做。语出《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史记·儒林列传》“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 “崇德尚学,自强力行”,比较贴切地概括了该校的发展历程与价值追求,有较强的感召力和渗透力。 从哲学视角看,它反映了该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认知自我的态度方法,体现了尊重知识、追求真理的学术取向,自强不息、身体力行的干事精神和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的哲学概括。 从历史视角看,它反映了原四校的历史沉淀、凝聚和发展,符合学校的自我定位。既是原四校校训及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又是学校组建以来所积淀成果的总结和升华。 从文化视角看,它反映了北华人在传承、整理和发展科学文化活动中形成的关于自身的价值追求、行为方式和行为准则的文化成果,既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又体现了对知识的渴求、真理的探索和对科学的崇尚,是北华人自强不息,不怕困难,追求卓越,勇于奉献,在困境中崛起精神的真实写照。 本校训形式简单,内涵丰富,好读易记,易于在师生中传诵。 北华大学标志设计创意说明: 本标志以学位帽为主要元素,配以江水、双环符号和北华大学中英文对照设计而成。学位帽是代表高校的最佳视觉形象,是学识的象征,双环符号代表科研,二者结合很好地体现了“教学立校、科研强校”的办学理念。四条江水寓意着原四所高校,于1999年9月合并,它们共同汇入松花江,犹如丰满大坝泄洪齐发,又如原四所高校团结一心,拧成一股绳,实现实质融合,同舟共济、激流勇进。学位帽下的发射构成既是阳光又似太阳,同时又是科技的象征,12个锯齿象征着一年中的12个月。标志整体形式为圆形,它是团结、向心力、凝聚力的象征,同时也象征地球,寓意学校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兰色寓意浩瀚、深远和纯净,象征着天空和海洋,也是北国江城的最佳体现。整个标志融思想性、可识性、艺术性、独创性为一体,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延边大学医学院相对好。下面从多角度进行四者的比对:
一、师资力量
1、延边大学医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工和医护人员1690人,其中正副教授、正副研究员、正副主任医师、正副主任护师380人。硕士生导师97人,博士生导师4人,此外,还聘请了46名国外专家、学者为我校名誉教授、客座教授。
2、吉林医药学院:截至2016年11月,学校有专任教师492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342人,高级职称216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
3、北华大学医学院:医学院现有教职工165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38人,博士36人,专任教师基本硕士化;附属医院承担各专业临床教学的教师有119人,其中教授46人,副教授52人,讲师21人,博士47人;有长白山学者1人,吉林省高级专家2人,12人次当选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教学名师1人;有本科生2473人、研究生244人、临床医学留学生587人。
4、长春中医药大学:截至2016年3月,教职工1155人,其中专任教师697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57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79人,博士生导师53人,硕士生导师299人。获评国医大师2人,获得白求恩奖章1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8人。
二、院系专业
1、延边大学医学院相:设有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中医学、护理学等9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和1个护理学专科专业,其中临床医学专业、药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护理学专业为吉林省特色专业。医学成人教育始创于1960年3月1日,为国内率先创办医学函授学历教育。中医留学生教育始于1991年。
2、吉林医药学院:截至2016年11月,学校开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基础医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管理学院、检验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应用心理学院等9个教学院系。设有17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6个专科专业,涵盖医、理、工、管4个学科门类。
3、北华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学专业、预防医学专业。
4、长春中医药大学:截至2016年3月,学校设有临床医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针灸推拿学院、人文管理学院、基础医学院6个学院共18个本科专业。
三、科研成果
1、延边大学医学院相:撰写了90部专著和译著,发表了1705篇国家级论文和1726篇省级论文。国际学术交流活跃。为了促进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先后派出640多人到国外进修或参加学术交流,与日本国城西大学、韩国汉城大学等19所国外大学、研究机构、医院建立了校级友好协作关系。
2、吉林医药学院:截至2016年11月,学校立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项、省重大科技专项2项,省级项目181项;发表SCI收录70篇,重要期刊论文241篇;获省科技成果奖12项(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各1项),发明专利6项。
3、北华大学医学院:近三年来,教师承担省、部市(厅局)级科研项目200余项,获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28项,核心以上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近200篇被SCI、EI检索收录。
4、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校共争取到各级纵向科研项目581项(包括国家级课题49项,省部级课题138项),其中,主持国家“973”项目2项、国家科技重大项目、攻关和支撑项目2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8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基础研究项目7项,省科技厅项目75项。
延边大学医学院前身是1948年年初在延边龙井成立的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分校,10月1日在此基础上更名为延边医科专门学校。1949年4月成立延边大学时,合并成为延边大学医学部。
主要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三个层次的专门人才。学生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医学成人教育始创于1960年3月1日,为国内率先创办医学函授学历教育。中医留学生教育始于1991年。
在教学、科研、医疗人员中,多数为朝鲜族。学院已培养了各类医药学人才14951人,其中本专科生10178人,硕士研究生447人,来华留学生191人,成人教育毕业生4135人。
看是哪个学院,什么专业吧?师范还好,专科就不行了吧?校区那么多,你说哪个啊?
楼主,北华大学临床医学是合校前身之一,原吉林医学院的,未合校前就超重本线以上录取,省内仅次于白求恩,从学校名字看以前该是专业院校吧?难道合校就不专业了?服了,了解学校多看看人家简史好吗
吉林医药学院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军医学院,创建于1952年,共为军队和地方培养了3万多名医务人才,具有光辉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院有了长足的发展。本着适当扩大规模,改善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的原则,学院在本科医学专业的基础上又创办了高等医学检验专业,增设了护理专科、护理本科、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医学美容专业。学院在专业设置上,基本形成了硕士研究生、本专科生、成人教育齐全,医学教育“防、治、保、康”的立体构型。建校以来,学院共培养各类各层次医学人才近1.5万人,为吉林省乃至全国10多个省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82年,学院在全国首家创办了高等医学检验专业。前卫生部长崔月犁同志来院视察工作时指出:“努力办好这一专业,为全国作出贡献。”遵照上级领导的指示精神,学院决心把医学检验专业办成学院特色专业。在深入挖掘潜力,提高理论教学水平的基础上,大胆地跨出省门,与北京医院、友谊医院、301医院等北京11所医院建立了实习医院关系,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较高层次上保证了教学计划的全面完成,博得用人单位的普遍赞誉。1993年以来,学院在进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了教学改革,三年间全院共发表教改论文500余篇,论著6部。2004年8月,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学校由军队整体移交吉林省,更名为吉林医药学院,成为吉林省省属公办高等医学本科院校,是目前吉林省惟一独立设置的综合性高等医科院校。
吉林医药学院,它的临床医学是重点是重点
吉林医学》创刊于1958年,是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吉林省人民医院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1]。据2019年6月学报官网显示,《吉林医学》编委会拥有编委79人,特邀编委73人[2]。据2019年6月12日中国知网显示,《吉林医学》共出版文献56415篇、总被下载2572951次、总被引次数140510次,(2018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261、(2018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209[3]。据2019年6月12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吉林医学》共载文48273篇、被引量为139859、下载量为675079;2015年影响因子为 0.92[4]。中文名吉林医学外文名Jilin Medical Journal语种中文类别医药卫生科技类主管单位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全国共有8个国家级动画教学研究基地
(一)中国古代美术史研究1. 《后画录》作者释彦悰及其绘画美学思想与批评观,《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2. 徐渭《四书绘序》探讨,《美苑》2002年第2期。3. 徐渭“学竹于春”考,《美术&设计》2005年第4期。4. 徐渭“中岁学画”说考,《美术研究》2007年第3期5. 徐渭《赠送马先生序》的意义,《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6. 徐渭流传画作疑伪考,《巢湖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7. 徐渭绘画交游考,《中国美术研究》2006年第2期。8. “青藤书屋”及徐渭别号考,《美术观察》2007年第5期。9. 嬉笑怒骂的抗争精神——徐渭绘画意象综论之二,《齐鲁艺苑》2006年第3期。10. 独立不羁的傲岸人格——徐渭绘画意象综论之三,《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11. 王时敏早期画风探析,《中国艺术教育》2005年第3期。12. 王时敏中期画风探析,《中国艺术教育》2005年第4期。13. 王鉴绘画分期探析,《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14. 王原祁的艺术思想及其画风创新,《美苑》2006年第4期。15. 吴历的心路历程及其绘画艺术,“文化·艺术·宗教:吴历及其心路”国际研讨会(2003年)宣读并发表于研讨会论文集Culture,Art,Religion,Wu Li(1632-1718)and His Inner Journey,Macau Ricci Institute Studies(3),2006,9。16. 吴历绘画艺术探析,《齐鲁艺苑》2006年第3期。17. 摹古大师:王石谷绘画艺术论析,《美苑》2006年第6期。18. 集其大成:王石谷对唐宋元明四朝山水画的总结,《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7年第1期。19. “当代画圣”:古典山水画的巅峰——王石谷绘画艺术论,《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6年第2期。(二)现当代美术研究20. 20世纪中国的圣像运动,《激情岁月》,广西美术出版社2003年10月。21. 超越实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神州交流》2004年第1卷第3期。22. 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深圳特区报》2002年11月18日B6版。23. 中国画的多元探索,《深圳特区报》2003年3月30日B2版。24. 创造传统,《艺术探索》2003年第2期。25. 岭南画风的当代趋向,《关山月美术馆2001年鉴》,关山月美术馆出版,2002年。26. 西部,西部,《深圳特区报》2002年4月1日B6版。27. “撑着”的精神体验,《深圳商报》2004年4月5日C2版。28. 为文化立市添墨加彩——关于深圳美术文化的对话,《深圳特区报》2004年4月11日B6版。29. 从关山月的风俗画谈“时代精神”,《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30. 胸中云水笔中翻——陆俨少画序,《凌云健笔意纵横》,关山月美术馆出版,2003年。31. 春风又绿江南岸——宋文治江南绘画论,《美苑》2005年第4期。(三)美术理论探讨、美术馆学、美术教育与教学研究32. 当代中国画的逻辑思考,《水墨研究》2003年第5期。33. 当代艺术中的道德问题,“当代中国道德状况研究”学术研讨会(2005年)宣读并收入研讨会论文集《和谐社会的伦理审视与道德建构》,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34. 没有终结的艺术史,《美术报》2001年2月10日16版。35. 美术学学者关心什么?,《书画艺术》1999年第2期。36. 传统、批评、考级,不休的世纪话题,《书画艺术》1999年第4期。37. “水墨与都市”二题,《关山月美术馆2000年鉴》,关山月美术馆出版,2001年。38. 无法摆脱的都市境遇——古今一也,《书画艺术》2000年第3期。39. 艺术的底线是什么?,《深圳特区报》2002年3月4日B6版。40. 美术馆vs.后现代:困惑与抉择,《美苑》2002年第6期。41. 美术展览策划意图及其实施,《画廊》2001年第1-2期合刊。42. 浅谈美术馆的展览及其策划,《关山月美术馆2000年鉴》,关山月美术馆出版,2001年。43. 美术馆里的沉思,《深圳美术馆2001》,深圳美术馆出版,2002年。44. 由重专业技能转向重综合素质,广西区高教学会2005学术年会宣读,《艺术探索》2006年第3期。45. 美术史教学层次与教材编撰,《美术&设计》(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46. 美术史教学法评议,《美苑》2007年第5期。(四)当代艺术批评47. 气韵兼胜——阮荣春画评,《画刊》2006年第6期。48. 黄格胜:新时期广西美术的卓越代表,《艺术探索》2005年第1期。49. 超越自我,《中国美术研究》2006年第1期。50. “漓江画派”的开山之作,《广西日报》2005年7月26日第11版51. 黄格胜:漓江画派的领军人物,《广西日报》2006年3月10日第11版52. 一溪寒水出秋山——张复兴画评,《艺术探索》2005年第3期。53. 图像的意义——雷务武版画艺术论,《艺术探索》2005年第2期。54. 窗内窗外:一个唯美主义画家的视域,《艺术探索》2006年第1期。55. 趣味悠长,《艺术探索》2006年第1期。56. 摇滚乐歌手与国画家——梁耀的画读后,《广西日报》2005年1月11日第11版(五)美术普及专栏(1)西方后现代绘画专栏57. 意大利的超前卫艺术,《深圳商报》2003年5月25日B8整版。58. 美国的新形象绘画,《深圳商报》2003年6月15日B8整版。59. 英国的新精神绘画,《深圳商报》2003年7月6日B8整版。60. 美国的新装饰绘画,《深圳商报》2003年9月14日B8整版。61. 美国的涂鸦艺术,《深圳商报》2003年11月17日C2整版。62. 德国新野兽绘画,《深圳商报》2004年2月16日、2月23日C2版。63. 法国的自由形象绘画,《深圳商报》2004年3月8日C2整版。64. 美国的新抽象绘画,《深圳商报》2004年3月15日C2整版。(2)大师百年专栏65. 最坚定的印象派大师——毕沙罗百年祭,《深圳商报》2003年11月24日C2整版。66. 俄军事绘画大师魏列夏庚,《深圳商报》2004年3月29日C2版。67. 他守候敦煌50年——纪念常书鸿诞辰100周年,《深圳商报》2004年4月19日C2整版。68. 油漆工画成抽象画派大师——德库宁诞辰100周年,《深圳商报》2004年4月26日C2整版。69. 血泪铸就民族史诗——纪念蒋兆和诞辰100周年,《深圳商报》2004年5月10日C7整版。
东北师范大学的专业都是一本。肯定要比吉林艺术学院好一些。我是东师的学生,学校真的很不错的
一本 前者好多了
首先,你需要确认你说的核心期刊是哪一种?医学的核心期刊分科技核心和中文核心,也就是俗称的北大和统计源。另外,需要纠正核心期刊并没有所谓的好投难投的区分,这实际上是大家一种错误的理解。可能有些人觉得好中,有的人觉得难中。其实是自己文章本身的原因和选刊的原因。其次,如果从科学的角度去分析,一本核心版面页数越多自然收录的概率就会越大。例如,旬刊,半月刊肯定要比月刊双月刊收录的多一些。如果你能说明您的研究方向或者科室,可以为你推荐一些不错的期刊。
难度都是差不多的,主要看你的文章是偏向于哪一方面的
《求医问药》杂志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由吉林医药学院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和吉林省医学会联合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医学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22-1350/R,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2523,邮发代号:12-310,大16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
人人健康 医药前沿 世界临床医学
学术堂从知网上整理了几个正规且可供发表论文的法学期刊,供大家参考:1.环球法律评论曾用刊名:外国法译评;法学译丛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出版周期:双月ISSN:1009-6728CN:11-4560/D出版地:北京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邮发代号:2-529创刊时间:19792.比较法研究主办单位: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出版周期:双月ISSN:1004-8561CN:11-3171/D出版地:北京市语种:中文开本:16开创刊时间:19873.法制与社会发展主办单位:吉林大学出版周期:双月ISSN:1006-6128CN:22-1243/D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邮发代号:12-165创刊时间:19954.中国法律评论主办单位:法律出版社出版周期:双月ISSN:2095-7440CN:10-1210/D出版地:北京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创刊时间:20145.交大法学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周期:季刊ISSN:2095-3925CN:31-2075/D出版地:上海市语种:中文开本:16开邮发代号:4-876创刊时间:20106.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主办单位:苏州大学出版周期:季刊ISSN:2095-7076CN:32-1846/D出版地:江苏省苏州市语种:中文开本:16开邮发代号:28-452创刊时间:20147.医学与法学主办单位:泸州医学院;中国卫生法学会出版周期:双月ISSN:1674-7526CN:51-1721/R出版地:四川省 泸州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邮发代号:62-335创刊时间:20098.北航法律评论主办单位:北京市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出版周期:年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中文开本:16开创刊时间:20109.法缘法学论坛主办单位:江西农业大学边缘法学研究中心出版周期:半年出版地:江西省南昌市语种:中文开本:大32开创刊时间:2006
奖学金评定按照综合成绩,即学习成绩加上其他活动表现,发表论文可以加分,但是要看你是发表在校、省、还是国家级等等,加分不等。如果成绩不错,到时候有夏令营外保资格的话,论文相当重要,有一个学长虽然成绩不是特别突出,但是论文非常出双色,保送到了北京大学。
好像是2万以内!多少起有点记不清了!估计是5000
上知网看看,可以找到相关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