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关于农村教育的论文

发布时间:

关于农村教育的论文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中,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制定了推进农村教育发展的系列政策,确立了不同阶段政策目标,有效促进了农村教育改革,实现了我国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农村教育方面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农村教育方面的论文篇1 浅析农村教师继续教育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社会越来越关注农村教育,而农村教育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教师的水平,而农村教师,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就必须继续接受教育,不断扩充自己的理论和应用知识,建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关键词:农村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策略 一、继续教育的内涵 本文中的继续教育是指对农村教师进行的,以提高政治素质、教育教学及教育研究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培训,包括职务培训、新教师见习期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和提高学历层次的教育等。 目前,国内外教师继续教育都存在着一些共同问题,例如,经费不足,以及教师素质欠缺等导致了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越来越没有实效性等问题,下面我就对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农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缺少经费 绝大部分农村小学教师本身出自农村,自身家境原本就比较薄弱,再加之工作后,大部分农村小学教师,尤其是男教师组建家庭后,大部分是单职工家庭,工资是其家庭主要生活来源,经济负担比较重,虽然学校会给一些补贴,但经济的紧迫,很多老师就不愿意参加。而教师不参加继续教育,既违背教育要求,也会影响个人前途,所以继续教育是摆在农村教师面前的一个两难问题。 2.国家没有很完善的监督和评价机制 (1)没有严格的考勤制度 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请假严重,迟到和早退的现象也时而可见,却没有严格地做记录。他们在上课期间,如果觉得有意义的内容就听下去,但若所讲内容枯燥、无味,便会偷偷溜走。 (2)考试制度不健全 尽管有关继续教育课程都有考试说明及规定,比如平时分、考试成绩,但在考评平时成绩时,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参评教师不能科学全面地给参训人员评定分数,很多流于形式,无法落实。 (3)评价制度欠完备 对被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业务能力的提高缺乏计划性的跟踪调查和研究。培训院校对教育质量的监控采取反馈和到学校听课考查的形式,往往会提前告知学校,教师也就会提前精心准备一番,评价不出真实的水平,而且也会出现“裁判”和“队员”一体化的问题。 3.教师继续教育观念滞后 (1)观念上太实用 评上高级职称的老师认为反正职称已到顶了,继续教育的实际价值不大,故不愿参训。条件相差较远的认为反正近几年晋级无望,参加继续教育对自己也没有很快的效果,所以也就不参训。相当一部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指导思想是:要能确保发证,而且是所发证件在今后管用才愿参加,而较少从促进教学的角度去考虑是否参加培训。 (2)认识上太肤浅 继续教育是教师终身学习的一种重要渠道,是更新教师观念、拓展教师知识面、改进教师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具有前瞻性特点,但农村教学条件相对滞后,加上农村信息环境和教师获取教育新动态的主动性不够,因此,对继续教育意义的认识停留在“远水解不了近渴”的层面上。 三、提高农村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的建议 1.加大对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投资 农村经济落后,培训经费缺乏最终导致继续教育工作没有动力和后劲,从我国的农村现实情况出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保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 (1)设立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基金制度 制约我国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教育经费问题,特别是在贫困落后地区,学校和教师个人都不堪负荷。为此国家应该设立教师教育基金,由指定专门机构负责运营,把教师继续教育变成一项社会性的教育活动,以保证每个需要学习而又想学习的农村教师都有学习的机会,使教师继续教育成为一种大众的教育,防止把继续教育变成一种贵族教育、“关系”教育。 (2)减免一定比率的进修学费 政府应出台向农村教师倾斜的继续教育优惠政策,根据不同贫困程度分别减免一定比率的进修学费,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经济负担问题,只有在经济政策优惠的基础上才能严格农村教师继续教育权利和义务保障。 2.完善继续教育的考核和评价机制 (1)严肃考风考纪 每步培训任务完成后,市教委都组织进行考试考核工作。各乡镇之间实行全交叉监考,教委派干部到点上监督和巡视,保证考试工作的顺利完成。每步考试工作结束后,由各乡镇组织考核领导小组,按市教委统一制订考核内容和要求对每个教师进行各个项目考核,市教师继续教育办公室还派人到各个乡镇进行监督指导。 (2)考试的内容应多元化 考试的内容应该是多方面的:一是专业知识和运用技能的考核。二是实践所学,将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没有,是否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具体教育问题。三是师德和个人修养的考核。 (3)采用多种评价的手段,保证评价的有效性 现行的继续教育,评价手段过于单一,存在着为评价而评价,评价与现行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育管理脱节的问题。为了全面反映继续教育的质量,应采用多种评价手段,以保证评价的客观性。 (4)形成科学的评价主体 要全面衡量继续教育的质量,应该把教育主管部门、教师进修校、教研室、学员任职学校联合起来,使之形成多方组合的评价主体。各部门要紧密配合、相互协作,共同编织一个协调、一致的评价网络,将教育质量评价置于日常管理中,全面反映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 3.更新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观念 (1)转变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观念 教育主管部门领导要自觉主动地学习有关教师继续教育的文件、方针、政策,使自己进一步明确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意义,也可以建立一些鼓励措施。例如,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如果取得很好的效果,就发一定的奖金等等的激励措施。 (2)转变农村教师的观念 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元化,接受知识的内容也复杂化,所以作为农村教师要想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提高个人的教育价值必须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和职业观,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而这些又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接受继续教育才能完成,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教育的发展。 农村教师要认识到自身素质提高的紧迫性和必然性,任何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需要,所以农村教师就要不断扩充自己的理论和应用知识,建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李大键.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继续教育研究.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4. <<<下页带来更多的农村教育方面的论文 农村教育方面的论文篇2 试谈农村家庭教育投入 摘要:本研究是一项描述性调查研究,以农村家庭作为分析单位,主要探讨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一般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遵循实证研究和系统分析相结合的思想,在分析借鉴已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进行系统探讨,编制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调查问卷,再经过问卷调查及对结果的因素分析,探析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的一般规律、差异性、及影响因素。 关键词: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差异性 一,研究背景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重点选取陕西省农户进西安市长安区农村行抽样调查,条件是有子女且子女达到人学年龄的家庭。全区共25 个街道办事处,671 个行政村、21 个居委会,2013年长安区户籍总人口为1039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非农业人口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2013年长安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460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12695元。 调查取样 调查取样坚持以经济水平为标准,力争具有代表性。选取经济水平较高的乡镇1个:郭杜街办。中等的1个:王曲街办;低等的1个魏寨街办。每个街办选取有代表性的一个行政村进行调查。郭杜街办选定小居安村,地处大学城开发地段,收入来源主要是小本生意和房租。王曲街办选定枣园村,南街村,曙光村,收入主要是靠进城务工。魏寨街办选定彭村,侯坪村,此地离市区较远,收入方式还是主要靠在家务农。此次调查共发放400份问卷,收回345份,有效问卷345份,有效率86%。 问卷设计与填答方式 问卷共设计20道选择题,3道多选,其余均为单选,1-5题为家庭基本情况,其余题目涉及家庭教育态度、教育目的、教育投入(财力、情感、人力)、失学问题(子女原因、家庭原因)、投资选择问题(选择子女、选择出路)。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法,比较法,实证法,问卷调查法 和访谈法等方法。主要以问卷调查法。 二.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差异性研究 .家庭结构对教育投资行为的影响 在家庭有困难,仅能维持少数或一个孩子的教育时,不同的家庭类型所做出的选择存在差异性。每个家庭的选择标准基本上都是首先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其次是选择年纪小的和男孩,选择男孩这一点突出的表现在一子一女和多子多女身上。出现一定的性别偏向是与传统农村思想观念的形响分不开的,几千年的重男轻女思想对人们的选择会又有一定的影响。产生年龄偏向是与农村的实际情况相关,年龄大的孩子在体力上胜过年龄小的孩子。因此,年龄大的孩子往往会过早地成为父辈的家庭劳动的接班人,年龄小的孩子自然获得继续接受学校教育的机会,再者,在人们的观念中,处处迁让着小的,宠小的观念,促使家庭在特殊情况下产生偏小的行为。 家庭结构对教育投资选择的影响 在毕业后未升上高一级学校的的选择上,的多子多女家庭,的一子多女家庭选择让孩子回家务农和务工,由此可以看出,在农村孩子多的家庭可能由于经济压力,愿意让孩子回家务农务工,而且也能看出在农村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重男轻女思想。在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找到学校继续读书这一选择模式上,选择比率最高的依次为多女,一子一女,独生子结构的家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我们认为,在农村虽然仍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但在家庭子女确定以后,人们也乐意接受事实,反而抛开缺子的遗憾,而更加珍惜现存的人力资源,力图孩子在学习上可以出人头地。 家庭收入对教育选择的影响 家庭经济状况1类的,有20%的家庭选择让孩子直接务工或务农,而经济状况为2类,3类,4类,5类.6类的分别有, 68%,,0%,0%的家庭选择让孩子直接回家务农或务工。相比之下,家长更愿意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找其学校继续读书,而不是想办法找路子,若办不成只好回家。在各类所选择的项目中,按比例排在最高位的是送到职业技术学校学手艺技术学校,不甘心直接将孩子变为劳动力,而是想其经过职业培训后再谋出路。 总之,我们认为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对家庭教育投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面对被教育制度淘汰下来的学生,家庭是否继续对其进行教育投资,并不是经济所能解决的问题,大多数家庭的首选模式是送到职业技术学校经过培训后再谋职业,其次是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找高一级的学校继续读书。由此可见,农村家庭并不会就因为经济状况而不重视孩子的教育。 父母性别差异对教育期望的影响 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期望在高中以下,高中或中专,大学本科三个方面的比例高于母亲,而母亲在研究生和出国以及能上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的这两方面所占的比例扼要高于父亲。这说明,在农村,母亲往往对孩子的教育期望更高些,而且母亲对子女读书的选择民主性比较强,留有空间让子女自己选择。 父母性别对教育投资选择的影响 在家庭遇到困难的时候,大部分的父母都会选择成绩好的孩子继续接受教育,而且在这一项上母亲所占的比例要远远高于父亲,说明面教育投资选择的时候,母亲能够做出更理智的选择判断。在不分成绩选择女孩和选择年龄小的孩子上,父亲所站的比例要远远高于母亲。这说明,在感情上,父亲更加喜欢女孩,关照年纪小的孩子。这也与我们的猜测相吻合。 父母性别对未升上高一级学校的影响 未能升上高级学校的时候,父母的首选都是将孩子送到职业技术学校或者培训班学习手艺。但在想办法找路子方面,父亲所占的比例要明显的高于母亲,而在不惜一切代价为其找学校继续读书方面,母亲所占的比例又远远高于父亲。这说明母亲更希望孩子学文化,将来找个好工作。而很多父亲则认为只要尽力了就可以了,剩下的就顺其自然。 三,结论 经过本次调查研究,笔者发现,思想上,农村家庭普遍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期望子女起码能读到大学本科,跃出农门,学到日后生活所需文化;行动上,农村家庭对子女教育投入也投入了大量人力,情感和力所能及的财力。但少数家庭仍存在重男轻女现象。 同时,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因家庭结构、家庭收入而异,且父母间投资行为存在差异性。 再次,经过笔者讨论分析,认为本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 1)本研究属微观性的实证分析与研究,数据分析过程中,运用统计百分比多,计量经济学模型综合评价少;描述多,深层次推理少;现象和因素剖析多,而措施和对策少。因此,结论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2)调查取样因对一个县进行,因此,研究结论适合同类地区,在典型性方面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黄荣生. 初一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管教态度的关系研究.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7) [2]李百珍,关颖.家长教育观念研究.天津师大学报,1995,(4) [3]刘华山.社会变革中的中国人育子观念初析.华中师范大学报,1997,(2) [4]雷雳.学习不良少年的自我概念与父母评价的特点及关系.心理科学,1997,(4) 猜你喜欢: 1. 小学农村教育论文 2. 浅谈农村教育发展的论文 3. 关于农村儿童教育论文 4. 浅析农村教育论文范文

《关于农村教育的思考》

摘 要:本文分析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阐明正确的农村教育观念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只有提高农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质,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才能真正地使农村教育得到发展。

关键词:农村教育; 教育问题; 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7-150-002

《南方周末》曾发表湖北省监利县一个乡党委书记李昌平给国务院领导的一封信,信中称“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把中国的“三农问题”提到了极至。人们不禁要思考:为什么一个有着5000年农业文明史的中国,在21世纪的农村处于“苦”、“穷”、“险”的境地?有学者提出五个“弱质性”――产业的天然弱质性、生产资料的弱质性、劳动主体的弱质性、农业组织上的弱质性、社会政策造成农村社会整体的弱质性。我觉得在现在的现实条件下,劳动主体的弱质性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而劳动主体的素质高低,直指农村教育。

一、发展农村教育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教育有了显著的发展,农村教育的规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但据2003年2月14日《中国青年报》刊登的我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称:2000年我国15岁以上人口中仍有文盲万人,比德国一个国家的总人口还多;25岁至64岁人口受教育的平均年限也仅为年,相当于美国100年前的水平。文盲人数3/4分布在农村。农村人口人均受教育仅年。城市、县镇和农村之间劳动力人口受教育水平的比重情况为:大专及以上学历水平的人口比例为20∶9∶1,接受高中教育的人口比为4∶3∶1,接受初中教育的人口比为∶∶1,接受小学教育的人口比为∶∶1。虽然这十几年国家加强了对农村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大人力、物力和精力上的投入,但实际上我国农村劳动人员的文化程度仍然很低,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仍然十分低下,这制约着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农村经济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中指出:虽然我国劳动力资源充足,但整体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报告中的资料显示,虽然“扫盲”多年,效果世人瞩目,但我国文盲人口仍然数量巨大,2000年我国有15岁以上文盲8700万人,2011年3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在全世界文盲率最高的十个国家中,中国的成人文盲数位列第八,这十个国家的成人文盲总数约占全世界文盲总数的72%。

当今世界竞争是人才、科技的竞争,过去人们常提“农民的问题就是土地的问题”,“要致富先修路”的说法,显然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了。中国现代化要经历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其内在动力是中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这并非是使农村人将户籍变成城镇人,而是实现“小农生产者――文明人――现代人的转变”。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社会蓝皮书》曾指出:“仅靠行政命令和说服教育来对农民的行为进行控制还有效果,但是已经很难了。”“一代新型农村精英已经出现,保护他们,是保护农村生产力,教育他们,也是保护农村生产力。”

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以及实现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要求普遍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即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使他们掌握各种专业技术和技能,掌握市场经济知识、民主意识、法律意识,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使农村社会得以进步。要实现这些愿望,唯有加强我国农村教育力度,同时,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也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

农村教育的教育质量有双重含义:一是国家兴办农村教育事业的质量,它以农村各级各类教育事业与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程度为指标。二是指一定的农村学校在一定的时间使一定数量的学生达到的质量规格,它以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知识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能力素质的总体水平适应个体发展需要的程度为指标。今天,农村人口仍然占国民的60%以上,农村教育理所当然地成为素质教育的“主战场”。

二、农村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问题

首先,教师队伍的数量得不到保证。优秀教师不愿意到农村,或者去了留不住,农村教师大量由农村向城镇和城市流动,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师数量不足。其次,很多农村老师缺少再学习的机会,他们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教育理念已经不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要,教师的工作负担重,教学水平又不高,有的教师年纪偏大,虽然他们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落后,还停留在“听、写、读、背、考”的传统形式,这些都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农村教育也面临升学的压力,应试教育仍然是初中乃至高中教育的普遍现象,这和当今素质教育改革的大浪潮是格格不入的。

2.教师培训的机会缺乏

由于经费和编制的紧张,甚至有的农村教师一人要教几门功课,所以几乎没有时间和经费进行业务培训,加上农村学校教育技术落后,图书资源匮乏,这都影响了农村教师的再学习和再提高。

3.学校和家庭教育相脱离

教育是双向的,既需要学校管理,也需要家庭管理。从调查的结果看,农村家庭没能对学生的教育起多大的作用。其原因一是家长大多是农民,他们平时忙于生计,没有时间顾及子女教育。如果是留守儿童,祖父母辈就更没有时间和精力顾及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了。二是家长文化水平有限,基本上没有能力对孩子所学课程进行专业的指导。所以,稍微富裕的家庭,只好把孩子送到城里学校就读,这也是农村学校得不到发展甚至萎缩的原因。

三、改善农村教育的措施

1.农村干部队伍知识化

曾经有学者直指农村“穷的根本原因抑或本质是干部队伍中的知识贫困”,因此加强农村干部的教育,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领导能力、领导水平和领导效果是至关重要的。干部队伍的知识化、专业化以及相应组织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农村教育的发展情况。 2.观念的改变

“让农民自我觉醒,走向知识,亲爱文明”,责无旁贷地属于教育的使命。当然这个观念还包括很多其他内容。首当其冲的比如婚育观念,虽然这几年农村人口的思想日渐开放,但很多农村家庭仍是重男轻女,由此产生一种恶性循环。还有一个倾向,同很多城市家庭一样,农村家庭更愿意让小孩读理工科而不是社科类科目。曾经有位大伯振振有词的解释因为理工科更实用。这个实用性固然与农村的实际有很大的关系,他们大多希望孩子学成之后能马上用于致富,就这点来说他们比城市家庭更讲究实用。但我觉得人文思想对于农民改变现状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3.增加农村教育投入

“我们的校园很小,放不下一个鞍马;我们的校舍简陋,还经常搬家;我们的教室很暗,灯光只有几瓦;我们的桌椅很旧,坐上去吱吱哑哑……”这首由二十多个农民工子女在2007年春节晚会上朗诵的《心里话》,曾让无数人落泪。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基础教育办学模式,多渠道筹集教育基金来增加投入,既包括改善硬件设施(校舍、教学器材等等),同时也应该包括软件设施,后者最直接体现在改善农村教师待遇的问题上。改善农村教师待遇,可以刺激更多的人才投入到农村的建设和农村未来人才的培养事业上。改善农村办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发动社会的慈善捐款,政策也应尽可能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定额、定时、定量地划拨给学校教育经费,避免教育经费的截留现象,保证农村教育经费的稳定和可靠。要注重改造农村学校的危房,购置必需的图书资料和教育仪器设备,提高村办小学管理水平、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质量。

4.加强农村教育改革

对于农村学生而言,他们大多淳朴可爱,可塑性很强。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责任感,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发展农村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性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同时由于农村孩子所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心爱护和悉心帮助。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改变以往的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真才实学、一技之长对他们今后工作和生活的意义,我们不仅要让农村孩子上学,还要让他们上好学、爱上学,不因他们的家庭条件困难而辍学,也不因教学质量而耽误孩子一生的前途,这是中国农村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

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固然是提高农村未来劳动力素质的主要渠道。以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机制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使教育产业在农村有新的发展和突破,为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我们也应关注到大量青壮年文盲仍然存在,最近我到某地农村帮助培训家政服务员,深深体会到文盲对农村劳动者的影响。因此在继续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成人教育。

5.加强农村师资建设

建设一支合格的农村师资队伍,必须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在保证农村教师数量的基础上,提高农村教师的质量。首先政府要千方百计地改善农村教师的生活待遇和工作条件,吸引那些思想先进、吃苦耐劳、有志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这些教师具有合格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的知识技能,在理想的职业前景驱动下,才能充分的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也才能满足人们对他们的殷切期望。将农村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实施范畴中,这是从根本上促进农村人口与农村社会摆脱贫困、走上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村教育决定中国未来》――这是德国《法兰克福汇报》2003年6月份一篇关于中国农村教育现状的报道的题目。因为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所以只有农村发展了,才有全国的发展。也就是说,只有农村的小康才有全国的小康。农村人才的培养对农村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村的教育决定农村的未来,乃至决定中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中国青年报,2003年2月14日

[2]陈晶晶.我国农村教育问题及对策,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3]丰建霞,李金奇.农村教育问题与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的实施,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我国农村学生基数大,家庭教育水平低,因此,发展农村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重要问题。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农村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农村小学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如果没有好的家庭教育,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由此可见,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多数农村小学家长心中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完成任务了,教育孩子是老师的责任了。这是摆在我们小学教师面前巨大的障碍。因此,我认为家长和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小学阶段是儿童身心发育成长期,但由于农村的大多数学生父母外出务工,这些学生一般都移交给了祖辈或亲朋。父母不在身边,年迈的祖父辈和亲戚朋友文化水平不高,既没有教育的精力,也缺乏教育的艺术。而有的亲戚和朋友的责任心更差,普遍认为不便过多管教或经常盘问,有老师在管教,而老师以为有家长照看。这样学生的道德教育往往放任自流。形成这部分学生教育管理的盲区,导致这些学生出现许多问题。

如厌学、逃课、外出打电子游戏、上网,有的甚至与社会上的“混混”聚在一起,逐步沾染上赌博、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等社会恶习。不少家庭的老人有迷信、打牌、饮酒等行为,对孩子也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我们村的部分家长每当寒暑假来临时,把孩子接到所务工的城市去,让孩子耳濡目染一些非法行为,甚至让孩子直接成为自己的帮手,做着一些违法违纪的事情……如果让这种这种现象持续下去,将会使许多孩子不懂得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缺乏教养,很难与人和谐相处,对孩子个性发展有许多的负面影响。

针对如此问题,我认为尽可能调整好家长外出方式,为子女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父母之间最好留一个在家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保持家庭教育与影响气氛的完整存在。如果夫妻双方都出去打工,首要问题就是选定好照顾孩子的人。

最好是比较有文化、有责任感、能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既不要娇惯孩子,也不要让子女干过多的家务、农活,保证子女充分的学习时间。如是祖辈监护,一定要嘱咐其对孙辈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出去打工的家长,一方面,加强与“监护人”的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

二、家庭教育各成员要协调一致

现在有些家庭教育孩子很不一致,爸爸要严管,妈妈要宠爱;父母要严教;爷爷奶奶要娇惯,这样就使孩子无所适从,有些孩子学会了钻空子,甚至制造矛盾,谁的话对自己有利就听谁的。特别是祖辈和父辈年龄差距大,观念不同,习惯也不同,往往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也不同。要使家庭内部教育保持一致,应注意一下几点:

1、家长要注意学习教育理论,统一教育思想。

大家的思想都统一到正确的教育观念上,才会形成一致的做法。一致是在正确教育理念下的一致,而不是错误的一致,如果说你打孩子厉害,我比你打的还厉害,这就不行了。

2、家庭内部要主动配合。

孩子是家庭每一个长辈的教育对象,不是某一个人得私有财产,因此教育时不能凭感情用事,这孩子是我的,我想怎么教育都可以。在家庭教育上,这种唯我独尊、排斥他人参与的想法和做法是不好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是要主动采取与别人的家庭成员相一致的做法,尽量不要因自己教育而否定了别人的教育。切不可当着孩子说:“你爸爸说了没用,得听我的,我让你怎样你就怎样!总之,在教育时要注意横向联系,使整个家庭教育形成一个合力。

3、如果家庭内部出现了矛盾,要背着孩子协调。

家庭教育要一致不是说不能有矛盾,有了矛盾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协调。如果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不一致的意见,一定要背着孩子去协调。协调好了再教育孩子,切不可把矛盾暴露在孩子面前,尤其不要把孩子当做筹码,攻击对方。当着孩子不能说:“听我的还是你妈妈的?你自己考虑!”这只能加剧矛盾。孩子到底该怎么办?

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渐进的、无形的、非常有效的。许多有成就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无不是受良好的父母影响所致,三分之一的失足青少年能从他们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找到其所以失足的蛛丝马迹。所以,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要重视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健康的、和谐的家庭环境。

三、农村学生家长教育观念要改变

1、家庭中基本教育设施严重缺失

我们农村的大部分家庭,家长普遍认为孩子交给学校,只要把学校里的教科书上的知识学会了就可以了,他们根本不知道“孩子需要的知识不仅仅是来源于课本”。所以家里除了学校发给他们的教科书之外,再没有其它书籍了。根本见不到诸如激励孩子认真学习、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名言、警句。学校有时候在鼓励学生买一些课外书,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根本不给以支持,学生需要课外知识,有很强的求知欲,得不到满足,心里很不是滋味,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欲望。

2、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思想上有错误的观念

农村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不管不问,甚至有些家长连孩子的确切年龄和所在年级都不知道。大部分家长认为“病要大夫看,孩子要教师教”,孩子的教育是老师的事,与己无关,他们只负责从经济上、生活上满足子女的需要,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学校,孩子出了问题就怪学校和老师,一味感叹孩子没遇上好老师,甚至指责学校误人子弟。

我感觉农村家长一定要转变自己落后的教育思想观念,满足孩子的读课外书的愿望。增强家庭文化教育氛围。订一两份有益的报刊杂志,作为和孩子共同学习的资料,培养孩子对读书的兴趣,增强家庭的文化氛围。要尽力为孩子创造相对独立的学习空间,配置书桌、书架,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平时主动和孩子沟通,及时理解孩子在学校的一些情况。

总之,在农村开展家庭教育很有必要,必须重视农村家庭教育,重视农村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农村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教师和家长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让我们家庭与学校携起手来,共勉,共支撑,共同创造属于我们农村孩子的一片天地。

参考文献:

杨玉厚 《小学家长学校教材》

浅析农村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农村学生基数大,家庭教育水平低,因此,发展农村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重要问题。家庭教育尤为重要,家庭教育是建立在父母子女情感基础上的教育,它具有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具备的特点及优势。为了提高农村家庭教育质量,针对农村家庭教育的薄弱之处,我对农村家庭教育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归纳总结出一些做法。增强家长的文化修养,创设和谐的家庭氛围来论述农村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重要性

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单纯的家庭教育或学校教育都是不完整的,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需要有效的结合才能完成育人重任。用家长会或家访与家长聊天,了解他们在家庭中常采用的教育方法,以及他们在家庭教育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与家长建立合作关系,经常交流沟通。长期以来,农村很多家长一直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把教育责任完全推给学校,一旦孩子出现问题,抱怨学校、埋怨老师,甚至还形成一定的社会呼应。事实上,在人生的三大驿站――“家庭、学校、社会”中,学校教育具有时段性,而家庭教育是终身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前奏,从一定意义上说,孩子的很多习惯、性格、品行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在上学之前的家庭影响中形成了。

对一个人一生影响最大的人格形成阶段,是在于早期的家庭教育,而这一点是学校任何教育都无法给予的。由于家庭环境、结构、条件的不同,形成了孩子性格、品行的多样性。 学校对家庭教育重“标”不重“本”。更未听到、见到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和如何创建学习型家庭、示范性家庭的指导活动。如何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是我们值得研究和探讨的新课题。

二、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留守儿童隔代监护教育现象增多。由于“隔代教育”日趋突出,引发孩子学习、思想道德滑坡现象;心理健康、人格发展障碍。

首先,家庭教育是育人的起点,农村学生学前教育主要以家庭教育为主。家长要注意形象,做孩子的榜样。有些家长错认为孩子成绩很好,便自信大局已定,遂出门打工,孰不知,在小学阶段,孩子可塑性是非常大的,成长的每一步,都需要家长们精心的呵护。

其次,家庭教育对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学生习惯养成等教育意义重大,有助于学校教学任务的完成。实际上,一种技巧、一种方法是不可能保证家庭教育“长治久安”的。家庭学习氛围的形成,亲子沟通的畅达,家庭环境的优化,才是根本之道,要长期地默默耕耘,而不能企求一时半日的速战神功。

第三,家庭教育及时关注孩子的成长和缺点,能很好的弥补学校大班教育的不足。教师与家长以纸条、卡片的形式了解孩子在校和在家的表现,定期或不定期沟通,反馈学生的各种信息,家长反映孩子在家的表现,老师指导相应的教育方法,使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学生。很多农村孩子的家长对孩子整日不管不问,任其发展,认为全部教育交给老师,不懂家庭教育是何等重要,有时甚至比学校老师的教育更有力度、效果。

第四,家庭教育有很好的感染力,家长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很好的影响孩子自主学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乃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如果我们对孩子疏于管理、教育,则明天我们将第一个品尝由此酿成的不良后果。孩子有出息,能健康成长,是我们的骄傲、自豪。

这之间,孰轻孰重,要让我们做家长的多多掂量。希望农村孩子的家庭教育,也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来改变农村的旧面貌。家长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格素质。第五,同时农村教育赶不上城市教育有几个方面原因:一是师资力量不足;二是学校条件较差,比不上城里学校的条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家长与城里家长们存在差距,许多家长认为:子女能否成才,是命中注定,先天遗传。农村文盲、半文盲的家长们这种愚昧落后的思想更是根深蒂固。家长的素质才是决定孩子成人、成才的最关键因素。

三、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有效结合

只有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效结合才能发挥强大的育人功能。成功的家庭教育经验,不但真实感人,而且可信易学。可以利用家长交流会的方式介绍他们的成功经验,并且让家长之间互相交流,介绍一些有效的做法,达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效果与家长进行经验交流,发挥家长的示范作用。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学校、家庭共同努力,对各种情况召开家长会,向家长推荐优秀的教育书籍,并多给孩子买一些有益的书,让孩子有自己学习的空间。随着传统道德规范约束力的减弱,社会控制逐渐松弛,新生的各种道德问题和道德难题横亘于父母面前。

在正义与邪恶面前,孩子迷茫;在个人利益极度膨胀,在物欲横流、贪利成风、功利为上的社会现实面前,孩子贪利自私;孩子言语粗俗,懒惰,放任、不懂礼貌、嫉妒。因此,家庭教育应打破封闭,实行开放,加强引导、严格要求,大胆地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分析解剖其丑恶现象,去认真阅读理解社会这部错综复杂的教科书,引导和培养学生对社会是非、真伪、善恶、美丑的鉴别力、判断力和批判力、自我教育力,学会自动筛选过滤社会信息,增强自身的免疫功能,树立国家至上、社会为先的道德观念。坚守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财不占,取财有道,计利当计天下利的信念。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大方、好学、诚实、谦逊、合群、求知好奇、爱劳动、爱清洁、守时守信的良好品质。

四、结语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家庭缺一不可,只要合理调整,才能保证教育的成功。只要我们做好农村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共同努力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扬长补短,还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吕绍清.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J].中国妇联,2006(6).

[2]周敏.新课改中的家庭教育[J].科技信息,2008(21).

[3]吴佳玮.当前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应对方略[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9).

[4]孟繁晓.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1(15):149.

[5]戚瑞丰.“有钱人家”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J].浙江教育科学,2008(4):23-25.

关于农村教育论文

农村 教育 的解决办法首先就是先了解现代农村教育的发展现状,只有清楚全面的了解到问题所在,才能让农村教育从根本上得到改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探析农村的教育发展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探析农村的教育发展论文篇一 《浅析现代农村教育的发展问题》 摘要: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更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在全国人口比例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人口众多,又以农村人口为最多,是我国最大的国情。在现今的中国社会里,国家提倡大力的发展教育来提高全民素质,从而促使国家经济得到快速有效的发展。因此,教育的发展好坏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国家的经济。但在中国的实际国情下,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差距很大,形成城市教育快速发展,农村教育得不到有效展开的局面,农村教育的发展落后将对国家的整体教育有很大的冲击,对国家整体发展而言百害而无一利。所以,搞好农村教育,是现今中国社会的重中只重。 关键字:农村教育 发展现状 解决问题的手段 农村教育的弊端很多,遇到的问题也很多,只有把这些问题落到实处,才可能让农村教育得到有效的发展,以此来缩短城乡差距,促进地区和国家的发展。温家宝也在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说:“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农村教育的解决办法首先就是先了解现代农村教育的发展现状,只有清楚全面的了解到问题所在,才能让农村教育从根本上得到改善。为此,笔者浅谈农村教育现状,写得不够全面,但也说到了一些点上,希望以此让大家关注到农村教育,争取为农村教育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笔者 总结 农村教育的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师资紧缺,设备陈旧不足 农村远离城市,它们地处偏远山村,那里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与外界联系不紧密、教学坏境也不好、教师的工资相对于城镇教师而言也都不怎么理想等原因,导致农村学校普遍出现这样一种情况:1、教师的平均年龄偏大,其语言、知识结构、观念、教学方式 方法 很难让学生适应,无法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教学设备陈旧、教学设施不足,让一些教学得不到有效的开展;3、 教学方法 落后、食宿条件差;4、教师学历平均低,大多是一些专科、普通大学 毕业 出来的老师。就教师与学生的相对比例而言,现在城市学校教师与学生比约为1∶5左右,而农村教师与学生比约为1∶10左右,前者教师数量远多于后者,这让很多农村教师的身体负荷不了,讲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进度。这些问题的根源只有一个,就是没有新进的优秀教师。因为坏境不好、经济落后、教学设备差导致刚毕业的优秀人才都不愿意往农村去发展,让农村教育缺乏新的活力,没有新活力的加入,就没有新颖的教学方法,就没有先进的丰富的知识面,这样学生汲取到的知识相对来说就会少很多,这也是农村教育缓慢停滞的一个的一个原因。 二、农村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 农村的家庭经济条件都不怎么好,为此很多的农村父母都是大多外出打工或是家里农活很重,导致很多家长没时间或是没多余的精力来关注孩子的教育情况。再加上农村的很多父母从小都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他们的教育观念淡薄,思想观念陈旧,未正确认识接受教育对孩子的作用,有时候也是没有那个经济来支撑孩子的学费,导致很多农村的适龄孩子没有得到及时的教育、在校的学生也常常面临着辍学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小孩疏于管教,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让很多小孩在心理上排斥学习或是对学习不怎么上进用心,本来农村教育就困难重重,学生的不配合对教学来说也是教师需要克服的。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首先做的就是做好家长的工作,俗话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有家长对学生的教育负责,加大对孩子的教育管理,给与他们信心,这样在教学上学生的积极性才会得到提高,学生配合了才能使教学不受到内部的影响,才会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学校分散,教育得不到集中 农村的学校太分散,这导致一个学校的学生很少,一个年级有一个班,一个班只有是十几个学生。农村教师本来就少,再加上学校分散让教师也分散开,让一些学校本来教语文的老师不但要教语文,还要教数学、英语等,这大大地使教师的教学质量降低,而学生时时听一个老师授课,会产生听课疲劳。试想,你天天面对同一个老师,他的教学方式没有改变,那学生的学习会得到提高吗?所以,要想把原本就少的教师资源集中起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学校合并,把学生集中起来,集中授课,让教师与科目之间可以形成“一对一”的形式,这样的话,老师用自己的专业教一个科目,这使得学生接受到的知识更加的全面。 四、学生涌向城镇学校、农村生源减少 随着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和农村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再加上很多农村父母因为自己没有知识,而把自己全部的希望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很多家长会自己省吃俭用,把孩子送到县城读书,以为把孩子送到城市读书就是对小孩好,这确实也是好的,但这些家长对教育认识有些少,并不是说小孩到城市就会学习好,这这只是一个外因,关键还是看小孩自己的毅力,再说,小孩远离父母,得不到父母的管教,得不到父母的温暖,在心理健康方面有很大的限制性。现代教育提倡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所以,老师要通过各种 渠道 来留住农村的学生向外流失。 五、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平衡 教育发展的最大制约,就是经费短缺。体现教育公平的第一要素,就是经费投入的最大平衡!因此,农村教育要尽快走出低谷,真正实现根本振兴,首先,要确立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经费投入主渠道、并相对于过去明显加大投入等政策。在现在的教育中,政府往往偏向于城市,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经费总投入中义务教育阶段所占比例过低,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占总投入的比例始终低于60%,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占总投入的比重近年还不足30%。而且,在农村义务教育总投人中,政府财政拨款所占比例也不高。尽管近年中央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向农村义务教育倾斜有所增加,但最高也只达到。如果说政府在农村的教育投入中与城市持平,那么农村教育的发展不能肯定的说能和城市一致,但其距离也会大大的缩短,发展起来也会更有资本。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发展的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地方事业,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所以加大对农村的教育的工作刻不容缓,但我们都知道农村教育普遍有其特殊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农村教育事业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就可以全部得到圆满解决;他需要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政府、我们的教师、我们的学生及家长慢慢的去发生质的改变,以求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促使农村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于农村教育的思考》

摘 要:本文分析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阐明正确的农村教育观念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只有提高农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质,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才能真正地使农村教育得到发展。

关键词:农村教育; 教育问题; 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7-150-002

《南方周末》曾发表湖北省监利县一个乡党委书记李昌平给国务院领导的一封信,信中称“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把中国的“三农问题”提到了极至。人们不禁要思考:为什么一个有着5000年农业文明史的中国,在21世纪的农村处于“苦”、“穷”、“险”的境地?有学者提出五个“弱质性”――产业的天然弱质性、生产资料的弱质性、劳动主体的弱质性、农业组织上的弱质性、社会政策造成农村社会整体的弱质性。我觉得在现在的现实条件下,劳动主体的弱质性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而劳动主体的素质高低,直指农村教育。

一、发展农村教育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教育有了显著的发展,农村教育的规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但据2003年2月14日《中国青年报》刊登的我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称:2000年我国15岁以上人口中仍有文盲万人,比德国一个国家的总人口还多;25岁至64岁人口受教育的平均年限也仅为年,相当于美国100年前的水平。文盲人数3/4分布在农村。农村人口人均受教育仅年。城市、县镇和农村之间劳动力人口受教育水平的比重情况为:大专及以上学历水平的人口比例为20∶9∶1,接受高中教育的人口比为4∶3∶1,接受初中教育的人口比为∶∶1,接受小学教育的人口比为∶∶1。虽然这十几年国家加强了对农村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大人力、物力和精力上的投入,但实际上我国农村劳动人员的文化程度仍然很低,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仍然十分低下,这制约着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农村经济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中指出:虽然我国劳动力资源充足,但整体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报告中的资料显示,虽然“扫盲”多年,效果世人瞩目,但我国文盲人口仍然数量巨大,2000年我国有15岁以上文盲8700万人,2011年3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在全世界文盲率最高的十个国家中,中国的成人文盲数位列第八,这十个国家的成人文盲总数约占全世界文盲总数的72%。

当今世界竞争是人才、科技的竞争,过去人们常提“农民的问题就是土地的问题”,“要致富先修路”的说法,显然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了。中国现代化要经历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其内在动力是中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这并非是使农村人将户籍变成城镇人,而是实现“小农生产者――文明人――现代人的转变”。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社会蓝皮书》曾指出:“仅靠行政命令和说服教育来对农民的行为进行控制还有效果,但是已经很难了。”“一代新型农村精英已经出现,保护他们,是保护农村生产力,教育他们,也是保护农村生产力。”

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以及实现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要求普遍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即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使他们掌握各种专业技术和技能,掌握市场经济知识、民主意识、法律意识,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使农村社会得以进步。要实现这些愿望,唯有加强我国农村教育力度,同时,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也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

农村教育的教育质量有双重含义:一是国家兴办农村教育事业的质量,它以农村各级各类教育事业与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程度为指标。二是指一定的农村学校在一定的时间使一定数量的学生达到的质量规格,它以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知识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能力素质的总体水平适应个体发展需要的程度为指标。今天,农村人口仍然占国民的60%以上,农村教育理所当然地成为素质教育的“主战场”。

二、农村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问题

首先,教师队伍的数量得不到保证。优秀教师不愿意到农村,或者去了留不住,农村教师大量由农村向城镇和城市流动,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师数量不足。其次,很多农村老师缺少再学习的机会,他们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教育理念已经不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要,教师的工作负担重,教学水平又不高,有的教师年纪偏大,虽然他们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落后,还停留在“听、写、读、背、考”的传统形式,这些都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农村教育也面临升学的压力,应试教育仍然是初中乃至高中教育的普遍现象,这和当今素质教育改革的大浪潮是格格不入的。

2.教师培训的机会缺乏

由于经费和编制的紧张,甚至有的农村教师一人要教几门功课,所以几乎没有时间和经费进行业务培训,加上农村学校教育技术落后,图书资源匮乏,这都影响了农村教师的再学习和再提高。

3.学校和家庭教育相脱离

教育是双向的,既需要学校管理,也需要家庭管理。从调查的结果看,农村家庭没能对学生的教育起多大的作用。其原因一是家长大多是农民,他们平时忙于生计,没有时间顾及子女教育。如果是留守儿童,祖父母辈就更没有时间和精力顾及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了。二是家长文化水平有限,基本上没有能力对孩子所学课程进行专业的指导。所以,稍微富裕的家庭,只好把孩子送到城里学校就读,这也是农村学校得不到发展甚至萎缩的原因。

三、改善农村教育的措施

1.农村干部队伍知识化

曾经有学者直指农村“穷的根本原因抑或本质是干部队伍中的知识贫困”,因此加强农村干部的教育,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领导能力、领导水平和领导效果是至关重要的。干部队伍的知识化、专业化以及相应组织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农村教育的发展情况。 2.观念的改变

“让农民自我觉醒,走向知识,亲爱文明”,责无旁贷地属于教育的使命。当然这个观念还包括很多其他内容。首当其冲的比如婚育观念,虽然这几年农村人口的思想日渐开放,但很多农村家庭仍是重男轻女,由此产生一种恶性循环。还有一个倾向,同很多城市家庭一样,农村家庭更愿意让小孩读理工科而不是社科类科目。曾经有位大伯振振有词的解释因为理工科更实用。这个实用性固然与农村的实际有很大的关系,他们大多希望孩子学成之后能马上用于致富,就这点来说他们比城市家庭更讲究实用。但我觉得人文思想对于农民改变现状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3.增加农村教育投入

“我们的校园很小,放不下一个鞍马;我们的校舍简陋,还经常搬家;我们的教室很暗,灯光只有几瓦;我们的桌椅很旧,坐上去吱吱哑哑……”这首由二十多个农民工子女在2007年春节晚会上朗诵的《心里话》,曾让无数人落泪。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基础教育办学模式,多渠道筹集教育基金来增加投入,既包括改善硬件设施(校舍、教学器材等等),同时也应该包括软件设施,后者最直接体现在改善农村教师待遇的问题上。改善农村教师待遇,可以刺激更多的人才投入到农村的建设和农村未来人才的培养事业上。改善农村办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发动社会的慈善捐款,政策也应尽可能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定额、定时、定量地划拨给学校教育经费,避免教育经费的截留现象,保证农村教育经费的稳定和可靠。要注重改造农村学校的危房,购置必需的图书资料和教育仪器设备,提高村办小学管理水平、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质量。

4.加强农村教育改革

对于农村学生而言,他们大多淳朴可爱,可塑性很强。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责任感,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发展农村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性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同时由于农村孩子所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心爱护和悉心帮助。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改变以往的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真才实学、一技之长对他们今后工作和生活的意义,我们不仅要让农村孩子上学,还要让他们上好学、爱上学,不因他们的家庭条件困难而辍学,也不因教学质量而耽误孩子一生的前途,这是中国农村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

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固然是提高农村未来劳动力素质的主要渠道。以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机制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使教育产业在农村有新的发展和突破,为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我们也应关注到大量青壮年文盲仍然存在,最近我到某地农村帮助培训家政服务员,深深体会到文盲对农村劳动者的影响。因此在继续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成人教育。

5.加强农村师资建设

建设一支合格的农村师资队伍,必须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在保证农村教师数量的基础上,提高农村教师的质量。首先政府要千方百计地改善农村教师的生活待遇和工作条件,吸引那些思想先进、吃苦耐劳、有志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这些教师具有合格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的知识技能,在理想的职业前景驱动下,才能充分的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也才能满足人们对他们的殷切期望。将农村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实施范畴中,这是从根本上促进农村人口与农村社会摆脱贫困、走上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村教育决定中国未来》――这是德国《法兰克福汇报》2003年6月份一篇关于中国农村教育现状的报道的题目。因为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所以只有农村发展了,才有全国的发展。也就是说,只有农村的小康才有全国的小康。农村人才的培养对农村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村的教育决定农村的未来,乃至决定中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中国青年报,2003年2月14日

[2]陈晶晶.我国农村教育问题及对策,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3]丰建霞,李金奇.农村教育问题与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的实施,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中,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制定了推进农村教育发展的系列政策,确立了不同阶段政策目标,有效促进了农村教育改革,实现了我国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农村教育方面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农村教育方面的论文篇1 浅析农村教师继续教育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社会越来越关注农村教育,而农村教育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教师的水平,而农村教师,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就必须继续接受教育,不断扩充自己的理论和应用知识,建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关键词:农村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策略 一、继续教育的内涵 本文中的继续教育是指对农村教师进行的,以提高政治素质、教育教学及教育研究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培训,包括职务培训、新教师见习期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和提高学历层次的教育等。 目前,国内外教师继续教育都存在着一些共同问题,例如,经费不足,以及教师素质欠缺等导致了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越来越没有实效性等问题,下面我就对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农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缺少经费 绝大部分农村小学教师本身出自农村,自身家境原本就比较薄弱,再加之工作后,大部分农村小学教师,尤其是男教师组建家庭后,大部分是单职工家庭,工资是其家庭主要生活来源,经济负担比较重,虽然学校会给一些补贴,但经济的紧迫,很多老师就不愿意参加。而教师不参加继续教育,既违背教育要求,也会影响个人前途,所以继续教育是摆在农村教师面前的一个两难问题。 2.国家没有很完善的监督和评价机制 (1)没有严格的考勤制度 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请假严重,迟到和早退的现象也时而可见,却没有严格地做记录。他们在上课期间,如果觉得有意义的内容就听下去,但若所讲内容枯燥、无味,便会偷偷溜走。 (2)考试制度不健全 尽管有关继续教育课程都有考试说明及规定,比如平时分、考试成绩,但在考评平时成绩时,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参评教师不能科学全面地给参训人员评定分数,很多流于形式,无法落实。 (3)评价制度欠完备 对被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业务能力的提高缺乏计划性的跟踪调查和研究。培训院校对教育质量的监控采取反馈和到学校听课考查的形式,往往会提前告知学校,教师也就会提前精心准备一番,评价不出真实的水平,而且也会出现“裁判”和“队员”一体化的问题。 3.教师继续教育观念滞后 (1)观念上太实用 评上高级职称的老师认为反正职称已到顶了,继续教育的实际价值不大,故不愿参训。条件相差较远的认为反正近几年晋级无望,参加继续教育对自己也没有很快的效果,所以也就不参训。相当一部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指导思想是:要能确保发证,而且是所发证件在今后管用才愿参加,而较少从促进教学的角度去考虑是否参加培训。 (2)认识上太肤浅 继续教育是教师终身学习的一种重要渠道,是更新教师观念、拓展教师知识面、改进教师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具有前瞻性特点,但农村教学条件相对滞后,加上农村信息环境和教师获取教育新动态的主动性不够,因此,对继续教育意义的认识停留在“远水解不了近渴”的层面上。 三、提高农村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的建议 1.加大对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投资 农村经济落后,培训经费缺乏最终导致继续教育工作没有动力和后劲,从我国的农村现实情况出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保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 (1)设立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基金制度 制约我国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教育经费问题,特别是在贫困落后地区,学校和教师个人都不堪负荷。为此国家应该设立教师教育基金,由指定专门机构负责运营,把教师继续教育变成一项社会性的教育活动,以保证每个需要学习而又想学习的农村教师都有学习的机会,使教师继续教育成为一种大众的教育,防止把继续教育变成一种贵族教育、“关系”教育。 (2)减免一定比率的进修学费 政府应出台向农村教师倾斜的继续教育优惠政策,根据不同贫困程度分别减免一定比率的进修学费,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经济负担问题,只有在经济政策优惠的基础上才能严格农村教师继续教育权利和义务保障。 2.完善继续教育的考核和评价机制 (1)严肃考风考纪 每步培训任务完成后,市教委都组织进行考试考核工作。各乡镇之间实行全交叉监考,教委派干部到点上监督和巡视,保证考试工作的顺利完成。每步考试工作结束后,由各乡镇组织考核领导小组,按市教委统一制订考核内容和要求对每个教师进行各个项目考核,市教师继续教育办公室还派人到各个乡镇进行监督指导。 (2)考试的内容应多元化 考试的内容应该是多方面的:一是专业知识和运用技能的考核。二是实践所学,将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没有,是否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具体教育问题。三是师德和个人修养的考核。 (3)采用多种评价的手段,保证评价的有效性 现行的继续教育,评价手段过于单一,存在着为评价而评价,评价与现行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育管理脱节的问题。为了全面反映继续教育的质量,应采用多种评价手段,以保证评价的客观性。 (4)形成科学的评价主体 要全面衡量继续教育的质量,应该把教育主管部门、教师进修校、教研室、学员任职学校联合起来,使之形成多方组合的评价主体。各部门要紧密配合、相互协作,共同编织一个协调、一致的评价网络,将教育质量评价置于日常管理中,全面反映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 3.更新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观念 (1)转变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观念 教育主管部门领导要自觉主动地学习有关教师继续教育的文件、方针、政策,使自己进一步明确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意义,也可以建立一些鼓励措施。例如,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如果取得很好的效果,就发一定的奖金等等的激励措施。 (2)转变农村教师的观念 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元化,接受知识的内容也复杂化,所以作为农村教师要想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提高个人的教育价值必须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和职业观,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而这些又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接受继续教育才能完成,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教育的发展。 农村教师要认识到自身素质提高的紧迫性和必然性,任何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需要,所以农村教师就要不断扩充自己的理论和应用知识,建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李大键.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继续教育研究.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4. <<<下页带来更多的农村教育方面的论文 农村教育方面的论文篇2 试谈农村家庭教育投入 摘要:本研究是一项描述性调查研究,以农村家庭作为分析单位,主要探讨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一般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遵循实证研究和系统分析相结合的思想,在分析借鉴已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进行系统探讨,编制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调查问卷,再经过问卷调查及对结果的因素分析,探析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的一般规律、差异性、及影响因素。 关键词: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差异性 一,研究背景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重点选取陕西省农户进西安市长安区农村行抽样调查,条件是有子女且子女达到人学年龄的家庭。全区共25 个街道办事处,671 个行政村、21 个居委会,2013年长安区户籍总人口为1039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非农业人口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2013年长安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460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12695元。 调查取样 调查取样坚持以经济水平为标准,力争具有代表性。选取经济水平较高的乡镇1个:郭杜街办。中等的1个:王曲街办;低等的1个魏寨街办。每个街办选取有代表性的一个行政村进行调查。郭杜街办选定小居安村,地处大学城开发地段,收入来源主要是小本生意和房租。王曲街办选定枣园村,南街村,曙光村,收入主要是靠进城务工。魏寨街办选定彭村,侯坪村,此地离市区较远,收入方式还是主要靠在家务农。此次调查共发放400份问卷,收回345份,有效问卷345份,有效率86%。 问卷设计与填答方式 问卷共设计20道选择题,3道多选,其余均为单选,1-5题为家庭基本情况,其余题目涉及家庭教育态度、教育目的、教育投入(财力、情感、人力)、失学问题(子女原因、家庭原因)、投资选择问题(选择子女、选择出路)。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法,比较法,实证法,问卷调查法 和访谈法等方法。主要以问卷调查法。 二.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差异性研究 .家庭结构对教育投资行为的影响 在家庭有困难,仅能维持少数或一个孩子的教育时,不同的家庭类型所做出的选择存在差异性。每个家庭的选择标准基本上都是首先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其次是选择年纪小的和男孩,选择男孩这一点突出的表现在一子一女和多子多女身上。出现一定的性别偏向是与传统农村思想观念的形响分不开的,几千年的重男轻女思想对人们的选择会又有一定的影响。产生年龄偏向是与农村的实际情况相关,年龄大的孩子在体力上胜过年龄小的孩子。因此,年龄大的孩子往往会过早地成为父辈的家庭劳动的接班人,年龄小的孩子自然获得继续接受学校教育的机会,再者,在人们的观念中,处处迁让着小的,宠小的观念,促使家庭在特殊情况下产生偏小的行为。 家庭结构对教育投资选择的影响 在毕业后未升上高一级学校的的选择上,的多子多女家庭,的一子多女家庭选择让孩子回家务农和务工,由此可以看出,在农村孩子多的家庭可能由于经济压力,愿意让孩子回家务农务工,而且也能看出在农村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重男轻女思想。在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找到学校继续读书这一选择模式上,选择比率最高的依次为多女,一子一女,独生子结构的家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我们认为,在农村虽然仍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但在家庭子女确定以后,人们也乐意接受事实,反而抛开缺子的遗憾,而更加珍惜现存的人力资源,力图孩子在学习上可以出人头地。 家庭收入对教育选择的影响 家庭经济状况1类的,有20%的家庭选择让孩子直接务工或务农,而经济状况为2类,3类,4类,5类.6类的分别有, 68%,,0%,0%的家庭选择让孩子直接回家务农或务工。相比之下,家长更愿意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找其学校继续读书,而不是想办法找路子,若办不成只好回家。在各类所选择的项目中,按比例排在最高位的是送到职业技术学校学手艺技术学校,不甘心直接将孩子变为劳动力,而是想其经过职业培训后再谋出路。 总之,我们认为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对家庭教育投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面对被教育制度淘汰下来的学生,家庭是否继续对其进行教育投资,并不是经济所能解决的问题,大多数家庭的首选模式是送到职业技术学校经过培训后再谋职业,其次是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找高一级的学校继续读书。由此可见,农村家庭并不会就因为经济状况而不重视孩子的教育。 父母性别差异对教育期望的影响 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期望在高中以下,高中或中专,大学本科三个方面的比例高于母亲,而母亲在研究生和出国以及能上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的这两方面所占的比例扼要高于父亲。这说明,在农村,母亲往往对孩子的教育期望更高些,而且母亲对子女读书的选择民主性比较强,留有空间让子女自己选择。 父母性别对教育投资选择的影响 在家庭遇到困难的时候,大部分的父母都会选择成绩好的孩子继续接受教育,而且在这一项上母亲所占的比例要远远高于父亲,说明面教育投资选择的时候,母亲能够做出更理智的选择判断。在不分成绩选择女孩和选择年龄小的孩子上,父亲所站的比例要远远高于母亲。这说明,在感情上,父亲更加喜欢女孩,关照年纪小的孩子。这也与我们的猜测相吻合。 父母性别对未升上高一级学校的影响 未能升上高级学校的时候,父母的首选都是将孩子送到职业技术学校或者培训班学习手艺。但在想办法找路子方面,父亲所占的比例要明显的高于母亲,而在不惜一切代价为其找学校继续读书方面,母亲所占的比例又远远高于父亲。这说明母亲更希望孩子学文化,将来找个好工作。而很多父亲则认为只要尽力了就可以了,剩下的就顺其自然。 三,结论 经过本次调查研究,笔者发现,思想上,农村家庭普遍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期望子女起码能读到大学本科,跃出农门,学到日后生活所需文化;行动上,农村家庭对子女教育投入也投入了大量人力,情感和力所能及的财力。但少数家庭仍存在重男轻女现象。 同时,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因家庭结构、家庭收入而异,且父母间投资行为存在差异性。 再次,经过笔者讨论分析,认为本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 1)本研究属微观性的实证分析与研究,数据分析过程中,运用统计百分比多,计量经济学模型综合评价少;描述多,深层次推理少;现象和因素剖析多,而措施和对策少。因此,结论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2)调查取样因对一个县进行,因此,研究结论适合同类地区,在典型性方面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黄荣生. 初一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管教态度的关系研究.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7) [2]李百珍,关颖.家长教育观念研究.天津师大学报,1995,(4) [3]刘华山.社会变革中的中国人育子观念初析.华中师范大学报,1997,(2) [4]雷雳.学习不良少年的自我概念与父母评价的特点及关系.心理科学,1997,(4) 猜你喜欢: 1. 小学农村教育论文 2. 浅谈农村教育发展的论文 3. 关于农村儿童教育论文 4. 浅析农村教育论文范文

关于农村教育教学的论文范文

教师论文范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教师论文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是一项系统、繁杂的任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而,这就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采用正确的教学策略,形成科学的教学理念,推动小学阶段作文教学低效理由得到有效解决。

【关键词】

小学 作文教学 低效理由 教学策略

在小学阶段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学低效的理由出现在以下几个部分:教学目标方面、教学内容方面、教学策略方面、教学对象方面。因而,这就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从理论部分以及实践部分着手解决教学低效理由。

1.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小学生对写作产生了惧怕心理,并且将写作训练看成了一项很难完成的任务,这就导致了教师布置的作文训练题目学生通常需要几小时去构思。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的理由就在于学生写作态度不够端正,将每一次作文训练当作是“完成任务”,致使学生走了许多弯路。因而,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表达想法,从而摸索到正确的写作策略。布置写作题目时,需要对题目、题材、字数等要求适度放宽。

例如,在学习了《听故事讲故事》这一内容时,教师给学生布置了写作题目“我听的一个故事”,描述手法以及字数都没有规定,写作训练开始时,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同学们都听过哪些有趣的故事呢,老师喜欢的故事有神话故事、童话故事,我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探究理由,若是这个故事我没看明白或者认为故事没有到结尾的时候,我会让同学们把故事讲完。”教师在布置作文训练题目时,未给学生明确字数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学生心理压力,但是,在无形之中也给学生提出了更高写作要求,即将故事写完整。站在学生角度来看,学生并不清楚教师意图,甚至会认为老师要求并没有太多限制,因而,也就更愿意去写故事。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采用,写作效率会有进一步提高。

2.教给学生写作技巧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觉得无法对事件进行具体描述,有部分学生即使做到了将事件完整的描述下来,然而,事件描述却不够生动、形象。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的理由就在于学生未能掌握写作技巧。

例如,在学习了《培养良好习惯》这一内容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掌握写作习惯的基础上培养写作技巧。可以通过让学生读课外书籍、坚持写日记等方式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若是学生能够坚持阅读课外书本或者是写日记,写作水平能会有所提升。

3.引导学生进行思维交流

教师在学生写作情况中能够发现学生思维被束缚,若是不能快速突破这个“瓶颈”,学生就会感到学习的压力,使得写作积极性大大降低。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站在学生角度深思理由,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写作经验,从而做到不断反思总结。

例如,在学习了《大作家的小老师》这一内容时,教师给学生布置了写作题目“我眼中的语文老师”,全体同学都写这个作文题目,写作训练完成之后再进行成果交流。教师选取的写作素材学生都很熟悉,并且描写的都是同一个对象,因而,在进行成果交流时,学生能够从自身观察角度以及其他同学观察角度进行对比分析,教师组织全班同学相互阅读作文,并且交流心得体验,推动学生思维“瓶颈”的突破。

4.作文素材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

小学阶段作文训练出现套话、假话现象的理由就在于作文素材选取与学生实际生活脱离。因而,教师在进行作文选题时,应当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要让学生有事情可写。

例如,教师给学生布置“描写春天景象”的作文题目时,可以组织学生到公园参观或者是在学校游览,通过切身观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春天美景。通过这种教学策略的采用,使得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话可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如,在小学阶段教科书中,安排了一个“综合学习”章节,涉及到的内容有“读读背背”“口语表达” “我的小笔头”。其中“我的小笔头”布置的写作素材与课文内容相近,并且与儿童实际生活密切联系。例如,“长大我想成为……”“我的小动物朋友”“童年乐事”等。

5.对学生进行鼓励表扬

给人带来愉悦感觉的事物通常能够使得兴趣大大增加,因而,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评阅作文时应当不断对学生激励表扬,从而树立学生自信心。

例如,学生整体作文水平不高,但是,其中不乏一些亮点词句。教师应当抓住学生的闪光点,通过评语或者是口头表扬等形式激励学生。优秀作文可以在班级后面的墙壁上张贴,若是有机会也可以向小学生刊物推荐发表。通过这种方式的采用,使得学生能够在写作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对写作水平的提高也会产生较大影响。同时,还应当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看实物、看图片,通过带学生游览、参观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学会留意观察周围事物,养好良好的习惯。

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是一项系统、繁杂的任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而,这就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采用正确的教学策略,形成科学的教学理念,教育教学行为应做到严谨,尽最大努力克服无关干扰。同时,站在教育行政部门的角度来说,应当为语文教师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得教师安心于课堂,推动小学阶段作文教学低效理由得到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赵金坡.概念图工具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上海市闵行实验小学五年级个案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

【2】方明生.日本生活作文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

【3】王华.影视资源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在设计语文阅读教学时,应该仔细研读文本教材,正确领会教材编写者的理念和意图,从而保证阅读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文本 阅读教学 有效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教师不断尝试对教材进行改编、拓展、延伸,结果有些教师由于过度开发教材,本末倒置,忽视了教材的重要作用。

其实,我们应该明白,教材才是实现国家教育规划目标,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是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重要来源,是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重要依托。所以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教材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围绕教材内容,适度拓展和延伸。

一、研读文本,读准阅读教学的目标

开展阅读教学,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它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决定着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思维的方向及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目标不明确的课堂教学,必定是随意的、盲目的、无价值的。

文本教材是阅读教学资源的主要来源,其中的文章都是各具特色、表现手法各不相同,文章体裁也是风格各异,语言表达更是个性十足,通过诵读不同的篇目,可以完成不同的教学任务,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所以,我们应该认真研读教材文本,理解每篇文章学习后想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在一次听课时,有位教师教授课文《猫》,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显然这位教师也是下了一点功夫的。整节课上,教师突出生本教育理念,指导同学们自主阅读,并引导他们把一些描写猫的可爱特征的词句找出并记录下来,以达到词汇积累的目的,不时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板书到黑板上。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高涨,互动效果很好,整个课堂氛围很活跃、很愉快。课后,我总感觉这节课缺少了点什么。首先,教师应该引领学生梳理整篇文章。教师应帮助学生,品评这篇文章的结构安排,让学生从结构上明白,这篇文章是分两部分展开描述的,第一部分描写的是猫的古怪性格,第二部分描写的是刚满月时小猫招人喜爱的特征。其次,忽视了学生对文章构段特点的学习。文中的两部分都是总分段,段落的第一句是总起句。

二、研读文本,读透阅读教学的内容

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共同欣赏美文、陶冶情操的过程。教师是整个过程的设计者和引领者,如果教师不能完全把握和领悟文本内涵,就不能使学生在阅读中形成特有的感悟。那么,这样的阅读教学是无效的,怎么可能实现育人的目标呢!课文的绚烂多彩,完全来自教师对文本内容的深刻领悟和拓展。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结构顺序、表达手法,甚至一段优美的话,一个精美的词语都可以成就一个精彩的课堂。

教师应该把精力用在钻研教材上。每当拿起教材,应该首先是读,不管是否熟悉,教过几遍,先读为主。文章的“美”是反复诵读出来的,不是看一眼就能明白的。只有多读,才能明白文章的精髓和主旨。

同时,由于课时限制,课堂教学需要对所学内容适当取舍。这一过程是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再开发,是对教材的创新改造,它是教师智慧和辛劳的结晶。每节阅读教学课,教师都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进行选择,而这都需要教师提前读透教材文本。

三、研读文本,读出有效教学的策略

教学内容的选择需要研读文本,教学策略的运用同样需要研读文本,只有通过研读文本教材,准确把握其中内涵,才能从中找出有效的教学策略。根据教学内容、学情、教学环境等灵活选用教学策略,完成阅读教学过程。

如在教《可贵的沉默》一课时,在认真研读教材后,我在检查学生的诵读效果时,根据不同的字词,采取不同的策略:1.板书“迅速”、“烦恼”、“勇于”三个词语,挑一些学生来认读,最后齐声读两遍;2.板书“寂然无声”,先让学生齐声诵读,然后我让学生找出词语在文中的位置,结合前后文,想想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然后再给学生准确解释这个词语。这样,学生通过诵读,结合上下文,深刻理解这个词语;3.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句子: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然后让学生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并能流畅地读下来。

教学效果的检验标准就是看学生是否有所进步,有所发展。通过教材内容的研读和开发,在充分发掘、运用教材的基础上,合理开发更多有效学习资源。实现相同内容的多元理解,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同时又不脱离文本的主旨。只有这样的阅读教学才是有效的,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提高。

总之,为了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研读教材入手,只有研读通了,研读透了,我们才能做到以教材为中心,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和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守恒.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能生贵.语文教学实施指南[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摘要:

为迅速提升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本文从分析队伍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小学教师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水平取决于小学英语教师的素质能力水平。然而,目前农村的教育条件相对比较艰苦,教学设备落后,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开设不够规范,英语教师师资紧缺,教师教育教学素质相对偏低,严重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不论是从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学校自身,都要努力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素质,保证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保障农村素质教育的实现。

1、提高教师素质,首先要加强师德修养

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教师担负着传播知识的重任,更是道德的实践者和示范者。教师的职业性质决定了教师要拥有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师的品质、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而且这种影响是最有力的。所以,要提高教师的素质,首先要加强师德修养。

作为农村的英语教师,教学环境相对比较落后,学生学习英语的起点较低,教育教学工作中困难较多。所以,更要加强师德修养,严于律己,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具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要以自己的热情投入英语教学工作,坚守岗位,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强烈的责任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加强师德修养,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多一些关心多一些耐心,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作为农村英语教师,还要不断学习开阔自己的知识视野,从而引领学生丰富知识储备,为更好地学习英语奠定基础。教师还要和学生经常沟通,既要获得学生的信任又要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投入学习。

2、加强培训,丰富英语教学专业知识

受到农村自身条件的限制,农村英语教师获得学习和培训进修的机会很少,教学能力、业务素质相对较弱。一些教师未经过正规训练,语言技能较弱,加之夹杂乡音,而且专业基本功不扎实,又缺乏教学经验。从教师的英语口语到课堂教学的组织,从对教学规律的把握到对教材的理解,从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到,都相对滞后。这样,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要加大培训的力度,不断提高农村英语教师素质。

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要加大投入,创造条件,开展培训工作。可以从教师自学和集中培训两个角度开展培训。集中培训应结合当地实际,有计划、有目的地定期举办,可以利用双休日、寒暑假进行,这样,广大教师有时间有精力参加学习。

针对农村学校的特点,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自学是一种自我培训,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素质。坚持学习有关的英语专业知识,阅读相关的英语报刊、英语学科教育理论书籍,收听收看英语节目,都可以促进自己知识的不断更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另外,要学习新课标、新理念,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精心备课,钻研教材,吃透教材。

3、开展教研,以活动促发展

教师的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师既要具有过强的学科知识,又要具有较强的学科教学能力。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学术根底要深厚,学术视野要广阔,还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把握教育发展动态,又要了解学生发展的规律,形成教育技巧、教学智慧。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然而,现在大多农村小学在英语教师师资严重不足,教学设备落后,教师教学和提高业务的积极性不高,仅满足于按部就班进行课本教学。学校缺少教学活动,缺少教研氛围,教师缺乏业务进修的自觉性。因此,提高农村英语教师素质,不仅仅要加大培训力度,还要通过开展教学活动,调动老师的积极性,促进其在活动中学习、交流、反思、提升。促使教师在发展方向上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如,开展教研会议、说课交流、年组教研、评课、汇报课、新秀课等,通过教学活动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责任感、上进心,在活动中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在活动中提升教学水平。另外,在现有的条件下,可以与城市学校联谊,让校际之间、教师之间进行强弱结对互补,通过传、帮、带、研等形式共同提高。

4、加强管理,在评价中激励教师

就目前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来看,要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和到学校的重视,切实将小学英语课程开设起来,开设好。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加强对小学英语教学的管理。还要在评价中激励教师,促进教师不断规范教学,加强学习,提升教学能力,提升自身素质。

要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素质,还要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和完善奖惩制度、量化考核管理办法,聘用制管理办法等来提高现有英语教师的水平。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把制度逐一落到实处,并做到以奖为主,以罚为辅,在评价中激励教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教学风气,激励教师积极投入教学实践,加强学习,不断提高。

摘要: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是实施新课标的重要手段,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在促进学生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作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学习活动。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探究能力 培养策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观察他人探究到模仿他人探究再到独立自主探究,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继承走向创造,由他律走向自律。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学生创新个性的充分发展,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一、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为探究做准备

问题和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土壤,甚至可以说,没有问题意识,就没有思维,相反,没有思维,问题意识也无法生成。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在方法引导下分析和解决问题,更有助于问题意识的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和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培养。从特殊到一般是引导学生从特殊的、个别的事物中探究、归纳出事物具有的共性。如三角形的特点、二次函数、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正多边形和圆等,学生一开始接触这些知识,只是从个别现象出发,而不是一开始就接触共性,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个别中从探究到共性。从一般到特殊是引导学生以数学思想和方法研究和分析问题,初中数学中的概念和定理就是“一般”,通过这些定理或判定等分析和解决问题,就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如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后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就是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二、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层次教学。因为学生学识水平不同,掌握知识深浅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一般以讲授为主,辅以合作学习、研究学习等其他方式。讲授时可多提问,尽量照顾到好、中、差三种学生,教学中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评价学生回答问题和批改学生作业、考卷时,注意评价的及时性、公正性、激励性,如讲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时,可帮助学生归纳出同位角找字母“F”,内错角找字母“N”,同旁内角找字母“I”,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若采用合作学习法,教师应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组,每组4人~8人,配好、中、差各两人,选定一名小组长,给组员分配任务,提问后尽量留时间让各组组员参加讨论,举手发言,也可提问,使每位组员都有机会发言,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参与意识。教师要做好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帮助者和教学调控者,这样教师才能真正达到合作学习效果。如学习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以后,教师可设置三类题供学生选做:(1)证明等边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形成什么图形?(2)证明等边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形成几个菱形?(3)证明平行四边形四边中点的连线形成的图形是什么?各类学生经过努力或辅导,都能独立完成任务,体会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

三、激发学习兴趣逐渐深入学习

没有兴趣,就谈不上学习动力。有些初中生因为缺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而没有继续学习动力与信心。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把学生学习放在优先位置,重视对初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初中数学学习来说,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比如,一些立体图形及平面图形,还有相关的对称、旋转等数学知识。如果加以辅导,学生就不会觉得数学枯燥。对于数学教师来说,教室就是想象的长方体,魔方就是正方体,故宫就是典型生活中的对称。如果教师在课前提出一些生活化例子及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例子,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当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之后,就会有积极学习动力,主动学习,不断探究,从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因此,在教学数学时,老师要根据学生这种心理特点,多方面挖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一是增强课堂趣味性,由于数学本身特点所限,理论性知识比较多,容易使学生形成数学是枯燥无味的认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数学课没有乐趣,只是学生还没有意识到罢了。课堂教学时,老师应为学生创设趣味性的情境,使学生在探究问题过程中逐渐喜欢上数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便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二是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现在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遍布很多学校,老师要积极运用科技成果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更直接地刺激到学生听觉和视觉,利用视频演示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课堂气氛更活跃。因此,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通过形象的演示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发挥学生合作学习提升探究能力

新课标强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合作学习的主体——小组合作探究,它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已逐渐被广泛运用。很多学校正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但现在课堂上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大多形式大于实效,课堂气氛表面上沸沸扬扬,但这些小组活动并没有实质性地对问题、实验进行探究,而是形式上的简单应答,活动效益很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只是流于形式,失去真正意义,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都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鉴于此,教师应着力寻求有效的小组合作探究策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氛围。

这里我们同样以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为例,以“三角形”章节内容为例,三角形的学习为之后勾股定理学习做了铺垫,因此“三角形”这章内容属于基础内容,需要学生认真掌握。但是由于个体差异和课堂时间有限性,教师不可能做到对每个学生的掌握程度充分了解,需要组员的帮助。通过小组成员对三角形的探究加深自己的学习,从而弥补课堂缺漏,争取赶上整个课堂进度。经过这个过程辅导的学生可以进一步对知识加深理解,而学生则可以解决遗留问题更好地学习。

参考文献:

[1]张维忠.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11).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中,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制定了推进农村教育发展的系列政策,确立了不同阶段政策目标,有效促进了农村教育改革,实现了我国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农村教育方面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农村教育方面的论文篇1 浅析农村教师继续教育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社会越来越关注农村教育,而农村教育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教师的水平,而农村教师,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就必须继续接受教育,不断扩充自己的理论和应用知识,建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关键词:农村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策略 一、继续教育的内涵 本文中的继续教育是指对农村教师进行的,以提高政治素质、教育教学及教育研究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培训,包括职务培训、新教师见习期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和提高学历层次的教育等。 目前,国内外教师继续教育都存在着一些共同问题,例如,经费不足,以及教师素质欠缺等导致了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越来越没有实效性等问题,下面我就对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农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缺少经费 绝大部分农村小学教师本身出自农村,自身家境原本就比较薄弱,再加之工作后,大部分农村小学教师,尤其是男教师组建家庭后,大部分是单职工家庭,工资是其家庭主要生活来源,经济负担比较重,虽然学校会给一些补贴,但经济的紧迫,很多老师就不愿意参加。而教师不参加继续教育,既违背教育要求,也会影响个人前途,所以继续教育是摆在农村教师面前的一个两难问题。 2.国家没有很完善的监督和评价机制 (1)没有严格的考勤制度 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请假严重,迟到和早退的现象也时而可见,却没有严格地做记录。他们在上课期间,如果觉得有意义的内容就听下去,但若所讲内容枯燥、无味,便会偷偷溜走。 (2)考试制度不健全 尽管有关继续教育课程都有考试说明及规定,比如平时分、考试成绩,但在考评平时成绩时,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参评教师不能科学全面地给参训人员评定分数,很多流于形式,无法落实。 (3)评价制度欠完备 对被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业务能力的提高缺乏计划性的跟踪调查和研究。培训院校对教育质量的监控采取反馈和到学校听课考查的形式,往往会提前告知学校,教师也就会提前精心准备一番,评价不出真实的水平,而且也会出现“裁判”和“队员”一体化的问题。 3.教师继续教育观念滞后 (1)观念上太实用 评上高级职称的老师认为反正职称已到顶了,继续教育的实际价值不大,故不愿参训。条件相差较远的认为反正近几年晋级无望,参加继续教育对自己也没有很快的效果,所以也就不参训。相当一部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指导思想是:要能确保发证,而且是所发证件在今后管用才愿参加,而较少从促进教学的角度去考虑是否参加培训。 (2)认识上太肤浅 继续教育是教师终身学习的一种重要渠道,是更新教师观念、拓展教师知识面、改进教师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具有前瞻性特点,但农村教学条件相对滞后,加上农村信息环境和教师获取教育新动态的主动性不够,因此,对继续教育意义的认识停留在“远水解不了近渴”的层面上。 三、提高农村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的建议 1.加大对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投资 农村经济落后,培训经费缺乏最终导致继续教育工作没有动力和后劲,从我国的农村现实情况出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保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 (1)设立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基金制度 制约我国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教育经费问题,特别是在贫困落后地区,学校和教师个人都不堪负荷。为此国家应该设立教师教育基金,由指定专门机构负责运营,把教师继续教育变成一项社会性的教育活动,以保证每个需要学习而又想学习的农村教师都有学习的机会,使教师继续教育成为一种大众的教育,防止把继续教育变成一种贵族教育、“关系”教育。 (2)减免一定比率的进修学费 政府应出台向农村教师倾斜的继续教育优惠政策,根据不同贫困程度分别减免一定比率的进修学费,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经济负担问题,只有在经济政策优惠的基础上才能严格农村教师继续教育权利和义务保障。 2.完善继续教育的考核和评价机制 (1)严肃考风考纪 每步培训任务完成后,市教委都组织进行考试考核工作。各乡镇之间实行全交叉监考,教委派干部到点上监督和巡视,保证考试工作的顺利完成。每步考试工作结束后,由各乡镇组织考核领导小组,按市教委统一制订考核内容和要求对每个教师进行各个项目考核,市教师继续教育办公室还派人到各个乡镇进行监督指导。 (2)考试的内容应多元化 考试的内容应该是多方面的:一是专业知识和运用技能的考核。二是实践所学,将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没有,是否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具体教育问题。三是师德和个人修养的考核。 (3)采用多种评价的手段,保证评价的有效性 现行的继续教育,评价手段过于单一,存在着为评价而评价,评价与现行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育管理脱节的问题。为了全面反映继续教育的质量,应采用多种评价手段,以保证评价的客观性。 (4)形成科学的评价主体 要全面衡量继续教育的质量,应该把教育主管部门、教师进修校、教研室、学员任职学校联合起来,使之形成多方组合的评价主体。各部门要紧密配合、相互协作,共同编织一个协调、一致的评价网络,将教育质量评价置于日常管理中,全面反映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 3.更新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观念 (1)转变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观念 教育主管部门领导要自觉主动地学习有关教师继续教育的文件、方针、政策,使自己进一步明确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意义,也可以建立一些鼓励措施。例如,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如果取得很好的效果,就发一定的奖金等等的激励措施。 (2)转变农村教师的观念 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元化,接受知识的内容也复杂化,所以作为农村教师要想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提高个人的教育价值必须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和职业观,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而这些又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接受继续教育才能完成,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教育的发展。 农村教师要认识到自身素质提高的紧迫性和必然性,任何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需要,所以农村教师就要不断扩充自己的理论和应用知识,建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李大键.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继续教育研究.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4. <<<下页带来更多的农村教育方面的论文 农村教育方面的论文篇2 试谈农村家庭教育投入 摘要:本研究是一项描述性调查研究,以农村家庭作为分析单位,主要探讨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一般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遵循实证研究和系统分析相结合的思想,在分析借鉴已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进行系统探讨,编制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调查问卷,再经过问卷调查及对结果的因素分析,探析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的一般规律、差异性、及影响因素。 关键词: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差异性 一,研究背景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重点选取陕西省农户进西安市长安区农村行抽样调查,条件是有子女且子女达到人学年龄的家庭。全区共25 个街道办事处,671 个行政村、21 个居委会,2013年长安区户籍总人口为1039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非农业人口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2013年长安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460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12695元。 调查取样 调查取样坚持以经济水平为标准,力争具有代表性。选取经济水平较高的乡镇1个:郭杜街办。中等的1个:王曲街办;低等的1个魏寨街办。每个街办选取有代表性的一个行政村进行调查。郭杜街办选定小居安村,地处大学城开发地段,收入来源主要是小本生意和房租。王曲街办选定枣园村,南街村,曙光村,收入主要是靠进城务工。魏寨街办选定彭村,侯坪村,此地离市区较远,收入方式还是主要靠在家务农。此次调查共发放400份问卷,收回345份,有效问卷345份,有效率86%。 问卷设计与填答方式 问卷共设计20道选择题,3道多选,其余均为单选,1-5题为家庭基本情况,其余题目涉及家庭教育态度、教育目的、教育投入(财力、情感、人力)、失学问题(子女原因、家庭原因)、投资选择问题(选择子女、选择出路)。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法,比较法,实证法,问卷调查法 和访谈法等方法。主要以问卷调查法。 二.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差异性研究 .家庭结构对教育投资行为的影响 在家庭有困难,仅能维持少数或一个孩子的教育时,不同的家庭类型所做出的选择存在差异性。每个家庭的选择标准基本上都是首先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其次是选择年纪小的和男孩,选择男孩这一点突出的表现在一子一女和多子多女身上。出现一定的性别偏向是与传统农村思想观念的形响分不开的,几千年的重男轻女思想对人们的选择会又有一定的影响。产生年龄偏向是与农村的实际情况相关,年龄大的孩子在体力上胜过年龄小的孩子。因此,年龄大的孩子往往会过早地成为父辈的家庭劳动的接班人,年龄小的孩子自然获得继续接受学校教育的机会,再者,在人们的观念中,处处迁让着小的,宠小的观念,促使家庭在特殊情况下产生偏小的行为。 家庭结构对教育投资选择的影响 在毕业后未升上高一级学校的的选择上,的多子多女家庭,的一子多女家庭选择让孩子回家务农和务工,由此可以看出,在农村孩子多的家庭可能由于经济压力,愿意让孩子回家务农务工,而且也能看出在农村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重男轻女思想。在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找到学校继续读书这一选择模式上,选择比率最高的依次为多女,一子一女,独生子结构的家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我们认为,在农村虽然仍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但在家庭子女确定以后,人们也乐意接受事实,反而抛开缺子的遗憾,而更加珍惜现存的人力资源,力图孩子在学习上可以出人头地。 家庭收入对教育选择的影响 家庭经济状况1类的,有20%的家庭选择让孩子直接务工或务农,而经济状况为2类,3类,4类,5类.6类的分别有, 68%,,0%,0%的家庭选择让孩子直接回家务农或务工。相比之下,家长更愿意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找其学校继续读书,而不是想办法找路子,若办不成只好回家。在各类所选择的项目中,按比例排在最高位的是送到职业技术学校学手艺技术学校,不甘心直接将孩子变为劳动力,而是想其经过职业培训后再谋出路。 总之,我们认为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对家庭教育投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面对被教育制度淘汰下来的学生,家庭是否继续对其进行教育投资,并不是经济所能解决的问题,大多数家庭的首选模式是送到职业技术学校经过培训后再谋职业,其次是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找高一级的学校继续读书。由此可见,农村家庭并不会就因为经济状况而不重视孩子的教育。 父母性别差异对教育期望的影响 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期望在高中以下,高中或中专,大学本科三个方面的比例高于母亲,而母亲在研究生和出国以及能上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的这两方面所占的比例扼要高于父亲。这说明,在农村,母亲往往对孩子的教育期望更高些,而且母亲对子女读书的选择民主性比较强,留有空间让子女自己选择。 父母性别对教育投资选择的影响 在家庭遇到困难的时候,大部分的父母都会选择成绩好的孩子继续接受教育,而且在这一项上母亲所占的比例要远远高于父亲,说明面教育投资选择的时候,母亲能够做出更理智的选择判断。在不分成绩选择女孩和选择年龄小的孩子上,父亲所站的比例要远远高于母亲。这说明,在感情上,父亲更加喜欢女孩,关照年纪小的孩子。这也与我们的猜测相吻合。 父母性别对未升上高一级学校的影响 未能升上高级学校的时候,父母的首选都是将孩子送到职业技术学校或者培训班学习手艺。但在想办法找路子方面,父亲所占的比例要明显的高于母亲,而在不惜一切代价为其找学校继续读书方面,母亲所占的比例又远远高于父亲。这说明母亲更希望孩子学文化,将来找个好工作。而很多父亲则认为只要尽力了就可以了,剩下的就顺其自然。 三,结论 经过本次调查研究,笔者发现,思想上,农村家庭普遍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期望子女起码能读到大学本科,跃出农门,学到日后生活所需文化;行动上,农村家庭对子女教育投入也投入了大量人力,情感和力所能及的财力。但少数家庭仍存在重男轻女现象。 同时,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因家庭结构、家庭收入而异,且父母间投资行为存在差异性。 再次,经过笔者讨论分析,认为本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 1)本研究属微观性的实证分析与研究,数据分析过程中,运用统计百分比多,计量经济学模型综合评价少;描述多,深层次推理少;现象和因素剖析多,而措施和对策少。因此,结论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2)调查取样因对一个县进行,因此,研究结论适合同类地区,在典型性方面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黄荣生. 初一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管教态度的关系研究.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7) [2]李百珍,关颖.家长教育观念研究.天津师大学报,1995,(4) [3]刘华山.社会变革中的中国人育子观念初析.华中师范大学报,1997,(2) [4]雷雳.学习不良少年的自我概念与父母评价的特点及关系.心理科学,1997,(4) 猜你喜欢: 1. 小学农村教育论文 2. 浅谈农村教育发展的论文 3. 关于农村儿童教育论文 4. 浅析农村教育论文范文

《关于农村教育的思考》

摘 要:本文分析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阐明正确的农村教育观念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只有提高农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质,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才能真正地使农村教育得到发展。

关键词:农村教育; 教育问题; 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7-150-002

《南方周末》曾发表湖北省监利县一个乡党委书记李昌平给国务院领导的一封信,信中称“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把中国的“三农问题”提到了极至。人们不禁要思考:为什么一个有着5000年农业文明史的中国,在21世纪的农村处于“苦”、“穷”、“险”的境地?有学者提出五个“弱质性”――产业的天然弱质性、生产资料的弱质性、劳动主体的弱质性、农业组织上的弱质性、社会政策造成农村社会整体的弱质性。我觉得在现在的现实条件下,劳动主体的弱质性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而劳动主体的素质高低,直指农村教育。

一、发展农村教育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教育有了显著的发展,农村教育的规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但据2003年2月14日《中国青年报》刊登的我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称:2000年我国15岁以上人口中仍有文盲万人,比德国一个国家的总人口还多;25岁至64岁人口受教育的平均年限也仅为年,相当于美国100年前的水平。文盲人数3/4分布在农村。农村人口人均受教育仅年。城市、县镇和农村之间劳动力人口受教育水平的比重情况为:大专及以上学历水平的人口比例为20∶9∶1,接受高中教育的人口比为4∶3∶1,接受初中教育的人口比为∶∶1,接受小学教育的人口比为∶∶1。虽然这十几年国家加强了对农村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大人力、物力和精力上的投入,但实际上我国农村劳动人员的文化程度仍然很低,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仍然十分低下,这制约着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农村经济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中指出:虽然我国劳动力资源充足,但整体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报告中的资料显示,虽然“扫盲”多年,效果世人瞩目,但我国文盲人口仍然数量巨大,2000年我国有15岁以上文盲8700万人,2011年3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在全世界文盲率最高的十个国家中,中国的成人文盲数位列第八,这十个国家的成人文盲总数约占全世界文盲总数的72%。

当今世界竞争是人才、科技的竞争,过去人们常提“农民的问题就是土地的问题”,“要致富先修路”的说法,显然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了。中国现代化要经历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其内在动力是中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这并非是使农村人将户籍变成城镇人,而是实现“小农生产者――文明人――现代人的转变”。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社会蓝皮书》曾指出:“仅靠行政命令和说服教育来对农民的行为进行控制还有效果,但是已经很难了。”“一代新型农村精英已经出现,保护他们,是保护农村生产力,教育他们,也是保护农村生产力。”

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以及实现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要求普遍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即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使他们掌握各种专业技术和技能,掌握市场经济知识、民主意识、法律意识,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使农村社会得以进步。要实现这些愿望,唯有加强我国农村教育力度,同时,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也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

农村教育的教育质量有双重含义:一是国家兴办农村教育事业的质量,它以农村各级各类教育事业与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程度为指标。二是指一定的农村学校在一定的时间使一定数量的学生达到的质量规格,它以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知识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能力素质的总体水平适应个体发展需要的程度为指标。今天,农村人口仍然占国民的60%以上,农村教育理所当然地成为素质教育的“主战场”。

二、农村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问题

首先,教师队伍的数量得不到保证。优秀教师不愿意到农村,或者去了留不住,农村教师大量由农村向城镇和城市流动,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师数量不足。其次,很多农村老师缺少再学习的机会,他们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教育理念已经不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要,教师的工作负担重,教学水平又不高,有的教师年纪偏大,虽然他们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落后,还停留在“听、写、读、背、考”的传统形式,这些都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农村教育也面临升学的压力,应试教育仍然是初中乃至高中教育的普遍现象,这和当今素质教育改革的大浪潮是格格不入的。

2.教师培训的机会缺乏

由于经费和编制的紧张,甚至有的农村教师一人要教几门功课,所以几乎没有时间和经费进行业务培训,加上农村学校教育技术落后,图书资源匮乏,这都影响了农村教师的再学习和再提高。

3.学校和家庭教育相脱离

教育是双向的,既需要学校管理,也需要家庭管理。从调查的结果看,农村家庭没能对学生的教育起多大的作用。其原因一是家长大多是农民,他们平时忙于生计,没有时间顾及子女教育。如果是留守儿童,祖父母辈就更没有时间和精力顾及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了。二是家长文化水平有限,基本上没有能力对孩子所学课程进行专业的指导。所以,稍微富裕的家庭,只好把孩子送到城里学校就读,这也是农村学校得不到发展甚至萎缩的原因。

三、改善农村教育的措施

1.农村干部队伍知识化

曾经有学者直指农村“穷的根本原因抑或本质是干部队伍中的知识贫困”,因此加强农村干部的教育,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领导能力、领导水平和领导效果是至关重要的。干部队伍的知识化、专业化以及相应组织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农村教育的发展情况。 2.观念的改变

“让农民自我觉醒,走向知识,亲爱文明”,责无旁贷地属于教育的使命。当然这个观念还包括很多其他内容。首当其冲的比如婚育观念,虽然这几年农村人口的思想日渐开放,但很多农村家庭仍是重男轻女,由此产生一种恶性循环。还有一个倾向,同很多城市家庭一样,农村家庭更愿意让小孩读理工科而不是社科类科目。曾经有位大伯振振有词的解释因为理工科更实用。这个实用性固然与农村的实际有很大的关系,他们大多希望孩子学成之后能马上用于致富,就这点来说他们比城市家庭更讲究实用。但我觉得人文思想对于农民改变现状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3.增加农村教育投入

“我们的校园很小,放不下一个鞍马;我们的校舍简陋,还经常搬家;我们的教室很暗,灯光只有几瓦;我们的桌椅很旧,坐上去吱吱哑哑……”这首由二十多个农民工子女在2007年春节晚会上朗诵的《心里话》,曾让无数人落泪。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基础教育办学模式,多渠道筹集教育基金来增加投入,既包括改善硬件设施(校舍、教学器材等等),同时也应该包括软件设施,后者最直接体现在改善农村教师待遇的问题上。改善农村教师待遇,可以刺激更多的人才投入到农村的建设和农村未来人才的培养事业上。改善农村办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发动社会的慈善捐款,政策也应尽可能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定额、定时、定量地划拨给学校教育经费,避免教育经费的截留现象,保证农村教育经费的稳定和可靠。要注重改造农村学校的危房,购置必需的图书资料和教育仪器设备,提高村办小学管理水平、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质量。

4.加强农村教育改革

对于农村学生而言,他们大多淳朴可爱,可塑性很强。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责任感,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发展农村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性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同时由于农村孩子所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心爱护和悉心帮助。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改变以往的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真才实学、一技之长对他们今后工作和生活的意义,我们不仅要让农村孩子上学,还要让他们上好学、爱上学,不因他们的家庭条件困难而辍学,也不因教学质量而耽误孩子一生的前途,这是中国农村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

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固然是提高农村未来劳动力素质的主要渠道。以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机制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使教育产业在农村有新的发展和突破,为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我们也应关注到大量青壮年文盲仍然存在,最近我到某地农村帮助培训家政服务员,深深体会到文盲对农村劳动者的影响。因此在继续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成人教育。

5.加强农村师资建设

建设一支合格的农村师资队伍,必须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在保证农村教师数量的基础上,提高农村教师的质量。首先政府要千方百计地改善农村教师的生活待遇和工作条件,吸引那些思想先进、吃苦耐劳、有志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这些教师具有合格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的知识技能,在理想的职业前景驱动下,才能充分的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也才能满足人们对他们的殷切期望。将农村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实施范畴中,这是从根本上促进农村人口与农村社会摆脱贫困、走上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村教育决定中国未来》――这是德国《法兰克福汇报》2003年6月份一篇关于中国农村教育现状的报道的题目。因为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所以只有农村发展了,才有全国的发展。也就是说,只有农村的小康才有全国的小康。农村人才的培养对农村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村的教育决定农村的未来,乃至决定中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中国青年报,2003年2月14日

[2]陈晶晶.我国农村教育问题及对策,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3]丰建霞,李金奇.农村教育问题与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的实施,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关于农村教育论文范文

众所周知,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在幼儿未来的人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时期是良好习惯养成的最重要的时期。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农村幼儿园教育论文的参考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农村幼儿园教育论文的参考范文篇一

《农村幼儿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摘要]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提高我国国民总体素质、实现社会进步意义重大。成都市是城乡统筹实验区,双流县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区县,分析和研究其农村幼儿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对于实现成都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成都市双流县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现状的田野调查,将公立和公益幼儿园、社会民办幼儿园以及家庭自我化幼儿教育模式进行了对比,并对农村幼儿教育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模式进行了分析。寻找农村社区幼儿教育事业现存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农村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幼儿教育的发展路径,总结农村社区幼儿教育的“政府+社会+家庭”综合化、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并提出实际性的对策和建议,研究结论有助于为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幼儿教育;农村;多元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8-0166-02

幼儿教育是国民教育中的特殊阶段,良好的幼儿教育对人生发展意义重大,具有国民教育的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功能。幼儿教育激发儿童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产生巨大的潜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双流县农村社区幼儿教育现状

成都市双流县是全国百强县(2013年排名第15位),2013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达60亿元,全口径税收收入超过100亿元。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其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相对较好,幼儿教育发展具有一定保障。双流政府以高水平、高质量普及学前教育为总体目标,以促进学前教育公平为根本,不断扩大公益性幼儿园覆盖面,已完成全部镇及街道的附属幼儿园和农村新建幼儿园的标准化建制,在四川省率先实现县级公办建制幼儿园的镇域(街道)范围“满覆盖”。

除公立幼儿园外,因农村地区历史遗留以及受地理因素、文化和社会发展环境特殊性的影响,县域内仍存在水平参差不齐的民办幼儿园。部分民办幼儿园人员配备齐整、办学水平高、教学实施完善、教学理念先进,甚至超过很多优秀公立幼儿园;但仍有部分民办幼儿园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只能以规模偏小的家庭作坊形式存在,师资水平、教学设施等条件较差,大多存在管理混乱以及政府监管缺位的问题。

2双流县农村幼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资配备尚未完全到位。双流县教育局提出“三年提升行动计划”的要求,即到2017年年末全县25所公办建制幼儿园要配备在编教师528名,而截至目前仅完成编制教师配备人数318名,缺编率高达34%。此外教师学历总体水平偏低,以大专为主,中专次之,本科及研究生以上教师较少,男性教师极度缺乏。公立幼儿教育师资情况尚且如此,其他社会办学幼儿园情况更加严重。

(2)客观因素影响入园率。随着乡镇幼儿园区域中心化发展,按照规定适龄幼儿多集中于各乡镇(街道)唯一一所公办或公益幼儿园接受三年学前教育。但受农村地区居民分散居住影响,部分家庭条件有限的农民接送困难(这一问题在农忙时期尤其突出)。很多农民被迫就近选择民办幼儿园入托。由于公办及公益性幼儿园的资金来源有政府补助,民办幼儿园的资金来源则主要依靠收取的幼儿学费、建园费等其他费用,这样间接导致某些家庭较偏远的儿童被迫放弃公办幼儿园,享受不到政府对公立幼儿园的财政补贴,形成了事实上的社会资源分配不公。

(3)教师社会保障水平不均。首先,公办在编教职工参加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聘用人员和民办园教职工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导致幼儿园教师师资来源出现明显差异,资源严重不均衡;其次,教师来源不同、能力不同又导致教育水平差异,优秀幼儿园教师学习国内外先进教育模式,更注重孩子个性、实践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某些幼儿园由于条件限制,水平低下,缺乏针对性,“幼儿园小学化”趋势严重;最后,硬件、软件上的差距又会不断拉大幼儿园之间的差距,不断恶性循环。

(4)政府责任不明确、监管存在死角。部分幼儿园,尤其是民办幼儿园因追求经济利益引发安全事故、教学事故等问题也偶有出现,暴露出监管缺失、审批不到位等问题,也间接证明行业秩序需进一步整顿,制度管理上尚存创新空间。

3促进双流县农村社区幼儿教育多元化的对策建议

政府主导

明确政府的主体责任,加大财政投入、降低社会幼儿园园税负。切实履行文教、财政、卫生等多部门行政职能,多渠道、多方式筹集经费,建立起政府、投资人、家长、社会团体共同参与、共同投资的多元化投资机制。确立公办引领、民办补缺的发展思路,采取龙头带动、集团运作的方法,推动公立幼儿园互相竞争。同时打破区域限制和管辖限制,引导优秀教师流动,对民办幼儿园进行对口帮扶,提升教师队伍的活力与创造性。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幼儿园硬件和教师等软件的资质审核和后期监管。建立严格的实习考核制度和评分系统数据库定期审查,对考察不合格的教师一票否决,对有劣迹的教师终身禁入。提高幼教待遇,打破公立、公益及民办幼儿教师的壁垒,建立激励机制,有序调动优秀教师合理分布,真正造福于农村教育事业。

理念创新

农村幼儿教育内容应贴近实际。如可借鉴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蓝天下的学校”理论,以自然环境作为载体,充分利用各种天然资源让幼儿在大自然的游戏中提高认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开辟田野课堂,释放儿童天性,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和建构,创设充满“野、趣、乐”的自然环境。确立“根植本土、因性而教、启迪心智”的自然教育辅助课程体系,让处于农村环境的幼儿享受到适合自身的特色化学前教育。

除特色化辅助教育外,规范化体系也是对民办幼儿园发展的重要手段。教育部门、教师、管理方更新教育观念,严格遵循幼儿教育典范,遵守政府规定,借鉴国内外幼儿园的先进经验,努力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在幼儿教育相对问题较多的民办幼儿园管理上,着力在民办幼儿园内部建立严格、细致的绩效考评和水平等级评比等制度,激发教师教学活力,促进自身技能的不断提升。同时也应该与辖区内或市域内优秀的公立幼儿园、示范幼儿园以及主管教育部门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接受帮扶。通过组织本园优秀教师的再学习、再培训,将先进的、优秀的教学理念及方法带到农村民办幼儿园中,打开上升空间、提升教育资源。

管理创新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教师水平。以“MOOC+远程教育”模式开展后续培训,促进教师能力升级。将幼教名师授课、优秀教学游戏、标准化素质培养等视频和文字内容等信息资源实现共享,实现幼儿教育“城与乡”、“公与民”之间的无差别化。

注重教学资源的多元化引入,如充分利用所辖区域内大学生假期时间进行社会实践机会,或者以兼职形式将培养人才的课堂从大学搬到农村社区,既解决农村社区型幼儿园的活力问题,也解决农忙时间教师缺乏等突出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以致用,避免理论与现实脱节。

将“MOOC+远程教育”这一模式分为幼儿学习、教师提升、教育村民三大板块,打破因地区经济水平不均所造成的教育资源失衡的格局,打造随时、随地、按需、可重复的网络学习的平台,提供版本齐全、形式多样、理念先进、及时更新的同步课堂。创造农村幼儿教师的自我提升新路径,增强不同空间教师间的互动,拓展视野。

提高农民家长的素质,通过宣传教育促进政府、社会、家庭以及儿童之间的共同进步。转变农村家长思想,更主动地参与幼儿教育。通过强化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一优势,推动家庭版素质教育,为孩子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更好地结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

4结论

双流县农村社区幼儿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通过持续强化公办幼儿园的力量,结合社会幼儿园的互补作用,将会逐渐产生深远的影响。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以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家庭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支持、帮助和推广有特色、有效益的公办和民办幼儿园,促进建立农村社区幼儿教育的社会多元化模式与健全农村社区幼儿教育管理体系,使我国农村社区的幼儿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梁艳.农村幼儿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模式探究[J].当代教师教育,2013,6(3):89-93.

[2]皮军功.自然教育:农村幼儿教育的基本理念[J].学前教育研究,2012(11):17-25.

[3]阳艳波.浅谈“蓝天下的学校”对我国农村幼儿教育的启示[J].当代学前教育(幼教动态),2009(4):46-48.

[4]郭建昕.当前农村幼儿素质教育实施的困境与对策――基于对某农村幼儿园园长的访谈[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26(3):119-125.

农村幼儿园教育论文的参考范文篇二

《浅谈农村幼儿园的创新教育》

摘要:幼儿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幼儿创新教育也被提上了议程。传统的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社会教育及文化教育影响着幼儿创新教育的发展;为幼儿提供宽松、民主的生活、学习环境,有效促进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是本次研究的重点。但是创新教育在城市幼儿园开展较好,由于农村幼儿园条件有限,加上家长对幼儿教育认识不够,创新教育在农村幼儿园开展是有一定的难度。

关键词:农村;幼儿;创新教育;研究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组织教育活动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以积极运用感官为原则,灵活的运用集体活动的机会,注重活动的过程,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这就体现了幼儿教育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但是,农村幼儿园在条件师资等方面都圆圆不及城市幼儿园,但也有自己的一些有利条件。因此,我们在开展农村幼儿园时应利用自己幼儿园的有利条件及农村丰富的物质条件。那么如何看待农村幼儿创新教育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

一、农村幼儿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我国整个教育改革的灵魂。而农村幼儿园的幼儿思维不够活跃,见过的世面较少,想象能力远远不如城市幼儿,所以农村幼儿园开展创新教育就更加重要。

二、幼儿园创新教育的原则和内容

幼儿教育实施创新是教育的开端,其改革目标更须定位于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江泽民语),幼儿园实施创新教育主要强调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每一个受教育者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力量都得以增强,使其生命的活力得以充分的发挥,创造的潜能能够充分开发。创新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小培养人们的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幼儿园尤其要注重创新教育,其教育原则必须是开放式、启发式,并同时注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三、传统教育影响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

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不仅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如性格、气质类型等,而且主要受教育的影响,包括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不同的教育对创造力的影响不同,有的鼓励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有的则抑制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反思我们的传统教育,都难以找到创造力发展所需要的那种自由的空间,相反传统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制约、阻碍了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

(一)传统的家庭教育对幼儿创新能力的影响

毫无疑问,家庭教育是幼儿成长的最初教育环境,是影响幼儿创新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家庭传统教育的观念中,幼儿不是被看作幼儿自己,而是被当着家长的一部分,孩子服从家长的意愿,是天经地义的道理,幼儿的独立性与创新能力的发展就这样被“理所当然”地蚕食了。而农村幼儿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等年纪较大的人带,他们喜欢溺爱幼儿,认为幼儿在学校学习就是来认字的,对幼儿的教育不够科学。没有给幼儿一个和善、温暖、融洽和民主的气氛,所以创新教育被忽视了。

(二)传统的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创新能力的影响

幼儿园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在影响幼儿创新能力发展和潜能开发的因素中,比家庭教育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那种乖乖的听成人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正是这种所谓的“好孩子”标准束缚了孩子创新的积极性,抹杀了蓬勃的天性。创新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主体性教育,所以,农村幼儿教师首先应该将幼儿看做一个独立、完整、主动的个体,有自己的需要和尊严。教师与幼儿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平等的、互动的关系,调动幼儿的主动性通过幼儿的主动学习来培养兴趣和发展创新潜能。教师应站在幼儿的立场上,带着一颗童心看待幼儿的行为、需要、兴趣、好奇、冒险、自信是典型的创新能力的体现,教育要理解和保护幼儿创新表现,使之成为幼儿稳定的心理品质,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代表,而是保护,激发幼儿创新的支持者。

(三)传统的社会教育及文化教育对幼儿创新能力的影响

传统的社会及文化教育使幼儿创新能力发展受到极大的束缚。有创新能力的孩子常常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喜欢从不同角度去探究事物,所以在社会生活中,由于幼稚和缺乏经验,孩子的种种创新表现常常使人们将其行为与错误、缺陷、顽皮、任性等相联系,这使得孩子的创新热情被浇灭许多。

四、促进幼儿创新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时时激励着我,作为一名农村幼儿教师,我将从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及社会、文化教育等几方面着手,为幼儿提供宽松、民主的生活、学习环境,有效促进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

(一)形成民主型的家庭教育

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往往一味要求孩子听话。孩子上幼儿园要听老师的话,在家要听大人的话,不管是否合理,其结果是以家长的愿望和兴趣、思维和意志强制孩子接受,从而泯灭了他们创新意识和自主行为。所以,我们应多于农村家长沟通、交流,改变把孩子作为家长的隶属物的家教观念,改变不平等、不尊重孩子的家教意识,树立“开放性”、“科学性”、“家庭、社会和学校立体教育性”观念,实现家教观念的转变,是培养孩子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

再次,多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农村幼儿园具备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美丽的大自然给人类增添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同时它也是诱发孩子智力开发的外部刺激。这种画境式的环境刺激对儿童的智力开发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与探索兴趣。因此,经常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引导孩子观察花鸟虫鱼,了解动、植物的生长与变化,欣赏大自然美景,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这些都是培养孩子创新意识的基础。

(二)营造民主轻松的幼儿园教育气氛

幼儿创新教育是一种渗透教育,在幼儿园里首先是要创设有利于发展幼儿创新能力的条件、情境、场所等。其次,应该为幼儿的创新性思维发展创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育环境,使他们能够在民主自由的氛围中,大胆思考,勇于标新立异,敢于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并获得家长和教师的支持与肯定。幼儿和教师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育与活动环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和活动过程。

为了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我们不一定要去创设“创造角”,设计所谓的创造性活动,因为一旦使得创造依附于某种特定的对象,教育者就会有意无意地将创造物化为创造结果。因此,幼儿创新能力的提高,应交织在日常生活中,融入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幼儿身边发生的每个能激起他们思考、想象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情、境,让幼儿内在的创新冲动释放出来。

再次,家园共育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多向家长宣传幼儿创新教育知识,家园互相配合,为孩子发展其创新能力提供一致的适宜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创造力开发读本》(11页、45页、47页、49页、52页)。

2、文章《当今幼儿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3、文章《为幼儿创设激励求异创造表现的环境》。

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义务 教育 的投入,农村中小学与城市中小学的差距在不断缩小,有效促进了教育公平。但农村的幼儿教育又表现出严重的滞后性,直接影响着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农村幼儿教育的论文,欢迎阅读! 农村幼儿教育论文篇一:农村幼儿教育问题研究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但是在农村,许多幼儿不能很好地接受学前教育。那么如何让农村幼儿更好地接受幼儿教育呢?下面,教师就此进行研究。 一、造成农村幼儿不能很好地接受幼儿教育的原因 (1)在全国贫困县的通渭,农村经济条件差,造成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一些农村幼儿得不到相应的幼儿教育。情况好些的就到当地小学一年级跟读几年,这样会导致幼儿的智力就得不到开发。(2)办园的水平普遍不高。在每个乡镇,幼儿园的设备得不到完善,教师不够专业,造成所受的教育不适宜幼儿的身心发展。(3)农村幼儿师资水平差异大,教师学历和专业不合格。由于政府机构每年招考补充的大多都是中小学教师,对幼教专业教师疏忽,再加上在农村多数幼儿教师为代课人员,缺乏教学 经验 ,致使幼儿教育质量得不到提高。(4) 家庭教育 与幼儿园教学目标要求跟不上拍。当前,不少家庭都是爷爷奶奶和幼儿的父母共同承担养育幼儿的工作,在教育幼儿的方式、 方法 上难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同时,农村家长的 文化 水平低,对早期教育认识不够,认识不到早期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二、根据以上问题提出相应的 措施 (1)加大农村幼儿园经费投入,努力改变农村幼儿园的教育现状。由于农村幼儿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导致农村幼儿教育的严重失衡,使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造成了不可弥补的缺失。因此,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农村幼儿园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 (2)努力提高农村幼儿园的办园质量,这关系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目前,个别的幼儿园为了满足家长的要求,开设了一些类似小学的课程,如拼音、写字、英语、数学等,同时在教学形式和方法、常规管理等方面也脱离了幼儿教育的教育目标要求。针对这样的情况,当前应该狠抓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培训,及时纠正这种“拔苗助长”式的教育方式,还给幼儿一个天真、健康、趣味十足的童年。 (3)提高幼儿教师的水平,要从根本上抓起。目前农村教育的现状是只重视中小学的教育,注重中考高考的升学率和小升初的质量,却忽略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现在农村幼儿园的从业教师,只有少部分是从正规幼师教育学专业 毕业 的,这就造成他们教育幼儿的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政府在每年的教师培训中要加大对幼儿教师的培训力度,从根源上解决农村幼儿教师的不足。 (4)与家长共同走出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不一致的误区。由于现在的家长特别重视幼儿的教育,从而造成家长对于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认识不到位。所以,幼儿教师要引导家长,使家庭教育的进行贯穿于家庭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让与幼儿有关的家庭成员都承担起教育幼儿的责任。又因为幼儿园的每项教育活动都有明确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所以作为幼儿教师要有步骤地组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包括引导幼儿去主动参加活动等。由于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的不同,注定了家庭教育的效果与幼儿园教育不一致。所以,家长刻意追求教育的一致性是不可取的,适当延续幼儿在学校的教育是可行的。因此,家长要积极配合教师,及时与教师沟通 儿童 在幼儿园内的表现,达到家校教育的统一。 (5)引导家长正确认识早期教育,及时对幼儿实施早期教育。早教这个词的真正意义,部分家长并不能真正理解。一是没有条件对幼儿早教。二是认识不到位。因此,一个家长能否正确对待儿童早期教育,会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健康成长。 (6)改善幼儿园的基础设施,提高教师的安全意识,杜绝安全事故的出现。儿童是每个家庭的未来,也是祖国的希望。近年来,各种幼儿意外伤亡事故屡见不显,为了让这类事件的不再发生,作为教师要时刻怀有安全意识。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对幼儿活动的范围和场地以及玩具等设施都要事先做好仔细检查,排除不安全因素。在活动期间,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活动量,及时喊停,及时纠正幼儿的不良习惯和动作,聆听他们的交谈,发现问题时及时校正指导。另外,为了幼儿的安全健康,教育部门要及时排查和更新每所幼儿园各项活动设施。 三、结束语 总之,政府要加大力度对农村幼儿园投入经费,加强培养幼儿教育专业的师资力量,重视家庭早期教育的宣传和幼儿园的建设工作。而作为幼儿教师,则要用自己全身心的爱去浇灌祖国的花朵,才能让农村的幼儿更好地接受幼儿教育。 作者:王丽艳 单位:甘肃省通渭县第二幼儿园 农村幼儿教育论文篇二:促进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措施 1当前农村幼儿教育现状 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农村中小学与城市中小学的差距在不断缩小,有效促进了教育公平。但农村的幼儿教育又表现出严重的滞后性,直接影响着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从目前来看,虽然部分乡镇农村幼儿教育进行了深入调查,各地都针对硬软件设施、教学理念、管理思想、教学手段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然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据调查,当前农村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普遍提高,对幼儿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农村大多数家里经济条件较好的家长想办法让孩子进城上真正的幼儿园,农村山里孩子的家长总认为集镇上的幼儿班要比山上小学的学前班要好,在集镇上租房子或买房子照顾小孩子上学占绝大多数,也致使集镇上的学前班不得不超员、不得不超负荷运行。 2农村幼儿教育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 农村幼儿教育经费严重不足 在我国用于公共教育经费的投入中,仅有左右被用于学前教育,而这部分经费中的大部分又流向了城市幼儿园,供给农村幼儿园的经费所剩无几。经费短缺使得农村幼儿教育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十分薄弱。在个别特困地区,由于工资报酬极低,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幼儿教育师资又流失去了待遇相对较好的乡镇幼儿园。同样由于经费不足,很多农村幼儿园往往不得不挂靠于经费相对充足的小学,成了实际上的“小学学前班”或“小学预科班”,从而失去了幼儿教育所应具有的办学特色。 幼儿教育理念得不到广泛的接受 在城市,对适龄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学前教育理念可谓深入人心;人们对幼儿教育的普遍重视,必然促进城市幼儿教育办学质量的普遍提高。但是,在农村,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口众多、人均GDP不高、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等等,决定了幼儿教育理念很难形成像城市那样的认同感。同时,县乡一级的教育部门由于面临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压力,对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意义认识不到位,因而缺少重视农村幼儿教育的政府行为。农村幼儿园不得不偏重于读、写、算等枯燥的形式教育,幼儿的游戏教育、人格个性特别是创造性的培养显得苍白而无力。 幼儿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 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形成一部用以专门指导农村幼儿教育的法律法规,法律上的“真空”使得农村幼儿教育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一方面,人们群众对发展幼儿教育需要迫切;另一方面,农村幼儿教育又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这样的状况使资金、人员方面的调配得不到法律法规的支撑,资源难以实行政策上的有效配置。 3推动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对策 突出农村特色,使幼儿的教学内容更贴近农村幼儿的生活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我感觉到乡村幼儿园应充分挖掘与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如泥土、棉花、麦秆、果核等,幼儿教师要和幼儿一起设计环境,收集各种自然物和无毒的废旧物品,亲自动手做教具、玩具,布置教学环境;充分利用季节变换带来资源的多样性,或采摘野花,或拔苇穗,或粘稻秆,创造出各种幼儿心爱的物品;带领幼儿亲近大自然,认识大自然,爱护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使幼儿的教学内容更贴近农村幼儿的生活。 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农村幼儿教育的硬件水平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大农村幼教的投资扶持力度,健全农村幼儿园的各种教育、保育和游戏活动的基础设施,为幼儿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丰裕的物质保障。此外,还要在保证幼儿教育公益性的前提下,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统筹规划,争取更多的社会资金流向农村的幼儿教育。 切实加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农村幼儿教师在幼儿的健康成长方面所发挥影响非常关键。因此,加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是改善农村幼儿教育状况之基础的基础,关键的关键。其中最紧要的工作是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待遇,保护他们合法权益,稳定和建立一支高素质农村幼儿队伍,针对目前农村幼儿教师工作量大、工资收入低、工资拖欠严重的情况,为稳定农村幼教师资队伍,教育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家标准配备教师和设置班额,制定农村幼儿教师收入最低控制线,并将幼儿教师纳入医疗、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之中,保护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激发他们的从教积极性。 农村幼儿教育论文篇三:农村幼儿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摘要:幼儿教育是未来教育的基础,是人生的起跑线。但是由于我国教育地区发展不均衡,农村教育明显落后于城市教育,农村幼儿教学师资力量不雄厚,使农村幼儿教学更加落后于城市幼儿教学,形成了恶性循环,不利于农村幼儿教学的发展。针对以上幼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一点想法,以便提高农村幼儿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学;问题分析;实践经验 一、开展农村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时期是孩子一生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幼儿时期的孩子就如同一张白纸,干净纯洁,主要看老师和家长如何教育,才能使这张白纸涂抹上绚丽的颜色,变成美丽的画卷。幼儿时期,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所以好的幼儿教育、好的幼儿教师对于农村幼儿教育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目前农村幼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支持不到位,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所以在分配教师资源时好的老师全都留在了发展空间更大的城市,只有少数民办教师或者学历较低的教师在农村任教,且人数较少,经常出现一个老师带好几个班、好几门学科的现象。由于老师学历低,没有竞争压力,备课懒散,专业素质过低,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安全问题也没办法得到保障,学生家长不放心孩子在幼儿园的教育安全问题,致使农村生源减少,形成恶性循环。 2.幼儿教育条件简陋,有“小学化”的倾向 农村幼儿教学中教学条件简陋,而城市幼儿园大多使用多媒体教学。而且学生家长为了孩子未来学习成绩的提高,在幼儿时期就要求孩子们学习小学的文化知识,如十以内的加减法,英文字母,汉字等等,使得孩子的幼儿时期就在听说读写中度过,失去了幼儿时期的自由和快乐。农村幼儿教学也不重视幼儿的思维创造能力、团队交流能力等的培养。政府不重视,老师太懒散,教学设备不完善,教学质量太差,从而导致农村幼儿教学越来越差。 3.家长文化程度低,不能积极配合幼儿教育 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教导,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而家长文化程度低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幼儿教育,不会积极配合甚至会阻碍幼儿园所实施的各种活动;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很好地教育孩子,使之无法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素质修养;甚至有些家长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条件,外出打工,使得孩子变成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由于爷爷奶奶溺爱孩子,孩子又得不到爸爸妈妈的关爱,因此孩子的潜能得不到开发,性格也变得内向自卑。 4.幼儿园管理体制不完善 由于幼儿园教育经费不足,老师通常都是一人带好几个班,顺带还要照顾孩子的生活,管理机制混乱,孩子的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在幼儿 教学方法 方式等方面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教育教学混乱,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三、针对农村幼儿教学存在问题的几点想法 1.建立完善的农村幼儿教学管理机制 所谓“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幼儿园应该根据当地的风土人情,因地制宜地制定出一系列的管理机制,包括教学的方式方法、幼儿安全管理方法、教职工管理机制等等,使得幼儿教学有章可依,按章程办事。遵循国家相关的幼儿教学章程规定并认真贯彻,逐步摆脱“保姆式”的教学模式,对幼儿实行素质教育,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独特的思维创造能力和独立自主的生活态度,为农村幼儿提供一个良好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遵循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找出幼儿的兴趣和特长并加以培养。加强老师的安全管理意识,使其落实到个人。为保证幼儿安全,必须做好每日的入园、离校等工作,出现问题及时告知家长,加强安全防范力度,保证孩子的安全。 2.对幼儿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教学素养 幼儿教师担当着培养幼儿、教导幼儿的重要责任,对于幼儿的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当今农村幼儿教师学历低,专业素质不高,距离现代化要求的教育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为了使孩子能有一个快乐健康的幼儿时期,幼儿教师的专业教学素养必须过关。因此必须对幼儿教师进行培训,培养他们对于工作的热爱和责任心,对幼儿的关爱和耐心。 3.实行家园互动,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 幼儿园应向家长灌输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实施家园互动,使得家长参与到幼儿教学中来,并在其中找到更加合适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 4.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幼儿教学的重视 农村经济生活水平比较落后,为了我们祖国的未来,为了孩子的未来,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教学的投资,包括农村幼儿教学,完善各种教育教学设备,增加多媒体设备。政府新出台规定:“自2017年春季学期起,统一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含民办学校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的生活费。政府将投入150多亿元来解决农村孩子上学难的问题,加强了对农村教育教学的扶持力度。总之,农村幼儿教学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农村幼儿能更加全面地发展,创造出一个美好的未来,我们必须重视幼儿教学,为这些农村的孩子赢得一个美好的未来! 作者:杨晓燕 单位: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东坝镇中心幼儿园 参考文献: [1]李少元.城镇化对农村教育发展的挑战[J].中国教育学刊,2003(1). [2]庞丽娟.加快学前教育的发展和普及[J].教育研究,2009(5). [3]樊楠.当前我国农村幼儿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09(18). [4]冬青.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现状分析及相关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05(11).

《关于农村教育的思考》

摘 要:本文分析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阐明正确的农村教育观念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只有提高农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质,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才能真正地使农村教育得到发展。

关键词:农村教育; 教育问题; 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7-150-002

《南方周末》曾发表湖北省监利县一个乡党委书记李昌平给国务院领导的一封信,信中称“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把中国的“三农问题”提到了极至。人们不禁要思考:为什么一个有着5000年农业文明史的中国,在21世纪的农村处于“苦”、“穷”、“险”的境地?有学者提出五个“弱质性”――产业的天然弱质性、生产资料的弱质性、劳动主体的弱质性、农业组织上的弱质性、社会政策造成农村社会整体的弱质性。我觉得在现在的现实条件下,劳动主体的弱质性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而劳动主体的素质高低,直指农村教育。

一、发展农村教育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教育有了显著的发展,农村教育的规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但据2003年2月14日《中国青年报》刊登的我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称:2000年我国15岁以上人口中仍有文盲万人,比德国一个国家的总人口还多;25岁至64岁人口受教育的平均年限也仅为年,相当于美国100年前的水平。文盲人数3/4分布在农村。农村人口人均受教育仅年。城市、县镇和农村之间劳动力人口受教育水平的比重情况为:大专及以上学历水平的人口比例为20∶9∶1,接受高中教育的人口比为4∶3∶1,接受初中教育的人口比为∶∶1,接受小学教育的人口比为∶∶1。虽然这十几年国家加强了对农村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大人力、物力和精力上的投入,但实际上我国农村劳动人员的文化程度仍然很低,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仍然十分低下,这制约着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农村经济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中指出:虽然我国劳动力资源充足,但整体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报告中的资料显示,虽然“扫盲”多年,效果世人瞩目,但我国文盲人口仍然数量巨大,2000年我国有15岁以上文盲8700万人,2011年3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在全世界文盲率最高的十个国家中,中国的成人文盲数位列第八,这十个国家的成人文盲总数约占全世界文盲总数的72%。

当今世界竞争是人才、科技的竞争,过去人们常提“农民的问题就是土地的问题”,“要致富先修路”的说法,显然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了。中国现代化要经历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其内在动力是中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这并非是使农村人将户籍变成城镇人,而是实现“小农生产者――文明人――现代人的转变”。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社会蓝皮书》曾指出:“仅靠行政命令和说服教育来对农民的行为进行控制还有效果,但是已经很难了。”“一代新型农村精英已经出现,保护他们,是保护农村生产力,教育他们,也是保护农村生产力。”

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以及实现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要求普遍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即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使他们掌握各种专业技术和技能,掌握市场经济知识、民主意识、法律意识,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使农村社会得以进步。要实现这些愿望,唯有加强我国农村教育力度,同时,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也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

农村教育的教育质量有双重含义:一是国家兴办农村教育事业的质量,它以农村各级各类教育事业与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程度为指标。二是指一定的农村学校在一定的时间使一定数量的学生达到的质量规格,它以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知识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能力素质的总体水平适应个体发展需要的程度为指标。今天,农村人口仍然占国民的60%以上,农村教育理所当然地成为素质教育的“主战场”。

二、农村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问题

首先,教师队伍的数量得不到保证。优秀教师不愿意到农村,或者去了留不住,农村教师大量由农村向城镇和城市流动,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师数量不足。其次,很多农村老师缺少再学习的机会,他们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教育理念已经不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要,教师的工作负担重,教学水平又不高,有的教师年纪偏大,虽然他们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落后,还停留在“听、写、读、背、考”的传统形式,这些都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农村教育也面临升学的压力,应试教育仍然是初中乃至高中教育的普遍现象,这和当今素质教育改革的大浪潮是格格不入的。

2.教师培训的机会缺乏

由于经费和编制的紧张,甚至有的农村教师一人要教几门功课,所以几乎没有时间和经费进行业务培训,加上农村学校教育技术落后,图书资源匮乏,这都影响了农村教师的再学习和再提高。

3.学校和家庭教育相脱离

教育是双向的,既需要学校管理,也需要家庭管理。从调查的结果看,农村家庭没能对学生的教育起多大的作用。其原因一是家长大多是农民,他们平时忙于生计,没有时间顾及子女教育。如果是留守儿童,祖父母辈就更没有时间和精力顾及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了。二是家长文化水平有限,基本上没有能力对孩子所学课程进行专业的指导。所以,稍微富裕的家庭,只好把孩子送到城里学校就读,这也是农村学校得不到发展甚至萎缩的原因。

三、改善农村教育的措施

1.农村干部队伍知识化

曾经有学者直指农村“穷的根本原因抑或本质是干部队伍中的知识贫困”,因此加强农村干部的教育,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领导能力、领导水平和领导效果是至关重要的。干部队伍的知识化、专业化以及相应组织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农村教育的发展情况。 2.观念的改变

“让农民自我觉醒,走向知识,亲爱文明”,责无旁贷地属于教育的使命。当然这个观念还包括很多其他内容。首当其冲的比如婚育观念,虽然这几年农村人口的思想日渐开放,但很多农村家庭仍是重男轻女,由此产生一种恶性循环。还有一个倾向,同很多城市家庭一样,农村家庭更愿意让小孩读理工科而不是社科类科目。曾经有位大伯振振有词的解释因为理工科更实用。这个实用性固然与农村的实际有很大的关系,他们大多希望孩子学成之后能马上用于致富,就这点来说他们比城市家庭更讲究实用。但我觉得人文思想对于农民改变现状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3.增加农村教育投入

“我们的校园很小,放不下一个鞍马;我们的校舍简陋,还经常搬家;我们的教室很暗,灯光只有几瓦;我们的桌椅很旧,坐上去吱吱哑哑……”这首由二十多个农民工子女在2007年春节晚会上朗诵的《心里话》,曾让无数人落泪。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基础教育办学模式,多渠道筹集教育基金来增加投入,既包括改善硬件设施(校舍、教学器材等等),同时也应该包括软件设施,后者最直接体现在改善农村教师待遇的问题上。改善农村教师待遇,可以刺激更多的人才投入到农村的建设和农村未来人才的培养事业上。改善农村办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发动社会的慈善捐款,政策也应尽可能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定额、定时、定量地划拨给学校教育经费,避免教育经费的截留现象,保证农村教育经费的稳定和可靠。要注重改造农村学校的危房,购置必需的图书资料和教育仪器设备,提高村办小学管理水平、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质量。

4.加强农村教育改革

对于农村学生而言,他们大多淳朴可爱,可塑性很强。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责任感,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发展农村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性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同时由于农村孩子所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心爱护和悉心帮助。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改变以往的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真才实学、一技之长对他们今后工作和生活的意义,我们不仅要让农村孩子上学,还要让他们上好学、爱上学,不因他们的家庭条件困难而辍学,也不因教学质量而耽误孩子一生的前途,这是中国农村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

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固然是提高农村未来劳动力素质的主要渠道。以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机制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使教育产业在农村有新的发展和突破,为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我们也应关注到大量青壮年文盲仍然存在,最近我到某地农村帮助培训家政服务员,深深体会到文盲对农村劳动者的影响。因此在继续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成人教育。

5.加强农村师资建设

建设一支合格的农村师资队伍,必须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在保证农村教师数量的基础上,提高农村教师的质量。首先政府要千方百计地改善农村教师的生活待遇和工作条件,吸引那些思想先进、吃苦耐劳、有志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这些教师具有合格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的知识技能,在理想的职业前景驱动下,才能充分的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也才能满足人们对他们的殷切期望。将农村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实施范畴中,这是从根本上促进农村人口与农村社会摆脱贫困、走上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村教育决定中国未来》――这是德国《法兰克福汇报》2003年6月份一篇关于中国农村教育现状的报道的题目。因为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所以只有农村发展了,才有全国的发展。也就是说,只有农村的小康才有全国的小康。农村人才的培养对农村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村的教育决定农村的未来,乃至决定中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中国青年报,2003年2月14日

[2]陈晶晶.我国农村教育问题及对策,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3]丰建霞,李金奇.农村教育问题与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的实施,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关于农村教育论文查重

论文查重说白了,就是将所撰写的稿件上传到相应的论文资料库里,然后将该文章与资料库里现存的文章进行比对,主要看的是文字重复率比,然后出局一份数据文字分析,一般情况下文字重复率比不得超出多少,比如30%。当然各个学校要求不同。

随着教育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论文查重也越来越严格。论文查重率不仅影响学生能否顺利毕业,而且影响期刊作者能否顺利发表论文。因此,许多人在撰写论文初稿后会进行自查和降重。那么论文查重到底是怎么查的?paperfree小编给大家讲解。 一、论文查重标准是什么? 我国大部分高校要求本科论文重复率不高于30%。当然,学历越高,对论文的要求就越严格。对于大学硕士生和博士生教育来说,他们对论文的查重要求一般不高于20%和10%。然而,不同的大学对查重率有不同的要求。例如,一些严格的学校要求本科生的论文不超过20%。除了学生论文外,期刊论文检查权重率的要求也与期刊的等级有关。核心期刊论文查重率要求更高,不能超过15%,高级期刊论文查重率要求小于20%,普通期刊论文查重率小于30%才能发表。 二、论文查重到底怎么查的? 论文查重是借助论文查重系统进行的,论文作者只需要把论文上传到查重系统,系统会根据论文目录进行分段查重。查重系统会根据连续出现13个字符的重复来计算论文的整体查重率。由于不同系统的数据库包含不同的文献和算法,查重结果会有所不同。在选择论文查重系统是,尽量选择跟大学或者大学要求一致的查重系统,或者企业选择一个安全、可靠、准确的第三方查重系统设计进行管理自查。

您好,论文查重就只需要去登录,查重网站就可以了,还有需要知道你们学校老师有没有规定必须要哪一个网站的查重。中国知网的查重是比较严格的,很多学校就规定必须要使用中国知网的查重,然后查重率少于了一定的比例就可以。其实你可以直接去到网上搜索一下论文查重,可以找到一些免费的查重网站,在你论文前期的时候,可以使用那一个,然后在提交论文之前的话,就必须要使用你们学校规定的论文查重了。

从字面意义上看,论文查重就是检查论文的重复率,即抄袭程度,论文重复的关键词就是重复率。论文的查重率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计算出来的,查重过程是由系统将论文与系统对比库中的文献信息资源进行一一数据比对的,有重复的句段就会被标注,论文全部内容比对完成之后就会计算重复率,也就是计算重复部分对于全篇论文的所占比重。论文是为了检查论文的重复率,那我们又为什么要检查论文?自然是有原因的,查重就是为了减少并防止出现抄袭现象,也就是为了制止学术不端行为的出现;而在一定文化程度能够得到有效方法提高教学论文的质量就是更有意义的目的,促进教育学生学习氛围风气的健康良性经济发展。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