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政研论文张伟

发布时间:

政研论文张伟

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17篇被SCI收录,60余篇被EI收录,出版专著两部,获专利两项。主要论文有:1. Shaopu Yang, Yushu Chen, The Bifurcations and Singularities of the Parameterical Vibration in a system with Davidenkov&qouts hysteretic nonlinearity, 《Mechanics Research Communication》,, ,1992, (SCI收录)2. Shaopu Yang, Ahmadian M., The Hopf Bifurcation in a Railway Wheelset with Nonlinear Damping, 《Rail Transportation》,ASME, RTD- , 1996,(EI收录)3. Ahmadian M. and Shaopu Yang, Effect of Suspension Nonlinearities on Rail Vehicle Bifurcation and Stability, 《Rail Transportation》,ASME, RTD- , 1997,(EI收录)4. Ahmadian M. and Shaopu Yang, Hopf Bifurcation and Hunting Behavior in a Rail Wheelset with Flange Contact, 《Nonlinear Dynamics》, , pp15-30, 1998,(EI收录)5. Shaopu Yang, A. H. Nayfeh, . Mook, Combination resonance in the response of the Duffing Oscillator to a Three-frequency Excitation, 《Acta Mechanica》, , pp235-245, 1998,(SCI收录)6. Ahmadian M. and Shaopu Yang, Effect of System Nonlinearities on Locomotive Bogie Hunting Stability,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 1998, pp365-384,(EI收录)7. Yuan, XR, Chen, EL, Yang, SP, Lanczos method in Synchro Calculation of Eigenvectors and Their Derivatives, 《AIAA Journal》, , , 1998 ,(SCI收录)8. 杨绍普陈予恕,一类单自由度滞后—自激振动系统的分叉,《振动工程学报》,,,19919. 杨绍普陈恩利, 具有滞后非线性悬挂转向架的 Hopf 分叉,《铁道学报》,,,199310. 杨绍普, 多频激励Duffing系统的主共振,《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199311. 杨绍普, 多频激励Duffing系统的非主共振,《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199312. 杨绍普,多频激励Duffing振子的数字仿真与模拟计算机仿真研究,《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199313. 杨绍普袁向荣陈恩利, 多频激励滞后非线性系统的组合共振分岔与奇异性,《非线性动力学学报》,5(2,3),199814. 刘献栋、李其汉、杨绍普、质量偏心旋转机械整圈碰摩的稳定性及其Hopf分叉,《振动工程学报》,, , 1999, (EI收录)15. 袁向荣陈恩利杨绍普, 由正交异性板的响应识别移动荷载,《振动测试与诊断》,,,1998,(EI收录)16. 袁向荣陈恩利杨绍普, 计算特征向量及其导数的同步迭代法,《振动工程学报》,,,1998,(EI收录)17. 高国生,杨绍普,郭京波,轮对蛇行运动Hopf分岔的非线性控制,铁道学报,, , 200218. 刘献栋,杨绍普,申永军,李其汉,基于奇异值分解的突变信息检测新方法及其应用,机械工程学报,, , 2002,(EI收录)19. 张雪锋,李韶华,杨绍普, van der Pol 滞后系统在多频激励作用下的动力学分析,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 200220. 李韶华,杨绍普。具有滞后非线性的汽车悬架中的混沌,振动、测试与诊断,VOL. 23,,pp86-89,2003,(EI收录)21. 高国生,杨绍普,郭京波,汽车悬架控制系统研究动态与展望,机械强度,, ,(EI收录)22. 李韶华,张雪峰,杨绍普,多频激励下van der Pol系统主参数-组合共振,振动、测试与诊断,, No. 3, pp188-191, 2003,9 (EI收录)23. Shaohua Li, Shaopu Yang, Wenwu Guo, Investigation on chaotic motion in hysteretic nonlinear suspension system with multi-frequency excitations, Mechanics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 pp229-236, 2004 (EI收录)专著 1. 张伟,杨绍普等,非线性系统的周期振动与分岔,科学出版社,2001,122. 杨绍普,申永军,滞后非线性系统的分岔与奇异性,科学出版社,2003,7专利 1、高承载量钢丝绳减振器,ZL 93 2 ,排名第一2、冲击阻尼减振器,ZL 98 2 ,排名第一

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2013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数字影像技术》第2版,(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数字影像技术》第2版,教育部(教高司函〔2011)195号)江苏省精品教材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现代教育技术》,2007年)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教育技术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2009年,陈琳、蔡国春、李子运、杨成、黄如民)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信息传媒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探索与实践》,2011年,陈琳、刘行芳、张立荣、樊传果、马德俊、李文、黄如民、李子运)江苏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教育技术学科及专业发展的创新探索实践》,2011年,主持)江苏省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教育信息化优化发展之战略思考与行动》,2007年)江苏省研究生优秀课程(《数字影像技术与艺术研究》课程,2010年,主持)江苏省精品课程(《现代教育技术》课程,2010年,主持)江苏省精品课程二等奖(《摄影技术与艺术》课程,2006年,主持)江苏省高校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基于实践的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思考》论文,2010年)徐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苏北地区教育信息化跨越式发展战略研究》论文,2010年)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第三届先进工作者(2011年)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一等奖(《数字影像技术数字化立体教学资源》,2011年,与陈立钢、王斌、李凡、赵伟林、程薇、黄阳、吴明超、刘刚、高辉、殷旭彪、陶秋荣、彭振宇、侍松门、叶荣荣、董莉、许艳丽、康红为、顾玉荣、王晶、喻一珺、冯聪、蒋艳红、王蔚、李婷、陈美琳、张露丹、宋霞霞、杨俊珂、刘苗苗、张晓蕾、黄小娟、陆菁莲、陈亚琴、柏菊花、王矗、艾文斌、潘玉霞、罗艳、葛宝进、陈雪玲等2009级研究生共同合作完成,黄如民、朱守业老师技术支持)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创建数字化学习资源公建共享模式研究》,陈琳、王矗、李凡、蒋艳红,2011年)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2011年)第二届全国教育影视优秀作品大赛二等奖(《聋人手语900句》,陈琳、赵锡安、王太昌、李忠、郑权、鲍红安、潘莉、徐明、刘永宁、王庆宝、王倩、顾玉荣、祁云、宋爱清、常波、郑友庆、葛明驷、刘永福、练志坚、景瑞、吕霞、张颖、权盛、胡永斌、王健、周惠颖、李薇等人合作,2011)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2011年,指导的研究生张伟获省优硕论文奖)江苏省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指导教师奖(殷旭彪等同学拍摄的《汉风》电视片获艺术作品展甲组一等奖,2011年)中国教育技术协会论文一等奖(《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2010年)中国教育技术协会论文一等奖(《运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汉语唇读研究》,2009年)徐州师范大学师德模范(2010年)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2009年,指导的研究生王运武获省优硕论文奖)中国教育技术协会论文一等奖(《运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汉语唇读研究》,2009年)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年会论文一等奖(《“干线式”方法的开创及运用》,2008年)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年会论文二等奖(《基于实践的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思考》,2008年)第八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组织评比,2008年,主持,与研究生合作)第十二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三等奖(《手语动画100句》,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织评比,2008年,主持,与研究生、本科生合作)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一等奖(《经济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跨越式发展战略研究》,第七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2008年)徐州师范大学首届教学名师江苏省摄影教育奖(江苏省艺术教育委员会,2008年)中国教育技术协会论文一等奖(《改革教育技术本科教育打造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人才》,2007年)全国多媒体比赛二等奖(《摄影技术与艺术》,与研究生徐华平合作,2007年)中国摄影教育理论研究奖(教育部艺教委、全国高校摄影联合会,2004年)全国昊天杯优秀论文二等奖(《中国教育信息化中的倾向性问题》,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5年)江苏省艺术科学报告会论文二等奖(《高校摄影艺术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江苏省教育厅,2005年)全国昊天杯优秀论文三等奖(《数字影像技术课程的创设与教学》,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5年)全国优秀畅销书二等奖(《现代教育技术》,中国高校出版协会,2004年)徐州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现代教育技术》,徐州市人民政府,2006年)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材一等奖(《大学摄影创新教程》,2005年)江苏省摄影论文一等奖(《摄影教学的革命》,省艺教委、省高校摄影学会,2004年)全国实用摄影论文一等奖(《存储卡谁领风骚》,摄影与摄像杂志社,2003年)全国实用摄影论文一等奖(《数码照相机分辨率辩析》,摄影与摄像杂志社,2002年)中国教育技术协会论文一等奖(《中国教育信息化优化发展之战略思考》,2003年)江苏省摄影著作奖(《数字摄影》,省艺教委、省高校摄影学会,2003年)

张伟是一名出色的海绵,他从小就表现出对海绵的兴趣,他毕业于一所海洋学校,主修海洋生物学,获得海洋学硕士学位。他热爱海洋,热爱海洋生物,特别是海绵,他总是很认真地研究和调查海绵,他发现了许多有关海绵的新知识。他发表了五篇论文,并获得了海洋学领域的知名论文奖。张伟在海洋生物学研究方面有着深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他的知识和经验不仅局限于海绵,而且还涉及一些其他海洋生物,他非常有创意,拥有高超的研究能力和独特的眼光。张伟在毕业典礼上获得了海洋学硕士学位,他的毕业论文被海洋学校认可,他也获得了一些海洋学术奖项。他的毕业令人感到非常欣慰,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海洋生物学家,他将继续奋斗,追求自己的理想,为海洋生物和海洋环境的发展做出贡献。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期刊张伟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期刊级别为省级期刊,出刊周期为双月刊,期刊创办于1976年。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是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管、山东电子学会主办的学术性期刊。信息技术与信息化主要栏目设有:综述、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处理与模式识别、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数据库与数据仓库、计算机技术与应用。信息技术与信息化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收录。信息技术与信息化获得荣誉情况: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上一篇:计算机时代是什么期刊下一篇:农业网络信息是什么期刊延伸阅读微电子学与计算机是什么期刊电脑与信息技术是什么期刊计算机系统应用是什么期刊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是什么期刊江苏通信是什么期刊首页电话咨询在线咨

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的模式与方法,是加快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下面是我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素质教育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要求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课程逐步成为小学的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育任务和教学目标提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努力创造条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造出以前所不曾出现过的。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尤其是信息学科,并且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它才有发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皮亚杰曾经提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有能力做新事的人,而非简单重复前辈已经做成了事情的人。可见,好的教育应该培养造就出大批创新人才。创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1 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

高校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高校要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创新精神,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教育领域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被扬弃,教育信息化全方位地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创新。一是教学过程、教学特征发生了深刻变化。教育信息化就是利用信息化的技术、观念、手段、方法,使教育功能发挥得更广泛、更有效、更及时,其宗旨是培养创新人才,加快实现教育的现代化。传统教学过程相对刻板、简单,立足于教员精讲,学员理解记忆和练习。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过程以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方式实施,教和学两方面表现出开放性、合作性、整合性、交互性、现代性。在技术手段丰富、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员必须不断进行教学探索,必须努力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以实现教和学的良性互动。一种以学员为主体、教员为主导,师生共同利用信息技术和优质资源进行教学的.模式正在形成。二是教学形式、授课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粉笔加黑板的授课、辅导方式越来越淡化,运用以计算机为主的多媒体技术授课越来越普及。教育信息化打破了学校围墙的限制,很多教育资源可以实现网上共享,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形成网络化学习,为学员打开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资源体系。网络信息资源以其独具魅力的开放性、探究性和交互性,一跃而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资源。三是教材载体、教学资源发生了根本变化。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学资源十分丰富,教材的外延不断扩大,目前已在纸介质的基础上,发展到磁介质、光介质的广阔领域,这为学习的革命安装了强劲的加速器,为终身学习体系的建立开辟了一条高速公路。随着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完备的教育体系、完善的教育设施的建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整理资料、备课已被广泛使用,并成为主要趋势。四是学习方式、学习时空实现了新的跨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学习场所、学习形式越来越灵活多样;个性化学习、个别辅导越来越广泛和具体。如何辅导和支持学员的个性化学习,如何因材施教、实现个别化教学,如何检查作业和练习,如何考试等,已成为每个教员的新课题。每个学员的基础不同、对信息资源的兴趣与理解水平不同,教员必须将教材内容与信息资源整合,必须将传统的授课方式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才能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实效性。新的学习方式及个性化学习对启发学员创新思维,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 把好“三道关”抓好信息化教学人才队伍建设

教育信息化强调在科学的教育观指导下,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与教育观念更新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信息技术对教育体系、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全面的改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创建信息化背景下新的教学模式关键是要靠广大教员的创新精神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在教育信息化不断发展的形势下,要大力开展教员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努力提升教员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针对教员队伍信息化水平低与现代教学手段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的现状,大力培养信息化教学人才,注重把好“三道关”。一是把好选拔关,要改善教学力量不足的现状,就应着力提高教员队伍教学能力,要注重选拔和培养一批懂专业、会操作、能讲会教、精通当代信息技术的教员,要注重把精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人员选配到教员队伍中,作为教学力量重点加以培养。二是把好管理关,在组织民兵预备役部队训练过程中,从各行各业抽调了不少教员,为此,应搞好人才队伍的信息管理,把每个教员的基本信息、联络方式、专业特长、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都录入信息管理数据库,形成教学人才资源网,对信息化教学人才队伍进行合理调配,综合使用。三是把好培训关。要利用各类培训,加大力度对教员队伍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培训。另外采取“请进来教,送出去学”的方法,将外单位的专业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人才请进来讲课辅导,择优挑选部分教学骨干送到院校、上级机构和挂钩单位训练和学习,切实拓宽信息化教学人才培养渠道,使教学人才充分发挥综合效能。

3 建好“三个重点”,抓好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

针对当前军事教学中信息化教学平台不完善,整合程度不高,还不成系统、不成规模的特点,应立足自我,协调地方,整合军地资源,更新和完善训练教学物资器材、设施设备,主要加强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建设,搞好“三个重点”建设。一是重点加强教(器)材库室建设。要加大经费投入,专门拿出经费更新、配齐各类信息化教学教材和物资器材,切实抓好教(器)材库室建设,并做好教(器)材的专项分类、储存和保管。二是重点加强信息化多功能教室建设。可以建设集综合多媒体电化教学、网络训练教学、远程视讯教学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训练教学场地,搞好“声、像、光、影、电”等设施设备配套建设,切实搞好信息化教学场地保障。三是重点加强信息化教学系统建设,重点加强多媒体系统、远程视讯系统等信息化教学系统建设。多媒体系统着重搞好采集、制作、播放等环节的配套建设,确保发挥最大的综合效能;远程视讯系统建设形成网络,达到“纵向连得上,横向能沟通”的要求;训练教学网络系统主要搞好内部局域网络的建设,集成指挥自动化系统、训练作业系统、军事理论考核系统和军事训练评估系统等训练软件;切实形成一个综合、集约、高效的信息化平台。

4 搞好“三个结合”,加强信息化教学手段创新

为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益,采取多种手段并用,多种形式并存的方法搞好课程和教案的设置。一是搞好“人”与“机”相结合。教员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进行理论讲解、演示操作,熟练操作和使用多媒体系统、远程视讯系统和训练教学网络系统等应用系统,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使授课形式与内容相结合,演示与讲解同步;受训者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进行操作实践,进行人机训练,切实强化教学成果。二是搞好“教”与“学”相结合,主要是搞好教员与受训者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进行教学互动。教学准备阶段,提前搞好教案的编写,课件的配套制作,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实施阶段,采用“启发式”、“诱导式”和“对比式”等多种形式,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受训者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搞好教学互动;结合信息化教学平台,运用切实管用的教学形式,科学合理的组训方法,把“教”与“学”结合起来,切实提高教学效果。三是搞好“新”与“旧”相结合,在教学手段上,搞好传统教学手段与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结合。立足传统教学手段,搞好传统的教学手段与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交叉运用,切实使课堂生动起来,使思维活跃起来,使形式丰富起来,彻底改变教学形式呆板、手段单一、教学互动性差、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现状。

计算机病毒论文 计算机病毒是一个程序,一段可执行码。就像生物病毒一样,计算机病毒有独特的复制能力。计算机病毒可以很快地蔓延,又常常难以根除。它们能把自身附着在各种类型的文件上。当文件被复制或从一个用户传送到另一个用户时,它们就随同文件一起蔓延开来。 除复制能力外,某些计算机病毒还有其它一些共同特性:一个被污染的程序能够传送病毒载体。当你看到病毒载体似乎仅仅表现在文字和图象上时,它们可能也已毁坏了文件、再格式化了你的硬盘驱动或引发了其它类型的灾害。若是病毒并不寄生于一个污染程序,它仍然能通过占据存贮空间给你带来麻烦,并降低你的计算机的全部性能。 可以从不同角度给出计算机病毒的定义。一种定义是通过磁盘、磁带和网络等作为媒介传播扩散, 能“传染”其他程序的程序。另一种是能够实现自身复制且借助一定的载体存在的具有潜伏性、传染性和破坏性的程序。还有的定义是一种人为制造的程序, 它通过不同的途径潜伏或寄生在存储媒体(如磁盘、内存)或程序里。当某种条件或时机成熟时, 它会自生复制并传播, 使计算机的资源受到不同程序的破坏等等。这些说法在某种意义上借用了生物学病毒的概念, 计算机病毒同生物病毒所相似之处是能够侵入计算机系统和网络, 危害正常工作的“病原体”。它能够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各种破坏, 同时能够自我复制, 具有传染性。所以, 计算机病毒就是能够通过某种途径潜伏在计算机存储介质(或程序)里, 当达到某种条件时即被激活的具有对计算机资源进行破坏作用的一组程序或指令集合。 与生物病毒不同的是几乎所有的计算机病毒都是人为地故意制造出来的, 有时一旦扩散出来后连编者自己也无法控制。它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纯计算机学术问题, 而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了。 几年前,大多数类型的病毒主要地通过软盘传播,但是,因特网引入了新的病毒传送机制。随着现在电子邮件被用作一个重要的企业通信工具,病毒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扩展得快。附着在电子邮件信息中的病毒,仅仅在几分钟内就可以侵染整个企业,让公司每年在生产损失和清除病毒开销上花费数百万美元。 今后任何时候病毒都不会很快地消失。按美国国家计算机安全协会发布的统计资料,已有超过10,000种病毒被辨认出来,而且每个月都在又产生200种新型病毒。为了安全,我们说大部分机构必须常规性地对付病毒的突然爆发。没有一个使用多台计算机的机构,可以是对病毒免疫的。 计算机病毒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计算机病毒的产生是计算机技术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社会信息化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产生的背景是: (1)计算机病毒是计算机犯罪的一种新的衍化形式 计算机病毒是高技术犯罪, 具有瞬时性、动态性和随机性。不易取证, 风险小破坏大, 从而刺激了犯罪意识和犯罪活动。是某些人恶作剧和报复心态在计算机应用领域的表现。 (2)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危弱性是根本的技术原因 计算机是电子产品。数据从输入、存储、处理、输出等环节, 易误入、篡改、丢失、作假和破坏;程序易被删除、改写;计算机软件设计的手工方式, 效率低下且生产周期长;人们至今没有办法事先了解一个程序有没有错误, 只能在运行中发现、修改错误, 并不知道还有多少错误和缺陷隐藏在其中。这些脆弱性就为病毒的侵入提供了方便。 (3)微机的普及应用是计算机病毒产生的必要环境 1983年11月3日美国计算机专家首次提出了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并进行了验证。几年前计算机病毒就迅速蔓延, 到我国才是近年来的事。而这几年正是我国微型计算机普及应用热潮。微机的广泛普及, 操作系统简单明了, 软、硬件透明度高, 基本上没有什么安全措施, 能够透彻了解它内部结构的用户日益增多, 对其存在的缺点和易攻击处也了解的越来越清楚, 不同的目的可以做出截然不同的选择。目前, 在IBM PC系统及其兼容机上广泛流行着各种病毒就很说明这个问题。 计算机病毒的来源有哪些? (1)搞计算机的人员和业余爱好者的恶作剧、寻开心制造出的病毒, 例如象圆点一类的良性病毒。 (2)软件公司及用户为保护自己的软件被非法复制而采取的报复性惩罚措施。因为他们发现对软件上锁, 不如在其中藏有病毒对非法拷贝的打击大, 这更加助长了各种病毒的传播。 (3)旨在攻击和摧毁计算机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系统而制造的病毒----就是蓄意进行破坏。例如1987年底出现在以色列耶路撒冷西伯莱大学的犹太人病毒, 就是雇员在工作中受挫或被辞退时故意制造的。它针对性强, 破坏性大, 产生于内部, 防不胜防。 (4)用于研究或有益目的而设计的程序, 由于某种原因失去控制或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资料: 还有很多: 自己看吧

深度融合是指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探讨论文,欢迎阅读!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探讨全文篇1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摘 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信息技术与 教育 教学全面深度融合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现状、对策及融合案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深度融合 教育信息化本质是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深度融合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现状 1.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内涵认识存在偏差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就是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融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有些教师认为在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就是融合了,在理解上有偏差,不全面。 2.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开展存在懒惰、畏惧的心理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开展首先需要学科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如何进行有机融合。有些教师不想动,在思想上存在着懒惰的心理;其次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撑,教龄偏大的教师对新技术的使用缺乏信心,不愿使用。 3.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需掌握的技术操作有待提高 信息技术是进行融合的工具,技术不到位,融合就不能有效顺利地进行,对于非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师而言,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也是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 二、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对策 1.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学校领导的重视与否直接决定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决定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程度。学校要根据应用的需要推动信息化设备的配备,这是进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重要支持性物理环境,其次要给予行政上的支持。对于在课堂上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融合方面研究的教师和提供技术支持信息技术教师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2.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相结合 (1)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要从思想上更新教学理念,转变观念,通过理论学习讲座、亲身实践体验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改变了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而增强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与课堂教学融合的研究和实践的信心。 (2)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 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一是培训教师熟练掌握通用教学软件(如,PPT和Word等)的使用,在此基础上用好常用的学科软件;二是提高计算机的操作技能,把计算机作为备课、上课和组织学生的工具;三是对电教设备使用培训,让教师了解设备的性能、用途与使用 方法 ,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应用。 (3)鼓励教师钻研,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融合的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对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校要鼓励教师在这些方面的专题研究,要着重探讨融合的方式、方法,探索出一条科学高效的途径。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融合案例 1.主题学习网站 主题学习网站是依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科教材内容建立主题网站,并通过该网站进行资源的上传和下载,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主题学习网站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教师与学生实现教与学的有效互动,创新了课堂的 教学方法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 2.班级网络学习空间 基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在课堂教学”和“班级授课制”长期存在的事实,建立班级网络学习空间,它依托于省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以班级为单位构建而成,教师可以在网络班级空间开展教学。 3.基于“云计算”环境的翻转课堂学习 基于“云计算”环境的翻转课堂构建了“学生白天在课堂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知识内化过程,晚上回家学习新知识”的新型的课堂教学结构,它不仅创新了教学方式,而且翻转了传统教学结构、教学模式,建立起完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创设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只有抓好学校教学工作,才能把握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深入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论文篇2 《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学科教学的整合》 【摘 要】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信息社会的到来,计算机应用与教育领域,给化学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搭建了新的平台。在教学中人们通常用文字、声音和图形来表现教学内容,通过与学生的交互、使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探索并逐步推广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新的教学和学习模式。 【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化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直观;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教学进行整合 以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以及视频等各种信息为一体的多媒体技术,以表达形式更为丰富,从不同的感观、不同的侧面加深加深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以多媒体电脑和 网络技术 为依托的,呈现、传递、加工、处理信息的技术,使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成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它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学科的教学和学习中,通过构建真实的的问题情境,利用多媒体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探究能力以及优化教学效果。所以巧妙合理的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课件素材,是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学科教学发展的趋势。 完全按照常规单一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来说缺乏吸引力,多媒体手段就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用生动、活泼、形象、直观、动态的方式多 渠道 、全方位、立体化的传递教育信息,刺激学生感官,传播教学信息。它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优化教学过程。能积极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以化学学科的教学来说,初中化学一些理论如质量守恒定律、氧化还原反应、分子结构等等是比较抽象的,有效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将瞬间变化定格分析,化枯燥为生动,比完全靠挂图、模型、教师的比划、学生的想象要有效的多,易于突破课堂教学的难点。所以如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教学进行整合,有选择性地利用好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网络资源、光盘资源,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成为化学教师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一项很值得研究的课题。现将本人在教学中的一些探究、摸索 总结 整理如下: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使用化学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不是代替教师,而是辅助教师进行教学。化学课堂教学不是每堂课都适宜用多媒体手段,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以及教学内容相对之后的缺陷,才是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根本目的。在化学教学中能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内容,个人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微观粒子的运动 微观粒子的运动、变化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比如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的运动变化是用肉眼甚至显微镜所看不到的,通常用挂图和模型,而微粒运动变化的过程却无法充分展示;我们在讲氧化还原反应时,把微粒得到(失去)电子,化合价降低(升高),体现氧化性(还原性),这些内容光靠教师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如果我们利用我们手边现有的教材配套的教学光盘中提供的多媒体影像素材或者通过互联网查找相关的多媒体素材,则很容易通过在电脑上的模拟演示,让学生就能很形象直观地看到这些内容的动感过程,其教学效果比老师的口头讲解显而易见要强的多。而教师也省去了口舌之苦。 二、微粒在化学变化中的行为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概念及原理大多较为抽象。物质的微观结构既看不见,又摸不着,且化学变化又是在原子的基础上重新组合的结果。因此单靠语言和文字的描述,学生较难理解。通过电脑软件或课件进行动画模拟,能形象生动地表现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世界,更容易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理解化学原理。如在讲解质量守恒定律中解释化学反应时,用flash动画模拟白磷分子和氧气分子分别拆分为原子,然后再重新组合为五氧化二磷分子的过程。学生便很容易想象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行为,同时也加深了对“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和“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却不能再分”的理解,为学生在后续的章节中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础。 三、难以实现的化学实验的模拟 农村学校由于化学实验室硬件条件的限制,并考虑到实验经费的不足和实验课程时间、安全等因素,很多实验难以作为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走进课堂,这时可采用多媒体课件模拟演示。 1、装置复杂、药品稀缺贵重的实验 实验室验证空气成分需用曲颈甑,绝大多数学校的实验室已不存在,这类实验可以用模拟实验来代替。 2、操作技术要求高的实验。比如温室效应实验、酸雨形成实验、饱和溶液配制实验等等。 3、错误实验操作后果的危害的实验 如吹灭酒精灯、排水法收集氧气先撤酒精灯再抽导气管、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后通氧气、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不检验气体纯度、稀释浓硫酸将水往装有浓硫酸的烧杯里倾倒等实验操作后果。由于有些实验老师只讲不应该这么做,而不敢让学生进行这类错误操作。但把这些危害后果通过多媒体动画课件展示给学生,学生将直观地得到感受,在以后的实验中避免错误操作。 4、反应速度过慢的实验。受到时间因素和课堂节奏的制约,一些反应速度过慢的实验,如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实验;铁的生锈实验等模拟实验可摆脱这种时间上的限制而进入课堂。 四、应用投影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提高实验的可视性 众所周知化学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中的演示,投影也是在课堂教学中常用到的工具。在课堂上教师操作的演示实验除了前几排学生外,后面的学生较难看到变化的现象。投影机能把一些现象放大,帮助学生观察。如讲到氢气的制取原理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用玻璃器皿盛稀硫酸和锌或稀硫酸和大理石的反应,利用投影观察其反应放出气泡的过程,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以电脑为载体的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是主体,使用它只是为教学服务,这一工具运用得当与否,效果完全不一样。为了使这一工具更好地服务教学,真正有助于传授知识技能,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还要不断地对我们所采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对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出认真分析,做到有的放矢地去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论文篇3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 摘 要: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它能使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数学知识趣味化,深奥的理论形象化,学习的过程生活化,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随着多媒体科技应用日益普及,它也给数学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多媒体科技给教学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本文对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存在的优点、问题及矫正 措施 进行了一些论述。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数学学科;辅助教学 在当今这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改变了人类学习与生存发展的环境,同时也改变了几个世纪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的方式。由于它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迫使人们不断思索数学与现实的切合度;更是因为信息技术与数学技术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使人们认识到它在数学课程结构中的重要性。信息技术必将改变人们对数学的内容、形式、应用、人文价值以及评价的认识与看法,因此,信息技术发展与数学学科课程发展中的互动客观存在的。 所谓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揭示数学思维的过程,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学习研究事物的科学方法,使数学成为终身学习的奠基石。 一、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如果解决了动力不足或动力缺乏问题,那么学生的学习障碍就几乎解决了一半。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在解决这个难题上发挥了很大的优势。在数学教学中,不仅有数、式的变换,更重要的是一些“形”的变换。利用多媒体技术flash软件画出函数图像,展示几何模型,进行图像的平移、翻转、伸缩变换,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同时把数学中的对称美、和谐美和曲线美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领略到数学学习中的无限魅力,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情趣。 二、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德国数学教育家栋科教授认为:“思维着的教学活动决定着学习的质量。”学习如果过分依赖学习者的 经验 或感性世界,即纯粹的经验堆积,而不是通过认识活动对经验进行加工,那么学习将会出现危机。因此必须重视人的思维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解决这种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实际与理论间的矛盾,利用信息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信息集于一体。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三、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代教学认为,创新培养的最好场合和手段应该而且可以是日常教学活动。信息技术课是一种最能体现信息潮流的课程,目前也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在学生基本掌握计算机的性能之后,便可适当布置一些创造性作业,让有条件的学生在自己的家用电脑上独立作业,会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在 圣诞节 、 教师节 、 春节 等,学生通过家用电脑发送卡片,这些卡片中,有的可以充满着幽默风趣的话,有的还可以制造出简单的动画,这些知识,我们平时都没教,但学生通过自学或家长的指导都制造出来了。这样,学生的 爱好 、特长得到了充分发展,兴趣得到巩固。 四、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其中,信息处理能力是重要的一种能力。基于网络的数学课程教学,所选择的学习素材附带一定的情境或背景,学生通过网络收集提取有关素材,对相关素材进行分析、研究和比对,通过实验、观察、类比、联想、交流和讨论,最后归纳、综合,实现意义建构。教师的角色和行为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不再是主要的信息源,而是教学活动中的导航者,设计者和帮助者;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探索者;自主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组织、学会协作、学会思考和交流。 五、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培养学生个别化、协作学习的能力 合作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努力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合作与交流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与人之间越来越需要沟通与互助,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因此,在教学中经常给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使资源共享,组织引导学生合作和讨论,让学生在共同探讨中学习别人的方法和想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在讨论中交流,在合作学习中完善、提炼和概括知识,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数学,学会在合作学习与交流中取长补短,集思广益。 总之,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极大地拓展了数学教学的空间,丰富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给教学带来了生动活泼的新局面。但是,无论计算机技术如何完善,它都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数学知识和基本功,还必须熟悉和掌握多媒体教学,将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法有机地结合,在课堂上找准使用多媒体的最佳时机,把握好“度”和“量”,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从而进一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为全面推进数学素质教育发挥强有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奠宙.数学教育的全球化、开放化和信息化.数学教学,1998(5). 2.王其云.媒体与学习.中国电化教育,. 3.方钧鹤.对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的几点看法.中国电化教育,. 4.李华.中小学教育媒体的选择与应用探讨.中国电化教育,. 5.刘云生.信息网络时代与教育最优化.2002. 猜你喜欢: 1.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2.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浅析论文 3.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论文 4.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探讨论文

张政光明日报总编辑

娱乐圈鱼龙混杂,提到明星的时候,我们脑海中总是会浮现出炒作,立人设,绯闻等等各种词语。这个社会上虚假的东西很多,当表面的繁华超过了内在的实力,人们便会对此感到不屑一顾。这也难怪,每当一名小孩说自己长大后的梦想是当明星的时候,长辈们总是会眉头一皱。

其实明星也分很多种,在网上靠着颜值吸粉无数的叫做明星,而靠着实力得到观众认可的,那也是明星。前者令人觉得空虚,后者更叫人觉得踏实。

央视主持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都是才华横溢的。千年不变的西装,加上干练模板化的妆容和发型,就连吐字发音,都是一字一句标准到不行。因为很多人对于央视主持人,尤其是对于《新闻联播》的主持人,都会有一种觉得他们很严肃的感觉。在荧幕上不苟言笑,正襟危坐,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他们的喜欢。

播音员这个职业,其实就是这样。职业的要求,便是让他们看起来要端庄,要优雅。但也正是因为严格的职业要求,才让他们看起来总是能够做到我们平常人很难做到的事情,由此产生的崇拜心理,更加倾向于榜样的力量。

作为曾经的"央视主持一哥"张政,现在也已经是在央视很难看见他的身影了。莫名消失13年的他,摇身一变成为了高官,令人有点惊讶。

张政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播音专业,且还是北京广播学院广播电视艺术专业的研究生,博士。

说他才华横溢,那是一点也不为过。他从小就是学霸,不仅学习成绩非常好,就连在口才方面,也是有着很高的天赋。

央视人才济济,但是张政却是唯一拥有博士学位的主持人。在这个诺大的央视里,能够拥有这样的"唯一",足以见其优秀。

而他的优秀,绝不仅仅是体现在学历上。在能力上,他也是十分的出众。他曾先后主持多次大型文艺晚会,以及央视的春晚,还有重大的庆典,也都能够看见他的身影。各种大大小小的奖项,他也获得了不少。因为他还获得了"央视主持一哥"的称号。

在事业成功的同时,张政也邂逅了自己的爱人,收获了爱情和婚姻。他的妻子颜倩和他一样,也是一名央视的主持人,在《晚间新闻》担任主持人。

张政对于自己的感情生活比较低调,几乎不想外透露自己的私生活。而平常张政也是比较低调的一个人,在工作外的生活上,他从来不会有什么明星的架子。

而在组建家庭后,张政便从央视莫名消失了,这也消失便是13年之久。当人们再听到他的消息的时候,他早已经是成为了一名高官。他不仅在中国广播艺术团当过副团长,更是在一些地方也都任过职。而现在,他是在光明日报担任总编辑。

汤潮,原名汤潮臣,是我们前面村的,黑龙江省安达市先源乡青龙河村。 要说来自大庆的明星都有哪些,先了解一下大庆是新兴石油城市,建市 历史 就几十年,没有那么深的 历史 积淀,所以就没有像其他大城市那样有古代和近代的明星了,我们不能按照时间轴来例数明星了。 所以,我们可以按照行业来细数一下“出产”自大庆的明星。 1.工业明星 一提到大庆,很多人会想到“铁人”,对,我们大庆的老铁人王进喜,新时期的铁人王启民,以及新铁人李新民了。 王进喜,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随后成为一名石油工人,因用自己身体制伏井喷而家喻户晓。 王启民, 2018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王启民改革先锋称号,颁发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 科技 兴油保稳产的大庆“新铁人”。 李新民,男,中共党员。钢铁1205钻井队第十八任队长,铁人精神的传人。 2.文艺明星 汤潮,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中国内地流行乐男歌手、音乐制作人、影视演员。 2005年,推出个人单曲《狼爱上羊》为人熟知。 郭冬临,中国的相声、小品演员,毕业于大庆市中学。多次在春节联欢晚会等大型文艺晚会上露脸,深受观众的喜爱。“冲动是魔鬼!”修睿,大庆林甸,由于长得比较着急,所以经常饰演长者和导演,但是为人比较随和。在2016年央视猴年春晚上,与娄艺潇、乔杉搭档,出演小品《快递小乔》。小沈龙,原名戴小龙,2015年参加《笑傲江湖》,为人们熟知。 刁寒,中国内地歌手,出生在大庆,父母是老会战。以一曲《花好月圆》唱红。张政,黑龙江省大庆市人,现任光明日报社总编辑。 3. 体育 明星 丁宁,2016年8月11日首次夺得奥运女单冠军,成就大满贯。 曹磊,举重运动员,1997年,被选到大庆体校。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举重75公斤级。不过可惜的是因为服用兴奋剂,取消了北京奥运金牌。王镇,在大庆体校田径队进行专业训练。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子20公里竞走比赛中摘得铜牌。2016年5月,在意大利罗马进行的国际田联竞走团体世锦赛获得男子20公里竞走金牌。 李对红,12岁进入大庆市业余体校开始学习射击,1996年在亚特兰大第26届奥运会上获女子25米运动手枪,并创奥运会纪录。 不要叫他们什么名星,他们是和我们一样,就是职业不同,他来不来和你有关系么?都是商家的炒做,炒的他们拿那么多钱,我们应理性一些,不要理会他们来那里。 明星强不了国 铁人一代人他们不是明星,是中国石油战线上的英雄,我们不能忘记他们。他们的付出的代价太大了。看一看现在的大庆我无语,更别提大庆走出去的明星,不要宣传他们,要多宣传一下大庆英模们,宣传为大庆工人办实事的好领导们。 还有多少人记得他们! 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别忘记为国家做贡献,宣传正能量~ 李双红李对红,大同的。

这是因为他离开舞台的期间是进入了中国广播艺术团,从事着幕后工作。由于做的好,就升职了

正是一些事情的发生,导致他沦为众人,所以说现在的情况不是很清楚,但是应该还是很好。

潘建伟研究论文发布

作者 | 陈欢欢

近日,光量子计算和大尺度光量子信息处理两项成果双双入选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59项重大 科技 成果及标志性进展。

8月16日,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迎来4岁生日。在距离地球500公里的轨道上,这颗超期服役2年的“老”卫星仍然捷报频传。

6月1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领衔的合作团队在《自然》发表论文,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基于纠缠的无中继千公里级量子保密通信。这也是“墨子号”4年间产生的第5篇《自然》《科学》论文。

随着一项项科学实验的成功,卫星量子通信的应用前景日益清晰。

战略布局占先机

7月23日,美国能源部公布报告,规划了美国“量子互联网”战略蓝图。欧盟早在2016年也提出过“欧洲量子技术旗舰计划”,打算用10年建成量子互联网。

可喜的是,我国在这一领域,相关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水平都处于国际引领地位。

今年3月,我国科学家刚刚创造了光纤量子通信509公里的新纪录。同时,“墨子号”保持着星地之间1200公里量子通信的世界纪录。“墨子号”和“京沪干线”的成功实施,构建了国际首个天地一体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雏形。

之所以能“起个大早、赶个早集”,得益于潘建伟的战略眼光与布局。

量子 科技 研究主要集中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测量等领域,有多光子纠缠、光量子计算、超冷原子量子模拟、光晶格量子模拟、量子中继器等诸多方向。

这么多学科方向,一个人不可能包打天下。从单枪匹马到带领一支近百人的团队,潘建伟用了10多年时间。

本世纪初,量子 科技 在中国还颇为冷门。潘建伟也面临着学科方向不被理解、申请经费四处碰壁的困境。

在人手紧缺的情况下,他却果断地把优秀学生纷纷送走。德国海德堡大学、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瑞士日内瓦大学……这些量子科学和技术顶尖团队所在地,都留下了潘建伟弟子学习的身影。

如今,各研究室独当一面的负责人正是当年那些漂流四海的年轻人。

“墨子号”量子纠缠源分系统主任设计师印娟的成长路线却略有不同。

2002年,大二结束的暑假,印娟来到潘建伟实验室,成为实验室第一位女生,从此再没有离开。

2017年,“墨子号”千公里级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实验成功,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发表在《科学》,印娟成为团队里第一个同时拥有《自然》和《科学》第一作者身份的科学家。

善于布局,也安心等待。这样的一支团队,一出手就是“大”成果不足为奇。

敢想敢干出奇迹

“墨子号”科学应用系统主任设计师任继刚,至今仍清楚地记得读博时第一次听潘建伟作报告的情景。“太神奇了,就像听一个科幻故事。”他回忆说。

在场的很多人可能也跟任继刚一样,把量子 科技 当成科幻故事。而作报告的那个人却是认真的。

2003年,潘建伟陷入量子通信研究瓶颈。由于光子在光纤传输时损耗太大,传输100公里只剩下1%的信号到达接收端。而外太空因为几乎真空,光信号损耗非常小,潘建伟破天荒地提出了“上天”这个“大胆且疯狂”的方案。

当时,他向博士生彭承志科普量子通信的发展前景,当说到需要通过太空实现长距离传输时,彭承志认为“这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他问潘建伟:“这个事,是不是挺牛的?”潘建伟想了想,很肯定地回答:“肯定牛,是世界上最牛的,至少是之一。”

带着这样的信念,他们在合肥大蜀山山顶开始了第一个实验,于2005年实现了13公里的量子纠缠分发。这个传输距离超过了大气层的等效厚度,从而证实了远距离自由空间量子通信的可行性。

2009年,团队在青海湖开展百公里量子纠缠分发实验。当时,团队里的3位主力——2007年博士毕业的任继刚、2009年博士毕业的印娟、2010年将要博士毕业的廖胜凯,后来分别成为“墨子号”3个分系统主任设计师。

岛上通信信号极差,几位年轻人没什么消遣,晚上做实验,白天借着搭建的无线网桥开例会。2012年,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百公里量级的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和纠缠分发。

2017年,利用“墨子号”,他们将量子纠缠分发的距离再提高一个量级,达到1200公里。

从大蜀山的13公里到天地间的上千公里,潘建伟团队一步一个脚印,从无到有地验证了量子通信的可行性。

“率先行动”很给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 科技 部原部长徐冠华曾公开指出,我国对自身科学研究能力不自信,“在 科技 项目的确定过程中,习惯于拒绝支持有争议的项目,排斥没有国外先例的研究”。

当年的潘建伟,面对的就是这样的窘境。

2003年,潘建伟首次提出利用卫星实现自由空间量子通信的构想。这个“前无古人、闻所未闻”的想法立即遭到多方质疑:量子信息科学,欧洲美国都刚刚起步,我们为什么现在要做?

这个“不靠谱”的计划却获得了中国科学院的支持。2011年底,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正式立项“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自此打开了量子世界的大门。

2014年,中国科学院启动实施“率先行动”计划,给“墨子号”研制团队带来了“集团军”的支持。

当年10月,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 科技 前沿卓越创新中心率先成立,2017年5月更名为量子信息与量子 科技 创新研究院。

这使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等都有了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工程常务副总师王建宇曾比喻称:星地间量子纠缠分发的难度,就像在太空中往地面的一个存钱罐里扔硬币,而且天空中的“投掷者”相对地面上的“存钱罐”还在高速运动。

在“率先行动”计划的支持下,这样一项看似“不可能的任务”最终顺利完成。“我们的合作体现出了创新研究院的价值,那就是集中力量干大事。”潘建伟说。

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评价称,“墨子号”为中国在国际上抢占了量子 科技 创新制高点,成为了国际同行的标杆,实现了“领跑者”的转变。

天时、地利、人和,量子团队的下一个“惊喜”也许很快就会到来。

《中国科学报》 (2020-09-10 第1版 要闻)

四个伟大的研究论文

四个伟大是指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

一、四个伟大的具体内容

1.伟大斗争:大斗争是指中国共产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2.伟大工程:是指中国共产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3.伟大事业: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4.伟大梦想:伟大梦想是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四个伟大的内在联系

1.实现伟大梦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2.进行伟大斗争:是实现伟大梦想的政治勇气和责任担当。

3.建设伟大工程:是实现伟大梦想的根本政治保证。

4.推进伟大事业:是实现伟大梦想的必由之路和正确选择。

三、四个伟大的重要意义

1.从理论方面:系统总结了十八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明确回答了在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历史使命、实现什么奋斗目标、依靠什么领导力量等重大问题,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2.从实践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根本方向,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安排和重大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社会科学网-“四个伟大”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   百度百科-四个伟大 人民网-时刻进行伟大斗争 人民网-全面准确深入理解伟大斗争

“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从整体上看,伟大梦想是奋斗目标,着眼于“干成什么或达到什么目的”;伟大事业是必由之路,着眼于“如何干”;伟大斗争是精神状态,着眼于“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干”;伟大工程是领导力量,着眼于“谁来实现伟大复兴、推进伟大事业和进行伟大斗争”。“四个伟大”这一有机整体,统一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之中。

四个伟大的具体内容是: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重大意义

1、四个伟大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根本总结。

2、四个伟大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

3、四个伟大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推进理论创新的实践基础。

4、四个伟大是制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行动纲领的基本遵循。

实现四个伟大方法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提出“四个全面”,针对的是当今中国的基本国情和时代特点,直面的是改革深水区攻坚期的特殊阶段,回应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要求。这一战略布局,统一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中国和中国人民阔步走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抉择。要深刻把握“四个全面”的内在逻辑关系。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处于引领地位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只有以全面深化改革破解民族复兴进程中的深层次矛盾问题,以全面依法治国确保现代化建设有序进行,以全面从严治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才能绘就全面小康社会的宏图,才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因此,对“四个全面”必须全面把握、全面坚持,不可偏离和偏废。要统筹协调“四个全面”的贯彻落实。深入研究和科学把握“四个全面”的关联性、耦合性,注重统筹谋划、协同配合,做到同频共振、形成合力。还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关系,只有始终坚持这样的统筹协调推进,才能把“四个全面”贯彻得更加自觉、落实得更加到位。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