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功能复合材料科普论文

发布时间:

功能复合材料科普论文

1、玻璃纤维:

目前用于高性能复合材料的玻璃纤维主要有高强度玻璃纤维、石英玻璃纤维和高硅氧玻璃纤维等。

高强度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不仅应用在军用方面,近年来民用产品也有广泛应用,如防弹头盔、防弹服、直升飞机机翼、预警机雷达罩、各种高压压力容器、民用飞机直板、体育用品、各类耐高温制品以及近期报道的性能优异的轮胎帘子线等。

2、碳纤维:

碳纤维具有强度高、模量高、耐高温、导电等一系列性能,首先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在运动器具和体育用品方面也广泛采用。

土木建筑、交通运输、汽车、能源等领域大规模采用工业级碳纤维。

3、芳纶纤维:

芳纶纤维比强度、比模量较高,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高性能复合材料零部件(如火箭发动机壳体、飞机发动机舱、整流罩、方向舵等)、舰船(如航空母舰、核潜艇、游艇、救生艇等)、汽车(如轮胎帘子线、高压软管、摩擦材料、高压气瓶等)以及耐热运输带、体育运动器材等。

4、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

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主要有长纤维增强粒料(LFP)、连续纤维增强预浸带(MITT)和玻璃纤维毡增强型热塑性复合材料(GMT)。

根据使用要求不同,树脂基体主要有PP、PE、PA、PBT、PEI、PC、PES、PEEK、PI、PAI等热塑性工程塑料,纤维种类包括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和硼纤维等一切可能的纤维品种。

扩展资料

复合材料主要可分为结构复合材料和功能复合材料两大类。

1、结构复合材料是作为承力结构使用的材料,基本上由能承受载荷的增强体组元与能连接增强体成为整体材料同时又起传递力作用的基体组元构成。

增强体包括各种玻璃、陶瓷、碳素、高聚物、金属以及天然纤维、织物、晶须、片材和颗粒等,基体则有高聚物(树脂)、金属、陶瓷、玻璃、碳和水泥等。

2、功能复合材料一般由功能体组元和基体组元组成,基体不仅起到构成整体的作用,而且能产生协同或加强功能的作用。

功能复合材料是指除机械性能以外而提供其他物理性能的复合材料。如:导电、超导、半导、磁性、压电、阻尼、吸波、透波、磨擦、屏蔽、阻燃、防热、吸声、隔热等凸显某一功能。统称为功能复合材料。

功能复合材料主要由功能体和增强体及基体组成。功能体可由一种或以上功能材料组成。多元功能体的复合材料可以具有多种功能。同时,还有可能由于复合效应而产生新的功能。多功能复合材料是功能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复合材料

这都不知道?

仅供参考;《功能高分子材料》课程是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材料化学和应用化学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它是建立在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基础上,并与其它多种学科如物理学、生物学、医学、分离科学等交叉的综合性课程。由于涉及领域非常广泛,如涵盖了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反应型功能高分子材料、电功能高分子材料、光功能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功能膜材料、生物医用功能高分子材料、液晶高分子材料、环境敏感高分子材料等,该门课程教学质量的优劣对学生能否深入了解功能性高分子的设计、表征和应用非常重要。考虑到《功能高分子材料》课程一般是在大三的下学期或大四的上学期开设,这时学生面临着考研复习和找工作等问题,很难静下心来进行深入的学习。因此,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我校高分子材料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笔者对《功能高分子材料》课程的教学从教材选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面进行了探索。下面,笔者就自己的点滴体会进行论述。1教材的选定和内容的精讲自高分子学科在我国诞生以来,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发展非常迅速,目前为止国内所见的教材已有十多种。由于功能高分子材料发展非常迅速,为了获取最新的知识,不能选择那些出版年月较老的教材。另外,还要保证教材编写的质量。经过对不同教材的比较,结合我校实际,最终选用了赵文元和王亦军编著的由化学工业出版社于2008年出版的教材。该教材是在1996年版的基础上,加入了许多新的功能高分子方面的研究内容,并结合实际对一部分内容进行了一定的删改。经过对该教材一段时间的试用,我们发现效果较好。另外,针对课时有限而授课内容多的矛盾,应突出教学重点,选择最热门和重要的部分进行精讲,其它部分略讲或者学生自学。2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多媒体教学是指运用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教学课件来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它具有课堂容量大、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易于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等优点。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课程开始实行多媒体教学。功能高分子材料方面新概念多,涉及领域广,借助多媒体技术,不仅可向学生直观地展示有关功能高分子设计实例,而且可插入适当的生产生活实例,使抽象枯燥的功能高分子材料课程更加具体生动。同时,要注意的是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课件的水平。因此,老师应努力提高教学课件的制作水平。另外,我们也注意到,多媒体教学的上课进度明显要快于传统的板书教学。这样,对于某些特别重要的理论公式的学习和推导,通过多媒体教学难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全理解,这时就应该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因此,我们应采取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既保证学生对课程感兴趣,又能让学生真正深入的理解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知识。3联系生活实际,引出所要讲述的功能高分子材料以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或新闻报道中的最新科技进展为例子,引出将要介绍的功能高分子材料。这样既能让学生意识到功能高分子材料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了解到最新的研究成果,提高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如从全球都非常关注的环保问题出发,引出废水和废气处理方面的功能高分子材料,介绍这些功能高分子材料的设计思路和原理,让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角度深入理解所学的功能高分子知识。同时,还可以提出一些生活中材料的不足,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出解决这些材料不足之处的方法或设计新的功能高分子材料的想法。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的提高,教学效果也会明显得到改善。4利用网络资源,紧跟最新研究进展,实时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功能高分子材料是一门发展非常迅速的学科,每隔一段时间都有新的研究成果诞生,我们应根据情况实时的补充那些热门和重要的研究成果到教学内容中,让学生了解到最新的功能高分子知识,提高学生对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兴趣。互联网上资源丰富,内容更新快,是老师补充教学内容的最佳途径。目前,利用网络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老师可以制作一个功能高分子的网页,提供最新研究成果的链接,方便学生浏览。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在网上搜索最新的研究成果,再在课堂上以口头报告的形式传达给同学。这样,既能让学生对功能高分子材料进行全面的了解,又能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教学,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5互动式教学,学生做“学术报告”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关键性环节,如何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老师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针对功能高分子材料涵盖领域多,可以从热门的领域中选择几个作为报告题目,然后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共同完成查找资料和组织讲稿的工作。最后,从各小组中选出一人作为代表上台做“学术报告”,每个小组之间互相提问。

纳米材料技术作为一门高新科学技术,纳米技术具有极大的价值和作用。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纳米材料与技术3000字论文,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纳米材料与技术3000字论文篇一:《试谈纳米复合材料技术发展及前景》 [摘要]纳米材料是指材料显微结构中至少有一相的一维尺度在100nm以内的材料。纳米材料由于平均粒径微小、表面原子多、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因而其性质显示出独特的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等特性,具有许多常规材料不可能具有的性能。纳米材料由于其超凡的特性,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不少学者认为纳米材料将是21世纪最有前途的材料之一,纳米技术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技术。 [关键词]高聚物纳米复合材料 一、 纳米材料的特性 当材料的尺寸进入纳米级,材料便会出现以下奇异的物理性能: 1、尺寸效应 当超细微粒的尺寸与光波波长、德布罗意波长以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投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晶体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非晶态纳米微粒的颗粒表面附近原子密度减小,导致声、光电、磁、热、力学等特性呈现出新的小尺寸效应。如当颗粒的粒径降到纳米级时,材料的磁性就会发生很大变化,如一般铁的矫顽力约为80A/m,而直径小于20nm的铁,其矫顽力却增加了1000倍。若将纳米粒子添加到聚合物中,不但可以改善聚合物的力学性能,甚至还可以赋予其新性能。 2、表面效应 一般随着微粒尺寸的减小,微粒中表面原子与原子总数之比将会增加,表面积也将会增大,从而引起材料性能的变化,这就是纳米粒子的表面效应。 纳米微粒尺寸d(nm) 包含总原子表面原子所占比例(%)103×1042044××1028013099从表1中可以看出,随着纳米粒子粒径的减小,表面原子所占比例急剧增加。由于表面原子数增多,原子配位不足及高的表面能,使这些表面原子具有高的活性,很容易与 其它 原子结合。若将纳米粒子添加到高聚物中,这些具有不饱和性质的表面原子就很容易同高聚物分子链段发生物理化学作用。 3、量子隧道效应 微观粒子贯穿势垒的能力称为隧道效应。纳米粒子的磁化强度等也具有隧道效应,它们可以穿越宏观系统的势垒而产生变化,这称为纳米粒子的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它的研究对基础研究及实际 应用,如导电、导磁高聚物、微波吸收高聚物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聚物/纳米复合材料的技术进展 对于高聚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十分广泛,按纳米粒子种类的不同可把高聚物/纳米复合材料分为以下几类: 1、高聚物/粘土纳米复合材料 由于层状无机物在一定驱动力作用下能碎裂成纳米尺寸的结构微区,其片层间距一般为纳米级,它不仅可让聚合物嵌入夹层,形成“嵌入纳米复合材料”,还可使片层均匀分散于聚合物中形成“层离纳米复合材料”。其中粘土易与有机阳离子发生交换反应,具有的亲油性甚至可引入与聚合物发生反应的官能团来提高其粘结。其制备的技术有插层法和剥离法,插层法是预先对粘土片层间进行插层处理后,制成“嵌入纳米复合材料”,而剥离法则是采用一些手段对粘土片层直接进行剥离,形成“层离纳米复合材料”。 2、高聚物/刚性纳米粒子复合材料 用刚性纳米粒子对力学性能有一定脆性的聚合物增韧是改善其力学性能的另一种可行性 方法 。随着无机粒子微细化技术和粒子表面处理技术的 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纳米级无机粒子的出现,塑料的增韧彻底冲破了以往在塑料中加入橡胶类弹性体的做法。采用纳米刚性粒子填充不仅会使韧性、强度得到提高,而且其性价比也将是不能比拟的。 3、高聚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 碳纳米管于1991年由 发现,其直径比碳纤维小数千倍,其主要用途之一是作为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 碳纳米管的力学性能相当突出。现已测出碳纳米管的强度实验值为30-50GPa。尽管碳纳米管的强度高,脆性却不象碳纤维那样高。碳纤维在约1%变形时就会断裂,而碳纳米管要到约18%变形时才断裂。碳纳米管的层间剪切强度高达500MPa,比传统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高一个数量级。 在电性能方面,碳纳米管作聚合物的填料具有独特的优势。加入少量碳纳米管即可大幅度提高材料的导电性。与以往为提高导电性而向树脂中加入的碳黑相比,碳纳米管有高的长径比,因此其体积含量可比球状碳黑减少很多。同时,由于纳米管的本身长度极短而且柔曲性好,填入聚合物基体时不会断裂,因而能保持其高长径比。爱尔兰都柏林Trinity学院进行的研究表明,在塑料中含2%-3%的多壁碳纳米管使电导率提高了14个数量级,从10-12s/m提高到了102s/m。 三、前景与展望 在高聚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高聚物与纳米材料的分散缺乏专业设备,用传统的设备往往不能使纳米粒子很好的分散,同时高聚物表面处理还不够理想。我国纳米材料研究起步虽晚但 发展 很快,对于有些方面的研究 工作与国外相比还处于较先进水平。如:漆宗能等对聚合物基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黄锐等利用刚性粒子对聚合物改性的研究都在学术界很有影响;另外,四川大学高分子 科学 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发明的磨盘法、超声波法制备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也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手段。尽管如此,在总体水平上我国与先进国家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但无可否认,纳米材料由于独特的性能,使其在增强聚合物 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前景,纳米材料的应用对开发研究高性能聚合物复合材料有重大意义。特别是随着廉价纳米材料不断开发应用,粒子表面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纳米材料增强、增韧聚合物机理的研究不断完善,纳米材料改性的聚合物将逐步向 工业 化方向发展,其应用前景会更加诱人。 参考 文献 : [1] 李见主编.新型材料导论.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7. [2]都有为.第三期工程科技 论坛 ——‘纳米材料与技术’ 报告 会. [3]rohlich J,Kautz H,Thomann R[J].Polymer,2004,45(7):2155-2164. 纳米材料与技术3000字论文篇二:《试论纳米技术在新型包装材料中的应用》 【摘 要】作为一门高新科学技术,纳米技术具有极大的价值和作用。进入20世纪90年代,纳米科学得到迅速的发展,产生了纳米材料学、纳米化工学、纳米机械学及纳米生物学等,由此产生的纳米技术产品也层出不穷,并开始涉及汽车行业。 【关键词】纳米技术 包装材料 1 纳米技术促进了汽车材料技术的发展 纳米技术可应用在汽车的任何部位,包括发动机、底盘、车身、内饰、车胎、传动系统、排气系统等。例如,在汽车车身部分,利用纳米技术可强化钢板结构,提高车体的碰撞安全性。另外,利用纳米涂料烤漆,可使车身外观色泽更为鲜亮、更耐蚀、耐磨。内装部分,利用纳米材料良好的吸附能力、杀菌能力、除臭能力使室内空气更加清洁、安全。在排气系统方面,利用纳米金属做为触媒,具有较高的转换效果。 由于纳米技术具有奇特功效,它在汽车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提升汽车性能的同时延长使用寿命。 2 现代汽车上的纳米材料 (1)纳米面漆。汽车面漆是对汽车质量的直观评价,它不但决定着汽车的美观与否,而且直接影响着汽车的市场竞争力。所以汽车面漆除要求具有高装饰性外,还要求有优良的耐久性,包括抵抗紫外线、水分、化学物质及酸雨的侵蚀和抗划痕的性能。纳米涂料可以满足上述要求。纳米颗粒分散在有机聚合物骨架中,作承受负载的填料,与骨架材料相互作用,有助于提高材料的韧性和其它机械性能。研究表明,将10%的纳米级TiO2粒子完全分散于树脂中,可提高其机械性能,尤其可使抗划痕性能大大提高,而且外观好,利于制造汽车面漆涂料;将改性纳米CaCO3以质量分数15%加入聚氨酯清漆涂料中,可提高清漆涂料的光泽、流平性、柔韧性及涂层硬度等。 纳米TiO2是一种抗紫外线辐射材料,加之其极微小颗粒的比表面积大,能在涂料干燥时很快形成网络结构,可同时增强涂料的强度、光洁度和抗老化性;以纳米高岭土作填料,制得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纳米复合材料不仅透明,而且吸收紫外线,同时也可提高热稳定性,适合于制造汽车面漆涂料。 (2)纳米塑料。纳米塑料可以改变传统塑料的特性,呈现出优异的物理性能:强度高,耐热性强,比重更小。随着汽车应用塑料数量越来越多,纳米塑料会普遍应用在汽车上。主要有阻燃塑料、增强塑料、抗紫外线老化塑料、抗菌塑料等。阻燃塑料是燃烧时,超细的纳米材料颗粒能覆盖在被燃材料表面并生成一层均匀的碳化层,起到隔热、隔氧、抑烟和防熔滴的作用,从而起到阻燃作用。 目前汽车设计要求规定,凡通过乘客座舱的线路、管路和设备材料必须要符合阻燃标准,例如内饰和电气部分的面板、包裹导线的胶套,包裹线束的波纹管、胶管等,使用阻燃塑料比较容易达到要求。增强塑料是在塑料中填充经表面处理的纳米级无机材料蒙脱土、CaCO3、SiO2等,这些材料对聚丙烯的分子结晶有明显的聚敛作用,可以使聚丙烯等塑料的抗拉强度、抗冲击韧性和弹性模量上升,使塑料的物理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抗紫外线老化塑料是将纳米级的TiO2、ZnO等无机抗紫外线粉体混炼填充到塑料基材中。这些填充粉体对紫外线具有极好的吸收能力和反射能力,因此这种塑料能够吸收和反射紫外线,比普通塑料的抗紫外线能力提高20倍以上。据报道这类材料经过连续700小时热光照射后,其扩张强度损失仅为10%,如果作为暴露在外的车身塑料构件材料,能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抗菌塑料是将无机的纳米级抗菌剂利用纳米技术充分地分散于塑料制品中,可将附着在塑料上的细菌杀死或抑制生长。这些纳米级抗菌剂是以银、锌、铜等金属离子包裹纳米TiO2、CaCO3等制成,可以破坏细菌生长环境。据介绍无机纳米抗菌塑料加工简单,广谱抗菌,24小时接触杀菌率达90%,无副作用。 (3)纳米润滑剂。纳米润滑剂是采用纳米技术改善润滑油分子结构的纯石油产品,它不会对润滑油添加剂、稳定剂、处理剂、发动机增润剂和减磨剂等产品产生不良作用,只是在零件金属表面自动形成纯烃类单个原子厚度的一层薄膜。由于这些微小烃类分子间的相互吸附作用,能够完全填充金属表面的微孔,最大可能地减小金属与金属间微孔的摩擦。与高级润滑油或固定添加剂相比,其极压可增加3倍-4倍,磨损面减小16倍。由于金属表面得到了保护,减小了磨损,使用寿命成倍增加。 另外,由于纳米粒子尺寸小,经过纳米技术处理的部分材料耐磨性是黄铜的27倍、钢铁的7倍。目前纳米陶瓷轴承已经应用在奔驰等高级轿车上,使机械转速加快、质量减小、稳定性增强,使用寿命延长。 (4)纳米汽油。纳米汽油最大优点是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目前已经开始研制。该技术是一种利用现代最新纳米技术开发的汽油微乳化剂。它能对汽油品质进行改造,最大限度地促进汽油燃烧,使用时只要将微乳化剂以适当比例加入汽油便可。交通部汽车运输节能技术检测中心的专家经试验后认为,汽车在使用加入该微乳化剂的汽油后,可降低其油耗10%~20%,增加动力性能25%,并使尾气中的污染物(浮碳、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等)排放降低50%~80%。它还可以清除积碳,提高汽油的综合性能。更令人注意的是,纳米技术应用在燃料电池上,可以节省大量成本。因为纳米材料在室温条件下具有优异的储氢能力。根据实验结果,在室温常压下,约2/3的氢能可以从这些纳米材料中得以释放,故其能替代昂贵的超低温液氢储存装置。 (5)纳米橡胶。汽车中橡胶材料的应用以轮胎的用量最大。在轮胎橡胶的生产中,橡胶助剂大部分成粉体状,如炭黑、白炭黑等补强填充剂、促进剂、防老剂等。以粉体状物质而言,纳米化是现阶段橡胶的主要发展趋势。新一代纳米技术已成功运用其它纳米粒子作为助剂,而不再局限于使用炭黑或白炭黑,汽车中最大的改变即是,轮胎的颜色已不再仅限于黑色,而能有多样化的鲜艳色彩。另外无论在强度、耐磨性或抗老化等性能上,新的纳米轮胎均较传统轮胎都优异,例如轮胎侧面胶的抗裂痕性能将由10万次提高到50万次。 (6)纳米传感器。传感器是纳米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纳米技术的进步,造价更低、功能更强的微型传感器将广泛应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半导体纳米材料做成的各种传感器,可灵敏地检测温度、湿度和大气成分的变化,这在汽车尾气和大气环境保护上已得到应用。纳米材料来制作汽车尾气传感器,可以对汽车尾气中的污染气体进行吸附与过滤,并对超标的尾气排放情况进行监控与报警,从而更好地提高汽车尾气的净化程度,降低汽车尾气的排放。我国纳米压力传感器的研制已获得成功,产品整体性能超过国外的超微传感器,缩小了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与世界先进国家存在的差距。有专家认为,到2020年,纳米传感器将成为主流。 (7)纳米电池。早在1991年被人类发现的碳纳米管韧性很高,导电性极强,兼具金属性和半导体性,强度比钢高100倍, 密度只有钢的1/6。我国科学家最近已经合成高质量的碳纳米材料,使我国新型储氢材料研究一举跃入世界先进行列。此种新材料能储存和凝聚大量的氢气,并可做成燃料电池驱动汽车,储氢材料的发展还会给未来的交通工具带来新型的清洁能源。 结语 随着材料技术的发展,纳米技术已成为当今研究领域中最富有活力,对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影响的研究对象。纳米科技正在推动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变革,未来汽车技术的发展,有极大部分与纳米技术密切相关,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将会给汽车新能源、新材料、新零部件带来深远的影响。对于汽车制造商而言,纳米技术的有效运用,有效地促进技术升级、提升附加价值。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纳米技术必将在汽车的制造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肖永清.纳米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J].轻型汽车技术,. [2]潘钰娴,樊琳.纳米材料的研究和应用[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2. [3]周李承,蒋易,周宜开,任恕,聂棱.光纤纳米生物传感器的现状及发展[J].传感器技术,2002,(1):18~21 纳米材料与技术3000字论文篇三:《试谈纳米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纳米材料的兴起、纳米材料及其性质表现、纳米材料的应用示例、纳米材料的前景展望,以供与大家交流。 关键词:纳米材料;应用;前景展望 1.纳米技术引起纳米材料的兴起 1959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预言,人类可以用小的机器制作更小的机器,最后实现根据人类意愿逐个排列原子、制造产品,这是关于纳米科技最早的梦想。80年代初,德国科学家成功地采用惰性气体凝聚原位加压法制得纯物质的块状纳米材料后,纳米材料的研究及其制备技术在近年来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由于纳料材料具有独特的纳米晶粒及高浓度晶界特征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小尺寸量子效应和晶界效应,使其表现出一系列与普通多晶体和非晶态固体有本质差别的力学、磁、光、电、声等性能,使得对纳米材料的制备、结构、性能及其应用研究成为90年代材料科学研究的 热点 。1991年,美国科学家成功地合成了碳纳米管,并发现其质量仅为同体积钢的1/6,强度却是钢的10倍,因此称之为超级纤维.这一纳米材料的发现标志人类对材料性能的发掘达到了新的高度。1999年,纳米产品的年营业额达到500亿美元。 2.纳米材料及其性质表现 纳米材料 纳米(nm)是长度单位,1纳米是10-9米(十亿分之一米),对宏观物质来说,纳米是一个很小的单位,不如,人的头发丝的直径一般为7000-8000nm,人体红细胞的直径一般为3000-5000nm,一般病毒的直径也在几十至几百纳米大小,金属的晶粒尺寸一般在微米量级;对于微观物质如原子、分子等以前用埃来表示,1埃相当于1个氢原子的直径,1纳米是10埃。一般认为纳米材料应该包括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材料的特征尺寸在1-100nm之间,二是材料此时具有区别常规尺寸材料的一些特殊物理化学特性。 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 纳米材料高度的弥散性和大量的界面为原子提供了短程扩散途径,导致了高扩散率,它对蠕变,超塑性有显著影响,并使有限固溶体的固溶性增强、烧结温度降低、化学活性增大、耐腐蚀性增强。因此纳米材料所表现的力、热、声、光、电磁等性质,往往不同于该物质在粗晶状态时表现出的性质。与传统晶体材料相比,纳米材料具有高强度——硬度、高扩散性、高塑性——韧性、低密度、低弹性模量、高电阻、高比热、高热膨胀系数、低热导率、强软磁性能。这些特殊性能使纳米材料可广泛地用于高力学性能环境、光热吸收、非线性光学、磁记录、特殊导体、分子筛、超微复合材料、催化剂、热交换材料、敏感元件、烧结助剂、润滑剂等领域。 3.纳米材料的应用示例 目前纳米材料主要用于下列方面: 高硬度、耐磨WC-Co纳米复合材料 纳米结构的WC-Co已经用作保护涂层和切削工具。这是因为纳米结构的WC-Co在硬度、耐磨性和韧性等方面明显优于普通的粗晶材料。其中,力学性能提高约一个量级,还可能进一步提高。高能球磨或者化学合成WC-Co纳米合金已经工业化。化学合成包括三个主要步骤:起始溶液的制备与混和;喷雾干燥形成化学性均匀的原粉末;再经流床热化学转化成为纳米晶WC-Co粉末。喷雾干燥和流床转化已经用来批量生产金属碳化物粉末。WC-Co粉末可在真空或氢气氛下液相烧结成块体材料。VC或Cr3C2等碳化物相的掺杂,可以抑制烧结过程中的晶粒长大。 纳米结构软磁材料 Finemet族合金已经由日本的Hitachi Special Metals,德国的Vacuumschmelze GmbH和法国的 Imply等公司推向市场,已制造销售许多用途特殊的小型铁芯产品。日本的 Alps Electric Co.一直在开发Nanoperm族合金,该公司与用户合作,不断扩展纳米晶Fe-Zr-B合金的应用领域。 电沉积纳米晶Ni 电沉积薄膜具有典型的柱状晶结构,但可以用脉冲电流将其破碎。精心地控制温度、pH值和镀池的成份,电沉积的Ni晶粒尺寸可达10nm。但它在350K时就发生反常的晶粒长大,添加溶质并使其偏析在晶界上,以使之产生溶质拖拽和Zener粒子打轧效应,可实现结构的稳定。例如,添加千分之几的磷、流或金属元素足以使纳米结构稳定至600K。电沉积涂层脉良好的控制晶粒尺寸分布,表现为Hall-Petch强化行为、纯Ni的耐蚀性好。这些性能以及可直接涂履的工艺特点,使管材的内涂覆,尤其是修复核蒸汽发电机非常方便。这种技术已经作为 EectrosleeveTM工艺商业化。在这项应用中,微合金化的涂层晶粒尺寸约为100nm,材料的拉伸强度约为锻造Ni的两倍,延伸率为15%。晶间开裂抗力大为改善。 基纳米复合材料 Al基纳米复合材料以其超高强度(可达到)为人们所关注。其结构特点是在非晶基体上弥散分布着纳米尺度的a-Al粒子,合金元素包括稀土(如Y、Ce)和过渡族金属(如 Fe、Ni)。通常必须用快速凝固技术(直接淬火或由初始非晶态通火)获得纳米复合结构。但这只能得到条带或雾化粉末。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与晶化后的非晶合金相类似,即室温下超常的高屈服应力和加工软化(导致拉神状态下的塑性不稳定性)。这类纳米材料(或非晶)可以固结成块材。例如,在略低于非晶合金的晶化温度下温挤。加工过程中也可以完全转变为晶体,晶粒尺寸明显大干部份非晶的纳米复合材料。典型的Al基体的晶粒尺寸为100~200nm,镶嵌在基体上的金属间化合物粒子直径约50nm。强度为~1GPa,拉伸韧性得到改善。另外,这种材料具有很好的强度与模量的结合以及疲劳强度。温挤Al基纳米复合材料已经商业化,注册为Gigas TM。雾化的粉末可以固结成棒材,并加工成小尺寸高强度部件。类似的固结材料在高温下表现出很好的超塑性行为:在1s-1的高应变速率下,延伸率大于500%。 4.纳米材料的前景趋向 经过我国材料技术人员多年对纳米技术的研究探索,现在科学家已经能够在实验室操纵单个原子,纳米技术有了飞跃式的发展。纳米技术的应用研究正在半导体芯片、癌症诊断、光学新材料和生物分子追踪4大领域高速发展。可以预测:不久的将来纳米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平面显示用发光纳米粒子与纳米复合物、纳米光子晶体将应运而生;用于集成电路的单电子晶体管、记忆及逻辑元件、分子化学组装计算机将投入应用;分子、原子簇的控制和自组装、量子逻辑器件、分子电子器件、纳米机器人、集成生物化学传感器等将被研究制造出来。 近年来还有一些引人注目的发展趋势新动向,如:(1)纳米组装体系蓝绿光的研究出现新的苗头;(2)巨电导的发现;(3)颗粒膜巨磁电阻尚有潜力;(4)纳米组装体系设计和制造有新进展。

多功能纤维复合材料论文

上中国知网上的论文学习

纳米材料技术作为一门高新科学技术,纳米技术具有极大的价值和作用。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纳米材料与技术3000字论文,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纳米材料与技术3000字论文篇一:《试谈纳米复合材料技术发展及前景》 [摘要]纳米材料是指材料显微结构中至少有一相的一维尺度在100nm以内的材料。纳米材料由于平均粒径微小、表面原子多、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因而其性质显示出独特的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等特性,具有许多常规材料不可能具有的性能。纳米材料由于其超凡的特性,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不少学者认为纳米材料将是21世纪最有前途的材料之一,纳米技术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技术。 [关键词]高聚物纳米复合材料 一、 纳米材料的特性 当材料的尺寸进入纳米级,材料便会出现以下奇异的物理性能: 1、尺寸效应 当超细微粒的尺寸与光波波长、德布罗意波长以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投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晶体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非晶态纳米微粒的颗粒表面附近原子密度减小,导致声、光电、磁、热、力学等特性呈现出新的小尺寸效应。如当颗粒的粒径降到纳米级时,材料的磁性就会发生很大变化,如一般铁的矫顽力约为80A/m,而直径小于20nm的铁,其矫顽力却增加了1000倍。若将纳米粒子添加到聚合物中,不但可以改善聚合物的力学性能,甚至还可以赋予其新性能。 2、表面效应 一般随着微粒尺寸的减小,微粒中表面原子与原子总数之比将会增加,表面积也将会增大,从而引起材料性能的变化,这就是纳米粒子的表面效应。 纳米微粒尺寸d(nm) 包含总原子表面原子所占比例(%)103×1042044××1028013099从表1中可以看出,随着纳米粒子粒径的减小,表面原子所占比例急剧增加。由于表面原子数增多,原子配位不足及高的表面能,使这些表面原子具有高的活性,很容易与 其它 原子结合。若将纳米粒子添加到高聚物中,这些具有不饱和性质的表面原子就很容易同高聚物分子链段发生物理化学作用。 3、量子隧道效应 微观粒子贯穿势垒的能力称为隧道效应。纳米粒子的磁化强度等也具有隧道效应,它们可以穿越宏观系统的势垒而产生变化,这称为纳米粒子的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它的研究对基础研究及实际 应用,如导电、导磁高聚物、微波吸收高聚物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聚物/纳米复合材料的技术进展 对于高聚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十分广泛,按纳米粒子种类的不同可把高聚物/纳米复合材料分为以下几类: 1、高聚物/粘土纳米复合材料 由于层状无机物在一定驱动力作用下能碎裂成纳米尺寸的结构微区,其片层间距一般为纳米级,它不仅可让聚合物嵌入夹层,形成“嵌入纳米复合材料”,还可使片层均匀分散于聚合物中形成“层离纳米复合材料”。其中粘土易与有机阳离子发生交换反应,具有的亲油性甚至可引入与聚合物发生反应的官能团来提高其粘结。其制备的技术有插层法和剥离法,插层法是预先对粘土片层间进行插层处理后,制成“嵌入纳米复合材料”,而剥离法则是采用一些手段对粘土片层直接进行剥离,形成“层离纳米复合材料”。 2、高聚物/刚性纳米粒子复合材料 用刚性纳米粒子对力学性能有一定脆性的聚合物增韧是改善其力学性能的另一种可行性 方法 。随着无机粒子微细化技术和粒子表面处理技术的 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纳米级无机粒子的出现,塑料的增韧彻底冲破了以往在塑料中加入橡胶类弹性体的做法。采用纳米刚性粒子填充不仅会使韧性、强度得到提高,而且其性价比也将是不能比拟的。 3、高聚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 碳纳米管于1991年由 发现,其直径比碳纤维小数千倍,其主要用途之一是作为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 碳纳米管的力学性能相当突出。现已测出碳纳米管的强度实验值为30-50GPa。尽管碳纳米管的强度高,脆性却不象碳纤维那样高。碳纤维在约1%变形时就会断裂,而碳纳米管要到约18%变形时才断裂。碳纳米管的层间剪切强度高达500MPa,比传统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高一个数量级。 在电性能方面,碳纳米管作聚合物的填料具有独特的优势。加入少量碳纳米管即可大幅度提高材料的导电性。与以往为提高导电性而向树脂中加入的碳黑相比,碳纳米管有高的长径比,因此其体积含量可比球状碳黑减少很多。同时,由于纳米管的本身长度极短而且柔曲性好,填入聚合物基体时不会断裂,因而能保持其高长径比。爱尔兰都柏林Trinity学院进行的研究表明,在塑料中含2%-3%的多壁碳纳米管使电导率提高了14个数量级,从10-12s/m提高到了102s/m。 三、前景与展望 在高聚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高聚物与纳米材料的分散缺乏专业设备,用传统的设备往往不能使纳米粒子很好的分散,同时高聚物表面处理还不够理想。我国纳米材料研究起步虽晚但 发展 很快,对于有些方面的研究 工作与国外相比还处于较先进水平。如:漆宗能等对聚合物基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黄锐等利用刚性粒子对聚合物改性的研究都在学术界很有影响;另外,四川大学高分子 科学 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发明的磨盘法、超声波法制备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也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手段。尽管如此,在总体水平上我国与先进国家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但无可否认,纳米材料由于独特的性能,使其在增强聚合物 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前景,纳米材料的应用对开发研究高性能聚合物复合材料有重大意义。特别是随着廉价纳米材料不断开发应用,粒子表面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纳米材料增强、增韧聚合物机理的研究不断完善,纳米材料改性的聚合物将逐步向 工业 化方向发展,其应用前景会更加诱人。 参考 文献 : [1] 李见主编.新型材料导论.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7. [2]都有为.第三期工程科技 论坛 ——‘纳米材料与技术’ 报告 会. [3]rohlich J,Kautz H,Thomann R[J].Polymer,2004,45(7):2155-2164. 纳米材料与技术3000字论文篇二:《试论纳米技术在新型包装材料中的应用》 【摘 要】作为一门高新科学技术,纳米技术具有极大的价值和作用。进入20世纪90年代,纳米科学得到迅速的发展,产生了纳米材料学、纳米化工学、纳米机械学及纳米生物学等,由此产生的纳米技术产品也层出不穷,并开始涉及汽车行业。 【关键词】纳米技术 包装材料 1 纳米技术促进了汽车材料技术的发展 纳米技术可应用在汽车的任何部位,包括发动机、底盘、车身、内饰、车胎、传动系统、排气系统等。例如,在汽车车身部分,利用纳米技术可强化钢板结构,提高车体的碰撞安全性。另外,利用纳米涂料烤漆,可使车身外观色泽更为鲜亮、更耐蚀、耐磨。内装部分,利用纳米材料良好的吸附能力、杀菌能力、除臭能力使室内空气更加清洁、安全。在排气系统方面,利用纳米金属做为触媒,具有较高的转换效果。 由于纳米技术具有奇特功效,它在汽车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提升汽车性能的同时延长使用寿命。 2 现代汽车上的纳米材料 (1)纳米面漆。汽车面漆是对汽车质量的直观评价,它不但决定着汽车的美观与否,而且直接影响着汽车的市场竞争力。所以汽车面漆除要求具有高装饰性外,还要求有优良的耐久性,包括抵抗紫外线、水分、化学物质及酸雨的侵蚀和抗划痕的性能。纳米涂料可以满足上述要求。纳米颗粒分散在有机聚合物骨架中,作承受负载的填料,与骨架材料相互作用,有助于提高材料的韧性和其它机械性能。研究表明,将10%的纳米级TiO2粒子完全分散于树脂中,可提高其机械性能,尤其可使抗划痕性能大大提高,而且外观好,利于制造汽车面漆涂料;将改性纳米CaCO3以质量分数15%加入聚氨酯清漆涂料中,可提高清漆涂料的光泽、流平性、柔韧性及涂层硬度等。 纳米TiO2是一种抗紫外线辐射材料,加之其极微小颗粒的比表面积大,能在涂料干燥时很快形成网络结构,可同时增强涂料的强度、光洁度和抗老化性;以纳米高岭土作填料,制得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纳米复合材料不仅透明,而且吸收紫外线,同时也可提高热稳定性,适合于制造汽车面漆涂料。 (2)纳米塑料。纳米塑料可以改变传统塑料的特性,呈现出优异的物理性能:强度高,耐热性强,比重更小。随着汽车应用塑料数量越来越多,纳米塑料会普遍应用在汽车上。主要有阻燃塑料、增强塑料、抗紫外线老化塑料、抗菌塑料等。阻燃塑料是燃烧时,超细的纳米材料颗粒能覆盖在被燃材料表面并生成一层均匀的碳化层,起到隔热、隔氧、抑烟和防熔滴的作用,从而起到阻燃作用。 目前汽车设计要求规定,凡通过乘客座舱的线路、管路和设备材料必须要符合阻燃标准,例如内饰和电气部分的面板、包裹导线的胶套,包裹线束的波纹管、胶管等,使用阻燃塑料比较容易达到要求。增强塑料是在塑料中填充经表面处理的纳米级无机材料蒙脱土、CaCO3、SiO2等,这些材料对聚丙烯的分子结晶有明显的聚敛作用,可以使聚丙烯等塑料的抗拉强度、抗冲击韧性和弹性模量上升,使塑料的物理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抗紫外线老化塑料是将纳米级的TiO2、ZnO等无机抗紫外线粉体混炼填充到塑料基材中。这些填充粉体对紫外线具有极好的吸收能力和反射能力,因此这种塑料能够吸收和反射紫外线,比普通塑料的抗紫外线能力提高20倍以上。据报道这类材料经过连续700小时热光照射后,其扩张强度损失仅为10%,如果作为暴露在外的车身塑料构件材料,能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抗菌塑料是将无机的纳米级抗菌剂利用纳米技术充分地分散于塑料制品中,可将附着在塑料上的细菌杀死或抑制生长。这些纳米级抗菌剂是以银、锌、铜等金属离子包裹纳米TiO2、CaCO3等制成,可以破坏细菌生长环境。据介绍无机纳米抗菌塑料加工简单,广谱抗菌,24小时接触杀菌率达90%,无副作用。 (3)纳米润滑剂。纳米润滑剂是采用纳米技术改善润滑油分子结构的纯石油产品,它不会对润滑油添加剂、稳定剂、处理剂、发动机增润剂和减磨剂等产品产生不良作用,只是在零件金属表面自动形成纯烃类单个原子厚度的一层薄膜。由于这些微小烃类分子间的相互吸附作用,能够完全填充金属表面的微孔,最大可能地减小金属与金属间微孔的摩擦。与高级润滑油或固定添加剂相比,其极压可增加3倍-4倍,磨损面减小16倍。由于金属表面得到了保护,减小了磨损,使用寿命成倍增加。 另外,由于纳米粒子尺寸小,经过纳米技术处理的部分材料耐磨性是黄铜的27倍、钢铁的7倍。目前纳米陶瓷轴承已经应用在奔驰等高级轿车上,使机械转速加快、质量减小、稳定性增强,使用寿命延长。 (4)纳米汽油。纳米汽油最大优点是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目前已经开始研制。该技术是一种利用现代最新纳米技术开发的汽油微乳化剂。它能对汽油品质进行改造,最大限度地促进汽油燃烧,使用时只要将微乳化剂以适当比例加入汽油便可。交通部汽车运输节能技术检测中心的专家经试验后认为,汽车在使用加入该微乳化剂的汽油后,可降低其油耗10%~20%,增加动力性能25%,并使尾气中的污染物(浮碳、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等)排放降低50%~80%。它还可以清除积碳,提高汽油的综合性能。更令人注意的是,纳米技术应用在燃料电池上,可以节省大量成本。因为纳米材料在室温条件下具有优异的储氢能力。根据实验结果,在室温常压下,约2/3的氢能可以从这些纳米材料中得以释放,故其能替代昂贵的超低温液氢储存装置。 (5)纳米橡胶。汽车中橡胶材料的应用以轮胎的用量最大。在轮胎橡胶的生产中,橡胶助剂大部分成粉体状,如炭黑、白炭黑等补强填充剂、促进剂、防老剂等。以粉体状物质而言,纳米化是现阶段橡胶的主要发展趋势。新一代纳米技术已成功运用其它纳米粒子作为助剂,而不再局限于使用炭黑或白炭黑,汽车中最大的改变即是,轮胎的颜色已不再仅限于黑色,而能有多样化的鲜艳色彩。另外无论在强度、耐磨性或抗老化等性能上,新的纳米轮胎均较传统轮胎都优异,例如轮胎侧面胶的抗裂痕性能将由10万次提高到50万次。 (6)纳米传感器。传感器是纳米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纳米技术的进步,造价更低、功能更强的微型传感器将广泛应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半导体纳米材料做成的各种传感器,可灵敏地检测温度、湿度和大气成分的变化,这在汽车尾气和大气环境保护上已得到应用。纳米材料来制作汽车尾气传感器,可以对汽车尾气中的污染气体进行吸附与过滤,并对超标的尾气排放情况进行监控与报警,从而更好地提高汽车尾气的净化程度,降低汽车尾气的排放。我国纳米压力传感器的研制已获得成功,产品整体性能超过国外的超微传感器,缩小了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与世界先进国家存在的差距。有专家认为,到2020年,纳米传感器将成为主流。 (7)纳米电池。早在1991年被人类发现的碳纳米管韧性很高,导电性极强,兼具金属性和半导体性,强度比钢高100倍, 密度只有钢的1/6。我国科学家最近已经合成高质量的碳纳米材料,使我国新型储氢材料研究一举跃入世界先进行列。此种新材料能储存和凝聚大量的氢气,并可做成燃料电池驱动汽车,储氢材料的发展还会给未来的交通工具带来新型的清洁能源。 结语 随着材料技术的发展,纳米技术已成为当今研究领域中最富有活力,对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影响的研究对象。纳米科技正在推动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变革,未来汽车技术的发展,有极大部分与纳米技术密切相关,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将会给汽车新能源、新材料、新零部件带来深远的影响。对于汽车制造商而言,纳米技术的有效运用,有效地促进技术升级、提升附加价值。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纳米技术必将在汽车的制造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肖永清.纳米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J].轻型汽车技术,. [2]潘钰娴,樊琳.纳米材料的研究和应用[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2. [3]周李承,蒋易,周宜开,任恕,聂棱.光纤纳米生物传感器的现状及发展[J].传感器技术,2002,(1):18~21 纳米材料与技术3000字论文篇三:《试谈纳米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纳米材料的兴起、纳米材料及其性质表现、纳米材料的应用示例、纳米材料的前景展望,以供与大家交流。 关键词:纳米材料;应用;前景展望 1.纳米技术引起纳米材料的兴起 1959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预言,人类可以用小的机器制作更小的机器,最后实现根据人类意愿逐个排列原子、制造产品,这是关于纳米科技最早的梦想。80年代初,德国科学家成功地采用惰性气体凝聚原位加压法制得纯物质的块状纳米材料后,纳米材料的研究及其制备技术在近年来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由于纳料材料具有独特的纳米晶粒及高浓度晶界特征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小尺寸量子效应和晶界效应,使其表现出一系列与普通多晶体和非晶态固体有本质差别的力学、磁、光、电、声等性能,使得对纳米材料的制备、结构、性能及其应用研究成为90年代材料科学研究的 热点 。1991年,美国科学家成功地合成了碳纳米管,并发现其质量仅为同体积钢的1/6,强度却是钢的10倍,因此称之为超级纤维.这一纳米材料的发现标志人类对材料性能的发掘达到了新的高度。1999年,纳米产品的年营业额达到500亿美元。 2.纳米材料及其性质表现 纳米材料 纳米(nm)是长度单位,1纳米是10-9米(十亿分之一米),对宏观物质来说,纳米是一个很小的单位,不如,人的头发丝的直径一般为7000-8000nm,人体红细胞的直径一般为3000-5000nm,一般病毒的直径也在几十至几百纳米大小,金属的晶粒尺寸一般在微米量级;对于微观物质如原子、分子等以前用埃来表示,1埃相当于1个氢原子的直径,1纳米是10埃。一般认为纳米材料应该包括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材料的特征尺寸在1-100nm之间,二是材料此时具有区别常规尺寸材料的一些特殊物理化学特性。 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 纳米材料高度的弥散性和大量的界面为原子提供了短程扩散途径,导致了高扩散率,它对蠕变,超塑性有显著影响,并使有限固溶体的固溶性增强、烧结温度降低、化学活性增大、耐腐蚀性增强。因此纳米材料所表现的力、热、声、光、电磁等性质,往往不同于该物质在粗晶状态时表现出的性质。与传统晶体材料相比,纳米材料具有高强度——硬度、高扩散性、高塑性——韧性、低密度、低弹性模量、高电阻、高比热、高热膨胀系数、低热导率、强软磁性能。这些特殊性能使纳米材料可广泛地用于高力学性能环境、光热吸收、非线性光学、磁记录、特殊导体、分子筛、超微复合材料、催化剂、热交换材料、敏感元件、烧结助剂、润滑剂等领域。 3.纳米材料的应用示例 目前纳米材料主要用于下列方面: 高硬度、耐磨WC-Co纳米复合材料 纳米结构的WC-Co已经用作保护涂层和切削工具。这是因为纳米结构的WC-Co在硬度、耐磨性和韧性等方面明显优于普通的粗晶材料。其中,力学性能提高约一个量级,还可能进一步提高。高能球磨或者化学合成WC-Co纳米合金已经工业化。化学合成包括三个主要步骤:起始溶液的制备与混和;喷雾干燥形成化学性均匀的原粉末;再经流床热化学转化成为纳米晶WC-Co粉末。喷雾干燥和流床转化已经用来批量生产金属碳化物粉末。WC-Co粉末可在真空或氢气氛下液相烧结成块体材料。VC或Cr3C2等碳化物相的掺杂,可以抑制烧结过程中的晶粒长大。 纳米结构软磁材料 Finemet族合金已经由日本的Hitachi Special Metals,德国的Vacuumschmelze GmbH和法国的 Imply等公司推向市场,已制造销售许多用途特殊的小型铁芯产品。日本的 Alps Electric Co.一直在开发Nanoperm族合金,该公司与用户合作,不断扩展纳米晶Fe-Zr-B合金的应用领域。 电沉积纳米晶Ni 电沉积薄膜具有典型的柱状晶结构,但可以用脉冲电流将其破碎。精心地控制温度、pH值和镀池的成份,电沉积的Ni晶粒尺寸可达10nm。但它在350K时就发生反常的晶粒长大,添加溶质并使其偏析在晶界上,以使之产生溶质拖拽和Zener粒子打轧效应,可实现结构的稳定。例如,添加千分之几的磷、流或金属元素足以使纳米结构稳定至600K。电沉积涂层脉良好的控制晶粒尺寸分布,表现为Hall-Petch强化行为、纯Ni的耐蚀性好。这些性能以及可直接涂履的工艺特点,使管材的内涂覆,尤其是修复核蒸汽发电机非常方便。这种技术已经作为 EectrosleeveTM工艺商业化。在这项应用中,微合金化的涂层晶粒尺寸约为100nm,材料的拉伸强度约为锻造Ni的两倍,延伸率为15%。晶间开裂抗力大为改善。 基纳米复合材料 Al基纳米复合材料以其超高强度(可达到)为人们所关注。其结构特点是在非晶基体上弥散分布着纳米尺度的a-Al粒子,合金元素包括稀土(如Y、Ce)和过渡族金属(如 Fe、Ni)。通常必须用快速凝固技术(直接淬火或由初始非晶态通火)获得纳米复合结构。但这只能得到条带或雾化粉末。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与晶化后的非晶合金相类似,即室温下超常的高屈服应力和加工软化(导致拉神状态下的塑性不稳定性)。这类纳米材料(或非晶)可以固结成块材。例如,在略低于非晶合金的晶化温度下温挤。加工过程中也可以完全转变为晶体,晶粒尺寸明显大干部份非晶的纳米复合材料。典型的Al基体的晶粒尺寸为100~200nm,镶嵌在基体上的金属间化合物粒子直径约50nm。强度为~1GPa,拉伸韧性得到改善。另外,这种材料具有很好的强度与模量的结合以及疲劳强度。温挤Al基纳米复合材料已经商业化,注册为Gigas TM。雾化的粉末可以固结成棒材,并加工成小尺寸高强度部件。类似的固结材料在高温下表现出很好的超塑性行为:在1s-1的高应变速率下,延伸率大于500%。 4.纳米材料的前景趋向 经过我国材料技术人员多年对纳米技术的研究探索,现在科学家已经能够在实验室操纵单个原子,纳米技术有了飞跃式的发展。纳米技术的应用研究正在半导体芯片、癌症诊断、光学新材料和生物分子追踪4大领域高速发展。可以预测:不久的将来纳米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平面显示用发光纳米粒子与纳米复合物、纳米光子晶体将应运而生;用于集成电路的单电子晶体管、记忆及逻辑元件、分子化学组装计算机将投入应用;分子、原子簇的控制和自组装、量子逻辑器件、分子电子器件、纳米机器人、集成生物化学传感器等将被研究制造出来。 近年来还有一些引人注目的发展趋势新动向,如:(1)纳米组装体系蓝绿光的研究出现新的苗头;(2)巨电导的发现;(3)颗粒膜巨磁电阻尚有潜力;(4)纳米组装体系设计和制造有新进展。

功能材料投稿

一点感受:【杂志名称】tetrahedron letter【杂志文章包含专业】chemistry【投稿联系方式】E-mail【投稿费用】none【杂志级别】Sci 影响因子【投稿感受】接收的速度较快,大概1个月左右接收。文章的内容要求不是特别多,但需要你的新意。【杂志名称】journal of inclusion phenomena and macrocycles【杂志文章包含专业】chemsitry 主要是超分子类别【投稿联系方式】网上投稿【投稿费用】none【杂志级别】sci 影响因子左右【投稿感受】接收比较快,大概一个月左右。编辑比较宽容语法错误,他们注重的是文章的内容。但出版的时间太慢,周期一年左右。【杂志名称】chemical communication【杂志文章包含专业】chemistry【投稿联系方式】onweb【投稿费用】none【杂志级别】Sci 影响因子接近4吧(2004年)【投稿感受】据说速度较快,communication嘛。但也有例外的情况,比如说审稿人不能按时提供审稿意见。文章短小,2 or 3个page,但很重视论文的创新性和研究价值,缺一免谈【杂志名称】langmuir【杂志文章包含专业】chemsitry 【投稿联系方式】onweb【投稿费用】none【杂志级别】sci 影响因子左右【投稿感受】接收比较快,大概一个月左右。出版的时间也挺快的。审稿严格,同样强调工作的创新性。【杂志名称】chemistry letter【杂志文章包含专业】所有与化学有关的文章【投稿联系方式】E-mail【投稿费用】无【杂志级别】Sci 影响因子【投稿感受】接收的速度较快,大概1个月左右接收。【其他】要求文章要有创新点【杂志名称】Sensors Actuators: B. Chemical 【杂志文章包含专业】Materialsor Chemical 【投稿联系方式】Elsevier网投【投稿费用】No【杂志级别】SCI Ei SCIif(2004)=【投稿感受】比较容易,就是时间比较长。提前一年投稿【其他】传感器和气敏材料方向比较权威的杂志【杂志名称】Journalof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杂志文章包含专业】 电化学 燃料电池【投稿联系方式】网投【投稿费用】No【杂志级别】SCI Ei SCIif(2004)=【投稿感受】不太容易,时间比较长。【其他】电化学方向比较权威的杂志,许多电化学测试仪器的说明书也都参考这里的杂志【杂志名称】Journalof Molecular Catalysis A: Chemical【杂志文章包含专业】有机化学,催化反应方面的.【投稿联系方式】onweb, SD【投稿费用】无【杂志级别】SCI IF=(2004)【投稿感受】一般三个月有消息,如果没有可去e-mail问一下.【其他】none【杂志名称】Tetrahedron:Asymmetry【杂志文章包含专业】有机化学不对称合成方面.【投稿联系方式】onweb【投稿费用】none【杂志级别】SCIIF=(2004)【投稿感受】接收的速度较快,文章的内容要求不多,但需要有创新。【其他】反应的ee值一般要在95%以上. 【杂志名称】 New Journal of Chemistry【杂志文章包含专业】chemistry【投稿联系方式】onweb 专用入口【投稿费用】none【杂志级别】Sci 影响因子【投稿感受】接收的速度较快,大概2个月左右接收。文章的内容要求不是特别多,但需要你的新意。化学各个学科的都接受!通讯比较好写!【其他】需要注册帐号,需要推荐3-4个编辑【杂志名称】Cryst Eng Comm【杂志文章包含专业】chemistry【投稿联系方式】onweb 专用入口【投稿费用】none,【杂志级别】Sci 影响因子【投稿感受】接收的速度较快,大概45天左右接收。文章的内容要求不是特别多,但需要你的新意。化学各个学科的都接受!通讯比较好写!只要是单晶结构类,可以有多媒体设计和任意彩色,免费!!【其他】需要注册帐号,需要推荐3-4个编辑,rsc【杂志名称】Chemical Communication【杂志文章包含专业】化学个专业、方向【投稿联系方式】网投【投稿费用】无【杂志级别】高impact factor (2004)【投稿感受】速度快,不到一个月便有反馈。【其他】文章要有较高的创新性,地道的英语表达。以前是两页,今年开始三页以内。【杂志名称】Journal of the solid state electrochemistry【杂志文章包含专业】固体电化学基础及应用研究【投稿联系方式】网投【投稿费用】无【杂志级别】impact factor 【投稿感受】因为是约稿,故很快接受了。但发表时间过长,算起来从投稿到网上先行发表,大约用了半年时间。【其他】要有创新性,如果已经在较高档次文章的通讯上(如前面的Chem. Commun.)发表了,再将详细的研究论文发在该刊上应该是比较容易了。【杂志名称】Journal of the Chinese Chemical Society【杂志文章包含专业】化学学科各方向【投稿联系方式】EditorialOffice of JCCSJournal of the Chinese Chemical SocietyTel: 886-2-23644304Fax: 886-2-23648940Email: jccs#可以网投【投稿费用】无需【杂志级别】sci【投稿感受】毕竟是英文的,有一定的难度,审稿人有水平。【其他】编辑的工作效率还不错【杂志名称】Drug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Pharmacy【杂志文章包含专业】药剂学【投稿联系方式】直接网上投稿,ddc#【投稿费用】哈哈,free!【杂志级别】IF大约【投稿感受】这个杂志IF不高,投稿三个月就有答复,修复一个星期就定稿,所以搞药剂的感觉做的深度不高的可以先发这个杂志!【其他】这个杂志不难投稿!【杂志名称】science【杂志文章包含专业】general【投稿联系方式】E-mail【投稿费用】none【杂志级别】Sci 影响因子 (2002年)【投稿感受】一般很快,如果通不过编辑部的话,一周左右有消息,大概有70%的文章在这里就被枪毙掉了。如果送审的话也很快,一般不超过一个月。开始有两个审稿人,如果一个接受一个拒的话,主编会请第三个审稿人来仲裁。文章不仅要立意新,更主要的是要有普遍的适用性。【其他】none 催化类的杂志:1. Journal of Catalysis (IF~4)催化Article期刊的,要求工作量极大,老编反应极快。主要表现在:拒的快(title不吸引眼球的,俺身上可以是刀伤累累呀,两次重伤);审的快(一般来说在一个半月~两个月以内);发表快(不服不行)。2.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IF~4)除非你有内线或者你博一就作出很novel的工作,否则我坚决不推荐,主要因为:审稿人的水平参差不齐,很容易出现“外行审内行、不懂就拒”的悲惨情景;老编(小日本)审稿极慢一般都在4个月左右(我今年6月份投的稿,过了五个月告诉我拒了,而且没有收到任何可行的建议,靠!)3. 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 (IF~)Article类的top3~4吧,历史悠久,我很欣赏的杂志,审稿时间一般在3个月左右(我一篇月、一篇3个月),老编态度和蔼、工作认真,审稿人队伍庞大、懂行的容易找,只要你的水平够一般都能中。4. Catalysis Letters (IF~~2)办刊思路起伏不定的letters期刊。照例来说,letters就应该短、精、一语中的,可是这个杂志最近明显鼓励longpaper(可能是中国人投的文章太多的缘故吧嘿嘿)。审稿较松,强烈推荐!!!5. Catalysis Communications (IF~)刚刚创刊的杂志,去年一有IF就高达,有前途呀。审稿还行,速度、comments都对得起"communications"这几个字。强烈推荐!!!【杂志名称】polymer【杂志文章包含专业】高分子相关【投稿费用】free【杂志级别】IF(2004)【投稿感受】初审2个月以内,2个审稿人,如果意见不符,请第三人仲裁。修改稿一般1个月左右有结果【其他】一般侧重从分子角度考虑和解释问题。【杂志名称】Tetrahedron Letters【杂志文章包含专业】有机化学方面的快报,发表重要和全新的研究。需要给地区审稿人邮寄纸版本的稿件三份,中国区是上海有机所的林国强教授:China, Professor Lin Guo-Qiang, Shanghai Institute of Organic Chemistr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354 Fenglin Road, Shanghai 200032, China(manuscripts from Taiwan may be sent to Professor Lin, or to the usual Editor inJapan, at the choice of the authors). Fax: +86 21 641 66263; e-mail:tetrahed#【投稿费用】FREE;发表后还有稿费,具体多少不记得了。我是第二作者,分了$20【杂志级别】有机化学的常用文献来源,(年)【投稿感受】发的比较快。稿件要有新意。投第一稿的时候是7月份,工作只做了一个方面,但是是全新的工作。所以马上投稿。然后继续进行工作的扩展研究。结果9月份编辑回信说工作不错,但需要扩展一下应用范围。正好我们的扩展研究有了阶段性结果。马上加进去。编辑一周后回复录用。11月底发表。感觉编辑和我们的思路对上了。因为老板是美国回来的,编辑没有在行文方面给出建议。【杂志名称】.【杂志文章包含专业】chemistry【投稿联系方式】web【投稿费用】none【杂志级别】Sci 影响因子【投稿感受】接收的速度较慢,大概2个月左右接收。文章的内容要求不是特别多,但需要你的新意。【其他】none 【杂志名称】synlett【杂志文章包含专业】有机化学类【投稿联系方式】E-mail【投稿费用】free 接收后好象还有稿费【杂志级别】SCISCIif(2004)=【投稿感受】比较快,一般在十二天左右就有消息.对合成方法方面要求较高.要求你的合成方法新且应用范围较广.【其他】fast 【杂志名称】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food chemistry【杂志文章包含专业】chemistry【投稿费用】none【杂志级别】Sci2005 Impact Factor , 中信所top期刊【投稿感受】接受速度较快,从投稿到接受两个月,审稿人3-4人,难度较大,关键是要有创新点,能让老外surprise一下【杂志名称】Synlett【杂志文章包含专业】organicchemistry【投稿联系方式】E-mail【投稿费用】none【杂志级别】Sci 影响因子(2004)【投稿感受】接收的速度较快,两周的时间回信,修改后到接受网上出版大概2个月。文章的内容要求不是特别多,但需要你的新意。当时亚洲地区的审稿人是日本人(现在中国大陆是香港中大的黄乃正院士),感觉很负责,把审稿人批注的修改稿从日本给我寄过来了。后来还要通过国际特快专递将手稿的纸版和电子版寄到德国的出版社,花了近300百。【其他】免费寄20份单行本或当期杂志一本和自己文章的电子版【杂志名称】Bioorganic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杂志文章包含专业】bioorganic chemsitry 【投稿联系方式】E-mail【投稿费用】none【杂志级别】sci 影响因子(2005)【投稿感受】接收比较快,大概两个半月时间上网。主要是接受生物有机方面的文章,但也接受单纯是有机合成方面的(较少,我的就是);刚开始要推荐审稿人,没理会,耽误了一周的时间。后来把审稿人的意见用信也寄过来了(编辑是东京大学药学系的)。【其他】免费寄25份单行本【杂志名称】Journal of heterocyclic chemistry【杂志文章包含专业】organic chemsitry 【投稿联系方式】E-mail【投稿费用】none【杂志级别】sci 影响因子(2005)【投稿感受】接收比较慢,审稿拖了半年时间,最后排版第二年的第三期。从审稿到网上出来用了将近8个月。【其他无】没有免费的单行本【杂志名称】 《功能材料》【杂志文章包含专业】主要收录有机、无机和复合材料方面的文章。【投稿联系方式】重庆市1512信箱(400700)【投稿费用】不收审稿费,版面费视稿件而定【杂志级别】EI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投稿感受】审稿周期长,不太容易发。尤其是编辑部的同志十分不负责任,如果不接收的话,你的退稿原因也只能是他们所列五条中的一条或几条,那是选择题。我们实验室有四人(不同的年份)投到上面去,结果退稿意见都是一样------理论深度不够,这不是说笑吗?.【其他】nothing!【杂志名称】高等学校化工学报【杂志文章包含专业】化工【投稿联系方式】E-mai投稿:gxhgxb#【投稿费用】对很多联合办的高校不收费。【杂志级别】EI期刊【投稿感受】速度比较快,初审2个星期,二审1个月左右,办事效率比较高,主要通过电子邮件联系,即使被退稿了也只有自己知道。【其他】被拒的几率比较大【杂志名称】现代化工【杂志文章包含专业】化工类,化学类【投稿联系方式】mci#【投稿费用】不要审稿费【杂志级别】EI 核心【投稿感受】审稿很快一个月给结果【其他】【杂志名称】应用化学【杂志文章包含专业】主要是化学专业,由中国化学会和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承办,着重报道化学学科有应用前景的基础研究,边缘学科和结合生产实际的创造性科研成果,在科学研究和应用之间起桥梁作用。【投稿费用】500元/3页【杂志级别】中文核心【投稿感受】回复比较慢,审稿比较认真,会对你的稿件提出意见并要求你作详细修改【其他】需要寄单位证明信【杂志名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杂志文章包含专业』综合性学术刊物。以研究论文、研究快报、研究简报和综合评述等栏目集中报道我国化学学科及其交叉学科、新兴演算产边缘学科等领域中新开展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中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难的。硅酸盐学报比较难中,要求高。但是审稿比较快,相对来说简单的是功能材料的投稿简单些。

就是让你修改,等你修改完后就是最后一次审核了。感觉是要中的节奏哎!

这种期刊是比较难安排的,基本上都是审核难,费用贵,出刊晚的。更不要说发综述性文章了,一般的水平是不可能安排了的,除非有自信文章能写的特别好的

功能材料杂志社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这个问题,关于您的问题,acsappliedbiomaterials的杂志全称?全称是:Journal of Applied Biomaterials & Functional Materials 中文名称:应用生物材料与功能材料杂志,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

1、ACS Nano纳米结构/纳米材料及组装/纳米器件/自组装结构的合成、组装、表征、动力学、测量、理论和模拟,纳米生物技术、纳米医学、纳米生物物理,单分子方法及测量,纳米材料毒性、纳米制造和新型光刻技术,纳米科学及纳米技术的方法和工具,自组装和定向组装。2、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材料和界面的生物医学应用,能源、环境和催化的应用,功能无机材料和器件,有机电子器件,功能纳米材料,高分子、复合和涂层材料的应用,表面、界面及其应用。3、ADVANCED MATERIALS30多年来,先进材料每周都为您带来材料科学的最新进展。在功能材料的化学和物理前沿,仔细阅读精选的高质量评论、进展报告、通讯和研究新闻。4、APPLIED OPTICS在光学、光子学、成像和传感领域提供以应用为中心的研究的光学领域,每个人都必须阅读备受推崇的优质产品。与该杂志密切相关的主题包括光学技术、激光、光子学、环境光学和信息处理。5、APPLIED PHYSICS A-MATERIALS SCIENCE & PROCESSING将应用物理学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作为常规文章、快速交流和邀请论文发表。除外还有:6、APPLIED PHYSICS LETTERS7、APPLIED SURFACE SCIENCE8、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9、ASIAN JOURNAL OF CHEMISTRY10、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材料类sci期刊中,比较容易中的有很多。以上推荐期刊,录用比例大概在80%以上。作者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文章以及具体情况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适合自己。如果没有合适自己的,可以找我们专业推荐。

据2020年2月《功能材料》杂志社官网显示,《功能材料》杂志社第八届编委会委员212人,特聘委员32人,审稿专家418人。

功能材料导论文献

《功能材料及其应用》作者在上大学时攻读材料物理,以后又经研究生阶段精修学业。获得博士学位后,曾在中国科学院冶金研究所进行功能材料研究,再转入他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学的材料学院工作,担任博导,教授“固体物理”及“材料相变”等课程。在教书育人的同时,继续对功能材料的相变课题作深入研究,发表了多篇颇有价值的论文,参与编写研究生教材。图书目录序前言第1章 金属功能材料1.1 高温合金1.1.1 高温合金的定义和发展1.1.2 高温合金的特性和分类1.1.3 高温合金的高温性能要求1.1.4 提高高温合金性能的途径和方法1.1.5 高温合金的未来1.1.6 高温合金的应用1.2 阻尼合金1.2.1 材料阻尼性能1.2.2 阻尼合金的分类1.2.3 阻尼合金的特性1.2.4 阻尼合金的应用1.2.5 阻尼合金的其他类型1.3 弹性合金1.3.1 弹性的基本概念1.3.2 弹性合金的分类和应用1.3.3 一般弹簧钢1.3.4 耐腐蚀弹性合金1.3.5 高温弹性合金1.3.6 高导电弹性合金1.3.7 恒弹性合金1.4 膨胀合金1.4.1 概述1.4.2 膨胀合金的分类和特征1.4.3 Fe—Ni系膨胀合金1.4.4 Fe-Ni—Co系膨胀合金1.4.5 Fe-Ni-Cr系膨胀合金1.4.6 Fe-Cr系膨胀合金1.4.7 其他膨胀合金1.5 贮氢合金1.5.1 贮氢合金概述:1.5.2 二元金属氢化物1.5.3 贮氢合金的基本理论1.5.4 金属贮氢合金类型1.5.5 贮氢合金的应用1.6 非晶合金1.6.1 非晶态材料发展概况1.6.2 非晶材料结构1.6.3 非晶合金的形成1.6.4 非晶合金的性能1.6.5 非晶合金的应用1.7 磁性材料1.7.1 固体的磁性1.7.2 永磁材料1.7.3 软磁材料1.7.4 磁微波铁氧体器件和微波吸收1.7.5 磁记录用的磁性材料及磁泡1.7.6 磁性材料的特殊用途1.8 功能合金1.8.1 材料的电性能1.8.2 电阻材料1.8.3 电热材料1.8.4 导电材料和超导材料1.9 形状记忆合金1.9.1 马氏体相变与形状记忆效应1.9.2 Ni-Tj系形状记忆合金1.9.3 铜一基形状记忆合金1.9.4 铁基形状记忆合金1.9.5 其他形状记忆合金1.9.6 形状记忆陶瓷1.9.7 形状记忆合金的应用参考文献第2章 无机功能材料2.1 半导体材料2.1.1 半导体材料的性质和分类2.1.2 半导体的晶体结构和特性2.1.3 半导体中的杂质缺陷2.1.4 典型半导体材料及应用2.2 高性能结构陶瓷2.2.1 结构陶瓷的种类2.2.2 结构陶瓷的强韧机理2.2.3 结构陶瓷材料的应用2.3 电功能陶瓷2.3.1 绝缘陶瓷2.3.2 介电、铁电陶瓷2.3.3 压电、热释电陶瓷2.3.4 导电陶瓷2.4 敏感陶瓷2.4.1 热敏陶瓷2.4.2 压敏陶瓷2.4.3 气敏陶瓷2.4.4 湿敏陶瓷2.4.5 多功能化和智能化敏感陶瓷2.5 功能玻璃2.5.1 光学玻璃2.5.2 电解质玻璃2.5.3 光电子功能玻璃2.6 微晶玻璃和纤维玻璃2.6.1 微晶玻璃2.6.2 纤维玻璃2.7 光学晶体2.7.1 线性光学晶体2.7.2 非线性光学晶体2.8 激光晶体2.8.1 激光理论基础2.8.2 固体激光器2.8.3 激光晶体类型2.8.4 目前使用的激光晶体及应用2.9 电、磁、力、温度功能晶体2.9.1 电光晶体2.9.2 光折变晶体2.9.3 压电晶体2.9.4 声光晶体2.9.5 磁光晶体2.9.6 热释电晶体参考文献第3章 有机功能材料结构高分子高分子材料的定义、组成和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命名、类型和组成工程塑料合成橡胶与合成纤维合成胶粘剂和涂料有机光功能材料有机非线性光学晶体感光性高分子树脂光致变色高分子塑料光导纤维电功能高分子导电高分子材料光导电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压电材料和热电材料高分子超导体化学功能高分子离子交换树脂高吸水性高分子高分子絮凝剂高分子液晶液晶的物理结构类型液晶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主链高分子液晶侧链高分子液晶液晶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其他功能高分子磁功能高分子功能性高分子分离膜形状记忆高分子形状记忆高分子原理形状记忆聚合物的种类和结构特征聚合物形状记忆特征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应用医药功能高分子医用高分子药用高分子参考文献第四章 特殊功能材料电、热、波、光功能复合材料功能复合特征与分类电功能复合材料吸声和吸波功能复合材料光学功能复合材料热学和力学功能复合材料结构功能复合材料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种类和基本性能陶瓷基复合材料水泥基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混杂纤维复合材料梯度功能材料梯度功能材料的特点梯度功能材料的设计和制备梯度功能材料的应用纳米功能材料纳米材料的特殊效应纳米材料的制备纳米功能材料的应用纳米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参考文献

摘要:《光电材料导论》是我校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新开设的专业课程。结合这门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目的,考虑到学生未来的就业,我们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思考,进行了课程教学的初步探索与实践,并总结了课程教学中还需改进的地方。关键词:光电材料导论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课程考核中图分类号:TN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a)-0128-01《光电材料导论》是我校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2013年开设的专业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原因是:(1)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之一的的新材料产业包含了功能材料,而光电材料是功能材料的一种;(2)我校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教研室的很多程的师资力量。所以在课程的教学内容的选材方面,我们会着重从这两个方面考虑。而教学方法会利用现在的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板书相结合,让学生更加形象生动的加深对知识的理解[1]。1教学内容的选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材方面,我们综合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首先,学生必须能够有所学,开设一门课程才是有意义的。光电材料是功能材料的一种,为了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吸收理解光电材料的专业知识点,教学内容分成三个方面:光功能材料、电功能材料、光电材料及器件。首先,讲解光功能材料和电功能材料方面的知识点,在具有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再讲解光电材料及器件方面的知识,学生们就比较容易理解。其次,我们结合现在的就业情况及研究热点。我们设置的教学内容,既考虑了学生们以后的就业,也考虑到想进一步深造读研究生的学生们的研究工作。光功能材料方面的教学内容包含了激光材料、发光材料、红外材料及光纤材料。电功能材料方面的教学内容包含了导电材料、半导体材料、介电材料、铁电材料及超导材料,其实半导体材料也是一种导电材料,之所以把半导体材料单独作为一个章节,是因为半导体材料是太阳能电池和LED照明灯的核心材料,这也是为后面的光电材料及器件的讲解做铺垫。光电材料及器件方面的教学内容包含了光电子发射材料、光电导材料、透明导电薄膜材料、光伏材料与太阳能电池及光电显示材料。

本专业以培养高质量的综合型专门人才为目标,该专业招生录取时不分专业方向,学生入学后修读两年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后,学校通过考核并结合教学资源及学生志愿情况,确定其就读专业方向(生物医用纺织材料与技术、生物材料、新能源与光电材料)。培养目标本专业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国际视野,学科基础和专业知识扎实,能够在本领域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生产管理的综合型专门人才。主要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计算机技术基础、线性代数、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学科基础课程:工程制图、电工电子技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工程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高分子科学概论、功能材料导论、功能材料等。主要实践环节综合实践、工程制图、课程设计、认识实习、工程训练、专业综合实验、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生物医用纺织材料与技术方向培养目标本专业方向通过生物学基础、医学基础、纺织医用材料、生物医用纺织品制备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生物学、医学与纺织功能材料的交叉融合,使学生获得生物医用纺织材料与技术的科学实验研究能力、工程设计能力、新产品开发能力和贸易及组织管理能力的基本训练,了解生物医用纺织品及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熟悉生物医用纺织品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功能设计及市场营销,能在医用纺织品、人工器官、生物功能材料、卫生保健用纺织品等领域从事研究、开发、生产、教学、管理及贸易等方面工作。学生毕业时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坚实的数、理、化、医学、生物、材料和纺织工程基础以及外语的综合能力;2、掌握生物医用纺织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从事生物医用纺织品研究的初步能力;4、了解生物医用纺织品设计方法和制备方法;5、具有从事生物医用纺织品新产品开发的初步能力;6、了解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产品开发和经营管理的有关政策和法规;7、了解生物医用纺织品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方法的发展动态;8、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专业方向课程生物学基础、医学基础、生物化学、生物力学、人体工学、生物医用材料学、纤维加工学、纺织结构成型学、生物医用纺织品的功能设计与制备、保健卫生用纺织品、组织工程原理与方法、生物医用纺织品的评估与营销等。就业去向生物医用材料研究机构、医疗器械公司、产业用纺织品(保健卫生用品)公司、三资企业、贸易公司、检验检疫部门、医院、医疗机关事业单位、读研深造、出国留学等。生物材料方向培养目标本专业方向集生物功能材料、医学工程、生命科学等学科于一体,在组织工程材料、天然生物材料、药物材料、检测与诊断材料等方面已经形成学科优势。本专业方向教师在组织工程支架、组织和器官修复与再生材料、生物医用材料、药物材料、仿生生物材料、基因/ 药物载体及可控释放体系、临床诊断与检测材料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本专业方向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生物医学工程、组织工程和药物释放等交叉学科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而设立的,培养具有扎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医学工程和生物学领域的相关知识,掌握生物材料交叉学科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够从事生物医学功能材料的合成、制备、改性、加工成型等方面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各种生物材料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2、掌握并具有扎实的生物材料、医学工程和生物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3、能在生物医学功能材料的合成、制备、改性、加工成型及应用等领域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4、了解生物材料国际前沿领域的相关内容及发展趋势;5、熟悉本专业必需的交叉学科相关知识和技能,具有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基本能力以及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专业方向课程材料结构与性能、生物材料学概论、医学基础、生物医用器件设计、细胞培养技术与实验、分子检测及生物安全性评价、药物缓释材料、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医学影像基础、生物医学信息与生物控制等。就业去向生物材料是一门正在高速发展的交叉学科,因此随着相关研究和技术的进步,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继续升学和出国深造的前景广阔。本专业方向毕业生适应能力强、就业面宽,毕业后可在研究院所、设计院、大专院校和企事业单位工作。新能源与光电材料方向培养目标本专业方向通过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各种先进材料的制备与加工、结构分析与性能检测技能及综合训练等专业特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半导体材料及器件、光功能材料及器件、纳米材料与器件、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国际前沿交叉领域的相关内容及发展趋势。根据能源和光电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在新能源和光电科学研究及其利用的技术开发与实施等方面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以满足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该领域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各种功能材料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2、掌握材料设计、制备、性能检测等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材料设计和材料研制的基本能力;3、掌握新能源和光电材料的基本知识,熟悉常见器件包括太阳能电池、锂电池、燃料电池等的工作原理和组装过程;4、了解新能源和光电材料国际前沿领域的相关内容及发展趋势;5、熟悉本专业必需的交叉学科相关知识和技能,具有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基本能力以及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专业方向课程固体物理基础、电化学基础与化学电源、光催化材料与技术、光伏材料与太阳能电池、储氢材料与燃料电池、材料研究方法和测试技术功能材料、复合材料学、高技术纤维、电子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先进陶瓷材料与器件。就业去向新能源与光电材料是国际上的朝阳领域,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可在太阳能电池、锂电池、燃料电池、发光材料、电子材料、半导体加工等新能源和光电材料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门从事技术研发、工程设计、新能源科学教育与研究、新能源管理等相关工作。另外,在读研深造、出国留学方面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我这里有很多材料,欢迎来537寻找!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