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东莞理工学院期刊分类

发布时间:

东莞理工学院期刊分类

东莞理工学院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东莞理工学院1985年,东莞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酝酿兴办东莞理工学院。学院于1987年7月在东莞市区黄屋岭奠基,1988年5月破土动工;1990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筹办,1991年7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先行招生;1992年4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正式建院。 2002年3月,学院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变更为本科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02年11月学院松山湖校区举行动工仪式,2003年10月在松山湖校区首期工程落成;2004年3月实现办学主体搬迁。中文名: 东莞理工学院 外文名: DGUT 简称: 东莞理工 创办时间: 1985年 类别: 公立学院 学校类型: 工科 主管部门: 广东省教育厅 现任校长: 杨晓西 所属地区: 中国东莞 名誉校长: 杨振宁 名誉顾问: 王华生、方润华、梁麟 名誉会长: 陈瑞球、王锦 东莞理工学院现有教学行政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体育馆、游泳中心、标准田径运动场、人文景观等二期工程将于今年8月建成使用。学院建有实验教学中心11个,其中“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通千兆校园网,建立了20000多个信息点;松山湖校区现有各尖教室共计188间,其中普通教室90间,多媒体教室77间(座位8076个),语音教室5间(座位224个)计算机房16间(座位1228个)。学院运动场面积52196万平方米,生均面积5。15平方米,松山湖校区体育场馆中心面积达86000平方米,现有1个标准田径场,1个足场、20多个篮球场、2个排球场、10个羽毛球场,是国家田径队挂牌基地。2006 年 8 月,我院以高标准、高规格的体育设备成功地承办了广东省第七届大学生运动会。 学术交流中心礼堂东莞理工学院图书馆建筑面积总 35,700平方米(其中松山湖新馆25,600平方米,莞城校区馆9600平方米),阅览座位3200个(含莞城校区图书馆700个);藏书(含电子图书)200万册,期刊1800余种。松山湖新图书馆建筑采用国际流行的等层高、同柱网、等载荷设计,外形呈四边形几何体结构,造型恢宏、线条简洁。内部为大空间、全通透结构,各功能区之间基本无隔断、无分割。建筑外墙大量采用玻璃与铝合金材料,使整个图书馆建筑清新、明快、通透,极具现代感。 松山湖新馆整体建筑分为地上五层,地下一层。与东侧的综合教学楼.南侧的经管系楼形成群体组合,围合出校园中心广场,使之成为主要的校园活动、集会、仪式场所。图书馆建筑外部四周皆有通廊。内部为 "内街"式空间组织形式,为阅览座位提供了良好的采光条件。新馆采用国际先进图书馆管理模式,营造开放式、多功能知识超市,集藏、借、阅、咨、查于一体。 图书馆图书馆全天连续不间断开放达 小时,各功能区之间实现无障碍互通,图书借阅手续集中在接近出口处的总台办理,咨询服务由分散在各功能服务区的工作人员提供。读者可随意在各功能区阅读图书报刊、欣赏多媒体、检索联机数据库、网上冲浪等,自由享受全方位的信息资源服务;读者可随意使用图书馆内密布的信息点和工作站,迅速、准确、方便地获取包括馆藏书目、联机目录,数据库资源、电子图书等,利用馆际互借、电子文献传递、虚拟咨询等图书馆相关服务,获得深层次的信息资源服务。图书馆在提供文献服务的同时,还在图书馆一楼开设报告厅、校史展览厅、文献速印中心、咖啡厅、书亭等,为读者提供了全方位的丰富服务内容。 田径运动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东莞理工学院图书馆馆藏文献已形成了以计算机、化工、机械、电子、管理等学科为重点的文、理、工、管、艺并重的藏书体系。近年来,在院图书情报委员会的指导下,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建设力度也大大增强,先后引进了《科学引文索引( SCI)》(1997-)、《科技会议录索引(IST Proceeding)》《工程索引(EI)》(1995-)、《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springer》、《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外文科技期刊文摘数据库》(1995—)、《超星数字图书馆》、《方正Apabi电子图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1997—)、《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国研网》、《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四六级英语学习库》等大型数据库。编辑本段办学规模学校建立了以工学、管理学为重点,文学、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设有14个院(系)、26个本科专业,8个专科专业。其中本科层次 东莞理工学院省内在第二批A线招生,同时面向其他十多个省、市、区招生;专科层次在第三批A线面向省内招生。现有普通全日制学生10460人,其中本科生8599人,专科生1861人。创办了按新机制运作的本科独立学院——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在莞城校区办学。编辑本段师资力量学校师资队伍精干,人才荟萃。现有教职工1106人,其中正高职称88人,博士12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专任教师中,以上是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或者是出国留学、进修人员;具有副高以上职称。聘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徐建中院士为双聘院士,聘请了世界著名数学家、菲尔斯数学奖获得者丘成桐博士等国内外一批著名的专家学者为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编辑本段发展前景学校不断加强科研,努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科研促进教学水平提高。学校积极支持“科技东莞”战略,重视与其他科研院所、企业或国外机构联合,建立了东莞市清洁生产科技中心、中瑞精密制造技术中心、东莞分布式能源研究中心等一批重点科研平台;在校内联合建立实验室,积极参与中科院与市政府共建的“散裂中子源”项目。近四年来,学校还承担了国家“863”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粤港澳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等200多项。学校教师还获得了日内瓦国际专利技术成果博览会金奖、国家发明专利奖、省科技进步奖和东莞市科技进步奖等科技奖励及一批发明专利。 学校切实把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以开展覆盖整个学年的校园文化巡礼活动、“三下乡”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为载体,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学校开展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后7次获得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授予的“先进单位”称号。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屡创佳绩。学校设立了篮球、足球、田径、武术、乒乓球、游泳、赛艇等7支高水平运动队。近年来,学校在广东省大学生田径锦标赛、CUBA广东赛区篮球赛、广东省大学生篮球联赛等各类体育竞赛中争金夺银。学校组建的学生艺术团坚持“送艺下乡”,多次到东莞市镇街、村(居)进行文艺演出,深受好评。 学校积极扩大与国际国内的交流与合作,与世界排名前一百位的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探索开办“东莞McMaster大学项目”,与瑞士南方应用科技大学合作开展教育培训和科研合作,与中科院、意大利佩鲁贾大学、瑞典麦兰德隆大学联合开展生态工业园项目,与瑞士、加拿大、美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了友好协作关系。根据东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大量需求,学校积极与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联合举办东莞研究生培养基地,遴选我校教师作为研究生导师,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东莞理工学院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积极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工程。在一年一度的校园科技文化巡礼活动中,科技文化、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多项品牌活动蓬勃开展,为展示大学生风采、培养其创新精神提供了广袤的沃土,深受广大同学的喜爱。暑期社会实践、科技创新、文艺体育等活动还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奖励,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东莞理工学院在现任院长的领导下坚持走创新之路、走特色之路、走质量办学之路、走科学管理之路,立足东莞,面向广东,紧密围绕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依托东莞社会经济资源丰富和现代制造业名城的优势,努力建设成为一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教学型地方院校。编辑本段现任领导杨振宁名誉校长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东莞理工学院名誉校长。周致纳党委书记 东莞理工学院主持校党委全面工作。分管党委办公室。联系机械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杨晓西党委副书记、校长 主持学校行政全面工作,负责学科建设、教学、继续教育、国际交流(港澳台事务)、政策法规工作。协助党委书记负责党委的全面工作。分管学校办公室、教务处、国际交流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成人教育学院。联系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王江水党委副书记 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宣传、“两课”教育、精神文明建设、招生就业、共青团等工作。分管组织部(统战部)、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处)、团委、党校、机关党总支。联系政法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师范学院。黄碧莲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负责纪检监察、审计、信访、工会工作。分管纪委办公室、审计监察处、信访办、工会。联系文学院、外语系。安少华副校长 兼任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院长。负责人事与师资队伍建设、校办产业工作。分管人事处、科技产业公司、城市学院。联系体育系。邹晓平副校长 负责科研、资产管理、基建、后勤保障、学报、计划生育工作。分管科研处、资产后勤管理处、后勤集团、学报编辑部、网络中心。联系计算机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戴炳源副校长 负责财务、武装保卫、图书工作。分管财务处、保卫处(武装部)、图书馆。联系工商管理学院、经济贸易系。编辑本段校徽校训 校徽■ 校徽释义——扎根地方服务地方 校徽标识主要由中文校名(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同志题写)、英文校名及DGUT四个英文字母等元素组成,三条竖线分别象征现代大学的三大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中心图案与外圆相连接、与绿色相映衬,犹如一棵植根沃土、枝繁叶茂的大树,寓意学院扎根莞邑大地,建设具有创新特色的名牌地方院校,英才辈出、生机无限。 校训■校训释义——学而知不足 校训为“学而知不足”。式样采用诺贝尔奖获得者、学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博士于1993年在我院的题词。 “学而知不足”语出《礼记?学记》,蕴含学无止境的进取精神、虚怀若谷的学习态度、教学相长的教育教学理念。学生学习、实践、钻研、成才的过程,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研究的过程,广义上都是“学”的范畴。学而后知不足,知不足而后自省,而后自强、创新、追求卓越。编辑本段学系学院软件学院东莞理工学院软件学院经广东省教育厅2004年批准成立,是广东省首批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2004年面向广东省招生。软件学院是在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计算机中心、高等数学教研室的基础上,集中了学校信息技术相关学科的人才和资源,于2004年7月创建的新学院。学院聘请了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兼任院长。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2个本科专业。学院紧密结合广东和东莞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和全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致力于培养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技术及其他社会紧缺、急需的软件相关专业的强能力、实用型人才。同时,软件学院同时承担东莞理工学院公共计算机教育课程和高等数学课程。学院拥有一支知识结构和学历结构合理、朝气蓬勃的专业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70多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0人,教师中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占80%,教职工平均年龄小于35岁。软件学院教师承担有国家、省、东莞市科研项目和横向合作课题多项。 学院鼓励学生在学好专业必修课的同时,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及社会需求进行多种专业方向选择。软件学院为IBM软件人才教育合作伙伴中唯一的一所地方型高等院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选择相应的技术认证。软件学院教师中已经有十几个在多方向通过IBM教师资格技术认证。 学院现拥有完善的实验设备和优越的实验环境,建有计算机软、硬件专业基础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软件工程实验室和开放创新实验室等,依托软件开发项目,学生参与进行实战开发和管理。同时软件学院建设多个校外实习基地,致力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具备宽口径、精专业、强能力的高质量软件技术人才。电子工程系东莞理工学院 东莞理工学院于1991年奠基,建校之初,采用联合办学方式与华南理工学院、北京航天大学、桂林电子学院等国内重点院校合作共同招收学生,利用他们的优秀师资和设备条件,为东莞培养电子人才。1992年国家教委正式批准东莞理工学院建校,电子工程系亦正式成立,开设了电子信息工程(又名电子技术)、计算机及其应用、工业生生产自动化三个专科专业,94年新增通信技术专业,考虑到东莞的人才需求和学生分配,95年系里的专业调整为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应用两大专业,96年增设了计算机应用职业教育师资班,98年开始与广东工业大学合作开办专升本教育。为满足东莞IT产业发展对国内IT人才的大量需求,尤其是计算机人才,2000年电子系分为:电子工程系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电子工程系专注于电子信息有关的专业,而计算机系在原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基础上发展,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的专业。2002年4月,东莞理工学院在十年发展的基础上,经国家教委考核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电子工程系批准了两个本科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并在2002年9月面向广东地区招收了首批本科学生160人,2003年10月电子工程系本科随学院整体迁入东莞松山湖新校区(1500亩),2004年7月学院将同时批准的“光信息处理”专业及物理基础课部合并入电子系,2005年9月电子系专科班亦迁入松山湖校区。在学校升格为本科之后,电子工程系随着学校的升格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机电建筑工程系机电-建筑工程系的党政管理机构设置:① 系党总支部(总支委员5人,书记与副书记各1人)。② 系行政领导3人(主任1人,副主任2人)。③ 系办公室人员4人(主任1人,教务秘书2人,行政秘书1人)。④ 学生辅导员2人。⑤ 系图书资料室管理员1人。 机电-建筑工程系的教学管理机构设置:① 按专业设有5个教研室(机械基础、机械制造、工程管理、工业设计、土木工程)。② 按实验实习教学需要设有3个中心(院级示范基地-现代工业技术实习中心、院级示范基地-机电技术实验中心、土木工程实验中心)。 产学研合作机构设置:① 国际技术合作中心-中瑞精密制造技术中心。② 现代制造工程研究中心。③ 东莞市机电工程学会理事长单位和挂靠单位。④ 东莞市建筑学会理事单位、东莞市建筑装饰协会理事单位。⑤ 美国Solidworks中国授权教育基地。⑥ 美国Solidworks中国授权CSWA考试中心。⑦ 美国Solidworks三维CAD软件原厂认证联考授权考试网点。⑧ Cimatron授权认证培训中心。⑨ 东莞市模具与数控技术培训中心。应用化学系应用化学系成立于1992年,是东莞理工学院最早成立的系之一。开设了精细化工、工业分析两个专科专业,1994年,创办商品检验与养护专科专业,1995年又开设了环境监测专科专业,1998年,根据东莞众多外资企业大量需要品质管理人才的实际,我们将“商品检验与养护专业”改为“商品检验与品质管理专业”;2000年,新增加环境保护与管理专科专业,应用化学系已培养1117名大专毕业生。 为顺应东莞市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200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我院变更为本科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04年应用化学系更名为化学生物工程系,现只有一个本科专业---应用化学专业,主要方向涉及环境保护、材料工程、生化制药等领域,是东莞理工学院有特色的名牌专业。 近三年来,学院加大教学条件的投入,实验室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如实验设备更新,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系的教学条件得到改善,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创造了条件。 应用化学专业建成了基础化学实验室(无机化学实验室、有机化学实验室、物理化学实验室、分析化学实验室、化工原理实验室、化学仿真实验室、仪器分析实验室),专业实验室(材料工程实验室、高分子化学实验室、化工工艺实验室、生化制药实验室、生物工程实验室、环境工程实验室和俄歇电子能谱实验室)。现有实验室面积3090m2。分布在12 E和12F。基础化学实验教学设备先进、齐全,属国内领先水平。包括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发射光谱仪、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荧光分光光度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差热分析仪等,保障了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需要,保证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专业实验室拥有多套高质量的仪器设备,包括有机碳/总氮分析仪、快速溶剂萃取仪、激光粒度分析仪、原子力显微镜、膜分离成套设备、超临界实验装置,为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毕业论文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计划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满足了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和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的需要。保证了教学大纲实验项目的开出率达到100%。 化学生物工程系充分发挥东莞现代化企业多的资源优势,注重突出应用化学专业的特色,陆续选定东莞市环境监测站、东莞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广东唯美陶瓷有限公司、东莞金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东莞市樟村水质净化厂、东莞市亚洲制药有限公司、东莞拓扑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8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及两个校内实习基地,可满足应用化学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教学的需要,稳定的实习基地能保证实习教学正常有效地开展,通过校内外结合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环境,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在实际训练中得以提高。管理系东莞理工学院 工商管理系前身为工商行政管理系,于1991年成立,是东莞理工学院最早成立的专门从事工商管理教育与研究的系,刚成立的两年只开设了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在本校代培的财务会计,中英文秘书及企业管理三个专业;1992年,设立了企业管理、财务会计、中英文秘书三个无学校依托的专业和一个由华南师范大学开办的经济管理与财会专业;1993年5月26日,工商行政管理系撤销,正式成立工商管理系;我系党支部也在此年成立。此后,我系也随着学院的发展而逐步扩大,开设了企业管理、财务会计、工商与行政管理、国际商务和经济法五个专业,招生人数也不断增加;到了2001年我系已经成为拥有财务会计、国际商务、企业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电子商务)和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七个专业的大系;2002年,我系设立了第一个本科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招生80人,专科也新增了工商管理(经济法)、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社会行政管理)四个专业;2003年,我系本科专业继续扩招,并且新增了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工商管理两个专业,招生人数也增加到了272人;同年9月,本科教学点随新校区建成迁移至松山湖; 2004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撤离我系成立了经贸系,同时会计学专业也成为本科专业;2005年9月,我系专科教学点移至松山湖,03级的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电子商务及财务会计等专科专业和本科专业同在一校区教学,至此,我系主要机构已移至松山湖,同时我系在继续招收会计学、工商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三个本科专业的前提下还招收了松山湖校区第一批专科的财务会计新生,进一步的扩大了我系的规模。政法系政法系前身社会科学部,2000年建系,命名为政法系。我系现设法学、公共事业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三个教研室,共有78名教师,76名专任教师,5名教授,20名副教授,44名讲师,7名助教;7名博士,10名在读博士,42名硕士,在读硕士2名,27名学士。 2003年招收首届法学专业本科学生,现有法学及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公共事务管理专科专业,共18个班。在校学生915名,其中本科生809人,专科生106人。 2007年我系122名首届法学本科学生毕业,其中五人分别考入华南理工大学、西南大学、烟台大学和广东商学院读取硕士研究生。 我系立足东莞,围绕社会和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依托学院以及东莞社会经济资源和现代制造业名城的优势,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以适应东莞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的需要,努力培养具有较强专业素质、较高政治觉悟的应用型高级人才。中文系东莞理工学院中文系成立于1996年6月,前身为应用外语系,2003年,汉语言文学专业被批准为本科专业,2005年,增设广播电视新闻本科专业。目前,中文系已经发展成为以本科为主、专科为辅,拥有四个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教育、中文秘书、广播电视新闻),在校生达800多人的大系,办学规模、办学层次与办学水准逐年提高。 本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24名,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7人,讲师12名。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8名(博士后1名),具有硕士学位的12名(在读博士3名)。已经建立了一支学历层次高、年轻精干、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其中有多名教师先后获南粤教坛新秀、东莞市优秀教师、广东省青年优秀党员、学院教书育人先进等荣誉称号)。我系在专业和学科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广播电视新闻专业被列为学院重点专业建设,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中国古代文学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整齐。 中文系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思想素质高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与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具有富于进取的创新精神,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专业基础、突出的写作能力,较高的外语水平以及一定的电脑应用能力。本着既体现学科专业特点又突出师范性、实用性的原则,立足东莞。学生毕业后能从事中学的教学、研究工作,新闻出版单位的记者编辑工作,各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高级秘书等工作。外语系录取分数线专业分数线 高考科目: 文科 理科生源地: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河南 山东 山西 安徽 江西 江苏 浙江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云南 贵州 四川 陕西 青海 宁夏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西藏 新疆 内蒙古 海南 福建 甘肃 港澳台 年份: 2006 2005 年份 最低 最高 平均 投档 录取人数 录取批次 2008 512 527 519 -- 3 本科二批 专业大类 专业小类 专业名称 最低 最高 平均 暂无数据

据我知道适合教育类论文发表的省级期刊不少于114种。比如:《好家长》《教书育人》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数学学习与研究》 《学习月刊》 《文教杂志》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小学时代(教师)》 《中学政史地》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 《省级教育期刊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高教发展与评估》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现代教学》《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金色年华》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郑州师范教育》 《学生之友(小学版) 学周刊》 《高校教育管理》 《长江学术 》《中小学教育》 《语文学刊》 《现代语文》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陕西教育(教学版)》等。

根据2016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东莞理工学院有计算机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文学院、政法学院、师范学院、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建筑工程系、能源与化工系、经济贸易系、外语系、体育系、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部等22个二级学院,50多个专业(方向)。 序号院系名称专业设置01东莞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网络工程3.软件工程4.软件工程(卓越班)5.信息与计算科学 02东莞理工学院电子工程学院1.电子信息工程2.电子信息工程(卓越班)3.通信工程4.通信工程(卓越班)5.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6.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7.自动化 03东莞理工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1.环境工程2.应用化学3.应用化学(食品质量检测)4.应用化学(化工工艺)5.应用化学(化工工程与工艺)(卓越班)6.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04东莞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卓越班)3.工业设计4.工业工程5.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05东莞理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1.工商管理2.会计学3.会计学(卓越班)4.人力资源管理 06东莞理工学院文学院1.汉语言文学2.汉语言文学(师范)3.汉语言文学(文化产业)4.广播电视学5.人文科学(实验班) 07东莞理工学院政法学院1.法学2.法学(卓越班)3.行政管理4.社会工作 08东莞理工学院师范学院1.小学教育(语文)2.小学教育(数学)3.音乐学(音乐教育)4.音乐学(舞蹈教育)5.汉语言文学(师范) 09东莞理工学院建筑工程系1. 工程管理2. 土木工程(结构工程)3. 土木工程(路桥工程)4. 建筑学(五年制) 10东莞理工学院能源与化工系1. 能源与动力工程2. 化学工程与工艺 11东莞理工学院经济贸易系1.国际经济与贸易2.国际经济与贸易(跨境电商)3.经济与金融4.产学(实验班) 12东莞理工学院外语系1.英语(商务英语)2.英语(师范)3.日语 13东莞理工学院体育系1.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14东莞理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20个专业15东莞理工学院国际学院20个专业 16东莞理工学院粤台产业科技学院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精密制造)2.自动化3.工业设计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多媒体设计)5.国际经济与贸易(跨境电商)6.经济与金融 17东莞理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部1992年成立18东莞理工学院创业学院2013年成立19东莞理工学院中兴通讯学院 2013年成立20东莞理工学院西门子自动化学院2014年成立21东莞理工学院华为网络学院 2014年成立22东莞理工学院微软信息技术学院2014年成立(注:更新至2015年07月28日) 根据2016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东莞理工学院有理工学院与中科院高能所联合实验室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级高校工程技术开发中心3个,广东高校国际暨港澳台合作创新平台及国际合作重大项目1个,广东高校创新团队项目1个,东莞市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个,东莞市重点实验室9个,校级研究中心13个。 科研机构机构名称校所联合实验室(5个)01.中子探测与快电子技术联合实验室02.中国散裂中子源机电技术研发联合实验室03.中国散裂中子源先进材料联合实验室04.下一代互联网联合实验室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01.广东省分布式能源系统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01.广东省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02.广东省新型纳米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03.广东省化工材料清洁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高校工程技术开发中心(3个)01.广东高校化工清洁生产与绿色化学品工程技术开发中心02.广东高校网络与信息安全工程技术开发中心03.广东省普通高校嵌入式与测控系统工程技术开发中心 广东高校国际暨港澳台合作创新平台及国际合作重大项目(1个)01.中德精密制造技术中心(核能装备遥控维护作业机械手研发)广东高校创新团队项目(1个)01.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及应用创新团队广东省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7个)01.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0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0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实践教育中心04.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05.现代传媒实验教学示范中心06.经管信息化与仿真实验教学中心07.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东莞市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个)01.东莞市清洁生产科技中心02.中德精密制造技术中心 东莞市重点实验室(9个)01.东莞市分布式能源系统重点实验室02.东莞市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03.东莞市复杂网络重点实验室04.东莞市现代分离技术重点实验室05.东莞市大气复合污染重点实验室06.东莞市快电子技术与测控系统重点实验室07.东莞市网络安全重点实验室08.东莞市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09.东莞市电子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校级研究中心(13个)01.东莞分布式能源系统研究中心02.东莞生命教育研究中心03.东莞城市文化发展研究中心04.东莞市知识产权促进中心05.经济法律研究咨询中心06.生物传感器研究中心07.多媒体技术研究中心08.光信息技术研究中心09.现代制造工程研究中心10.嵌入式系统研究中心11.软件研究中心12.材料与环境工程研究中心13.图像信息与测试研究中心 根据2016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东莞理工学院图书馆建筑面积达57000平方米,藏书万多册,期刊5000多种,电子图书112万多种;建成有万兆带宽主干、百兆带宽到桌面的校园网,建立了20000多个信息点。《东莞理工学院学报》,是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东莞理工学院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双月刊,创刊于1994年2月。 2012年11月7日,东莞理工学院的“基于飞秒激光的太赫兹时域光谱仪开发”等4个项目列入2012年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组织实施。2012年12月5日,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水专项”)管理办公室签批了国家十二五水专项“东深供水工程水质改善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课题编号:2012ZX07206-004)”课题任务合同书,该课题正式立项。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结果揭晓。学校本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有6个项目获准立项。截止到2013年,学校承担了国家“863”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粤港澳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等200多项。学校教师还获得了日内瓦国际专利技术成果博览会金奖、国家发明专利奖、省科技进步奖和东莞市科技进步奖等科技奖励及一批发明专利。

广东金融比较好吧。我表哥是在那里毕业的。学的是会计。也是理科。挺优秀。呵呵,学风、环境、住宿。我想,现在大学普遍都存在,玩的状态。关键还是在于个人在大学里怎么做。是否玩过去。这种情况每个大学都会有。至于东莞理工,我不是太了解。但是,将来找工作时,招聘的人,一般在心理上都会首选学校知名度较高的学生。希望帮到你。也祝你开心。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东莞理工学院属于二本大学 ,是广东东莞的第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省市共建,以市为主,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任名誉校长。学校于1990年筹办,1992年4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成立,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变更为本科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06年5月获批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08年5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并获良好成绩,2009年2月获批成为广东省立项建设的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东莞理工学院师资队伍精干, 人才 荟萃。现有教职工1065人,其中正高职称97人,副高职称243人,博士20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1人、省级培养对象7人,东莞市科技领军人才或后备人才6人。专任教师中,75%以上是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或者是出国留学、进修人员,42%具有副高以上职称。聘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建中为双聘院士,聘请了丘成桐、蔡睿贤等国内外一批著名的专家学者为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 东莞理工学院设有14个院(系)、26个本科专业,8个专科专业。其中本科层次省内在第二批A线招生,同时面向其他十多个省、市、区招生;专科层次在第三批A线面向省内招生。现有普通全日制学生10460人,其中本科生8599人,专科生1861人。创办了按新机制运作的本科独立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在莞城校区办学。 东莞理工学院图书馆建筑面积达27020平方米,一般图书112万册,中外文现刊1692多种,数字资源11500GB;开通千兆校园网,建立了24322多个信息点。《东莞理工学院学报》,是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东莞理工学院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双月刊,创刊于1994年2月。 东莞理工学院怎么样?(网友评价,前面好评,后面差评) 好评我读本科,东莞理工有好有坏,不过如果你只关心自己的前途而无视其它的话,应该是不错的,总之还行,就是伙食不好,环境不错 好评对于东莞来说,是一间好的2A学校了。反正住宿条件比广州的很多学校都好。大一去莞城新校区,不确定以后会不会搬去寮步旧校区。学风不好不坏,毕竟有愿意读书的也有不愿意的。莞城校区交通很便利,寮步校区相对来说不太便利。莞城校区比较小,但两个校区的环境都很好。 好评理科院校,文科专业都一般了新生去莞城校区,学校小,宿舍6人大二回来松山湖后,学校大,环境好,宿舍4人不过莞城方便很多,在市区 好评东莞理工还是不错的啦。现在又换成4人宿舍了。硬件不错,马上就要升级变大学了 好评环境很好资金充足政府重视就业相对比较容易学风有待提高 好评好,东莞理工本身就是比较好的理科学院,加上工业设计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也是比较热门的专业 好评今年新生会在莞城校区。莞城校区位于市中心,交通非常方便。松山湖校区虽比较偏僻,但是环境优美,空气特别好,校园建筑比较新而且漂亮。住宿条件很好,大部分都是4人间,唯一遗憾的是没空调。如果是为了毕业留在东莞发展,建议报考。如果只为学术,建议北上找学校 好评12届大一在莞城校区,校区比较小,各方面设备也不那么齐全,不过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吃喝便宜多选大二回来松山湖校区,校区很大,自行车20分钟左右,设备齐全,师资力量雄厚,不过位于郊区,吃个夜宵也要跑到大岭山去 好评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新校区很好,宿舍和教室都有空调,4个人一间房,环境都很好。学风也不错,学生们都很助人。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是位于小坑村,环境优美,交通也很方便,有几趟公交车到莞城。 差评我想跟你说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来了你后悔~只会从学生上挖钱~1.环境虽好,但周围施工,施工人员还盗窃。2.禁止一切与学校利益冲突的事情:如不许买外卖,宁可抓外卖人员,不抓盗窃贼~3.交电费和水费,还经常断水,断电。在宿舍不许你用电饭煲之类,名义为宿舍禁止高电压工具。还会检查宿舍没收~4.没网速~还跟电信串通,其他大学301M网速~这里801M网速~还要是不稳定~钱的垃圾学校许许多多的不好,你来后会发现你当初选择是多么的错误和傻。在此警告:真的别来~ 差评环境算是一间大学,总体来说算是半间大学,学风不好,其他都好,东莞什么都缺,就不缺钱,东莞理工学院作为东莞唯一的一所本科大学,给予很大支持啊 差评貌似挺多人徘徊复读和就读这间学校。这学校新校区在寮步,你们这届是第二届,所以各方面都不是很完善的,不过设备都是新的倒还不错。理科2b还有专科的院校,校风肯定不好的拉,不过东莞理工学院啊,广工啊这些2a理科院校校风一样差到要死,在大学学习纯碎靠你自己的自控能力的。宿舍不了解,不过不是你考虑复读的因素。如果你平时能上2a的话,这次失常发挥,可以考虑复读,毕竟学校新建不是特别好,2b院校珠海那几间不错。如果你平时都是差不多这个成绩,那就读吧,反正也是本科,出来工作靠个人能力,跟学校没多大关系的。 差评东莞理工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学风太差,特别是在厚街分校,的确是乱搞,那简直不是学校,纯粹是打着东莞理工学院的晃子,搞文凭挣钱,老师没上过一堂课,有的学生从来就没有去过,也没考过,也确能毕业,也能有才 考试 成绩,政府也从来不过问,教育部也从来不知情,不过问!这教育界怎么变成这样了呢? 差评(本人手打版好累人==)……这个学校的话……新校区在科技园环境是不错的、、。听说新校区宿舍是上面床下面桌子、可以自己选要不要有空调、有6人有4人的学校分配、校风就不知道了、、好像有钱人比较多可能会有攀比炫富风气、、 差评佛山科技学院不好,本部校区太旧了,北校区污染严重,住宿条件也差。东莞理工和五邑大学都还不错。 差评不好,作为一间技术学校,完全不接地气,高高在上,今日想去询问一下招生情况,学校没有安排招生咨询服务点不说,想入去问,谁知保安入都不给入。这样的学校,老爷一个,会关心学生吗?学校会有一些实用的教学吗?别想了! 差评真的不好,多有钱本地人啊,这是本人亲身经历,一个悲剧 差评东莞这边的治安都被公认的不好的啊,但是市区还好,经常有巡警巡逻,但是镇区就不行了很乱,如果你要来这边晚上尽量少出去,东莞理工学校这种地方治安怎么样也不好很差,但是学校教学就不懂啦。 差评理科院校,没有特别好的文科专业,不过现在已经没有专科了,都是本科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工商管理这两个专业我不多加评论,能不能学好看你自己吧住宿的话,大一6人,大二4人,并且大一是在莞城校区,大二才回来松山湖校区松山湖校区还是挺大的,自行车一圈22分钟左右 ;

高校人才工作直接决定高校的发展方向和整合人力资源的能力。人才评价是高校人才工作的核心和关键。但是现下一些高校的高校人才评价存在着弊端,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从职称评定看高校人才评价的弊端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从职称评定看高校人才评价的弊端全文如下:

摘要 :高校是人才集中的地方,在职称评定中存在“唯学历”、“唯外语”、“唯计算机”、“唯论文”的“一刀切”现象,我们应采取代表作匿名评审,根据不同教师的不同特点,职称评定应该“双轨制”,评“教学型教授”和“研究型教授”,用人要重公论,重程序,重技术手段,决策模型可采用目前比较成熟的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的方法,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关键词: 职称评定;人才评价

一、科学评价高校人才对中国的现代化

建设将起到重要作用

高校是人才集中的地方,它每年不仅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也在社会创新、政府决策及和谐社会的的建设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近5年来,高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这三大奖占全国总数的比例都超过了50%,高校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成果占全国总数的比例超过了80%。高校是生产力的推动机,是政府决策的思想库和智囊团。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学科是基础,人才是关键。留住人才、管好人才,充分调动人才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发挥人才的作用,珍惜人才,不要让让人才无谓的耗费时间和精力,做一些无用功。科学评价高校人才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将起到重要作用。

二、职称评定是人才的激励机制,而不是人才的评价

标准。高职称不能等同于高管理能力,高职

称不能等同于高科研能力

一年一度的职称评定,造就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改善了人才队伍的结构,它使得职称低的老师有了奋斗的目标,有了一个上升的空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职称评定慢慢的变味了,拿职称来衡量人是当今社会公认的潜规则,职称评定意味着什么?在高校教师看来,它关系到待遇、关系到脸面、关系到社会地位以及社会的认可度。职称与工资、奖金挂钩,不同的职称有着不同的岗位津贴。当然,现在评聘是分开了,有正教授的职称,单位不一定聘你当正教授,但被聘为正教授的一定具有正教授的职称。人们错误的把职称评定定位于人才评价,通常认为:高职称教师的学术水平、科研水平、管理水平比低职称的教师要高。如果你没有正教授职称,哪怕你能力再强都难有出头之日,难以获得认可。

职称常常和某些硬指标挂钩。例如:某高校的各个学院需要提拔院长职务的必备条件之一是必须为正教授,结果有2个学院在愿意且能够当院长的人选中没有正教授,于是就对全市招聘,最终其中一个学院从外单位“空降”了一个院长来,另一个学院直到现在都没招聘到,院长一职就这么一直空缺着,这样严重影响了日常的基本工作。再比如:副教授申报正教授的评审必备条件之一是必须要有科研课题,而申报科研课题的审批条件之一是必须有正教授挂名,如果你在一个有很多正教授的成熟学科还好说,可以搭顺风车,请其他正教授挂名,但如果你在一个新兴的没有正教授的学科,那就难办了,这就如同进入了一个没有解的怪圈,永远没有科研课题,就永远没资格评正教授。高职称=高管理能力吗?高职称=高科研能力吗?笔者认为不能完全画等号,因为职称只是人才的激励机制,不应该成为人才的评价标准,我们应早日走出这个误区,更何况我们的职称评定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三、目前高校职称评定的弊端

(一)职称评定已经演变成学历大战

职称评定已经演变成学历大战,以一个研究生毕业后分到高校任教的年轻教师为例,他必须继续一边工作,一边功读博士,如果不读博士的话,那么他连副教授都可能评不上,原因是现在大学里拥有副教授的人是最多的,已经没有多余指标,除非前面有退休的,但如果前面没有退休的,那这时唯一的出路就是读博士,湖北省职称评定文件规定,博士毕业后,取得讲师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讲师职务工作二年以上,其他条件达到,可以直接转成副教授,而不用参加繁琐的评审。虽然在《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试行)》中对于评审正教授一职,没有硬性规定必须是博士毕业,但是随着竞争的加剧,很多高校已经规定,没有博士毕业就不能评正教授,有的甚至规定没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不能评正教授。所以,几乎所有分来的研究生,他们都在忙着考博士、读博士,他们正处在结婚生子的年龄,课程对他们来说也是新备,还要完成规定的科研工作量,再加上读博士,这简直就是不堪承受之重。

(二)职称评定已经演变成论文数量之战、论文等级之战

在职称评议、评审中普遍存在发表论文越多,那么他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就越高的认识倾向。《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试行)》中规定:评审正教授一职需要:在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独撰或为第一作者的高水平学术论文,专业课教师十五篇以上,公共基础课教师十三篇以上,其中,在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专业课教师六篇以上,公共基础课教师五篇以上,随着竞争的加剧,水涨船高,发表的论文数及刊物级别远远不止这么多,使职称评定走入了以数量代替质量、以形式代替内容的误区。有的学校要求必须是重要期刊,有的专业重要期刊还有几个,而有的专业重要期刊就只有一本,千军万马都要过这个独木桥,为了能发文章,花费上万元买版面,还要另花上万元打点编辑,这就造成了某些学科之间的不公平竞争。

刊物级别与论文的质量和学术水平没有绝对的关系,所谓核心期刊,是依据国家《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确定的,它只能反映出某学科的文献在数量上的分布特点,指导文献采购,而不能完全反映期刊的质量和水平,当然有的也对它的影响因子、立即指数、载文量、引文数量、被引频次、引用半衰期、被引半衰期等数量指标进行了修正,但期刊中所载论文的科技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等质量指标却难以得到体现。有的学校过分地强调三大检索系统的地位,把论文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作为一个分值很大的量化指标,所谓的三大检索系统其实是属于商业性的数据库,其收录的原则是依据客户的需要,当然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的文献有的具有相对较高的水平,但是同时,也不能否定没有被其收录的文献就没有价值和水平。没评上正教授的教师拼命写论文,增加筹码以便评上,而评上了正教授的,每年也得拼命写论文,以便完成科研任务。

以某高校为例,如果评上了正教授,那么该教授每年必须完成55分的科研分,学校规定,发一篇论文算8分,那么该教授每年必须发表7篇论文,除非他还有其他科研课题。凡是重大理论问题或科技项目都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努力,在这期间不可能发表很多论文,例如袁隆平就只发明了杂交水稻,爱因斯坦只发明了相对论等。有的论文是学生写的,却要挂上老师的名字,学生图的是借老师的名好发表些,老师图的是完成科研工作量,这直接导致了学术腐败,很多教师是为写论文而写论文,制造了大量的学术垃圾,治学态度很浮躁。

(三)职称评定已经演变成公共关系之战,投票表决不一定公平

某高校的职称评定是这样的,先由校职称评定领导小组投票表决,通过了的人再报到省里面去评,这种很多人接受且看起来公平的方法,实质上掩盖了一种不公平,有的人活动能力强,善于公关,请客送礼,拉拢了很多评委。现在有些大学是由原来几所学院合并而来的,有的评委就投自己原校区的熟人的票,有时各个评委之间的决策行为又会产生相互影响的情况,所以职称评定已经演变成公共关系之战,投票表决不一定公平。

(四)职称评定已经演变成计算机、英语之战

现在职称评定中计算机和英语过关成了一个硬指标,有的教师只在自己读书时学过,工作中根本用不到,也就忘了大半。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用人要用其长,容其短,更何况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不能强求一个人什么都行,计算机、英语不过关,不能代表那个老师的学术水平差,有的老师把精力用在了专业研究上而忽视了计算机、英语的学习。

四、不合理的职称系列设置导致高校大批优秀实验人

才流失,是我国只重视理论,轻视动手实践的根源

高校的职称设有:教师系列、实验系列、图书系列、研究系列等,其中只有实验系列是副高为最高职称(高级实验师为副高职称),没有正高职称,因此,教师纷纷认为做实验工作低人一等,实验人员不安心本质工作。一个国家要发展、要富强,光靠纸上谈兵是不行的,必须要脚踏实地的苦干才行。现在我们国家说起来要重视实验工作,说起来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那都是喊口号,没有落到实处。领导热衷于购买一些先进的仪器,这样别人参观的时候好看一些,上级领导来学校检查工作时,学校也喜欢让他们参观实验室,这样可以少汇报一点工作,时间好混一点。其实,实验队伍的建设与稳定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有了优秀的实验人才,才能确定实验室怎样建才合理,仪器设备如何配置才最优化,但目前我国高校的现状却不是这样,实验系列由于没有高级职称,广大实验人员感到前途渺茫而纷纷转岗,难道实验系列设一个正高就那么难吗?

另一方面,国家有规定,重点实验室的实验室主任一职必须由正高职称的人担当,而实验系列没有正高职称,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为了满足这个要求,重点实验室的实验室主任都有教师系列的来兼任,而那个正教授,他还有他的工作,他又不坐班,在实验室看都看不到他,正真做事的还是实验人员,这就形成了有权的无责,有责的无权,严重挫伤了实验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这样造成的严重后果是:写实验室建设方案时,这对于正教授来说是最不起眼的小事,他往往不会亲力亲为,而实验人员也觉得这也不该我负责,也敷衍了事,这就给我国实验室建设造成了极大的浪费。重视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不是光喊一句口号,人事部门要把实验系列增加正高级实验师,这件事才算落到了实处。

五、建立正确的人才评价观

高校人才评价,不能只“唯学历”、“唯外语”、“唯计算机”、“唯职称”,不搞“一刀切”,我们应全面科学的衡量一个人,要看他是否“愿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评职称时,不管他论文发表没,只需他提供几篇代表作,匿名让同行的专家评议打分。我们可以推广江西理工大学的做法,职称评定“双轨制”,可根据不同教师的不同特点,评“教学型教授”和“研究型教授”。用人要扩大民主,重公论,重程序,重技术手段,决策模型可采用目前比较成熟的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的方法,反对长官意志和主观臆断,只要我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探索,不断完善,就一定能够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形成一个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 程发良. 当前高校人才问题的若干思考[J].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4,(09)

[2] 粟湘福, 魏风劲. 高校教师职称评定的本质功能[J]. 教师教育研究 , 2006,(04)

[3] 张正峰. 试论高校教师职称评定方法的数量化技术化倾向 [J].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7,(07)

[4] 崔金奇. 试论职称评定与高校人才资源开发[J]. 经济师,2005,(02)

[5] 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试行),2008,(06)

1、《校园英语》(CN:13-1298/G4)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周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主管单位: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河北阅读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2、《新课程》(CN:14-1324/G4)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主管单位: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

3、《科教文汇》(CN:34-1274/G)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主管单位: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安徽省科学教育研究会。

毕业论文东莞理工学院

正常的孩子如果在这个许愿毕业的话,你这个写毕业论文基本上都会过的,这个学校不是特别严的。

学分 其他不用

很多同学在问东莞理工学院自考难不难?首先我们来看下什么是自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简称自学考试、自考,1981年经国家批准创立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而东莞理工学院是广东省主管部门和教育考试院指定的官方自考主考院校,东莞理工学院是正规公办大学。东莞理工学院自考难不难?相信大家心里都是有答案的。与普通高考和成人高考在招生对象、考试时间及学制不同,自考是“宽进严出”。考生参加国家考试机构统一组织的单科考试,合格一门,发一门的合格证书,所有科目合格后,方可申请毕业。东莞理工学院自考包过可靠吗?首先先问问自己,所有的科目都能坚定能考过吗?自考是一种过程,一种经历,只有亲身体验过,尤其是只有其中一少部分善于自主学习的考生才是自考的最终胜出者。所以东莞理工学院自考难不难?看到这里,大家就应该知道,这个是比较难的。经过系统的学习后,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学位,东莞理工学院考核达到规定成绩,符合学位申请条件的,可申请授予学士学位,并可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大自考全国平均通过率一般在10%--30%左右,东莞理工学院自考通过率也可以参考。大自考即是完全通过自己自学,不借助任何辅导班的长线自考。问东莞理工学院自考难不难的朋友们,看下这个通过率,虽然数字不一定准确,但是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一些。自考独立办班俗称小自考。小自考就是人们一般说的短线自考。这种自考主要是参加一些办学单位组织的助学班,同时也就国家的政策即办学单位自己能够组织一些科目的考试,另一部分科目是参加国家组织的国家统一考试。东莞理工学院自考包过的说法是没有什么依据的,大家都要统一参加考试,只要是考试就会有不过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你的考试科目一部分来自东莞理工学院自学考试,一部分来自你在的办学单位,这种自考要相对简单些,基本上通过率在80%以上,这类小自考通过率相对高很多。自考很难通过率低是针对社会自学考试的考生,这部分考生大多数是有家有业的在职人员或待业人员,这一类人的学习时间少、精力有限,而且缺乏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因而通过率很低,但是对于各大高校为自考生组织的自学考试是不存在这样的问题的。但是大部分的人还是只能通过自学来考试,如果有人跟你说东莞理工学院自考包过,那么你就要打个问号了。另外,2023年东莞理工学院自考预报名已经开启,有意向的朋友们也可以来点击底部官网报名咨询。我们招生老师坐标东莞市,是多所学校助学合作办学点,关于东莞市成人学历提升有想了解的欢迎提问,我们在线做出专业的解答,为你保驾护航,让你在提升学历的道路上少走弯路!东莞理工学院自考自考报名入口:

自己去看学生手册吧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投稿经验

高校人才工作直接决定高校的发展方向和整合人力资源的能力。人才评价是高校人才工作的核心和关键。但是现下一些高校的高校人才评价存在着弊端,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从职称评定看高校人才评价的弊端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从职称评定看高校人才评价的弊端全文如下:

摘要 :高校是人才集中的地方,在职称评定中存在“唯学历”、“唯外语”、“唯计算机”、“唯论文”的“一刀切”现象,我们应采取代表作匿名评审,根据不同教师的不同特点,职称评定应该“双轨制”,评“教学型教授”和“研究型教授”,用人要重公论,重程序,重技术手段,决策模型可采用目前比较成熟的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的方法,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关键词: 职称评定;人才评价

一、科学评价高校人才对中国的现代化

建设将起到重要作用

高校是人才集中的地方,它每年不仅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也在社会创新、政府决策及和谐社会的的建设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近5年来,高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这三大奖占全国总数的比例都超过了50%,高校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成果占全国总数的比例超过了80%。高校是生产力的推动机,是政府决策的思想库和智囊团。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学科是基础,人才是关键。留住人才、管好人才,充分调动人才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发挥人才的作用,珍惜人才,不要让让人才无谓的耗费时间和精力,做一些无用功。科学评价高校人才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将起到重要作用。

二、职称评定是人才的激励机制,而不是人才的评价

标准。高职称不能等同于高管理能力,高职

称不能等同于高科研能力

一年一度的职称评定,造就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改善了人才队伍的结构,它使得职称低的老师有了奋斗的目标,有了一个上升的空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职称评定慢慢的变味了,拿职称来衡量人是当今社会公认的潜规则,职称评定意味着什么?在高校教师看来,它关系到待遇、关系到脸面、关系到社会地位以及社会的认可度。职称与工资、奖金挂钩,不同的职称有着不同的岗位津贴。当然,现在评聘是分开了,有正教授的职称,单位不一定聘你当正教授,但被聘为正教授的一定具有正教授的职称。人们错误的把职称评定定位于人才评价,通常认为:高职称教师的学术水平、科研水平、管理水平比低职称的教师要高。如果你没有正教授职称,哪怕你能力再强都难有出头之日,难以获得认可。

职称常常和某些硬指标挂钩。例如:某高校的各个学院需要提拔院长职务的必备条件之一是必须为正教授,结果有2个学院在愿意且能够当院长的人选中没有正教授,于是就对全市招聘,最终其中一个学院从外单位“空降”了一个院长来,另一个学院直到现在都没招聘到,院长一职就这么一直空缺着,这样严重影响了日常的基本工作。再比如:副教授申报正教授的评审必备条件之一是必须要有科研课题,而申报科研课题的审批条件之一是必须有正教授挂名,如果你在一个有很多正教授的成熟学科还好说,可以搭顺风车,请其他正教授挂名,但如果你在一个新兴的没有正教授的学科,那就难办了,这就如同进入了一个没有解的怪圈,永远没有科研课题,就永远没资格评正教授。高职称=高管理能力吗?高职称=高科研能力吗?笔者认为不能完全画等号,因为职称只是人才的激励机制,不应该成为人才的评价标准,我们应早日走出这个误区,更何况我们的职称评定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三、目前高校职称评定的弊端

(一)职称评定已经演变成学历大战

职称评定已经演变成学历大战,以一个研究生毕业后分到高校任教的年轻教师为例,他必须继续一边工作,一边功读博士,如果不读博士的话,那么他连副教授都可能评不上,原因是现在大学里拥有副教授的人是最多的,已经没有多余指标,除非前面有退休的,但如果前面没有退休的,那这时唯一的出路就是读博士,湖北省职称评定文件规定,博士毕业后,取得讲师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讲师职务工作二年以上,其他条件达到,可以直接转成副教授,而不用参加繁琐的评审。虽然在《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试行)》中对于评审正教授一职,没有硬性规定必须是博士毕业,但是随着竞争的加剧,很多高校已经规定,没有博士毕业就不能评正教授,有的甚至规定没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不能评正教授。所以,几乎所有分来的研究生,他们都在忙着考博士、读博士,他们正处在结婚生子的年龄,课程对他们来说也是新备,还要完成规定的科研工作量,再加上读博士,这简直就是不堪承受之重。

(二)职称评定已经演变成论文数量之战、论文等级之战

在职称评议、评审中普遍存在发表论文越多,那么他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就越高的认识倾向。《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试行)》中规定:评审正教授一职需要:在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独撰或为第一作者的高水平学术论文,专业课教师十五篇以上,公共基础课教师十三篇以上,其中,在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专业课教师六篇以上,公共基础课教师五篇以上,随着竞争的加剧,水涨船高,发表的论文数及刊物级别远远不止这么多,使职称评定走入了以数量代替质量、以形式代替内容的误区。有的学校要求必须是重要期刊,有的专业重要期刊还有几个,而有的专业重要期刊就只有一本,千军万马都要过这个独木桥,为了能发文章,花费上万元买版面,还要另花上万元打点编辑,这就造成了某些学科之间的不公平竞争。

刊物级别与论文的质量和学术水平没有绝对的关系,所谓核心期刊,是依据国家《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确定的,它只能反映出某学科的文献在数量上的分布特点,指导文献采购,而不能完全反映期刊的质量和水平,当然有的也对它的影响因子、立即指数、载文量、引文数量、被引频次、引用半衰期、被引半衰期等数量指标进行了修正,但期刊中所载论文的科技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等质量指标却难以得到体现。有的学校过分地强调三大检索系统的地位,把论文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作为一个分值很大的量化指标,所谓的三大检索系统其实是属于商业性的数据库,其收录的原则是依据客户的需要,当然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的文献有的具有相对较高的水平,但是同时,也不能否定没有被其收录的文献就没有价值和水平。没评上正教授的教师拼命写论文,增加筹码以便评上,而评上了正教授的,每年也得拼命写论文,以便完成科研任务。

以某高校为例,如果评上了正教授,那么该教授每年必须完成55分的科研分,学校规定,发一篇论文算8分,那么该教授每年必须发表7篇论文,除非他还有其他科研课题。凡是重大理论问题或科技项目都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努力,在这期间不可能发表很多论文,例如袁隆平就只发明了杂交水稻,爱因斯坦只发明了相对论等。有的论文是学生写的,却要挂上老师的名字,学生图的是借老师的名好发表些,老师图的是完成科研工作量,这直接导致了学术腐败,很多教师是为写论文而写论文,制造了大量的学术垃圾,治学态度很浮躁。

(三)职称评定已经演变成公共关系之战,投票表决不一定公平

某高校的职称评定是这样的,先由校职称评定领导小组投票表决,通过了的人再报到省里面去评,这种很多人接受且看起来公平的方法,实质上掩盖了一种不公平,有的人活动能力强,善于公关,请客送礼,拉拢了很多评委。现在有些大学是由原来几所学院合并而来的,有的评委就投自己原校区的熟人的票,有时各个评委之间的决策行为又会产生相互影响的情况,所以职称评定已经演变成公共关系之战,投票表决不一定公平。

(四)职称评定已经演变成计算机、英语之战

现在职称评定中计算机和英语过关成了一个硬指标,有的教师只在自己读书时学过,工作中根本用不到,也就忘了大半。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用人要用其长,容其短,更何况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不能强求一个人什么都行,计算机、英语不过关,不能代表那个老师的学术水平差,有的老师把精力用在了专业研究上而忽视了计算机、英语的学习。

四、不合理的职称系列设置导致高校大批优秀实验人

才流失,是我国只重视理论,轻视动手实践的根源

高校的职称设有:教师系列、实验系列、图书系列、研究系列等,其中只有实验系列是副高为最高职称(高级实验师为副高职称),没有正高职称,因此,教师纷纷认为做实验工作低人一等,实验人员不安心本质工作。一个国家要发展、要富强,光靠纸上谈兵是不行的,必须要脚踏实地的苦干才行。现在我们国家说起来要重视实验工作,说起来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那都是喊口号,没有落到实处。领导热衷于购买一些先进的仪器,这样别人参观的时候好看一些,上级领导来学校检查工作时,学校也喜欢让他们参观实验室,这样可以少汇报一点工作,时间好混一点。其实,实验队伍的建设与稳定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有了优秀的实验人才,才能确定实验室怎样建才合理,仪器设备如何配置才最优化,但目前我国高校的现状却不是这样,实验系列由于没有高级职称,广大实验人员感到前途渺茫而纷纷转岗,难道实验系列设一个正高就那么难吗?

另一方面,国家有规定,重点实验室的实验室主任一职必须由正高职称的人担当,而实验系列没有正高职称,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为了满足这个要求,重点实验室的实验室主任都有教师系列的来兼任,而那个正教授,他还有他的工作,他又不坐班,在实验室看都看不到他,正真做事的还是实验人员,这就形成了有权的无责,有责的无权,严重挫伤了实验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这样造成的严重后果是:写实验室建设方案时,这对于正教授来说是最不起眼的小事,他往往不会亲力亲为,而实验人员也觉得这也不该我负责,也敷衍了事,这就给我国实验室建设造成了极大的浪费。重视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不是光喊一句口号,人事部门要把实验系列增加正高级实验师,这件事才算落到了实处。

五、建立正确的人才评价观

高校人才评价,不能只“唯学历”、“唯外语”、“唯计算机”、“唯职称”,不搞“一刀切”,我们应全面科学的衡量一个人,要看他是否“愿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评职称时,不管他论文发表没,只需他提供几篇代表作,匿名让同行的专家评议打分。我们可以推广江西理工大学的做法,职称评定“双轨制”,可根据不同教师的不同特点,评“教学型教授”和“研究型教授”。用人要扩大民主,重公论,重程序,重技术手段,决策模型可采用目前比较成熟的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的方法,反对长官意志和主观臆断,只要我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探索,不断完善,就一定能够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形成一个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 程发良. 当前高校人才问题的若干思考[J].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4,(09)

[2] 粟湘福, 魏风劲. 高校教师职称评定的本质功能[J]. 教师教育研究 , 2006,(04)

[3] 张正峰. 试论高校教师职称评定方法的数量化技术化倾向 [J].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7,(07)

[4] 崔金奇. 试论职称评定与高校人才资源开发[J]. 经济师,2005,(02)

[5] 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试行),2008,(06)

同性关系:电影全球化中的非主流叙事,《文艺研究》文学的三种电影经验,《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电影对文学的“轻构述”,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全文转载,考夫曼电影的身体、政治与文化,《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文本的转换密码:形式与感觉——小说《香水》的电影旅程,《东莞理工学院学报》,香港味道与悬置的品质——从电影《扫毒》说开去,《艺术广角》电影对文学的“轻构述”,《文学评论》田沁鑫的舒展:《夜店之天生绝配》,《广东艺术》千年困境:移民题材电影解读,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全文转载,跨界迁移,生存与秩序的意义生产困境,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全文转载,2012·1景观消费与心灵真实,《艺术广角》2012·1千年困境:移民题材电影解读,《城市文化评论》第8卷,传记电影与肉身存在,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全文转载,2011·9中美主妇题材电视剧的文化解读,《现代传播》传记电影与肉身存在,《文艺研究》欧美与中国电影中的“后屠杀”叙事,《文艺研究》2010·1欧美与中国电影中的“后屠杀”叙事,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全文转载,2010·6身体呈现的零度风格与冷快感,《当代电影》,2010·2,共同作者:黄钻想电视剧节奏的奥秘,《岭南视听研究》2010·4中国电视剧进入西方市场的叙事策略,《中国电视》屠杀与屠城:叙事的战争如何取胜?,《电影艺术》2009·4中国移民题材电视剧解读,《现代传播》2009·5心灵地图的重构与意义生产的滑落,《电视研究》2009·5真实电视的文化密码,《广东艺术》2009·2,共同作者:莫津津苦难过去留下的艺术晶体,《广东艺术》极度与可能,《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跨界迁移,秩序与意义生产的困境,《城市文化评论》2010·1增魅传播:影像城市的建立,《城市文化评论》2009·2电视新闻直播的美学意识,《东莞理工学院学报》田纳西戏剧的魅力,《广东艺术》高智力类电视剧及电视剧的神奇之道,《齐鲁艺苑》2009·1,《戏剧艺术》2009·3“动态·信息”栏目摘录电视剧场面调度:时间、叙述与自由,《湖南大众传媒学院学报》契诃夫剧作对田纳西的影响,《当代戏剧》,共同作者:黄文英结构中的倾诉——影视剧的音乐叙事分析,《齐鲁艺苑》2007?3窘态的战争窘态的价值:评美国第一部反映伊战故事片《勇敢者的家园》,《中外军事影视》主观真实的建立与影视剧历史认知意识的叙事和传播,《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1,《新华文摘》2007?11。影视剧中的躯体镜语与类躯体镜语,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全文转载,影视剧中光的造型与色彩的戏剧性,《浙江传媒学院学报》黑暗中的舞者——马特?达蒙,《电影》2006?9电视剧的时间:厚度与符咒,裂缝与位置,《南方电视学刊》影视剧中的躯体镜语与类躯体镜语,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戏剧》,共同作者:黄周武电影《达.芬奇密码》:密码中的密码,《电影文学》少年眼中的女性风景,《电影》谁的曹雪芹?哪一个曹雪芹?,《艺术广角》转义观看:电视剧观看中趣味伦理的形成,《现代传播》意像对意境的穿越——电视剧的实用主义美学,《云南艺术学院学报》龙试论电视剧中人性的表述:第四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暨当代文艺论坛(重庆)重点发言;《光明日报》头版署名报道;《2004当代文艺论坛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页。性与暴力的诗意——田纳西?威廉斯的戏剧,《戏剧论文选》(上海市重点学科项目)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9关于电视剧汉武大帝,《文艺报》·12镜头强化下的帝王精神,《艺术广角》2005·4帝王戏的误区,《天涯》期精神鸦片,《声屏世界》期中国大陆电视剧人性呈现解读,《云南艺术评论》2005·2影视剧的历史叙事,《叙事学研究》,武汉出版社,2005年6月剧本在环境戏剧中的命运(谢克纳研究),《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3·4契诃夫剧作的喜剧风格,北京师范大学《俄罗斯文艺》2003·5

年份 序号 论文标题 发表刊物 发表日期 作者姓名1992年 1 通过在职进修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宁景群1993年 1 东莞理工学院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发展成人教育 《华南师大成人教育》 朱志德1994年 1 论毛泽东诗词的语言艺术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朱志德1995年 1 当前理工大专课程的主要矛盾及改进措施 《现代教育论丛》 朱志德2 论孔子的音乐思想 《武陵学刊》 朱志德3 东莞理工学院成教方向准、效果好 《东莞日报》 朱志德4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教职工的凝聚力 《人事管理研究》 宁景群5 学分制基本模式述评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段雄春6 对学分、学分制及其二者关系的理解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段雄春7 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分析思考 《高等专科教育研究》 段雄春8 我院施行学分制的实践与思考 《高等专科教育研究》 段雄春9 高等工程专科教育“”教学模式构想 《教育研究》 段雄春 毛济安1996年 1 论学分制的本质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段雄春2 对高等教育“产业化”若干问题的辩证思考 《西北教育管理研究》 段雄春3 对学年制和学分制的再认识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段雄春4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计划的制订原则 《人才培养目标研讨会论文集》 段雄春 陈生永 陈军1997年 1 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宁景群2 学习能力:人的必备素质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宁景群1998年 1 运用ISO9000—94的质量标准的思想进行教学质量控制的研究 《高等专科教育研究》 段雄春 曾文光 黄海宇2 高教自考拓新路,坚持自学能成才 《东莞日报》 宁景群3 加强实践教学,强化能力培养 《中国社会科学文库》 宁景群4 对成教学生德育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宁景群5 提高自考质量 《东莞日报》 宁景群 卢柱钦6 关于经济发达地区发展成人教育的思考 《高教探索》 朱志德7 培养自学能力,提高自考质量 《河北成人教育》 入选《中华教育文库现代教育艺术研究卷》 宁景群8 浅谈道德教育 《世纪之交社科文丛》 宁景群1999年 1 对我院实行学分制的回顾与思考 《高等专科教育研究》 段雄春2 广东地方高校成人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高教专科教育研究》 朱志德3 浅谈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与个人心理调适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宁景群4 减轻心理压力,适应改革形势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宁景群2000年 1 地方高校加强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的实践和认识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段雄春 曾文光 黄海宇2 论现代市场经济机制对中国高等教育的要求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刘健 杨丹宇3 我院成人学历教育实行“一级管理”的体会 《广东成人教育》 朱志德4 八载成教雨露中,万六英才攀高峰——东莞理工学院建院八年成教发展结硕果 《广东成人教育》入选《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成人教育研究论文集》第二辑 朱志德5 改变观念,加大投入,大力发展成人高等教育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朱志德6 联合办学实施外延发展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宁景群7 发挥地缘优势,建立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 《中国高等教育》 段雄春 曾文光 黄海宇8 培养创新精神,开发创造能力 《教育探索》 宁景群9 浅谈成人高等教育与培养创新精神 《成人教育》 宁景群10 浅谈成人高等教育与培养创新精神 《广东成人教育》 宁景群2001年 1 高等教育产业应“化”在哪里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段雄春2 高等教育产业化问题讨论述评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段雄春2002年 1 中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对策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段雄春2 转变观念 办出成人教育的特色 《中国高教研究》 段雄春3 办出东莞特色,加快成教发展 《东莞理工学院报》 段雄春4 成人教育也应加强成“人”教育 《广东职业与成人教育》 段雄春2004年 1 着眼社会需要 办出成人高等教育地方特色 《 中国高教研究》 2004 段雄春 宁景群 杨丹宇 陈建新2 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中大力发展成人教育 《 中国成人教育 》 2004 宁景群3 试论现代市场营销中的非价格竞争 《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4 段雄春2005年 1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 《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5 段雄春2 简论成人教育发展的三个着力点 《 中国成人教育 》 2005 段雄春3 怎样组织成人教育课堂教学 《 成人教育 》 2005 杨惠平4 高等院校创新型师生的培养 《 邵阳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冒云辉 何鹏举5 古代中西方人性善恶论比较 《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5 冒云辉 罗美珍 何鹏举2006年 1 成人高等教育如何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飞跃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刘春江2 对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李 纠3 成人教育是构筑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平台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舒 文4 成教脱产学生的心理现状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谢伟红5 浅谈成人英语教学的师生关系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孙玉琳6 管教结合,努力提高成教出勤率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黄 为7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培训方法探析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段雄春8 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成人教育质量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程克江9 关于提高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效果的思考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段雄春10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思考成人会计课程教学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张新建11 浅谈会计学原理的教学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张新建12 成人教育体验式教学初探--以《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为例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李 淇13 成人函授教学要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柴森林14 英语教学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认识与思考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杜一青15 在我院成人公共英语教学中建立分级教学体系的研究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左 哲16 发挥成教学生在英语口语课中的主体作用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莫兰桂17 试探成人教育翻译课程的改革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李惠萍18 对应用写作规范性的认识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李 伟19 浅谈如何提高应用写作的课堂教学效果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谢伟红20 浅谈成人教育英语写作中的汉化现象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李惠萍21 供应链管理与看板--浅议供应链管理对丰田式生产的借鉴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刘春江22 供应管理对供需企业绩效及分销商满意度影响的实证研究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欧阳波23 浅析中西饮食文化比较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莫兰桂24 发展责任保险,共建和谐东莞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汤 景25 浅入深出--成人教育学习方法新思维 《继续教育研究》 段雄春26 略论和谐社会中政府公共治理的路径选择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柴森林27 对完善目前中国财政公共监督体系的几点构想 《市场论坛 》 陈海东28 中国电子商务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市场论坛 》 杨惠平29 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社会问题研究 《中国戏剧出版社 》 舒文30 新编经济法概论 《立信会计出版社》 舒文 序号 课题名称 项目来源 起止时间 负责人1 学分制实践研究(获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东莞理工学院立项 1993、9—2000、12 段雄春2 高职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原则(参加) 广东省教育厅 1995 段雄春3 地方高校教学实习基地建设(获学院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东莞理工学院立项 1996、9—2000、12 段雄春 曾文光 余成 黄海宇 詹伟文4 珠三角地方普通高等学校成人教育创新发展的实践探索(获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东莞理工学院 2004年 安少华 段雄春 宁景群 杨丹宇 陈建新5 “十一五”东莞市成人教育发展研究 成教学院.理工学院 段雄春6 地方院校中文系汉语言文学 东莞理工学院 程克江 序号 获奖项目名称 授奖名称 时间 获奖人或单位1 简论成人教育发展的三个着力点 2005年广东成人教育优秀论文奖 段雄春

东莞理工学院毕业论文系统

正常的孩子如果在这个许愿毕业的话,你这个写毕业论文基本上都会过的,这个学校不是特别严的。

很多同学在问东莞理工学院自考难不难?首先我们来看下什么是自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简称自学考试、自考,1981年经国家批准创立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而东莞理工学院是广东省主管部门和教育考试院指定的官方自考主考院校,东莞理工学院是正规公办大学。东莞理工学院自考难不难?相信大家心里都是有答案的。与普通高考和成人高考在招生对象、考试时间及学制不同,自考是“宽进严出”。考生参加国家考试机构统一组织的单科考试,合格一门,发一门的合格证书,所有科目合格后,方可申请毕业。东莞理工学院自考包过可靠吗?首先先问问自己,所有的科目都能坚定能考过吗?自考是一种过程,一种经历,只有亲身体验过,尤其是只有其中一少部分善于自主学习的考生才是自考的最终胜出者。所以东莞理工学院自考难不难?看到这里,大家就应该知道,这个是比较难的。经过系统的学习后,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学位,东莞理工学院考核达到规定成绩,符合学位申请条件的,可申请授予学士学位,并可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大自考全国平均通过率一般在10%--30%左右,东莞理工学院自考通过率也可以参考。大自考即是完全通过自己自学,不借助任何辅导班的长线自考。问东莞理工学院自考难不难的朋友们,看下这个通过率,虽然数字不一定准确,但是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一些。自考独立办班俗称小自考。小自考就是人们一般说的短线自考。这种自考主要是参加一些办学单位组织的助学班,同时也就国家的政策即办学单位自己能够组织一些科目的考试,另一部分科目是参加国家组织的国家统一考试。东莞理工学院自考包过的说法是没有什么依据的,大家都要统一参加考试,只要是考试就会有不过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你的考试科目一部分来自东莞理工学院自学考试,一部分来自你在的办学单位,这种自考要相对简单些,基本上通过率在80%以上,这类小自考通过率相对高很多。自考很难通过率低是针对社会自学考试的考生,这部分考生大多数是有家有业的在职人员或待业人员,这一类人的学习时间少、精力有限,而且缺乏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因而通过率很低,但是对于各大高校为自考生组织的自学考试是不存在这样的问题的。但是大部分的人还是只能通过自学来考试,如果有人跟你说东莞理工学院自考包过,那么你就要打个问号了。另外,2023年东莞理工学院自考预报名已经开启,有意向的朋友们也可以来点击底部官网报名咨询。我们招生老师坐标东莞市,是多所学校助学合作办学点,关于东莞市成人学历提升有想了解的欢迎提问,我们在线做出专业的解答,为你保驾护航,让你在提升学历的道路上少走弯路!东莞理工学院自考自考报名入口:

是的,如果东莞理工学院的相关部门对毕业论文问卷数据进行严格的审核,伪造的数据将会被发现。此外,如果学校要求学生提交原始数据,学校也可以根据原始数据来发现伪造的数据。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