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电力传输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电力传输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电力系统远动装置能够为电厂提供实时数据,对于加强电力系统信息传递、管理和应用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电力系统远动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电力系统远动装置能够为电厂提供实时数据,对于加强电力系统信息传递、管理和应用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文章 对电力系统装置进行了整体性的概述以及对远动装置通道运作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了电力系统远动装置中的软件化远动装置以及计算机化远动装置,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电力系统;远动装置;电力监测

中图分类号:TD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9-0042-02

1 电力系统远动装置的概述

电力系统的发电组基础设施、变电站的数量分布以及输电线的组成情况愈加变得复杂,其运行时就需要掌握更多的安全性知识,需要对其可靠性做出必要的保障,为了获得更多经济性、安全性的电能质量,电力调度所需要准确而及时地掌握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因而就会采取一定的信息监测 措施 ,以便对电力系统运行中的数据、参数、主电机工作状况以及断路器的投入状况等进行操作和调节,而适用于调度所和变电所相距较远的远动技术――电力系统远动装置就能够解决这一难题,它可以及时掌握调度所、发电厂以及变电所之间的系统信息,来完成远动操控。

远动装置能够完成遥信、遥测、遥控和遥调等事项,利用远动通道对信息进行传输,电力系统中的远动通道的主要类型有复用电力线高频载波通道以及复用和(专用)有线通道。远动装置的通道通常分为频分制和时分制两种,而多次复用的 方法 能够在更大程度发挥通道的作用。

在我国早期的电力系统远动装置中大都装有遥测量的数据转换器以及标度变换显示设备,通过使用纯硬件逻辑布线式设备对发送端时序系统进行监控,提供有效时间数值,保证电力系统正常工作。而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水平的不断升级以及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力系统远程控制技术也得到了提高,远动装置更加体现出了自动化、整体化和信息化。

2 软件化远动装置

软件化远动装置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以及适应性,不仅能够实现电力运行系统中相关数据的遥测和遥信,还能够对系统信息数值进行交换、再分配和实时计算。与之相对应的便是硬件逻辑布线装置,这种装置缺乏一定的信息技术,而软件化远动装置可以发挥出类似于计算机软件的功效,通过软件操作来实现通道信息的传递。

但它和计算机软件有着诸多不同的地方,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软件中的指令系统,通过强化的逻辑判断指令能够将远动装置中的重要信息及时处理掉,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软件化远动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具有以下明显特征:想要使得电力运行指令更加有效,必须对内存设置一些特殊的标志,才能使装置更加准确地进行存取、处理。远动装置在处理的电力系统信息时,要和诸多外设进行信息的交换和处理,诸如A/D转换器、调制解调器以及显示打印设备等,因而在指令设置上要充分考虑系统的方便性和操作上的有效性。

软件化远动装置以其本身具有的远动性、自动性以及电力系统通信控制等功能对近代电力系统工程的开发利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创新性的设计理念具有更强的实用价值,尤其是在以下诸多方面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发展与应用:使用软件化远动装置可以将硬件和不同程序的软件结合使用,从而进行模拟远动装置,将各种工作模式简单化;有效而准确地进行实时计算;实现电力系统厂站端自动化功能相结合;实现1∶N远动装置接口功能;通过使用多种类型的通信控制器对电力系统进行模拟远动,实现远程数据通信。

3 计算机化远动装置

计算机化远动装置主要是通过监控和采集电力系统运行中的相关数据来完成远程操作,其系统通常被称为SCADA。计算机化远程监控系统在变电所的终端装有实时监控设备,并在调度端装有以计算机为主的监控机,RTU是电力系统中远方监控的终端设备,主要由微机处理机和信息接口电路组成。

RTU在远动装置实际工作环境中具有体积小、可靠性强等特点,能够对电力电路中的变压器和无功率电源进行遥控监测,并且能对母线的电压以及相关功率的电能进行遥测;对报警电路和断路器进行监视;对断路器的合闸情况进行遥控;对变压器的换接或者断开情况进行遥控监测。由此可知,远方监视和数据采集系统(SCADA)具有信息采集、传送和处理等多种系统功能,对于远程操控电力系统自动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计算机化远动装置具有以下显著功能:(1)信息采集功能:RTU能够将电力运行系统中的电流电压模拟量以及开关工作量、脉冲量进行数据采集和监测,然后由厂、站端经过专有的信息通道送至调度端;(2)采集功能的扩展:SCADA装置可以对电力系统中的相关数据以及电量值进行采集,并将事件的顺序记录下来;(3)信息传送功能:通过使用新型1∶N的接发模式将更多的电力系统信息进行多次转发;(4)信息处理功能:能够对通信范围内的信息进行压缩、循环传送和不同信息格式的转变;(5)使计算机和电厂的连接端口实现自动化;(6)实现自动诊断功能。

通过使用计算机化远动装置能够对电力系统相关数据的采集以及实现远程操控起到重要作用,还能够将电力系统发电厂站当地的常规控制系统和远程操控系统很好地结合起来。现代电力系统大都设有多层次的控制系统,因而不同信息环节上的远动装置在其分层控制系统中就拥有不同的显示地位以及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而其对应的显示功能也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计算机化远动控制装置以其本身的灵活性和较强的适应性能够对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的远动装置进行监控。

计算机化远动装置的另外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能够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对各个阶段的自动化水平进行调度、监测,并建立一定的功能划分模块和总线方式的连接方案,而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调整,使其符合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安装场所,从而提高计算机化远动装置的适应性。远动装置的一大发展趋势就是将多功能性质的计算机模块化合在一起,实行多样化 操作系统 。

4 电力系统远动装置的应用前景分析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扩展以及电能生产技术的不断更新,也只有科技含量更高的电力远动装置才能使电力系统更加稳定。电力系统远动装置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电力系统中主要实时信息数据的传递与交换,而计算机科学尤其是微型计算机的迅速发展给远动技术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只有将电力系统和计算机科学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得到更多有用的数据信息资源。

计算机调度监测远程操控系统在电力企业方面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比如在一些煤炭电力系统中,很多坑口电厂形成了独特的发配电系统,通过使用计算机联网式的统一管理模式提高了电力调度的整体水平,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保障。有很多类型的企业已经将计算机化调度系统应用到了各个生产部门,并对其进行了统一式的管理,因此在实际远程化生产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通常情况下,生产现场离调度中心比较远,而积极采用远动技术能够将信息更加准确地传输、控制,通过使用远方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SCADA)可以加快自动化管理进程,取得良好的效果。在电力系统远动装置技术不断更新的过程中,通过和相关计算机软件技术的结合,一定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远程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1] 林淑娜,林若波.远动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9,(9).

[2] 罗广孝.电力远动通信规约仿真系统的实现[J].河北电力技术,2010,(5).

[3] 林雪辉.论电力远动技术[J].水利电力机械,2009,(11).

【摘要】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电能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这就需要不断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技术。远动控制技术是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此对远动控制技术的了解和研究,是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加强与提高的必要步骤。本文对远动控制技术及原理稍作介绍后,阐述了远动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远动控制

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主要是通过融合通信技术以及远动控制技术等进行,其中,远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并不仅仅是对故障位置进行准确的判断,并且还可以进行有效的分析电能的消耗与质量以及负荷等,所以,可以说远动控制技术是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的重要部分。

一、远动控制技术

远动控制技术主要是由调度、控制端和执行终端组成的,以完成遥控、遥测等技术,以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首先,从终端根据调度需求采集系统的相关数据和参数,通过对所获取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判断之后,反馈命令给执行终端,从而操作设备以及进行相关参数的调整,实时的完成测控任务。由此可见,变电站与调度、执行终端直接信息的传递都是由远动控制设备来实现的。其主要模块有两部分,一是集中监视模块,是用于正常情况下监视系统运行的合理性,如果系统出现故障,则会及时处理;另一个模块是集中控制模块,是工作人员利用远动设备实现电力系统的遥控和遥调,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了系统运行的效率,还减少了人力成本。

远动系统的基本功能有遥测、遥信、遥控和遥调。遥测是远程测量的简称,是指应用通信技术传送被测变量的测量值。遥信,又称为远程信号,应用通信技术完成对设备状态信息的监视。遥控是应用通信技术完成改变运行设备状态的命令,又称为远程命令。遥调是指对远程的设备进行远程调试。远动系统的功能根据电力系统的实际需要仍在不断地发展扩大,在保证远方设备正常运行的同时要便于维护。

二、远动控制技术的原理

一般的远动控制过程主要是由远动信息的产生、传送以及接受三个方面的命令组成,由发送端设备通过远动控制信道进行信息的传送从而产生远动信息命令,接收端设备执行命令。远动控制系统与自动化系统之间在结构上的主要差别是信道,所以,信道中传输的命令必须要通过特殊的设备进行转换。由于这方面结构的因素,远动控制系统易收到外界的干扰,其运行的可靠性会收到影响。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就必须建立一套自身运行可靠的远动控制系统,主要实现“四遥”功能,通过遥测和遥信来采集运行参数和状态量信息,并根据特定的通讯协议传给调度中心,调度中心通过遥控和遥调把更改运行状态和调整运行参数的命令下发给远动执行的终端。

三、电力系统自动化中远动控制技术的应用

1、数据采集技术的应用

在电力系统中运行的设备都是属于高电压和大功率的设备,所以,要利用变送器来对这些高电压、大功率的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转换,从而远动控制装置才能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将其转化成TTL电平信号,模拟信号利用A/D技术转化成数字信号,从而实现遥信信息的编码以及遥测信息的采集。要利用光电隔离设备对遥信量的传送进行采集,并且在遥信数据帧中将对象状态中的二进制编码写进去,利用数字多路开关输出到接口电路。将电压电流信号用CT、CP和传感器获取后,由滤波放大环节将高次谐波去除,送入取样保持环节同步采集,用A/D转换所获得的与信号源同步的信号,送入高级环节中,从而实现数据的采集。

2、信道编码技术的应用

电力系统自动化中,远动控制信道编码技术主要涉及信道的编码和译码,以及信息传输协议等内容。必须要通过信道传输到调度控制中心,才能使所采集到的信息被使用,受信道易受干扰的局限,为了保证信息的抗干扰性,必须对信道进行编码和译码。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所采用的编码和译码主要是线性分组码,线性分组码中多采用循环码。

3、通信传输技术的应用

调制和解调是电力系统自动化中远动控制通信传输技术主要涉及的两种技术,电力系统利用自身电力通讯的网络资源,可以通过卫星、微波、光缆以及载波等多种通信方式来构建电力通讯的专用网。目前电力系统自动化系统中,主要是利用电力线的载波和光纤通讯形式来进行通信传输,电力线载波的数据通信的实现主要是在信号发射端中进行编码后形成基带信号,利用电力线上的高频谐波信号作为载波信号,通过多种调制技术把基带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之后以电流和电压的形式,随着电力线进行通信传输;同时,在接收端上,利用解调技术把转换后的模拟信号还原成数字信号。电力系统自动化正是利用调制解调器的调制-解调技术来实现远动系统的数据通信。

随着光纤传输技术的不断升级,其可靠性也随之提高,光通道设备造价也随着降低,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光纤传输网络,这种新型的通信传输网络会很快取代传统技术,成为主流。电力系统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相结合,利用了电力系统自身的设备,通过远动控制技术成功的实现了调度自动化,完善了电力系统的建设,从而实现了电力系统调度的自动化。

结语: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电力系统的规模不断的扩大,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更加广泛,在融合了计算机和通信以及控制等技术之后,电力系统自动化通过远动控制技术在完成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同时也提升了系统的智能化以及交互性。并且,由于计算机、通信以及控制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除了包含运行和管理方面以为,还涉及到了系统先进性和经济性等方面。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远动控制技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之后必会成为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的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凯.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中远动控制技术的应用[J]. 科技风. 2010(24)

[2]祁宏. 110kV综合自动化系统调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农村电气化. 2009(06)

[3]陈学利,李宏毅. 现场总线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综述[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25)

[4]梁运华,张颖,罗志平. IEC TC57通信规约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 电力系统通信. 2005(07)

电力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电力工程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吴在军,胡敏强.基于IEC61850标准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研究[J].电网技术,20xx,27(10):61-65

[2]张沛超,高翔.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结构[J].电网技术,20xx,30(24):73-77

[3]高翔,张沛超.数字化变电站的主要特征和关键技术[J].电网技术,20xx,30(23):67-71

[4]吴国威.基于IEC61850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xx年

[5]陈轶玮.数字化变电站实用化研究[D].浙江大学,20xx年

[6]马辉数字化变电站技术丛书)))设计分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xx.

[7]高翔数字化变电站应用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xx.

[8]吴少华220kV变电站数字化改造工程[J].广东电力,20xx,23(6):38-42.

[9]郭永基.电力系统可靠性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10]王钢,丁茂生,李晓华等.数字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性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xx,24(7):47-52.

参考文献:

[1]吴在军,胡敏强。基于IEC61850标准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研究[J]。电网技术,20xx,27(10):61—65

[2]张沛超,高翔。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结构[J]。电网技术,20xx,30(24):73—77

[3]高翔,张沛超。数字化变电站的主要特征和关键技术[J]。电网技术,20xx,30(23):67—71

[4]吴国威。基于IEC61850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xx年

[5]陈轶玮。数字化变电站实用化研究[D]。浙江大学,20xx年

[6]马辉数字化变电站技术丛书)))设计分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xx。

[7]高翔数字化变电站应用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xx。

[8]吴少华220kV变电站数字化改造工程[J]。广东电力,20xx,23(6):38—42。

[9]郭永基。电力系统可靠性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10]王钢,丁茂生,李晓华等。数字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性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xx,24(7):47—52。

输电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特高压技术是指100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交流输电工程及相关技术。下面是我整理的,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特高压输电技术分析

摘 要:作为我国正在重点发展的输电工程专案,特高压输电在电力系统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文章对特高压输电工程发展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从无功平衡、过电压抑制以及绝缘配合等技术层面对特高压输电进行探讨,最后对交、直流特高压输电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推动我国特高压输电工程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特高压;输电;经济评价

中图分类号:TM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4-0087-02

电力输电系统有不同的电压等级,直流±800 kV及以上、交流1 000 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技术称为特高压输电技术。特高压输电技术的优点主要表现在输送容量大和输电距离长,这对于解决我国能源和负荷分布的极度不均衡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众所周知,我国国土面积大,负荷中心分布在华东和华南经济发达地区,而能源则大量集中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特高压输电技术,可以最大效率地实现大范围、大容量的能量转移,是我国输电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

1 特高压输电技术发展的必要性

结合我国电力系统现状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下文从电能需求量增加、电力负荷和资源分布不均衡、综合联网效益以及减轻对输电线路周边的环境污染几方面对特高压输电技术发展的必要性进行分析阐述。

电力能源需求量的增加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能源的消耗也在逐年攀升,并且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稳步增长的趋势。根据2015年初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释出的《2014年电力工业执行简况》,2014年,全国用电量55 233亿kWh,同比增长;全口径发电量55 459 亿kWh,同比增长。截至2014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 亿kW,比上年增长,其中,水电30 183 万kW***含抽水蓄能2 183 万kW***,占全部装机容量的;火电91 569 万kW***含煤电82 524 万kW、气电5 567 万kW***,占全部装机容量的,比上年降低;核电1 988 万/kW,并网风电9 581 万kW,并网太阳能发电2 652 万kW。

可见,在我国经济蓬勃发展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带动下,我国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量逐年增加,这就对电力系统的电能输送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力负荷和资源分布不均衡

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工业生产的大力推动下,使用者对于电能的需求量稳步快速增长,然而资源和电力使用者的地域分布差异大大制约了电能的高效开发和传输。从全国资源分布情况来看,煤炭等传统资源以及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大量分布在我们中西部地区,距离用电负荷中心东南沿海地区很远,这就需要电力系统充分整合资源,实现电能的高效率、大容量和远距离传输。

综合联网效益

特高压输电具有优良的经济性,并且能够节约线路走廊空间,具有很好的综合联网效益。

首先,特高压输电可以降低电力传输的执行费用。这是因为在同等条件下,高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的输送容量大于低电压等级的,例如和500 kV输电线路相比,1 000 kV特高压输电线路的输送功率可以达到其5倍,但是其投资成本远不足前者的5倍,这就意味着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单位输送电能投资较低。另外,高电压等级对于降低线路损耗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采用特高压输电技术具有很好的经济性。

其次,特高压输电能够有效降低线路走廊宽度。由于线路走廊宽度通常是按照地面电场强度来设定,而输电线路的自然输送功率和线路的波阻抗成反比例关系,与输送电压的平方成正比例关系。用线路的自然输送功率作参照,一回1 000 kV特高压输电线路相当于五回500 kV线路。按照我国环保标准规定的线路走廊宽度,一回1 000 kV特电压输电线路的走廊宽度仅为五回500 kV线路走廊宽度的40%。

最后,通过特高压输电线路将大范围内的电网联络起来,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具体表现在:互联于特高压线路的各个电网能够更加灵活地调整电力输出,实现错峰填谷。另外,参与联网的各电网由于共享了备用容量,将大大降低输电成本。通过各电网间的相互支援执行,使用者供电可靠性也将大大提高。

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众所周知,火力发电对环境具有一定程度的污染,特别是对于人口稠密的用电负荷中心,发电厂产生的污染不可忽视。当采用特高压输电技术后,负荷中心将获得清洁的电能供应,不再需要在当地设定发电厂,甚至同时减小了煤炭等一次能源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汽车尾气污染。因此,特高压输电能够有效减轻电力生产过程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2 特高压输电的若干关键技术

为了确保特高压输电工程能够达到预期的大容量、远距离输送电能的作用,诸如过电压抑制、无功平衡、绝缘配合以及外绝缘设计等关键技术问题值得深入探究。

过电压抑制措施

当电气装置进行开关操作或出现内部短路故障时,往往会造成短时间或持续一定时间的高压,称为过电压现象。另外,当装置处于雷击环境中,也有可能出现过电压,对装置的正常执行极其不利。特高压输电工程由于自身电压等级较高,对绝缘要求很高,如果线路上产生过电压往往对线路绝缘产生致命伤害。因此,在进行特高压输电改造过程中,需要对各种型别的过电压进行研究并采取相对的抑制措施,以确保降低绝缘投入和线路的安全稳定执行。

无功功率平衡技术

根据前文内容的分析,可知特高压输电的输送容量很大,相应地其无功功能部分就变得非常大,对无功功率进行平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采用传统的限制线路容升效应的措施,例如线上路上注入固定值的电抗,可以改善空载线路的容升效应,但是会一定程度降低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功能输送极限。因此,需要有针对性的研究特高压线路无功功率平衡的各种措施,保证线路电压稳定。 绝缘配合以及外绝缘设计

对输电线路的导体部分和非导电部分进行有效绝缘是保证电能安全传输的必要条件。特高压输电系统线路电压等级高,绝缘投资在整个输电线路投资中占据较大的份额,科学地选择各种电气装置的绝缘水平就显得非常重要。针对这种情况,需要重点研究特高压输电线路上可能出现的各种过电压,并进行相应的绝缘设计。

另外,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外绝缘设计也是需要重要研究的物件,考虑防雷、防污秽以及带电作业等各种复杂情况下的外绝缘是重点研究物件。

3 特高压输电的优缺点综合分析

特高压输电的优点

在对特高压输电关键技术阐述的基础上,下文将以特高压交流输电为物件对特高压输电进行评价分析。特高压输电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电能输送距离远,输送容量大

特高压输电由于输送电压等级高,因此具有输送功率大以及输送距离长的优势,这对于应对日益增长的电能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可以达到紧凑型输电的效果。

电能输送成本低,经济性好

采用特高压线路进行电能的输送,单位容量的输送成本较低,这将使电网企业和使用者都受益。

线路占地面积小,走廊宽度变窄

采用特高压输电线路输电,虽然绝缘距离需要增大,但是同时其输送功率大大提高,从单位输送容量所需的线路走廊宽度来看,采用特高压输电对于节省占地面积是有利的。

输电过程中的功率损耗较小

特高压输电系统电压等级高,对于降低系统电流和功率损耗都是非常有利的。我国电能消耗量很大,减少电能输送过程中的功率损耗会带来非常大的经济效益,这对于提高能源利用率、建设绿色环保城市都具有积极作用。

特高压输电的缺点

但是,特高压输电在带来上述几方面优点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如下缺点:

首先,特高压输电对系统的稳定性造成较大影响。

另外,系统的可靠性问题也更突出。这是由于特高压线路长,故障发生率高,很容易造成连锁事故给系统的安全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

特别是在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初期,由于主网架尚未建成,线路的负载能力差,这给系统可靠性带来了较大的隐患。最后仍需注意的是,特高压输电对环境的干扰也更大。

4 结 语

在我国经济繁荣发展的环境下,特高压输电工程的建设也越来越势在必行。结合我国用电负荷和能源的分布情况,我国的特高压输电以及大范围电网互联工程将持续建设。本文从发展特高压输电的必要性分析入手,对特高压输电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总结评价,可见特高压输电技术将在我们电力系统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发展特高压输电、加强电网的互联,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将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易辉,熊幼京.1 000 kV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执行特性分析[J].电网技术,2006,***15***.

[2] 丁伟,胡兆光.特高压输电经济性比较研究[J].电网技术,2006,***19***.

[3] 汪秀丽.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J].水利电力科技,2006,***2***.

[4] 周浩,钟一俊.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的适用场合及其技术比较[J].电力自动化装置,2007,***5***.

[5] 王晓希.特高压输电线路状态监测技术的应用[J].电网技术,2007,***22***.

[6] 舒印彪,胡毅.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7,***36***.

[7] 舒印彪,张文亮.特高压输电若干关键技术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7,***31***.

[8] 孙才新,司马文霞,赵杰,等.特高压输电系统的过电压问题[J].电力自动化装置,2005,***9***.

[9]张运洲.对我国特高压输电规划中几个问题的探[J].电网技术,2005,***19***.

[10] 张文亮,吴维宁,胡毅.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究与我国电网的发展[J].高电压技术,2003,***9***.

点选下页还有更多>>>

电力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电力工程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吴在军,胡敏强.基于IEC61850标准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研究[J].电网技术,20xx,27(10):61-65

[2]张沛超,高翔.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结构[J].电网技术,20xx,30(24):73-77

[3]高翔,张沛超.数字化变电站的主要特征和关键技术[J].电网技术,20xx,30(23):67-71

[4]吴国威.基于IEC61850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xx年

[5]陈轶玮.数字化变电站实用化研究[D].浙江大学,20xx年

[6]马辉数字化变电站技术丛书)))设计分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xx.

[7]高翔数字化变电站应用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xx.

[8]吴少华220kV变电站数字化改造工程[J].广东电力,20xx,23(6):38-42.

[9]郭永基.电力系统可靠性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10]王钢,丁茂生,李晓华等.数字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性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xx,24(7):47-52.

参考文献:

[1]吴在军,胡敏强。基于IEC61850标准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研究[J]。电网技术,20xx,27(10):61—65

[2]张沛超,高翔。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结构[J]。电网技术,20xx,30(24):73—77

[3]高翔,张沛超。数字化变电站的主要特征和关键技术[J]。电网技术,20xx,30(23):67—71

[4]吴国威。基于IEC61850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xx年

[5]陈轶玮。数字化变电站实用化研究[D]。浙江大学,20xx年

[6]马辉数字化变电站技术丛书)))设计分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xx。

[7]高翔数字化变电站应用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xx。

[8]吴少华220kV变电站数字化改造工程[J]。广东电力,20xx,23(6):38—42。

[9]郭永基。电力系统可靠性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10]王钢,丁茂生,李晓华等。数字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性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xx,24(7):47—52。

电力系统英文参考文献论文

如题.求电力系统优化潮流计算方面的英文参考文献,急!毕业设计用,有没哪位仁兄愿意帮忙?本人MP不多,如果材料符合,必定重谢! - 网页快照

<> ,<>

ieee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

IEEE一般指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下面,我为大家分享ieee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姚芝凤. 磁悬浮机床主轴控制方法的研究[D]. 天津大学 2007

[2] 程晓菊. SAE J1939网络管理协议的实现及应用研究[D]. 天津大学 2007

[3] 陈振东. 载重轮胎动平衡实验机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 天津大学 2007

[4] 关静. MicroCANopen协议栈的实现及应用研究[D]. 天津大学 2007

[5] 宋爱玲. 一种基于PEGASIS的无线传感网链式分层路由协议[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6] 宋俊毅. 轻量级IPSec协议一致性测试研究[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7] 王会利. 载重轮胎动平衡机的研究[D]. 天津大学 2008

[8] 陈溪. 未来网络组件行为的动态感知与组件聚类机制研究[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9] 王珠珠. 嵌入式操作系统裁剪技术研究[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7

[10] 刘兴贵. 容迟与容断网络中信任协作机制的研究[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11] 钱雅秋.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Sybil攻击防御与检测技术研究[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12] 窦轶. 无线传感器网络隐私数据查询技术研究[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13] 汪凯. 基于智慧物流平台的安全通信协议的实现与应用[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14] 宋柳柳. 基于动态层的簇间路由协议DLCR的.研究与仿真[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15] 孙皓. 统一通信系统规划与实施[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1] 白莉娟. 基于脑机接口的资源管理器[D]. 华南理工大学 2014

[2] 徐发荣,张涛,高建卫. 一种基于W91284PIC的外设端双向并口设计[J]. 国外电子元器件. 2001(05)

[3] 邹志成. 应急响应联动系统模型的研究和典型工具的建立[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6

[4] 李兴锋. 基于S-57国际标准的电子海图显示与导航系统[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7

[5] 孙小平. 嵌入式IPv6实时通信技术的研究[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7

[6] 黄晓曦. 基于SOPC的1553B总线接口的研究与设计[D]. 福州大学 2010

[7] 林嘉洪. 基于ARM和FPGA的数控系统人机接口设计[D]. 华南理工大学 2014

[8] 刘勇杰. 面向手机应用的TFT-LCD驱动芯片版图设计[D]. 天津大学 2013

[9] 罗波. 基于XDSP64的多接口仿真平台设计与实现[D].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2

[10] 马俊. 数字视频接口(DVI)发送器的设计与实现[D].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3

[11] 陈锦葵. 网络管理系统中拓扑发现算法的研究[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7

[12] 王珠珠. 嵌入式操作系统裁剪技术研究[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7

[13] 袁小勇. 电子海图无缝拼接显示技术研究[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7

[14] 何继成,王厚生,陈长敏. 打印机IEEE1284并行接口的设计[J]. 计算机工程. 1998(12)

[15] 侯伯亨,李伯成编着.十六位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2

[1] 安笑蕊. 电能路由器的研究与应用[D]. 天津大学 2014

[2] 黄鑫,王永福,张道农,李芹,卞宝银. 智能变电站IEC61588时间同步系统与安全评估[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2(13)

[3] 许铁峰,徐习东. 高可用性无缝环网在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的应用[J].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1(10)

[4] 谢志迅,邓素碧,臧德扬. 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冗余技术[J].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1(09)

[5] 唐敏. 基于OMNeT++的INET框架消息传递研究[J]. 电脑与信息技术. 2011(01)

[6] 李永亮,李刚. IEC61850第2版简介及其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展望[J]. 电网技术. 2010(04)

[7] 王洋. 电信网中基于IEEE 1588标准的时钟同步研究[D]. 浙江大学 2010

[8] 叶卫东,张润东. IEEE 1588精密时钟同步协议版本浅析[J]. 测控技术. 2010(02)

[9] 余贻鑫,栾文鹏. 智能电网述评[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9(34)

[10] 熊瑞辉. 多传感器系统在智能轮胎中的应用[D]. 天津大学 2014

[11] 刘建才. 基于PVDF多传感器的轮胎防抱死仿真研究[D]. 天津大学 2012

[12] 庾智兰,李智. 精确时钟同步协议最佳主时钟算法[J].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9(11)

[13] 李振杰,袁越. 智能微网--未来智能配电网新的组织形式[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9(17)

[14] 胡巨,高新华. SNTP对时方式在数字化变电站中应用[J].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9(03)

[15] Song Ye. Beidou Time Synchronization Receiver for Smart Grid[J]. Energy Procedia . 2011

电力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电力工程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吴在军,胡敏强.基于IEC61850标准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研究[J].电网技术,20xx,27(10):61-65

[2]张沛超,高翔.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结构[J].电网技术,20xx,30(24):73-77

[3]高翔,张沛超.数字化变电站的主要特征和关键技术[J].电网技术,20xx,30(23):67-71

[4]吴国威.基于IEC61850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xx年

[5]陈轶玮.数字化变电站实用化研究[D].浙江大学,20xx年

[6]马辉数字化变电站技术丛书)))设计分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xx.

[7]高翔数字化变电站应用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xx.

[8]吴少华220kV变电站数字化改造工程[J].广东电力,20xx,23(6):38-42.

[9]郭永基.电力系统可靠性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10]王钢,丁茂生,李晓华等.数字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性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xx,24(7):47-52.

参考文献:

[1]吴在军,胡敏强。基于IEC61850标准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研究[J]。电网技术,20xx,27(10):61—65

[2]张沛超,高翔。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结构[J]。电网技术,20xx,30(24):73—77

[3]高翔,张沛超。数字化变电站的主要特征和关键技术[J]。电网技术,20xx,30(23):67—71

[4]吴国威。基于IEC61850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xx年

[5]陈轶玮。数字化变电站实用化研究[D]。浙江大学,20xx年

[6]马辉数字化变电站技术丛书)))设计分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xx。

[7]高翔数字化变电站应用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xx。

[8]吴少华220kV变电站数字化改造工程[J]。广东电力,20xx,23(6):38—42。

[9]郭永基。电力系统可靠性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10]王钢,丁茂生,李晓华等。数字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性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xx,24(7):47—52。

电力系统论文参考文献外文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问题及对策论文

1前言

近年来,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在各种高新技术的支撑下实现了长足发展,越来越多新技术被应用于 电力 系统继电保护技术中,对维持整个电力系统实现安全、高效、稳定运行有着重要意义,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综合自动化技术等先进技术的普遍应用,有效实现了继电保护技术的智能网络监测、实时在线诊断等功能。然而,由于各种传统和新兴继电保护技术在电力系统应用中存在一定局限性,导致继电保护技术发展中需要面临一系列常见问题,能否解决继电保护技术在具体应用中的常见问题不仅关系到保护效能,同时也决定了能否为用户营造一个安全、稳定、高效的用电环境。

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在应用中的常见问题

近年来,以微机继电保护技术为代表的各种新兴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对进一步提高我国电力系统的总体保护效能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各种继电保护技术受到自身局限性等因素影响,所以导致其在具体应用中暴露出了较多常见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电流互感饱和

我国电力系统中配电系统的终端设备负荷受到用户用电习惯改变影响而不断增容,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电力系统在运行中发生短路,短路造成的过大电压会在靠近终端设备区时产生电流互感饱和,即靠近终端设备区的电流甚至会达到电流互感器单次额定电流的百倍以上。为此,就继电保护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来说,一旦出现电流互感饱和则势必会影响到整体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谐波

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使高耗能用电量开始不断上升,并且在当前依旧保持着一个较高的上升趋势,在这种情况下电力系统的冲击性负荷、非线性负荷开始大幅度提升,导致整个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受谐波问题的影响开始不断增强。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在谐波长时间影响下会造成电缆寿命平均降低60%左右,而且谐波的分量还会造成电流过零时的DI/DT的值变大,从而影响到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系统运行效能的发挥。我国电力系统中的高耗能用户都安装了并联电容器,并联电容器在特定条件下容易放大整个电力系统中的谐波,电力系统中电压的上升会导致变压器软芯饱和、励磁电流谐波增加,进而造成整个电力系统中的谐波电压水平上升。无论是哪种情况造成的谐波都会对电力系统产生影响,同时也说明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在应用中必须要克服谐波的影响。

超高压电网

我国电力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开始通过各种超高压电网建设来满足用电需求,而超高压电网的建设给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带来了很大挑战,要求继电保护技术在发展中要将基于电阻性差流分量的差动保护新原理作为基础,运用差电流的电阻性分量来实现对超高压电网中继电保护系统的影响,这样才能确保超高压电网中的继电保护系统在运行中避免受到电容电流的影响,这也是超高压电网中继电保护技术创新与应用的一个必然趋势。

3解决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中常见问题的对策及措施

针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在具体应用中暴露出的各种问题,不仅要在各种新兴技术的.支撑下来着力解决上述问题,同时也要进一步提高继电保护技术在应用中的总体性能,这样才能确保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可以满足电力系统需求。

计算机网络技术措施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计算机化、网络化以及智能化已经成为必然发展趋势,并且在上述几个方面上已经取得了较多成绩,将计算机网络技术措施应用到继电保护技术中,可以提高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和控制性能,各种远程终端单元和监控系统等均可以实现自动化,在此基础上运用串行口与终端装置通信协议等方式来传递信息。如果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采用全分散式的变电站自动化,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到继电保护系统中,对进一步提高继电保护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效率、准确度等有着重要意义,对提高整个继电保护系统的总体控制效能有着重要作用。

新型互感器措施

光学电压互感器(OTV)和光学电流互感器(OTA)作为两种新型互感器措施,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国外很多经济发达国家开始将OTV、OTA等先进技术应用其中,就上述两种新型互感器与传统技术相比其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例如,光纤疏松信号过程中可以避免受到电磁干扰。同时,新型互感器措施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具体应用中,可以实现高压和弱点等方面的完全隔离和绝缘,这样有助于减少整个电力系统的占地面积,同时对降低整个电力系统在建设中的生产成本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将新型互感器措施应用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中,对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继电保护自适应控制措施

自适应继电保护这一概念最早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其开始被作为一种新型继电保护措施应用到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自适应控制措施可以根据整个电力系统的故障状态变化,以及整个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变化,来对继电保护系统的保护性能和特性进行调整。同时,继电保护自适应控制措施可以更好的处理电力系统中的各种突发情况,对提高用户的用电安全有着重要作用,可以说继电保护自适应控制措施作为一种新兴的继电保护技术,其对提高整个继电保护技术的保护效率有着重要意义,在国内外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发挥出了应有的效果,为此,可以将继电保护自适应控制措施应用其中来解决继电保护技术的常见问题。

4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在具体应用中依旧面对较多的常见问题,具体包括电流互感饱和、谐波以及超高压电网等方面的影响而产生的问题,可以将计算机网络技术措施、新型互感器措施以及继电保护自适应控制措施的应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参考文献:

[1]朱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新技术的发展与分析[J].华东科技,2013(10).

[2]张丽,张伟.关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新技术的发展研究[J].科技风,2013(16).

[3]石侃.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新技术的发展与分析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8).

《Design with Operational Amplifiers and Analog Integrated Circuits》作者,Franco博士。《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美国)托马斯 L.弗洛伊德(Thomas ) (美国)大卫 M.布奇拉(David ) 《模拟集成电路的分析与设计》作者:(美)格雷(Gray,.)《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精粹(配光盘)(清华版双语教学用书)》作者:(美)桑森(Sansen,.)《集成微电子器件(英文版)》作 译 者:(美)吉泽斯·A. 德尔阿拉莫《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英文版》作者: (美)Behzad Razavi《电子电路分析与设计——模拟电子技术》作者,美国的纽曼还有好多优秀的外文教材资料,在这里就列这几个。推荐看纯英的,这样会比较好的提升自己。

电力系统远动装置能够为电厂提供实时数据,对于加强电力系统信息传递、管理和应用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电力系统远动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电力系统远动装置能够为电厂提供实时数据,对于加强电力系统信息传递、管理和应用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文章 对电力系统装置进行了整体性的概述以及对远动装置通道运作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了电力系统远动装置中的软件化远动装置以及计算机化远动装置,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电力系统;远动装置;电力监测

中图分类号:TD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9-0042-02

1 电力系统远动装置的概述

电力系统的发电组基础设施、变电站的数量分布以及输电线的组成情况愈加变得复杂,其运行时就需要掌握更多的安全性知识,需要对其可靠性做出必要的保障,为了获得更多经济性、安全性的电能质量,电力调度所需要准确而及时地掌握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因而就会采取一定的信息监测 措施 ,以便对电力系统运行中的数据、参数、主电机工作状况以及断路器的投入状况等进行操作和调节,而适用于调度所和变电所相距较远的远动技术――电力系统远动装置就能够解决这一难题,它可以及时掌握调度所、发电厂以及变电所之间的系统信息,来完成远动操控。

远动装置能够完成遥信、遥测、遥控和遥调等事项,利用远动通道对信息进行传输,电力系统中的远动通道的主要类型有复用电力线高频载波通道以及复用和(专用)有线通道。远动装置的通道通常分为频分制和时分制两种,而多次复用的 方法 能够在更大程度发挥通道的作用。

在我国早期的电力系统远动装置中大都装有遥测量的数据转换器以及标度变换显示设备,通过使用纯硬件逻辑布线式设备对发送端时序系统进行监控,提供有效时间数值,保证电力系统正常工作。而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水平的不断升级以及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力系统远程控制技术也得到了提高,远动装置更加体现出了自动化、整体化和信息化。

2 软件化远动装置

软件化远动装置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以及适应性,不仅能够实现电力运行系统中相关数据的遥测和遥信,还能够对系统信息数值进行交换、再分配和实时计算。与之相对应的便是硬件逻辑布线装置,这种装置缺乏一定的信息技术,而软件化远动装置可以发挥出类似于计算机软件的功效,通过软件操作来实现通道信息的传递。

但它和计算机软件有着诸多不同的地方,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软件中的指令系统,通过强化的逻辑判断指令能够将远动装置中的重要信息及时处理掉,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软件化远动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具有以下明显特征:想要使得电力运行指令更加有效,必须对内存设置一些特殊的标志,才能使装置更加准确地进行存取、处理。远动装置在处理的电力系统信息时,要和诸多外设进行信息的交换和处理,诸如A/D转换器、调制解调器以及显示打印设备等,因而在指令设置上要充分考虑系统的方便性和操作上的有效性。

软件化远动装置以其本身具有的远动性、自动性以及电力系统通信控制等功能对近代电力系统工程的开发利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创新性的设计理念具有更强的实用价值,尤其是在以下诸多方面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发展与应用:使用软件化远动装置可以将硬件和不同程序的软件结合使用,从而进行模拟远动装置,将各种工作模式简单化;有效而准确地进行实时计算;实现电力系统厂站端自动化功能相结合;实现1∶N远动装置接口功能;通过使用多种类型的通信控制器对电力系统进行模拟远动,实现远程数据通信。

3 计算机化远动装置

计算机化远动装置主要是通过监控和采集电力系统运行中的相关数据来完成远程操作,其系统通常被称为SCADA。计算机化远程监控系统在变电所的终端装有实时监控设备,并在调度端装有以计算机为主的监控机,RTU是电力系统中远方监控的终端设备,主要由微机处理机和信息接口电路组成。

RTU在远动装置实际工作环境中具有体积小、可靠性强等特点,能够对电力电路中的变压器和无功率电源进行遥控监测,并且能对母线的电压以及相关功率的电能进行遥测;对报警电路和断路器进行监视;对断路器的合闸情况进行遥控;对变压器的换接或者断开情况进行遥控监测。由此可知,远方监视和数据采集系统(SCADA)具有信息采集、传送和处理等多种系统功能,对于远程操控电力系统自动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计算机化远动装置具有以下显著功能:(1)信息采集功能:RTU能够将电力运行系统中的电流电压模拟量以及开关工作量、脉冲量进行数据采集和监测,然后由厂、站端经过专有的信息通道送至调度端;(2)采集功能的扩展:SCADA装置可以对电力系统中的相关数据以及电量值进行采集,并将事件的顺序记录下来;(3)信息传送功能:通过使用新型1∶N的接发模式将更多的电力系统信息进行多次转发;(4)信息处理功能:能够对通信范围内的信息进行压缩、循环传送和不同信息格式的转变;(5)使计算机和电厂的连接端口实现自动化;(6)实现自动诊断功能。

通过使用计算机化远动装置能够对电力系统相关数据的采集以及实现远程操控起到重要作用,还能够将电力系统发电厂站当地的常规控制系统和远程操控系统很好地结合起来。现代电力系统大都设有多层次的控制系统,因而不同信息环节上的远动装置在其分层控制系统中就拥有不同的显示地位以及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而其对应的显示功能也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计算机化远动控制装置以其本身的灵活性和较强的适应性能够对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的远动装置进行监控。

计算机化远动装置的另外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能够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对各个阶段的自动化水平进行调度、监测,并建立一定的功能划分模块和总线方式的连接方案,而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调整,使其符合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安装场所,从而提高计算机化远动装置的适应性。远动装置的一大发展趋势就是将多功能性质的计算机模块化合在一起,实行多样化 操作系统 。

4 电力系统远动装置的应用前景分析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扩展以及电能生产技术的不断更新,也只有科技含量更高的电力远动装置才能使电力系统更加稳定。电力系统远动装置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电力系统中主要实时信息数据的传递与交换,而计算机科学尤其是微型计算机的迅速发展给远动技术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只有将电力系统和计算机科学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得到更多有用的数据信息资源。

计算机调度监测远程操控系统在电力企业方面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比如在一些煤炭电力系统中,很多坑口电厂形成了独特的发配电系统,通过使用计算机联网式的统一管理模式提高了电力调度的整体水平,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保障。有很多类型的企业已经将计算机化调度系统应用到了各个生产部门,并对其进行了统一式的管理,因此在实际远程化生产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通常情况下,生产现场离调度中心比较远,而积极采用远动技术能够将信息更加准确地传输、控制,通过使用远方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SCADA)可以加快自动化管理进程,取得良好的效果。在电力系统远动装置技术不断更新的过程中,通过和相关计算机软件技术的结合,一定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远程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1] 林淑娜,林若波.远动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9,(9).

[2] 罗广孝.电力远动通信规约仿真系统的实现[J].河北电力技术,2010,(5).

[3] 林雪辉.论电力远动技术[J].水利电力机械,2009,(11).

【摘要】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电能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这就需要不断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技术。远动控制技术是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此对远动控制技术的了解和研究,是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加强与提高的必要步骤。本文对远动控制技术及原理稍作介绍后,阐述了远动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远动控制

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主要是通过融合通信技术以及远动控制技术等进行,其中,远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并不仅仅是对故障位置进行准确的判断,并且还可以进行有效的分析电能的消耗与质量以及负荷等,所以,可以说远动控制技术是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的重要部分。

一、远动控制技术

远动控制技术主要是由调度、控制端和执行终端组成的,以完成遥控、遥测等技术,以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首先,从终端根据调度需求采集系统的相关数据和参数,通过对所获取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判断之后,反馈命令给执行终端,从而操作设备以及进行相关参数的调整,实时的完成测控任务。由此可见,变电站与调度、执行终端直接信息的传递都是由远动控制设备来实现的。其主要模块有两部分,一是集中监视模块,是用于正常情况下监视系统运行的合理性,如果系统出现故障,则会及时处理;另一个模块是集中控制模块,是工作人员利用远动设备实现电力系统的遥控和遥调,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了系统运行的效率,还减少了人力成本。

远动系统的基本功能有遥测、遥信、遥控和遥调。遥测是远程测量的简称,是指应用通信技术传送被测变量的测量值。遥信,又称为远程信号,应用通信技术完成对设备状态信息的监视。遥控是应用通信技术完成改变运行设备状态的命令,又称为远程命令。遥调是指对远程的设备进行远程调试。远动系统的功能根据电力系统的实际需要仍在不断地发展扩大,在保证远方设备正常运行的同时要便于维护。

二、远动控制技术的原理

一般的远动控制过程主要是由远动信息的产生、传送以及接受三个方面的命令组成,由发送端设备通过远动控制信道进行信息的传送从而产生远动信息命令,接收端设备执行命令。远动控制系统与自动化系统之间在结构上的主要差别是信道,所以,信道中传输的命令必须要通过特殊的设备进行转换。由于这方面结构的因素,远动控制系统易收到外界的干扰,其运行的可靠性会收到影响。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就必须建立一套自身运行可靠的远动控制系统,主要实现“四遥”功能,通过遥测和遥信来采集运行参数和状态量信息,并根据特定的通讯协议传给调度中心,调度中心通过遥控和遥调把更改运行状态和调整运行参数的命令下发给远动执行的终端。

三、电力系统自动化中远动控制技术的应用

1、数据采集技术的应用

在电力系统中运行的设备都是属于高电压和大功率的设备,所以,要利用变送器来对这些高电压、大功率的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转换,从而远动控制装置才能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将其转化成TTL电平信号,模拟信号利用A/D技术转化成数字信号,从而实现遥信信息的编码以及遥测信息的采集。要利用光电隔离设备对遥信量的传送进行采集,并且在遥信数据帧中将对象状态中的二进制编码写进去,利用数字多路开关输出到接口电路。将电压电流信号用CT、CP和传感器获取后,由滤波放大环节将高次谐波去除,送入取样保持环节同步采集,用A/D转换所获得的与信号源同步的信号,送入高级环节中,从而实现数据的采集。

2、信道编码技术的应用

电力系统自动化中,远动控制信道编码技术主要涉及信道的编码和译码,以及信息传输协议等内容。必须要通过信道传输到调度控制中心,才能使所采集到的信息被使用,受信道易受干扰的局限,为了保证信息的抗干扰性,必须对信道进行编码和译码。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所采用的编码和译码主要是线性分组码,线性分组码中多采用循环码。

3、通信传输技术的应用

调制和解调是电力系统自动化中远动控制通信传输技术主要涉及的两种技术,电力系统利用自身电力通讯的网络资源,可以通过卫星、微波、光缆以及载波等多种通信方式来构建电力通讯的专用网。目前电力系统自动化系统中,主要是利用电力线的载波和光纤通讯形式来进行通信传输,电力线载波的数据通信的实现主要是在信号发射端中进行编码后形成基带信号,利用电力线上的高频谐波信号作为载波信号,通过多种调制技术把基带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之后以电流和电压的形式,随着电力线进行通信传输;同时,在接收端上,利用解调技术把转换后的模拟信号还原成数字信号。电力系统自动化正是利用调制解调器的调制-解调技术来实现远动系统的数据通信。

随着光纤传输技术的不断升级,其可靠性也随之提高,光通道设备造价也随着降低,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光纤传输网络,这种新型的通信传输网络会很快取代传统技术,成为主流。电力系统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相结合,利用了电力系统自身的设备,通过远动控制技术成功的实现了调度自动化,完善了电力系统的建设,从而实现了电力系统调度的自动化。

结语: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电力系统的规模不断的扩大,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更加广泛,在融合了计算机和通信以及控制等技术之后,电力系统自动化通过远动控制技术在完成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同时也提升了系统的智能化以及交互性。并且,由于计算机、通信以及控制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除了包含运行和管理方面以为,还涉及到了系统先进性和经济性等方面。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远动控制技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之后必会成为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的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凯.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中远动控制技术的应用[J]. 科技风. 2010(24)

[2]祁宏. 110kV综合自动化系统调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农村电气化. 2009(06)

[3]陈学利,李宏毅. 现场总线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综述[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25)

[4]梁运华,张颖,罗志平. IEC TC57通信规约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 电力系统通信. 2005(07)

电力系统期刊文章参考文献

电力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电力工程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吴在军,胡敏强.基于IEC61850标准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研究[J].电网技术,20xx,27(10):61-65

[2]张沛超,高翔.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结构[J].电网技术,20xx,30(24):73-77

[3]高翔,张沛超.数字化变电站的主要特征和关键技术[J].电网技术,20xx,30(23):67-71

[4]吴国威.基于IEC61850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xx年

[5]陈轶玮.数字化变电站实用化研究[D].浙江大学,20xx年

[6]马辉数字化变电站技术丛书)))设计分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xx.

[7]高翔数字化变电站应用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xx.

[8]吴少华220kV变电站数字化改造工程[J].广东电力,20xx,23(6):38-42.

[9]郭永基.电力系统可靠性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10]王钢,丁茂生,李晓华等.数字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性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xx,24(7):47-52.

参考文献:

[1]吴在军,胡敏强。基于IEC61850标准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研究[J]。电网技术,20xx,27(10):61—65

[2]张沛超,高翔。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结构[J]。电网技术,20xx,30(24):73—77

[3]高翔,张沛超。数字化变电站的主要特征和关键技术[J]。电网技术,20xx,30(23):67—71

[4]吴国威。基于IEC61850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xx年

[5]陈轶玮。数字化变电站实用化研究[D]。浙江大学,20xx年

[6]马辉数字化变电站技术丛书)))设计分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xx。

[7]高翔数字化变电站应用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xx。

[8]吴少华220kV变电站数字化改造工程[J]。广东电力,20xx,23(6):38—42。

[9]郭永基。电力系统可靠性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10]王钢,丁茂生,李晓华等。数字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性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xx,24(7):47—52。

电力系统防雷技术应用研究论文

摘要: 雷击对电力系统的破坏会产生严重后果,因而电力系统内外部的防雷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因为科技进步使得防雷技术不断发展,而雷电这种自然现象对电力系统的危害还是会一直存在,故而要想让电力系统安全供电,重点还是应该做好防雷工作。文章主要通过雷电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影响论述来探讨电力系统防雷技术的应用,以期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有益建议。

关键词: 电力系统;防雷技术;应用

作为自然现象之一的雷电会对电力系统造成击穿、线路损害、设备失灵等不同的损坏,而且还雷电涌流还会进入系统二次设备,让相关保护装置出现失灵之类的恶性事故,由此严重威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也正是因为如此,人们一直在研究雷电及相关的防雷技术,通过大量的研究来研发更为有效的雷电保护装置,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1雷电与电力系统运行

尽管雷电属于自热现象,但是却是电力系统运行中的不可抗力,雷电是因为正电极存在负电荷而产生,能够在电场周围形成强大的高压,让空气绝缘被影响,受到损坏,而雷电间各种电极不断进行大量放电,尽管放电时间短且不会超过100,不过电流强度却高达100000A。闪电在放电中产生电火,在短时间内周围空气突然膨胀后爆鸣,从而产生了自然雷电现象。电力系统很容易被雷电所袭击,电力、设备与系统都会被电磁、热力影响,造成线路、电线等出现熔毁问题。并且电雷带来的高强度电压、电磁会极大影响电路与电线的绝缘体,只要存在高强度电压,电压强度就会很大,由此出现闪络问题,而这种问题在电力设备、线路等绝缘物体上发生就会让电力系统设备与线路出现损坏。尽管雷电会破坏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不过只要采取合理的防范方法,就能够预防雷电灾害。当下,避雷针(线)安装、电力系统设备绝缘性提升、避雷保护装置设置等是比较常用的雷电防护措施。

2防雷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

避雷器作为雷电流泄放通道,还可以被看成是等电位连接体,安装要对地,而在线路上并联,一般都处于高阻抗环境。雷击可以在一瞬间被避雷器导通,把雷电电流引向地上,同时让设备、线路、大地在等电位上,让电力系统不会因为强电势差而被损坏。雷击能量就打,只使用避雷器是无法完全把雷电流引入地上,也会损坏自身。所以,应该将功能不一样的避雷过压保护器件放置在各个电磁场强度空间。不同器件分工合作,让电流入地,保证低残压,也让避雷器的使用寿命更长。

电源系统防雷

所谓电源系统防雷就是利用避雷过压保护计算机系统电源与相关的交流配电部分,蒋避雷器安装在雷电波可能侵入的电力进线部位。电源系统有很多不一样保护级别。电源避雷器的'选择应该要与额定通流容量、电压保护水平相适应,让避雷器能够抵御雷电冲击。电影避雷器中残压特性十分重要,要想避雷器的保护效果更好就应该要使其残压更低。另外,必须兼顾避雷器能够具有很高的最大连续工作电压。原因就是如果最大连续额定工作电压不够高,避雷器会很快损坏。电源避雷器需要贴上失效警告指示,还有方便监管、维护的遥测端口。电源避雷器要有阻燃作用,防止失效与自毁情况下的起火问题。电源避雷器通常都具有失效分离装置。如果不能避雷就会自动断开电源系统,而且电源系统也会正常运行。在安装电源避雷器的过程中,要注意和电源系统的连接线越短越好,所使用的阻燃型多股铜导线的横截面面积不能超过25mm2,要紧密地并排,可以绑扎布放。避雷器接地线所使用的25mm2到35mm2的阻燃型多股铜导线,要么尽量就近入地,要么就近和交流保护接地汇流排或者直接和接地网连接。

通信系统防雷

一般数据线路上会串联接口避雷器,而且是以不影响数据传输作为应用依据。数据接口的工作带要宽、物理接口要合适,并且还要考虑到接口速率,以更好地保护避雷器。数据设备接口的连接为了增加插损,要少用转接方法,这样才可以让信号更好地传输。而在选择速率高的数据设备接口时,要考虑起驻波比、极间电容、漏电流小、响应时间快的数据避雷器。从信号工作电压层面选择动作电压、限制电压合理的数据接口,以保护避雷器。选择抗雷电冲击力强的数据避雷器时,应该要充分了解设备接口抗雷电要求。数据避雷器的接地连接一定要有效,就近连接接地线与被保护数据设备的地线,而接地线截面不能低于25mm2。

机房接地改造

接地系统在电力系计算机系统避雷过压保护技术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防静电接地、防雷接地、保护接地等都属于接地技术。这些接地的用途、意义、要求都不一样,糖醋分设每个独立接地体是较为常见的,不过,由于雷击环境中,防雷接地系统和别的接地系统有电势差,所以很容易出现反击事故,让电子设备被损坏。所以,需要等电位连接全部接地系统。

3结语 总之,电力系统在不断发展,而且被运用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行业,因此其作用极大。我国经济发展日盛,电量需求巨大,电力供应异常重要。因此,需要对电力系统进行有效保护。一直以来,雷击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尤甚,因而电力系统中防雷技术的应用受到高度重视。在电力系统防雷技术应用中,我们必须要通过具体的实际情况来采取科学、有效的防雷措施。在对电力系统的防雷工作中,要积极地采取新技术新措施,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张金国.电力系统防雷措施研究[J].科技创业家,2013(4):63

[2]王少先.电力系统防雷工程设计浅谈[J].科技资讯,2012(2):51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