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旅游企业文化建设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旅游企业文化建设论文范文

摘 要:城市旅游文化既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文化关系,既具有融合性,也具有冲突性,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文化现象。城市旅游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凝聚力和自信心的来源。城市旅游文化对于城市的现化化非常重要,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推动力。关键词:城市;旅游文化;研究一、城市旅游文化的发展作用城市旅游文化对于城市发展的巨大作用,很多城市已把发展旅游文化上升到重要发展主题,结合国内大部分城市发展,本文总结城市旅游文化日益起作用的主要方面为:(1)城市旅游文化创造品牌效应。城市旅游文化是城市的独特资源,发掘城市旅游文化资源并形成特定文化对城市现代化产生巨大的推动。城市旅游文化的的成熟发展,为城市创造品牌效应。在“经营城市”的今天,城市旅游文化就是城市的名片、城市的商标。(2)城市旅游文化创造消费需求,尤其是现代化的消费需求。(3)城市旅游文化对城市的聚集和整合功能。(4)城市旅游文化构建城市旅游。二、目前对城市旅游文化的认识误区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一)目前国内城市旅游文化认识上存在的误区1.消极对待城市旅游文化部分中小城市在城市文化规划建设方面认为城市旅游文化可有可无,抛开城市旅游文化,照样能搞好城市工作,导致对城市旅游文化不重视。甚至在不作细致研究就轻率定位城市旅游文化的具体内容,抓不住城市旅游文化的真正内涵;或者只着眼于短期利益,对城市旅游文化作庸俗化归结或干脆不作任何研究,严重损坏城市固有的特色,最终把城市旅游文化发展和城市发展工作割裂开来,将提升城市旅游文化束之高阁。2.亵渎、同化城市旅游文化部分城市在建设城市旅游文化方面存在急于功利的思想,把原本独有的城市旅游文化进行庸俗化包装,抹煞特定的城市旅游文化个性,降低城市品位。如有的城市对一些城市历史传说不作深入细致发掘,就捕风捉影,粗制滥造,强行与商业利益挂钩,使原本极具开发价值的东西变得俗不可耐;有的城市不是创造性地开发利用自身城市旅游文化,而是舍近求远,不切实际地取材嫁接其他城市旅游文化,结果遍地建迪斯尼乐园,到处是民俗旅游村,争相建设欧式广场。这种同质化的开发建设,导致城市失去本质的特色,丧失天然的竞争优势,不可避免地形成“千城一面”现象。3.轻易否定城市旅游文化城市旅游文化是维持一个城市存在与发展的最稳定的力量。否定城市旅游文化,就否定了这个城市的发展潜力和城市存在的合理性。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一些地方割裂城市的历史文化渊源,对原有城市文化推倒重来,构造所谓的城市新旅游文化,结果,原有城市旅游文化支撑下的城市风貌被逐渐毁掉,新的城市外观在形成过程中也因城市旅游文化的浅薄和浮躁而显得处处矛盾。城市的转型不仅没能带来预想中的快速发展,反而使倒退若干年,使城市的精神面貌受摧残。4.盲目引进城市旅游文化不注重发展自身的旅游文化,却片面地认为发达城市的城市旅游文化先进于落后地区的城市旅游文化,西方国家的城市旅游文化领先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旅游文化。这种旅游文化上的不自信导致城市规划建设的严重失败。如一些城市不考虑当地自然条件,把养护成本极高的草坪大面积引进来,不但破坏了城市原有的自然绿化、生态平衡,而且加大了城市管理的成本和负担;一些城市在没有任何文化渊源的情况下大搞古典建筑,导致整个城市不伦不类,完全失去原有的城市旅游文化特征。(二)错误的认识对城市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1.城市面貌趋同,城市记忆消失城市面貌是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凝结。一个城市的旅游文化发掘越独特,发育越成熟,历史积淀越深厚,城市的品位会大大提高,个性增强,特色鲜明。但是,在目前的城建中,由于抄袭、模仿、复制现象十分普遍,城市旅游文化建设布局雷同。国家文物局长单霁翔在接受采访时也颇有感触:“今天,一些城市已经很难找到层次清晰、结构完整、布局生动、充满人性的城市旅游文化形象。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城里城外一个样。以 GDP 为导向的城市建设在不断的拆迁和复制中变成了‘千城一面’。同时带来诸如环境污染、工作繁忙、生活压抑、人际关系冷漠的缺憾,很值得人们反思。”由于长期忽视对旅游文化遗产的保护,造成部分城市旅游文化空间的破坏、历史文脉的割裂、社区邻里的解体,导致城市记忆的消失。2.城市文化沉沦,城市精神衰落城市的旅游文化氛围和文化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城市的竞争力和创造力,决定城市的未来。今天的城市旅游文化建设中,很多中小城市不注重深入发掘自身的人文历史,而是浅薄城市原本的旅游文化内涵,形成文化稀薄、格调低下的行为方式,“文化危机”问题及伴随而来的种种不良社会现象日益严重。城市精神方面热衷搞“形象工程”,盲目追求“标志性建筑”,重经济发展,轻人文精神,重局部功效,轻长远目标,体现出对文化传统认知的肤浅和对城市发展前途的迷茫。、发展城市旅游文化的对策分析1.准确定位城市旅游文化提升城市旅游文化品位,挖掘本地名人资源。在城市发展中要重视恢复和保护历史文化,注意传统与现实的结合,反对只图新建而不注意保护的盲目城市化过程。独特而清晰的定位,是进行城市公关活动的序曲,每个城市分别有着不同的文化积淀和文化资源,应充分发挥本区域、本地区的旅游文化优势,用旅游文化建设城市。对城市旅游文化定位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以防止本末倒置而忽略了发展经济的首要任务。(1)城市干部群众对本城市旅游文化的认同。定位问题解决不好,则削弱城市的凝聚力、向心力,影响干部群众的士气,使城市形象受到损害。(2)投资者对城市旅游文化的认同。城市旅游文化的活力对投资者具有强烈的吸引作用。(3)社会公众对该城市旅游文化的认同。(4)其他相同性质城市对本城市的旅游文化评价。与相同城市的竞争、交往、保持和谐的关系,对城市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定位时要考虑其同性质城市的品位对自己的影响和印象。(5)国际社会对该城市的旅游文化评价。国际社会对城市旅游文化作何评价是定位要考虑的。如广州市以建立现代化国际城市为发展目标,主要是考虑其为华南的经济、文化、信息、商业中心,对外开放程度高。(6)大众媒体对本城市旅游文化的评价。城市要在主要大众媒体中树立良好形象是影响城市旅游文化定位的又一因素。2.突出特色、整合不同的旅游文化特色文化重在三点 :一是发展民族特色。城市旅游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城市旅游文化,是跨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根本途径。二是发展历史特色。“以史为鉴知兴衰”,对于世界游客来说,具有历史特色的城市旅游文化,是他们不顾万里之遥而跋山涉水的重要原因。三是发展风情特色。风土人情越浓的东西,联动效应也越大。因此要不断地挖掘和提炼这种“风情”,寻求走向世界的神奇力量。城市中的历史文化遗产,构成了城市的记忆,保护好这些遗产是城市现代化的必要内容,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塑造城市旅游文化特色主要在于:(1)唤醒城市旅游文化意识;应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深入提炼具体的城市旅游文化。将深厚凝重的城市旅游文化用简洁易懂的文字表达出来,使其显性化、具体化,使自觉运用城市文化成为可能和现实,使城市文化观念深入人心。(2)唤醒城市旅游文化机制;为避免在城市发展中偏离城市文化的轨道,实践中应充分尊重城市文化,科学运用城市文化,在准确理解城市理念文化的基础上,重点把握好城市行为文化,真正按城市文化的发展规律和要求办事。(3)唤醒城市旅游文化个性;针对城市发展日趋雷同的现状,唤醒城市旅游文化的个性特征非常重要。在提炼城市理念文化时,就应侧重于挖掘独特的城市精神,把最优秀、最能体现城市特色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反映出来,这是唤醒城市旅游文化个性的关键。(4)唤醒城市旅游文化内涵;唤醒城市旅游文化内涵,应从最基础的搜集工作做起,逐步整理提炼出自己的城市旅游文化,用于指导今后的城市工作实践;已对城市旅游文化作了初步归纳的,应结合实践不断进行反思,使反映出的城市旅游文化内涵更准确地接近客观实际,避免城市旅游发展过程中不必要的失误。(5)唤醒城市旅游文化价值;城市旅游文化资源是一个城市的重要资产,具有无限的增值潜力。在思想认识上应有强烈的城市旅游文化自尊心和自豪感,在实际工作中应积极研究挖掘潜力、扬长避短的具体办法和措施,使城市旅游文化在竞争和对比中显示出其价值和意义。3.城市旅游文化发展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发掘城市旅游文化应关心文化的重要载体——人。文化的本质在于不断提高人的文明化和现代化程度。因此,发掘特色的城市旅游文化,创建独特的区域城市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求城市旅游文化的定位、文化产业的设置、文化发展的走向、城市空间的布局都必须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符合人口变化及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形成“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倦、游之者忘归”的人居文化环境。4.坚持软、硬件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在城市旅游文化硬件建设方面,一要抓城市区域旅游文化建设的规划,二要抓城市旅游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三要注重打造城市休闲空间。要结合本城市的特点,努力创造具有丰富城市个性的旅游文化产品,形成独特的文化产业。发掘城市旅游文化,保护城市旅游文化遗产,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必须冲破城市本身的硬件障碍,同时还要与政府的政策相协调,以促进文化产业与城市经济发展联动发展,以形成大的城市旅游文化格局,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参考文献:[1] 黄郁成:新概念旅游开发[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2] 于岚:文化旅游概念不宜泛化[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3):80.[3] 李巧玲:文化旅游及其资源开发刍议[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2):88.[4] 诸丹.城市旅游文化的美学意义[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9).[5] 王德刚.试论旅游文化的概念和内涵[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4).[6] 喻学才.近七年旅游文化研究综述[J].旅游经济,1997,(2).

企业 文化 建设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是相当的重要的,那么你们知道企业的文化建设的 调研 报告 要怎么做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文化建设调研 报告 范文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 企业文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篇1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和企业员工在生产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群体意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近年来,国内外众多研究和大量实践表明,企业文化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为了解和掌握乳山市企业文化建设情况,我们对全市不同所有制企业进行了抽样调研,旨在推动我市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文化力,增强企业竞争力。 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特点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企业文化建设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许多企业确立了自己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各项管理制度日臻完善,企业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尤其是成立比较早、规模比较大、发展比较好的企业,更加注重企业形象和品位,企业的发展在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调研看,我市企业文化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企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在加深 我市企业在发展中已经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培养企业精神的需要,也是塑造企业形象的需要,更是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的需要。企业要走出一条发展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路子,就必须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经营管理之中,并从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如金洲矿业集团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 用文化凝魂、靠学习聚力 的理念,并聘请专家对企业多年的基本理念、经营思想、发展战略进行 总结 提炼,形成了 金洲企业文化纲要 ,并创作了企业歌曲《**》,其文化建设在山东企业文化年会上多次获奖;自**年以来,该企业又率先引进了学习型组织理论,聘请山东学习型组织推进小组刘大星教授定期到企业讲座,指导学习型企业的创建工作,编写了30多万字的职工教材,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实践活动,**年被省委宣传部等6部门授予 创建学习型组织示范企业 荣誉称号,在获得荣誉的同时,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影响也显现出来:该企业在黄金产量基本稳定的情况下,经济效益却以15%的速度在增长,职工人均产值20多万元,居同行业之首。 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在增加 各企业都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加大文化建设的投入,建设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使我市企业文化建设呈现加快发展的态势。如电业总公司,在做好内部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经常性地开展职工运动会、 篮球 赛、演讲比赛、技术技能比武、有奖征文等文化活动,同时,为丰富职工业余生活,该公司于**年投资60多万元,成立了职工俱乐部,更新图书30多万元,购置健身器材100台多(套);自**年起又连续两年每年投资30多万元,聘请 橄榄枝 现代人训练营对员工进行 魔鬼训练 ,内部报刊《图曼报》跟踪报道训练情况,有效地增强了员工的团队意识和拼搏精神,公司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社会形象也进一步提升。工艺品公司在每年对员工进行为期两周文化培训的基础上,**年又投资30万元,新上了职工阅览室、开设了文化长廊,不仅为职工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为各分公司提供了展示文化形象、开展文化评比的平台,同时还在职工阅览室和餐厅等公共场所安装了内部广播和闭路电视,用于内部宣传。据初步统计,**年全市各企业用于文化建设的投资在900万元以上,增长比例超过12%。 企业的整体素质在提高 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我市企业的文化建设都能与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紧密结合,比较实在、具体,对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金洲公司为鼓励专业人才继续深造,出台了 你拿文凭我买单 优惠政策,目前已有28名职工取得本科文凭、3名职工取得北京科技大学硕士学位,两名职工正在攻读地质和电子专业研究生。山东昆仑路桥公司根据施工工地多在外省、人员比较分散这一实际,推行了 一岗双责 制,公司各部门、各分公司的一把手,既是行政负责人,又是文化建设的负责人, 围绕生产抓文化,抓好文化促生产 ,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开展文化建设,不仅增强了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也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产生了 人才聚集效应 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他们公司的人才队伍不减反增,各类工程技术人员90多人,占员工总数30%以上,成为一支比较典型的技术密集型施工队伍;同时企业的整体素质也在稳步提高,先后获得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山东省信誉评级委员会 AAA特级信誉企业 、银行 AAA资信企业 、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重合同、守信用 、威海市 百佳诚信单位 等证书,**年7月,又被交通部和建设部批准成为威海市惟一一家具有公路路基、路面一级承包资质的施工企业,进一步拓展了企业的发展空间。 企业的社会形象在提升 我市大多数企业开始重视企业形象建设,对外,继去年选送两个企业参加省政府组织的 山东名牌万里行 后,经贸局又牵头组织20多个企业到西部各省进行企业形象展示和产品展销,明显提高了我市企业和产品对外的知名度;对内,大多数企业统一了职工服装,提出了 进门是主人、出门是代表 的要求,对职工在社会上的言行也做了明确的规范。另外,多数文化建设较好的企业都能将社会文化融入企业文化之中,不仅注重企业效益,也开始注重社会效益,我们走访的企业都有这样一个共识,那就是企业不但是自己的更是社会的,基于这样的认识,这些企业都开始注重对社会的回报,对内,成立了救助基金,加大了对贫困职工的救助力度;对外,积极参与 扶贫助学 慈心一日捐 抗震救灾 等社会公益活动,据统计自**年以来,全市共有40多家企业出资140多万元扶助了110多名贫困大学生,部分企业经营者还自己出钱资助贫困大学生,在这些企业的影响和带动下,其他企业也纷纷行动起来,企业的社会形象得到很大提升。社会形象的提升,不仅成为鼓励、引导企业员工为自己和企业发展努力工作的精神动力,而且也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篇2 党的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省政府提出大力推进土地综合整治,促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集中布局。省国土厅也提出探索优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结构布局,促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节约高效利用。本文以沭阳县为例,结合 五新 大调研大讨论活动,通过搜集相关数据,深入基层群众走访调查、召开基层干群座谈会,对探索农村建设用地布局优化提出一些粗浅的思路和看法。 基本情况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沭阳县是全省三个省直管县(市)之一,下辖40个乡镇(场,街道),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万人口,人口密度830人/平方公里。20XX年,全县实现亿元,增长;财政总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亿元,增长,总量继续稳居苏北23县(市)首位,位居全省47县(市)第11位。在第十三届全国县域经济和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评比中,位居第51位。沭阳人口多,发展主体多,用地刚性需求大,经济发展快速,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加速提升期,社会经济由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发展、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发展的新阶段;二元社会结构向城乡一体化发展转变的突破时期。因此,建设用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面临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 全县农村建设用地现状。沭阳县土地面积万亩,其中:农用地万亩、建设用地万亩,未利用地万亩,土地开发强度。农村建设用地万亩,占建设用地总量的61%,其中:农村居民点万亩,占比为,涉及图斑万个,主要是宅基地;采矿用地万亩,占比为,涉及图斑293个,主要是窑厂;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万亩,占比为,涉及图斑413个,全部是坟地。农村户均建设用地亩,户均宅基地面积亩。 农村建设用地布局优化必要性。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有限国土空间面临承载规模更大、强度更高的经济社会活动。《中国土地政策蓝皮书(20XX)》称,20XX年我国土地供需矛盾仍然尖锐。近年来,国家通过加大土地供应,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虽然在一定程度一定时间和一定区域范围内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但土地瓶颈制约未得到根本解除。我省土地开发强度已经达到21%,苏州、无锡已接近30%,我县虽然低于全省平均值,有一定的增量空间,但省政府要求到2017年全省土地开发强度控制在22%以内。这也逼迫我们未雨绸缪,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以存量挖潜为主。国家下达我省2020年耕地保有量为万亩,20XX年全省耕地面积万亩,要落实2020年耕地保护任务,需净增耕地万亩。加之,全省补充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必须加大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力度,才能确保耕地保有任务的落实。

求:论文 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的最新参考文献目录论文已经写好,但导师嫌参考文献太少太旧。请帮帮我来自匿名用户的提问最佳答案由提问者推荐匿名用户[1]张佑林. 企业文化及其变革的评述——基于持续竞争优势的视角[J]. 经济问题,2013,01:31-35. [2]陈镇然. 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相互关系探析[J]. 现代商贸工业,2013,01:25-26. [3]范后生. 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研究[J]. 绿色科技,2013,02:244-247. [4]谢健,付映杰. 民营企业党建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温州34家民营企业的调查[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3,02:24-31. [5]罗微. 浅析企业文化对企业品牌营销战略的影响[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1:375. [6]彭靖里,Jeanne·杨,李向春. 企业文化特征与竞争情报相互关系研究述评[J]. 情报杂志,2013,01:10-14. [7]张颖.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分析[J]. 科技与企业,2013,02:246. [8]周应堂,倪嘉骊,徐宁家,张玉林,朱建军,周琪,宋祝兵. 企业文化与技术创新互动关系研究[J]. 生产力研究,2013,01:168-171+147. [9]李恩平,陈子凤. 企业—城市两体双向互动效应对区域科技型人才储备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06:39-44. [10]王礼. 浅谈企业文化与“走出去”战略[J]. 有色金属工程,2013,02:15-17. [11]陈淼,刘霞. 温州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路径探究——以奥康集团为例[J].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33-37. [12]石清华. 孝文化对企业的功能及其影响途径分析[J]. 北方经贸,2013,02:119-120. [13]罗微. 企业战略管理与企业文化刍议[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03:191+194. [14]许彦华. 企业文化基因的理论证成研究[J]. 求是学刊,2013,02:71-76. [15]王飞绒,方艳军. 基于组织学习的组织文化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13,01:36-43. [16]徐海波. 职业化管理能力对家族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信任的中介作用[J]. 中国流通经济,2013,04:99-104. [17]王萍. 论企业文化的建设[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01:113-115. [18]胡占君,金海水.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及其对策[J]. 中国流通经济,2013,03:71-75. [19]李正梅. 民族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机理分析[J]. 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02:36-37. [20]姚亚杰,郅丙寅,陈晓虎. 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2013,05:116. [21]唐海燕. 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探讨[J]. 东方企业文化,2013,04:172. [22]邵雪廷. 企业文化特质对企业战略的影响研究——以胜利油田为例[J]. 山东社会科学,2013,04:173-176. [23]金爱兰. 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 铁道经济研究,2013,Z1:46-48. [24]张丽荣. 试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把握的几个原则[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05:60-62. [25]李莹. 浅析企业文化[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09:96-97. [26]王娜. 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促进作用[J]. 中国外资,2013,05:182+184. [27]许智阳.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文化的关系探究[J]. 商,2013,01:16-17. [28]陈晓芳,孔繁国,黄文才. 企业文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J]. 商,2013,01:18-19. [29]李斌. 有关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推动作用的探析[J]. 经营管理者,2013,10:320. [30]许拥军. 浅谈我国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J]. 经营管理者,2013,04:346+342. [31]吴素春,项喜章. 基于企业文化的中国乳品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J]. 当代经济管理,2013,05:40-45. [32]吕宪栋,刘元园. 论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4:286+288. [33]钟颖. 新经济形势下对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思考[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6:3-4. [34]袁绍爽. 企业文化在网络新闻媒体管理中的作用[J]. 东方企业文化,2013,14:92-93. [35]孙佰芳,贾艳玲. 企业文化熵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探究[J]. 山东纺织经济,2013,05:75-76. [36]周惠英. 浅谈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04:29-30. [37]陈伍香,许奥杰. 环境不确定性对不同企业文化的旅游相关企业低碳投入行为决策的影响分析[J]. 旅游论坛,2013,02:43-48. [38]陶燕. 思考企业文化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作用[J]. 财经界(学术版),2013,09:182. [39]林琳. 试论新时期企业文化的建设与优化[J]. 经营管理者,2013,16:335. [40]王荣,楼靖. 浅谈企业文化对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作用[J]. 东方企业文化,2013,12:7-8. [41]王红云. 浅谈建立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J]. 新疆有色金属,2013,02:107-110. [42]胡乾,尹建国. 地域文化视角下小型企业的产品包装设计研究[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08:171-173. [43]汪树全. 企业品牌及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文化建设[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88-91. [44]闫放,金兆怀,张香武. 网络信息时代信息环境与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影响分析[J]. 情报科学,2013,08:37-41. [45]刘延梅. 现阶段企业文化现状及优秀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探索[J]. 现代经济信息,2013,12:372. [46]李彦颖. 企业文化对职工的影响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2013,11:88. [47]王丽红. 试析企业精神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效用[J]. 中国商贸,2013,15:52-53. [48]刘宁. 华为文化对内部控制的作用与反作用[J]. 会计之友,2013,17:70-73. [49]石美彦. 论企业文化是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J]. 东方企业文化,2013,16:4-5. [50]张建. 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分析[J]. 改革与开放,2013,08:66. [51]闫放,金兆怀. 多元文化、企业文化变革与企业绩效作用关系分析[J]. 工业技术经济,2013,06:91-97. [52]潘利峰. 浅谈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J]. 中国井矿盐,2013,04:44-46. [53]黎明. 论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J]. 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12:155-157. [54]仲伟民. 浅析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J]. 今日中国论坛,2013,10:234-235. [55]乔东. 试论企业职工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J].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3,04:52-55. [56]李轩. 重庆市涪陵区企业文化建设研究[J].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33-38. [57]刘喆,吴建鸣,刘金花. 浅谈企业文化创新与企业发展[J]. 电子世界,2013,12:207-208. [58]尹建华. 试论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及其对策[J]. 时代金融,2013,15:333-334. [59]胡瑞,陈清华,张小娜,朱佳力. 人力资源与企业文化的互动模式研究[J]. 中国证券期货,2013,05:336-337. [60]谢源虎,何坤. 浅析企业文化对当代企业经济发展的作用[J]. 经济研究导刊,2013,18:20-21. [61]何华. 企业文化理论研究溯源与前瞻:一个文献综述[J]. 市场论坛,2013,06:37-39. [62]李旭龙. 浅谈优秀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及建立原则[J]. 现代商业,2013,17:164. [63]陈巧华.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良性互动[J]. 商,2013,11:51-52. [64]知秋. 再谈企业文化[J]. 现代商业,2013,20:8-13. [65]杨辉. 企业文化整合的内容及途径[J]. 中国工程咨询,2013,02:59-62. [66]王运鹏. 企业文化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J]. 财会通讯,2013,21:111-112+128. [67]杨静. 基于企业文化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6:3-6. [68]顾旺. 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及管理的影响——由国家电网企业引发的思考[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3:253+255. [69]刘湘国. 嘉兴民营企业转型的企业文化制约[J]. 嘉兴学院学报,2013,04:63-66. [70]谢鹏. 网络传媒环境下企业文化良性发展的路径探索[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07:12-13. [71]施建忠. 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影响[J]. 中外企业家,2013,04:171. [72]权娜娜. 浅谈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05:27-28. [73]张忠胜. 浅析企业文化的建设[J]. 现代经济信息,2013,16:70+79. [74]冯国平. 推进企业文化新发展的对策——豫园集团的实践探索[J]. 上海商业,2013,06:44-49. [75]祁阳,杜亮. 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与对策[J]. 现代经济信息,2013,15:64-65. [76]吴凯雷. 企业文化与企业竞争优势关系研究[J]. 科技广场,2013,07:187-192.

旅游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关于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论文摘 要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并沉淀在企业员工心目中的一种价值理念,它是一种文化哲学。优秀的企业文化应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探讨了有关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背景,并提出了现代企业深层次文化建设的三个主要方面。 关键词 企业文化 理念 管理 行动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企业经营哲学,是指导企业生产与经营活动的一种思想观念和行动准则。在当今产品更新换代步伐加快,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背景下,企业竞争的成败取决于企业的整体实力,而企业文化作为企业价值理念的一种体现,为企业的发展壮大,适应激烈竞争而生存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进程中,文化的力量将愈显示出它的功能。综合国力的竞争是这样,企业实力的竞争同样也是这样。1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建设 企业文化是一种文化哲学,文化哲学的研究产生了许多的理论成果,而且中西方许多学者对文化哲学的研究成果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中国著名学者霍桂桓曾对文化哲学定义:“文化哲学就是‘通过从哲学所具有的总体性立场和理论高度出发,运用融抽象分析和具体综合为一体的、个体主义生成论、方法论视角,对文化的生成、发展和变迁规律、文化的本质、以及文化的各种具体表现形式的互动过程加以研究,构建而成的哲学理论体系’”。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企业文化的本质有过很多的表述,如美国的威廉·大内认为:“一个公司的文化由其传统和风气所构成。这种公司文化包括一整套象征、仪式和神话。他们把公司的价值观和信念传输给雇员。这些仪式给那些原本就稀少而又抽象的概念添上血肉,赋予它们以生命”。我国也有学者把企业文化定义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企业文化。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的企业文化就是指企业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其内容有价值观念、经营哲学、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制度、企业目标以及企业文化载体等。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或者正在改变企业的经营方式,改变着市场的游戏规则。在企业发展的诸多生产要素中,知识成为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性因素。企业的知识创新将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等一系列企业管理活动的中心。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应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尊重员工的自我价值,引导员工的自我管理。这种企业文化是一种结合时代背景,体现实际需要的创新性文化。现代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体现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种以物质和精神为载体的经济文化。2 现代企业文化实践建设 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许多知名企业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成型的管理理论和企业文化理念。但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深层次的企业文化建设如何更加深入?企业如何建设一种更本色而更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成了新世纪企业经营管理者值得思索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许多思想渗入了现代管理经营的过程之中,对形成良好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建设优秀企业文化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及管理思想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在中国企业管理中起核心作用的主要是儒家管理思想,其思想精髓是讲求“中庸”之道,强调管理伦理与道德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人的创造性。因此,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及管理模式的过程中,既要吸取中国传统文化及管理思想的精髓,又要学习西方制度化管理的优势,实施组织化、科学化管理,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使之符合时代的要求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21世纪的企业面临着一个竞争加剧、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社会。企业要具有领先一步的优势,更应该在深层次企业文化建设上下功夫,我们认为,加强企业文化的深层次建设应着重以下三个方面: (1)深化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理念。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其思想理念,它决定着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能激发员工的士气,充分发掘企业的创新潜能。理念是指企业价值理念系统的确立和共识, 企业文化中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是企业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密不可分。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可形成一套自身的经营哲学,它体现在企业的制度、产品、人力资源和创新上。企业经营哲学是经营企业的最高精神和指导思想,正如一个人的人生哲学一样,是指他对这个世界的基本看法。企业的经营哲学贯穿于企业的各个方面,形成企业文化的核心。一个企业的生命力之所在,在于它的切合企业实际、凸现企业个性、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理念力。这种理念力可在企业的管理干部与员工中形成一种统一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是一种提升、一种动力。在形成企业的产品特色、优质的企业品质过程中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是企业成长的关键性资源。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组织,而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就必须深化企业文化建设的理念。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与建立学习型组织相结合。通过在企业员工之中深化企业文化建设的理念,形成强大的凝聚力,锻炼员工的品质与能力,培育员工的敬业与献身精神。 (2)优化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管理。 企业文化必须以实践为基础,包括建立有形的和无形的企业文化实质内容。企业文化的形成需要人的参与,而人的活动需要制度的规范与管理。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与实践,其本身不仅仅是一种“纯”理念性的东西,它应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之中。现代化的管理应该是一种文化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所形成的应是一种管理文化或制度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应当以管理为重中之重。企业文化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提供了丰富的内涵、科学的管理理念、开放的管理模式和柔性的管理手段。而管理是一种理念的灌输,是一种价值的导向,是把企业提出的价值转化为全体成员的价值共识,转化为每个员工的行为准则。企业的管理人员应首先遵守企业的管理制度,以身作则地将价值理念体现在日常管理的点点滴滴之中。一定要把提出的价值观,通过有效的制度准则贯彻下去,做不到这一点,就是与企业文化的“本源”相背离。 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失去了它应有的管理效应。现代企业应优化其管理机制,以企业文化为引导、鼓励员工自我管理,自主管理,提高企业的知识创新效率和效益。 (3)强化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行动,也就是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人是复杂的社会存在,人性也是复杂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还是在于人。运用理念、加强管理、落实制度,归根到底是要调动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管理中人力资源的作用,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文化管理的主体是人,管理的对象是全部具有创造精神和能力的员工,企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文化管理也是以人为本的管理。行动准则所强调的就是企业每一层面的员工都能接受企业的价值理念,以此作为自己的工作标准,在自己的岗位上严格遵守,忠实履行,创造性地搞好自己的工作,自觉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行文化管理的着眼点在于“人”,在于人的灵魂、情感、需求、潜能和人与人、人与组织之间的和谐协调。而人的行动是一种自主行为,是一种自主实行企业核心价值理念的行为。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着主体作用,不仅是指理念形成过程中的出谋划策,积极参与,而且更应该是他们凭借其丰富知识、能力和优良品质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所迸发出的能力与优势。行动力的建设,不仅有目标管理的方式,还应形成一套创新激励机制。如海尔的“创新文化”,就在于创新已渗透到了每位员工的行动中,在于每天有两项专利的发明创造。宝钢的“用户满意工程”,就在于通过推行“用户满意管理”,形成“我的下一道工序就是我的用户”的共同认识和运行机制。这就是企业文化的魅力,这就是企业文化的追求。 总之,企业文化的建设应跟随时代的潮流,融入传统文化的精华,突出企业的特色,建设一种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具备强大凝聚力的核心企业文化。

深度发掘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摘 要] 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是旅游管理领域内人们关注的中心议题之一。本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分析文化在旅游产 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更新认识,深度发掘旅游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产业素质,从而构筑旅游产业发展 的新优势,实现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旅游文化;可持续旅游发展近20多年,我国旅游产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经过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人们意识到经济增长只是手段,经济发展才是目的,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成为普遍关注的中心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为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指出了一条光明之路。旅游产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深度发掘旅游文化内涵,从而构筑旅游业发展的新优势,实现旅游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文化内涵的阐释现代旅游是在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后,主动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方式而出现的一种综合性大众活动,文化要素对旅游活动影响很大。文化的内涵,一直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笔者结合众多学者的观点和理解,总体上对文化的内涵得出以下认识:1.文化的广泛性。文化是一个大的范畴,包括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人们对文化多角度、多侧面的研究也正说明文化内容丰富,外延宽广。从不同视角可以把文化进行细分,旅游文化是其中的一个分支。2.文化的层次性。文化具备特有的层次结构,包括表层的物质文化、核心层的精神文化、中间层的制度文化和中介层的教育文化。所以“物态文化和心态文化互为表里地对立统一于整个旅游活动中。而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则是由物态到心态的中间性过渡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制度文化是保证服务质量,提高旅游层次,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具有保证方向和指南的意义”。因此,深度发掘旅游文化内涵应当多方位、多层次思考。3.文化的模糊性。由于文化涵盖面广泛,有学者提出文化天然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其内容既具体又抽象,“模糊的文化和文化的模糊,使得我们在理解、研究文化时,有时不得不不求甚解”。理解和掌握旅游文化内涵必须分门别类,层层递进。4.文化的差异性和发展性。文化是历史发展中各地区各民族实践中创造的产物,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文化作为一个不断进行物质和信息交换的动态开放系统,在稳定与发展的对立中不断实现自我保持和自我更新。文化与时俱进的发展进程中,人居于中心地位。要以人为本,客观地看待由旅游人群流动带来的文化交流,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的文化差异并不能说明两地文化孰优孰劣。结合旅游产业理解文化,旅游文化不是旅游与文化的简单叠加,它不仅仅局限在民族传统文化的领域,也不是仅仅关注文化旅游这类文化表征比较明显的旅游形式,而是要将旅游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一步揭示其内在的固有规律,以利于其可持续发展。旅游文化和一般文化形式相同,也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多层次结构体系,“既涉及历史、地理、民族宗教、饮食服务、园林建筑、民俗娱乐与自然景观等旅游客体文化领域;又涉及旅游者自身文化素质、兴趣爱好、行为方式、思想信仰等文化主体领域;更涉及旅游业的服务文化、商品文化、管理文化、导游文化、政策法规等旅游介体文化”。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旅游的文化内涵,将使旅游文化建设更具目的性、针对性和实际可操作性。二、文化在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先进的旅游文化引领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旅游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的文化本质特征必然要求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优先发展旅游文化,用先进文化引领旅游可持续发展。现代旅游是旅游者为了满足自己的精神文化需要而实施的一种高级消费,旅游者最大的收获就是精神的愉悦和一段回味无穷的美好记忆,所以没有文化就没有旅游,旅游产品和旅游产业的经济性、文化性是统一的。只有充分重视旅游产品的文化性,挖掘其文化内涵,展示文化特色,提高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才能吸引旅游者,才能带来旅游业的蓬勃发展。2.文化是旅游经济竞争的核心。旅游业的竞争本质上是文化的竞争,文化因素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物质方面的需求是较低级的需求,易于满足;但是其最终目标是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属于高级而复杂的需求,较难于满足。由于各地域、各民族的文化差异性往往为一个地域、一个民族所独有,很难模仿和复制,可比性较低,易于创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形成发展旅游强有力的竞争能力,文化中所带有的民族和地域的独特信息,往往是不可再生也是不可替代的,突出旅游文化特色形成区域间文化特质,是培植旅游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随着旅游开发逐渐向深度发展,文化象一只无形的手支配着旅游经济活动,只有通过文化创新才能保持旅游经济基业长青。3.文化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知识经济时代,文化经济一体化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重视文化因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世界性现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强调:实现发展的动力实际上存在于文化之中,文化是发展的摇篮。国际旅游发展的经验显示,旅游业的收益越来越不依靠人数的增加,而来自于多元文化含量的旅游产品和特色旅游服务,旅游与文化交流结合程度愈高、旅游文化因素越多,旅游经济越发达。以北京大观园为例,从160万元《红楼梦》电视连续剧的制景费起家,不断发掘红楼文化,按《红楼梦》小说中的菜谱开发红楼宴、红楼宴舞,靠挖掘文化内涵使得企业发展成为国内旅游企业的知名品牌。在旅游资源走过普遍开发阶段之后,文化成为将旅游业发展引向深入的重要驱动力。4.文化旅游是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我国旅游业在近年的迅猛发展,很大程度得益于我国悠久深厚的文化资源。2002年,海外游客对中国最感兴趣的旅游资源调查中,五种游客最感兴趣的旅游资源,文化类型就占了四种,其中对华侨的调查,文物古迹名列第一位。这体现了旅游对文化的依附性以及它本身具有的文化属性,中国独有的历史文化延续性、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繁多的文化资源种类,有利于开发结构完善、选择适应面广的旅游产品,形成优质品牌。目前,文化旅游市场开发方兴未艾,大力发展旅游文化、开发以文化为特色的旅游景点和旅游活动内容,可以满足游客的高层次文化需求,是中国旅游面向国际市场和竞争的必然选择,推进文化旅游的发展,才能使我国由旅游大国成为旅游强国。5.旅游与文化相互作用。旅游者通过旅行活动,学习了解到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同时也将自己本地区的文化带给了旅游目的地的居民,传播和交流了两地的文化。同时,为了吸引旅游者,旅游目的地也日益重视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这对于文化的发展无疑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众多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的有关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旅游者大规模持续来访,对旅游目的地文化影响更多的是消极部分,最明显的是使当地文化不正常的商品化,这类变化对于那些原本以独具特色的文化和地方社会风情民俗为基本的旅游资源吸引旅游者来访的目的地是致命的,它将使这些目的地失去原有吸引力,失去旅游产业持续发展乃至维持其基本生存的基础。三、旅游文化内涵建设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实现旅游产业利益最大化和不断发展,关键在于开发利用各种文化资源,满足人们对旅游产品和服务中的文化需求,在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的过程中,建立产业良性的内部运行机制和外部发展关系,从而提升产业素质,获得可持续发展。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旅游发展观念。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提出“以旅游养旅游”、“五个一齐上”等发展思路,曾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使人们对旅游从外事接待到事业再到产业的认识逐渐明晰,一些项目在一定时期内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这种外延式扩张的粗放型发展,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于旅游目的地的自然资源和社会文化资源造成的破坏难以用经济数字来计量。科学发展观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旅游产业发展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和效益型,通过挖掘旅游文化内涵、提升产品附加价值,向深度发展。2.坚持政府主导全面发挥旅游产业功能。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条件下,形成了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并由此形成的政府主导、市场主体、企业运作、全民参与的产业发展态势,在旅游目的地,旅游投资经营者、游客、当地居民三者之间的利益交织在一起,只有政府才能协调好他们之间的现实矛盾,追求并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文化效益的统一,因此,政府管理部门要提高管理的专业化、科学化水平,摒弃短期行为,做先进文化的代表,引导当地旅游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并由此全面发挥旅游产业功能。3.构建旅游企业文化营造和谐旅游环境。随着我国旅游法制建设的逐步健全,促进了旅游市场环境的规范,但是旅游行业恶性竞争、虚假广告、合同欺诈等各种短期行为仍然在侵蚀着旅游经济本不健壮的肌体,严重威胁着旅游产业的长远发展。营造诚信公平的经营环境,改善旅游行业形象,是旅游经营企业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依法治旅完善旅游法律法规建设,可以一定程度地规范市场秩序,更重要的是依靠旅游经营企业的自律,通过构建旅游经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倡导诚信守法经营。4.深度开发旅游资源以品牌促发展。旅游资源开发中的文化内涵开发是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手段。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核心是文化创意,在分析地方文脉的基础上确定文化的开发方向和主题格调,明确定位围绕主题进行内容组织,进而通过旅游产品加以体现,并不断丰富文化内涵,进行创造性的升级改造。其中,对旅游资源文化主题的感知和把握并经由旅游产品外显是关键,其本质在于对旅游文化资源进行概括、发掘、升华最终凝聚区域特色的个性化精神,然后通过物化、创新,实现更深层次的整合,将文化内涵渗透、表现在旅游产品的各个层面,形成特色品牌,强化旅游吸引力。5.重视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做好前瞻性研究。我国旅游产业起步较晚,旅游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缺乏市场的纵深拓展能力;另一方面,羽翼尚未丰满,恰逢中国加入WTO的巨大变革,刚刚蹒跚学步就面临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挑战,客观上使得中国旅游产业不可能亦步亦趋照搬照抄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同时,正是由于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历史很短,旅游产业发展的焦点集中在经济领域,加上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不如它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那么直接和易于察觉,往往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其结果才逐渐显现出来,可一旦结果显现,其后果也就无可挽回,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远远落后于旅游对经济和环境影响的问题研究。我们必须重视这个现象并做好前瞻性研究,现阶段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旅游接待地区社会文化商品化问题、传统文化衰退问题、民族文化异化问题以及游客带来的文化示范对旅游接待地的文化影响问题等等,从事这些研究的不仅包括旅游工作者,还包括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所以还应当重视做好成果共享和研究成果在实践中的应用推广。6.加快人才培养夯实旅游产业发展基础。旅游产业链较长,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人才培养,提高劳动者素质,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长期以来,我国旅游专业教育是置于经济学范畴内的,旅游文化还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对旅游人才文化素质的提高重视不够。而实际上旅游产品设计、资源开发和规划、旅游服务都是基于文化基础上的,但旅游从业人员文化层次偏低,对文化的认知度不够,旅游文化内涵的“白化”环节缺失,无法做到帮助不同文化背景旅游者感悟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旅游活动只能停留观光的浅显层面,不能适应现代旅游的发展要求。因此,要加快旅游人才培养,逐步从单纯的生产性投资转向人力资本投资,提高旅游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提高他们对所处环境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了解程度,既要做好服务员,又要做好讲解员,通过每一位旅游工作者的一言一行给与游客全方位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提升旅游文化品位。旅游产业是兼有经济、文化、社会和环境四大功能的产业,但是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视文化及其他功能的现象在很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旅游资源的适度开发和永续利用要求提升产业素质,整合文化要素,进行品牌运作。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研究精神文化,开发物质文化,打造制度文化和管理文化,推进教育文化,由政府以及与旅游产业有关各方参与,深度发掘旅游文化内涵,积极实践,促使旅游产业走向成熟,持续健康发展。参考文献:[1]谢春山.旅游文化——中国旅游业参与国际竞争成败的关键[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3).[2]安宇,沈山.和谐社会的区域文化战略:江苏建设文化大省与发展文化产业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3]林永匡.弘扬优秀文化,强化阵地意识[N].中国旅游报,2000-01-17.[4]李天元.中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旅游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研究的旅游管理论文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包括了更多的文化内涵,而要将文化的价值体现出来,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旅游企业。从这个角度来看,旅游企业文化的建设直接关系到旅游业的发展。为此,本文提出了旅游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途径,以期更好地推动旅游企业及旅游业的发展,为热爱旅游的人士带来更多的文化享受。

企业文化是企业上下共同认可,在企业经营发展中诞生及完善的价值、制度、行为、符号等的总和。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从内而外的升华、调整,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消费理念而产生,主要目的是满足人们不断变化、升华的需求。旅游企业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旅游企业的旅游文化可以满足消费者的文化需求,为此,加强旅游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显得尤为紧要。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提出旅游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希望对旅游企业的发展有所助益。

一、树立大旅游观念

大旅游的着眼点在于整个城市,将城市的每个旅游产品看作要素,将这些要素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如此,不但能带来更为多元的旅游体验,满足不同的旅游需求,也能快速拓展客源市场,推动旅游企业的发展。具体来说,建设旅游企业的企业文化,要遵循系统性原则,将企业内外要素都纳入企业的规划和蓝图中,才能使企业更好地发展。随着旅游市场的成熟,游客的旅游动机日益多元化,旅游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在诸多的旅游动机中,城市的吸引力最为关键。旅游企业的经营不能脱离城市,要使自身获得更好地发展,不能仅仅稳固和局限在单一的消费群体上,而应以整个城市为出发点,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只有树立这样的大旅游观念,才能在宣传城市文化、景点的基础上,增加企业的文化底蕴和持续竞争力。

二、增强企业凝聚力

企业作为一个集体,如果凝聚力强,各个环节沟通就会顺畅,计划执行效率就高,企业目标也更易达到;如果凝聚力弱,则工作效率会受到极大影响,计划难以有效落实,目标实现更是大打折扣。为此,旅游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上,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每一名员工,挖掘他们的价值,注重其自我价值的实现,只有如此,才能营造浓厚的“家文化”,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增加凝聚力。野三坡景区以往是偏僻的山沟,但却十分注重人的管理和素质的提高,注重凝聚每一名员工的力量,员工的价值、理念都十分契合。正是这种凝聚力增强了其克服困难的能力,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率,最终使野三坡成为了享誉国内外的景区。

三、创设和谐旅游氛围

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良好的文化氛围不但能让游客得到更为高品质的旅游享受,且可以极大地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如果景区垃圾满天飞、设施不齐备、游览性不佳的话,无论是游客,还是员工,都会受到负面的影响。从这个角度看,要建设企业文化,就需要为游客提供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体现生态、健康和美的旅游理念、价值理念,涤荡游客的心灵,增强情感和心灵上的共鸣,只有这样才能在和游客的互动中,将旅游企业的文化深入人心,使其成为企业发展的推动力。

四、塑造旅游品牌形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加剧,要想取胜,单纯依靠价格、地域、营销等远远不够。品牌形象是如今企业竞争的灵魂,要建设企业文化,就要打造品牌,塑造形象,让企业的品牌形象为更多的游客认可和接受。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故宫、长城等都是十分典型的旅游景点,在游客看来,这些景点的价值就在于其具有品牌。如故宫更多被打上了“宫廷”“皇帝”“收藏”“神秘”等标签,这些标签让它具有了鲜明的品牌。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来说,故宫积淀过于深厚,以至于人们旅游到北京时,将其当作一个标志和符号,到故宫旅游的人才会络绎不绝。总之,只有塑造旅游企业的品牌形象,充分挖掘经典的特性、价值,才能创造出适于旅游企业发展的文化,使旅游企业和旅游景区、景点互利共生。

五、实施绿色经营管理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态破坏严重,自然资源也开采过度,再美好的景区、景点、自然风光也经不住毫无节制地破坏。而一旦遭到破坏,不仅是物质被损坏,其所蕴含的文化也遭到蹂躏。旅游企业本身要有旅游保护的内在属性,在其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应将保护生态、旅游景区、传统文化等作为自己重要的使命。为此,企业在管理时就应采取绿色管理方式,要加强对游客的调节和分流,兼顾社会、经济效益,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在考虑旅游承载力的基础上,谋其自身的发展。只有这种生态、科学、可持续的发展方式,才能滋生出“绿色”的旅游文化,才能使企业、景区得到长效地发展。

六、总结

企业文化为企业之魂,是企业傲立市场的根本,忽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也就丢失了宝贵的发展机会。旅游企业只有不断加强旅游文化建设,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更好地发展。本文提出了旅游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希望对旅游企业有所帮助。

旅游行业信息化建设毕业论文

旅游政策对区域旅游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旅游政策在空间层面的效应是旅游政策有效调控的前提,有利于提高政策设计与配置的有效性、适用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旅游政策的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镜泊湖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是中外闻名的旅游胜地,如何做强、做大镜泊湖旅游产业经济,以此来推动牡丹江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做为每一名牡丹江市民关心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对镜泊湖旅游资源现状的分析,找出矛盾的所在,将镜泊湖旅游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到位,得出解决的办法,力争把镜泊湖的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实现通过镜泊湖旅游产业带动地方经济飞速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泊湖;旅游;产业;研究

旅游业被称为二十一世纪“朝阳产业”、“新兴产业”是构建当今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与传统产业相比,它具有产业能耗低、环境污染小、能够吸纳较多的就业人员、产业关联度高、创造附加值能力强的优势。镜泊湖作为全国闻名的旅游名地,如何加快镜泊湖旅游产业的发展,合理利用开发好现有的旅游资源,最大限度地造福牡丹江市人民,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镜泊湖旅游资源简介

镜泊湖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南部巍峨秀美的群山环抱之中,是我国最大的火山熔岩堰塞湖,其吊水楼瀑布是国内三大著名瀑布之一。1980年被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1年9月被中央文明委、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评定为风景旅游示范点。

景区总面积为1214平方公里,其风景资源由三部分组成:一是镜泊湖游览区,展现百里长湖的奇观胜景;二是火山口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展现丰富的地下森林资源、动植物资源和神奇壮美的火山熔岩洞景观,三是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展现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纯朴自然的镜泊湖,岛湾错落,峰峦叠翠,景色清秀,古迹隐约,尽揽春花、夏水、秋叶、冬雪于一湖,令人惊叹神往,流连忘返。

二、镜泊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义

1.有利于拉动牡丹江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旅游业是一个相关性很强的产业,它涉及到“行、游、住、食、购、娱”各个方面,将镜泊湖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的旅游胜地,势必会增加牡丹江市区域内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对全市住宿、餐饮、购物,娱乐服务等行业将起到极大的拉动作用。同时对于安置牡丹江市下岗就业人员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缓散就业压办,稳定社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2.有利于促进交通业的发展。便捷的交通是打造地方经济的首要条件,目前,牡丹江市旅游交通建设进程相对比较缓慢,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人流、物流不足,没有激发交通部门与建设企业的投资热情。通过打造镜泊湖旅游胜地,必然会加快牡丹江市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周边省市旅游交通的联系,增加开通省内外周边地区的航空、铁路、公路旅游线路,提高城市交通的运转效率,构建起牡丹江到周边城市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

3.有利于加快城市经济发展。打造镜泊湖旅游名地的过程其实就是打造一个城市品牌的过程。发展旅游业,必然会加快城市建设,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的功能和管理水平,努力打造精品工程,充分改善城市人民环境和服务等软硬件设施,为游客展现一座现代化的文明旅游城市,使旅游者对牡丹江市产生难以忘怀的印象,对于提升牡丹江市城市品味,打造国家级风景园林城市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三、镜泊湖旅游产业当前存在的问题

1.行政区划交叉,难以实行统一的规划管理。由于景区内的行政区划隶属于不同的管理系统,各个系统都以景区资源为依托,在各自区域内进行规划建设,乱批乱建现象十分普遍,景区内现已建成各类宾馆、疗养院、培训中心的建筑140多处,出现了几个职能相同的部门同在景区内实施同一内容的行政管理现象,破坏了景区规划的统一性。

2.由于景区缺乏统一管理,过度开发滥用使景区资源遭到破坏。由于景区的地方乡镇、森工企业互不隶属,各自为政,许多问题不能协调一致,同时风景名胜资源具有独特性、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如镜泊湖原有的特色鱼种湖鲫、鳌花、湖鲤等到镜泊湖特有鱼种,现在少之又少。目前,水产部门对湖鱼的过渡捕捞和放养(特别是近年兴起的网箱养鱼),对湖水造成较为严重的污染。森工企业过量采伐湖边林木,破坏了湖边山岸的绿色植被,造成水土流失,不仅破坏了湖区整体景观。而且使湖泊污染日趋严重。

3.镜泊湖旅游宣传力度不够,旅游产品开发的还不够多。镜泊湖湖光山色,景秀优美并非众所周知,与南方一些景观相比知名度还不够高,在南方的一些大旅行团,还把镜泊湖列为避暑的旅游胜地,在省内与 其它 地市旅游景点相比也存在着知名度不够高,宣传力度不够大。多年来一直鲜为人知,造成旅游资源的极大浪费,整整比其它旅游发达地区晚发展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四、镜泊湖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

解决镜泊湖景区管理体制问题是一项长期、复杂的艰巨任务,必须从景区实际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 措施 ,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对策如下:

1.科学规划,合理利用,确定镜泊湖景区功能定位,加大项目开发建设力度。科学规划的关键问题就是理顺管理体制,镜泊湖景区发展中的种种弊端就能从根本上解决。为更好地规划、建设、保护、管理和利用好镜泊湖这一“北方明珠”,造福子孙后代。更有效地发挥其在牡丹江市经济发展、旅游振兴、招商引资、对外接待等方面的作用,应将镜泊湖风景名胜区作为牡丹江市“旅游经济特区”来对待,实行适当的倾斜政策,清除障碍。从全国一些景区成功 经验 做法来看,可以借鉴五大连池的做法,合理调整行政区划,将景区区域划定为一个行政区域,赋予景区管委会一级地方政府的职能,统一管理景区的经济、行政和社会事务,从根体上改变目前景区中区划交叉、各自为政的局面。

2.依靠政府,加大投资,强化景区管理体制,增强景区发展后劲。

当地政府应从景区长远角度出发。尽快出台景区管理法规,健全景医管理 规章制度 ,实行依法行政,按章办事,促进景区管理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由于对于风景区来讲,有其特殊性,尤其是景区承担着繁重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管理服务和保护职责,这些具体的工作,都需要强有力的资金作保障,这就客观上要求政府对景区的财政管理不能等同于一般的行政管理,而是在财力上要给予大力的倾斜和支持,按照“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原则,建立功能完善,体现事权与财权相一致的景区独立财政体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景区健康持续发展。

3.扩大宣传,提高名气,以增加景区人气为目的,加强了宣传促销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讲,旅游经济就是宣传经济,针对镜泊湖景区宣传力度不够,景区游客规模徘徊不前,人气指数不高等问题,牡丹江市应采取一系列宣传促销的措施。如①利用多种媒体宣传镜泊湖,投入资金对镜泊湖旅游网站进行提档升级-②积极参加各种旅游交易活动。组织人员多参加相关部门旅游交易活动,与部分知名景区和旅游企业建立了联系,增加沟通了解信息,宣传自己;③出台促销优惠政策。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来镜泊湖,如实施旺季对旅行社实行了8折优惠,淡季5折的优惠政策等等实施多种惠民政策。

通过上述对镜泊湖旅游产业发展的研究、分析,有利于推动镜泊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为牡丹江市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旅游方针政策与法规》,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年

[2]杨桂华、钟林生、明庆忠:《生态旅游》,高等 教育 出版社,2006年

[3]杨振之:《旅游资源开发》,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

[4]《旅游经济》2000 2006年合订本,2006年第1期

[5]于学谦著《现代旅游市场经营学》,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年

【摘要】2008年11月,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决策。本文着重从政策层面提出了既切实保护好,又充分利用好鄂西圈丰富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加快发展形成先导产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关键词】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先导产业 优化发展 政策建议

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继武汉城市圈之后,省委、省政府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我省新时期总体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形成两轮驱动、一带(长江经济带)相连、整体发展的新格局,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湖北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此问题本文将在分析现状及优势的基础上,就如何指导和促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文化保护和旅游产业发展,形成由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组成的先导产业并加快发展,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工业化、城市化的后现代化的新路子,从政策层面提出一些建议。

一、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先导产业

产业是商品经济中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它是介于宏观范畴的国民经济和微观范畴的企业经济之间的一种经济范畴,属于中观经济。产业的分类 方法 比较多,常见的有三次产业分类法、国际标准分类法、两大部类分类法及关联方式分类法。关联方式分类法中有一种战略关联分类法,将产业分为主导产业、先导产业、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先行产业等。而其中的先导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并在国民经济规划中先行发展以引导其他产业往某一战略方向发展的产业或产业群。它不同于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是指能够依靠科技进步或创新获得新的生产函数,能够通过快于其他产品的“不合比例增长”的作用有效地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产业或产业群(罗斯托)。主导产业一般能对其他产业乃至所有产业的增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定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加快推进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带动鄂西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显然,这里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就是鄂西圈重点打造培育的先导产业。湖北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必然要以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等先导产业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产业经济的发展。

二、鄂西圈先导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态产业尚未形成

生态产业,目前在学界还未达成一致意见。但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为了研究的需要,本文中指的生态产业是狭义的,主要指基于鄂西地区优质的生态资源,涉及农业、林业等部门的与旅游发展紧密相关的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产业。鄂西圈生态资源优势明显但利用率低,未形成产业。圈域内已有国家级生态示范区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0个,分别占全省总数的71%、90%和59%。但这些保护区大都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反而存在被破坏的倾向。神农架拥有全球中纬度地区唯一一块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森林,有“物种基因库”、“天然动植物园”、“天然药库”之誉,但神农架旅游发展还不足以成为其先导产业。圈域内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1种,野生珍稀动物金丝猴等120种,分别约占全国的和,但这些珍稀物种并没有给当地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另外,神农架森林覆盖率高达,拥有林地面积648万公顷,其中森林面积450万公顷,但其中主要以灌木为主,用材林、经济林不多。

2、文化产业尚未形成规模

文化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本文中的“文化产业”与上述概念一致,但侧重于与旅游发展密切相关的文化产业,特别是文化遗产保护与建设、文化资源挖掘和开发利用等。目前,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虽然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开发利用不够,产业规模没有形成。鄂西圈炎帝神农文化源远流长,楚文化辉煌灿烂,三国文化独领风骚,宗教文化博大精深,现代科技文化蔚为壮观。圈域拥有各类文化遗产8000多处(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5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6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40处。但圈域内文化专业人才缺乏、文化产业发展不足,文化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2%左右,而发达省份这一比例已达5%,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更是高达20%左右。

3、旅游业发展水平不高

旅游业是指以食、宿、行、游为基本组合消费商品,通过专业化运作模式为游客的出行提供安全、可行、方便、满足游客合理需求的服务,兑现其消费商品的契约交易,使商品的提供商和经营商从中获取运营收益的服务性产业。鄂西圈自然山水瑰丽秀美,人文景观奇特壮观,生物景观丰富多彩,遗址遗迹保存完好,建筑设施古朴精致,旅游资源富集度高,种类齐全,品位独特。圈域内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个,国家级地质公园3个,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国家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22个。近年来,圈域旅游业发展初步形成了融观光度假、民俗宗教、购物娱乐、生态文物于一体的产品开发格局,旅游产品结构体系不断完善,但鄂西圈仍然存在旅游资源开发不足、旅游投入比重偏小、旅游景点管理不善、品牌建设不力与圈域旅游景点协作能力不强等问题。2008年圈域旅游业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仅为8%左右,而有的省份这一比重早已超过10%。

三、促进鄂西圈产业优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1、坚持保护第一的方针,确保鄂西地区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永续利用

一是采取严格措施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把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优先战略位置,作为发展生态旅游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工作,全面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严格环境准入要求。建立政府监测、预测、预警和干预机制,确保鄂西圈自然生态环境优势地位。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生态功能区规划要求,依法保护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禁止在重要和敏感的生态区域及自然灾害高发区建设旅游设施,对于设立在水源涵养地的煤矿、铁矿、锰矿等,要逐步停止开采,并进行复垦再植,恢复生态。二是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文化遗产资源。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化遗产保护方针,严格执行国家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提高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建立政府投资主导机制,做好世界文化遗产、古建筑群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工作。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承人实行政府扶持政策,对其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在土地、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支持。

2、大力发展生态产业

一是大力开发农业、林业等生态产业资源。支持旅游线路、旅游景区附近农民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支持市、县级政府统一组织好村庄整治规划,做好饮水、通电、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景区规划要统筹考虑一定范围内的农田、果园、森林、草场等资源,促进旅游开发企业与农民合作开发生态观光农业,实现双赢。深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促进圈域生态保护与建设,建立以实际受益者(市场主体)补偿为主、财政转移支付和政府生态项目为辅的圈域生态补偿机制。二是促进特色农产品和旅游产品开发。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发展产业化经营,与农民建立稳定的合同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开发特色农产品。加快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景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努力提高质量,促进产销紧密结合,建立多 渠道 、多形式的产销体系,增加旅游创收、创汇,对于开发特色农产品和旅游商品有一定影响的企业,由各级财政从旅游专项资金中给予补助。

3、积极发展文化产业

一是促进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培育和建设一批民族文化旅游基地和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镇),鼓励和支持创办旅游文化娱乐企业、旅游文化演出企业,推出一批以民族风俗、民族歌舞、地方文化为特色的旅游表演项目,着力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精品。旅游景区景点要增加文化旅游项目,丰富游览内容,不断提高文化内涵。充分挖掘荆州花鼓戏、汉剧、楚剧、长阳南曲、土家摆手舞、神农架堂戏等地方戏曲文艺的市场价值,鼓励创造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丰富的文化内涵。二是推进影视制作、动漫娱乐、创意设计等现代文化产业发展。放宽市场准入政策,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影视制作、动漫娱乐、创意设计等现代文化产业发展,政府在资金投入、政策引导等方面给予支持,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和资源优势,推动建设影视城、动漫产业园、创意设计园等,鼓励艺术品经营、音像制品分销、大众娱乐项目的经营等。

4、突破性发展旅游业

一是加快旅游交通骨干网络建设。统筹规划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交通骨干网络,加强交通对旅游的服务功能,加快推进骨干网络项目前期工作,优化各种运输方式的相互衔接,构建高效、便捷、一体化的现代综合旅游交通体系。尽早将襄樊、宜昌等地建设成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二是加快旅游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地区中心城市的旅游接待功能,改造、升级各大长途汽车站、火车站,改造、新建一批沿长江、清江、汉江的重要旅游码头。发挥历史文化特色、地方民族特色,完善重点旅游城镇的旅游功能,联合建设各具特色的游客服务中心。加快建设旅游配套的医疗、治安、旅游导引标识等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各具特色的专题公共博物馆、城市公园等,并实行免费开放。三是扶持重点旅游企业,推进市场化运作。加强旅游资源整合,鼓励省内外有实力的大型旅游开发企业在圈域内设立分支机构并给予优惠政策和扶持,支持其并购旅游景点景区。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突破体制障碍,鼓励地域相邻、资源类同、同质竞争的旅游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扶持圈内重点旅游企业,特别是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一江两山”旅游开发企业,要加大政策支持,提供相关服务,整合旅游资源,创立旅游品牌,探索发行旅游企业债券、推动旅游企业包装上市,借助资本市场力量实现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5、加快发展相关服务业

一是积极发展商贸会展业。采取“以奖代投”的形式,扶持商贸会展信息化建设、引进商贸会展重点项目。支持品牌展会,丰富节庆展销活动,要鼓励举办地方产品跨省推介展销、名特优新产品展销、联展活动,积极举办特色农产品、文化产品、旅游产品“对接会”、“推介会”和“采购会”,形成会展、旅游、休闲消费的一体化发展。二是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发挥省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湖北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在支持鄂西农业产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支持组建新的小型农村金融机构,支持小额贷款,用于支持与生态文化旅游有关的综合服务企业的发展壮大。三是加快旅游信息服务发展。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整合政府门户网站、旅游、文化等行业信息网及企业网络信息资源,建立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综合信息系统,及时发布生态、文化及旅游等方面的综合信息,开展项目招商、人才培训、远程教育,并建立基于此系统的生态环境、文化保护、旅行安全方面的监测、预警和监督机制。

浅谈旅游政策的相关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浅谈旅游管理论文

2.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浅析论文

3. 浅谈旅游管理方向论文

4. 浅谈旅游营销毕业论文

5. 关于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6. 关于旅游管理论文

7. 旅游管理论文

.未来电子商务下税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Admin|][2008年3月9日][63]【中文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为世界经济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作为网络经济主体的电子商务,正改变着传统的贸易方式,也给现代经济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电子商务的出现,更是为全球经济带来了无限商机。据相关资料统计,1997年通过电子商务进行的全球贸易总额是120亿美元,1998年为430亿美元,1999年达到了1450亿美元,2003年世界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万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69%,预计到2010年世界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达20万亿美元,占全球商品销售的18%。目前,电子商务的发展如火如荼,除了从上述市场统计数字来观察电子商务的发展外,还可以从电子商务的理论和应用等多方面来看电子商务的发展。 [详情……]22.基于国际营销的电子商务供应链效率协整机理的研究 [Admin|][2008年3月9日][192]【中文摘要】 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将国际贸易带进一个信息化时代。电子商务的发展将成为全球贸易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电子商务的推动下,各国的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之间已不存在太多明显的差别,全世界正逐步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这样一来,每个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在本世纪之初,部分企业选择了用电子商务来改造自身的供应链结构,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许多企业也纷纷效仿,建立并完善了自身的电子商务供应链。同时,电子商务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已从传统的电子商务发展成为适应国际营销的国际电子商务。本文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试图对这一新课题试做探讨。 本文通过对国际营销中企业传统供应链和新的商务模式下的国际化电子商务供应链的定义、特征、和结构比较,分析出了传统供应链的缺陷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新的商务模式下的国际化电子商务供应链的效率要高于企业采用的传统供应链的效率, [详情……]23.基于国际电子商务的价值链增值过程研究 [Admin|][2008年3月9日][842]【中文摘要】 随着国际电子商务的出现,价值越来越建立在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基础结构上,虚拟价值链成了分析国际电子商务给企业管理带来变化的工具,价值链模型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扩展为虚拟价值链,价值链的研究也从实体价值链转向了虚拟价值链。在虚拟价值链里,价值的创造不仅仅通过创造物理产品的实体价值链来实现,而且信息同样创造价值。企业的价值链活动在国际电子商务这种新的商务模式中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信息流始终贯穿于电子商务过程中。因此,我们需要研究虚拟价值链在国际电子商务中的增值过程。 本文通过比较国际电子商务与传统的国际贸易模式,得出了国际电子商务这种模式更适于国际贸易的结论;通过介绍虚拟价值链理论并深入分析了国际电子商务中的虚拟价值链增值过程,例证了国际电子商务突破了传统商务三大障碍,形成新经济运作三模式:①突破信息障碍,造就比价经济模式;②突破时间障碍,造就实时经济模式; [详情……]24.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客户价值分析与评价 [Admin|][2008年3月9日][176]【中文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在商务领域的广泛应用,电子商务应运而生。新的商务模式引发了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它在为企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的同时也大大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企业的经营活动由原来的以产品为中心的商业模式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客户成为企业获得利润和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这就要求企业的市场策略和市场行为都应该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 [详情……]25.电子商务环境下旅行社价值链优化策略研究 [Admin|][2008年3月9日][114]【中文摘要】 旅游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旅行社是连接旅游需求与供给的纽带,在旅游产品生产和消费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所以一直以来被尊为旅游业的“龙头”企业。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旅游供应商的网络直销和新型电子旅游中间商的出现使旅行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另一方面旅行社可以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开展旅行社电子商务,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详情……]26.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 [Admin|][2008年3月9日][37]【中文摘要】 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成为世界发展趋势。在全球范围内,基于互联网络的电子商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目前,随着电子商务环境的继续改善,电子商务应用方式的进一步完善,行业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城市、企业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我国电子商务全面启动并已初见成效,基于网络的电子商务的优势将进一步发挥出来,它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详情……]27.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运行与监管研究 [Admin|][2008年3月9日][170]【中文摘要】 商品交换、服务的国际化、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使贸易的流程和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其最具代表性的应用是电子商务。而发展电子商务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进行电子支付和诚信交易。在诸多解决方案中,第三方支付凭借其先进的流程设计和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最好地实现了电子支付的便捷化和交易的安全化,极大地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机构是基于现金流、信息流和交易记录信用评级的网络平台,它和它的关联方聚集金融风险,若缺乏监管则易产生信用危机。 [详情……]公司基于ERP的电子商务整合研究 [Admin|][2008年3月9日][119]【中文摘要】 ERP与电子商务是企业信息管理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两者既有区别又有关联。实施ERP与电子商务系统的整合是企业面对的一个难题。 本文研究HT公司基于ERP的电子商务整合为课题,首先对HT公司目前生产经营当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通过信息化管理来帮助企业解决经营难题,并为此设计出HT公司的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在本文中还运用ERP的基本理论和电子商务的应用模式,分析了ERP与电子商务的关系,提出基于ERP的电子商务整合的设想,论述了HT公司实施基于ERP的电子商务整合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实施的整体目标。 [详情……]29.电子商务交易形式简谈 [Admin|][2007年3月31日][515]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互联网的全球化热潮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信息时代。由于国际互联网具有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特性,一种与传统交易形态截然不同的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交易的方式应运而生。在未来若干年内,国际互联网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交易市场所在地,其蕴含的商机无可限量。电子商务的产生与发展,为国际贸易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一些新的问题由此产生。如网络交易如何征税、交易的安全性如何保证、交易书面形式要求、签名的确认、合同的拟订、电子提单的转让等。这些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网络交易的发展。 [详情……]30.论电子商务对流通效率与交易费用的影响 [Admin|][2007年3月28日][69]【内容提要】电子商务对商品流通的重要影响表现在流通效率的提高与交易费用的降低上,在提高效率方面,电子商务使商品流通产生新的时间概念与空间概念,实现了“以时间消灭空间”的境界,同时电子商务产生了新的渠道合作效率;电子商务对降低交易费用的作用表现在通过市场组织生产的费用降低,从而使市场机制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交易费用高昂的企业。 [详情……]31.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国际税收的影响及对策 [Admin|][2007年3月25日][194]【中文摘要】 经过互联网经济的寒冬之后,国际电子商务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电子商务的这种迅猛发展态势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全面的、深层次的影响。电子商务以独特的优势将信息流、资金流和物资流高度结合起来,极大地提高了贸易的效率和整个社会的生产率。但它同时也对包括国际税收法律制度在内的传统法律体系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详情……]32.国际电子商务税收问题浅析 [Admin|][2007年3月25日][32]【中文摘要】 进入20世纪末期,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产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E-Commerce)得以迅猛成长,作为一种新兴起的贸易形式在推动经济发展、提高贸易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方面都起到了显著的效用。但是,有利也有弊,电子商务也给各国的税收理论和实践提出了新课题。无论是现行的国际贸易条约还是各国国内法的现行规定都是为适应传统的有纸贸易的要求而制定的,当这些现行的条约与国内法规定类推适用于国际电子贸易时必然会引起法律上的某种冲突,甚至容易造成法律上的混乱。在电子商务的实践中,网络贸易中的偷税逃税现象时有发生, [详情……]33.电子商务引起的税收问题 [Admin|][2007年3月25日][68]【中文摘要】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Internet的普及应用和发展,电子商务这种新兴的贸易形式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这是一场信息技术的革命,这是人类不断进步的标志。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臻成熟,电子商务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新经济模式,它的发展程度必将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它的出现,不仅对传统贸易形式和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也对税收制度、税收政策、税务管理、国际税收法规提出了新的挑战。 电子商务是基于因特网之上的商务活动, [详情……]34.电子商务条件下国际贸易税收问题研究 [Admin|][2007年3月25日][84]【中文摘要】 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猛,对现有的经济运行和管理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电子商务代表了未来贸易方式的发展方向。因其本身所具有的高速创新性、隐蔽性和无形性、高度流动性的特点,引发了税款流失、税负不公、税收管辖权、常设机构、国际避税等一系列税收问题,使传统的税收理论、税收原则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详情……]35.电子商务发展的会计思考 [Admin|][2007年3月19日][27]电子商务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会计环境,会计对象由过去实物形态的经济业务变成了虚拟状态的电子商务。相应地传统会计理论与实务正在逐步改变,新型的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网络会计正在逐步形成。 [详情……]36.校园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Admin|][2007年3月16日][283]作为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电子商务的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思想开放的学生顾客,方便的物资配送,电脑普及率高。大学校园是适合发展电子商务的地方,真正的校园网应该是“硬件+软件+现代教育模式”,校园网络设施为校园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提供了良好基础,校园电子商务的建设应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 [详情……]37.校园C2C电子商务设计 [Admin|][2007年3月16日][657]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校园C2C电子商务系统设计的开发语言和开发工具,以及对校园C2C电子商务系统的需求分析及实现功能分析、系统的主要界面及后台数据库设计和系统最终的测试运行过程,并运用这些系统开发语言及工具,如JSP语言和Access数据库等技术,开发建立了一个基于B/S模式的校园C2C电子商务系统。关键词:B/S模式、C2C电子商务、校园网站设计 [详情……]38.基于反向拍卖的电子商务系统--供应商和后台模块 [Admin|][2007年3月15日][144]反向拍卖技术(Reverse Auction Technology,RAT)结合了传统的拍卖技术与Web技术,将采购过程移植到互联网上进行,其实质是B2B电子商务模式的一种实现方式。该种模式会在适当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激发供应商的竞争热情,从而引发供应商的群体降价行为,在保证质量、交期的前提下,使采购方花费尽可能低的采购成本。基于反向拍卖技术的采购模式很快得到了认可,成为电子采购的主流模式。 [详情……]39.基于Struts的校园电子商务平台设计与实现 [Admin|][2007年3月15日][470]近些年,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地进步,电子商务获得了快速地发展,而校园电子商务作为电子商务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样取得火爆地发展局面。校园电子商务的开展为校园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循环利用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研究和开发的电子商务平台是基于Struts框架结构的、立足于大学校园的电子商务系统。 [详情……]40.房地产电子商务系统的研究和设计 [Admin|][2007年3月15日][204]网络给房地产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在销售环节。为了说明这个事实,在此提及一个MLS的概念。MLS(Multiple Listing Service),意为多重上市服务,是流行于欧美的房地产销售模式。其核心是一个包括多个区域甚至全国范围的数据库,美国和加拿大都有这样由全国地产业协会管理,各州(省)地产业协会支持的专用数据库。简单地说,房源信息由开发商授权卖方经纪输入该数据库,买方经纪按买房人的要求通过互联网从这一数据库里查询出合适的房源,交易佣金则由双方经纪机构分享。 [详情……]这几个题目你可以参考的用一下,希望你可以有思路,当然你可以到这个网站 上看有没有相关的介绍,可以给你一点参考。 有大量现成的优秀毕业论文,您可以自己去找找看,相信有适合你的,如果希望按照自己的要求写,请直接加qq714509705

论企业企业文化建设论文范文

企业 文化 ,或称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公司企业文化理念 范文 ,欢迎参阅。 公司企业文化理念范文1 一 坚持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企业文化核心理念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活力之本、制胜之策。 作为湛江港(集团)自动化水平最高的分公司,随着霞山宝满码头的重载投产,公司将迎来一次实力的跨越和自我的革新,在国内同行中的地位更加巩固和提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以及实现未来几年发展目标的新要求,坚持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将企业文化有机融入公司发展中显得刻不容缓。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不断深化和优化我司的的企业文化,形成与华南铁矿石龙头港地位相适应,有利于提高港口核心竞争力和 企业管理 水平,有利于员工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这是保持湛江港生产建设持续快速增长的需要,是实现湛江港重归全国沿海十大港口之列目标的重要保证。 (二)企业文化核心理念是适应航运业新形势的精神动力 在过去九年的经营实践中,我司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企业文化积淀。通过多年理论上的探索和实践中的初步尝试,全体员工思想认识不断提高,企业文化基本构架逐步成型,为促进港口经济公司生产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海运业外部环境的大变化,公司自身生产建设实现新的跨越发展和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加剧的新形势下,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有必要发扬我司企业文化,通过积极挖掘和提炼湛港人揽桩精神等核心理念,在传统企业文化在充分整合的基础上,融入当代先进的价值观念和经营理念,形成具有有效推动力,能够在我司发展前进的路上给予精神动力的的企业核心文化。 二 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对公司生产经营的推动作用 作为公共码头运营下属的矿石码头分公司,我司的企业性质决定了公司的发展和运营要以港口生产经营为中心,企业核心理念建设也不例外。服务于港口经济工作,促进生产建设不断发展,是企业文化的根本任务。 一、责任和担当 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责任可以使人坚强,可以发掘员工的潜力和能力。担当,是接受并负起责任。无论个人还是集体应当勇于担当。认识到、了解到自己的责任,清楚自己的职责,并承担起自己所在工作岗位的责任,那么工作就由压迫式、被动,转化为积极主动,并享受工作乐趣,取得成绩的快乐。 如果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担当好自己的责任,那么整个公司就会像一部制作精良的机械,每一个零件都有条不紊地工作,每一个齿轮都契合地恰到好处, 我司采用的生产模式为流程化作业模式。如果说我司的生产作业流程是一个系统,那么系统中的各岗人员和各种设备就充当了点和线的作用,点和线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年卸、存、装数以千万计的铁矿石和煤炭的大型铁矿石码头公司。在实际操作中,每一个环节的正常运转,都是与员工的高度责任心分不开的。心中有责任,卸船口的值班调度员、卸船机司机、码头工人斗轮机司机、皮带机工等人员才会不分昼夜始终坚守在生产的第一线,确保卸船作业的安全、顺利接卸;心中有担当,维修口的技术员、维修工才会不辞寒暑闯在机械故障的现场,下舱底,上卸船机,走流程,无所不包,为设备的正常运转劳心劳力,满面尘沙也在所不顾。 二、关爱和互助 现代企业管理,更具思想性和人情味,更具时代特点和人文精神。要做职工群众贴心人,在保证国家、企业利益的前提下,从党的群众路线方针出发,以提高员工凝聚力和工作积极性为目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持对员工的关爱和互助。从政治上尊重,生活上关心,技能上培养员工。 一是生活上关心。每年 春节 前公司工会上门慰问特困职工,带去组织的温暖和关怀。对生病住院或遇有重大变故的职工进行经济补助,为职工生活和安危多提供了一份保障。对每年的新 入职 大学新员工,公司从最开始的接站,到住宿安排,环境熟悉,上班通勤车,生活上给予了较大的关心。这些 措施 ,都大大提高了我司员工的归属感,这将使大家更团结协助,共同为公司的生产经营添砖加瓦。 二是政治上尊重。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最深层、最强大的动力蕴藏在广大职工群众之中,广大职工是企业的主人,也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实践主体。公司自成立以来,凡是涉及到生产经营、人事、分配、内部改革等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都要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拿到职工代表大会进行讨论和审议,以保证各项改革措施始终沿着健康的方向稳妥地向前推进。 政治上的尊重,让员工主动树立起主人工的心态,这将更加益于员工责任心的培养和凝聚力的加强。 三是技能上培养。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岗位竞争,企业员工最大的渴望是求知成才,增强本领,应对挑战。公司积极为广大职工求知成才创造条件,努力提高他们的能力素质。制定年度员工员工培训计划表,组织技能培训、转岗培训,对新入职卸船机司机的技能培训、对其他分公司转岗人员的入职培训、帮助维修工考取相关证书等措施都体现了公司对员工技能的培养;组织各类人员进行岗位再学习、再培训,拓展业务和科技知识,提高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使一大批职工提高了适岗能力,如QC小组培训等。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极大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也是企业“关爱、互助”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很好体现。 三、传承和创新 立足于“继承”,着力于“创新”。二公司继承了湛港人的爱港敬业、团结协作、真诚服务、勇立潮头精神,此为继承。同时,作为湛港最年轻,有朝气的分公司,创新精神也是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随着国际航运行业的发展,国际、国内港口运营商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是成就企业生命之树持久常青之源,企业精神、企业品格、产品品质、企业的价值观等不会以因为企业领导人的变更而有所变化,一贯的企业作风更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那些百年品牌靠的就是企业独特文化的传承。立足于揽桩精神,坚持我们自己优良传统,是保证企业生产平稳运转发展的根本。交接班制度,人才培训制度,强调责任和真诚都是传承的体现。 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创新则兴,不创新则亡。创新可促进企业组织形式的改善和管理效率的提高,从而使企业不断提高效率,不断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公司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引入新的管理思想、 方法 、手段、组织方式,激发公司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利用,同时不断进行技术创新,革新设备和工艺,以降低成本,实现产品的差异化,最终从管理、技术、成本、观念等方面优化生产经营,形成属于我们的优势。如标准化建设、新码头投产、技术创新小组等都是属于创新的典范,实际证明了它们的强大作用。 继承即是取舍,创新即是扬弃。两者之间是内在的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提炼企业文化核心中的“继承”和“创新”的理念,指导我们在批判中进步,相互印证,集思广益,不断成长,朝着中国南方大港、国际物流枢纽的目标奋进。 三 结语 责任、担当、关爱、互助、传承、创新等六个核心核心理念之间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公司的每一份子都将公司的经营和发展为己任,以高度的责任感去做好岗位工作,就能造就团结、关爱、和谐的集体;而班组、部门和公司员工之间关爱互助,就可以形成合力,让大家主动担责,以主人翁的姿态,去共促生产;继承已有的优点,注重积累,同时不断创新,吸纳和运用新的理念、技术和方法,融入公司的管理和技术体系中,形成属于自己的传统,才能不断进步。 公司企业文化理念范文2 七月十四号,怀揣着梦想与希望的我们来到了这个美丽的海滨小城——湛江。这个坐落在我国西南出海口的城市,有着他独特的魅力,他就像一个每天在海浪里拼搏的渔夫,粗犷而富有力量,睿智而胸怀宽广。我仿佛能感受到他心中激昂的情感,渐渐的,初临异地的那丝忐忑与胆怯悄然消逝。心中的热情与激情却更加洋溢,因为我清楚的知道,我们,就是一群雏鹰,正准备张开翅膀,向着我们的梦想,向着那苍穹,翱翔! 七月二十一号,我们来到了二分公司,开始了岗前培训。经过一系列全面的培训,我们开始真正了解到未来的工作环境是什么样的。理想与现实的残酷差距,给我们这群刚走出象牙塔,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当头棒喝。我们都能感受到彼此的那份失落与沮丧,然而,黄书记的一句话,让我幡然醒悟:"当你没有更好的机会去展现自己的才能的时候,收起你的野心,沉下来,在这里好好锻炼自己,充实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好职业人生的第一段路,为以后不管是留在公司继续发展,还是向外寻求机遇打好坚实的基础。"这句话在提醒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沉淀自己,充实自己,而不是自怨自艾,抱怨艰苦的工作环境,抱怨自己的才能得不到施展。我们更需要明白的一点是,我们学习的知识是需要和工作实际相结合才能真正起到作用的,而工作 经验 ,恰恰是我们最缺少的。如果当别人在为自己的将来努力奋斗的时候,你还在自怨自艾,那么你终将被淘汰,不管在任何地方,做任何事都是如此,不进则退!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时,就应该静下心来学习; 当你的能力还驾驭不了你的目标时,就应该沉下心来历练。梦想不是浮躁,而是沉淀和积累。只有拼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机会永远是留给最渴望的那个人,学会与内心深处的你对话,问问自己想要怎样的人生。 七月二十八号,依照公司的安排,我们来到了轮岗的第一站——流机队。负责带我们的是这里的技术员孙仲荣孙师傅,在来之前,我们被告知,好好向孙师傅学习,相信在离开流机队的时候,一定会有所收获。那天,我们第一次看到了孙师傅,黝黑的皮肤,脸上挂着笑容,眼神带着几分坚毅和几分疲倦。"欢迎欢迎,终于把你们盼来了",孙师傅一边笑着,一边起身蹒跚的向我们走来。"孙师傅,你的脚伤了?怎么不休息呀?"我不禁好奇的问道。"没事的,我不能休息啊,这里还有一堆的事要做呢,你们过来了,我就轻松多了".顿时,我心里有种莫名的情绪在酝酿。不久后,孙师傅亲身给我们上了一课,课程内容就是洗钩机。不要小看洗钩机这件事,机身和油管,关节处残留的油泥混合物会对钩机造成损坏,为安全作业带来隐患,同时还影响码头的简洁形象。因为太脏,所以需要用到水枪先冲洗,这是个力气活,高压水枪有很强的后坐力,而孙师傅身先士卒,直接抱起水枪,前后站立,把重心放在没有受伤的脚上,稳稳的控制好水流的方向,说实话,那一刻我内心的震撼是难以言喻的,尤其是后来当我抱着水枪,发现后坐力是如此之强的时候,我更是由衷的敬佩孙师傅。 是什么让他不顾脚伤,继续工作?又是什么让他身先士卒,事必躬亲?许久,我得到了答案:是对工作的那份热爱与责任,是内心的那份职业操守,是蕴藏在身上专属于我们湛江港人的"缆桩"精神!正是那份责任与"缆桩"精神,让孙师傅一如既往的坚持在工作岗位,同样也正是因为有着如孙师傅一样的老湛江港人,我们的湛江港才一步一步的,坚实的迈上发展之路! 老湛江港人,见证了湛江港从辉煌走向困境,从困境走向复兴,他们是真正的做到和湛江港休戚与共。而现在,他们也将期待看到湛江港从复兴走上再次辉煌甚至超越的景象!而这个景象,就是我们,新一代的湛江港人,毕生努力的目标,我们,将和湛江港一起成长,一起走向辉煌!我们,要像雏鹰一样,哪怕一次次从悬崖上摔下,折断翅膀,也绝不放弃,绝不气馁,因为我们知道,每摔断一次翅膀,我们离天空就越近一分,当有一天,我们撑着强有力的翅膀,漂浮在空中,那一刻,就是我们翱翔九天的时候!现在,让我们站起来,抛掉一切的杂念和顾虑,像雏鹰一样,向着我们梦想的天空,翱翔吧! 公司企业文化理念范文3 装卸船队 黎海成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快,企业迈向文化管理阶段。企业文化开始受到企业界的高度关注,而作为一家保持朝气和活力的企业必须具备其特有的先进文化。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文化的建设,其中一个重点内容就是企业文化理念。到底什么是企业文化理念呢?按照我的理解,企业文化理念是企业所形成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湛江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具有近60年发展历史的企业,逐步形成"责任、担当、关爱、互助、传承、创新"的文化理念。公司的企业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员工团结一致,积极为湛江港迈向全国十大港口而努力。 员工勇于担当,企业履行责任。湛江港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广东省雷州半岛,是中国大陆通往东南亚、非洲、欧洲和大洋洲海上航程最短的港口,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湛江港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加上近年来周围港口大力建设发展,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湛港人,我们要明确责任,勇于担当,为振兴湛江而努力。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企业要实现制度化,技术化,在对赢利负责的同时,对环境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职工负责。而这一切来自于员工高度的责任心。员工要遵守企业 规章制度 ,凭良心做事,自觉主动,善始善终,超越上司的要求的同时又能顾全大局。当员工能够学会担当,企业能够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解决就业问题,有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有助于缓解贫富差距,为湛江的大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实现可持续发展,一定程度还能消除社会不安定的隐患。 发挥互助作用,关爱员工健康。湛工港是湛江最大的公共码头运营商,员工人数非常多,其中奋斗在生产一线的员工工作条件非常艰苦,时刻面临着暴晒和粉尘的影响。如果不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久而久之,职工的身心都会产生各种问题。企业要坚持把关爱困难员工,加强帮扶工作作为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具体体现来构建和谐企业,切实落实发放和监督员工工作时使用劳保用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从而取得和谐稳定的发展。这要求企业建立积极的宣传引导机制、严密的组织运行机制、稳定的资金统筹机制、规范的资金管理机制以及科学的长效机制。通过发挥公司员工间的互爱互助,改善工作条件,全体员工凝心聚力,与企业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确保了湛江港的持续稳定发展。 三分传承七分创新。文化具有延续性,一个企业的文化总是在不断适应环境,吐故纳新,淘汰落后成分,吸收先进因子,如果因循守旧,不能与时俱进,企业难以持续发展,最终在经济全球化中全军覆没。湛江港的企业精神是"缆桩"精神:爱港敬业,团结协作,真诚服务,勇立潮头。在急剧变化的市场和科技环境中,企业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冲击下,必须转轨变型,以应对变化。近年来,宝满港区的发展,湛江港的业务更加多元化,随着二分公司新码头的投产,企业会迎来更加迅猛的发展。但是近年来越来越激烈的港口竞争,企业除了传承一直以来的传统,更要在市场理念和现代人文理念上谋求创新。像这两年薪酬改革、管理机制改革、人员招聘改革,无一不展现湛江港要在新的发展潮流中迎头而上,也更坚定了企业重回十大港口的决心。 企业文化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和艰巨的工作。在新员工加入公司急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必须牢记并宣扬"责任、担当、关爱、互助、传承、创新"的文化理念,确保在企业文化塑造的关键环节上不出现的偏差,加强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我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公司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我们一起努力吧! 猜你喜欢: 1. 关于企业文化范文 2. 公司企业文化理念 3. 企业文化论文范文大全 4. 企业文化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5. 企业文化论文范文 6. 企业文化理念标语 7. 企业文化建设论文范文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程序的加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企业发展中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分析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逐渐加剧,而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它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企业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要秉承著以人为本的理念,为企业提出具有创新的发展策略,从而使企业能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发展;重要性

企业要想稳定的发展,使自身的经济得到提升,企业就必须做好企业文化的建设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创设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明确管理目标,制定出相关管理方案。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中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对企业文化的构建,在发展的过程中培养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员工为企业良好形象的树立做出贡献。

一、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显示,目前许多企业管理者都缺乏对企业文化的重视度,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只关注企业经济的变化,而导致企业存在大量的问题,如不能及时的解决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将导致企业无法正常经营。与此同时,相关管理者缺乏对经营方法的创新,在经营的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方法,从而使企业无法跟随时代的程序,久而久之,企业则将会时淘汰。由于企业对文化建设缺乏严重的关注,致使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发展中只是一种简单的理念,无法为企业的发展发挥实际的作用。而企业管理者又缺少对企业员工的培训,使得企业员工缺少职业道德意识,这样员工就不会主动的工作。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存在以上问题,同时,企业管理者也无法将企业文化的内涵灌输到员工的思想中,企业只注重经济的发展,而忽视培养员工的工作精神。所以,企业不能为自身树立良好的形成,在宣传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许多阻碍,而企业要想让文化发挥实际的作用,只有明确企业文化发展的目标,制定相应的方案,这样才会形成一个完整的经营体系,然而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却缺乏明确企业文化的经营方案,从而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没有任何意义[1]。

二、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1.企业文化能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

企业的健康成长需要管理者能科学的经营和管理,并保证企业精神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因此,企业文化则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企业文化中不仅包含着企业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同时,也存在良好的经营理念,如果管理者能有效的将企业文化贯彻到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那么将会得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企业文化也会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从而使企业能在发展的过程中稳定的成长。与此同时,企业文化也会使员工的思想发展改变,让员工具备基础的职业道德理念。

2.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也离不开企业的发展,企业发展过程与企业文化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如果企业文化离开了企业是发展,企业文化将无法实际的作用,而企业也很难稳定的发展。因此,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推动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采用科学的经营方法将企业文化融入到其中,并利用企业文化与其他企业做竞争,从而使企业能提高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3.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企业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其构建理念中融入著以人文字的理念,因此,企业文化能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管理者在经营的过程中会与员工友好的相处,并以身作则,为员工树立良好的形象,从而促进员工与管理者、员工与员工和谐的相处,并一同为企业的发展而努力奋斗。只有这样,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才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从而促进企业的增长。

三、关于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提出的策略

1.企业应对企业文化有足够的认知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明确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并对企业文化有足够的了解,这样企业在能有效的应用企业文化。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在制定企业管理方案时,首先要明确企业文化的目标,并根据企业文化的目标制定管理方案。与此同时,企业管理者要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工作水平,在企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学习企业文化,从而保证能科学的管理员工,并在管理的过程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这样企业也才会不断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必须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根据可持续发展策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改善自身的经营方式,并按照企业文化的方案合理对企业员工进行分工,从而使企业形象完整的经营体系,让企业朝着正确的发向发展[2]。

2.遵循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员工的努力奋斗,因而,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尊重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管理者应尊重每一位工作者,使员工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关系与重视,这样企业员工就会激发自身对企业的思想情感,在工作的过程中认真对待自身的工作,帮助企业快速的发展。比如:企业管理者在适当的时候可以激励和鼓励员工,表扬工作优异的员工,并为其提供相应的奖品,从而激发员工参与工作的热情。而企业也要让员工在工作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让员工根据自己的思想工作,为企业构建新颖的经营方案,只有企业管理者重视每一位工作人员,员工才会为企业贡献自身的力量[3]。

3.构建企业的特色

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具有独特的经营理念,使其企业在市场中突出重要的位置,只有企业文化的特色别具一格,吸引人的眼球,企业的经营方法才会得到创新。因而,企业的管理者要选择合适的文化内容,构建属于自己企业的特色,从而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的发展效率。而在此过程中,企业必须要深入的了解基层群众,根据群众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经营方案,积极开展企业文化活动,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参与到其中。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得到真正的改革,并把企业员工的力量凝聚起来,推动企业的发展。

四、结束语

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企业要重视文化建设,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将新颖的发展理念和良好的工作意识灌输到企业员工的思想中,让员工拥有良好的工作素养,在工作的过程中对企业负责,从而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这样才能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只有让企业文化真正的发挥作用,企业才会稳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得到认可。

参考文献

[1]杨康.企业文化建立中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1:12-34.

[2]李丽丽.企业文化建设的概念和方法[J].现代经济资讯,2015,21:45-56.

[3]于桂红.企业文化在核心竞争中的地位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5,23:78-89.

范文二: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在房地产企业的管理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摒弃了依靠数字分析和规章制度来强化管理工作的硬性管理方法,将更多的经历转移到了文化的认同上,通过优化企业的文化,凝聚更多的心理趋向、行为规范和价值观来柔性管理企业,从而在提高了企业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的同时,使得房地产企业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和执行,所以本文就房地产企业文化的内涵进行阐述,探究了强化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分析了现阶段我国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的状况,并以万达集团为例提出了强化我国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措施。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内涵;作用;现状;措施

一、房地产企业文化的内涵

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文化是房地产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文化以房地产企业的管理哲学和理念为核心的,凝聚著全体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体现了房地产企业及其成员的价值准则、经营哲学、行为规范、共同信念以及凝聚力。现阶段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文化主要包括物质层、制度层和观念层三个主要的层面,具有文化导向性,注重整体意识,有一定的精神追求,同时房地产企业也具有双向属性,即房地产企业既遵循文化事业的一般规律,同时,房地产企业又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

二、强化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强化房地产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提高房地产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法宝,同样也是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灵魂。也就是说房地产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和进步,就必须通过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商业信誉、品牌和服务的质量来提高自身的内在竞争力,而这些都属于企业文化的范畴;其次,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最终目标的,而在房地产界,品牌竞争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强化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此外,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文化具体稳定性,是企业发展的土壤,能够给予房地产企业更多的力量,是企业发展的灵魂,由此可见,强化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对于房地产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我国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方面,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一些房地产企业的管理者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只是从口号上理解企业文化,没有将企业的使命、宗旨和目标等内容结合起来,缺乏实际的执行力,导致了房地产企业出现“老板文化”、“旗手文化”等企业文化,形式化的房地产企业文化大大降低了房地产企业文化的价值,没有实现房地产企业实施企业文化的初衷。另一方面,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中缺乏创新性,众所周知,我国大多数房地产企业都是诞生于改革开放后,所以大部分的房地产企业存在同一化和重复性,大部分的房地产企业都将“团结求实、质量第一、开拓创新、顾客质量、服务周到”等口号作为自己的企业文化,千篇一律,模仿较多,不能和企业自身的特点和特色来建设自身的企业文化,这样一来,既不能体现企业的价值观和精神信念,也不能发挥企业文化应有的价值。

四、强化我国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措施

1.实际案例

众所周知,万达集团可谓是房地产企业的领头军,之所以万达集团能够有今天的成就,与其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分不开的,纵观万达企业集团的企业文化,我们可以看出,在第一阶段,万达集团的强调诚信经营,老实做人,精明做事是其企业文化;第二阶段,万达集团强调社会责任,共赢创富,回馈社会是其企业文化;第三阶段,万达集团强调追求卓越,国际万达,百年万达是其企业文化。由此可见,万达集团在不同阶段,都有着不同的企业文化,而且其制定的企业文化是与其发展水平和战略目标相吻合,是有利于其下一步的发展和进步的,因此,万达才有着今天的成功和成就。

2.强化措施

①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人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也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所以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也是使企业文化能够切实发挥其应有作用的关键,而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对于房地产企业的员工来说,要把一切活动都围绕着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来开展,使员工能够接受企业文化,并且使员工拥有较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而对外,要树立信贷的营销观念,强调以顾客为中心。

②加强创新和协作的力度

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在营运过程中不仅需要和本行业的其他企业进行交流,而且需要和 *** 行政管理部门、金融机构以及建筑材料供应商等其他组织进行沟通和联络,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协作意识成为了房地产企业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此外,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就必须加以创新,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文化中必须真正的体现人性化、个性化以及现代的服务理念。

③优化自身的企业形象

优化房地产企业的企业形象,不仅要树立良好的品牌意识,还需要房地产企业以诚信为根本,打造具有房地产企业特色的企业形象,这同时也是优化房地产企业外在企业文化的必然需求,这就要求房地产企业要充分的考虑自身的品牌设计、规划设计、市场定位、文化品味以及服务水平等,以诚信为根本,做到表里如一,加大宣传的力度,使自身的企业形象得到不断的优化,强化自身的竞争力。

五、结语

虽然现阶段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比较重视房地产企业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但是就实施情况来看,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所以不断的优化和完善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文化是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参考文献

[1]郝丹江.浅析国有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与途径[J].南方论刊,2015,5:79-80.

旅游企业论文范文

随着旅游 教育 的不断发展,实践教学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越发凸显,实践教学是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教学方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旅游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旅游管理论文 范文 一: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建议 摘要:近年来国内旅游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旅游业管理体制改革也逐渐历经了起步、发展以及深化这三个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旅游业的现代化发展,对于第三产业的持续稳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国内旅游行业的发展也开始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对于旅游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的要求,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所以,本文从当前旅游管理体制现状入手,针对旅游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措施 ,以期能够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参考。 旅游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性行业,属于我国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进一步推动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国内旅游景点建设项目逐渐增多,旅游人数也越来越多。在整个旅游行业看似欣欣向荣的发展状态下,其管理体制却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完善的大背景之下,对目前的旅游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创新,对于促进旅游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旅游管理体制现状分析 (一)缺乏宏观管理。近年来我国政府非常关注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于旅游业也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大部分部门、单位都创办了旅游交通、餐饮等企业,但是这类企业的人事权、产权分别属于不同的投资单位,可以说每一个旅行社都归属于不同的系统。这样一来,造成国内旅游系统复杂,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尤其是在一些客源不足的季节和整体市场低迷期,各个旅游企业之间容易存在跌价竞争的现象,导致市场更加混乱,行业内部矛盾比较尖锐。对旅游管理机构来说,不具有建设审批权,无法使用宏观调控手段,从而难以进行有效管理。 (二)相关 政策法规 有待完善。对旅游管理体制来说,根据目前社会发展对旅游的需求,旅游管理体制也处于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中,但是却很少涉及到政策法规层面,还是沿用过去的政策法规制度。根据现阶段旅游管理的实际情况来说,一些不法商家和犯罪分子利用政策法规漏洞,在旅游行业中组织进行非法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打乱了旅游市场秩序,同时还损害了旅客的实际利益。 (三)旅游管理体制不完善。由于旅游行业是特殊性行业,且和其他相关行业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与交通、餐饮以及住宿等紧密联系。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服务行业也得到了高速发展,很多部门都和旅游业存在直接的经济联系。但是针对这些联系行业,并没有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一部分旅行社为了吸引游客,采取恶劣的市场竞争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游客的合法利益,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 (四)旅游业产业结构失衡。现阶段国内旅游商品开发还比较落后,而旅游商品属于旅游经济的关键来源,其特点是效益高、成本低,且劳动密集度较大,有助于推动传统工商业的发展。但是因为旅游商品生产销售管理不协调的问题,造成旅游商品一直以来都处在自发状态,加之旅游产品种类相对单一,缺乏创新能力,同时在商品的包装和运输环节都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够真正发挥出旅游商品的价值。另一方面,交通业的发展不能跟上旅游行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导致旅游产业结构失衡。 二、对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一)完善旅游管理机构设置 一方面,国家旅游局、旅游协会、工商局、交通运输局、文物管理局等应该共同携手建立一套全国性旅游管理体系,对全国旅游市场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对旅游事业整体发展制定总方案,并拟定相关规章及政策;密切监管各项 规章制度 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调节各个管理部门之间关系,化解内部矛盾;制定并实施国内、国外旅游市场开发战略,并加强宣传,增前我国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对国内旅游人才的培养力度,全面推动旅游行业发展脚步。另一方面,是对地方性旅游管理机构进行全面完善。一些地方旅游管理机构应积极学习并借鉴省级、市级试点旅游管理 经验 ,再与自身发展特点进行结合,制定出适合本地旅游发展的管理方案。由省级旅游管理相关主任及负责人共同设立旅游管理委员会,作为该区域内旅游业最高综合管理协调部门,并且在其下设各职能处室,协调各市、各部门之间关系。 (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政府部门在旅游行业中所占据的位置和发挥的职能也处于不断的转变之中,充分发挥旅游行业协会的职能作用,提升行业自律性,必然会成为未来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在当前的新环境之下,国家应当引导帮助旅游行业各部门按照自身发展情况设置旅游行业协会,逐渐将旅游行业和政府行政机关分离,依靠市场的调控作用确保旅游行业能够得以持续健康的发展。具体而言,国内旅游行业协会的组织架构通常来说包括了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三项内容,而决策机构一般是旅游行业各个部门、各企业会员代表所构成的,其主要职能是审议和决定行业内部的规章制度;执行机构主要设置了理事会,由管理、经营以及服务三种机构构成,主要用于相关决策的落实;监督机构设置监事会,针对旅游行业内部和协会自身行使监督权。除开上述职能之外,各个地区旅游行业协会还必须要负起统领职责,第一时间向会员单位传达告知行业相关的政策法规,充分发挥出行业中介组织作用,结合行业具体需求组织进行各种旅游行业知识培训活动,强化与国内外同类组织的交流,推动旅游行业朝着国际化现代化发展。 (三)积极发展旅游行业企业 和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不同,市场经济体制下注重企业的主导地位,旅游行业的发展也是如此。所以我们要促进旅游企业的发展,尽可能的发挥其在旅游业中的主导位置,不仅要政府部门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把旅游企业推向市场,给旅游企业更多的自主发展权,对于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不作更多干涉,仅仅以监督者的角色出现,对旅游业进行监督指导;同时旅游企业必须结合市场发展规律来经营管理,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如此一来才能够确保旅游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才能够最终促进旅游企业的发展,进而推动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旅游企业还可以选择走集约化的发展道路,对自身企业结构进行不断调整,构建跨区域的多种企业格局,比如说集团化的大型企业、专业化的中型企业以及网络化的小型企业,如此才能够增强国内旅游企业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闲散资金,进而构建多元化的市场运作机制。 (四)建立完善公众参与制度 在现代旅游管理活动中,公众占旅游管理的主体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最终成败,因此应当尽快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对旅游管理进行有效监督。 1、旅游管理部门在建立旅游发展规划和制定相关决策的过程中都必须事先给予公众知情权与提议权,从而保证公众主体地位的有效性。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也应当确保公众能够充分发挥出监督权,对旅游管理活动实施监督。 2、要避免公众参与制度流于形式,不单单是公众对旅游管理意见的表达或者相关信息的了解,更关键的在于具体的决策和执行过程中是否能够实质性的参与。 3、为公众创造多样化的参与途径,不仅要有制度化的参与方式,例如说诉讼方式或者信访方式等,同时也应当提供非制度化的参与方式,例如说公众能够依靠传媒方式或者其他志愿活动来参与其中。同时政府部门也可以借助于咨询、调查或者评议活动来了解公众看法,进而对旅游管理制度实施全面的评估和判断,并及时调整。 三、结语 总而言之,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不仅关系到其本身的发展,同时还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因为国内旅游行业相对来说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加之政府部门的支持等因素,都进一步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针对当前的旅游管理体制予以改革,进一步规范政府部门在旅游业发展进程中的行为,积极吸取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所积累的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组建符合实际的行业协会。通过上述措施来保障我国旅游业的规范化发展,从而充分发挥出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旅游管理论文范文二: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 摘要:近年来,大连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指标体系,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实践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学生创新意识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在未来的教学改革建设中,应该着力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凝练专业特色;完善师资队伍结构,打造教学团队;重视课题项目申报,提升科研水平;加强课程教材建设,丰富教学内容;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创新能力;强化综合素质教育,提高专业素养;实施专业奖励机制,促进教学改革;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加强质量监控。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 1大连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现状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完善专业培养计划 学院对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完成了2014级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及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使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更加合理和符合实际,课程教学大纲更加规范和具体,可执行性增强。 以教学团队为引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专业负责人制度,在旅游管理专业内根据需要划分出三个团队:管理学团队、旅游规划开发教学团队、应用实践性课程团队。打造年龄、知识、学历、职称等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同时,不断采取加强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等多种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织教师全部参加各级各类、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积极联系旅游企业业界高层来校为师生开办讲座,增强学界与业界的联系,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以培养目标为核心,塑造专业模式特色 突出新形势下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特色,将旅游休闲管理和会展旅游作为人才培养的特色方向。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外语能力和旅游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强化英语教学四年不间断,设置日语课程,进行双语教学,学生到国际集团化经营企业和境外实习基地进行生产实习,建立“知识+能力+素质”为主线的教学体系,塑造“厚基础重应用、多元化强外语、高素质富能力”的专业特色,构建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教学改革为载体,促进课程教材建设 制定课程发展规划,以省、市、校各级精品视频课建设为目标,形成学科基础课程群、专业核心课程群、特色课程群。重点建设由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 市场营销 、旅游心理学、旅游管理学等课程组成的专业核心课程群。同时以教学改革立项为载体,在教学内容、 方法 、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将教材编写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相结合,以教材编写为载体,促进教师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和学科发展。 以实习基地为平台,推动实践教学开展 强化实践教学,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建立健全双向指导制度,加强校企协同创新合作,拓展实践教学基地类型,开辟旅游景区、旅行社、会展公司、展览中心、文博院馆、休闲娱乐中心、大型节庆活动组委会等教学实践基地。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与大连大学创想宾馆和博物馆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实训和实习活动。依托学校文科综合实验中心,建立多功能实训室、礼仪实训室等。与大连、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海南、澳门的高星级酒店、景区景点和旅行社等30多家旅游企业建立多层次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关系。 以常规管理为基础,强化教学质量监控 充分发挥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督导组、学生信息员在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建立学院、教研室、学生三级管理网络,形成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系统。积极落实三级听课制度,执行《领导干部听课制度》;认真做好期初、期中和期末各项常规教学管理工作,通过严格执行教学计划、组织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学生评教和教师评学等工作,对各项教学活动加强管理和质量监控。 2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指标体系,还存在很多不足和薄弱环节,尚需要在今后的专业建设中予以解决。 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加强 旅游管理专业现有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不够合理,具有博士学位、行业经历的教师数量不足。着眼于旅游管理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的建设,需要继续引进若干品学兼优的青年博士,培养优秀的青年师资,加强师资队伍的梯队建设。同时,也要加强现有教师博士学历培养。另外,因为旅游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需要深入 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需要深入如,精品课门类少,级别偏低;教学成果数量不多,缺少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 教学改革成果有待突破 教师发表教研论文的数量不足,省级以上教研项目与教研成果奖有待提高。教育教学改革还停留在课程 教学方法 的改革与探索上,对专业建设的整体性研究及课程体系整体建设的研究还较少。 实践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有待改善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含软件)生均值、生均专业纸质图书资料数量不足。必要的旅游管理专业纸质图书资料、专业电子图书资料需要采购;仿真模拟实训软件尚需采购。 学生创新意识有待提高 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的意识不强、参与比例不高。学生参加综合素质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待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3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建设的主要措施 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凝练专业特色 根据我国社会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不断对旅游人才培养实践进行探索和提升,人才培养立足大连、面向辽宁、辐射全国,完善“厚基础重应用、多元化强外语、高素质富能力”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建立“专业教学—校内实训—基地实习—服务社会”四个环节的社会化协同培养平台,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师资队伍结构,打造教学团队 通过实施“迎进来,派出去”战略,采取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的形式,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水平,丰富行业实践经验,聘请客座教授、实践教学兼职教师,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加大青年博士的引进力度,加强现有教师博士学历培养,通过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提高教师博士比例,改善师资队伍结构。 重视课题项目申报,提升科研水平 以科研促进教学,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积极撰写学术论文,向国内外的期刊,尤其是高水平的核心期刊投稿。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申报不同级别的课题立项,尤其是要实现国家级课题的突破。打造科研团队,提升科研水平,增强科研实力。 加强课程教材建设,丰富教学内容 深化教学改革,尝试实行MOOC、翻转课堂、案例教学、情景式教学等教学方法。确立与现代旅游相适应的教学标准,形成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课程体系。课内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积极推进双语教学,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 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创新能力 在建立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和为学生搭建专业实践平台方面,积极与旅游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设高层次、多元化的境内外实习就业基地。鼓励专任教师必须自己先走出去,深入行业实践,同时,将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精英、兼职教师请进来。合理安排校外实习,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推进创新与创业教育。 强化综合素质教育,提高专业素养 不断拓展双语课程教学,推进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进程;积极探索与实施研究型教学方式,突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探索通过开设研讨课程等方式,开拓学生视野。加大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及参与科研项目学生比例和参加综合素质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实施专业奖励机制,促进教学改革 继续实施专业建设奖励方案,鼓励教师注重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研究与探索,凝练教学特色,为在今后全面实施研究性教学与实践性相结合打下基础。 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加强质量监控 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控,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管理效能和效率,充分调动专业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旅游管理论文相关 文章 : 1. 旅游管理论文 2. 旅游管理论文:旅游精细化发展之初探 3. 2016旅游管理论文 4. 2016年旅游管理论文题目 5. 本科旅游管理论文 6. 2016旅游管理论文参考

其实那个你学好了都行,这两种职业的人,普通水平的太笑清散多,缺就缺在高级人才上!建议你学市场营销,学它了你还可以在校考旅游专业的东西,而且和旅游专碰氏业得到的证书一样!我也是学经济的,应该比你大,我是学正指会计电算化的!

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一支多层次、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因此,旅游人力资源是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旅游 人力资源管理 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旅游人力资源是旅游业快速 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旅游人力资源的素质和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在从规模、质量和结构等方面分析我国旅游 管理人力资源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旅游管理人力资源发展的对策。

Abstract: Tourism human resource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The quality and structure of tourism human resource largely restrict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ourism industry.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status and problems of tourism human resources from the aspect of its size, quality and structure. On the base of analysis, the author elaborated strategies of developing Chinese tourism human resource.

关键词: 人力资源;旅游;培育

Key words: human resource;tourism;cultivation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6-4311(2011)08-0315-03

0引言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旅游人力资源数量增长迅速,质量不断提高,为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总体来说,人力资源素质和结构与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要求仍有较大的差距,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我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1旅游人力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管理人力资源也迅速发展,规模化、年轻化、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是其发展中暴露的主要问题,也是制约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规模发展快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旅游业的人力资源发展也非常迅速。特别是近十多年来,我国旅游从业人员以平均每年15%的速度递增,现已初步形成一支能适应旅游业发展规模的旅游人力资源队伍。国家旅游局的 统计资源显示,1990年我国旅游行业拥有直接从业人员不到62万人,到2005年却增长到了426万之多,是1990年的近七倍,如果加上所统计的 社会旅馆和个体旅馆从业人数万,旅游行业从业人员总计达到了万。如果按照国际上所通行的旅游直接从业人员和间接从业人员之比为1:5的比例计算,到2005年我国旅游间接从业人员就已经达到了2800万人。可以这样说,这支庞大的旅游从业人员对于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年轻化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真正作为一种产业来发展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规范化、专业化的旅游 教育 在1978年开始起步,大规模的旅游人才培养则在1990年以后。随着旅游业大发展对旅游从业人员需求量的急剧增长,现有旅游从业人员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近年来从院校 毕业 的学生,和一些传统的行业相比,整个旅游人力资源呈年轻化的态势。

据统计,1995年旅游行业正式职工中35岁以下的占职工总数的59%,而到了2005年,172万正式职工中35岁以下的就有117万,占职工总数的,比1995年有上升了9个百分点。现在不少旅游企业单位的职工平均年龄还不足30岁,一些中高级管理者的年龄也都在40岁以下。旅游职工队伍年轻化,一方面使队伍充满干劲和活力,但更重要的是在 工作中暴露 经验 不足的缺点。

整体素质偏低尽管近年来,人力资源开发在旅游行业逐步得到重视和加强,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但从整体上看,从业人员的学历和专业技术水平与旅游业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职 工学历偏低据统计,2000年旅游行业有正式职工万人,但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仅占17%;而到了2004年,全行业159万正式职工中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就有万,占职工总数的,其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为,高中(含中专、技校)学历的为,大专及以上学历的还不到四分之一。旅游行业职工学历偏低的状况在饭店业更为明显,除服务人员外,不少酒店甚至是高级酒店的中高级管理人员中只具有职高或中专学历的也大有人在。管理人员学历偏低,既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发展的要求,也与我们参与国际竞争的要求远远不相适应。

专业技术人员少,专业技术 职称低旅游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少。据统计,2000年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只有万人,仅占全行业职工总数的,其中拥有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的分别为万、万、万,因此,技术职称不高。另外,全行业每年参加由人事部统一 组织的旅游 经济(旅游饭店和旅行社)专业技师资格 考试的人员也不是很多,一般只有5000人左右,通过1000多人,在开考的各类经济专业中,参考人员是属于比较少的。在参考人员中,大多数报考的是旅游饭店专业,报考旅行社的还不到1000人。

缺乏既懂外语又熟悉业务、充满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旅游行业是一个开放性强、对外交流非常广泛的行业,对从业人员不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服务人员的外语水平都要求比较高,但现在行业内既懂业务又懂外语的中高级管理人才比较少,甚至十分紧缺。

由于旅游业发展形势的不断变化和旅游消费需求的转型,近几年来,度假旅游、体育旅游、商务旅游和会展旅游等新项目不断涌现,如何管理和开发这些项目,以适应市场的要求,懂行的人就更少了。旅游行业某些专业的技术人才也十分缺乏,比如全国具有技师职格的调酒师只有238人,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另外,理论研究人才、高级导游人才等,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也都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结构不合理结构与功能息息相关,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源在促进旅游业 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但现实的情况是,我国旅游人力资源的结构并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层次结构不合理、地区结构不合理、部门结构不合理和专业结构不合理几个方面。从旅游人力资源的专业构成看,由于我国旅游 教育起步较晚,所以大多数从业人员并非科班出身,而是半路从其他行业转变而来,所学专业和做干 工作不一致。根据2003年的一次抽样调查显示,60%的旅游从业人员所学专业既不是旅游类专业也不是外语类专业,而是一些与旅游关系不密切的其他专业。 管理人员中的比例更低,其中饭店和旅行社的总经理级管理人员分别仅有30%和20%的人所学专业为旅游类或者外语类专业。另外,旅游行业作为一个对外交流的窗口,从业人员外语水平普遍偏低。

2旅游人力资源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旅游人力资源这样的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作为担任开发旅游人力资源主 渠道 的旅游院系,不得不从各方面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进行 反思 。虽然我国旅游院校教育经过近30年的发展,积累了不少成功的 经验,教育质量逐年提高,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我国整个院校教育体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的则是我国院校旅游教育子系统所特有的问题。不同的问题需要用不同的思维视野来寻求解决的办法。同时我们应该站在更高的层次或以更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探索旅游院系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问题。

我国旅游院系教育规模效益低下,教育质量不高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院校旅游教育一直采用外延式扩张的发展模式,即只是在不断增加数量,其中既有一些院校是为了满足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而主动地开设旅游专业,也有一些院校是由于原有专业的没落迫于生计而被动地开展旅游专业教育的。外延式的发展模式使得我国院校旅游教育规模在快速扩张,但由于受经费、设备和师资等因素的制约,使得大多数招收旅游专业的院校,规模小,招生人数少,发展呈单体规模发展。这就使得旅游专业在综合性院校的地位得不到提高,受不到重视,特别是在旅游专业建设方面难以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旅游院系综合实力的增强,从而使得教育质量不能提高。另外,由于不少旅游院系是转轨而来,对于旅游行业的了解非常有限,对行业人才需要把握不准,旅游专业教育就会出现与实际脱节的现象,致使整个教育质量只能在低水平徘徊。

培养目标不明确、定位不准不少院系是由于生存因素而不得不进入旅游专业教育领域的,他们缺乏对旅游业内在规律、发展状态和态势以及旅游院系实际的基本了解,因此究竟为旅游行业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目标定位并不是十分明确,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本科教育“理论化”。高等教育要加强理论素养的训练是必要的,这也是高等教育和一般 职业教育的重要区别所在。但由于旅游业是一个 应用性强、综合性强、开放性强的产业,因此,作为旅游行业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本科教育也要紧密结合旅游业的 实践,不能与脱离实践空谈理论。教育教学如果只是简单的从书本到书本,只会给学生进入旅游行业带来不适应,形成理论和实际的巨大反差。

二是专科教育“本科化”。专科教育是我国教育中的一个特殊层次,全国有近200多所学校开展旅游专业的专科教育,如果加上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数量更大,所以专科教育在旅游院校教育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地位不容忽视。但现在的情况是专科不专,专科教育“本科化”的倾向比较突出,使专科教育成了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导致培养的旅游人才“高不成,低不就”,不受行业的欢迎。

三是职业教育“普教化”。旅游教育特别是中等旅游教育应该是一种职业教育,即要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为本位实施教育教学。但现在我们不少旅游院校教育没有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点,教学内容和岗位实践结合不紧密,不少教师教学从理论到理论,过分强调课堂教学,不重视课外实践和岗位 实习,这种现象在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高等职业教育中显得更为突出。职业教育“普教化”使得不少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动手能力差,不符合行业的用人要求。

旅游院系教育与业界的交流、合作不够深入旅游院系教育担负着为旅游业发展培养人才的任务,具有服务旅游业的重要功能,因此不论是哪个层次的旅游教育,只有其产品——学生被旅游行业所接纳和认可,院系的长远发展才会有一个坚实的基础。但现实情况是,不少院系还在关门办学,和行业实际接触较少,有的院系尽管和业界有些合作,但合作并不紧密,并缺乏长期性和经常性。致使有的院系进行了多年的旅游教育,连一个学生实习基地都很难找到,教育的质量可想而知,培养的人才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旅游业发展需要也就值得怀疑了。另外,由于在一线从事旅游专业教学的人员对业界的情况了解得不够深入,也使得不少院系教学与研究的成果仅仅是作为一种在学术范围内的交流材料,而得不到业界的认可和支持,更不要说影响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有关决策了。

师资和教材建设滞后教育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师资质量和教材质量为基础的。由于我国院校旅游教育起步晚、发展快,目前从事旅游专业教学的人员大多数是从其他行业或其他专业转“行”而来。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员都没有受过正规的、系统的旅游专业教育,对旅游业的发展规律以及国际、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实际缺乏足够和深入的研究,而且缺乏旅游实践的磨炼。另外,由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非常迅猛,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涌现,而旅游专业教师的知识老化、教学内容陈旧和教学手段落后等问题也就日显突出。

由于教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教学创新的能力较弱,所以旅游教学中照本宣科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教材建设表面上看非常繁荣,不少院校都出版了自己的教材,但教材质量不尽人意,普遍存在着“四多、四少”的现象。即:编的多、写的少,剪辑性成果多、研究性成果少,理论多、操作性少,继承的多、创新的少。教材既没有理论方面的创新和发展,又没有充分反映旅游实践的创新,一些近几年在实践中提出的大量新理论、新技术没有体现在教材的内容中,有的甚至还存在着严重的雷同和抄袭现象。3我国旅游人力资源培养的对策

尽管我国旅游院系 教育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但应该看到其 发展的美好前景,把握旅游教育的整体趋势,从战略上思考我国旅游院系教育改革和发展。这个改革是整体性的,上至国家教育体制和教育结构的调整,下到每个教师的每一节课。只有把握其整体性,我国旅游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才会有突破性进展。

增强旅游人才培养的吸引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改革,教育结构不断调整,而且改革和调整的进程在逐步加快和深化。旅游教育由于起步较晚,基础比较薄弱,和一些传统的专业相比,旅游专业在教育行政 管理部门的地位较低,主要表现在:旅游学科地位低、旅游专业吸引力下降、旅游院校尤其是旅游 职业学校生源数量和质量下降等。旅游院校作为旅游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主渠道,面对这种挑战,要求我们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步伐,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树立大旅游教育观、开放教育观、素质教育观和创新教育观。同时,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沟通,取得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支持,不断提高旅游专业地位和旅游学科地位,增强旅游院校人才培养的吸引力,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完善旅游教育体系根据世界旅游教育理事会的预测,在今后的一段时间明,我国旅游行业就业人数将会以每年的速度增长,平均每年增长将达100多万。而我国现在旅游院校培养规模每年仅10多万人,由此看来,今后我国通过学校培养旅游人才的压力相当大,特别是广大中西部地区,压力更大。因此,我国院校要加快发展,加强教学创新和科研创新,强化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理论与 实践相结合,强化培养的人才对旅游行业的适应性、 应用性,着力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在积极办好大学本科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使旅游行业拥有大批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同时又有重点地发展研究生教育,为行业培养具有战略意识的高级管理人才和教学科研人才;在专业建设上,要加强国际交流,学习先进 经验,对现有专业要加强基础课,拓宽专业面,注重教学内容和 教学 方法 的改革,同时,积极创造条件考虑旅游项目规划与管理、饭店工程、物业管理、装潢设计、会展旅游等专业的开发和建设,满足旅游行业对这类专业的迫切要求。

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以适应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素质越来越高的要求一是要明确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目标明确了,教学安排和课程设计才有针对性。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院系要认清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扬长避短,有分工、有合作,明确自己的培养目标。

二是要加快教师培养。国外的成功经验表明,一个好的旅游专业教师不仅要有比较杂实的理论功底,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旅游院系要为专业教师到旅游企业兼职、挂职、 实习、交流、进修学习等创造条件,要求专业教师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深入到旅游实践的第一线,以了解旅游业的最新发展态势。

同时聘请一些水平和能力比较突出的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和旅游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或者作 报告 ,形成一支专职和兼职、知识结构合理的旅游师资队伍。

三是改革教学手段。针对旅游专业的特点,旅游院系要大力改革教学手段,改革单一的“课堂上讲景点、教室里讲客房”的传统教学模式,加大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的分量。

四是要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旅游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为适应专业发展的要求。旅游院系要努力推进校企合作,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把旅游院系的研究优势,旅游企业经验优势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政策把握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五是要把旅游高职办出特色。旅游院系在大力发展旅游高职的同时,更要注重办出特色,真正使高职教育能为旅游行业培养一大批既有一定理论基础、又有较强操作技能的高层次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童金杞.浅议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J].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01).

[2]中国国家 统计局2000年度劳动和 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网站,2001,(09).

[3]孙钢.西部地区旅游发展情况及对有关问题的认识[J].旅游调研,2001,(8).

[4]王健.论我国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原则及思路[J].中国成人教育,2009,(07).

[5]丘建华,赵光辉.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的影响因素与规律探讨[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5).

[6]罗松.基于和谐理论的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研究[J].北方 经济,2009,(11).

【摘要】旅游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也,随着社会发展日渐兴起,逐渐成为朝阳产业。在很多地区,旅游业已经作为一项有完整产业链的事业开展起来,与之相配套的旅游服务业设施的发展也日趋完善。在这个旅游业的发展当中,需要有合适与合理的人力资源去进行调配和管理,以便于提升旅游质量与效率,有效的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创新。人力资源要用到合适的地方,发挥正能量,并且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管理的创新,找出合适的切入点,有效改进。

【关键词】旅游;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055-01

旅游的发展依靠人才,人才的发展需要有效的管理和调配,以便达到最优化的组合,提升管理质量和效率,发挥出最大的效果来。旅游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可以分为内部的创新与外部的创新。内部的创新是指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部门调配,包括各个部门的人员配置与调岗等,为的是全面发展旅游人才,发展多面手,适用于各个方面的工作。旅游企业的外部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是指旅游产业链的人力资源创新调配,为的是更加符合当前阶段旅游业的发展,提升旅游发展的质量和效率。

一、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性与全面性

旅游业业中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目的在于激活发展潜力,调动起内部和外部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全力以赴的工作,发展自己的旅游事业,提升利润空间,这个要以“理论为先导,创新为关键,落实为目标”。总体来说,作为旅游企业的内部来说,在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方面,要做到专业性和全面性的协调发展。

(一)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专业性

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性,表现在其专业性方面。由于内部分工的日益多样化,需要有各个方面的专业人才去胜任工作,而且做到了专业化与专门化。在旅游企业内部,总部要有意识的培养专业人才,包括“旅游宣传、旅游策划、旅游方案、旅游路线、旅游服务”等,这些都是企业内部需要设置的专业部门,并且结合市场进行有效的发展,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企业职能部门。

各个旅游专业的发展需要专门的人才,而且在发展初期,企业要做到尽量不做调配,做到任人之长,发展的专门化与系统化,有效进行纵深发展。这是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第一步,也是我们发展的先决条件,专业化意味着旅游企业发展的长远性和支撑性,也意味着旅游发展的壮大性。

(二)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全面性

在旅游企业发展的后期,我们就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面性发展,达到一专多能的目的,为的是更加的适应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例如在旅游业发展中,导游是个不可或缺的关键位置,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性,首先的一个关键就是从导游开始做起,导游的创新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

以导游为代表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且要求导游不单单是熟悉导游之内的知识,也要熟悉导游之外的知识,全面发展导游的视野,拓展其内涵。这就需要有专业知识、服务知识、心理学知识以及礼仪交往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做到全面性,就是做到一专多能,更好的适应现代建设化的需要。

二、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连锁效应

人力资源管理可以产生连锁效应,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与进步。人力资源管理将各个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全面推动相关的产业有序发展,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一)两种奖励的并行

在旅游业发展当中,有一种特定的人才资源能够有自己独特的方案,而这种独特的构思,是需要我们通过有效的奖励机制与得以赞扬和保护的,这就是人才的潜力和创新性,适当和合理的物质与精神奖励能够发掘出人才的价值。

这种人力资源奖励方式通过系统有效的方式融入管理之中,不断增强个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财智与智慧潜能,同时有效的规范个体行为,同时提升其自身的素质,组织维护好其个体需求,通过良好有序的内部组织环境来有效的激发起创造力,维护好内部的良好秩序,提升工作运行效率,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是物质激励成为主导激励方式。对于优秀的人才而言,一定的物质待遇提升,仍能不断的满足其在企业中发展的机会,特别是对于行政管理模式,会不断的发现优秀员工的潜质,给他们提供在企业中发展的机会。

(二)人力奖励管理创新的旅游成效

这种人力资源管理属于产业链的管理创新,能够有效的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这是和旅游相关的一系列产业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游客接待的大量性,消费的客观性,空间的扩大性和人员的流动性”,为了在短时间之内连续不断的适应这种需求,我们必须要在整过过程中做好服务平台的建设与 总结 ,从游客报名到旅游过程结束,再到游客回家的全过程,都提供一个比较完善和系统乃至比较细心周到的服务体系,使游客高高兴兴而来,满满意意而回。而这个服务平台的建设,需要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参与和支持,做到细致与全面。这些都是与旅游相关的产业发展,是通过人力资源发展而发展的内容。我们应该如何通过空间的服务平台去传达这种理念,将其灌输到旅游的整个过程之中去。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获知,在实际的旅游发展中,旅游企业要做的就是根据自己的发展实际情况,去进行旅游资源的合理调配与人力资源的合理管理,通过内部和外部的协调,达到内外共赢的目的,也是为了进一步改革旅游发展机构,通过内部的管理带动外部的产业链,通过外部的产业链,来拉动一系列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发展效率,获得最大的发展空间,这是我们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追求的目标与方向,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旅游 导游词 [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

[2]袁国红,张月芳.旅游 管理知识 题解[M].中国旅游出版社,2011.

[3]导游教材编写组.导游基础知识[M].旅游教育出版社,2010.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产业也随之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旅游管理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谈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不再仅仅局限于满足基本衣食住行,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成为拉动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国各大高校审时度势,纷纷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致力于培养大量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的复合式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旨在推动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满足旅游业岗位的用人需求。笔者从各大高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起点和层次各不相同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关键词:就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2009年,在国务院文件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目前,中国旅游业处于黄金发展期,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量日趋旺盛,目前高校旅游人才培养教学模式与旅游业岗位需求严重脱节、旅游企业不平等的用人制度造成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 毕业 生“有业不就”或“频繁跳槽”,解决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供需失衡”的问题已经是刻不容缓。

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一)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

中国旅游研究院最新发表的蓝皮书表明:中国旅游业收入逐年创新高,旅游市场呈现出“两高一平”的局面,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保持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入境旅游平稳增长。我国旅游业的增长使我国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世界第一客源国,以及较大的旅游目的地国。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较强、服务范围较广的产业,就业门槛较低,能够吸纳大规模的毕业生。同时,我国各地区的酒店业管理人才缺口也非常大,就北京、上海来说,酒店业管理人才缺口均在55万以上,并且现在每年新增的旅游企业中,中、高级管理岗位就有一千多个。由此可见,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将会大大弥补岗位人才缺口的局面,应用型、技能型、素质型的旅游管理人才不愁将来会找不到对口的工作。

(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潜流失”现象严重

由于家长和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不了解、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岗位需求严重脱节、旅游业不合理的用人制度、社会各界对旅游行业的偏见等因素致使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有业不就”或“频繁跳槽”的“潜流失”现象,这直接导致了国内旅游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许多家长和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有错误的认识,认为旅游管理专业一毕业就能担任管理层职务,这种眼高手低的择业观念,致使很多家长和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很是失落。所以部分学生会选择转专业或者是修读双学位来达到将来不从事旅游管理岗位的目的,尤其是本科毕业生从事旅游业工作的占总学生规模的不到35%,许多毕业生都从事了不对口的职业,形成了“有业不就”或“频繁跳槽”的就业局面。

(三)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亦有困境

一般按照理论上讲,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势必会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带来广阔的就业前景。但是,情况不容乐观的是,旅游管理人才的供给质量无法满足旅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旅游管理人才“供需”矛盾日趋明显。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作为“新兴专业”,高校紧跟社会岗位的需求,纷纷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每年报考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数量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远远超出了旅游企业可提供的岗位;另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又是“弱势专业”,许多考生在不了解旅游管理专业或者是“被调剂”的情况下误学了旅游管理专业,结果造成旅游管理专业大量流入其他行业,未入行,先转行的局面。由于教学模式的缺陷以及学生的个人态度造成了旅游企业在招聘旅游管理人才时迟迟招不到人或者是招不到合格的毕业生。这样给企业、学校、学生都带来的困惑,陷入了无尽的恶性循环中,这样旅游管理专业会给后来的学子和家长带来这样的影响:学习旅游管理专业难就业、就业面狭窄、找不到工作等等诸如此类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发展极为不利的负面评价。

二、影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因素

(一)现阶段旅游业用人单位用人制度不合理、不公平

旅游业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功利性较强,企图缩减用人成本,因此,招聘人员时过分强调毕业生是否具备丰富的旅游管理 经验 或旅游从业经验,完全忽视了毕业生的可塑性和再造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不合理的教学模式的培养下缺乏一定的工作实践经验,但是如果就因为这个原因将旅游管理专业求职者拒之门外,是否会显得旅游企业不通情达理?旅游企业要充分考虑到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建立起优胜劣汰的选拔机制,为广大旅游管理毕业生提供一个可以施展自身能力的平台,经过严格笔试、 面试 和考核后择优录取。另外,旅游业的现实情况:管理人员要从服务人员做起,要做好饭店管理者,必须具备基层服务人员和部门经理的经验。而且服务人员劳动强度大,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都较低,很多毕业生眼高手低,觉得自己高校毕业,可是毕业后还是照旧需要从基层干起,不甘于基层等服务客户的工作,毕业生从事旅游管理行业局限了个人的发展空间,造成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

1.缺乏合理有效的旅游 职业规划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本身没有正确的认识,盲目的将旅游管理专业和旅游等同,忽视了毕业后所要从事的是旅游管理职业,而非是旅游本身;另外,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盲目跟风,在校期间只忙着报考旅游证、二级计算机证书以及教师资格证,证书缺乏针对性,对学生日后就业用处不大,忽视了对自身未来的职业奋斗目标的规划,学生在旅游行业就业的愿望不强烈。

2.缺乏必要的就业准备

部分大学生眼高手低,对于从事旅游管理的晋升行规无法坦然接受。在情理上也是可以理解的,大学生在家里被奉为“天之骄子”,可是如果从事旅游管理行业就要从基层服务员干起,大部分大学生心气高、碍于面子,不愿意从事较不体面的服务性行业,就业心理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在校期间没有从事服务管理的实践经验,大学毕业后无经验之谈,更不要说可以在短期时间内提升为正式的管理部门高层干部。

(三)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旅游人才市场的需求

1.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旅游管理专业的开设与社会岗位需求严重脱节,部分高校只是生硬的培养学生,对学生未来的就业不负责任,沿袭落后的教学体制,没有摆脱“以知识为中心”的应试 教育 体系,导致学生理论能力较强而实践能力较差,无法满足旅游行业就业岗位的要求。

2.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没有针对市场需求而设置,而且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外向型旅游行业的岗位需求。在实际教学中,尤其是在初级教学阶段,比如在大一、大二年级,以专业理论教学为主体,忽视了对实践应用类课程的设置,致使学生缺少了许多锻炼的机会。另外,教材内容太陈旧,缺乏系统新和创新性。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探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一)以市场为导向,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办学模式

各个高校在开设旅游管理专业之前,要明确并制定出人才培养目标,这样教学模式的创新也有紧紧围绕的中心,不至于盲目追求办学模式的创新,而与教学任务严重脱节。值得部分高校的借鉴的是,在国际较发达的地区对于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相当明确,国内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高校,比如旅游教育领域世界排名第二的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制定了旅游管理专业招生-在校学习-岗位实习等环节分阶段的人才培养方案;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强、具有未来发展潜力的适合旅游业、旅游教育、旅游行政部门以及 其它 相关行业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大旅游管理人才”。那么,如何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导向,立足于旅游业发展的岗位需求,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复合式创新型的旅游管理人才;第二以岗位实践能力为核心,建立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专业知识、实践能力、思想意识协调发展的培养体系;第三更新教师教学观念,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队伍中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外向型、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的高级旅游专门人才;第四延长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时间,实现教学理论知识和实际管理技能的相辅相成。

(二)建议高考生理性报考,招录有行业内就业意愿与行业潜质的学生

部分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中由于缺乏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识以及“在服从调剂”情况下被调剂到旅游管理专业,这一部分学生在对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学习的时候,对这门专业感到很失落,甚至通过选修双学位或者是转专业来改变自身的未来职业选择。要想培养出综合型、创新型、外向型的旅游管理人才,学校要从招生源头做起:首先要宣传学习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要具备什么样的个性特征,比如说酒店服务人员要具备外向型的性格特征,旅游资源管理专业的学习内容、未来就业方向等情况,让学生在充分了解旅游资源管理专业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专业选择,防止考生错报专业,经过正式学习后才发现实际的旅游管理专业与自己想象中的大相径庭;其次,教育部和各大高校要加大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宣传力度,通过网络平台、报纸、白皮书等形式向广大高考学子具体介绍旅游管理专业,可以为学生报考志愿提供参考依据,便于考生作出理性的专业选择。这点,各大高校要借鉴旅游教育领域排名第二的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的人才培养经验:第一,该学校在招生时不仅注重考生的成绩,而且会进行一定的笔试、面试或者电话交流,了解学生的喜好态度以及个人的性格特征和就业方向,反馈给学生专业评估 报告 ,招录有行业潜质与行业内就业意愿的学生;第二,努力加强专业建设,增强旅游管CENTURY理专业自身的影响力与吸引力,努力将该专业做大做强,打造世界一流旅游管理专业。

(三)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科学设计课程设置

高校专业是否成功很大的一个影响因素便是课程的设置,其代表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知识的架构。目前旅游业外向型的发展模式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其要求学生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并且还要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同时还需要外语、计算机互联网等综合运用能力,能够与客户进行顺畅的沟通,以及相关的法律专业知识。这对于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来说需要作出合理的规划、设计:首先,要坚持课程设置与旅游行业的实践性特征相符合,又要具有专业综合性的原则;其次,课程的开设要注重理论的应用型,适当增加学生的实践环节;另外,学校要注重初级阶段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旅游管理专业不同于学术性的课程,教学理论离不开与实践的结合,因此要克服以往旅游管理专业在大一、大二课程设置上缺少实践应用类课程,重视对学生初级阶段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他方面,要增加选修课程的范围,合理设置涉及人文知识、自然知识、地理知识、历史知识、国际服务贸易的规则和惯例等方面的课程,无论将来从事什么岗位,丰富的知识储备对于个人发展是百利而无一害的;除此之外,学校要不惜投入重金邀请旅游业资深专家学者参与课程设置,并根据课程教学需要招聘对口教师,以提高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专业性、针对性与应用性,提升学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在行业的竞争力。

(四)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高校因素、社会因素、大学生自身因素影响了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干意识,为竞争激烈的旅游管理岗位降温。如何实现学生的自主创业,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笔者建议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完善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完善创业教育的系列课程,就业或者创业类的指导性课程不要仅仅局限于“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这两门选修课,要增加实战演练性的课程;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 文化 氛围,定期聘请校外专家、企业界人士或者校内创业成功人士来校做一些创业经验之谈,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保障安全和不影响正常学业的情况下在旅游企业兼职,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 总结 丰富的工作经验;教育部和高校要加大对旅游管理专业创业教育财政和政策的支持力度,积极筹备的创业基金,拓宽大学生开设特色旅行社、小型旅店筹集资金的 渠道 ;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要树立起正确的择业意识,不要企图毕业后自身的事业能够一蹴而就,要在兼职实践中踏实肯干、任劳任怨,要甘愿从基层做起,避免眼高手低,在兼职过程总结出旅游管理的新思路,为自身日后的创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财富;政府要引导旅游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增加寒暑假大学生实习岗位,维护大学生实习的劳动合法权益,保障大学生在实现期间的人身安全。

(五)对旅游管理专业实施校企合作办学,提供实习的平台

目前来讲,校企合作教学在各大高职院校中应用的较广泛,旅游管理专业带有自身的特性,其不需要进行实验研究,也不需要呕心沥血的撰写学术报告,唯一需要关注的是学生本身的实践演习能力,学生只有在亲身体会旅游管理专业的岗位要求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专业知识理论的学以致用。关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目前在国际和国内取得卓有成效的形式有多种,笔者从校企合作的结合点出发,将校企合作的形式分为三大类:一是以校企股份合作模式联合办学、企业参与旅游院校办学、校办企业等为代表的以办学模式为校企合作的结合点;二是合作形式为校外实训基地、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教学顾问委员会等以以实践教学体系为结合点;三是体现在理论教学体系上,表现为编写特色旅游教育教材、开展专题讲座、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等。笔者建议从以下校企合作模式出发,实现旅游管理专业产学研一体化:一是旅游企业根据工作岗位需要与学校共同确定培养对象,签订用人订单,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这样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到签订订单的用人单位就职,旅游企业也省去了不少人才招聘环节、节约用人成本,实现了校企双赢;二是企业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建设和学生的培养过程中的校企股份制合作模式,企业不仅为旅游管理专业提供实习场地,还在教学领域开展合作。企业及时的向高校汇报国内外旅游饭店业发展的新动态、新信息,同时向学生提供就业信息;三是高校投入资金根据专业特点建立实训基地,集学校的主体地位和酒店的载体地位为一身。校办企业实现产教合一,既能实现人才培养效益,又能创造经济价值。

(六)借鉴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的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内蒙古 财经 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教学模式的重大突破。利用学生在校四年的学习时间,实现学生的自我认知、行业认知、专业知识的深化以及实操技能的锻炼四个方面逐级深入、环环相扣,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帮助毕业生热爱、了解自己的专业,进而乐于走进旅游行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在内蒙古财经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国内外有必要借鉴其成功经验:大一时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综合分析学生自身兴趣、 爱好 、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启发学生对职业做出初步的定位,并且为实现自身的职业目标制定出短期、长期的 学习计划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对自我个性、能力有了充分的认知;大二时。随着专业课程的逐步增多,再加上学生对工作岗位环境接触的机会较多,学校和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专业认知实习,开设一些认知实习课程,促使学生形成对所要从事岗位的初级认知;大三时在课外要延伸实践教学,积极开展一些专业技能大赛,通过模拟工作环境,提供实践演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业的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还要建立与企业的合作,让学生走入企业岗位,在实际工作中了解酒店的工作流程,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尝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七)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

师资力量对于学生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质量提升非常重要,要培养出应用型、创新型、素质型的旅游管理人才,首先就要建立“行业实践+研究平台+创新团队”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旅游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学校要定期对教师队伍展开培训,考核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组织教师亲自去观摩旅游企业的运作方式、 市场营销 等机制,教师在亲身体验之后,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 教学 方法 ,在课堂上才能有机的将这些事例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学校建立区域旅游经济研究所,进行创新团队建设,为教师的科研提供可操作的平台;学校要重视教师与校外先进旅游管理师资队伍之间的交流合作,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意识到自己教学的不足,借鉴其他教师的成功经验;学校从旅游企业中引进、聘请高水平的业务人员参与教学过程,改善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相长,在产研学一体化的教学体系中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更新教学观念,为培养出应用型、技能型、素质型的旅游管理人才而努力奋斗。结语:基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的研究,是培养出应用型、创新型、技能型、素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重中之重。各大高校和教师要高瞻远瞩,站在社会时代发展的浪尖上,打造出一批旅游管理精英队伍。

参考文献:

[1]范新宇.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旅游专业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3,(5).

[2]杨帆,朱定秀,程晓丽.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质量提升策略研究——基于高校A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视角[J].池州学院学报,2014,(6).

>>>下页带来更多的旅游管理的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