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南开大学学术期刊

发布时间:

南开大学学术期刊

学报编辑部是校属院(系)一级学术机构,由学校直接领导。编辑部设文科编辑室、理科编辑室和办公室。现有人员 10 名。 学报编辑部负责编辑出版国家教育部主管,南开大学主办的《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两种学术期刊。《南开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为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 1955 年,是我国创刊较早的文科学报之一。本刊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突出学术理论特色,刊发具有理论深度和学术价值的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学术文章。注重反映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各领域的新成果、新信息,鼓励创新,支持争鸣。 本刊为双月刊,大开本,每期 140 页,逢单月 20 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主编:陈洪。《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创刊于 1955 年,是我国创刊较早的理科学报之一。发表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环境科学、医学、计算机科学及各新兴交叉学科在内的科研论文并及时报道我校各自然科学研究与教学机构的学术信息。本刊为双月刊,大开本,每期 112 页,每双月末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主编:程津培

南开大学,我列出了部分,详细参考网址:中国文学(20种) 序号 期 刊 序号 期 刊090100 当代作家评论 090101 红楼梦学刊090102 鲁迅研究月刊 090103 民族文学研究090104 明清小说研究 090105 南方文坛090106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090107 文学评论090108 文学评论丛刊 090109 文学遗产090110 文学与文化 090111 文学自由谈090112 文艺理论研究 090113 文艺理论与批评090114 文艺争鸣 090115 小说评论090116 新文学史料 090117 中国比较文学090118 中国民间文化 090119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南开大学文物期刊

这个专业是专硕:考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348文博综合348文博综合考试范围包括本大纲规定的考古、物质文化、文化遗产、博物馆学等学科的相关内容参考书目(乐群南开考研)《中国考古通论》 张之恒主编 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博物馆学基础》 王宏钧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文物鉴定指南》 朱凤瀚等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中国古代物质文化》 王玉哲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南开大学没有考古系,但历史学院有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其中有很多老师是研究考古的。以下信息从历史学院官网摘录1.刘毅 (教授)研究方向中国陶瓷考古、中国古代陵墓制度、明清宫廷历史个人简介刘毅,男,1964年3月生,天津市人,无党派。1983年7月天津一中高中毕业;1987年7月南开大学本科毕业,获法学、历史学双学士学位;1993 年6月获南开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1999年7月获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2000年8月至2001年8月,受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资助,在汉城梨花女子大学作访问学者。 1987年7月起在南开大学历史系博物馆学专业(2001年改为历史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工作,历任助理馆员、讲师;1995年12月破格晋升副教授;1997年被遴选为南开大学第三学术梯队成员;2001年12月晋升教授。1998年10月至1999年9月任历史系主任助理;1999年3月起任博物馆学专业主任。2002年3月出任历史学院院长助理,2003年5月复任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主任。是南开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学科带头人。历年来开设过的课程有:“中国古代陶瓷器”、“中国文物学概论”(曾名“中国文化遗产概论”)、“中国古代陵寝制度研究”、“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以上本科生);“中国陶瓷考古研究”、“中国古陶瓷鉴定概要”、“文物考古与中国社会史研究”、“汉唐明清物质文化专题研究”、“中国文物文献学概论”(以上硕士研究生);“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研究”、“汉唐宋明帝王陵墓考古学专题研究”、“中国陶瓷考古研究”、“唐宋元瓷器专题研究”(以上博士研究生)。其中 “中国古代陶瓷器”、“中国文物学概论”两课程在1995-1997年南开大学课程建设评估中先后被评为校级优秀课程。“中国古代陶瓷器”课程于2004 年被评为南开大学精品课、2006年被评为南开大学示范精品课。2007年,获首届南开大学“良师益友”奖;2008年,获第四届“南开大学教学名师奖”。 招收中国陶瓷考古、中国古代陵墓制度研究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中国陶瓷考古、中国古代陵墓制度以及明清宫廷生活史的教学和研究,对于唐宋元陶瓷考古、宋明清帝王陵墓制度、明清宫廷典章制度等方面尤为关注。出版过《明清皇室》(紫禁城出版社,北京,1997年)、《明清宫廷生活》(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年)、《瓷器鉴定自学教程:瓷器鉴定三十讲》(万卷出版社,沈阳,2005年)、《明代帝王陵墓制度研究》(人民出版社,北京,2006年)、《中国古代陵寝制度研究讲义》(新星出版社,韩国汉城,2006 年)、《中国古代陵墓》(南开大学出版社,天津,2010年)等个人著作;参与过《中国古代物质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90年)、《文物鉴定指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等集体著作的写作。主编“南开文博书系”于2010年5月起由南开大学出版社陆续出版。历年来,在《考古》、《文物》、《故宫博物院院刊》、《中国历史文物》、《中国古陶瓷研究》、《中国文物报》、《中国博物馆》、《文物天地》、《华夏考古》、《中原文物》、《考古与文物》、《南方文物》(原名《江西文物》)、《景德镇陶瓷》、《东南文化》、《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学刊》、《东方博物》、《福建文博》、《北方文物》、《文物研究》、《文物季刊》、《四川文物》、《河北陶瓷》、《博物馆研究》、《南开学报》、《南开史学》、《中国社会历史评论》、《历史月刊》(中华台北)、《东洋学研究》(韩国汉城)、《东北亚研究》(韩国釜山)等专业学术刊物以及国(境)内外专题论文集中发表过中国陶瓷考古、古代陵墓制度研究等方面的论文70余篇,其他文章30余篇。 所著《明代帝王陵墓制度研究》于2007年获“2006年度全国文博考古最佳论著奖”,2008年先后获“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第四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天津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994年11月当选为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后改名中国古陶瓷学会)理事;2001年10月当选为中国古陶瓷学会学术委员、常务理事。2000年8月起受聘为天津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2002年4月出任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2002年9月当选为天津市文物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2011年1月被聘为全国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目前正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南开大学)重大项目《汉到明墓葬所见民间信仰暨近现代华北民间信仰研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清代帝王陵墓制度研究》、国家文物局“2009文化遗产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明代藩王陵墓调查研究》项目的研究工作;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北京大学)重大项目《宋代墓葬研究》的研究工作。主持教育部“马工程”人文社科重点教材《中国文物学概论》的编写(首席科学家)。2.刘尊志 (教授)研究方向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考古与物质文化研究个人简介刘尊志,男,1971年12月出生,江苏丰县人,汉族,民主促进会会员,现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秦汉考古学术委员会委员。先后就读于南开大学与郑州大学,研究生学历,历史学博士,考古学及博物馆学方向博士后。1995-2007年,在江苏省徐州市徐州博物馆考古部从事田野考古发掘及研究工作,2007年9月至2009年6月,在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9年至今,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古学与博物馆学系教师。研究方向为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考古与物质文化研究,另对中国古代石刻、田野考古等有相关研究。主讲博、硕士研究生及本科生十门课程,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校级科研项目,在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两部,参与《中国考古学·秦汉卷》等著作六部。具有田野考古发掘领队资格,主持和参与数百座古墓葬及十余处古遗址的发掘,发表考古发掘简报近二十篇。讲授课程:讲授5门本科生课程:《中国考古(上)》(38学时)、《物质文化史(2-1)》(38学时)、《中国古代石刻》(38学时)、《田野考古学通论》(38学时)、《文博应用技术》(58学时)2门学术硕士研究生课程:《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与物质文化研究》(40学时)、《田野考古学》(40学时)2门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与物质文化研究》(40学时)、《田野考古学》(40学时)1门博士课程:《秦汉考古专题》(40学时)共计10门课程。3.贾洪波 (教授)研究方向夏商周考古与物质文化,中国古代青铜器,中国古代建筑个人简介1967年生人,籍贯河北怀安。1991年南开大学历史系博物馆学专业本科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4年南开大学历史系博物馆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教授,主要从事夏商周考古与物质文化、中国古代青铜器、中国古代建筑等方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讲授课程:本科生课程: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先秦部分),中国古代青铜器,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生课程:夏商周考古与物质文化,青铜器研究与鉴定4.程平山 (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考古学与中国古代史个人简介程平山(Cheng Pingshan)1999年于北京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副教授。 从事中国考古学与古史研究。主要研究课题:中国考古学文化与古史研究、聚落研究、中国历史地理、年代学、艺术与宗教等。主要讲授的课程有:中国考古学研究、先秦两汉考古学、考古学理论与方法、中国考古学通论、文博应用技术(田野考古方法论、考古绘图和考古测量)等。5.袁胜文 (副教授) 研究方向陶瓷考古、中国古代玉器个人简介袁胜文,男,汉族。1970年出生于新疆石河子市,祖籍四川安岳。1992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先后获得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2年毕业后留系任教。主要从事中国陶瓷考古、中国古代玉器、秦汉物质文化的研究,主讲“中国古代玉器”和“秦汉物质文化”等本科生课程。6.陈畅 (副教授)研究方向先秦时期考古与物质文化研究个人简介陈畅,女,1980年12月生人,2003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同年考入吉林大学文学院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2005年硕博连读,2008年获博士学位,同年应聘为历史学院教师,确定为讲师职称。2013年评为副教授职称。 2014年1月进入南开大学博士后流动站进修。讲授课程:《西方博物馆历史与理论》、《西方考古学概论》、《文化人类学概论》、《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7.黄春雨 (副教授)研究方向理论博物馆学中外博物馆比较研究个人简介黄春雨,1962年2月出生,山西省大同市人。198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博物馆学专业毕业。现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副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博物馆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中国博物馆》、《南开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多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任全国十大精品陈列评审专家库专家,承担《国家博物馆功能与选址》等国家级研究项目。

杨琳,1961年9月生,甘肃临夏市人。1982年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兼任国家语委语言文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汉语语汇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民俗语言学会副会长、中国训诂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字学会理事。

南开大学主办的期刊

《萌芽》杂志创刊于1956年,为全国第一家青年文学刊物。《萌芽》杂志的封面刊名沿用了三十年代鲁迅先生左联办《萌芽》时所书手迹,旨在继承和发扬鲁迅先生办《萌芽》的传统,在文学战线上造成大群新战士。《萌芽》杂志创刊后,在广大青年作者及青年读者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作为青年习作者的园地,不少作家在《萌芽》起步跨上了文坛。而今天五十岁左右的一代文化人,几乎无人不知《萌芽》。1966年,《萌芽》被迫停刊。1981年,《萌芽》杂志复刊。复刊后的《萌芽》很快便博得了广大青年读者的喜爱,发行量直线上升,刊物发表了一大批优秀文学作品,也培养了一批有才华的青年作家,复刊后的《萌芽》在新时期的文学创作活动中占有一席之地。 根据文化市场的需要1996年一月号《萌芽》又进行了改版,萌芽的办刊目的不仅在于培养青年作家、少年作家,同时也为了提高广大青年读者的文学素养。改版后的萌芽更贴近生活、贴近校园和青年学生,既是一本青年文学刊物又是一种青年文学修养性读物,《萌芽》的品牌栏目有:小说家族、校园清泉、青春心事、校园扫描、第一类接触、异域传真、社团之页等等。由学生自己担纲编辑的刊中刊(AMAZING)不断推出"词条作文"、"超时空小说大系"、"才子作坊"等惊奇文章。萌芽的广告语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萌芽的风格:用一本杂志来体验青春,用一本杂志来感受文学。由《萌芽》杂志率先发起,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十年著名大学共同主办,聘请国内一流的文学家、教授、编辑和人文学者担任评委的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已进入第五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主要面向中学生。不拘题材、不拘形式,提倡写自己最熟悉的事、说自己最想说的话,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大赛每年举办一次。参赛人数从1999年第一届的4千余人,到2001年的第四届递增到34000余人。参赛地区扩展至新疆、西藏、青海、云南、甘肃等边远省份,题材的广度与深度也明显提高。每年一度授权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AB卷)受到全国中学生的广泛欢迎,从2001年起又配套推出《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特色作文选》(6种)、《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精选》。现在又与浙江文艺出版社合作推出“萌芽精选”图书10种。

《实验室科学》 什么核心期刊 都不是,但是由南开大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所以算是 普通 国家级期刊。

中国出版的实验室杂志是国家级的学术性期刊,是有学术版权的,属于保密类型的科学期刊,并且不对普罗大众公开发行。

南开大学,我列出了部分,详细参考网址:中国文学(20种) 序号 期 刊 序号 期 刊090100 当代作家评论 090101 红楼梦学刊090102 鲁迅研究月刊 090103 民族文学研究090104 明清小说研究 090105 南方文坛090106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090107 文学评论090108 文学评论丛刊 090109 文学遗产090110 文学与文化 090111 文学自由谈090112 文艺理论研究 090113 文艺理论与批评090114 文艺争鸣 090115 小说评论090116 新文学史料 090117 中国比较文学090118 中国民间文化 090119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渭南学术期刊

土地经济与管理 资源经济与环境管理 区域经济发展主要为土地资源管理、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研究生讲授《土地经济学》、《资源经济学》、《土地行政管理》、《区域经济学》、《土地资源管理》等课程,《高等农业院校社科类专业教学建设研究与实践》、《土地规划与利用专业教学建设》先后获西北农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多年来一直从事于国土规划与管理、房地产经济、农业资源开发与区域发展方向的教学科研工作。围绕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转换与相关政策,立足资源资产化管理需要,在资源环境核算体系、土地分等定级和基准地价评估理论与方法方面进行了大量应用性研究,先后主持和参加完成了《陕西宝鸡县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基准地价评估及标定地价监测点设立》、《山西运城市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修订》、《福建石狮市城市土地基准地价评估》、《农村土地市场化及其运行机制研究》、《西北地区农村资源破坏典型分析及其控制机制研究》、《山西汾阳市城镇土地定级估价》、《西部地区可持续旱作农业发展途径研究》、《福建永春县城镇土地基准地价评估》、《陕西渭南市城市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山西运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6项国家、省部级及校青年基金项目和20项横向研究项目,其中《渭南市城市土地定级估价研究》、《城市土地定级估价软件系统研究》成果鉴定意见为“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和“国内先进水平”,这些研究成果为当地政府规范地产市场管理、防止国有土地资产收益流失、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奠定了良好基础。在《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中国房地产》、《农村金融研究》、《中国房地产金融》、《中国房地信息》、《中国地产市场》、《科技与管理》、《西北农业大学学报》、《农业经济》、《国土经济》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阻碍农户科技有效需求的因素分析与对策探究》于2000年4月获陕西省统计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编写出版《土地政策学》(副主编)、《保险学》(主编)、《农业经济学》(参编)3本,主编《土地经济学》、《地籍管理》、《建设用地管理》、《房地产金融》等省高等自学考试使用教材和校内教材4本。

何东健,现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院长,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陕西省计算机教育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图形图像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电气化自动化学会委员、宝鸡市农业信息技术顾问等职。 先后指导博硕士生50余名,22名硕士研究生以优异成绩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其中8名考取或者公派到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日本岩手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英国国家动画中心、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等世界著名高校的博士研究生、其余12名在高校任教。 主持和承担“数字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在农业中的应用”、“植物生长信息计算机视觉检测技术研究”、“农产品品质无损测定技术研究”等部、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通过省部级鉴定的科研成果10项,获实用新型专利5项。出版《数字图像处理》、《实用图像处理技术》、《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网页设计与Web编程》、《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等著作、教材8本,在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果实表面缺陷的计算机视觉测定研究”、“果实表面颜色计算机视觉分级技术研究”、“用活动边界模型精确检测果实表面缺陷”、“农业自动化领域中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应用”等论文90余篇。曾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渭南行署科技进步三等奖、陕西省优秀新产品奖、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农机学会青年进步奖、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奖、后稷金像奖等多项奖励,2003年、2006年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名师”称号。目前承担“宝鸡市电脑农业推广应用示范工程”、“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可视化模拟与预测预报”、“基于GIS的土壤侵蚀过程三维可视化模拟研究”等研究课题。

一、渭南师范学院王牌专业介绍 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技术学 省级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基础数学、产业经济学 省级特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基础数学、产业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英语语言文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戏剧与影视学、化学、生物学、物理学 二、渭南师范学院简介 渭南师范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高校,肇始于1923年,经历了赤水职业学校和“抗大式”的赤水农业职业学校、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的渭南师范学院、改革开放以来的渭南师范专科学校与渭南教育学院、新渭南师范学院,沧桑九十五载。学校建校初期的1923年,开办初等师范、中等师范、高等师范等三个层次教师教育,开设师范类、科学技术类等学科专业,兴办校办工厂勤工俭学,现今,已成为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地方高校,正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师范大学的目标迈进! 学校地处渭水华岳之间的渭南市临渭区、富平县。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从仓颉造字、杜康酿酒到渭华起义,千百年来书写着秦东大地的神奇;这里钟灵毓秀、物宝天华,药王孙思邈、史圣司马迁、大诗人白居易、爱国将领杨虎城和革命先辈刘志丹、谢子长、高岗、习仲勋等铸造了彪炳千秋的伟绩;这里“红色精神”闪耀、革命圣火不息,传承着“坚定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渭华照金精神。 学校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与国内外15所高校合作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与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共建“丝绸之路中俄教师教育协同创新研究生院”,培养高层次教师教育人才。被省学位委员会、省教育厅列为拟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15个二级学院和国际交流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有64个本科专业,涵盖教育学、文学、理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面向全国招生,在校生17000余人(含港澳台高校交换生和韩国、泰国等国留学生)。学校现有朝阳、西岳、汉马三个校区,正在筹建富平校区。已有建筑面积867705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亿元,馆藏图书215万册,电子图书12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25个,数字资源实现学科全覆盖。实施教育管理数据融合安全保障平台项目,多媒体教室和校园无线网络实现全覆盖。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汇聚大师、专家和能人。特聘德高望重的领导、院士、知名专家学者担任校长顾问。学校建有陕西省院士专家工作站,特聘气象学家秦大河、材料化学专家邢球痕、史记学家张大可、国防经济学家果增明等,以及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国家和省部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现有教职工1300余人,正高级职称109人、副高级职称336人,博士学历教师246人,一批专业人员入选全国优秀社科专家、国防教育专家、“三秦学者”津贴专家、教学名师等。 学校重视内涵发展,拥有中国语言文学、基础数学、产业经济学等重点(特色)学科和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英语语言文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戏剧与影视学、化学、生物学、物理学、体育学等10个特色学科。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 学校突出协同创新特色,围绕学科、教学、科研三大主场,建设、整合、提升和创新各类平台。建有陕西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普及基地、中国司马迁与史记研究院、西部军民融合技术产业发展研究院、陕西省河流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陕西省X射线检测与应用研究开发中心、陕西省低碳醇催化工程中心、陕西省西部民间音乐舞蹈研究中心等14个省级科学研究平台和18个产学研平台。《渭南师范学院学报》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名录,特色栏目“司马迁与《史记》研究”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工程”,与全国优秀社科普及基地中国司马迁与史记研究院、中国史记研究展览馆、中国史记研究网、司马迁与史记研究特色电子文库等形成面向全国的基础性、引领性和服务性的“史记学”研究阵地,撰著出版的《史记通解》《史记论著集成》等学术著作是史记学界颇有影响的科研成果。 学科、教学和科研团队形成具有特色与优势的主攻方向,主要有司马迁与《史记》、陕甘边根据地史、军民融合技术产业、中小企业管理、知识产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等人文社科类主攻方向;概率论与应用、西部文化创意产业、光电检测、光电一体化、清洁能源、新型材料、湿地生态保护等理工类主攻方向;中国钢琴与中国音乐、西部民间音乐舞蹈创作表演、地方戏剧创作表演、大秦岭美术流派创作、美术设计等艺术类主攻方向。专业人员申请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和国家有关部委、陕西省及地方科学研究项目数量连年大幅增长,形成的一系列标志性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及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有关部委表彰,多次荣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国防科技进步奖、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教学成果奖等奖项。 学校注重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养,建有省级大学科技园和国家级大学生众创空间。在同类院校中较早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设有“大学生创业创新校长奖”,获批为教育部“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试点院校、陕西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学校重视教师教育,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行高校教师和地方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师范生的“双导师制”,加强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建有秦东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在渭南市、铜川市等地建设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实验区,依托各县市区教研室建设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站,共建协同创新实验区基地学校,设立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服务和引领秦东及生源地基础教育工作。承办多项“国培计划”“省培计划”项目,形成基础教育教师培训的全学科覆盖。 学校传承“坚定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渭华照金精神,弘扬“经世致用,和而不同”的校训和“天天奋斗,天天快乐”的学校精神,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校大学生肩负使命,刻苦学习,表现出时代赋予的优秀品质与良好精神风貌,获得一批批包括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荷花奖”舞蹈大赛、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全国第七届高校市场营销大赛等高层次的竞赛与实践奖项。 渭南师范学院的前身赤职、赤农在特殊历史时期谱写了“青马”红校血与火的历史,是陕西省第一个团组织诞生地,也是关中第一个党组织诞生地,是渭华起义重要策源地。1923年以来,坚持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培养了数万名优秀人才。20世纪20—40年代,毕业生到黄埔去,到井冈山去,到延安去,到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中去,成为革命者和英雄人物,涌现出红色教育家王尚德、开国上将张宗逊、曾任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王杰等杰出校友,也曾发生过数十名地下共产党员学生惨遭杀害的悲壮事件。新中国成立后,为国家培养了7万余名高级专门人才和管理人才,校友人才辈出,有国务委员、中央军委委员、国防部长常万全上将和国家工商总局原副局长韩新民等中高级干部;有党史专家贾巨川等专家学者;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吴海洋、中国教育年度人物邓健、全国模范教师郗莉、陕西省师德标兵田江寿等优秀中小学教师;有无锡日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骏和西安鼎立高压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渭鹏等创业者。 渭南师范学院在哪里 附准确地址 渭南师范学院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渭南师范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渭南师范学院教务处电话 渭南师范学院专业排名,招生专业目录(10篇) 渭南师范学院有几个校区 渭南师范学院招生办电话 渭南师范学院录取结果查询什么时候出来,附查询时间网址入口 渭南师范学院有哪些专业 附特色重点专业名单 渭南师范学院是几本 师资评价怎么样 ;

东南大学有哪些学术期刊

20%。东南传播投稿通过率一般在20%,不同季度或期刊可能略有不同,东南传播重视投稿质量,这也是影响投稿通过率的重要因素。东南传播是由中国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期刊,其最早由中国东南大学出版社于1962年创办,至今已有近60年历史。

根据2015年8月学院官网,学院获得国家“973”牵头项目2项(首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4项,国家“973”二级课题、“863”计划1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国际合作项目、面上项目150余项,省部级项目100 余项。2012年至201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一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江苏省科技进步奖10项;发表SCI论文300余篇,申请并获得授权专利30多项。根据国际权威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Indicators,简称ESI) 排名,2011年东南大学临床医学进入世界科研机构的前1%,排名持续上升。 滕皋军教授及其团队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成功创制出第二代、第三代新型消化道支架,为消化道梗阻病人找到了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极佳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成果获得了2011 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根据2015年8月学院官网,学院拥有15个研究中心或研究所,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发育与疾病相关基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分子影像与功能影像实验室、江苏省生物药物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前身为《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1960年创刊,1964年停刊,1983年复刊。复刊前学报作为第1卷,复刊后从第2卷起连续出刊,为半年刊。1987年起为季刊,1989年获准公开发行。随着南京铁道医学院与东南大学合并,原刊于2001年9月更名为《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改为双月刊。学报由教育部主管、东南大学主办,为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及新技术新方法,病例报告以及综述等;并以分子遗传、影像医学、心脏介入、急诊医学为办刊特色。《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该刊一直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天元数据网》全文收录,同时被《中国药学文摘》、《中国医学文摘》各分册收录。2000年在首届《CAJ-CD规范》执行评优活动中获“执行优秀奖”。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