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发表土地规划论文

发布时间:

发表土地规划论文

根据相关资料查询:可以在:1、《国土资源科技管理》是北大核心期刊。是一份以刊登土地、矿产、海洋、水等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的科技管理研究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它以其科技先进性,内容学术性,成果应用性为特色,力求文字看得懂,技术学得到,经验举措用得上以享读者。2、《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是测绘地理学方面的省级期刊。主要刊载测绘高新技术、地球空间信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前沿理论与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的技术总结与经验交流;测绘行业管理与改革的先进经验;测绘生产技术交流、科研成果推广及教学经验介绍等。3、《农家参谋》是比较容易发表的一类期刊,内容板块比较多,大多是涉及农业的,如果想发表农业方面的土地资源管理经营的论文,可以选择《农家参谋》,农业经济、林业经济、水利工程等都是可以发表土地资源管理论文

土地利用规划论文可以写下面形式的: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研究中遥感、空间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与土地利用规划;南通市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详情可参考:

1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 2009 2 基于利益主体的土地利用规划决策机制研究 华中农业大学 2010 3 基于状态框架和GIS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中国矿业大学 2009 4 地震灾后土地利用应急规划体系研究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 5 土地集约利用的规划方法与途径研究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 6 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中的耕地保护目标选择 浙江大学 2010 7 常州市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规划后评估研究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 8 基于GIS技术的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 新疆大学 20109 中国现代土地利用规划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 2007 10 土地利用综合防灾规划及其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 2008 ……索道网提供国内外论文检索服务。

土地规划省级期刊

1. 土壤学报 2. 水土保持学报 3. 土壤4. 土壤通报 5.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6. 水土保持通报7. 水土保持研究 8. 中国土壤与肥料 9. 生态环境10. 中国水土保持 11.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12.中国土地13.中国土地科学14.地理学报15.自然地理16.生态经济17.经济地理18农业工程学报咱们专业发文章不是很容易,建议让导师推荐.

根据相关资料查询:可以在:1、《国土资源科技管理》是北大核心期刊。是一份以刊登土地、矿产、海洋、水等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的科技管理研究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它以其科技先进性,内容学术性,成果应用性为特色,力求文字看得懂,技术学得到,经验举措用得上以享读者。2、《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是测绘地理学方面的省级期刊。主要刊载测绘高新技术、地球空间信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前沿理论与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的技术总结与经验交流;测绘行业管理与改革的先进经验;测绘生产技术交流、科研成果推广及教学经验介绍等。3、《农家参谋》是比较容易发表的一类期刊,内容板块比较多,大多是涉及农业的,如果想发表农业方面的土地资源管理经营的论文,可以选择《农家参谋》,农业经济、林业经济、水利工程等都是可以发表土地资源管理论文。

发表土地规划与利用论文

浅谈垃圾填埋场的土地整理和利用论文

1某地垃圾填埋场现状

该垃圾填埋场地处沿海某地城郊,原为荒滩林地,现因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已经开发成工业开发区,填埋场距离市区30km左右,离最近的城镇8km左右,目前填埋场周围均有工厂分布。填埋场总面积约16.585hm2,其中填埋区为15.838hm2,管理区及渗沥液处理区约0.747hm2。整个库区由生活垃圾填埋区和拆解垃圾填埋区组成。生活垃圾填埋区占地面积14.078hm2,分为一期库区和二期库区。一期库区占地6.328hm2,自1998年启用,已于2006年封场,填埋量约33万t;二期库区占地7.75hm2,自2006年启用,于2012年底封场,填埋量52万t,生活垃圾填埋区已填埋的垃圾总量约为85万t。拆解垃圾填埋区位于填埋库区西面,占地面积约1.76hm2,填埋厚度5.8m,库容10.23万m3,已填埋的垃圾总量约为15万t。至2012年底,填埋场库区均已达到设计库容,实行封场,目前已进入封场后管理维护阶段。

2当地工业发展和用地现状

按照工业新城区的定位,当地编制了工业集聚区各项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投入资金建设园区的主干道路网及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着力培育规模企业,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形成了以机电、汽摩配、塑料制品、五金、水产冷冻等五大特色行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全镇亿元企业8家,千万元以上企业达20多家。根据当地国土资源局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出让成交公示(2012年6月显示,当地近期的工业用地拍卖屡创新高,反映了其工业用地紧张的现实。城镇生活垃圾均采用焚烧方式处理,已封场的填埋场位于工业开发区核心区域,成为工业园区中的'“棕色地块”,制约了工业园区的发展。根据国家规范,若要对该块土地重新利用,则需要填埋场达到稳定安全期后方可进行土地使用,且不能建造永久性建筑物,为了使已封场填埋场的场地发挥更积极的土地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减少填埋场维护费用,降低填埋场对周边区域环境污染的风险,可以利用填埋场距当地焚烧发电厂较近的优势,对填埋物采取“外运焚烧”的方式对土地进行整理,并对搬迁后的场地进行土壤修复、回填,使之达到GB15618—200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中第二级工业用地标准,让该地块恢复成工业用地,并从土地转让收益中抵扣掉土地整理的费用。

3方案实施的条件

3.1交通运输条件。填埋场所属区块路网建设已经成熟,运输条件良好。填埋场距当地焚烧发电厂6km,运距合适,交通方便,具备了项目实施必须的交通条件。

3.2处理场地条件。当地焚烧发电厂总占地面积61124m2,总投资近3亿元,装机容量25MW,上网电量1亿kW·h/a,处理规模一期1000t/d,年处理生活垃圾28万t。其二期工程预计在近2a内实施,届时会增加处理量800t/d,处理量将达到1800t/d。目前该焚烧发电厂日处理量为800t/d,有200t/d的余量垃圾可以提供给垃圾填埋场做二次处理;2a后,该公司二期工程实施,可提供给垃圾填埋场二次处理垃圾最大处理量约600t/d,能满足垃圾填埋场垃圾的二次处理要求。

4已填埋垃圾分析

4.1生活垃圾。一期库区垃圾。生活垃圾填埋区一期库区自1998年启用,至2006年封场完毕,使用年限8a,已填埋垃圾约33万t。一期库区封场至今已有6a,部分垃圾在填埋场中填埋多年,垃圾中易降解物质降解已经完成,垃圾成分基本达到稳定化,矿化率较高。二期库区垃圾。生活垃圾填埋区二期库区自2006年启用,至2012年封场,使用年限6a,已填埋垃圾52万t。根据城区生活垃圾产生量的相关资料显示,从2009年开始,每天垃圾填埋量平均约500t,经计算,二期库区上层4m左右厚的垃圾基本是近1~2a填入的,其降解、矿化率较低甚至还未进入矿化阶段。2008—2009年垃圾产生量较初始填埋时有所增长,垃圾填埋龄3~4a,其有机物已部分或大部分降解,垃圾矿化率相对较高,降解后垃圾层有一定的沉降性,估计这部分垃圾层厚度在2.5m左右。最下层垃圾是2005—2007年填埋的垃圾,当时垃圾产生量较少,并经过5~6a的降解,绝大部分有机物已降解,矿化程度较高,并且矿化后垃圾沉降量较大,这部分垃圾层厚约1.5m。

4.2拆解垃圾。拆解垃圾库区自2006年启用,至2012年封场,已使用6a,填埋垃圾约15万t。根据当地拆解垃圾的相关资料可知,垃圾主要成分为橡胶、沙子、砖块、塑料、线路板、铁、铜以及极少量的纸张等,经分选后的垃圾焚烧热值较高。

5外运焚烧工艺

5.1工艺设计

5.1.1工艺流程简介。根据焚烧厂接纳能力和筛分机处理能力制定垃圾挖掘计划,垃圾挖掘后,经过筛分机筛分,筛上物运至焚烧厂焚烧;筛下物作为矿化垃圾利用。

5.1.2设备及人员配置。垃圾焚烧厂一期设计处理规模为1000t/d,近2a可接纳填埋场二次处理垃圾量约200t/d。人员及设备配备。根据焚烧发电厂的规划,其二期将在2014年建设运营,总设计处理规模将达到1800t/d,预估可接纳填埋场二次处理垃圾量最大约600t/d。人员及设备配备。

5.2处理周期分析

5.2.1已填垃圾成分分析。根据国内对已填埋垃圾筛分测定的相关研究,填埋场内垃圾筛分物随填埋年限各有不同。

5.2.2垃圾总量分析。结合垃圾填埋场填埋种类和年限,垃圾填埋场中垃圾经筛分后,筛上物、筛下物分析结果。

5.2.3垃圾处理周期分析。垃圾填埋场垃圾处理周期。

5.3矿化垃圾的性质和用途。垃圾填埋数年后,垃圾中易降解物质完全或接近完全降解,垃圾填埋场表面沉降非常小,垃圾本身已很少或不产生渗沥液和填埋气,垃圾中可生物降解含量较小,渗沥液中COD浓度较低,垃圾填埋场达到稳定化状态即无害化状态,这部分垃圾称为矿化垃圾。根据矿化垃圾性质可知,矿化垃圾中有一定的有机质和营养元素,主要用途:①种植、绿化用的营养土;②建筑材料;③生物反应床的填料。

6场地修复及土地重新利用

6.1场地土壤检测和修复目的。填埋场库区按区块搬空后,即可对搬空区块进行土壤检测,根据GB15618—2008(修订工业用地土壤污染物浓度控制要求取样、分析、给出调查报告,并制定修复方案进行场地修复,使之达到该标准中工业用地的要求,实现地块的重新利用。

6.2常用修复技术根据。《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常用的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包括挖掘、稳定/固化、化学淋洗、气提、电动、热处理、生物修复等。

6.3土地重新利用。场址土方填筑完成并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地块规划设计,然后进行场地平整、路网建设、通水、通电等基础建设,建设完成后即可进行土地的重新利用。

7投资收益分析

根据工艺各流程和设备配备,项目总投资约为9714.3万元(含土壤修复费用,其中垃圾焚烧按80元/t计,场地调查和修复按1300万元计,未计矿化垃圾的收益或处理成本。根据的统计,目前工业土地的均价近930万元/hm2,本项目完成后可整理出工业用地16.58hm2,考虑项目实施完成需4.3a,届时土地价格涨价按15%计,预计可以回收土地资金17728.5万元,故按本方案,该垃圾填埋场地块整理利用后,可以产生8014.2万元的净收益。

8结论

(1)垃圾填埋场封场后土地开发利用,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环境保护意识及现状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最合理的方案。

(2)根据某地垃圾填埋场的实际情况,经过整理技术和经济成本、收益的分析,外运焚烧+场地土壤修复方案是切实可行的。

(3)本方案给土地价值较高地区已封场的垃圾填埋场土地整理和利用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也为垃圾堆场存量治理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土地利用规划论文可以写下面形式的: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研究中遥感、空间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与土地利用规划;南通市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详情可参考:

3S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土地利用规划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土地保障,是合理利用土地的基础和依据。3S技术能为土地利用规划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结合我国正在开展的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介绍GIS、RS、GPS及3S技术集成,分析3S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的数据准备与处理、规划编制与实施和规划成果管理等各阶段的应用,其在土地利用规划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关键词3S技术;土地利用规划;应用

AbstractLand use planning is comprehensive,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land protection,rational use of land is the basis and foundation. 3S technology provides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methods and means for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land use planning field. Combined with our ongoing new round of land use planning to introduce GIS,RS,GPS and 3S technology integration,3S technology in land use planning data preparation and processing,planning and prepar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results-based management at all stages of planning application were analyzed. It is proven that 3S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land use planning is very broad.

Key words3S technology;land use planning;application

土地利用规划是指以各级行政区划为单位,根据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土地自身的适宜性以及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协调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和农业生产各行业间的用地矛盾,寻求最佳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进行统筹安排的战略性规划[1]。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合理分配和土地利用协调组织的综合措施。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市(地)级、县(区)级和乡(镇)级5个层次较完整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土地利用规划在促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保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利用空间管制及用途管制等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土地保障,是合理利用土地的基础和依据。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2次大规模地开展全国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成果对合理利土地与保护耕地起到了重要作用[2]。但是由于近年来我国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新型产业大量涌现,土地利用需求出现新的变化,为了适应这些形势,我国开展了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3S技术

3S技术是GIS、RS和GPS的统称,是集高度发展的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及通讯技术的多学科现代信息技术。

1.1GIS

GIS即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把各种地理信息按照空间分布,以一定的格式输入、存储、检索、更新、显示、制图和综合分析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利用该系统通过对诸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可以迅速地获取满足应用需要的信息,并能以地图、图形或数据的形式表示处理的结果。GIS技术有2个显著特征:一是它不仅可以像传统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那样管理属性信息,而且可以管理空间信息;二是它可以利用各种空间分析的方法,对多种不同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寻求空间实体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和处理在一定区域内分布的现象和过程[3]。

1.2RS

RS即遥感(Remote Sensing),是一种远距离不直接接触物体而取得其信息的探测技术。即指从远距离高空的各种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电磁波探测仪器,通过摄影和扫描、信息感应、传输和处理,从而研究地面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及其环境的相互关系与变化的现代综合性技术。现代遥感的主要特征是具有多传感器、高分辨率和多时相性。遥感信息的应用已经从单一遥感资料向多时相、多数据源的融合与分析,从静态分析向动态检测过渡,从对资源与环境的定性调查向计算机辅助的定量自动制图过渡,从对各种现象的表面描述向软件分析和计量探索过渡[4]。近年来,由于航空遥感具有的快速机动性和高分辨率的显著特点使之成为遥感发展的重要方面。

1.3GPS

GPS即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是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研制的新一代卫星导航和定位系统。该系统主要有三大组成部分:空间星座、地面监控和用户设备。空间星座部分由24颗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的卫星组成;GPS的地面监控部分由1个主控站、5个全球监测站和3个注入站组成;GPS的用户设备部分主要由接收机硬件和处理软件组成。GPS具有定位的灵活性和高精度、快速度、全天候作业、操作简便、信息自动接收以及存储等特点,已经在地球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用GPS同时测定三维坐标的方法将测绘定位技术从静态扩展到动态,从单点定位扩展到局部与广域差分,从事后处理扩展到实时动态差分定位与导航,从而大大拓宽它的应用范围和在各行各业中的作用。

1.43S技术集成

3S技术主要完成对空间信息的采集、处理、管理、信息表达等功能,具有获取海量信息、并能够准确加以储存和处理的特点。其中,RS技术是以通过从高空或外太空收集地表电磁波信息,并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识别、摄影、传输和处理来达到对地表现象进行识别的现代综合技术;GIS可以认为是一个关于地理信息的管理系统,它能够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完成地理信息的分类和管理;而GPS则是一个实时的、三维空间的卫星导航和定位系统。近年来,随着GIS、RS和GPS单项技术的迅猛发展,促成了3个大系统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一个强大的技术体系,3S技术已从各自独立发展进入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阶段,并且在资源调查、车船导航、环境监测、区域管理、城市规划、商业管理等诸多领域里得到了迅速广泛的应用[5]。但目前3S技术在土地规划中的应用仍多为单项技术应用。在土地资源管理日趋信息化的形势下,对土地资料的快速、准确获取、空间信息分析、动态监测、图形图像处理和数字制图的要求已变得十分迫切。而3S技术集成正为这种需求提供了科学、适用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它不仅可为土地管理工作提供及时、可靠的基础信息,而且可以对土地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23S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2.13S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数据阶段的应用

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包含有大量的数据信息。在数据阶段,主要包括土地数据收集和土地数据处理2个方面。土地信息涵盖土地的位置、数量、质量及其价值等重要信息。这些信息具有数量巨大、动态性和相关性的特征。其中动态性特征不但包括其周期性,还有渐变性和波动性[6]。传统的通过实地踏勘的工作方法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且需要大量的时间。

随着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提高和遥感技术向高分辨率的发展,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土地信息的方法将越来越普遍。小卫星遥感的空间分辨率不断提高,IKONOS达1 m,Qui-ckbird达61 cm,都能满足1∶1万比例尺的县乡级土地利用规划。通过遥感技术迅速获取的动态实时信息,再传输给GIS,使GIS数据库得到及时更新。通过GIS技术对土地信息进行处理,可以直接得到理想的图件和数据,及时准确地反映土地信息,不但可以为后续的规划工作提供数据基础,更重要的是明确土地性质、质量,从而明确土地的空间分布,确定各类用地的具体范围。在此阶段,3S技术在数据收集和处理方面展现了其实时性、准确性以及高效的特点。

2.23S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编制阶段的应用

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及实施中,需要清查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权属、利用现状,保证地类正确、图斑一致、数据可靠,确保土地利用规划成果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同时,要采集、储存、管理大量的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而且数据之间关联复杂,失控变异性强。如果没有3S技术的支持,是很难完成的。依靠3S技术平台,在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信息库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业务流程,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修改、实施的自动化管理。利用原有土地信息,分析土地结构,构建各类模型,为土地的评价、预测、结构优化及效益分析提供方法和手段。同时,降低旧有人为进行土地资源分析和决策所带来的主观因素影响,加强了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33S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成果阶段的应用

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实施涉及大量图件、指标等空间数据,对规划成果质量和管理的时效性要求都很高。长期以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成果(包括图件、文本、说明和表格)基本上都是以图纸、文本的形式保存和管理,存在共享性差、利用效率低、形式单一、成果保存难度大等缺点,无论在对公众宣传推广的范围与效果、传播形式与信息获取方式,还是应用灵活性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运用3S技术进行规划成果管理,可以提高管理的科学性、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为土地规划的动态实施和成果管理提供科学的方法和现代化手段。因此,为了更加充分、合理、科学、有效地利用土地利用规划的信息与数据,提高规划的开放性和公众参与性,从而更好地发挥土地利用规划的实际效用,必须综合运用3S技术。

3结语

土地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合理利用土地的重要性。土地利用规划需要了解土地资源的各种特征和规律,掌握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分布格局。因此,土地利用规划涉及的信息丰富、量大繁杂,而且多为地理信息,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空间性、时序性和动态性。离开这些信息,就很难实现立体、动态的管理和规划,直接影响到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的质量和效果。

GPS技术可以对空间数据快速定位,RS技术利用航天、航空遥感提供的航片、卫星照片等影像资料,能精度较高地定位、定量到地块,直观地判读地面物体特性、资源的现势信息。GIS利用空间数据库技术可以把属性数据的管理完全一体化,存储和分析处理多种性质的数据。因此,3S技术能有效地管理各类地理信息、统计分析数据,并对之进行分析处理,实现海量数据的管理,促进土地利用规划和信息处理的规范化,为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伴随空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3S技术必定在我国土地利用规划工作中得到更广泛和更深入的应用,为土地利用规划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科学、有效的研究和实施方法,为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作出无可限量的贡献。

4参考文献

[1] 吴次芳,叶艳妹.20世纪国际土地利用规划的发展及其新世纪展望[J].中国土地科学,2000,14(1):15-20.

[2] 秦奋,余明全,王家耀.3S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J].河南农业科学,2006(3):72-76.

[3] 王振中.“3S”技术集成及其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J].测绘科学,2005, 30(4):62-64.

[4] 周桂芳,朱淑丽,鲁春阳.3S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342-6343.

[5] 刘杰.空间信息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8,31(2):137-139.

[6] 赵旭.“3S”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学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2009,16(4):139-140.

土地规划省级以上期刊

国家级期刊:

是 国 内合 法 刊 物,部 级 单 位 主 =管 的,就是国 家一 级,中国x x 集团、协会主管的就是国家二级的-

省级期刊:{壹品}

厅 级单 位(劳动厅、财 政厅等等)主 管的,就是省 一级的 ,x x省 集 团 会 主 管 的就 是 省 二 级

核心期刊:{优刊}

是一些 部 门 或 团体,从 国 内 合 法 所 有 刊 物 里 面,经过一定 程 序 的 筛 选,被 其 目 录收 录的,就是 该 核心,核心期刊里 面 既有 省级,也有 国家级期刊,但是一旦被核心数据库收录,就脱离了省级、国家级这样的划分,统一成为核心,比国家 级 还 高一个 档次的  z你若不 清 楚  就到 拜 读 询 问 我用这个符号{}控的两个词 就可以啦 欢迎前去 咨 询哦

《城市建设》《建设者》等都可以发表,价格合理,几百块钱就可以发表。也可以到成功发表网看下哪些适合您的文章。

评中级职称发省级刊物就可以了,《城市建设》、《中华建设》、《建设者》、《建筑设计管理》等都可以安排城市规划类和测绘类的文章,这几个刊物费用也不高,需要了联系我

核心期刊是期刊中学术水平较高的刊物,是进行刊物评价而非具体学术评价的工具。

土地规划基础研究期刊投稿

根据学术论文的要求,投稿需要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并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应提供新的科技信息,内容应有所发现、创造和前进,而不是重复、模仿和抄袭。《学刊》投稿范围包括:城市规划理论和概念、规划政策和实践、城市规划技术与方法、城市空间发展问题与规划、规划师的社会作用,以及相关学科的交叉研究等。来稿务求原创性,稿件未投它刊,未在其它任何期刊(包括内部出版物)刊登或研讨会上发表过(特约除外)。本刊接受.doc文件格式和可编写的.pdf文件格式文稿,投稿时请登陆本刊网站上传稿件,或将稿件和电子文件一同寄(送)到本刊编辑部,也可以用电子邮件把文稿以附件形式发送至本刊的电子邮箱。文中插图另附.tif格式的图形文件,分辨率在300dpi以上。本刊不收版面费,文稿刊出后,编辑部向作者赠送2本当期期刊,并酌付稿酬。 投稿的编写格式一般包括前置部分和主体部分,必要时还有附录部分。前置部分包括题名、作者、摘要和关键词。主体部分包括引言、正文、结论、致谢和注释、参考文献。1 题名、作者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洁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一般不超过20字。作者附简介信息,包括工作单位、职务、职称,电子邮件地址等。如系基金资助项目、重大科研项目的论文,请在稿件首页页脚位置注明基金名称、项目全称和编号。2 提要与关键词提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有数据有结论。一般说明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重点是结果和结论。中文提要一般300字左右。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的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般3~8个。投稿同时需要提供英文题名、英文提要和关键词。3 标题、图、表的序号文章序号以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如:1,1.1,1.1.1,一般为三级编号,不超过五级。图、表分别以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如:表1,表2;图1,图2。图和表都应有确切简短的题名,图名连同图号置于图下;表名连同表号置于表上。在正文中表,图及其编号要提及并对应。4 单位采用国际单位制和可与国际单位制单位并用的中国法定计量单位。5 参考文献表参照GB/T 7714-2005,《城市规划学刊》常用参考文献类型的格式依次示例如下:5.1连续出版物[1] 刘武,郑良, 姜础. 元谋古猿牙齿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及其在分类研究上的意义[J].科学通报, 1999,44[23]: 2481~2488.[2] 沈福煦. 中国古代文化的建筑表述[J]. 同济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 [2]:1~10.[3]Hewitt J.A. Technical Services in 1983[J]. Library Resource Services, 1984,28(3):205~218.5.2专著[1]余敏. 出版集团研究[M].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1:179~193.[2] Marcus, C.C. & Sarkissian, W., Housing as if People Mattered[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erkeley, 1986.[3]Mumford, L., 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 倪文彦,宋峻岭,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Crawfprd W., Gorman M. Future Libraries: Dreams, madness, & reality [M]. Chiacago: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1995.5.3 专著中析出文献[1]腾序.汉唐西域古城研究[M]//董鉴泓主编. 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研究. 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96~135.[2]马克思. 关于《工资、价格和利润》的报告札记[M]//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4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2: 505.[3]Buseck P. R., Veblen D.R., Subsolidus Phenomena in Pyroxenes[M]//Prewitt C. T.Pyroxense. Washington, D.C. : Mineralogical Society of Aerica,1980: 117~211.5.4 学位论文与会议论文[1]孙玉文. 汉语变调构词研究[D]. 北京: 北京大学, 2000.[2]辛希孟. 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A集[C].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5.5 报纸[1]胡必亮. 小城镇大战略[N]. 光明日报,1999-04-23(6)5.6 电子文献[1]傅刚, 赵承, 李佳路. 大风沙过后的思考[N/OL]. 北京青年报,2000-04-12(14) [2005-07-12].[2] Turcotte D. L., Fractals and Chaos in Geology and Geophysics [M/OL].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1998-09-23].附:文献类型和标志代码:普通图书(M)、会议(G)、报纸(N)、期刊(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联机网络(OL)。 作者文责自负,并不代表本刊的观点和立场。本刊有权在不违反作者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对稿件进行编辑、删改,必要时需请作者修改,不同意删改者请在来稿时注明。请勿一稿多投,收到本刊电子回复3个月后未接到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限于人力和财力,来稿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

王亚男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300041)

摘要:从项目区的划定、DEM的构建,到项目区的适宜性评价,在此基础上对项目区进行土地利用分区,布置土地利用布局,确定综合规划的方案,形成了基于DEM的小流域土地整理的综合规划探讨。

关键词:DEM;小流域;土地整理;综合规划

基于DEM的小流域土地整理的综合规划与设计,其研究主要技术路线分为土地整理项目区范围的划定、基于地形图的DEM的构建、项目区适宜性评价、土地利用分区、土地利用布局、项目区规划与设计方案和主要工程规划与设计几个方面,详细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小流域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技术流程

1 小流域土地整理的项目区的划定

1.1 资料收集与实地踏勘

根据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及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要求,项目规划所需资料一般包括:①项目区基本概况,包括行政辖区、地理位置、土地面积、人口等;②自然条件,包括项目区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水文、地质、植被及自然灾害等情况;③社会经济条件,包括产业发展、市场状况、收入水平、民族习惯等;④土地利用现状,包括各地类的数量、权属、土地生产能力、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⑤土地开发整理法规政策以及农业、水利、林业、环境保护等相关行业技术规范与标准;⑥土地资源、水资源调查报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等;⑦项目区的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权属界线图、项目所在县(市)、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图等。

与此同时,技术小组与当地有关领导必须多次到项目区进行实地踏勘,主要了解项目区的地貌、种植制度、水源、现状设施等情况,具体划定项目区边界等,并就项目片规划设计中可能涉及的具体问题向当地基层领导、农民征求意见,与当地农业、水利专家共同确定规划思路。

1.2 划定小流域土地整理项目区的原则

划定小流域土地整理项目区时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①项目完整性原则。项目区的边界不应只考虑行政区的边界,还应该考虑项目区周围自然地物的分布情况,例如以分水岭、路、沟、渠等为界。②结合实测的地形图,以生态系统为划分基础,从小流域生态系统角度划定土地整理项目区边界,然后把项目区的现状图与实测的地形图进行叠加匹配,得到具有地形、地类等信息的电子图件。③尽量保证土地的权属在同一个乡镇管辖范围内。

2 基于地形图的 DEM 构建

2.1 数据源的获取与转换

本文主要根据数字化的地形图来建立 DEM。下面以琉璃河土地整理项目为例,简要说明一下测图的过程。

首先在项目区进行实地控制测量,采用GPS静态测量,沿线布设E级GPS网,采用点连接和边连接相结合布网,平面坐标起算点采用北京市测绘院提供的位于北京市怀柔区琉璃庙镇柏查子村附近的两个GPS点作为起算点。然后利用全站经纬仪在野外实测。全站经纬仪可以自动记录和显示有关数据,外业采集数据后,用数据通讯线连接全站仪和计算机,把野外观测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再对野外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检查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把野外采集到的数据编码,用测量数据转化成绘图系统所需要的编码格式。数据计算是针对地貌关系的,当测量数据输入计算机后,生成平面图形,建立图形文件,绘制等高线。对照外业的草图,修改新生成的地形图,补测重测存在漏测或测错的地方,然后加注高程、注记等。进行室内和室外检查;最后对地形图进行图框内外整饰。

测图的成果是 AutoCAD 格式的文件,本文主要是应用MAPGIS 软件建立数字高程模型,因而要进行必要的文件转换。首先把 AutoCAD 格式的等高线和高程点的图层另存为.dxf 格式。然后在MAPGIS 软件应用“文件转换”的模块,把.dxf格式的等高线和高程点数据,分别转换为MAPGIS软件形式的点文件和线文件。点文件为包含高程点信息的数据;线文件为包含等高线信息的数据。

2.2 矢量数据的编辑与处理

在等高线数字化生产过程中,由于地貌形态复杂,数据量大、人机交互作业易出错和图像处理技术存在缺陷等原因,不可避免地造成等高线数据的几何信息和属性信息误差。几何信息误差主要包括等高线的点位或线位误差、等高线相交或自交和数据采集不均匀引起的数据冗余和等高线不光滑等。属性信息误差主要包括少量高程错误和系统高程错误。等高线矢量数据是建立数字高程模型的基础数据,其质量直接影响其使用效果,因此必须对等高线数据进行检查修改。

在等高线数据的处理中,可采用MAPGIS 软件中的“DTM分析”应用模块中等高线检查工具进行处理。首先对等高线数据进行错误检查,包括线自相交检查、线封闭性检查、线相交检查、高程跳跃值检查、高程赋值检查等,然后找出产生错误的具体原因,对等高线文件进行线编辑处理,主要是对线数据的增加、删除、移动、续线、闭合、分割、属性修改等,另外还有对高程点数据的增加、删除、移动等功能。

2.2.1 等高线赋以高程值的属性

由 AutoCAD 格式转换过来的等高线的文件,并没有有关高程值的属性,因而必须给每条等高线赋以高程值。首先,建立等高线文件的属性结构,根据高程值选择字段类型为双精度型,字段长度为8,小数位数为2。其次,找到高程线之间的差值,接下来启动自动赋高程值的工具,然后从已知高程点处向外引一条延长线,点击后出现一个对话框。在对话框中分别输入“当前高程”和“高程增量”,当前高程为起始点的高程值,高程增量为等高线之间的差,可正可负。从图上推断高程值是递减的还是递增的,递减的即为正,反之为负。最后,用同样的方法将所有的线属性录入。另存为“高程线”名称的线文件。

2.2.2 高程点赋以高程值的属性

由 AutoCAD 格式转换过来的高程点的文件,同样也没有高程值的属性,必须给每个高程点赋以高程值。与上述等高线赋以高程值属性过程的不同之处,是把高程点的注释赋为属性,应该注意的是在赋完属性之后,必须更改高程点的属性结构,即把“字段类型”由字符串改为双精度型,否则不能生成 DEM。

2.3 DEM 的生成

2.3.1 TIN 模型的生成

(1)线文件 TIN 模型的生成。首先启动MAPGIS 软件中“DTM 分析”功能模块,装入等高线文件。由线数据提取高程点。根据分辨率的要求选择抽稀系数,然后生成三角剖分网。把生成的三角剖分网文件另存 TIN 格式的文件。

(2)点文件 TIN 模型的生成。同样启动MAPGIS 软件中“DTM 分析”功能模块,装入高程点文件。由点数据提取高程点,选择高程点属性项,然后生成三角剖分网。图2是由高程点数据建立的琉璃河土地整理项目区的 DEM 模型。

图2 琉璃河土地整理项目区的 DEM 模型

图3 琉璃河土地整理项目区典型地块的 DEM 模型

2.3.2 GRID 模型的生成

与生成 TIN 模型不同,GRID 模型的生成主要是把等高线和高程点进行栅格化,把栅格化的结果保存 GRID 格式的文件。图3为琉璃河典型地块生成的 GRID 模型。从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三维地形信息,如山脊、山谷、分水岭等,直观地了解项目区的整体情况,对整个项目区的规划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和认识。

3 基于 DEM 的小流域土地适宜性评价

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小流域土地整理规划的基础,并为土地整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减少规划的盲目性,使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价值增值这四大基本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影响土地适宜性的因素很多,对于小流域地区,坡度和坡向是土地适宜性评价的重要因子。坡度和坡向是地面接受日照、风吹、雨水冲刷的重要因素。

为了实现评价方法和过程的定量化和科学化,需要利用现代化的 GIS 分析技术。利用DEM 数据中地表形态结构的提取和表达,其技术手段已经成熟。可以通过DEM 快速、简便地提取高质量坡度和坡向信息,应用 GIS 叠加分析方法对土地利用现状信息进行叠加、分组和统计分析。本文研究如何从地形地貌的角度建立评价模型,以北京市怀柔区琉璃河流域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为例,在 GIS 环境中实现定量评价。

3.1 小流域土地适宜性评价的评价指标及权重确定

通过研究怀柔区琉璃河流域的坡度和坡向地形地貌特征与该区农业生产条件的关系,并确定了各因子权重,见表1和表2。

表1 怀柔区琉璃河流域坡度分级权重表

表2 怀柔区琉璃河流域坡向分级权重表

3.2 坡度图和坡向图的生成

坡度是地形描述中一个常用的参数,是一个具有方向和大小的矢量。空间曲面的坡度是点位的函数,除非曲面是一个平面,否则曲面上不同位置的坡度是不相等的。给定点位的坡度是曲面上该点的法线方向与垂直方向之间的夹角。

本文中以怀柔区琉璃河地区1∶1000 地形图为依据,把AutoCAD格式的等高线等地形特征的要素转换为MAPGIS软件的线文件和点文件,然后利用MAPGIS 软件生成供分析用的DEM,依照上面的坡度分级权重表,在MAPGIS 软件中的“坡度分级图输出设置”中把坡度分为五个级,分别输入上下限,并把区参数设为上述表格中的参数值,然后生成坡度图,最后把点、线、区文件另存。在“输入编辑”中打开刚才生成的点、线、区文件,修改区文件的属性结构,增加“坡度”和“坡度分值”两项,并相应设置其字段类型和字段长度等。其中“坡度”一项的字段类型为字符串型,字段长度为10;“坡度分值”一项的字段类型为双精度型,字段长度为2,小数位数为1。然后利用“参数赋属性”的功能,依照坡度分级权重表,把“坡度”和“坡度分值”两项属性信息增加到坡度图上,最后保存点、线、区文件。图4、图5分别是琉璃河流域土地整理项目区坡度图和典型地块的坡度图。从图上可以反映出项目区的整体坡度情况,可以清晰准确地获得项目区的坡度信息。

图4 琉璃河流域土地整理项目区坡度图

图5 琉璃河流域土地整理项目区典型地块坡度图

基于 DEM 计算坡向时通常定义为,过格网单元所拟合的曲面片上某点的切平面法线的正方向在平面上的投影与正北方的夹角,即法线方向在水平方向投影向量的方位角。

与上述坡度图属性赋值相似,把“坡向范围”和“坡向分值”属性赋值到坡向图上,图6、图7分别是琉璃河流域土地整理项目区坡度图和典型地块的坡向图,为下一步的适宜性评价做好了基础。

图6 琉璃河流域土地整理项目区典型地块坡向图

图7 琉璃河流域土地整理项目区坡向图

3.3 小流域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支持下进行的。评价单元的划分是在以MAP-GIS 软件为工作平台的基础上,利用MAPGIS 软件中的“空间分析”模块进行空间叠加。首先把坡度图和坡向图的区文件添加到模块中,然后利用“区对区合并”功能,把坡度图和坡向图叠加,最后另存生成综合图,即可得到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图,并对其进行调整,使每个单元达到自然条件、经营方式及经济收益相似,最终形成评价单元。

本研究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每一块土地的综合分级参数按下式确定:

综合分级参数=坡度分值+坡向分值

采用等距裁取方法,将该区土地适宜性用途分为四类(见表3)。

表3 土地适宜性评价综合分级表

利用MAPGIS 软件的“属性库管理”模块把叠加后生成的综合图的区属性输出.dbf格式的数据库文件,然后用Excel 文档打开,根据综合分级公式,计算出各个评价单元的分值。最后把计算结果另存为.dbf 格式的数据库文件。利用MAPGIS 软件的“属性库管理”模块的“属性连接”把计算结果和综合图的区属性连接起来,建立数据库。

4 基于 DEM 的小流域土地整理的规划方案

通过土地适宜性评价,加强了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研究。数字高程模型的发展为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提供了理论依据,应用数字高程模型的有关理论和方法,确定各地类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使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更合理。根据小流域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结果来规划设计土地利用布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 基于 DEM 的土地利用分区

在“输入编辑”模块中,打开综合图,依据表4 土地利用分区各地类参数值,利用“属性赋参数”的功能对项目区进行土地利用分区。得到以 DEM 为划分基础的土地利用分区,从图上看,斑块较为破碎,由于图上没有河线、居民点、道路和地类界等地形要素,因而需要进一步进行图形处理。

表4 土地利用分区各地类参数值

图8 琉璃河土地整理项目区典型地块土地利用分区

图9 琉璃河土地整理项目区土地利用分区

4.2 添加线状地物和居民点

上面生成的土地利用分区图中,主要是基于高程点和等高线生成,缺少河线、居民点、道路和地类界等地形要素。在下一步规划设计时,应把这些地形要素添加到图上。以琉璃河项目为例,首先把河线、居民点、道路和地类界等地形要素转化为MAPGIS 软件能识别的点、线文件;然后把这些地形要素添加到已经生成的分区图上。最后调整各图层的顺序,以便各个要素都能显示出来。

4.3 确定土地利用布局

土地利用布局是指按照土地的自然适宜性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将各类用地合理布置并落实到土地整理区域内的具体地块上。根据实地踏勘的情况,在图上对小斑块进行合并处理。以道路、河线等显著线状地物为划定的基本依据,调整土地利用布局,使之更加合理。

4.3.1 水土保持区

综合分级参数小于0.4 的区域,是以水土保持为主,通过人工管理和自然恢复形成大型荒草地的自然斑块,大型自然植被斑块具有多种重要的生态功能,并为景观带来许多益处,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4.3.2 经济林果区

综合分级参数在0.4~0.9 之间的区域,主要执行生态经济功能,该区景观生态建设的重点是:大力发展经济林果业和适当发展畜牧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时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功能。主要依据是本区坡度较大,不适合农业耕作开发,景观过程也主要以水土流失、植被覆盖率降低等生态退化过程为主,只是和生态环境保护功能区比较起来,程度稍为轻一点,因此必须将生态经济功能和生态环境保护功能并重。

4.3.3 平缓坡耕地农业耕作区

综合分级参数在0.9~1.3 之间的区域,主要执行农业耕作功能。该区景观生态建设的重点是:以高产、高质、高效农业为主导方向,推行种植业开发,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和提高经济收入。为此,在规划建设中要合理调整农、林、牧、副结构,以粮食为主,适当增加芝麻、油菜和棉花等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引进优良品种,适当安排作物轮作,逐步推广套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同时由于降水不足的供需错位,因此大力推广应用地膜覆盖、节水灌溉等旱作农业技术,积极发展节水、集水农业,有效提高土壤生产效率和农作物产量。依据是坡耕地土层较薄,土壤肥力低,发展集约型农业的条件还不成熟。

4.3.4 平坦的滩地和居民点

综合分级参数在大于1.3 之间的区域,居民点的扩大、矿产资源的开发都会导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此,应该尽可能地限制居民点的扩张,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建设绿色村庄、田园村庄,提高环境的宜人性,促使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4.3.5 渔业

山区小流域由于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短缺,渔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小流域土地整理规划建设的重点是:在条件许可的地区,充分利用小型水利工程的截留河水,适当发展渔业,增加农民的收入。

以 DEM 为基础,以道路、河线等显著线状地物为划定的基本依据,确定的土地利用布局。有可能与实地的地形不符合,因而要去实地核对土地利用布局是否符合实际,并根据实地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参考文献

严金明.土地整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

高向军.土地开发整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与事务[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5

吴信才等.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许五弟.地理信息系统构建与应用[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5

张成才等.GIS 空间分析理论与方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史文中.空间数据与空间分析不确定性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朱德海等.土地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张占录,杨庆媛.北京市顺义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推动力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2005 (11):49~54

杨庆媛.小流域土地整理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3

赵俊义.谈谈搞好土地整理之我见,第九中文网,2005

土地整理的概念和类型.中国国土资源网,2005

罗明,王军.中国土地整理的区域差异及对策[J].地理科学进展,2001 (2)

姜爱林,姜志德.论土地整理概念的科学界定[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8 (1)

王印传,张凤荣,孙丹峰.小流域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与方法探讨[J].水土保持学报,2002,16 (2):118~121

杨庆媛,张明举,涂建军等.喀斯特地貌区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建设途径研究——以四川省琪县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6 (2)

徐雪林等,德国巴伐利亚州土地整理与村庄革新对我国的启示,资源与产业,2002 (5)

贾文涛,张中帆.德国土地整理借鉴.[J]资源与产业,2005,7 (4):77~79

杨庆媛等.国外土地整理:性质、研究领域及借鉴.[J]绿色中国,2003 (6):49~53

王志刚.河洛黄土丘陵地区土地整理特点浅论.资源·产业,2002 (5):16~18

廖蓉,杜官印.荷兰土地整理对我国土地整理发展的启示.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4 (9):25~29

朱红波,郭宏俊.基于 GIS 的土地整理基础信息数据库建立.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 (1):25~26

李晓燕,李壁成,张树文.基于 MAPGIS 的小流域土地质量评价.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4(1):99~104

方学蜜,吴泉源,徐秋晓.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芝罘区土地整理与分析.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 (1):126~128

尹霞,王占岐,叶新才.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土地整理规划研究及可持续性评价.国土资源导刊,2004 (5):15~17

王军,余莉,罗明等.土地整理研究综述.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 (4):8~11

王万茂.土地整理的产生、内容和效益.中国土地科学,1997 (10):62~65

张正峰,陈百明.土地整理的效益分析.农业工程学报,2003 (3):210~213

孙程.土地整理与复垦的基础理论问题.资源与产业,2002 (5):22~24

贺瑜,刘刚.DEM 与空间叠加分析在土地定量评价中的研究,计算机工程,2006 (1):251~253

虞继进.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建立与应用.江苏测绘,1999 (9):33~37

钱业宏.利用数字化地形图进行土方计算的方法.四川测绘,2005 (9):137~139

毛泓等.数字地形模型在土地整理中的应用.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0 (4)

柳长顺等.土地整理项目土方量计算方法.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3年(6)

柯晓山等.采用不规则三角网插值进行土地整理项目前期平整土方量的计算、农业工程学报,2004 (5)

邓黄兴.土地平整工程中批量计算土方量的方法研究.南方国土资源,2005 (11)

沈掌泉等.用数字高程模型和遗传算法确定土地平整设计高程的初步研究.农业工程学报,2005年5月

何明华.MAPGIS 数字高程模拟系统在化探数据处理中的应用.矿山测量,2005 (6):13~16

张金娣.数字高程模型的建立及应用.2005 数字江苏论坛——电子政务与地理信息技术论文专辑,2005:209~210

唐祥云等.数字高程模型在农地整理排水渠道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测绘通报,2004 (1):47~51

张彩霞.一种高质量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建立方法——ANUDEM 法.中国农学通报,2005 (12):411~415

李壁成.数字流域三维地形景观构建的研究.水土保持研究,2005 (6):112~114

刘家宏等.数字流域研究综述.水利学报,2006 (2):240~245

ps:lz只需将稿件正文+附件邮箱传到编辑邮箱,就基本可以了。《中国土地》是土地管理专业刊物。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土地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介绍有关土地管理的理论和科学技术成果,交流国内外土地管理的经验。主要栏目:地政时评、特别策划、理论探讨、新闻月评、就地说法、经验交流、地产市场、调查研究。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主办单位:中国国土资源报社主编:孙国瑞ISSN:1002-9729CN:11-1351/F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羊肉胡同甲30号邮政编码:100034电话:/66557817;Email:

《中国土地》是土地管理专业刊物。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土地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介绍有关土地管理的理论和科学技术成果,交流国内外土地管理的经验。主要栏目:地政时评、特别策划、理论探讨、新闻月评、就地说法、经验交流、地产市场、调查研究。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主办单位:中国国土资源报社主编:孙国瑞ISSN:1002-9729CN:11-1351/F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羊肉胡同甲30号邮政编码:100034电话:/66557817;Email: ps:lz只需将稿件正文+附件邮箱传到编辑邮箱,就基本可以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