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中国近代绿色发展趋势论文

发布时间:

中国近代绿色发展趋势论文

绿色建筑也被称为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生态建筑,将来极可能会成为21世纪建筑设计的主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绿色建筑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本文从绿色建筑理念的内涵出发,对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和不足做了相关分析,为推进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绿色建筑;能源;可持续发展

1 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也称生态建筑、生态化建筑、可持续建筑。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将绿色建筑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广义上的节能,除“四节”外,主要是强调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二是保护环境,强调的是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三是满足人们使用上的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四是强调 与自然和谐共生。

学术界对绿色建筑有两个观点是比较一致的:一是要求绿色建筑关注对全球生态环境、地区生态环境及自身室内外环境的影响。二是要求绿色建筑关注建筑本身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即从材料开采、加工运输、建造、使用维修、更新改造直到最后拆除)各个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化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绿色建筑具有选址规划绿色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综合 措施 有效节能、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不仅可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且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最为经济合理,对绿色环境的冲击最小。

2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我国目前的城市化发展将一直保持较高的速度。城市化率将从目前40%左右发展到本世纪中叶的75%以上,这意味着每年约有1200~1500万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而每个城镇人口平均耗能水平比农村人口高3~倍。同时,近年来我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为高能耗建筑。既有建筑近400亿平方米,95%以上都属于高能耗建筑,能源利用率仅为33%。而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全过程中的能耗占用了全部资源和能源的50%,同时增加了环境负荷。这对我国的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理念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

我国建设部、科技部已于2005年10月印发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国家建设部和质量监督检疫检验总局于2006年6月发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第十七大 报告 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200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节能减排目标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是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必须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把推进现代化与建设生态文明有机统一起来,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3 我国绿色建筑目前存在的不足

法制建设和激励机制有待完善:我国已颁布实施的绿色建筑相关法律法规,存在二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只有节能与节地的相关规定,缺乏对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方面的专门法规;二是强调规划设计、评价、施工方面,忽视了物料生产、运营维护及拆除、回收阶段的相关政策。同时,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发展缺乏财政补贴、绿色贷款、减税政策等方面有效的激励政策的引导和扶持,没有可操作的奖惩 方法 来规范和制约各方利益主体必须积极参与。使得建筑节能长期落后, 成为我国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个薄弱环节。

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不够:目前,我国关于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的理论研究多数停留在关于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原则及生态学理论对建筑学的指导,国外先进绿色、生态建筑的 经验 介绍等方面,缺乏实际工程实践模式、计算机模拟、环境效果的测试分析。关于农村绿色建筑的深入理论研究较少,工程实践则更少。

对绿色建筑的理解片面:绿色建筑的核心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建筑学、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安排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建筑物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具有节地、节水、节能、减少污染、延长建筑寿命、改善生态环境等优点。但是有人片面地认为加强建筑内外的绿化就是绿色建筑;建筑物单纯的节能就是绿色建筑;还有人认为建筑的平面将来有重新划分的可能就是生态建筑等等。

绿色建材行业发育不健全:在绿色建材方面存在着:片面强调材料的性能使用,对于材料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安全环保考虑不多;缺乏完整有效的绿色建材认证体系,对绿色建材的评价简单和盲目追求新型材料等问题。

4 推进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的建议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激励性政策:首先,针对建筑节能的相关问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进行适当的补充修改,同时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来法规,形成由统一的基本法律和相关配套法规组成的完善的法律体系。其次出台财政补贴、绿色贷款、减税政策等方面的成套激励政策,支持绿色产品、绿色建筑、新能源的开发与建设。

完善绿色建筑的技术支撑体系: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发展绿色建筑的技术支撑,我国目前在这方面还未形成体系化。建设部新近制定出版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是一套科学全面、简明易操作的评价体系和标准, 将十分有利于促进我国绿色建筑事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加强科研和宣传 教育 培训:在科研方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重点开展应用研究。广泛开展绿色建筑的宣传教育培训, 使绿色建筑观念深入人心, 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

绿色建筑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它的实现必须有一套良好的经济、社会、道德方面的激励体制和可靠的技术支撑。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我国基本国情的背景下,大力推进我够绿色建筑的发展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绿色建筑实践将促进全球环境品质的改善,提高人类的自身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 GBTF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2] 柏乃宁,姚利华.对我国节能建筑发展的探析[J]城市管理,2008(4)

[3] 戈华清.绿色建筑市场的法律调整[J].中国环保产业,2005(3)

[4] 李学征.中国绿色建筑的政策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6(1)

[5] 姚玉蓉.对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政府职能的思考[J].建筑经济,2007(8)

[6] 张文禄,胡永东.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及应用探讨[J],铁道建设,2007(3)

“绿色建筑”也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最早是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明确地提出来的。用建设部仇保兴副部长的 总结 ——“绿色建筑”就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回用过程)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可见,绿色建筑理念的提出,就是为了使得建筑在满足人类不断提高的健康、舒适、安全的需要基础上。对环境、资源影响最小,最终做到可持续发展.前提都是为了人类的永久利益。社会上有一些观点把绿色建筑看得很片面、绝对化,要不就是极端限制人的合理需求,以保护环境为唯一目的;而另一些观点就是把绿色建筑当成是仅仅是为人类的眼前利益、健康或舒适(像绿色建材、绿色蔬菜一样看待)而不怎么从整体上、长期上考虑对环境的影响。这两种观点可能都不利于“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和推广。绿色建筑最终的目标是以“绿色建筑”为基础,进而扩展至“绿色社区”、 “绿色城市”层面。达到促进建筑永续发展的目标。这意味着建筑不仅被作为非生命元素来对待,更被视为自然生态循环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的国情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二氧化碳排放居第二位,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要求,中国要采取一系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和措施,包括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

就能源消费而言,在我国化石能源资源探明储量中,90%以上是煤炭,人均储量也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人均石油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1%;天然气仅为4 5%;而目前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水平是发达国家的2~3倍以上。就土地的情况而言,我国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的1/3,水资源仅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实心黏土砖每年毁田12万亩;物耗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钢材消耗高出10%~25%,每拌和1立方米混凝土要多消耗水泥80公斤;卫生洁具的耗水量高出30%以上,而污水回用率仅为发达国家的25%。严峻的事实表明,中国不仅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也刻不容缓。

我们应该认识到我国不仅经济上“穷”,在资源和环境上更“穷”,但要想做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要摆脱狭隘的“唯经济穷论”,全面在“四节一环保”上提高标准,用强有力的税收、金融、土地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或开发绿色建筑项目,走在地区、国内甚至国际的前列。同时,强制要求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型城市的节约标准,提到一个和自身地区资源相符合的程度。

成本问题

从全国范围里来讲。绝大多数普通的民用建筑在节能等方面存在巨大的缺陷和不足,因此需要我们进行综合的设计来增加建筑这些方面的品质和性能,每一方面的改善基本上都需要增加一定的成本,比如成本增加10%以上,是必然的。

就住宅而言,一说到因为“节能要增加成本”,就有许多人说会增加购房人的负担,好像以后使用过程中的使用成本对老百姓无关紧要一样。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建造的经济成本,更要关注今后使用中的经济成本以及生态成本和社会成本。就生态成本来讲,今天对环境的污染今后需要花费更大的代价去治理;就社会成本来说,绿色建筑由于改善了室内的环境,使人的疾病发生率大幅度下降,因为人有80%的时间是在室内活动,这样疾病发生率将会大幅度下降.寿命将会延长,生存质量也大大提高,这就是另一方面的节约;同时,在建筑数十年的使用过程中.使用成本将高于建造成本数倍以上。,因此,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生态成本、社会成本和全寿命周期的经济成本上,况且现在的房价即使没有技术含量和“四节”,性能的提高也在不断的增加,这种价格的增加加大了房地产泡沫的可能性,因此房地产价格的理性回归应该是建立在价值的增加基础上的。我认为可以鼓励各个地方的高档住宅或其他民用建筑通过适当的高投入,带来项目的内外环境质量、提升“绿色”性能,从而提高房子的品质,以品质来支撑高于其他普通房子的价格,让这些高价房成为“绿色建筑”的榜样,以此带动地方住宅技术及产业化的发展,最终让更多的普通房子更容易实现“绿色”梦想。

绿色建筑需要什么样的技术?

在探索绿色建筑的技术路线时.经常会听到一些专家主张应该采用“低技术”,有些认为应该采用“适宜技术”,还有些认为应该采用“适宜技术结合高技术”等等不同的观点,我个人认为这种争论没有意义。技术是用来解决我们所面临的具体问题的,应该根据具体项目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来选择。更多技术选择的可能性一方面能够满足建筑师的创造需要,另一方面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在我们国家目前普遍技术非常落后的今天,如果不是大力去发展高新技术而一味强调低技术,只能是更落后,离我们自己的标准也会越来越远。

在技术选择上,我们应该从所需要的建筑性能和全寿命周期的观点去分析、判断、计算、选择。汪光焘部长说过,要充分认识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我们当前在经济增长方式方面主要还存在“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低技术能够解决还需要拖到今天吗?高低是相对的,适宜不适宜也是相对的,如果站在国际的水平上看,我们国内有些专家认为的“高技术”早已经是“低技术”和“适宜技术”了。所以根据我们的国情,恰恰需要去大力鼓励开发绿色高新技术甚至是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同时去大力鼓励使用高新技术,工程实践能促使技术的发展,使之变成适宜技术。只有这样.到2020年我们的住宅和公共建筑的能源资源消耗水平才有可能接近或达到现阶段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是我们国家建筑发展的总目标。

总之,绿色建筑的发展建设需要正确看待卫生、安全、健康、舒适的问题和当地资源情况,目前各地的节能标准里面所假定的舒适度,前提是小康标准的,是最基本的,不能完全体现今后的发展方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舒适度的标准也会提高,能源等资源的消耗也将会大幅提高。因此应该根据当地气候和生活习惯、经济水平分级,适应不同收入阶层和满足不同的需求,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同时,绿色建筑的设计需要将有关今后使用费用(如采暖制冷等)或能耗等定量化,要具体到单位使用者,这样有利于老百姓的选择权、知情权和监督。有了老百姓的参与,绿色建筑才会更加迅速和健康地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人们追求更舒适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在消耗着越来越多的能源,在人口密集的今天,生活坏境不断的恶化,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使我们不得不重视环境的问题,发展绿色建筑是缓解我国的恶劣的坏境首要选择,绿色建筑是一种崭新的设计思维和模式,它提供给使用者有益健康的建筑环境,并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减少能耗。以下本文就对绿色建筑节能设计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绿色设计要点

绿色建筑就是在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室内外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1、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目前绿色建筑处于快速推广发展阶段,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国际社会的认同,绿色建筑理念在我国也逐渐受到重视。2010年的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其参加的人数之多,范围之广,规模之大,反映了绿色建筑发展中各界对绿色建筑的关注程度达到空前的水平.而仅仅过了一年的时间,到了2011年,新建绿色建筑面积是2010年的46倍.全国评出了371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总建筑面积达3600多万平方米。

绿色建筑未来发展趋势

自绿色建筑发展以来,政府从鼓励引导、政策激励、强制推行三大方面推动发展。2012年,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财建〔2012〕167号)明确,对高星级绿色建筑给予财政奖励。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提出,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要从2012年的2%提升到2020年的50%。到2015年,能源强度降低16%,到2020年,30%的商业建筑都是绿色建筑,这就意味着到2020年我国将拥有全球最多的绿色建筑。

2、绿色节能建筑设计的要点

基于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状况,综合国内绿色建筑的研究成果,目前,我国绿色建筑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建筑选址和建筑功能

我国地域辽阔,占地面积巨大,气候类则复杂多样,分布在多个不同的气候带。在进行绿色节能建筑设计时,设计人员首先要考虑建筑的选址和建筑功能,结合建筑地点的地形特点、气候、场地资源、建筑风格和建筑功能等来确定建筑的设计规划,将环境与建筑形式相结合,避免重复性的进行简单的建筑设计。

(2)建筑平面设计

建筑整体及外部环境设计是在分析建筑周围气候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通过选址、规划、外部环境和体型朝向等设计,使建筑获得一个良好的外部微气候环境,达到节能的目的。

对室外风环境进行优化设计,使建筑物前后形成气压差,有利于夏季及过渡季的室内自然通风,减少冬季的冷风渗透。各用房尽量争取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以降低能耗。在进行绿色设计时应充分的考虑建筑的朝向,其目的是冬季能获得足够的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能利用自然通风并防止太阳辐射,减少对电器设备的依赖,设计时采用明厅、明卧、明卫、明厨的设计,外墙设计要努力提高室内环境的热稳定。

再者就是建筑的体型系数设计,绿色建筑的体形系数一定要先进行详细的计算分析,因为其直接关系到建筑的能耗,这主要是因为单位建筑空间的散热面积随着体形系数的增加而增加,能耗也随着提高,因此建筑通过采用合理节能建筑设计,增强建筑围护结构隔热,保温性能和提高空调、采暖设备能效比的节能措施,能满足《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

建筑师在进行设计中应充分预见到建筑可能根据用户的不同要求而改造,采取适应性改变、灵活性设计等策略,以此来提高建筑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益,以提高整体资源利用率,减少寿命周期的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3)改善建筑围护结构,减少能量损失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a)墙体节能技术:对于外墙,应重点发展高效保温节能的外保温墙体。如采用加气混凝土、黏土空心砖以及现浇混凝土墙体等。外侧可采用高性能保温砂浆、轻质高效保温聚苯板保温层以及浅色耐候饰面层等措施。外墙内保温可采用保温砂浆抹灰、硬质建筑保温制品内贴以及保温层挂装等做法。(b)门窗节能技术:控制窗墙比,窗户的传热系数一般大于同朝向外墙的传热系数,故在进行前期建筑设计时,在保证室内采光通风的前提下合理控制窗墙比是很重要的,一般北向不大于25%;南向不大于35%;东西向不大于30%。改善门窗保温效果。采用热阻大、能耗低的节能材料制造的新型保温节能门窗可大大提高热工性能,同时还要特别注意玻璃的选材,如:选择中空玻璃、low-e玻璃,镀膜玻璃等。减少冷风渗透。门窗是空气渗透的薄弱环节,除提高门窗制作质量外,加设密封条是提高门窗气密性的重要手段。(c) 屋面节能技术: 为了提高屋面的保温性能,屋面保温隔热层主要有:加气混凝土保温屋面,憎水性珍珠岩保温屋面,聚苯板、水泥聚苯板保温屋面,蓄水屋面,覆土 种植 屋面等;对屋顶可采用架空屋面,浅色屋面,种植屋面等;还有设计通风屋面、蓄水屋面等节能措施。

(4)绿化设计

根据建筑功能的需求,应通过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来改善既有的微气候环境,创造建筑节能的有利环境。要充分利用植被绿化改善建筑群内的自然亲和力,美化环境,降低城市热岛强度,调节局部微气候,实现良性氧循环。在建筑周围多种植、植被,可以有效地遮挡风沙、净化空气,遮挡阳光、降噪。植物的设计以简单为主,对此,乔木和灌木是很好的选择。提高绿地空间的利用率,增加绿量,使有限的绿量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整个景观设计为业主营造出四季如春、风景宜人的环境。

(5)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使用过程中的节能,另一方面还要考虑蕴含在建筑材料本身中的能源消耗量。在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选用生产能耗低的建筑材料,回收利用率较高的建筑材料。在材料的选择上也应该尽量就地选材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选用耐久性材料,使得建筑使用寿命延长,所以设计中选用耐久性较好的建材,最好做到建筑材料的使用寿命与建筑同步,减少材料的更换、维护,从而节约费用。

(6)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绿色建筑节水系统可归纳为减少排放、回收利用、循环使用和生态用水。主要采取如下节水措施:①在方案、规划阶段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②设置合理、完善的供水、排水系统。③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④建筑内卫生器具合理选用节水器具。⑤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⑥采用 雨水 收集利用系统,绿化、景观、洗车等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⑦按用途设置用水计量水表。⑧采用太阳能提供生活热水。⑨采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如给水龙头、坐式大便器等。

3、结 语

绿色建筑作为一个新兴产物,对环保、节能的要求,值得探索、研究和尝试。虽然绿色建筑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存在许多问题。但是它的未来一定会是一片光明。今后在建筑设计的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以绿色建设设计理念为指导,以节约资源,注重保护自然环境为目标,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寻求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 周世春.浅谈绿色建筑技术在民用建筑中的设计和应用.建筑设计管理,2009第6期

[2]宋德萱.节能建筑设计与技术.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 浅谈LEED对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启示和借鉴

2. 有关园林建筑赏析论文

3. 有关住宅建筑节能论文

4. 低碳建筑论文范文

5. 浅谈园林建筑毕业论文

低碳生活绿色发展议论文

低碳生活绿色发展议论文,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都应该去保护它,所以低碳生活绿色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让地球不受到污染。为大家介绍低碳生活绿色发展议论文。

现在处处都在倡议低碳,低碳可是一种好方法,它既十分环保,又可以使地球上的资源节约利用,所以从现在起我们就要行动起来做一个环保的减碳达人,为我们的地球家园出一份绵薄之力。

一天下午,我妹妹给我了一张“减碳达人倡议书”我看了看,并和爸爸妈妈商量了一番,大家都十分支持,决定从现在起我们要低碳生活。

现在家家户户都买了车,坐在车上既温暖又舒适,但这其中又会使空气被受到污染,又不低碳。星期六的下午,我们去八卦田游玩时,我们也考虑到了这一点,经过商量,我们坐公交车到了八卦田,这便是第一次的低碳行动。

到了八卦田,虽说那儿风景秀美吧!还是不够低碳。我们一家人逛了整整一大圈,发现在草坪中有一大堆废报纸。一看才知道,原来许多游客用报纸垫在草坪上,人走了,可废报纸还留在了那里,正让人看着难受。这时妹妹提议要去见那些废报纸,大家想:在这有许多中外游客,不捡的话,既丢了我们中国的形象,又丢了浙江杭州的形象和中国人民的形象,还是捡了为好。这边开始了第二次的低碳行动。

我们减了足有个把小时,这时天色已晚,正是吃饭的时候了,我们正准备把饭菜打包回家吃时,看到了那些一次性餐盒,这可是白色污染啊!因此,我们打消了打包的念头,为的就是我们的地球家园和哪一棵棵绿色的树。第三次低碳行动也做了成功!

记得还有一次,我们小区组织大家见小区中的垃圾这个有意义的活动,许多居民都参加了,我们家与不例外。那一天大家都拿着扫走在捡地上的垃圾。那些垃圾可真多啊!什么样的垃圾都有,过了几个小时,小区的花园变干净了许多,我们把垃圾进行了分类,放入了垃圾箱。

过了几个星期,社区发下来了一件件精美的物品,听妈妈说,这些物品都是由那些垃圾变成的!当时我大吃一惊,不敢相形妈妈说的话。这些垃圾竟有如此大的功能?没想到妈妈点了点头。那是一个有意义的一天,我既感受到了环卫工人人的辛苦,又能够通过劳动获得收获。

其实生活中的`低碳处处都有,只要你弯腰捡起一张纸,你就为环保做出了大贡献。我是文三街小学的学生为学期学校都会组织收集牛奶纸盒的活动,这就是低碳,每收集一些牛奶纸盒就可以把他们重新变成资源,在变废为宝。

在学校里有时大家都去上课了,可教室里的`灯还看得很亮,有时早晨正是最亮的时候,可点电灯还是还是看着。又是手在擦肥皂的时候,水龙头还在流水——老师经常教导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珍爱每一度电,其实浪费就是不低碳的表现。

所以,重现在开始,希望你能够和我们一样,支持环保,支持低碳,少浪费资源。也许这些行动十分得微不足道,但可以用我们的信心的力量聚成沙和塔,汇集成地球绿色的希望!让我们做一个环保的减碳达人吧!让这一年成为一个低碳年!

家家户户来低碳,地球将会更美好!

我们都知道地球资源非常重要,但因为人们的环保意识的薄弱以及恶意的破坏,地球妈妈正痛苦地呻吟着。洪水泛滥,山体滑坡,水土流失,大气污染,水资源缺乏等消息的报告,犹如一个个晴天霹雳,给了我们当头一击。这是怎样的一种打击啊?我们正经历严峻的考验,保护环境,成了我们每个人都应思考的一个问题。有人要问:“我能做什么?”答案很简单: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作为现代的文明人,我们应该学会过“低碳生活”。说得通俗些,低碳生活就是更低能量、更低消耗的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关系到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比如:节约电资源:出门时把家中所有的电器关闭;手机充完电后,也应该把充电器的电源插头拔掉。节约电资源,我们还可以做很多事。每天,当我们睡觉时,也应该让电灯“休息”一下,这也可以节约很多度电。家住在街道附近的同学在晚餐时,可以关掉家中的一部分灯,让窗外的霓虹灯照进来,享受一下“烛光晚餐”。

节约用水就更容易做到了,你有没有发现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可回收水”?比如,我们可以用淘米水来浇花,据说淘米水中还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浇过的花草会长得非常健壮的;再比如,我们可以用洗完衣服的水来拖地或冲厕所。洗完手后,主动把水龙头拧紧;洗碗时,把碗放在大水盆里洗,洗完后用清水冲净,这要比边放水边洗节约水,而且还能洗得更干净呢。

还有其他资源的节约:去上学或上班时,尽量少打车、开车或骑摩托车,因为这些出行方式既耗油也耗电,而且排放的尾气还会污染我们的生活环境;所以我们应该多骑自行车或步行,不需要油和电,非常环保,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锻炼身体。

这里,我想说的是,可能骑自行车或步行出行有点困难,因为它可能会占用我们很多的时间,而汽车、摩托车以及电动车的速度要比自行车或步行快得多。所以我们也要根据情况来选择出行的方式,路程比较近的,我们应该尽可能多的使用自行车或步行;而在路程远、时间紧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乘汽车或摩托车,只要我们有节约资源的意识,生活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的。

为了我们的地球,为了我们的将来,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节约我们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的资源吧!

低碳生活即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很多人认为低碳生活会降低我们的生活水平,其实恰恰相反,它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还能够有效地是环境不遭到破坏。如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日益增大,丝毫没有减少,这对各方面都产生了很多的弊处,它不仅影响了我们的健康,让我们患病的几率增加,更破坏了我们的环境,。只有人们共同意识到二氧化碳的危害,理解低碳的好处,才能使我们的环境不遭到破坏。

在人类的生存过程中,不断地消耗地球的能源,并不断向外界排出有害物质。在众多的有害物质中,二氧化碳就是造成温室效应、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在这个优越的环境里,有不少的人浪费能源,更甚有破坏环境者。很多的能源是不可再生的,所以我们不得不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低碳出发。

面对着气候变暖的问题,二氧化碳依然是罪魁祸首。而这就是人类不珍惜能源造成的,很多的人都毫不在乎能源的流失,认为能源是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但事实是,能源需要在地球上几百年甚至上一年才能产生。人类不能阻止二氧化碳的产生,所以我们更需要控制我们能够控制的,让我们从低碳做起。

在很多事上我们是可以控制二氧化碳的产生,随手关灯、开关、拔插头,这几步看似简单,但其实真正去做的人并不多,很少人在乎这丁点的资源。不坐电梯爬楼梯,省下大家的电,换自己的健康,很多人因为懒得爬楼梯而去乘电梯,爬楼梯虽然有一些累,但不仅能够省电,还对身体有好处。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这些东西不但不耐用,而且浪费了大量的资源,每年都有大量的资源用来造这些没有用处的东西。

在6月1日,中国环境发布了《中国生态足迹报告》,在50年内中国人均生态足迹足足增长了2倍。居世界第69位,据统计,中国消耗的资源已经超过了其自身生态系统所能提供资源的两倍以上。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也是日新月异,从以前的马车换成了三轮车至今换成了汽车,在这个时代,汽车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好处。但在这汽车好处的背后又有很多的弊处。随着生活条件的优越,生活的富裕,中国人口急速上升,使买车用车的人越来越多,导致二氧化碳排放的量越来越大。地球的臭氧层遭受了巨大的破坏。二氧化碳不仅伤害了人们的健康,甚至还严重破坏了环境,在南极上空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臭氧洞。

低碳生活是一种经济、健康、幸福的生活方式,它不仅不会降低我们的生活幸福指数,还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更加美好。我们共同生活在这个地球,我们必须为我们的地球献出一份力,让我们为这个共同的家园一起努力,为环境献出一份绵薄之力。保护环境,低碳生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

让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可以从以下方面写:一、绿色食品生产将成为农业发展的主导模式二、绿色食品的技术标准及认证体系国际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三、科学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将成为绿色食品发展的主要动力四、绿色食品生产经营产业化发展趋势将进一步凸现.

陕西省绿色发展趋势研究论文

中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很强的理论依据,它是解决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过程的中诸多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生态文明的形势与政策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发展绿色农业与建设生态文明》

[摘 要]生态文明作为崭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强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加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建立起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健康合理的消费模式以及和睦和谐的人际关系。而绿色农业是当前现代农业的主导模式,发展绿色农业,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促进人们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的形成以及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 绿色农业 生态文明 作用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它作为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强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而绿色农业是以生态为基础、科技为主导的新型现代农业模式,发展绿色农业,不仅能够适应建设生态文明的客观需要,而且对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普及绿色农业知识,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加大绿色农业的资金投入和科技创新力度,大力扶持绿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绿色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大力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为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绿色农业是适应生态文明客观要求的现代农业模式

人类文明的发展在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之后,现在正处于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阶段。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崭新形态,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重大进步。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农业作为一种以生态为基础、科技为主导的新型现代农业模式,是对以前所有农业模式的总结和提高,加快绿色农业的发展正是适应了建设生态文明客观需要所做出的必然选择。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工业文明既给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同时又使人类的发展陷入了困境。导致陷入发展困境的原因,主要是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一方面,人类消耗甚至浪费了大量的自然资源,使人类社会的发展面临着资源衰竭的困境;另一方面,人类的经济活动严重地污染了环境,破坏了生态,使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为摆脱发展困境,世界各国都在反思过去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发展模式的弊端,逐渐认识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不仅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而且对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做出了重要部署。从当前来看,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是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着力抓好的两项战略任务。这就要求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绿色农业是以生态为基础、科技为主导的新型现代农业模式,它不仅适应了现代农业发展趋势,更体现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客观要求。首先,绿色农业强调以科技为支撑,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来解决资源短缺与人口增长的矛盾。这就必然要求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其次,绿色农业强调以生态为基础,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绿色农业提供的是绿色产品,倡导的是绿色消费,通过培育优良品种、改善土壤质量和利用生态机制来促进农业的发展,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对农药和化肥的依赖,也就较好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因此,绿色农业是适应生态文明客观要求的最佳现代农业模式,在我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发展绿色农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绿色农业是当前现代农业的主导模式。在我国,发展绿色农业不仅适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而且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发展绿色农业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建设生态文明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绿色农业是对以前所有农业模式的总结和提高,能够有效地解决我国当前农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绿色农业强调以科技为主导,发展绿色农业能够利用有限的资源保障农产品的大量产出,有效解决农产品供求不平衡的问题;绿色农业以生产绿色食品为核心,发展绿色农业,能够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绿色农业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重点,强调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绿色农业是有效解决我国农业发展问题的必然选择,不仅为建立起可持续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创造良好条件,而且还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

其次,发展绿色农业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和促进公民消费观念、消费行为的转变,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发展绿色农业是推动科技进步特别是农业科技进步的一个重要途径。绿色农业要求确保资源安全,强调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这就会极大地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尽可能地减少农业资源的利用和消耗;绿色农业的最终产品是健康、安全的绿色食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中,都要实行严格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这必然推动绿色农业相关技术的进步,从而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同时,发展绿色农业还有利于促进公民消费观念、消费行为的转变。发展绿色农业,有利于引导广大公民全面认识农业,正确认识绿色产品,自觉进行绿色消费,带动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农药等。这必将对我国形成健康合理的消费模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重要的人力支撑。

再次,发展绿色农业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安全的生态环境,绿色农业以“绿色环境”、“绿色技术”、“绿色产品”为主体,实现了由高度依赖先进工业装备和过分依赖化肥、农药的石油农业向主要依靠生物内在机制的生态转变,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所选择的最佳农业发展模式。

最后,发展绿色农业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为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良好条件。发展绿色农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绿色农业是一种投入较少而收益较大的产业,可以使农民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绿色农业积极倡导发挥农业的多种功能作用,为农民收入的增加开辟了新的渠道;绿色农业强调实现产业化经营管理,需要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不仅可以拓宽农民的就业渠道和增收渠道,而且形成了农工贸一体化服务,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繁荣。这必然对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建设生态文明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积极建设生态文明

绿色农业是适应生态文明客观要求的现代农业模式,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绿色农业的发展,积极建设生态文明。

首先,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加快发展绿色农业的共识,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目前,我国在发展绿色农业的问题上还存在着认识不足、观念滞后的问题,直接影响了绿色农业的发展。对此,我们要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络等现代化的宣传工具,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活动,普及绿色农业知识,在全社会形成支持绿色农业加快发展的共识,增强各级政府、农村基层干部以及广大农民发展绿色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广大消费者认识化学农业、“黑色农业”的危害,认清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的国情,自觉拒绝污染和不安全的食品,增强绿色消费的观念,逐渐形成绿色消费的习惯和行为。通过宣传发展绿色农业的重要性,积极倡导绿色消费,使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观念深入人心,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起生态文明的思想观念。

其次,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为绿色农业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绿色农业是一种新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要想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推广,离不开各绿色农业示范区示范带动作用的发挥。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批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区,比如黑龙江、湖南的水稻生产和加工,内蒙古的乳品和牛羊肉生产与加工,新疆的葡萄和番茄生产与加工,江苏、浙江、福建的茶叶生产和加工等。这些省市区具有发展绿色农业优越的自然条件,并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产品生产与加工优势,完全可以利用现有条件和优势,建好当地的绿色农业科技实验和示范区,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大力促进相关绿色农业科学技术在当地的推广和应用,通过示范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来带动全地区绿色农业的整体发展,也为建设生态文明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再次,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力度,为绿色农业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发展绿色农业,建设生态文明,都离不开资金和政策的扶持。我国应该积极调整农业相关投资政策,把绿色农业建设作为农业投资的重点,加大公共财政的投资力度,为加快绿色农业的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提供雄厚的资金保障。根据绿色农业的发展要求,结合我国实际,对绿色农业发展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主要应集中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力扶持绿色农业科技创新,为绿色农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科技支撑。公共财政要加大对绿色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的资金支持,并引导农业科研单位将研究重点转向绿色农业,加快对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技术及其综合配套技术、质量监督检测技术、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利用技术等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二是大力扶持绿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绿色农业环境保护与资源循环利用的财政投资或补贴,为绿色农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和环境条件。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是发展绿色农业的重要物质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与资源的循环利用则是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加强公共财政对绿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绿色农业环境保护与资源循环利用的资金扶持,大幅度增加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搞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集中建成一批大中型水利骨干工程。另外,我们还要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等,增强生态功能,为绿色农业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三是大力扶持对广大农民的知识和技术培训,为绿色农业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力支撑。农民是发展绿色农业的主体,而当前我国广大农民不仅缺乏对绿色农业的认识和了解,更没有掌握发展绿色农业所必需的相关技术,因此,应根据各地发展绿色农业的条件及其绿色农业发展规划,多渠道、多形式、有针对性地对当地农民进行绿色农业的知识和技术培训。通过提供有力的资金政策支持,大力发展我国的绿色农业,充分发挥绿色农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使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参考文献:

[1]刘连馥:《绿色农业初探》,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

[2]孙火喜等:《加快我国绿色农业发展的思路对策》,《江西农业学报》2007年第3期

[3]杨兰根 张爱民 郑立平:《绿色农业及其发展对策》,《江西农业学报》2006年第5期

[4]张秉福 叶海芹:《试论我国绿色农业发展中的误区与对策》,《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5]刘伟明:《中国绿色农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世界农业》2004年第8期

[6]张爱民:《关于绿色农业发展若干关键问题的思考》,《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年第3期

绿色建筑也被称为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生态建筑,将来极可能会成为21世纪建筑设计的主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绿色建筑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本文从绿色建筑理念的内涵出发,对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和不足做了相关分析,为推进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绿色建筑;能源;可持续发展

1 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也称生态建筑、生态化建筑、可持续建筑。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将绿色建筑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广义上的节能,除“四节”外,主要是强调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二是保护环境,强调的是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三是满足人们使用上的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四是强调 与自然和谐共生。

学术界对绿色建筑有两个观点是比较一致的:一是要求绿色建筑关注对全球生态环境、地区生态环境及自身室内外环境的影响。二是要求绿色建筑关注建筑本身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即从材料开采、加工运输、建造、使用维修、更新改造直到最后拆除)各个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化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绿色建筑具有选址规划绿色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综合 措施 有效节能、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不仅可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且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最为经济合理,对绿色环境的冲击最小。

2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我国目前的城市化发展将一直保持较高的速度。城市化率将从目前40%左右发展到本世纪中叶的75%以上,这意味着每年约有1200~1500万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而每个城镇人口平均耗能水平比农村人口高3~倍。同时,近年来我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为高能耗建筑。既有建筑近400亿平方米,95%以上都属于高能耗建筑,能源利用率仅为33%。而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全过程中的能耗占用了全部资源和能源的50%,同时增加了环境负荷。这对我国的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理念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

我国建设部、科技部已于2005年10月印发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国家建设部和质量监督检疫检验总局于2006年6月发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第十七大 报告 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200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节能减排目标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是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必须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把推进现代化与建设生态文明有机统一起来,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3 我国绿色建筑目前存在的不足

法制建设和激励机制有待完善:我国已颁布实施的绿色建筑相关法律法规,存在二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只有节能与节地的相关规定,缺乏对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方面的专门法规;二是强调规划设计、评价、施工方面,忽视了物料生产、运营维护及拆除、回收阶段的相关政策。同时,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发展缺乏财政补贴、绿色贷款、减税政策等方面有效的激励政策的引导和扶持,没有可操作的奖惩 方法 来规范和制约各方利益主体必须积极参与。使得建筑节能长期落后, 成为我国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个薄弱环节。

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不够:目前,我国关于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的理论研究多数停留在关于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原则及生态学理论对建筑学的指导,国外先进绿色、生态建筑的 经验 介绍等方面,缺乏实际工程实践模式、计算机模拟、环境效果的测试分析。关于农村绿色建筑的深入理论研究较少,工程实践则更少。

对绿色建筑的理解片面:绿色建筑的核心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建筑学、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安排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建筑物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具有节地、节水、节能、减少污染、延长建筑寿命、改善生态环境等优点。但是有人片面地认为加强建筑内外的绿化就是绿色建筑;建筑物单纯的节能就是绿色建筑;还有人认为建筑的平面将来有重新划分的可能就是生态建筑等等。

绿色建材行业发育不健全:在绿色建材方面存在着:片面强调材料的性能使用,对于材料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安全环保考虑不多;缺乏完整有效的绿色建材认证体系,对绿色建材的评价简单和盲目追求新型材料等问题。

4 推进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的建议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激励性政策:首先,针对建筑节能的相关问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进行适当的补充修改,同时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来法规,形成由统一的基本法律和相关配套法规组成的完善的法律体系。其次出台财政补贴、绿色贷款、减税政策等方面的成套激励政策,支持绿色产品、绿色建筑、新能源的开发与建设。

完善绿色建筑的技术支撑体系: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发展绿色建筑的技术支撑,我国目前在这方面还未形成体系化。建设部新近制定出版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是一套科学全面、简明易操作的评价体系和标准, 将十分有利于促进我国绿色建筑事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加强科研和宣传 教育 培训:在科研方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重点开展应用研究。广泛开展绿色建筑的宣传教育培训, 使绿色建筑观念深入人心, 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

绿色建筑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它的实现必须有一套良好的经济、社会、道德方面的激励体制和可靠的技术支撑。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我国基本国情的背景下,大力推进我够绿色建筑的发展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绿色建筑实践将促进全球环境品质的改善,提高人类的自身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 GBTF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2] 柏乃宁,姚利华.对我国节能建筑发展的探析[J]城市管理,2008(4)

[3] 戈华清.绿色建筑市场的法律调整[J].中国环保产业,2005(3)

[4] 李学征.中国绿色建筑的政策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6(1)

[5] 姚玉蓉.对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政府职能的思考[J].建筑经济,2007(8)

[6] 张文禄,胡永东.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及应用探讨[J],铁道建设,2007(3)

“绿色建筑”也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最早是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明确地提出来的。用建设部仇保兴副部长的 总结 ——“绿色建筑”就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回用过程)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可见,绿色建筑理念的提出,就是为了使得建筑在满足人类不断提高的健康、舒适、安全的需要基础上。对环境、资源影响最小,最终做到可持续发展.前提都是为了人类的永久利益。社会上有一些观点把绿色建筑看得很片面、绝对化,要不就是极端限制人的合理需求,以保护环境为唯一目的;而另一些观点就是把绿色建筑当成是仅仅是为人类的眼前利益、健康或舒适(像绿色建材、绿色蔬菜一样看待)而不怎么从整体上、长期上考虑对环境的影响。这两种观点可能都不利于“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和推广。绿色建筑最终的目标是以“绿色建筑”为基础,进而扩展至“绿色社区”、 “绿色城市”层面。达到促进建筑永续发展的目标。这意味着建筑不仅被作为非生命元素来对待,更被视为自然生态循环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的国情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二氧化碳排放居第二位,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要求,中国要采取一系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和措施,包括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

就能源消费而言,在我国化石能源资源探明储量中,90%以上是煤炭,人均储量也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人均石油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1%;天然气仅为4 5%;而目前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水平是发达国家的2~3倍以上。就土地的情况而言,我国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的1/3,水资源仅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实心黏土砖每年毁田12万亩;物耗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钢材消耗高出10%~25%,每拌和1立方米混凝土要多消耗水泥80公斤;卫生洁具的耗水量高出30%以上,而污水回用率仅为发达国家的25%。严峻的事实表明,中国不仅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也刻不容缓。

我们应该认识到我国不仅经济上“穷”,在资源和环境上更“穷”,但要想做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要摆脱狭隘的“唯经济穷论”,全面在“四节一环保”上提高标准,用强有力的税收、金融、土地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或开发绿色建筑项目,走在地区、国内甚至国际的前列。同时,强制要求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型城市的节约标准,提到一个和自身地区资源相符合的程度。

成本问题

从全国范围里来讲。绝大多数普通的民用建筑在节能等方面存在巨大的缺陷和不足,因此需要我们进行综合的设计来增加建筑这些方面的品质和性能,每一方面的改善基本上都需要增加一定的成本,比如成本增加10%以上,是必然的。

就住宅而言,一说到因为“节能要增加成本”,就有许多人说会增加购房人的负担,好像以后使用过程中的使用成本对老百姓无关紧要一样。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建造的经济成本,更要关注今后使用中的经济成本以及生态成本和社会成本。就生态成本来讲,今天对环境的污染今后需要花费更大的代价去治理;就社会成本来说,绿色建筑由于改善了室内的环境,使人的疾病发生率大幅度下降,因为人有80%的时间是在室内活动,这样疾病发生率将会大幅度下降.寿命将会延长,生存质量也大大提高,这就是另一方面的节约;同时,在建筑数十年的使用过程中.使用成本将高于建造成本数倍以上。,因此,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生态成本、社会成本和全寿命周期的经济成本上,况且现在的房价即使没有技术含量和“四节”,性能的提高也在不断的增加,这种价格的增加加大了房地产泡沫的可能性,因此房地产价格的理性回归应该是建立在价值的增加基础上的。我认为可以鼓励各个地方的高档住宅或其他民用建筑通过适当的高投入,带来项目的内外环境质量、提升“绿色”性能,从而提高房子的品质,以品质来支撑高于其他普通房子的价格,让这些高价房成为“绿色建筑”的榜样,以此带动地方住宅技术及产业化的发展,最终让更多的普通房子更容易实现“绿色”梦想。

绿色建筑需要什么样的技术?

在探索绿色建筑的技术路线时.经常会听到一些专家主张应该采用“低技术”,有些认为应该采用“适宜技术”,还有些认为应该采用“适宜技术结合高技术”等等不同的观点,我个人认为这种争论没有意义。技术是用来解决我们所面临的具体问题的,应该根据具体项目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来选择。更多技术选择的可能性一方面能够满足建筑师的创造需要,另一方面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在我们国家目前普遍技术非常落后的今天,如果不是大力去发展高新技术而一味强调低技术,只能是更落后,离我们自己的标准也会越来越远。

在技术选择上,我们应该从所需要的建筑性能和全寿命周期的观点去分析、判断、计算、选择。汪光焘部长说过,要充分认识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我们当前在经济增长方式方面主要还存在“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低技术能够解决还需要拖到今天吗?高低是相对的,适宜不适宜也是相对的,如果站在国际的水平上看,我们国内有些专家认为的“高技术”早已经是“低技术”和“适宜技术”了。所以根据我们的国情,恰恰需要去大力鼓励开发绿色高新技术甚至是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同时去大力鼓励使用高新技术,工程实践能促使技术的发展,使之变成适宜技术。只有这样.到2020年我们的住宅和公共建筑的能源资源消耗水平才有可能接近或达到现阶段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是我们国家建筑发展的总目标。

总之,绿色建筑的发展建设需要正确看待卫生、安全、健康、舒适的问题和当地资源情况,目前各地的节能标准里面所假定的舒适度,前提是小康标准的,是最基本的,不能完全体现今后的发展方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舒适度的标准也会提高,能源等资源的消耗也将会大幅提高。因此应该根据当地气候和生活习惯、经济水平分级,适应不同收入阶层和满足不同的需求,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同时,绿色建筑的设计需要将有关今后使用费用(如采暖制冷等)或能耗等定量化,要具体到单位使用者,这样有利于老百姓的选择权、知情权和监督。有了老百姓的参与,绿色建筑才会更加迅速和健康地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人们追求更舒适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在消耗着越来越多的能源,在人口密集的今天,生活坏境不断的恶化,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使我们不得不重视环境的问题,发展绿色建筑是缓解我国的恶劣的坏境首要选择,绿色建筑是一种崭新的设计思维和模式,它提供给使用者有益健康的建筑环境,并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减少能耗。以下本文就对绿色建筑节能设计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绿色设计要点

绿色建筑就是在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室内外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1、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目前绿色建筑处于快速推广发展阶段,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国际社会的认同,绿色建筑理念在我国也逐渐受到重视。2010年的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其参加的人数之多,范围之广,规模之大,反映了绿色建筑发展中各界对绿色建筑的关注程度达到空前的水平.而仅仅过了一年的时间,到了2011年,新建绿色建筑面积是2010年的46倍.全国评出了371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总建筑面积达3600多万平方米。

绿色建筑未来发展趋势

自绿色建筑发展以来,政府从鼓励引导、政策激励、强制推行三大方面推动发展。2012年,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财建〔2012〕167号)明确,对高星级绿色建筑给予财政奖励。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提出,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要从2012年的2%提升到2020年的50%。到2015年,能源强度降低16%,到2020年,30%的商业建筑都是绿色建筑,这就意味着到2020年我国将拥有全球最多的绿色建筑。

2、绿色节能建筑设计的要点

基于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状况,综合国内绿色建筑的研究成果,目前,我国绿色建筑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建筑选址和建筑功能

我国地域辽阔,占地面积巨大,气候类则复杂多样,分布在多个不同的气候带。在进行绿色节能建筑设计时,设计人员首先要考虑建筑的选址和建筑功能,结合建筑地点的地形特点、气候、场地资源、建筑风格和建筑功能等来确定建筑的设计规划,将环境与建筑形式相结合,避免重复性的进行简单的建筑设计。

(2)建筑平面设计

建筑整体及外部环境设计是在分析建筑周围气候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通过选址、规划、外部环境和体型朝向等设计,使建筑获得一个良好的外部微气候环境,达到节能的目的。

对室外风环境进行优化设计,使建筑物前后形成气压差,有利于夏季及过渡季的室内自然通风,减少冬季的冷风渗透。各用房尽量争取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以降低能耗。在进行绿色设计时应充分的考虑建筑的朝向,其目的是冬季能获得足够的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能利用自然通风并防止太阳辐射,减少对电器设备的依赖,设计时采用明厅、明卧、明卫、明厨的设计,外墙设计要努力提高室内环境的热稳定。

再者就是建筑的体型系数设计,绿色建筑的体形系数一定要先进行详细的计算分析,因为其直接关系到建筑的能耗,这主要是因为单位建筑空间的散热面积随着体形系数的增加而增加,能耗也随着提高,因此建筑通过采用合理节能建筑设计,增强建筑围护结构隔热,保温性能和提高空调、采暖设备能效比的节能措施,能满足《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

建筑师在进行设计中应充分预见到建筑可能根据用户的不同要求而改造,采取适应性改变、灵活性设计等策略,以此来提高建筑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益,以提高整体资源利用率,减少寿命周期的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3)改善建筑围护结构,减少能量损失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a)墙体节能技术:对于外墙,应重点发展高效保温节能的外保温墙体。如采用加气混凝土、黏土空心砖以及现浇混凝土墙体等。外侧可采用高性能保温砂浆、轻质高效保温聚苯板保温层以及浅色耐候饰面层等措施。外墙内保温可采用保温砂浆抹灰、硬质建筑保温制品内贴以及保温层挂装等做法。(b)门窗节能技术:控制窗墙比,窗户的传热系数一般大于同朝向外墙的传热系数,故在进行前期建筑设计时,在保证室内采光通风的前提下合理控制窗墙比是很重要的,一般北向不大于25%;南向不大于35%;东西向不大于30%。改善门窗保温效果。采用热阻大、能耗低的节能材料制造的新型保温节能门窗可大大提高热工性能,同时还要特别注意玻璃的选材,如:选择中空玻璃、low-e玻璃,镀膜玻璃等。减少冷风渗透。门窗是空气渗透的薄弱环节,除提高门窗制作质量外,加设密封条是提高门窗气密性的重要手段。(c) 屋面节能技术: 为了提高屋面的保温性能,屋面保温隔热层主要有:加气混凝土保温屋面,憎水性珍珠岩保温屋面,聚苯板、水泥聚苯板保温屋面,蓄水屋面,覆土 种植 屋面等;对屋顶可采用架空屋面,浅色屋面,种植屋面等;还有设计通风屋面、蓄水屋面等节能措施。

(4)绿化设计

根据建筑功能的需求,应通过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来改善既有的微气候环境,创造建筑节能的有利环境。要充分利用植被绿化改善建筑群内的自然亲和力,美化环境,降低城市热岛强度,调节局部微气候,实现良性氧循环。在建筑周围多种植、植被,可以有效地遮挡风沙、净化空气,遮挡阳光、降噪。植物的设计以简单为主,对此,乔木和灌木是很好的选择。提高绿地空间的利用率,增加绿量,使有限的绿量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整个景观设计为业主营造出四季如春、风景宜人的环境。

(5)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使用过程中的节能,另一方面还要考虑蕴含在建筑材料本身中的能源消耗量。在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选用生产能耗低的建筑材料,回收利用率较高的建筑材料。在材料的选择上也应该尽量就地选材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选用耐久性材料,使得建筑使用寿命延长,所以设计中选用耐久性较好的建材,最好做到建筑材料的使用寿命与建筑同步,减少材料的更换、维护,从而节约费用。

(6)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绿色建筑节水系统可归纳为减少排放、回收利用、循环使用和生态用水。主要采取如下节水措施:①在方案、规划阶段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②设置合理、完善的供水、排水系统。③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④建筑内卫生器具合理选用节水器具。⑤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⑥采用 雨水 收集利用系统,绿化、景观、洗车等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⑦按用途设置用水计量水表。⑧采用太阳能提供生活热水。⑨采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如给水龙头、坐式大便器等。

3、结 语

绿色建筑作为一个新兴产物,对环保、节能的要求,值得探索、研究和尝试。虽然绿色建筑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存在许多问题。但是它的未来一定会是一片光明。今后在建筑设计的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以绿色建设设计理念为指导,以节约资源,注重保护自然环境为目标,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寻求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 周世春.浅谈绿色建筑技术在民用建筑中的设计和应用.建筑设计管理,2009第6期

[2]宋德萱.节能建筑设计与技术.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 浅谈LEED对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启示和借鉴

2. 有关园林建筑赏析论文

3. 有关住宅建筑节能论文

4. 低碳建筑论文范文

5. 浅谈园林建筑毕业论文

农产品绿色营销的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摘要:农产品绿色营销是国际性发展的大趋势,主要表现在理论研究日趋深入,生产和消费日益普及,法规建设不断完善等.顺应这一趋势,我们应在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开发、品牌化经营、市场体系建设、保障措施等方面采取相应对策.全文网址

龙华区绿色建筑发展趋势研究论文

绿色建筑是指能够达到节能减排目的建筑物。发展绿色建筑是建筑行业的主流方向。现阶段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下面是建筑网带来的关于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的内容介绍以供参考。1.在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增强,营造绿色建筑、健康住宅正成为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建筑师追求的目标。人们已不但注重单体建筑的质量,也关注小区的环境,不但注重结构安全,也关注室内空气的质量,不但注重材料的坚固耐久和价格低廉,也关注材料消耗对环境和能源的影响。同时,用户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在增强。今天,人们除了对于煤气、电器、房屋结构方面可能出现的隐患日益重视外,对一些慢性危害人体健康的东西的认识也在加强,人们已经意识到“绿色”和我们息息相关。2.开发生产了一批“绿色建材”。尽可能少用天然资源,大量使用尾矿、废渣、垃圾、废液等废弃物;采用低能耗制造工艺和无污染环境的生产技术;在产品配制或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甲醛、卤化物溶剂或芳香族碳氢化合物;产品中不得含有汞及其化合物;不得用铅、镉、铬等种金属及其化合物的颜料和添加剂;产品的设计是以改善生产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宗旨,即产品不仅不损害人体健康,而应有益于人体健康,产品具有多功能化,如抗菌、灭菌、防霉、除臭、隔热、阻燃、防火、调温、调湿、消磁、防射线、抗静电等;产品可循环或回收再利用,无污染环境的废弃物。 尽量开发环保型、健康型的壁纸、涂料、地毯、复合地板、管道纤维强化石膏板等装饰建材,如“防霉壁纸”是壁纸革命性的改变。“塑料金属复合管”,是国外20世纪90年代刚开始的替代金属管材的高科技产品,其内外两层为高密度聚乙烯,中层为铝,塑料与金属铝之间为两层胶,具有塑料与金属的优良性能,它有不会生锈,不使水质受污之优势,目前国内已研制成功。3.重视施工过程中环境问题。施工技术上主要问题以及主要技术:目前建筑行业主要的环境因素有噪声的排放、粉尘的排放(扬尘)、运输的遗撤、大量建筑垃圾的废弃、油漆、涂料以及化学品的泄露、资源能源的消耗如生产生活水电的消耗,装修过程中引起投诉较多的油漆、涂料、胶及含胶材料中甲苯、甲醛气味的排放等。在墙体上尽量使用其块砖等轻型保温材料;门窗作为建筑能耗损失最大的部位,是绿色建筑节能施工管理的关键环节,如何降低门窗的传热系数提高其密闭性是门窗节能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屋面保温措施,采用密度小、传热低、防水材料来敷设在屋面板和防水带之间,这种敷设方式通常称为正铺法。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绿色建筑也被称为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生态建筑,将来极可能会成为21世纪建筑设计的主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绿色建筑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本文从绿色建筑理念的内涵出发,对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和不足做了相关分析,为推进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绿色建筑;能源;可持续发展

1 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也称生态建筑、生态化建筑、可持续建筑。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将绿色建筑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广义上的节能,除“四节”外,主要是强调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二是保护环境,强调的是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三是满足人们使用上的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四是强调 与自然和谐共生。

学术界对绿色建筑有两个观点是比较一致的:一是要求绿色建筑关注对全球生态环境、地区生态环境及自身室内外环境的影响。二是要求绿色建筑关注建筑本身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即从材料开采、加工运输、建造、使用维修、更新改造直到最后拆除)各个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化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绿色建筑具有选址规划绿色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综合 措施 有效节能、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不仅可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且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最为经济合理,对绿色环境的冲击最小。

2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我国目前的城市化发展将一直保持较高的速度。城市化率将从目前40%左右发展到本世纪中叶的75%以上,这意味着每年约有1200~1500万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而每个城镇人口平均耗能水平比农村人口高3~倍。同时,近年来我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为高能耗建筑。既有建筑近400亿平方米,95%以上都属于高能耗建筑,能源利用率仅为33%。而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全过程中的能耗占用了全部资源和能源的50%,同时增加了环境负荷。这对我国的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理念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

我国建设部、科技部已于2005年10月印发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国家建设部和质量监督检疫检验总局于2006年6月发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第十七大 报告 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200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节能减排目标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是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必须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把推进现代化与建设生态文明有机统一起来,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3 我国绿色建筑目前存在的不足

法制建设和激励机制有待完善:我国已颁布实施的绿色建筑相关法律法规,存在二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只有节能与节地的相关规定,缺乏对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方面的专门法规;二是强调规划设计、评价、施工方面,忽视了物料生产、运营维护及拆除、回收阶段的相关政策。同时,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发展缺乏财政补贴、绿色贷款、减税政策等方面有效的激励政策的引导和扶持,没有可操作的奖惩 方法 来规范和制约各方利益主体必须积极参与。使得建筑节能长期落后, 成为我国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个薄弱环节。

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不够:目前,我国关于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的理论研究多数停留在关于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原则及生态学理论对建筑学的指导,国外先进绿色、生态建筑的 经验 介绍等方面,缺乏实际工程实践模式、计算机模拟、环境效果的测试分析。关于农村绿色建筑的深入理论研究较少,工程实践则更少。

对绿色建筑的理解片面:绿色建筑的核心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建筑学、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安排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建筑物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具有节地、节水、节能、减少污染、延长建筑寿命、改善生态环境等优点。但是有人片面地认为加强建筑内外的绿化就是绿色建筑;建筑物单纯的节能就是绿色建筑;还有人认为建筑的平面将来有重新划分的可能就是生态建筑等等。

绿色建材行业发育不健全:在绿色建材方面存在着:片面强调材料的性能使用,对于材料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安全环保考虑不多;缺乏完整有效的绿色建材认证体系,对绿色建材的评价简单和盲目追求新型材料等问题。

4 推进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的建议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激励性政策:首先,针对建筑节能的相关问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进行适当的补充修改,同时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来法规,形成由统一的基本法律和相关配套法规组成的完善的法律体系。其次出台财政补贴、绿色贷款、减税政策等方面的成套激励政策,支持绿色产品、绿色建筑、新能源的开发与建设。

完善绿色建筑的技术支撑体系: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发展绿色建筑的技术支撑,我国目前在这方面还未形成体系化。建设部新近制定出版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是一套科学全面、简明易操作的评价体系和标准, 将十分有利于促进我国绿色建筑事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加强科研和宣传 教育 培训:在科研方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重点开展应用研究。广泛开展绿色建筑的宣传教育培训, 使绿色建筑观念深入人心, 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

绿色建筑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它的实现必须有一套良好的经济、社会、道德方面的激励体制和可靠的技术支撑。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我国基本国情的背景下,大力推进我够绿色建筑的发展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绿色建筑实践将促进全球环境品质的改善,提高人类的自身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 GBTF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2] 柏乃宁,姚利华.对我国节能建筑发展的探析[J]城市管理,2008(4)

[3] 戈华清.绿色建筑市场的法律调整[J].中国环保产业,2005(3)

[4] 李学征.中国绿色建筑的政策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6(1)

[5] 姚玉蓉.对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政府职能的思考[J].建筑经济,2007(8)

[6] 张文禄,胡永东.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及应用探讨[J],铁道建设,2007(3)

“绿色建筑”也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最早是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明确地提出来的。用建设部仇保兴副部长的 总结 ——“绿色建筑”就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回用过程)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可见,绿色建筑理念的提出,就是为了使得建筑在满足人类不断提高的健康、舒适、安全的需要基础上。对环境、资源影响最小,最终做到可持续发展.前提都是为了人类的永久利益。社会上有一些观点把绿色建筑看得很片面、绝对化,要不就是极端限制人的合理需求,以保护环境为唯一目的;而另一些观点就是把绿色建筑当成是仅仅是为人类的眼前利益、健康或舒适(像绿色建材、绿色蔬菜一样看待)而不怎么从整体上、长期上考虑对环境的影响。这两种观点可能都不利于“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和推广。绿色建筑最终的目标是以“绿色建筑”为基础,进而扩展至“绿色社区”、 “绿色城市”层面。达到促进建筑永续发展的目标。这意味着建筑不仅被作为非生命元素来对待,更被视为自然生态循环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的国情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二氧化碳排放居第二位,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要求,中国要采取一系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和措施,包括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

就能源消费而言,在我国化石能源资源探明储量中,90%以上是煤炭,人均储量也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人均石油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1%;天然气仅为4 5%;而目前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水平是发达国家的2~3倍以上。就土地的情况而言,我国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的1/3,水资源仅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实心黏土砖每年毁田12万亩;物耗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钢材消耗高出10%~25%,每拌和1立方米混凝土要多消耗水泥80公斤;卫生洁具的耗水量高出30%以上,而污水回用率仅为发达国家的25%。严峻的事实表明,中国不仅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也刻不容缓。

我们应该认识到我国不仅经济上“穷”,在资源和环境上更“穷”,但要想做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要摆脱狭隘的“唯经济穷论”,全面在“四节一环保”上提高标准,用强有力的税收、金融、土地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或开发绿色建筑项目,走在地区、国内甚至国际的前列。同时,强制要求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型城市的节约标准,提到一个和自身地区资源相符合的程度。

成本问题

从全国范围里来讲。绝大多数普通的民用建筑在节能等方面存在巨大的缺陷和不足,因此需要我们进行综合的设计来增加建筑这些方面的品质和性能,每一方面的改善基本上都需要增加一定的成本,比如成本增加10%以上,是必然的。

就住宅而言,一说到因为“节能要增加成本”,就有许多人说会增加购房人的负担,好像以后使用过程中的使用成本对老百姓无关紧要一样。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建造的经济成本,更要关注今后使用中的经济成本以及生态成本和社会成本。就生态成本来讲,今天对环境的污染今后需要花费更大的代价去治理;就社会成本来说,绿色建筑由于改善了室内的环境,使人的疾病发生率大幅度下降,因为人有80%的时间是在室内活动,这样疾病发生率将会大幅度下降.寿命将会延长,生存质量也大大提高,这就是另一方面的节约;同时,在建筑数十年的使用过程中.使用成本将高于建造成本数倍以上。,因此,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生态成本、社会成本和全寿命周期的经济成本上,况且现在的房价即使没有技术含量和“四节”,性能的提高也在不断的增加,这种价格的增加加大了房地产泡沫的可能性,因此房地产价格的理性回归应该是建立在价值的增加基础上的。我认为可以鼓励各个地方的高档住宅或其他民用建筑通过适当的高投入,带来项目的内外环境质量、提升“绿色”性能,从而提高房子的品质,以品质来支撑高于其他普通房子的价格,让这些高价房成为“绿色建筑”的榜样,以此带动地方住宅技术及产业化的发展,最终让更多的普通房子更容易实现“绿色”梦想。

绿色建筑需要什么样的技术?

在探索绿色建筑的技术路线时.经常会听到一些专家主张应该采用“低技术”,有些认为应该采用“适宜技术”,还有些认为应该采用“适宜技术结合高技术”等等不同的观点,我个人认为这种争论没有意义。技术是用来解决我们所面临的具体问题的,应该根据具体项目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来选择。更多技术选择的可能性一方面能够满足建筑师的创造需要,另一方面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在我们国家目前普遍技术非常落后的今天,如果不是大力去发展高新技术而一味强调低技术,只能是更落后,离我们自己的标准也会越来越远。

在技术选择上,我们应该从所需要的建筑性能和全寿命周期的观点去分析、判断、计算、选择。汪光焘部长说过,要充分认识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我们当前在经济增长方式方面主要还存在“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低技术能够解决还需要拖到今天吗?高低是相对的,适宜不适宜也是相对的,如果站在国际的水平上看,我们国内有些专家认为的“高技术”早已经是“低技术”和“适宜技术”了。所以根据我们的国情,恰恰需要去大力鼓励开发绿色高新技术甚至是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同时去大力鼓励使用高新技术,工程实践能促使技术的发展,使之变成适宜技术。只有这样.到2020年我们的住宅和公共建筑的能源资源消耗水平才有可能接近或达到现阶段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是我们国家建筑发展的总目标。

总之,绿色建筑的发展建设需要正确看待卫生、安全、健康、舒适的问题和当地资源情况,目前各地的节能标准里面所假定的舒适度,前提是小康标准的,是最基本的,不能完全体现今后的发展方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舒适度的标准也会提高,能源等资源的消耗也将会大幅提高。因此应该根据当地气候和生活习惯、经济水平分级,适应不同收入阶层和满足不同的需求,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同时,绿色建筑的设计需要将有关今后使用费用(如采暖制冷等)或能耗等定量化,要具体到单位使用者,这样有利于老百姓的选择权、知情权和监督。有了老百姓的参与,绿色建筑才会更加迅速和健康地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人们追求更舒适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在消耗着越来越多的能源,在人口密集的今天,生活坏境不断的恶化,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使我们不得不重视环境的问题,发展绿色建筑是缓解我国的恶劣的坏境首要选择,绿色建筑是一种崭新的设计思维和模式,它提供给使用者有益健康的建筑环境,并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减少能耗。以下本文就对绿色建筑节能设计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绿色设计要点

绿色建筑就是在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室内外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1、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目前绿色建筑处于快速推广发展阶段,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国际社会的认同,绿色建筑理念在我国也逐渐受到重视。2010年的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其参加的人数之多,范围之广,规模之大,反映了绿色建筑发展中各界对绿色建筑的关注程度达到空前的水平.而仅仅过了一年的时间,到了2011年,新建绿色建筑面积是2010年的46倍.全国评出了371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总建筑面积达3600多万平方米。

绿色建筑未来发展趋势

自绿色建筑发展以来,政府从鼓励引导、政策激励、强制推行三大方面推动发展。2012年,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财建〔2012〕167号)明确,对高星级绿色建筑给予财政奖励。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提出,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要从2012年的2%提升到2020年的50%。到2015年,能源强度降低16%,到2020年,30%的商业建筑都是绿色建筑,这就意味着到2020年我国将拥有全球最多的绿色建筑。

2、绿色节能建筑设计的要点

基于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状况,综合国内绿色建筑的研究成果,目前,我国绿色建筑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建筑选址和建筑功能

我国地域辽阔,占地面积巨大,气候类则复杂多样,分布在多个不同的气候带。在进行绿色节能建筑设计时,设计人员首先要考虑建筑的选址和建筑功能,结合建筑地点的地形特点、气候、场地资源、建筑风格和建筑功能等来确定建筑的设计规划,将环境与建筑形式相结合,避免重复性的进行简单的建筑设计。

(2)建筑平面设计

建筑整体及外部环境设计是在分析建筑周围气候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通过选址、规划、外部环境和体型朝向等设计,使建筑获得一个良好的外部微气候环境,达到节能的目的。

对室外风环境进行优化设计,使建筑物前后形成气压差,有利于夏季及过渡季的室内自然通风,减少冬季的冷风渗透。各用房尽量争取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以降低能耗。在进行绿色设计时应充分的考虑建筑的朝向,其目的是冬季能获得足够的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能利用自然通风并防止太阳辐射,减少对电器设备的依赖,设计时采用明厅、明卧、明卫、明厨的设计,外墙设计要努力提高室内环境的热稳定。

再者就是建筑的体型系数设计,绿色建筑的体形系数一定要先进行详细的计算分析,因为其直接关系到建筑的能耗,这主要是因为单位建筑空间的散热面积随着体形系数的增加而增加,能耗也随着提高,因此建筑通过采用合理节能建筑设计,增强建筑围护结构隔热,保温性能和提高空调、采暖设备能效比的节能措施,能满足《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

建筑师在进行设计中应充分预见到建筑可能根据用户的不同要求而改造,采取适应性改变、灵活性设计等策略,以此来提高建筑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益,以提高整体资源利用率,减少寿命周期的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3)改善建筑围护结构,减少能量损失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a)墙体节能技术:对于外墙,应重点发展高效保温节能的外保温墙体。如采用加气混凝土、黏土空心砖以及现浇混凝土墙体等。外侧可采用高性能保温砂浆、轻质高效保温聚苯板保温层以及浅色耐候饰面层等措施。外墙内保温可采用保温砂浆抹灰、硬质建筑保温制品内贴以及保温层挂装等做法。(b)门窗节能技术:控制窗墙比,窗户的传热系数一般大于同朝向外墙的传热系数,故在进行前期建筑设计时,在保证室内采光通风的前提下合理控制窗墙比是很重要的,一般北向不大于25%;南向不大于35%;东西向不大于30%。改善门窗保温效果。采用热阻大、能耗低的节能材料制造的新型保温节能门窗可大大提高热工性能,同时还要特别注意玻璃的选材,如:选择中空玻璃、low-e玻璃,镀膜玻璃等。减少冷风渗透。门窗是空气渗透的薄弱环节,除提高门窗制作质量外,加设密封条是提高门窗气密性的重要手段。(c) 屋面节能技术: 为了提高屋面的保温性能,屋面保温隔热层主要有:加气混凝土保温屋面,憎水性珍珠岩保温屋面,聚苯板、水泥聚苯板保温屋面,蓄水屋面,覆土 种植 屋面等;对屋顶可采用架空屋面,浅色屋面,种植屋面等;还有设计通风屋面、蓄水屋面等节能措施。

(4)绿化设计

根据建筑功能的需求,应通过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来改善既有的微气候环境,创造建筑节能的有利环境。要充分利用植被绿化改善建筑群内的自然亲和力,美化环境,降低城市热岛强度,调节局部微气候,实现良性氧循环。在建筑周围多种植、植被,可以有效地遮挡风沙、净化空气,遮挡阳光、降噪。植物的设计以简单为主,对此,乔木和灌木是很好的选择。提高绿地空间的利用率,增加绿量,使有限的绿量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整个景观设计为业主营造出四季如春、风景宜人的环境。

(5)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使用过程中的节能,另一方面还要考虑蕴含在建筑材料本身中的能源消耗量。在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选用生产能耗低的建筑材料,回收利用率较高的建筑材料。在材料的选择上也应该尽量就地选材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选用耐久性材料,使得建筑使用寿命延长,所以设计中选用耐久性较好的建材,最好做到建筑材料的使用寿命与建筑同步,减少材料的更换、维护,从而节约费用。

(6)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绿色建筑节水系统可归纳为减少排放、回收利用、循环使用和生态用水。主要采取如下节水措施:①在方案、规划阶段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②设置合理、完善的供水、排水系统。③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④建筑内卫生器具合理选用节水器具。⑤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⑥采用 雨水 收集利用系统,绿化、景观、洗车等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⑦按用途设置用水计量水表。⑧采用太阳能提供生活热水。⑨采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如给水龙头、坐式大便器等。

3、结 语

绿色建筑作为一个新兴产物,对环保、节能的要求,值得探索、研究和尝试。虽然绿色建筑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存在许多问题。但是它的未来一定会是一片光明。今后在建筑设计的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以绿色建设设计理念为指导,以节约资源,注重保护自然环境为目标,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寻求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 周世春.浅谈绿色建筑技术在民用建筑中的设计和应用.建筑设计管理,2009第6期

[2]宋德萱.节能建筑设计与技术.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 浅谈LEED对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启示和借鉴

2. 有关园林建筑赏析论文

3. 有关住宅建筑节能论文

4. 低碳建筑论文范文

5. 浅谈园林建筑毕业论文

上百度文库找找资料,多找几篇,总结成1篇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论文

建设美丽中国

1、基本方略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2、具体路径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珍惜每一寸国土,尽可能集中集约利用国土空间,减少对自然生态空间的占用。要按照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的要求,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结构和经济体系。要大幅提高生产绿色化程度,改变过去靠大量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换取物质财富的老路,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要以绿色消费、低碳消费、适度消费为主满足消费需求,尽量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有负面影响的生活行为。3、重点任务是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推进绿色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长远大计,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体制保障。这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今后5年建设美丽中国的重点任务,完成好这些任务,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将再上一个新台阶。

作为新时代中国大学生,我们首先得明白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那我们身上的担子可谓是非常重要了,因为建设美丽中国,可就看我们的操作了,我认为我们建设中国这个话题太大,那么我们先建设美丽校园如何?只有我们先把自己当前生活的校园环境建设好了,我们的社会才能跟着好,因此我组织过班委和部分同学打扫过校园,捡过教室内桌框里的垃圾,抬起过倒在校园里的自行车,还去图书馆整理过书籍,为了让我们的校园更美一些。做的这些事儿,从小了说,如果我们上课地上有很多垃圾,生活环境不好,这框里有同学用过的纸屑,吃剩的零食残渣,那我们还愿意将书包放在桌框里吗?没地方放书包,索性就不背书包了,不背书包书就带的少,或者不带笔啥的。更有甚者,就导致直接不来上课了。用一句话形容就是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同时这个例子也在告诫我们做一同时这个例子也在告诫我们,做一个文明的人,不乱丢纸屑,不乱将零食残渣或垃圾,扔到桌框为同学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环境保护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一个话题,更是一种意识、一种理念和一种生活方式。环境保护不但需要政府和专家学者的努力,也需要公共的广泛参与,更需要广大大学生的实际行动。建设生态文明是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延续人类文明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做到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生态良好,维护和改善人的生存发展条件。在新形势下培育生态环境文明意识,必须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找寻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实践中接受教育。也就是说,必须坚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倡导新的生活方式,不追求华丽,进行适度消费。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活动。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心自己,关心学校环境,关心社会和国家,关心世界,关心整个宇宙。积极参与,深入思考,不断实践,勇于创新,为祖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处自己的一份力!

一.准确得体要求论文题目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常见毛病是:过于笼统,题不扣文。如:'金属疲劳强度的研究'过于笼统,若改为针对研究的具体对象来命题。效果会好得多,例如'含镍名牌的合金材料疲劳强度的研究',这样的题名就要贴切得多。再如:'35Ni-15Cr型铁基高温合金中铝和钛含量对高温长期性能和组织稳定性能的影响的研究'这样的论文题目,既长又不准确,题名中的35Ni-15Cr是何含义,令人费解,是百分含量?是重量比?体积比?金属牌号?或是其它什么,请教不得而知,这就叫题目含混不清,解决的办法就是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清晰地点示出论文研究的内容。假如上面的题目中,指的是百分含量,可放在内文中说明,不必写在标题中,标题中只需反映含Ni和Cr这一事实即可。可参考的修改方案为:'Ni、Cr合金中Al和Ti含量对高温性能和组织稳定性的影响'。关键问题在于题目要紧扣论文内容,或论文内容民论文题目要互相匹配、紧扣,即题要扣文,文也要扣题。这是撰写论文的基本准则。二.简短精炼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选。至于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并无统一的'硬性'规定,一般希望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不过,不能由于一味追求字数少而影响题目对内容的恰当反映,在遇到两者确有矛时,宁可多用几个字也要力求表达明确。常见了繁琐题名如:'关于钢水中所含化学成分的快速分析方法的研究'。在这类题目中,像'关于'、'研究'等词汇如若舍之,并不影响表达。既是论文,总包含有研究及关于什么方面的研究,所以,上述题目便可精炼为:'钢水化学成分的快速分析法'。这样一改,字数便从原21个安减少为12个字,读起来觉得干净利落、简短明了。若简短题名不足以显示论文内容或反映出属于系列研究的性质,则可利用正、副标题的方法解决,以加副标题来补充说明特定的实验材料,方法及内容等信息,使标题成为既充实准确又不流于笼统和一般化。如?quot;(主标题)有源位错群的动力学特性--(副标题)用电子计算机模拟有源位错群的滑移特性'。三.外延和内涵要恰如其分'外延'和'内涵'属于形式逻辑中的概念。所谓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而所谓内涵,则是指对每一个概念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命题时,若不考虑逻辑上有关外延和内涵的恰当运用,则有可能出现谬误,至少是不当。如:'对农村合理的全、畜、机动力组合的设计'这一标题即存在逻辑上的错误。题名中的'人',其外延可能是青壮年,也可以是指婴儿、幼儿或老人,因为后者也?quot;人',然而却不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显然不属于命题所指,所以泛用'人',其外延不当。同理,'畜'可以指牛,但也可以指羊和猪,试问,哪里见到过用羊和猪来犁田拉磨的呢?所以也属于外延不当的错误。其中,由于使用'劳力'与'畜力',就不会分别误解成那些不具有劳动能力和不能使役的对象。论文题目虽然居于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醒目位置,但仍然存在题目是否醒目的问题,因为题目所用字句及其所表现的内容是否醒目,其产生的效果是相距甚远的。正文是一篇论文的本论,属于论文的主体,它占据论文的最大篇幅。论文所体现的创造性成果或新的研究结果,都将在这一部分得到充分的反映。因此,要求这一部分内容充实,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力,主题明确。为了满足这一系列要求,同时也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人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自然段。每一逻辑段落可冠以适当标题(分标题或小标题)。

最准确的分数如下: 听力满分:(对话题分、短文题142分) 阅读满分:(快速阅读71分、仔细阅读分) 综合满分:71(完型或改错71分) 写作满分:142(翻译或篇章问答分、写作分) 建议做做近5年真题

中国中药市场发展趋势研究论文

我国中药材市场发展的趋势雨会越来越好的,尤其是现在大家认识到重要

1、中医药种植规模增大,但缺乏源头监管

随着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实施,中药材种植在大江南北蔚然成风。地方政府极力推行中药材种植,但是未能严格按照道地药材规划进行科学种植,同时缺乏道地药材种植技术扶持,源头监管缺乏,土壤检测、田间作业全过程监管缺失,导致品种变异,原药材性状、含量水平差异较大。

2、中医药价格波动加剧,企业采购成本增加

由于药材种植监管缺失,原药材质量良莠不齐,完全符合药典要求的原料药缺乏。同时,监管部门对中医药下游产业企业如中药饮片、中成药企业监管逐年增强,各种市场抽检、飞行检查使企业经营压力增大。

3、中医药产品业态较多,但同质化现象严重

目前,中药产品业态包括:中药饮片、用中药传统制作方法制作的各种蜜丸、水丸、冲剂、糖浆 、膏药、颗粒剂、粉剂、代煎代配,以及用现代药物制剂技术制成的中药片剂、针剂、胶囊、口服液等专科用药。中成药发展势头不足,各生产企业产品同质化现象明显,业内竞争激烈。

4、中医药产业自动化程度低,生产设备陈旧

采用现代药物制剂技术制成的中药片剂、针剂、胶囊、口服液、颗粒剂、粉剂等,其生产工艺基本达到化学药物生产技术水平,可以较大程度实现自动化、工业化。但是,中药饮片、颗粒剂、丸剂、膏剂的生产加工,受片型要求的影响,物料流动性差,依然沿用80年代日本药材加工技术。

5、中医药新产品发展迟缓,产业延伸动力不足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药保健品广告市场的规范与整顿,中药保健品行业的营销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关国家职能部门加强了对中药保健品广告的审查,加大了对违法广告的审查和打击力度,舆论声讨违法广告的声音不断,给本来就危机四伏的中药保健品市场带来了强烈地冲击。

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建设规范化药材种植基地,构建中药全过程追溯体系。中药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要统筹规划、加强源头和过程监管,提出产业发展指导规划和采取监管措施,分阶段实现产业升级,最终达到中医药产业绿色化、自动化、信息化生产。

中药材的种植产地非常重要。建议国家相关职能部门统筹规划道地化区域,利用“互联网+中药材基地”形成数字化管理体系,实现差异化种植,保证药材道地化,避免品种变异,实现药材种植、田间作业可追溯,保证原料药的质量,解决民生问题,实现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药作为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我国早在唐代就已开始了中药材的栽培种植实践,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药材开始进行多品种大规模种植,近年在“健康中国”战略与国家支持中医药行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下,我国中药种植发展壮大,中国中医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药资源庞大,中药种植面积总体回升

中药资源以自然资源为物质基础,极为广博。物种间的形体构造、生理机能以及生态环境千差万别,但从自然属性来讲分别属于植物、动物和矿物,即我国中药资源基本上是由药用植物、药用动物和药用矿物三大类构成的。

据统计,我国的中药资源种类有12807种(含种下分类单位),药用植物占全部种类的87%,药用动物占12%,药用矿物不足1%。

政策支持下,行业未来向好发展

近年来我国在医药行业的发展下,对中医药的重视逐步加深,2016年健康中国战略下,对中医药在全国健康工作中的认识提高,更加注重中医药行业的发展质量。

“十二五”时期,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中药材生产研究应用专业队伍初步建立,生产技术不断进步,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市场监管不断加强,50余种濒危野生中药材实现了种植养殖或替代,我国中药种植已经可以基本满足了中医药临床用药、中药产业和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十三五”时期,随着我国中医药行业政策的不断落地,中药种植科技水平将会不断提升,通过规模化、集约化的种植基地建设,提高我国中药材产量,提高行业运行质量,未来行业整体向好。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中药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行业经营指标分析

从2014-2020年中国中药行业营业收入整体呈现先降后增的趋势,2015年中药行业的营收由于医保整改的影响出现了一次较大规模的下降,下降幅度达到了;但在随后2016-2019年中,中药行业营业收入重新呈现连续增长,2019年行业营业收入达到近五年最大值亿元,同比增长。

2020年疫情期间受疫情时期医院治疗限流及治疗感冒退烧药限购等影响,化药制剂、中成药、中药饮片营收和利润都出现下降,2020年中药行业的营业收入相应地下降了到亿元。

从中药行业的归母净利润情况来看,2014-2020年我国中药行业归母净利润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归母净利润在2017年达到极大值亿元,随后在2018-2020年开始下降,2020年行业归母净利润变负,为亿元。

主要原因同样在于医保支出结构中加强控制辅助用药以及限制西医开中成药的政策逐步落地以及2020年疫情期间的用药控制。但在2021年随着我国中医药扶持政策的发布落地,行业第一季度净利润重新增长,达到亿元。

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丰富的资源和广泛的用途构成了我国中药的资源优势,中药行业也是中国国内赢利能力较强的行业,产品利润率高。并且,例如片仔癀等企业,内部的中药秘方形成品牌,品牌形成竞争壁垒,可以保持产品的高附加值。

从毛利率也可看出,2014-2021年我国中药行业的销售毛利率整体呈现波动式上涨趋势,并且2015-2021年行业的毛利率都高于40%,说明行业的盈利性非常高,其盈利能力要远高于我国大部分行业。

从中药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收益率变化情况来看,在行业景气度下降的背景下,受到净利润、净资产和负债的变化影响,2014-2020年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收益率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020年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仅为,说明中药行业的公司所有者投资获利水平出现连续下降。但在2021年第一季度,净资产收益率重新增长到,提高了行业企业整体的投资获利水平。

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存货周转率是对流动资产周转率的补充说明,是衡量企业销售能力及存货管理水平的综合性指标。2014-2021年中国中药行业的存货周转率一直处于震荡形态,区间在次次,说明行业整体的存货变现能力较为良好。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赊销净收入与平均应收账款余额之比,是衡量企业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及管理效率的指标。2014-2020年中药行业的应收账款呈现连续降低趋势,2020年行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降到了次,说明行业整体的应收账款变现速度降低,主要原因在于行业的应收账款额的快速增长。2021年第一季度,行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出现了首次增长,为次。

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从中药行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来看,2014-2021年我国中药行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呈现先下降后增长的趋势,2016年行业资产负债率是近年最小值,为;随后行业的资产负债率缓慢上涨,2020年行业的整体资产负债率为。

2021年行业的资产负债率略微下降,为。从负债比例大小来看,中药行业的负债水平良好,没有形成极高杠杆或低杠杆的局面。

从中药行业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来看,2014-2021年中药行业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呈现先增长后震荡的变化趋势,2020年行业的流动比率为,速动比率为;2021年第一季度行业的流动比率为,速动比率为,说明行业整体的短期偿债能力处于正常水平。

行业成长能力分析

从行业的营业收入增长率来看,2014-2020年间,行业的营业收入增长率自2014年后半年的回落后,在2016-2018年间维持10%-20%间的增长,随后在2019-2020年间出现了明显下降,并在2020年变负,但在2020年后半年和2021年第一季度指标的变化说明了行业的营业收入增长率重新出现了增长趋势。并且根据2020-2021年我国出台的众多中医药行业政策来看,行业的发展能力仍然被看好。

EPS(扣非摊薄)增长率,即扣除不是经常主营业务的每股收益增长率,是指反映了每一份公司股权可以分得的扣非利润的增长程度。2014-2020年中国中药行业的EPS(扣非摊薄)同比增长率自2014年后长期处于负值或者低位正值,2020年全年行业的EPS(扣非摊薄)同比下降了约145%,达到了近五年最低值,形成该走势的主要驱动因素是行业营业利润率的下降。

但在2021年行业的EPS(扣非摊薄)同比增长率重新回正,达到,为近些年最大增长幅度,也侧面说明了行业的成长性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