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纳兰性德悼亡词论文答辩记录

发布时间:

纳兰性德悼亡词论文答辩记录

玉蝴蝶 悼 纳兰 作者:快乐雨谁见长风一缕,旧情难续,花开无语。寂寞流云,辗转飞度万里。醉翁亭,凭栏引吭。饮水词,纳兰遗风。恨长天,红颜烛销,情何以堪。扼挽,佳人才子,葬花青山,令人叹惋。木萧树森,落英帐前凋露寒。遥想前贤风骚客。漏声残,明月依然。留遗篇,凄美风雨,挥洒人间。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九日

最凄绝的悼亡词,个人认为,应首推纳兰容若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解读如下:

一、内容凄美动人

全词如下: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 清 ] 纳兰容若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解读过来就是,作者说:

自己可怜天上的月亮,总觉得它最辛苦。为什么呢?因为它一月之中,只有一夜能像玉环一般圆满,而其他二十九夜都像玉玦那样残缺不全。

如果我们能长久地像月圆时那样完满,我一定像荀粲在冬雪中受冷后,回屋为病妻降温那样,不怕冰雪之寒,而只为从心底温暖你。

最无奈便是我与你情深缘浅,生死永隔。至今伴我的,唯有帘前燕子。它们虽随着季节奔波往复,但依然能相守呢喃。

在这萧疏的秋日,到你坟前长歌当哭。但是挽歌唱罢,我思念你的愁苦丝毫不减,只想化作蝴蝶,能和你在春天的花丛里,缠绵翩飞。

我们看到,作者描绘的明月、燕子、双栖蝶,无一不是染上了自己对妻子浓浓的哀思,景中处处含情,凄美动人。

二、情感浓郁缠绵

作者笔下月亮的阴晴圆缺,像极了人的聚散离合。作者可怜月只有一夜的圆满,亦是在可怜自己与妻子昙花一现的美满时日。

看着明月,作者想象它就是自己的亡妻,就在自己面前,一诉衷肠。

他念念不忘梦中妻子“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的吟语,终以“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的誓言,剖白内心。

看到燕子无忧的戏飞呢喃,他又开始睹物思人,曾经他和妻子也是这样温馨,不知愁滋味……

而如今,世间再也遍寻不到自己的爱人,唯有那座秋坟,孤零零的立着。

我们不难想象,一个男人是怎样在坟前长歌当哭,悲恸不已! 到最后,心中的愁苦也倾泻不尽。恨不能与你化蝶,翩翩起舞,也好过这样地日日熬煎!

可作者终究无法像梁山伯与祝英台那样,化蝶终究是神话。天人相隔的悲剧面前,活下来的那个人,是最痛苦又最无奈的。

作者满腔的哀思、刻骨铭心的痛,向明月诉说,向孤坟话凄凉,却依旧不减。最后以春日化蝶的美好心愿,更反衬出作者无法排解的悲情!

琉璃易碎,彩云易散,“世间好物不坚牢”,谁都挡不住时间的车轮。情感上的痛苦无奈,在命运面前,是那么无力。因此,纳兰的悲哀才如此浓郁!

欢迎大家在我文章下方点评!也可以关注“日影之南”,查看更多好文章,和我一起分享书香!

纳兰的词多以爱情为主,可以以时间为线,不同时期的用词、风格的变化,也可以从词的不同类型来写,纳兰以小令见长,可以着重写。不过还是要看你是想从情感内容写纳兰的感情世界呢?还是就词来写他的用词等造诣

【内容提要】纳兰性德的词作充满了凄婉哀厉的情调,形成了个人与社会现实十分明显的矛盾。从纳兰性德的身世及其有关爱情的词章中,可明确看出他个人对爱情的态度和观点,他对封建社会制度下青年男女冲破封建樊篱、追求个人幸福、争取婚姻自由的行为是同情和赞扬的。纳兰性德是我国满族历史上第一个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词人,同时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定地位。他是隶属正黄旗的满族人,他所在的家族也属满族一个著名的显赫部族。纳兰性德的父亲明珠大学士,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声威显赫的著名官僚,曾任康熙的内务总管、弘文院学士,后又历任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直至武英殿大学士,累加太子太师,这是相当于其他朝代的宰相之职。他为官声誉不好,在任职期间,独览朝纲,卖官鬻爵,大肆贪污受贿,为人极其贪婪。他“广置田产,市买奴仆”。“田产丰盈,日进斗金”。“簠簋不饬,货贿山积”。及至后来获罪,当朝廷“籍没其产,有天府所未有者”〔(1)〕。当时社会上普遍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要作官,问索三,要讲情,问老明”〔(2)〕。索三指索额图,老明即是明珠。由此可见其冲天势焰。当然,明珠在朝廷如何翻云覆雨、弄权捭阖,不能由纳兰性德负责,但由此形成的优裕生活条件及特殊的社会地位却会对他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样的家庭环境,使纳兰性德自小就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和严格教育,他个人又具“豪迈挺拔之材,勤勤学问”〔(3)〕。他与大多数纨袴子弟不同,对荣华富贵的生活并不十分热衷,也不像许多八旗子弟那样,整日追求声色犬马,沉湎于风花雪月的温柔乡中,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而是将个人的主要精力和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学习和钻研经史之中。他学习的刻苦精神是令人佩服的,即使有病在身,也丝毫不松懈。“偶有管见,书之别简。或良朋莅止,传述异闻,客去辄录而藏焉。逾三、四年,遂成卷”〔(4)〕。17岁时,入太学就读,一年后,首次参加乡试即中举人。来年会试,却因患“寒疾”在殿试的关键时刻不能参加,功亏一篑。为三年后再次参加考试,学习更加刻苦,并拜宿儒徐乾学为师。据徐回忆,“自癸丑五月始,逢三六九黎明骑马过余邸,讲论书史,自暮乃去”〔(5)〕。22岁第二次参加进士考试,终于高中二甲第七名,被授予三等侍卫之职,后晋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在清初,清廷对侍卫的选拔是十分严格的,能当上侍卫是十分荣耀的,首先家庭和父兄要为皇上宠信,而上三旗子弟则又受到格外优渥,因为“镶黄、正黄、正白三旗,皆天子自将之军,爰选其子弟,命曰侍卫,用备宿卫侍从”。在侍卫中,又以殿前侍卫最为尊贵,这种职务“多以王公胄子勋戚世臣充之,御殿则在帝左右,扈从则给事起居,满洲将相多由此出”〔(6)〕。康熙将纳兰性德选在身边,一再提拔,可见对其看重和准备委之以重任的用心。而纳兰性德也得以长期伴随皇帝身边,跟随巡视、狩猎,也时与皇上一起吟诵唱和,探讨诗文。由于他出众的学问和应对能力,深得皇上信任赏识。他在病重期间,康熙十分关心,不仅派遣太监时时查询病况,委派御医值班疗理,还“亲处方药赐之”;病逝后,又遣使赐奠,恤慰有加,从这可以看出康熙明显的眷顾之意。几乎可以肯定,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展现在他面前的将是一条通向将相仕宦的云衢大道。纳兰性德虽然过早逝世,但在短暂的一生中,却留下了大量的诗、文、赋、词、杂识等作品,表现出多方面的文学才能。其中,词作尤为出色。其《纳兰词》共收词作342首。梁启超谓“容若小词,直追李主”〔(7)〕。把纳兰性德与南唐二主相提并论,不仅说明了他的词在艺术上达到的高度,同时也表明其词在格调和内容上也有与之相近之处。李煜是亡国之君,他的词充满凄婉艳丽的色调是很自然的,而纳兰性德出生于“康熙盛世”,有着高贵的血统和权势显赫的家庭,不仅是从小生活在钟鸣鼎食宰辅之府的“贵介公子”,且少年得志平步青云,又有“一等殿前侍卫”的荣衔,虽然后来其父明珠获罪被查抄,但在他的有生之年,家庭和个人却如“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红楼梦》中形容贾府兴盛用语)。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作品却也充满哀感顽艳的情调就不能不说是一个与社会现实有着明显矛盾的现象了。他在31岁的似锦年华就郁郁而逝,已令人不解;而从整个《纳兰词》来看,也始终笼罩着一种悲凉、忧郁令人不忍卒读的气氛,诸如“断肠”、“凄凉”、“惆怅”、“悲苦”、“憔悴”、“愁”、“恨”、“泪”之类的字眼,简直触目皆是。于是对于他的身世与词作内容、格调上的明显矛盾产生的原因,就成了很多人探究的重点,并产生了种种推测。有人认为纳兰性德由于看到了封建社会的末路或对封建统治者不满,失去信心而郁闷寡欢,因而形成了他词作的凄厉哀婉的格调和低沉幽怨的意境。我认为这种解释不能令人满意。他虽生活于封建社会的末期,但他所处的时代外表不仅没有“衰落”,反而还很“兴盛”,也看不出他对统治者不满或失去信心,据此说明他情绪低落忧郁不仅不能成立,也有人为拔高他思想认识水平之嫌。那么原因又是什么呢?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但他爱情生活不如意或过早丧失爱情可能是导致其精神忧郁的一个重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清代及近代学者在研究《红楼梦》时,总要与纳兰性德联系起来,如:“《红楼梦》一书,脍炙人口,世传为明珠之子而作。明珠之子何人也?余曰:明珠之子名成德,字容若”〔(8)〕。又如:“近人多谓《红楼梦》一书为记清朝明珠家事而作,至于书中人物,各有所指,则又言人人殊。大概以纳兰容若为全书主人翁贾宝玉者近是”〔(9)〕。虽然今天我们认为清代学者的这些议论是牵强附会、捕风捉影之谈,但反过来把他与贾宝玉试作比较,不难发现他们之间颇多相似之处。对于纳兰性德的身世和个人经历,我们现在了解得还比较清楚,但对于他个人的爱情生活及内心情感的变化就知之不多了。我们从《红楼梦》中得知贾宝玉是一“情种”,对纳兰性德我们却无法看到有关他这方面的直接记载。所幸的是,有些人的真实感情往往会通过自己的作品流露出来。《纳兰词》中,包含了大量的爱情词,这些词写得情意缠绵、真挚动人。我们虽然无法断定哪些是作者个人感情的真实写照,哪些是作者的有感而发或为寄托某种政治理想而进行的创作,对于每一首词写作的准确时间及先后顺序也不能确切考定,就是对一些词表现的是情人间的恋情、夫妻间的爱情还是朋友间的友情,我们也很难区分清楚,一些词是“即兴”写作还是过后的回忆也不容易判定,但细读纳兰性德的词,仍不难看出他的词反映了个人爱情的经历或起码也表明了他对爱情的态度和看法。在封建社会,青年男女的婚姻大事要听凭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尤其是那些封建官僚家庭,更是要受到门阀观念和社会地位的影响。在封建礼教的束缚和禁锢下,不知有多少青年因此丧失了个人的幸福甚至抱恨终生。但也有的青年男女一旦有了交往或相识的机会,就冲破封建樊篱产生感情,相知相爱。这在我国历代文学作品和社会现实中都不乏其例。我们从纳兰性德的词中所表现和流露出的感情可以看出,他很可能就经历了一次这样痛苦的“恋爱”。在清人的笔记中,也多有这方面的记载,具有代表性的如:“是书力写宝黛痴情,黛玉不知何人?宝玉固全书之主人翁,即纳兰侍御也”〔(10)〕。把他与小说中的“宝黛之恋”联系起来,说明他很可能有相似的经历。在他的词作中,有首题为《咏红姑娘》的〔眼儿媚〕,有人说这个“红姑娘”就是他的恋人,也有人认为他的恋爱对象是他的“表妹”等等。当然这些传闻未必可靠,我们也很难落实,但从他的词中,我们又可实实在在地看到他感情上所承受的痛苦磨难,不能不使我们相信确有这样一段恋情。对于这位姑娘的名姓及详细情况,我们无法弄清也不必费力去考证,倒是通过记叙和描写爱情的词章,可以从中了解纳兰性德的爱情的经历和观念,从他的每一首表现爱情的词中都可以看到一个生动的场面和体会到作者如海涛般涌动的情感,我们从中撷取一些表现特定场面的词并连缀起来,不仅可以看出他爱情经历的过程和感情发展的脉络,也能得到他的一部“恋爱史”,请看如下的几个场面:〔浣溪沙〕十八年来堕世间,听花嚼芷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谁边? 紫玉钗斜灯影背,红绵粉冷枕函偏,相看好处却无言。这首词记述了词人在18岁那年,开始萌发了爱的欲念,于是就注意打扮和修饰自己,整日口中嚼着香草,在琵琶上弹弄着相思的乐曲,但却不知去向哪个姑娘表达。只能在灯下独自沉浸在对姑娘思念的幻想中,即使看好哪个姑娘也无从言起。这当是他萌生爱情欲望的开始。〔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这首词记录了他在暮春花落时节,与一姑娘在院中金井边偶然相遇,乍见之下,通过一瞥惊鸿的刹那间对视的眼神相撞,两人内心都激起了难以抑制的情愫,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从此开始在簟席之上、灯影之下,油然而生的相思之情却难以排遣。这当是记载他与心上的姑娘第一次相见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心情。“落花红冷”则可能是无意中言中了他们爱情不幸的悲剧结局。〔红窗月〕梦阑酒醒,因循过了清明。是一般心事,两样愁情。犹记回廊里誓生生。 金钗钿盒当时赠,历历春星,道休孤密约,鉴取深盟。语罢一丝清露温银屏。这首词说的是两人自暮春相见,到清明时关系就已发展到了在回廊里幽会,虽然他们都明知前途险阻重重、难以结合,但仍互换了信物,并山盟海誓地私定了终身。这当是表明他们的爱情已发展到了难分难舍并互相表明矢志不渝决心的阶段。〔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钗心只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情,转过回廊叩玉钗。这首词写他们在热恋期间一次值得回想的美妙场面。临江仙〕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一钩新月几疏星,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这首词表现的是作者与姑娘相约幽会,可时已半夜,爱人却久候不至,面对凄凉夜景,作者感到内心焦虑和孤寂。这当是表明他们的爱情已遇到强大势力的阻隔和干扰,预示前景不明。〔浣溪沙〕五字诗中目乍成,尽教残福折书生,手捋裙带那时情。……作者通过回忆幽会情景表现复杂的内心感情。虽然在幽会时以“手捋裙带”的“爱抚”动作表面上表现了幸福甜美的情景,但当时内心却充满了苦涩和愧疚心情。这当是表明作者对他们的爱情没有进展而陷入苦闷烦恼的境地。〔鹊桥仙〕倦收缃帙,悄垂罗幕,盼煞一灯红小,便容生受博山香,销折得狂名多少! 是伊缘薄?是侬情浅?难道多磨更好?不成寒漏也相催?索性尽荒鸡唱了。两人在一起读书到很晚,连打开的书也顾不上收拾,将灯拧小就迫不及待地进入了垂下的罗纱帐中,完全顾不得可能由此引起的世人嘲讽和名誉损失。虽然当时充满了幸福和喜悦,但毕竟是偷期密约,不能成为合法夫妻,对此现实又无可奈何,心中不平,只能以反诘的语气对姑娘耳语,这难道是我们“缘浅情薄”?还是“好事多磨”?时间过得很快,天已快亮了,真想把心一横,索性任鸡去叫,他们就这样任人去说而再不分离。这当是表明他们的爱情发展到最高阶段。他们之间的爱情经历就是这样一步步从最初的一见钟情很快发展到了两情欢洽、情意浓烈的阶段,其间虽充满了酸甜苦辣的个中滋味,但他们的爱情毕竟是真心的,可就是这样一对心心相印情投意合的青年,却未能“有情人终成眷属”,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怨恨。在《纳兰词》中,我们虽然看不到造成这种现状的直接原因,但却可以肯定,面对强大的封建势力,他们虽尽了努力但终于未能冲破封建樊篱的阻隔,表面上顺从了但却以内心的郁闷和不满来表示抗争。在我们上面提到的〔临江仙〕下阙中,他就直接写道:“原是瞿塘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作者在这里借凶险难测的自然现象暗喻他们面对的是一条何其难逾的鸿沟,虽然当时也曾错怪爱人失约无情,但终于还是明白了这种“风”是造成几次“断肠”的元凶。形式上割断了,但从此却陷入了长期痛苦的相思之中。在一首〔浪淘沙〕中,他写道:“红影湿幽窗,瘦尽春光,雨余花外却斜阳。谁见薄衫低髻子,还惹思量。 莫道不凄凉,早近持觞。暗思何事断人肠,曾是向他春梦里,瞥见回廊。”作者以凄婉的情调,回忆当时与姑娘在回廊密约,但时过境迁,留下的只是令人断肠的梦景,充分表达了相思之苦。在一首〔虞美人〕中,他说:“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这应当是他实写与姑娘被迫分手后的“十年”中,无时不保持对心上人的苦苦思念之情。他不仅痛苦地相思,也还进行深深的自责。在一首题为《拟古决绝柬友》的〔木兰花〕中他写道:“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事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诗人以一个被抛弃的少女的口吻进行诉说,充满了哀怨,以“只如初见”开头,表明对负心人的爱恨交集的复杂心理,以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典故,指责“锦衣郎”负心薄情、忘恩负义,违背了两人当日所订的“比翼连枝”的誓言。这些话站在对方立场说出,更表明了他的自责之痛。他在一首〔少年游〕的词中说:“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更是表明了他内心的痛苦和不得已的难言之隐。他想通过对自己的指责,求得减轻精神的压力或得到解脱,他越是指责自己,越是说明了他内心的痛苦程度。他在词中,还对自己的遭遇表现了强烈的不满和反抗情绪。有首〔昭君怨〕:“深禁好春谁惜?薄暮瑶阶伫立,别院管弦声,不分明。又是梨花欲谢,绣背春寒今夜。寂寂锁朱门,梦承恩。”作者长期出入皇宫深禁,深深了解被封锁宫禁中的宫女的痛苦,以她们的痛苦作背景寄寓自己的感情。不仅如此,他在一首〔阮郎归〕中说:“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钦牛津,相对忘贫。”在这首词的上阙中,他愤愤地发问上苍,把一对有情人隔作两处,使他们痛苦相思却不能相亲,自然界美好的春天让谁享受?在下阙他连用三个典故,来表明自己也要为了爱情不惜付出任何代价,即使天上人间亘隔也在所不惜,甚至宁愿抛弃现有的荣华富贵、功名利禄而换取与心上人的“清贫厮守”。当然对于以上词中所述的爱情经历,我们不能完全就断定一定是作者的个人亲身经历,但这并不重要,我们可以由此看出纳兰性德个人对待爱情的态度,最低限度也说明了他对那些为争取婚姻自由、个人幸福而敢于挑战,并不顾一切去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青年男女还是表示了极大的同情和赞扬。而纳兰性德这样的“贵介公子”能有这样的认识和态度也属难能可贵。纳兰性德还写过许多表现夫妻爱情的词,同样也可表明他的爱情观。他一生有过两次婚姻,原配卢氏死得很早,有关她家庭和个人的情况我们知之甚少,只是从纳兰性德19岁时所作的七绝《艳歌》中有“欢近三更梦短休,一宵才得半风流”等记叙夫妻闱中秘密情节的诗句表明,此时他已结婚。从他悼亡妇的词表明卢氏逝于康熙十六年暮春,这年纳兰性德23岁,由此推断,他们仅在一起生活了四、五年。之后,纳兰性德又续娶了继室官氏。有关他两次婚姻的具体情况我们都不得而知,但从他记录和描述婚后生活的词章可以看出,他与卢氏、官氏夫妻之间感情甚笃,婚后生活甜蜜幸福,为此,他曾写下过很多表现美好生活和夫妻恩爱的词章。纳兰性德作为康熙宠信的殿前侍卫,经常要入宫当值或随皇上巡视、狩猎,这样能厮守在家的时间就不多了。因此,他常填一些思念家室的词作。如〔相见欢〕“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同。 红烛泪,青绫被,水沉浓,却与黄茅野店听西风。”词的上阙,作者回忆在家与妻子两情浓浓的情景,下阙则实写客居的孤寂。又如在题为《萧寺纪梦》的〔寻芳草〕中写道:“客夜怎生过?梦相伴,绮窗吟和,薄嗔佯笑到:若不是恁凄凉,肯来么? 来去若匆匆,准拟待晓钟敲破。乍偎人,一闪灯花堕,却对着琉璃火。”这首词则明显表现自己客居佛寺,在梦中与妻子相会,由妻子“薄嗔佯笑”地责怪,体会出夫妻紧偎、情意缠绵的甜蜜幸福,可一梦醒来,面对佛寺中的“硫璃火”,更感凄凉萧索,惆怅有失了。他还通过想象妻子思念自己的情景,表现这种心情,使感情更加突出真切。有首〔南乡子〕《捣衣》这样写道:“鸳瓦已新霜,欲寄寒衣转自伤,见说征夫容易瘦,端相,梦里回时仔细量。 支枕怯空房,且拭清坫就月光,已是深秋兼独夜,凄凉,月到西南更断肠。”这首词写了当丈夫出门在外,妻子独守空房,思念征夫的悲苦心情和凄凉情景。在纳兰性德与卢氏的几年夫妻生活中,两人建立的恩爱感情,一直使他难以忘怀。卢氏去世后,他写了许多悼亡词,其中所表现出的真挚感情和凄婉悱恻的格调同样催人泪下,如在《金缕曲》中他说:“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我自终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在〔摊破浣溪沙〕中他说:“多少滴残红蜡泪,几时干。”就是多年后,他仍写道:“此情已自成回忆,零落鸳鸯,十一年前梦一场。”充分说明了他对卢氏的爱情始终没有淡薄。从以上表现夫妻之情和悼亡的词中,虽可看到纳兰性德忠于爱情的可贵品质,但词作的令人伤感的情调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就产生了一个疑问,写爱情写得那么哀婉悱恻是不是另有用意?纳兰性德深得词贵婉曲、忌浅露的要旨,因此他在词中会不会以曲笔方式表达深意?或是情另有所寄?都值得我们深思。我们知道,即使在封建社会,表现婚外爱情的诗词写得太多太露也会招人非议甚至谴责,但如果是表现夫妻爱情则另当别论,至于悼亡之作更可尽情抒发内心情感,他借对卢氏的思念抒发内心的真实感情,不是没有可能。诸如此类问题,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1) 《清史稿》本传(2) 昭櫣《啸亭杂录》卷九(3) 徐乾学《通志堂集·序》(4) 《通志堂集》卷十五《渌水亭杂识一》(5) 徐乾学《通志堂集·序》(6) 《清史实录》(7) 梁启超《饮冰室文集》卷七十七《渌水亭杂识·跋》(8) 俞樾《小浮梅闲话》之十八《曲园杂纂》(9) 《胡适红楼梦研究论述全编》54页,矅蝯《红楼佚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10) 钱静方《红楼梦考》

毕业论文写纳兰性德的词

这首算是最有名的了浣溪纱: 残雪凝辉冷画屏 落梅横笛已三更 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 知君何事泪纵横 断肠声里忆平生 本词运用了老套的上阕写景,下阕抒情的手法,但景清情切,颇令人动容。就如同面对同样的材料,高明的厨师和平庸的厨师却能做出天壤之别的两种味道来。纳兰显然是前者。 上阕通过 “残雪”、“凝辉”、“落梅”、“三更”、“月胧明”等字句,营造出了一种既清且冷,既孤且单的意境,大有屈原“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感,而这种感觉大抵只能给人带来痛苦和茫然。接着他便抛出“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的问句,这个“君”指的是谁?是朋友?是知己?还是那天上朦胧的月亮?我觉得都不是,而恰恰就是纳兰自己。我想,当一个人倦了,累了,苦了,伤了的时候,便不禁会忍不住地自言自语,自怨自艾,自问自答,何况是纳兰这样的至情至性之人呢?本来词句至此,已令读者唏嘘不已,谁知下一句“断肠声里忆平生”更是点睛之笔,短短七字,不禁令人潸然泪下……

纳兰词精华【木兰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决(换玉旁)。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南乡子-为忘妇题照】泪咽更无声,止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前夜雨铃。【金缕曲-赠梁汾】德也狂生耳。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江城子-咏史】湿云全压数峰低,影凄迷,望中疑。非雾非烟,神女欲来时。若问生涯原是梦,除梦里,没人知。【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近来怕说当年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经年。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沁园春】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依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蝶恋花-出塞】今古山河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沁园春】试望阴山,黯然销魂,无言徘徊。见青峰几簇,去天才尺;黄沙一片,匝地无埃。碎叶城荒,拂云堆远,雕外寒烟惨不开。踟蹰久,忽冰崖转石,万壑惊雷。穷边自足秋怀。又何必、平生多恨哉。只凄凉绝塞,蛾眉遗冢;销沉腐草,骏骨空台。北转河流,南横斗柄,略点微霜鬓早衰。君不信,向西风回首,百事堪哀。【水龙吟-题文姬图】须知名士倾城,一般易到伤心处。柯亭响绝,四弦才断,恶风吹去。万里他乡,非生非死,此身良苦。对黄沙白草,呜呜卷叶,平生恨、从头谱。应是瑶台伴侣,只多了、毡裘夫妇。严寒觱篥,几行乡泪,应声如雨。尺幅重披,玉颜千载,依然无主。怪人间厚福,天公尽付,痴儿呆女。【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梦江南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菩萨蛮萧萧几叶风兼雨,离人偏识长更苦。欹枕数秋天,蟾蜍下早弦。夜寒惊被薄,泪与灯花落。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又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见残红舞。不忍覆余觞,临风泪数行。粉香看又别,空剩当时月。月也异当时,凄清照鬓丝。又春云吹散湘帘雨,絮黏蝴蝶飞还住。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柳烟丝一把,暝色笼鸳瓦。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菩萨蛮隔花才歇帘纤雨,一声弹指浑无语。梁燕自双归,长条脉脉垂。小屏山色远,妆薄铅华浅。独自立瑶阶,透寒金缕鞋。又晶帘一片伤心白,云鬟香雾成遥隔。无语问添衣,桐阴月已西。西风鸣络纬,不许愁人睡。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又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一钩新月几疏星。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原是瞿唐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小阑干外寂无声。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虞美人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又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技花样画罗裙。又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又(秋夕信步)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闲阶小立倍荒凉。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鬓云松令枕函香,花径漏。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时节薄寒人病酒,铲地梨花,彻夜东风瘦。掩银屏,垂翠袖。何处吹箫,脉脉情微逗。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青衫湿 悼亡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忽疑君到,漆灯风飐,痴数春星。沁园春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装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戏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于中好 七月初四夜风雨,其明日是亡妇生辰尘满疏帘素带飘,真成暗度可怜宵。几回偷拭青衫泪,忽傍犀奁见翠翘。惟有恨,转无聊。五更依旧落花朝。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凄风打画桥。南乡子 为亡妇题照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金缕曲 亡妇忌日有感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已。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山花子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清平乐凄凄切切,惨淡黄花节。梦里砧声浑未歇,那更乱蛩悲咽。尘生燕子空楼,抛残弦索床头。一样晓风残月,而今触绪添愁。又风鬟雨鬓,偏是来无准。倦倚玉兰看月晕,容易语低香近。软风吹过窗纱,心期便隔天涯。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又黄叶青苔归路,屧粉衣香何处。消息竟沉沉,今夜相思几许。秋雨,秋雨,一半因风吹去。又纤月黄昏庭院,语密翻教醉浅。知否那人心?旧恨新欢相半。谁见?谁见?珊枕泪痕红泫。采桑子彤霞久绝飞琼字,人在谁边。人在谁边,今夜玉清眠不眠。香销被冷残灯灭,静数秋天。静数秋天,又误心期到下弦。又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又冷香萦遍红桥梦,梦觉城笳。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箜篌别后谁能鼓,肠断天涯。暗损韶华,一缕茶烟透碧纱。采桑子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吹落娇红,飞入窗间伴懊侬。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又海天谁放冰轮满,惆怅离情。莫说离情,但值良宵总泪零。只应碧落重相见,那是今生。可奈今生,刚作愁时又忆卿。又拨灯书尽红笺也,依旧无聊。玉漏迢迢,梦里寒花隔玉箫。几竿修竹三更雨,叶叶萧萧。分付秋潮,莫误双鱼到谢桥。又凉生露气湘弦润,暗滴花梢。帘影谁摇,燕蹴风丝上柳条。舞鹍镜匣开频掩,檀粉慵调。朝泪如潮,昨夜香衾觉梦遥。又土花曾染湘娥黛,铅泪难消。清韵谁敲,不是犀椎是凤翘。只应长伴端溪紫,割取秋潮。鹦鹉偷教,方响前头见玉箫。又白衣裳凭朱阑立,凉月趖西。点鬓霜微,岁晏知君归不归?残更目断传书雁,尺素还稀。一味相思,准拟相看似旧时。采桑子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粱。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又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犁花月又西。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落花时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笺书直恁无凭据,休说相思。劝伊好向红窗醉,须莫及,落花时。河传春浅,红怨。掩双环,微雨花间画闲。无言暗将红泪弹。阑珊,香销轻梦还。斜倚画屏思往事,皆不是,空作相思字。记当时,垂柳丝,花枝,满庭蝴蝶儿。浣溪沙记绾长条欲别难。盈盈自此隔银湾。便无风雪也摧残。青雀几时裁锦字,玉虫连夜剪春幡。不禁辛苦况相关。又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又莲漏三声烛半条,杏花微雨湿轻绡,那将红豆寄无聊?春色已看浓似酒,归期安得信如潮,离魂入夜倩谁招?又风髻抛残秋草生。高梧湿月冷无声。当时七夕记深盟。信得羽衣传钿合,悔教罗袜葬倾城。人间空唱雨淋铃。又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软金钩。倚栏无绪不能愁。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风流。见人羞涩却回头。摊破浣溪沙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减字木兰花烛花摇影,冷透疏衾刚欲醒。待不思量,不许孤眠不断肠。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银汉难通,稳耐风波愿始从。又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浪淘沙夜雨做成秋,恰上心头,教他珍重护风流。端的为谁添病也,更为谁羞?密意未曾休,密愿难酬。珠帘四卷月当楼。暗忆欢期真似梦,梦也须留。又红影湿幽窗,瘦尽春光。雨余花外却斜阳。谁见薄衫低髻子,抱膝思量。莫道不凄凉,早近持觞。暗思何事断人肠。曾是向他春梦里,瞥遇回廊。鹧鸪天 离恨背立盈盈故作羞,手挼梅蕊打肩头。欲将离恨寻郎说,待得郎归恨却休。云澹澹,水悠悠,一声横笛锁空楼。何时共泛春溪月,断岸垂杨一叶舟。生查子东风不解愁,偷展湘裙衩。独夜背纱笼,影著纤腰画。爇尽水沉烟,露滴鸳鸯瓦。花骨冷宜香,小立樱桃下。又惆怅彩云飞,碧落知何许?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总是别时情,那得分明语。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荷叶杯知己一人谁是?已矣。赢得误他生。有情终古似无情,别语悔分明。莫道芳时易度,朝暮。珍重好花天。为伊指点再来缘,疏雨洗遗钿。忆江南 宿双林禅院有感心灰尽,有发未全僧。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摇落后,清吹那堪听。淅沥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玉连环影何处几叶萧萧雨。湿尽檐花,花底人无语。掩屏山,玉炉寒。谁见两眉愁聚倚阑干。(按:此调谱律不载,或亦自度曲)浣溪沙消息谁传到拒霜?两行斜雁碧天长,晚秋风景倍凄凉。银蒜押帘人寂寂,玉钗敲烛信茫茫。黄花开也近重阳。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经年。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南乡子烟暖雨初收,落尽繁花小院幽。摘得一双红豆子,低头,说著分携泪暗流。人去似春休,卮酒曾将酹石尤。别自有人桃叶渡,扁舟,一种烟波各自愁。天仙子月落城乌啼未了,起来翻为无眠早。薄霜庭院怯生衣,心悄悄,红阑绕,此情待共谁人晓?蝶恋花眼底风光留不住,和暖和香,又上雕鞍去。欲倩烟丝遮别路,垂杨那是相思树。惆怅玉颜成间阻,何事东风,不作繁华主。断带依然留乞句,斑骓一系无寻处。谒金门风丝袅,水浸碧天清晓。一镜湿云清未了,雨晴春草草。梦里轻螺谁扫。帘外落花红小。独睡起来情悄悄,寄愁何处好?金人捧露盘 净业寺观莲,有怀荪友藕风轻,莲露冷,断虹收,正红窗、初上帘钩。田田翠盖,趁斜阳鱼浪香浮。此时画阁垂杨岸,睡起梳头。旧游踪,招提路,重到处,满离忧。想芙蓉湖上悠悠。红衣狼藉,卧看桃叶送兰舟。午风吹断江南梦,梦里菱讴。梦江南新来好,唱得虎头词。一片冷香惟有梦,十分清瘦更无诗。标格早梅知。清平乐 忆梁汾才听夜雨,便觉秋如许。绕砌蛩螿人不语,有梦转愁无据。乱山千叠横江,忆君游倦何方。知否小窗红烛。照人此夜凄凉.金缕曲 慰西溟何事添凄咽?但由他、天公簸弄,莫教磨涅。失意每多如意少,终古几人称屈。须知道、福因才折。独卧藜床看北斗,背高城、玉笛吹成血。听谯鼓,二更彻。丈夫未肯因人热,且乘闲、五湖料理,扁舟一叶。泪似秋霖挥不尽,洒向野田黄蝶。须不羡、承明班列。马迹车尘忙未了,任西风、吹冷长安月。又萧寺,花如雪。又 姜西溟言别,赋此赠之谁复留君住?叹人生、几翻离合,便成迟暮。最忆西窗同翦烛,却话家山夜雨。不道只、暂时相聚。衮衮长江萧萧木,送遥天、白雁哀鸣去。黄叶下,秋如许。曰归因甚添愁绪。料强似、冷烟寒月,栖迟梵宇。一事伤心君落魄,两鬓飘萧未遇。有解忆、长安儿女。裘敝入门空太息,信古来、才命真相负。身世恨,共谁语。点绛唇小院新凉,晚来顿觉罗衫薄。不成孤酌,形影空酬酢。萧寺怜君,别绪应萧索。西风恶,夕阳吹角,一阵槐花落。百字令 宿汉儿村无情野火,趁西风烧遍、天涯芳草。榆塞重来冰雪里,冷入鬓丝吹老。牧马长嘶,征笳乱动,并入愁怀抱。定知今夕,庾郎瘦损多少。便是脑满肠肥,尚难消受,此荒烟落照。何况文园憔悴后,非复酒垆风调。回乐峰寒,受降城远,梦向家山绕。茫茫百感,凭高唯有清啸。浣溪沙欲寄愁心朔雁边,西风浊酒惨离颜。黄花时节碧云天。古戍烽烟迷斥堠,夕阳村落解鞍鞯。不知征战几人还。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浣溪沙已惯天涯莫浪愁,寒云衰草渐成秋。漫因睡起又登楼。伴我萧萧惟代马,笑人寂寂有牵牛。劳人只合一生休。浣溪沙万里阴山万里沙,谁将绿鬓斗霜华。年来强半在天涯。魂梦不离金屈戍,画图亲展玉鸦叉。生怜瘦减一分花。浣溪沙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客中谁与换春衣。终古闲情归落照,一春幽梦逐游丝,信回刚道别多时。相见欢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同。红蜡泪,青绫被,水沉浓,却与黄茅野店听西风。南歌子 古戍古戍饥乌集,荒城野雉飞。何年劫火剩残灰,试看英雄碧血,满龙堆。玉帐空分垒,金笳已罢吹。东风回首尽成非,不道兴亡命也,岂人为。浪淘沙 望海蜃阙半模糊,踏浪惊呼。任将蠡测笑江湖。沐日光华还浴月,我欲乘桴。钓得六鳖无?竿拂珊瑚。桑田清浅问麻姑。水气浮天天接水,那是蓬壶?好事近马首望青山,零落繁华如此。再向断烟衰草,认藓碑题字。休寻折戟话当年,只洒悲秋泪。斜日十三陵下,过新丰猎骑。采桑子 九日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南楼令 塞外重九古木向人秋,惊蓬掠鬓稠。是重阳、何处堪愁。记得当年惆怅事,正风雨,下南楼。断梦几能留,香魂一哭休。怪凉蝉、空满衾裯。霜落乌啼浑不睡,偏想出,旧风流。点绛唇 黄花城早望五夜光寒,照来积雪平于栈。西风何限,自起披衣看。对此茫茫,不觉成长叹。何时旦,晓星欲散,飞起平沙雁。蝶恋花 出塞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逾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菩萨蛮为春憔悴留春住,那禁半霎催归雨。深巷卖樱桃,雨余红更娇。黄昏清泪阁,忍便花飘泊。消得一声莺,东风三月情。(下阙第二句纳兰手迹作“忍共”。)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又榛荆满眼山城路,征鸿不为愁人住。何处是长安,湿云吹雨寒。丝丝心欲碎,应是悲秋泪。泪向客中多,归时又奈何。又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笳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清平乐烟轻雨小,望里青难了。一缕断虹垂树杪,又是乱山残照。凭高目断征途,暮云千里平芜。日夜河流东下,锦书应托双鱼。清平乐 发汉儿村题壁参横月落,客绪从谁托。望里家山云漠漠,似有红楼一角。不如意事年年,消磨绝塞风烟。输与五陵公子,此时梦绕花前。清平乐 弹琴峡题壁泠泠彻夜,谁是知音者?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极天关塞云中,人随雁落西风。唤取红襟翠袖,莫教泪洒英雄。于中好谁道阴山行路难。风毛雨血万人欢。松梢露点沾鹰绁,芦叶溪深没马鞍。依树歇,映林看。黄羊高宴簇金盘。萧萧一夕霜风紧,却拥貂裘怨早寒。于中好别绪如丝睡不成,那堪孤枕梦边城。因听紫塞三更雨,却忆红楼半夜灯。书郑重,恨分明,天将愁味酿多情。起来呵手封题处,偏到鸳鸯两字冰。于中好雁贴寒云次第飞,向南犹自怨归迟。谁能瘦马关山道,又到西风扑鬓时。人杳杳,思依依,更无芳树有乌啼。凭将扫黛窗前月,持向今朝照别离。生查子短焰剔残花,夜久边声寂。倦舞却闻鸡,暗觉青绫湿。天水接冥蒙,一角西南白。欲渡浣花溪,远梦轻无力。满庭芳堠雪翻鸦,河冰跃马,惊风吹度龙堆。阴燐夜泣,此景总堪悲。待向中宵起舞,无人处、那有村鸡。只应是,金笳暗拍,一样泪沾衣。须知今古事,棋枰胜负,翻覆如斯。叹纷纷蛮触,回首成非。剩得几行青史,斜阳下、断碣残碑。年华共,混同江水,流去几时回。踏莎行倚柳题笺,当花侧帽,赏心应比驱驰好。错教双鬓受东风,看吹绿影成丝早。金殿寒鸦,玉阶春草,就中冷暖和谁道?小楼明月镇长闲,人生何事缁尘老。浣溪沙十里湖光载酒游,青帘低映白苹洲。西风听彻采菱讴。沙岸有时双袖拥,画船何处一竿收。归来无语晚妆楼。渔父收却纶竿落照红,秋风宁为翦芙蓉。人淡淡,水蒙蒙,吹入芦花短笛中。点绛唇 咏风兰别样幽芬,更无浓艳催开处。凌波欲去,且为东风住。忒煞萧疏,怎耐秋如许?还留取,冷香半缕,第一湘江雨。眼儿媚 咏梅莫把琼花比澹妆,谁似白霓裳。别样清幽,自然标格,莫近东墙。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与凄凉。可怜遥夜,冷烟和月,疏影横窗。临江仙 孤雁霜冷离鸿惊失伴,有人同病相怜。拟凭尺素寄愁边,愁多书屡易,双泪落灯前。莫对月明思往事,也知消减年年。无端嘹唳一声传,西风吹只影,刚是早秋天。卜算子 新柳娇软不胜垂,瘦怯那禁舞。多事年年二月风,翦出鹅黄缕。一种可怜生,落日和烟雨。苏小门前长短条,即渐迷行处。临江仙 寒柳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采桑子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减字木兰花 新月晚妆欲罢,更把纤眉临镜画。准待分明,和雨和烟两不胜。莫教星替,守取团圆终必遂。此夜红楼,天上人间一样愁。望江南 咏弦月初八月,半镜上青霄。斜倚画阑娇不语,暗移梅影过红桥,裙带北风飘。浣溪沙 姜女庙海色残阳影断霓,寒涛日夜女郎祠。翠钿尘网上蛛丝。澄海楼高空极目,望夫石在且留题。六王如梦祖龙非。又 红桥怀古,和王阮亭韵无恙年年汴水流。一声水调短亭秋。旧时明月照扬州。曾是长堤牵锦缆,绿杨清瘦至今愁。玉钩斜路近迷楼。于中好 咏史马上吟成促渡江,分明闲气属闺房。生憎久闭金铺暗,花冷回心玉一床。添哽咽,足凄凉。谁教生得满身香。只今西海年年月,犹为萧家照断肠。采桑子那能寂寞芳菲节,欲话生平。夜已三更。一阕悲歌泪暗零。须知秋叶春花促,点鬓星星。遇酒须倾,莫问千秋万岁名。点降唇一种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庚郎未老,何事伤心早?素壁斜辉,竹影横窗扫。空房悄,乌啼欲晓,又下西楼了。朝中措蜀弦秦柱不关情,尽日掩云屏。已惜轻翎退粉,更嫌弱絮为萍。东风多事,余寒吹散,烘暖微酲。看尽一帘红雨,为谁亲系花铃?天仙子 渌水亭秋夜水浴凉蟾风入袂,鱼鳞触损金波碎。好天良夜酒盈樽,心自醉,愁难睡,西南月落城乌起。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浣溪沙伏雨朝寒悉不胜,那能还傍杏花行。去年高摘斗轻盈。漫惹炉烟双袖紫,空将酒晕一衫青。人间何处问多情。虞美人残灯风灭炉烟冷,相伴唯孤影。判叫狼藉醉清樽,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难逢易散花间酒,饮罢空搔首。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风流子 秋郊射猎平原草枯矣,重阳后,黄叶树骚骚。记玉勒青丝,落花时节,曾逢拾翠,忽听吹箫。今来是、烧痕残碧尽,霜影乱红凋。秋水映空,寒烟如织,皂雕飞处,天惨云高。人生须行乐,君知否。容易两鬓萧萧。自与东君作别,刬地无聊。算功名何许,此身博得,短衣射虎,沽酒西郊。便向夕阳影里,倚马挥毫。清平乐将愁不去,秋色行难住。六曲屏山深院宇,日日风风雨雨。雨晴篱菊初香,人言此日重阳。回首凉云暮叶,黄昏无限思量。琵琶仙 中秋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菩萨蛮晓寒瘦著西南月,丁丁漏箭余香咽。春已十分宜,东风无是非。蜀魂羞顾影,玉照斜红冷。谁唱《后庭花》,新年忆旧家。于中好独背残阳上小楼,谁家玉笛韵偏幽。一行白雁遥天暮,几点黄花满地秋。惊节序,叹沉浮,秾华如梦水东流。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于中好小构园林寂不哗,疏篱曲径仿山家。昼长吟罢风流子,忽听楸枰响碧纱。添竹石,伴烟霞。拟凭尊酒慰年华。休嗟髀里今生肉,努力春来自种花。水调歌头 题西山秋爽图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沈。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映疏林。绝顶茅庵里,老衲正孤吟。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此生著岁两屐,谁识卧游心。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明月棹孤舟 海淀一片亭亭空凝伫。趁西风霓裳偏舞。白鸟惊飞,菰蒲叶乱,断续浣纱人语。丹碧驳残秋夜雨。风吹去采菱越女。辘轳声断,昏鸦欲起,多少博山情绪。昭君怨暮雨丝丝吹湿,倦柳愁荷风急。瘦骨不禁秋,总成愁。别有心情怎说。未是诉愁时节。谯鼓已三更,梦须成。赤枣子风淅淅,雨织织。难怪春愁细细添。记不分明疑是梦,梦来还隔一重帘。临江仙丝雨如尘云著水,嫣香碎拾吴宫。百花冷暖避东风,酷怜娇易散,燕子学偎红。人说病宜随月减,恹恹却与春同。可能留蝶抱花丛,不成双梦影,翻笑杏梁空。酒泉子谢欲荼蘼,一片月明如水。篆香消,犹未睡,早鸦啼。嫩寒无赖罗衣薄,休傍阑干角。最愁人,灯欲落,雁还飞。

哈哈,这是我的毕业论文啊《纳兰词点评》作者是苏缨,一家之言,有不准确的地方,但是看完了,你对容若的生平就比较感性的了解了《纳兰词》汪政、陈如江编著,里面有137首词及简单分析——这本算比较专业了,基本容若出名一点的词里面全都有《纳兰性德和他的词》黄天骥作,论著型的如果你只想知道他的名篇,推荐几首,网上都有赏析,搜一下就Ok:《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浣溪沙》(谁言西风独自凉)《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诉衷情》(清晨帘幕卷轻霜)《梦江南》(昏鸦尽)括号里是词的第一句其实他给妻子写的悼亡词最出名了,还有酬友之作42首,也很多,这两方面成就最高,再来就是表现女子闺怨和怀古的词了

纳兰性德毕业论文

ls请别糟蹋容若好么?他是个人才,满腹经纶,忧心国事,可同时他渴望自由,侍卫的身份束缚了他的政治抱负,原本习武的身子却因风寒顽疾的侵袭而日益虚弱。纳兰决不是什么为情生为情死的小男人,他是强者,却也是无法抗争过命运的失败者。那些所谓情诗却决不能用情诗来解读——纳兰不是谁能随随便便写的,他太出色却也太矛盾,他的文才终是凋零在皇家独有的悲剧之中。

纳兰性德,明珠长子,一生郁郁不得志,三十一岁死,死于肺结核,虚岁。一生唯爱一人,卢氏。我最爱以下几个句子: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一生一代一双人,争叫两处销魂。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容若一生唯一“悲”字而已,就好像李商隐,一生唯一“愁”字而已。不能体会容若的生平,如何写得出这篇论文?没有失去,怎么知道珍贵?活着,又如何知道死亡的滋味?这篇论文你是写不出上品了,只因没有感同身受。

【内容提要】纳兰性德的词作充满了凄婉哀厉的情调,形成了个人与社会现实十分明显的矛盾。从纳兰性德的身世及其有关爱情的词章中,可明确看出他个人对爱情的态度和观点,他对封建社会制度下青年男女冲破封建樊篱、追求个人幸福、争取婚姻自由的行为是同情和赞扬的。纳兰性德是我国满族历史上第一个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词人,同时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定地位。他是隶属正黄旗的满族人,他所在的家族也属满族一个著名的显赫部族。纳兰性德的父亲明珠大学士,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声威显赫的著名官僚,曾任康熙的内务总管、弘文院学士,后又历任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直至武英殿大学士,累加太子太师,这是相当于其他朝代的宰相之职。他为官声誉不好,在任职期间,独览朝纲,卖官鬻爵,大肆贪污受贿,为人极其贪婪。他“广置田产,市买奴仆”。“田产丰盈,日进斗金”。“簠簋不饬,货贿山积”。及至后来获罪,当朝廷“籍没其产,有天府所未有者”〔(1)〕。当时社会上普遍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要作官,问索三,要讲情,问老明”〔(2)〕。索三指索额图,老明即是明珠。由此可见其冲天势焰。当然,明珠在朝廷如何翻云覆雨、弄权捭阖,不能由纳兰性德负责,但由此形成的优裕生活条件及特殊的社会地位却会对他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样的家庭环境,使纳兰性德自小就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和严格教育,他个人又具“豪迈挺拔之材,勤勤学问”〔(3)〕。他与大多数纨袴子弟不同,对荣华富贵的生活并不十分热衷,也不像许多八旗子弟那样,整日追求声色犬马,沉湎于风花雪月的温柔乡中,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而是将个人的主要精力和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学习和钻研经史之中。他学习的刻苦精神是令人佩服的,即使有病在身,也丝毫不松懈。“偶有管见,书之别简。或良朋莅止,传述异闻,客去辄录而藏焉。逾三、四年,遂成卷”〔(4)〕。17岁时,入太学就读,一年后,首次参加乡试即中举人。来年会试,却因患“寒疾”在殿试的关键时刻不能参加,功亏一篑。为三年后再次参加考试,学习更加刻苦,并拜宿儒徐乾学为师。据徐回忆,“自癸丑五月始,逢三六九黎明骑马过余邸,讲论书史,自暮乃去”〔(5)〕。22岁第二次参加进士考试,终于高中二甲第七名,被授予三等侍卫之职,后晋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在清初,清廷对侍卫的选拔是十分严格的,能当上侍卫是十分荣耀的,首先家庭和父兄要为皇上宠信,而上三旗子弟则又受到格外优渥,因为“镶黄、正黄、正白三旗,皆天子自将之军,爰选其子弟,命曰侍卫,用备宿卫侍从”。在侍卫中,又以殿前侍卫最为尊贵,这种职务“多以王公胄子勋戚世臣充之,御殿则在帝左右,扈从则给事起居,满洲将相多由此出”〔(6)〕。康熙将纳兰性德选在身边,一再提拔,可见对其看重和准备委之以重任的用心。而纳兰性德也得以长期伴随皇帝身边,跟随巡视、狩猎,也时与皇上一起吟诵唱和,探讨诗文。由于他出众的学问和应对能力,深得皇上信任赏识。他在病重期间,康熙十分关心,不仅派遣太监时时查询病况,委派御医值班疗理,还“亲处方药赐之”;病逝后,又遣使赐奠,恤慰有加,从这可以看出康熙明显的眷顾之意。几乎可以肯定,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展现在他面前的将是一条通向将相仕宦的云衢大道。纳兰性德虽然过早逝世,但在短暂的一生中,却留下了大量的诗、文、赋、词、杂识等作品,表现出多方面的文学才能。其中,词作尤为出色。其《纳兰词》共收词作342首。梁启超谓“容若小词,直追李主”〔(7)〕。把纳兰性德与南唐二主相提并论,不仅说明了他的词在艺术上达到的高度,同时也表明其词在格调和内容上也有与之相近之处。李煜是亡国之君,他的词充满凄婉艳丽的色调是很自然的,而纳兰性德出生于“康熙盛世”,有着高贵的血统和权势显赫的家庭,不仅是从小生活在钟鸣鼎食宰辅之府的“贵介公子”,且少年得志平步青云,又有“一等殿前侍卫”的荣衔,虽然后来其父明珠获罪被查抄,但在他的有生之年,家庭和个人却如“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红楼梦》中形容贾府兴盛用语)。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作品却也充满哀感顽艳的情调就不能不说是一个与社会现实有着明显矛盾的现象了。他在31岁的似锦年华就郁郁而逝,已令人不解;而从整个《纳兰词》来看,也始终笼罩着一种悲凉、忧郁令人不忍卒读的气氛,诸如“断肠”、“凄凉”、“惆怅”、“悲苦”、“憔悴”、“愁”、“恨”、“泪”之类的字眼,简直触目皆是。于是对于他的身世与词作内容、格调上的明显矛盾产生的原因,就成了很多人探究的重点,并产生了种种推测。有人认为纳兰性德由于看到了封建社会的末路或对封建统治者不满,失去信心而郁闷寡欢,因而形成了他词作的凄厉哀婉的格调和低沉幽怨的意境。我认为这种解释不能令人满意。他虽生活于封建社会的末期,但他所处的时代外表不仅没有“衰落”,反而还很“兴盛”,也看不出他对统治者不满或失去信心,据此说明他情绪低落忧郁不仅不能成立,也有人为拔高他思想认识水平之嫌。那么原因又是什么呢?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但他爱情生活不如意或过早丧失爱情可能是导致其精神忧郁的一个重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清代及近代学者在研究《红楼梦》时,总要与纳兰性德联系起来,如:“《红楼梦》一书,脍炙人口,世传为明珠之子而作。明珠之子何人也?余曰:明珠之子名成德,字容若”〔(8)〕。又如:“近人多谓《红楼梦》一书为记清朝明珠家事而作,至于书中人物,各有所指,则又言人人殊。大概以纳兰容若为全书主人翁贾宝玉者近是”〔(9)〕。虽然今天我们认为清代学者的这些议论是牵强附会、捕风捉影之谈,但反过来把他与贾宝玉试作比较,不难发现他们之间颇多相似之处。对于纳兰性德的身世和个人经历,我们现在了解得还比较清楚,但对于他个人的爱情生活及内心情感的变化就知之不多了。我们从《红楼梦》中得知贾宝玉是一“情种”,对纳兰性德我们却无法看到有关他这方面的直接记载。所幸的是,有些人的真实感情往往会通过自己的作品流露出来。《纳兰词》中,包含了大量的爱情词,这些词写得情意缠绵、真挚动人。我们虽然无法断定哪些是作者个人感情的真实写照,哪些是作者的有感而发或为寄托某种政治理想而进行的创作,对于每一首词写作的准确时间及先后顺序也不能确切考定,就是对一些词表现的是情人间的恋情、夫妻间的爱情还是朋友间的友情,我们也很难区分清楚,一些词是“即兴”写作还是过后的回忆也不容易判定,但细读纳兰性德的词,仍不难看出他的词反映了个人爱情的经历或起码也表明了他对爱情的态度和看法。在封建社会,青年男女的婚姻大事要听凭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尤其是那些封建官僚家庭,更是要受到门阀观念和社会地位的影响。在封建礼教的束缚和禁锢下,不知有多少青年因此丧失了个人的幸福甚至抱恨终生。但也有的青年男女一旦有了交往或相识的机会,就冲破封建樊篱产生感情,相知相爱。这在我国历代文学作品和社会现实中都不乏其例。我们从纳兰性德的词中所表现和流露出的感情可以看出,他很可能就经历了一次这样痛苦的“恋爱”。在清人的笔记中,也多有这方面的记载,具有代表性的如:“是书力写宝黛痴情,黛玉不知何人?宝玉固全书之主人翁,即纳兰侍御也”〔(10)〕。把他与小说中的“宝黛之恋”联系起来,说明他很可能有相似的经历。在他的词作中,有首题为《咏红姑娘》的〔眼儿媚〕,有人说这个“红姑娘”就是他的恋人,也有人认为他的恋爱对象是他的“表妹”等等。当然这些传闻未必可靠,我们也很难落实,但从他的词中,我们又可实实在在地看到他感情上所承受的痛苦磨难,不能不使我们相信确有这样一段恋情。对于这位姑娘的名姓及详细情况,我们无法弄清也不必费力去考证,倒是通过记叙和描写爱情的词章,可以从中了解纳兰性德的爱情的经历和观念,从他的每一首表现爱情的词中都可以看到一个生动的场面和体会到作者如海涛般涌动的情感,我们从中撷取一些表现特定场面的词并连缀起来,不仅可以看出他爱情经历的过程和感情发展的脉络,也能得到他的一部“恋爱史”,请看如下的几个场面:〔浣溪沙〕十八年来堕世间,听花嚼芷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谁边? 紫玉钗斜灯影背,红绵粉冷枕函偏,相看好处却无言。这首词记述了词人在18岁那年,开始萌发了爱的欲念,于是就注意打扮和修饰自己,整日口中嚼着香草,在琵琶上弹弄着相思的乐曲,但却不知去向哪个姑娘表达。只能在灯下独自沉浸在对姑娘思念的幻想中,即使看好哪个姑娘也无从言起。这当是他萌生爱情欲望的开始。〔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这首词记录了他在暮春花落时节,与一姑娘在院中金井边偶然相遇,乍见之下,通过一瞥惊鸿的刹那间对视的眼神相撞,两人内心都激起了难以抑制的情愫,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从此开始在簟席之上、灯影之下,油然而生的相思之情却难以排遣。这当是记载他与心上的姑娘第一次相见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心情。“落花红冷”则可能是无意中言中了他们爱情不幸的悲剧结局。〔红窗月〕梦阑酒醒,因循过了清明。是一般心事,两样愁情。犹记回廊里誓生生。 金钗钿盒当时赠,历历春星,道休孤密约,鉴取深盟。语罢一丝清露温银屏。这首词说的是两人自暮春相见,到清明时关系就已发展到了在回廊里幽会,虽然他们都明知前途险阻重重、难以结合,但仍互换了信物,并山盟海誓地私定了终身。这当是表明他们的爱情已发展到了难分难舍并互相表明矢志不渝决心的阶段。〔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钗心只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情,转过回廊叩玉钗。这首词写他们在热恋期间一次值得回想的美妙场面。临江仙〕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一钩新月几疏星,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这首词表现的是作者与姑娘相约幽会,可时已半夜,爱人却久候不至,面对凄凉夜景,作者感到内心焦虑和孤寂。这当是表明他们的爱情已遇到强大势力的阻隔和干扰,预示前景不明。〔浣溪沙〕五字诗中目乍成,尽教残福折书生,手捋裙带那时情。……作者通过回忆幽会情景表现复杂的内心感情。虽然在幽会时以“手捋裙带”的“爱抚”动作表面上表现了幸福甜美的情景,但当时内心却充满了苦涩和愧疚心情。这当是表明作者对他们的爱情没有进展而陷入苦闷烦恼的境地。〔鹊桥仙〕倦收缃帙,悄垂罗幕,盼煞一灯红小,便容生受博山香,销折得狂名多少! 是伊缘薄?是侬情浅?难道多磨更好?不成寒漏也相催?索性尽荒鸡唱了。两人在一起读书到很晚,连打开的书也顾不上收拾,将灯拧小就迫不及待地进入了垂下的罗纱帐中,完全顾不得可能由此引起的世人嘲讽和名誉损失。虽然当时充满了幸福和喜悦,但毕竟是偷期密约,不能成为合法夫妻,对此现实又无可奈何,心中不平,只能以反诘的语气对姑娘耳语,这难道是我们“缘浅情薄”?还是“好事多磨”?时间过得很快,天已快亮了,真想把心一横,索性任鸡去叫,他们就这样任人去说而再不分离。这当是表明他们的爱情发展到最高阶段。他们之间的爱情经历就是这样一步步从最初的一见钟情很快发展到了两情欢洽、情意浓烈的阶段,其间虽充满了酸甜苦辣的个中滋味,但他们的爱情毕竟是真心的,可就是这样一对心心相印情投意合的青年,却未能“有情人终成眷属”,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怨恨。在《纳兰词》中,我们虽然看不到造成这种现状的直接原因,但却可以肯定,面对强大的封建势力,他们虽尽了努力但终于未能冲破封建樊篱的阻隔,表面上顺从了但却以内心的郁闷和不满来表示抗争。在我们上面提到的〔临江仙〕下阙中,他就直接写道:“原是瞿塘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作者在这里借凶险难测的自然现象暗喻他们面对的是一条何其难逾的鸿沟,虽然当时也曾错怪爱人失约无情,但终于还是明白了这种“风”是造成几次“断肠”的元凶。形式上割断了,但从此却陷入了长期痛苦的相思之中。在一首〔浪淘沙〕中,他写道:“红影湿幽窗,瘦尽春光,雨余花外却斜阳。谁见薄衫低髻子,还惹思量。 莫道不凄凉,早近持觞。暗思何事断人肠,曾是向他春梦里,瞥见回廊。”作者以凄婉的情调,回忆当时与姑娘在回廊密约,但时过境迁,留下的只是令人断肠的梦景,充分表达了相思之苦。在一首〔虞美人〕中,他说:“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这应当是他实写与姑娘被迫分手后的“十年”中,无时不保持对心上人的苦苦思念之情。他不仅痛苦地相思,也还进行深深的自责。在一首题为《拟古决绝柬友》的〔木兰花〕中他写道:“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事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诗人以一个被抛弃的少女的口吻进行诉说,充满了哀怨,以“只如初见”开头,表明对负心人的爱恨交集的复杂心理,以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典故,指责“锦衣郎”负心薄情、忘恩负义,违背了两人当日所订的“比翼连枝”的誓言。这些话站在对方立场说出,更表明了他的自责之痛。他在一首〔少年游〕的词中说:“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更是表明了他内心的痛苦和不得已的难言之隐。他想通过对自己的指责,求得减轻精神的压力或得到解脱,他越是指责自己,越是说明了他内心的痛苦程度。他在词中,还对自己的遭遇表现了强烈的不满和反抗情绪。有首〔昭君怨〕:“深禁好春谁惜?薄暮瑶阶伫立,别院管弦声,不分明。又是梨花欲谢,绣背春寒今夜。寂寂锁朱门,梦承恩。”作者长期出入皇宫深禁,深深了解被封锁宫禁中的宫女的痛苦,以她们的痛苦作背景寄寓自己的感情。不仅如此,他在一首〔阮郎归〕中说:“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钦牛津,相对忘贫。”在这首词的上阙中,他愤愤地发问上苍,把一对有情人隔作两处,使他们痛苦相思却不能相亲,自然界美好的春天让谁享受?在下阙他连用三个典故,来表明自己也要为了爱情不惜付出任何代价,即使天上人间亘隔也在所不惜,甚至宁愿抛弃现有的荣华富贵、功名利禄而换取与心上人的“清贫厮守”。当然对于以上词中所述的爱情经历,我们不能完全就断定一定是作者的个人亲身经历,但这并不重要,我们可以由此看出纳兰性德个人对待爱情的态度,最低限度也说明了他对那些为争取婚姻自由、个人幸福而敢于挑战,并不顾一切去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青年男女还是表示了极大的同情和赞扬。而纳兰性德这样的“贵介公子”能有这样的认识和态度也属难能可贵。纳兰性德还写过许多表现夫妻爱情的词,同样也可表明他的爱情观。他一生有过两次婚姻,原配卢氏死得很早,有关她家庭和个人的情况我们知之甚少,只是从纳兰性德19岁时所作的七绝《艳歌》中有“欢近三更梦短休,一宵才得半风流”等记叙夫妻闱中秘密情节的诗句表明,此时他已结婚。从他悼亡妇的词表明卢氏逝于康熙十六年暮春,这年纳兰性德23岁,由此推断,他们仅在一起生活了四、五年。之后,纳兰性德又续娶了继室官氏。有关他两次婚姻的具体情况我们都不得而知,但从他记录和描述婚后生活的词章可以看出,他与卢氏、官氏夫妻之间感情甚笃,婚后生活甜蜜幸福,为此,他曾写下过很多表现美好生活和夫妻恩爱的词章。纳兰性德作为康熙宠信的殿前侍卫,经常要入宫当值或随皇上巡视、狩猎,这样能厮守在家的时间就不多了。因此,他常填一些思念家室的词作。如〔相见欢〕“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同。 红烛泪,青绫被,水沉浓,却与黄茅野店听西风。”词的上阙,作者回忆在家与妻子两情浓浓的情景,下阙则实写客居的孤寂。又如在题为《萧寺纪梦》的〔寻芳草〕中写道:“客夜怎生过?梦相伴,绮窗吟和,薄嗔佯笑到:若不是恁凄凉,肯来么? 来去若匆匆,准拟待晓钟敲破。乍偎人,一闪灯花堕,却对着琉璃火。”这首词则明显表现自己客居佛寺,在梦中与妻子相会,由妻子“薄嗔佯笑”地责怪,体会出夫妻紧偎、情意缠绵的甜蜜幸福,可一梦醒来,面对佛寺中的“硫璃火”,更感凄凉萧索,惆怅有失了。他还通过想象妻子思念自己的情景,表现这种心情,使感情更加突出真切。有首〔南乡子〕《捣衣》这样写道:“鸳瓦已新霜,欲寄寒衣转自伤,见说征夫容易瘦,端相,梦里回时仔细量。 支枕怯空房,且拭清坫就月光,已是深秋兼独夜,凄凉,月到西南更断肠。”这首词写了当丈夫出门在外,妻子独守空房,思念征夫的悲苦心情和凄凉情景。在纳兰性德与卢氏的几年夫妻生活中,两人建立的恩爱感情,一直使他难以忘怀。卢氏去世后,他写了许多悼亡词,其中所表现出的真挚感情和凄婉悱恻的格调同样催人泪下,如在《金缕曲》中他说:“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我自终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在〔摊破浣溪沙〕中他说:“多少滴残红蜡泪,几时干。”就是多年后,他仍写道:“此情已自成回忆,零落鸳鸯,十一年前梦一场。”充分说明了他对卢氏的爱情始终没有淡薄。从以上表现夫妻之情和悼亡的词中,虽可看到纳兰性德忠于爱情的可贵品质,但词作的令人伤感的情调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就产生了一个疑问,写爱情写得那么哀婉悱恻是不是另有用意?纳兰性德深得词贵婉曲、忌浅露的要旨,因此他在词中会不会以曲笔方式表达深意?或是情另有所寄?都值得我们深思。我们知道,即使在封建社会,表现婚外爱情的诗词写得太多太露也会招人非议甚至谴责,但如果是表现夫妻爱情则另当别论,至于悼亡之作更可尽情抒发内心情感,他借对卢氏的思念抒发内心的真实感情,不是没有可能。诸如此类问题,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1) 《清史稿》本传(2) 昭櫣《啸亭杂录》卷九(3) 徐乾学《通志堂集·序》(4) 《通志堂集》卷十五《渌水亭杂识一》(5) 徐乾学《通志堂集·序》(6) 《清史实录》(7) 梁启超《饮冰室文集》卷七十七《渌水亭杂识·跋》(8) 俞樾《小浮梅闲话》之十八《曲园杂纂》(9) 《胡适红楼梦研究论述全编》54页,矅蝯《红楼佚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10) 钱静方《红楼梦考》

其实我们本不在一个时代,不应该这样评论的… 纳兰容若本身在康熙时代是一个很有名的才子 他的词风委婉,他在内心深处厌倦官场庸俗和侍从生活,无心功名利禄,诗词之中,多有伤感之意,虽是才子,但却因诗词的本意目光短浅,而并不为现代人所知。知其的,也只是对所谓“中国风”感兴趣的一些人罢了,因为每个人都需要一面镜子来看自己,来了解自己,纳兰容若就是这样一面镜子,有许多人会在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纳兰性德的论文范文

可从以下角度入手:①纳兰的多重身份:清初八大氏之一那拉氏的族人,宰相纳兰明珠的儿子,两广总督、尚书卢兴祖的女婿,康 熙的御前侍卫,著名词人。②纳兰的感情史:与传说中的表妹蓉(因为也有说法说这是杜撰),与原配卢氏,与沈宛等。③纳兰的作品:《侧帽集》《饮水集》《渌水亭杂识》。 纳兰的名作具体赏析:我是人间惆怅客,人生若只如初见。。。。。。 总结纳兰的词风以及和李煜、晏几道等的对比,最好有些豪放派的。

阶前双夜合,枝叶敷华荣。疏密共晴雨,卷舒因晦明。影随筠箔乱,香杂水沉生。对此能消忿,旋移近小楹。--《夜合花》 【清】 纳兰性德 是他最后一次与久别好友把月畅谈,是他最后一次性灵的诗魂得以升腾,也是他第一次解下桎梏,去往心之所向。然而,命运是磨人的。一夜微雨,他的生命便如满地零落的夜合花,捻入尘土。他说,【对此能消忿】。可却又要如何消得?终是抱恨归西。 读完李雷的《纳兰性德》,是怎样的心绪驱使我在此布字?或是他的满腹诗才?或是他的侠骨柔肠?非也。是真。一位骨血相溶的性情真人。 三十载虽短,纳兰性德却历经了三十年的孤寂岁月,他将这三十载的路走得很长很长,无限延伸的却是伤痛。自【志欲吞鲸鲵】的青年壮志到【醒也无聊,醉也无聊】的落拓抑郁。自【戏将莲菂抛池里,种出花枝是并头】的你侬我侬到【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的柔肠寸断。自【不信道遂逢知己】的深挚情谊到【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的无助离别。纳兰性德将他的壮志难酬、爱恨离愁全部用词作宣泄出来。性灵的词作。 他忿恨,叶赫那拉氏的先祖们在熏黑的战场上洒下的屈辱血水。他忿恨,使他犹如笼鸟般失去自由的政治桎梏。他忿恨,上天在他最幸福的时候让他的爱情得而复失。他忿恨,良朋知己的聚少离多,【同心不得说】。当他终于下定决心脱离枷锁,【愿学海鸥,闲飞闲宿】的时候,死神却向他靠拢,一切都归于终结。又怎能不再添得一恨?此恨于我深感,遂亦生得一恨。是怜。是惜。 性灵的诗魂如若斯人。他的至真至性,不也正如他的词作般性灵么?黑暗的官场没有玷污他的心魂,荣华权势没有造就他纨绔的性情。他依然强忍疲乏地做着康熙的御前侍卫,他依然谦逊有礼地接受恩师徐乾学的教诲,他依然与知心汉友吟诗作词。这份淡然,放置如今的社会,又有几人能做得?人们都带着假面具生活的太久了,你会不会担心有天将面具摘下的时候,连自己都已无法辨认镜前的人?何不学着闲飞闲宿,窥得一方净土,自得一份闲适。 默默愚笨,对于纳兰性德的长逝有着另一种看法。纳兰性德的逝去必定是令人伤痛的,然,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彻底的解脱。尔虞我诈的官场,生离死别的折磨,壮志难酬的无奈……这三十年,纳兰性德走得太累。试想,他还有多少个凄凉悲愤的三十年要走过?至少现在,哪怕外界百年的风云复变,之于纳兰性德,也都无意了。 奠孤魂。祝安。 这是从好友日志里找的,希望能喜欢我也喜欢纳兰也喜欢柳永 李白

【内容提要】纳兰性德的词作充满了凄婉哀厉的情调,形成了个人与社会现实十分明显的矛盾。从纳兰性德的身世及其有关爱情的词章中,可明确看出他个人对爱情的态度和观点,他对封建社会制度下青年男女冲破封建樊篱、追求个人幸福、争取婚姻自由的行为是同情和赞扬的。纳兰性德是我国满族历史上第一个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词人,同时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定地位。他是隶属正黄旗的满族人,他所在的家族也属满族一个著名的显赫部族。纳兰性德的父亲明珠大学士,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声威显赫的著名官僚,曾任康熙的内务总管、弘文院学士,后又历任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直至武英殿大学士,累加太子太师,这是相当于其他朝代的宰相之职。他为官声誉不好,在任职期间,独览朝纲,卖官鬻爵,大肆贪污受贿,为人极其贪婪。他“广置田产,市买奴仆”。“田产丰盈,日进斗金”。“簠簋不饬,货贿山积”。及至后来获罪,当朝廷“籍没其产,有天府所未有者”〔(1)〕。当时社会上普遍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要作官,问索三,要讲情,问老明”〔(2)〕。索三指索额图,老明即是明珠。由此可见其冲天势焰。当然,明珠在朝廷如何翻云覆雨、弄权捭阖,不能由纳兰性德负责,但由此形成的优裕生活条件及特殊的社会地位却会对他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样的家庭环境,使纳兰性德自小就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和严格教育,他个人又具“豪迈挺拔之材,勤勤学问”〔(3)〕。他与大多数纨袴子弟不同,对荣华富贵的生活并不十分热衷,也不像许多八旗子弟那样,整日追求声色犬马,沉湎于风花雪月的温柔乡中,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而是将个人的主要精力和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学习和钻研经史之中。他学习的刻苦精神是令人佩服的,即使有病在身,也丝毫不松懈。“偶有管见,书之别简。或良朋莅止,传述异闻,客去辄录而藏焉。逾三、四年,遂成卷”〔(4)〕。17岁时,入太学就读,一年后,首次参加乡试即中举人。来年会试,却因患“寒疾”在殿试的关键时刻不能参加,功亏一篑。为三年后再次参加考试,学习更加刻苦,并拜宿儒徐乾学为师。据徐回忆,“自癸丑五月始,逢三六九黎明骑马过余邸,讲论书史,自暮乃去”〔(5)〕。22岁第二次参加进士考试,终于高中二甲第七名,被授予三等侍卫之职,后晋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在清初,清廷对侍卫的选拔是十分严格的,能当上侍卫是十分荣耀的,首先家庭和父兄要为皇上宠信,而上三旗子弟则又受到格外优渥,因为“镶黄、正黄、正白三旗,皆天子自将之军,爰选其子弟,命曰侍卫,用备宿卫侍从”。在侍卫中,又以殿前侍卫最为尊贵,这种职务“多以王公胄子勋戚世臣充之,御殿则在帝左右,扈从则给事起居,满洲将相多由此出”〔(6)〕。康熙将纳兰性德选在身边,一再提拔,可见对其看重和准备委之以重任的用心。而纳兰性德也得以长期伴随皇帝身边,跟随巡视、狩猎,也时与皇上一起吟诵唱和,探讨诗文。由于他出众的学问和应对能力,深得皇上信任赏识。他在病重期间,康熙十分关心,不仅派遣太监时时查询病况,委派御医值班疗理,还“亲处方药赐之”;病逝后,又遣使赐奠,恤慰有加,从这可以看出康熙明显的眷顾之意。几乎可以肯定,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展现在他面前的将是一条通向将相仕宦的云衢大道。纳兰性德虽然过早逝世,但在短暂的一生中,却留下了大量的诗、文、赋、词、杂识等作品,表现出多方面的文学才能。其中,词作尤为出色。其《纳兰词》共收词作342首。梁启超谓“容若小词,直追李主”〔(7)〕。把纳兰性德与南唐二主相提并论,不仅说明了他的词在艺术上达到的高度,同时也表明其词在格调和内容上也有与之相近之处。李煜是亡国之君,他的词充满凄婉艳丽的色调是很自然的,而纳兰性德出生于“康熙盛世”,有着高贵的血统和权势显赫的家庭,不仅是从小生活在钟鸣鼎食宰辅之府的“贵介公子”,且少年得志平步青云,又有“一等殿前侍卫”的荣衔,虽然后来其父明珠获罪被查抄,但在他的有生之年,家庭和个人却如“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红楼梦》中形容贾府兴盛用语)。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作品却也充满哀感顽艳的情调就不能不说是一个与社会现实有着明显矛盾的现象了。他在31岁的似锦年华就郁郁而逝,已令人不解;而从整个《纳兰词》来看,也始终笼罩着一种悲凉、忧郁令人不忍卒读的气氛,诸如“断肠”、“凄凉”、“惆怅”、“悲苦”、“憔悴”、“愁”、“恨”、“泪”之类的字眼,简直触目皆是。于是对于他的身世与词作内容、格调上的明显矛盾产生的原因,就成了很多人探究的重点,并产生了种种推测。有人认为纳兰性德由于看到了封建社会的末路或对封建统治者不满,失去信心而郁闷寡欢,因而形成了他词作的凄厉哀婉的格调和低沉幽怨的意境。我认为这种解释不能令人满意。他虽生活于封建社会的末期,但他所处的时代外表不仅没有“衰落”,反而还很“兴盛”,也看不出他对统治者不满或失去信心,据此说明他情绪低落忧郁不仅不能成立,也有人为拔高他思想认识水平之嫌。那么原因又是什么呢?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但他爱情生活不如意或过早丧失爱情可能是导致其精神忧郁的一个重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清代及近代学者在研究《红楼梦》时,总要与纳兰性德联系起来,如:“《红楼梦》一书,脍炙人口,世传为明珠之子而作。明珠之子何人也?余曰:明珠之子名成德,字容若”〔(8)〕。又如:“近人多谓《红楼梦》一书为记清朝明珠家事而作,至于书中人物,各有所指,则又言人人殊。大概以纳兰容若为全书主人翁贾宝玉者近是”〔(9)〕。虽然今天我们认为清代学者的这些议论是牵强附会、捕风捉影之谈,但反过来把他与贾宝玉试作比较,不难发现他们之间颇多相似之处。对于纳兰性德的身世和个人经历,我们现在了解得还比较清楚,但对于他个人的爱情生活及内心情感的变化就知之不多了。我们从《红楼梦》中得知贾宝玉是一“情种”,对纳兰性德我们却无法看到有关他这方面的直接记载。所幸的是,有些人的真实感情往往会通过自己的作品流露出来。《纳兰词》中,包含了大量的爱情词,这些词写得情意缠绵、真挚动人。我们虽然无法断定哪些是作者个人感情的真实写照,哪些是作者的有感而发或为寄托某种政治理想而进行的创作,对于每一首词写作的准确时间及先后顺序也不能确切考定,就是对一些词表现的是情人间的恋情、夫妻间的爱情还是朋友间的友情,我们也很难区分清楚,一些词是“即兴”写作还是过后的回忆也不容易判定,但细读纳兰性德的词,仍不难看出他的词反映了个人爱情的经历或起码也表明了他对爱情的态度和看法。在封建社会,青年男女的婚姻大事要听凭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尤其是那些封建官僚家庭,更是要受到门阀观念和社会地位的影响。在封建礼教的束缚和禁锢下,不知有多少青年因此丧失了个人的幸福甚至抱恨终生。但也有的青年男女一旦有了交往或相识的机会,就冲破封建樊篱产生感情,相知相爱。这在我国历代文学作品和社会现实中都不乏其例。我们从纳兰性德的词中所表现和流露出的感情可以看出,他很可能就经历了一次这样痛苦的“恋爱”。在清人的笔记中,也多有这方面的记载,具有代表性的如:“是书力写宝黛痴情,黛玉不知何人?宝玉固全书之主人翁,即纳兰侍御也”〔(10)〕。把他与小说中的“宝黛之恋”联系起来,说明他很可能有相似的经历。在他的词作中,有首题为《咏红姑娘》的〔眼儿媚〕,有人说这个“红姑娘”就是他的恋人,也有人认为他的恋爱对象是他的“表妹”等等。当然这些传闻未必可靠,我们也很难落实,但从他的词中,我们又可实实在在地看到他感情上所承受的痛苦磨难,不能不使我们相信确有这样一段恋情。对于这位姑娘的名姓及详细情况,我们无法弄清也不必费力去考证,倒是通过记叙和描写爱情的词章,可以从中了解纳兰性德的爱情的经历和观念,从他的每一首表现爱情的词中都可以看到一个生动的场面和体会到作者如海涛般涌动的情感,我们从中撷取一些表现特定场面的词并连缀起来,不仅可以看出他爱情经历的过程和感情发展的脉络,也能得到他的一部“恋爱史”,请看如下的几个场面:〔浣溪沙〕十八年来堕世间,听花嚼芷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谁边? 紫玉钗斜灯影背,红绵粉冷枕函偏,相看好处却无言。这首词记述了词人在18岁那年,开始萌发了爱的欲念,于是就注意打扮和修饰自己,整日口中嚼着香草,在琵琶上弹弄着相思的乐曲,但却不知去向哪个姑娘表达。只能在灯下独自沉浸在对姑娘思念的幻想中,即使看好哪个姑娘也无从言起。这当是他萌生爱情欲望的开始。〔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这首词记录了他在暮春花落时节,与一姑娘在院中金井边偶然相遇,乍见之下,通过一瞥惊鸿的刹那间对视的眼神相撞,两人内心都激起了难以抑制的情愫,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从此开始在簟席之上、灯影之下,油然而生的相思之情却难以排遣。这当是记载他与心上的姑娘第一次相见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心情。“落花红冷”则可能是无意中言中了他们爱情不幸的悲剧结局。〔红窗月〕梦阑酒醒,因循过了清明。是一般心事,两样愁情。犹记回廊里誓生生。 金钗钿盒当时赠,历历春星,道休孤密约,鉴取深盟。语罢一丝清露温银屏。这首词说的是两人自暮春相见,到清明时关系就已发展到了在回廊里幽会,虽然他们都明知前途险阻重重、难以结合,但仍互换了信物,并山盟海誓地私定了终身。这当是表明他们的爱情已发展到了难分难舍并互相表明矢志不渝决心的阶段。〔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钗心只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情,转过回廊叩玉钗。这首词写他们在热恋期间一次值得回想的美妙场面。临江仙〕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一钩新月几疏星,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这首词表现的是作者与姑娘相约幽会,可时已半夜,爱人却久候不至,面对凄凉夜景,作者感到内心焦虑和孤寂。这当是表明他们的爱情已遇到强大势力的阻隔和干扰,预示前景不明。〔浣溪沙〕五字诗中目乍成,尽教残福折书生,手捋裙带那时情。……作者通过回忆幽会情景表现复杂的内心感情。虽然在幽会时以“手捋裙带”的“爱抚”动作表面上表现了幸福甜美的情景,但当时内心却充满了苦涩和愧疚心情。这当是表明作者对他们的爱情没有进展而陷入苦闷烦恼的境地。〔鹊桥仙〕倦收缃帙,悄垂罗幕,盼煞一灯红小,便容生受博山香,销折得狂名多少! 是伊缘薄?是侬情浅?难道多磨更好?不成寒漏也相催?索性尽荒鸡唱了。两人在一起读书到很晚,连打开的书也顾不上收拾,将灯拧小就迫不及待地进入了垂下的罗纱帐中,完全顾不得可能由此引起的世人嘲讽和名誉损失。虽然当时充满了幸福和喜悦,但毕竟是偷期密约,不能成为合法夫妻,对此现实又无可奈何,心中不平,只能以反诘的语气对姑娘耳语,这难道是我们“缘浅情薄”?还是“好事多磨”?时间过得很快,天已快亮了,真想把心一横,索性任鸡去叫,他们就这样任人去说而再不分离。这当是表明他们的爱情发展到最高阶段。他们之间的爱情经历就是这样一步步从最初的一见钟情很快发展到了两情欢洽、情意浓烈的阶段,其间虽充满了酸甜苦辣的个中滋味,但他们的爱情毕竟是真心的,可就是这样一对心心相印情投意合的青年,却未能“有情人终成眷属”,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怨恨。在《纳兰词》中,我们虽然看不到造成这种现状的直接原因,但却可以肯定,面对强大的封建势力,他们虽尽了努力但终于未能冲破封建樊篱的阻隔,表面上顺从了但却以内心的郁闷和不满来表示抗争。在我们上面提到的〔临江仙〕下阙中,他就直接写道:“原是瞿塘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作者在这里借凶险难测的自然现象暗喻他们面对的是一条何其难逾的鸿沟,虽然当时也曾错怪爱人失约无情,但终于还是明白了这种“风”是造成几次“断肠”的元凶。形式上割断了,但从此却陷入了长期痛苦的相思之中。在一首〔浪淘沙〕中,他写道:“红影湿幽窗,瘦尽春光,雨余花外却斜阳。谁见薄衫低髻子,还惹思量。 莫道不凄凉,早近持觞。暗思何事断人肠,曾是向他春梦里,瞥见回廊。”作者以凄婉的情调,回忆当时与姑娘在回廊密约,但时过境迁,留下的只是令人断肠的梦景,充分表达了相思之苦。在一首〔虞美人〕中,他说:“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这应当是他实写与姑娘被迫分手后的“十年”中,无时不保持对心上人的苦苦思念之情。他不仅痛苦地相思,也还进行深深的自责。在一首题为《拟古决绝柬友》的〔木兰花〕中他写道:“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事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诗人以一个被抛弃的少女的口吻进行诉说,充满了哀怨,以“只如初见”开头,表明对负心人的爱恨交集的复杂心理,以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典故,指责“锦衣郎”负心薄情、忘恩负义,违背了两人当日所订的“比翼连枝”的誓言。这些话站在对方立场说出,更表明了他的自责之痛。他在一首〔少年游〕的词中说:“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更是表明了他内心的痛苦和不得已的难言之隐。他想通过对自己的指责,求得减轻精神的压力或得到解脱,他越是指责自己,越是说明了他内心的痛苦程度。他在词中,还对自己的遭遇表现了强烈的不满和反抗情绪。有首〔昭君怨〕:“深禁好春谁惜?薄暮瑶阶伫立,别院管弦声,不分明。又是梨花欲谢,绣背春寒今夜。寂寂锁朱门,梦承恩。”作者长期出入皇宫深禁,深深了解被封锁宫禁中的宫女的痛苦,以她们的痛苦作背景寄寓自己的感情。不仅如此,他在一首〔阮郎归〕中说:“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钦牛津,相对忘贫。”在这首词的上阙中,他愤愤地发问上苍,把一对有情人隔作两处,使他们痛苦相思却不能相亲,自然界美好的春天让谁享受?在下阙他连用三个典故,来表明自己也要为了爱情不惜付出任何代价,即使天上人间亘隔也在所不惜,甚至宁愿抛弃现有的荣华富贵、功名利禄而换取与心上人的“清贫厮守”。当然对于以上词中所述的爱情经历,我们不能完全就断定一定是作者的个人亲身经历,但这并不重要,我们可以由此看出纳兰性德个人对待爱情的态度,最低限度也说明了他对那些为争取婚姻自由、个人幸福而敢于挑战,并不顾一切去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青年男女还是表示了极大的同情和赞扬。而纳兰性德这样的“贵介公子”能有这样的认识和态度也属难能可贵。纳兰性德还写过许多表现夫妻爱情的词,同样也可表明他的爱情观。他一生有过两次婚姻,原配卢氏死得很早,有关她家庭和个人的情况我们知之甚少,只是从纳兰性德19岁时所作的七绝《艳歌》中有“欢近三更梦短休,一宵才得半风流”等记叙夫妻闱中秘密情节的诗句表明,此时他已结婚。从他悼亡妇的词表明卢氏逝于康熙十六年暮春,这年纳兰性德23岁,由此推断,他们仅在一起生活了四、五年。之后,纳兰性德又续娶了继室官氏。有关他两次婚姻的具体情况我们都不得而知,但从他记录和描述婚后生活的词章可以看出,他与卢氏、官氏夫妻之间感情甚笃,婚后生活甜蜜幸福,为此,他曾写下过很多表现美好生活和夫妻恩爱的词章。纳兰性德作为康熙宠信的殿前侍卫,经常要入宫当值或随皇上巡视、狩猎,这样能厮守在家的时间就不多了。因此,他常填一些思念家室的词作。如〔相见欢〕“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同。 红烛泪,青绫被,水沉浓,却与黄茅野店听西风。”词的上阙,作者回忆在家与妻子两情浓浓的情景,下阙则实写客居的孤寂。又如在题为《萧寺纪梦》的〔寻芳草〕中写道:“客夜怎生过?梦相伴,绮窗吟和,薄嗔佯笑到:若不是恁凄凉,肯来么? 来去若匆匆,准拟待晓钟敲破。乍偎人,一闪灯花堕,却对着琉璃火。”这首词则明显表现自己客居佛寺,在梦中与妻子相会,由妻子“薄嗔佯笑”地责怪,体会出夫妻紧偎、情意缠绵的甜蜜幸福,可一梦醒来,面对佛寺中的“硫璃火”,更感凄凉萧索,惆怅有失了。他还通过想象妻子思念自己的情景,表现这种心情,使感情更加突出真切。有首〔南乡子〕《捣衣》这样写道:“鸳瓦已新霜,欲寄寒衣转自伤,见说征夫容易瘦,端相,梦里回时仔细量。 支枕怯空房,且拭清坫就月光,已是深秋兼独夜,凄凉,月到西南更断肠。”这首词写了当丈夫出门在外,妻子独守空房,思念征夫的悲苦心情和凄凉情景。在纳兰性德与卢氏的几年夫妻生活中,两人建立的恩爱感情,一直使他难以忘怀。卢氏去世后,他写了许多悼亡词,其中所表现出的真挚感情和凄婉悱恻的格调同样催人泪下,如在《金缕曲》中他说:“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我自终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在〔摊破浣溪沙〕中他说:“多少滴残红蜡泪,几时干。”就是多年后,他仍写道:“此情已自成回忆,零落鸳鸯,十一年前梦一场。”充分说明了他对卢氏的爱情始终没有淡薄。从以上表现夫妻之情和悼亡的词中,虽可看到纳兰性德忠于爱情的可贵品质,但词作的令人伤感的情调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就产生了一个疑问,写爱情写得那么哀婉悱恻是不是另有用意?纳兰性德深得词贵婉曲、忌浅露的要旨,因此他在词中会不会以曲笔方式表达深意?或是情另有所寄?都值得我们深思。我们知道,即使在封建社会,表现婚外爱情的诗词写得太多太露也会招人非议甚至谴责,但如果是表现夫妻爱情则另当别论,至于悼亡之作更可尽情抒发内心情感,他借对卢氏的思念抒发内心的真实感情,不是没有可能。诸如此类问题,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1) 《清史稿》本传(2) 昭櫣《啸亭杂录》卷九(3) 徐乾学《通志堂集·序》(4) 《通志堂集》卷十五《渌水亭杂识一》(5) 徐乾学《通志堂集·序》(6) 《清史实录》(7) 梁启超《饮冰室文集》卷七十七《渌水亭杂识·跋》(8) 俞樾《小浮梅闲话》之十八《曲园杂纂》(9) 《胡适红楼梦研究论述全编》54页,矅蝯《红楼佚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10) 钱静方《红楼梦考》

纳兰的词多以爱情为主,可以以时间为线,不同时期的用词、风格的变化,也可以从词的不同类型来写,纳兰以小令见长,可以着重写。不过还是要看你是想从情感内容写纳兰的感情世界呢?还是就词来写他的用词等造诣

纳兰性德议论文素材

一样娥眉下弦不似初弦好庾郎未老何事伤心早赤壁斜辉竹影横窗扫空房悄乌啼欲晓又下西楼了)这是纳兰性德的什么词

建议借鉴纳兰词的赏析可以写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减字木兰花 (相逢不语)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梦江南(昏鸦尽)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 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以上均为本人意见,欢迎喜欢纳兰的人来联系492760953(本人QQ)

纳兰性德(1655-1685):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清初著名词人。

性德少聪颖,读书过目即能成诵,继承满人习武传统,精于骑射。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均有一定造诣。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武官正三品。

妻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赐淑人,诰赠一品夫人,婚后三年,妻子亡故,吴江叶元礼亲为之撰墓志铭,继娶官氏,赐淑人。妾颜氏,后纳江南沈宛,著有《选梦词》“风韵不减夫婿”,亡佚。纳兰性德死时,年仅三十一岁,“文人祚薄,哀动天地”葬于京西皂荚屯。有三子四女。一女嫁与骁将年羹尧。

纳兰性德与朱彝尊、陈维崧、顾贞观、姜宸英、严绳孙等汉族名士交游,从一定程度上为清廷笼络住一批汉族知识分子。一生著作颇丰:《通志堂集》二十卷、《渌水亭杂识》四卷,《词林正略》;辑《大易集义粹言》八十卷,《陈氏礼记说补正》三十八卷;编选《近词初集》、《名家绝句钞》、《全唐诗选》等书,笔力惊人。

纳兰性德以词闻,现存349首,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悼亡词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王国维有评:"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朱祖谋云:"八百年来无此作者" ,潭献云"以成容若之贵……,而作词皆幽艳哀断,所谓别有怀抱者也",当时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纳兰词》传至国外,朝鲜人谓“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

纳兰词初名《侧帽》,后名《饮水》,现统称纳兰词。

初识纳兰性德,是在我上高中那阶段,读罢纳兰性德一首回忆的词《浣溪纱》,便对这位用情专一的男子仰慕起来,加之高中语文老师刘邦赵先生又赞其风流倜傥,才情过人,就对他开始了像信仰一般追寻。

“沉思往事立残阳”, “当时只道是寻常”这样的情语竟然能点破人心,心情有偏差的时候,几乎被勾下泪来了。

“背灯和月就花阴,已经十年踪迹十年心”一瞥就看见他逗留在荒芜的秋草蔓地的庭院里,寻找,追忆,落寞,遗憾,悲凉……怪不得陈奕迅的《十年》能如此打动不同的人哪,只是都有这般相似的经历。

记得苏联诗人说过“二月,足够用墨水来痛苦。

”那么十年光阴,连心都长上了苔藓,足够用来怀念的了。

他也写送别词,勾勒的画面寒意沉沉,使人心意飘摇,心绪黯然,不过末尾他会有句温暖宽慰之语,总算能让人含泪微笑一下下。

纳兰性德的词中多次浮现“谢娘”的身影,令我对其迷恋爱慕之中充斥了一股嫉妒,这样一位才子竟然独具烟花般的寂寞,任凭年华在指间飞落也心系谢娘不为她动,怜之,妒之。

不过,他的边塞词能写出将士们磊落的男儿风,又精道地抒发自己的故园之思,真算异数。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他,思念家乡之情可解,可他也并非愿意回京城受皇帝的呼喝吧,一个贵胄竟然感觉无处可归,在他人看来纳兰性德是自寻烦恼,认定是他的文气、才气清高所致,我却以为是一才子在艺术性地发牢骚罢了。

人们提及他——纳兰容若,便觉是一阙绝妙好词。

唇齿间流转起来芳香馥郁,一个男人也能惊艳于清王朝三百年喔!他短暂的人生用这句话来形容最贴切不过了:一生恰如三月花。

万丈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

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

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星影坠】 细读纳兰词会发现,豪放是外放的风骨,忧伤才是内敛的精魂。

“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一句无限风光惊绝。

人尚留在“星影摇摇欲坠”的壮美凄清中未及回神,“归梦隔狼河”的现实残酷已逼近眼前。

帐外响彻的白狼河的涛声将人本就难圆的乡梦击得粉碎。

奇怪的是,这阕被王国维许之为豪壮的《如梦令》让我最先联想起的并非“黄昏饮马傍郊河”的箫壮,而是李易安“绿肥红瘦”的清廖。

也许容若本身透露的意象就是如此。

人沉醉,却非全醉。

尘世中总有着夜阑独醒的人,带着断崖独坐的寂寥。

就算塞外风光奇绝,扈从圣驾的风光,也抵不了心底对故园的翼盼。

诺瓦利斯说,诗是对家园的无限怀想,容若这阕词是再贴切不过的注解。

其实不止是容若,离乡之绪,故园之思简直是古代文人一种思维定势,脑袋里面的主旋律。

切肤痛楚让文人骚客们整出这样了“生离死别”这样震撼人心的词。

那时候的人还太弱小,缺乏驰骋的能力,因此离别是重大的。

一路上关山隔阻,离自己的温暖小屋越来越远,一路上昼行夜停风餐露宿,前途却茫茫无尽,不晓得哪天才能到目的地,也可能随时被不可预期的困难和危险击倒。

在种种焦虑和不安中意识到自身在天地面前如斯渺小。

这种惶惑不是现在坐着飞机和火车,就可以满世界溜达的人想象的。

归梦隔狼河,却被河声搅碎的痛苦,在现代人看来简直不值一提。

何必做梦呢,直接视频或者电话就好了,多少话也说得尽,不必可怜巴巴寄望于梦中还家。

今人已经习惯把自己的世界掌握在可以掌握的范围之内,既明哲保身又胜券在握,何乐不为?当一座都市大的可以容纳成千上万人,而你又来去自如时,故乡的概念也被虚化。

只要你愿意,可以和某人老死不相往来;或者转身把自己投入人海,今天在南半球,明天就出现在北半球。

故乡的血液在现代人身上流失殆尽。

像听一场古老的戏曲,看一场皮影戏,读古人留下的诗词常浮起这样的心意。

那里没有石头森林钢筋铁塔,没有无休止的工作和无法派遣的压力。

桃李芳菲的场景下是人在其间踏歌漫行,时光漫漫,足可用来浪费。

他们即使有哀痛,依然似不识人世愁苦的稚子。

读到这阕词的时候会有一点落寞,静静地滴下来。

这是我作文里一个小小的文段,是完全自创啊~-----------------------------------------------当书页一张张翻过,如同拨动我温润的心.纳兰公子就这样翩翩而来,三百 多年不知有多少人轻声默念着他的名字,然却终究抵不过那八个字——如鱼饮水,冷暖自如.人生若只如初见,一种莫名的感触涌上心头,也许是相知多年的故友,总有一种道不明的透明的哀伤.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情到浓时,他可以化作诗笔,而今读诗的人竟也轻倚危阑,不知为谁垂泪.于是,细细地将他的心印在纸上,不禁地遐想,在什刹海的那棵西府海棠下,会上演一段怎样动人的故事.

这是我作文里一个小小的文段,是完全自创啊~ -----------------------------------------------当书页一张张翻过,如同拨动我温润的心。

纳兰公子就这样翩翩而来,三百 多年不知有多少人轻声默念着他的名字,然却终究抵不过那八个字——如鱼饮水,冷暖自如。

人生若只如初见,一种莫名的感触涌上心头,也许是相知多年的故友,总有一种道不明的透明的哀伤。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情到浓时,他可以化作诗笔,而今读诗的人竟也轻倚危阑,不知为谁垂泪。

于是,细细地将他的心印在纸上,不禁地遐想,在什刹海的那棵西府海棠下,会上演一段怎样动人的故事....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是谁家少年,策马临鞍,顾盼之间自是流丽无双;是谁家少年,容止俊雅,翎舞翩跹,谈笑之间自是温柔了岁月;又是谁家少年,驰骋沙场,所向披靡,刀光剑影之间侠气自成一篇······要怎样的文采才能与他共话桑麻,剪烛西窗;要怎样的婧美才能与他举案齐眉,言笑晏晏;又是要有怎样的笔墨,才能绘出一个不灭的纳兰? 一声叹息,轻轻的吹开几百年历史的尘埃,我仿佛来到了那段被他惊艳的时光。

生于贵胄之家,十岁便能赋得窈窕之章,十八岁中举,仕途坦荡,才动京华,前途无量。

无论是德高望重的殿阁学士、清高自赏的潦倒诗人、久居闺中的碧玉闺秀,甚至是不精词赋的庶民百姓,无人不对纳兰推崇备至。

街头巷尾,楼台宫阁,无人不晓纳兰之名。

即使是在后世的今天,纳兰也被王国维这样的文学大家推崇说北宋以来,唯此一人尔,然而使他成为这唯此一人的,又何止他的才华?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名利奉承丝毫不曾对纳兰产生过什么影响,他依旧是他,那个天真羞涩却又坚定淡泊的纳兰。

羞于向表妹直接言明爱意以致咫尺天涯误了终身的是他;冒死混进深宫只为再见心爱的表妹一眼的也是他;几多旧事,几多思量,细腻敏感忧郁孤独的那个诗人是他;随君出征,驰骋沙场的那个一品带刀侍卫也是他·····纵汉字再博大精深,也难绘出纳兰的风流无暇。

若是上帝予一个人最大的惩罚就是赋了他无尽的思想,那纳兰就是遭了无尽的惩罚 ,就如故事里那棵只能孤独的仰望天空的嘉木,命中注定路过人间。

南方有嘉木,谁与望天堂。

嘉木风可摧,相思不可断。

正如嘉木可以被风摧毁而思念不灭一样,纳兰的思想,永不可断。

如果人生若只如初见,还有谁会怨恨着故人心易变?如果人间处处暖风红烛,还有谁会顾念着西风独自凉?百年流云任时间,清弦歌不绝。

我的梦中,将永远停留着一个赌书消得泼茶香的少年,只可惜,当时只道是寻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族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

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

他生活于满汉融合的时期,其贵族家庭之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

他虽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

这一特殊的生活环境与背景,加之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流传至今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这一富于意境的佳作,是其众多的代表作之一。

纳兰性德诗人落拓无羁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脱俗的秉赋,加之才华出众,功名轻取的潇洒,与他出身豪门,钟鸣鼎食,入值宫禁,金阶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构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压抑。

加之爱妻早亡,后续难圆旧时梦,以及文学挚友的聚散,使他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

对职业的厌倦,对富贵的轻看,对仕途的不屑,使他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但对求之却不能长久的爱情,对心与境合的自然合谐状态,他却流连向往。

他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然后便一病不起,七日后于五月三十日(7月1日)溘然而逝。

纳兰性德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但他却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

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面下,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

然而与之区别的,纳兰性德是入关不久的满族显贵,能够对汉族文化掌握并运用得如此精深,是不得不令人大为称奇的。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

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真的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倍受当时及后世好评。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而况周颐也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纳兰性德24岁将自己的词作结集为《侧帽》后更名为《饮水》,后人多称纳兰词。

纵观纳兰性德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

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赏李煜,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此外,他的词也受《花间集》和晏几道的影响。

一生恰如三月花——写给纳兰容若这是三百多年前的一个名字。

这个名字演绎了一段倾倒无数后人的传奇。

拨开历史厚重的帷幕,穿过层层历史的烟尘,我看到了,那个充满传奇的惆怅男子,那个才华横溢,清高如山间明月的文人,纳兰容若。

只这四个字便是一阙绝妙好词。

唇齿之间流转,芳香馥郁。

也只有这样的名字才配得上那些惊艳的词句吧!三百多年前,家家争唱饮水词,那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呵。

那是一种只有在遥远的宋朝才有的辉煌。

无怪乎王国维赞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一个至情至性的人,一个为情而活为情而死的人。

难怪那么繁华的生活,那么热闹的尘世,却始终无法留住你的心。

顾贞观感叹说,纳兰心事几人知?翻开《纳兰词》,看到这样几句对你的介绍:“其父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首辅之臣。

容若天资颖慧,博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又精骑射,十七为诸生,十八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赐进士出身,后晋一等侍卫,常伴康熙出巡边塞。

”生于温柔富贵乡,身处花柳繁华地的你,几乎拥有世间的一切,但是你并不快乐。

你喜欢山间的流云,喜欢红尘外的淡泊,或者宁愿像苦行僧一样芒鞋破钵的云游天地之间。

这一切的苦痛源自你的内心。

周国平说:“人是一棵有生命的芦苇,他的高贵在于灵魂。

”芦苇是脆弱的,而脆弱里的那份高贵更让人心生敬意。

你身处官场,行走于仕途,心却游离于喧闹之外,你的心在很远的别处。

想到你,就会想起那句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那时你的父亲正红的发紫,可还不是一样的身处江湖,身不由己,常常是在官场的倾轧中弄的焦头烂额。

你仿佛早已经洞穿了一切的未知,你知道,一切繁华只不过是镜花水月,一切的浮华热闹,只不过是转瞬即空。

所以,你宁愿放纵,在放纵里求的一丝轻松。

你结交那些落拓布衣,结交那些不肯悦俗之人,喜欢他们围绕着你,只有这时,你的内心才是宁静的,欢悦的。

读你的词,总有一种无奈的薄凉,一种沧桑的况味。

仿佛是走在秋天雨后的小径上,那种凉意一直浸到灵魂深处。

你把所有的欲说还休的心事写进了词里,那些读了让人百转千回,愁肠百结的词句;那些或浓或淡,或隐或现的词句里包含了多少剪不断,理还乱的心事,让人去遥想……。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两句话,参透了世情。

是不是所有的深情到最后都只有深重的遗憾?而你早已参透生命的玄机。

应了张爱玲的那句话: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蚤子。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

“遇见她的瞬间,你心神惊动。

当时的惊喜无限,在日后看来怎会如此刺心?“沉思往事立斜阳,当时只道是寻常。

”这样完美的意念,这样深浓的情意,轻轻点破人心。

残缺也是一种美丽,就像为了等候秋天的落叶,我们熬过一个个青葱的夏天。

你一生为情所累,所苦,难道你不知情到深处人孤独吗?你不知情深不寿吗?我常想,你为什么不能忘情,绝情些?何必作茧自缚,总是放不开?也许,你该满足了,你有一个铭心刻骨的初恋情人,有一个贤淑大度的妻子,有一个仰慕你的小妾,还有一个至死不渝的红颜知己,最重要的是你有一枝笔,有满腹诗书。

在你落寞,孤独时,还有红袖添香,还可以一吐为快。

但是,你永远有那么多的化不开的浓愁,永远让那颗心黯黯的委屈着。

“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你的生命注定是短暂的,短暂的如春日三月里的花。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早有预感,为什么就连离开都是那么凄美?烟花三月,柳絮纷飞的暮春,你随春光一同逝去,犹如一首断肠的小令。

梨花满地,零落成雪,数不清的惆怅。

那颗寂寞心是否安息,是否找到了它的归宿?佛说,世间所有的情缘都是有前因的,无论经历多少世的轮回,该清的总要清,该断的总要断。

曾经我好恨!恨你的不经风雨!你若像苏轼那样多些旷达豪放,不管经历多少宦海浮沉总能站起来多好;如果厌倦官场,也可以像渊明一样,去过世外桃源的生活。

但是我知道,容若就是容若,正因为你是这样的,你的名字才会经历无数风雨,穿透历史,来到三百多年后的今天,直至永远。

你就是你,永远保持了自我,你才会是我今天欣赏的那个悲情才子。

轻轻合上《纳兰词》,发出微微的叹息。

如水的暮色已漫延我的小屋,隔着岁月的长河,穿越三百多年的风尘漠漠,你听到了这些低语吗?这个世间,你从来都不会寂寞,你永远活在懂你的人心里。

今年,轮到清朝正黄旗人驻守边关了。

皇帝派纳兰性德率领将士们,到山海关驻守。

从北京出发,向北行军。

纳兰性德带领将士们翻山越岭,跋山涉水。

今晚露宿在野外。

北风随着夜色降临在这离山海关不远的军营里。

环顾四周,一顶顶帐篷透出点点灯光,若隐若现。

出门在外已经几个月了,春节也即将来临,真是每逢佳节倍思亲,令人不禁想起家中的妻儿老小、亲朋好友,想起家乡的一草一木。

夜越来越浓了,大家该休息了,各自熄灭灯火,压好帐篷。

半夜里,主帅纳兰性德被呼啸的北风惊醒了。

只见帐篷外风雪交加,狂风大作,阵阵寒意扑面而来。

他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故乡,想起了故乡的小园。

故乡的小园该是多么的温暖呀!孩子们在院子里堆雪人、打雪仗、放鞭炮,房间内酒肉飘香,香气诱人。

多么想和家人一起坐在暖暖的炕上小酌聊天。

而这里,却是冰天雪地,身在边疆,只能梦回家乡。

帐篷外,风更猛,雪愈急...

转载请注明出处 » 纳兰性德有那些著名的作品

纳兰性德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为词坛一说而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他所生活的满汉融合的时期;他贵族家庭兴衰关联王朝国事的典型性;以及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构成特殊的环境与背景。加之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正黄旗满州人,大学士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幼好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谙悉传统学术文化,尤好填词。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他的好诗句有: 休为西风瘦,痛饮频搔首。 旧欢如在梦魂中,自然肠欲断,何必更秋风。 莫恨流年似水,恨消残蝶粉。 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 不如前事不思量,且枕红蕤欹侧看斜阳。 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 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粉香看又别,空剩当时月。月也异当时,凄清照鬓丝。 静数秋天,又误心期到下弦。 。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最愁人,灯欲落,雁还飞。 《长相思》、《如梦令》、《浣溪沙》、《蝶恋花》、《虐美人》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