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汉英构词法的对比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英汉构词法的对比法研究论文

1976版《韦氏第三版新际英语辞典新词续编》收录该辞典1961版现6000新词些新词半适应社新发展依据构词造:其五二属缀合五三合见英语构词英语发展具作用构词(wordformation)主要:(1)前缀(2)缀(3)转化(4)合()前缀:词根前加前缀数情况词类变(1)表示否定:a-,an-缺乏没:asexual性别anarchy政府主义dis-反面disobey服disloyalty忠诚(2)表示反向或反义:un-表示作反向untie解unpack打包裹;表示剥夺、免除:unseat夺议席unmask脱假面具(3)表示贬义mis-错误:miscalculate算错mishear听错(4)表示程度、等:over-度:overeat暴食overwork工作度super-超:supernatural超自superman超(二)缀:词根加缀数情况词类改变1.名词缀(1)缀名词结合构抽象名词:-age表量、集等:baggage行李mileage程-ship表状态、身份等:friendship友谊hardship困难membership员(2)缀皆构名词:-eer表示专、事等:engineer工程师mountaineer登山运员(3)形容词转名词elastic---elasticity弹性rapid---rapidity急速electric---electricity电(三)转化:转化指词由种词类转化另种词类词形变名词net(网)转化词net(置…于网)转化构名词、形容词词1.转化名词(1)词转化名词(a)表示理或觉:desire愿望lovesmell气味(b)表示:attempt企图fall落hit击2.转化词(1)名词转化词(a)表示放、放进:bottle装瓶carpet铺毯(b)表示给、提供:butter涂黄油oil油(2)形容词转化词(a)表示使:calm使平静lower降(b)表示:empty变空weary(of)疲倦…(四)合:合两词结合起构复合词英语复合词般都由两词构合词用构种词类名词形容词1.名词复合词(1)主语词(a)主语+由词转化名词:sunriseheadache疼(b)词+主语:crybaby哭诉watchdog看门狗(2)词宾语(a)名词+由词转化名词:bloodtest验血word-formation构词(b)名词+名词:housekeeping主持家务letter-writing写信2.形容词复合词(1)名词+词+ing:man-eating吃breathtaking使吃惊(2)词状语类(2)词类(a)名词+形容词:footsore走痛脚fireproof防火(b)名词+形容词:grass-green草绿)age-old古结尾:略

汉英构词法的特性与应用

导语:要准确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构词异同,必须从两种语言各自的构词特点入手。下面我讲解汉英构词法的特性与应用,欢迎参考!

尽管汉英语在构词法上存在如此多的共性,但是汉英语毕竟是两种差异较大的语言,两者在构词法上必然也存在各自的特殊性。汉英语在构词法上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它们各自有不能相对应的构词法上,即它们各自特有的构词法,这同时也是汉英语词汇教学的难点。汉语特有的构词法主要是联绵式构词法和重叠式构词法,英语特有的构词法主要是截合法、逆向法。下面就分别进行分析。

(一)、英语特有的构词法

1、截合法

截合法是对原有的两个词进行剪裁,取舍其中的首部或尾部,然后连成一个新词。所产生的新词与原词

组相比较,词类和词义均保留不变,但是可能引起语用风格上的变化。例如: botel( boat + hotel )、 smog(smoke + fog )、 sitcom( situation + comedy )

motel(motor + hotel )、 jazzotheque( jazz + discotheque )

2、逆向法

逆向法与词缀法恰好相反。词缀法是借用词缀构成新词,而逆向法则是去掉后缀构成新词。用逆向法构成的词绝大部分是动词。逆向法是现代英语中构成动词的主要途径之一。例如:

editor → to edit, lazy → to laze, beggar → to beg

(二)、汉语特有的构词法

1、联绵式构词法

联绵式构词法是指由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的词的构成方式。联绵词都是单纯词。根据读音, 联绵词可以分为三类:

A、双声词:玻璃、 琵琶、 参差、犹豫、澎湃、 流连、 秋千、 惆怅、 慷慨、 坎坷、 唐突

B、叠韵词:伶仃、 腼腆、 窈窕、玫瑰、葫芦、 徘徊、 蜻蜓、 迷离、 汹涌、 当啷、 妖娆

C、非双声叠韵词: 嘀咕、 芙蓉、牡丹、疙瘩、 峥嵘、 妯娌、 蝴蝶、 蟋蟀、 蚂蚁、 嗫嚅 联绵式构词法是汉语的特色,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双声词是指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如果两个音节都是零声母,也可以看作是双声词,例如:犹豫、逶迤。(2)、叠韵词是指韵相同,而不是韵母相同,即可以不用计较介音。例如:徘徊、玫瑰都是叠韵词。(3)、双声和叠韵都是以现代汉语语音为标准,只以现当代北京语音为依据,不要以古代汉语的语音为依据。(4)、联绵词是由音得义的,而不是从形得义的,所以一个联绵词往往有不同的书写形式。例如:展转、辗转;仓促、仓卒、仓猝。(5)、有一个音节加上一个粘着语素构成的联绵词,例如:麒麟、蝴蝶、蚂蚁、蜘蛛等,不能看作是两个语素组合而成的合成词。这些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难点,应该加以足够的重视。

2、重叠式构词法

重叠式构词法是汉藏语系诸语言中常见的语法手段之一。现代汉语的名词、代词、量词、动词、形 容词和副词都可以按一定格式重叠。这种通过重叠部分或全部词素构成新词的方法叫重叠式构词法。重叠式构成的词都是合成词,应与单纯词中的叠音词区别开,重叠词的构成词素拆开独立后依然有意义,而叠音词的词素拆开后就没有意义了。如:家家、妈妈、婆婆、人人、恭恭敬敬、雄赳赳、爸爸、天天、讨论讨论、漂漂亮亮、黄澄澄等都是重叠词,而蛐蛐、狒狒等是叠音词,不能与重叠词混淆。英语中虽然也有少量的重叠词语,但重叠法不作为构词手段使用。汉语中的重叠构词法在英语中虽然没有完全对应的构词类型,但英语中有少量的叠音构词,主要是构成拟声词,例如,tick—tack 。值得注意的是,英语成对词中存在着由同一个词构成的成对词与汉语的叠音式构词形式有些相似。例如:

hand in hand, one by one, shoulder to shoulder, more and more ?? .

对任何一种语言教学来讲,词汇教学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语言教学系统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没有词汇,人们便无法表达任何事物。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词汇的掌握更是第二语言能力培养的基础环节。要想尽快掌握第二语言的词汇,就要全面地了解第二语言中词汇的构词规律和原则,就要对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的构词法进行对比,发现两者之间的异同,合理运用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正迁移的作用,有效避免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负迁移的干扰,只要这样,才能尽可能减少词汇学习的偏误,提高正确运用第二语言的效果。正是基于这一目的,本文对汉英两种语言的构词法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对比分析,揭示出汉英语构词法的共性和差异,为汉英双语词汇教与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借鉴。尽管汉英构词法对汉英词汇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是本文的立足点在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所以下面仅就汉英构词法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重点阐述。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方法很多,其中“构词教学法”是被许多专家与学者一致认可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通过上文对汉英构词法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汉英构词法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构词教学法”就是要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汉英构词法的共性和差异,把握汉语词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充分运用由共性带来的英语对汉语正迁移作用,有效预防由差异性带来的英语对汉语负迁移的不利影响,从而减少和避免运用汉语词语的偏误,减少学习汉语的盲目性,提高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效果。针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我下面仅就汉语合成词、联绵词和重叠词教学提出一点建议。

(一)、合成词的教学方法 ——语素教学法

“语素教学法”也可称作“字本位教学法”,这就是按照“语素类推法”和“语素分析法”来教学复音词。汉语复合词是由语素依照一定的构词规律结合而成的。只有理解了词中每个语素的意思,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整个词义。词汇教学一定要充分重视构词语素教学。

合成词是汉语中最重要且数量最多的,理应作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重点。汉语语素的数量相对较少,重现率高,且语义基本上不发生太大的变化,只要掌握了基本语素,对于陌生的合成词,便可以自行类推理解。大多数单音节语素都是自由语素,它们是语素中最活跃,构词能力最强的部分,是外国学生扩大词汇的基础。汉语语素构词灵活,如:“打+X”以动词 “打”的共同核心语义可以构造出数十个双音或多音合成词:打门、打架、打扮、打包、打春、打气、打倒、打烧饼、打井、打抱不平、打电话、打蜡、打交道、打浆子、打介绍信、打树杈、打水、打酒、打鱼、打柴、打主意、打埋伏、打球、打哈欠、打官腔。可见,常用的单音节词在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应是首要的教学内容。

“语素类推法”,就是按照合成词的结构方式,保留其中一个语素,以同类表义的语素替换另一语素,类推出其他未经学过的词。例如:由“球迷”可推出“影迷”、“歌迷”、“戏迷”??;由“画家” 可推出“歌唱家”、“书法家”、“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 ??。由于学生都是成年人,推理能力强,“语素类推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应该注意的是,“语素类推法”有时也会有偏误,例如:由“刀子”可以类推出“剪子”、“匙子”、“尺子”、“盒子”??,但是,学生有时也可能会类推出 “书子”、“碗子”等不符合语言习惯的词。对于这类特殊情况,教学中可以适当提示,

也可以在发生偏误之后加以解释。除了“语素类推法”之外,还有许多类推方法都可以用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诸如形声字联想类推法、同义词和反义词联想类推法、同型结构词义类推法。

“语素分析法”主要是指用语素义解释合成词词义的教学方法。汉语的合成词在意义上跟构词语素有一定的联系,因此,用“语素分析法”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和记忆。现代汉语中大量的词都是合成词,尤其突出的是双音节词。据周荐(1999年)对《现代汉语词典》的统计,双字组合占《现代汉语词典》收录条目总数的,双语素合成词占双字组合的。用“语素分析法”,最好结合汉语的构词法,说明语素与语素之间各种不同的语义关系,以使学生在理解词义时能举一反三。例如:教双音词“教学”,可以先解释构词语素“教”和“学”,然后再解释“教学”的词义。学到“教室”和“教育”时,只需解释“室”和“育”,学生就知道“教室”和“教育”的意义了。在教合成词的时候,最好同时解释其中的语素,语素学多了,有些词即使不解释,学生也能懂。例如,学了“山”,又学了“脉”,学生就会懂得“山脉”的意思,学了“化”、“数”、“学”以后,就会懂得“数学”、“化学”的意思。

“语素类推法”和“语素分析法”实际上是一脉相承的`,运用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时,最好结合构词法说明语素与语素之间的不同关系,以使学生在理解词义时循环往复,加深记忆。

(二)、联绵词及重叠词的教学方法

联绵词和重叠词都是汉语特有的构词类型,英语构词里没有相对应的构词类型,二者是外国学生学习的难点,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联绵词和重叠词的构词特点不同,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于联绵词的教学,首先,应让学生明确了解联绵词是双音节或多音节的单纯词,而不是合成词,它是由音得义,而不是从形得义的,构成联绵词的语素拆开后单独都没有意义,只有作为一个整体时才有意义。其次,可以通过给学生举例来讲解,譬如:“玲”、“澎”、“蝶”、“珑”、“湃”、“蝴”都没有意义,只有“玲”和“珑”组成“玲珑”,“澎”和“湃” 组成“澎湃”,“蝶”和“蝴”组成“蝴蝶”,作为一个整体才有意义,联绵词的教学不能像汉语合成词教学那样采取“语素类推法”和“语素分析法”的方法,原因就是联绵词的构成语素意义,这也是联绵词与合成词的区别所在,可以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比较联绵词与合成词来区分哪些词是联绵词,哪些词是合成词。例如:“国画”和“国家”都是合成词,可以先分析它们的构词方式,“国画”是偏正式,“国家”是联合式,然后用“语素分析法”的方法分析“国”“画” “家”几个语素的意义,进而让学生理解“国画”和“国家”的意义,构词各语素“国”“画” “家”的意义与整个词语“国画”“国家”的意义存在一定的联系;而像“徘徊”“朦胧”都是联绵词,不能像“国画”“国家”那样进行语素分析。

尽管如此,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比如“秋千”、“马虎”等词中的“秋”、“千”、“马”、“虎”不是也有意义吗?并且它们不是也可以与其他的语素组成词吗?这时就要结合联绵词的定义和特点给学生强调说明在联绵词里只是取每个词素的音,不是取其意义,联绵词和各语素的意义没有任何关系,“秋千”(qiuqian)不是“秋天和一千”的意思,“马虎”(mahu)也不是“马和老虎”的意思,也可以简单地给学生解释即使有些联绵词(像“秋千”、“马虎”、“唐突”)被拆开后有的语素有意义,但这些语素的意义与这个联绵词的意义没有任何联系。还要告诉学生:同一个联绵词原则上可以有不同的形

【共引文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1 郭绪文;英、汉广告语言的艺术魅力[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2 李景艳;论英语缩略语的结构与应用[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06期3 谢屏;探索英汉缩略词[J];中国科技翻译;2004年03期4 柳青军;孙清海;;论网络语言研究中的“两个三角”问题[J];理论界;2006年11期5 王银泉,钱叶萍;字母词在中文媒体中的使用:纯洁语言还是兼纳并蓄[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6 李云云;;从《字母词词典》看新时期字母缩略语[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7 徐来娣;也谈汉语“字母词”的读音问题——由外语“字母词”相关情况得到的启发[J];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04期8 赵菁;浅谈商务英语的特点和翻译[J];市场周刊.管理探索;2005年06期9 滕延江,单士坤;英汉数字缩略语的语用修辞功能对比及翻译[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10 王宏远;杨瑛;;近30年来英语借词对汉语的影响[J];山东外语教学;2006年06期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1 郭定泰;郭明惠;;评《新英汉缩略语大词典》[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1 周启强;英汉构词法的认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1 张美霞;现代汉语双音节缩合词语语素选择的制约机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2 王宏;英语网话语体特征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3 张永敏;现代汉语数字缩略语研究[D];延边大学;2004年4 陈小宁;汉语字母词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5 柴静;试论汉语字母词[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6 王剑瑶;汉语英源外来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7 洪增长;英语对现代汉语词汇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8 方红霞;改革开放以来汉语政治新词英译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相似文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1 梅孝达;“简明牛津辞典”第六版简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80年01期2 张娟云;俄语缩略词的构成[J];外语学刊;1980年04期3 刘玉林;谈谈以“o”结尾的名词复数形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0年01期4 李慰萱;漫谈连词BECAUSE,AS,SINCE,FOR的用法[J];现代外语;1980年03期5 杨丽珠;“然”字小议[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年01期6 陆俭明;“程度副词+形容词+的”一类结构的语法性质[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年02期7 张宝敏;如何区分作词素的“得”与作结构助词的“得”[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5期8 张乃骏;论世界语中的英语词[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9 牛欣芳;典型和非典型的矛盾[J];社会科学研究;1980年05期10 周律;我院双语词典编写工作喜获成果[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80年04期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1 王益民;余鸣娇;邓培;孙孝云;;科技论文标准化规范化若干问题探讨[A];科技期刊编辑研究文集(第四集)[C];1996年2 周全;;学报论文摘要的规范化加工[A];科技期刊编辑研究文集(第四集)[C];1996年3 白林含;;科技论文前言与摘要的功能及写作[A];高校编辑出版工作论集[C];1999年4 唐桂礼;沈柳音;邓君奇;;与CUJA密切相关的两件事[A];外向型文献库的数据质量控制——首届CUJA系统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5 潘伯荣;;医学论文英文文题的写作和分析[A];外向型文献库的数据质量控制——首届CUJA系统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6 刘永岩;;医学论文英文摘要的编辑加工[A];外向型文献库的数据质量控制——首届CUJA系统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7 张汉文;;谈谈CUJA数据中的缩写[A];外向型文献库的数据质量控制——首届CUJA系统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8 梁福湛;;动物的喜好和诱食[A];2000年中国香料香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9 张谦;沈进;王昌淑;张丽玲;刘萍;李秀普;;科技期刊英文摘要的编辑加工浅议[A];科技编辑出版研究文集(第六集)[C];2001年10 兰俊思;邓玲;;缩略语在科技英语中的应用[A];科技编辑出版研究文集(第六集)[C];2001年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1 北京 叶公;非通用外文缩略语阅读困难[N];新闻出版报;2000年2 于志宏 袁冶;承揽合同应注意的问题[N];信息时报;2000年3 湖北 宋勇飞;手写码寻呼机写码方法[N];电子报;2001年4 卢晓辉;关爱灵魂[N];光明日报;2001年5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张海鹏;网络术语 寻根溯源[N];计算机世界;2001年6 尚丽娜;《振动结构模态分析》理论实验并重[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7 ;英文缩略语 让谁辛苦让谁忙[N];人民日报;2002年8 黄集伟;2003我收藏的关键词 流行语[N];北京科技报;2003年9 上海 王坦;常用手机英语缩略语构成特点及解释[N];电子报;2003年10 成凯;媒体不应滥用英语[N];光明日报;2003年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1 刘志生;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2 王宝红;清代笔记小说俗语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3 杨朝军;英语左偏置构式:功能视角[D];河南大学;2006年4 林彤;恶性黑素瘤致病机制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年5 杨佩正;涉讼犯罪论[D];吉林大学;2006年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1 张莉莉;英汉缩略语对比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2 王倩;法庭审判问答冲突的语言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3 郑凯波;在经济转轨时期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研究及其救助措施[D];吉林大学;2005年4 毛鹏;韩国科技类语料特点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5年5 赵海红;胡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6 虞亚琴;高中生历史比较思维能力的构成与培养[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7 贾玉平;寿字的形体构成及其审美启示[D];四川大学;2005年8 宋强;新课改背景下辽宁省中小学体育教师能力构成与评价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9 陈霞;动态语境的构成及其在话语理解过程中的解释作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10 孙琳;论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汉英构词法的对比研究论文

语言是思维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语言特征往往反映着不同地域、民族的思维习惯差异。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篇1 浅探英汉委婉语对比 摘 要: 本文应用范畴和构造手段对英汉委婉语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委婉语可以了解委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社会 文化 现象。研究英汉委婉语的异同,有助于我们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风俗与文化。 关键词: 英汉委婉语 应用范畴 构造手段 一、引言 委婉语euphemism源自希腊语,由词头“eu”(good)和词干“phemism”(speech)构成,意为吉利之语(words of good omen)或优雅的说法(good speech)。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委婉语,我们可以了解委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社会文化现象。委婉语的产生和发展是不同社会心理和语言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委婉语反映了不同社会的发展、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文化。 二、英汉委婉语应用范畴的对比 1.关于疾病的委婉语 生病是人们忌讳说的,因而东西方人常常用委婉语表达。在现代英语中,多用trouble婉指病,如heart trouble,lung trouble等。cancer的委婉语为“the Big C”或“long illness”,“terminally ill”。性病在英语里被称为“social disease”,“the French disease”,“certain disease”,“communicable disease”。汉语里人们把这种病称为“花柳病”、“富贵病”、“那种病”。汉语中,我们把“生病”称作“身体不好”、“身体欠安”,说“癌症”为“不治之症”。 而在身体缺陷方面,英语中婉称crippled(残疾)为physically handicapped(有生理缺陷的)或者用disabled,the inconvenienced表示crippled(瘸子),用imperfect hearing(听觉不完美)代替the deaf(聋子),用visually retarded(视力有障碍的)代替the blind(瞎子、盲人)。在汉语中,四肢残疾称“手脚不灵便、走路不便”,偏瘫称“半身不遂”等,秃顶婉称“谢顶”,耳朵聋称“耳背、耳朵不灵”。其他的还有“挨了一下子”、“划了个口子”等代称“受伤”。 2.关于性的委婉语 从古至今,各民族对性爱及与其相关的一些说法均持谨慎态度。随着人类的进步,也出现了一些开放性的说法,但其主流仍然采用回避、模糊、委婉的说法。英语中谈及性行为的委婉语有make love,to have sex with,to go to bed with etc.汉民族历来对性行为持封闭态度,谈及性行为时总是遮遮掩掩,含混模糊。汉语中表达性爱的委婉语有:同房、夫妻生活、房事、云雨之事、那种事等。在谈到性行为不检点时,英语中有free love,trial marriage,love companion,mixed singles等模糊与中性化的委婉语。汉语中则采用较严厉的贬义词抨击不检点的性行为。如男盗女娼、三者插足、寻花问柳、水性杨花等。对于妓女这一令人鄙弃的角色,西方社会给予了许多雅号,如,street walker,street girl,a woman of the town,pavement princess。谈到怀孕时,英汉两种语言均用委婉语,如英语很少直接说pregnancy(怀孕),而说be in the family way,in an interesting condition,in a delicate condition,knitting little bootees etc.汉语则说,有喜了、要当妈妈了、身怀六甲等。 3.关于死亡的委婉语 古今中外,无论东西方,“死亡”都是一个避讳莫深的话题。人们在语言交际中尽量回避“死亡”二字而尽可能用委婉语代替。虽然英汉语中都有很多表示“死亡”的委婉语,但其中的差异具体表现在: (1)英汉表达死的委婉语在体现社会地位上大相径庭。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封建制度对中国文化影响颇深。天子死称“崩”,诸侯死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西方人笃信__,认为人都是上帝创造的,故生来人人平等。英语中有一条古老的格言:Popes,Kings,beggars,and thieves alike must die.头衔和地位并不能免人一死。在死神面前,卑贱者和高贵者一律平等。 (2)由不同的宗教文化带来的表达差异。英语中die的很多委婉语来自《圣经》,如to go to a better place/world(到一个更美好的地方、世界),to go to Heaven/Paradise(进入天国)。汉语中,入佛门的则说“迁化、圆寂、舍生”等;对信仰道教的则说“蝉脱、羽化、别驾、遁化”等。 (3)因价值观念的不同,英汉委婉语也不同。汉语中表“死亡”的委婉语还有褒贬之分,如壮烈牺牲、慷慨就义、为国捐躯等。英语国家的民族英雄常常受人敬仰,在英语里找到一些表示为国家或事业而捐躯的委婉词语,如bite the dust/the ground,fire one’s last shot,give one’s life,kiss the dust lay down one’s life。 4.有关“低微职业”的委婉语 在英汉这两种语言里,职业也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因为它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社会和经济地位。为提高某些职业的社会地位,人们往往使用委婉语加以美化。这种现象在现代英语中俯拾皆是:把maid(女仆)或housekeeper(女管家)称为domestic help(家务助手)、day-help(白天帮工)或live-in help(住家帮手);一般服务员也升级为service manager(服务管理人员);butcher(屠夫)也改称为meat technologist(肉类技术专家);garbage collector(垃圾收集工)也称sanitation engineer(环境卫生工程师)。 现代汉语也有类似的职业委婉语,“理发师“成了“发型设计师”,理发店也随之改成了发型设计中心,“佣人”成了“家政人员”,“厨子”婉称为“大厨”、“大师傅”,用“服务员”代替“跟班、听差、跑堂”,“司机”代替“车夫”等。这些职业委婉语的使用一方面反映出人们文明程度的提高和追求高雅的心理趋势,另一方面体现出现代人的尊重意识和平等观念。 5.关于年龄上的委婉语 英语中有关老的委婉语很多,这与其文化密切相关。美国文化以个人主义为中心,讲究独立与隐私,子女成人后即与父母分居,老人生活孤单寂寞,于是老成了生活中的一大忌。因此,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老的委婉语。如:senior citizen,advantage in the age,the mature,seasoned man等。 同时人们把晚年称为golden years(黄金年华),养老院并非理想去处,也被婉称为a home for adults(成人之家)、a rest home(休养所)等。然而在中国,情况却正好相反,因为中国历来有尊老敬老的传统观念和价值观。在中国,“老”字带敬意,是资历和地位的象征。人们有时还倚老卖老,以老为荣。 如什么“老板、老大、老总、老师、老师傅”等。汉语中类似“年老”的委婉语也很多,如:古稀之年、高龄、高寿、桑榆、夕阳红等。同时,中国人还常把老字放在姓氏的前面或者后面,来称呼那些德高望重的老年人,以表尊重,如:老赵、王老。这体现了中国重视老人的价值观,而这些在英美文化中是不可思议的。可见,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人们对同一事物的态度可能截然相反。 三、英汉委婉语构造手段的对比 由于英汉民族的语言不同,两种语言在文化、语言形式和 思维方式 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英汉委婉语的差别正是由于两种语言的语言特点差异所造成的,主要体现在英汉委婉语各自的词汇形态特点、语义特点和语法特点等方面。英语是一种拼音文字,通过语音及语法手段构成委婉语,或拼写形式的变异,达到委婉的目的,汉语却侧重于词汇手段。 英语委婉语的构成方式: (1)缩略(Abbreviation):ladies代替ladies’ room,婉指女厕所。 (2)尾脱落(Apocopation):lav代替lavatory(厕所)。 (3)首字母缩略(Initiating):.代替body odor(狐臭)。 (4)逆生(Backforming):ecnop 代替ponce,婉指“拉皮条的人”。 (5)音节或字母重复(Reduplication)pee-pee=piss(小便)。 (6)音节扭曲(Phonetic Distortion)Cripes=Christ(基督)、God(上帝)。 (7)混合词(Blend word):gezunda=This object“goes under”the bed.(那东西放在床底下,即“夜壶”)。 (8)小词(Diminutive):heinie=hind end(后端,即“臀部”)。 汉语委婉语独特的构成方式: (1)拆字法。如:张俊氏道:“胡子老官,这事你作法便了,做成了,少不得言身寸。”(“谢”拆开后即“言”、“身”、“寸”)。(《儒林外史》第32回) (2) 歇后语 法。人们在做一些消极评论时,常会借助一些歇后语来缓冲过于直白的语气,以达到委婉的目的。比如骂人时说:茶壶里的水(滚开)。 (3)换字法。例如,北方话口语中常说“扯蛋”,书面语转写时,换成“扯淡”。 (4)符号替换法。例如:“×你妈!你怎么不说话,哑巴吗?” (5)反义法。所谓反义就是指与禁忌语的意义相反。如广州人把“气死我”说成“激生我”;把“笑死我”说成“笑生我”。显然,生与死是 反义词 ,这里用“生”避开了“死”。 三、结语 笔者对英语和汉语中的委婉语从应用范畴与构造手段两方面进行了比较,试图找到两种语言中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委婉语不仅仅是修辞现象、语言学现象,更蕴含浓厚文化内涵、民族特征。在各个国家的日常交往及工作中,委婉语的运用极为广泛,它可以润滑和协调人际关系,使交际活动顺利进行。充分认识其构造手段、形式特点、发展规律将有助于我们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风俗与文化,从而增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邓志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束定芳,徐金元.委婉语研究:回顾与前瞻[J].外国语,1995(5). [3]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刘瑞琴.英汉委婉语对比与翻译[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0. 关于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篇2 浅谈英汉词缀对比研究 【摘 要】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两者在构词法上有着巨大的差别。分析了这两种语言的词缀,通过前缀和后缀的词缀对比,会给英语教学以及英汉互译提供一些启发。 【关键词】词缀;前缀;后缀;对比 1 词缀的定义 词缀法是把词缀附加在词根上构造新词的 方法 (陈,1991),也叫做派生法。总的来说,前缀起着语义功能,而后缀有语法功能。在英语中,它是一种重要的构词法,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它在新的 英语单词 中占。在汉语中,由词缀法构成的词非常少,然而词缀化是汉语本身发展的自然趋势(吴,2001)。 2 英汉前缀对比 英汉前缀的不同反映在英语比汉语有更多的前缀。英语前缀是构词主要的成分,仅次于词根。整体来说,英语派生过程比汉语更复杂、更多样化。 英语前缀的分类 英语前缀大多只是改变词义而不改变词性,所以英语单词是在意义的基础上分类的,英语前缀可以分为九类,列举如下: 汉语前缀的分类 汉语的前缀表示语法意义,其首要功能是改变词性,这种功能相当于英语的后缀,这是两种语言最大的区别。汉语的前缀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只是为了构词,如“老”,老婆、老大、老虎;“阿”,阿爹、阿婆。另外一类不全是语法的性质,可能会改变词性,汉语前缀根据意义可以划分为以下类型。 汉语前缀和其相对应的英语形式: 1)否定前缀 不人道 inhuman 非正式 informal 不科学 unscientific 非导体 nonconductor 无形 invisible 无条件 unconditional 2)态度前缀 反建议 counterproposal 亲美 pro-American 反常 abnormal 伪政府 pseudo-government 反社会 anti-social 3)程度或大小前缀 超自然 supernatural 泛非 pan-African 超音速 hypersonic 次大陆 subcontinent 准学者 quasi-scholar 4)数字前缀 半封建 semi-feudal 单边 unilateral 半人半神 demigod 单晶体 monocrystal 双音节 disyllabic 多中心 polycentric 双语 bilingual 多级 multipolar 英汉前缀的对比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推测出两种语言的大多数前缀都有对应关系。总体来说,英语前缀在不改变词性的基础上,对词根起着语义功能,而汉语前缀具有语法的功能,更倾向于语义分类。 然而,在两种语言中,由相对应的前缀构成的派生词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也就是说,一种语言中的派生词在另一种语言中有着相同意义也可能不是派生词。例如,“不毛”在汉语中是个派生词,由前缀“不”和名次“毛”组成。在英语中相对应的词是“barren”,是个单词素的词。同样,英语中派生名词“non-smoker”是由一个前缀“non-”和一个名词“smoker”组合起来的,在汉语中是个名词词组“不吸烟的人”。 许多前缀具有多种意义,这种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即一种语言的前缀在另一种语言中具有几种意义,反之亦然。英语前缀“a-”有三种意思:a. 强调原来的意思,如await; b. 改变词性和意思,如awash; c. 非、不, atypical。在汉语中,前缀“不”可以用英语中不同的前缀来表示,如un-, il-, ir-, a-等。 3 英汉后缀对比 与英语相比,汉语中表示人的后缀比指示状态和动作等的后缀多。两种语言的后缀都是加在词根之后。 英语后缀的四种范畴 英语后缀是对原来的词的一种修饰,它改变了词原有的词性。英语后缀有四种类型:名词后缀、形容词后缀、副词后缀和动词后缀。当词根加上这些后缀后,分别形成名词、形容词、副词和动词。 汉语后缀的分类 与英语后缀不同,汉语后缀主要构成名词。加上后缀的词根几乎限于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尤其是名词。下文选择了若干汉语后缀和所对应的英语后缀。 1)名词后缀 ①表示代理人和职业的后缀 专家 specialist 教员 teacher 银行家 banker 打字员 typist 发明家 inventor 技术员 technician 读者 reader 讲师 lecturer 逃亡者 escapee 工程师 engineer 马克思主义者 Marxist 魔术 师 magician 助手 assistant 积极分子 activist ②表示属性、状态和学说意义的后缀 灵活性 flexibility 创造性 creativity 正确性 correctness 湿度 humidity 长度 length 唯心论 idealism 相对论 relativity 社会主义 socialism 达尔文主义 Darwinism 电子学 electronics ③表示亲昵或轻蔑意味的后缀 胖子 fatty 酒鬼 drunkard 赌棍 gamester 电影迷 filmnik 2)动词后缀 人格化 personify 简化 simplify 深化 deepen 现代化 modernize 革命化 revolutionize 3)形容词后缀 男孩子气 manly 孩子气 childish 阔气 luxurious 傲气 cocky 井然 orderly 默然 speechless 4)副词后缀 油然 spontaneously 惨然 miserably 特地 specially 继而 afterwards 率尔 rashly 英汉后缀对比分析 如上所述,汉语在构成名词方面有丰富的后缀,尤其是指示人的名词。据估计汉语表示人的后缀在词缀中达到32%,在英语中只有13%。两种语言的后缀很明显的不同在于汉语后缀大多带有些许感情色彩,尤其是轻蔑意义;而英语后缀很少带有这种贬义的感情色彩。 汉语中一定量的后缀在英语中没有相对应的后缀,因此,在英语中由自由词来表达这些后缀的意思,例如桌子(desk)、杯子(cup)、石头(stone)、尾巴(tail)、泥巴(mud)。同样,当表示女性的后缀附加于对应的动词之上,整个词就代表了女性。然而,在汉语中单个词就代表了相同的意义,比如女演员(actor-actress) and母老虎 (tiger-tigress)。 后缀中有一种有趣的现象,加上后缀的英语派生词与加上前缀的汉语派生词相对应,比如,“lawless” 和 “fearless”分别译成“非法”和“无畏”。英语中带有指小意义名词后缀在汉语中经常译成前面加“小”的名词,如小鸭(duckling)、小猫(kitten)。有时,同时使用前缀“小”和后缀“儿”,如小罐儿(cannikin)。 4 结语 总之,科技全球化给英语和汉语提供了更多的接触机会,在此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比较。英汉词缀既有相似处也有不同点,将两者相比不仅有益于 英语学习 者深刻认识两种语言,而且有益于他们丰富英汉词汇。 【参考文献】 [1]陈治安.英汉词缀法构词比较[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1(1). [2]韩汉雄.英汉词缀比较及 其它 [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7). [3]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吴东英. 再论英语借词对现代汉语词法的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1 (3). [5]萧立明.英汉比较研究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 教育 出版社,2010. [6]张晗.英汉构词法对比[J].厦门大学外文学院,2010(3).

英汉构词对比研究论文

英语语言学毕业论文哪些题目好写? 一、英语语言学毕业论文题目:1、中西语言方式对比2、 词汇学3、 近代英语语言的衍变二、英语语言学课程由三个知识模块组成:理论启蒙、基础理论、研究方法。 理论启蒙模块内容涉及英语的词汇知识、语音知识、语法知识、修辞知识、语体知识、英语变体、英语学习策略等。 基础理论模块由英语语言学概论执行,内容涉及语言的各种属性、语言学的学科知识、语音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语言与心理、语言与文化、语言习得等。 研究方法模块通过介绍语言学研究的设计与分析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从事语言研究的本领,并直接与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挂钩。 三、毕业论文,泛指专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学士学位毕业论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等,即需要在学业完成前写作并提交的论文,是教学或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语言学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哪个方面比较好写? 说实话毕业论文弄好的话还是比较烦人的,准备了两个星期也没弄出来,题目全被否决了,老师又不给现成的题目,选题都麻烦的不得了,最后直接找VIP英语论文网的帮我的,值得庆幸的是我还好找VIP英语论文网的老师帮了忙,还辅导我熟悉了论文,还有答辩的问题,老师也没发现有什么问题,还是顺利的通过了,嘿嘿 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如何学习语言学论文答辩,最好300字以 名词化的语篇功能330诺曼时期法语对英语词汇的影响339浅谈英语虚拟语气的语用功能340浅谈英语虚拟语气及其语用功能345浅析二十世纪计算机英语词汇的构成特点346浅析汉英动物谚语中的文化348浅析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根源349浅析英语禁忌语及其发展352浅析英语无标志被动句356浅议译者能力359认知语言学角度下“within” 的空间隐喻意义365商标英语汉译的原则和方法384体育新闻英语文体研究375社会语言学视野中的网络语言418新闻英语中的语法特点研究423颜色词在英汉互译中的不对应性425移就的审美价值和生成基础426以认知为基础的颜色隐喻研究428隐喻认知功能研究的新视角429隐喻与一词多义的关系438英汉被动句对比研究439英汉宾语类型差异的认知原因440英汉动词非谓语用法之比较研究442英汉否定问句的答句对比研究443英汉汉英双关语及其翻译研究444英汉合成词构词对比研究446英汉名词短语修饰模式比较447英汉拟声词异同探讨448英汉人称代词运用对比研究449英汉人名的比较研究450英汉时间的空间隐喻对比研究451英汉习语的文化共性和个性的研究453英汉颜色词的引申义的文化差别454英汉颜色词跨域对比分析?—以RED和红为例458英汉隐喻性词汇对比研究462英汉语中红绿色文化比较468英语道歉方式研究 语言学论文的研究思路怎么写 语言学论文的困惑:选题是否有新意或价值,选题是否可行,选题如何打开思路。 一、选题原则:选题要新颖,选题路径:学科、方向、领域、课题、话题、问题,解决方法、效果评估。 选题方向:学科前沿课题,特别是学科交叉性课题,有扩展空间和创新余地。 二、误区:前辈研究很多的东西,没有多少好研究的,在前人的基础上不容再攀高峰。 这需要看研究目标、看研究问题,看研究框架,润物细无声,于无声处听惊雷,时代在进补,科学在发展,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多元化思考,发散思维,去研究人家没有研究过的东西一定有价值,同时前辈的研究成果也可去粗取精,继承学术也要与时俱进,有创新才有发展。 三、从选题找创新:面向新的语言现象(网络时代、自媒体时代语言的研究)、面向旧的语言现象(旧有语言的发展和继承,交叉发展进化等),面向特定语言理论(补充、修正、完善)、面向学科交叉点(社会心理学与语用学:语码转换、符号代替等。 )理论研究:寻求共性(语言共性、语用共性、认知共性等)。 应用研究:寻求对策(面向规划政策、实践(教学、口语化应用、翻译、矫正等。 )。 四、那些选题不会有创新:选题太大,太泛,如语法的认知研究,汉语英语系统的对不分析,认知语法初探等。 太微观没有一般理论性价值。 选题太大,容易重复别人的研究。 结论指向容易归结的常识化和空泛化。 怎样写语言学论文 How to improve your English in full detail (my experience) The Third Edition To be good at English is not particularly easy but not terribly hard you start to learn sentences, or new words, the first and also the most important step is the "pronunciation". To pronounce perfectly you should buy a tape to assist you to learn and practise. This is the fundamental step to learn English, ignore or pay no attention to this step; you will not learn proper English and you will find the later steps more and more difficult. If you are solid and accurate in pronunciation, you will find the later steps much easier and you will stand firmly on the right mastering the pronunciation perfectly, it is the time to accumulate new words and useful expressions. Of course start from the simplest words like “hello, hi, you, me, he, him, his, her”, etc.... and expressions like “how are you, how old are you, how do you do”, etc.......... It is essential to write the words on a piece of paper so that you remember them well. Actually everyone had done these at his/her primary school.*************Now let me tell you how I learnt English in China. ******************* Speaking:In China, you won"t have enough chances to speak English. What I did was in the morning I got up early and read aloud the texts in the textbooks. The initial aim was to achieve the same speed as the tape, and then being able to read aloud the texts with the same style as the English announcer in the tape. By doing this, it helps you to consolidate your pronunciation and it is much easier to learn English in China because you can watch some TV channels in English. The more channels in English the better because you can choose your preferred programmes and it helps you to learn English with interests of your own, hence ideal for listening and expression/words is also very useful to write diaries. On writing diaries, it is not useful if you just write it without the care of grammar and spelling. When you finish you should always read your diaries again to check for errors and refine your sentences (. remove repetitive words, use better expressions, and sort out the structure of the sentences).Reading:It is also very important to read story books in English, starting from thin ones with not many new words. Read as many thin books as you possibly can. Little by Little you will want to read thicker books, and your reading ability will get even four elements together:I have to emphasise that when you do all these reading, listening, writing and speaking; you should join them together as a whole, apply the new words you learn from watching TV, reading books to your writing and enhancement of learning comes from getting hold of the possible opportunities to speak English (in China or abroad):In China, you should try to go to local English corner to practise your oral English. If you are abroad then you should make a lot of English or international friends so you always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speak Spoken English, attitude is very important. You need to be very keen and you must not be shy. Never be afraid to make mistakes. Always think that a talk in English with some one will help you can think in this way: since my parents have paid so much to support me to study abroad, the money is partly spent on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for learning English; therefore I ought to try my best to take every opportunity to practise my English. My English has risen to a higher level in the last 2 years, because I talk in English most of the time. Having some international friends is particularly useful indeed. Summing up the activities:I have also been watching TV too. The real improvement lies in staying with international friends long enough and watching a lot of TV such as news, football, dramas, documentaries etc.... Writing diaries also helps me to remember good words, good expressions and practise sentence structuring.*****Now, I have finished talking about how to learn and improve General is the time to switch to "Your Major in English" ******************************* Knowing general English on its own is not going to be sufficient for most people. Skills are as important as mastering another language. General English helps people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in their lives. Technical English helps you to take on challenges to change the world for the highest, to earn money for your living for the people who have a degree in English go abroad to learn something different but heavily based on the language such as Media study, ... 中文系 关于语言学的论文题目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ss, emphasis, accent and prominence is also defined differently;s build a fire. Táá diné "ooljéé". A syllable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In English only long vowels and diphthongs can occur in open syllablesOn suprasegmental features 一. Introduction So far we have been talking about phonetic features as they apply to single phonetic segments: phonetic. (Hawaiian) On the other hand. The study of phonological features which applies to groups larger than the single segment, are known as suprasegmental features, such as the syllable or the word. The study of these features is known as prosody.二. Syllable The most obvious prosodic feature in language is the syllable, nucleus, and coda, of which nucleus is a must. A syllable that has no coda is called an open syllable while a syllable with coda is called a closed syllable. It mainly includes syllable, stress, pitch, that is, onset; they must end in a consonant (Navaho): Háá"ishah dididiljah;syllable". In this paper, I will talk about the suprasegmental features in great detail, that is, they always end in a vowel, never a consonant, suprasegmental.) In other languages, syllables are always closed. Let"s briefly discuss the notion of syllables. Like all of our other basic linguistic concepts, although everyone knows what a syllable is, the concept ", tone. The maximal onset principle states that when there is a choice as to where to place a consonant, it is put into the onset rather than the coda, every Hawaiian syllable must begin with a consonant. (Aloha spoken as a single word begins in a glottal stop, and production of stress is generally believed to depend on the speaker using more muscular energy than is used for unstressed syllables. From the perceptual point of view, all stressed syllables have one characteristic in common, and that is “prominence”. Roach has manifested that at least four different factors are important to make a syllable prominent:i) Loudness: Most people seem to feel that stressed syllables are louder than unstressed ones; in other words, loudness is a component of ) Length: The length of syllables has an important part to play in prominence; the syllables which are made longer than the others will be heard as ) Pitch: Pitch in spee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requency of vibration of the vocal folds and to the musical notion of low-pitched and high-pitched notes; if one syllable is said with a pitch that is noticeab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others, this will have a strong tendency to produce the effect of ) Quality: a syllable will tend to be prominent if it contains a vowel that is different in quality from neighboring vowels. Languages differ in how they use ) In some languages, each syllable is equally stressed or unstressed,as in Cambodian2) the syllable in each word is more stressed. The place of stress is fixed on a certain syllable:1) initial. Finnish, Hungarian and other Finno-Ugric languages2) penultimate. Polish,3) final. ) Complex set of rules. In Bulgarian nouns and verbs have separate sets of rules for stress placement. Hopi (phonetic: first syllable of a two syllable word: síkwi meat; in words of three or more syllables, accent falls on the first long vowel: máamatsi to recognize; or on the first short vowel before a consonant cluster: péntani to write; otherwise it falls on the next to last syllable: wunúvtu stand up) The place of stress is ) In Russian the stress is completely random: xoroshó, xoró) In English the stress is more predictable but still random. Usually a middle syllable of a longer word receives the stress. In two syllable words stress is rando and often renders differences in meaning: project/to project, produce/produce, and insult/ to insult. Some languages have more than one stress per word: English is such a language. In English, words of four syllables or more have a primary and a secondary stress. Some English compounds have phrasal stress on the first element of the compound. Phrasal stress often distinguishes meaning in adjective/noun combinations. Sentence stress in English According to He Shanfen (1992), English sentence stress has two main functions:⑴ to indicate the important words in the sentence; ⑵ to serve as the basis for the rhythmic structure of the sentence. Consequently, in connected English speech, sentence stress usually falls on content ( or lexical) words, which carry the basic meaning of a sentence, . nouns, adjectives, adverbs etc. Those which are usually unstressed in sentences are form (or structural) words, which show grammatical relationships, such as articles,...

【共引文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1 郭绪文;英、汉广告语言的艺术魅力[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2 李景艳;论英语缩略语的结构与应用[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06期3 谢屏;探索英汉缩略词[J];中国科技翻译;2004年03期4 柳青军;孙清海;;论网络语言研究中的“两个三角”问题[J];理论界;2006年11期5 王银泉,钱叶萍;字母词在中文媒体中的使用:纯洁语言还是兼纳并蓄[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6 李云云;;从《字母词词典》看新时期字母缩略语[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7 徐来娣;也谈汉语“字母词”的读音问题——由外语“字母词”相关情况得到的启发[J];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04期8 赵菁;浅谈商务英语的特点和翻译[J];市场周刊.管理探索;2005年06期9 滕延江,单士坤;英汉数字缩略语的语用修辞功能对比及翻译[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10 王宏远;杨瑛;;近30年来英语借词对汉语的影响[J];山东外语教学;2006年06期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1 郭定泰;郭明惠;;评《新英汉缩略语大词典》[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1 周启强;英汉构词法的认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1 张美霞;现代汉语双音节缩合词语语素选择的制约机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2 王宏;英语网话语体特征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3 张永敏;现代汉语数字缩略语研究[D];延边大学;2004年4 陈小宁;汉语字母词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5 柴静;试论汉语字母词[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6 王剑瑶;汉语英源外来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7 洪增长;英语对现代汉语词汇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8 方红霞;改革开放以来汉语政治新词英译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相似文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1 梅孝达;“简明牛津辞典”第六版简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80年01期2 张娟云;俄语缩略词的构成[J];外语学刊;1980年04期3 刘玉林;谈谈以“o”结尾的名词复数形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0年01期4 李慰萱;漫谈连词BECAUSE,AS,SINCE,FOR的用法[J];现代外语;1980年03期5 杨丽珠;“然”字小议[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年01期6 陆俭明;“程度副词+形容词+的”一类结构的语法性质[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年02期7 张宝敏;如何区分作词素的“得”与作结构助词的“得”[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5期8 张乃骏;论世界语中的英语词[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9 牛欣芳;典型和非典型的矛盾[J];社会科学研究;1980年05期10 周律;我院双语词典编写工作喜获成果[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80年04期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1 王益民;余鸣娇;邓培;孙孝云;;科技论文标准化规范化若干问题探讨[A];科技期刊编辑研究文集(第四集)[C];1996年2 周全;;学报论文摘要的规范化加工[A];科技期刊编辑研究文集(第四集)[C];1996年3 白林含;;科技论文前言与摘要的功能及写作[A];高校编辑出版工作论集[C];1999年4 唐桂礼;沈柳音;邓君奇;;与CUJA密切相关的两件事[A];外向型文献库的数据质量控制——首届CUJA系统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5 潘伯荣;;医学论文英文文题的写作和分析[A];外向型文献库的数据质量控制——首届CUJA系统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6 刘永岩;;医学论文英文摘要的编辑加工[A];外向型文献库的数据质量控制——首届CUJA系统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7 张汉文;;谈谈CUJA数据中的缩写[A];外向型文献库的数据质量控制——首届CUJA系统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8 梁福湛;;动物的喜好和诱食[A];2000年中国香料香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9 张谦;沈进;王昌淑;张丽玲;刘萍;李秀普;;科技期刊英文摘要的编辑加工浅议[A];科技编辑出版研究文集(第六集)[C];2001年10 兰俊思;邓玲;;缩略语在科技英语中的应用[A];科技编辑出版研究文集(第六集)[C];2001年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1 北京 叶公;非通用外文缩略语阅读困难[N];新闻出版报;2000年2 于志宏 袁冶;承揽合同应注意的问题[N];信息时报;2000年3 湖北 宋勇飞;手写码寻呼机写码方法[N];电子报;2001年4 卢晓辉;关爱灵魂[N];光明日报;2001年5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张海鹏;网络术语 寻根溯源[N];计算机世界;2001年6 尚丽娜;《振动结构模态分析》理论实验并重[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7 ;英文缩略语 让谁辛苦让谁忙[N];人民日报;2002年8 黄集伟;2003我收藏的关键词 流行语[N];北京科技报;2003年9 上海 王坦;常用手机英语缩略语构成特点及解释[N];电子报;2003年10 成凯;媒体不应滥用英语[N];光明日报;2003年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1 刘志生;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2 王宝红;清代笔记小说俗语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3 杨朝军;英语左偏置构式:功能视角[D];河南大学;2006年4 林彤;恶性黑素瘤致病机制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年5 杨佩正;涉讼犯罪论[D];吉林大学;2006年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1 张莉莉;英汉缩略语对比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2 王倩;法庭审判问答冲突的语言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3 郑凯波;在经济转轨时期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研究及其救助措施[D];吉林大学;2005年4 毛鹏;韩国科技类语料特点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5年5 赵海红;胡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6 虞亚琴;高中生历史比较思维能力的构成与培养[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7 贾玉平;寿字的形体构成及其审美启示[D];四川大学;2005年8 宋强;新课改背景下辽宁省中小学体育教师能力构成与评价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9 陈霞;动态语境的构成及其在话语理解过程中的解释作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10 孙琳;论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摘 要: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本要素,能部分反映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本文就英汉词法之间存在的几点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并探讨了其思维差异,阐述了研究英汉词汇差异对二语习得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词法差异 思维差异 对比分析 1.引言 众所周知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这两种语言在各自的发展中,产生了各自不同的特点,表达方式也有很大不同,词汇之间也存在巨大差异。 词汇作为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奠定语言的基础。因此一个人的词汇知识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的语言能力。但不少二外学习者却发现掌握的词汇量越大并不意味着语言运用能力强。相反地还会出现用词不当、死搬硬套,学用脱节等现象。究其原因是学习者对词汇没有深入了解,对两者的差异缺乏比较。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心理特征和文化特色;思维方式又影响语言,引导并支配语言的发展。东西方民族由于地理环境、历史环境、经济政治制度、宗教信仰和价值观的不同以及审美观、伦理观、时空观等方面的差异,使东西思维方式从总体上呈现不同的特征。这种思维的差异性影响了英汉语言的方方面面,包括了基本要素――词汇的构成和使用。 所以要学好外语,必须了解其特点,要了解特点,最有效的方法是与母语的特点作比较,加以科学对比,分析其差异的原因。尤其要利用对比分析法(contrastive analysis),排除母语思维的影响。词汇学习也不例外。 2.英汉词法差异对比及其原因 (1)物称与人称(impersonal vs. personal) 英语较常用物称表达法,即不用人称来叙述,而让事物以客观的口气呈现出来,那是因为在西方传统的思维方式中,自然客体和人类主体是同等重要的,因此英美人很重视客体意识,客体意识体现在他们的表达方式中。 而汉语则重视主体思维,这种思维模式以“万物皆备于我”作主导,往往从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或倾向于描述人及其行为或状态,因而常用人称。 例如:What happened to you? 你怎么了? A great elevation overcame them. 他们欣喜若狂。 英语用“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来表达,而汉语是“什么人怎么了”。 英语以抽象名词和无生命名词充当主语,却用人的行为做谓语,带有一些拟人(personification)的修辞色彩,反映了英语民族的幽默感。而汉语往往用人和比较确定的事物做主语。 例如:The thick carpet killed the sound of my footsteps. 我走在厚厚的地毯上,一点脚步声都没有。 Beijing has witnessed many great historical events. 很多伟大的历史事件都发生在北京。 (2)综合和分析(synthetic vs. analytic) 综合语的特征是运用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分析语的特征是不用形态变化而用别的,比如说词序和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形态变化、词序、虚词是表达语法的三种方法,出于主题的需要,我们只讨论英汉在形态变化的区别。 首先我们看看构词形态,英语词汇有大量的前缀和后缀,比如说human这个单词,就有数种词缀,包括inhuman, humanism, humanity, humanly, humanitarian等。汉语利用词缀构词仍处在发展中,无论在规模和数量上,都远不及英语。 接着是构形形态,汉语的代词没有形态变化,同一个词可以表示主格、宾格或所有格;同一个名词可以表示单数或复数;同一个动词可以表示过去、现在或将来。以“给”为例,英语对应的词有gives, gave, be giving, will give。而汉语没有这类变化,一般通过借助词语,安排词序,隐含意义从整体来把握。 因此,英汉在构词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英语是具有形态变化的半屈折词,具有典型的综合语特征(也有分析语的特征);汉语是缺形态变化的孤立语,是分析语的代表。 英汉构词在这一方面的差异同样体现了反映了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即中国人习惯于综合概括,整体把握,不求形式分析和逻辑推理;而西方人则往往重个体成分的独立作用,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强调形式分析和规则的制约。 还补充说明一点,汉语复合词构词法也有两点与英语不同:一是有不少词语以阴阳为序构成,如天地、男女、长幼等这些词体现了形式平衡,反映出汉民族的整体思维。而英民族的语言思维特性是二项式逻辑,强调非此即彼常常忽略中间价值。体现汉语思维特性的第二点是同义相构的现象比较多,如美好、道路、胡思乱想、循规蹈矩等。这些词语体现了汉民族求和谐、求对称平衡的思维模式。而英语中除了少数成语如“wear and tear”(磨损)和一些拟声词如“ding-dong”外很少有同义相构现象,这也体现了英民族重分析的特征。 (3)抽象和具体() 英语的抽象表达法主要见于大量使用抽象名词。英语丰富的词义虚化手段大大地增加了抽象名词的数量。这些手段主要是用虚化词缀构词。前缀和后缀都可以使词义虚化,其中后缀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比如,前缀:inter-互相:interplay,micro-微microcosm,trans-跨过transport,等等。后缀有表示状态、性质的-ness,-ity等,表示主义、特征的-ism等,表示身份、状态的-hood,-ship等。 而汉语常常以实的形式表达虚的概念,以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内容,重直接描述和具体描述。汉语没有形态变化,因此汉语也没有词缀这样的虚化手段。但是汉语中有丰富的形象词汇(如比喻、成语、谚语、歇后语等),汉语常常借助这类生动形象的词语来表达抽象的意思。如: lack of perseverance三天晒鱼,两天晒网 with great eagerness如饥似渴 disintegration土崩瓦解 英语“虚”、“泛”、“暗”、“曲”、“隐”,通常用来表达复杂的思想和微妙的情绪;而汉语“实”、“明”、“直”、“显”、“形”,措辞具体,涵义明确,叙事直接。英汉表达法在这方面的区别主要是由于中西方的思维方式不同:西方人重抽象的思维方式和中国人重具体的思维方式,抽象思维的偏好使英民族擅长于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的事物,往往通过对事物感性认识分析达到对事物的理性认识。而汉民族更习惯于使用具体的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不太重视纯粹意义的抽象思维,注重直接经验,以感觉、知觉、表象为依据。 3.总结 各民族在自己的文化发展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构词方式,同样的事物、现象,英汉两种语言都能完美地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来实现。各种语言之所以有不同的表达效果,是因为受制于各自所处的文化环境,只能放在适合自身规律的方式中才能得以实现。由此可见,在二外习的得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英汉词汇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准确判断其词义和内涵,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并运用词汇。比较分析法,对外语学习和教学有着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曾建平.从词语看英汉民族的思维方式.外语和外语研究,2002,(5). [3]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外语和外语研究,2002,(2). [4]汪德华.英语思维方式对其语言、文字的影响.外语和外语教学,2003,(3). [5]彭家玉,扬贤玉.英汉思维差异在语言上的折射.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3).

英汉构词法对比研究现状论文

英汉名词的异同英语论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英汉名词的异同英语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文关键词:派生词 数 语法特征

论文摘要:本文从构成、功能、用法上比较了英汉名词的异同。

虽然英语和汉语的名词的概念基本相同,但是在其构成,功能和用法上仍存在许多差异

1.名词的构成

英语名词的分类

名词根据其构成也可以分为简单词、派生词和复合词。汉语的名词有单纯词和合成词之分,根据词根以及词根和词缀的结合情况不同,合成词分为复合式、附加式和重叠式。

英语的简单词又叫单词素词,是由单一的自由词素构成,大多是些短小的词,如:hand, foot, joke, man, sky, earth等等。汉语的单纯词是由一个自由语素构成的词,它又可根据音节分为单音节单纯词(如:天、地、人、书)、双音节单纯词,即由两个音节的自由语素构成的名词(如:秋千、橄榄、蟋蟀、蝈蝈),和多音节单纯词(如:巧克力、尼古丁、乌鲁木齐)。

名词的派生词

英语派生词是由词根主要是自由词根加派生词缀构成。词根是派生词的基础,同一词根加不同词缀可表示不同的意义。多数派生名词都是通过加后缀的方式构成。常用的名词词缀有-ation(如:exploration, simplification), -ment(如:arrangement, movement), -al(如:refusal, proposal), -ee(如:trainee, employee), -er(如:worker, teacher), -age(如:drainage, coverage),-ness(如:happiness, meanness), -ity(如:diversity, acceptability),- ism(如:nationalism, communism) -ist(如:loyalist, racialist)。在汉语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加词缀的方式构成名词。汉语构词法中的附加式就是一个词根粘附一个词缀构成,根据词缀粘附的不同位置,分为前附型(加前缀)和后附型(加后缀)。不同于英语中派生名词的是,汉语中的名词既可以通过加前缀的方式构成,也可以通过加后缀的方式构成。在数量上后附型的名词比前附型的名词要多得多。常用的几个名词前缀有“老,阿,初”等几个。如:老师,老虎,阿姨,阿婆,初五。常用的名词后缀有“子,头,家,者,员,性,巴”等。如:桌子,剪子,胖子,木头,盼头,甜头,作家,宣传家,读者,强者,会员,演员,歌手,妙手,粘性,感性,嘴巴。由此可见英语和汉语中的名词都可以用加词缀的方式构成,不同的是,英语中没有名词前缀,主要是通过加后缀的方式构成;汉语中的名词可以通过加前缀和加后缀的方式构成,但加后缀的方式更常见。

英语的复合词通常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由词素构成。复合名词的构成方式主要有:

1)名词+名词 如:hatchback, boy-friend

2)动词+名词 如:kill-joy(这里名词是动词的直接宾语) dreadnought

3)名词+动词 如:sunshine, nosebleed

4)动词+动词 如:make-believe

5)形容词+名词 如:fast-food hard-stuff software

6)介词+名词 如:afterheat in-crowd

7)动词+介词 如:cop-out put-down

8)由词组转化由来的名词 如:lady-in-waiting, son-in-law

英语中的这种构词法跟汉语的复合式构词法很相似,都是通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由词素相结合而成。汉语的名词也可以通过将名词与名词结合构成新的名词,如:语言、眉目、笔墨、火车、女儿等,称之为联合型或偏正型。也可以通过名词和动词结合构成新的名词,如: 地震、海啸、霜降、化石、理事、司机,称之为支配型或是陈述型。汉语复合名词还有一类补充型,这类复合名词中前一个词根表示意义为主,后一个词根补充说明前一个词根。如:治安、车辆、人口、花朵。

名词的数

英语名词和汉语名词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现数的范畴,很多英语名词有数的曲折变化,这个特点是汉语名词没有的。英语名词的数分为单数和复数,单数指一个,复数指一个以上。英语的复数形式变化比较复杂,通常是在单数形式后加词尾“-s”构成。如:a book-two books 。在以s,x,xh 结尾的词加“-es”如:a class-three classes。辅音字母+y结尾的词变“y”为“i”再加“-es”,如:city-cities 以“o”结尾的多数加“-es”如:hero-heroes。以“f”或“-fe”结尾的多数变“f”为“v”再加“-es”如:wife-wives。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不规则变化。

汉语中的名词虽然没有形式变化,但是同样可以体现数的概念。首先,可以通过在名词前冠以数量词来表示数量。如:十匹马。这一点和英语相似。另外,表人的名词可以加“们”来表示多数,如:家长们,同学们,工人们。不过这些名词词组不能用数词来修饰,不能说*三个家长们。但是对于其他不是表人的名词,或是名词前没有数量结构的情况下,其单复数大致可以从其所处句法结构的相关组成成分,语段或语篇上下文和外部语境等几个方面来表现(张黎,2005)如:就拿咱们左右的邻居来说,这么多人家里就只有程疯子一个闲人。这里虽然名词前没有数量结构,但是其限定成分中包含着一些描写数量的成分,这些成分起到了数量结构的作用,暗示了其所修饰的名词的数量。再比如说,杨金丽撇撇嘴。这里主语名词和宾语之间是领属关系,前者是人名,所以这里的“嘴”只能是单数。所以,汉语中名词数的范畴可以通过上下文的语境来反映的。

2.名词的语法特征

1)汉语名词经常做主语、定语和宾语,例如:

牛吃草(“牛”作主语,“草”作宾语)

柳树梢头(“柳树”作定语修饰另一名词“梢头”)

英语名词的主要功能是充当名词词组的中心词,通过名词词组也可以作句子的主语、宾语和定语,这一点与汉语基本相同,如:

A student helped us(主语)

They elected a student(宾语)

a united states warship(定语)

2)英语名词和汉语名词有时都可以做状语

汉语中可以直接修饰动词词作状语的名词不多,能够被名词修饰的动词数量也很少,名词修饰动词的结构很多都是表示动作方式、手段和状态的,例如:“集体购票、电话购票、笑脸迎人、公费出国留学、现金支付、现场直播、批判继承”等。另外,汉语中表示时间、处所的名词也可作状语,如“我们北京见”(“北京”表示地点的名词作状语),“他昨天走的”(“昨天”表示时间的名词作状语)。除此之外,汉语名词中表示方向或关系位置的方位词也可以做状语。

英语名词一般不能单独做状语,常常是和其他的修饰语一起构成名词词组作句子的状语,如: He entered the room, his nose red with cold(his nose red with cold作状语), Wait a moment( a moment为状语),I shall stay another five months( another five months 作状语)。但是也有例外,如: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yesterday”作状语)

3)汉语名词可以作谓语,英语名词没有这种功能,英语中的谓语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动词充当。

名词作谓语的句子在汉语中称作名词谓语句。名词性词语充当谓语要受一定条件限制,即限于口语里的肯定句,同时限于说明时间、天气、籍贯、年龄、容貌等等的短句。例如:今天星期六(名词作谓语表时间),昨天国庆节(名词作谓语表节日),昨天晴天(名词作谓语表天气), 二妹子,绍兴人(名词作谓语表籍贯 )。潘老太太五十七岁了(名词作谓语表年龄),米饭一碗,饮料两瓶。(名词作谓语表数量)。她大眼睛,红脸蛋(名词作谓语表容貌)。名词单独做谓语很少见,用名词性短语的情况比较多。

名词性短语作了谓语,就有可能受副词修饰,例如“现在已经九月了/人家都工程师了/山上净石头”。用了副词就加进了说话人的认识和态度。

汉语的名词谓语句一般都可以加“是”,很像英语中的系表结构。如:今天星期三/Today is Wednesday.“今天星期三”可以加上是构成一个动词谓语句,句子依然成立。而“Today is Wednesday”不能省略掉“is”,否则就不成其为句子了,因为在英语句子中没有动词的句子极少。

参考文献:

(1)黄伯荣(1991)《现代汉语》(增订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唐朝阔,王群胜(2000)《现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章振邦(1999),《新编英语语法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4)张黎,《汉语名词数范畴的表现方式》汉语学习,2003年05期

(5)Huddleston, Rodney(1984) Introduction to the Grammar of English.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扩展阅读——名词短语可及性等级在关系从句习得中的应用

[摘要]介绍了类型学中名词短语可及性等级在关系从句习得中的应用,并通过对比语言学家相关实验的结论,指出名词短语可及性等级在母语关系从句习得和二语关系从句习得中不同的预测效度,为语言教学中关系从句的教学提供参考。

一、引言

名词短语可及性层级(Noun Phrase Accessibility Hierar-chy)是Keenan&Comrie提出的具有重大影响的语言类型学共性,它揭示了跨语言关系从句构成的蕴涵模式,由可及性最高到可及性最低排列的可及性顺序。

名词短语可及性等级揭示了人类语言中关系从句构成的限制规律:关系从句可关系化的论元(即关系从句中被关系化的语法成分,如主语和直接宾语)遵从从左到右的优先顺序,一种语言如果能把以上等级中右边的某个论元(如补语论元)关系化,则能对其左边所有论元(主语、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关系化。

二、母语习得和二语习得的差异

相对于母语学习者来说,二语学习者通常已经具备了一个成熟完整的语义、语用以及句法体系,并且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他们可以自主选择母语语法体系中的某一部分作为二语习得过程中语法体系建立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母语习得过程中,儿童可能经历不同的成熟阶段,但是二语学习者(至少对于青少年和成年人来说)不需要经历语言习得中的不同的成熟阶段。Bley-Vroman认为母语习得和二语习得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受特殊的内在的语言习得体系调控,后者则受母语知识和抽象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影响。

三、名词短语可及性等级在母语关系从句习得中的应用

(一)名词短语可及性等级与母语关系从句习得的实证研究

语言学家们通过检测儿童对关系从句的理解能力来了解他们对这一语法现象的习得情况,目前最重要的发现是,就关系从句中的可及性等级而言,母语学习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做出的反应都不够一致。比如Harada et al.对六岁大的日本儿童进行的研究表明,百分之八十的儿童能够正确理解主语关系从句,只有百分之六十的儿童能够正确理解宾语关系从句。而Hakuta在他的实验中,参与实验的儿童年龄在五岁三个月到六岁两个月之间,在左分支结构的限定性从句中,直接宾语关系从句的理解能力要优于主语关系从句的理解力。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实验的结论不一致,Clancy et al.对这些实验做了非常详细的分析并得出了结论:在理解带有关系从句的句子时,在不同的母语中,儿童会受“反插入原则”、“典型句式原则”、“平行功能原则”甚至“音调原则”等一个或多个原则的影响。比如在日语中,对日语关系从句的理解就受“反插入原则”的影响,一个句子中相互关联的成分之间距离越大,儿童正确理解该句子的可能性就越小,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日语的母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总是错误理解存在中心插入成分的关系从句了。

(二)实证研究结论

名词短语可及性等级怎样影响儿童对关系从句的习得呢?Bowerman认为儿童在初期对一些语法范畴的认知就是有先有后,有深有浅的,这种等级的形成是这样的:在儿童接触的语言输入中,不同语法成分的关系从句频率不同,基于这些观察,在儿童的认知里就建立起了可及性等级的意识,也就是说一种语法形式或语法结构在世界语言中出现的频率越高,它们就越容易被理解或使用。此外,可及性等级本身就是一种蕴含关系,比如说,在一种语言中,如果间接宾语可以被关系化,那么这种语言中的直接宾语和主语也能够被关系化。Bowerman认为,在母语习得中,母语中不同的句法子系统可能会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语义一致的模式,儿童在习得概念域X内的知识后也能对概念域Y中重要的语义区分作出预测,从这一点看来,语言类型学在母语习得中的应用是很有意义的,但其可靠性还有待检验。

四、名词短语可及性等级在二语关系从句习得中的应用

(一)名词短语可及性等级与二语习得

Comrie认为可以在研究二语习得时运用类型学共性,并且能在探究二语习得过程验证这些共性是否成立,Hawkins认为,蕴涵共性可以从语言产出、理解和替代等方面以量化方式预测习得顺序,这些语言共性不仅可以在实践中证伪,还有可能阐释语言习得的过程和本质,此外,Greenberg也认为,“现代语言类型学已能够以典型的蕴涵式概括形式研究出具体成果,这些成果迄今已在为二语习得研究提供研究假设方面发挥着主要作用”。名词短语可及性等级就是类型学共性用于二语习得研究的典型代表,因其理论的产生“促使二语习得领域出现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成果,而且名词短语可及性等级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受关注程度远大于母语习得研究。

(二)名词短语可及性等级与母语关系从句习得的实证研究

Gass首先探究了名词短语可及性等级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他测试了学习者对英语限制性关系从句的理解和产出性能力,发现学习者在正确理解关系从句的比例与名词短语可及性等级上的论元排序(只有属格例外)相一致。在Keenan&Comrie的跨语言调查中,在可及性等级上,位置越靠右的论元成分所在的关系从句越需要使用复制代词(resumotive pro-nouns),也就是说,随着可及性等级的右移,理解关系从句的难度增大,使用复制代词的频率也就上升了。

名词短语可及性等级是一系列的蕴含共性,因为在这个等级上的任何一个位置(位于最左端的主语论元除外)的论元成分被关系化都蕴含着在这一成分左侧的所有成分都能组成关系从句,也就是这些蕴含关系促使语言学家探究可及性等级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因此Gass做出猜想:在二语教学中,可不可以只告诉学习者在可及性等级上最右边能被关系化的成分,然后学习者们自己会应用该成分左侧的论元组成关系从句,并且不会对其右边的论元关系化。Gass对这一假设进行了验证,记录了两组英语学习者(作为外语)的学习情况:首先,实验组和对照组都有两组测试――判断句子是否合乎语法和语言输出测试――这是为了检测一下他们目前为止对英语关系从句的了解。测试表明,两组受试掌握情况差距不大,并且都了解不多。在该测试结束后的第三天只接受了旁格关系从句的指导,而对照组则按照教科书上的指导方式,逐渐认识主语从句、直接宾语从句、间接宾语从句的语法结构,而属格关系从句却很少接触。两天之后,两组受试人员再次接受检测,测试他们对可及性等级上所有成员的关系从句的认识情况。在接受指导后两组测试情况非常明显:首先,实验组在指导前后两个测试中所得的分数相差很大,而对照组的两组成绩对比并不明显;其次,在语言产出方面,实验组的成员能够从属格沿着可及性等级逐渐往左移动,概括出其他合乎语法的关系从句,而对照组成员则只会产出被教授的关系从句。

Eckman et al.对上面实验的方法和过程进行了进一步的加工,对Gass的假设进行了验证。他们把36名英语学习者分成了3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个组只讲授一个论元的关系化,以便能更为精确地测试出对名词短语可及性等级不同位置的概括程度。测试结果显示,教授属格论元关系从句的一组得分最高,教授直接宾语关系从句的一组次之,教授主语从句的一组随后,对照组成绩最差。这说明通过学习所做概括通常是沿名词短语可及性等级向上延伸,研究结果支持了Gass的假设:学习中的最大程度的概括源自习得那些标记性相对更强的结构”。对名词短语可及性等级而言,论元关系化的位置越低,其标记性就越强,掌握后越有可能将其概括到高位论元的关系化中去。

五、名词短语可及性等级在关系从句习得中应用的总结和展望

在二语习得中,国内外语言学家大量运用名词短语可及性等级进行二语习得的实证研究,大部分对英语二语习得的研究证明,名词短语可及性等级可以对英语关系从句的二语习得做出有效的预测与解释。此外,名词短语可及性等级对其他欧洲语言的二语习得也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例如,对瑞典语、意大利语和法语等语言的二语习得的研究结果也都充分支持了名词短语可及性等级的预测效度。由此可以看出,将类型学上的语言共性应用于语言习得能够为关系从句的跨语言研究以及语言习得的理论构建等发挥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Aaas, clauses,the AccessibfliIy Hierarchy and the Contrasfive Analysis Hypothesis[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95(33):47-63.

【共引文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1 郭绪文;英、汉广告语言的艺术魅力[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2 李景艳;论英语缩略语的结构与应用[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06期3 谢屏;探索英汉缩略词[J];中国科技翻译;2004年03期4 柳青军;孙清海;;论网络语言研究中的“两个三角”问题[J];理论界;2006年11期5 王银泉,钱叶萍;字母词在中文媒体中的使用:纯洁语言还是兼纳并蓄[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6 李云云;;从《字母词词典》看新时期字母缩略语[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7 徐来娣;也谈汉语“字母词”的读音问题——由外语“字母词”相关情况得到的启发[J];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04期8 赵菁;浅谈商务英语的特点和翻译[J];市场周刊.管理探索;2005年06期9 滕延江,单士坤;英汉数字缩略语的语用修辞功能对比及翻译[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10 王宏远;杨瑛;;近30年来英语借词对汉语的影响[J];山东外语教学;2006年06期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1 郭定泰;郭明惠;;评《新英汉缩略语大词典》[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1 周启强;英汉构词法的认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1 张美霞;现代汉语双音节缩合词语语素选择的制约机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2 王宏;英语网话语体特征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3 张永敏;现代汉语数字缩略语研究[D];延边大学;2004年4 陈小宁;汉语字母词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5 柴静;试论汉语字母词[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6 王剑瑶;汉语英源外来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7 洪增长;英语对现代汉语词汇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8 方红霞;改革开放以来汉语政治新词英译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相似文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1 梅孝达;“简明牛津辞典”第六版简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80年01期2 张娟云;俄语缩略词的构成[J];外语学刊;1980年04期3 刘玉林;谈谈以“o”结尾的名词复数形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0年01期4 李慰萱;漫谈连词BECAUSE,AS,SINCE,FOR的用法[J];现代外语;1980年03期5 杨丽珠;“然”字小议[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年01期6 陆俭明;“程度副词+形容词+的”一类结构的语法性质[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年02期7 张宝敏;如何区分作词素的“得”与作结构助词的“得”[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5期8 张乃骏;论世界语中的英语词[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9 牛欣芳;典型和非典型的矛盾[J];社会科学研究;1980年05期10 周律;我院双语词典编写工作喜获成果[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80年04期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1 王益民;余鸣娇;邓培;孙孝云;;科技论文标准化规范化若干问题探讨[A];科技期刊编辑研究文集(第四集)[C];1996年2 周全;;学报论文摘要的规范化加工[A];科技期刊编辑研究文集(第四集)[C];1996年3 白林含;;科技论文前言与摘要的功能及写作[A];高校编辑出版工作论集[C];1999年4 唐桂礼;沈柳音;邓君奇;;与CUJA密切相关的两件事[A];外向型文献库的数据质量控制——首届CUJA系统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5 潘伯荣;;医学论文英文文题的写作和分析[A];外向型文献库的数据质量控制——首届CUJA系统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6 刘永岩;;医学论文英文摘要的编辑加工[A];外向型文献库的数据质量控制——首届CUJA系统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7 张汉文;;谈谈CUJA数据中的缩写[A];外向型文献库的数据质量控制——首届CUJA系统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8 梁福湛;;动物的喜好和诱食[A];2000年中国香料香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9 张谦;沈进;王昌淑;张丽玲;刘萍;李秀普;;科技期刊英文摘要的编辑加工浅议[A];科技编辑出版研究文集(第六集)[C];2001年10 兰俊思;邓玲;;缩略语在科技英语中的应用[A];科技编辑出版研究文集(第六集)[C];2001年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1 北京 叶公;非通用外文缩略语阅读困难[N];新闻出版报;2000年2 于志宏 袁冶;承揽合同应注意的问题[N];信息时报;2000年3 湖北 宋勇飞;手写码寻呼机写码方法[N];电子报;2001年4 卢晓辉;关爱灵魂[N];光明日报;2001年5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张海鹏;网络术语 寻根溯源[N];计算机世界;2001年6 尚丽娜;《振动结构模态分析》理论实验并重[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7 ;英文缩略语 让谁辛苦让谁忙[N];人民日报;2002年8 黄集伟;2003我收藏的关键词 流行语[N];北京科技报;2003年9 上海 王坦;常用手机英语缩略语构成特点及解释[N];电子报;2003年10 成凯;媒体不应滥用英语[N];光明日报;2003年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1 刘志生;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2 王宝红;清代笔记小说俗语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3 杨朝军;英语左偏置构式:功能视角[D];河南大学;2006年4 林彤;恶性黑素瘤致病机制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年5 杨佩正;涉讼犯罪论[D];吉林大学;2006年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1 张莉莉;英汉缩略语对比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2 王倩;法庭审判问答冲突的语言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3 郑凯波;在经济转轨时期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研究及其救助措施[D];吉林大学;2005年4 毛鹏;韩国科技类语料特点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5年5 赵海红;胡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6 虞亚琴;高中生历史比较思维能力的构成与培养[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7 贾玉平;寿字的形体构成及其审美启示[D];四川大学;2005年8 宋强;新课改背景下辽宁省中小学体育教师能力构成与评价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9 陈霞;动态语境的构成及其在话语理解过程中的解释作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10 孙琳;论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语言是思维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语言特征往往反映着不同地域、民族的思维习惯差异。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篇1 浅探英汉委婉语对比 摘 要: 本文应用范畴和构造手段对英汉委婉语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委婉语可以了解委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社会 文化 现象。研究英汉委婉语的异同,有助于我们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风俗与文化。 关键词: 英汉委婉语 应用范畴 构造手段 一、引言 委婉语euphemism源自希腊语,由词头“eu”(good)和词干“phemism”(speech)构成,意为吉利之语(words of good omen)或优雅的说法(good speech)。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委婉语,我们可以了解委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社会文化现象。委婉语的产生和发展是不同社会心理和语言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委婉语反映了不同社会的发展、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文化。 二、英汉委婉语应用范畴的对比 1.关于疾病的委婉语 生病是人们忌讳说的,因而东西方人常常用委婉语表达。在现代英语中,多用trouble婉指病,如heart trouble,lung trouble等。cancer的委婉语为“the Big C”或“long illness”,“terminally ill”。性病在英语里被称为“social disease”,“the French disease”,“certain disease”,“communicable disease”。汉语里人们把这种病称为“花柳病”、“富贵病”、“那种病”。汉语中,我们把“生病”称作“身体不好”、“身体欠安”,说“癌症”为“不治之症”。 而在身体缺陷方面,英语中婉称crippled(残疾)为physically handicapped(有生理缺陷的)或者用disabled,the inconvenienced表示crippled(瘸子),用imperfect hearing(听觉不完美)代替the deaf(聋子),用visually retarded(视力有障碍的)代替the blind(瞎子、盲人)。在汉语中,四肢残疾称“手脚不灵便、走路不便”,偏瘫称“半身不遂”等,秃顶婉称“谢顶”,耳朵聋称“耳背、耳朵不灵”。其他的还有“挨了一下子”、“划了个口子”等代称“受伤”。 2.关于性的委婉语 从古至今,各民族对性爱及与其相关的一些说法均持谨慎态度。随着人类的进步,也出现了一些开放性的说法,但其主流仍然采用回避、模糊、委婉的说法。英语中谈及性行为的委婉语有make love,to have sex with,to go to bed with etc.汉民族历来对性行为持封闭态度,谈及性行为时总是遮遮掩掩,含混模糊。汉语中表达性爱的委婉语有:同房、夫妻生活、房事、云雨之事、那种事等。在谈到性行为不检点时,英语中有free love,trial marriage,love companion,mixed singles等模糊与中性化的委婉语。汉语中则采用较严厉的贬义词抨击不检点的性行为。如男盗女娼、三者插足、寻花问柳、水性杨花等。对于妓女这一令人鄙弃的角色,西方社会给予了许多雅号,如,street walker,street girl,a woman of the town,pavement princess。谈到怀孕时,英汉两种语言均用委婉语,如英语很少直接说pregnancy(怀孕),而说be in the family way,in an interesting condition,in a delicate condition,knitting little bootees etc.汉语则说,有喜了、要当妈妈了、身怀六甲等。 3.关于死亡的委婉语 古今中外,无论东西方,“死亡”都是一个避讳莫深的话题。人们在语言交际中尽量回避“死亡”二字而尽可能用委婉语代替。虽然英汉语中都有很多表示“死亡”的委婉语,但其中的差异具体表现在: (1)英汉表达死的委婉语在体现社会地位上大相径庭。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封建制度对中国文化影响颇深。天子死称“崩”,诸侯死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西方人笃信__,认为人都是上帝创造的,故生来人人平等。英语中有一条古老的格言:Popes,Kings,beggars,and thieves alike must die.头衔和地位并不能免人一死。在死神面前,卑贱者和高贵者一律平等。 (2)由不同的宗教文化带来的表达差异。英语中die的很多委婉语来自《圣经》,如to go to a better place/world(到一个更美好的地方、世界),to go to Heaven/Paradise(进入天国)。汉语中,入佛门的则说“迁化、圆寂、舍生”等;对信仰道教的则说“蝉脱、羽化、别驾、遁化”等。 (3)因价值观念的不同,英汉委婉语也不同。汉语中表“死亡”的委婉语还有褒贬之分,如壮烈牺牲、慷慨就义、为国捐躯等。英语国家的民族英雄常常受人敬仰,在英语里找到一些表示为国家或事业而捐躯的委婉词语,如bite the dust/the ground,fire one’s last shot,give one’s life,kiss the dust lay down one’s life。 4.有关“低微职业”的委婉语 在英汉这两种语言里,职业也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因为它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社会和经济地位。为提高某些职业的社会地位,人们往往使用委婉语加以美化。这种现象在现代英语中俯拾皆是:把maid(女仆)或housekeeper(女管家)称为domestic help(家务助手)、day-help(白天帮工)或live-in help(住家帮手);一般服务员也升级为service manager(服务管理人员);butcher(屠夫)也改称为meat technologist(肉类技术专家);garbage collector(垃圾收集工)也称sanitation engineer(环境卫生工程师)。 现代汉语也有类似的职业委婉语,“理发师“成了“发型设计师”,理发店也随之改成了发型设计中心,“佣人”成了“家政人员”,“厨子”婉称为“大厨”、“大师傅”,用“服务员”代替“跟班、听差、跑堂”,“司机”代替“车夫”等。这些职业委婉语的使用一方面反映出人们文明程度的提高和追求高雅的心理趋势,另一方面体现出现代人的尊重意识和平等观念。 5.关于年龄上的委婉语 英语中有关老的委婉语很多,这与其文化密切相关。美国文化以个人主义为中心,讲究独立与隐私,子女成人后即与父母分居,老人生活孤单寂寞,于是老成了生活中的一大忌。因此,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老的委婉语。如:senior citizen,advantage in the age,the mature,seasoned man等。 同时人们把晚年称为golden years(黄金年华),养老院并非理想去处,也被婉称为a home for adults(成人之家)、a rest home(休养所)等。然而在中国,情况却正好相反,因为中国历来有尊老敬老的传统观念和价值观。在中国,“老”字带敬意,是资历和地位的象征。人们有时还倚老卖老,以老为荣。 如什么“老板、老大、老总、老师、老师傅”等。汉语中类似“年老”的委婉语也很多,如:古稀之年、高龄、高寿、桑榆、夕阳红等。同时,中国人还常把老字放在姓氏的前面或者后面,来称呼那些德高望重的老年人,以表尊重,如:老赵、王老。这体现了中国重视老人的价值观,而这些在英美文化中是不可思议的。可见,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人们对同一事物的态度可能截然相反。 三、英汉委婉语构造手段的对比 由于英汉民族的语言不同,两种语言在文化、语言形式和 思维方式 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英汉委婉语的差别正是由于两种语言的语言特点差异所造成的,主要体现在英汉委婉语各自的词汇形态特点、语义特点和语法特点等方面。英语是一种拼音文字,通过语音及语法手段构成委婉语,或拼写形式的变异,达到委婉的目的,汉语却侧重于词汇手段。 英语委婉语的构成方式: (1)缩略(Abbreviation):ladies代替ladies’ room,婉指女厕所。 (2)尾脱落(Apocopation):lav代替lavatory(厕所)。 (3)首字母缩略(Initiating):.代替body odor(狐臭)。 (4)逆生(Backforming):ecnop 代替ponce,婉指“拉皮条的人”。 (5)音节或字母重复(Reduplication)pee-pee=piss(小便)。 (6)音节扭曲(Phonetic Distortion)Cripes=Christ(基督)、God(上帝)。 (7)混合词(Blend word):gezunda=This object“goes under”the bed.(那东西放在床底下,即“夜壶”)。 (8)小词(Diminutive):heinie=hind end(后端,即“臀部”)。 汉语委婉语独特的构成方式: (1)拆字法。如:张俊氏道:“胡子老官,这事你作法便了,做成了,少不得言身寸。”(“谢”拆开后即“言”、“身”、“寸”)。(《儒林外史》第32回) (2) 歇后语 法。人们在做一些消极评论时,常会借助一些歇后语来缓冲过于直白的语气,以达到委婉的目的。比如骂人时说:茶壶里的水(滚开)。 (3)换字法。例如,北方话口语中常说“扯蛋”,书面语转写时,换成“扯淡”。 (4)符号替换法。例如:“×你妈!你怎么不说话,哑巴吗?” (5)反义法。所谓反义就是指与禁忌语的意义相反。如广州人把“气死我”说成“激生我”;把“笑死我”说成“笑生我”。显然,生与死是 反义词 ,这里用“生”避开了“死”。 三、结语 笔者对英语和汉语中的委婉语从应用范畴与构造手段两方面进行了比较,试图找到两种语言中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委婉语不仅仅是修辞现象、语言学现象,更蕴含浓厚文化内涵、民族特征。在各个国家的日常交往及工作中,委婉语的运用极为广泛,它可以润滑和协调人际关系,使交际活动顺利进行。充分认识其构造手段、形式特点、发展规律将有助于我们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风俗与文化,从而增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邓志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束定芳,徐金元.委婉语研究:回顾与前瞻[J].外国语,1995(5). [3]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刘瑞琴.英汉委婉语对比与翻译[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0. 关于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篇2 浅谈英汉词缀对比研究 【摘 要】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两者在构词法上有着巨大的差别。分析了这两种语言的词缀,通过前缀和后缀的词缀对比,会给英语教学以及英汉互译提供一些启发。 【关键词】词缀;前缀;后缀;对比 1 词缀的定义 词缀法是把词缀附加在词根上构造新词的 方法 (陈,1991),也叫做派生法。总的来说,前缀起着语义功能,而后缀有语法功能。在英语中,它是一种重要的构词法,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它在新的 英语单词 中占。在汉语中,由词缀法构成的词非常少,然而词缀化是汉语本身发展的自然趋势(吴,2001)。 2 英汉前缀对比 英汉前缀的不同反映在英语比汉语有更多的前缀。英语前缀是构词主要的成分,仅次于词根。整体来说,英语派生过程比汉语更复杂、更多样化。 英语前缀的分类 英语前缀大多只是改变词义而不改变词性,所以英语单词是在意义的基础上分类的,英语前缀可以分为九类,列举如下: 汉语前缀的分类 汉语的前缀表示语法意义,其首要功能是改变词性,这种功能相当于英语的后缀,这是两种语言最大的区别。汉语的前缀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只是为了构词,如“老”,老婆、老大、老虎;“阿”,阿爹、阿婆。另外一类不全是语法的性质,可能会改变词性,汉语前缀根据意义可以划分为以下类型。 汉语前缀和其相对应的英语形式: 1)否定前缀 不人道 inhuman 非正式 informal 不科学 unscientific 非导体 nonconductor 无形 invisible 无条件 unconditional 2)态度前缀 反建议 counterproposal 亲美 pro-American 反常 abnormal 伪政府 pseudo-government 反社会 anti-social 3)程度或大小前缀 超自然 supernatural 泛非 pan-African 超音速 hypersonic 次大陆 subcontinent 准学者 quasi-scholar 4)数字前缀 半封建 semi-feudal 单边 unilateral 半人半神 demigod 单晶体 monocrystal 双音节 disyllabic 多中心 polycentric 双语 bilingual 多级 multipolar 英汉前缀的对比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推测出两种语言的大多数前缀都有对应关系。总体来说,英语前缀在不改变词性的基础上,对词根起着语义功能,而汉语前缀具有语法的功能,更倾向于语义分类。 然而,在两种语言中,由相对应的前缀构成的派生词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也就是说,一种语言中的派生词在另一种语言中有着相同意义也可能不是派生词。例如,“不毛”在汉语中是个派生词,由前缀“不”和名次“毛”组成。在英语中相对应的词是“barren”,是个单词素的词。同样,英语中派生名词“non-smoker”是由一个前缀“non-”和一个名词“smoker”组合起来的,在汉语中是个名词词组“不吸烟的人”。 许多前缀具有多种意义,这种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即一种语言的前缀在另一种语言中具有几种意义,反之亦然。英语前缀“a-”有三种意思:a. 强调原来的意思,如await; b. 改变词性和意思,如awash; c. 非、不, atypical。在汉语中,前缀“不”可以用英语中不同的前缀来表示,如un-, il-, ir-, a-等。 3 英汉后缀对比 与英语相比,汉语中表示人的后缀比指示状态和动作等的后缀多。两种语言的后缀都是加在词根之后。 英语后缀的四种范畴 英语后缀是对原来的词的一种修饰,它改变了词原有的词性。英语后缀有四种类型:名词后缀、形容词后缀、副词后缀和动词后缀。当词根加上这些后缀后,分别形成名词、形容词、副词和动词。 汉语后缀的分类 与英语后缀不同,汉语后缀主要构成名词。加上后缀的词根几乎限于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尤其是名词。下文选择了若干汉语后缀和所对应的英语后缀。 1)名词后缀 ①表示代理人和职业的后缀 专家 specialist 教员 teacher 银行家 banker 打字员 typist 发明家 inventor 技术员 technician 读者 reader 讲师 lecturer 逃亡者 escapee 工程师 engineer 马克思主义者 Marxist 魔术 师 magician 助手 assistant 积极分子 activist ②表示属性、状态和学说意义的后缀 灵活性 flexibility 创造性 creativity 正确性 correctness 湿度 humidity 长度 length 唯心论 idealism 相对论 relativity 社会主义 socialism 达尔文主义 Darwinism 电子学 electronics ③表示亲昵或轻蔑意味的后缀 胖子 fatty 酒鬼 drunkard 赌棍 gamester 电影迷 filmnik 2)动词后缀 人格化 personify 简化 simplify 深化 deepen 现代化 modernize 革命化 revolutionize 3)形容词后缀 男孩子气 manly 孩子气 childish 阔气 luxurious 傲气 cocky 井然 orderly 默然 speechless 4)副词后缀 油然 spontaneously 惨然 miserably 特地 specially 继而 afterwards 率尔 rashly 英汉后缀对比分析 如上所述,汉语在构成名词方面有丰富的后缀,尤其是指示人的名词。据估计汉语表示人的后缀在词缀中达到32%,在英语中只有13%。两种语言的后缀很明显的不同在于汉语后缀大多带有些许感情色彩,尤其是轻蔑意义;而英语后缀很少带有这种贬义的感情色彩。 汉语中一定量的后缀在英语中没有相对应的后缀,因此,在英语中由自由词来表达这些后缀的意思,例如桌子(desk)、杯子(cup)、石头(stone)、尾巴(tail)、泥巴(mud)。同样,当表示女性的后缀附加于对应的动词之上,整个词就代表了女性。然而,在汉语中单个词就代表了相同的意义,比如女演员(actor-actress) and母老虎 (tiger-tigress)。 后缀中有一种有趣的现象,加上后缀的英语派生词与加上前缀的汉语派生词相对应,比如,“lawless” 和 “fearless”分别译成“非法”和“无畏”。英语中带有指小意义名词后缀在汉语中经常译成前面加“小”的名词,如小鸭(duckling)、小猫(kitten)。有时,同时使用前缀“小”和后缀“儿”,如小罐儿(cannikin)。 4 结语 总之,科技全球化给英语和汉语提供了更多的接触机会,在此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比较。英汉词缀既有相似处也有不同点,将两者相比不仅有益于 英语学习 者深刻认识两种语言,而且有益于他们丰富英汉词汇。 【参考文献】 [1]陈治安.英汉词缀法构词比较[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1(1). [2]韩汉雄.英汉词缀比较及 其它 [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7). [3]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吴东英. 再论英语借词对现代汉语词法的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1 (3). [5]萧立明.英汉比较研究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 教育 出版社,2010. [6]张晗.英汉构词法对比[J].厦门大学外文学院,2010(3).

英汉词类对比研究论文

浅谈英译汉中的英汉词性的转换论文

摘要: 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和语法结构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在英译汉过程中,不能逐词逐句翻译。一方面,汉语词大部分是一词一类,而英语常用词有许多都是一词多类,有的甚至多达五类。另一方面,汉语一个词能充当的句子成分较多,一般无须转换词类;而英语一个词能充当的句子成分较少,充当不同成分需要转换词类。翻译时,在忠实原意的前提下,可以把一些英语词性作适当调整,如英文的名词可以转为汉语的动词、副词以及形容词;英文的动词可以转为汉语的名词及副词等。

关键词: 英译汉;词性转换

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和语法结构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在英译汉的过程中,有些句子可以逐词翻译,有些句子则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就不能以“挖个坑填个萝卜”方法来逐词对译。翻译时原文的有些词在译文中需要转换词类,才能使汉语译文通顺自然,即翻译时不必拘泥于原文的表层结构,可以在忠实原意的前提下将原文中有些词的词性转换为汉语的其他词性。现将英语中的四类主要词性和汉语词性之间的转换介绍如下:

英语名词的转换

(一)英语的名词译成汉语的动词

英语和汉语比较起来,汉语中动词用的比较多一些,在英语句中只用一个谓语动词,而在汉语句中可以几个动词连用,因此在一些情况下可以把英语的名词译成汉语的动词,这主要有下列两种情况:

作为习语主体的名词往往可以转化为动词。如:to have a rest中的rest,make no mention of中的mention,pay attention to中的attention,又如take care of中的care这几个词都是短语中的中心词, 这些词虽然是名词,但几个短语表达的都是一种动作,再者,rest,mention和care本身既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因此这样有动作意味的名词可以翻译成汉语的动词。因此这几个英语短语中的名词可以翻译成汉语动词休息、提及、注意和 照顾。

英语中有许多名词都是由动词派生出来的。如:abolition,connection,conclusion,treatment和detection等这些词分别由动词abolish,connect,conclude,treat和detect派生而来,这些名词在翻译成汉语时,可恢复它们的动词词性。如The medicine is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这种药用于治疗癌症)句中 treat(治疗)因作介词宾语需要用名词treatment,译成汉语时仍可用作动词——治疗。当然原句也可翻译为:这种药用于癌症的治疗,treatment依然翻译为名词。但前者显然要比后者听起来更加通顺,自然。

(二)英语中一些有抽象意义的名词可以翻译成汉语的副词

I had the impression that Mr. Smith was the director of the company.(在我印象中,史密斯先生是该公司的董事长)此句中,原句带有一个同位语从句修饰impression,而汉语中很少有这种表达方式,故impression可译为汉语的副词。这种翻译通常用于翻译英语中的同位语从句。

(三)英语中一些加不定冠词作表语的名词可以转化为汉语形容词,由形容词派生出来的名词也可翻译为形容词

如名词necessity,stupidity,depth都是由形容词necessary,stupid,deep派生而来。Independent thinking is an absolute necessity in study.(在学习中独立思考是绝对必需的)虽然原句可译为 “在学习中独立思考是一个绝对的必需”,但此种汉语译法听起来很不自然,也不符合汉语表达方式。因此,在翻译的时候还是要符合汉语习惯,把英语的'名词译成汉语的形容词。

英语形容词的转换

(一)形容词加上定冠词时,形容词可以翻译成名词

在英语中一些形容词加上定冠词可以表示一类人,这些形容词可以翻译成名词。如poor,young,rich, blind等等;另外用来表示特征或性质的形容词可以根据汉语习惯翻译成名词。

如(1)They did their best to help the sick and the wounded.(他们尽了最大努力帮助病号和伤员)(2)The more carbon the steel contains, the harder and stronger it is.(钢的含碳量越高,强度和硬度就越大)(3)The Smith family were religious.(史密斯一家都是教徒)

例句(1)中的the sick和the wounded分别表示具有sickness和wound的两类人,因此可译为病号和伤员。例句(2)中的形容词hard,strong用来表示钢的两种性质,即强度和硬度的程度。例句(3)中的形容词religious用来描述史密斯一家的宗教信仰,故可译为名词。

(二)当英语名词翻译为汉语动词时,通常修饰该名词的形容词往往转译成汉语的副词

如(1)Warm discussions arose on every corner as to his achievements.(到处在热烈地讨论他的成就)。(2)We place the highest value on our friendly relations with developing countries.我们高度地珍视同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例句(1)(2)中的英文名词discussion和value首先分别译为汉语动词“讨论”和“珍视”,因只有副词才能修饰动词, 故修饰它们的形容词warm和highest就可分别译为汉语副词“热烈地”和“高度地”,用来修饰动词。

(三)表示心理状态的形容词在联系动词后作补语时常转译成汉语动词

如confident、certain、careful、cautious、angry、sure、afraid、doubtful、glad等,这些都是常用作补语的表示心理状态的形容词,可译为动词。又如I am sure the meeting will be a success.(我确信这次会议会成功)句中形容词sure表示的是一种心理状态,也可理解成心里面的一个动作,所以可译成汉语动词。另外,汉语“是”经常构成判断句,而英语中的系动词be可以构成一个判断句,其后也可以跟一个补语从句。因此,在作补语从句的情况下,be后面所跟的表示心理状态的形容词常常要翻译成汉语的动词,以使译文符合汉语的习惯。

英文动词的转换

(一)英文中由名词派生出来的动词可转成汉语的名词

英文中有许多由名词派生出来的动词,以及有一些名词本身又可作动词使用。这些词在翻译时,在汉语中往往不容易找到相应的动词,或者就根本没有相应的动词,这时可将该动词转成汉语的名词。如(1)The electronic computer is chiefly characterized by its accurate and rapid computation.(电子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计算迅速,准确)(2)What’s that?It is shaped like a ball.(那是什么?它形状像个球)例句(1)(2)中的characterize和shape分别由名词 character和shape转化而来,而这两个动词在汉语中很难找到相应的动词,如果非要按照动词来翻译的话,翻译出的只能是非常蹩脚的汉语。因此,为了使汉语听起来自然,characterize和shape只能翻为汉语的名词,用来作主语。

(二)英语被动式句子中的动词可以译成“受(遭)到…+名词”

有些英语被动式句子中的动词可以译成“受(遭)到…+名词”这类结构。这也是英文被动句的一种翻译技巧。

His image as a good student was badly tarnished.(他作为好学生的形象已遭到很大的玷污)

(三)英语中有些动词具有汉语副词的含义可转译成汉语的副词

I succeeded in persuading him.(我成功地说服了他)句中succeed虽为动词,但动词意义并不明显,在句中只是强调其结果怎么样,真正具有动词含义的应该是persuade.故而把succeed翻译成汉语副词“成功地”来修饰动词persuade。

英语副词的转换

英语中副词使用频繁而且种类繁多,有的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用来修饰动词;有的表示程度,用来修饰形容词或其他副词;有的起连接作用引导从句;有的用来修饰整个句子。英语副词在句中的位置也比较灵活,有时在句首,有时在动词前后,有时在词语中间。翻译时应先弄清它的修饰关系,正确理解其含义,然后根据汉语习惯灵活处理。

(一)转为动词

That day he was up before sunrise.(那天他在日出之前就起来了)句中up虽为副词,但所表达的是一种动作,因而具有动词含义,据全句的意义可译为动词“起床”。

(二)转为名词

He is physically weak but mentally sound. (他身体虽弱,但思想健康)句中physically虽然是状语,但表达的是主语虚弱的方面,故可译为名词“身体”。同样,译mentally为“思想”。

(三)转为形容词

He was deeply impressed by what they did in the critical moment.(他们在关键时刻的行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句中副词deeply句中表示程度,再加上动词impress译为汉语名词“印象”,因此deeply可译为形容词作定语修饰“印象”。

英语介词的转换

(一)表示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与动词搭配时可省略不译

英语介词含义灵活,搭配关系复杂,翻译时要根据其搭配关系和上下文灵活处理。一般来说,与动词搭配的介词往往可以省略不翻译。如arrive in/at(到达)look after(照看)persist in(坚持)put up with(忍受)在这四个短语中,介词只起一种搭配作用,是词法的需要,故省略不译。

(二)具有动作含义的英语介词或介词短语,翻译时往往转译为汉语动词

如go by bike(骑自行车去)a letter for Tom(给汤姆的信)介词by表示去的方式;for表示给谁的信,故两个介词都可译为动词。We drove home a bit after midnight,over the river and through the lovely sleeping town.该句中介词over 和 through 可以分别翻译为汉语的动词“过了”和“穿过”。

总之,在英汉翻译当中,词性的转换是很灵活的,没有固定的格式。如果是生搬硬套,只能背离其道。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的主要方式,也是一门艺术,在语言翻译中词性之间的转换应以达到交流为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

[2]吕瑞昌.汉英翻译教程[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3.

[3]杨莉藜.英汉互译教程[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

[4]范仲英.实用翻译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