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公路养护专业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公路养护专业毕业论文

我需要关于公路养护技师论文范本题目《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与维修》

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公路建设、养护的发展越来越重要,下面我给大家分享公路养护与管理论文,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浅析公路的养护管理

摘要:我国公路建设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但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却严重滞后,已不能适应我国公路事业高速发展的需要, 文章 论述了公路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目前公路养护存在的问题及弊端的分析,提出其相应的 措施 及合理化建议 ,以促进养护事业的发展,使有限的投资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关键词:公路 养护 养护管理

近几年,随着国内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公路建设、养护的发展越来越重要,但由于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和自然因素的侵蚀破坏,近20年来交通流量及重型车辆显著增长带来的不利影响,加之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使得在公路工程设计质量、施工质量等方面形成一些缺陷,导致公路在使用中期的使用功能表现较差。为了适应日益增长的社会经济对公路行车服务质量的需要,实现公路工程的预期使用寿命和功能,就必须加强公路的养护管理。

一、公路的养护

“公路养护”就是对公路的保养与维护,保养侧重于从建成通车开始的全过程养护,维护侧重于对被破坏的部分进行修复。为保持公路经常处于完好状态,防止其使用质量下降,并向公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所进行的作业。公路建成通车后,因承受车轮的磨损和冲击,受到暴雨、洪水、风沙、冰雪、日晒、冰融等自然力的侵蚀和风化,以及人为的破坏和修建时遗留的某些缺陷,公路使用质量会逐渐降低。因此,公路建成通车后必须采取养护维修措施,并不断进行更新改善。

我国公路养护目前存在的问题综述近年来,我国公路的发展相当快,从中国与美国的对比就能看出来。美国八万里的路修了80年,而中国四万里的路只修了20年。在肯定我们建路速度的同时,也要注意到我们在公路养护上的投入不足。我们尚未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统一高效的管理系统。特别是在高速公路养护方面,没有完善的养护技术标准,不少养路规划都是依据的一般的公路养护规范,这显然是不适合高速公路养护要求的。预防性养护的滞后使得日后的养护成本增加,养护的效率低下。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的设备的关注点主要是放在了建设公路的设备上,而对公路养护需要的设施没有太多的热情,造成了公路养护的设备成就,跟不上时代步伐。我国国内还没有形成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强烈意识。比如说,为了修建某些高速公路而大量的占用土地,给当地的环境带来了很多问题,像水土流失,水系的破坏、植被的毁坏。在公路养护管理过程中值得我们深思如何节约资源、保护好环境。

二、公路养护管理

公路养护的发展趋势

(一)预防性养护 当前,我国的公路养护主要是一种事后性的养护,就是公路出现了问题再去采取补救措施。将公路的预防性养护变成正规化、常态化,则会让很多问题扼杀在萌芽时期。 这种预防性的养护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也需要多种措施与之相配合。

(二)机械化养护 传统的养护公路的方式主要是修补坑槽、弥合断裂等,耗时长,效果也不佳。公路养护的机械化是提高公路养护水平的重要手段。“实用性好、性能强、技术先进、配套合理”是机械化养护应当遵循的原则。机械化养护的设备包括路面清扫车、清障车、移动式标志车等,还有各种绿化设备及一些桥梁、涵洞的养护设施。负责机械化养护的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备适用这些机械设备的专业的技术人员,同时也要注意对这些设备本身的养护和管理配置。 机械化养护的主要优势有以下几点:第一,机械化养护能够克服自然环境对公路养护的干扰;第二,减轻了人工的劳动强度,机动性比较强;第三,能够实现大规模的统一养护,操作量大、质量好、效率高。

(三)公路养护与环境保护相结的养护 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对沥青路面材料的可再生利用。这一举措降低了养护成本,同时缓解了资源压力和保护了环境。 西方的发达国家已经研究开发出了多种材料再生方式和相匹配的设备。 可以说,这些国家已经有了一整套的完备的再生技术,实现了标准化与规范结合的成熟程度。有的国家还颁布了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规定再生利用已经废弃的沥青路面材料。 就我国的情况而言,我国还处在沥青路面材料再生利用的初级阶段,主要还是在引进技术和试行。我国长期以来在公路的养护中都是废弃沥青路面的铣刨的。 在节能环保意识盛行的今天,我们要注意在今后的养护行动中改变过去的做法,力争做到不浪费资源,不破坏环境。

管理创新,实现规范发展

(1)在管理方式上创新,营造健康发展的氛围。用经济手段管理养护生产是行之有效的 方法 方式之一。推行养护管理生产责任制,对路面清扫、边沟疏通等路基养护实行个人承包,路面养护实行计件、计量定额支付;加大奖罚力度,在考核上实施阶段性考核及目标 责任书 的奖罚兑现。

(2)在管理机制上创新。一个单位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改革原先落后的计划管理模式, 有一整套健全、规范的管理体系。为此,京哈养路段修改、建立和完善了30多项制度和18类 岗位职责 ,实现由人管人向制度管人的转变。同时实行全员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加大了奖罚力度, 极大地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3)在管养理念上创新。坚持建设是发展、养护也是发展的观念。在工程建设中锻炼队伍, 培养人才,在日常养护中,善于 总结 经验 教训,探索出科学的养护方法。在日常管理方面,加强过程控制,细化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在养护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 发挥行业优势、 承揽项目争创路外收入, 积累发展资金,确保职工收入有增无减。

总之,我国公路养护方面存在许多的弊端,需要及时的进行管理的创新和改革。

参考文献:

[1]郗恩崇主编.高速公路路政管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郑永卫.公路养护发展趋势与管理对策的探究[J].中国新科技新产品,2008

[3]唐金玉.探讨公路养护管理的发展对策[J].中小 企业管理 与科技,2009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公路养护与管理论文

公路养护专业技术总结 本人是一名普通道路养护工人,自1990年参加工作,参加工作以来主要是从事道班养护工作,近二十几年的工作,培养了我脚踏实地,心细如丝的工作态度。在同事和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使我的专业技术知识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工作成绩也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回顾过去的工作情况,我没有辜负党和人民对我的培养和关怀,把我培养成一名合格的道路养护工人。自参加工作以遵守机关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服从领导工作安排,工作积极、任劳任怨,认真学习公路养护专业知识,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立足实际,务实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下面是在专业技术工作方面总结,以便评审组织审查。 一、善于钻研,辛勤认真工作是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前提本人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公路养护、公路工程相关的专业工作。道沥青路路面破碎维修,参与了水泥砼路面破板维护工程,2006年时春季雨水过多,不利于沥青路行车的状况下,本人和班长及班员采取三种处理措施:(1)开挖路肩明沟:春初翻浆路段两侧路肩上每隔6-8开挖一道横向明沟。及时排降除路面水份。(2)挖横断面或路基明沟,不致使路面积水。(3)挖渗水坑,在易于翻浆的路段,挖成直径20-1000px左右的坑,人工定期掏出坑积水,我总结了《沥青路面春季翻浆处治方法及要点》,公路水毁要以预防为主,及时清除水毁隐患,防患于未然,只要能从公路的设计、施工、养护等方面重视水毁,采取措施得当,公路水毁将会得到有效控制。 ,勇于创新,总结经验。专业技术工作水平在实践逐步提高 。 二、敢于探索,理论结合实践,专业技术工作成绩显著2008年地方交通实行通通村公路维修与养护,国道三级水泥砼路面有49km,为了交通行车舒适,找出一条即经济又合理的水泥砼路面破板修复办法,通过实践观察发现破板的主要原因是基层不稳定造成的,影响基层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雨水渗透到基层,在荷载的作用下,基层开始变形发生唧泥,对这种现象,我们为旗交通局养护股提出要加强对水泥砼路面进行缝养的建议,采用科学的缝养和高密度缝养材料,对遏制水泥砼路面的破碎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受到了旗局的领导表扬。老油路路面呈块状,且极不稳定,上报给市处,经实地察看,建议挖除块松动油路基础,进行局部挖一补一措施,通过弯沉检测,各项技术指标合格,此项目被评为优质工程。本人在汛期时根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汛期保通工作方案》,并每明负责收听天气预报,及时掌握天气变化,做到预防为主,防抢结合,确保公路安全渡汛。在汛前对所辖路段的桥梁、涵洞、边沟、截水沟进行了检查和疏通清理。疏通涵洞9道,清理边沟、截水沟12km,清除淤泥124立方米。到冬季时除雪保通,制定除雪保通工作方案。抢前抓早争主动,提前做好准备工作,9月份中旬开始进行冬季整备工作,储备防滑沙,除雪工具等。为保证除雪及时、彻底、高效,我们坚持“以雪为令,雪停即清”的原则,制定了四项保障措施。一是人力保证。分别与公路周边村屯村民取得联系,保证紧急时可雇用村民进行清雪。二是设备保证。与设备站保持联系,保证降雪时除雪设备能够及时到达现场清理。充分发挥机械除雪的工作效率,把机械除雪和人工除雪有机结合起来提高除雪速度及质量。养护内业 本人对各种资料进行整理及时归档,及时统计报表。内业档案基本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5月、10月份开展两次大型路况调查,详细掌握管养路段公路各项技术指标情况,分类整理基础资料,为养护工作提供信息保障。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当中,我一直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所以我一直在不断努力学习,不断努力工作。热爱自己本职工作能够正确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工作投入,按时出勤,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养护里程长,养护人员少,任务繁重的现状下,我能够做到跟班作业,保证按时完成任务,保证公路养护质量。我还经常了解一些养护方面的书籍博采众长。很好的树立了我们当代养路工吃苦耐劳的精神,发扬我们当代养路工良好的素质和形象。工作二十年以来,我严格要求自已,结合理论知识应用到公路养护中,取得了一定的实践和良好的社全经济效益。尽管只是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做事,做人。但我自问无愧于心,严格按照《公路养护技术规范》进行养护,作为一名合格的公路养护人员,很好地履行了养护员的职责,自认为是一名合格的公路养护人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的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公路养护专业技术水平,更好的完成领导安排的任务。以上是我这么多年来从事的主要技术工作的情况,通过从书本上学习、从实践中学习、从他人那里学习,再加之自己的分析和思考,确实有了较大的收获和进步。成绩和不足是同时存在的,经验和教训也是相伴而行。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学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争取在以后的公路养护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不足之处和下一步打算1、有时工作态度不够端正;2、科学养护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将有针对性的工作,细化工作指标,纳入明年的工作计划之中。明年着重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坚持学习,扩展学习内容,要以提高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为目标;2、系统性加强养路工的科学养护知识培训,提高养路工的专业养护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3、加强管理,加大考核力度,从管理要效益;4、在摸索中发展,在发展中突破,务实创新,开创新的发展途径,加速养护工作的前进脚步,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品牌形象,尽最大努力推进交通事业的快发展,实现林口站的跨越式发展。

公路养护专业论文范文

是指为保持公路经常处于完好状态,防止其使用质量下降,并向公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所进行的作业。公路养护统一划分为日常养护、定期养护、特别养护和改善工程四类。公路养护管理的目的是充分实现公路的使用功能,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如何搞好公路的养护管理,是摆在公路管理部门及经营企业面前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一)当前我国公路养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预防性养护严重滞后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速度非常快,20年的时间就建成了4万公里,由于建设速度过快,养护管理明显滞后,从全国范围来讲,至今还未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高速公路养护技术标准没有完善,很多一般公路的养护规范不适应现有高速公路。从专业层面上来讲,对预防性养护重视不够,而且没有形成规模,制约了养护工作的发展,如果能够积极开展预防性养护,就可以及时处理存在的质量隐患,节省养护成本,提高养护效率。 2、新材料的研究与应用规模化程度不高 一方面体现在各地盲目引进新材料,但是往往材料内在机理及运用中的关键技术没有搞清楚就开始使用,结果以失败告终。另一方面新材料的研究力度也不够,在国内主要集中在大专院校、科研所等研究机构进行研究,仅限于研究传统问题,并且处于实验阶段,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和材料品牌。 3、国内新设备的研制没有形成产业 现在国内很多新设备在研制过程中过多注重建设时期的设备研究、制造,而真正以养护为出发点、适应养护市场的新设备研制不多,没有形成产业和气候。4、资源节约和绿色养护意识不强 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国内意识还不是很强。就高速公路来说,体现在建设时期土地的大量占用造成水土的流失问题、水系及植被的破坏等;目前在管理时期是否形成了绿化带,材料再生利用是否达到最大化,确实都值得好好研究。 5、养护运行机制落后 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及有效的法律约束,主要表现为对养护责任事故追究不力,监管不严,处罚过轻;对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二)公路养护发展趋势 1、路面检测智能化 路面检测智能化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路面检测的自动化,与之相适应的许多路面检测设备应运而生,如路面综合检测车、横向摩擦力系数检测车、弯沉仪、激光平整度仪等等,通过这些检测设备进行路面数据自动采集。大部分路面检测设备技术是成熟的,但是路面综合检测车目前在国内还处于研究、探索、试用阶段,还没有形成规模,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武汉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的路面综合检测车。第二是路面管理专家系统,其功能是将路面检测数据进行储存和分析,通过数据处理评定路面使用性能和提出养护对策。2、预防性养护的常态化从目前国内养护情况看,基本上都是事后性养护,就是出现了病害才去处理问题,而真正实行预防性养护有个过程,并且取决于智能化数字处理的准确性。3、养护设备的一体化 随着高速公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高速公路的要求随之增高,要求高速公路提供快速、安全、高效的道路运输条件,如继续采取传统的修补坑槽、裂缝等的方法,耗时长、效果差,影响道路安全畅通,其发展趋势必然是养护施工设备的一体化。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生产了现场热再生养护列车,它代表当今世界养护施工机械化、一体化的发展方向,集加热、铣刨、摊铺等功能于一体,每工作日可以对1~2km沥青路面进行再生养护,大大提高了养护效率,减少了占道时间。4、养护材料的节能环保化 沥青路面材料再生利用可以缓解资源压力,有利于环境保护和降低养护成本,受到了各国的普遍重视。欧美发达国家经过多年的系统研究,开发了五种再生方式以及一系列成套设备,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再生技术,达到了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成熟程度,部分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法规强制规定废旧沥青路面材料必须进行再生利用。我国还处在引进、消化、试用阶段,我国大部分高速公路的沥青路面铣刨料没有得到充分的再生利用,不仅破坏了环境,浪费了资源,而且增加了成本。因此作为公路建设的工作者们非常有必要增强环保节能意识。5、路面结构材料的新型化 普通沥青路面设计寿命为15年,也就是说在15年内沥青路面需进行大修养护。一方面大修养护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占用过往车辆在途时间;另一方面在石油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15年进行一次大修养护经济上不尽合理,为此部分国家不惜重金研究开发路面新结构和新材料,以最大限度地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 6、养护施工社会化 在世界范围内发达国家高速公路管理部门与养护施工单位基本分离,其社会化程度高不高,取决于养护管理水平、技术能力的高低,我国养护管理也逐渐在向这个方向转化。 (三)养护管理对策 1、顺应高等级公路发展趋势和产业特点,在建立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时优先考虑集中统一原则集中是指领导权的集中,要求必须实施严格的分级管理;统一主要是指对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要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调度。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大力培育并开放高等级公路养护市场,真正实现管养分离。实现养护管理用人机制和用工方式走向社会化,公路养护维修要面向建设市场,通过招标选择施工队伍,建立养护工程的竞争机制,养护工程实现从计划任务形式向合同管理形式的转变,以适应高等级公路养护工程的特点。2、专业化的养护队伍只有人员精干、技术全面、训练有素、机械配套、安全措施完备的专业化养护队伍,才能完成高等级公路各种突发事故的抢修工作。实现养护工程由经验型向专家系统型的转变、养护质量评价标准从"好路率"指标向综合服务水平指标的转变。建立和完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数据库,充分发挥路面管理信息系统(PMS)、桥梁管理信息系统(BMS)及养护维修工程专家决策系统的主导作用;采用国际通行的服务类行业星级评价标准,对高等级公路的使用能力与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3、加强政府对公路行业的监管力度政府要制定相应的运营高等级公路的养护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和规范,养护作业实行社会监理、政府监督。对新建高等级公路的设计与施工,明确规定有关养护管理方面的要求。强制设计中的养护管理技术

浅谈高等级公路的养护与管理 池学丽 黑龙江科技信息

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公路建设、养护的发展越来越重要,下面我给大家分享公路养护与管理论文,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浅析公路的养护管理

摘要:我国公路建设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但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却严重滞后,已不能适应我国公路事业高速发展的需要, 文章 论述了公路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目前公路养护存在的问题及弊端的分析,提出其相应的 措施 及合理化建议 ,以促进养护事业的发展,使有限的投资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关键词:公路 养护 养护管理

近几年,随着国内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公路建设、养护的发展越来越重要,但由于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和自然因素的侵蚀破坏,近20年来交通流量及重型车辆显著增长带来的不利影响,加之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使得在公路工程设计质量、施工质量等方面形成一些缺陷,导致公路在使用中期的使用功能表现较差。为了适应日益增长的社会经济对公路行车服务质量的需要,实现公路工程的预期使用寿命和功能,就必须加强公路的养护管理。

一、公路的养护

“公路养护”就是对公路的保养与维护,保养侧重于从建成通车开始的全过程养护,维护侧重于对被破坏的部分进行修复。为保持公路经常处于完好状态,防止其使用质量下降,并向公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所进行的作业。公路建成通车后,因承受车轮的磨损和冲击,受到暴雨、洪水、风沙、冰雪、日晒、冰融等自然力的侵蚀和风化,以及人为的破坏和修建时遗留的某些缺陷,公路使用质量会逐渐降低。因此,公路建成通车后必须采取养护维修措施,并不断进行更新改善。

我国公路养护目前存在的问题综述近年来,我国公路的发展相当快,从中国与美国的对比就能看出来。美国八万里的路修了80年,而中国四万里的路只修了20年。在肯定我们建路速度的同时,也要注意到我们在公路养护上的投入不足。我们尚未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统一高效的管理系统。特别是在高速公路养护方面,没有完善的养护技术标准,不少养路规划都是依据的一般的公路养护规范,这显然是不适合高速公路养护要求的。预防性养护的滞后使得日后的养护成本增加,养护的效率低下。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的设备的关注点主要是放在了建设公路的设备上,而对公路养护需要的设施没有太多的热情,造成了公路养护的设备成就,跟不上时代步伐。我国国内还没有形成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强烈意识。比如说,为了修建某些高速公路而大量的占用土地,给当地的环境带来了很多问题,像水土流失,水系的破坏、植被的毁坏。在公路养护管理过程中值得我们深思如何节约资源、保护好环境。

二、公路养护管理

公路养护的发展趋势

(一)预防性养护 当前,我国的公路养护主要是一种事后性的养护,就是公路出现了问题再去采取补救措施。将公路的预防性养护变成正规化、常态化,则会让很多问题扼杀在萌芽时期。 这种预防性的养护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也需要多种措施与之相配合。

(二)机械化养护 传统的养护公路的方式主要是修补坑槽、弥合断裂等,耗时长,效果也不佳。公路养护的机械化是提高公路养护水平的重要手段。“实用性好、性能强、技术先进、配套合理”是机械化养护应当遵循的原则。机械化养护的设备包括路面清扫车、清障车、移动式标志车等,还有各种绿化设备及一些桥梁、涵洞的养护设施。负责机械化养护的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备适用这些机械设备的专业的技术人员,同时也要注意对这些设备本身的养护和管理配置。 机械化养护的主要优势有以下几点:第一,机械化养护能够克服自然环境对公路养护的干扰;第二,减轻了人工的劳动强度,机动性比较强;第三,能够实现大规模的统一养护,操作量大、质量好、效率高。

(三)公路养护与环境保护相结的养护 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对沥青路面材料的可再生利用。这一举措降低了养护成本,同时缓解了资源压力和保护了环境。 西方的发达国家已经研究开发出了多种材料再生方式和相匹配的设备。 可以说,这些国家已经有了一整套的完备的再生技术,实现了标准化与规范结合的成熟程度。有的国家还颁布了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规定再生利用已经废弃的沥青路面材料。 就我国的情况而言,我国还处在沥青路面材料再生利用的初级阶段,主要还是在引进技术和试行。我国长期以来在公路的养护中都是废弃沥青路面的铣刨的。 在节能环保意识盛行的今天,我们要注意在今后的养护行动中改变过去的做法,力争做到不浪费资源,不破坏环境。

管理创新,实现规范发展

(1)在管理方式上创新,营造健康发展的氛围。用经济手段管理养护生产是行之有效的 方法 方式之一。推行养护管理生产责任制,对路面清扫、边沟疏通等路基养护实行个人承包,路面养护实行计件、计量定额支付;加大奖罚力度,在考核上实施阶段性考核及目标 责任书 的奖罚兑现。

(2)在管理机制上创新。一个单位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改革原先落后的计划管理模式, 有一整套健全、规范的管理体系。为此,京哈养路段修改、建立和完善了30多项制度和18类 岗位职责 ,实现由人管人向制度管人的转变。同时实行全员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加大了奖罚力度, 极大地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3)在管养理念上创新。坚持建设是发展、养护也是发展的观念。在工程建设中锻炼队伍, 培养人才,在日常养护中,善于 总结 经验 教训,探索出科学的养护方法。在日常管理方面,加强过程控制,细化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在养护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 发挥行业优势、 承揽项目争创路外收入, 积累发展资金,确保职工收入有增无减。

总之,我国公路养护方面存在许多的弊端,需要及时的进行管理的创新和改革。

参考文献:

[1]郗恩崇主编.高速公路路政管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郑永卫.公路养护发展趋势与管理对策的探究[J].中国新科技新产品,2008

[3]唐金玉.探讨公路养护管理的发展对策[J].中小 企业管理 与科技,2009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公路养护与管理论文

公路养护专业技术总结 本人是一名普通道路养护工人,自1990年参加工作,参加工作以来主要是从事道班养护工作,近二十几年的工作,培养了我脚踏实地,心细如丝的工作态度。在同事和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使我的专业技术知识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工作成绩也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回顾过去的工作情况,我没有辜负党和人民对我的培养和关怀,把我培养成一名合格的道路养护工人。自参加工作以遵守机关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服从领导工作安排,工作积极、任劳任怨,认真学习公路养护专业知识,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立足实际,务实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下面是在专业技术工作方面总结,以便评审组织审查。 一、善于钻研,辛勤认真工作是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前提本人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公路养护、公路工程相关的专业工作。道沥青路路面破碎维修,参与了水泥砼路面破板维护工程,2006年时春季雨水过多,不利于沥青路行车的状况下,本人和班长及班员采取三种处理措施:(1)开挖路肩明沟:春初翻浆路段两侧路肩上每隔6-8开挖一道横向明沟。及时排降除路面水份。(2)挖横断面或路基明沟,不致使路面积水。(3)挖渗水坑,在易于翻浆的路段,挖成直径20-1000px左右的坑,人工定期掏出坑积水,我总结了《沥青路面春季翻浆处治方法及要点》,公路水毁要以预防为主,及时清除水毁隐患,防患于未然,只要能从公路的设计、施工、养护等方面重视水毁,采取措施得当,公路水毁将会得到有效控制。 ,勇于创新,总结经验。专业技术工作水平在实践逐步提高 。 二、敢于探索,理论结合实践,专业技术工作成绩显著2008年地方交通实行通通村公路维修与养护,国道三级水泥砼路面有49km,为了交通行车舒适,找出一条即经济又合理的水泥砼路面破板修复办法,通过实践观察发现破板的主要原因是基层不稳定造成的,影响基层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雨水渗透到基层,在荷载的作用下,基层开始变形发生唧泥,对这种现象,我们为旗交通局养护股提出要加强对水泥砼路面进行缝养的建议,采用科学的缝养和高密度缝养材料,对遏制水泥砼路面的破碎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受到了旗局的领导表扬。老油路路面呈块状,且极不稳定,上报给市处,经实地察看,建议挖除块松动油路基础,进行局部挖一补一措施,通过弯沉检测,各项技术指标合格,此项目被评为优质工程。本人在汛期时根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汛期保通工作方案》,并每明负责收听天气预报,及时掌握天气变化,做到预防为主,防抢结合,确保公路安全渡汛。在汛前对所辖路段的桥梁、涵洞、边沟、截水沟进行了检查和疏通清理。疏通涵洞9道,清理边沟、截水沟12km,清除淤泥124立方米。到冬季时除雪保通,制定除雪保通工作方案。抢前抓早争主动,提前做好准备工作,9月份中旬开始进行冬季整备工作,储备防滑沙,除雪工具等。为保证除雪及时、彻底、高效,我们坚持“以雪为令,雪停即清”的原则,制定了四项保障措施。一是人力保证。分别与公路周边村屯村民取得联系,保证紧急时可雇用村民进行清雪。二是设备保证。与设备站保持联系,保证降雪时除雪设备能够及时到达现场清理。充分发挥机械除雪的工作效率,把机械除雪和人工除雪有机结合起来提高除雪速度及质量。养护内业 本人对各种资料进行整理及时归档,及时统计报表。内业档案基本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5月、10月份开展两次大型路况调查,详细掌握管养路段公路各项技术指标情况,分类整理基础资料,为养护工作提供信息保障。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当中,我一直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所以我一直在不断努力学习,不断努力工作。热爱自己本职工作能够正确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工作投入,按时出勤,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养护里程长,养护人员少,任务繁重的现状下,我能够做到跟班作业,保证按时完成任务,保证公路养护质量。我还经常了解一些养护方面的书籍博采众长。很好的树立了我们当代养路工吃苦耐劳的精神,发扬我们当代养路工良好的素质和形象。工作二十年以来,我严格要求自已,结合理论知识应用到公路养护中,取得了一定的实践和良好的社全经济效益。尽管只是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做事,做人。但我自问无愧于心,严格按照《公路养护技术规范》进行养护,作为一名合格的公路养护人员,很好地履行了养护员的职责,自认为是一名合格的公路养护人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的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公路养护专业技术水平,更好的完成领导安排的任务。以上是我这么多年来从事的主要技术工作的情况,通过从书本上学习、从实践中学习、从他人那里学习,再加之自己的分析和思考,确实有了较大的收获和进步。成绩和不足是同时存在的,经验和教训也是相伴而行。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学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争取在以后的公路养护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不足之处和下一步打算1、有时工作态度不够端正;2、科学养护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将有针对性的工作,细化工作指标,纳入明年的工作计划之中。明年着重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坚持学习,扩展学习内容,要以提高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为目标;2、系统性加强养路工的科学养护知识培训,提高养路工的专业养护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3、加强管理,加大考核力度,从管理要效益;4、在摸索中发展,在发展中突破,务实创新,开创新的发展途径,加速养护工作的前进脚步,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品牌形象,尽最大努力推进交通事业的快发展,实现林口站的跨越式发展。

公路工程养护大学毕业论文

浅谈高等级公路的养护与管理 池学丽 黑龙江科技信息

浅析高速公路收费广场内建筑的总体规划设计【摘 要】文章通过实际工作经验,介绍了高速公路收费广场规划与设计中的一些要点,对收费广场的规划设计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收费广场;规划设计;布置 高速公路收费广场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交通建设的范畴。它除了具有一般建筑的特点外,还必须具有服务于高速公路这一特殊功能。如何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和艺术手法创造出畅通、便捷、优美的交通建筑环境,是高速公路收费广场内建筑设施规划与设计的首要任务。 高速公路收费广场内的建筑设施主要包括收费站的宿舍办公楼及生活区、收费棚、收费岛与车道路面、地下通道、收费室与收费设施等。福建的高速公路沿线土建设施不再将管理所单列,所以有一些站点兼有行政管理职责及交通工程和养护工程的管理职责,在这些站点就要考虑满足所辖各站点及养护工作能正常运行,所以他们的建设规模相对于一般的收费站就来得大,例如宁德收费站、田厝收费站等。高速公路收费广场内的建筑设施的总体规划设计要根据其使用功能、设置功能、建筑物性质及与主线的关系来综合考虑;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场地条件和适应于高速公路的要求。要遵循利于车辆通过、方便收费员使用、整齐有序、排列合理的原则。主要应考虑以下几点: 一、收费广场与连接道路间应有良好的观察条件 收费站是车辆停下来交费的设施,但它的设置不应成为交通安全方面的障碍,应能最大限度地防止交通事故和交通拥挤。为此,除了在收费广场足够的距离以前设置标志,给驾驶员以预告和提醒外,还要有较好的通视条件,是驾驶员在到达收费站前足够的安全距离内就能看到收费广场的情况。当在立体交叉的挖方路段设置收费广场时,为了保证视距,应做到路侧(或中央)的各种障碍物如桥台、桥墩、挖方边坡等都不妨碍驾驶员 眼睛与通视目标的视线,必要时应拆除障碍物或开挖视距台。总之,要兼顾立交的总体性和收费站的特殊性,并考虑立体线形,综合平、纵、横诸方面的问题,使之有机结合,协调布置。 二、收费岛的平面布置 在进行收费岛的平面布置时,要考虑交通安全、导流及设置车辆检测设备等因素,保证收费岛有一定的长度。收费岛在平面上主要有两种布置形式,一种是将收费亭对齐,一种是将收费岛对齐,还有个别的像马尾收费站那样受地形限制,将左右半幅分开设置等。 三、收费广场的平面线形 收费广场段的路线线形最好选择一段直线。如不得已采用曲线线形时,则收费岛应采用直线,如再不得已需采用曲线时,则收费车道的宽度就应根据需要加宽。尽管如此,由于驾驶员在交费时总是将车往左侧靠,若线形为左转弯则是很危险的。因此,当采用曲线时,其曲线半径不宜小于250M。 在接近收费站时,车辆往往需要多次反复地起步和停车,在此期间,驾驶员常常把注意力集中在通行卡和钱款上,如果车辆此时忽视了刹车,就会顺着纵坡方向滑动而碰撞前后车辆引起交通事故,因此收费站附近的纵坡应尽量平坦一些,其纵坡最好不要超过2%。 四、车辆要便于进出收费站 在布置收费站时,应根据地形地理情况,尽量在收费站与被交叉道路之间设置联系路,或直接把收费站靠近被交道路布置,这样有利于车辆进出收费站。 收费站一般设置在收费广场的一侧(出口侧比入口侧好)。当收费站房设在收费广场出口侧,则从高速公路下来的车辆进入收费站后,要再进入高速公路时,可以在被交道路上调头再进入高速公路。当收费站房设在收费广场的入口侧时,车辆可通过收费广场从被交道路上进入收费站房。相反如果收费站房不靠近被交道路设置,那么要进出收费站房时势必需要在收费广场左转弯,这是相当危险的事情。 对于主线收费站,其收费车道数比较多,收费广场也比较宽,为了使通过收费站或收费站房的车辆进入高速公路时不在收费广场调头或左转弯,一般宜在收费广场的拓宽段以外设置一处地下车行道,专供内部车辆使用。 五、充分利用公路现有土地 在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匝道和被交道路之间,均含有一些被高速公路包围起来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往往由于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原因不利于耕作而被高速公路征用,在布置收费站房时应充分利用这些土地。 六、管道、管线要合理安排 高速公路的监控、通信、供电、照明等的电缆管道在收费站的总体布局中要同意考虑。由于这类管道属于不同的专业设计,施工时也不是同一单位,因此各专业要统一协调,在平面、纵面上相互兼顾。互通式立交和收费站是各类管线的汇接处,在设计时应把各个专业的设计进行汇总,绘出总平面布置图,以使各种管线在平纵面上合理布置,在施工过程中也便于掌握。 七、收费站设计 收费站处填土不宜过高,一般不超过3米,平曲线半径不得小于200米,纵坡应小于2%,当受地形条件及其它特殊情况限制时,不得大于3%,竖曲线半径大于800米,收费广场的横坡为1.5%~2.0%,交通特别繁忙,收费车道多的收费站,应设置供收费工作人员上、下岗位的专用地下通道,收费广场的路面结构应比匝道要高一级。 总之,收费广场内的建筑设施可能布局多种多样,但可行位置要基于收费卡门及路线线形的位置。在实际布局中要以收费卡门及遮棚的位置为中心,通过设计手段,利用地形、周围环境等,达到合理布局。

我需要关于公路养护技师论文范本题目《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与维修》

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公路建设、养护的发展越来越重要,下面我给大家分享公路养护与管理论文,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浅析公路的养护管理

摘要:我国公路建设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但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却严重滞后,已不能适应我国公路事业高速发展的需要, 文章 论述了公路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目前公路养护存在的问题及弊端的分析,提出其相应的 措施 及合理化建议 ,以促进养护事业的发展,使有限的投资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关键词:公路 养护 养护管理

近几年,随着国内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公路建设、养护的发展越来越重要,但由于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和自然因素的侵蚀破坏,近20年来交通流量及重型车辆显著增长带来的不利影响,加之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使得在公路工程设计质量、施工质量等方面形成一些缺陷,导致公路在使用中期的使用功能表现较差。为了适应日益增长的社会经济对公路行车服务质量的需要,实现公路工程的预期使用寿命和功能,就必须加强公路的养护管理。

一、公路的养护

“公路养护”就是对公路的保养与维护,保养侧重于从建成通车开始的全过程养护,维护侧重于对被破坏的部分进行修复。为保持公路经常处于完好状态,防止其使用质量下降,并向公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所进行的作业。公路建成通车后,因承受车轮的磨损和冲击,受到暴雨、洪水、风沙、冰雪、日晒、冰融等自然力的侵蚀和风化,以及人为的破坏和修建时遗留的某些缺陷,公路使用质量会逐渐降低。因此,公路建成通车后必须采取养护维修措施,并不断进行更新改善。

我国公路养护目前存在的问题综述近年来,我国公路的发展相当快,从中国与美国的对比就能看出来。美国八万里的路修了80年,而中国四万里的路只修了20年。在肯定我们建路速度的同时,也要注意到我们在公路养护上的投入不足。我们尚未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统一高效的管理系统。特别是在高速公路养护方面,没有完善的养护技术标准,不少养路规划都是依据的一般的公路养护规范,这显然是不适合高速公路养护要求的。预防性养护的滞后使得日后的养护成本增加,养护的效率低下。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的设备的关注点主要是放在了建设公路的设备上,而对公路养护需要的设施没有太多的热情,造成了公路养护的设备成就,跟不上时代步伐。我国国内还没有形成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强烈意识。比如说,为了修建某些高速公路而大量的占用土地,给当地的环境带来了很多问题,像水土流失,水系的破坏、植被的毁坏。在公路养护管理过程中值得我们深思如何节约资源、保护好环境。

二、公路养护管理

公路养护的发展趋势

(一)预防性养护 当前,我国的公路养护主要是一种事后性的养护,就是公路出现了问题再去采取补救措施。将公路的预防性养护变成正规化、常态化,则会让很多问题扼杀在萌芽时期。 这种预防性的养护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也需要多种措施与之相配合。

(二)机械化养护 传统的养护公路的方式主要是修补坑槽、弥合断裂等,耗时长,效果也不佳。公路养护的机械化是提高公路养护水平的重要手段。“实用性好、性能强、技术先进、配套合理”是机械化养护应当遵循的原则。机械化养护的设备包括路面清扫车、清障车、移动式标志车等,还有各种绿化设备及一些桥梁、涵洞的养护设施。负责机械化养护的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备适用这些机械设备的专业的技术人员,同时也要注意对这些设备本身的养护和管理配置。 机械化养护的主要优势有以下几点:第一,机械化养护能够克服自然环境对公路养护的干扰;第二,减轻了人工的劳动强度,机动性比较强;第三,能够实现大规模的统一养护,操作量大、质量好、效率高。

(三)公路养护与环境保护相结的养护 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对沥青路面材料的可再生利用。这一举措降低了养护成本,同时缓解了资源压力和保护了环境。 西方的发达国家已经研究开发出了多种材料再生方式和相匹配的设备。 可以说,这些国家已经有了一整套的完备的再生技术,实现了标准化与规范结合的成熟程度。有的国家还颁布了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规定再生利用已经废弃的沥青路面材料。 就我国的情况而言,我国还处在沥青路面材料再生利用的初级阶段,主要还是在引进技术和试行。我国长期以来在公路的养护中都是废弃沥青路面的铣刨的。 在节能环保意识盛行的今天,我们要注意在今后的养护行动中改变过去的做法,力争做到不浪费资源,不破坏环境。

管理创新,实现规范发展

(1)在管理方式上创新,营造健康发展的氛围。用经济手段管理养护生产是行之有效的 方法 方式之一。推行养护管理生产责任制,对路面清扫、边沟疏通等路基养护实行个人承包,路面养护实行计件、计量定额支付;加大奖罚力度,在考核上实施阶段性考核及目标 责任书 的奖罚兑现。

(2)在管理机制上创新。一个单位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改革原先落后的计划管理模式, 有一整套健全、规范的管理体系。为此,京哈养路段修改、建立和完善了30多项制度和18类 岗位职责 ,实现由人管人向制度管人的转变。同时实行全员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加大了奖罚力度, 极大地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3)在管养理念上创新。坚持建设是发展、养护也是发展的观念。在工程建设中锻炼队伍, 培养人才,在日常养护中,善于 总结 经验 教训,探索出科学的养护方法。在日常管理方面,加强过程控制,细化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在养护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 发挥行业优势、 承揽项目争创路外收入, 积累发展资金,确保职工收入有增无减。

总之,我国公路养护方面存在许多的弊端,需要及时的进行管理的创新和改革。

参考文献:

[1]郗恩崇主编.高速公路路政管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郑永卫.公路养护发展趋势与管理对策的探究[J].中国新科技新产品,2008

[3]唐金玉.探讨公路养护管理的发展对策[J].中小 企业管理 与科技,2009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公路养护与管理论文

城市道路养养护毕业论文

公路养护专业技术总结 本人是一名普通道路养护工人,自1990年参加工作,参加工作以来主要是从事道班养护工作,近二十几年的工作,培养了我脚踏实地,心细如丝的工作态度。在同事和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使我的专业技术知识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工作成绩也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回顾过去的工作情况,我没有辜负党和人民对我的培养和关怀,把我培养成一名合格的道路养护工人。自参加工作以遵守机关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服从领导工作安排,工作积极、任劳任怨,认真学习公路养护专业知识,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立足实际,务实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下面是在专业技术工作方面总结,以便评审组织审查。 一、善于钻研,辛勤认真工作是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前提本人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公路养护、公路工程相关的专业工作。道沥青路路面破碎维修,参与了水泥砼路面破板维护工程,2006年时春季雨水过多,不利于沥青路行车的状况下,本人和班长及班员采取三种处理措施:(1)开挖路肩明沟:春初翻浆路段两侧路肩上每隔6-8开挖一道横向明沟。及时排降除路面水份。(2)挖横断面或路基明沟,不致使路面积水。(3)挖渗水坑,在易于翻浆的路段,挖成直径20-1000px左右的坑,人工定期掏出坑积水,我总结了《沥青路面春季翻浆处治方法及要点》,公路水毁要以预防为主,及时清除水毁隐患,防患于未然,只要能从公路的设计、施工、养护等方面重视水毁,采取措施得当,公路水毁将会得到有效控制。 ,勇于创新,总结经验。专业技术工作水平在实践逐步提高 。 二、敢于探索,理论结合实践,专业技术工作成绩显著2008年地方交通实行通通村公路维修与养护,国道三级水泥砼路面有49km,为了交通行车舒适,找出一条即经济又合理的水泥砼路面破板修复办法,通过实践观察发现破板的主要原因是基层不稳定造成的,影响基层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雨水渗透到基层,在荷载的作用下,基层开始变形发生唧泥,对这种现象,我们为旗交通局养护股提出要加强对水泥砼路面进行缝养的建议,采用科学的缝养和高密度缝养材料,对遏制水泥砼路面的破碎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受到了旗局的领导表扬。老油路路面呈块状,且极不稳定,上报给市处,经实地察看,建议挖除块松动油路基础,进行局部挖一补一措施,通过弯沉检测,各项技术指标合格,此项目被评为优质工程。本人在汛期时根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汛期保通工作方案》,并每明负责收听天气预报,及时掌握天气变化,做到预防为主,防抢结合,确保公路安全渡汛。在汛前对所辖路段的桥梁、涵洞、边沟、截水沟进行了检查和疏通清理。疏通涵洞9道,清理边沟、截水沟12km,清除淤泥124立方米。到冬季时除雪保通,制定除雪保通工作方案。抢前抓早争主动,提前做好准备工作,9月份中旬开始进行冬季整备工作,储备防滑沙,除雪工具等。为保证除雪及时、彻底、高效,我们坚持“以雪为令,雪停即清”的原则,制定了四项保障措施。一是人力保证。分别与公路周边村屯村民取得联系,保证紧急时可雇用村民进行清雪。二是设备保证。与设备站保持联系,保证降雪时除雪设备能够及时到达现场清理。充分发挥机械除雪的工作效率,把机械除雪和人工除雪有机结合起来提高除雪速度及质量。养护内业 本人对各种资料进行整理及时归档,及时统计报表。内业档案基本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5月、10月份开展两次大型路况调查,详细掌握管养路段公路各项技术指标情况,分类整理基础资料,为养护工作提供信息保障。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当中,我一直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所以我一直在不断努力学习,不断努力工作。热爱自己本职工作能够正确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工作投入,按时出勤,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养护里程长,养护人员少,任务繁重的现状下,我能够做到跟班作业,保证按时完成任务,保证公路养护质量。我还经常了解一些养护方面的书籍博采众长。很好的树立了我们当代养路工吃苦耐劳的精神,发扬我们当代养路工良好的素质和形象。工作二十年以来,我严格要求自已,结合理论知识应用到公路养护中,取得了一定的实践和良好的社全经济效益。尽管只是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做事,做人。但我自问无愧于心,严格按照《公路养护技术规范》进行养护,作为一名合格的公路养护人员,很好地履行了养护员的职责,自认为是一名合格的公路养护人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的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公路养护专业技术水平,更好的完成领导安排的任务。以上是我这么多年来从事的主要技术工作的情况,通过从书本上学习、从实践中学习、从他人那里学习,再加之自己的分析和思考,确实有了较大的收获和进步。成绩和不足是同时存在的,经验和教训也是相伴而行。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学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争取在以后的公路养护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不足之处和下一步打算1、有时工作态度不够端正;2、科学养护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将有针对性的工作,细化工作指标,纳入明年的工作计划之中。明年着重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坚持学习,扩展学习内容,要以提高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为目标;2、系统性加强养路工的科学养护知识培训,提高养路工的专业养护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3、加强管理,加大考核力度,从管理要效益;4、在摸索中发展,在发展中突破,务实创新,开创新的发展途径,加速养护工作的前进脚步,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品牌形象,尽最大努力推进交通事业的快发展,实现林口站的跨越式发展。

浅谈高速公路养护管理 摘 要 以自己所从事的高速公路养护实际工作为例,谈一下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一些看 法。 关键词 高速公路 养护 管理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养护管理工作做为高速公路建设发展的一项重 要内容,却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山东省高速公路里程位居全国首位,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就更 凸现其重要性,作为一名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者,根据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谈一下自己的一些 心得。 1 养护管理的重要作用 (1)正确了解及评价公路的运营状况及服务水平,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养护维修,创建畅、安、舒、 美的良好行车环境。 (2)预防道路及设施病害的发生,及时修复随时出现的道路病害及设施损坏,尽可能延长道路及设施的使用寿命,延缓大修周期,降低运营管 理成本。 (3)发现并及时弥补由于设计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道路及其设施的先天不足和使用缺陷,逐步形 成高速公路较完善的使用及服务功能。 (4)减少或杜绝由于道路及设施维护不当给用户及使用者带来的意外损害,避免为此引发的不 必要的法律纠纷。 2 高速公路养护的特点 (1)养护工作的经常性、及时性。由于我国高速公路既是国家基础设施又具有收费的特性,因此,必须经常保持高速公路的完整状态,及时修复损坏部分,保证行车安全、畅通、舒适,以提高运营经济效 益和社会效益。对养护工作的任何懈怠和疏忽,不仅会对道路及其设施本身造成潜在危害,也会对高速 行车的驾乘人员构成严重生命威胁。 (2)高速公路行车密度大、车速快,养护作用具有较大的危险性。 (3)养护对象的广泛性。高速公路的养护对象除道路、桥涵、隧道及其沿线附属设施之外,还应当包 括交通工程设施,监控、通信、照明设施,绿化、环保、园林设施,棚亭建筑设施,以及各种生活服务设 施等等。这些设施的养护和管理几乎涵盖了道桥、建筑、园林、机电、光电、机械、计算机等多种专业, 形成了一个内容广泛、互有联系、缺一不可的综合养护体系。 (4)养护的高成本性、复杂性及科技性。高速公路养护标准较高、机械规模及使用比例较大,成本较 高。同时施工工序复杂,并应不断探索和推行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技术。 3 高速公路养护原则、方针 高速公路养护必须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方针,坚持“机械化养护为主,防止中断交通” 的原则。同时在养护技术措施中应遵循“调查研究、科技创新、协调发展”的原则。 4 目的和主要任务 采取正确有效的技术措施,提高公路的使用质量,延长公路的使用期限,保持公路及沿线设施的 完好状态。及时维修损坏的路产,达到行车安全、舒适、畅通,以提高公路的运营效益和社会效益。 5 现今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养护信息化、机械化水平较低。 (2)职工总体素质不适应高速公路养护科学化、现代化水平要求。养护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普遍 较低,一般从事养护的技术人员比例不足30%,掌握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差,直接影响了养护的质量和水平。 (3)缺乏对高速公路总体养护管理状况的研究、了解。 (4)规范建设不完善。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养护管理办法、技术规范、质量评定标准等,使具体工 作内容不统一,标准不一致。 (5)内部体制建设不够完善。内部关系不理顺,工作效率低下,单位内部缺乏活力和竞争力,从而 影响到养护工作的总体水平。 6 需要做好的几点工作 鉴于养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使高速公路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后应 做好以下几点重要工作: (1)加大资金投入,全面提升养护管理信息化、机械化水平,并在工作中合理运用信息管理系统、 养护机械设备,提高工作效率。 (2)提高养护职工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养护队伍。可以通过对职工进行教育、培 训等方式,使养护人员经过学习,增加专业技术知识及责任意识,达到高速公路养护对人员的要 求。 (3)在日常养护工作中多了解、多总结,在实际工作中掌握系统、全面的养护状况,为养护工作提 供有力的信息支持。 (4)尽快制定和完善高速公路有关养护管理规范和管理办法,使养护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5)加强养护体制内部改革,理顺关系,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发展高速公路,必须坚持建、管、养并重原则,不能因等级高、质量好而放松正常养护管 理。实践证明,只有科学、严格的养护管理,才能提高高速公路的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康彦民 《谈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 河北交通科技信息 2、JTJ073—96,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3、山东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办法

城市道路绿化对改善道路生态环境,保证行车安全,美化道路景观,有着重要的作用。而道路环境的特殊性又影响着道路绿化苗木的成活、生长、成型以及保存,本论文根据本人多年对北京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的实践和体会,提出一些针对北京城市道路绿化养护管理的方法和措施,以期通过总结经验,能够对以后的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工作起到指导的作用。关键词:城市道路 行道树 养护管理一、前言城市道路绿化是北京园林绿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能够分割汽车与汽车、自行车、行人,能防止眩光,诱导视线,和起到遮荫等多种功能,通过多年来几代园林工作者的辛勤劳动,目前北京市的城市道路绿化的整体景观效果已经凸现出来,例如北京的二三环,以及四五环已成为几条绿色的项链,装点着北京。但是,大面积的城市道路绿化给养护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养护管理好现有的城市道路景观环境,任重而道远,与城市道路绿化工程施工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由于北京地区的气候条件和道路绿化环境的特殊性,通过本人多年的实践,对城市道路的养护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方法。二、城市道路绿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 城市道路绿化环境的特殊性:城市道路绿化苗木的种植环境主要是中央分割带和行道树,其特点是:土质坚硬、杂质多、土壤污染严重、种植面积相对较小等特点;行道树的种植成排成行,树种较为单一,易受气温和湿度的影响,易发生病虫害。(二) 城市道路绿化作业环境的安全问题:由于城市道路绿化管理作业的场所主要是中央分割带和路基两侧的绿化带,作业人员的安全问题尤为突出。(三) 融雪剂对城市道路绿化的影响问题:每年冬季的融雪剂是造成行道树大量死亡的一大杀手。通过对融雪剂对行道树影响的调查,每年至少几千株植物失去生命。例如长安街沿线、西外大街、二三环等部分路段中心隔离带和分车带绿篱,每年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枝、死亡现象。特别是今年四月道路两侧树池危害严重,造成大量的多年生大树出现干枯的现象,绿篱明显出现干枝、死亡。每年都进行大量的补植,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国家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并造成土质的恶化。(四) 城市道路绿化养护管理存在的其他问题。近几年北京的绿化养护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整体的绿化养护水平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过分强调短期效果,不重视生长规律,往往是苗圃搬家式的种植。2.过分强调当时景观效果,不考虑苗木成活率及生长,片面注重大量采用山苗、大规格苗木和全树冠的大树移植。3.养护管理沿袭老的养护管理方法,创新不够。二、城市道路绿化树木养护的措施(一)冬季养护管理冬季,在北京地区,特别是在道路两边一般的地形开阔,空气对流,加上高速行驶的车辆带动风速,引起树木的剧烈摇摆,容易导致树木根系受到损伤,并加快了树木水分的损耗,降低树木御寒防冻、防寒的能力。在冬季可以采用以下的防冻保温措施:第一、缠树干的措施:例如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行道树对法桐落叶乔木冬季防寒处理用所料布缠裹树干,把树干包严,再用草绳缠上,即保湿又防寒,再用地膜把树根部保温防寒,使次年的法桐成活率达到99%。第二、搭风障的措施:例如雪松等树种在北京越冬困难,特别是春季风大使雪松适应能力降低,可以采用搭风障减弱风速,保证树木的安全越冬。第四、建保温棚:对于当年栽植的大叶黄杨,小叶黄杨和铺地龙柏等苗木,面积较大时,采用一般的防寒措施不太理想,可以根据面积大小,用木条和无纺布搭建保温棚的方法,即可使苗木安全过冬。对于疏植的大叶黄杨、红枫等苗木可用无纺布包裹的方法进行防寒。第五、对根颈培土,盖地膜:在绿带内的河南桧、玉兰等苗木,灌完冻水后在树木整个树坑内覆盖地膜,然后根颈培土20—30cm的土堆。利用细土将四周培实。这样既能防止冻伤植株根系,同时又能减少水分蒸发。第六、覆土封垄:对当年新栽植月季,在灌完冻水后覆盖30—40cm的土堆,一般不做修剪,过早的修剪会导致“烧条”现象,一般待来年开春后再进行修剪,。第七、树干涂白防冻:这是行道树冬季防寒、防病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新植落叶乔木,涂白时间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涂白的配比度为:水:生石灰:硫磺粉:盐=40:10:1:。高度一般。同一路段区域高度一致,可以达到整齐美观的效果。(二)春季养护管理第一、在春季苗木管理,防寒材料不可突然式过早拆除,要采用逐渐过渡的办法,防止苗木的不适应。保温棚拆除根据天气,一般北京的防风障拆除时间在4月初、清明过后。为了以免使树体遭受风害,提前在保温棚东南侧打孔放风,待树木适应后在全部拆除。第二、浇水、施肥:春季管理以增加地温,适时浇足春水和增施有机肥为主。通过树木的浇水、施肥,能使树木增加抵抗病害的能力,还利于生根。实际中,行道树施肥可采用棒肥,是在树池四周用钉子打孔,埋入棒肥,可起到追肥的作用。(三)夏季养护管理第一、夏季的养护管理,注意水肥管理,同时道路中心隔离带和绿化带中色块的造型修剪,一般结合一年两次的养护大检查及五一、十一来进行修剪整理。第二、夏季的养护主要以病虫害的防治为主,由于行道树受小气候多样性、人口密集的影响,病虫害的发生时间不齐,不易防止。同时防治过程中还得考虑对人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植物天敌的保护。近几年来,一直在推广使用生物防治,如:采用新性引诱剂防治叶柄小蛾、苏云金杆菌防止天蛾,灭幼尿防止尺蠖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四)秋季养护管理秋季的养护管理工作,主要是合理浇冻水和施肥。合理的冻水即能保证植物的地上部分吸收充足的水分又能保护地下根系抵抗干燥多风的冬季,有利于植物安全越冬和来年萌芽。浇冬水要根据天气变化不可过早浇灌,导致新芽徒长。在十月份减少浇水的次数,增加抗旱性。最后一遍冻水浇到结冰封冻为最佳。同时,秋季合理进行施肥,有利于促进植物的生长和树木的木质化,同样有利于植物的安全越冬和来年的生长,这就要选择好施肥的时间、种类和施肥量。三、城市道路绿化草坪养护的措施冷季型草坪,春季要浇好返青水,并加强施肥,并梳理枯草,把腐烂的草用丝扒梳理干净,并打孔后施复合肥。然后浇水,刺激草坪的新根萌发和增加肥力。增强抵抗病害的能力,才能安全越夏。夏季根据要求10—15天修剪草坪一次,修剪后要及时喷药,或灌根25%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可控制病害的发生。在七月份天气湿热时,对草坪的生长不利,也是草坪休眠期,养护最困难的时期,应按及时清除枯草层,因为枯草层往往存在大量的病原物,是新病害的病源来源,同时原来的枯草层减弱了通透性及早清处。另外在高温、闷热、连阴雨期间要每周或放晴就开始喷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白菌清等农药,交替使用可防止褐斑病、腐霉菌枯萎病、和镰刀菌的枯萎病。秋季雨水变少后天气变凉一般病害减轻,草坪锈病发生严重。例如可以采用1000—1500倍的粉锈宁进行防治有很好的效果,但要与速保利、甲基托布津交替使用。四、城市道路绿化色带养护的措施绿篱是萌芽力和成枝力强,耐修剪的树种,密集成带状栽植,具有分隔的功能和优美的造型。如大叶黄杨、金叶女贞、红叶小檗、桧柏蓠、小叶黄杨是常用的绿篱造型树种。近两年随着彩叶植物的增加,使用彩叶树种组成的色块,如:紫叶矮樱、迎春、连翘、棣棠等,都是大环境绿化常用运用的树种。但在修剪上有着不同的修剪方法。道路中央分隔带修剪,以能挡住人的视线1—高为宜,要修剪的横平竖直,整齐美观。为使绿篱生长茂盛,由于植物的生长高度不同,采用不同的修剪方式。五、城市道路绿化中应注意的其他问题(一) 安全问题在道路绿化养护作业中,应在200米分别设置防护标志,并设专人疏导车辆,设置车辆闪光器。提示车辆在上下桥施工时,要在上桥的底部开始提前设置,防止司机进入盲区。养护作业人员要佩戴反光背心,在自行车与机动车分道带上,如跃过马路浇水,要把浇水管顺直,以免摔伤行人和自行车。近几年喷灌的快速发展,中央隔离带,水车浇水将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将是:滴灌、微喷来取代。既节约水又保证了车辆的安全。行道树的修剪易同行人和车辆发生矛盾。要设置警戒线,码放安全隔离桶。(二) 行道树的修剪问题行道树主要以美化市容,改善城区的小气候、夏季降低温度、滞沉、遮荫为主要功能。行道树修剪需扩大树冠,优美了树形,调整纸条的伸展方向,调节营养物质的合理分配,抑制徒长等为目的,同时也是老树复壮,增加了保温遮荫的效果,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增加通风透光主要手段之一。行道树的主要修剪时间一般在冬季。冬季修剪的方法主要有:截、疏、除蘖。行道树修剪是要设有专人维护现场,防止大枝砸伤行人和过往车辆。高压线附近作业要注意安全,必要时要请供电部门配合。行道树国槐既有典型的:三叉、六股、十二枝的冠型。分布均匀,夹角的枝条作主枝,其余分期剥芽、或疏枝。冬季对主枝留40—80cm。剪口芽留在侧面,经三到五年反复修剪即可形成杯壮树冠。如国槐大树对树木的内膛枝和过密的枝进行疏剪,达到通风透光,防止病虫害调整整个树形,并能阶梯式。保留上树枝,方便修剪作业,也使树形美观。在日常的养护生产中,树木与高压线的距离、和路口的交通设施的配合直接关系到行人和车辆的安全。每年的春季都将配合供电、交通、通讯进行安全排查。对高压线15米范围内的高大树木进行修剪,同时得对妨碍司机视线的交通标志信号灯位置的树木进行修剪。修剪过程中要保证安全信号清楚显现,保护行人和车辆的安全。(三) 融雪剂问题对于融雪剂的危害, 特别是油松、侧柏等均怕盐水的侵害。不得不进行被盐水侵蚀后的土壤改良和换土。把盐水侵蚀后的土壤去掉30cm,更换土壤。切不可图省事乱浇水、补苗。不可用灌水稀释土壤盐碱性的方法取代换土。几年来,三里河路采用挡盐板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了融雪盐水对道路两侧现有植物的危害。几年来的常识我们可以认识到挡盐板的应用在冬季对行道树木有着非常理想的功效。实践表明,每年三月初、四月底三里河道路两侧的油松长势比使用挡盐板前更加旺盛,发芽期明显提前,并减少了干枝、枯叉。连翘等花灌木分蘖多、花期整齐一致。在正常防寒的基础上,没有发生冻害和死亡的现象。同时整齐的挡盐板也成为了冬季三里河路两侧的又一景观,起到了既美观又实用的效果。因此作为冬季防寒的一种措施,挡盐板可以在条件的道路两侧进行推广使用。六、结束语优美的城市环境,宜人的城市道路绿化是人对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第一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工艺术环境和自然生态相结合的再创造。养护管理好大面积的城市道路绿化环境,是我们每一个园林工作者的责任,但是面临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的总结和摸索,寻找适合的措施和方法,为北京的城市绿化作出自己的贡献。[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 ]

公路养护评工程师论文

高级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怎么写?职称论文是对一个专业人员的技术考核的重要部分,看看下面为大家整理的职称论文范文吧!

高级工程师评职称论文范文【1】

摘要:本文就通村公路的设计标准、资金筹措、建设、管理、养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做以交流探讨。

关键词:通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

通村公路是农村最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对方便人民群众出行,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群众积极支持。

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国家出台了“村村通”政策,加大了对通村公路建设的投资补助标准,通村公路建设突飞猛进,农村交通运输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通村公路建设的确对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起到了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

但是,由于受资金瓶颈、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制约,目前通村公路建设普遍存在设计标准低、资金筹措难度大、质量不高、重建轻养、安保设施不配套等突出问题。

本文就通村公路的设计标准、资金筹措、建设、管理、养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做以交流探讨。

一、通村公路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通村公路建设标准偏低。

通村公路为四级公路,建设标准为路基宽米,路面宽米,每200-300米设1处错车道,错车道长20米,错车道路基宽米,路面宽米,两端各10-20米为渐变段,最大纵坡10%,最小平曲线半径15米,路拱横坡2%-3%,路面为沥青(水泥)路面。

但在实施建设中,通村公路基本未做专门的施工图设计,路面宽

度有的不足米,大部分无路肩,无排水设施及防护设施,路面过

窄,会车困难。

(二)通村公路建设成本越来越高,地方配套资金筹措难度大。

通村公路建设资金主要来自中央补助及地方自筹的方式,“十一五”期间,国家补助标准为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每公里补助10万元,西部偏远山区每公里补助15万元。

通村公路每公里的建设资金需要25万元左右,在实施建设中,地方自筹部分往往不能足额到位,仅依靠国家补助部分,根本无法按标准要求建设。

通过“十一五“建设,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均已通畅沥青水泥路,接下来的通村公路建设,主要集中在西部偏远贫困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建设成本越来越高,平均每公里需35万元左右,国家补助部分远远不够,地方财力有限,自筹资金难度越来越大。

在通村公路建设中,由于对农民收费中央有硬性规定,各地在通村公路建设中所缺资金基本由村集体收入支出或外出工作人员自愿捐助,但在一些边远贫困山区,由于通村公路里程长,桥梁、涵洞多,工程量大,且桥梁、涵洞又没有国家的专门补助,资金和债务压力大,本已十分薄弱的村集体根本无法承受。

(三)通村公路建设质量存在问题。

由于通村公路基本未做专门设计,建设资金短缺,无法通过招标选择正规的施工单位进行建设,往往由本村的群众临时组建施工队伍建设,为了完成建设任务,只能降低工程造价。

实际施工时,就采用“就地滚”的方式,沿老路地势起伏铺筑,仅对过低路段采用渣石调平后,就直接铺筑水泥混凝土路面。

由于未对平面线形及纵断面进行调整,因此,普遍存在线形差、纵坡大的现象。

同时,通村公路基本未铺筑基层,仅有一层水泥混凝土面层,路面施工时常采用石屑代替黄砂,由于基层强度不足,加上面层偏薄,严重影响了通村公路建设质量,稍重车辆行驶后,常发生面板断裂,表面松散等形象。

(四)通村公路安全配套设施不完善,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由于通村公路建设资金短缺,也未做专门的设计,许多通村道路建设时未能将桥涵和交通安全标志一并完善,部分通村公路路肩缺损、水沟不通。

沿线急弯、陡坡、高填深挖、临河等危险路段无安全防护设施及标志标牌。

通村公路上行驶的基本是摩托车、三轮车、农用车,制动性不好,稳定性差,加之公路两边的岔路口非常多,有些通往村小组或居民家的路口,被茂盛的野草遮挡,很难看清是否有行人和车辆,而这些路口又没有交通标志,极易发生安全事故。

同时,部分村民安全意识差,骑摩托车不戴头盔,超速超载十分普遍,这些都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五)通村公路重建轻养,损坏严重。

由于资金不足,通村公路建设机械化程度低,施工队伍参差不齐,技术水平相对薄弱,质量本身就不高,再加上公路修通后缺乏养护,近年来修建的农村公路路基、路面毁坏严重,每况逾下,有的根本无法行车。

通村公路建时轰轰烈烈,管时无人问津,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认识不到位。

从调查情况看,通村公路重建轻管的问题比较普遍,对养护认识不高,管理养护工作不平衡,大多数乡村没有建立通村公路养护机制。

二是养护经费相当缺乏。

除国家按1000元/公里•年给予通村公路养护资金补助外,市、县(市、区)、乡镇政府没有对通村公路安排养护资金补助,由于通村公路实行“村道村养”,村级集体经济财力匮乏,许多路面破损深陷、水毁、塌方、路基病害等公路无力修复。

三是养护管理机构不健全。

按照相关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是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的责任主体,其交通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在县级人民政府确定的职责范围内,并在交通主管部门的组织指导下,负责乡道的建设和养护工作;村民委员会在县级人民政府及交通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指导帮助下,做好本村村道建设和日常养护的组织实施工作。

虽然明确了各级政府的责任,但乡镇以下无专门公路管理机构,在实施过程中,工作难以到位。

四是养护措施不力。

主要体现在“三难”上,即养护人员难落实、养护责任难落实、人员报酬难落实。

有的乡镇和村虽然确定了专人养护,但因报酬偏低、兑现困难等原因,养护队伍难以稳定,养护工作难以落实。

二、加强通村公路建设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一)提高设计标准,完善配套设施。

通村公路建设时,均应有施工图设计。

设计部门设计时,应对平、纵线形较差路段进行调整,尽量使各项指标符合规范要求;同时对路基路面应做专门设计,对路面各结构层强度、厚度提出明确要求。

在进行主线设计时,同步进行安全设施、防护设施、警示标志、指路牌等设计,随主体工程同步建设。

(二)适当提高补助标准,加大资金筹措力度。

通村公路的建设和管理,核心在政策措施,关键是资金。

目前,通村公路建设成本越来越高,主要集中在偏远贫困山区,地方自筹资金难度过大,建议国家对通村公路补助标准按地区分别对待,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可适当提高补助标准,贫困偏远山区可实行全额补助。

建议地方政府出台通村公路建设管理资金筹集的政策措施,主要从以下渠道筹集资金:一是市、县(市、区)、乡镇各级政府安排一定的财政预算资金,积极帮助区位偏僻,村级经济基础薄弱村完成通村公路建设。

二是鼓励通村公路沿线受益单位和个人捐助资金。

采用冠名权、绿化经营权、广告经营权、路边资源开发经营权等方式筹集

社会资金,利用“以名养路”、“以树养路”、“以广告养路”等方

式,多渠道筹集资金。

(三)严格监管,确保通村公路建设质量。

一是选择有资质的专业化、正规化的施工队伍。

建立完善部门指导、专业监理、社会监督、施工队伍自检的四级质量保证体系,在工程备料、路基压实、路面铺设、工程验收等方面严加控制。

二是坚持建设标准。

认真贯彻有关农村公路建设的各项政策规定,严格执行建设标准,对宽度、厚度、强度等指标严格要求。

三是加强监督指导。

交通工程技术人员深入施工一线,切实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工程技术指导和现场监督管理,提高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水平。

同时可聘请老党员、有施工或技术管理经验的村民、有威信的群众等作为村道建设义务监督员,加强村道建设的质量监督。

四是要严把验收关。

抓好“路基、基层、面层”三个阶段的质量验收,重点抽查路基宽度,基层、面层的厚度及强度,质量不合格不得进入下道工序。

(四)部门协作、社会联动,尽快完善农村公路安保设施。

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会联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工作思路,建立健全通村公路交通安全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迅速组织开展通村公路安保设施建设大会战、交通安全教育大宣传、“平安畅通县乡村”大创建等专项活动,优先解决通村公路临崖、临水等危险路段特别是客运旅游线路交通安全重大隐患,努力提高农村公路安全保障能力,扭转农村公路安全事故高发频发势头,真正使农村公路成为造福农民的平安路、幸福路、致富路。

(五)建立长效机制,加强通村公路管理养护。

各乡镇要积极探索适合本乡镇通村公路养护的具体实施办法,采取常年养护和季节性养护相结合、专业性养护和群众养护相结合,民养为主和国家补助为辅相结合等方式,实行“定人、定段、定职责”,重点路段可以聘请公路养护站养护专班养护,一般路段实行分村负责制,由村里将路段管理划分到组,落实到户,明确到人,划段分户包干养护等多种形式进行管理养护,并由乡镇政府严格兑现养护报酬。

通村公路总里程长,范围广,又分散各村,建设标准低,各村条件环境差异性大,要做到“三分建、七分养”,坚持走建养并重的路子,各级政府要将通村公路日常养护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除国家补助外,各级政府也要相应的增加养护资金,不断加强通村公路养护工作,发挥通村公路效益。

结束语

通村公路建设是党和政府为人民群众办的一件大好事、大实事,各级政府要加强监管,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多渠道筹措建设养护资金,并坚持“建养并重”的建设理念,尽快完善安全保障设施,进一步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通村公路建设的发展成果。

高级电气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2】

摘要:本文以徐州矿务集团生活服务经营总公司为例,分析了冬季锅炉供暖的节能减排工作,面对居民对供热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供热企业既要完成节能减排指标任务,又要满足用户要求、建立和谐供用热关系的局势,如何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使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三方面相统一,对生活总公司的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了合理建议和措施,降低生活总公司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推进了节能减排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供热,能耗,节能减排,措施

节能减排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

国家发改委在《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中提出:节能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也是当前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

我国的经济发展是建立在高消耗的`基础上的,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

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加强对供热系统的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生活总公司主要承担矿务集团机关及生活区的供暖,很大一部分的生活供暖属于企业内部福利,然而,近年来煤,电,水等原料价格不断上涨、采暖费收取困难,导致生活总公司经济出现亏损,发展受到制约,仅靠集团公司补贴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问题,应从市场要效益,强化能源管理,降低成本,挖掘公司的潜力,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实力。

本文通过对生活服务经营总公司节能减排存在问题的分析,谈一下对策,以期能有助于促进节能减排工作。

公路养护是保持路况完好,延长公路使用寿命,为经济建设提供良好服务的根本条件。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公路养护高级技师专业技术论文,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浅谈公路养护技术

【摘 要】只有通过日常养护,减少毁公路的因素,才能确保公路的畅通无阻。对公路的养护技术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病害分析;养护技术;公路养护

公路养护是保持路况完好,延长公路使用寿命,为经济建设提供良好服务的根本条件。如果公路缺养、失养,路况必然会很快下降,道路通行就必然受阻。所以在公路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养护工作。在整个公路养护工作中,路面养护是中心环节,这是因为路面是直接承受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作用的结构层。关系着行车是否安全、快速、经济、舒适。因此,路面养护质量是公路养护质量考核的首要对象。

1 公路主要病害的形成

当前,公路的养护任务以公路垃圾清扫、公路交通设施的维护、路面的龟裂、坑槽、松散、沉陷、翻浆等病害处治为主。若路面病害处理不得力或交通安全设施维护不及时,病害在车轮载荷的反复作用下,向四周扩散,破碎、掉渣,形成大面积的坑槽,损坏的交通安全设施会给过往车辆的行驶安全带来隐患,尤其是夜间造成的车辆损坏及交通事故。公路养护技术规范中将公路的病害定为七种类型。

变形

变形指塌陷和沟槽。塌陷或沟槽的形成是由压缩和剪切引起的路面永久变形。关键原因是混合料中沥青的含量低、设计负荷低于实际交通负荷。

车辙

车辙是由层与层之间的混合料切向流动和滑动引起的。原因是混合物不稳定或切向负荷过大,车辆轮胎作用形成车辙。

裂纹

路表面的裂纹使表面的水分渗入面层,进入到稳定层,通过稳定层进入到路基层。这明显减低了路面强度且导致路面变形、龟裂。路面在裂纹后发生破坏。裂纹型式并不相同。其形成原因有路面疲劳、过热等多种因素。

剥落

沥青路面表面的聚合物脱落。影响路面的平整性。如果路面出现这一破坏,将导致路面的防水层损坏,公路大面积损坏,严重影响交通通行量。

磨损

面层混合料质量较差可能是产生路面磨损的主要因之一。日益增大的交通流量也对路面磨损产生一定的影响物料过细也能导致路表 面纹理破坏,使路面附着系数下降。混合料中过多的沥青,摊铺作业后产生条状发亮的油带,也能导致路表面磨损加剧。

脱落

油料级配差或沥青粘结剂强度弱而造成脱落,这将引起路面疏松和破坏。

坑洼

坑洼是由于交通流量过大而引起的路面材料破坏,结果在路面形成孔洞,特别是在大雨过后,水通过裂纹渗入路面下,极易形成坑洼。水的进入引起路基变软,路面开裂,承载能力降低。细小颗粒也被排到路表面,使路基承载能力减弱。

2 公路养护意义

公路预防性养护时机的选取应基于路面的功能性能(路面结构性能良好的情况下)。公路养护管理者必须弄清公路功能失效的时间,在公路功能、性能加速恶化前进行预防性养护。一旦结构损坏发生,预防型养护 措施 就不再是可行的选择。及时地采取预防型养护措施将大大减少交通延误时间,延长公路的服务寿命,这也就意味着节约了资金和保持良好的公路质量。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防性养护作为日常养护的一个重要手段,是科学性养护的具体体现,是控制公路病原的有效措施。实施公路预防性养护,将为延长公路及其附属设施的寿命奠定坚实的基础。实施有效的公路预防性养护措施,对于保护公路资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路面养护技术

公路的养护与维修是保证其服务质量和使用寿命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公路主干道交通流量大,行驶速度快,其养护与维修工作应及时、最大限度的实行机械化养护,既能确保快速、安全、可靠且尽可能不中断交通进行维修作业,又能保证公路维修人员的安全,提高工效。在对病害处治之前,要对病害进行实地调查。

(1)裂缝是沥青路面最常见的病害。对于较小的裂缝(缝宽<6mm),应先将路面扫净,剔除缝内的尘土杂物并吹净,用保温壶将热沥青灌缝,再用胶皮刮子刮平缝口,最后在上面撒铺养护细料,经行车碾压使其结合牢固;对于较宽的裂缝(缝宽>6mm),先将裂缝内处理干净,再将拌好的沥青砂或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填人裂缝,用工具捣实、烙平封口,然后在上面撒铺养护细料,最后用手夯实;对于基层、路基破坏或排水不良引起的路面裂缝、反射裂缝、严重龟裂等,应先消除基层或土基的缺陷,再采取挖补的 方法 ;对于不严重的龟裂或局部龟裂,可先挖掉面层,晾晒至基层干燥后,再用修补坑槽的办法处理。

(2)对于沥青路面早期出现的磨损、老化、网裂、光滑、松散等病害,可采用乳化沥青进行稀浆封层。稀浆封层可以提高路面的防水、抗滑、耐磨等性能。

(3)沉陷和坑槽是路面的一种局部性的破坏。其挖补方法是:先测定破坏部分的深度和范围,划出使之成正规则形状的轮廓线,其纵横边线应与路中线平行或垂直;开槽的槽壁要垂直,且要开凿至稳定部分,并将槽底、槽壁清除干净;根据实际情况应采用冷拌法(热沥青拌和冷料)或炒拌法,视坑槽的深度采用单层或双层拌铺;在开好的槽底和槽壁均匀地刷1层粘结油,然后填铺混凝土并整平压实。新补部分应略高于原路面,使压实后保持与原路 面相 平,并在接缝处灌油、烫平。如路基基层破坏,应先将基层修补好,待压实后再补面层。严重啃边要根据修补范围挖出破损边缘,切成纵横正规的断面,并适当地深挖进行清底,然后再用修补坑槽的办法处理。

(4)对于轻微的小块拥包,可在高温时直接铲平;由于基层不平而引起的较严重的拥包可采用挖补法先处理基层然后再做面层;由于路面原因而引起的严重的大块拥包,则应进行面层的挖补。

(5)泛油是沥青路面用油量不当、油石比过大形成的一种病害。其处理方法为:对于轻度的泛油地段,可撒2~5mm的石屑或粗砂,通过行车碾压至不粘车轮为度;对于比较严重的泛油地段,应根据实际情况先撒5~8mm的矿料,稳定后再撒2~5mm的石屑或粗砂,引导行车碾压成型;对于严重的泛油地段,应先撒1层l0~15mm.或更粗的矿屑,用压路机强行压入。待基本稳定后,再撒5~10mm的石屑或粗砂,引导行车碾压成型。

4 养护施工过程的控制及要求

(1)施工现场应加强安全管理,加强 安全 教育 ,完善安全措施。

(2)维修作业施工点多线长,设备凋迂频繁,路面作业机械尽量选用转变调头活、行走方便、快捷的轮式机械。

(3)加强料温控制。在拌合、运输、摊铺、碾压等各个环节中,由于施工稃序繁杂,所以一定要确保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密切协调配合,尽量减少混合料运输汽车的停置时间。

(4)养护作应优先采用路面稀浆封层机和路面铣刨机联合施,保证摊铺工作效率。

5 认真抓好人才,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

现代化的养护生产专业化要求较高,它要求从业人员有较高的素 质,根据需要有计划地开展培训工怍,提高现有人员的素质;再者我们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使每个人都能被安排到合适的岗化。

6 结束语

公路养护工作决定着公路使用功能和寿命的延长,保护公路处于良好的状态,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如何搞好公路养护,是摆在公路行业部门面前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公路养护必须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方针,坚持“机械化养护为主,防止中断交通”的原则。因此,公路养护工作重在预防,重在保养,重在日常检查和巡视。只有科学、严格的养护管理,才能提高公路的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凤亭,武春山.公路养护技术[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2]沈艳东,崔岩,陈 立春 .公路养护技术[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3]袁维.公路养护技与病害防治研究[J].城市建设,201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公路养护高级技师专业技术论文

随着当前社会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对城市建设也逐渐成为重中之重,对公路的需求越来越大,公路的建设程度也是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标志之一,因此公路的修建及养护也逐渐被重视起来。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公路养护技术论文,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公路养护施工技术分析

摘 要:随着当前社会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对城市建设也逐渐成为重中之重,对公路的需求越来越大,公路的建设程度也是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标志之一,因此公路的修建及养护也逐渐被重视起来。 文章 中作者详细描述了公路养护工程的施工特点,另外还对公路养护工程的施工流程作以阐述,同时分析了其经济利益。

关键词:公路养护;施工技术;分析

1 公路养护施工技术特点

预防性

保证对每一段公路都要按期巡检,特殊公路段要做特殊处理,同时预先做出养护方案,以备不时之需。

周期性

一般而言,在一年当中的十二月至次年的二月份都会对公路进行小修和裂缝修复;然而,全年都会对路基和坑槽进行修补;在一年中的五月至十月这段时间会展开中修工程。在这样有针对性的修护工程下对公路进行彻底维护,彻底将道路安全隐患消灭在摇篮之中。

时效性

公路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决定着行人的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因此,针对出现问题的路段必须做出快速反应,认真修复该路段,尽早完成修复,确保道路顺畅通行。

危险性

通常进行养护工程过程中道路是半封闭状态,并不断交施工的。依据交警及路政指示放置安全锥及标志牌,正确穿戴安全服及安全帽,尽管如此,仍然容易出现问题,所以,在养护施工过程中,保证遵守操作流程展开施工。

2 施工工艺原理

对于裂缝的修补则在开槽机解决路面危害后利用专用灌胶将裂缝填平;利用圆洞方补原则对坑槽展开修复工作,开槽后用热再生修路王喷洒乳化沥青、摊铺沥青混凝土、碾压成型;路面病害如车辙、网裂、翻浆集中段落采用先单车道3层铣刨后,底中面层用AC一20、表面层用沥青混凝土摊铺施工。以上处理可大大降低交通安全隐患并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3 具体施工工艺流程

灌缝施工工艺

第一,开槽机顺着裂缝延展方向展开开槽工程,将开槽深度设定在3到4厘米之间,确保开槽深度的适当,即不太深也不会太浅,避免太浅无法实现灌胶效果,太深引起道路结构呈破损。

第二,清理裂缝中的杂物,利用吹风机向裂缝中吹风,吹出裂缝里的杂物,同时清理裂缝中形成的石粉。

第三,当灌缝胶被加热到190摄氏度以上时,将准备好的沥青灌缝料通过灌缝机灌注到裂缝位置,直至将裂缝灌满为止。

第四,灌注过程中要保证缝隙两端的灌注质量,保证散开的微小裂纹能够被灌注满,避免裂缝扩大范围。

第五,将干燥的、干净的石屑均匀的撒在裂缝位置,保证厚度为2到5毫米,并且将其捣实。

第六,完成后将路面打扫干净,使其焕然一新,回复原有整洁的面貌。

第七,灌注工程完成一定时间后,即灌缝胶完全冷却,可以将标志牌及安全锥撤除,恢复正常交通。

坑槽修补施工工艺

路面坑槽、拥包、松散的修复 方法

第一,对已破坏的范围和深度进行检验,利用圆洞方补的方法测量出同原路中心线平行、垂直的挖槽修补轮廓线,将病害部分拍成相片。第二,通过热再生方法修补车上的液压镐,然后挖出深度十厘米左右的坑槽,将坑槽中废料铲除,再把坑槽用吹风机清理干净,将出现问题的部分拍摄下来。第三,将乳化沥青均匀的铺洒在表层,让得到修补的沥青混合料和原来路面实现全面粘合。第四,当乳化沥青完全破乳之后热拌沥青混合料,将表面弄平,系数控制好,严格按照要求平整表面,实现路面平滑如初。第五,利用热再生修补车自带压路机将沥青混合料展开二分之一错轴的压实,碾压过程中确保压实度,并且拍下修补部分的照片。第六,如发现基层也已经损坏,可用水泥和砂石料拌和成贫混凝土浇注在与原路面基层厚度相同位置上,待快速凝结后再用上述方法把坑槽修补好。

路面翻浆的主要原因为水破坏基层和沥青层问的水无法排出,在汽车荷载和温度变化的作用下,沥青面层产生破坏。按翻浆的情况分别予以处治。查看路基边坡排水管,如堵塞,采取疏通排水管处理办法;如果没有设置横向排水管,按照以下情况处理。

(1)路面出现裂缝引起翻浆,设置盲沟。盲沟的设置应与路中心线垂直。a.确定翻浆的位置,将沥青路面破碎,如基层出现裂缝,采取设置盲沟的方式,开槽至裂缝深度。b.在基层开30cm宽,30cm深的排水沟,沟底保持4%~5%的坡度。c.铺设土工布。d.选用渗水性良好的碎石填充,用土工布包裹,压实。e.用基层土回填,压实。f.喷洒乳化沥青,摊铺沥青混凝土,压实。

(2)路面未出现裂缝采取修路王热补的方式进行处理。a.将翻浆处打开,如中面层或基层没有裂缝,铺设土工布。b.喷洒乳化沥青,摊铺沥青混凝土、压实。

(3)大面积翻浆采用集中开槽设置盲沟的方法处理,待准备完毕后,用拌和楼生产沥青混凝土,摊铺、碾压。

路面冷铣刨一热摊铺沥青混凝土施工工艺

(1)路况调查。根据单位制定的中修施工计划,确定铣刨的面积和深度。(2)路面铣刨作业。路面铣刨作业包括打线、铣刨、铣刨废料运输、刨边角、清运废渣、清扫吹风、铣刨面复查等几道工序。(3)喷洒乳化沥青。用沥青洒布车将乳化沥青喷洒于整个摊铺面和槽壁接口上,乳化沥青选用快裂式阳离子乳化沥青,用量为,过一定时间后,乳化沥青破乳,即可进行摊铺作业了。(4)沥青混合料拌和及运输。混合料拌和严格按照配合比执行并由试验人员每天按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不论运距长短,沥青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要加盖蓬布。(5)摊铺作业。沥青混合料摊铺作业是整个补修过程中保证质量的关键一环,包括摊铺前测量和摊铺施工作业两道工序。只有把摊铺机的结构参数和运动学参数调整到最恰当最合理状态,才能高效率地摊铺出高质量的沥青混凝土路面。(6)碾压作业。碾压采用光胶轮压路机,分初压、复压、终压3道工序,把握好碾压速度、碾压温度、碾压次数3个重点。(7)工程质量自检、恢复标线、开放交通。沥青混合料碾压完、冷却后,应对路面施工质量进行自检,检查合格后2-3天内用标线车来恢复标线,待标线漆固定后,路面温度在50℃以下时才能拆除标志开放交通。

8MA-13沥青混凝土施工工艺

(1)改性沥青玛蹄脂由于粘性较大,无法很好地控制摊铺温度和摊铺速度,导致横向裂纹的出现。在摊铺过程中,为避免横向裂纹的出现,必须把控摊铺温度适中,摊铺速度控制在2米每分钟以下。施工时将两台摊铺机放置成阶梯型,让其有一定距离,同时设置三辆运输车在摊铺机前待命。(2)在碾压的过程中,依据原则“紧跟、慢压、高频、低幅”展开施工。碾压时不难发现在普通沥青混合料和SMA之间的明显区别:即高度条件下碾压时,通过振动压路机可避免推拥现象产生;在碾压工程完成后,路面保留充足构造深度,同时保证不会透水。通过这两项显著特征可以成功验证SMA施工效果。(3)不同于普通沥青混合料碾压工艺的是,此种工艺不可应用于轮胎压路机。主要是由于此种沥青具有很大的粘度,实行轮胎碾压时极易黏住轮胎;在轮胎的碾压过程中,玛蹄脂也会上浮,引起泛油产生,大量的碾压还会导致混合料失去稳定性。为了确保粗集料完整,在压路机的选择上要慎重,通常选择重量大的钢轮压路机,在高温天气下跟随摊铺机展开施工,以达到路面最佳状态。

4 结束语

总之,文章通过对道路养护知识的详细分析,让人们更加深刻的了解日常养护和经常养护对于道路来讲极其重要,只有对路面施工尽心尽力才能保证路面车辆行驶的安全和质量,同时保证了通行能力及路面承载力,更好地实现城市道路功能,为市民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进而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因此,必须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对道路的养护工作。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公路养护技术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