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英语外来词的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英语外来词的论文题目

一定要把题目缩小,再缩小。一般的本科论文,通病是题目太大了。例如 论中英翻译,这得写一米的书啊。觉得 巧夺天工 深浅 两位的意见很有参照型。不过,你必须考虑到,收集材料的可能性。例如你要选择菜谱翻译,那么材料怎么选择?所以,如果可能,就选择理论性强的领域来做

不知这篇对你有没有帮助?

题目是Semantic Transliteration--A Good Tradition in Translating Foreign Words into Chinese

文章请参看我的文库。

呵呵,你们也开始写啦?我们刚确定好导师,你喜欢看美国那些情景喜剧吗?要么写个论中西方幽默的差异吧,我把我们班的选题告诉你吧,你挑一个,我也是英语专业的1.杭州公共标语的中英翻译2英语中的性别歧视3英语中的日语外来词4师生互动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5学习者情感因素对英语学习的影响6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因素7试探美元背后的智慧之眼8从杭州餐厅坎菜单翻译9文化对美国幽默的影响10论英汉习语的文化语境与翻译11纽约与杭州的路标比较12第二语言习得重视朗读13多元智力理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4浅析《呼啸山庄》中希斯克里夫对凯瑟琳的爱与恨15杂志新闻与电视新闻语言的区别16中英习语互译体现的文化影响17论被动语态句子的翻译18论中英谚语互译19电影名称的中英文翻译20翻译中的常见错误21浅析《浮生六记》英文译本中采用的翻译技巧22洛丽塔:一场虚实跳跃的舞蹈23浅析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24商务英语在浙江经济发展中的角色25商务谈判中英语的使用技巧

什么时间要的,我能帮到是

外来词日语论文题目

才10分悬赏呀- -....算闹......

那就写日语和中文的相同相否之处。

关于日本人的民族文化观 关于日本学校教育中拒绝上学的现象 浅谈日本的现代教育 关于日本对外来文化的态度 浅谈日本近代文化的特征 从日本人集团意识看日本的民族文化 关于日本漫画的影响—围绕对中国的影响日本武士文化对现代人的影响 日本人是如何在接受先进文明的同时坚守传统 从就业制度分析日本男女平等 浅谈日本人的宗教意识 中日两国青年社会意识的对比 中日企业中“共同意识体”是如何形成的 从单词看日语—包括与中文的对比 关于日语的敬语—包括与中文的对比 中日被动句的比较 日语自动词和他动词的比较分析 中日否定表现的比较 关于对日本汉字的考察 关于日语外来语 中日助数词的比较 中日动物名称的对比 中日副词的比较 关于日语的女性用语 浅谈日语终助词 关于“ながら”的接续及用法 日语中表示主语的“は”和“が” 形容词「ない」和助动词「ない」的区别 关于日语中拟声拟态词以及与中文的对比 日语惯用句的翻译 中日被动句的翻译 翻译与日本文化 外来语在科技日语中的应用质量和效率才是第一—对日本企业文化的感想日本老龄化对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日企业文化的比较 年薪制对日本企业发展的影响在日资企业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 松下企业员工管理体制 日资企业如何考评人才 日资企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日外贸政策对比分析 日语中「L/C」与「信用状」的比较 中日贸易发展前景分析 外来语和和语在贸易中的正确使用

2013年 七月刚毕业的 日语本科论文 出售 864613905

论汉语的外来词的论文题目

你好,我们可以帮助您完成这个《浅析外来词对汉语的影响》提纲和论文,方便时告诉我们具体要求。

朋友:给您几个好的网址,是有关论文的,很全!真心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自己找找吧!祝你好运!中文免费论文地址集锦 一、 综合类1、学生大论文中心 包含 哲学类 | 经济学 | 法学类 | 教育学 | 文学类 | 艺术学 | 理学类 | 工学类 | 医学类 | 管理学 | }社会学 | ***学。为html格式。2、蜂朝无忧论文网 门类很全。 3、论文下载中心 门类很全。 4、论文帝国 门类较全。二、 教育类 1、教研论文交流中心 以中小学教育为主,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文章居多。2、教育教学论文网 以教育论文为主,包含:语文论文 美术论文 物理论文 化学论文 英语论文 历史论文 德育论文 教学论文 数学论文 音乐论文 生物论文 自然论文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摄影论文 劳动技术 农村教育 毕业论文 素质论文 医学论文 电子电器学 思维科学 计算机论文 活动课教学 书法篆刻论文 创新教育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 西部教育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3、教育论文 、中国园丁网论文大观 、北大附小学校教师的文章: 三、 专业类 1、优秀论文杂志 以科技类为主。 2、论文资料网 以财经经济管理类为主。 3、法律图书馆 文如其名。 4、法学论文资料库 文如其名。 5、中国总经理网论文集 、mba职业经理人论坛 、中国农业在线-农业论文 、体育论文 、财经学位论文下载中心 、公开发表论文_深圳证券交易所 、中国路桥资讯网论文资料中心 、论文商务中心 、法律帝国: 四、 论文写作教学类 1、学术论文 其实是学术论文的写作网站。 五、 博硕士论文 1、论文统计 实际上就是万方的论文统计。 2、台湾博硕士论文咨讯网 、北京大学学位论文样本收藏 、学位论文 (清华大学)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论文中国 :新浪论文网分类:中国论文联盟:大学生论文库论文资料网:论文下载中心:毕业论文网:学位论文:无忧论文网: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论文库:

1.论文选题可以。2.建议多方面收集论文素材:外来词的来源、分类等。(这个工作一定要作,而且要作好!)3.切题要小,扣题要准,见解要深,论据要给力。

新词语中外来词的“本土化”倾向初探刘座箐 中文系 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 九七级本科四班 97A11441[内容摘要] 汉民族语言文化“润物细无声”,使得现代汉语新词语中的外来词出现了“本土化”的倾向。在吸收有关专家学者真知灼见的基础上,在指导教师指导下,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文中着眼于“本土化”倾向的表现,即音义兼备,望文生义;音译成分语素化;原义的转指与引申;音(形)译词的意译化四个方面,阐述了该倾向之所以产生的四个主要制约因素:语言的社会功能;汉字的特殊性;汉语造词与构词模式;语言文化心理诸因素以及自始至终贯穿于其中的人类的语言认知心理的作用。[关键词] 新词语 外来词 本土化 音译词 意译词小 引语言是人类社会传递信息、实现交际的重要媒介,是一个动态的开放性系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的三个要素中,它比语音和语法更具变动性、开放性和复杂性。各个时代经济发展的脉搏、科技进步的成果、生活变化的轨迹、文化潮流的走向、人际关系的改变,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思维、观念、心态的变化等等,都会在词汇中留下道道印痕。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在澎湃的改革开发放大潮激荡下,我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之中。词汇就以其敏感、活跃的特点,及时而又直接地反映着这些变化,于是,也就自然而然地涌现出了一大批新词语。这个引人注目的巨大变动,可以称之为继“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和新中国建立时期的词汇大变动后,20世纪词汇发展的第三个高峰。勿用置疑,这三个时代所产生的词语是有着代际差异的。相比而言,当今人们的开发心态、改革精神和现代意识都大大强于“五四”时期和建国时期,对于语言的应用也就更富有追求新色彩、寻觅新格调的热情与能力。因此,这一时期词汇变动具有着前所未有的广度和速度。在汉语词汇的这种变动的态势与特点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现象是,随着国门的开放,作为异域信息载体的外来词语同时涌入、大量进口,形成了汉语引进和吸纳外来词语的新高潮。而在这一过程中,汉民族语言文化与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就使得所引进的外来词不可避免地处在了本族语与归宿语的多元的语汇成分和语汇材料的融汇、结合的发展之中。新外来词是当今新词语的重要来源之一,这种南北联姻、中西合璧造就了词汇系统的既纷繁复杂又丰富多彩,无疑也会在词汇系统中激起变异,从而对原有的词汇规范造成一定的冲击。有变异才会有发展,浩瀚的词汇海洋也会由此而被注入一股新的活力。而正因为新外来词是“新”的,它们伴着一个民族社会文化生活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总会出现许多新现象、新问题,具有着非常可观的发掘潜力。因此,外来词已成为当前汉语语言学中一个充满魅力的研究对象,对之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的研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具有语言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方面的意义。本文就试图在明确外来词概念内涵的前提下,对当前新词语中外来词的“本土化”倾向的表现及其所产生的原因进行一个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浅陋分析与讨论。“外来词”概念之内涵浅释关于外来词,不同的专家学者在不同时期对其称谓也是不尽一致的。吕淑湘在《中国文法要略》上卷(1942年)中叫“外来语”,罗常培的《语言与文化》(1950年)称“借字”,孙常叙叫“外来语词”,周祖谟叫“外来词”(或称“借词”),高名凯、刘正琰叫“外来词”,其他更多的专家学者也都采用了“外来词”一说。虽然外来词有各种不同的名称,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其来源是非本民族的。人们在摒弃了一些异议之后,“外来词”这一名称被普遍认同的原因也正在于此。对于“外来词”这一概念,博才众家之言,我们可将其定义为:也称借词,从广义上讲,是指来源于外国语言或本国其他民族语言,直接吸收词义,并连同语音近似、非汉语原有固定音义结和的已被汉语确定下来的词语。狭义上的外来词则不包括来源于本国其他民族语言的词语。现阶段吸收外来词所采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引进的结构格式也有所发展,有些还出现了某些新的突破。根据不同的标准,外来词大致可以划分出四种不同的类型。⒈从音节多少上看,分为三种:⑴单音节,如“打(英dozen)”、“酷(英cool)”;⑵双音节,如“沙发(英sofa)”、“克隆(英clone)”;⑶多音节,如“马拉松(英marathon)”、“多米诺骨牌(英dominoes)”。⒉从是否简缩上看,分为两种:⑴不减缩的,如“牛仔(英cow-boy)”;⑵减缩的,如“夹克(英jacket)”、“米(英metre)”。⒊从来源上看,分为两种:⑴由国外直接进入汉民族共同语的,如“沙龙(法Salon)”;⑵由国外经汉民族方言或我国境内其他少数民族中转而进入汉民族共同语的,前者如“巴士(英〈粤〉bus)”,后者如“站(蒙jam)”。⒋从翻译方式上看,分为六种:⑴音译,如“香波(英Shampoo)”;⑵意译,如“信用卡(英credit card)”;⑶音译兼意译,如“镭射(英laser)”;⑷音译加类名,如“啤酒(英beer)”;⑸外文字母融于词内或短语内,如“T恤(半原文半音译)”、“IT界(半原文半意译)”;⑹形译,这又有两种情况 :①形、音、义均借于外来词,如“MTV”、“NBA”、“WTO”、“APEC”等;②对于外来词,只借其形、义,不借其音,主要见于日语借词,如“体操”在日语中读为[t’aisou],而在中文中则读作[t’its’au]。在这其中,各类外来词可以说都是比较显性的,只有依第四种标准划分的意译词是比较隐性的外来词。以上这种种外来词频频活跃在电视广播里,报刊杂志上,商场营业中,乃至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总之,一个民族在与异民族接触的过程中,需要表达本民族语言中没有的新事物、新概念时,最简便有效的办法是借用。外来词是语言间相互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普遍现象。“本土化”倾向之表现举隅面对新词语中众多的外来词,纵观横览,可以发现,外来词在由一个共时系统转移到另一个共时系统的过程中,有一个倾向非常引人注目。即汉语在吸收外来词时,即使是使用音译或音译兼意译的方式,也力图使其融入汉语的造词和构词模式,加以“汉化”,也即“本土化”。这种倾向,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 音义兼备,望文生义 汉语在翻译外来词语的时候,往往着意使所选用的汉字音义兼备,凭借这种循音命名,使人能产生与该事物相关的某种联想,从而造成一种油然而生的“望文生义”的效果。如大家所熟悉的“可口可乐(英Coca-Cola)”,《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中将其解释为“流行的非酒类充碳酸气的饮料”,而音译汉字则表达出了“可口美味,饮而生乐”的含义;同为饮料的“雪碧(英Spribe)”则从另一个方面让人感到“清爽似雪、晶莹如碧”;“百事可乐(英Pepsi-cola)”等其他饮料名称,也都从不同角度上给人以“一饮为快、非大饱口福不可”的美好享受。另外,当前流行颇广的“伊妹儿(英E-mail)”为“电子邮件”的意思,但用“伊妹儿”音译则又有了不同的味道。“伊人”之“伊”能让人体味到“在水一方”的他(她)的朦胧与令人怦然心动,“妹”使人联想到亮丽少女青春的多情与活力,“儿”则赋予了这个词语以“可爱喜人”的感情色彩;这就自然而然、生动地传达出了“电子邮件”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所带给人们的神秘之感与无限向往。而今天少男少女们所无比钟情的“酷(英cool)”也同样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不仅音译词如此,某些音译兼意译词的声音部分也有这种情况:如“保龄球(英bowling)”,选取“保龄”二字,其“保持青春年龄”使人不由联想到了“保健、青春永驻”等意思。著名时装品牌“金利来(Glod-lion)”,以“金”意译其“Gold”,以“利来”音译其“lion(狮子)”,其对自身品牌的信心和对财源滚滚的希望溢于言表。类似的例子还有“冰淇淋(英ice-cream)”,“高尔夫球(英goft)”,“嬉皮士(英hippie)”等等。此种外来词也为数不少。这样,结果之一,是使得转写后的近音汉字与被译词的原义基本一致,如“模特(英model)”、“俱乐部(英club)”;结果之二,是转写后的近音汉字与被译词的原义关系不大或无甚关系,但有的却能反映事物的某些特征,尽管常常是非本质特征。前面所举的饮料品牌名称便是如此。而无论是哪一种“依音赋义”,都是尽可能地使语音外壳似有所指,把音译词、音译兼意译词打扮得象个地道的汉语词,这是汉人的一种心理定势。由此可以看出,这种汉化现象的积极效果是能造成词面义与词义的某种巧合,使人通过词面义来理解外来词的词义。在收词369个的新外来词语料库中,具有这种音义兼备,望文生义的特点的词语有40个,约占总数的%。(二) 音译成分语素化汉语在对某些外来词引进的过程中,往往是赋予该词语中本来只表音、不表意的某一成分以一定的意义,使之成为一个音义结合的汉语语素。也即某些外来词的音译成分被语素化。如“巴士”为英语“bus”的粤方言音译词,简略为“巴”代替原有的“巴士”,可以构成“大巴”、“中巴”、“小巴”、“电巴”等词。这样,“巴”从无意义音节成为了有意义语素,并能与更多的语素相组合。“的士”的情况则更进一层了。“的士”是英语“taxi”的粤方言音译词,为“出租汽车”的意思。它除可单独构成一个词,或者与动词语素“打”构成常用的动宾式合成词“打的”外,还能与修饰语素或中心语素构成偏正式合成词,如“面的”、“摩的”、“的哥”、“的姐”等。显然,“的”已成为稳定的语素了。这样,据此产生的以“的”构成的新词,也就具有了一定的理据性、类推性、可意会性。此外,再如“扎啤①”、“散啤”、“生啤”、“冰啤”,是把“啤酒②”(英beer)的译音成分“啤”语素化;“芭赛”、“芭坛”、“芭团”是把“芭蕾舞(英ballet)”的译音成分“芭”语素化;“香波(英Shampoo)”、“浴波”(婴儿浴用液皂)及“模特(英model)”、“名模”则分别是将原译音成分“波”、“模”语素化、类比推衍而来的。以上所举各例中,其译音成分“巴”、“的”、“啤”、“芭”、“波”、“模”等均只为外来词中的一个音节,本身并不表示什么意义,只是与词中的另一音节构成一个整体才能成为一个语素。然而,随着外来词引进、运用的发展变化,这些成分已能与其他语素组合构成新词语了。时间一长,只有追溯语源才能知道他们是外来词的音译成分。这种无意义音节的语素化,是汉语语素发展的独特趋势,它在数量上虽不占绝对优势,但其强大的推衍再生能力已可见一斑。这促使外来词的词义走向表面化,体现了外来词的“本土化”倾向。在前文所提到的同一个语料库中,音译成分发生语素化的外来词有11个,约占总数的%。(三) 原义的转指与引申音译外来词进入汉语社会被转写成近音汉字之后,不仅译词的发音进入并服从了汉语的发音系统,而且汉语社会在使用过程中,有的词的意义在原义的基础上发生了种种变化,其中部分音译词的词义离开原义甚远,甚至与原义无关,出现了质的或部分质的变化。其表现有两种:即指称对象的转移和引申意义的产生。⒈指称对象的转移 音译外来词本有自己固有的称说对象,在汉语社会使用过程中,却改变了其固有的称说对象,发生了指称对象的转移。在外来词中的这种现象,其产生有两个主要途径:一是在使用过程中,该词本身意义就发生了变化。以形译词“TDK”为例,它本来是一种日本畅销磁带的名称,但随着使用的深入,人们又赋予了它另外一种与原义无关的意义:指大学校园内很多学生所存在的某种倾向,即考托福(英TOEFL)、跳舞(英dance)、谈恋爱(英kiss)。“TDK”词形就是取这三个词英文形式的第一个字母的大写。这可以说是一种指称对象的改变。另一途径则是通过修饰语制约音译词,促使转移了指称对象。例如:“迪斯科(英语disco)”,若受“老年”修饰,则“老年迪斯科”中的“迪斯科”就已不是原词义的“迪斯科”了,而是变成一种“老年健身操/舞”或“老年健美操/舞”了;若受“京剧”修饰,则“京剧迪斯科”中的“迪斯科”同样也不是原词义的“迪斯科”了,而是在其中融入了京剧的特征、京剧的色彩。“迪斯科”的内涵至少发生了部分质变。同理,“白领(英white collar)”,如果受“家属”修饰,则“家属白领”就不仅仅是指原词义的“脑力劳动者”,而是对其活动范围进行了限制;“台风(英typhoon)”如果有了“经济”的修饰,也不仅仅是指一种自然现象,而是形容经济领域所发生的影响巨大的严重震荡;而我们所熟悉的“电话(英telephone)”,也由于受到了“手提”、“移动”、“程控”、“可视”、“脉冲”等的修饰,从而明确地体现了“电话”在原来基础上发生了功能的不同程度的改进和侧重。类似的还有“核俱乐部”、“京剧卡拉OK”等等。有时这两个途径甚至会集中地体现在一个词语上。如:常见的“沙发”为英语sofa的音译词,《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对其解释是:“用软物填塞,有扶手、后背的椅子(至少可坐两人)。”而在《汉语外来词词典》中,其释义为“一种装有弹簧并垫有棕毛、粗麻或其他软物的软椅”。在这里,“沙发”的质料基本不变,其功能均为坐具,但却模糊并取消了原词对其“人数(至少两人)”的限制,指称对象无疑是扩大了。另外,80年代初时兴一种长沙发,靠背可放下来临时当作床使用,家具店称之为“床式沙发”。“床式”修饰“沙发”,又部分地改变了沙发的性质,由仅作坐具变成了可作临时卧具。因而,导致“沙发”又出现了多种类型。这样,音译词原指称对象或内容发生了全部或部分改变,就意味着这个音译词的词义发生了全部或部分质变,出现了指称对象的转移。⒉引申意义的产生 已进入汉语社会的音译词,在汉族人使用过程中,很有可能在原义或某个义素的基础上经引申而产生新的意义。如:“拜拜”为英语bye-bye的音译词,本来是用于分手时的客套话,表示希望日后再次相见,带有客气、友好、难舍的意味。用这个词本只是带有点时兴、前卫的洋味儿,可近年来,该词语在某些场合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可以说是“分手”用“拜拜”,“断绝(关系)”用“拜拜”,“告别、离开或结束(某种交往、过程或某个时段、时代)”还是用“拜拜”。引申意义不断衍生,而这些引申义所包含的深义又是远非“再见”所能体现出来的。再如:“马拉松”是英语marathon的音译词,其本义为“马拉松赛跑”,是一种考验持久耐力的长跑运动。而现在则很经常地用于形容一篇文章、一部作品、一种过程(战争、谈判、谈恋爱等),引申出了“非常持久、非常漫长”的意思。此外,“乌托邦(英Utopia)、”“多米诺骨牌(英dominoes)”等外来词也都在其本义基础上发生了词义的引申。汉语引进外来词,并不是对其原义进行照本宣科,而是在吸纳、使用过程中,逐渐赋予了它们某些新的意义,从而逐渐造成了指称对象的转移或引申意义的产生。这是在谈及外来词的“本土化”倾向时,不能不提到的其又一重要表现。这种词语原义的转指与引申在该词库中含有16例,约占其总数的%。(四)音(形)译词的意译化在汉语中,经常发生这样的现象:某些外来词起初被汉语译为音译词,但或早或晚,他们中的很多词最终会被另外由汉语现成语素复合起来、符合汉语构词规则的新意译词所代替。如英语“telephone”起初被音译为“德律风”,后来经意译改称“电话”;英语“engine”起初被音译为“引擎”,但后来又经意译改称“发电机”;此外,英语“microphone”的翻译由“麦克风”到“扩音器”的变化,英语“hunsband”的翻译由“黑漆板凳”到“丈夫”的变化,英语“mini-skirt”的翻译由“迷你裙”到“超短裙”的变化,也都属于这种现象。不难看出,由外语词直接对译过来的纯音译词更容易发生上述变化。形译词中也有这种表现。如“call”在英语中有“打电话给某人”的意义,也有“呼唤”的意义。而打电话也可以说是呼唤的一种方式。因此,“call机”的形译部分“call”便被汉语译为“呼”,“call机”也就成为“呼机”了。“fans友”也是这样。该词的形译部分“fans”,是指(运动、表演艺术、某名人的)热心追随者或支持者。汉语将其译为“发烧友”,从而更生动地传达出了这一群体的“狂热”的程度。此外,某些外来词在其意译的过程中,其形式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着人们的对该词所指称事物了解的深入而发生变化。如英语词“flea-market”的内部构成形式为“跳蚤(flea)+市场(market)”,其意义为“买卖旧货的地方”、“地摊”。汉语最初是依其原格式把它译为“跳蚤市场”,而现今被人们广泛运用的已是“旧货市场”了。顾名思义,这第二种翻译能使原词的表义更直接、更明确。无论是否承认意译词属于外来词的范畴,这种外来词由音(形)译词到意译词的变化,或意译词本身的不同形式的变化,都不能不从词的语音、结构到意义,在人们面前展现出一条条外来词“汉化”的轨迹。而且,其“化”的方式和过程都更趋于清晰和明确。外来词“本土化”倾向的这一突出表现,在上面提到的同一词库中存在11例,约占总数的%。总之,现代汉语词汇的重大发展内容之一是大量吸收外来词。无论是哪一个历史时期所吸收的外来词,也无论是音译词、意译词还是音意兼意译词,其最终都是“本土化”之后的产物。以上所列举的四个方面,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现代汉语新词语中外来词“本土化”倾向的重要表现。“本土化”倾向之原因浅析外来词的“本土化”倾向是一种复杂而又微妙的现象,对于其产生原因,可以进行多视角、全方位的考察。本文试图就此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 语言的社会功能分析“本土化”倾向的原因,最根本的一点,应该是从语言的性质以及由此而决定的其社会功能来考虑。⒈交际功能 作为一种多功能的符号系统,语言的基本社会职能便是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作为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它在隐性的层面上,成分之间是对称的;而在显性的层面上,成分之间又是不对称的,有许多的缺环、空位。外来词的出现就是由于甲语言所表示的某一概念或所指称的某一对象,在乙语言中没有相应的词与之对应。乙语言为使本系统中也有能够称说这一概念、对象的单位,以便顺利进行交际,只好用自身语言字词的形式去拟写外来词的语音形式。某语言中外来词的出现,是该语言词汇系统的需要。也就是说,对于借方语言来说,外来词是必需然后才有的,并且在交际过程中不可或缺。至少在借方语言尚未另造出相应的本族词之前是如此。而外来词只要译音准确,结构合理,在表达习惯上具有可理解性、可接受性,一般也都易于为借方语言所接受,落户于借方语言而成为借方语言词汇中的单位。在这其中,交际的需要显然是一种潜在的制约因素。然而,由于原语言和归宿语之间的差异以及使用者认知习惯、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的不同,外来词在由一个共时系统转移到另一个共时系统的翻译过程中,往往由于原语言与归宿语某些音节的相似之处,融进了归宿语使用者对其所指称事物的认识、评价和审美情趣等等。于是,使用者们便尽可能地选取那些与原语言有点关联的字眼,有意拼凑从而附会出一种内部形式,使得归宿语带上了生动的内部形式色彩,其目的是为了便于理解和识记。这种与原语言的内部形式无关的内部形式,我们可将其称为“虚假的内部形式”或“准内部形式”。除在上文提到的例子外,还可以借自英语的“talk-show(脱口秀)”来再作一说明。该词意为“谈话节目”,它在原语言中的内部形式talk(谈话)+show(节目)已随音译中断和消失了,但新的共时系统又给它打上了新的认知痕迹:这种节目脱口而出,侃侃而谈,节奏明快;并且具有清新秀雅,简洁明快的特点。于是,一种“准内部形式”便随音译而产生了:“脱口而出”+“秀雅明快”。这样,外来词就通过引进、运用、吸收、再创造,从而“汉化”了。此外,在新的历史时期,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社会生活节奏明显加快,高效率成为了当今时代的特点、要求和趋势。为了更快更好地传递信息、吸收外部先进的科学和文化,对于语言来说,最为理想的效果是在保证准确无误的前提下,用最简洁、明快、易懂的手段达到交际的目的。这样,单纯记忆无意义的音节无疑已不合时宜。因此,词面上能够直接或基本上反映词义,使词义至少具有一定的可理解性,也是现代社会交际对语言的要求的表现,是现代人们心理需求的表现。可见,语言的交际功能在外来词的“本土化”过程中,其地位举足轻重。而“本土化”的过程又巩固了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不可替代的地位。⒉文化功能 作为一个符号系统的语言,也是文化的载体,它本身也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而存在,具有一定的文化功能。在此,为解释外来词“本土化”倾向的原因,就是着眼与语言的文化功能之一——可以强化人类的观念、意识来进行说明的。语言的这种文化功能,在当前一些商标的翻译中体现得尤其明显。很多外来商品为了迎合顾客、站稳市场,在其商标的翻译中大展聪明才智,出现了众多“汉化”的精品。如“味美思(英Vermouth)”就可以带给人们“美味可口,余思无尽”的美好感受,这也是“席梦思(英Simmons)”、“耐克鞋(英Nike)”、“奔驰车(英Bans)”等,以及前文所列举过的各品牌名称译词之所以出现的原因之一:即语言通过强化人们的观念、意识,引起人们的新奇感、注意力、信任心,从而激发其跃跃欲试的购买欲。由此可见,在某些外来词“本土化”的过程中,语言的文化功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不可缺少的作用。而这种“本土化”倾向在强化人们观念、意识的同时,也增强了它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功能。总之,外来词的“本土化”对语言的运用和发展无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它不仅有益于交际双方的直接沟通,而且对于本族语了解外族语言的理据、对于增强外来概念乃至其所指代物品本身的可接受性,都是大有裨益的。“本土化”是保持本族语言自身特点、丰富民族语言的重要途径,也是外来词能够真正得以吸收的必要条件。大量外来词的“本土化”,由语言的社会功能而决定,并增强了语言的这一基本功能。(二)汉字的特殊性汉字的特殊性也是造成外来词“本土化”倾向的一个重要因素。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在汉语中,用于记录外来词的材料表现在书面上是汉字。而汉字不仅仅是一种纯记音符号,而且具有表意功能,很大程度上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用表意文字去转写表音文字,势必造成该词所表达概念与该词的书写形式的分离。汉字作为形、音、义三者的统一体,字形与字义关系最密切。各个字形大多都表意,使得汉字的有效信息量非常大,这是拼音文字所望尘莫及的。正因为汉字是一种寓丰富于简约的文字,也使得凡是识字的人不觉间都养成了对汉语的词作语素分析的习惯。用汉字转写的某些音译外来词,一方面可以其字音译外来词之音,另一方面又可显示出该字的汉语意义。一个外来词出现了,人们的心理定势很自然地从汉字的形体联系到语素的意义,力求从外来词的外在形式反映出一定的词义。除上文在列举“本土化”倾向的表现时所提到的例子外,再如“迷你裙(英mini-skirt),“迷你”所对应的部分是“mini”的译音,“小型”的意思。这种小型的短裙,边缘一般在膝盖的上方10—20厘米左右,因其独特的裁剪方式显得更合体型,强调女性特有的曲线美,意译为“超短裙”。“mini”可用汉字“弥尼”、“靡拟”、“谜拟”来转写,却选了“迷你”,表达出了一种“使你迷恋”、“使你陶醉”、“使你倍感朦胧”的意思。又如英语sauna作为一种芬兰式的蒸汽浴,在汉语中的音译转写形式曾分别为“桑那”、“桑娜”、“桑拿”。并用一段时间后,“桑那”基本上让位于“桑娜”,因为“娜”这个婀娜的字眼使人会不由地联想到服务女郎;再后来,“桑娜”又基本上让位于“桑那”,这就是由于它可以令人联想到时尚的保健推拿按摩。此外,“作秀”(英show)”、“霹雳舞(英break-dance)”等词也都同样可以引起了人们的某种联想,并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原词义本身的某些特点。所以,“听音知义”、“望文生义(文,字也。)”成为长期以来汉人的一种普遍的语言认知心理。当然,在众多的同音(或近音)的音译词中,究竟哪些汉字形式能够被最终选定并稳固下来,则主要决定于它们中的哪个能够更加贴近语言生活的实际或社会交际的兴趣。以“桑那(英sauna)”、“迷你裙(英mini-skirt)”等的最终被广泛应用为例,便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点。而无论外来词的文字体系是否与汉语的相同,汉字的特殊性都会使得这种“本土化”倾向最终表现出来。这也是汉字文化圈能够形成的一个要素,它证明了汉字所具有的强大的生命力。而其在使用过程中为人们所创造的自然、方便,也说明了这种“汉化”倾向的确有其基础和必要。总之,当前新外来词“本土化”倾向的产生,从某种意义上说,汉字为它提供了特殊条件。(三) 汉语造词与构词模式汉语的造词和构词模式,要遵循一定的相似性原则。相似性原则的影响和制约,是造成外来词“本土化”的又一原因。词汇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外来词论文研究目标

研究外来词的意义在于增强本土文化字词的独立性和主导性。你试想一下,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被外来的“言语”和“词汇”所占据或吞没、湮没掉,那是一种多么悲哀的结局啊!?文字是一个民族或国家最基本的文化组成部分,一旦被外来词汇入侵,那还有神马文化特征和个性可言。研究是为了观察外来词汇的发展动态和趋势,继而作出很好的保护措施。

研究目的这一节包括的内容有: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描述研究问题,表述本文的主论点,界定关键名词,简述研究工作的作用。1.现有研究不足。文献综述分析了现有的围绕该现实问题的各项研究结果和实际做法,厘清了研究的参照点。研究目的这一节, 首先,在研究和实践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现有研究或实践的不足或欠缺之处,尚有提升的空间,让读者感到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然后,说明本论文的研究问题和待论证的主论点。这项内容构成“研究目的”这一节的主体。2.研究问题描述。描述研究问题R=(q, f) ,即是说明本论文研究现实问题(q)与何种主要关联因素()之间的关系。如之前举的一些例子中,“勤劳而不富有”这个现实问题与制度成本之间的关系,薪酬差距引发不满的现实问题与机构类型之间的关系,路径管理方式较原管理方式是否要好的问题,酒店利润有待提高这个现实问题与名厨之间的关系,等等,这些都构成研究问题。有些专业学位论文的研究目的写得模糊,既未写出现实问题,又未写出关联因素。有篇研究某公司红木采购的学位论文,这样描写研究目的:“找出影响木材质量的原产地采购流程的关键因素,并加以研究,提出改进措施” ,采购流程存在什么现实问题,关键因素是什么,这些应该说清楚的内容都没有说。另一篇关于公司薪酬体系设计的学位论文写道:“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行业薪酬情况进行调研,找出薪酬体系结构不合理、激励作用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建议和实施办法。”在研究工作初期说这类话语还可以,但论文已写出来,说明研究工作已完成了,“结构不合理”和“激励作用不足”具体体现在何处,都应该知道了,在描述研究目的时应清晰地写出来。有篇关于营销策略的论文,研究目的写成“旨在通过国内现有市场环境分析,定位本公司在租车行业中所须扮演的角色和公司的营销模式”;有些以调研报告为基础的学位论文,研究目的往往写成:“通过实地调研,运用某某理论,研究某单位现状,对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人分析,提出完善绩效管理工作的对策和建议”,这些都没有涉及实质内容,未点明“研究问题”。采用这些写法的研究生还没有把握到学位论文必须遵循“问题导向”这个原则,没有分清学位论文与调研报告和企业咨询报告等的区别,误认为管理研究报告可以代替论文,将调研报告之类的写法搬到学位论文写作中。像这样来描述研究目的,从现状、问题、原因到对策、措施,都是“共性",任何调研报告都适用,读过后无法增进对该文的了解。只有将研究问题列出来,才能说明本论文的“个性”所在。3.论点表述。描述研究问题只是提出问题,接下去还要给出答案,对现实问题和关联因素间的关系给出判断,这也即是作者的论点。由于尚未经论证,确切来说论点表述应为假设表述。将研究问题上升到论点或假设,要点是用变量语言来表述现实问题和关联因素之间的关系。如上述现实问题为“薪酬差距引发不满”的论文,作者用满意度作为因变量,而主要关联因素是机构类型,该因素只有在规定了它的属性以后,才能作为自变量处理。作者是以技术垄断程度为准则来划分机构类型,这样,技术垄断高、中、低便成为该变量的属性。现实问题和关联因素都具有可测性,就可以清晰地表述两者之间关系的假设:“技术垄断程度越高的机构,对扩大现有薪酬差距的满意度越低”,并可着手进行经验论证。《勤劳而不富有》一文现实问题与制度成本的关系研究,作者以国家为分析单位,将一国人均工作时间作为衡量勤劳的变量,同时设置一套指标,间接测量制度成本。“酒店利润取决于名厨”的假设,厨师作为变量,便要规定它的属性为名厨和非名厨,随之说明其具体测量方法,是按厨师专业技术等级还是按获奖情况来划分。4.关键名词界定。“现实问题”是用事实和现象来叙述问题所在,以及该问题为什么重要,研究问题和论点则要用专业术语来表达。在论点表述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一段术语解释的内容。并非所有涉及的名词都要给出一个定义,但对一些关键的专业名词或可能有歧义的名词,如“制度成本”“薪酬差距”及“集束化护理策略”“精益生产”“生态补偿”“质量成本”等,应在研究目的这一节界定清楚。5.研究结果的作用。有的研究生写研究目的这一节,偏重写本项研究的作用和意义。其实在问题背景和问题提出这部分内容,已经描述了本研究是针对什么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这本身就是显示论文的实际价值。前一部分文献综述树立参照点,用来对比本研究结果,让读者感受到论文提出论点的新颖性,这也就体现出论文的学术价值。这里研究结果的实际作用可用一段话简要地概括一下。切忌抽象地自我评价,写那些“有重要的实际和理论价值”之类的话。

目标陈述不仅在填写项目申请书时是必要的,在期刊论文中也是需要明确表述的。研究者在填写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或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等基金项目的课题申请书时,必然要陈述目标、研究思路等内容。下面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的课题论证书的内容。1. 选题依据: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本课题相对已有研究的独到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等。2. 研究内容: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总体框架、重点难点、主要目标等。3. 思路方法: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具体研究方法、研究计划及其可行性等。4. 研究基础:课题负责人前期相关研究成果、核心观点等。5. 创新之处:在学术思想、学术观点、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特色和创新。6. 预期成果:成果形式、使用去向及预期社会效益等。在这个论证书中,前 4 项事实上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研究设计的主要内容构成或要素。我们可以依次将前四项概括为“为何研究” 、 “研究什么” 、 “如何研究”和“为研究准备了什么”。“为何研究”实际就是结合已有文献对你研究的问题的必要性和价值的论证和确认。在“研究什么”这部分,最为关键是要交待清楚研究目标,即目标陈述。在有些基金申请书或有些学校的学位论文结构要求中,常常也被称为研究目的。在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将同一内容既用作研究目标,也用作研究内容。学生为此经常很困惑,这两者究竟有何区别呢?研究目标是指你的研究最终想回答或解决的问题,而研究内容是为了完成研究目标所依次回答或解决的一系列相互之间有逻辑关联的子问题。在克雷斯威尔看来,研究目标重在阐明研究的意图。他同时指出,研究目标不是研究的问题——那些问题将由所收集的数据来给予回答。准确地陈述研究目标是十分必要的。如下是克雷斯威尔所做的针对定性研究目标陈述的“脚本”。这则________(指研究策略,如民族志、个案研究或其他类型)研究的目的(将)是为了对位于________(指研究地点)的________(指参与者,如个人、团体、组织)的________(指将被研究的主要现象)进行________(理解、描述、 形成、 揭示) 。在这一研究阶段,________(指将要被研究的主要对象)将被暂时定义为(给出一个大体的定义)。上述“脚本”既适合于项目申请书,也可以在发表的期刊论文中使用。很明显,利用这个“脚本”,审阅者或读者便可以快速容易地知晓研究者或写作者的意图或主要工作任务。与此同时,对该“脚本”的思考、语言组织及表达事实上还同时是促进研究者或写作者思路不断清晰化、条理化和结构化的过程。倘若研究者或写作者尚不能顺利地利用类似“脚本”来陈述研究目标的话,那说明他没有想清楚到底要做什么。这个 “脚本” 同时就是研究计划的纲领。接下来,如何研究以及具体的研究问题都是围绕着这个纲领而展开的。至于研究内容如何确定呢?它实际上就是“脚本”中的理解、描述、形成或揭示的具体内容。或者说就是研究者或写作者想理解什么,描述什么,或揭示什么,这些具体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及其结构就自然构成了研究的总体框架和研究思路。来源:节选自《如何选题和陈述研究目标》(《出版与印刷》,2017年第2期),作者韩映雄,马迁。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编辑(ID:skxsq2)| | | | | | | | | | | | | | | | |

英语中的汉语外词研究论文

英汉翻译过程包括理解和表达两个重要的阶段。只有在正确理解原文词义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表达原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论文导读: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行为。语境与翻译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英汉翻译过程中的语境分析与翻译进行探讨。语境,语境分析与英汉翻译。

关键词:翻译,语境,语境分析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行为。语境与翻译有着密切的关系。

语境context,就是指语言文字一经使用后所处的言语环境。英国社会人类学家、功能学派创始人之一马林诺斯基Bronislaw Kaspar Malinowski,1884-1942最早提出语境的概念,并指出语境是决定语义的唯一因素,舍此别无意义可言。

英国语言学家、伦敦学派的创始人弗斯John Rupert Firth继承并发展了这一观点,认为意义就是语言成分在语境中的功能。弗斯把马林诺斯基的语言环境概念加以扩充套件,指出除了语言本身的上下文以外,除了在语言出现的环境中人们所从事的活动之外,整个社会环境、文化、信仰、参加者的身份和历史、参加者的关系等,都构成语言环境的一部分。

英汉翻译时,语言语境是首先要考虑的语境因素。本文就英汉翻译过程中的语境分析与翻译进行探讨。

1.词义语境

在我们英语学习当中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普遍,如果脱离了语句及语境就很难确定这些词的词义。在具体的句子中,经常发生对词语本意理解不透彻,造成翻译失误。这时,就需要跟据上下文选定多义词的具体意义,排除同形异义词的干扰,挖掘该词在特定的上下文中的真正意义。

context一词最早用来指某一特定词、前后的词句,即词、短语、语段的前后关系。左右邻词对词义的影响是最常见的一种现象,它决定词的意义及翻译选词。如英语中“head”一词有好几个词义:

From head tofoot从头到脚

A head ofstate国家元首

One hundredhead of sheep一百头羊

王海芸1979—,女,汉族,河南新乡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Use your head动动脑筋

Two headsare better than one两人智慧胜一人

从语用学角度来看,语用用意分两类:暗含的和明说的。前者指言下之意语用意义,后者指字面意义符号意义。语义核的“头”就是“head”的符号意义字面意义,但这一符号意义并不等于语用意义语境意义。如果翻译时不考虑该词与左右邻词的关联,即句子,所译出的句子就会生硬、呆板。只能说是形似,而不能达到神似的完美境界。

2.句子语境

在实际翻译中,译者须经常从句子语境来推出词语的含义。人人都知道like是“喜欢”的意思。请看下面的一组句子:

1He likes maths more thanphysics.

他喜欢数学甚于喜欢物理学。

2 Like charges repel, unlikecharges attract.

相同的电荷相斥,不同的电荷相吸.

3 In the sun beam passing through the window there are finegrains of dust shining like gold.

在射入窗内的阳光里,细微的尘埃像金子一般在闪闪发光。免费论文,语境。

4 Like knows like.

英雄识英雄。

这四个句子中的同一符号like由于它所处的语境不同,因而它的意义也各不一样。根据其所处的语境应分别译为: “喜欢”、““相同的”、“像”、“英雄”。可见,离开了具体的句子语境,死死记住like就是“喜欢”,“喜欢”即是like,是很难理解翻译上述各句的。

3语篇语境

在实际翻译中,有时从一个句子中很难确定一个词的确切含义,往往需要从整个段落或整篇文章中获取其含义。篇章段落通常是一个有机整体,语言连贯语句关联,实际上就是一个语境,翻译的时候必须在语境中理解把握全文。免费论文,语境。

Last week I went to thetheatre, I had a very good seat. The play was very interesting I didn’t enjoyit. A young man and a young woman were sitting behind me. They were talking loudly.上星期我去剧院看戏。我的座位很好。这台戏也很有趣。可我没有得到乐趣。一对青年男女坐我的后面,他们高声交谈。

上例是《新概念英语》第二册中的一个故事,内容与文字都非常简炼。但是,翻译时如果不著眼于整个篇章,不考虑作者的意向和语篇情境,则完全可以将“I didn’t enjoy it”。译成“我并不欣赏此剧”。但这样翻译就完全背离了原作的本意,因为作者并非不喜欢该剧,而是被身后的两个年轻人搅得无法去欣赏。

4. 情景语境

情景语境指说话、语言、言语事件的时间地点。免费论文,语境。世界上的一切社会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语言这个社会活动也不例外,每一话语行为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的。

一个词的词义和话语意义常常不仅仅是由其语言因素来确定,而是由词汇和话语所出现的情景来确定的。在“we looked for a long time before we found a spring”.句子中。“spring”在不同的情景中就有不同的意思:在安装弹簧床时,指的是弹簧。在修表时,指的是发条。免费论文,语境。如果几位旅行者在沙漠中终于找到点水喝时说了这句话,指的则是泉水。其“spring”所指的意思与前两种情况又大不一样。

任何语言活动都不可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语言活动发生的时间、地点,交际活动的主题内容,参与者的相互关系等情景语境因素决定话语的真正意义。例如:美国前总统里根Ronald Reagan获悉撒切尔夫人下野后,回忆两人间融洽关系时说了一句话:“It was clear to me that we were soul- mates when it came toreducing government and expanding economic opportunity ”.此句中,“soa1-mates”有“性情相投的人”、“挚友”;“情人”、“情侣”两个含义。里根在此表示对老朋友下野的慰藉,结合当时情景,毫无疑问,前者为本句意义,全句可译为:“显而易见,涉及到减少 *** 干预和扩大经济机会这一问题上,我俩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

5.文化语境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翻译涉及两种文化的交流沟通和移植。文化语境指的是源语和译入语所依附的文化、历史、社会背景。也就是指某一言语社团特定的社会规范和习俗。免费论文,语境。由于各民族区域生态环境、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历史背景、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及行为模式等的不同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特性,在跨文化的翻译中时常会遇到诸如误解原文、译文词汇空缺等情况。由于复杂的文化难以用翻译技巧加以弥补,处理此类翻译必须要对源语和译入语的文化有全面、透彻的认识和了解。将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必须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语境。如红楼梦中:

原文: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第五回。

译文:For hu *** andshe will have a mountain wolf. His object gained he ruthlessly beratesher。

此处语境在寓言中。“中山狼”出自明朝马中锡的《山狼传》讲的是中山上的一只狼中箭后,欲食救命恩人东郭先生的故事,它的语用隐含是:孙绍组恩将仇报,虐待相濡以沫的妻子。英国汉学家霍克斯Hawkes先生,借用了汉语拼音将“中山狼”译为“the Zhongshan wolf”。在无脚注的情况下,西方读者很可能不得要领,感到满腹疑惑:“Zhongshan”是狼的品种还是产地,这种狼有什么特别的吗?而我国翻译家杨宪益先生采用了增译手法,作了些变通,将“中山狼”译为“mountain wolf”。明示夫妻关系,突出“忘恩负义”的特别意义,基本上实现了原作的语用意图。如不十分了解中国的文化背景,其翻译的译文语义偏离了原文的背景是不正确的。因此译者在翻译中一定要考虑译文的文化语境,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

再看下面容易误译的句子:

He has no mercury in him.他没有精神或毫无活力。

如果按照“mercury”最基本的意思,这句话就会译成“他体内没有水银”实际上,西方古代哲学家将“mercury”水银视为大地万物的元气,故“mercury”一词今仍可用来指活力或精神。免费论文,语境。只有正确了解了“mercury”这层意思之后,我们才会翻译出正确的句子来。

6.结语

综上所述,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对语境进行分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语境制约翻译,而翻译又依赖于语境。我们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要清楚语言中字句的组合是临时的,它们产生的意义具有相对临时性,在脱离语境的情况下是不确定的,是潜在的。因此,在翻译时,不能只是局限于对孤立的词语或句子本身来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而是应把它们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进行。所以翻译的过程中只有对语境进行分析,把握好特定的语言语境,对文章既做巨集观的掌握又做微观的分析,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翻译才能做到准确无误、优美得体。

参考文献:

[1]Firth, J. R .Papers in Linguistics [ C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7.

[2]裴文现代英语语境学[[M}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

[3]王建华语境层级与语义阐释[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4]曾绪语境分析与英汉翻译[J] 上海科技翻译 2004. 2

[5]杨宪益,戴乃迭.A Dream of Red Mansion [ M ].北京:外文出版社,1994.

[6]方祝根浅谈语境与翻译[J]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 1

论文摘要: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任何语言都体现一定的文化特征,故文化因素对不同语言的翻译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从中西文化的相似形和差异性,包括不同的生活方式、认知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深刻的分析和探讨,指出两种语言翻译中应注意的文化问题。

论文关键词:英汉翻译,文化因素,中西文化异同

1.引言

提高英汉翻译的水平涉及很多因素,但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文化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语言的交流,文化差异对翻译产生重大影响。如果我们能正确处理其中涉及到的这些文化因素,对准确、标准地翻译将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2.文化的概念

从广义上说,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等社会科学以及各种自然科学的成果,集中反映了人类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1]王鸽平,2001:15从狭义上讲,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涵盖了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

语言是人类进行交际的工具,由于地域、职业、性别、受教育程度、社会地位等的不同,人们所使用的语言也不相同。不同国家习俗各异,各自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因而表现在语言上也有差异。[2]冯庆华,2002:122例如,在翻译汉语中的“四面楚歌”、“项庄舞剑”、“指鹿为马”、“鸿门宴”等成语和习语时,若不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译出的文章就会令西方人士莫名其妙,不能确切理解。同样,在翻译以下习语:"tocarrycoalstoNewCastle"运煤到纽卡索,指多此一举,不必要的事,"theTrojanhorse"特洛伊木马,比喻暗藏敌人或危险,"towerofirony"象牙塔,比喻世外桃源[3]张培基等,1991:P161-163时,如不能熟悉这些习语中具有的浓厚民族、地方色彩的文化知识,很难找到让读者准确理解的汉语表达方式。

中西文化有其共同点。同时,中西文化因其产生的条件的不同,又必然存在差异。可见,要想成为一个出色的翻译者,除精通相应的语言形式外,还要扎实地学习该语言对应的文化知识。

3.中西文化的共同性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人类生活经历的共同性决定了两种语言不仅在表达形式上有着相同或相似的说法,而且它们在意义和修辞上也有相似之处。

例如在下列英汉翻译中,就利用英汉语言的这种相似性直截了当地套用两种语言对应的同义习语,即采用翻译中的直译法。例如:"topraisetotheskies"捧上天去,"tofishintroubledwaters"浑水摸鱼,"toaddfueltothefire"火上浇油等,还有一些大体相同的形象比喻,如"tolaughoffone'shead"笑掉牙齿,"toshedcrocodiletears"猫哭老鼠,"tospendmoneylikewater"挥金如土,"atsixesandsevens"七颠八倒[2]P162等等。然而中西文化的相似只是相对的、个别的,而歧义则是绝对的、普遍的。汉英两种语言反映各自的民族或地方特色,在某些表达方式上存在差异。在互译时,应充分考虑这些文化因素的影响,保持其独特的文化特征,不宜生搬硬套对应语言中具有鲜明民族或地方色彩的表达方式去强译。例如,"Twoheadsarebetterthanone",虽和汉语习语“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有相同意义,但在翻译时不可简单地套用后者。因为诸葛亮是我国的一个历史人物,与原作上下文会形成矛盾。如果把它译为“一人不及两人智”,就比较合适,意思既接近,又可避免因历史文化因素引起的矛盾[3]张培基等,1991:P167。

政治、经济、文化的渗透交流和传播导致两种语言中各自出现大量的外来词。

这些外来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或改造了引进国的语言。在以形意为词汇主干的汉语中,虽不排斥音译的办法,但尽可能地倾向于意译的做法,而英语对待外来词则以音译为主。例如英语词汇中的"Kang炕","litch荔枝","jiaozi饺子"等。在英汉翻译中有的干脆是原文照搬,如“VCD,DVD,DNA,CT,SARS”等,这种直译法一开始令读者感到陌生,但一旦熟悉并掌握后,就等于把原词汇中的资讯以近乎保持本来面目的方式贡献给另外一种语言,丰富了它的词汇,也推进了民族间的文化融合,尤其是在当今时代,它对语言、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全球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4]潘绍中,2004:P9。

4.中西文化的相异性对翻译的影响

由于中西方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宗教信仰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中西两种语言在诸多方面的不同,既对语言学习造成一定障碍,也对英汉翻译产生很大的影响。

生活方式的差异对英汉互译的影响

由于英语国家的地理位置特征,无论是历史传统还是现实生活中,英语民族的生活多和海洋打交道,因而英语中有大量有关航海的词语;而在以大陆为主的汉语中很难找到相对应的形式,因而对中国人来讲,理解这些表达方式就较为困难。例如:"ableseaman"一级水平,"belefthighanddry"陷于困境,"give *** ."远远地躲开等[4]P194-195。

可见这些谚语多和航海有关,代表岛屿文化;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则以陆地为主,“树”、“蝼蚁之穴”、“路”、“前车之覆”等都体现着陆地文化[5]王振亚,2000:p138。

反之,汉语有许多关于江湖、山川、四季、农耕等方面的习语,在英语中也难找到现成的对应表达形式,译为英语时一般用意译的办法。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英语中虽有"Asyousow,soyoumustreap"的说法,但不如汉语具体形象。又如,青黄不接的季节Whencropwaseatenandthenextstillgreen,无孔不入totakeadvantageofeveryweakness,眉飞色舞tobeamwithjoy,运涛好久不来信了,一家子盼星星盼月亮tillhiswholefamilyworriedoverhimdayandnight。[6]吕瑞昌等,1985:P139

由于中国长期的农耕生活的影响,汉语中产生了大量与“食”有关的表达形式,而这些在英语中比较罕见,必须按实际含义和上下文去翻译。许多源自饮食的比喻,英语中没有对应形式,只有意译。例如,他抢了我的饭碗He'stakenthebreadoutofmymouth或He'stakenmyjobfromme,吃醋bejealous。[4]潘绍中,2004:P10

中西民族情感心理、认知方式的差异对语言翻译的影响

由于中西方在风俗习惯、礼仪、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导致许多词语在中西两种文化中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缺乏对这些词语表达的文化含义的理解,会造成交际和翻译中的失误。英语民族的思维是个体的、独特的,而中国人注重整体、综合、概括思维。表现在语言上,英语偏好用词具体细腻,而汉语用词概括模糊。例如“说”一词,英语有“say,speak,tell”等,这些词使语言简洁准确,又富于变化,形象生动。而汉语往往趋向于泛指,在“说”前加副词修饰语,如,语无伦次地说,低声地说,嘟嘟囔囔地说[5]王振亚,2000:P217。

中国文化习惯从整体上、直观上看问题,强调社团和集体的价值;英美文化习惯于逻辑分析,强调个人为中心,因而导致语言表达上的种种差异。例如,在姓名、时间、地址的表达方式上,中英两种语言的行文方式明显地体现了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文化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区域性;而西方文化则正好相反。

中西文化中价值观的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价值观指人的意识形态、伦理道德、宗教信仰,以及风俗人情等为人处世准则的观念。一般认为是特定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核心,表现在两种语言中,会对语言理解和翻译造成很多障碍,足以引起翻译工作者的重视。

中国文化中以儒家文化为主,其种族亲属和社会关系表达得十分清楚和严格,不容丝毫的含混和马虎;而对崇尚新教、个体文化价值的英语民族来说,这种亲属关系就笼统宽松得多。表现在两种语言中,英语一般只用uncle和aunt表示对非直系长一辈的称呼,对小一辈只用nephew和niece,而对同辈不分长幼用brother和sister,甚至不分男女概称cousin,这在汉语中是不容许的,因为汉语中对此类关系分得十分详细。所以在英译汉中,要找准汉语对应的词语,必须先弄清辈分和亲属、社会关系。而在汉译英中,这些复杂的亲属关系词语就要适当简化。

英语民族崇尚个人主义,个人至上主义价值观是西方文化的特点。体现在语言中,例如:AnEnglishman'shouseishiscastle英国人的家是他们的城堡,意味着没有理由不可以去无故打扰别人或没有预约不可以贸然拜访某人;Evenreckoningmakelongfriends明算账,友谊长;Tellmoneyafteryourownfather亲父子明算账[5]王振亚,2000:P128等,这些都表明西方人的个人主义价值观。

中国文化中以谦虚为美德,所以对别人的赞扬、夸奖常礼仪性地予以否认。如"YouspeakexcellentEnglish",中国人常说"no,no";而西方人崇尚自我奋斗,常会对别人的赞扬乐于接受并表示感谢,积极地回答“Thankyou!”。

中西方文化中由于长期不同的宗教信仰,决定了两种语言中许多表达方式的差异。英美人有着根深蒂固的基督教传统,而中国人长期信仰佛教、儒家学说。因而在翻译时要顾及各自不同的宗教信仰,特别是有关宗教意义的词语。例如:Manproposes,God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MillsofGodgrindslowbutsure天网恢恢,疏而不漏,Godhelpthosewhohelp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之[3]张培基等,1991:P188等。

5.结语

应该说,在从事英汉翻译时,我们必须要重视语言与文化的密切联络,掌握中西文化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正确处理翻译中所涉及到的文化因素,从而更标准、更准确地促进翻译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鸽平.关于《中国文化概况》中名词的翻译问题[A].语言文学与文化 [C]. 北京:智慧财产权出版社,2001.

2 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3 张培基等. 英汉翻译教程[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1.

4 潘绍中.谈谈汉英对译中的文化因素[J]. 中国翻译,2004 3.

5 王振亚. 语言与文化[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 吕瑞昌等. 汉英翻译教程[M].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5.

1英汉语言禁忌的深层文化映现13英汉对比研究分析觉得适合联系我

汉语言文化差异的对比一、 英汉语句差异 (一 )英汉词汇现象对比 1 .意义差异“ 英语是综合型语言 ,词化程度相当高 ,即在英语词汇中存在大量分析型语言 (如汉语要用一个短语甚至一个句子才能表达单个词 )。 ” [ 2 ]译者熟练掌握英语的这种特点 ,就可以使译文简洁。英语中有不少单个动词隐含着“make +宾语 +补语 ” 的意思 ,“v . + adv” ,“v . + like” “v .+with” 这些复杂的意思。英语一个动词 ,汉语要用一个短语词组来表达。如果在汉译英中正确运用这种动词 ,就简洁多了。由于名词尤其是抽象名词大都是从动词或形容词派生来的 ,而很多动词或形容词都有自己习惯的主语或并与之搭配 , 因此单个抽象名词隐含一个主谓或动宾结构的内容。 2 .词类差异 “ 英汉语言的最大差异之一便是体现在动词的运用上 ” [ 3 ]。汉语动词灵活多变 ,表现力极强。沈家煊认为 ,汉语在句法上遵循时间顺序的相似原则 ,这是因为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而采用直接映照的方法。 [ 4 ]汉语句序体现认知次序 ,多述谓成分线性排列。因此“ 汉语中动词使用频率远比英语为高。 ” [ 5 ] 在表达一些复杂的思想时 ,汉语往往借助动词 ,按时间顺序逐步交待、 层层铺开 ,给人以舒缓明快的感觉。从使用方法上来看 ,汉语动词的连用和叠用非常普遍 ,而在英语中习惯用非谓语动词形式。例如:他出去迎接妈妈。He went out t o meet hismother . (汉语后一个动词在英语中变成不定式 )英语句子中 ,主要采用主谓结构。由于句中的谓语动词受动词形态变化的约束 ,句子中一般只能有一个谓语 ,它是句子的轴心。然后借用名词来表达 ,而名词之间则使用介词加以串通。所以英语中名词与介词等词类占优势。下例中英语中的名词、 介词等只能译成相应的汉语动词:He cried at the news . 听到这个消息他哭了。此外还有搭配方面的差异等。 (二 ) 英汉句法现象对比 1 .句型差异 英语表达常呈“ 浓缩性现象 ” ,汉语表达常呈“ 展开性现象 ” 。 “ 由于英民族常取‘浓缩型 ’ 的思维方式 ,喜欢将众多的信息靠多种手段集中于一个单位加以思考 ,因而表达时往往倾向于取较低的句法单位。 ” “ 而汉民族往往更趋向于把问题层层铺开 ,用节节短句逐点交代。 ” [ 6 ]因此 ,英语多用长句 ,而汉语中短句占优势。例如:We have achieved an extraordinary technol ogical capabil2ity which enables us t o seek out uni maginably distant civiliza2ti on even if they are no more advanced than me . (我们已经具备了一种非凡的技术能力 ,这种技术能力使我们搜索到无比遥远的文明世界 ,即使他们和我们一样不先进。 )英语表达复杂的意思时 ,偏爱借助连接词 (如上句中的 which、 even if )用长句连贯地加以表达。而汉语言则相反 ,侧重于用短句。如上例中 ,把一个长句分解成三个短句 ,使整个句子节奏分明 ,脉络清楚 ,正所谓“ 大珠小珠落玉盘 ” 。因此长句和短句的习惯差异在我们平时的翻译中要加以注意。 2 . 英汉句序差异 英语和汉语复合句中主句和从句之间的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不完全相同。彭宣维统计表明 ,在主从关系上 ,英语中的因果、 条件、 假设以及时间状语从句的位置比较灵活 ,“ 在这一点上比汉语的表达手段多出近一倍。 ” [ 7 ]但是 ,“ 复合结构中从句在前 ,主句在后仍是汉语复合句的典型顺序。 ” [ 8 ]为此 ,彭宣维对汉语的主从复合句 (包括时间、 方式、 条件、 原因等 )的分布进行了统计 ,结果表明 , 汉语基本上是按“ 从句 -主句 ” 的方式组织。如:Please tellme when you have a p r oblem. 如有问题 ,请给我打电话。 二、 英汉语言思维差异 归根到底 ,上述词句间的差异源于语言主体间的思维差异。 “ 思维方式的差异 ,正是造成语言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 [ 9 ]翻译的过程 ,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 ,更是思维方式的变换。 (一 ) 形合思维与意合思维 “ 英语句子结构比较紧凑 ,句子内部连接之处 , 一般都要用具体的词语来体现 ,也就是王力先生所说的‘形和 ’ 。 ” “ 汉语句子结构比较松散 , 连词用得不多 ,但意思是连贯的 ,这就是王力先生所说的‘意和 ’ 。 ” [ 10 ]形合和意合是分析思维和综合思维的各自具体表现。“ 形合 ” 就是主要靠语言本身的结构手段来表达意思;“意合 ” 主要靠句子内部逻辑关系来表情达意。英汉两种语言形合、 意合思维的差异对翻译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 ) 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差异 中运用抽象词的频率大大高于汉语。汉语用具体词表达的事情 , 英语中往往用抽象词:戴安娜代表了热情 ,责任 ,风度和美丽。Diana was theessence of compassi on, of duty, of style, of beauty .现代汉语中抽象词的使用也大增 ,如以“ 性 ” 、 “观 ” 、“ 化 ” 等结尾的词 ,例如:科学性、 荣辱观、 园林化等。 (三 )被动思维与主体思维的差异英语中凡是不必说出主动者 ,或者为了使方便、 叙述客观、 语气委婉等往往都是用被动语态 ,所以被动语态极其常见。相比之下 ,汉语的被动语态使用范围窄得多 ,而主动语态用得多。 三、 英汉文化差异 沃尔夫的语言相对论认为语言类型的不同影响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 [ 11 ]反过来说 ,一种语言的词语数量的多寡和语义所指往往因文化不同而异。在语言的形成发展过程中 ,由于语言客体的区别和语言主体心理思维的不同 ,表现在语言中必然出现某种差异甚至冲突对立 ,这种语言体现在心理上的差异即是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渗透在两个语言形式的各个方面 ,在语音、 词汇、 语句、 篇章等方面都各有表现。 (一 )英汉文化有部分重叠 “ 语言的不同层次和相当层次的语言单位具有不同的文化蕴含内容 ,其中词是文化蕴含内容的核心。 ” [ 12 ]这种情况首先体现在概念词语上。英语在概念上加以明确区分的实体 ,在汉语文化可能不加区分 ,反之亦然。英汉两种语言概念划分很少有完全一致的 , 这就给翻译带来了很大困难。亲属称谓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英语的 uncle就可以指汉语的伯、 叔、 舅、 姑父、 姨父任何人。汉语的区分较英语细致得多。 (二 )英汉文化空缺“ 以别的语言为参照 , 任何一种自然语言的词汇场中都可能有‘ 词汇空缺 ’ 。 ” [ 13 ]所谓空缺 (文化上的 ) ,是指有些表达方式是一国所独有而别国没有。这种空缺在词语的使用上显得尤为突出。英语和汉语的俗语、 谚语、 成语、 禁忌语、 委婉语所呈现出来的文化差异就更大了。 (三 ) 中英文化冲突 所谓文化冲突 ,有两种情况: (1)有些表达方式 ,一种语言有另一语言也有 ,但涵义刚好相反。 (2)含义相同的内容在两种语言表达方式上截然相反。正如柯平所说:“ 翻译理解中最大的危险在于原语和译语里有一些貌合神离的假朋友 ,它们的指称意义相同 ,但语用意义 (主要是喻义 )完全不同 ,甚至正好相反。 ” 众所周知的一个例子就是 pull one’ s leg (开玩笑 ) ,它的含义并不是“ 拉某人的腿 ”或“ 拖后腿 ” 。“ 观察事物的视点不同是造成英汉文化冲突的另一个原因 ” 。 [ 14 ] 如英语说 beat the enemy,汉语是战胜 (或战败 )敌人;英语 fight fires在汉语变成了“ 救火 ” 。由此可以看出 ,在互译中英文作品时一定要把握词语的文化内涵 ,出现文化冲突时切忌直译 ,否则 ,将严重损害原作的内容和精神。 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影响翻译的准确与否 ,因此 ,在翻译中必须深度挖掘词句所要表达的真实意思 ,高度重视语言差异 ,包括语句差异、 思维差异以及不同方面不同层次间的文化差异。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