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主要学术成果论文与获奖

发布时间:

主要学术成果论文与获奖

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要有:我国国际航运经济政策优化分析;港口布局层次性的形成机理和经济分析;The evaluation of supply chain overall-risk based on Metagraph;智能卡在物流企业安全平台中的应用;工业港库场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Game Analysis of Price Competition between Hong Kong and Shenzhen Container Port based on Bertrand Model;Application of Trigger Point Model in Construction Projects Management of Highway Network.;Optimization model and algorithm of logistics system in industrial port material terminal yard based on LINGO and VB;Research on Yangtze River Dangerous Articles Logistics Port Hierarchical Layout Evaluation of Jiangsu Province Based on Disaster Theory;公路网可靠度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基于AHP-FUZZY评价模型的高速公路扩建方式选择;The management mode of highway operation departments under deman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等等。主参编公开出版著作和教材7本,主要有《运输经济地理》、《机电工程进度控制》、《交通安全词典》等,其中一本获中宣部优秀读书奖。 1、主持《长江干线水上交通安全预警管理机制研究》项目,2009年获中国航海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2、参加《交通运输专业虚拟实习平台建设与实践》省级教研项目,2009年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3、主持《国有资产重组研究》省级重点项目,2003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参加《运输技术经济政策研究》国家项目,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简历上的主要学术成果指的是曾经拿过哪些奖项或者参加过什么项目或者发布过什么论文等等。个人简历是求职者给招聘单位发的一份简要介绍。包含自己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政治面貌、学历、联系方式,以及自我评价、工作经历、学习经历、荣誉与成就、求职愿望、对这份工作的简要理解等。现在一般找工作都是在通过网络来找,因此一份良好的个人简历对于获得面试机会至关重要。学术成果:指是在系统的专门的或者在对存在物及其规律的学科化论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成绩。发表于学术期刊上的论文,参与结题的科研项目均属于学术成果范畴。

参与的科研项目,发表的论文等

主要学术成果有:首次分析了黑店观念、黑色营销的表现及其存在条件,丰富了市场营销学中关于市场观念的理论,为分析企业行为轨迹以及政府制定宏观政策促进企业市场观念转变提供了依据。修改和发展了世界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了新的需要层次与需要平衡理论、平衡营销和双向营销理论,开辟了市场营销研究的新领域。系统地分析了企业绿色营销过程以及所需的宏观环境条件,为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战略和国家推动绿色营销的发展提供了参考。著作论文著作:独撰、主编《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市场研究》等著作、教材8部,参编9部。论文:在各级杂志发表市场营销研究、消费者行为研究、市场研究论文等60余篇。 荣获省级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和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提出的企业市场观念选择的新定律;提出了需要层次与需要平衡的新理论,修改和发展了世界级需求研究权威、世界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被誉为中国市场营销界最有创造力的研究成果之一。1.《运用非课堂教学体系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省级课题,安徽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二等奖),安徽省教育委员会,主持人,排名第一,1998年2月。2.《为发展绿色营销创造条件》,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第一名,独撰,1998年7月。3.《市场营销管理——理论与应用》,安徽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三等奖(省级三等奖),安徽省人民政府,排名第一,主编,1998年8月4.政府特殊津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99年。5.《财经类专业大学生课外实践研究》,省级课题,安徽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省级三等奖,安徽省教育委员会,主持人,排名第一,2001年1月。6.《市场营销学》,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优秀教材一等奖(国家级一等奖),教育部,排名4,2003年5月。

学术成果获奖论文标记标准

迪西欧论文网的“写作和发表”团队,由一批教授、博士、硕士组成,他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都有一定建树,擅长于高品质论文润色、论文审阅,为广大朋友发表论文垫下坚实基础。迪西欧论文网的“论文指导”团队,主要指导的专业有:教育教学论文经济管理论文、医药卫生论文、工程技术论文、哲学艺术论文、农业科技论文、电子信息论文、外语论文等。希望对你有用,如果有帮助就采纳一下吧 ^_^ ^_^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UDC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 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GB 7713—87 Present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reports, dissertations and scientific papers 1 引言 制订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统一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以下简称报告、论文)的撰写和编辑的格式,便利信息系统的收集、存储、处理、加工、检索、利用、交流、传播。 本标准适用于报告、论文的编写格式,包括形式构成和题录著录,及其撰写、编辑、印刷、出版等。 本标准所指报告、论文可以是手稿,包括手抄本和打字本及其复制品;也可以是印刷本,包括发表在期刊或会议录上的论文及其预印本、抽印本和变异本;作为书中一部分或独立成书的专著;缩微复制品和其他形式。 本标准全部或部分适用于其他科技文件,如年报、便览、备忘录等,也适用于技术档案。 2 定义 科学技术报告 科学技术报告是描述一项科学技术研究的结果或进展或一项技术研制试验和评价的结果;或是论述某项科学技术问题的现状和发展的文件。 科学技术报告是为了呈送科学技术工作主管机构或科学基金会等组织或主持研究的人等。科学技术报告中一般应该提供系统的或按工作进程的充分信息,可以包括正反两方面的结果和经验,以便有关人员和读者判断和评价,以及对报告中的结论和建议提出修正意见。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 学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较好地掌握了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硕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沦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成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博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了创造性的成果。 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学术论文应提供新的科技信息,其内容应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不是重复、模仿、抄袭前人的工作。 3 编写要求 报告、论文的中文稿必须用白色稿纸单面缮写或打字;外文稿必须用打字。可以用不褪色的复制本。 报告、论文宜用 A4(210 mm×297 mm)标准大小的白纸,应便于阅读、复制和拍摄缩微制品。报告、论文在书写、扫字或印刷时,要求纸的四周留足空白边缘,以便装订、复制和读者批注。每一面的上方(天头)和左侧(订口)应分别留边25 mm以上,下方(地脚)和右侧(切口)应分别留边20 mm以上。 4 编写格式 报告、论文章、条的编号参照国家标准《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第8章“标准条文的编排”的有关规定,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 报告、论文的构成(略) 5 前置部分 封面 封面是报告、论文的外表面,提供应有的信息,并起保护作用。 封面不是必不可少的。学术论文如作为期刊、书或其他出版物的一部分,无需封面; 如作为预印本、抽印本等单行本时,可以有封面。 封面上可包括下列内容: a. 分类号 在左上角注明分类号,便于信息交换和处理。一般应注明《中国图书资料类法》的类号,同时应尽可能注明《国际十进分类法UDC》的类号。 b. 本单位编号 一般标注在右上角。学术论文无必要。 c. 密级视报告、论文的内容,按国家规定的保密条例,在右上角注明密级。如系公开发行,不注密级。 d. 题名和副题名或分册题名 用大号字标注于明显地位。 e. 卷、分册、篇的序号和名称 如系全一册,无需此项。 f. 版本 如草案、初稿、修订版、…等。如系初版,无需此项。 g. 责任者姓名 责任者包括报告、论文的作者、学位论文的导师、评阅人、答辩委员会主席、以及学位授予单位等。必要时可注明个人责任者的职务、职称、学位、所在单位名称及地址;如责任者系单位、团体或小组,应写明全称和地址。 在封面和题名页上,或学术论文的正文前署名的个人作者,只限于那些对于选定研究课题和制订研究方案、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研究工作并作出主要贡献、以及参加撰写论文并能对内容负责的人,按其贡献大小排列名次。至于参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按研究计划分工负责具体小项的工作者、某一项测试的承担者,以及接受委托进行分析检验和观察的辅助人员等,均不列入。这些人可以作为参加工作的人员一一列入致谢部分,或排于脚注。 如责任者姓名有必要附注汉语拼音时,必须遵照国家规定,即姓在名前,名连成一词,不加连字符,不缩写。 h. 申请学位级别 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所规定的名称进行标注。 i. 专业名称 系指学位论文作者主修专业的名称。 j. 工作完成日期 包括报告、论文提交日期,学位论文的答辩日期,学位的授予日期,出版部门收到日期(必要时)。 k. 出版项 出版地及出版者名称,出版年、月、日(必要时)。 报告和论文的封面格式参见附录 A。 封二 报告的封二可标注送发方式,包括免费赠送或价购,以及送发单位和个人;版权规定;其他应注明事项。 题名页 题名页是对报告、论文进行著录的依据。 学术论文无需题名页。 题名页置于封二和衬页之后,成为另页的石页。 报告、论文如分装两册以上,每一分册均应各有其题名页。在题名页上注明分册名称和序号。 题名页除规定封面应有的内容并取得一致外,还应包括下列各项: 单位名称和地址,在封面上未列出的责任者职务、职称、学位、单位名称和地址,参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姓名。 变异本 报告、论文有时适应莱种需要,除正式的全文正本以外,要求有某种变异本,如:节本、摘录本、为送请评审用的详细摘要本、为摘取所需内容的改写本等。 变异本的封面上必须标明“节本、摘录本或改写本”字样,其余应注明项目,参见的规定执行。 题名 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报告、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题名所用每一词语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 题名应该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字。 报告、论文用作国际交流,应有外文(多用英文)题名。外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10个实词。 下列情况可以有副题名: 题名语意末尽,用副题名补充说明报告论文中的特定内容; 报告、论文分册出版,或足一系列工作分几篇报道,或是分阶段的研究结果,各用不同副题名区别其特定内容; 其他有必要用副题名作为引伸或说明者。 题名在整本报告、论文中不同地方出现时,应完全相同,但眉题可以节略。 序或前言 序并非必要。报告、论文的序,一般是作者或他人对本篇基本特征的简介,如说明研究工作缘起、背景、它旨、目的、意义、编写体例,以及资助、支持、协作经过等;也可以评述和对相关问题研究阐发。这些内容也可以在正文引言中说明。 摘要 摘要是报告、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 报告、论文一般均应有摘要,为了国际交流,还应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 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报告、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中有数据、有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可以引用,可以用于工艺推广。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报告、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献采用。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给沦。 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过200~300字;外文摘要不宜超过250个实词。如遇特殊需要字数可以略多。 除了实在无变通办法可用以外,摘要中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 报告、论文的摘要可以用另页置于题名页之后,学术论文的摘要一般置于题名和作者之后、正文之前。 学位论文为了评审,学术论文为了参加学术会议,可按要求写成变异本式的摘要,不受字数规定的限制。 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报告、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 每篇报告、论文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以显著的字符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左下方。如有可能,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 为了国际交流,应标注与中文对应的英文关键词。 目次页 长篇报告、论文可以有目次页,短文无需目次页。 目次页由报告、论文的篇、章、条、附录、题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另页排在序之后。 整套报告、论文分卷编制时,每一分卷均应有全部报告、论文内容的目次页。 插图和附表清单报告、论文中如图表较多,可以分别列出清单置于目次页之后。图的清单应有序号、图题和页码。表的清单应有序号、表题和页码。 符号、标志、缩略词、首字母缩写、计量单位、名词、术语等的注释表符号、标志、缩略词、首字母缩写、计量单位、名词、术语等的注释说明汇集表,应置于图表清单之后。 6 主体部分 格式 主体部分的编写格式可由作者自定,但一般由引言(或绪论)开始,以结论或讨论结双。 主体部分必须由另页右页开始。每一篇(或部分)必须另页起。如报告、论文印成书刊等出版物,则按书刊编排格式的规定。 全部报告、论文的每一章、条的格式和版面安排,要求划一,层次清楚。 序号 如报告、论文在一个总题下装为两卷(或分册)以上,或分为两篇(或部分)以上,各卷或篇应有序号。可以写成:第一卷、第二分册;第一篇、第二部分等。用外文撰写的报告、论文,其卷(分册)和篇(部分)的序号,用罗马数字编码。 报告、论文中的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续编排序号。序号可以就全篇报告、论文统一按出现先后顺序编码,对长篇报告、论文也可以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以分别为:图 l、图;表2、表;附注 l);文献[4];式(5)、式()等。 报告、论文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码。页码由书写、打字或印刷的首页开始,作为第l页,并为有页另页。封面、封二、封三和封底不编入页码。可以将题名页、序、目次页等前置部分单独编排页码。页码必须标注在每页的相同位置,便于识别。 力求不出空白页,如有,仍应以有页作为单页页码。 如在一个总题下装成两册以上,应连续编页码。如各册有其副题名,则可分别独立编页码。 报告、论文的附录依序用大写正体A,B,C,……编序号,如:附录 A。 附录中的图、表、式、参考文献等另行编序号,与正文分开,也一律用阿拉伯数字编码,但在数码前冠以附录序码,如:图 A1;表B2;式(B3);文献〔A5〕等。 引言(或绪论) 引言(或绪论)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不要成为摘要的注释。一般教科书中有的知识,在引言中不必赘述。 比较短的论文可以只用小段文字起着引言的效用。 学位论文为了需要反映出作者确已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开阔的科学视野,对研究方案作了充分论证,因此,有关历史回顾和前人工作的综合评述,以及理论分析等,可以单独成章,用足够的文字叙述。 正文 报告、论文的正文是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可以包括:调查对象、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实验和观测结果、计算方法和编程原理、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 由于研究工作涉及的学科、选题、研究方法、工作进程、结果表达方式等有很大的差异,对正文内容不能作统一的规定。但是,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 图包括曲线图、构造图、示意图、图解、框图、流程图、记录图、布置图、地图、照片、图版等。 图应具有“自明性”,即只看图、图题和图例,不阅读正文,就可理解图意。 图应编排序号(见)。 每一图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连同图号置于图下。必要时,应将图上的符号、标记、代码,以及实验条件等,用最简练的文字,横排于图题下方,作为图例说明。 曲线图的纵横坐标必须标注“量、标准规定符号、单位”。此三者只有在不必要标明(如无量纲等)的情况下方可省略。坐标上标注的量的符号和缩略词必须与正文中一致。 照片图要求主题和主要显示部分的轮廓鲜明,便于制版。如用放大缩小的复制品,必须清晰,反差适中。照片上应该有表示目的物尺寸的标度。 表 表的编排,一般是内容和测试项目由左至右横读,数据依序竖排。表应有自明性。 表应编排序号(见)。 每一表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连同表号置于表上。必要时应将表中的符号、标记、代码,以及需要说明事项,以最简练的文字,横排于表题下,作为表注,也可以附注于表下。 附注序号的编排,见。表内附注的序号宜用小号阿拉伯数字并加圆括号置于被标注对象的右上角,如:×××1),不宜用星号“*”,以免与数学上共轭和物质转移的符号相混。 表的各栏均应标明“量或测试项目、标准规定符号、单位”。只有在无必要标注的情况下方可省略。表中的缩略调和符号,必须与正文中一致。 表内同一栏的数字必须上下对齐。表内不宜用“同上”、“同左”、“,,”和类似词,一律填入具体数字或文字。表内“空白”代表未测或无此项,“-”或“…”(因“-”可能与代表阴性反应相混)代表未发现,“0”代表实测结果确为零。 如数据已绘成曲线图,可不再列表。 数学、物理和化学式 正文中的公式、算式或方程式等应编排序号(见),序号标注于该式所在行(当有续行时,应标注于最后一行)的最右边。 较长的式,另行居中横排。如式必须转行时,只能在+,-,×,÷,<,>处转行。上下式尽可能在等号“=”处对齐。 示例1: ---------------------------(1) 示例2: ----------------------------------(2) 示例3: -------------------------------(3) 小数点用“.”表示。大于999的整数和多于三位数的小数,一律用半个阿拉伯数字符的小间隔分开,不用千位撇。对于纯小数应将0列于小数点之前。 示例:应该写成94 567; 325 不应写成94,,567; .314,325 应注意区别各种字符,如:拉丁文、希腊文、俄文、德文花体、草体;罗马数字和阿拉伯数字;字符的正斜体、黑白体、大小写、上下角标(特别是多层次,如“三踏步”)、上下偏差等。 示例:I,l,l,i;C,c;K,k,κ;0,o,(°);S,s,5;Z,z,2;B;β;W,w,ω。 计量单位 报告、论文必须采用1984年2月27日国务院发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中位》,并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执行。使用各种量、单位和符号,必须遵循附录 B所列国家标准的规定执行。单位名称和符号的书写方式一律采用国际通用符号。 符号和缩略词 符号和缩略词应遵照国家标准(见附录B)的有关规定执行。如无标准可循,可采纳中学科或本专业的权威性机构或学术固体所公布的规定;也可以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编印的各学科词汇的用词。如不得不引用某些不是公知公用的、且又不易为同行读者所理解的、或系作者自定的符号、记号、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等时,均应在第一次出现时一一加以说明,给以明确的定义。 结论 报告、论文的结论是最终的、总体的结论,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练。 如果不可能导出应有的结论,也可以没有结论而进行必要的讨论。 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仪器设备改进意见、尚待解决的问题等。 致谢 可以在正文后对下列方面致谢: 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工作的奖学金基金、合同单位、资助或支持的企业、组织成个人; 协助完成研究工作和提供便利条件的组织或个人; 在研究工作中提出建议和提供帮助的人; 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图片、文献、研究思想和设想的所有者; 其他应感谢的组织或个人。 参考文献表 按照 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规定执行。 7 附录 附录是作为报告、论文主体的补充项日,并不是必需的。 7. 1 下列内容可以作为附录编于报告、论文后,也可以另编成册。 a. 为了整篇报告、论文材料的完整,但编入正文又有损于编排的条理和逻辑性,这一类材料包括比正文更为详尽的信息、研究方法和技术更深入的叙述,建议可以阅读的参考文献题录,对了解正文内容有用的补充信息等; b. 由于篇幅过大或取材于复制品而不便于编入正文的材料; c. 不便于编入正文的罕见珍贵资料; d. 对一般读者并非必要阅读,但对本专业同行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e. 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数学推导、计算程序、框图、结构图、注释、统计表、计算机打印输出件等。 附录与正文连续编页码。每一附录的各种序号的编排见和。 每一附录均另页起。如报告、论文分装几册。凡属于某一册的附录应置于备该册正文之后。 8 结尾部分(必要时) 为了将报告、论文迅速存储入电子计算机,可以提供有关的输入数据。 可以编排分类索引、著者索引、关键词索引等。 封三和封底(包括版权页)。 附 录 A 封面示例 (参考件) 附 录 B 相 关 标 准 (补充件) GB 1434-78 物理量符号 GB 3100-82 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 GB 3101-82 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 空间和时间的量和单位。 GB 周期及其有关现象的量和单位。 GB 力学的量和单位。 GB 热学的量和单位。 GB 电学和磁学的量和单位。 GB 光及有关电磁辐射的量和单位。 GB 声学的量和单位。 GB 物理化学和分子物理学的量和单位。 GB 原子物理学和核物理学的量和单位。 GB 核反应和电离辐射的量和单位。 GB 物理科学和技术中使用的数学符号。 GB 无量纲参数。 GB 固体物理学的量和单位。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七分委员会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谭丙煜。

在论文第一页的左下角添加基金项目步骤如下:1、进入草稿视图,光标插入文章标题或作者名字的后方(其实第一页哪里都可以),然后点击引用菜单,选择插入脚注下方的扩展符号。2、打开脚注和尾注对话框,点击自定义标记后面符号按钮,选择第一个空白符号。点击“插入”。3、点击插入后,这时文章下方会出现脚注选项,选择脚注分隔符选项,下面会自动出来一条横线,在行下面添加基金项目即可在文章标题后的空白处点“插入”下面的“引用”,再选“脚注和尾注”,在“位置”选“脚注”,在“格式”下选“编号格式”,如果不需要数字标记,则选择“自定义”,在后面的“符号”中选择相应的符号,或者选空白(一般学术论文里选择符号里的第一个空白符号即可)。然后点“插入”。现在,光标自动出现在页面底端的脚注处,你就可以编辑了。然后项目名称:XXXXXXX。项目编号:XXXXXXX。一般还要加上作者:XXX(1992-),XXX专业,主要从事XXX研究。Email:XXX.有的还要加上通讯作者:XXX(出生年份),主要从事XXXXXXXXXX研究。Email:XXX.摘要对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即读者无须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核心信息。摘要应通过客观描述性语言阐释研究工作目的(意义)、方法(过程)、结果和最终结论等,重点是结果和结论。摘要应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宜出现“本文”“作者”等字样,也不能是论文前言(引言)的重复,字数在200-300字之间。5.关键词:从论文中析取出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数量3-5个,中间用分号隔开。6.基金项目:获得全国、省、市、区(县)校等各类课题资助的论文应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项目编号。【示例】基金项目: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课题名称》,(项目编号:****)。

优秀论文评比标准一、参评论文主题鲜明,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实用性、时代性和理论深度。紧紧围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十六号文件精神,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和采取的新措施、建立的长效机制、取得的经验进行理论研究。(50分)二、论据的选择具有科学性、典型性,充分翔实;论证严谨周密,有较高的前瞻性、指导性;用于实践教育教学的可操作性强。(20分)三、用词准确、规范,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言简意赅,言之有物,言之有据,具有较强的表达力、说服力。(20分)四、编排格式规范、完整,引文正确,出处明了。(10)二、 评分标准(共100分)1、 文体准确,结构完整,全文4000字左右。2、 立意新颖,题目大小适度,准确而简洁。3、 中心明确,论点、论据具有科学性与逻辑性。4、 有理论基础与事实依据相结合的一般分析与典型分析,数据准确,表述清楚。5、 能紧密结合教改课题,对工作有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

在文章标题后的空白处点“插入”下面的“引用”,再选“脚注和尾注”,在“位置”选“脚注”,在“格式”下选“编号格式”,如果不需要数字标记,则选择“自定义”,在后面的“符号”中选择相应的符号,或者选空白(一般学术论文里选择符号里的第一个空白符号即可)。然后点“插入”。现在,光标自动出现在页面底端的脚注处,你就可以编辑了。然后项目名称:XXXXXXX。项目编号:XXXXXXX。一般还要加上 作者:XXX(1992-),XXX专业,主要从事XXX研究。Email:XXX.有的还要加上 通讯作者:XXX(出生年份),主要从事XXXXXXXXXX研究。Email:XXX.

论文获奖研究成果

论文成果可以按照如下格式来写:(一)题名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二)作者姓名和单位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三)摘要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他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四)关键词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主题词是用来描述文献资料主题和、给出检索文献资料的一种新型的情报检索语言词汇,正是由于它的出现和发展,才使得情报检索计算机化(计算机检索)成为可能。主题词是指以概念的特性关系来区分事物,用自然语言来表达,并且具有组配功能,用以准确显示词与词之间的语义概念关系的动态性的词或词组。技巧一:依据兴趣爱好进行选题。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二,就是从作者的爱好和兴趣出发,只有选题符合作者兴趣和爱好,作者平日所积累的资料才能得以发挥效用,语言应用等方面也才能熟能生巧。技巧二:依据学术方向进行选题。论文写作的价值,关键在于能够解决特定行业的特定问题,特别是在学术方面的论文更是如此。因此,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一,就是依据学术价值进行选择提炼。技巧三:从小从专进行选题。所谓从小从专,即是指软文撰稿者在进行选则和提炼标题时,要从专业出发,从小处入手进行突破,切记全而不专,大而空洞。技巧四:依据掌握的文献资料进行选题。文献资料是支撑、充实论文的基础,同时更能体现论文所研究的方向和观点,因而,作者从现有文献资料出发,进行选题和提炼标题,即成为第四大技巧。

结论写作内容和类型(一)结论中一般应阐述以下内容:1、本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规律性的东西,解决了什么理论或实际问题;结论必须淸楚地表明本论文的观点,有什么理论背景的支持,对实践有什么指导意义等,若用数字来说明则效果嫌佳,说服力最强。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避免使人有似是而非的感觉,从而怀疑论文的真正价值。2、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或遗留问题。前瞻性说明未解决的问题后续研究(或研究建议)就是学生在完成该论文过程有所思,但尚未彻底研究的领域。研究建议常与不足之处密切相关,包括研究假设、资料收集、研究方法方面的不足之处,可以为后来的研究在该领域进一步完善指明方向。3、后续研究(或研究建议)就是学生在完成该论文过程中有所思,但尚未彻底研究的领域。研究建议常与不足之处密切相关,能为后来者继续深人研究提供了思路与借鉴。对于一篇毕业论文的结论,上述基本结论是必需的,而不足之处和研究建议则视论文的具体内容可以多论述或少论述。论文的结论部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应提供明确、具体的定性和定量的信息。结论段的格式安排可作如下考虑:如果结论段的内容较多,可以分条来写,并给以编号,如 1),2),3 )等,每条成一段,包括几句话或1句话;如果结论段内容较少,可以不分条写,整个为一段,几句话。

研究性报告的研究成果:包括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两个部分。不少研究课的学生与课题结题的老师们在撰写结题报告的时候,对于研究成果的撰写要求了解不多,“课题研究成果”这个部分是整篇结题报告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一个结题报告写得好不好,是否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使课题研究成果具有推广价值和借鉴价值,就看这部分的具体内容写得如何。一般说来,这部分的文字内容所占的篇幅,要占整篇结题报告的一半左右。

1、不要只讲实践成果,不讲理论成果。

一个结题报告的研究成果,应当包括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两个部分。不少的结题报告,是这样陈述研究成果的:通过研究,开设了几节公开课、观摩课,发表了多少篇论文,获得了哪些奖项,在期刊杂志上发表了几篇文章,有多少学生参加什么竞赛获得了那些奖项。

或者是,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获得了哪些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得到了哪些提高等等。

2、研究成果的陈述不能过于简略。

有些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撰写出多篇学术论文。这些学术论文,就是课题研究的部分主要成果。

在结题报告“研究成果”部分,要将这些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炼、归纳进去。有的结题报告是这样陈述所取得的成果的:研究成果详见什么什么论文。这样简单的陈述是不行的。

3、有关课题的研究经验或研究体会不要在“研究成果”这个部分来陈述。

一般说来,一个研究课题在在结题时候还需要进行总结。这个总结,要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谈及研究的体会。而在结题报告的研究成果中,就不要陈述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1、发表的论文。 发表的论文包括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可以是长文,也可以是短文,综述或者demo。可以列出预期发表论文的数量,大致研究点,拟发表在哪类期刊和会议上等。2、申请的专利。 申请中的专利和申请已得到保护的专利都可以作为预期的成果。可以列出拟申请的专利数量和大致的方向。因为专利审核的时间比较长,项目结束的时候不一定可以得到申请的最终结果,所以已经经过初审的也可以作为预期成果。3、完成的项目,提升的指标。 在某领域内预计做一个或者几个什么类型的项目,项目的研究内容是什么。预期想的到的结果是什么,对现有的指标有什么提升,对现有的技术有什么改进,对研究领域有什么贡献等。4、参赛和参评的奖项。 有些技术类的研究有很多国内国外的公开评测和比赛,可以列出拟利用研究成果参与哪些比赛,期望能够得到什么样的结果等。5、公开的数据集合。 在研究的过程中,会逐步采集和整理实验数据集合。如果方便的话,可以作为开源数据集合供全球范围内的研究人员使用,这将让整个领域的人们受益。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一般步骤: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收集和分析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收集资料的途径有多种.去图书管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收索.其中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以及音像资料等.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答案。

锦州学术论文成果奖

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比较好,因为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集师范与高职教育、职前与职后教育、专科与本科教育、国内与国外合作办学于一体的多层次综合性高等专科学校。

1、师资力量

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截至2014年,该校有教职工590人,其中专任教师411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87人、副教授109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190人。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全校现有专任教师460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148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15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2人。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比例占,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占。

2、科研成果

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4—2010年,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582篇,其中核心期刊169篇;公开出版教材和著作135部,其中省级以上精品教材3部;完成和在研科研项目220项,其中省级以上92项;共有183项学术和科研成果获奖,其中省级以上141项,国家技术专利科技成果3项。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近三年来,该校共承担省级以上科研课题48项,出版学术著作、教材等50余部,学校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34篇。

扩展资料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前身为1914年成立的奉天省立第四师范学校,1978年分为锦州师范专科学校和锦州市第一师范学校;1996年两校又合并为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辽宁广播电视大学锦州分校、锦州市职工大学等校先后并入该校。

学校占地面积277亩,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价值亿元。设有41个专业65个方向,有在校生7000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学院代码是:10180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JinzhouNormalCollege)位于辽宁省锦州市,是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注册备案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前身为1914年成立的奉天省立第四师范学校。1980年11月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锦州师范学院分校,1983年8月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锦州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6月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96年8月、2001年10月锦州市第一师范学校和锦州职工大学经锦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分别并入。

根据2021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占地面积285亩,锦州滨海新校区占地524亩,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藏书51余万册;设有11个教学系,44个专科专业;有教职工570人,其中专任教师415人,在校生7996人。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原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77年,锦州第一师范学校附设大专班。

1980年11月,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在锦州第一师范学校大专班基础是上建立锦州师范学院分校,面向锦州地区招生。

1983年8月,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锦州师范专科学校,所设七科改为七个系。

1990年。锦州教育学院并入锦州师范专科学校。

1993年6月,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锦州市第一师范学校

1914年,成立奉天省立第四师范学校,9月10日正式开学。

1928年,奉天省改名辽宁省,学校更名为辽宁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后停办。

1932年6月,在高桥原址复建,校名为辽宁省立第四师范学校。

1933年6月,迁址到锦州老街北城省立二中校址。

1934年,校名改为锦州省立锦州师范学校。

1938年,设本科,改为锦州师道学校。

1945年,锦州师道学校停办。

1946年,锦州师道学校复校并更名为锦州师范学校。

1948年,锦州师范学校更名为辽西省立锦州师范学校。

1954年,辽西省立锦州师范学校更名为辽宁省锦州师范学校。

1969年,锦州师范学院中文、数学并入锦州师范学校。

1977年。辽宁省锦州师范学校更名为锦州第一师范学校。

合并组建

1996年8月,锦州市第一师范学校并入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98年,学校开始举办高等职业教育专业。

2001年10月,辽宁广播电视大学锦州分校、锦州市职工大学先后并入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办学条件

2021年9月,入选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拟入选单位名单。

院系概况

根据2021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设有11个教学系,38个专科专业。

师资队伍

根据2021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教职工570人,其中专任教师415人,高级职称162人,中级职称245人,初级职称25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人,硕士研究生人数69人,本科人数362人,有辽宁省普通高校教学名师3人,辽宁省专业带头人3人,辽宁省优秀教师2人,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2个,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7人,锦州市优秀教师1人,锦州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7人,锦州市基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锦州市学科带头人4人,锦州市骨干教师6人,锦州市学术和技术后备带头人5人,校学科带头人5人,校骨干教师21人。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根据2021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5门课程被评为辽宁省级精品课程,有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创新型实训基地1个,辽宁省级高水平特色专业群1个,辽宁省对接地方产业集群示范专业1个,辽宁省级品牌(特色)专业业2个,辽宁省级教改试点专业2个,辽宁省创新型实训基地项目2个。

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商务英语、学前教育

中央财政支持建设创新型实训基地:环境工程技术实训基地

辽宁省级高水平特色专业群:学前教育特色专业群

辽宁省对接地方产业集群示范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辽宁省级精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有机化学、大学物理实验、写作等

辽宁省创新型实训基地项目:市场营销实训基地、机械设计与制造实训基地

辽宁省级品牌(特色)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维护)、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

教学成果

在2018年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成功评选中,学校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

科研成就

2018年,在2018年锦州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中,学校申报9项,获得1项三等奖,2018年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7项课题,学校累计承担省级课题47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42篇。

根据2021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近三年来,共承担各类科研课题198项,出版学术著作、教材等81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88篇。

锦州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基于约束模糊聚类思维的网络入侵检测方法研究(2018年三等奖)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根据2021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藏书51余万册,样本书库收藏《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等典藏本丛书。

学术刊物

《辽宁师专学报》由由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营口职业技术学院、辽阳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承办。设有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二个刊号。

社会科学版包括文学、语言、历史、哲学、政治、经济、法律、高教研究等内容,自然科学版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体育、计算机等内容,每年四期。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校徽

学校校徽:基本轮廓由两个同心圆构成,1914为建校时间,中心图形好似展开的书卷,同时又体现了师专的名称。

下面的手形图案体现了师专人要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专科院校的美好愿望。精神文化

校训:学高身正、敬业创新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代码是10180

获奖论文算不算教学研究成果

论文本身属于成果,所以严格来说,论文得奖是不算单独成果的的。

是的。只要是关于教学方面的论文都属于教学成果奖的范畴。

严格来说是不认可的。教科研成果一般包括发表的论文,出版的教材专著,参与的课题,教育行政部门主办的论文评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