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跨文化交际本科论文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

跨文化交际本科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写清楚。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题目、理论依据(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单位及分工、人员配置)、课题负责人、起止时间、报告提纲等。

论文题目 On Translating English Metaphors into Chinese(英语隐喻汉译)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一、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本选题旨在研究隐喻在英语日常用语中存在的普遍性、可译性及其翻译的方法,重点从文化交际的角度对日常用语中隐喻的汉译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 本选题突破了历来将隐喻的汉译局限在诗学、修辞学、文学等范畴。由于“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陈宏薇:1996),翻译对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传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对日常用语中隐喻的汉译研究应与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的研究结合起来。 二、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向: 对隐喻的研究在国外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其中以Lakoff &Johnson(1987)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而对于其汉译的研究却凤毛麟角。国内对于隐喻的研究主要受Lakoff & Johnson理论的影响,其中以胡壮麟、朱永生为主要代表。在隐喻翻译的研究方面,李国南(1990),胡文仲(1994)对于英汉成语或谚语中的习用性比喻的喻体进行过比较,并探讨了其翻译的途径。在近期出版的刊物中有对隐喻翻译研究方面的文章,其中以徐莉娜的《隐喻的翻译》为主要代表。但其研究的范围也只局限于文学、修辞用语的隐喻翻译。 三、主要研究的内容: 本文分五个部分。一、简要介绍隐喻与语言以及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提出日常用语中隐喻的汉译不可忽视文化背景,并简述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二、重点论述隐喻在英语日常用语中存在的普遍性。三、分析隐喻的特点,从人类文化的共性论述其可译性。四、讨论隐喻的汉译标准、难点、过程、基本方法以及根据语境而确定译法的原则。五、详述隐喻汉译的方法和技巧,指出在翻译实践中,对每种方法的使用都不能走极端。结论部分,总结研究隐喻汉译所具有的实用价值。 1.引言 2.英语日常用语中隐喻存在的普遍性 隐喻的定义 关于隐喻研究的常用术语 英语日常用语中的隐喻 3.英语日常用语中隐喻的特点 日常用语中隐喻的分类 习用性隐喻 新生隐喻 英语隐喻与汉语隐喻 英语日常用语中隐喻的可译性 4.英语日常用语中的隐喻的汉译 翻译的标准 日常用语中隐喻汉译的难点 日常用语中隐喻汉译的过程 日常用语中隐喻汉译的基本方法及原则 5.日常用语中隐喻汉译的方法与技巧 直译法 意译法 转译法 直译和意译结合法 四、参考文献: [1]Aristotle. “Rhetoric” (W. R. Roberts, Trans.) In W. D. Ross (Ed.) The Works of Aristotle. Oxford: Clarendon Press. (Original Work Written ca. 330 .), 1924. [2]Brodkey, Linda. Review: The Languages in Metaphor. College English, 1988, (1): 89-94 [3]Goatly, Andrew. The Language of Metaphors. London: Routledge, 1997. [4]Jin Di and Eugene, A. Nida. On Translation. Beijing: China Translation Publishing Company, 1984. [5]Lakoff, G. &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6]Nida, Eugene A. & William, Reyburn. Meaning Across Cultures. New York: Maryknoll of N. Y. Orbis Book, 1981. [7]Soskice, . Metaphor and Religious Language.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85. [8]Tylor, Edward Burnett. Primitive Culture. London: John Murray, 1871. [9]陈宏薇(不加汉语拼音,下同).新实用汉译英教程 [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 [10]陈文伯.英语成语和汉语成语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0. [1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1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13]范家材.英语修辞赏析 [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 [14]冯明之. 英文成语故事 [M],香港:万里出版社,1992. [15]冯庆华. 实用翻译教程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16]胡文仲. 文化与交际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17]徐莉娜. 隐喻的翻译 [J],中国翻译,1999,(3):18-22. 五、预期的课题进度计划: 1.2007年4月25日 完成初稿,并上交指导教师审阅。 2.2007年5月9日提交论文第二稿。 3. 2007年5月16日提交论文第三稿。 3.2007年5月17日-6月9日继续修改论文直至定稿。 5.2007年6月13日提交毕业论文。 6.2007年6月14日-23日准备论文答辩。 7.2007年6月24日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进度计划不能照抄,应根据实际情况从3月5日起至6月24日止编写计划。) 六、完成论文的条件、方法及措施: (一)条件 1.已经修完英语专业的所有课程,对英语国家概况和跨文化交际有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2.学校图书馆和学院资料室具备有关本论文研究所需的丰富的书籍、期刊等参考文献; 3.已经收集较丰富和全面的文献资料; 4.具有上网条件及丰富的网上资源。 (二)方法及措施 1.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进行资料的检索网; 2.小组讨论交流。

浅析透过交往行为理论看隐喻的英汉翻译论文关键词:交往行为理论;隐喻理解;翻译论文摘要:本文利用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重释翻译学的理解观,并借此说明在翻译实践这一特殊形式的跨文化交际中如何有效地解读隐喻。1.引言隐喻翻译是一项以语言为载体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也是将一种语言所承载的信息传递到另一种语言中去的主体间性交往行为。对于主体间性交往行为的研究,德国后现代哲学家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Action)为人们开启了一扇新的窗户。该理论是在取舍抑扬不同哲学思想观点的基础上创立的一个复杂的、多层面的“理性联盟系统”,它以“理解”为核心,语言为基础,融社会批判理论、普通语用学、社会进化理论为统一构架。2.交往行为理论视域下的翻译学理解观翻译学研究的新出路—交拄行为理论。翻译学研究从传统的语义学阶段到结构主义语言学阶段,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传人我国的解构主义阶段,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传统的语义学范式的翻译,受到古典主义知识论的影响,认为“人是万物之灵”,对客体的理解完全依赖于译者的主观感受,强调译者的悟性与灵感,讲求“神似”和“化境”,推祟所谓的神来之笔。由于它过分地强调译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得翻译这一跨文化交际活动变成了一种神秘的实践。20世纪80年代,我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掀起了翻译学研究的新高潮。人们开始关注文本,尝试运用语言学的分析方法代替直觉感受,认为在纷繁复杂的言语现象背后隐藏着一种普遍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只要掌握了它就可以表达一切,使得翻译变成简单化的机械性操作,即用目标语言的语义一句法规则把存储在源语言的语义一句法规则中的思维内容编写进去。显然这种工具性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过分强调作为客体的语言的规律作用,随之便受到了解构主义思潮的猛烈抨击。解构主义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它打破了结构,解构了系统,使一元规定走向多元化局面,把翻译从语言逻名斯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但它毕竟又一次将翻译推向非理性,过分张扬主体意识,使释义变成了一种无限延宕的活动,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交往似乎变得不可能。如何克服这种思想观念的偏狭,进行有效的以语言为媒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呢?笔者认为,借助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可为翻译学研究找到一条理性的新路。2. 2翻译学理解观的重释。一位法国译者说过:“翻译就是理解和使人理解”。理解是翻译大厦的基石,是翻译过程的第一步,没有一个好的理解,翻译寸步难行。当我们认为交往行为理论为翻译研究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时,就有必要对理解观进行重释。哈贝马斯认为社会交往以语言为媒介,语言交流必须互相理解,否则谈不上有效交往。交往行为中的语言,即言语,是可以进行规范分析的。每个言语行为都具有施行和陈述的双重结构。施行性部分作为主语句,处于主体间的交际层;而陈述性部分作为副语句,处于主体间的表内容层。施行性部分在一个言语行为中起决定作用,因为它限制了言语者和听者的关系,同时也规约了陈述内容的意义。这两个结构在言语行为中是相互依存的。有时言说者也许会强调其中的一部分,但并不意味着否定另外一部分,只是让它暂时退居次要的位置而已。比如,“我手机没电了”一语,看上去似乎仅仅陈述了手机电池已耗尽这一事实,但实际上它隐含着多种行为意义;①因为手机没电,所以我刚才没接你的电话;②我必须马上充电;③我不会带手机而带小灵通,所以有事请打我的小灵通。这就是隐性的施行性部分,而根据具体的情境,它将起到这样或者那样的施行效果。塞尔认为“说话人的思想的原初的,或内在的意向性被转换为语词、语句、记号、符号等等,这些语词、语句、记号、符号如果被有意义地说出来,它们就有了从说话人的思想中所派生出来的意向性。它们不仅具有传统的语言学意义,而且也具有有意图的说话人的意义。”这无疑与哈贝马斯的言语双重结构理论异曲同工。据此,对意义的理解也有必要进行相应的双重划分。理解某一言语应一分为二地看,在表述层上则是know-what的问题,而在交际层上是know-how的问题。know-what是指言说者何以会达到这种理解的明晰知识,即其能够获得关于理解的知识;从理解者的角度来看,就要求他能理解被语义、句法、规则排列起来的“语词、语句、记号符号”构成了怎样的意义。know how是指有能力言说者如何构造或施行这种言语行为的能力,是一种隐含的规则意识;从理解者的角度来看,就要求他能理解言说者的这种隐含性规则意识。在这一双重理解中,对言语表述内容的理解是一级理解(know-what ),而要真正把握言语者内在的意向性必须进人二级理解(know-how),即对施行性部分的理解。因此,理解不能停滞在先验判断的形式上,必须在交往过程中达成。理解的目标是导向某种认同,即“共享知识,彼此信任,两相符合的主观际相互依存”。它不仅包含传统的对语言表达式的理解,还包括“在与彼此认为的规范性背景相关的话语的正确性上,两个主体之间存在着某种协调”,及“两个交往过程的参与者对世界上某种东西达成理解,并且能使自己的意向为对方所理解”。3.隐喻的解读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对翻译学的建构具有宏观的方法论指导意义,对翻译实践是否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呢?鉴于纽马克曾说“隐喻翻译是一切语言翻译的缩影,因为隐喻翻译给译者呈现出多种选择方式:要么传递其意义,要么重塑其形象,要么对其一进行修改,要么对其意义和形象进行完美的结合。”以下将利用交往行为理论说明隐喻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解读。隐喻是一种语言使用现象,在“词典中找不到隐喻”。从现代隐喻学观点来看,隐喻现象应在形式上搭配异常,在语义上类属不同,逻辑错位,从而产生了语义冲突,而当听者对冲突产生回应时,便生成了隐喻的意义,即理解了某一隐喻式言语。对于隐喻的运作机制,有人曾作过这样描述:“隐喻涉及两个不同领域(范畴)的概念,隐喻意义的产生是两个概念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相互作用通过映射的方式进行。在映射过程中,属于某一领域的相关概念和结构被转移到另一领域,最终形成一种经过合成的新的概念结构,即隐喻意义。而这一映射和整合过程的基础是两个领域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这无疑表明对隐喻的理解需要双重划分。隐喻的理解过程应由两部分组成:隐喻的辨认和隐喻意义的推断。事实上这就是一个由一级理解进人二级理解的过程。举一个人们常提到的例子“The tongue is a fire”来说,从表述层理解(一级理解),"tongue”被美国传统词典这样定义:"the fleshy,movable, muscular organ,attached in most vertebrates to the floor of the mouth, that is principal organ of taste, an aid in chewing, and swallo-wing, and, in human beings,,important organ of speech"。我们可以认为舌头作为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首先具有与绝大多数脊椎动物一样的味觉和辅助咀嚼及吞食的功能,除此之外,还是具有言说能力的人的重要语言器官。以这个基本意义为中心,tongue一词背后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意义集合:它可以指形状像舌头的东西,例如tongue of flame(火舌),guiding tongue(铁路导向尖轨),switch tong(开关铜片),也可以指人的言说行为和言说能力,例如hold one’s tongue (keep silent), lose one’s tongue (lose the capacity to speak, as from shock)。这一言语行为中的另一个关键词fire,在美国传统词典里可以找到如下定义;" a rapid, persistent chemical change that releases heat and light and is accompanied勿flame”。同样,在它背后的意义集合中可以找到诸如,cooking fire(炊火),forest fire(森林火灾),wild fire(野火),the fire ofcannon炮火)等火的具体形态。也可以发现其他意义,如The boy is full of fire(这男孩非常热情决奋),He was on-der fire for mismanagement(因管理不善而受到责难)。当tongue和fire这两个背负着各自庞大意义集合的词语被嵌人A is B的基本语言框架(句型)中去时,两者的逻辑关系就通过“is’,发生相互作用。" is”用来表示一种等值。所以从字面上看,或者换一个角度说,从听者对表述层的理解来看就应该推理为:“舌头是火”。“是”表明两个意义集合在某方面来说是等值的。然而,从上面我们对这两个词的意义的理解来看,它们显然隶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将它们之间用‘` is"连接后,进行常规的等值逻辑推理的是行不通的,于是从表述层上我们能够辨别出这是一个隐喻,从而完成隐喻理解的第一部分。当听者明确说者使用的是隐喻式的言语行为之后,就要对隐喻所表达的真正意义进行推断,那理解当然就要进人二级阶段,理解该言语行为的施行性部分,即理解“说话人的思想的原始的,或内在的意向性”。可以这样假设,如果"The tongue is a fire”是说给一位正受媒体指责的艺人听的,那么说话人可能含有一种同情或瞥告的意向。艺人总是倍受媒体关注的,由于种种原因,媒体可能片面地、夸大地报道了某些事实,而这样的报道传播开来便演变成了某种绊闻和谣言,它们将或多或少地给艺人本人或其事业带来一些麻烦。这种语境为舌头与火的等值逻辑推理提供了一种可能:舌头—人类的语言器官—人的言语行为—媒体的报道—人们对报道的负面反应(纬闻和谣言)—给艺人本人或其事业带来麻烦(毁坏名誉或阻碍事业发展),火—会发光发热的化学物质—光和热过度会引发火灾,毁坏东西,甚至造成人员死亡,这样二者在毁坏这一功能上找到了相似性,逻辑推理就站得住脚了。"The tongue is a fire”的意思是大众对艺人的多种看法和言论中不乏啡闻或谣言,它们也许会攻击其人格,甚至会因为它们的存在,公司解除雇佣关系,或者没人敢请这位艺人演出。因此我们有理由推断,说话者是在发出人言可畏的感叹,或是在告诫演艺者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免被媒体捕捉到后进行炒作,从而自毁前程。至此,听者才完成了对原言语行为的有效理解,导向了听者与说者的某种认同。完成对隐喻的理解,必须经由一级理解(对言语表述内容的理解)到达二级理解(对言语者内在意向性的理解)。在同一语言体系中是这样,在不同的语言体系间也应该如此,因为唯有如此才能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往。我们应该怎样操作隐喻翻译就不言而喻了,或保全源语隐喻,或进行译语隐喻替换,或使译语语言显性化都具有可行性,只要它能够帮助听读者完成意向性理解。3. 1保全源语隐喻。当隐喻的喻体和喻意在源语与译语中完全或大体相同时,对于源语的喻体,译语听读者能产生与源语听读者相似的心理联想,并完成相似的意向性理解,译语中则宜保全源语隐喻。如: (1)Heisafox.他是只孤狸。英语fox和汉语狐狸指的是同一种动物,当它被用作说人时都含有“狡猾”之意,即使听读者与说写者处于不同的语言体系和文化背景中,也能有效地理解该言语行为的施行性部分:要当心这个人,他很狡猾。再如:(2) think tank思想库“思想库”一词本不存在于汉语文化里,然而“库”在汉语文化中指储藏东西的地方,因此尽管处在汉语文化中的人们还未认识到用“库”的特性来描述“思想”的集合,但这种“库”的认识能导向对英语文化中的“think tank’,的认同,因此“库”这个喻体可以保全下来。毕竟在这种跨文化交际中,我们不能低估听读者的理解能力,更不能剥夺他们的理解权利。在翻译过程中,为了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有时需要变通地保全源语隐喻,即在保全源语隐喻的同时做出适当的解释。如:(3)What will it be when the increase of yearly proddc-tion is brought to a complete stop? Here is the vulnerable place, the heel of Achilles, for capitalistic production.(Friedrich Engels, The Condition of the Working Class in England in 1844 )要是每年的生产完全停止增长,情形又将怎样呢?像阿基里斯的脚踵一样,这将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致命弱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the heel of Achilles”这个短语来源于古希腊神话。A-chilies是古希腊传说中的一位杰出英雄,他在特洛伊战争中身经百战,屡建功勋。据说,Achilles出生时也只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孩子。他的母亲为了锻炼他坚强的意志,造就他一副刀枪不人的钢铁之躯,便倒提着他的身体放到环绕地狱的冥河中去浸泡。果然,他的身体经过浸泡变成了一副钢筋铁骨,任何凶恶的敌人也不是他的对手。但是,他的一双脚后跟却因握在母亲的手里,便与普通人的一样,成了这位英雄的致命弱点。后来,在一次战斗中,仇敌射中了他的脚后跟。这位战功赫赫、所向无敌的英雄最终死于自身的这一致命弱点。由于汉语文化中没有Achilles其人其事,若仅仅保全英语源语隐喻,而不做任何解释,则会阻碍汉语文化中的听读者完成意向性理解。因为他们对“阿基里斯的脚踵”只能作出符合汉语常识的判断:一个名为阿基里斯的人的脚后跟,而无法导出“致命的弱点”这一认同,即无法进人二级理解。所以在保全英语源语隐喻的基础上,增加必要的解释,这样不仅使听读者顺利地完成理解,导向某种认同,还使听读者见到其原有形象和风格,促进了两国文化的交流。3. 2译语隐喻替换。当源语的喻体所承载的喻义完全无法在译语中再现时,可根据具体的语境而采用译语文化中听读者所熟知的喻体形象进行替换。如:(4)差人道:“马老先生,··…老实一句,‘打开板壁讲亮话’,这事一些半些几十两银子的话,横竖做不起来……”(《儒林外史》)"Now Mr. Ma,”said the rtmner,“…Let’s put all。cards on the table > a few dozen tales are not going to settle anything....生活经历和认识方式的不同,导致汉语和英语中使用了两种不同的喻体,这时,我们不得不使用英语文化中的认识方式“put all our cards on the table”来替代汉语文化中的“打开板壁讲亮话”,因为隐喻不仅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存在,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既是思维方式就一定会受到认知结构和认知方式的制约,当这种制约条件本身不一致时,我们就不能抓着喻体形象不放。试想把“打开板壁讲亮话”直接搬到英语文化中去,英语语言的使用者没有这种思维方式,根本不能解读出“老实地说、坦诚地说”这一层意义,而只会停留在它的字面意义解读的困惑中。这种滞留于一级状态的理解是不完整的,并没有导向某种认同。为了导向“坦白地说、老实地说”这一认同,英语中就必须更换喻体“put all our cards on the table"。3. 3译语语言显性化。显性化是指在译语中把源语的隐喻变为一种直说或阐释。在翻译过程中,有时在译语中无法再现隐喻的喻体和喻意,也无法在译语文化中找到听读者所熟知的喻体形象进行替换。这时,为了到达二级理解阶段,导向某种认同,就只能舍弃源语隐喻的喻体,而保留其喻意。如:(5)填鸭式教学法forced-feeding method of teaching“填鸭”是一个具有丰富中国文化特色的词。中国有五大名宴:满汉席,孔府宴,全鸭席,文会宴,烧尾席。其中全鸭席的菜肴全部以北京填鸭为主料烹制而成,共有一百多种冷热鸭菜可供选择。据考,北京填鸭的祖籍是南方,后来迁至京西玉泉山,用人工填喂法逐渐育成今日的品种。它的生长期较短,只需60一65天就能长成5一7斤重,45天之前的雏鸭自由取食,最后15~20天则由人工填喂,每6小时一次,一天填喂4次,故得名北京填鸭。把填鸭的饲养方法应用到教学上,是指一种强制灌输的教学方法。处在汉语文化中的听读者很容易由填鸭的饲养方法联想到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教学方法,从而完成了对“填鸭式”的一级理解和二级理解。此时,若保留喻体,将“填鸭式”生硬地搬到英语语言文化中去(如duck-feeding),势必会阻碍该文化中的听读者理解这种教学法。由于在他们文化中没有这种饲养鸭子的方法,他们对duck-feeding的理解只能停留在字面意思即一级理解阶段上,无法进人到二级阶段。为了使他们“导向某种认同”—一种强制灌输的教学活动,就只能舍弃隐喻的喻体,而保留其喻意,故翻译为“forced-feeding method of teaching"。4.结语虽然中西方文化差异很大,人们的隐喻概念也时有不同,但并不意味着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各个学科领域的深人发展,翻译学以及在其抬导下的翻译实践活动被不断地注人新的血液。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这扇新打开的窗户看隐喻翻译时,我们获得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隐喻作为一种言语行为具有所有言语行为所共有的双重结构,基于此我们对它应有相应的双重理解,唯有如此才能达到“导向某种认同”的理解。相信这种思维方式能帮助我们在不同的文化交流中更好地解读隐喻。

英语方面内容肯定好

跨文化交际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主要是以表格的形式呈现的,如下表就是一个例子:学院: 专业: 课题名称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学历 一、 开展本课题的意义及工作内容:二、 课题工作的总体安排及进度:三、 课题预期达到的效果:四、 指导教师意见:签名: 年 月 日

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往往出现文化语用失误(pragmaticfailure),原因是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双方对彼此的社会文化传统缺乏了解。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跨文化交际方向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跨国公司的建立、世界经济的不断融合,都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了可能。未来世界将更加开放,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也将更加频繁。

关键词:国际贸易;跨文化交际;新趋势

引言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其中最为重要的表现就是跨国公司的建立、国际贸易不断发展,使得各国人民因为交易的原因不得不频繁来往。但是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往往由于不同文化背景的熏陶影响,使得交流起来难免因为各种原因而困难重重。在国际贸易中,各项活动都涉及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问题,而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导致的交流问题可能会严重影响到国际贸易的发展。为了解决各国人民因为文化背景不同而导致的交流障碍,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变得越发必要。跨文化交际的发展在国际贸易背景下,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之间的商务活动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的实际内容就是来自不同国家,受不同文化熏陶的人之间的交流合作的活动。在国际贸易交流中往往会因为语言差异而导致谈判失败。非语言交际是指除了语言之外的方式表达或传递的信息,如情感、肢体动作等。因为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从小受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信仰的影响,情感表达方式之间也有着很大的差异。跨文化交际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跨文化交际对开拓国际市场的影响

因为跨国公司将分支公司设立在国外,这就需要在不同的国家开拓市场。对不同国家的不同国情,开拓市场的要求也不同。这时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便派上了用场。只有充分了解不同国家的国情、国民生活习惯和需求,才能有针对性的对每个国家的市场进行调查,有利于跨国公司市场的开拓。相反,如果因为国情的不同,盲目按照本国国情进行市场开拓,往往会造成公司亏损的情况。例如,一家女装生产企业想要在阿拉伯建立分公司,该企业不仅需要在服装设计上下工夫,设计出样式新颖、适合大部分女性接受的样式之外,还要考虑阿拉伯地区女性的地位较低,在阿拉伯地区女性穿衣打扮不能太过暴露。如果在该地区销售比基尼等暴露的女装,那结果可想而知。由此可见,跨文化交际在国际贸易市场开拓方面的影响。

2.跨文化交际对国际贸易合作的影响

(1)在语言交际上,任何商谈都需要通过语言才能进行。但是各国语言之间的差异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巨大的语言差异导致合同签订失败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在商务会谈过程中,第一次见面自我介绍时,应连名带姓一起介绍。如在美国,一个叫“MarryWhite”的人,如果在国际贸易中,所有贸易成员在第一见面时相互介绍,其他人不熟悉的时候应称呼她(他)“”或“”,等到熟悉了之后才能直接叫名字“Marry”。而这些名字的组成对每个国家的人习惯往往不同。中国人就很少有人只称呼姓而不称呼名字。

(2)在行为习惯上,每个国家的人由于从小受到本国文化背景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有着不同的行为习惯。例如,对德国人来说,严谨是他们做事必须遵循的法则。而对天生浪漫的法国人来说,及时行乐是他们的追求。曾经有一个德国人和法国人在餐桌上谈生意,德国人坚持认为应先谈完生意再吃饭,而法国人却认为应先吃完饭再谈生意。

(3)在肢体动作上,不同国家的人在初次见面相互介绍时,表现出不同的习惯。例如,中国人通过握手表示友好,日本人用鞠躬表示友好。仅仅知道握手或鞠躬所表示的意思是不够的,握手的方式也有很大的区别。例如,美国人在握手时力道较大,而英国的绅士行为决定了其握手是温柔的,中国人握手讲究眼睛要正视对方,持续几秒钟,然后手要象征性的晃动几下。

3.跨文化交际对跨国公司管理的影响

不同国家的人都有着不同的生活和工作习惯,而这些小的习惯往往会影响整个公司的管理问题。例如,西方人对头衔社会等级的在意程度较低,在日常交往或介绍时,西方人一般只介绍自己的姓名,别人对其称呼也只需要称呼姓名即可。而东方人恰恰相反,等级制度森严。与东方人打交道时,除了介绍姓名之外,还要介绍职位头衔,如总经理、董事长等,以示尊重。另外,在平时的称呼中一般也要加上头衔,否则可能会导致不愉快的情况发生。因此,在跨国公司里要制定一套让全体员工都遵守的管理方法,并且不让每个人觉得为难,必须要对来自每个国家的员工进行深入了解,这就涉及跨文化交际的研究。

跨文化交际的未来发展变化和趋势

1.跨文化交际的方式多样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化文明的发展,各国的开放程度日益加深,这就促进了跨文化交际的发展。未来跨文化交际的方式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1)跨国公司仍然是是跨文化交流最有利的环境,未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建立起来,使得跨文化交际越来越深入。

(2)跨文化交际也不仅仅只限于跨国公司的环境下。随着现代化文明程度的提高,各国学者相互交流也成了跨文化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以前闭关锁国的影响下,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落后了很多。自从我国加入WTO后,改革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一方面,更多的学者出国留学,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另一方面,我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学者前来我国学习。

(3)随着科技的进步,跨文化交际已不仅仅局限于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视频电话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方便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合作。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视频进行商务会谈,对世界贸易也有逐渐倾向于通过网络视频的形式进行交流合作。这也是跨文化交际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这种方式的跨文化交际方便了交易双方,节约了在会见的在途时间。

2.跨文化交际的范围更广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跨文化交际应用范围最广的就是国际贸易商务合作。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国际贸易发展的前提下,商务合作将仍然是跨文化交际最为重要的场合之一。但是,随着各项科技的发展和需要,跨文化交际也将在更多方面产生需要。

(1)学术交流方面。每个国家都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每一种文化都有着深远的研究意义。随着社会化进程的推进,世界各国发展交流生的现象也日渐频繁。为了学术交流的需要,学者们愿意不远千里去异国他乡求取真知,为跨文化交际拓宽了发展范围。

(2)医学帮助。医学是现代人们十分重要的一种科学文化。随着各项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各国的医学水平也不断提高,各项医学实验的成功为人们的健康生活带来了福音。随着各国医学的发展,跨文化交际在医学领域的发展是必然趋势。各国的专家可以因为一项手术而聚集在一起,进行交流合作。

3.跨文化交际的内容更深

目前,各国人民之间的跨文化交际还处于较浅的层次,跨文化交际的内容不够深入。但是,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各国之间往来日益密切,各国人民的跨文化交际内容也将更加深入。来自异国的人可更深程度地接触到本国的语言、文化和生活习惯等,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语言交流层面。

结论

跨国公司的建立、世界经济的不断融合,都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了可能。未来世界将更加开放,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也将更加频繁。为了减少因为文化背景和语言差异而导致的各国人民之间交流不顺的情况发生,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成了重中之重。目前,因语言差异而导致国际贸易难以进行的案例仍然存在。我们通过分析跨文化交际的发展现状和在国际贸易背景下跨文化交际产生的影响,预测了未来跨文化交际发展的新趋势,以期为跨文化交际的发展指明道路。

参考文献:

[1]谭盛凤,白志武.跨文化比较研究方法在科技史上的应用———从李约瑟《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谈起[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197-200.

[2]胡文仲.从学科建设角度看我国跨文化交际学的现状和未来[J].外国语,2010(6):28-32.

[3]胡文仲.论跨文化交际的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5(5):323-327.

[4]冯焕红.跨文化交际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的影响[J].中外企业家,2014(9Z):142-143.

[5]韩晓蕙.高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与思考———以高校英语教师为考察维度[J].外语学刊,2014(3):106-110

摘要:

实践中大学英语教学要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目标,一方面,让学生融入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帮助学生开拓学生的视野,开拓思路,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一方面应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沟通态度,以适应跨文化交际潮流。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学英语教学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

2004年教育部正式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英语语言知识和应用技能,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理论,并设置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因此,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有多种,能够开发跨文化交际必然成为外语教学界当前主题的中心。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是分不开的。这是因为外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特别是外语的应用和发展自己的能力,跨文化的沟通。跨文化的外语教学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80年代中期,中国的大学英语教育,制定统一的课程,编写了系统的教材。 1987年9月,全国举行了第一次CET。在此基础上,1989年1月举行的第一次全国大学英语考试。这对全国大学英语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改革的深入和开放走向世界的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对外交流逐步扩大和深入。在这种情况下,对大学毕业生的英语水平要求较高。对于中国学生,词汇和语法可以读,可以应付考试,但在跨文化沟通的问题上经常发生。这些必须通过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提高,以解决和改善。

毫无疑问,从长期的教学实践来看,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主要障碍除了语言本身,还要从文化背景入手,因为许多语言现象的解释是由文化因素决定的。文化背景知识,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合理选择教学材料,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学习由被动的学习语言知识转变为主动的应用语言知识。因此,在相应的大学英语运用灵活的方法和手段,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以及语言交际能力。

二、跨文化性大学英语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英语教学应包括以下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运用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我们在从事英语教学活动中,无论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或“学习为中心”,不仅是语言学习,掌握教学规律,而是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及语言交际能力。

1、词汇解释的含义为基础,与词的文化内涵相结合

词汇是用来解释语言的基本单位,国家文化的概念是一种参考,它是最脆弱的文化渗透。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往往各个国家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为了让学生灵活地运用英语,在英语教学和文化方面的指导方面,应通过文化差异的比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西方文化的差异,逐步培养文化意识。例如,在一些常识的语言文字是一种恭维,但在另一种语言可能是贬义。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集体主义,相互依存,因此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在西方,是负面,消极的意义。相反资产阶级,野心,在中国人有一定的负面内涵,但它对于西方人是一种恭维。关于“宣传”,英语词典定义为“政治团体影响的信息公开传播,往往夸大甚至虚假信息。”然而,这两个不同的字有不同的文化环境和贬义的赞美,反映了不同的文化特色。所以,当我们说,促销产品,使用产品的推广,而非产品的宣传。

2、课文讲解,以语篇分析为主,语言点讲解为辅

日常教学中有一个普遍的现象:教师讲解课文时,如果不知道语法,不讲语言点(通常是复杂的,难以理解的句子),翻译不是造句,学生经常难以理解。心理语言学家通过调查发现,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与儿童学习母语是不同的。成人环境,认知等因素在学习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可以破坏,成人总是下意识地学会了更多的语言和母语。成年学生,他们的认知模式和思维模式早已定型。关键不在于是否适应中国学生的习惯,而是在于要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新的认知方式(学习第二语言)。因此,教学中要解释的文字以及话语分析,应根据文本体裁(叙事,描述,说明,议论等),作者是如何开始的文章(通过什么手段,在附着力的章节和收敛),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主要思想),为目的所使用的文字和语气等等。这些对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作者写作方法,和思维习惯,以及讲英语是很有帮助的。至于语言点讲解,它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向教师提供一些帮助。我相信,如果不以课文讲解,以语篇分析为主,即使老师可以说明一个简单的句子或到相应的翻译几个句子,也达不到让学生理解的要求。

3、注重中西文化差异的讲解

由于在政治,经济,宗教和社会自身特点的影响下,这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也存在巨大的差异。例如,在寒暄上的差异。中国人在路上遇见熟人,会说“吃了吗”,西方人往往以为中国朋友要邀请他吃饭。而事实上在中国文化中这句话只是一个普通的寒暄语,相当于在英文“How are you”。社会语言学家专门就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什么样的话,并正式邀请的口头语言的使用,有什么区别。他们发现,正式邀请要远远超过具体的客气话。一般情况下需要邀请时的交谈包括时间,地点,如:“星期六晚上在某餐厅吃饭”,这是一个明确的邀请。再次,在沟通不同主题的选择。年龄,收入,婚姻状况,体重等问题,在西方的隐私,似乎谈论这些问题是不适当的,将被视为个人隐私的冒犯。在中国文化,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是互相关心。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语音,语法和句子结构的错误,如第三人不带S动词,单数和复数名词误用,甚至不完整的句子结构等,往往不影响沟通的行为。但文化错误,非母语在不适当的言语行为的无意识实施下,往往产生误导,甚至伤害对方的感情,尊严等等。因此,教师应穿插在教学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些解释,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和习俗,更要尽量减少或避免文化差异和沟通失败的结果。

实践中大学英语教学要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目标,一方面,让学生融入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帮助学生开拓学生的视野,开拓思路,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一方面应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沟通态度,以适应跨文化交际潮流。

参考文献

1、中西习俗文化“冲突”——跨文化交际实例分析吴锋针绥化师专学报2003-03-30

论文题目 On Translating English Metaphors into Chinese(英语隐喻汉译)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一、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本选题旨在研究隐喻在英语日常用语中存在的普遍性、可译性及其翻译的方法,重点从文化交际的角度对日常用语中隐喻的汉译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 本选题突破了历来将隐喻的汉译局限在诗学、修辞学、文学等范畴。由于“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陈宏薇:1996),翻译对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传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对日常用语中隐喻的汉译研究应与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的研究结合起来。 二、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向: 对隐喻的研究在国外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其中以Lakoff &Johnson(1987)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而对于其汉译的研究却凤毛麟角。国内对于隐喻的研究主要受Lakoff & Johnson理论的影响,其中以胡壮麟、朱永生为主要代表。在隐喻翻译的研究方面,李国南(1990),胡文仲(1994)对于英汉成语或谚语中的习用性比喻的喻体进行过比较,并探讨了其翻译的途径。在近期出版的刊物中有对隐喻翻译研究方面的文章,其中以徐莉娜的《隐喻的翻译》为主要代表。但其研究的范围也只局限于文学、修辞用语的隐喻翻译。 三、主要研究的内容: 本文分五个部分。一、简要介绍隐喻与语言以及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提出日常用语中隐喻的汉译不可忽视文化背景,并简述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二、重点论述隐喻在英语日常用语中存在的普遍性。三、分析隐喻的特点,从人类文化的共性论述其可译性。四、讨论隐喻的汉译标准、难点、过程、基本方法以及根据语境而确定译法的原则。五、详述隐喻汉译的方法和技巧,指出在翻译实践中,对每种方法的使用都不能走极端。结论部分,总结研究隐喻汉译所具有的实用价值。 1.引言 2.英语日常用语中隐喻存在的普遍性 隐喻的定义 关于隐喻研究的常用术语 英语日常用语中的隐喻 3.英语日常用语中隐喻的特点 日常用语中隐喻的分类 习用性隐喻 新生隐喻 英语隐喻与汉语隐喻 英语日常用语中隐喻的可译性 4.英语日常用语中的隐喻的汉译 翻译的标准 日常用语中隐喻汉译的难点 日常用语中隐喻汉译的过程 日常用语中隐喻汉译的基本方法及原则 5.日常用语中隐喻汉译的方法与技巧 直译法 意译法 转译法 直译和意译结合法 四、参考文献: [1]Aristotle. “Rhetoric” (W. R. Roberts, Trans.) In W. D. Ross (Ed.) The Works of Aristotle. Oxford: Clarendon Press. (Original Work Written ca. 330 .), 1924. [2]Brodkey, Linda. Review: The Languages in Metaphor. College English, 1988, (1): 89-94 [3]Goatly, Andrew. The Language of Metaphors. London: Routledge, 1997. [4]Jin Di and Eugene, A. Nida. On Translation. Beijing: China Translation Publishing Company, 1984. [5]Lakoff, G. &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6]Nida, Eugene A. & William, Reyburn. Meaning Across Cultures. New York: Maryknoll of N. Y. Orbis Book, 1981. [7]Soskice, . Metaphor and Religious Language.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85. [8]Tylor, Edward Burnett. Primitive Culture. London: John Murray, 1871. [9]陈宏薇(不加汉语拼音,下同).新实用汉译英教程 [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 [10]陈文伯.英语成语和汉语成语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0. [1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1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13]范家材.英语修辞赏析 [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 [14]冯明之. 英文成语故事 [M],香港:万里出版社,1992. [15]冯庆华. 实用翻译教程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16]胡文仲. 文化与交际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17]徐莉娜. 隐喻的翻译 [J],中国翻译,1999,(3):18-22. 五、预期的课题进度计划: 1.2007年4月25日 完成初稿,并上交指导教师审阅。 2.2007年5月9日提交论文第二稿。 3. 2007年5月16日提交论文第三稿。 3.2007年5月17日-6月9日继续修改论文直至定稿。 5.2007年6月13日提交毕业论文。 6.2007年6月14日-23日准备论文答辩。 7.2007年6月24日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进度计划不能照抄,应根据实际情况从3月5日起至6月24日止编写计划。) 六、完成论文的条件、方法及措施: (一)条件 1.已经修完英语专业的所有课程,对英语国家概况和跨文化交际有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2.学校图书馆和学院资料室具备有关本论文研究所需的丰富的书籍、期刊等参考文献; 3.已经收集较丰富和全面的文献资料; 4.具有上网条件及丰富的网上资源。 (二)方法及措施 1.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进行资料的检索网; 2.小组讨论交流。

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文化教学

[论文摘 要] 在第二的习得过程中,文化背景的差异将会导致交际困难以及交际信息的流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文化教学必然要占一席之地。本文从理论角度阐述了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和目的,并提出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此外,作者探讨了文化教学的目的与意义,提出将文化教学贯穿于整个外语教学过程,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1.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它既受文化影响,又反作用于文化。在交际过程中,语言不仅受到语音、语法等规则的限制,还受到使用规则的制约,这里的使用规则即指语言所属的文化,社会文化决定语言使用是否得体。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外语学习者往往会将自己本国固有的文化模式嵌套入新的中,造成沟通的障碍,这便要求教师将文化引入到外语教学中,培养外语习得者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2.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及运用 跨文化交际的定义、目的 跨文化交际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 , 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的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不同 , 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等诸语境因素。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的不同,进而造成沟通的障碍。由此,这便要求我们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一般来说,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基本目的有以下三点:①培养人们对不同的文化持积极理解的态度。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宗教信仰、背景的不同造成了文化的多样性,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我们要对不同文化持理解支持的态度,通过发现对方的不同点,反过来加深对我们自身文化的理解,从而做到客观地把握各自的文化特性。也就是说在发现差异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不可忽视大量的共同之处。②培养跨文化接触时的适应能力。初次与不同的文化接触时,往往会受到文化冲击,从而产生某种不适应。要使交际得以继续下去,必须设法减缓冲击,提高适应能力。③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技能。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走出国门或留在国内参与跨 文化交际的人越来越多,他们都需要学习、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时的实际技能。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科技的发展,通讯设施的不断完善,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因此,文化差异所造成的矛盾便渐渐凸显。而初等教育时期对于的学习往往只停留在简单的语法和词汇方面,在高校外语教学中,则应更加注重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以便适应社会发展的进程。著名跨文化学家Ruben认为实现有效交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理应包括七个因素,它们分别是: 1)向对方表示尊敬和对其持积极态度的能力;2)采取描述性、非评价性和非判断性态度; 3)最大限度了解对方个性的能力;4)移情能力;5)应付不同情境的灵活机动能力; 6)轮流交谈的相互交往能力; 7)能容忍新的和含糊不清的情景,并能从容不迫对其作出反应的能力 以上七个方面完整的阐述了在跨文化交际中,外语习得者所应具备的能力,也正是高校外语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培养方向。为使学生具有以上七种能力,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教学中应将词与词的文化内涵相结合。在传统的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向学生教授词汇的表层意义,对于词汇的文化意义并没有加以深入的解释说明。如dragon一词,在中国中,龙是吉祥、高贵的象征,而在西方社会则是邪恶的化身,因此,在词汇的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传授词的文化内涵以免造成沟通的.障碍。 ②教学中应注意不同文化下世界观、价值观的不同。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对于隐藏在文化深层里的世界观、价值观是回避不了的,人们恰恰是通过了解世界观、价值观的不同 ,来加深对跨文化交际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将其他文化的世界观、价值观有意识的传达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跨文化沟通的能力。 ③教学中介绍英语的交际习惯和行为方式。文化制约着人们的语言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介绍目的语国家的交际习惯和行为方式,让学生了解差异并以本族人的观点去理解目的 语文 化,使他们具备进行得体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④教学中注重非言语交际的运用。Samovar(2000)等人将非言语交际定义为“在交际的环境中人为的和环境产生的对于者或受传者含有潜在信息的所有的刺激”, 因此它包括了言语行为之外的一切由人为的或由环境所产生的刺激,如:表情、手势、身势、触摸、界域、服饰、副语言、时间、场景等,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交际往往也决定着交际的成败。 跨文化交际的运用 语言最根本的作用即为交际,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注意到两种不同文化的差异性。英国人见面喜欢以天气、环境、爱好等为话题,而将年龄、婚姻、收入作为禁忌话题,这都是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应当注意的。此外,对于俚语、成语的学习也不可小视,在交际过程中,对于俚语的误解往往会造成交际的失败,因此,有效而得体的运用适当的才能达到不同间沟通与交流的目的。 3文化教学的目的、意义 文化教学的目的 在教学中,文化教学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因为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具备交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将文化教学融入到课程体系中,使语言学习者能够将目的 语文 化与本族文化进行融会贯通,从而实现有效地跨文化交际。然而文化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单纯片面的传授文化知识,应该设立模拟场景,让学生真正的身临其境,感受目的 语文 化,从而迅速提高跨文化交际交际能力。 此外,高等的文化教学往往只传授于外语专业的学生,且外教也只教授外语专业学生,对于公外的学生来讲,英美与文化的选修课资源不足,与外教交流机会少,这都造成文化教学难以在大学外语教学中得到普及。 对于外语专业学生,从其课程体系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方面课程所占比例要远远大于,并且,社会文化教学也只是注重、、国家机构、文学以及影响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知识,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大学外语专业教学的文化教学是为文学服务,而不是让学生具备应用的能力。外语专业教师对于文化的理解往往也停留在初级层面,实践与应用机会少,致使学生在与教师沟通的过程中只是简单的学习到了语言的基本技能,缺乏实际跨文化沟通的能力。外籍教师的配置数量过少,达不到让每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既定教学目标,并且,外教的授课内容通常也只注重于口语的锻炼,俚语的传授,文化教学少之又少,只在沟通出现问题时才进行讲解,不能够尽早预见问题,迅速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将文化教学融入到语言教学中,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目的 语文 化与本族文化,从而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是文化教学的目的所在。 文化教学的意义 文化教学应该贯穿于语言教学的每个阶段,既然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具备语用的能力,那么就必定要涉及文化教学。从学生学习的历程中,我们不难以看出,在外语学习的初级乃至高级阶段,教师都没有将文化教学完整的纳入到课程体系之内,在进行跨文化沟通过程中,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差,往往不能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滥用禁忌语,大谈特谈目的语国家的敏感话题,这都造成了对方的误解,因此,从学生学习外语的初级阶段,教学就应广泛涉及文化教学,使学生从最开始就兼备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 然而,文化教学不能只是表面功夫,如果只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文化事实,就会造成学生不知变通,因循守旧的后果。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创造一些目的语国家的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模拟进行跨文化交际行为,以不变应万变,从而提高其实际应用的能力。 归根结底,文化教学的正真内涵是让学生真正的掌握跨文化交际的原理和技巧,并将其正确的应用到实践中去,从而达到得心应手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结论:本文从理论角度介绍了跨文化交际的定义、目的,并提出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传统的外语授课过程中往往只重用语言技能而忽视了语用与文化教学,因此,作者认为,文化教学应贯穿于整个外国语言教学的体系之内,以达到培养学生交际与应用的能力的目的,而如何有效并迅速的将文化与语言教学完美融合并得以普及是目前高等教育中外语教学需要长期探索的一个主要方面。 参考文献: [1]严明 .大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 究——黑龙江大学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探索. [2]魏泓.跨文化交际与多样性的关系探析.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3]Birdwhistell, and Context.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 [3]岑建军.难在今日功在千秋[J]. 教学与教材研究,1997,(2). [4]陈祖福.迎接时代的挑战,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7,(3). [5]彭丹逵 .试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 . 电大英语快讯,2006,(1). [6]陈昕 . 论英语专业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J] .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7,(6). [7]陈俊森 ,樊葳葳.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 [8]孙艳玲,陈倩.非言语交际在中的应用. □

请继续阅读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      应届生求职

毕业论文范文查看下载        查看的论文开题报告       查阅参考论文提纲

查阅更多的毕业论文致谢      相关毕业论文格式         查阅更多论文答辩

跨文化交际本科毕业论文提纲

跨文化交际的毕业论文

一段忙碌又充实的大学生活要即将结束,大学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跨文化交际的毕业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有多方面影响,本文从思维与表达方式的差异、非语言交际差异、传统文化的差异、价值观念的差异等四个方面 ,分析产生交流障碍的原因,指出了了解中外文化差异对避免跨文化交际的失误,较少国际交流中的误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涉及交际和文化两个概念。从一定意义上说交际即文化在交际过程中文化得以形成。而文化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概括地讲,文化即是人们所思、所言、所为、所觉的总和。跨文化交际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交际,不同的民族创造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也被自己的文化所塑造”。所以,对于来自不同文化本经的人们走到一起,交际必然会出现故障,及时有效的克服这些交际障碍是跨文化交际取得成功的关键。这对促进国际间的文化、政治、经济交流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笔者从思维与表达方式的差异、非语言交际差异、传统文化的差异、价值观念的差异等四个方面来分析产生交流障碍的原因,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 思维与表达差异对交流的影响

思维方式的差异首先造成的就是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在信息编排上,中国人习惯于形象思维,在文章中,为了使文章鲜明、生动、形象,经常使用华丽的词藻、大量的形容词和丰富的比喻。然而对于西方人来讲,由于感情基础的差异,阅读习惯的不同,华丽的词藻一般只能减少传播的清晰性和效果,甚至被视为空话冗词和夸大宣传。根据西方的写作风格,在英语写作中,西方人比较注重逻辑的紧密和事实的陈述,习惯于低调陈述,而不习惯于用词强烈。

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在思维方式的差异上,中西文化思维方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中国人含蓄委婉,思维方式具有意会性,而西方人则很直接,属于直观性。中西方在写信的表达方式上就有不同。西方人在表达这自己的意愿时比较直接,开门见山的将自己的所要求写在最前面,后面才会讲一些寒暄的客套话。而中国人则会很含蓄委婉的提要求,一般到信的末尾才是真正要谈的问题,前面都是寒暄。不同的写法反映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国人初次见面就喜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收入状况以表示关心,而西方人对此就比较反感,他们认为这些是个人隐私,他人无权过问。如果问西方女士“How old areyou?”她们很可能会回答“It’s a secret!”西方人希望自己在别人眼中年轻而富有朝气,希望自己保持年轻的心态,所以不喜欢提及实际的年龄。再如中国人交谈中常遇到的“你去哪儿?”“你在干什么?”在英语中就成为刺探别人隐私的审问,冒昧而不受欢迎。

二、 非语言交际差异

非语言交际差异是指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统称之为非语言交际(Non—verbal communication),其中包括眼神、手势、身势、微笑、面部表情、服装打扮、沉默、身体的接触、讲话人之间的'距离、说话的音量、时间观念、对空间的使用等等。一般而言,南欧地区的国家如意大利、西班牙、希腊等国的手势运用频繁且夸张;中西欧的国家如德国、英国、荷兰等次之;而远在北方的北欧诸国则又次之,因为他们几乎不会使用手势来表达任何讯息。

三、 传统文化的差异

历史上,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有5000年的悠久而厚重的历史,创造了无数的灿烂文明,在这种文化蕴藏中,使中国的饮食更加博大精深。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辽阔国土的地域差异,四大菜系逐渐形成,四大菜系自成体系,各有特点,但共同点是用料复杂考究,制作方法复杂,口味、菜式多种多样,令人惊叹。

由于中西哲学思想的不同,西方人于饮食重科学。重科学即讲求营养。故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进食犹如为一生物的机器添加燃料,特别讲求食物的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各类无机元素的含量是否搭配合宜,热量的供给是否恰到好处以及这些营养成分是否能为进食者充分吸收,有无其他副作用。这些问题都是烹调中的大学问,而菜肴的色、香、味如何,则是次一等的要求。即或在西方首屈一指的饮食大国――法国,其饮食文化虽然在很多方面与我们近似,但一接触到营养问题,双方便拉开了距离。

西方人在介绍自己国家的饮食特点时,觉得比中国更重视营养的合理搭配,有较为发达的食品工业,如罐头、快餐等,虽口味千篇一律,但节省时间,且营养良好。故他们国家的人身体普遍比中国人健壮:高个、长腿、宽大的肩、发达的肌肉;而中国人则显得身材瘦小、肩窄腿短、色黄质弱。有人根据中西方饮食对象的明显差异这一特点,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西方人称为动物性格。

四、 价值观念的差异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

中国历史悠久,包括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这种意识直接影响着现代人价值观的形成。现代中国人依然较顺从权威,尊重长辈,重视个人的身份,强调安分守己。相比之下,早在17世纪,英国的资产阶级就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资本主义社会,工业革命大幅度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还彻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资本主义的民主思想也逐渐遍及整个西方社会。西方人崇尚个体,向往自由平等。这种历史环境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个体意识产生了很大的差异。

西方文化价值观的主流是为自我满足而奋斗的精神。西方文化张扬个性,强调维护个人利益,注重独立自主发挥个人潜力,强化个人权利意识。个人主义是一切行为的准则,自我实现是人生的最高需求和目的,独立是实现自我的最有效手段,人权神圣不可侵犯,是实现自我的保障。中国主流文化价值观是和合精神。中华民族自古就注重和谐。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崇尚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强调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在国家之间的关系上,主张亲仁善邻,协和万邦。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与人为善的民族。

不同文化背景里成长起来的人们,其价值观理应有所不同,各有其长处。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为使中国走向繁荣、富强、走向世界,我们必须引进西方先进的文化观念,摒弃其糟泊,吸取西方的平等、竞争、效率、个性解放等精神和意识,摒弃其拜金主义,物欲主义以及过分自我等意识。随着现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和中国在世界的崛起,认识和掌握中西方的跨文化价值观差异对避免和解决交际中的冲突以及促进民族间的融合有着相当重大的意义。

从上述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所产生的种种影响来看,文化因素是造成跨文化交流障碍的主要原因。诸多文化因素对跨文化交际具有一定的干扰和制约等负作用。因而,学习外语离不开对其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只有彻底解决因文化差异产生的种种交流障碍,跨文化交际才能成功。这是提高人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条根本有效途径。

唉唉,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势头很猛啊。居然有这么多在校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关注这一话题,无论是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是毕业的需要。倒也是,学语言就是学文化,只要你学英语你就是在从事跨文化交际活动。问题是你从事跨文化交际活动未必是在搞跨文化研究啊。哦,我也知道说这些没用。于是乎我本着为英语学习者服务到底的态度,打算凭自己的经验为有此需要但却无所适从的朋友们专门写些指南类的东西,以不负这些朋友对我的信任。今天谈第一个相关问题,就是怎么写这方面的论文。 [1] 经验“论文”:比如说你是一名教师,校里要开个教学经验交流会,你就可以按汉语的行文方式来写。先盖个帽,说跨文化交际对教学这般这般重要,你在教学中啊从几个具体方面着手去体现这种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思想,结果哩,反响不错,取得了什么什么样的成绩,最后发表一下感想和畅想就成了。这样的论文实际上不叫论文,叫感想或者工作总结。遗憾的是有许多人把这种感想也拿出来公开发表。换句话说,这第一种“论文” 是垃圾,这样的论文一出来,懂行的人就知道你跟本就不懂什么是科研,什么叫论文。要想避免写出这种层次的论文,首先就要丰富自己的相关理论知识,知道国内外在这方面都有哪些研究,研究到了什么地步,还有哪些研究得不够得由你去研究等等。否则你就只能通篇用“我觉得”“我的经验表明”这样苍白的字眼来遮羞,或者用八荣八耻来凑字。不知道我说明白没。 [2] 本科生毕业论文:这是网友们要求我给以帮助要求得最多的方面了,那我就好好说说。首先,一句感慨:本科生能写出什么论文啊?哦,我不是瞧不起本科生噢,只是以事论事。记得三年前我在一个英语聊天室请教过几位海外华人朋友有关论文写作的问题,他们给我的第一句话也是这样:“研究生能写出什么论文啊?”由于我不是博士,所以我就只能厚着脸皮站在硕士的高度给各位提建议了。好,现在我们来做双向思考:本科生写不出什么论文来。原因在于,这四年来不都是在学英语么,没谁给讲过怎么搞科研怎么写论文啊,就是讲了,不也没时间搞么,不是四级就是八级,再不就是口笔译证书、二外、考研等等,忙完了这些,不还得找找工作什么的啊?理由很充足,写不出来正常,写得好就不正常。换个角度来思考:为什么本科生要设个毕业论文呢?简单啊,你已具备了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你的下一步发展必然要向某个专业化方向发展啊。毕业论文便是为你向专业化发展所做的一个铺垫性的工作,让你先了解一下专业化工作的基本程序。嗯,这么一分析我估计你就会明白,学校对你的论文的期望值不高或者说不会是很高。至于怎么个写法,你得接着往下读,哈哈。 [3] 职称论文:本科毕业后,不管你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只要你要评职称,就得发表论文,省级的或者是国家级的。以教师系列论,助理讲师—讲师—副教授—教授这四个档对论文的要求也不一样。不过,这样的论文是最好写的,国家级的要求有科研及论文写作真本事,在这里就不必谈了,你要是能写这类论文,就不会在这里读我的文章。而省级的论文哩,也很好写的。这类论文啊,可以大致再细分为三类:(1)科研类(我要讲的便以它为导向),用真实的科研数据从事前沿性的研究,是真正的论文;(2)盗版类,盗取他人的科研成果为已所用(有的直接把文章拿过来换一下作者名就发,有的是从三篇同题论文中各取三分之一拼凑而成,有的则要辛苦点把外文译成汉语再标明为自己原创),这类论文大多瞒不过教授或专家的火眼金晴,但瞒一些校报编辑则游刃有余,其是也谈不上什么瞒,毕竟你所写的东西除了可以用于评职外,实际上没几个人会看的,版权问题自然也不用担心。(3)自修类,并不是很懂科研,但自学过一些论文写作方面的东西,也可以搞点儿研究或者说是编点儿研究,按照论文的格式来写,虽谈不上有什么学术价值,但至少是自己闭门造车写成的,也算是对得起良心。所以说啊,搞懂了写作思路,权衡一下自己的实力,也就知道怎么去写这类论文了。我个人觉得这类论文最难写的地方不在其内容本身,而在于其严格的字数要求及各学报自成一体的格式要求。对于这一类论文的质量问题,我有一条根深蒂固的主观评判标准,那就是给你钱发表的是优质论文,你付钱发表的是良、可、劣质论文。我知道这一标准是不正确的,但我坚持。由此看来,我到目前为止所发表的全不是优质论文,但有优质译文,所以我觉得对我个人的发展而言,写论文不如搞翻译。 [4] 研究生论文:研究生论文之不同于本科生论文的地方在于它的正规化与专业化,至少也得由一年的时间来认真完成。而它不同于科研类职称论文的地方则在于它缺少真正的科研支持。研究生就象是个书生,搞得多是纸上谈兵的事儿。当然,受过名师指点的研究生另当别论,只可惜现在研究生与导师比例失调,想得到悉心的指点有点儿不切实际。比较实际的做法啊,就是写二手论文,至于什么是二手论文,我在后面会详细提及。 [5] 博士论文:没写过,无可奉告。 找到自己的位置了么?我喜欢写的是我的分类中的科研类职称论文,因此在后续的文章中我会按这一标准来介绍跨文化交际论文的写法,你可以以这种正规的写法做参照点,然后去实现你自己的目的。

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往往出现文化语用失误(pragmaticfailure),原因是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双方对彼此的社会文化传统缺乏了解。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跨文化交际方向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跨国公司的建立、世界经济的不断融合,都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了可能。未来世界将更加开放,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也将更加频繁。

关键词:国际贸易;跨文化交际;新趋势

引言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其中最为重要的表现就是跨国公司的建立、国际贸易不断发展,使得各国人民因为交易的原因不得不频繁来往。但是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往往由于不同文化背景的熏陶影响,使得交流起来难免因为各种原因而困难重重。在国际贸易中,各项活动都涉及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问题,而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导致的交流问题可能会严重影响到国际贸易的发展。为了解决各国人民因为文化背景不同而导致的交流障碍,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变得越发必要。跨文化交际的发展在国际贸易背景下,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之间的商务活动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的实际内容就是来自不同国家,受不同文化熏陶的人之间的交流合作的活动。在国际贸易交流中往往会因为语言差异而导致谈判失败。非语言交际是指除了语言之外的方式表达或传递的信息,如情感、肢体动作等。因为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从小受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信仰的影响,情感表达方式之间也有着很大的差异。跨文化交际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跨文化交际对开拓国际市场的影响

因为跨国公司将分支公司设立在国外,这就需要在不同的国家开拓市场。对不同国家的不同国情,开拓市场的要求也不同。这时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便派上了用场。只有充分了解不同国家的国情、国民生活习惯和需求,才能有针对性的对每个国家的市场进行调查,有利于跨国公司市场的开拓。相反,如果因为国情的不同,盲目按照本国国情进行市场开拓,往往会造成公司亏损的情况。例如,一家女装生产企业想要在阿拉伯建立分公司,该企业不仅需要在服装设计上下工夫,设计出样式新颖、适合大部分女性接受的样式之外,还要考虑阿拉伯地区女性的地位较低,在阿拉伯地区女性穿衣打扮不能太过暴露。如果在该地区销售比基尼等暴露的女装,那结果可想而知。由此可见,跨文化交际在国际贸易市场开拓方面的影响。

2.跨文化交际对国际贸易合作的影响

(1)在语言交际上,任何商谈都需要通过语言才能进行。但是各国语言之间的差异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巨大的语言差异导致合同签订失败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在商务会谈过程中,第一次见面自我介绍时,应连名带姓一起介绍。如在美国,一个叫“MarryWhite”的人,如果在国际贸易中,所有贸易成员在第一见面时相互介绍,其他人不熟悉的时候应称呼她(他)“”或“”,等到熟悉了之后才能直接叫名字“Marry”。而这些名字的组成对每个国家的人习惯往往不同。中国人就很少有人只称呼姓而不称呼名字。

(2)在行为习惯上,每个国家的人由于从小受到本国文化背景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有着不同的行为习惯。例如,对德国人来说,严谨是他们做事必须遵循的法则。而对天生浪漫的法国人来说,及时行乐是他们的追求。曾经有一个德国人和法国人在餐桌上谈生意,德国人坚持认为应先谈完生意再吃饭,而法国人却认为应先吃完饭再谈生意。

(3)在肢体动作上,不同国家的人在初次见面相互介绍时,表现出不同的习惯。例如,中国人通过握手表示友好,日本人用鞠躬表示友好。仅仅知道握手或鞠躬所表示的意思是不够的,握手的方式也有很大的区别。例如,美国人在握手时力道较大,而英国的绅士行为决定了其握手是温柔的,中国人握手讲究眼睛要正视对方,持续几秒钟,然后手要象征性的晃动几下。

3.跨文化交际对跨国公司管理的影响

不同国家的人都有着不同的生活和工作习惯,而这些小的习惯往往会影响整个公司的管理问题。例如,西方人对头衔社会等级的在意程度较低,在日常交往或介绍时,西方人一般只介绍自己的姓名,别人对其称呼也只需要称呼姓名即可。而东方人恰恰相反,等级制度森严。与东方人打交道时,除了介绍姓名之外,还要介绍职位头衔,如总经理、董事长等,以示尊重。另外,在平时的称呼中一般也要加上头衔,否则可能会导致不愉快的情况发生。因此,在跨国公司里要制定一套让全体员工都遵守的管理方法,并且不让每个人觉得为难,必须要对来自每个国家的员工进行深入了解,这就涉及跨文化交际的研究。

跨文化交际的未来发展变化和趋势

1.跨文化交际的方式多样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化文明的发展,各国的开放程度日益加深,这就促进了跨文化交际的发展。未来跨文化交际的方式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1)跨国公司仍然是是跨文化交流最有利的环境,未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建立起来,使得跨文化交际越来越深入。

(2)跨文化交际也不仅仅只限于跨国公司的环境下。随着现代化文明程度的提高,各国学者相互交流也成了跨文化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以前闭关锁国的影响下,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落后了很多。自从我国加入WTO后,改革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一方面,更多的学者出国留学,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另一方面,我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学者前来我国学习。

(3)随着科技的进步,跨文化交际已不仅仅局限于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视频电话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方便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合作。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视频进行商务会谈,对世界贸易也有逐渐倾向于通过网络视频的形式进行交流合作。这也是跨文化交际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这种方式的跨文化交际方便了交易双方,节约了在会见的在途时间。

2.跨文化交际的范围更广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跨文化交际应用范围最广的就是国际贸易商务合作。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国际贸易发展的前提下,商务合作将仍然是跨文化交际最为重要的场合之一。但是,随着各项科技的发展和需要,跨文化交际也将在更多方面产生需要。

(1)学术交流方面。每个国家都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每一种文化都有着深远的研究意义。随着社会化进程的推进,世界各国发展交流生的现象也日渐频繁。为了学术交流的需要,学者们愿意不远千里去异国他乡求取真知,为跨文化交际拓宽了发展范围。

(2)医学帮助。医学是现代人们十分重要的一种科学文化。随着各项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各国的医学水平也不断提高,各项医学实验的成功为人们的健康生活带来了福音。随着各国医学的发展,跨文化交际在医学领域的发展是必然趋势。各国的专家可以因为一项手术而聚集在一起,进行交流合作。

3.跨文化交际的内容更深

目前,各国人民之间的跨文化交际还处于较浅的层次,跨文化交际的内容不够深入。但是,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各国之间往来日益密切,各国人民的跨文化交际内容也将更加深入。来自异国的人可更深程度地接触到本国的语言、文化和生活习惯等,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语言交流层面。

结论

跨国公司的建立、世界经济的不断融合,都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了可能。未来世界将更加开放,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也将更加频繁。为了减少因为文化背景和语言差异而导致的各国人民之间交流不顺的情况发生,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成了重中之重。目前,因语言差异而导致国际贸易难以进行的案例仍然存在。我们通过分析跨文化交际的发展现状和在国际贸易背景下跨文化交际产生的影响,预测了未来跨文化交际发展的新趋势,以期为跨文化交际的发展指明道路。

参考文献:

[1]谭盛凤,白志武.跨文化比较研究方法在科技史上的应用———从李约瑟《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谈起[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197-200.

[2]胡文仲.从学科建设角度看我国跨文化交际学的现状和未来[J].外国语,2010(6):28-32.

[3]胡文仲.论跨文化交际的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5(5):323-327.

[4]冯焕红.跨文化交际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的影响[J].中外企业家,2014(9Z):142-143.

[5]韩晓蕙.高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与思考———以高校英语教师为考察维度[J].外语学刊,2014(3):106-110

摘要:

实践中大学英语教学要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目标,一方面,让学生融入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帮助学生开拓学生的视野,开拓思路,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一方面应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沟通态度,以适应跨文化交际潮流。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学英语教学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

2004年教育部正式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英语语言知识和应用技能,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理论,并设置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因此,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有多种,能够开发跨文化交际必然成为外语教学界当前主题的中心。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是分不开的。这是因为外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特别是外语的应用和发展自己的能力,跨文化的沟通。跨文化的外语教学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80年代中期,中国的大学英语教育,制定统一的课程,编写了系统的教材。 1987年9月,全国举行了第一次CET。在此基础上,1989年1月举行的第一次全国大学英语考试。这对全国大学英语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改革的深入和开放走向世界的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对外交流逐步扩大和深入。在这种情况下,对大学毕业生的英语水平要求较高。对于中国学生,词汇和语法可以读,可以应付考试,但在跨文化沟通的问题上经常发生。这些必须通过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提高,以解决和改善。

毫无疑问,从长期的教学实践来看,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主要障碍除了语言本身,还要从文化背景入手,因为许多语言现象的解释是由文化因素决定的。文化背景知识,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合理选择教学材料,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学习由被动的学习语言知识转变为主动的应用语言知识。因此,在相应的大学英语运用灵活的方法和手段,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以及语言交际能力。

二、跨文化性大学英语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英语教学应包括以下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运用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我们在从事英语教学活动中,无论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或“学习为中心”,不仅是语言学习,掌握教学规律,而是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及语言交际能力。

1、词汇解释的含义为基础,与词的文化内涵相结合

词汇是用来解释语言的基本单位,国家文化的概念是一种参考,它是最脆弱的文化渗透。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往往各个国家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为了让学生灵活地运用英语,在英语教学和文化方面的指导方面,应通过文化差异的比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西方文化的差异,逐步培养文化意识。例如,在一些常识的语言文字是一种恭维,但在另一种语言可能是贬义。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集体主义,相互依存,因此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在西方,是负面,消极的意义。相反资产阶级,野心,在中国人有一定的负面内涵,但它对于西方人是一种恭维。关于“宣传”,英语词典定义为“政治团体影响的信息公开传播,往往夸大甚至虚假信息。”然而,这两个不同的字有不同的文化环境和贬义的赞美,反映了不同的文化特色。所以,当我们说,促销产品,使用产品的推广,而非产品的宣传。

2、课文讲解,以语篇分析为主,语言点讲解为辅

日常教学中有一个普遍的现象:教师讲解课文时,如果不知道语法,不讲语言点(通常是复杂的,难以理解的句子),翻译不是造句,学生经常难以理解。心理语言学家通过调查发现,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与儿童学习母语是不同的。成人环境,认知等因素在学习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可以破坏,成人总是下意识地学会了更多的语言和母语。成年学生,他们的认知模式和思维模式早已定型。关键不在于是否适应中国学生的习惯,而是在于要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新的认知方式(学习第二语言)。因此,教学中要解释的文字以及话语分析,应根据文本体裁(叙事,描述,说明,议论等),作者是如何开始的文章(通过什么手段,在附着力的章节和收敛),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主要思想),为目的所使用的文字和语气等等。这些对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作者写作方法,和思维习惯,以及讲英语是很有帮助的。至于语言点讲解,它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向教师提供一些帮助。我相信,如果不以课文讲解,以语篇分析为主,即使老师可以说明一个简单的句子或到相应的翻译几个句子,也达不到让学生理解的要求。

3、注重中西文化差异的讲解

由于在政治,经济,宗教和社会自身特点的影响下,这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也存在巨大的差异。例如,在寒暄上的差异。中国人在路上遇见熟人,会说“吃了吗”,西方人往往以为中国朋友要邀请他吃饭。而事实上在中国文化中这句话只是一个普通的寒暄语,相当于在英文“How are you”。社会语言学家专门就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什么样的话,并正式邀请的口头语言的使用,有什么区别。他们发现,正式邀请要远远超过具体的客气话。一般情况下需要邀请时的交谈包括时间,地点,如:“星期六晚上在某餐厅吃饭”,这是一个明确的邀请。再次,在沟通不同主题的选择。年龄,收入,婚姻状况,体重等问题,在西方的隐私,似乎谈论这些问题是不适当的,将被视为个人隐私的冒犯。在中国文化,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是互相关心。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语音,语法和句子结构的错误,如第三人不带S动词,单数和复数名词误用,甚至不完整的句子结构等,往往不影响沟通的行为。但文化错误,非母语在不适当的言语行为的无意识实施下,往往产生误导,甚至伤害对方的感情,尊严等等。因此,教师应穿插在教学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些解释,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和习俗,更要尽量减少或避免文化差异和沟通失败的结果。

实践中大学英语教学要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目标,一方面,让学生融入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帮助学生开拓学生的视野,开拓思路,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一方面应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沟通态度,以适应跨文化交际潮流。

参考文献

1、中西习俗文化“冲突”——跨文化交际实例分析吴锋针绥化师专学报2003-03-30

跨文化交际论文题目

是中文项目的的吗?你可以围绕轴心时代文化共通性写,中国写百家争鸣,国外写雅典学派。

《跨文化交际中的交往禁忌》,《独立学院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双层面视角浅析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问题与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交际的性别差异》,《日语的“暧昧性”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不利性》,《浅议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提高》,《跨文化交际中的影响因素》,《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差异探究》,《交际能力与跨文化交际》,《教师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意识的现状分析》。 以上是部分论文题目摘要,关于跨文化交际方面的论文很多,大部分是关于语言方面包括商务英语、英语教学、其他语种的词汇等。其次较多的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方面,再次便是文化差异方面了。如需相关已发表论文可代搜检并发至邮箱。

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往往出现文化语用失误(pragmaticfailure),原因是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双方对彼此的社会文化传统缺乏了解。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跨文化交际方向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跨国公司的建立、世界经济的不断融合,都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了可能。未来世界将更加开放,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也将更加频繁。

关键词:国际贸易;跨文化交际;新趋势

引言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其中最为重要的表现就是跨国公司的建立、国际贸易不断发展,使得各国人民因为交易的原因不得不频繁来往。但是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往往由于不同文化背景的熏陶影响,使得交流起来难免因为各种原因而困难重重。在国际贸易中,各项活动都涉及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问题,而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导致的交流问题可能会严重影响到国际贸易的发展。为了解决各国人民因为文化背景不同而导致的交流障碍,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变得越发必要。跨文化交际的发展在国际贸易背景下,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之间的商务活动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的实际内容就是来自不同国家,受不同文化熏陶的人之间的交流合作的活动。在国际贸易交流中往往会因为语言差异而导致谈判失败。非语言交际是指除了语言之外的方式表达或传递的信息,如情感、肢体动作等。因为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从小受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信仰的影响,情感表达方式之间也有着很大的差异。跨文化交际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跨文化交际对开拓国际市场的影响

因为跨国公司将分支公司设立在国外,这就需要在不同的国家开拓市场。对不同国家的不同国情,开拓市场的要求也不同。这时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便派上了用场。只有充分了解不同国家的国情、国民生活习惯和需求,才能有针对性的对每个国家的市场进行调查,有利于跨国公司市场的开拓。相反,如果因为国情的不同,盲目按照本国国情进行市场开拓,往往会造成公司亏损的情况。例如,一家女装生产企业想要在阿拉伯建立分公司,该企业不仅需要在服装设计上下工夫,设计出样式新颖、适合大部分女性接受的样式之外,还要考虑阿拉伯地区女性的地位较低,在阿拉伯地区女性穿衣打扮不能太过暴露。如果在该地区销售比基尼等暴露的女装,那结果可想而知。由此可见,跨文化交际在国际贸易市场开拓方面的影响。

2.跨文化交际对国际贸易合作的影响

(1)在语言交际上,任何商谈都需要通过语言才能进行。但是各国语言之间的差异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巨大的语言差异导致合同签订失败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在商务会谈过程中,第一次见面自我介绍时,应连名带姓一起介绍。如在美国,一个叫“MarryWhite”的人,如果在国际贸易中,所有贸易成员在第一见面时相互介绍,其他人不熟悉的时候应称呼她(他)“”或“”,等到熟悉了之后才能直接叫名字“Marry”。而这些名字的组成对每个国家的人习惯往往不同。中国人就很少有人只称呼姓而不称呼名字。

(2)在行为习惯上,每个国家的人由于从小受到本国文化背景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有着不同的行为习惯。例如,对德国人来说,严谨是他们做事必须遵循的法则。而对天生浪漫的法国人来说,及时行乐是他们的追求。曾经有一个德国人和法国人在餐桌上谈生意,德国人坚持认为应先谈完生意再吃饭,而法国人却认为应先吃完饭再谈生意。

(3)在肢体动作上,不同国家的人在初次见面相互介绍时,表现出不同的习惯。例如,中国人通过握手表示友好,日本人用鞠躬表示友好。仅仅知道握手或鞠躬所表示的意思是不够的,握手的方式也有很大的区别。例如,美国人在握手时力道较大,而英国的绅士行为决定了其握手是温柔的,中国人握手讲究眼睛要正视对方,持续几秒钟,然后手要象征性的晃动几下。

3.跨文化交际对跨国公司管理的影响

不同国家的人都有着不同的生活和工作习惯,而这些小的习惯往往会影响整个公司的管理问题。例如,西方人对头衔社会等级的在意程度较低,在日常交往或介绍时,西方人一般只介绍自己的姓名,别人对其称呼也只需要称呼姓名即可。而东方人恰恰相反,等级制度森严。与东方人打交道时,除了介绍姓名之外,还要介绍职位头衔,如总经理、董事长等,以示尊重。另外,在平时的称呼中一般也要加上头衔,否则可能会导致不愉快的情况发生。因此,在跨国公司里要制定一套让全体员工都遵守的管理方法,并且不让每个人觉得为难,必须要对来自每个国家的员工进行深入了解,这就涉及跨文化交际的研究。

跨文化交际的未来发展变化和趋势

1.跨文化交际的方式多样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化文明的发展,各国的开放程度日益加深,这就促进了跨文化交际的发展。未来跨文化交际的方式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1)跨国公司仍然是是跨文化交流最有利的环境,未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建立起来,使得跨文化交际越来越深入。

(2)跨文化交际也不仅仅只限于跨国公司的环境下。随着现代化文明程度的提高,各国学者相互交流也成了跨文化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以前闭关锁国的影响下,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落后了很多。自从我国加入WTO后,改革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一方面,更多的学者出国留学,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另一方面,我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学者前来我国学习。

(3)随着科技的进步,跨文化交际已不仅仅局限于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视频电话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方便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合作。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视频进行商务会谈,对世界贸易也有逐渐倾向于通过网络视频的形式进行交流合作。这也是跨文化交际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这种方式的跨文化交际方便了交易双方,节约了在会见的在途时间。

2.跨文化交际的范围更广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跨文化交际应用范围最广的就是国际贸易商务合作。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国际贸易发展的前提下,商务合作将仍然是跨文化交际最为重要的场合之一。但是,随着各项科技的发展和需要,跨文化交际也将在更多方面产生需要。

(1)学术交流方面。每个国家都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每一种文化都有着深远的研究意义。随着社会化进程的推进,世界各国发展交流生的现象也日渐频繁。为了学术交流的需要,学者们愿意不远千里去异国他乡求取真知,为跨文化交际拓宽了发展范围。

(2)医学帮助。医学是现代人们十分重要的一种科学文化。随着各项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各国的医学水平也不断提高,各项医学实验的成功为人们的健康生活带来了福音。随着各国医学的发展,跨文化交际在医学领域的发展是必然趋势。各国的专家可以因为一项手术而聚集在一起,进行交流合作。

3.跨文化交际的内容更深

目前,各国人民之间的跨文化交际还处于较浅的层次,跨文化交际的内容不够深入。但是,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各国之间往来日益密切,各国人民的跨文化交际内容也将更加深入。来自异国的人可更深程度地接触到本国的语言、文化和生活习惯等,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语言交流层面。

结论

跨国公司的建立、世界经济的不断融合,都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了可能。未来世界将更加开放,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也将更加频繁。为了减少因为文化背景和语言差异而导致的各国人民之间交流不顺的情况发生,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成了重中之重。目前,因语言差异而导致国际贸易难以进行的案例仍然存在。我们通过分析跨文化交际的发展现状和在国际贸易背景下跨文化交际产生的影响,预测了未来跨文化交际发展的新趋势,以期为跨文化交际的发展指明道路。

参考文献:

[1]谭盛凤,白志武.跨文化比较研究方法在科技史上的应用———从李约瑟《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谈起[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197-200.

[2]胡文仲.从学科建设角度看我国跨文化交际学的现状和未来[J].外国语,2010(6):28-32.

[3]胡文仲.论跨文化交际的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5(5):323-327.

[4]冯焕红.跨文化交际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的影响[J].中外企业家,2014(9Z):142-143.

[5]韩晓蕙.高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与思考———以高校英语教师为考察维度[J].外语学刊,2014(3):106-110

摘要:

实践中大学英语教学要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目标,一方面,让学生融入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帮助学生开拓学生的视野,开拓思路,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一方面应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沟通态度,以适应跨文化交际潮流。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学英语教学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

2004年教育部正式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英语语言知识和应用技能,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理论,并设置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因此,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有多种,能够开发跨文化交际必然成为外语教学界当前主题的中心。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是分不开的。这是因为外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特别是外语的应用和发展自己的能力,跨文化的沟通。跨文化的外语教学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80年代中期,中国的大学英语教育,制定统一的课程,编写了系统的教材。 1987年9月,全国举行了第一次CET。在此基础上,1989年1月举行的第一次全国大学英语考试。这对全国大学英语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改革的深入和开放走向世界的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对外交流逐步扩大和深入。在这种情况下,对大学毕业生的英语水平要求较高。对于中国学生,词汇和语法可以读,可以应付考试,但在跨文化沟通的问题上经常发生。这些必须通过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提高,以解决和改善。

毫无疑问,从长期的教学实践来看,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主要障碍除了语言本身,还要从文化背景入手,因为许多语言现象的解释是由文化因素决定的。文化背景知识,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合理选择教学材料,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学习由被动的学习语言知识转变为主动的应用语言知识。因此,在相应的大学英语运用灵活的方法和手段,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以及语言交际能力。

二、跨文化性大学英语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英语教学应包括以下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运用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我们在从事英语教学活动中,无论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或“学习为中心”,不仅是语言学习,掌握教学规律,而是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及语言交际能力。

1、词汇解释的含义为基础,与词的文化内涵相结合

词汇是用来解释语言的基本单位,国家文化的概念是一种参考,它是最脆弱的文化渗透。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往往各个国家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为了让学生灵活地运用英语,在英语教学和文化方面的指导方面,应通过文化差异的比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西方文化的差异,逐步培养文化意识。例如,在一些常识的语言文字是一种恭维,但在另一种语言可能是贬义。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集体主义,相互依存,因此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在西方,是负面,消极的意义。相反资产阶级,野心,在中国人有一定的负面内涵,但它对于西方人是一种恭维。关于“宣传”,英语词典定义为“政治团体影响的信息公开传播,往往夸大甚至虚假信息。”然而,这两个不同的字有不同的文化环境和贬义的赞美,反映了不同的文化特色。所以,当我们说,促销产品,使用产品的推广,而非产品的宣传。

2、课文讲解,以语篇分析为主,语言点讲解为辅

日常教学中有一个普遍的现象:教师讲解课文时,如果不知道语法,不讲语言点(通常是复杂的,难以理解的句子),翻译不是造句,学生经常难以理解。心理语言学家通过调查发现,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与儿童学习母语是不同的。成人环境,认知等因素在学习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可以破坏,成人总是下意识地学会了更多的语言和母语。成年学生,他们的认知模式和思维模式早已定型。关键不在于是否适应中国学生的习惯,而是在于要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新的认知方式(学习第二语言)。因此,教学中要解释的文字以及话语分析,应根据文本体裁(叙事,描述,说明,议论等),作者是如何开始的文章(通过什么手段,在附着力的章节和收敛),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主要思想),为目的所使用的文字和语气等等。这些对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作者写作方法,和思维习惯,以及讲英语是很有帮助的。至于语言点讲解,它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向教师提供一些帮助。我相信,如果不以课文讲解,以语篇分析为主,即使老师可以说明一个简单的句子或到相应的翻译几个句子,也达不到让学生理解的要求。

3、注重中西文化差异的讲解

由于在政治,经济,宗教和社会自身特点的影响下,这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也存在巨大的差异。例如,在寒暄上的差异。中国人在路上遇见熟人,会说“吃了吗”,西方人往往以为中国朋友要邀请他吃饭。而事实上在中国文化中这句话只是一个普通的寒暄语,相当于在英文“How are you”。社会语言学家专门就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什么样的话,并正式邀请的口头语言的使用,有什么区别。他们发现,正式邀请要远远超过具体的客气话。一般情况下需要邀请时的交谈包括时间,地点,如:“星期六晚上在某餐厅吃饭”,这是一个明确的邀请。再次,在沟通不同主题的选择。年龄,收入,婚姻状况,体重等问题,在西方的隐私,似乎谈论这些问题是不适当的,将被视为个人隐私的冒犯。在中国文化,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是互相关心。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语音,语法和句子结构的错误,如第三人不带S动词,单数和复数名词误用,甚至不完整的句子结构等,往往不影响沟通的行为。但文化错误,非母语在不适当的言语行为的无意识实施下,往往产生误导,甚至伤害对方的感情,尊严等等。因此,教师应穿插在教学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些解释,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和习俗,更要尽量减少或避免文化差异和沟通失败的结果。

实践中大学英语教学要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目标,一方面,让学生融入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帮助学生开拓学生的视野,开拓思路,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一方面应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沟通态度,以适应跨文化交际潮流。

参考文献

1、中西习俗文化“冲突”——跨文化交际实例分析吴锋针绥化师专学报2003-03-30

跨文化交际类论文题目

颜色词隐含的不同意思,动物所代表的不同意以及数字在不同文化中受人喜恶等都可以啊

写作思路:首先提出跨文化交流的意义,提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写到跨文化交流的解决办法与做法。

跨文化交际是指将跨文化、商务、交际三个要素结合在一起, 进而演变成一个全新的文化领域。在当前的商务活动中, 跨文化交际通常包括跨文化的商务交际礼仪及商务人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等, 其中商务人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直接会影响到国际商务活动的开展, 面对的当前在国际商务中存在的跨文化交际问题需要国家有针对性的培养商务人员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 保障商务活动的顺利开展。

1、 跨文化交际在国际商务中的重要性

国际商务是指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的各种贸易交流的总和,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以及国际市场的不断完善, 国际商务活动的开展在促进世界范围内经济共同发展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而且国际商务活动的开展给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和人们都提供了交流平台, 这种跨文化交流在实施过程中又进一步的促进了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发展, 使其现代企业能够突破国内市场的桎梏, 继而在国际市场的舞台上大显身手, 实现自身企业的规模化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同时, 现代企业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也需要从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出发, 全面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为国际商务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国际商务跨文化交际问题与解决建议

2、 在国际商务中存在的跨文化交际问题

2。1、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差异问题。

在国际商务的跨文化交际中, 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就是交际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 其中语言是国家文化的代表, 也是文化得以继续传承的重要载体, 其在跨文化交际中还承担着实现人们交流的重要功能, 可以说, 国际商务中的任何一项活动得到开展都需要语言作为依托, 同样, 语言的差异存在的交际问题也是当前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最重要的问题。

以中文和英文为例, 虽然在国际商务中翻译可以为交易双方提供方便, 但是中文的表达往往会比较委婉, 翻译并不能就中文所表达出的内涵意义进行分析, 相反的英文就会比较直接简单, 这就使得双方在交流过程中往往只会了解字面意思, 容易使双方对彼此表达的意思产生误解, 从而影响跨文化商务交际的顺利进行。

2。2、 跨文化交际中的思维方式差异问题。

思维方式是人们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的总和, 决定着人们思考问题的根本方法, 而在国际商务的跨文化交际中, 思维方式往往会直接影响交易者的行为方式。

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较大, 其思维方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体, 注重综合思维, 尤其喜欢迂回的方式, 而西方国家会比较注重分析思维, 偏向理性、逻辑和实证, 因而东方思维会偏向模糊, 西方则是偏向精确, 以上思维方式的差异会使得国际商务的开展存在交易上的阻碍。

2。3、 跨文化交际中的价值观念差异问题。

价值观念的不同会影响人们对同一商品的价值判断, 这也是影响国际商务活动的重要因素, 而且价值观念的不同使得交易双方极易在针对商品价值的制定以及合同的签订上出现分歧, 影响下一步的商务合作。

2。4 、跨文化交际中的习俗差异问题。

风俗习惯的差异不仅存在于各国之间, 同一国中也会因风俗习惯产生争议。而在国家上午中的跨文化交际中, 风俗习惯的不同极有可能会引发交易矛盾, 影响商务活动的开展, 不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开展。

3、 解决国际商务跨文化交际问题的建议

在国际商务中, 各国之间由于政治背景、文化背景、经济背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导致跨文化交际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尤其是现代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要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商务人员的跨文化交际是国际商务活动开展得基础, 因而需要企业有针对性的培养商务人员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 保障企业的国际商务活动顺利开展。

3。1 、培养商务人员对不同国家文化的理解能力。

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交际问题无一例外都是因为国家所具备的不同文化, 因而在对上午人员的培养过程中首先就是要培养其对不同国家文化的理解能力, 使其能够理解并接受不同国家文化的差异。

因而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商务人员对不同的文化现象、模式及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有一定的观察力和理解力, 要求商务人员能熟练掌握不同国家的生活习俗、思维模式及社会价值观等。以便商务人员在国家商务的跨文化交际中能够根据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其文化背景适当的调节交际方法, 从而从实际出发去分析并解决问题。

3。2、 提高商务人员对跨文化交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当出现跨文化交际问题时, 如果能够及时有效的解决问题也有可能力挽狂澜、扭转战局, 因而还需要提高商务人员对跨文化交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这就需要商务人员具有较好的应变能力, 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妥协、竞争、回避等方法, 审时度势, 确保际商务跨文化交际能顺利的进行, 促进商务合作和交易。

结语:综上所述, 跨文化交际是当前积极融入国际市场得重要手段, 在国际商务中所出现得跨文化交际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际商务活动的开展, 不利于世界经济范围内的共同发展, 因此我国现代企业需要认清形势, 加大投入, 有针对性的提高商务人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以便促进国际商务的顺利开展, 实现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英语 文化 论文的题目是英语专业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即 毕业 论文写作第一步,题目是论文的眼睛 ,是一篇 文章 写作的关键。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英语专业文化类毕业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英语专业文化类毕业论文题目(一) 1. 浅析 议论文 语篇衔接词 2.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形成与幻灭 3. 圆满的精神之旅——重新解读李尔王的一生 4. 商务谈判中模糊限制语的分析 5. 后殖民女性主义在《喜福会》中的体现 6. 论《卡斯特桥市长》的自然主义特色 7. 中西方茶文化比较 8. 隐喻在 商务英语 中的应用及翻译 9. 惠普公司和联想公司 企业文化 对比研究 10. 网络聊天室中网络语言的词汇构成特征 11. 迈克尔·翁达杰《英国病人》中的后殖民主义 12.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中美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对比分析 13. 从文化的角度探讨英谚的翻译 14. 以黑人女性主义解析《日常用品》 15. 言语行为理论在公示语中的应用 英语专业文化类毕业论文题目(二) 1. 探究IBM公司的企业文化:基于其网站内容的文本分析 2. 在中英文化背景下对隐喻的理解 3. 浅析汤姆·索亚性格特征 4. 交际教学法在中国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5. 浅析商品 说明书 的翻译 6. 从电影《花木兰》中看中美文化的嫁接 7. 从语言文化差异视角看英汉幽默翻译 8. 冰山下的真相——运用冰山原则分析海明威的《五万大洋》 9.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及谈判策略的选择 10. 美国 广告 语中的文化价值观探析 11. 论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12. 简述现代英语流行语 13. 从《毕业生》看美国六十年代的反文化运动 14. 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及语言策略 15. 浅析论英国工会在战后英国政治重建中的角色定位及其政治文化内涵 16. 新闻委婉语语用功能分析 英语专业文化类毕业论文题目(三) 1. 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语音及拼写之差异 2. 英汉词汇中色彩词的语义 3. 来源于地名的英语词汇的隐喻映射 4. 临沂方言对英语辅音音素发音的负迁移及方式 5. 汉英文字发音特点对比 6. 关联认知语境对话语标记语的解释 7. 英语重音看汉腔英语 8. 浅析中美反倾销法律及实践的差异 9. 中美 家庭 教育 的差异 10. 中美版权侵权行为结构的差异 11. 略论中美日韩学前情感教育之民族差异 12. 谈中美两国地学本科高等教育的几点差异 13. 贸易统计差异与中美贸易平衡问题 14. 中美刑法因果关系的差异 15. 略论中美日韩学前情感教育之民族差异 16.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猜你喜欢: 1. 英语系文化类毕业论文 2. 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3. 英语语言学论文题目参考大全 4.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文化 5. 翻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6. 英语专业论文范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