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发布时间: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王旭. 试论绿色营销与绿色壁垒[J]. 中国商界(上半月), 2009,(03) 余卫东,吴海. 论我省国有企业应有的“绿色营销”理念[J].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8,(02) .杨智. 浅谈我国企业绿色营销的现状及对策[J]. 商业经济, 2009,(13) .我只知道这些 参考一下吧

高志敏,贾凡,“关于成人教育及其学科发展的若干断想—写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即将出台的日子里”,《中国成人教育》(山东),2010年第15期,第5-7页高志敏,贾凡,“成人教育研究新理念与新方法探索”,《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河北),2010年第1期,第73-78页高志敏,高宛芝,陈珂,“深入西方语境 解读“学会生存””,《中国成人教育》(山东),2009年第24期,第12-17页高志敏,“学习型城市的发展愿景与发展目标研究”,《成人教育》(黑龙江),2009年第5期,第4-7页高志敏,崔铭香,“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教育培训考略— 以上海“撤县改区”城区为例”,《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河北),2009年第5期,第106-112页高志敏,“成人教育:再解读与再认知”,《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河北),2008年第11期,第72-85页高志敏,崔铭香,贾凡,“我国成人教育的十大成就、十大问题与十大对策”,《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河北),2008年第3期,第94-102页高志敏,“加强成人教育学科建设,打造成人教育坚强文化”,《高等函授学报》(湖北)2008年第3期,第3-7页高志敏,“创建学习型社会需要人人终身学习”,文汇报(上海) 2008年1月7日高志敏,贾凡,何露露,“失学无业青年与成人教育的社会学思考”,《职教论坛》(江西),2007第7期,第24-29页高志敏,高宛芝,“德国推进终身学习新方略”,《开放教育研究》(上海),2007第2期,第95-99页应方淦,高志敏,“情境学习理论视野中的成人学习”,《开放教育研究》(上海),2007年第3期,第10-13页高志敏.“论社会生产力与成人教育之相关”,《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河北),2007年第1期,第97-103页高志敏,“论学习化社会背景下成人教育研究的新取向”,《成人教育》(黑龙江),2007年第1期,第10-12页高志敏,“成人教育研究的反思与前瞻”,《教育研究》(北京),2006年第9期,第60-65页。高志敏,“党旗下的成人教育”,《中国教育报》,2006年6月28日。高志敏,“一名成人教育研究者经历的自述”,载于《中国教育科学规划回顾与展望——从“六五”到“十五”》大型文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编,教育科学出版,2006年5月。高志敏, “办好成教学术期刊 服务理论与实践发展—专家访谈纪实”,《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河北),2006年第3期,第5-7页。王玉欣,高志敏,“成人情感学习述略—基于德克斯的研究”,《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河北),2006年第3期,第8-11页。高志敏,“反思的觉醒 前瞻的选择—论成人教育研究的纲领与行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河北),2006年第3期,第89-96页。曾李红,高志敏,“非正式学习与偶发性学习初探—基于马席克与瓦特金斯的研究”,《成人教育》(黑龙江),2006年第3期,第3-7页。何露露,高志敏,“身体亲历学习与叙述性学习述略—基于卡罗琳?克拉克的研究”,《成人教育》(黑龙江),2006年第2期,第3-5页。李洁,高志敏,“‘成人情境学习’探略”,《成人教育》(黑龙江),2006年第1期,第3-7页。高志敏,宋其辉,“成人学习研究考略—基于梅里安的追述”,《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河北),2006年第1期,第5-11页。高志敏,李珺,“转化学习理论及其发展述略—基于莉沙?M?包格纳的研究报告”,《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河北),2005年第4期,第5-9页。高志敏,“成人教育与社会文化关系认知”,《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河北),2005年第4期,第85—89页高志敏,纪军,“在‘成人’与‘教育’之间—成人教育学科发展的回顾与展望”,《教育研究》(北京),2005年第2期,第32—36页高志敏,“成人教育者与社会:成人教师的社会学思考”,《成人教育》(黑龙江),2004年第10期,第6—12页高志敏,“论社会化与继续社会化—兼析继续社会化与成人教育”,《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河北),2004年7月第4期,第71—79页高志敏,吴洪伟,“打开脑科学之门—脑科学研究对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理念的理论支撑”,《成人教育》(黑龙江),2004年第4期,第9—13页高志敏,“人力资源开发的培训评估模型及其修正与完善”,《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河南),2004年第3期,第43—47页高志敏,纪军,陆素菊,“中国学习化社会研究的现状综述”,《全球教育展望》(上海),2003年第10期,第19—23页高志敏,纪军,“对话:理论与实践—成人教育研究中理论与实践关系的探讨”,《中国成人教育》(山东),2003年第1期,第4—7页高志敏,“关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理念的思考”,《教育研究》(北京),2003年第1期,第79—85页高志敏,“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培训对应策略”,《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河南),2002年第16期,第12—15页高志敏,“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新生概念‘职业生涯’探讨”(上、下),《成人教育》(黑龙江),2002年第10—11期,第5—6页,第6—9页高志敏,“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学习力构架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河北),2002年第6期,第24—29页李远芳、高志敏,“行为主义与人本主义成人教育比较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报》(陕西),2002年第2期,第21—23页高志敏,“论成人教育文化之脆弱——新世纪对成人教育的反思”,《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河北),2002年第1 期,第5—11页高志敏,“关于成人教育科学的认识论问题(续)”,《成人教育》(黑龙江),2001年第6期,第10—12页高志敏,“关于成人教育科学的认识论问题”,《成人教育》(黑龙江),2001年第5期,第9—12页高志敏,“关于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理念的探讨”,《教育研究》(北京),2001年第3期,第52—58页高志敏,“一体化:教师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成人高等教育研究》(上海),2001年第2期,第42—44页高志敏,“继续教育概念辨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河北),2001年第1期,第93—102页 20. 高志敏,“关于“知识”的透析与启迪”,《北京成人教育》(北京),2001年第1期,第8—13页高志敏,“论推进培训者培训之动因”,《成人高等教育研究》(上海),2001年第1期,第1—7页高志敏,“试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培训需求分析”,《新职教》(辽宁),2000年第10期,第4—7页高志敏,“‘成人教育科学’概念浅析(续)”,《成人教育》(黑龙江),2000年8月总第170期,第6—7页高志敏,“‘成人教育科学’概念浅析”,《成人教育》(黑龙江),2000年7月总第169期,第9—12页高志敏,“人力资源开发的系统培训模式及其修正评述”,《外国教育研究》(长春),2000年第6期,第60—64页高志敏,“关于继续教育概念的思考和意见”,《成人高等教育研究》(上海),2000年第3期,第24—29页高志敏,“‘成人教育’概念辨析”,《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西安),2000年3月第17卷第1期,第5—10页高志敏,“走向21世纪成人教育与教学的成功——素质教育背景下对成人教师的社会学思考”,《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湖北),2000年2月第18卷第1期,第24—28页高志敏,“知识经济与成人教育”,《成人教育》(黑龙江),2000年1月总第164期,第4—8页高志敏,“论学会学习—提高学习功效的个人策略(下)”,《工业职业教育》(上海),1999年第3期,第38—43页高志敏,“论学会学习—提高学习功效的个人策略(中)”,《工业职业教育》(上海),1999年第2期,第33—35页,转第48页高志敏,“论学会学习—提高学习功效的个人策略(上)”,《工业职业教育》(上海),1999年第1期,第40—43页高志敏,“未来社会的变化趋势与成人教育的未来”,《外国教育研究》(长春),1998年第6期,第14—18页高志敏,“中国岗位培训制度建设的思考”,《成人教育》(黑龙江),1995年第10期,第1页,转第6—7页高志敏,“‘岗位培训’面临21世纪的挑战”,《成人教育》(黑龙江),1995年第8-9期,第19-20页高志敏,“‘岗位培训’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成人教育》(黑龙江),1995年第7期,第8-10页高志敏,“岗位培训概念的基本涵义”,《成人教育》(黑龙江),1995年第6期,第14-15页高志敏,“论成人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中国成人教育》(北京),1995年第2期,第10-12页高志敏,“关于成人教育体系中团体及团体之间的关系研究”,《高校成人教育研究》(湖北),1995年第1期,第7-10页高志敏,“加拿大中学后教育的研究报告”,《加拿大研究》(上海),1994年第4期,第18-30页高志敏,“论社会结构对成人教育的规定性”,《中国成人教育》(北京),1993年第7期,第11-12页高志敏,“论成人教育的社会功能”,《中国成人教育》(北京),1993年第4期,第8-10页高志敏,“进步主义成人教育理论探析”,《外国教育研究》(长春),1993年第1期,第1-6页高志敏,“终身教育思想从火花闪烁到火焰升腾”,《湖南成人教育》(湖南),1992年第10期,第28-30页高志敏,“成人教育的新成就离不来<决定>的导向”,《上海成人教育》(上海),1992年第6期,第9-10页高志敏,“成人教育文化社会学研究”,《北京成人教育》(北京),1992年第5期,第6-9页高志敏,“几种对成人教师评价的描画”,《成人教育》(黑龙江),1992年第4期,第40页高志敏,“终身教育理论对成人教育意义的若干认定”,《成人教育》(黑龙江),1991年第8-9期,第41-42页高志敏,“成人教育活动中‘需求’及其测定的探索”,《成人教育》(黑龙江),1990年第5期,第25-27页高志敏,“发展和改革我国高中后教育背景浅析”,《成才》(武汉),1990年第4期,第32-35页高志敏,“加拿大中学后教育发展的若干趋势”,《外国教育动态》(长春),1990年第4期,第13-16页高志敏,“当代教育目标研究及其对成人教育的启迪”,《成人高等教育研究》(上海),1990年第4期,第12-16页高志敏,“试析当代世界成人教育发展诸因素”,《外国教育研究》(长春),1990年第3期,第41-47页,转封三高志敏,“加拿大中学后教育发展的若干趋势”,《成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北京),1990年第2期,第56-59页高志敏,“论成人教育社会化与成人教学方法”,《上海教育(成人教育版)》(上海),1990年第1-2期,第8-10页高志敏,“国外成人学习动机指向研究概述”,《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黑龙江),1990年第1期,第28-31页高志敏,“加拿大中小学教育浅探”,《加拿大研究》(上海),1990年第1期,第23-28页高志敏,“浅议社会流动与成人教育”,《北京成人教育》(北京),1989年第9期,第19-21页,转10页高志敏,“加拿大中学后教育的类型与机构”,《成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北京),1989年第6期,第42-46页高志敏,“中国加拿大中学后教育的若干比较”,《高教与人才》(武汉),1989年第5期,第59-63页高志敏,“论成人继续社会化与成人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研究》(上海),1989年第4期,第15-19页高志敏,“国外成人学习理论述评”,《外国教育研究》(长春),1989年第3期,第29-33页高志敏,“成人学习者的心理障碍及其排除方法初探”,《高师函授》(长春),1988年第3期,第43-46页高志敏,“远距离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成人高等教育研究》(上海),1988年第1期,第9-13页高志敏,“论‘学习者中心说’的哲学基础及其实践意义”,《上海教育(成人教育版)》(上海),1987年第6期,第17-18页高志敏,“关于‘成人教育学’的争论与思索”,《成人高等教育研究》(上海),1987年第1期,第33-46页李超凡,高志敏,“澳大利亚高等院校的‘校离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研究》(上海),1985年第5期,第42-45页高志敏,“五国职工教育管理体制综述”,《外国教育研究》(长春),1985年第1期,第30-35页,转23页高志敏,“空前聚会旨在改革--记成人高等教育理论讨论会”,《大连成人教育》(辽宁),1984年第7期,第19-20页(法)Y.马卓 高志敏译,“法国短期技术教育的演变”,《外国教育动态》(长春),1984年第5期,第13-15页高志敏译,“东德职业教育的地位”,《职业教育研究》(天津),1984年第1期,第43-45页

收入论著目录如下:一、独著书 1、《元典:文本与阐释》,台湾文津出版社1993年4月2、《中国文化史纲》,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年8月3、《人文论衡》,武汉出版社,1997年4月4、《中国文化史断想》,华中理工大学,1998年3月第2 版5、《元典:文本与阐释》,台湾文津出版社1993年4月6、《明清文化史散论》,华中理工大学,1998年3月第二版7、《中华元典精神》,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5月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再版,列入《希望工程丛书》台湾桂冠图书公司马1993年5月8、《月华集》,中国显赫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9、《千岁丸上海行——日本人1862年的中国观察》,商务印书馆2001年10月10、《新语探源》,中华书局,2004年二、合著书(皆为第一署名) 1、《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8月2、《张之洞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12月3、《中华文化简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9月4、《绘画中华文明史》,(策划,撰文),湖北教育出版1995年11月5、《中国学术流——论著辑要》,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10月6、《<劝学篇.劝学篇书后>点注》,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7月7、《中华开放史》,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8、《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之道——东亚智慧的历史启示》,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1、《中国前资本主义社会研究的三个问题》,《天津社会科学》1990年第一4期,《新华文摘》转载2、《张之洞从清流派的“开眼看世界” 》《近代史研究》1991年第3期3、《试论道咸间经世派的“开眼看世界” 》 ,《近代史研究》1991年第6期4、《原典精神与近代化运动》,《中国文化总字》第6期5、《经史同异论》,《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3期6、《“变异”与“不易”的二律背反——洋务派“变法”观刍议》,《近代史研究》1993年第1期7、《“敬祖”与“重史” 》,《江汉论坛》,1993年第8期8、《从忧患意识到近代救亡思潮》,《历史研究》1994年第2期9、《近代民主主义的民族文化渊源》,《近代史研究》1994年第4 期10、《中国文化人的三个发展阶段》,《中国文化研究》1995年春之卷,《新华文摘》转载11、《“元典之树”何以常青》,《武汉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孙中山对中国传统伦理的现代诠释》,《光明日报》1995年6月12日 《史林》82期12、《厘清概念——以“封建”和“形而上学”为例》,《江汉论坛》,1994年第9期13、《日本“中国学”的启示》,《江汉论坛》,1996年第10期14、《发明发现——创造性思维的奇葩》,《武汉大学学报》1996年第1 期15、《梁启超对近代中国“文化重演”现象的诠释》,《学术月刊》1996年5月16、《略论中西人文精神》,《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1期;又被译成英文在英文版《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上发表,The Humanist spirit in China and the West ,Feng Tianyu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1998年第3期.17、《东亚整体观的现代意义》,《中华文化论坛》,1998年第1期18、《对东亚智慧的现世意义应持平允态度》,《中国文化研究》,1998年第1期19、《可持续发展的哲理之源》,《武汉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20、《中国文化史分期刍议》(与杨华合作),《学术月刊》,1998年第3期21、《戊戌变法成败论》,《开放时代》,1998年第3期22、《东亚智慧与可持续发展》,《文史哲》,1998年第4期23、《张之洞与戊戌维新》,《清史研究》,1999年第1期24、《洋务派的经世观念》,《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2 期25、《日本幕府使团所见1862年之上海》,《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3期26、《习史偶得(二则)》,《史学月刊》,1999年第3期27、《《新青年》民主诉求之特色》,《北京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28、《日本幕府使团对太平战事的探察》,《中国文化研究》,2000年第2期29、《“千岁丸”──日本锁国二百年后使清第一船》,《清史研究》,2000年第3期30、《日本幕末“开国”与遣使上海》,《武汉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31、《同治元年日本人上海所见“华洋会剿”》,《学术月刊》,2000年第8期32、《日本使团对清末上海社情的观察》,《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33、《孙中山何时以“革命党”自命》,《湖北社会科学》,2001年第10期34、《谁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湖北档案》,2001年第10期35、《《近代名人墨迹——冯永轩藏品》卷首语》,《中国文化研究》,2001年第4期36、《“革命”、“共和”:清民之际政治中坚概念的形成》,《武汉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37、《中国文化的地域性展开》,《江汉论坛》,2002年第1 期38、《同治元年日本人对上海社情的观察》,《学术月刊》,2002年第1期39、《瑶族研究新突破——评宫哲兵的《千家峒运动与瑶族发祥地》》,《武汉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40、《《人口革命论》序言》,《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41、《武汉早期现代化刍议》,《湖北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42、《中、日、西语汇互动与近代新术语形成》(与邓新华合作),《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43、《分宗别源》,《书屋》,2002年第5期44、《评大型历史影集《辛亥革命大写真》》,《中国图书评论》,2002年第6期45、《经济·社会·自由:近代汉字术语考释》,《江海学刊》,2003年第1期46、《汉译佛教词语的确立》,《湖北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47、《汉字文化圈论略》,《中华文化论坛》,2003年第2期48、《明清之际西学与中国学术近代转型》,《江汉论坛》,2003年第3期49、《利玛窦创译西洋术语及其引发的文化论争》,《深圳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50、《文化自觉与中华智慧》,《文史哲》,2003年第3期51、《近代学人对新词语输入的反应》,《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52、《汉字文化对日本的深广影响》,《武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53、《晚明西学译词的文化转型意义——以“脑囊”、“几何”、“地球”、“契丹即中国”为例》,《武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54、《中日两国对印度佛教术语的吸纳》,《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55、《中日汉字文化的互动历程》,《学术月刊》, 2003年第12期56、《先哲启示与可持续发展之道》,《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57、《“汉字文化圈”刍议》,《吉首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58、《“世界遗产”:不可再生的瑰宝》,《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59、《近代新语的历史功能与当代启示》,《鄂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60、《《瀛环志略》创制新语的贡献》,《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61、《略谈鄂东大师级人物产生的时代背景》,《鄂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62、《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以科学、哲学为例》,《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4年第4期63、《晚清入华新教传教士译业述评》,《史学月刊》,2004年第8期64、《清末民初国人对新语入华的反应》,《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8期65、《侨词来归与近代中日文化互动——以“卫生”“物理”“小说”为例》,《武汉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66、《关于《千岁丸上海行》的中、西、日纪年转换等问题的说明》,《中国图书评论》,2005年第2期67、《史学术语“封建”误植考辨》,《学术月刊》,2005年第3期68、《学术乃天下公器——答沈国威君》,《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第4期69、《“经济”辨析》(上),《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70、《五四时期陈独秀“反封建”命题评析》,《江汉论坛》,2005年第11期四、其它期刊发表论文 1、《民族先祖,文化英雄——炎黄文化与现代文明》,武汉出版社,1993年2、《地理环境与人文因素的双向同构》,《中西哲学与文化》第1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3、《〈明夷待访录〉:“复古表象背后的“新变” 》,《社会科学辑刊》,1993年第2期,4、《从“华夷之变” 到近代民族主义》,湖北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5、《湖北何以成为辛亥首义之区》,《江汉论坛》,1980年第4期,增补稿收入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辛亥革命在各地》,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6、《辛亥武昌义史事考辨五则》,台湾《湖北文献》第95期,1990年4月10日7、《张之洞与湖北教育》,台湾《湖北文献》第96期,8、《清末民初先进中国人的“封建”观》,载《中国近代史论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年10月五、海外发表论文 1、《民本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与近代民主主义的结合点》,美国夏威夷大学论文集〈英文〉收入2、《从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文化到近代新学》,日本《九洲国际大学论文集》〈日文〉通卷107号3、《道咸间的经世实学》,《日本实学史研究》〈日文〉收入,日本思文阁下1991年3月出版4、《“文明冲突决定论”辨析》,香港《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4年春季卷5、《张之洞与戊戌维新》〈日文〉,日本《中国21》1998年《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专号》6、《中国语、日本语、西洋语间の相互传播と翻译间的“经济”概念の变迁》,发表于日本京都《日本研究》第31集,平成17年10月出版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投稿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紧紧围绕成人教育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需要,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努力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新型人才。2000年以来,学院职工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和专著11部,主持或参加各类研究课题15项,其中“用评估机制推动以‘自学为主’的教学改革”教学成果获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河北大学教学工作重要贡献奖。由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编辑出版的《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正式创刊,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报已经成为了广大成人教育工作者和成人教育理论研究人员的研讨阵地,成为成人教育研究和交流的平台,深得广大成人教育工作者的青睐。

朋友你好,直接向你要投稿的媒体编辑部电子邮箱投稿就行了。如果你的文章写的好的话,很快就会被采用的。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先后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法制文萃》《半月谈》《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公安报》《中国交通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转业军官》《中国人事》《道路交通管理》等报刊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不好投。河北大学学报其对文章和作者的要求都比较严格,且投稿审核的过程也很漫长,河北大学学报不好投。河北大学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定市,是教育部与河北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河北省重点支持的国家一流大学建设层次高校,财政部、教育部重点支持的全国5所高校之一。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高志敏,贾凡,“关于成人教育及其学科发展的若干断想—写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即将出台的日子里”,《中国成人教育》(山东),2010年第15期,第5-7页高志敏,贾凡,“成人教育研究新理念与新方法探索”,《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河北),2010年第1期,第73-78页高志敏,高宛芝,陈珂,“深入西方语境 解读“学会生存””,《中国成人教育》(山东),2009年第24期,第12-17页高志敏,“学习型城市的发展愿景与发展目标研究”,《成人教育》(黑龙江),2009年第5期,第4-7页高志敏,崔铭香,“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教育培训考略— 以上海“撤县改区”城区为例”,《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河北),2009年第5期,第106-112页高志敏,“成人教育:再解读与再认知”,《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河北),2008年第11期,第72-85页高志敏,崔铭香,贾凡,“我国成人教育的十大成就、十大问题与十大对策”,《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河北),2008年第3期,第94-102页高志敏,“加强成人教育学科建设,打造成人教育坚强文化”,《高等函授学报》(湖北)2008年第3期,第3-7页高志敏,“创建学习型社会需要人人终身学习”,文汇报(上海) 2008年1月7日高志敏,贾凡,何露露,“失学无业青年与成人教育的社会学思考”,《职教论坛》(江西),2007第7期,第24-29页高志敏,高宛芝,“德国推进终身学习新方略”,《开放教育研究》(上海),2007第2期,第95-99页应方淦,高志敏,“情境学习理论视野中的成人学习”,《开放教育研究》(上海),2007年第3期,第10-13页高志敏.“论社会生产力与成人教育之相关”,《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河北),2007年第1期,第97-103页高志敏,“论学习化社会背景下成人教育研究的新取向”,《成人教育》(黑龙江),2007年第1期,第10-12页高志敏,“成人教育研究的反思与前瞻”,《教育研究》(北京),2006年第9期,第60-65页。高志敏,“党旗下的成人教育”,《中国教育报》,2006年6月28日。高志敏,“一名成人教育研究者经历的自述”,载于《中国教育科学规划回顾与展望——从“六五”到“十五”》大型文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编,教育科学出版,2006年5月。高志敏, “办好成教学术期刊 服务理论与实践发展—专家访谈纪实”,《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河北),2006年第3期,第5-7页。王玉欣,高志敏,“成人情感学习述略—基于德克斯的研究”,《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河北),2006年第3期,第8-11页。高志敏,“反思的觉醒 前瞻的选择—论成人教育研究的纲领与行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河北),2006年第3期,第89-96页。曾李红,高志敏,“非正式学习与偶发性学习初探—基于马席克与瓦特金斯的研究”,《成人教育》(黑龙江),2006年第3期,第3-7页。何露露,高志敏,“身体亲历学习与叙述性学习述略—基于卡罗琳?克拉克的研究”,《成人教育》(黑龙江),2006年第2期,第3-5页。李洁,高志敏,“‘成人情境学习’探略”,《成人教育》(黑龙江),2006年第1期,第3-7页。高志敏,宋其辉,“成人学习研究考略—基于梅里安的追述”,《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河北),2006年第1期,第5-11页。高志敏,李珺,“转化学习理论及其发展述略—基于莉沙?M?包格纳的研究报告”,《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河北),2005年第4期,第5-9页。高志敏,“成人教育与社会文化关系认知”,《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河北),2005年第4期,第85—89页高志敏,纪军,“在‘成人’与‘教育’之间—成人教育学科发展的回顾与展望”,《教育研究》(北京),2005年第2期,第32—36页高志敏,“成人教育者与社会:成人教师的社会学思考”,《成人教育》(黑龙江),2004年第10期,第6—12页高志敏,“论社会化与继续社会化—兼析继续社会化与成人教育”,《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河北),2004年7月第4期,第71—79页高志敏,吴洪伟,“打开脑科学之门—脑科学研究对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理念的理论支撑”,《成人教育》(黑龙江),2004年第4期,第9—13页高志敏,“人力资源开发的培训评估模型及其修正与完善”,《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河南),2004年第3期,第43—47页高志敏,纪军,陆素菊,“中国学习化社会研究的现状综述”,《全球教育展望》(上海),2003年第10期,第19—23页高志敏,纪军,“对话:理论与实践—成人教育研究中理论与实践关系的探讨”,《中国成人教育》(山东),2003年第1期,第4—7页高志敏,“关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理念的思考”,《教育研究》(北京),2003年第1期,第79—85页高志敏,“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培训对应策略”,《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河南),2002年第16期,第12—15页高志敏,“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新生概念‘职业生涯’探讨”(上、下),《成人教育》(黑龙江),2002年第10—11期,第5—6页,第6—9页高志敏,“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学习力构架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河北),2002年第6期,第24—29页李远芳、高志敏,“行为主义与人本主义成人教育比较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报》(陕西),2002年第2期,第21—23页高志敏,“论成人教育文化之脆弱——新世纪对成人教育的反思”,《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河北),2002年第1 期,第5—11页高志敏,“关于成人教育科学的认识论问题(续)”,《成人教育》(黑龙江),2001年第6期,第10—12页高志敏,“关于成人教育科学的认识论问题”,《成人教育》(黑龙江),2001年第5期,第9—12页高志敏,“关于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理念的探讨”,《教育研究》(北京),2001年第3期,第52—58页高志敏,“一体化:教师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成人高等教育研究》(上海),2001年第2期,第42—44页高志敏,“继续教育概念辨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河北),2001年第1期,第93—102页 20. 高志敏,“关于“知识”的透析与启迪”,《北京成人教育》(北京),2001年第1期,第8—13页高志敏,“论推进培训者培训之动因”,《成人高等教育研究》(上海),2001年第1期,第1—7页高志敏,“试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培训需求分析”,《新职教》(辽宁),2000年第10期,第4—7页高志敏,“‘成人教育科学’概念浅析(续)”,《成人教育》(黑龙江),2000年8月总第170期,第6—7页高志敏,“‘成人教育科学’概念浅析”,《成人教育》(黑龙江),2000年7月总第169期,第9—12页高志敏,“人力资源开发的系统培训模式及其修正评述”,《外国教育研究》(长春),2000年第6期,第60—64页高志敏,“关于继续教育概念的思考和意见”,《成人高等教育研究》(上海),2000年第3期,第24—29页高志敏,“‘成人教育’概念辨析”,《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西安),2000年3月第17卷第1期,第5—10页高志敏,“走向21世纪成人教育与教学的成功——素质教育背景下对成人教师的社会学思考”,《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湖北),2000年2月第18卷第1期,第24—28页高志敏,“知识经济与成人教育”,《成人教育》(黑龙江),2000年1月总第164期,第4—8页高志敏,“论学会学习—提高学习功效的个人策略(下)”,《工业职业教育》(上海),1999年第3期,第38—43页高志敏,“论学会学习—提高学习功效的个人策略(中)”,《工业职业教育》(上海),1999年第2期,第33—35页,转第48页高志敏,“论学会学习—提高学习功效的个人策略(上)”,《工业职业教育》(上海),1999年第1期,第40—43页高志敏,“未来社会的变化趋势与成人教育的未来”,《外国教育研究》(长春),1998年第6期,第14—18页高志敏,“中国岗位培训制度建设的思考”,《成人教育》(黑龙江),1995年第10期,第1页,转第6—7页高志敏,“‘岗位培训’面临21世纪的挑战”,《成人教育》(黑龙江),1995年第8-9期,第19-20页高志敏,“‘岗位培训’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成人教育》(黑龙江),1995年第7期,第8-10页高志敏,“岗位培训概念的基本涵义”,《成人教育》(黑龙江),1995年第6期,第14-15页高志敏,“论成人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中国成人教育》(北京),1995年第2期,第10-12页高志敏,“关于成人教育体系中团体及团体之间的关系研究”,《高校成人教育研究》(湖北),1995年第1期,第7-10页高志敏,“加拿大中学后教育的研究报告”,《加拿大研究》(上海),1994年第4期,第18-30页高志敏,“论社会结构对成人教育的规定性”,《中国成人教育》(北京),1993年第7期,第11-12页高志敏,“论成人教育的社会功能”,《中国成人教育》(北京),1993年第4期,第8-10页高志敏,“进步主义成人教育理论探析”,《外国教育研究》(长春),1993年第1期,第1-6页高志敏,“终身教育思想从火花闪烁到火焰升腾”,《湖南成人教育》(湖南),1992年第10期,第28-30页高志敏,“成人教育的新成就离不来<决定>的导向”,《上海成人教育》(上海),1992年第6期,第9-10页高志敏,“成人教育文化社会学研究”,《北京成人教育》(北京),1992年第5期,第6-9页高志敏,“几种对成人教师评价的描画”,《成人教育》(黑龙江),1992年第4期,第40页高志敏,“终身教育理论对成人教育意义的若干认定”,《成人教育》(黑龙江),1991年第8-9期,第41-42页高志敏,“成人教育活动中‘需求’及其测定的探索”,《成人教育》(黑龙江),1990年第5期,第25-27页高志敏,“发展和改革我国高中后教育背景浅析”,《成才》(武汉),1990年第4期,第32-35页高志敏,“加拿大中学后教育发展的若干趋势”,《外国教育动态》(长春),1990年第4期,第13-16页高志敏,“当代教育目标研究及其对成人教育的启迪”,《成人高等教育研究》(上海),1990年第4期,第12-16页高志敏,“试析当代世界成人教育发展诸因素”,《外国教育研究》(长春),1990年第3期,第41-47页,转封三高志敏,“加拿大中学后教育发展的若干趋势”,《成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北京),1990年第2期,第56-59页高志敏,“论成人教育社会化与成人教学方法”,《上海教育(成人教育版)》(上海),1990年第1-2期,第8-10页高志敏,“国外成人学习动机指向研究概述”,《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黑龙江),1990年第1期,第28-31页高志敏,“加拿大中小学教育浅探”,《加拿大研究》(上海),1990年第1期,第23-28页高志敏,“浅议社会流动与成人教育”,《北京成人教育》(北京),1989年第9期,第19-21页,转10页高志敏,“加拿大中学后教育的类型与机构”,《成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北京),1989年第6期,第42-46页高志敏,“中国加拿大中学后教育的若干比较”,《高教与人才》(武汉),1989年第5期,第59-63页高志敏,“论成人继续社会化与成人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研究》(上海),1989年第4期,第15-19页高志敏,“国外成人学习理论述评”,《外国教育研究》(长春),1989年第3期,第29-33页高志敏,“成人学习者的心理障碍及其排除方法初探”,《高师函授》(长春),1988年第3期,第43-46页高志敏,“远距离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成人高等教育研究》(上海),1988年第1期,第9-13页高志敏,“论‘学习者中心说’的哲学基础及其实践意义”,《上海教育(成人教育版)》(上海),1987年第6期,第17-18页高志敏,“关于‘成人教育学’的争论与思索”,《成人高等教育研究》(上海),1987年第1期,第33-46页李超凡,高志敏,“澳大利亚高等院校的‘校离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研究》(上海),1985年第5期,第42-45页高志敏,“五国职工教育管理体制综述”,《外国教育研究》(长春),1985年第1期,第30-35页,转23页高志敏,“空前聚会旨在改革--记成人高等教育理论讨论会”,《大连成人教育》(辽宁),1984年第7期,第19-20页(法)Y.马卓 高志敏译,“法国短期技术教育的演变”,《外国教育动态》(长春),1984年第5期,第13-15页高志敏译,“东德职业教育的地位”,《职业教育研究》(天津),1984年第1期,第43-45页

啥核心也不是,就是一普通的省级期刊 。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主管单位:河北省教育厅主办单位: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快捷分类:教育教育综合出版地区:河北国际刊号:1008-6471国内刊号:13-1264/G4创刊时间:1999发行周期:季刊期刊开本:A4审稿时间:1个月内所在栏目:社会科学II综合影响因子: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湖北体育大学学报

武汉体育学院不是985也不是211.

武汉体育学院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由国家体育总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入选湖北省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武汉体育学院原名中南体育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批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体育院校之一,1953年成立于江西省南昌市,1955年迁至湖北省武汉市,1956年更名为武汉体育学院,为国家体育总局直属,2001年改为国家体育总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

武汉体育学院的科研成就:

武汉体育学院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机构10个。

学校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69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71项、横向科研项目257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7项.

获省级科研成果奖励59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37项,多项研究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学校主办的学术期刊《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为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教育部“名栏建设”期刊、四大核心期刊方阵期刊;《体育成人教育学刊》为湖北省优秀期刊、武汉大学版核心期刊。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武汉体育学院

以上内容参考 武汉体育学院官网—学校简介

湖北体育生可以报考的大学如下:

1、武汉体育学院

武汉体育学院(Wuhan Sports University),简称“武体”,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由国家体育总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入选湖北省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2、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Beijing Sport University),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简称北体大,由国家体育总局直属,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确定的首批全国重点院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和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3、河北体育学院

河北体育学院(Hebei Sport University),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是河北省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本科普通高等体育院校。1984年4月,经河北省政府批准,在河北师范学院体育系整建制基础上筹建并开始招生。

4、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Hebei Normal University),简称“河北师大”,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建,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省属重点大学,河北省重点支持的国家一流大学建设一层次高校。

5、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Zhengzhou University),简称“郑大”,主校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是教育部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合建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一省一校”建设高校,入选国家“2011计划”、“111计划”。

武汉体育学院不是985,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是985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通过后才会有邮件通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创刊于1959年,由武汉体育学院主办,是中国体育科学学术期刊创刊最早的刊物之一。《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始终站在体育科学研究的前沿,主要反映具有创新意义的体育科学研究成果。刊载涉及体育领域各门学科的学术论文,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的文献综述,积极反映体育科学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该报严格执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请作者投稿时,务必处理掉文档中的作者及项目信息,否则,驳回重投。

湖北商学院学报

这个有很多。期刊运营形式有两种:1,读者付费模式 2,作者付费模式。国内大部分期刊因为影响力太低,愿意付费订阅或查看的读者很少,因此,为了活下去大多数采取作者付费模式,不过有时候你要是不着急发表的话,可以和编辑部还价的。国外的期刊采取第一种模式的较多,想指导哪些期刊是免费的,推荐几个论坛和网站,比如小木虫,丁香园,MedSci等有详细的各大期刊的介绍。

不丹农业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

出处:《武汉商学院学报》 2017年 第1期 作者:李宁

湖北商学院(一般指武汉商学院)挺不错的。

武汉商学院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在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基础上建立的普通本科院校,简称“武商院”,是湖北省第一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

学校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设有12个教学学院,开设有35个本科专业,覆盖管理学、经济学、工学、教育学、文学、艺术学、理学、农学等学科门类。拥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4个。

师资队伍:

基本形成“教授引领、配比合理、专兼结合、双师发展、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总数1072人,其中专任教师62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省市政府专项津贴11人,中国注册烹饪大师 11人,湖北名师(湖北省名师工作室)1个,湖北省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1个。

以上内容参考:武汉商学院官网——学校简介

中国没有。飞不丹只有尼泊尔,泰国,缅甸,和印度这几个国家。 你只有从这几个国家转机,而且不丹政府规定,游客必须参加旅行团,并事先付足团费,才会发给签证和进入不丹,当地没有自助旅游这回事。至於旅行团的行程、旅游地点、日期长短等,都可以由游客自己决定。团费方面,由政府划一规定,以最少4人一团计,每人每晚为美金200元,少於4人一团有附加费,分别为3人一团,每人每晚附加费美金20元,2人一团,每人每晚美金30元,1人成团,则每晚附加费为美金40元。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