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结课论文下载

发布时间: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结课论文下载

近两年,科研机构的作风、学风和诚信问题颇受公众关注,时常被人提及。在实际工作中,因对三者关系不甚了了而贻笑大方的情况也不在少数。笔者因为整理一份书稿,翻阅了有关作风、学风和诚信的资料,深感三者在科研机构中并非一种完全等同的关系,现予简要论述。2017年“107篇论文撤稿”事件发生以来,科研诚信(Research Integrity,又译学术诚信、研究诚信)已渐成显学,做学术研究要求诚信、推广科技成果要求诚信、撰写论文要求诚信、申报荣誉奖励要求诚信、评优评先职称晋升要求诚信。一时间,诚信审核成了热门工作内容,诚信治理变成诸项治理工作的重点。科研诚信工作正在迅速演变成一个无所不装的箩筐,其他一些长相接近的如作风、学风也纷纷涌入这个箩筐。尤其是自2019年以来更是将三者混为一谈了。这一混,就不免使一些部门在工作中打起了太极。依笔者愚见,这三者的工作各有侧重、互相配合,也有各自的主管部门,切不可混淆。其中,科研诚信建设的重点是“筑基”,其核心是负责任的研究。诚信是科技活动的基础,没有诚信科学的结果就会偏离客观事实,变成镜花水月、最终贻害社会。诚信也就是国际同行讲的负责任研究,做不到负责任、客观、真实、可重复再现的研究,就会变成瞎猜、冥想、不可验证的玄学。这两年学术调查的制度牢笼逐渐扎紧,遏止学术不端行为蔓延的手段逐渐丰富,对付被曝光的科研诚信舆论或案件,各机构拿出“零容忍、无禁区、全覆盖”的劲头和思路做实调查工作,一些诚信案件得到了认真处理、一批学术不端者受到了联合惩戒、部分典型案件得到披露、反面典型警示效应开始显现,善意诚信提醒受到欢迎。凡此种种,均彰显了诚信之基正在筑牢的趋势。学风建设的重点是“涵养”,其核心是专业主义。科研机构的良好学风并非天然就存在,而是需要长期引导、悉心浇灌、涵养而成。所谓浇的是水、开的是花;或吃的是草、挤的是奶。根据《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学风涵养的内容包括“正向引领、科学精神、公平评价、配置资源、荣誉激励”等几个方面。正向引领指的是对外树立正面典型如科学大家,对内树立身边的榜样以形成带动。科学精神指的是在全体研究人员中塑造尊重科学的专业主义精神。公平评价指的是在机构评估、项目和人才评价中保持公平公正和开展科学评价,摒弃人情评审、避开利益冲突、打破门户之见。配置资源指的是按照科学研究规律和实际需要合理配置科技资源,保证最大化科技资源效用。荣誉激励指的是给研究人员恰当的荣誉和合适的物质激励,使之实至名归、避免帽子满天飞。这些工作分散在各个不同的管理部门和各级机构,所以需要共同努力、长期协作。作风建设的重点是“培育”,其核心是扎实、低调。作风培育的内容包括“爱国奉献、攻坚克难、甘守寂寞、奖掖后学”等。作风是一种立场和态度,需要大力培育。如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说的是培育科学家的爱国情怀。攻坚克难、解决“卡脖子”问题,是要培育科研团队在解决科学难题时敢为人先、舍我其谁的勇敢气魄。几十年如一日专注科学问题、甘坐冷板凳,不盲目追逐研究热点,是要培育科研人员甘守寂寞、勇攀高峰的工作作风。奖掖后学是要培育导师们传道授业解惑和带好研究梯队的人师风范。那三者的关系到底为何呢?依笔者所见,诚信必然是学风的一部分,而学风除了诚信,还体现在资源、荣誉、激励和评价等诸多工作中,作风则是另一套工作体系。在科研单位,作风和学风有重合的部分,特别在甘守寂寞、奖掖后学部分是这样。在高校,学风所指则更为广泛,学风包含了作风的大部分内容。在机关单位,作风常常是体现其政策性、严谨性和办事效率的指标,因而作风有时也同诚信——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政策的科学性等——发生关联。弄清楚诚信、学风和作风的关系,对于我们守住初心、提升各项工作的治理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是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的前提,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石。所以充分认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重要性仍是当务之急。科学道德是科学的内在属性,既是科技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也是科研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研究的基础是诚实守信,这是科技工作者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是促进我国科技事业健康发展、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培养造就优秀创新人才、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关键举措,也是培育创新文化、加快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在我国,依靠科学和民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百余年来中国科技界的不懈追求。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爱国奉献、坚持真理、开拓创新、诚实守信,不仅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而且塑造了热爱科学、勇攀高峰、忠于祖国和人民的高尚品格,显示出优良的科学道德与学术素养,为全社会树立了光辉典范。“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就是科技界在创造伟大功勋中凝炼的伟大精神。没有这种崇高的精神力量,就没有我国科学事业今天这样良好的发展局面,就不可能实现党中央确立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中国传统道德认为,诚信的内容和要求是多方面的,但最基本的是以诚为本、取信于人,“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为人思诚,信以行义,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诚信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证,历来被视为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基本准则。诚信要求在交往中,彼此应当抱着心诚意善的动机和态度,相互理解、接纳和信任,重信用、守信义。坚持诚信原则,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对研究生身心健康发展极为有利。 诚信教育必须成为高校德育的重要一课。应该让学生明白,信用既是市场经济准则,又是个人道德水平的一个标志。研究生作为今后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个体,必须树立信用意识,这是当代研究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道德素质,也是走上社会后以德立身的基本要求。一个没有信用的人,是不受人欢迎、也不会有大的发展的。诚信是社会的基础,更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石。社会主义中国本该是一个极有诚信的国家,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很多方面利益与诚信天平失衡,诚信缺失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现实问题。 诚信首先是现代经济规律,其次才表现为伦理性质。“资本主义愈发展,它就愈不能采用作为它早期阶段的特征的那些琐碎的哄和欺诈手段。的确,这些狡猾手腕在大市场上已经不合算了,哪里时间就是金钱,哪里商业道德必然发展到一定水平。其所以如此,并不是出于伦理的狂热,而纯粹是为了不白费时间和劳动。”经营者从诚信到不诚信的转变,不是良心的发现,而是随着市场竞争机制不断健全,企业生存、发展、获利的巨大压力。迫使他不得不如此。一个人要想在市场经济交易中获得自己的利益,首先必须承认和尊重他人的利益,要想自利,必须利他,自利的目的只有在利他的过程中才能实现。由此可见,市场经济需要道德。科研本身就是一件严肃以及认真的事情。对于研究生,学术固然重要,道德却更不容忽视。学术道德是治学的起码要求,是学者的学术良心,其实施和维系主要依靠学者的良心及学术共同体内的道德舆论。学术界不可一日无学术道德,否则歪风邪气便会乘虚而入,扰乱严谨科学的学术界。

论述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论述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当今社会中,学风问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各种学术造假问题充斥在我们眼前,面对现在这种学术混乱的局面,我们研究生应该在学风建设当中起什么作用是我们的前进方向。我们要把这种不正之风扭转过来,要正确树立科研诚信意识,提高科学道德素养,形成风清气正、求真务实的优良学风,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和人才成长的科研环境,我们要发挥积极作用。

科学技术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不断丰富和发展求真求实的科学文化内涵,形成了以科学精神为精髓的人类社会的共同理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从摆脱中世纪的蒙昧进入文艺复兴时期,到近代工业革命的兴起乃至20世纪以来新技术革命浪潮引领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科学精神不仅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杆,千百年来一直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追求。

在我国,依靠科学和民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百余年来中国科技界的不懈追求。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爱国奉献、坚持真理、开拓创新、诚实守信,不仅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而且塑造了热爱科学、勇攀高峰、忠于祖国和人民的高尚品格,显示出优良的科学道德与学术素养,为全社会树立了光辉典范。“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就是科技界在创造伟大功勋中凝炼的伟大精神。没有这种崇高的精神力量,就没有我国科学事业今天这样良好的发展局面,就没有我国今天令世界瞩目的综合国力,这是我国科技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文化建设上也取得了很多标志性的成果。但在看到我国科研诚信与优良学风主流的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之下,学术日渐浮躁,一些人沉醉于学术淘金,学术成果中充斥着越来越多地泡沫和垃圾、抄袭、剽窃等学术腐化现象层出不穷,已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严重危害了科技界的公信力和良好的社会形象,不利于科技人才的健康成长,对科技事业健康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不可低估。

我们要了解投机取巧是不可能成就文化强国,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必须坚持原创精神,文章绝对真实的理念。我们要一起行动起来,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的优良传统,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恪守科学道德和科研伦理,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着力推进学风道德建设。我们要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研究,才能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有所创新。正所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草知”,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建设文化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科学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科研工作中的特殊表现,是科研工作者应该遵循的特殊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科学道德的标准是什么?我个人认为在科研工作中,凡是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能把个人科研兴趣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起来,利于人类社会进步的行为,都是符合科学道德的。

学风指个体或者群体在学术研究和知识学习的精神风尚和思想态度学风,包括学习风气、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良好的学风不但能够促进学生不断积极向上,而且能够抵制不良习气等负面因素的产生与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培养与其整体素质的提高。正如在我校,校训“明德、新民、止于致善”已经在每一位师生心里深深的扎了根,激励着每一位师生在治学、求学的过程中树立严肃认真、刻苦求实的态度,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百折不挠,时刻保持“营造优良学风从我做起”的意识。

20世纪以来,在我国所有教育和科研单位,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都是颇为关注的热点。一方面,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而另一方面道德诚信缺失、学术造假、科研成果使用不当等问题层出不穷,给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的繁荣发展带来了恶劣影响,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步伐。20xx年,中国科协第七届常务委员会设立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专门委员会,坚持把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作为青年学生重点教育的内容,并先后在全国各所高校和科研院所举办了相应的专题报告。20xx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科学道德和良好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高校立校之本、发展之魂。因此,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已经是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急迫任务。既符合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科技发展计划的要求,也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

当前,学术界学术道德也严重滑坡,逐渐从社会向高校蔓延,高校学术不端行为不断发生。根据国家教育部20xx年发出的《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包括:抄袭、剽窃、侵吞、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注释、篡改数据和文献;用虚假实验结果取一些荣誉;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将国外文献翻译成中文,稍作修改后发表;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一稿多投;论文写作中出现枪手、拼手、假手等。

另外,各种造假,如学历、学位、学术职务、科研成果、科技产品,目前在社会上也很普遍。这些都违背了科学道德和正气的学风,没有诚信度,严重败坏了学术风气,损害了学术形象,阻碍了学术进步。近年来,毒奶粉事件、蒙牛纯牛奶致癌事件、“苏丹红”事件以及瘦肉精事件不正是滥用科研成果的真实写照吗?除此之外,我们在平时查阅参考文献中,也会遇上这样的问题,即发现同一篇文章出现在不同的期刊上;又或者同一组实验数据通过一定的写作技巧最终成几篇不同的论文;也有同一实验团队人员通过篡改他人论文中的实验材料,最后得出同一结论发表论文;还有一些论文中实验方法不可用,实验重复性不高。由此,我对参考文献产生了后怕,这些不端行为带给新一辈的学子除了坑害,还能有什么?

解决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关键在于抓好教育、制度和监督三个环节。教育是基础,制度是关键,监督是保障,惩防结合、标本兼治。

科学道德是指科学行为主体的道德意识袁它是科技工作者在科研活动中思想和行为应该遵循的规范和准则袁是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袁也是约束科学家之间尧科学共同体内部以及科学共同体与公众和社会之间的一种基本准则遥。

学风建设为立身之本立,严谨的学风为立校之本。诚信与严谨乃一个合格大学生的根本。“人无信则不立。”诚信既是华夏文明的精髓,又是中华明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今,大学生的整体信用形象已成为整个社会信用状况的晴雨表和风向标。诚信问题已成为迈向现代化的一道坎。它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了。在一所高校里,该校学生的诚信程度,影响着该校的学风、校风。从另一方面说,该校的学风、校风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应是“诚信”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大学生要大力弘扬以信待人,以信立人的美德,成为践行信用美德的表率。目前,大学生的信用状况的主流是好的,但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存在着一些诚信缺失的现象,严重影响着学校的声誉、学风。学风是一个学校校风之体现,良好的学风是优良校风形成的基础。考试作弊与诚信是格格不入的。

诚信,是人基本的素质与道德要求,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得以维系的绳索,是我们正立于天地之间的脚下基石,是茫茫大荒漠中那“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主要是在全国范围内向新入学研究生宣讲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科学伦理和科学规范,目的是通过宣讲教育,引导研究生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摒弃学术不端行为,努力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推进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当前在我国科研诚信与优良学风是主流,但近些年来,科研造假、学风浮躁、抄袭剽窃等行为严重危害了科技界的公信力,不仅不利于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对科技事业健康发展也产生了消极影响。因而,青年人要树立良好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必须做到:欲修学,先立身,坚决抵制学术上的不正之风;严格遵循学术规范,养成良好学风;并要敢于质疑、勇于创新;了解历史、要爱国,要立下“强国之志”;在学术上要实事求是,学出真本事;还要坚持勤劳、勇敢、节俭的优良传统。

加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首先,制订和完善投诉处理办法,完善自我约束制度。针对近年来科技界在科学道德和学风方面出现的问题,一方面在舆论上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正面宣传教育,强化必要的、严肃的舆论监督。另一方面在制度上加以完善,建立健全有关的规约办法,采取行之有效的约束措施。

树立正确的科学文化导向: 优良的科学道德与学风是科学精神和科学文化的重要内涵,科学道德建设是先进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基本环节。良好的科学道德与学风不仅是科学活动的内在规定和支撑,还是宝贵的科技投入得到合理有效利用的前提,是科学事业的社会信誉和公共形象的保证。

无论是古希腊的至理名言“知识即美德”,还是我国的传统观念“知书而达礼”,都说明学术与道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术道德是指在从事学术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得到学术共同体及社会共同认可并遵守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学术规范是保障学术研究活动正常有序进行的一系列规则、制度和行为准则的总称,包括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学术界公认的学术道德以及学科专业共同遵守的科学研究、论文写作、学术引文、学术评价等诸多方面的规范。

科学事业的发展过程,既是学术创新的过程,也是学风建设的过程。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对弘扬科学精神、繁荣发展学术事业,净化校园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学术研究,而严谨的学术规范,良好的学术道德,是营造研究生的良好学风,以及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的重要保证,也是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引导研究生走上正确的科研道路的重要前提。

我们所提倡的“诚信为学,恪守学术道德”,具体体现在从事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时刻用学术道德来指导自己的学术实践活动,把内化于自身学术良知中的学术规范升华为行动的纲领。不断把外在的准则转化为内在的要求,只有在头脑中形成高尚的学术道德品质,才会在实际的学术活动中自觉地遵守学术行规,不闯学术的‘红灯’。大学是高度宽容高尚的科学道德情操是科学研究的精神力量,而智力成果与人的品格之间的关系,也远比一般认为的要密切得多。和包容的地方,但是“对学术不端行为是零容忍”。稿多发、论文造假、抄袭剽窃他人成果、造篡改实验数据、随意侵占他人科研成果……不同形式的学术不端行为让人警醒。科研不端行为是伴随科学的发展产生的,要依靠科学界自身努力和全社会的关注去消除在外在准则要求的同时,更要有科研工作者的自律。学风浮躁是引起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原因,而学风浮躁又与现行的评价体系相关。而要克服学风浮躁、学术评价中急功近利的倾向,需要“诚信为学”。

学习活动的开展,我深感遵守学术道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到提升研究生学术道德水平的深远意义,在日后的学习与学术研究中,从事学术活动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恪守学术界公认的基本学术道德规范,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以严谨踏实的学风和笃信诚实的原则从事科学研究,做一名合格的、名副其实的研究生。

首先我们要进一步深入认识了我校学术道德规范的细则与要求。如:在学术活动中,应该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学术成果的署名应真实,署名者对该项成果承担相应的学术责任和法律责任;此外,还有其他学术界公认的学术道德,也是作为研究生的我们应当遵守的。

其次是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社会的基本精神。在学术研究中,诚信最主要体现在对学术道德规范的恪守之上。当前,我国经济迅速增长,精神文明建设更上层楼,在高校与科研机构涌现大批优秀的科研成果,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日益提升。但也有部分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对待学术的态度不够严谨,在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中不尊重他人成果和知识产权,或在研究时急功近利,研究成果无法反映客观事实等情况时有出现。我们应以此为鉴,在学习和科研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做一名合格的研究者。

研究生的主要任务是学术研究,其中的大部分人在未来也将进入高校或各种研究机构从事科研工作,因此,提高学术道德水平,培养严谨的优良学风显得格外重要。一方面,对于个人来说,学术道德是衡量一个研究者个人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直接反应研究者的科研态度与学术态度,对学术道德的轻视,将使研究者的科研工作步入歧途,无法产生优异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对于国家来说,研究者的科研工作直接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科研水平,只有重视学术道德规范,才能保证高素质的科研工作。研究生是国家的科研工作的继承人与接班人,只有从在校时期起便注重学术道德的培养与提高,才能保证个人研究道路的正确与国家科研工作的发展。

总体上说,高校的学风是好的,教师队伍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广大教学科研工作者献身科学,甘于寂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体现了良好的师德风范,维护了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的学术声誉和良好形象。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高校学术失范、学风不正现象仍然存在,在有些方面还比较严重。这些现象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性质也不尽相同。

在这当中,有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层面是学风不正,不能严守学术规范,比如学风浮躁、理论脱离实际、低水平重复,甚至粗制滥造、急功近利;另一个层面是学术不端,违背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比如抄袭剽窃、伪造事实、篡改数据等等。这些不良现象虽然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败坏了学术风气,阻碍了学术进步,影响了学术声誉,损害了学术形象,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对此,我们必须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必须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及时制止,决不能任其滋长蔓延;必须采取踞决果断的行动,在学术道德和学风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愿我们携手共同弘扬科学精神,维护科学道德,遏制科研不端行为,共建良好学风”。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将从我做起,贯彻落实学术道德规范,以诚实守信的态度开展学术研究,做一名名副其实的研究生!

如何写学术道德与诚信结课论文

很近的月亮啊,怎么写我愿意诚信你可以到多方面举例子,举例子,然后写写他诚信的作用,且他诚信用怎么传播我那都是可以的。你可以去看下手机或电脑都是可以查询的到的呀。

让我们与诚信同行我国流传着许多有关诚信的名言,如“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人若无信,不知其可也。”“言必信,行必果。”等等。的确,诚信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前提。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天都要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如果失掉了别人对自己最基本的信任,我们岂不是会成为人人避之的独行者?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数不胜数的诚信的人有如繁星,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商鞅立木取信,获得了百姓信任,从而推行了新法;臾骈不负信,赢得世人尊敬;季札挂剑了却徐国国君心愿,被传为千古佳话。时空变幻,可诚信依然闪烁着诱人的光芒。许多伟人也是诚信的坚守者和力行者。宋庆龄任国家副主席的时候,有一次许诺幼儿园的孩子们“六一”要去看望他们,但“六一”那天天气突变,倾盆大雨下个不停,老师和孩子们都以为她不会去了。可到了约定的时间,宋庆龄熟悉的身影又出现在他们的视野,孩子们兴奋不已,也感动的留下了眼泪,事后她说:“既然我说了,就得守信。”然而,在21世纪的今天,诚信这一美德却被一些人逐步淡忘和遗失。君不见,为了牟取暴利,商家们给猪肉注水,用福尔马林浸泡海鲜,君不见,屡见不鲜的假烟假酒,毒大米,劣质奶粉,黑心棉,摧残了多少鲜活的生命!面对那些层出不穷的,防不胜防的术,以假乱真的产品,在善良人们无奈与无助的背后,更可怕的,是整个社会诚实守信的体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冲击!不要漠然地说这些与我无关,与同学约好时间却没有准时出现,在考场抄袭作弊,毕业后迟迟不偿还助学贷款,这些难道不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吗?我们还有什么资格说与我无关?也许你还会说,这些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到了作大事的时候,我自然会讲诚信。殊不知,高尚的品德是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修养而成,在小事面前尚不能以诚信严格律己,何谈大事?一种在小事中养成的惯性只会让我们在背离诚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没有诚信的人间,是一个苍凉而荒芜的世界。我们诚信待人,付出的是真诚和信任,收获的是友谊和尊重。这是一份无形的财富,这是一笔沉甸甸的无价之宝。把诚信作为根基,我们的生命之厦会更稳固,携诚信上路,我们的生命之旅会更加多彩!诚信犹如一潭清澈幽静的湖水,宁静,淡泊,美丽,它以自己朴素而又整洁的面容,向人展示自己的美丽。可就是这样一潭清澈幽静的湖水,会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完美。再次踏上征程的时候,携诚信上路吧,让我们这一路始终与诚信同行!

写作思路:可以通过列举古代名人的真实事例进行论证,以此来说明诚信对于个人以及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和意义等等。

正文:

泱泱古国,悠悠华夏。五千年的历史轨迹,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五千年的风霜雨雪没有将龙的传人的那些优良传统埋没,而是历久弥新,薪尽火传,古人推崇诚信者,今人厚爱诚信者,历史选择诚信者。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仁者,发乎礼,义者,发乎情,止乎心,正乎身。在儒家看来,行仁施义的先决条件为内心的向善,所谓勤心诚意者也。心中信守诚信,方能宁静安心,进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行义者亦应以诚信为本。义之所存,诚信存之也,读《大学》《中庸》,一字以蔽之,诚也,诚包罗万象,诚信是它的具体体现。

在滚滚而来,浩荡而去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的诚信者比比皆是,荆轲于“风萧萧兮易水寒”中作别太子丹,壮士一去,只为报知遇之恩,虽蹈死地亦无怨无悔。伍子胥逃离楚国,得吴王重用,答应替他报仇,从此伍子胥尽心辅佐,纵然之后受猜忌可仍然不改忠心。

陶朱公荡舟西湖之上,得以“千金散尽还复来”的秘诀便是诚信经商,后世徽商,晋商皆履行了这一原则,才有了商行的繁荣昌盛。

诚信在心,将诚信发挥在经商致富中,可以家财万贯;将诚信延伸到安身立命上,可以后世传颂;将诚信拓展到八荒六合,四海之内,则可万民归心,顺天地阴阳、法四季轮回,运之则五岳震荡,百川奔涌,诸侯朝服,天下匡正。

屈原被发行呤泽畔时,叹“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他愤恨那些“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他忠君恋阙,心系国家,屈子一跃,一河碧水为之激荡,千载令名不朽。

刘邦入守关中,之所以可以深得民心,在于履行约法三章,秋毫无犯,刘备跨有荆益,保其岩阻之碍,与邻国交好,于内则治民,诚信于民,是以三分天下;李世民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对百姓有诚信,天下人拥他之王,他便要对万千黎民百姓谋福祉,是以创造了“贞观之治”?凡此种种,皆言诚信为人立身之本,天道酬诚信。

在当今社会,诚信真的不重要了?

20xx年中秋节前夕,“冠生园”用一年前的'发霉馅制作的月饼。一夜之间,“南京冠生园”成了假冒伪劣、坑百姓的代名词。人们看见“冠生园”如同见着了瘟疫,商家看

见“冠生园”如同见着了恶魔。只要是标有“南京冠生园”商标的产品,一律滞销。2015年4月,南京冠生园向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破产。

冠生园“陈陷事件”欺广大人民,危害了广大人民的利益,违背了经济生活中的诚实守信原则,最终受到市场的惩罚,它也得到了诚信赠予它的一份特殊的“礼物”。

想起大楚王陈胜,他发了家,却忘记了当年“苟富贵,勿相忘”的诺言,最终被部下卖掉了人头。他抛弃“诚信”,“诚信”也要了他的命。

历史上终因背信弃义而身败名裂,甚至泱及生命的实例太多,也让我们拥有了一个让人产生无边遐想的浩瀚海洋。扪心自问,诚信真的不重要了?

我欣赏“诚信”,热爱“诚信”,认为唯有诚信是最经得起时间的磨砺的。“健康”随着时间毁坏;“美貌”随着时光枯萎;“金钱”因光阴而耗尽,“荣誉”随着历史而尘封。只有“诚信”如一杯醇酒,年代越久,则酒香愈纯,愈浓,意味绵长。

我最喜欢回家的感觉,因为我可以躺在舒适的床上,放松全身,然后坦开心胸,诚实地说出“我好累!”诚实让我放松,让我与人相处更为亲密,更为融洽。

“一片诚信,一腔热血,一片拿云心事。”“一曲诚信,一阕高歌,一剑笑着风云。”“曾子杀猪教子”可谓是老生常谈了,但“诚信”的光芒却历经千年不衰,它告诫我们这些欲与“诚信”永别的人,信誉是立业之本,也是立人这本。诚信是中华民族之魂,切不可在我们这一代丧失民族魂。从小事做起,本着诚信守则,真心对待友人,做诚信的范畴,。诚信者,人人敬重。

如果我是那位年轻人,如果艄公再次让我舍弃行囊,我会不假思索地说出:“就让我随‘诚信’一同沉入这汪洋大海吧!

传承民族的美好品质,将诚信贯穿在身心中,用诚信指导我们为人处事,则人生得以绚烂,事业得以辉煌!

谨记,天道酬诚信,诚信伴我一路前行。

一份诚信,一腔热血,一片流云心事。 一曲诚信,一阕高歌,一剑笑看风云。 诚信是五千年流淌的河,涓涓不绝,流出了黄面孔,流出了黄土地,流出了华夏大地的芸芸众生。 诚信是一去神的笔,龟背上长出了汉字,汉字上长出了华夏。一代代,一脉脉,吸天地之灵气,吮日月之光华。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魂,华夏礼仪之邦,诚信成为高尚道德的尺度,美丽是魂的筹码。诚信者,人必敬重。” 北京一家体育彩票专卖店的业主为某彩民垫资购买了一张1024元的复式足球彩票,第二天他得知这张彩票中了533万元大奖,在第一时间给购买者打电话,并把中奖彩票交给买主。他成为又一位彩票销售“最诚信的业主”。面对诱惑,不怦然心动,不为其所惑,虽平淡如行云,质朴如流水,却让人领略到一种山高海深。这是一种闪光的品格——诚信。 诚信,“言”和“成”组成了“诚”,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承诺的事情就得完成,这是一种做人的基本。“人”和“言”组成了“信”,遵守诺言、不虚伪欺诈,也是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的一种心灵信赖。诚信,是做人的一种闪光的优良品质。它是做人的根本,能使你傲骨永存!让你的人生之路更加灿烂辉煌,让世界变得更加和谐、真诚、美丽。 所以,如果我是那个专卖店的业主,我也会选择诚信,我会用生命去扞卫“诚信”,因为那才是属于心灵的最珍贵的东西。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的:“我把世俗的东西都抛开,只求一颗不受纷扰的心灵。”试想失去了“诚信”,又何以慰藉心灵,使之安宁和温馨呢? 孔子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诚信,犹如鱼儿失去了水;离开了诚信,就像鸟儿折断了双翅;缺少了诚信,犹如肉体没有了生命;丧失了诚信,你就会永远生活在黑暗里,再也见不到太阳升起时喷薄出万道霞光的精彩!没有它,人就会失掉立身之本,企业就会失去生存之根,城市就会失去发展之机,国家民族就会失掉兴盛之源。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诚信,是人内心升起的太阳,可以照亮自己,也可以温暖别人;它,是一把钥匙,可以打开人的心锁,也可以打开知识和财富的大门。生活因它而多姿,人生因它而多彩。 有了它,才有了“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承诺;才有了五关之前“赤兔胭脂兽”的一骑绝尘,才有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丰功伟绩。有了它,气壮山河的歌唱万古传;有了它,自强不息的烈焰燃千年。因为它“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不复还……”,誓刺秦王而不惜粉身碎骨,撼震山河。 诚信之风在中华大地上历史悠久,它融入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血液,然而,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商业化道路越来越阔,而我们周围的诚信意识却逐渐地淡化,无声无息中离我们而去。无数的人一口吞掉了美德,为了利益而不惜一切,将诚信抛之九霄云外,取而而代之的是学术界的弄虚作假,商家的尔虞我诈,小贩们的投机取巧,缺斤少两,或以次充好。大米里掺石蜡,火腿里加敌敌畏,咸鸭蛋、辣椒酱里的苏丹红,火锅里的福尔马琳,银耳、蜜枣里的硫磺,木耳中的硫酸铜,牛奶里的三聚氰胺…… 一个没有诚信的社会是相当危险可怕的,人与人的关系都会笼罩在互相欺的虚伪虚幻的阴影之中,经济利益的驱动,让人丧失了人性,丢失了良知,心黑了,脸厚了,相互筑起防火墙,心与心越来越远越陌生,没了真情真诚,就剩下谎言和铜臭,那是多么恐惧和绝望的社会。 21世纪是充满挑战和希望的时代,我们作为新世纪的青年,应该将诚信的旗帜高高挂起,做诚信人,办诚信事。在人生与风浪的洗礼中,让诚信与我们的心灵同在,让诚信与我们的社会同在,让诚信与我们的世界同在!

学术诚信与道德论文

众所周知诚信是立人之本,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生成为公民道德建设“诚信”道德 教育 的重中之重。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有关诚信道德的2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大学生诚信道德重建的思考》

【摘要】当代绝大多数大学生都认同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但在实际生活中,大学生失信的现象比比皆是,令人堪忧,大学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他们的诚信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兴旺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将从分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入手,探索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社会、学校和家庭紧密配合的三位一体教育机制,使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逐渐成为大学生的自觉。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道德;思考

1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主要表现

高校学生诚信的整体状况是积极向上、稳定发展的。但是,在社会的变革过程中,由于利益格局不断变更,利益关系不断调整,社会趋利性影响进入大学校园,使尚不完全固化和坚实的大学生的诚信体系受到冲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大学生能恪守诚信道德,但也有部分学生在某些方面存在着诚信道德的缺失,其主要表现为:考试作弊,屡禁不止;剽窃成风,蒙混过关;求职履厉,泡沫重重;助学贷款,羞涩尴尬;不守信用,背信违约等。

2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原因

社会大环境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影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双刃性凸显,一方面它有助于人们形成竞争、效率、公平、创新等意识;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趋利性,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也使人们滋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倾向,急功近利、唯利是图、见利忘义、损公肥私等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弄虚作假,坑蒙拐成为社会公害。受市场经济影响至深的高等教育和大学生群体不可避免地陷入这个漩涡中,社会诚信意识的弱化和缺失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养成造成了不良影响,这是导致大学生对诚信意识背离的一个重要原因。

诚信法律制度和机制尚不健全

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诚信的基础首先是法律,因而完善社会的法律体系是我们营造和保护讲诚信的社会环境的首要任务。中国目前的现状是法律的地位和尊严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制度尚不完善;社会诚信的评价机制、监督机制尚未形成。主要体现在:其一,没有制定信用激励和惩罚制度。守信用者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失信者未受到严厉制裁。在不少情况下却是守信者失利,失信者得利。其二,在判决执行上软弱无力,判决执行率低。法律作为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最高维护者,在处理违约赖账行为时显得苍白无力。债权人为追索到期债务,往往要通过诉讼方式追索债务,而采用这种方式的成本费用越来越高,不要说因种种原因败诉,即使是胜诉了,真正能够执行裁决的也很少,这使债权人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失信者没有受到应有的处罚,客观上助长了诚信缺失现象的泛滥。有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不高,处于人生成长阶段,在涉及个人利益时,难免会走上不诚信之路,这是大学生诚信意识缺失的制度体制原因。

高校诚信教育体系不完善

无论在教育理念、教育投入、 文化 建设,还是学生管理等方面,都很少考虑诚信教育的必要性,对诚信教育没有予以足够重视。从诚信教育内容看,一些高校为了扩大招生和就业,高度重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学,而思想道德教育包括诚信教育相对弱化,从教学计划到课程设置、课时安排都与专业课无法比拟。从诚信教育机制看,很多学校没有建立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及诚信档案,许多学校口头重视,行动轻视,从学生管理、教学到服务没有形成诚信育人的环境,使诚信失去了文化传承的最佳途径,有大约54%的同学认为学好专业知识比诚信道德更实惠。

家庭教育 的影响

家庭也是诚信道德教育的环境之一,家庭环境及家长的言行对学生诚信道德的养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当前中国教育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仍然未走出应试教育弊端,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考上名校、重点大学可谓不遗余力,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除了文化课恶补之外,一些家长又走到了教育的另一个极端,认为把孩子的琴棋书画等特长培养好,就是提高了他们的个人素质,结果,忽略了素质教育中的道德、健全人格的培养。导致新生代大学生过度关注自我,在校期间除了学习学科知识,就是考各种技能证,当涉及个人前途和利益时他们往往会放弃诚信道德。

3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的对策

构建道德约束和法律强制有机结合的诚信建设社会环境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环境决定人,反过来人对环境又具有反作用。环境只有与我们的教育目标相一致,才能在育人中发挥作用。要形成良好的诚信建设社会环境。

首先,要加大对诚信的宣传力度,发挥社会舆论在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中的引导、评价、监督作用。一方面,大力报道和宣传诚信人和事,使诚信的正能量在全社会充分释放,使诚实守信成为社会风尚;另一方面,加大失信行为的曝光力度,加大失信行为的风险成本,从而,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光荣,背信弃义可耻的社会氛围。

其次,完善社会诚信法规的建设。市场经济既是信用经济,也是法律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法律是信用建设的保障。诚信不仅是道德问题,也是法律问题;诚信建设不仅是道德建设问题,也是社会管理问题。诚信缺失的解决之策根本上需要加强法治保障。一方面,要抓紧制定社会信用管理法律法规,完善社会诚信行为规范。理顺社会信用管理体制机制,明确有关部门的责任,加强社会信用管理,强化对守信者的鼓励和对失信者的惩戒。另一方面,诚信制度建设还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法律实施不到位也有直接关系。没有法律的有效实施,诚信体系也难以真正建立。通过上述努力,让大学生感受到法律的威严,形成守信意识,践行守信行为。

完善学校诚信教育机制

更新诚信道德教育理念,增强诚信道德意识。诚信道德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作为诚信道德教育的主体,应该把对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教育寓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把发展学生的诚信道德素质纳人高校教育目标的完整体系之中,以建立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的诚信道德教育体系。

(1)把诚信教育作为高校教学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两课”阵地,结合时代的特点和需要,把诚信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教育体系,加强规划、统筹管理,并融入到学校教学和管理各个环节,通过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诚信承诺”万人签名活动、网上“诚信论坛”、“诚信你我他”征文及专题 报告 等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在全校营造“人人讲诚信”的教育氛围,让学生真正了解诚信对个人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诚信乃安身立命之本。

(2)建立约束与激励机制。一方面要有诚信的约束机制,让学生诚信有章可循,违背诚信有章可罚,提高学生失信行为的风险成本;另一方面建立诚信激励机制,学校对学生诚信行为选择进行精神褒奖和物质奖励的机制,学生因其诚信的行为选择而获得心理坦然和精神满足,这样学生会更加追奉诚信。

(3)建立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内容包括家庭基本情况、基本经历、奖惩情况、学杂费缴纳、助学贷款、学习情况、 社会实践 、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以及违纪情况的诚信记录,并将其与奖学金、助学金、干部选拔、组织发展、就业推荐等环节联系起来,使这份诚信档案成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二张身份证。是其道德信誉的保证,也是社会录用人才的道德“通行证”。形成人人学诚信、处处讲诚信、事事守诚信的浓厚氛围。

尊重大学生在诚信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大学生是诚信教育的主体,诚信教育是否见效,归根结底依赖于被教育对象的自我教育。因此,在诚信教育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指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强化是自我教育的一种表现,具体包括自我命令、自我检查、自我奖励、自我惩罚等,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对诚信道德的认知能力及选择与评价能力,培养道德自主和道德自律意识,使他们自觉主动的践行诚信,实现他律向自律的转化。

营造诚信教育的家庭文化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诚信品德 对子 女影响很大。任何一个道德主体都离不开家庭道德环境的熏陶,因此要重视家庭伦理建设和家庭诚信道德环境建设,从而为道德主体诚信品性的养成创造良好的家庭道德环境。中国家长需要焦虑的事情,不是我们给孩子花了多少钱,而是花了多少时间,去认识、管教、支持孩子,使孩子成为身体健康,人格健全的社会公民。因此,家长应充分重视自身言行、道德习惯、家庭氛围等对子女所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家长一方面要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身体力行,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培养正确的家庭诚信教育观念和意识,用科学的 方法 教育孩子做人做事,当出现负面行为时及时纠正,给孩子树立一个诚信的榜样。另一方面,针对孩子在校期间发生考试作弊等不诚信行为,不愿告之家长的情况,家长还应主动用书信、电话、短信等方式全面关心孩子在校期间的思想、学习、人际关系等状况,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共同优化诚信道德教育的文化氛围,努力形成学校诚信教育和家庭诚信教育目标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任海宾.诚信教育的 反思 与重构[J].教学与管理,2003(3).

[2]何建娥.高校学生诚信缺失刍议[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3]张建华,肖艳玲,李丽萍.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8(9).

[4]许安朝.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大学生诚信教育[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9(1).

[5]毕胜.浅谈当代大学生诚信意识的缺失及其对策[J].科技信息,2010(26).

《强化社会道德因素对大学生诚信品格形成的作用》

摘要:诚信品格是“人的社会特质”,是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道德内化的产物。这就预示大学生诚信品格的形成,需要整合以不同方式作用于个体的各种社会道德因素:即通过强化大学生社会道德期待的自我意识、发挥亚文化的暗示与模仿功能、促进大学生道德荣誉的印象整饰、以及淳化社会风气,从而为大学生诚信教育营造出良好的道德氛围。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品格;社会道德因素

诚信作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当代大学生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要完成时代和社会赋予的历史使命,就必须要成为具有诚信品格的人。大学生诚信品格的形成固然离不开学校教育和自身的修养,但同时也与其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故本文试图通过探讨社会道德期待、亚文化、道德荣誉、社会道德风气等因素对大学生诚信品格形成的作用与影响,揭示大学生诚信品格形成的社会心理机制,为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开展探寻新的路径。

一、强化大学生社会道德期待的自我意识

社会道德期待即社会对个体的角色期望,旨在向个体提示合理的道德规范,表明什么是受到群体赞同或谴责的行为。社会道德期待通常以一种潜在的、间接的方式影响主体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对于个体而言,它既是人们行为选择的判断标准,也是一种潜在的道德教育力量。社会对大学生在诚信方面的道德期待,不仅包括在家庭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应当遵守有关诚信的一般原则和规范,如“诚实守信,严于律己,履约践诺,知行统一,自尊自爱,自省自律”,还包括学术方面的道德要求,即“遵从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不作弊,不剽窃”等。毋庸置疑,这些社会道德期待对于培养大学生诚信人格具有引导和促进的作用。

然而,大学生是否能将社会道德期待内化为自身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还与他们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自我意识是个体道德品质形成的内在心理基础。由于自我意识中蕴含着深刻的自我要求、自我体验、 自我评价 的意义,因此,一个人的自我意识越强,其道德的责任感与义务感就越强,克制本能的欲望与冲动的能力也就越强。作为道德意识之一的诚信意识,说到底是一种道德的义务感、责任感,它直接发生于人的自我意识之中。也就是说,没有自我意识的确立与发展,诚信意识是很难产生的。所以,培养大学生诚信意识需要不断强化其对社会道德期待的自我意识。

1.注重发挥社会道德期待的强化功能。在现实生活中,要善于将社会道德期待与大众传媒、制度、榜样等结合起来,形成舆论强化、制度强化、榜样强化,以促使大学生对社会道德的认同与遵从。其一,利用大众传媒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和吸引力强的优势,通过讲述人们身边的诚信 故事 或评论刚刚发生的造假事件,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舆论氛围,从而有效地强化大学生对诚信道德规则的认同。其二、将社会道德期待与奖惩制度相结合,通过奖励对诚信行为给予正强化,通过惩罚对失信行为施以负强化,增强大学生的诚信道德信念,在日后的生活中养成诚信待人、诚信处事、诚信学习的良好习惯。其三、将社会道德期待与榜样人物相结合,通过榜样人物的示范效应,将抽象的社会道德期待具体化、人格化,使大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强化他们对社会道德期待的自我意识。

2.积极引导大学生进行道德反省。“道德反省,指道德主体对自身道德过失的追悔和觉醒”,“是由是非观、羞愧感和责任心等心理要素和相关的生理基础构成的一种特殊的道德活动结构。”道德反省以自我意识为核心,通过自我检讨、自我反思、自我悔改,实现自我超越和人格的完善。大学生诚信人格的形成,不但需要学校开展诚信教育使其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及其相关的规范要求,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其对自己的失信行为进行深刻的反省,促使其产生羞愧感和内心的自责,并激励其在社会化过程中将诚信道德要求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信念,自觉地做一名诚实守信的公民。

二、发挥亚文化的暗示与模仿功能

“亚文化亦称‘副文化’、‘小群体’文化。在某些方面有别于整体文化的地区文化或群体文化,既具有整体文化的基本特征,又具有其独特性,社会越复杂,亚文化越多。”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有其自身的校园亚文化。大学生的校园亚文化,除了与主流文化存在微妙的互动关系外,还表现为对于主流文化既抗拒、反叛,又依附、承认的双重特质。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期,由于社会价值观念的嬗变、社会多元文化的存在等,一些不良的亚文化趁虚而入,对大学生形成不良的影响。例如,随着高校出现的学术造假、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现象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由漠视转而认可甚至参与其中的亚文化氛围,造成对大学生诚信信念的消解。对此,不能忽视当前校园文化中的亚文化的负面影响,同时还要努力挖掘亚文化特有的功能,发挥它对大学生诚信建设的积极作用。

1.重视亚文化的暗示功能。人具有接受暗示的习性。社会心理学家库利认为,暗示“是指以相对机械的即反射的方式起作用的一种影响。它不涉及大脑的选择或意志的更高级的活动。”社会生活中对个体的道德影响无处不在,亚文化中的诚信暗示往往隐含了社会群体的道德价值取向。大学生同伴群体的亚文化,常常会以一种建议性、帮助性、温和性的诱导和暗示,向主体提供社会倡导的道德原则和行为类型。同伴群体亚文化,虽然不如法规那样对主体具有强制性的约束,但它在维护诚信方面却发挥着强大的功能。如果校园亚文化推崇的是诚实守信的道德价值,个别大学生一旦做出失信欺诈的行为,就会遭受同伴群体的议论、谴责、排斥乃至唾弃;失信学生在失去同伴群体的尊重后,不仅会产生懊悔、改正的道德心理,而且也会对其他同学产生警示的暗示作用;相反,如果大学校园中严重的学术失信现象或考试作弊未受到严厉的处罚,这种发生在大学生身边鲜活的失信事例就会对个体产生消极的暗示作用,一些同学就会将之视为一种社会认可的潜规则予以接受,甚至如法炮制。因此,学校应当注重营造诚信的亚文化氛围,发挥同伴群体亚文化的道德暗示作用,促进大学生诚实守信品德的形成。

2.发挥亚文化的道德模仿功能。道德的社会传播与培育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人际影响来实现的,而模仿是人际影响的重要方式。所谓模仿,“是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个体受到他人行为的刺激影响,依照他人行为,使自己的行为与之相同或相似。”模仿是人们具有的一种社会学习能力,也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环节。道德模仿是通过对道德榜样的行为仿效、内心产生道德情感共鸣、直至产生道德认同。换言之,道德模仿是人们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学习活动,是主体自觉地仿效他人的道德行为、做出与之相同或相似的道德行为的活动过程。道德模仿在人的道德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它的“复制”作用使道德规范为大多数人所自觉遵从。

3.大学生的道德模仿需要教育者给予积极的引导。在大学生的道德模仿中,教育者的引导主要表现为:其一,为他们提供与其具有相似性的模仿对象。大学生如果受到典型诚信事件和诚信榜样人物的感染,就会增强对诚信观念的认同,进而产生积极的模仿行为。其二,引导他们对模仿对象的内在本质、行为的价值进行深入的探究和理解。这样大学生基于对诚信价值的认同而做出的模仿行为,就不再是“复制”式的,而是发自其内心的、主动外化的结果。其三,引导他们在模仿中进行体验,从情感上深化对模仿对象道德品德的尊崇,并把握时机,适时强化他们的诚信模仿行为。其四,创设、营造有利于诚信道德模仿行为发生的良好环境。诚信模仿行为是个体主动对周围环境做出选择的过程,通常情况下,当社会对个体寄予的诚信期望和施加的暗示与个体的价值取向相近或相似时,就易于激发个体的道德情感,使之受到道德感染,从而促发个体在相似事件中的诚信模仿行为。

三、促进大学生道德荣誉的印象整饰

道德荣誉是人们履行道德义务之后所得到的褒奖和赞许。它包括内外两方面:一是社会舆论给予的肯定和赞许;二是由于得到了社会舆论的认可和嘉许,行为者在道德情感上产生的自我满足感和自豪感。道德荣誉作为社会舆论的特殊形式,对人们的道德行为选择具有特殊的作用:一方面,道德荣誉所具有的某种权威性促使人趋善避恶,求荣免耻;另一方面,道德荣誉采取的是正面肯定形式,更能激励人们去积极向善。所以,道德荣誉感既是人们积极履行道德义务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人们关注道德印象整饰的驱动力。

道德印象源于对社会现象的感知。具体到诚信印象,则与社会的诚信现象密切相关。诚信现象是主体形成诚信印象的知觉对象或材料。诚信现象的类型可分为观念性和实例性两种。观念性的诚信现象主要来自社会历史文献记载的各种诚信道德 事迹 、人物传记中的诚信事件、传统道德习俗,它是社会诚信氛围的文化基础,它常常通过戏剧传诵、习俗沿革、专门教育等对主体认知发生作用。但观念性的诚信现象由于与主体的切身经历没有发生直接的关系,它对于个体诚信观念形成的作用是潜在的、间接的或相对虚弱的。实例性诚信现象主要来自于个人的社会道德实践,即人们亲自参与或感知到的诚信事件。相对于观念性诚信现象,实例性诚信现象更容易或更能有效地刺激个体的感官、引发思维、加深印象。如高校开展的考前签署“诚信考试 承诺书 ”的活动;参加诚信教育讲座、论坛活动;观看以“诚信”为主题的话剧、文艺演出等等。不论是诚信事件的当事人还是见证者,实例性诚信现象都会不同程度、不同形式(比如换位思考)地对主体产生更强烈的刺激,与主体的利益取舍、道德选择发生关联,进而引发主体的道德思考和判断,形成共鸣。因此,实例性诚信现象对主体诚信印象的形成作用是相对直观的、有效的、甚至是长久的。

道德荣誉对于主体诚信印象整饰具有积极的作用。在民族性的研究中,中国人所具“面子”的人格特质,已成为共识;而心理学研究成果也表明,许多人不同程度地具有有意控制他人对自己形成良好印象的“印象整饰”的倾向性。可见,这种注重他人对自己形象的“印象整饰”与中国人顾及“脸面”的社会心理特征,具有较高的吻合性和相互强化性,也就是说,中国人的面子文化强化了人们的“印象整饰”的心理诉求或人们的“印象整饰”心理强化了中国人的面子文化。由于“脸面”与一个人的诚信道德及其名声息息相关,因此,人们为了自己或家人的“颜面”,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维护自己诚信的道德信誉和形象。如有的学生考试作弊被抓后,并不害怕因此取消成绩,而是在乎广而告之的全院或全校的通报批评或处分,因为他们要维护自己在老师、同学等熟人面前的形象,毕竟考试作弊是不光彩的丢人事情。还有的同学在行后,并不害怕被陌生人揭穿,但害怕被亲朋好友戳脊梁骨的责斥。显然,大学生的诚信教育,需要将中国的“面子文化”与道德荣誉加以整合,运用“面子的威力”和道德荣誉的激励功能,促使大学生诚实做事、诚信做人。

四、淳化社会道德风气

社会风气,古人称之为“风俗”。在当代社会的语境下,社会风气是指受水土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由社会经济、政治、伦理道德的习染而形成的人们趋同一致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思维模式及生活习惯。可见,社会风气中的观念、行为和德行,是一种已经为许多人甚或大多数人所默认、所遵循的行为方式,是多年积累、习染成俗的一种惯例。“不令而自行,不禁而自止”就是社会风气的最主要的特征和功能。风气有好坏之别,良好的社会风气负载的是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而不良的社会风气负载的是颠倒的价值观念和扭曲的行为准则。因此,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我们一定要教育好我们的后一代,一定要从各方面采取有效 措施 ,搞好我们的社会风气,打击那些严重败坏社会风气的恶劣行为。”他还说“抓精神文明建设,抓党风、社会风气好转,必须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件抓起”。

1.官德对社会风气具有引领性。我国古代思想家,非常重视官德在社会道德教化中的积极作用。孔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他还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在孔子看来,为政者的行为和作风对社会大众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和导向功能。众所周知,中国传统“德治”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强调“德化”。为政讲信不仅是取信于民的需要,也是社会诚信教育的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带头讲信、守信的以身作则的实际行动是最好的诚信教育,对大学生诚信品格的形成具有示范作用。

2.赏罚分明的社会机制对社会风气具有保障性。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要遏制诚信缺失之风的蔓延,一方面必须要建立惩恶扬善的道德机制,加大对失信者的惩治力度,提高失信者的法律和经济成本,即让失信者名誉扫地、经济受损,得不偿失,清除失信投机获利的文化土壤;另一方面,加大对诚实守信者的精神和物质的奖励力度,建立诚实守信的利益保障制度,激发人们诚信的道德欲望,从而弘扬诚实守信的社会正气。

3.社会舆论对社会风气具有导向性。社会舆论对个体诚信具有定向和强化的作用。社会舆论对诚信行为的褒奖和对非诚信行为的谴责,不仅向大众明示了诚信道德价值原则和倡导的行为类型,而且其形成的褒善抑恶的舆论氛围,会以其显著的倾向性形成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敦促个体践行诚信道德。具而言之,社会舆论对诚信品行进行的褒扬、奖励和宣传,会增强人们诚实守信的道德认同感,而社会舆论对欺诈失信行为予以批评、抨击和呼吁道义上的惩罚,对失信者会起到控制、矫正的作用。可见,社会舆论形成的诚信“道德场”对扭转不良的社会风气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议论文作文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

母爱,就像一块指路牌,为你指引前方的道路;母爱,就像一盏灯,照亮你应该走的人生路;母爱,就像一杯茶,可以温暖你的心灵。母爱如发,细微而又浓密。

人生旅途漫漫,我把生活诠释成一段孤独的流浪,通向梦想的大道旁驿站不断,我却不愿停步,期待一份轰轰烈烈,暖流立即自下而上升起,我浑身一颤,立即将自己的所有烦恼抛之九霄云外。母亲知道我需要的一切。轻轻地,我听见门被推开,一回头,妈妈抱着一床被子走了进来。棉被满是阳光的味道,似乎在这不足十平一份举世无双,直至筋疲力尽,蓦然回首,惊觉原来道旁有的不仅仅是残香。

打开灯,书桌上一杯热气腾腾的奶茶把小小的房间点缀的格外温馨。香气四溢的奶茶,一扬脖,奶茶顷刻入肚,一股米(???)的空间内,又升起一轮小小的太阳。妈妈见我手握空杯,呆呆地望着她,脸上立时漾起笑容,那种只有在母亲脸上才会荡漾的笑容,叫人无法抗拒。我看到母亲高大的身影从房间渐渐离去,我突然灵光一闪:难道这就是母亲的爱?但人们说是伟大的,又怎会如一杯奶茶一般?我追出房去,母亲问我还要一杯吗?母爱的伟大之处恰恰在于它的细腻,于是那轮小小的太阳又升起在我的心田,我的漫长旅途之上。

水是那么轻柔,母爱就像水一样,每天都在我幸福的脸颊上拂过,让我倍感温馨。

前天,我吵着要给你梳头发时,你安心地坐下,我轻轻的地撩起您的黑发!我猛然看见一丝银色闪过我的眼角。妈妈,你为了我苍老了许多,却从来无怨无悔,女儿却从来没有体谅过你,妈妈您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母亲。

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

咱们要学会感恩。感恩,充实着咱们的生活;感恩,让世界变得美丽;感恩,让咱们拥有爱心。让咱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感谢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吧!

一个个秋风萧瑟的夜晚,又是在门外,一个模糊的身影伴随着一阵阵敲门声……

“对不起,能请您把音量调低些吗?”爸爸低头哈腰地对四楼的邻居说道。“呃……好吧!”还没说完,爸爸又打断了他,“我家小孩在做作业,您这声音……有点响。”“呯!”随着房门的紧闭声,爸爸一转身,叹了口气,眉峰轻蹙。顿时,他周围的空气似乎被牵绊住了,充斥于其中的只有淡淡的忧伤和无奈。

这,是一个普通的“风景”,一个六号楼居民人人皆知的画面。因为,几乎每天的这个时刻,五楼的这位父亲都会来请求邻居们不要发出音响去影响我——一个为中考“奋战”的学生。

但是,天知道,这哪有不发出声响的理由?暂且不论六楼张大妈用洗衣机发出的“嗡嗡”声,就算是四楼小吴放的摇滚乐都已足以让我不能安心做作业了。

“唉,实在太有影响了!今天再去说一声吧!”爸爸还没等那“乐章”开始奏响,就已经思忖着去和邻居们说了:“爸,你就别去了,人家凭什么就听你的啊?”

屋内的我听到爸爸的抱怨,心中就如同像一枚核桃被猛地敲开了,微凉苦涩的滋味涌上心头。我忍不住冲出去对他说道。

“不行!”爸爸根本不听我的劝说,直冲出家门。

我趴在窗口,不忍又不住地看着这一时刻地场景:一个年过半百地父亲将要为他的女儿付出他的尊严!

一只手举起来了,当我正准备“享受”几分钟的噪音时,忽然地,声音消失了!父亲“欲叩而止”的手瞬间僵硬了。六号楼在此刻,回到了“万籁此俱寂”的场面。

这一天,我的内心被深深地震撼了。父亲的爱让我难以忘却,然而,邻居们的安静让我更为感动。“风景”消失了吗?不,以前的“风景”正渐渐潜入夜的踪迹,如今,那一天的寂静却一如既往地延续着,我在心中铭记着这一天。 记住这一天,记住那一刻,记住身边所有人的爱。因为这一天中蕴含着父亲的爱,蕴含着邻居的理解与关切,更蕴含着我对“爱”这一名词的用心诠释!

有三次经过十字路口的经历让我记忆犹新。

第一次,没有交警。看到红灯,我和前面的人停了下来。但我看到有人闯红灯,接着更多人闯红灯了,我感觉到旁边的人不耐烦了,我也有过闯红灯的想法,但前面的那个人一直没动,我也只好作罢。

第二次,有交通警察,戴着墨镜,笔直的站在那儿。正值红灯,车辆停成一排,非常整齐;绿灯,车辆一齐开动,一辆接着一辆。

第三次,红绿灯出现了故障没亮,交警也不在。十字路口乱成了一锅粥。大卡车,小轿车,自行车和行人都自顾自地走着,我也混在其中离开了。

同样是十字路口,却因为环境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结果。第一次如果人们不仅只看到有人闯红灯,还看到有人在等绿灯,也许结果就不会那么糟了;第二次如果那个交警不在会怎么样;第三次……在十字路口这个重要而又特别的地方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如果呢?等待红灯只是几十秒的时间,这几十秒的时间足以用来衡量一个人的素养。有的人为了这几十秒的时间而葬送了一生,还伤害了他人。现在我只能庆幸第一次有个人在我前面让我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在红灯前迈开了步伐。

有形的十字路口尚有人无视红灯的存在。何况在我们的一生中那些无形的十字路口呢?红灯就是一种禁止,遵守红绿灯就是一种规则。在家庭里,在学校里,在社会上有许多红灯和规则。我们的人生正是由于这些红灯和规则的存在才没有误入歧途,可是无视他们的人大有人在,效仿这些人的人更多。

在家里,做了不该做的事却不知改正,只会一而再,再而三的伤父母的心和塑造自己的不好的品德;在学校里,只为了哥们朋友的一点小事而开除在外;在社会上,贿赂的事情屡见不鲜。这些大大小小的事我们经常见到,可又有谁真正在意他们?

在物欲横流,尔虞我诈的现代生活中,红灯和规则更要存在,人们更要遵守。本来已有些宁静难再,如若再不遵守规则,混乱将充满整个世界,失去的将会是一生。

十字路口,看清方向,做好选择,更要从你我做起。

简约,是质朴无华;丰富,是绚丽多彩。其实,简与丰殊途同归,真正的人生智慧是在简约的生活中追求灵魂的丰富与高贵。

简约不是简单,更不是空洞和苍白的,而是从纷繁中浓缩出的精华,是凝聚于一点的丰富。就如同中国的古典水墨画,不似西方油画那般夺目、张扬,却有一种简约、内敛的唯美与大气,看似再普通不过的一片留白,却给人以最丰富的遐想。

人的生活同样如此,好似那万花筒,外表简约朴素,从那小小的一孔却能窥见别样的乾坤。卢梭曾说过:“只有独自一人时才能更韵味无穷地默思和遐想。”简约的生活不正是在营造这样一种恬静的环境吗?于是梭罗搬进了瓦尔登湖畔的小木屋,与自然对话、共舞,静享生命的蓬勃与丰富。简约的生活带给人们从容的心境,唤起人们

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也正是因此,没有哪个优秀的作家、思想家、哲学家过着奢侈放纵的生活。你看托尔斯泰的墓地,正如他生前抛弃了权贵,投身于平民一般,他去世后选择葬在了简约而朴素的墓地中,陪伴他的是鸟语花香,更是拜谒者敬仰的目光。他选择了简约却并不简单的曲折的人生道路,将宽厚的大爱洒满人间,给予人们心灵的丰富;而人们也在他的带领下回归了简约的生活,将这份爱世代相传。

原来,简约到了极致便能将那浓缩的一点丰富迸发而出,而丰富到了尽头便能看透一切,回归简约,托翁定是深谙这一点,才能够以极简的方式幻化出最丰富的内涵、最高贵的灵魂,能够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的灵魂。

如今的我们游走在物质堆砌出的社会中,步履匆匆,有人为了权力、为了金钱将一个个欲望压在肩头,用光鲜亮丽的外衣将自己层层包裹,过着喧闹的生活,却忘记了真正的丰富在何处。有人说犬儒主义哲学的摈弃物质与功利太过极端,那么现在的我们是否缺失了这种精神?苏格拉底因为认识到自己的无知而被阿波罗神评为最智慧的人,而我们也只有认识到了生活的空虚后,才会发现简约与丰富相伴的生活的可贵,才会开始追求灵魂的丰富与高贵。

简约与丰富本就是一体,化丰为简,静享生命的从容与韵味;化简为丰,追寻灵魂的深邃与高贵。

随着大家的笑声,我们开展了一次科学实验课。

这次科学实验课的题目是“水果发电”。看到这个题目,大家的心中都浮起了一个大问号——水果怎么能够进行发电呢?老师却说:“当我们自己做出来后就知道了。”

经过我们充分的准备,我和我的队友林诗铭开始动手做了。我们首先把导丝安好,然后插入果肉里,再把导丝夹好,最后,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候了,我把另一端导丝连在硬币上:“亮了!”我和林诗铭惊呼,好像我们干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我们是第一个使灯泡亮起来的组,是因为我们发现了其中所蕴含的技巧和奥妙。

是啊,在生活中不也是如此吗?许许多多的成功者不正是从身边一些司空见惯的小事中发现大道理的吗?

世界上著名大科学家牛顿不正是如此吗?当苹果掉在他头上时,正是因为他善于发现,就从这样一件“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的小事中发现出震惊世界的地心引力。也许当你在被苹果砸中时,并不会像牛顿一样,去发现,去思考。这样的人,成功是不会降临在他身上的!

无独有偶,还有许多成功人士也常常从身边的小事去观察,从而得到大道理。

一次一位科学家发现每一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逆时针旋转,他对这件小事非常兴趣,于是就下了一个定义——在北半球,漩涡会逆时针旋转。许多科学家纷纷去试验,结果证实,他的结论完全正确。他最后也在科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实,很多时候,成功都是在你不经意间与你擦肩而过。而想要把握住成功的最有力方法就是善于发现。善于发现是成功的第一要素。

一位姑娘被玻璃片扎了鞋,满怀感概地说一声:“唉,中国人的公德心呀……”然而她自己却也是全然不理那扎人的玻璃碴儿,指袖而去,这真是应了一句古语:“君子动口不动手”。我不由想到:动手比动口更为重要。

诚然,动口总还是必要的,然而光动口不去动手干,是很难解决什么实际问题的。有人在评价闻一多先生时说:“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动的高标。”这正是将动口与动手紧密地结合起来了。如果闻一多先生只是“口的巨人”,那他也不可能成为民盟的领袖人物,就是能成为领袖也不会有突出的业绩。

动口总是无济大事,真正成事还靠动手。玻璃扎了鞋,不动手扫开它,它仍会扎鞋;树上的果子你不去摘它,它不会自动跑进筐子里,这是很明白的道理。爱因斯坦成功的“公式”中就有“少说空话”这一条。

多动手去干,这对于我们现在来说尤为重要。改革光凭口是“改不出来”的;全国人民的“小康”,也不是光凭口说出来的。要改革,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在“动口”的同时,尤其注意“动手”,真抓实干,坚持到底。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这就是李白《侠客行》的诗句,形容承诺的分量比大山还重,极言诚信的重要。中国是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诚信一向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美德,“人无信而不立”。

诚实守信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崇尚"诚信"的文明源源流长,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说过:“人而无信不只其可”,延伸之意是:“信,则知其可”。千百年来,人们讲求诚信,推崇诚信。诚信之风质朴淳厚。远在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每个人可能都听说过:诸葛亮辅佐刘备并受托孤之重任,正如《出师表》所言:“追先帝之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一心为汉,七出祁山,耗尽毕生心血,留下千古美名。什么是诚信?诸葛亮就是诚信。诚实守信,能够履行承诺而取得他人信任。诚信也是道德建设的根本,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素质。我国素有“一诺千金”之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但在现在的社会,有些人受西方思潮的影响,“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在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图一时之快,置后生于不顾,拼命透支自己已经不多的诚信,可想而知,这种行为的后果就是沦为成克*之流:遗臭万年!在中华几千年历史中,有许多关于诚信的论述,也流传着许多诚信的故事。这些宝贵的论述,在今天也能给我们深刻的启示。诚信就是一切道德赖以维系的前提。失信于人,什么工作也就开展不起来。古语曰: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诚。也就是说最好借助于光亮在黑暗中取物;而只有诚信,才能取信于天下。“得道多助”古人尚能如此明白,而作为我们,当代的中学生,更应该诚信做人!

青少年时期,就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就是人生中至真至纯至美的时期。而诚信又是最容易而又最不应该让人忽视的美德,我们应该把诚信作为人生中的一个坐标,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诚信对人,诚信对己,诚信就像一轮圆月,惟有与高出的皎洁相伴,才能衬托出对待生命的态度;诚信就像一个砝码,在生命的天平上,放上他,摇摆不定的天平就会稳稳地倾向他;诚信更像是高山之水,能够在浮动的社会里,洗尽铅华,洗尽虚伪,露出真诚。所以我们应该在全社会大力提倡诚信,为社会风气的净化,尽一份自己的责任!

今天,做完作业休息之余时,爸爸让我看了一小段文章,文章的题目是学会原谅。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不顺心的事,会碰到一些不顺眼的`人,如果你不学会原谅,就会活得很痛苦,活得很累。

学会原谅自己,原谅自己不能成就伟业,不能出人头地;原谅自己不能才华横溢,没有成为百万富翁;原谅自己不要抓住自己的落点和过失不放,过于苛求自己,只会使自己丧失信心和勇气,要放下包袱,给自己解压,相信平淡的生活照样会风光无限,旋姿多彩。

学会原谅别人。人和人之间地域不同,立场不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不一样,原谅别人就等于把自己提升了一个高度;人和人之间有碰撞,有摩擦是不可避免的,是很正常的,对别人的误解不妨试着一笑置之,留给时间一个印证的机会。

学会原谅生活。生活就像天空一样,不会永远纯净透明,不会永远蓝。晴空万里时,它会让你心情愉悦,让你欢笑;而乌云密布时,他则会让你心情沉重,它会使你忧郁,它会让你尝遍酸甜苦辣各种味道,假如你不原谅生活,那就一定会痛苦不堪,而又无法自拔。

那是一个下着细细小雨的下午,放学之后我步行回家,当我背着沉重的书包,而又忍着雨的“袭击”的时候,一辆电动三轮车从我的身边呼啸而过,溅了我一身的泥和水。我不由得“啊”了一声。开车的是位老奶奶,车上坐着两个小男孩,年龄大概在六七岁左右,他们都没带伞,而且一直被雨淋着。

听到我的叫声,老奶奶马上回头看了一下,看到我满裤子的泥和水,他又马上停了下来,并连连对我说:“姑娘没事吧,没事吧,实在对不起啊,刚才开的太快了。”我本来想和他继续说来着,可我又一想,他们没有带雨伞而且身上也都已经湿漉漉的了,大概,可能,或许是因为没有带伞的缘故才开的这么快吧。当时没有多想,只是微笑着说:“没事没事,您赶快走吧,要不待会儿雨就下大了。”老奶奶没说什么,只是笑着,满怀感激的离开了。看着老奶奶远去的背影,我不禁笑了,原来原谅别人是这样的容易。

原谅是一种风度,是一种修养,是一种相互理解的润滑剂。原谅就像一把伞,会助在风雨中坦然前行!

在梦中,不知多少次,那双手,苍老的,皮肤已经打皱了,似乎在诉说主人一生的饱经风霜。但那双手依然有力,青绿色的血管依稀可见,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张力。无数次,我多么想握住这双手,可那都是在梦中。

又是一个细雨朦朦的深秋,脚下色湿的梧桐发出了响声,低低的声音。细雨有点模糊我的视线,可隐约中我看到了那几个苍劲挺拔的大字“杜甫草堂。”我一阵狂喜,加紧了步伐。梦中的手在我脑海中清晰地浮现,那双手的主人就像一块磁铁,深深地、强烈地吸引着我。

我多想握住你的手啊!让我感受一下这神奇的手。这手写下了多少千古鸿文!多少名诗在这手下诞生!笔底波澜,民间疾苦;世上疮痍,诗中圣哲。这不正是你的写照吗?那句话我已烂熟于胸。“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具倶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无数人感动、折服。这是一个怎样宽广的胸怀啊?这是一颗怎样仁厚的赤子之心啊?就让我握住你的手吧,让我摸摸那青绿色的血管。

是的,我是如此渴望握住你的手,让我抚平那皱纹,让我给那双冰凉的手带去一丝丝的温度。人们都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这样的吗?你就是个反例。一生坎坷,仕途多舛,穷困潦倒,可你的心中一直装着老百姓啊。在你受冻的时候,你想着用铁枕盖天下苍生;在你受饿的时候,你想着用米饭喂黎民百姓。当你的儿子因饥寒交迫而死时,我看到你的那双受在颤抖着,当目睹民间疾苦时,我看到你的内心在震颤。让我握住你的手吧。那双受冻的手是否寒冷依旧?那双操劳的手是否皱纹密布?

你知道吗?我生活的年代在21世纪,时一个高度发展的社会。我快十八了,早已过了及笄之年,可是我有些迷茫。在如今多元文化的时代,在走向成人的道路上,我有些彷徨。我知道你的那双手能带给我力量,给我指明一条道路。因而,我更迫切地想要亲近你、抚摸它。

怀揣着激动、兴奋、紧张,我跨过门槛,我看见了,那双大手,那炯炯有神的双眼。可是顷刻,一切如泡沫般,幻化消失,只留下匾上的大字“文章留后人,草堂著千秋。”

当我再次睁开眼,窗上已结成了密密的一张网,我的脸颊已布满泪水。

爱心两字在我的脑海中是那么的空洞,只知道它是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却不知道它有什么含义...直到那天,我知道爱心不再单单是两个词,而是让这两个字充满了意义。

轰动世界的5。12大地震中,社会各界的人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为四川的同胞们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让我对爱心两字有了新的认识-----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看到生活的希望!

或许,地震发生后四川的同胞们最担心的就是以后要怎样生活,离开了家人的翅膀要怎样学会飞翔。就在同胞们苦恼,伤心时,社会各界的一些素不相识的好心人都义不容辞的伸出了援助之手,让感到恐惧,惧怕的同胞们,看到了生的火苗,生活下去的希望。就像在沙漠中走投无路的旅行者看到了生的希望,继续走下去的动力----甘甜可口的泉水。可能就是在发出者本人感觉微不足道的一点爱却让濒临绝境,在生与死的边缘摇摆不定的人们坚定了活下去的信念...

爱心是照在冬日的阳光,是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失去挚爱的亲人,自己美丽的家园现在已是是一片废区,比刺骨的冬风还要让人感到凄凉。正在同胞们伤心绝望的时候,看到自己的手足兄弟送来了爱心,我想每个人都会缓解一下自己那悲哀绝望的心情。正是这些爱心才让苦难中的素不相识的同胞们知道了自己并不是孤立的,看到了团结一致的手足情,感到了真人间无限的温暖...。

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是孤独无依的人获得了心灵的慰藉!

可能,钱不多但是却代表了自己的一份心意...。夜总是让人感到的凄凉,抬头望望那不完整的月亮,想着自己的亲人在天堂是否过得好,几颗冰凉的泪水就不由自主的地落在粗糙的手背上...那时的悲凉心情或许就被你那一点一滴的爱心而是心情回转....

爱心或许对我们来说,或许不算是什么忍痛割爱,但是对于正在苦难中的人们来说就是一针强有效地镇定剂,就是一个继续活下去的原因...

所以,那时的我,不再轻视爱心两字。它可能拯救一个人的生命,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

现在爱心不再是那空洞的两个字,我不会再这样认为,我希望自己身边的人也不要这样认为!

在各领域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诚实守信议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以诚待人,坚持正直,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无论何时何地,请相信:中华民族古老相传的字条,依然会传承下去。上面赫然的写着:道不远人。

她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女孩,她很小的时候全家移民美国旧金山,父亲做着服装生意,生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噩梦从此开始了,在他就读旧金山州立大学时,父亲受了一个美国商人的怂恿,投资了一假电子公司,却被斯科特陷害,负债累累。她无奈之下,只好辍学打工,因为工作十分出色,被调配去培训新人员上岗的职业道德。她巧妙地将孔子儒家思想融入培训课中,人们亲切的称她为“孔子女孩”。

随着她的名气的增大,前来邀请她培训员工职业道德的单位纷纷登门。让她意想不到的是,这些前来邀请她的单位中包括:斯科特——让他的父亲倾家荡产的。她犹豫了,但迫于无奈只好接受了他的邀请。培训进行的很顺利——这让她暗暗松了一口气。培训很快结束了,她很担心斯科特故技重施,想找各种借口赖账。但后来她发现自己真是杞人忧天,斯科特的支票很快交到了她的手中。她望了一眼支票上的数字,却愕然了。原本讲好只有十二万美元的酬金,却成了二十一万。显然,是对方弄错了却没有发觉。

她想到了:像当年斯科特对待父亲一样,收下这张支票,不动声色地为家庭报仇,这一切都是斯科特应该奉还的。但她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那是父亲说过的吧!父亲在后告诫她:“在美国这样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我们虽然被人,但我们还要遵循职业道德……”

她拨通了电话。餐厅。她郑重地将支票双手奉上,说:“斯科特先生,您填错了支票。我们谈好的价钱是十二万,而不是二十一万,请您重新填一张给我。”按常理讲,斯科特应该十分感谢。此时却十分惊讶,嘴巴大张,双眼瞪圆,脸成了猪肝色。愕然之际,身后传来一阵掌声。这一切都是斯科特的阴谋:他故意填错支票,并找了当地的电视台公证。如果她没有归还支票,她的孔子女孩的形象就会被连根拔起!但斯科特千算万算,他怎料想人性的光辉!他失算了!

但她赢了,从此她名声大振。她叫韩辛。后来,她走入了白宫。

皮鞋踏在了鲜花上,鲜花却将香味留在了鞋底。别人曾经伤害过你,但请不要以同样的恶毒去伤害别人。诚信待人,道不远人,这是中华民族自古相传的传统美德。每一位中国人民,炎黄子孙,都应该将它发扬光大,世代相传。

道不远人,我们应该学会以德报怨,诚信待人。让那古老相传的字条,以同样的方式,传递下去。

这件事是这样的:教练选了几个队员去坪地中学作田径测试。一到中学,教练叫我们马上在那400米的跑道上慢跑,当作热身。而我却没按照教练的要求去跑,带着队员快跑了一圈,累得队员直喘粗气。我觉得非常不对,作为一名队长,应该按照教练的要求去跑,更不应该失信;还有一次,就发生在今天的测试中。教练让我们热身之后就开始测试了。第一个测试是400米跑。教练一喊,我们都跑出了起跑线。在途中,我被一名队友追上。我看着眼前的一切,马上全力以赴地追上去,因为我不想输。“终点快到了,加快!加快!”这是教练鼓舞我们的声音。“YES!我第一!”我高兴地喊了起来。可是,我全身没力了。眼看就要快到下一个测试项目,我赶快回复体力。可是我怎么样都回复不了体力。100米的测试来了,每个队员都站在了起跑线上,“跑!”教练再次喊出口令。哎呀!我突然感觉到双脚没力气,跑不动了。当然,我还是要坚持,眼看着队友跟我一样快。就想到“我平时比他们快的,怎么突然之间跟他们一样快,我要加油!超过他们。”可是我的双脚不听使唤,“唉!算了吧!跑不动就别跑。”冲过终点之后,教练问起:“杨启林,你怎么那么差啊!”我说:“教练,我是给他们一个表现的机会,所以我没尽力跑。”测试完之后,我们回家了。

回到家中,我累得一头倒在床上,一边休息一边想下午的测试,感到非常惭愧。其实是我自己跑不动了,我不应该教练。好吧,明天我要向教练道歉,来弥补今天我说的谎言。

以后我也不撒谎了。我深深地领悟到了“诚信”两个字的道理。诚信是古人崇敬的一种人格境界,它要求人们真实无妄,诚实无欺,诚信是一种人的修养,也是一种道德行为。只有内心诚实,才能善待父母、善待朋友。社会生活实际上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诚信既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国家、民族、集体的生存之基。诚实的人,才能心智清明,择善而从。“言必信,行必果”是亘古不变的人生哲理。

适用话题:诚实守信、品德、内在美

【论点】诚实守信是一种内在美。

【相关论据】

1、实话实说:世界闻名的电影艺术家格列高里·帕克来华访问,在上海的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记者提出了40多年前的往事:“帕克先生在中国人民危难的时候,向保卫中国同盟捐款,向中国人民伸出了热情之手。请问当时是什么原因促使你这样做?”帕克用最简短的四句话答复了这个最悠远的问题。第一句话:“本能。”第二句话:“感情和自然交流。”第三句话:“因为这是真诚的,而真诚的东西是不能分析的。”第四句话:“如果再遇到那样的情况,我还会照样做的。”

2、陶行知教子:1940年,陶行知的儿子陶晓光22岁,在家无工作,决定到成都一个无线电修造厂学习工作。可是,厂里需要资格证明书。晓光灵机一动,就写信给马副校长,要了一张晓庄学校的毕业证书。在重庆工作的陶行知,知道此事后非常生气,打电报要晓光将证明书立即寄回,并写信给晓光说:“我们必须坚持‘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之主张。‘追求真理做真人’,决不向虚伪的社会学习和妥协。”

3、臾骈不负信:春秋时晋国人臾骈,在鲁文公六年(前621年)奉命护送贾季的家眷到狄国。过去,贾季曾侮辱过臾骈,这次有机会护送贾季的家眷,所以朋友们鼓动臾骈趁此良机杀掉贾季一家来报仇。臾骈沉思了许久,说:“不行。我听说有一本叫《前志》的书上有这样的话:‘无论是有惠于人,还是有怨于人,都与他的后代没有关系。’如果我现在利用主人对我的信任而杀死贾季一家,这并不表明我的勇敢。如果我发泄了自己的怨气,却增加了我与贾季之前的仇恨,这并不说明我聪明。为报私仇而损害了公利,这辜负了主人的信任,也不表明我的忠诚而是表明我的背信弃义。舍弃了勇敢、智慧和别人对我的信任,还能办得成什么事呢?”臾骈说服了朋友和手下人,亲自保护着贾季的家人,把他们送到狄国。(《左传·文公六年》)

4、门德尔松不夺人之美:门德尔松是德国作曲家,1829年,他20岁时,第一次出国演奏,一时轰动了英国。英国女皇维多利亚在白金汉宫为门德尔松举行了盛大的招待会。女皇特别欣赏他的《伊塔尔慈》曲,对他说,单凭这一支曲子,就可以证明你是个天才。门德尔松听了以后,脸红得像紫葡萄一样,局促不安地连忙告诉女皇说,这支曲子不是他而是他妹妹作的。本来,门德尔松是可以将这件事隐瞒过去的,但他在荣誉面前并不想夺人之美。他觉得诚实是一个人应有的品质。

5、老老实实做人:司马光是宋朝的大史学家,《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为人很老实。有一次,他家的马得了一种怪病,每逢到了夏天,马的肺就有毛病。司马光叫人把马牵到集市上去卖,临行时,他再三叮嘱替他卖马的人,一定要说明这马每逢夏天肺就有病。又有一次,他到一个乡村,为那里的村民讲学。有个村民提出了一个古怪的问题,司马光没有不懂装懂,而是老实承认,他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不能回答,待他研究清楚了,再来回答。

【名言警句】

1、诚实是一个人得以保持的最高尚的东西。(乔叟)

2、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康德)

3、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艾琳·卡恩拉)

4、君子诚之为贵。(子思)

5、诚实的人乃是上帝高贵的作品。(波普)

【知识拓展】

诚信小故事:

郭沫若与芭蕉花

郭沫若小时候很淘气,但是很孝顺。有一次,他的妈妈得了一种“晕病”,郭沫若听说芭蕉花可以治这种病。这种花卖得很贵,并且难得一开,于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园内找这种花,恰好那座花园里的芭蕉开了一朵大黄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来送给了妈妈。妈妈虽然知道郭沫若这样做是孝顺她,可是儿子的行为很让他伤心。从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别人的东西了。

我们在第一学期中,有一堂经济政治与社会课上,老师给我们讲到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我们现在的社会需要更多的人参与,我又想起班主任陆老师对我们全班同学所说的话就是:“我们先做人后做事。”我们如何做人、做人的道理、做人的要求、做人的原则等。

我在XX大学附属职业技术学校已经二年了,中职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学校教会学生各方面的内容才是职业教育的根本。因此,如何把学生日常学习和纪律教育的范围扩大到日常生活的教育,如何深化学生的科学生活观,是我们教育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时期,心理的不稳定性和对社会认知的片面性使其行为容易出现偏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性格脆弱,依赖性强,意志力、耐挫力较差,缺乏进取心;二是心灵深处有严重的自卑感,有被淘汰和失败的感觉;三是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唯我独尊,对学校和家庭的教育表现出极强的逆反心理;四是早恋问题严重;五是生活无目的、无方向,时常感到彷徨迷茫;六是崇尚暴力、是非不清。生活的不规律性和缺乏生活常识,常常使他们被动地适应环境。为此,积极引导学生科学地生活,端正良好的生活心态,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首要前提。

要让学生了解到,有人群的地方,就有人与人的差异,就有各种矛盾。人人都是平等的,都是特别的,都是与众不同的。要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关爱、学会宽容、学会共同生活。生命的存在只有在相互关爱中才有可能,也只有在爱他人中,自己的生命才能获得真正的提升。要相信“人性本善”,学会处理人际之间的关系,如果连同学之间这种最单纯的人际关系都无法处理,中职学生培养的目标是适应社会需要的劳动者。中职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这种职业素养来源于生活的态度,一个在生活中随便的人,对待工作也不会有所专注。许多中职学生由于在学校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毕业后到就业岗位往往适应不了岗位的特别要求,。一旦就业工作单位的生活与自己在校在家的生活有所不同,就暴露了这些毕业生生活品质的劣势与不足,从而导致毕业生在就业岗位上的稳定性。为此,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为学生将来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诚实守信是人们优秀品格中最重要的元素,是做人的美德,是成就事业、走向成功之路的'重要法宝。值得人们去深深地思考与实实在在的践行。

所谓诚,乃诚实也;信,乃守信,信用也。它是一种个人正直的表现。诚则有信,信则有誉,诚实和信用情同手足,密不可分,它们共同构成事业大厦的顶梁之柱。人们应该积极培养这种优秀的品格。

首先,诚实需要坚守我们的人格。人格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普通而又现实的问题,用简单的话来说,人格就是做人的资格和为人的品格的总和。它是对人的思想和行为进行道德评价的一个概念。我们每个人都要懂得,在自己的生命中,人格是第一宝贵的。人格比“名”更崇高,比“利”更伟大,它是一个人的无价之宝,是任何代价都不能换取的。

其次,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足之本。要成为一个诚信的人,就应该办事实在,不扯谎言。有道是诚信是金,诚信是宝。一个人如缺少诚信是无法立足的。在现实生活中拥有诚信美德是通行人间的特别证件。诚信还是人类社会和平发展,和平相处的基础,也是人性中最宝贵的部分,它与伪君子无缘,与空谈家远离。

接着,不讲诚信的欺者往往最后欺的是自己。《韩非子》中说:“巧诈不如拙诚。”巧诈的人乍看之下,好象是机灵的策略,但是时间一久,必定会被人怀疑而远离。应知道世界上假的东西很多,它们在一时间也许会蒙蔽不少人,但假的终究是假的,它经不起实践的考验,如果靠术来行事只会让自己遭到惨败的境地。所以做到诚实无欺是赢得众人之心的关键,获得事业成功的基础。

总之而言,诚实守信是我们通往成功之路的重要利器,天下没有任何一种广告能比诚信的美誉更能取得他人的青睐,善于对诚实守信做出深入的思考,进行认真地实践,必将使我们的人生更加辉煌。

诚信是金,诚信是胜,诚信是称。诚信,是人生中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题记

如果说诚信是一种颜色,那么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金色;如果说诚信是一种气味,那么我会说是大自然中的一缕清香;如果说诚信是一朵花,我将会选择诚信花。

诚信是金——诚信待已

想必《狼来了》的故事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了吧!

一个小孩,在山上放牧,闲得无聊,两次欺山下的村民说狼来了,从而博取人们的同情,用诚信开玩笑。结果有一天,狼真地来了,当小孩再一次声嘶力竭地大喊救命时,没有人再给于理睬,他们都认为小男孩又在开玩笑,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小男孩的羊就这样命送狼口了。这一教训,给人们敲下了多深的警钟!

在我们学生的身上,诚信就更为重要了。处于新时代的我们,身上背负着的已不仅仅是学习,我们必须振兴国家为社会做出榜样。可是,考试作弊为了谁?抄作业又是为了谁?教师?父母?学习只为自己!

诚信是胜——诚信待人

季羡林老先生想必大家都知道。他是当代著名的东方语言家,教育家,散文家,还曾担任过北大副校长。而在他担任北大副校长时,一件不起眼的事,就是他成功的秘决。

多年前,一个北大的新生入学时,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在偌大的校园里不知所措。情急之下,他看到一位长衫老者,把行李往地边上一放,说:“师傅,麻烦您帮我看着点儿。”一个多小时后,这位新生办完手续回来,看到那位长者依然守在行李旁,寸步不离。这位长者就是季羡林老先生。“人背信则名不达。”这是一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话。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要求,是需要人人都遵守的。

诚信是称——诚信待国

诚信顾名思义就是诚实与守信,我可以毫不惧色地说它是一种体现个人、民族和国家的实质物体。不管国家有多么强盛,经济发展多么迅速,如果没有诚信,一切都将归为0。

国民素质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一个没有素质的国家,注定走不远。他们在短暂的时间内飞得越高,注定坠落时将会让痛苦刻骨铭心!

中国人,经过了二次世界大战,南京大屠杀,圆明园的毁灭……这些教训还不够吗?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制造假币、卖假货,为了钱,不惜一切代价呢?为什么一定要痛了才悔改?

在诚信与金钱的岔路口上,有多少人选择了金钱——这一种短暂的东西?有没有人曾想过,拥有了金钱一定会拥有诚信吗?

诚信,不仅是一种行为,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精神,一种灵魂。它是一种比金钱更可贵的财富!

研究生科研诚信与学术道德课论文

良好的学术道德是对科研人员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的道德底线和生命线,是科学研究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当代大学生特别是研究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其学术道德不仅关系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而且会影响整个民族乃至国家的发展与未来。如果由于缺乏对学术道德的积极引导和严格约束,使研究生形成了不正确甚至学术示范行为的出现,不但会影响其个人学术成果的真实性,甚至严重助长学术失范现象的产生和蔓延。因此,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研究理应成为当今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高校曝出的研究生学术失范的事件愈演愈烈,2006年暨南大学女研究生甘某因为先后两次递交的课程论文都被认定为抄袭而被开除学籍,2006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推广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丁某和经济管理学院的博士研究生余某因为各自学位论文专家评审过程中被发现有严重的抄袭行为而被开除,2008年浙大博士毕业生贺海波被认定在读博士期间发表8篇论文,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剽窃、抄袭原博士生导师实验数据等严重学术不端行为。这些个案,虽然不能完全反映研究生对待学术道德的普遍态度,但它至少说明目前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众所周知诚信是立人之本,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生成为公民道德建设“诚信”道德 教育 的重中之重。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有关诚信道德的2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大学生诚信道德重建的思考》

【摘要】当代绝大多数大学生都认同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但在实际生活中,大学生失信的现象比比皆是,令人堪忧,大学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他们的诚信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兴旺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将从分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入手,探索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社会、学校和家庭紧密配合的三位一体教育机制,使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逐渐成为大学生的自觉。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道德;思考

1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主要表现

高校学生诚信的整体状况是积极向上、稳定发展的。但是,在社会的变革过程中,由于利益格局不断变更,利益关系不断调整,社会趋利性影响进入大学校园,使尚不完全固化和坚实的大学生的诚信体系受到冲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大学生能恪守诚信道德,但也有部分学生在某些方面存在着诚信道德的缺失,其主要表现为:考试作弊,屡禁不止;剽窃成风,蒙混过关;求职履厉,泡沫重重;助学贷款,羞涩尴尬;不守信用,背信违约等。

2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原因

社会大环境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影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双刃性凸显,一方面它有助于人们形成竞争、效率、公平、创新等意识;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趋利性,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也使人们滋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倾向,急功近利、唯利是图、见利忘义、损公肥私等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弄虚作假,坑蒙拐成为社会公害。受市场经济影响至深的高等教育和大学生群体不可避免地陷入这个漩涡中,社会诚信意识的弱化和缺失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养成造成了不良影响,这是导致大学生对诚信意识背离的一个重要原因。

诚信法律制度和机制尚不健全

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诚信的基础首先是法律,因而完善社会的法律体系是我们营造和保护讲诚信的社会环境的首要任务。中国目前的现状是法律的地位和尊严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制度尚不完善;社会诚信的评价机制、监督机制尚未形成。主要体现在:其一,没有制定信用激励和惩罚制度。守信用者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失信者未受到严厉制裁。在不少情况下却是守信者失利,失信者得利。其二,在判决执行上软弱无力,判决执行率低。法律作为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最高维护者,在处理违约赖账行为时显得苍白无力。债权人为追索到期债务,往往要通过诉讼方式追索债务,而采用这种方式的成本费用越来越高,不要说因种种原因败诉,即使是胜诉了,真正能够执行裁决的也很少,这使债权人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失信者没有受到应有的处罚,客观上助长了诚信缺失现象的泛滥。有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不高,处于人生成长阶段,在涉及个人利益时,难免会走上不诚信之路,这是大学生诚信意识缺失的制度体制原因。

高校诚信教育体系不完善

无论在教育理念、教育投入、 文化 建设,还是学生管理等方面,都很少考虑诚信教育的必要性,对诚信教育没有予以足够重视。从诚信教育内容看,一些高校为了扩大招生和就业,高度重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学,而思想道德教育包括诚信教育相对弱化,从教学计划到课程设置、课时安排都与专业课无法比拟。从诚信教育机制看,很多学校没有建立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及诚信档案,许多学校口头重视,行动轻视,从学生管理、教学到服务没有形成诚信育人的环境,使诚信失去了文化传承的最佳途径,有大约54%的同学认为学好专业知识比诚信道德更实惠。

家庭教育 的影响

家庭也是诚信道德教育的环境之一,家庭环境及家长的言行对学生诚信道德的养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当前中国教育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仍然未走出应试教育弊端,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考上名校、重点大学可谓不遗余力,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除了文化课恶补之外,一些家长又走到了教育的另一个极端,认为把孩子的琴棋书画等特长培养好,就是提高了他们的个人素质,结果,忽略了素质教育中的道德、健全人格的培养。导致新生代大学生过度关注自我,在校期间除了学习学科知识,就是考各种技能证,当涉及个人前途和利益时他们往往会放弃诚信道德。

3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的对策

构建道德约束和法律强制有机结合的诚信建设社会环境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环境决定人,反过来人对环境又具有反作用。环境只有与我们的教育目标相一致,才能在育人中发挥作用。要形成良好的诚信建设社会环境。

首先,要加大对诚信的宣传力度,发挥社会舆论在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中的引导、评价、监督作用。一方面,大力报道和宣传诚信人和事,使诚信的正能量在全社会充分释放,使诚实守信成为社会风尚;另一方面,加大失信行为的曝光力度,加大失信行为的风险成本,从而,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光荣,背信弃义可耻的社会氛围。

其次,完善社会诚信法规的建设。市场经济既是信用经济,也是法律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法律是信用建设的保障。诚信不仅是道德问题,也是法律问题;诚信建设不仅是道德建设问题,也是社会管理问题。诚信缺失的解决之策根本上需要加强法治保障。一方面,要抓紧制定社会信用管理法律法规,完善社会诚信行为规范。理顺社会信用管理体制机制,明确有关部门的责任,加强社会信用管理,强化对守信者的鼓励和对失信者的惩戒。另一方面,诚信制度建设还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法律实施不到位也有直接关系。没有法律的有效实施,诚信体系也难以真正建立。通过上述努力,让大学生感受到法律的威严,形成守信意识,践行守信行为。

完善学校诚信教育机制

更新诚信道德教育理念,增强诚信道德意识。诚信道德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作为诚信道德教育的主体,应该把对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教育寓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把发展学生的诚信道德素质纳人高校教育目标的完整体系之中,以建立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的诚信道德教育体系。

(1)把诚信教育作为高校教学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两课”阵地,结合时代的特点和需要,把诚信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教育体系,加强规划、统筹管理,并融入到学校教学和管理各个环节,通过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诚信承诺”万人签名活动、网上“诚信论坛”、“诚信你我他”征文及专题 报告 等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在全校营造“人人讲诚信”的教育氛围,让学生真正了解诚信对个人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诚信乃安身立命之本。

(2)建立约束与激励机制。一方面要有诚信的约束机制,让学生诚信有章可循,违背诚信有章可罚,提高学生失信行为的风险成本;另一方面建立诚信激励机制,学校对学生诚信行为选择进行精神褒奖和物质奖励的机制,学生因其诚信的行为选择而获得心理坦然和精神满足,这样学生会更加追奉诚信。

(3)建立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内容包括家庭基本情况、基本经历、奖惩情况、学杂费缴纳、助学贷款、学习情况、 社会实践 、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以及违纪情况的诚信记录,并将其与奖学金、助学金、干部选拔、组织发展、就业推荐等环节联系起来,使这份诚信档案成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二张身份证。是其道德信誉的保证,也是社会录用人才的道德“通行证”。形成人人学诚信、处处讲诚信、事事守诚信的浓厚氛围。

尊重大学生在诚信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大学生是诚信教育的主体,诚信教育是否见效,归根结底依赖于被教育对象的自我教育。因此,在诚信教育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指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强化是自我教育的一种表现,具体包括自我命令、自我检查、自我奖励、自我惩罚等,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对诚信道德的认知能力及选择与评价能力,培养道德自主和道德自律意识,使他们自觉主动的践行诚信,实现他律向自律的转化。

营造诚信教育的家庭文化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诚信品德 对子 女影响很大。任何一个道德主体都离不开家庭道德环境的熏陶,因此要重视家庭伦理建设和家庭诚信道德环境建设,从而为道德主体诚信品性的养成创造良好的家庭道德环境。中国家长需要焦虑的事情,不是我们给孩子花了多少钱,而是花了多少时间,去认识、管教、支持孩子,使孩子成为身体健康,人格健全的社会公民。因此,家长应充分重视自身言行、道德习惯、家庭氛围等对子女所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家长一方面要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身体力行,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培养正确的家庭诚信教育观念和意识,用科学的 方法 教育孩子做人做事,当出现负面行为时及时纠正,给孩子树立一个诚信的榜样。另一方面,针对孩子在校期间发生考试作弊等不诚信行为,不愿告之家长的情况,家长还应主动用书信、电话、短信等方式全面关心孩子在校期间的思想、学习、人际关系等状况,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共同优化诚信道德教育的文化氛围,努力形成学校诚信教育和家庭诚信教育目标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任海宾.诚信教育的 反思 与重构[J].教学与管理,2003(3).

[2]何建娥.高校学生诚信缺失刍议[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3]张建华,肖艳玲,李丽萍.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8(9).

[4]许安朝.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大学生诚信教育[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9(1).

[5]毕胜.浅谈当代大学生诚信意识的缺失及其对策[J].科技信息,2010(26).

《强化社会道德因素对大学生诚信品格形成的作用》

摘要:诚信品格是“人的社会特质”,是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道德内化的产物。这就预示大学生诚信品格的形成,需要整合以不同方式作用于个体的各种社会道德因素:即通过强化大学生社会道德期待的自我意识、发挥亚文化的暗示与模仿功能、促进大学生道德荣誉的印象整饰、以及淳化社会风气,从而为大学生诚信教育营造出良好的道德氛围。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品格;社会道德因素

诚信作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当代大学生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要完成时代和社会赋予的历史使命,就必须要成为具有诚信品格的人。大学生诚信品格的形成固然离不开学校教育和自身的修养,但同时也与其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故本文试图通过探讨社会道德期待、亚文化、道德荣誉、社会道德风气等因素对大学生诚信品格形成的作用与影响,揭示大学生诚信品格形成的社会心理机制,为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开展探寻新的路径。

一、强化大学生社会道德期待的自我意识

社会道德期待即社会对个体的角色期望,旨在向个体提示合理的道德规范,表明什么是受到群体赞同或谴责的行为。社会道德期待通常以一种潜在的、间接的方式影响主体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对于个体而言,它既是人们行为选择的判断标准,也是一种潜在的道德教育力量。社会对大学生在诚信方面的道德期待,不仅包括在家庭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应当遵守有关诚信的一般原则和规范,如“诚实守信,严于律己,履约践诺,知行统一,自尊自爱,自省自律”,还包括学术方面的道德要求,即“遵从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不作弊,不剽窃”等。毋庸置疑,这些社会道德期待对于培养大学生诚信人格具有引导和促进的作用。

然而,大学生是否能将社会道德期待内化为自身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还与他们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自我意识是个体道德品质形成的内在心理基础。由于自我意识中蕴含着深刻的自我要求、自我体验、 自我评价 的意义,因此,一个人的自我意识越强,其道德的责任感与义务感就越强,克制本能的欲望与冲动的能力也就越强。作为道德意识之一的诚信意识,说到底是一种道德的义务感、责任感,它直接发生于人的自我意识之中。也就是说,没有自我意识的确立与发展,诚信意识是很难产生的。所以,培养大学生诚信意识需要不断强化其对社会道德期待的自我意识。

1.注重发挥社会道德期待的强化功能。在现实生活中,要善于将社会道德期待与大众传媒、制度、榜样等结合起来,形成舆论强化、制度强化、榜样强化,以促使大学生对社会道德的认同与遵从。其一,利用大众传媒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和吸引力强的优势,通过讲述人们身边的诚信 故事 或评论刚刚发生的造假事件,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舆论氛围,从而有效地强化大学生对诚信道德规则的认同。其二、将社会道德期待与奖惩制度相结合,通过奖励对诚信行为给予正强化,通过惩罚对失信行为施以负强化,增强大学生的诚信道德信念,在日后的生活中养成诚信待人、诚信处事、诚信学习的良好习惯。其三、将社会道德期待与榜样人物相结合,通过榜样人物的示范效应,将抽象的社会道德期待具体化、人格化,使大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强化他们对社会道德期待的自我意识。

2.积极引导大学生进行道德反省。“道德反省,指道德主体对自身道德过失的追悔和觉醒”,“是由是非观、羞愧感和责任心等心理要素和相关的生理基础构成的一种特殊的道德活动结构。”道德反省以自我意识为核心,通过自我检讨、自我反思、自我悔改,实现自我超越和人格的完善。大学生诚信人格的形成,不但需要学校开展诚信教育使其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及其相关的规范要求,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其对自己的失信行为进行深刻的反省,促使其产生羞愧感和内心的自责,并激励其在社会化过程中将诚信道德要求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信念,自觉地做一名诚实守信的公民。

二、发挥亚文化的暗示与模仿功能

“亚文化亦称‘副文化’、‘小群体’文化。在某些方面有别于整体文化的地区文化或群体文化,既具有整体文化的基本特征,又具有其独特性,社会越复杂,亚文化越多。”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有其自身的校园亚文化。大学生的校园亚文化,除了与主流文化存在微妙的互动关系外,还表现为对于主流文化既抗拒、反叛,又依附、承认的双重特质。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期,由于社会价值观念的嬗变、社会多元文化的存在等,一些不良的亚文化趁虚而入,对大学生形成不良的影响。例如,随着高校出现的学术造假、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现象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由漠视转而认可甚至参与其中的亚文化氛围,造成对大学生诚信信念的消解。对此,不能忽视当前校园文化中的亚文化的负面影响,同时还要努力挖掘亚文化特有的功能,发挥它对大学生诚信建设的积极作用。

1.重视亚文化的暗示功能。人具有接受暗示的习性。社会心理学家库利认为,暗示“是指以相对机械的即反射的方式起作用的一种影响。它不涉及大脑的选择或意志的更高级的活动。”社会生活中对个体的道德影响无处不在,亚文化中的诚信暗示往往隐含了社会群体的道德价值取向。大学生同伴群体的亚文化,常常会以一种建议性、帮助性、温和性的诱导和暗示,向主体提供社会倡导的道德原则和行为类型。同伴群体亚文化,虽然不如法规那样对主体具有强制性的约束,但它在维护诚信方面却发挥着强大的功能。如果校园亚文化推崇的是诚实守信的道德价值,个别大学生一旦做出失信欺诈的行为,就会遭受同伴群体的议论、谴责、排斥乃至唾弃;失信学生在失去同伴群体的尊重后,不仅会产生懊悔、改正的道德心理,而且也会对其他同学产生警示的暗示作用;相反,如果大学校园中严重的学术失信现象或考试作弊未受到严厉的处罚,这种发生在大学生身边鲜活的失信事例就会对个体产生消极的暗示作用,一些同学就会将之视为一种社会认可的潜规则予以接受,甚至如法炮制。因此,学校应当注重营造诚信的亚文化氛围,发挥同伴群体亚文化的道德暗示作用,促进大学生诚实守信品德的形成。

2.发挥亚文化的道德模仿功能。道德的社会传播与培育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人际影响来实现的,而模仿是人际影响的重要方式。所谓模仿,“是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个体受到他人行为的刺激影响,依照他人行为,使自己的行为与之相同或相似。”模仿是人们具有的一种社会学习能力,也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环节。道德模仿是通过对道德榜样的行为仿效、内心产生道德情感共鸣、直至产生道德认同。换言之,道德模仿是人们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学习活动,是主体自觉地仿效他人的道德行为、做出与之相同或相似的道德行为的活动过程。道德模仿在人的道德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它的“复制”作用使道德规范为大多数人所自觉遵从。

3.大学生的道德模仿需要教育者给予积极的引导。在大学生的道德模仿中,教育者的引导主要表现为:其一,为他们提供与其具有相似性的模仿对象。大学生如果受到典型诚信事件和诚信榜样人物的感染,就会增强对诚信观念的认同,进而产生积极的模仿行为。其二,引导他们对模仿对象的内在本质、行为的价值进行深入的探究和理解。这样大学生基于对诚信价值的认同而做出的模仿行为,就不再是“复制”式的,而是发自其内心的、主动外化的结果。其三,引导他们在模仿中进行体验,从情感上深化对模仿对象道德品德的尊崇,并把握时机,适时强化他们的诚信模仿行为。其四,创设、营造有利于诚信道德模仿行为发生的良好环境。诚信模仿行为是个体主动对周围环境做出选择的过程,通常情况下,当社会对个体寄予的诚信期望和施加的暗示与个体的价值取向相近或相似时,就易于激发个体的道德情感,使之受到道德感染,从而促发个体在相似事件中的诚信模仿行为。

三、促进大学生道德荣誉的印象整饰

道德荣誉是人们履行道德义务之后所得到的褒奖和赞许。它包括内外两方面:一是社会舆论给予的肯定和赞许;二是由于得到了社会舆论的认可和嘉许,行为者在道德情感上产生的自我满足感和自豪感。道德荣誉作为社会舆论的特殊形式,对人们的道德行为选择具有特殊的作用:一方面,道德荣誉所具有的某种权威性促使人趋善避恶,求荣免耻;另一方面,道德荣誉采取的是正面肯定形式,更能激励人们去积极向善。所以,道德荣誉感既是人们积极履行道德义务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人们关注道德印象整饰的驱动力。

道德印象源于对社会现象的感知。具体到诚信印象,则与社会的诚信现象密切相关。诚信现象是主体形成诚信印象的知觉对象或材料。诚信现象的类型可分为观念性和实例性两种。观念性的诚信现象主要来自社会历史文献记载的各种诚信道德 事迹 、人物传记中的诚信事件、传统道德习俗,它是社会诚信氛围的文化基础,它常常通过戏剧传诵、习俗沿革、专门教育等对主体认知发生作用。但观念性的诚信现象由于与主体的切身经历没有发生直接的关系,它对于个体诚信观念形成的作用是潜在的、间接的或相对虚弱的。实例性诚信现象主要来自于个人的社会道德实践,即人们亲自参与或感知到的诚信事件。相对于观念性诚信现象,实例性诚信现象更容易或更能有效地刺激个体的感官、引发思维、加深印象。如高校开展的考前签署“诚信考试 承诺书 ”的活动;参加诚信教育讲座、论坛活动;观看以“诚信”为主题的话剧、文艺演出等等。不论是诚信事件的当事人还是见证者,实例性诚信现象都会不同程度、不同形式(比如换位思考)地对主体产生更强烈的刺激,与主体的利益取舍、道德选择发生关联,进而引发主体的道德思考和判断,形成共鸣。因此,实例性诚信现象对主体诚信印象的形成作用是相对直观的、有效的、甚至是长久的。

道德荣誉对于主体诚信印象整饰具有积极的作用。在民族性的研究中,中国人所具“面子”的人格特质,已成为共识;而心理学研究成果也表明,许多人不同程度地具有有意控制他人对自己形成良好印象的“印象整饰”的倾向性。可见,这种注重他人对自己形象的“印象整饰”与中国人顾及“脸面”的社会心理特征,具有较高的吻合性和相互强化性,也就是说,中国人的面子文化强化了人们的“印象整饰”的心理诉求或人们的“印象整饰”心理强化了中国人的面子文化。由于“脸面”与一个人的诚信道德及其名声息息相关,因此,人们为了自己或家人的“颜面”,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维护自己诚信的道德信誉和形象。如有的学生考试作弊被抓后,并不害怕因此取消成绩,而是在乎广而告之的全院或全校的通报批评或处分,因为他们要维护自己在老师、同学等熟人面前的形象,毕竟考试作弊是不光彩的丢人事情。还有的同学在行后,并不害怕被陌生人揭穿,但害怕被亲朋好友戳脊梁骨的责斥。显然,大学生的诚信教育,需要将中国的“面子文化”与道德荣誉加以整合,运用“面子的威力”和道德荣誉的激励功能,促使大学生诚实做事、诚信做人。

四、淳化社会道德风气

社会风气,古人称之为“风俗”。在当代社会的语境下,社会风气是指受水土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由社会经济、政治、伦理道德的习染而形成的人们趋同一致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思维模式及生活习惯。可见,社会风气中的观念、行为和德行,是一种已经为许多人甚或大多数人所默认、所遵循的行为方式,是多年积累、习染成俗的一种惯例。“不令而自行,不禁而自止”就是社会风气的最主要的特征和功能。风气有好坏之别,良好的社会风气负载的是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而不良的社会风气负载的是颠倒的价值观念和扭曲的行为准则。因此,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我们一定要教育好我们的后一代,一定要从各方面采取有效 措施 ,搞好我们的社会风气,打击那些严重败坏社会风气的恶劣行为。”他还说“抓精神文明建设,抓党风、社会风气好转,必须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件抓起”。

1.官德对社会风气具有引领性。我国古代思想家,非常重视官德在社会道德教化中的积极作用。孔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他还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在孔子看来,为政者的行为和作风对社会大众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和导向功能。众所周知,中国传统“德治”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强调“德化”。为政讲信不仅是取信于民的需要,也是社会诚信教育的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带头讲信、守信的以身作则的实际行动是最好的诚信教育,对大学生诚信品格的形成具有示范作用。

2.赏罚分明的社会机制对社会风气具有保障性。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要遏制诚信缺失之风的蔓延,一方面必须要建立惩恶扬善的道德机制,加大对失信者的惩治力度,提高失信者的法律和经济成本,即让失信者名誉扫地、经济受损,得不偿失,清除失信投机获利的文化土壤;另一方面,加大对诚实守信者的精神和物质的奖励力度,建立诚实守信的利益保障制度,激发人们诚信的道德欲望,从而弘扬诚实守信的社会正气。

3.社会舆论对社会风气具有导向性。社会舆论对个体诚信具有定向和强化的作用。社会舆论对诚信行为的褒奖和对非诚信行为的谴责,不仅向大众明示了诚信道德价值原则和倡导的行为类型,而且其形成的褒善抑恶的舆论氛围,会以其显著的倾向性形成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敦促个体践行诚信道德。具而言之,社会舆论对诚信品行进行的褒扬、奖励和宣传,会增强人们诚实守信的道德认同感,而社会舆论对欺诈失信行为予以批评、抨击和呼吁道义上的惩罚,对失信者会起到控制、矫正的作用。可见,社会舆论形成的诚信“道德场”对扭转不良的社会风气具有重要的作用。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论文终稿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是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的前提,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石。所以充分认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重要性仍是当务之急。科学道德是科学的内在属性,既是科技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也是科研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研究的基础是诚实守信,这是科技工作者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是促进我国科技事业健康发展、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培养造就优秀创新人才、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关键举措,也是培育创新文化、加快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在我国,依靠科学和民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百余年来中国科技界的不懈追求。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爱国奉献、坚持真理、开拓创新、诚实守信,不仅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而且塑造了热爱科学、勇攀高峰、忠于祖国和人民的高尚品格,显示出优良的科学道德与学术素养,为全社会树立了光辉典范。“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就是科技界在创造伟大功勋中凝炼的伟大精神。没有这种崇高的精神力量,就没有我国科学事业今天这样良好的发展局面,就不可能实现党中央确立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中国传统道德认为,诚信的内容和要求是多方面的,但最基本的是以诚为本、取信于人,“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为人思诚,信以行义,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诚信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证,历来被视为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基本准则。诚信要求在交往中,彼此应当抱着心诚意善的动机和态度,相互理解、接纳和信任,重信用、守信义。坚持诚信原则,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对研究生身心健康发展极为有利。 诚信教育必须成为高校德育的重要一课。应该让学生明白,信用既是市场经济准则,又是个人道德水平的一个标志。研究生作为今后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个体,必须树立信用意识,这是当代研究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道德素质,也是走上社会后以德立身的基本要求。一个没有信用的人,是不受人欢迎、也不会有大的发展的。诚信是社会的基础,更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石。社会主义中国本该是一个极有诚信的国家,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很多方面利益与诚信天平失衡,诚信缺失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现实问题。 诚信首先是现代经济规律,其次才表现为伦理性质。“资本主义愈发展,它就愈不能采用作为它早期阶段的特征的那些琐碎的哄和欺诈手段。的确,这些狡猾手腕在大市场上已经不合算了,哪里时间就是金钱,哪里商业道德必然发展到一定水平。其所以如此,并不是出于伦理的狂热,而纯粹是为了不白费时间和劳动。”经营者从诚信到不诚信的转变,不是良心的发现,而是随着市场竞争机制不断健全,企业生存、发展、获利的巨大压力。迫使他不得不如此。一个人要想在市场经济交易中获得自己的利益,首先必须承认和尊重他人的利益,要想自利,必须利他,自利的目的只有在利他的过程中才能实现。由此可见,市场经济需要道德。科研本身就是一件严肃以及认真的事情。对于研究生,学术固然重要,道德却更不容忽视。学术道德是治学的起码要求,是学者的学术良心,其实施和维系主要依靠学者的良心及学术共同体内的道德舆论。学术界不可一日无学术道德,否则歪风邪气便会乘虚而入,扰乱严谨科学的学术界。

在各领域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诚实守信议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以诚待人,坚持正直,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无论何时何地,请相信:中华民族古老相传的字条,依然会传承下去。上面赫然的写着:道不远人。

她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女孩,她很小的时候全家移民美国旧金山,父亲做着服装生意,生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噩梦从此开始了,在他就读旧金山州立大学时,父亲受了一个美国商人的怂恿,投资了一假电子公司,却被斯科特陷害,负债累累。她无奈之下,只好辍学打工,因为工作十分出色,被调配去培训新人员上岗的职业道德。她巧妙地将孔子儒家思想融入培训课中,人们亲切的称她为“孔子女孩”。

随着她的名气的增大,前来邀请她培训员工职业道德的单位纷纷登门。让她意想不到的是,这些前来邀请她的单位中包括:斯科特——让他的父亲倾家荡产的。她犹豫了,但迫于无奈只好接受了他的邀请。培训进行的很顺利——这让她暗暗松了一口气。培训很快结束了,她很担心斯科特故技重施,想找各种借口赖账。但后来她发现自己真是杞人忧天,斯科特的支票很快交到了她的手中。她望了一眼支票上的数字,却愕然了。原本讲好只有十二万美元的酬金,却成了二十一万。显然,是对方弄错了却没有发觉。

她想到了:像当年斯科特对待父亲一样,收下这张支票,不动声色地为家庭报仇,这一切都是斯科特应该奉还的。但她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那是父亲说过的吧!父亲在后告诫她:“在美国这样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我们虽然被人,但我们还要遵循职业道德……”

她拨通了电话。餐厅。她郑重地将支票双手奉上,说:“斯科特先生,您填错了支票。我们谈好的价钱是十二万,而不是二十一万,请您重新填一张给我。”按常理讲,斯科特应该十分感谢。此时却十分惊讶,嘴巴大张,双眼瞪圆,脸成了猪肝色。愕然之际,身后传来一阵掌声。这一切都是斯科特的阴谋:他故意填错支票,并找了当地的电视台公证。如果她没有归还支票,她的孔子女孩的形象就会被连根拔起!但斯科特千算万算,他怎料想人性的光辉!他失算了!

但她赢了,从此她名声大振。她叫韩辛。后来,她走入了白宫。

皮鞋踏在了鲜花上,鲜花却将香味留在了鞋底。别人曾经伤害过你,但请不要以同样的恶毒去伤害别人。诚信待人,道不远人,这是中华民族自古相传的传统美德。每一位中国人民,炎黄子孙,都应该将它发扬光大,世代相传。

道不远人,我们应该学会以德报怨,诚信待人。让那古老相传的字条,以同样的方式,传递下去。

这件事是这样的:教练选了几个队员去坪地中学作田径测试。一到中学,教练叫我们马上在那400米的跑道上慢跑,当作热身。而我却没按照教练的要求去跑,带着队员快跑了一圈,累得队员直喘粗气。我觉得非常不对,作为一名队长,应该按照教练的要求去跑,更不应该失信;还有一次,就发生在今天的测试中。教练让我们热身之后就开始测试了。第一个测试是400米跑。教练一喊,我们都跑出了起跑线。在途中,我被一名队友追上。我看着眼前的一切,马上全力以赴地追上去,因为我不想输。“终点快到了,加快!加快!”这是教练鼓舞我们的声音。“YES!我第一!”我高兴地喊了起来。可是,我全身没力了。眼看就要快到下一个测试项目,我赶快回复体力。可是我怎么样都回复不了体力。100米的测试来了,每个队员都站在了起跑线上,“跑!”教练再次喊出口令。哎呀!我突然感觉到双脚没力气,跑不动了。当然,我还是要坚持,眼看着队友跟我一样快。就想到“我平时比他们快的,怎么突然之间跟他们一样快,我要加油!超过他们。”可是我的双脚不听使唤,“唉!算了吧!跑不动就别跑。”冲过终点之后,教练问起:“杨启林,你怎么那么差啊!”我说:“教练,我是给他们一个表现的机会,所以我没尽力跑。”测试完之后,我们回家了。

回到家中,我累得一头倒在床上,一边休息一边想下午的测试,感到非常惭愧。其实是我自己跑不动了,我不应该教练。好吧,明天我要向教练道歉,来弥补今天我说的谎言。

以后我也不撒谎了。我深深地领悟到了“诚信”两个字的道理。诚信是古人崇敬的一种人格境界,它要求人们真实无妄,诚实无欺,诚信是一种人的修养,也是一种道德行为。只有内心诚实,才能善待父母、善待朋友。社会生活实际上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诚信既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国家、民族、集体的生存之基。诚实的人,才能心智清明,择善而从。“言必信,行必果”是亘古不变的人生哲理。

适用话题:诚实守信、品德、内在美

【论点】诚实守信是一种内在美。

【相关论据】

1、实话实说:世界闻名的电影艺术家格列高里·帕克来华访问,在上海的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记者提出了40多年前的往事:“帕克先生在中国人民危难的时候,向保卫中国同盟捐款,向中国人民伸出了热情之手。请问当时是什么原因促使你这样做?”帕克用最简短的四句话答复了这个最悠远的问题。第一句话:“本能。”第二句话:“感情和自然交流。”第三句话:“因为这是真诚的,而真诚的东西是不能分析的。”第四句话:“如果再遇到那样的情况,我还会照样做的。”

2、陶行知教子:1940年,陶行知的儿子陶晓光22岁,在家无工作,决定到成都一个无线电修造厂学习工作。可是,厂里需要资格证明书。晓光灵机一动,就写信给马副校长,要了一张晓庄学校的毕业证书。在重庆工作的陶行知,知道此事后非常生气,打电报要晓光将证明书立即寄回,并写信给晓光说:“我们必须坚持‘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之主张。‘追求真理做真人’,决不向虚伪的社会学习和妥协。”

3、臾骈不负信:春秋时晋国人臾骈,在鲁文公六年(前621年)奉命护送贾季的家眷到狄国。过去,贾季曾侮辱过臾骈,这次有机会护送贾季的家眷,所以朋友们鼓动臾骈趁此良机杀掉贾季一家来报仇。臾骈沉思了许久,说:“不行。我听说有一本叫《前志》的书上有这样的话:‘无论是有惠于人,还是有怨于人,都与他的后代没有关系。’如果我现在利用主人对我的信任而杀死贾季一家,这并不表明我的勇敢。如果我发泄了自己的怨气,却增加了我与贾季之前的仇恨,这并不说明我聪明。为报私仇而损害了公利,这辜负了主人的信任,也不表明我的忠诚而是表明我的背信弃义。舍弃了勇敢、智慧和别人对我的信任,还能办得成什么事呢?”臾骈说服了朋友和手下人,亲自保护着贾季的家人,把他们送到狄国。(《左传·文公六年》)

4、门德尔松不夺人之美:门德尔松是德国作曲家,1829年,他20岁时,第一次出国演奏,一时轰动了英国。英国女皇维多利亚在白金汉宫为门德尔松举行了盛大的招待会。女皇特别欣赏他的《伊塔尔慈》曲,对他说,单凭这一支曲子,就可以证明你是个天才。门德尔松听了以后,脸红得像紫葡萄一样,局促不安地连忙告诉女皇说,这支曲子不是他而是他妹妹作的。本来,门德尔松是可以将这件事隐瞒过去的,但他在荣誉面前并不想夺人之美。他觉得诚实是一个人应有的品质。

5、老老实实做人:司马光是宋朝的大史学家,《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为人很老实。有一次,他家的马得了一种怪病,每逢到了夏天,马的肺就有毛病。司马光叫人把马牵到集市上去卖,临行时,他再三叮嘱替他卖马的人,一定要说明这马每逢夏天肺就有病。又有一次,他到一个乡村,为那里的村民讲学。有个村民提出了一个古怪的问题,司马光没有不懂装懂,而是老实承认,他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不能回答,待他研究清楚了,再来回答。

【名言警句】

1、诚实是一个人得以保持的最高尚的东西。(乔叟)

2、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康德)

3、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艾琳·卡恩拉)

4、君子诚之为贵。(子思)

5、诚实的人乃是上帝高贵的作品。(波普)

【知识拓展】

诚信小故事:

郭沫若与芭蕉花

郭沫若小时候很淘气,但是很孝顺。有一次,他的妈妈得了一种“晕病”,郭沫若听说芭蕉花可以治这种病。这种花卖得很贵,并且难得一开,于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园内找这种花,恰好那座花园里的芭蕉开了一朵大黄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来送给了妈妈。妈妈虽然知道郭沫若这样做是孝顺她,可是儿子的行为很让他伤心。从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别人的东西了。

我们在第一学期中,有一堂经济政治与社会课上,老师给我们讲到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我们现在的社会需要更多的人参与,我又想起班主任陆老师对我们全班同学所说的话就是:“我们先做人后做事。”我们如何做人、做人的道理、做人的要求、做人的原则等。

我在XX大学附属职业技术学校已经二年了,中职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学校教会学生各方面的内容才是职业教育的根本。因此,如何把学生日常学习和纪律教育的范围扩大到日常生活的教育,如何深化学生的科学生活观,是我们教育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时期,心理的不稳定性和对社会认知的片面性使其行为容易出现偏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性格脆弱,依赖性强,意志力、耐挫力较差,缺乏进取心;二是心灵深处有严重的自卑感,有被淘汰和失败的感觉;三是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唯我独尊,对学校和家庭的教育表现出极强的逆反心理;四是早恋问题严重;五是生活无目的、无方向,时常感到彷徨迷茫;六是崇尚暴力、是非不清。生活的不规律性和缺乏生活常识,常常使他们被动地适应环境。为此,积极引导学生科学地生活,端正良好的生活心态,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首要前提。

要让学生了解到,有人群的地方,就有人与人的差异,就有各种矛盾。人人都是平等的,都是特别的,都是与众不同的。要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关爱、学会宽容、学会共同生活。生命的存在只有在相互关爱中才有可能,也只有在爱他人中,自己的生命才能获得真正的提升。要相信“人性本善”,学会处理人际之间的关系,如果连同学之间这种最单纯的人际关系都无法处理,中职学生培养的目标是适应社会需要的劳动者。中职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这种职业素养来源于生活的态度,一个在生活中随便的人,对待工作也不会有所专注。许多中职学生由于在学校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毕业后到就业岗位往往适应不了岗位的特别要求,。一旦就业工作单位的生活与自己在校在家的生活有所不同,就暴露了这些毕业生生活品质的劣势与不足,从而导致毕业生在就业岗位上的稳定性。为此,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为学生将来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诚实守信是人们优秀品格中最重要的元素,是做人的美德,是成就事业、走向成功之路的'重要法宝。值得人们去深深地思考与实实在在的践行。

所谓诚,乃诚实也;信,乃守信,信用也。它是一种个人正直的表现。诚则有信,信则有誉,诚实和信用情同手足,密不可分,它们共同构成事业大厦的顶梁之柱。人们应该积极培养这种优秀的品格。

首先,诚实需要坚守我们的人格。人格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普通而又现实的问题,用简单的话来说,人格就是做人的资格和为人的品格的总和。它是对人的思想和行为进行道德评价的一个概念。我们每个人都要懂得,在自己的生命中,人格是第一宝贵的。人格比“名”更崇高,比“利”更伟大,它是一个人的无价之宝,是任何代价都不能换取的。

其次,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足之本。要成为一个诚信的人,就应该办事实在,不扯谎言。有道是诚信是金,诚信是宝。一个人如缺少诚信是无法立足的。在现实生活中拥有诚信美德是通行人间的特别证件。诚信还是人类社会和平发展,和平相处的基础,也是人性中最宝贵的部分,它与伪君子无缘,与空谈家远离。

接着,不讲诚信的欺者往往最后欺的是自己。《韩非子》中说:“巧诈不如拙诚。”巧诈的人乍看之下,好象是机灵的策略,但是时间一久,必定会被人怀疑而远离。应知道世界上假的东西很多,它们在一时间也许会蒙蔽不少人,但假的终究是假的,它经不起实践的考验,如果靠术来行事只会让自己遭到惨败的境地。所以做到诚实无欺是赢得众人之心的关键,获得事业成功的基础。

总之而言,诚实守信是我们通往成功之路的重要利器,天下没有任何一种广告能比诚信的美誉更能取得他人的青睐,善于对诚实守信做出深入的思考,进行认真地实践,必将使我们的人生更加辉煌。

诚信是金,诚信是胜,诚信是称。诚信,是人生中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题记

如果说诚信是一种颜色,那么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金色;如果说诚信是一种气味,那么我会说是大自然中的一缕清香;如果说诚信是一朵花,我将会选择诚信花。

诚信是金——诚信待已

想必《狼来了》的故事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了吧!

一个小孩,在山上放牧,闲得无聊,两次欺山下的村民说狼来了,从而博取人们的同情,用诚信开玩笑。结果有一天,狼真地来了,当小孩再一次声嘶力竭地大喊救命时,没有人再给于理睬,他们都认为小男孩又在开玩笑,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小男孩的羊就这样命送狼口了。这一教训,给人们敲下了多深的警钟!

在我们学生的身上,诚信就更为重要了。处于新时代的我们,身上背负着的已不仅仅是学习,我们必须振兴国家为社会做出榜样。可是,考试作弊为了谁?抄作业又是为了谁?教师?父母?学习只为自己!

诚信是胜——诚信待人

季羡林老先生想必大家都知道。他是当代著名的东方语言家,教育家,散文家,还曾担任过北大副校长。而在他担任北大副校长时,一件不起眼的事,就是他成功的秘决。

多年前,一个北大的新生入学时,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在偌大的校园里不知所措。情急之下,他看到一位长衫老者,把行李往地边上一放,说:“师傅,麻烦您帮我看着点儿。”一个多小时后,这位新生办完手续回来,看到那位长者依然守在行李旁,寸步不离。这位长者就是季羡林老先生。“人背信则名不达。”这是一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话。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要求,是需要人人都遵守的。

诚信是称——诚信待国

诚信顾名思义就是诚实与守信,我可以毫不惧色地说它是一种体现个人、民族和国家的实质物体。不管国家有多么强盛,经济发展多么迅速,如果没有诚信,一切都将归为0。

国民素质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一个没有素质的国家,注定走不远。他们在短暂的时间内飞得越高,注定坠落时将会让痛苦刻骨铭心!

中国人,经过了二次世界大战,南京大屠杀,圆明园的毁灭……这些教训还不够吗?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制造假币、卖假货,为了钱,不惜一切代价呢?为什么一定要痛了才悔改?

在诚信与金钱的岔路口上,有多少人选择了金钱——这一种短暂的东西?有没有人曾想过,拥有了金钱一定会拥有诚信吗?

诚信,不仅是一种行为,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精神,一种灵魂。它是一种比金钱更可贵的财富!

众所周知诚信是立人之本,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生成为公民道德建设“诚信”道德 教育 的重中之重。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有关诚信道德的2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大学生诚信道德重建的思考》

【摘要】当代绝大多数大学生都认同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但在实际生活中,大学生失信的现象比比皆是,令人堪忧,大学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他们的诚信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兴旺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将从分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入手,探索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社会、学校和家庭紧密配合的三位一体教育机制,使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逐渐成为大学生的自觉。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道德;思考

1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主要表现

高校学生诚信的整体状况是积极向上、稳定发展的。但是,在社会的变革过程中,由于利益格局不断变更,利益关系不断调整,社会趋利性影响进入大学校园,使尚不完全固化和坚实的大学生的诚信体系受到冲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大学生能恪守诚信道德,但也有部分学生在某些方面存在着诚信道德的缺失,其主要表现为:考试作弊,屡禁不止;剽窃成风,蒙混过关;求职履厉,泡沫重重;助学贷款,羞涩尴尬;不守信用,背信违约等。

2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原因

社会大环境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影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双刃性凸显,一方面它有助于人们形成竞争、效率、公平、创新等意识;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趋利性,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也使人们滋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倾向,急功近利、唯利是图、见利忘义、损公肥私等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弄虚作假,坑蒙拐成为社会公害。受市场经济影响至深的高等教育和大学生群体不可避免地陷入这个漩涡中,社会诚信意识的弱化和缺失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养成造成了不良影响,这是导致大学生对诚信意识背离的一个重要原因。

诚信法律制度和机制尚不健全

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诚信的基础首先是法律,因而完善社会的法律体系是我们营造和保护讲诚信的社会环境的首要任务。中国目前的现状是法律的地位和尊严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制度尚不完善;社会诚信的评价机制、监督机制尚未形成。主要体现在:其一,没有制定信用激励和惩罚制度。守信用者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失信者未受到严厉制裁。在不少情况下却是守信者失利,失信者得利。其二,在判决执行上软弱无力,判决执行率低。法律作为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最高维护者,在处理违约赖账行为时显得苍白无力。债权人为追索到期债务,往往要通过诉讼方式追索债务,而采用这种方式的成本费用越来越高,不要说因种种原因败诉,即使是胜诉了,真正能够执行裁决的也很少,这使债权人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失信者没有受到应有的处罚,客观上助长了诚信缺失现象的泛滥。有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不高,处于人生成长阶段,在涉及个人利益时,难免会走上不诚信之路,这是大学生诚信意识缺失的制度体制原因。

高校诚信教育体系不完善

无论在教育理念、教育投入、 文化 建设,还是学生管理等方面,都很少考虑诚信教育的必要性,对诚信教育没有予以足够重视。从诚信教育内容看,一些高校为了扩大招生和就业,高度重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学,而思想道德教育包括诚信教育相对弱化,从教学计划到课程设置、课时安排都与专业课无法比拟。从诚信教育机制看,很多学校没有建立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及诚信档案,许多学校口头重视,行动轻视,从学生管理、教学到服务没有形成诚信育人的环境,使诚信失去了文化传承的最佳途径,有大约54%的同学认为学好专业知识比诚信道德更实惠。

家庭教育 的影响

家庭也是诚信道德教育的环境之一,家庭环境及家长的言行对学生诚信道德的养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当前中国教育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仍然未走出应试教育弊端,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考上名校、重点大学可谓不遗余力,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除了文化课恶补之外,一些家长又走到了教育的另一个极端,认为把孩子的琴棋书画等特长培养好,就是提高了他们的个人素质,结果,忽略了素质教育中的道德、健全人格的培养。导致新生代大学生过度关注自我,在校期间除了学习学科知识,就是考各种技能证,当涉及个人前途和利益时他们往往会放弃诚信道德。

3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的对策

构建道德约束和法律强制有机结合的诚信建设社会环境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环境决定人,反过来人对环境又具有反作用。环境只有与我们的教育目标相一致,才能在育人中发挥作用。要形成良好的诚信建设社会环境。

首先,要加大对诚信的宣传力度,发挥社会舆论在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中的引导、评价、监督作用。一方面,大力报道和宣传诚信人和事,使诚信的正能量在全社会充分释放,使诚实守信成为社会风尚;另一方面,加大失信行为的曝光力度,加大失信行为的风险成本,从而,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光荣,背信弃义可耻的社会氛围。

其次,完善社会诚信法规的建设。市场经济既是信用经济,也是法律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法律是信用建设的保障。诚信不仅是道德问题,也是法律问题;诚信建设不仅是道德建设问题,也是社会管理问题。诚信缺失的解决之策根本上需要加强法治保障。一方面,要抓紧制定社会信用管理法律法规,完善社会诚信行为规范。理顺社会信用管理体制机制,明确有关部门的责任,加强社会信用管理,强化对守信者的鼓励和对失信者的惩戒。另一方面,诚信制度建设还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法律实施不到位也有直接关系。没有法律的有效实施,诚信体系也难以真正建立。通过上述努力,让大学生感受到法律的威严,形成守信意识,践行守信行为。

完善学校诚信教育机制

更新诚信道德教育理念,增强诚信道德意识。诚信道德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作为诚信道德教育的主体,应该把对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教育寓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把发展学生的诚信道德素质纳人高校教育目标的完整体系之中,以建立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的诚信道德教育体系。

(1)把诚信教育作为高校教学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两课”阵地,结合时代的特点和需要,把诚信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教育体系,加强规划、统筹管理,并融入到学校教学和管理各个环节,通过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诚信承诺”万人签名活动、网上“诚信论坛”、“诚信你我他”征文及专题 报告 等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在全校营造“人人讲诚信”的教育氛围,让学生真正了解诚信对个人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诚信乃安身立命之本。

(2)建立约束与激励机制。一方面要有诚信的约束机制,让学生诚信有章可循,违背诚信有章可罚,提高学生失信行为的风险成本;另一方面建立诚信激励机制,学校对学生诚信行为选择进行精神褒奖和物质奖励的机制,学生因其诚信的行为选择而获得心理坦然和精神满足,这样学生会更加追奉诚信。

(3)建立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内容包括家庭基本情况、基本经历、奖惩情况、学杂费缴纳、助学贷款、学习情况、 社会实践 、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以及违纪情况的诚信记录,并将其与奖学金、助学金、干部选拔、组织发展、就业推荐等环节联系起来,使这份诚信档案成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二张身份证。是其道德信誉的保证,也是社会录用人才的道德“通行证”。形成人人学诚信、处处讲诚信、事事守诚信的浓厚氛围。

尊重大学生在诚信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大学生是诚信教育的主体,诚信教育是否见效,归根结底依赖于被教育对象的自我教育。因此,在诚信教育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指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强化是自我教育的一种表现,具体包括自我命令、自我检查、自我奖励、自我惩罚等,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对诚信道德的认知能力及选择与评价能力,培养道德自主和道德自律意识,使他们自觉主动的践行诚信,实现他律向自律的转化。

营造诚信教育的家庭文化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诚信品德 对子 女影响很大。任何一个道德主体都离不开家庭道德环境的熏陶,因此要重视家庭伦理建设和家庭诚信道德环境建设,从而为道德主体诚信品性的养成创造良好的家庭道德环境。中国家长需要焦虑的事情,不是我们给孩子花了多少钱,而是花了多少时间,去认识、管教、支持孩子,使孩子成为身体健康,人格健全的社会公民。因此,家长应充分重视自身言行、道德习惯、家庭氛围等对子女所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家长一方面要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身体力行,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培养正确的家庭诚信教育观念和意识,用科学的 方法 教育孩子做人做事,当出现负面行为时及时纠正,给孩子树立一个诚信的榜样。另一方面,针对孩子在校期间发生考试作弊等不诚信行为,不愿告之家长的情况,家长还应主动用书信、电话、短信等方式全面关心孩子在校期间的思想、学习、人际关系等状况,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共同优化诚信道德教育的文化氛围,努力形成学校诚信教育和家庭诚信教育目标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任海宾.诚信教育的 反思 与重构[J].教学与管理,2003(3).

[2]何建娥.高校学生诚信缺失刍议[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3]张建华,肖艳玲,李丽萍.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8(9).

[4]许安朝.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大学生诚信教育[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9(1).

[5]毕胜.浅谈当代大学生诚信意识的缺失及其对策[J].科技信息,2010(26).

《强化社会道德因素对大学生诚信品格形成的作用》

摘要:诚信品格是“人的社会特质”,是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道德内化的产物。这就预示大学生诚信品格的形成,需要整合以不同方式作用于个体的各种社会道德因素:即通过强化大学生社会道德期待的自我意识、发挥亚文化的暗示与模仿功能、促进大学生道德荣誉的印象整饰、以及淳化社会风气,从而为大学生诚信教育营造出良好的道德氛围。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品格;社会道德因素

诚信作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当代大学生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要完成时代和社会赋予的历史使命,就必须要成为具有诚信品格的人。大学生诚信品格的形成固然离不开学校教育和自身的修养,但同时也与其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故本文试图通过探讨社会道德期待、亚文化、道德荣誉、社会道德风气等因素对大学生诚信品格形成的作用与影响,揭示大学生诚信品格形成的社会心理机制,为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开展探寻新的路径。

一、强化大学生社会道德期待的自我意识

社会道德期待即社会对个体的角色期望,旨在向个体提示合理的道德规范,表明什么是受到群体赞同或谴责的行为。社会道德期待通常以一种潜在的、间接的方式影响主体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对于个体而言,它既是人们行为选择的判断标准,也是一种潜在的道德教育力量。社会对大学生在诚信方面的道德期待,不仅包括在家庭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应当遵守有关诚信的一般原则和规范,如“诚实守信,严于律己,履约践诺,知行统一,自尊自爱,自省自律”,还包括学术方面的道德要求,即“遵从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不作弊,不剽窃”等。毋庸置疑,这些社会道德期待对于培养大学生诚信人格具有引导和促进的作用。

然而,大学生是否能将社会道德期待内化为自身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还与他们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自我意识是个体道德品质形成的内在心理基础。由于自我意识中蕴含着深刻的自我要求、自我体验、 自我评价 的意义,因此,一个人的自我意识越强,其道德的责任感与义务感就越强,克制本能的欲望与冲动的能力也就越强。作为道德意识之一的诚信意识,说到底是一种道德的义务感、责任感,它直接发生于人的自我意识之中。也就是说,没有自我意识的确立与发展,诚信意识是很难产生的。所以,培养大学生诚信意识需要不断强化其对社会道德期待的自我意识。

1.注重发挥社会道德期待的强化功能。在现实生活中,要善于将社会道德期待与大众传媒、制度、榜样等结合起来,形成舆论强化、制度强化、榜样强化,以促使大学生对社会道德的认同与遵从。其一,利用大众传媒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和吸引力强的优势,通过讲述人们身边的诚信 故事 或评论刚刚发生的造假事件,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舆论氛围,从而有效地强化大学生对诚信道德规则的认同。其二、将社会道德期待与奖惩制度相结合,通过奖励对诚信行为给予正强化,通过惩罚对失信行为施以负强化,增强大学生的诚信道德信念,在日后的生活中养成诚信待人、诚信处事、诚信学习的良好习惯。其三、将社会道德期待与榜样人物相结合,通过榜样人物的示范效应,将抽象的社会道德期待具体化、人格化,使大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强化他们对社会道德期待的自我意识。

2.积极引导大学生进行道德反省。“道德反省,指道德主体对自身道德过失的追悔和觉醒”,“是由是非观、羞愧感和责任心等心理要素和相关的生理基础构成的一种特殊的道德活动结构。”道德反省以自我意识为核心,通过自我检讨、自我反思、自我悔改,实现自我超越和人格的完善。大学生诚信人格的形成,不但需要学校开展诚信教育使其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及其相关的规范要求,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其对自己的失信行为进行深刻的反省,促使其产生羞愧感和内心的自责,并激励其在社会化过程中将诚信道德要求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信念,自觉地做一名诚实守信的公民。

二、发挥亚文化的暗示与模仿功能

“亚文化亦称‘副文化’、‘小群体’文化。在某些方面有别于整体文化的地区文化或群体文化,既具有整体文化的基本特征,又具有其独特性,社会越复杂,亚文化越多。”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有其自身的校园亚文化。大学生的校园亚文化,除了与主流文化存在微妙的互动关系外,还表现为对于主流文化既抗拒、反叛,又依附、承认的双重特质。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期,由于社会价值观念的嬗变、社会多元文化的存在等,一些不良的亚文化趁虚而入,对大学生形成不良的影响。例如,随着高校出现的学术造假、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现象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由漠视转而认可甚至参与其中的亚文化氛围,造成对大学生诚信信念的消解。对此,不能忽视当前校园文化中的亚文化的负面影响,同时还要努力挖掘亚文化特有的功能,发挥它对大学生诚信建设的积极作用。

1.重视亚文化的暗示功能。人具有接受暗示的习性。社会心理学家库利认为,暗示“是指以相对机械的即反射的方式起作用的一种影响。它不涉及大脑的选择或意志的更高级的活动。”社会生活中对个体的道德影响无处不在,亚文化中的诚信暗示往往隐含了社会群体的道德价值取向。大学生同伴群体的亚文化,常常会以一种建议性、帮助性、温和性的诱导和暗示,向主体提供社会倡导的道德原则和行为类型。同伴群体亚文化,虽然不如法规那样对主体具有强制性的约束,但它在维护诚信方面却发挥着强大的功能。如果校园亚文化推崇的是诚实守信的道德价值,个别大学生一旦做出失信欺诈的行为,就会遭受同伴群体的议论、谴责、排斥乃至唾弃;失信学生在失去同伴群体的尊重后,不仅会产生懊悔、改正的道德心理,而且也会对其他同学产生警示的暗示作用;相反,如果大学校园中严重的学术失信现象或考试作弊未受到严厉的处罚,这种发生在大学生身边鲜活的失信事例就会对个体产生消极的暗示作用,一些同学就会将之视为一种社会认可的潜规则予以接受,甚至如法炮制。因此,学校应当注重营造诚信的亚文化氛围,发挥同伴群体亚文化的道德暗示作用,促进大学生诚实守信品德的形成。

2.发挥亚文化的道德模仿功能。道德的社会传播与培育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人际影响来实现的,而模仿是人际影响的重要方式。所谓模仿,“是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个体受到他人行为的刺激影响,依照他人行为,使自己的行为与之相同或相似。”模仿是人们具有的一种社会学习能力,也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环节。道德模仿是通过对道德榜样的行为仿效、内心产生道德情感共鸣、直至产生道德认同。换言之,道德模仿是人们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学习活动,是主体自觉地仿效他人的道德行为、做出与之相同或相似的道德行为的活动过程。道德模仿在人的道德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它的“复制”作用使道德规范为大多数人所自觉遵从。

3.大学生的道德模仿需要教育者给予积极的引导。在大学生的道德模仿中,教育者的引导主要表现为:其一,为他们提供与其具有相似性的模仿对象。大学生如果受到典型诚信事件和诚信榜样人物的感染,就会增强对诚信观念的认同,进而产生积极的模仿行为。其二,引导他们对模仿对象的内在本质、行为的价值进行深入的探究和理解。这样大学生基于对诚信价值的认同而做出的模仿行为,就不再是“复制”式的,而是发自其内心的、主动外化的结果。其三,引导他们在模仿中进行体验,从情感上深化对模仿对象道德品德的尊崇,并把握时机,适时强化他们的诚信模仿行为。其四,创设、营造有利于诚信道德模仿行为发生的良好环境。诚信模仿行为是个体主动对周围环境做出选择的过程,通常情况下,当社会对个体寄予的诚信期望和施加的暗示与个体的价值取向相近或相似时,就易于激发个体的道德情感,使之受到道德感染,从而促发个体在相似事件中的诚信模仿行为。

三、促进大学生道德荣誉的印象整饰

道德荣誉是人们履行道德义务之后所得到的褒奖和赞许。它包括内外两方面:一是社会舆论给予的肯定和赞许;二是由于得到了社会舆论的认可和嘉许,行为者在道德情感上产生的自我满足感和自豪感。道德荣誉作为社会舆论的特殊形式,对人们的道德行为选择具有特殊的作用:一方面,道德荣誉所具有的某种权威性促使人趋善避恶,求荣免耻;另一方面,道德荣誉采取的是正面肯定形式,更能激励人们去积极向善。所以,道德荣誉感既是人们积极履行道德义务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人们关注道德印象整饰的驱动力。

道德印象源于对社会现象的感知。具体到诚信印象,则与社会的诚信现象密切相关。诚信现象是主体形成诚信印象的知觉对象或材料。诚信现象的类型可分为观念性和实例性两种。观念性的诚信现象主要来自社会历史文献记载的各种诚信道德 事迹 、人物传记中的诚信事件、传统道德习俗,它是社会诚信氛围的文化基础,它常常通过戏剧传诵、习俗沿革、专门教育等对主体认知发生作用。但观念性的诚信现象由于与主体的切身经历没有发生直接的关系,它对于个体诚信观念形成的作用是潜在的、间接的或相对虚弱的。实例性诚信现象主要来自于个人的社会道德实践,即人们亲自参与或感知到的诚信事件。相对于观念性诚信现象,实例性诚信现象更容易或更能有效地刺激个体的感官、引发思维、加深印象。如高校开展的考前签署“诚信考试 承诺书 ”的活动;参加诚信教育讲座、论坛活动;观看以“诚信”为主题的话剧、文艺演出等等。不论是诚信事件的当事人还是见证者,实例性诚信现象都会不同程度、不同形式(比如换位思考)地对主体产生更强烈的刺激,与主体的利益取舍、道德选择发生关联,进而引发主体的道德思考和判断,形成共鸣。因此,实例性诚信现象对主体诚信印象的形成作用是相对直观的、有效的、甚至是长久的。

道德荣誉对于主体诚信印象整饰具有积极的作用。在民族性的研究中,中国人所具“面子”的人格特质,已成为共识;而心理学研究成果也表明,许多人不同程度地具有有意控制他人对自己形成良好印象的“印象整饰”的倾向性。可见,这种注重他人对自己形象的“印象整饰”与中国人顾及“脸面”的社会心理特征,具有较高的吻合性和相互强化性,也就是说,中国人的面子文化强化了人们的“印象整饰”的心理诉求或人们的“印象整饰”心理强化了中国人的面子文化。由于“脸面”与一个人的诚信道德及其名声息息相关,因此,人们为了自己或家人的“颜面”,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维护自己诚信的道德信誉和形象。如有的学生考试作弊被抓后,并不害怕因此取消成绩,而是在乎广而告之的全院或全校的通报批评或处分,因为他们要维护自己在老师、同学等熟人面前的形象,毕竟考试作弊是不光彩的丢人事情。还有的同学在行后,并不害怕被陌生人揭穿,但害怕被亲朋好友戳脊梁骨的责斥。显然,大学生的诚信教育,需要将中国的“面子文化”与道德荣誉加以整合,运用“面子的威力”和道德荣誉的激励功能,促使大学生诚实做事、诚信做人。

四、淳化社会道德风气

社会风气,古人称之为“风俗”。在当代社会的语境下,社会风气是指受水土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由社会经济、政治、伦理道德的习染而形成的人们趋同一致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思维模式及生活习惯。可见,社会风气中的观念、行为和德行,是一种已经为许多人甚或大多数人所默认、所遵循的行为方式,是多年积累、习染成俗的一种惯例。“不令而自行,不禁而自止”就是社会风气的最主要的特征和功能。风气有好坏之别,良好的社会风气负载的是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而不良的社会风气负载的是颠倒的价值观念和扭曲的行为准则。因此,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我们一定要教育好我们的后一代,一定要从各方面采取有效 措施 ,搞好我们的社会风气,打击那些严重败坏社会风气的恶劣行为。”他还说“抓精神文明建设,抓党风、社会风气好转,必须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件抓起”。

1.官德对社会风气具有引领性。我国古代思想家,非常重视官德在社会道德教化中的积极作用。孔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他还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在孔子看来,为政者的行为和作风对社会大众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和导向功能。众所周知,中国传统“德治”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强调“德化”。为政讲信不仅是取信于民的需要,也是社会诚信教育的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带头讲信、守信的以身作则的实际行动是最好的诚信教育,对大学生诚信品格的形成具有示范作用。

2.赏罚分明的社会机制对社会风气具有保障性。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要遏制诚信缺失之风的蔓延,一方面必须要建立惩恶扬善的道德机制,加大对失信者的惩治力度,提高失信者的法律和经济成本,即让失信者名誉扫地、经济受损,得不偿失,清除失信投机获利的文化土壤;另一方面,加大对诚实守信者的精神和物质的奖励力度,建立诚实守信的利益保障制度,激发人们诚信的道德欲望,从而弘扬诚实守信的社会正气。

3.社会舆论对社会风气具有导向性。社会舆论对个体诚信具有定向和强化的作用。社会舆论对诚信行为的褒奖和对非诚信行为的谴责,不仅向大众明示了诚信道德价值原则和倡导的行为类型,而且其形成的褒善抑恶的舆论氛围,会以其显著的倾向性形成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敦促个体践行诚信道德。具而言之,社会舆论对诚信品行进行的褒扬、奖励和宣传,会增强人们诚实守信的道德认同感,而社会舆论对欺诈失信行为予以批评、抨击和呼吁道义上的惩罚,对失信者会起到控制、矫正的作用。可见,社会舆论形成的诚信“道德场”对扭转不良的社会风气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