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药学细胞生物学论文

发布时间:

药学细胞生物学论文

基本上所有的抗生素都是需要生物制药生产的,也就需要细胞生物学的应用

主要应用于工业生产等!

1.干细胞研究,通过对干细胞分离培养和体外定向分化、扩增,为临床各类器官移植提供物质保障。2.作为毒性判断及安全性实验的工具,参与各种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对机体的毒性实验及其产生不良影响的安全性调查。3.诊断孕早期胎儿性别和遗传疾病,用羊膜穿刺术获得的羊水中胎儿细胞进行培养,产前检测出多种代谢病与遗传病,较准确地指导优生优育。4.应用于辅助生育技术,包括人工授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胚胎分割、卵浆置换、核移植、治疗性克隆、植入前诊断等衍生技术。5.新药物的研发,包括药品的筛选、疫苗的研制、基因工程药物的开发、杂交瘤技术中的应用、单克隆抗体制备、微囊化技术、生物活性药物的批量生产等。6.肿瘤学上的应用,如建立实验诱导模型、研究肿瘤发生发展机制、选择敏感的化疗药物、计算理想的药物剂量、研究免疫因子的杀伤效应等。7.在现代生物技术中应用,有基因分离跟提取、基因测序和表达、基因转移与重组、转基因动物反应器、癌基因研究等。

1:胚胎干细胞的自组织,分裂和分化。 应用:修建细胞汽车,细胞房屋,细胞```等等。设定一个具有特定分化功能的干细胞,提供原料,让它自己把汽车,房屋等造出来。 2:叶绿体的光合作用。 应用:将叶绿体的光合作用机制移植到人身上来,从此我们不需要在吃东西了,直接吸收太阳光补充能量。 3:细胞融合&细胞受体,识别信号。 应用:培养共生生物,使之寄居在我们体内,监测身体的各项生理特征,并在某组织,器官发生病变时主动修复。在必要时,还能给我们提供保护功能,如生物防身武器。 4:对神经元网络结构的研究。 应用:研发颠覆性的另一种意义上的网络,它能够将我们所有人的大脑连接起来,这样信息的传递与分享,交流将进入史无前例高效的境界。 5:(这属于分子水平了)揭开基因选择性表达的机制。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干细胞

什么是干细胞

1、 :新疆大学生命学院/新疆畜牧科学院 在读硕士2、 :中国农业大学/中科院动物所 在读博士3、 - :日本熊本大学医学院 博士后4、 - :美国密苏里大学兽医学院 博士后5、 :哈尔滨医科大学组胚教研室 教研室主任 1、 《生物学专业英语》,主审,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062、 《人类先天性畸形图谱》,参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05 1、 Effects of different nuclear recipients on developmental potential of mouse somatic nuclear transfe,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3,48(5),第一2、 不同活化方法对小鼠卵母细胞孤雌发育的影响 ,实验生物学报,2002,35(3),第一3、 不同类型的核受体对小鼠体细胞重构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 ,科学通报,2003,48(2),第一4、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donor cells and passages on development of reconstructed embryos,遗传学报 (英文版), 2003,30(3),第一5、 细胞因子对绵羊体外受精胚胎发育的影响, 畜牧兽医学报,2002,33(4),第一6、 小鼠雌性生殖系统电穿孔与微泡增强超声波转EGFP基因的研究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2006,39(4),第一7、 不同浓度的EGF对昆明小鼠孤雌发育的影响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5,39(6),通讯作者8、 Taurine提高昆明小鼠胚胎发育潜能的研究,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5,39(6),通讯作者9、 卵母细胞成熟、受精及核移植胚胎中细胞骨架的分布和作用,解剖科学进展,2006,12,通讯作者10、 老化对卵母细胞孤雌发育和减数分裂期间微管动态变化的影响,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7,41(1),通讯作者11、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小鼠早期胚胎中蛋白激酶Cα的表达,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07,41(3),通讯作者12、 蛋白激酶Cα在小鼠孤雌及四倍体胚胎早期发育过程的分布和可能作用,生理学报,2008,60(1),通讯作者13、 体外受精和孤雌活化过程中小鼠胚胎细胞骨架的动态变化,生理学报,2008,60(1),通讯作者14、 应用FRAP技术分析小鼠嵌合体和正常胚胎发育中细胞间隙连接介导通讯,激光生物学报,2008, 18(1),通讯作者15、 蛋白激酶C在卵母细胞成熟、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08,25(3),通讯作者16、 PDGF-B 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黑龙江医药科学,2006,28(6),通讯作者17、 体细胞核重编程中表观遗传学的研究进展,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进展,2008,35(5),通讯作者18、 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研究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的细胞骨架,细胞生物学杂志,2008,30(3),通讯作者19、 体细胞程序重排为多潜能干细胞的研究进展,生命科学 ,2008(2),通讯作者20、 NuMA和γ-tubulin在核移植克隆胚胎中的动态变化和作用,解剖科学进展,2008, 14 (2),通讯作者21、 Developmental potential studies of hexaploid embryos produced by blastomeres fusion of diploid and t,Cell Biology International ,2008,32,第一 1、 留学归国科研启动金,组织源干细胞克隆小鼠研究 ,哈尔滨医科大学,30万元,2、 1151hz031 ,体细胞核移植胚胎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研究,黑龙江省教育厅,5万元2009124、 LC07C17,体细胞核移植胚胎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研究 ,黑龙江省科技厅,6万元 雷蕾,女,西北工业大学副教授,博士。1971年11月出生。 主要研究方向:工业标识主要研究内容:机械、激光、蚀刻、喷墨、XRF标识及其自动识读 1) Lei Lei, Weiping He and Wei Zhang. Distortion Correction of Data Matrix Symbol Directly Marked on Cylinder Surface,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Computational , 2010:) Lei Lei, Weiping He and Wei Zhang. Loss information recovery of direct unique identification on reflective surface,The 3rd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ei Lei, Weiping He and Wei Zhang. Encoding Information Identification on Direct Tool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and Service Science, 2009:1-4 .4) Lei Lei, Weiping He, Wei Zhang. Encoding and Decoding Method of Cutting Tool Information Based on Data Matrix Symbol. IEEE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 雷蕾,何卫平.助推产品质量生产管理的直接标识技术.全国先进制造技术高层论坛暨第九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研讨会,) 雷蕾,何卫平.国防企业生产中的自动标识技术及应用.数字军工,2009,24(6): ) 雷蕾,何卫平,张维.刀具自动标识中数据矩阵码的编码技术研究.计算机应用研究,2008, 25(5):1453-1454,) 雷蕾,何卫平,张维.机械制造业在制品及其制造资源的自动识别技术研究综述.制造业自动化,2007,29(5):1-4. 1) 制造企业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2007年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 航空企业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2006年陕西省信息产业厅科技成果一等奖。

多能干细胞(Stem Cells)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APSC多能细胞,多能干细胞(Ps)具有分化出多种细胞组织的潜能,但失去了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发育潜能受到一定的限制。

多能干细胞(Pluripotent stem cell,Ps)是当前干细胞研究的热点和焦点。它可以分化成体内所有的细胞,进而形成身体的所有组织和器官。因此,多能干细胞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在器官再生、修复和疾病治疗方面极具应用价值。但是过去认为多能干细胞只能从人胚胎中获得。[1]

多能干细胞(pluripotent stem cell),具有分化出多种细胞组织的潜能,但失去了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发育潜能受到一定的限制。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是典型的例子,它可分化出至少十二种血细胞,但不能分化出造血系统以外的其它细胞。 2009年6月3日中国科学家肖磊领导的科研小组首次从猪的体细胞中培育出多能干细胞,这也是世界上首次提取出家养有蹄类动物的多能干细胞。

2007年,美国和日本科学家发现,应用人和鼠的正常皮肤细胞,导入KLF4、OCT4、SOX2和C-MYC四种基因,即可由正常体细胞转化成多能干细胞。这种基因诱导而产生的多能干细胞称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除了皮肤细胞,像其他APSC多能细胞实验室等其他体细胞也可以产生iPs。应用iPs已经成功培养和分化出心肌、神经、胰腺、骨等多种体细胞和不同的组织。但是,过去诱导多能干细胞必须应用逆转录病毒载体才能进行基因组整合。由于基因组整合的随机性,可发生突变,甚至可以引起癌症和遗传疾病。哈佛干细胞研究中心和麻省医院肿瘤中心的科学家,成功应用无害基因组整合病毒载体(重组腺病毒载体),进行以上四种基因转移,成功地将成纤维细胞和肝细胞分化成多能干细胞,成为Adeno-iPs,将干细胞的实际应用又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多能干细胞研究和应用将会成为21世纪最伟大的医学生物学成就之一。

具有发育成多个胚层细胞的能力。

实际上,真正意义上的哺乳动物全能干细胞只有受精卵和卵裂早期细胞。它们不仅可以分化产生三胚层中各类型细胞,还能发育成胎盘组织,最终产生子代个体。多能干细胞通常在一定条件下,能分化产生3个胚层中各种类型细胞并形成器官的一类细胞。小鼠的胚胎干细胞在体内和体外都可以分化产生3个胚层的各种细胞类型,当移植到发育的胚囊中后,还可以发育成新生的个体。因此有人认为,胚胎干细胞也是一种全能的干细胞。但如果将其植入到子宫中,由于不能分化成胚外组织,所以无法发育成正常个体。

来源

编辑

多能干细胞的简单获得人类多能性干细胞系的建立有两个来源,其方法与以往在动物模型中建立的方法相同。

多能干细胞的简单获得

(1) 在Dr. Thomson进行的工作中,他从人类胚胎的囊胚期内细胞群中直接分离多能干细胞。Dr. Thomson从IVF(体外受精)临床实验室得到胚胎,这些胚胎是不育症临床治疗不需要的,用于繁殖,而非研究目的。从捐献者夫妇处获得知情同意书后,Dr. Thomson分离了内细胞群,将这些细胞进行培养,产生一个多能性干细胞系。

(2) 与此相反,Dr. Gearheart从终止妊娠的胎儿组织中分离出多能性干细胞。捐献者自行决定了终止妊娠,从他们那儿获得了知情同意书后,Dr. Gearheart从原本要发育成睾丸或卵巢的胎儿部位取得细胞。尽管Dr. Thomson 实验室和Dr. Gearheart实验室使用的细胞系来源不同,但发育成熟的细胞看起来非常相似。

体细胞核转移(SCNT)是得到多能性干细胞的另一种途径。在SCNT的动物研究中,研究者将一个正常的动物卵细胞去除细胞核(含染色体的细胞结构)。存留在卵细胞内的物质含营养成分和对胚胎发育非常重要的能量物质。而后,在非常精细调控的实验室条件下,将单个体细胞——除卵细胞或精子细胞之外的任一种细胞——与除去核卵细胞放在一起,使两者相融合。融合细胞以及其子细胞具有发育成一个完整个体的潜能,因此是全能性的。正如图I所示,这些全能性细胞不久将形成胚囊,从理论上来说,可利用胚囊的内细胞群来建立多能性干细胞系。实际上,任何一种可生成人类胚囊细胞的方法都有可能成为人体多能性干细胞的来源。

中国研究

编辑

肖磊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科研人员。他和吴昭、陈霁君等同事成功运用可诱导(Tet-on/off系统)的慢病毒表达系统表达转录因子,从而把猪成体细胞成功地重编程到多能干细胞状态。经过进一步筛选、鉴定,最终获得符合多能干细胞标准的猪iPS细胞系(诱导多能干细胞系)。这些细胞系形态类似人类胚胎干细胞,具有跟人类胚胎干细胞类似的干细胞标记基因的表达,有很高的端粒酶活性,并具有正常的核型,而且在体外和体内都具有向内、中、外三个胚层分化的能力。

肖磊表示,这是世界首次培育出有蹄类动物的多能干细胞。在此之前,无论是通过生殖细胞还是体细胞,人们都没能从猪身上成功培育出多能干细胞。这一研究成果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具有广泛的意义。

人工培育猪干细胞的医学应用,还需要若干年时间才能投入临床使用。

这是全世界首次使用有蹄脚的动物即有蹄类动物的体细胞,而非精细胞或卵细胞实现了这一成果。该成果可以为建立人类遗传病模型、培育供人类器官移植的转基因动物,及养殖耐受猪流感等疾病的猪开辟道路。该研究成果发布于新创刊的《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无限的或者永生的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能够产生至少一种类型的、高度分化的子代细胞。干细胞的干,译自英文stem,意为茎干、干、起源。虽然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水平上干细胞的结构意义能帮助定义干细胞,但是干细胞的定义仍必须是建立在功能性的基础上的。

干细胞 :

从功能上讲,干细胞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是处于细胞系起源顶端的最原始细胞,在体内能够分化产生某种特定组织类型的细胞。对于单细胞来讲,对这个定义进行严格限制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复杂的器官中,为了区别干细胞和其他各种类型的祖细胞,对其进行功能上的区分可能更精确和必要。因为干细胞和祖细胞的定义是由其是否具有自我更新能力所决定的。干细胞一旦分化为祖细胞后就失去了自我更新的能力,出现对称性的有丝分裂,祖细胞的数量只有通过干细胞的增殖分化来补充,但是祖细胞仍然保持高度的增殖能力,就造血干祖细胞而言,各系造血过程中细胞的大量扩增主要依靠造血祖细胞的增殖。

细胞生物学论文2500

【论文摘要】 肿瘤是危害人类的恶性疾病,人们对此高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然对其认识未产生质的飞跃,越来越多证据显示肿瘤发生与干细胞发育异常有密切的关系。本文从干细胞理论概述了干细胞与肿瘤发生的关系及干细胞工程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英文论文摘要】 Tumor is one of deadly diseases to mankind. Up to now, it is known little about its mechanism. Stem cell biology has come of age. More and more evidences show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umor genesis and abnormal development of stem cell. This shot view intends to give a general overview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umor and stem cells, and prosperity for tumor recovery. 建议你用教育网来下载,是免费的,不然就要收费~~~(是中国知网哦~~) 答案补充 你用教育网上,就可以免费下载了。就是在高校的网络下载

细胞培养技术是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在生物技术研究领域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细胞培养论文,供大家参考。

细胞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细胞培养论文摘要

摘 要 细胞工程是我国本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针对该课程特点,本文从优化理论教学和强化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以便为细胞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细胞培养论文内容

关键词 生物技术 细胞工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on Teaching Reform of Cell Engineering Course

LI Anzhe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of Biotechnology,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Wuhan, Hubei 430065)

Abstract Cell engineering is a professional required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 biotechnology major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china.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course, positive exploration was carried on to optimize the theory teaching and strengthen the practice teaching, which may provide references to teaching reform of cell engineering course.

Key words biotechnology; cell engineering; teaching reform

21世纪是生命(生物)科学的世纪。生物技术是应用生命科学研究成果对生物或生物的成分进行改造和利用的综合性技术体系,包括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生化工程五大技术范畴。其中细胞工程是应用运用生物学研究所积累的知识和技术,在细胞水平上开发利用生物材料或生物系统,并以一定的工艺获得产品(细胞系、细胞株,生物体或其次生代谢产物)的有关理论和技术的学科。

我校生物技术专业于2005年开始招生,经8年的专业建设,目前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目前细胞工程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学好这门课程, 将为学生今后从事生物学领域的相关研究及与细胞工程有关的生物技术产业工作莫定良好的理论和技术基础。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包括我校在内的诸多院校孜孜追求的目标。结合细胞工程课程特点以及本校的实际情况,生物技术教研室对该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 方法 、实验教学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

1 理论教学改革

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了学生的基本知识结构,影响学生基本能力的形成,教学内容是否充实与新颖,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大影响。鉴于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在细胞工程这门课程的教学中,结合中医药院校的中医药特色以及生物技术教研室教师队伍的实际,我们引进了由“211”高校华中农业大学创建的国家精品课程——细胞工程学的内容。

在教材的选用上,以高等 教育 出版社出版的柳俊教授主编的《植物细胞工程》作为教学参考书,该书系统地介绍了植物组织细胞培养技术,既说明了操作方法,也论述了其中的理论原理,比较适合于本科生的学习。同时,在教学中补充关于动物细胞工程的内容,并向学生推荐了一些参考书。

同时完善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作适当增减。细胞工程与其他生物科学密切相关, 如作为先修课程的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因此在内容上有些章节会有重复,对此可以略讲或加以提问以示复习。如植物胚乳培养中涉及胚乳发育的三种途径(核型胚乳、细胞型胚乳和沼生目型胚乳),该内容在植物生物学中已经学习,在此可略讲。

此外,进入新世纪后包括细胞工程在内的生物技术各领域的新成果日新月异,因此对教师而言,不仅要教授给学生这个领域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而且也要把最新研究进展融入到教学中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能够随时关注该领域发展的最新动态(查阅国内外权威文献),并及时把相关内容补充到教学内容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要求认真细致地备好每每一节课(包括实验课),并在课后进行教学 反思 ,所以尽管课程每年基本是重复的,但每年都有新的体会,需要花大量时间认真备课。

改革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带着兴趣学习,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教学效果的提高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大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灌输式的,老师是知识的传输者;新的教学模式比如启发式教学则要求老师由知识的传输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启发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细胞工程的某一章节或者某一知识点的内容,尝试让学生体验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查阅文献能力、 总结 归纳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注重师生互动,积极引导学生学习。一般上新课之前会花几分钟时间复习旧课,即对上次课的内容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这样既可以巩固已学内容,又可以衔接新课内容,可谓承上启下,一举两得。另外在授课过程中也需要观察同学们对某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尤其是涉及一些先修课程的内容,也会随时提问并做解答。所有的提问,要兼顾到每一位同学,即每一个同学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对回答得好的同学要大力表扬,对回答不上来的同学也要加以鼓励。 认真制作多媒体课件,优化多媒体教学。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科技水平的进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也是对专任教师的必然要求。目前我校绝大多数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系统,细胞工程这门课程也采用了多媒体授课。如何将传统板书教学的提纲挈领与多媒体教学的大信息量实现有机结合,是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心思考的问题。在多媒体课件(PPT幻灯片)的制作过程中,坚持“文字少而不缺,图表多而不杂”的原则,将传统的板书的要点集中体现在其中某一张幻灯片上,然后添加一些超级链接用图表对每一要点作详细说明,做到既要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又不失传统教学的效果。同时还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上完善外文(英语)专业词汇,增加学生 专业英语 的基础。

2 实践教学改革

细胞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验内容的设置上,本着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内容的原则,在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中将包括细胞工程在内的数门专业课的实验加以整合,开设了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其中有对应的细胞工程部分以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为基本内容。在实验过程中前一个实验为后一个实验做准备,后一个实验是前一个实验的深入。实验过程从培养基的制备到材料的消毒灭菌接种,到实验结果的观察,学生需要全程参与。考虑到因为污染等原因导致某一次实验失败而导致后续实验无法开展的问题,在实验过程中指导老师要随时关注培养情况并采取预防 措施 ,比如多准备一些实验材料;或者指导老师除演示实验过程外,每次也作为其中的实验小组参与实验。实验 报告 的书写上要求同学们如实报告实验结果,即使是失败的结果也要求写上并分析原因。

3 结语

课程教学是实现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在细胞工程课程教学过程中, 我们优化教学内容,引入了“211”高校的精品课程并加以消化,把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学内容中;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教学质量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与时俱进,不断总结 经验 ,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尤其要加强细胞工程实验的开设,丰富实验内容,把细胞工程课程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细胞培养论文文献

[1] 柳俊,谢从华.植物细胞工程(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姜振华,周大祥.地方本科院校细胞工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27):52-53.

[3] 王义,刘思言,孙春玉等.在《植物细胞工程》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9):85-86.

[4] 杨清玲,章尧,陈昌杰等.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建设的研究[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34):166-168.

细胞工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细胞培养论文摘要

摘要根据细胞工程教学实际,从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为细胞工程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细胞培养论文内容

关键词细胞工程;教学改革;考核方式

细胞工程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综合性很高的一门学科,是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原理方法,在细胞水平上研究、改造生命遗传物质,以获得具有目的性状的细胞系或生物体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它既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技术工具,在高校生命科学及相关学科的课程设置中占有重要地位[1-2]。学好这门课程,将为学生今后从事生物学领域的相关研究及与细胞工程有关的生物技术产业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和技术基础。授课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适应学科发展需要,积极引导学生科学认知并对该领域产生兴趣,系统把握相关原理、方法、技术和进展;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增强教学效果。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结合细胞工程的特点,就提高细胞工程教学的质量进行探讨。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组建教学团队

为了解决教学内容学科跨度大、背景不同的问题,打破传统的一人一课的教学模式,组建教学团队,将教学内容分为不同的教学模块。每一模块由具有相应专业背景的教师承担,力争紧跟各教学内容的学科前沿。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为了提高教学水平,课题组成员定期进行现代教学思想和现代教学方法的学习与讨论;定期组织在教学方法上有建树的专家进行听课和有针对性的评课;督促教师认真备课,业务上要精益求精,特别要求教学内容要紧跟学科前沿,使自己成为本专业的真正专家和学者,站在本专业知识发展前沿。同时不定期展开自评和互评,以促进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2融合科技发展,改革、更新教学内容

细胞工程是一门涉及面较广的综合性学科,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在授课内容的选择上,即要注意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又要保证授课内容的全面、趣味、实用。结合生物技术专业的教学目的和现有教材,在课程内容上,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细胞工程基础,包括基本概念,主要研究内容,细胞培养的基本设施、条件、方法和技术等;二是植物细胞工程,包括植物组织培养、脱毒与快繁、单倍体诱导与育种、胚胎培养、体细胞胚胎发生和人工种子技术、原生质体融合、染色体工程、转基因技术等;三是动物细胞工程,包括动物细胞培养、细胞融合、染色体工程、细胞重组与克隆、转基因动物与生物反应器等;四是细胞工程的实践与应用,包括细胞工程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应用进展,及其产业化发展前景等。

此外,由于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信息量增长迅速,细胞工程的研究内容也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地调整并更新教学内容,站在现代科技发展的前沿,掌握生物工程领域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时把这些动态、研究成果以及有待攻关的重大课题融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在讲解“克隆技术”时,及时把国内外最新的成果向学生传播,包括2007年12月14日韩国孔一根教授通过一只成年雌性土耳其安哥拉猫的表皮细胞克隆出3只含荧光蛋白的白色小猫;2009年1月Cloning and Stem Cells杂志网络版报道,山东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烟台毓璜顶医院成功获得人体细胞克隆胚。又如在讲解“染色体工程”时,结合2009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最新成果进行阐述。

3改革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

作为综合技术课程,细胞工程的各章节逻辑性不强,理论表述较少,应用技术细节较多,给欠缺基础知识的学生在理解、记忆课本内容时带来较大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大力提倡启发式、问题探究式、讨论式、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自由探索,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在讲授细胞重组与克隆过程中,只讲解细胞重组和克隆相关原理,而克隆的最新进展则由学生在查阅资料后,对其做讲解和归纳总结,由教师和其他学生给予评价和修正。

应用 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细胞工程是一个基础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程的信息量大,内容基本是微观水平,传统的的教学模式无法为学生呈现如此大信息量的课程内容,而且也很容易引起学生对课程的懈怠,降低学习兴趣,影响教学效果。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以 计算机为工具,通过多媒体、教学录像、 网络资源、CAI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向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还可以提供更加美观的人机交互界面,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注意力和兴趣[3]。这样就可以使那些抽象的、在普通条件下难以观察到的过程直观而形象地展示出来,有利于增长学生独立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展各种教学活动

在正常的授课之余,还尝试打破常规的教学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着很好的效果[4]。如在期中时,给学生布置写一篇综述的任务,题目和内容自定,只要是学生自己感兴趣、与本学科内容相关的即可。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对生物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产生了以后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愿望,有的还主动找到教师,申请提前进入实验室。又如在教学过程中,尝试让学生在学完每章内容后自己试编题并给出答案,然后以作业的形式上交,教师综合学生编写的题目和各方面资料建立题库。这种形式,一方面,体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的教学原则,同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细胞工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学生编题的过程也是学习掌握的过程,让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改革考核方式

目前,大多大学生对期末 考试“一考定终身”不满,因此,制定 科学可行的考核办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改进教学效果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引导学生全面 发展,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该课程针对目前考试中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考试模式的改革探索:一是在考试内容上除了包括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同时也考察学生的在融会贯通基础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加强平时成绩考核,将课堂的出勤、回答问题、作业、讨论及课堂讲述等情况记入平时成绩;三是最后总评分时按平时成绩占30%(作业、出勤、课堂的参与程度等),平时的课堂活动、创新活动占10%(包括撰写研究综述、运用细胞工程技术手段、设计方案解决实际问题、成立兴趣小组、参与课题研究、课堂讲课等),期末考试占60%(注重考查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结束语

在科技竞争、人才竞争、 经济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形势下,通过研究与探索细胞工程课程教学体系,把最新的科技发展成果融入到教学内容中,采用先进的教学内容和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考核方式,细胞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今后,要不断通过学习掌握新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理论认知水平,同时每次上课前精心备课,并在教学实践中对课程教学体系不断改进,提高细胞工程的教学质量。

细胞培养论文文献

[1] __勇.细胞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 胡尚连,孙短,曹颖.植物细胞工程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J]. 中国校外 教育:理论,2008(2):136-137.

[3] 张一春.现代教育技术实用教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 梁亦龙,魏进民,张继承.细胞工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实验室科学,2009(4):25-26.

有关细胞培养论文推荐:

1. 生物学论文范文

2. 生物技术论文范文

3. 生物制药技术论文范文

4. 生物工程论文范文

5. 高中生物小论文范文精选

6. 生物工程毕业论文范文

7. 医学科研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关于细 胞生物学的 ,是好的, 吧

The English papers cell biologyNature Publishing Group (NPG) and the European Molecular Biology Organization (EMBO) are pleased to announce the launch of an exciting new online-only journal, Molecular Systems Biology. The quality of the journal is guaranteed by the editorial and advisory boards, consisting of leading researchers in the field of systems biology, together with the commitment to scientific excellence and the professionalism of EMBO and NPG. Molecular Systems Biology covers all aspects of the rapidly growing and interdisciplinary field of systems biology at the molecular level, and will attract and help shape the highest quality research in the evolving areas of genomics, proteomics, metabolomics, bioinformatics, microbial system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cell signaling and regulatory networks. The journal will work together with the systems biology community to establish guidelines, standards and metrics for global complex datasets.

细胞生物学杂志快

这个最好问一下导师,如果是综述类文章就更加要参考导师意见了,中文类期刊中与不中与导师的后台有很大关系. 细胞方面的文章,《细胞生物学杂志》可以考虑,综述比较多,其他的我也没有太多了解. 参考导师意见或许是个最佳办法.好运.

《Cells》,如果你买得到的话

你是要中文的还是英文的?是要入门级别的还是更深一点的?给你列举一些:入门:中文:楼上说的《细胞生物学杂志》不错,综述比较多,但近年来刊物质量有所下降;在此推荐同样是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的《生命的化学》,最适合大学高年级和刚进实验室的研究生。此外北京生物物理所的《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也不错。这些高校图书馆或相关院系图书馆都雹咐有,或者去维普和中国期刊网都行(只要你在教育网)。英文:推荐综述类期刊,如“Trends in”系列,先从学会看review起,了解后再理解,因为一上来就去看比较专业的research paper不太现实,确认了这一点就好办了。深入:中文:说实话,中文的杂志实在没有什么可以推荐的,个人觉得实在不怎腊李么样,我从研二起再也没有看过(得罪同行朋友请不要见怪),原来上海生科院的《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不错,后来为了提高档次改成全英文的了。英文:大牛杂志Cell及其姊妹刊(包括Molecular Cell,Immunity,Cancer Cell等等),Nature及”baby nature“(包括Nature cell biology,Nature Immunology等等),Science。中牛杂志:Genes&Dev,J Exp Med, Lancert,JCell Biol,Embo J等等,一般轮肆迟这些杂志都是一年以外的全免费。小牛:大名鼎鼎的JBC,MBC,MCB,oncogene,J Cell Science等等不计其数。写这些杂志的全称太长了,你如果感兴趣可以发消息给我,我在给你慢慢解释其特点和网站。

sci细胞生物学期刊

protein and cell 《影响因子》介绍如下:

英文学术期刊《Protein & Cell》由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联合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共同创办。自2010年1月创刊以来,每月以纸质印刷和在线两种形式出版,全文开放获取(Open Access)。

《Protein & Cell》主要报道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热点,维度跨越分子、细胞、模式生物、生物技术、基础与临床医学,研究对象涵盖微生物、植物、动物、人体,是一本国际化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Protein & Cell办刊方向及成果:

《Protein & Cell》主要报道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热点,维度跨越分子、细胞生物学、模式生物、生物技术、基础与临床医学,研究对象涵盖微生物、植物、动物、人体。

2022年6月28日,在科睿唯安发布的2021年度《SCI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中,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参与主办的期刊《Protein & Cell》2021年度影响因子为,相较上一年度有所提高。

在SCI收录的全球细胞生物学学科203种期刊中排名第45位。另外,由Scopus发布的该期刊2021年CiteScore指数为,在相关多种学科(药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293本期刊中排名第9。

我也不知道啊不会百度么

审稿最快的sci期刊:

1、Brain Research:神经学期刊,IF=,官宣初审平均周,收录范围:细胞生物学、信号通路和突触传递;神经、神经胶质、神经系统的发育、退化与再生,以及与大脑衰老有关的变化。

系统神经科学和行为科学,神经回路、感觉和运动系统、内部调节系统和行为控制的结构和组织;人或动物模型在认知与行为上的神经机制研究;临床上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对疾病模型的研究等。

2、Small Methods:一本综合性期刊,IF=,Small Methods创刊的宗旨是推进先进技术和方法的发展。其重要关注点是材料科学、生物医学、化学、物理学及工程学等各个领域及学科在纳米和微米尺度研究的重大前沿发现和进展。

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多个领域均在收录范围内,包括细胞亚结构、光遗传学、单细胞测序和蛋白质组学研究等多个研究方向。

3、International Orthopaedics:骨科专科杂志,IF=,官宣初审平均17天,接收以下领域的文章:骨科、康复、整形外科、运动医学、骨科临床手术或与骨科相关的基础研究等。

Applied Cell Biology是什么期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