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侗族传统文化论文

发布时间:

侗族传统文化论文

侗族人民大都穿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蓝色。男子装束,近城镇者与汉族无异,唯边远山区略有差别,穿右衽无领短衣,着管裤,围大头帕。有的头留顶发。妇女装束各地互有差别,有着管裤、衣镶托肩、钉银珠大扣、结辫盘头者;有衣长齐膝、襟边袖口裤脚有滚边或花边、挽盘发者;有着大襟衣、大裤管、柬腰带、包头帕、挽头髻者;有着对襟衣、衬胸布、围褶裙、系围腰、着脚套或裹绑腿、髻插银椎者;有宽袖大襟、衣滚绣有龙凤花卉、长裙过膝,梳盘发者;也有着汉装者。一般都喜欢戴银饰。侗族人民的饮食以大米为主要食物,平坝地区以粳米为主,山区则多食糯米。普遍喜食辣椒和酸味。自行加工的“醅鱼”、“醅肉”,贮藏十数年不坏。用油茶待客,是侗族人民的一种好客习惯。侗族的村落依山傍水,以南部地区最富有特色。村头寨尾多蓄有古树,溪流上横跨“风雨桥”,寨中鱼塘四布。按族姓聚居,鼓楼耸立其间。住“干栏”房,楼上住人,楼下关养牲畜和堆置杂物。

侗族的传统文化艺术 侗族大歌民歌艺术 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的一员,据传是古代越人的后裔,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其主要聚居在我国贵州、湖南、广西等省,现有人口260多万,主要从事农业和林业生产,而在贵州省的黎平县是全国侗族聚居最多的县,有侗族人口35万。侗族居住的地方不仅风光秀美、民风淳朴,而且侗族也是一个极富创造性的民族,有民谚说:“侗人文化三样宝:鼓楼、大歌和花桥。”其中的大歌是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用耳朵和心灵去捕捉与欣赏的民间音乐。由于以前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社交礼仪等都是靠着优美的歌声一代一代往下传,“汉人有字传书本,侗族无字传歌声;祖辈传唱到父辈,父辈传唱到儿孙”是侗民族生活的真实写照。一直以来,世界音乐界认为中国没有多部和声艺术,复调音乐仅存于西方。上个世纪50年代,侗族大歌被中国著名音乐家郑律成偶然发现。1986年贵州侗歌合唱团赴法国演出时引起轰动,音乐界惊叹这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重大发现,从此扭转了国际上关于中国没有复调音乐的说法。侗族大歌在侗语中俗称“嘎老”,“嘎”就是歌,“老”具有宏大和古老之意。它是一种“众低独高”的音乐,必须由三人以上来进行演唱。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是其主要特点。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大自然之音,是大歌编创的一大特色,是产生声音大歌的自然根源。它的主要内容是歌唱自然、劳动、爱情以及人间友谊,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因此凡是有大歌流行的侗族村寨,很少出现打架骂人、偷盗等行为,人们甚至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就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一样。侗族大歌“众低独高”、复调式多声部合唱方式是中外民间音乐所罕见的。大歌的结构一般由“果(组)”、“枚(首)”、“僧(段)”、“角(句)”来构成;大歌的演唱场合是比较讲究的,除平时训练外,大歌在重大节日、集体交往或接待远方尊贵的客人时才能在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鼓楼里演唱,所以侗族大歌又被称为“鼓楼大歌”。侗族大歌分为四大类:声音大歌(侗语称“嘎所”)、柔声大歌(侗语称“嘎嘛”)、伦理大歌(侗语称“嘎想”)、叙事大歌(侗语称“嘎吉”),其中的声音大歌是最精华的部分,声音的标题常以昆虫鸟兽或季节时令的名称命名,如《蝉歌》、《知了歌》、《三月歌》等。1986年10月,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执行主席约瑟芬?玛尔格维茨听了侗族大歌后激动地说:“在亚洲的东方一个仅百余万人口的少数民族,能够创造和保存这样古老而纯正的、如此闪光的民间合唱艺术,这在世界上实为少见。”侗族人民视歌为宝,认为歌就是知识,就是文化,谁掌握的歌多,谁就是有知识的人。在侗族地区,歌师是被社会所公认的最有知识、最懂道理的人,因而很受侗人的尊重。侗族大歌作为侗歌中最精华的组成部分,它的演唱内容、表现形式,无不与侗人的习俗、性格、心理以及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是对侗族历史的真实记录,是侗族文化的直接表现。注:复调音乐指几个旋律性声部在运动中按照对位的法则结合在一起的多声部音乐,与主调音乐相对。构成复调音乐的各声部并无主次之分,彼此形成对比或相互补充。创造技法以对位和模仿为主。 侗族的语言文字艺术感 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分南、北两个方言。南、北两个方言又各分三个土语区。侗语以侗文的标准音贵州榕江话为代表,声母有32个,韵母有56个,声调舒声9个,促声6个。由于声调多,词汇丰富,所以侗语是一种“富于音乐性的语言”。过去,侗家人没有与自己语言相适应的文字。1958年根据自愿的原则,国家帮助侗族创造了文字。侗文采取了拉丁字母的形式,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侗文的产生,标志着侗族文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侗文的推行,对促进侗族文化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虽然,侗文从创制推行以来,其间经历了曲折的道路,但是实践证明,侗文对保存、继承、发扬侗族传统的优秀文化,学习汉语文,吸收先进民族的科学文化,都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侗族的美术民间艺术 侗族的民间手工艺制品有刺绣、编织、彩绘、雕刻、剪纸和刻纸等,大都实用美观,富有鲜明特色。刺绣是侗族妇女擅长的工艺,她们在服饰上刺绣出各种图案花纹,形象生动,色彩绚丽。侗锦是侗族人民的手工工艺品。一般侗家都有称作陡机的织锦工具。洞锦图案的线条都呈直线,常见的有人字形、十字形、口字形、之字形、米字形、万字形等。经过织锦姑娘的精心规划,将这些图案组成一幅幅简练明快的画面。画面的内容大多取材于山区人民常见的事物。如描摹动物、植物、器皿等,少数大型侗锦也有取材于古代神话故事的。现在侗锦的品种也由过去一般的花边、袖口、腰带和头巾发展到几垫、台布、提包等家具或日用品的装饰上。 侗族的刺绣文化艺术 侗族刺绣的简介侗族刺绣是农耕文化的产物。黔东南都是一个很难到达、神秘气息很浓重的地方。侗族人世代生活在那里,创造了无比灿烂的文化。无论是物质的风雨桥、吊脚楼、古井、古驿道,还是非物质的侗戏、侗歌、侗绣,都有着致命的吸引力。特别是侗族剌绣,古朴自然,颜色艳丽。侗族刺绣是观赏与实用并举的工艺形式,绣品不仅图案精美,具有极高的装饰价值,其反复绣缀的工艺还能增加衣物的耐用度。(农历网)侗族的刺绣品上,还有些独特的起点缀作用的附属物。如苗族使用的附属物有较厚金黄色纸片,还有铜片和玻璃斤。这些附属物大多为圆形,也间有方形和三角形的。绣在图案上,可以填充空间,组成线条,还可利用它的色泽增加服饰品的光彩。当姑娘们在节日里穿戴上这些服饰翻翻起舞时,人们很远就可看到衣服上的摺摺光彩。 侗族刺绣的渊源侗族刺绣是是侗族人民一针一线在侗布上绣出来的,其风格自然、朴素、大方。侗绣中的精品当属北侗盘轴滚边绣,该绣种仅在锦屏县的平秋、石引、黄门等北部侗族群体中流传。据说,盘轴滚边绣是纯手工制作,历经作模、打面浆、粘布、拟模、贴面、镶边和绣花等数十道工序,制作一件完整的盘轴滚边绣精品往往要花一年的时间。自古以来,这里的群众穿着很有特色,特别是侗族妇女,头上包着自织的白头巾,上身穿着对襟花衣,两边袖口镶有宽幅花边,衣脚衣叉都配有花边,分层次,胸部另配一块胸兜,因其部位是最能显示技艺的地方,极其花样繁多,有的绣上双龙抢宝,有的绣上金钱葫芦,有的绣上牡丹富贵,有的绣上孔雀开屏等图案,这些就是具有浓厚的原始趣味的侗族刺绣。侗族刺绣的艺术品繁多,头巾图案、婴儿背带、妇女胸兜、布花鞋、鞋垫、烟袋、挎包刺绣等内容相当广泛。 侗族刺绣是广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侗族文化的遗产,是我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所展现的不仅仅是侗族妇女的心灵手巧,还展现了我国传统工艺的精湛,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侗族的戏曲文化 侗戏是我国民间戏曲中的戏种之一,是侗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并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它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多流行在贵州省的黎平、从江、榕江,湖南省的通道,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龙胜等县的侗族村寨。侗戏的发展源远流长,经历人民群众集体创作、集体传播、不断得到加工、改造,古朴而不单调,抒情而不低劣。民族民间特色鲜明,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并尚在发展之中,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清新活泼,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从学术上看,它是有发展前途的民族民间剧种之一。 侗戏的主要剧目侗戏流传的剧目较多,来源也比较广。侗族广为流传的琵琶歌、民间故事和汉族故事都是改编侗戏的素材。汉族戏曲剧目也经常被改编和移植成侗戏。根据侗族民间传说故事改编的剧目有《珠朗娘美》、《刘美》、《金俊与娘瑞》等;根据汉族故事改编的剧目有《陈世美》、《梁祝姻缘》等;历史故事剧有《吴勉王》、《李万当》等;移植汉族戏曲的剧目有《生死牌》、《十五贯》、《白毛女》等;创作的现代剧目有《团圆》、《二十天》、《一个南瓜》、《杨娃》、《好外孙》等。这些剧目故事情节与其它剧种的剧本大致相同,但基本的结构与格式却按侗戏的特点编写。侗戏剧本词句生动,韵律严格,讲究尾韵、腰韵、连环韵,一出戏,也就是一首叙事长诗。与其它剧种比较,侗戏在这方面别具一格。 通道侗族自治县侗戏协会成立通道侗族自治县侗戏协会经长期筹划,精心准备,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2013年10月31日成立。通道县是侗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侗族文化遗产保存最为真实完整的区域之一,境内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县委、县政府历来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侗戏协会的成立是侗戏保护、研究、传承、创新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一件好事,更是一件喜事,它的成立必将对侗戏的保护传承、研究创新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弘扬侗文化、宣传侗文化、提升侗文化产生积极影响,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工作意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侗戏剧目已发展到多个。它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波及到了黔、湘、桂、鄂等整个侗族地区,并且十分活跃在民间,茅贡乃至整个侗族地区形成了"少儿学戏,青年唱戏,老人看戏"的浓厚氛围,引起了国际及国内有关专家学者的关注。

提要民俗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旅

游资源,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是顺应当今世界旅

游的发展趋势。

广西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旅游资源,只有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合理布

局,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来开发民俗文化

旅游,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民俗文化与旅游业两

者更好地融合,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拉

动广西各民族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一、民俗文化、民俗旅游的概念、特征

(一)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的概念。

民俗是

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社会历程中创造的民间文

化,包括民间习俗、信仰及广泛流传在民间的

一切技术与文艺。

民俗文化,则是世间广泛流

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包括存在于民间的

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口头语言等

各种社会习惯、风尚事物。

民俗文化内容丰富

多彩,有民俗风情、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居住

样式、节庆典礼、宗教信仰、传统服饰、民间艺

术、烹调技艺、工艺特产、音乐歌舞等,它以丰

富的文化内涵及特有的民族风情吸引着广大

的海内外游客。

民俗旅游是一种新型的、高层次的文化旅

游类型,它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为

背景,以各种民俗文化事项和民俗活动为资

源,并通过挖掘整理和再现或艺术加工的手

段,为国内外游客提供服务的一种具有鲜明的

民族性和地方特色的社会经济现象。

它将成为

现代旅游的主流之一。

各民族地区多姿多彩的

风土人情、风韵别致的文物古迹、情趣怏然的

民间文娱活动,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国内外游

客。

(二)民俗旅游的特征“。

民俗旅游”有着自

身的特征,突出的有以下四点:

1、质朴的民间性。

民俗源于民间生活,体

现民间生活,包含着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与

语言的因素,在现实生活中总显示出浅显不定

的功能作用,成为人们参与社会生活所不可或

缺的基本手段。

民俗是伴随着生活的需要而自

然形成,历久传承的文化形态,而非朝廷的、官

府的、寺庙的等上层文化或宗教文化的简单代

表。

因此,民俗旅游应取材于民间风俗,才会显

示出其固有的特色。

2、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民俗体现民族

的生活,并因各民族生存空间不同而各有差

异。

所“谓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正反映出

民俗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

民俗旅游的开发

应以本地资源为依托,不应胡乱建设、猎奇,这

样才使旅游产品具有当地特色和民族气息。

广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

3、情趣的乐观性。

民间生活追求向上的、

乐观的,应与悲观绝缘,民俗旅游的开发要以

娱乐、审美、认识、教化等功能的习俗为体裁,

让游客在旅行当中感受到生活与劳动的乐趣

与美感,杜绝以迷信、不健康的内容作为民俗

旅游产品去开发。

4、主体的对外性。

民俗源于本地民间生

活,是经过世代相传而存留下来的。

因此,民族

地区对自己的民族本身或当地群众没有太大

的吸引力。

在文化渊源上讲,与民俗旅游创办

主体的血缘关系越远越是具有吸引力,所以国

外或省外游客就成为民族地区最大的客源。

二、广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一)民俗文化村、园。

目前,广西建有许多

的民俗文化村(风情园),这是广西最主要的民

俗文化旅游产品。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广西

各地先后建成了融水贝江苗寨、贺州瑶族风情

园、龙脊壮寨、三江侗寨、金秀瑶寨,还有正在

凌云县兴建的凌云土司民俗文化村等旅游项

目,使广西的民俗文化旅游更加丰富,更具吸

引力。

游客通过实地的旅游活动,能亲身体会

到广西各族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同时

可以间接传播该地的民俗文化,对扩大该地的

旅游知名度,树立品牌形象有一定的积极作

用。

(二)民俗博物馆。

民俗博物馆(含民族博

物馆)主要是对民族建筑或民俗实物的展示与

介绍。

这类产品以广西民族文物苑为代表,该

苑位于南宁市广西博物馆陈列大楼后面,1988

年建成开放,总投资280万元,占地万平方

米,是以广西民族建筑为主题,苑内有铜鼓巨

雕、镇边大炮,建有壮族“干栏”、瑶家竹楼、苗

家吊脚楼、侗族鼓楼、侗乡风雨桥、毛南族民居

等,还建有榨油、碾米、造纸、制陶、榨糖等民间

手工作坊,均极富有民族乡土气息。

另外,靖西

县壮族博物馆、融水苗族自治县苗族博物馆和

金秀瑶族自治县瑶族博物馆,分别展出以介绍

壮族、苗族、瑶族历史和民俗风情为主的实物

和图片,特别的壮锦、苗锦和瑶族蜡染工艺品

更是这些民族民俗文化的精华。

值得一提的

是,我国首座白裤瑶生态博物馆已于2004年

11月26日在广西南丹县正式对外开放。

(三)民俗旅游节庆活动。

广西有11个少

数民族,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节

日,且场面盛大,别具民族风情。

如壮族的蚂拐

节、牛魂节,苗族的苗年、芦笙节、

补充:

节,瑶族的盘王节、达努节,侗族的侗年、花炮

节、冬节,仡佬族的吃虫节、拜树节、春耕节,京

族的哈节,仫佬族的依饭节、牛马节,彝族的跳

公节,毛南族的分龙节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节

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蕴涵着浓厚的文化内

涵。

现已开发的南宁国际民歌节、桂林山水历

史文化节、柳州三月三歌节、阳朔的渔火节和

啤酒节、北海的珍珠节、凭祥的边关节等现代

节日活动,映托出浓厚的现代文化氛围,同时

也给人们增添了不少的生活乐趣。

(四)服饰、饮食、建筑文化。

民族服饰是民

俗中最直观的东西,能够突出一个民族特有的

习俗,给身临其境的游客深刻强烈的印象。

广

西各民族人民着衣多姿多彩,给人耳目一新的

补充:

感觉。

例如,侗族妇女喜欢穿金戴银,其服饰多

为短衣长裙,衣服的各个部位都配上花边和飘

带,白褶裙层层叠,穿戴起来,显得绮丽多姿。

“吃”是旅游活动的六要素之一,也常常被人们

赋予审美、艺术、礼仪、禁忌等文化内涵。

广西

物产丰饶,一年四季瓜果飘香,茶酒饭菜风味

独特。

壮、侗、苗、瑶居民多为干栏式建筑,一般

以木为原料,穿榫凿卯,很少用钉,却很牢固耐

用,苗族、彝族“的吊脚楼”就颇具特色,侗族的

三江程阳风雨桥和马胖鼓楼就是这种木结构

建筑体系的杰出代表,也是侗族传统文化的重

要标志。

(五)民间歌舞、游艺与民族手工艺品。

广

西素“有歌海”之美誉,刘三姐就是壮族民歌的

杰出代表。

每年三月三举行的歌圩,场面盛大,

一片歌的海洋。

壮族的山歌、扁担舞,瑶族的长

补充:

鼓舞、瓦鼓舞,侗族大歌、情歌,彝族的阿细跳

月,京族的哈歌、花棍舞、毛南的罗海歌,苗族

的板凳舞,仡佬族的牛筋舞等,都千姿百态,风

情各异。

每年的南宁国际民歌节令广西的山歌

走向了国际舞台,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和

传唱,从某种程度上推广了广西的民俗文化。

丰富多彩的民间游艺和戏剧给各族人民增添

了不少生活乐趣,侗家斗牛、苗族斗马,紧张激

烈,扣人心弦。

广西各民族人民心灵手巧,擅长

织染、刺绣、编织、雕刻。

苗族的刺绣、瑶族的挑

绣,手工精巧,图案优美生动。

毛南族的编织和

雕刻,独具民族风格,此外,石雕、玉雕、木雕、

贝雕、竹编、藤编、珍珠、绣球等民间工艺品久

负盛名,深受游人喜爱。

三、调整思路,实施民俗文化旅游的整体

开发策略

侗族旅游文化论文

Dong minority culture is one precious of the Chinese culture. Huaihua is plenty of the tourism resources of Dong minority culture, but has the problem of being without unified plan of the tourism rout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enic spots, insufficient tourism souvenir structure, and of being less-developed in sales promotion and the selling methods. There is shortage of the person with high-ability serving in tourism field and the service level is under the expectation of the tourist. The protection of the scenery and the environment of the scenic spots is a serious problem as wel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problems and provides the solutions. Huaihua should show its strong points and hide its weaknesses, which is to positively look for local cooperation and coordination, take fully advantage of the peculiar nature scenery and rich national cultural resources, and boost the development of Huaihua tourism on right way to speed the steps of the well-off structure of the local Dong minority community. Key words: Dong minority, Minority culture tourism, develop and utilize, protection

提要民俗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旅

游资源,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是顺应当今世界旅

游的发展趋势。

广西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旅游资源,只有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合理布

局,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来开发民俗文化

旅游,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民俗文化与旅游业两

者更好地融合,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拉

动广西各民族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一、民俗文化、民俗旅游的概念、特征

(一)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的概念。

民俗是

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社会历程中创造的民间文

化,包括民间习俗、信仰及广泛流传在民间的

一切技术与文艺。

民俗文化,则是世间广泛流

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包括存在于民间的

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口头语言等

各种社会习惯、风尚事物。

民俗文化内容丰富

多彩,有民俗风情、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居住

样式、节庆典礼、宗教信仰、传统服饰、民间艺

术、烹调技艺、工艺特产、音乐歌舞等,它以丰

富的文化内涵及特有的民族风情吸引着广大

的海内外游客。

民俗旅游是一种新型的、高层次的文化旅

游类型,它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为

背景,以各种民俗文化事项和民俗活动为资

源,并通过挖掘整理和再现或艺术加工的手

段,为国内外游客提供服务的一种具有鲜明的

民族性和地方特色的社会经济现象。

它将成为

现代旅游的主流之一。

各民族地区多姿多彩的

风土人情、风韵别致的文物古迹、情趣怏然的

民间文娱活动,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国内外游

客。

(二)民俗旅游的特征“。

民俗旅游”有着自

身的特征,突出的有以下四点:

1、质朴的民间性。

民俗源于民间生活,体

现民间生活,包含着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与

语言的因素,在现实生活中总显示出浅显不定

的功能作用,成为人们参与社会生活所不可或

缺的基本手段。

民俗是伴随着生活的需要而自

然形成,历久传承的文化形态,而非朝廷的、官

府的、寺庙的等上层文化或宗教文化的简单代

表。

因此,民俗旅游应取材于民间风俗,才会显

示出其固有的特色。

2、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民俗体现民族

的生活,并因各民族生存空间不同而各有差

异。

所“谓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正反映出

民俗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

民俗旅游的开发

应以本地资源为依托,不应胡乱建设、猎奇,这

样才使旅游产品具有当地特色和民族气息。

广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

3、情趣的乐观性。

民间生活追求向上的、

乐观的,应与悲观绝缘,民俗旅游的开发要以

娱乐、审美、认识、教化等功能的习俗为体裁,

让游客在旅行当中感受到生活与劳动的乐趣

与美感,杜绝以迷信、不健康的内容作为民俗

旅游产品去开发。

4、主体的对外性。

民俗源于本地民间生

活,是经过世代相传而存留下来的。

因此,民族

地区对自己的民族本身或当地群众没有太大

的吸引力。

在文化渊源上讲,与民俗旅游创办

主体的血缘关系越远越是具有吸引力,所以国

外或省外游客就成为民族地区最大的客源。

二、广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一)民俗文化村、园。

目前,广西建有许多

的民俗文化村(风情园),这是广西最主要的民

俗文化旅游产品。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广西

各地先后建成了融水贝江苗寨、贺州瑶族风情

园、龙脊壮寨、三江侗寨、金秀瑶寨,还有正在

凌云县兴建的凌云土司民俗文化村等旅游项

目,使广西的民俗文化旅游更加丰富,更具吸

引力。

游客通过实地的旅游活动,能亲身体会

到广西各族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同时

可以间接传播该地的民俗文化,对扩大该地的

旅游知名度,树立品牌形象有一定的积极作

用。

(二)民俗博物馆。

民俗博物馆(含民族博

物馆)主要是对民族建筑或民俗实物的展示与

介绍。

这类产品以广西民族文物苑为代表,该

苑位于南宁市广西博物馆陈列大楼后面,1988

年建成开放,总投资280万元,占地万平方

米,是以广西民族建筑为主题,苑内有铜鼓巨

雕、镇边大炮,建有壮族“干栏”、瑶家竹楼、苗

家吊脚楼、侗族鼓楼、侗乡风雨桥、毛南族民居

等,还建有榨油、碾米、造纸、制陶、榨糖等民间

手工作坊,均极富有民族乡土气息。

另外,靖西

县壮族博物馆、融水苗族自治县苗族博物馆和

金秀瑶族自治县瑶族博物馆,分别展出以介绍

壮族、苗族、瑶族历史和民俗风情为主的实物

和图片,特别的壮锦、苗锦和瑶族蜡染工艺品

更是这些民族民俗文化的精华。

值得一提的

是,我国首座白裤瑶生态博物馆已于2004年

11月26日在广西南丹县正式对外开放。

(三)民俗旅游节庆活动。

广西有11个少

数民族,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节

日,且场面盛大,别具民族风情。

如壮族的蚂拐

节、牛魂节,苗族的苗年、芦笙节、

补充:

节,瑶族的盘王节、达努节,侗族的侗年、花炮

节、冬节,仡佬族的吃虫节、拜树节、春耕节,京

族的哈节,仫佬族的依饭节、牛马节,彝族的跳

公节,毛南族的分龙节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节

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蕴涵着浓厚的文化内

涵。

现已开发的南宁国际民歌节、桂林山水历

史文化节、柳州三月三歌节、阳朔的渔火节和

啤酒节、北海的珍珠节、凭祥的边关节等现代

节日活动,映托出浓厚的现代文化氛围,同时

也给人们增添了不少的生活乐趣。

(四)服饰、饮食、建筑文化。

民族服饰是民

俗中最直观的东西,能够突出一个民族特有的

习俗,给身临其境的游客深刻强烈的印象。

广

西各民族人民着衣多姿多彩,给人耳目一新的

补充:

感觉。

例如,侗族妇女喜欢穿金戴银,其服饰多

为短衣长裙,衣服的各个部位都配上花边和飘

带,白褶裙层层叠,穿戴起来,显得绮丽多姿。

“吃”是旅游活动的六要素之一,也常常被人们

赋予审美、艺术、礼仪、禁忌等文化内涵。

广西

物产丰饶,一年四季瓜果飘香,茶酒饭菜风味

独特。

壮、侗、苗、瑶居民多为干栏式建筑,一般

以木为原料,穿榫凿卯,很少用钉,却很牢固耐

用,苗族、彝族“的吊脚楼”就颇具特色,侗族的

三江程阳风雨桥和马胖鼓楼就是这种木结构

建筑体系的杰出代表,也是侗族传统文化的重

要标志。

(五)民间歌舞、游艺与民族手工艺品。

广

西素“有歌海”之美誉,刘三姐就是壮族民歌的

杰出代表。

每年三月三举行的歌圩,场面盛大,

一片歌的海洋。

壮族的山歌、扁担舞,瑶族的长

补充:

鼓舞、瓦鼓舞,侗族大歌、情歌,彝族的阿细跳

月,京族的哈歌、花棍舞、毛南的罗海歌,苗族

的板凳舞,仡佬族的牛筋舞等,都千姿百态,风

情各异。

每年的南宁国际民歌节令广西的山歌

走向了国际舞台,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和

传唱,从某种程度上推广了广西的民俗文化。

丰富多彩的民间游艺和戏剧给各族人民增添

了不少生活乐趣,侗家斗牛、苗族斗马,紧张激

烈,扣人心弦。

广西各民族人民心灵手巧,擅长

织染、刺绣、编织、雕刻。

苗族的刺绣、瑶族的挑

绣,手工精巧,图案优美生动。

毛南族的编织和

雕刻,独具民族风格,此外,石雕、玉雕、木雕、

贝雕、竹编、藤编、珍珠、绣球等民间工艺品久

负盛名,深受游人喜爱。

三、调整思路,实施民俗文化旅游的整体

开发策略

贵州是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旅游业极有发展前途。在贵州,每年有类型不同大小各异的民族节日重删除次;许多民族聚居区有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的民族建筑;文物众多的旅游景点,吸引着中外游客。特别是贵州的少数民族文化内涵丰富、异彩纷呈的民俗风情更在全国乃至世界上独具一格,它与外界有着独特的交流渠道。在贵州的重点文化旅游景点中,大多是贵州独有的,如贵州各民族独特的民族建筑、众多的风物特产、可口的美食餐饮、历史名人文化、贵州龙文化、苗侗原生态文化、沙滩文化、阳明文化、奇石文化、屯堡文化等等。这些民族文化的传承弘扬,并与独特的喀斯特风光构建起贵州旅游文化的灵魂,使贵州的山山水水充溢着浓浓的文化氛围,成为别人无法比拟的优势旅游资源。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以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产品发展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但贵州的旅游业起步较晚,过去,人们对贵州少数民族的文化了解甚少。改革开放以后,国内外各方面人士来贵州各风景名胜区观光旅游的逐年增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贵州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被越来越多国家的人们所认识。侗族的多声部无伴奏合唱“侗族大歌’’在法国巴黎首次亮相,便引起了震动;苗族的木鼓舞从大山深处的田间地头跳上世界舞台,便以狂放的风格被称为:“东方迪斯科”;苗族服饰以其精美的工艺和丰富的文化信息承载功能被称为“无字的史书”;六枝梭嘎苗族社区因其文化独特并保存良好,建成了中国第一个生态博物馆;被国际戏剧界称作“戏剧活化石”的地戏、傩戏等,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以风情浓郁内涵丰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贵州高原山区这一特定的地理环境内,各民族承袭着自己的传统,经历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积累,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文化,它们之间有相通性,但又各自独立,每一种文化经验和智慧以及信息库藏都是其它文化无法完全替代的。这一切都为贵州民族文化旅游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通过开发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兴办经济实体,借助旅游业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可以实现少数民族地区及其群众快速脱贫致富。与“信贷扶贫”、“民政扶贫”等其它扶贫方式相比,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是一种全新、高效的扶贫方式。它有其理论依据:从旅游业的产业特点来看,旅游业是典型的资源依托型产业,其发展的前提在于旅游资源;作为高度关联的经济型产业,能够带动市场需求,树立地区整体形象,带动物流、财流、信息流及新观念流,从而带动相关部门及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其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特点能够为少数民族地区带去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可以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的富裕劳动力问题。此外,作为窗口性行业,通过发展旅游业可加强与外界交流,增进了解,促进招商引资。由此可见,民族文化旅游开发这一命题不是人为的,而是旅游业作为经济产业的本质特征决定的。正因为如此,国家旅游局在《中国旅游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将旅游扶贫纳人重要的工作议程,明确提出“加强对资源条件和市场前景看好的中西部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以旅游业带动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总体规划中,发展旅游业也是重中之重。因此可以相信,旅游扶贫在缩小东西部差距、帮助“老少边穷”地区的脱贫致富中将发挥更大作用。这个行吗??

侗族萨玛节流传于贵州省榕江县、黎平县、从江县及周边的侗族地区,主要以榕江县车江侗族萨玛节为代表。 萨玛节是贵州南部侗族地区现存最古老而盛大的传统节日,有侗族母系氏族社会时期风俗的遗留。宋代陆游《老学庵笔记》记载:侗人“至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歌”,“多耶”祭萨。节日规模最为盛大的当属榕江县车江大坝的三宝侗寨。李顶郎带着官兵随后追来,把“弄堂概”围得水泄不通,战斗越来越激烈。款众使用的滚木、檑石、刀剑越来越少,官兵步步逼上山来。款众拼死抵抗,伤亡越来越大,但仍然坚持打退官兵一次又一次的进攻。石道吩咐杏妮守住山顶,自己率领部分款众冲下山腰杀敌。混在款众中的王素突然对准冲在前面的石道张开弓箭,九库眼明手快,立即对准王素狠狠地放了一箭。石道英勇地倒下了,王素也被九库的箭牢牢地钉在一棵大树上。

侗族侗绣论文题目

提要民俗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旅

游资源,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是顺应当今世界旅

游的发展趋势。

广西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旅游资源,只有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合理布

局,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来开发民俗文化

旅游,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民俗文化与旅游业两

者更好地融合,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拉

动广西各民族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一、民俗文化、民俗旅游的概念、特征

(一)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的概念。

民俗是

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社会历程中创造的民间文

化,包括民间习俗、信仰及广泛流传在民间的

一切技术与文艺。

民俗文化,则是世间广泛流

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包括存在于民间的

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口头语言等

各种社会习惯、风尚事物。

民俗文化内容丰富

多彩,有民俗风情、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居住

样式、节庆典礼、宗教信仰、传统服饰、民间艺

术、烹调技艺、工艺特产、音乐歌舞等,它以丰

富的文化内涵及特有的民族风情吸引着广大

的海内外游客。

民俗旅游是一种新型的、高层次的文化旅

游类型,它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为

背景,以各种民俗文化事项和民俗活动为资

源,并通过挖掘整理和再现或艺术加工的手

段,为国内外游客提供服务的一种具有鲜明的

民族性和地方特色的社会经济现象。

它将成为

现代旅游的主流之一。

各民族地区多姿多彩的

风土人情、风韵别致的文物古迹、情趣怏然的

民间文娱活动,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国内外游

客。

(二)民俗旅游的特征“。

民俗旅游”有着自

身的特征,突出的有以下四点:

1、质朴的民间性。

民俗源于民间生活,体

现民间生活,包含着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与

语言的因素,在现实生活中总显示出浅显不定

的功能作用,成为人们参与社会生活所不可或

缺的基本手段。

民俗是伴随着生活的需要而自

然形成,历久传承的文化形态,而非朝廷的、官

府的、寺庙的等上层文化或宗教文化的简单代

表。

因此,民俗旅游应取材于民间风俗,才会显

示出其固有的特色。

2、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民俗体现民族

的生活,并因各民族生存空间不同而各有差

异。

所“谓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正反映出

民俗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

民俗旅游的开发

应以本地资源为依托,不应胡乱建设、猎奇,这

样才使旅游产品具有当地特色和民族气息。

广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

3、情趣的乐观性。

民间生活追求向上的、

乐观的,应与悲观绝缘,民俗旅游的开发要以

娱乐、审美、认识、教化等功能的习俗为体裁,

让游客在旅行当中感受到生活与劳动的乐趣

与美感,杜绝以迷信、不健康的内容作为民俗

旅游产品去开发。

4、主体的对外性。

民俗源于本地民间生

活,是经过世代相传而存留下来的。

因此,民族

地区对自己的民族本身或当地群众没有太大

的吸引力。

在文化渊源上讲,与民俗旅游创办

主体的血缘关系越远越是具有吸引力,所以国

外或省外游客就成为民族地区最大的客源。

二、广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一)民俗文化村、园。

目前,广西建有许多

的民俗文化村(风情园),这是广西最主要的民

俗文化旅游产品。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广西

各地先后建成了融水贝江苗寨、贺州瑶族风情

园、龙脊壮寨、三江侗寨、金秀瑶寨,还有正在

凌云县兴建的凌云土司民俗文化村等旅游项

目,使广西的民俗文化旅游更加丰富,更具吸

引力。

游客通过实地的旅游活动,能亲身体会

到广西各族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同时

可以间接传播该地的民俗文化,对扩大该地的

旅游知名度,树立品牌形象有一定的积极作

用。

(二)民俗博物馆。

民俗博物馆(含民族博

物馆)主要是对民族建筑或民俗实物的展示与

介绍。

这类产品以广西民族文物苑为代表,该

苑位于南宁市广西博物馆陈列大楼后面,1988

年建成开放,总投资280万元,占地万平方

米,是以广西民族建筑为主题,苑内有铜鼓巨

雕、镇边大炮,建有壮族“干栏”、瑶家竹楼、苗

家吊脚楼、侗族鼓楼、侗乡风雨桥、毛南族民居

等,还建有榨油、碾米、造纸、制陶、榨糖等民间

手工作坊,均极富有民族乡土气息。

另外,靖西

县壮族博物馆、融水苗族自治县苗族博物馆和

金秀瑶族自治县瑶族博物馆,分别展出以介绍

壮族、苗族、瑶族历史和民俗风情为主的实物

和图片,特别的壮锦、苗锦和瑶族蜡染工艺品

更是这些民族民俗文化的精华。

值得一提的

是,我国首座白裤瑶生态博物馆已于2004年

11月26日在广西南丹县正式对外开放。

(三)民俗旅游节庆活动。

广西有11个少

数民族,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节

日,且场面盛大,别具民族风情。

如壮族的蚂拐

节、牛魂节,苗族的苗年、芦笙节、

补充:

节,瑶族的盘王节、达努节,侗族的侗年、花炮

节、冬节,仡佬族的吃虫节、拜树节、春耕节,京

族的哈节,仫佬族的依饭节、牛马节,彝族的跳

公节,毛南族的分龙节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节

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蕴涵着浓厚的文化内

涵。

现已开发的南宁国际民歌节、桂林山水历

史文化节、柳州三月三歌节、阳朔的渔火节和

啤酒节、北海的珍珠节、凭祥的边关节等现代

节日活动,映托出浓厚的现代文化氛围,同时

也给人们增添了不少的生活乐趣。

(四)服饰、饮食、建筑文化。

民族服饰是民

俗中最直观的东西,能够突出一个民族特有的

习俗,给身临其境的游客深刻强烈的印象。

广

西各民族人民着衣多姿多彩,给人耳目一新的

补充:

感觉。

例如,侗族妇女喜欢穿金戴银,其服饰多

为短衣长裙,衣服的各个部位都配上花边和飘

带,白褶裙层层叠,穿戴起来,显得绮丽多姿。

“吃”是旅游活动的六要素之一,也常常被人们

赋予审美、艺术、礼仪、禁忌等文化内涵。

广西

物产丰饶,一年四季瓜果飘香,茶酒饭菜风味

独特。

壮、侗、苗、瑶居民多为干栏式建筑,一般

以木为原料,穿榫凿卯,很少用钉,却很牢固耐

用,苗族、彝族“的吊脚楼”就颇具特色,侗族的

三江程阳风雨桥和马胖鼓楼就是这种木结构

建筑体系的杰出代表,也是侗族传统文化的重

要标志。

(五)民间歌舞、游艺与民族手工艺品。

广

西素“有歌海”之美誉,刘三姐就是壮族民歌的

杰出代表。

每年三月三举行的歌圩,场面盛大,

一片歌的海洋。

壮族的山歌、扁担舞,瑶族的长

补充:

鼓舞、瓦鼓舞,侗族大歌、情歌,彝族的阿细跳

月,京族的哈歌、花棍舞、毛南的罗海歌,苗族

的板凳舞,仡佬族的牛筋舞等,都千姿百态,风

情各异。

每年的南宁国际民歌节令广西的山歌

走向了国际舞台,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和

传唱,从某种程度上推广了广西的民俗文化。

丰富多彩的民间游艺和戏剧给各族人民增添

了不少生活乐趣,侗家斗牛、苗族斗马,紧张激

烈,扣人心弦。

广西各民族人民心灵手巧,擅长

织染、刺绣、编织、雕刻。

苗族的刺绣、瑶族的挑

绣,手工精巧,图案优美生动。

毛南族的编织和

雕刻,独具民族风格,此外,石雕、玉雕、木雕、

贝雕、竹编、藤编、珍珠、绣球等民间工艺品久

负盛名,深受游人喜爱。

三、调整思路,实施民俗文化旅游的整体

开发策略

肯定是因为这个刺绣非常的好,还有与他们刺绣方法跟别的民族是不一样的,有着他自己民族的特色

因为他们的刺绣做的是特别好的,并且是特别好看的,特别的精细。

侗族刺绣是观赏与实用并举的工艺形式,绣品不仅图案精美,具有极高的装饰价值,其反复绣缀的工艺还能增加衣物的耐用度。侗族刺绣是农耕文化的产物。 侗族的刺绣品上,还有些独特的起点缀作用的附属物。如苗族使用的附属物有较厚金黄色纸片,还有铜片和玻璃斤。这些附属物大多为圆形,也间有方形和三角形的。绣在图案上,可以填充空间,组成线条,还可利用它的色泽增加服饰品的光彩。当姑娘们在节日里穿戴上这些服饰翻翻起舞时,人们很远就可看到衣服上的摺摺光彩。 侗族刺绣是广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集纺织、印染、剪纸、刺绣于一体的传统工艺为当地许多妇女所熟练掌握。三江侗族自治县同乐乡境内居住着苗、侗、瑶、壮、汉等民族,他们在这里创造了无比灿烂的文化,无论是物质的风雨桥、吊脚楼,还是非物质的侗戏、侗绣、苗绣都具有吸引力。自古以来,这里的群众穿着很有特色,特别是侗族妇女,头上包着自织的白头巾,上身穿着对襟花衣,两边袖口镶有宽幅花边,衣脚衣叉都配有花边,分层次,胸部另配一块胸兜,因其部位是最能显示技艺的地方,极其花样繁多,有的绣上双龙抢宝,有的绣上金钱葫芦,有的绣上牡丹富贵,有的绣上孔雀开屏等图案,这些就是具有浓厚的原始趣味的侗族刺绣。侗族刺绣的艺术品繁多,头巾图案、婴儿背带、妇女胸兜、布花鞋、鞋垫、烟袋、挎包刺绣等内容相当广泛。 侗绣是刺绣的一种,是侗族人民一针一线在侗布上绣出来的,其风格自然、朴素、大方。侗绣中的精品当属北侗盘轴滚边绣,该绣种仅在锦屏县的平秋、石引、黄门等北部侗族群体中流传。据陈显月介绍,盘轴滚边绣是纯手工制作,历经作模、打面浆、粘布、拟模、贴面、镶边和绣花等数十道工序,制作一件完整的盘轴滚边绣精品往往要花一年的时间。祝你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

广西侗族服饰文化毕业论文

Summary: We can see various forms, a lot of elements in popular clothes, it is extremely extensive that the national subject matter is applied in popular clothes nowadays, have already nowadays become a kind of fashion. This text is started with by the dress culture of Dong in the Chinese ethnic minority, pass to Dong's regional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understand characteristic, line kind, craft and structure of dress of Dong,etc. in depth, on how use and develop Dong element of dress among modern dress, this text is from analyzing the dress of present Dong minority area is started with, collect through the materials, further investigate, make, graduate design works, to ethnic minority dress application and develop new form launch the research in concrete and deep discussion among modern dress, have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hat this text obtains after analysing and researching.

侗族服饰历来是侗族人民追求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侗族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因各地生活习惯有所不同,侗族服饰也多种多样,各有差异。侗族女服饰又分为盛装和便装两种,盛装尤其富于传统的民族特色,荟萃了民族工艺的精华。 侗族的服饰文化早在古时就有记载。唐朝李延寿编撰的《北史·僚传》上有“僚人能为细布,色致鲜净”的记载,反映了当时侗族先民的纺织技术和染色技艺。 到宋朝有关侗族服饰的记载逐渐增多。《老学庵笔记》卷四说:在辰、沅、靖等州,有仡伶,“男未妻者,以金鸡羽插髻”。“女以海螺数珠为饰”。《小方壶斋舆地丛钞》说:苗童(侗)之未妻者“罗汉”,“皆髻插鸡羽”。《黎平府志》载洪饴孙诗说:“高楼翠压千重树,雉尾饵环拜回互”,逢年之正月,“月也航年”时,男子头插鸡尾,穿着古装,吹着芦笙,威威武武。明朝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说:黎平府属“男子科头跣足,或趿木履”,“妇女之衣,长裤短裙,裙作百褶裙,后加布一幅,刺绣杂文如绶,胸前又加绣布一方,用银钱贯次为饰,头髻加木梳于后”,“好戴金银耳环,多至三五对,以线结于耳根。绣花绅如锦,钭缝一尖于上为盖头,脚趿无跟草鞋”。 清朝文献也有类似记载。 还说:“侗人、椎髻,首插雉尾,卉衣”,“罗汉首插雉羽,椎髻裹木梳,着半边花袖衫,有裤无裙,衫最短,裤最长。女子挽偏髻,插长簪,花衫、耳环、手镯与男子同,有裙无裤,裙最短,露其膝,胸前裹肚,以银镊缀之,男女各徒跣”。至近百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各民族的交往增多,特别是清朝“改土归流”的实施,侗族北部方言区的汉化程度十分显著,南部方言区的服饰亦有所变化,唯南部山区的黎平、榕江、从江等地变化不大,仍保持着传统的特色。 这是侗族的绣花上衣,它是将花纹绣在绣片上,然后根据需要把绣片剪成大小不等的块缝在衣服上,拼成整件衣服的图案。 侗族的服饰文化,不仅在史书中有记载,在民间文学中也广为流传。《款词》中有“父寻鸡尾插头,母制暖布盖身”之句;榕江车江的《祭祖歌》也说青年男子皆“鸡尾垂耳边,琵琶抱胸前”。现从江高船、信地一带,青年人每着盛装,还有头包花格帕,上插鸡尾或鹭羽为美的习惯。 传说中黔东南地区侗族服饰有四大款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侗族经过了漫长而艰辛的迁徙才形成今天的分布区域,形成了不同款式的侗族服饰。传说在很早的时候,侗族在从东向西的迁徙中,沿河而上,走到高安时,一部分人顺南江河而上,行至水口、安民等地(侗语称这一带为四脚牛地区)定居下来,在每年一度的八月十五的节日活动中,男青年比赛吹芦笙,女青年就要比谁的裙子漂亮。由于这一带的姑娘,头上挽鬓,并插有三片银冠,上衣敞胸紧袖,穿长裙,裙上有一条条的闪光亮珠,很似孔雀的羽毛。当地群众便把一带的姑娘服饰称为孔雀式。另一部分人迁徙到八洛时,顺洛香河而上,到了贯洞、独洞、屯洞、肇洞、云洞、汝洞等地,侗语叫六洞地区,其中一些人经中潮、佳所、黎平、潭溪到了清水江边的锦屏、剑河、天柱和经洪州到了湖南的通道等地,这一带妇女的服饰为青色衣裙,裙及胸前间有白色,很似喜鹊,当地群众便把这一带妇女的服饰称为喜鹊式。还有一部分人迁徙到银潭,顺四寨河而上,到了黎平的十洞和从江九洞地区,这一带的妇女服饰类似古老的和服,当地群众便称之为和服式。最后一部分人迁徙到了榕江古州,顺寨蒿河而上到了晚寨,侗话叫四十八寨地区,这一带的妇女服饰,简朴古老,显见典型的高山地区风貌。所以,人们将之称为高山式。 侗族的服饰,若以居住的地域划分,可大致分南北两种类型,各具特色。北部地区天柱,锦屏等地,由于水陆交通较为便利,生产水平较高,文化水平较发达。因此,男子服饰的演变与汉族服饰基本相似。唯妇女的服饰除县城地区外,仍保持着传统的特色。以锦屏县平秋侗族服饰为例:平秋地区妇女服饰的盛装,其穿着的布料从种植棉花,纺纱织布,种靛印染、缝纫织绣都是妇女一手操作,展示了她们的勤劳与智慧。外衣大多为青色,右衽圆领,钭襟开扣,托肩彩色滚边,衣长至大腿中部、衣脚有红色内套露出。衣袖平手膀,袖口镶花边。腰系彩色腰带的背后有两条带幛,随着人物走动而翩翩起舞。内衣为白色或月兰色,袖长超过外衣袖口露在手碗上。下身穿青色裤子,脚踏翘鼻绣花布鞋。 头饰和银饰是平秋妇女最讲究的装饰品。她们擅留长发,用红头绳扎发盘在头上再包黑纱帕,脑后别上银簪、银梳,头戴银盘花、银头冠,耳吊金银环;领口两组银扣对应排列,外加钭襟扣两组;颈戴五只大小不同项圈;胸佩五根银链和一把银锁用以镇魔压邪;手腕戴上银花镯,四方镯等。银饰品中有雕龙画凤,鸟虫花草等图案,均为当地匠人所制造,是当地服饰文化的精品。此装具有古朴繁杂,别有情趣之味,银光闪闪,叮当作响。 南部侗族地区的服饰则迥然不同。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因而至今仍保持着较为古老的裙装。南侗善绣,服饰极为精美,女子穿无领大襟衣,衣襟和袖口镶有精细的马尾绣片。图案以龙凤为主,间以水云纹、花草纹,下着百褶裙,脚蹬翘头花鞋。髻上饰环簪、银钗、头戴盘龙舞凤的银冠,并佩戴多层银项圈和耳坠、手镯、腰系腰带,银腰萎,青布包头,下着宽大长裤,穿草鞋或赤脚。盛装时穿古老的牯脏衣、百鸟衣、银朝衣、月亮衣等等。 侗族女子以其乌黑亮丽的秀发和发式多 样著称。她们用茶籽油调水洗发。无论是妙龄少女还是已婚妇女,都以乌黑光亮的长发为美,并挽出各种各样的发鬓,难怪人们要赞叹侗族女子的发式是少数民族中最漂亮的。 从江地区侗族女子发髻的装饰很丰富。她们在发髻上插饰银梳、木梳或彩珠和小银饰,也喜欢用鲜花装饰发髻。从江增冲一带的侗族少女将发髻绾于头顶左侧,上插一枚珍珠,极美。黎平地区侗族女子头戴银冠,银冠由鱼形、蝴蝶形、银币形等银质吉祥物组成,有的还插有各色羽毛。肇兴侗族少女将秀发松松地绾于头侧,饰以麻花形银质发箍和镶红宝石银饰,再将鲜花点缀其间,十分漂亮。镇远报京侗族女子的银冠更加精美华丽,由许多银花组成。黎平和锦屏毗连之地的侗族女子梳盘髻,包三角形头巾。天柱和锦屏等地的侗族女子婚前梳长辫,将辫子盘于头顶,饰有鲜花,彩穗和银链;婚后绾髻,用长帕缠头。 侗族是没有文字的民族,其悠久、灿烂的文化是靠口头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的。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侗族人民将自身一部分的文化特征储存在自己的服饰里,使服饰起到了“文字史书”的作用。 侗族服饰是农耕文化的再现:古越人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民族。侗族是古越人的后裔,直至唐朝才进入阶段社会。在漫长的原始社会阶段,人们共同劳动,种植稻谷,元明显的社会分工,人人处于同等地位,无贵贱之分,有长幼之别。侗族服饰上有许多纹样图案,尤其是妇女服饰及重大节庆男子穿着的“百鸟衣”、“芦笙衣”等完全是图案化的,主要有谷粒纹、桂花纹、梅花纹、花瓣纹、浮萍花、田螺花、水车花等植物纹样,这与农耕经济有着直观的联系。侗族服饰较少反映狩猎经济的动物纹样,如鱼骨纹、虾纹、龙纹等也是与农耕有关的动物纹样。这些纹样特点,其价值取向始终离不开稻耕文化主题。此外,侗族服饰还有大量的抽象几何纹样,如三角纹、菱形纹、螺丝纹等,这些纹样,是人们进行生产劳动在服饰上的抽象化反映。考古资料表明,在我国具有悠久稻耕文化的江南、西南等省区,发掘出土的陶器、青铜器和流传下来的工艺、服饰,几乎都是植物纹样和抽象的几何纹样。这些地区是我国最早耕种水稻的地区,也是百越分布区,侗族自形成民族以来,也主要居住在这个地区。 侗族服饰具有“族徽”标志功能。侗族内部虽然分为“佬、坦、纹”三大支系,但民族意识、民族文化基本相同,民族内部基本上形成鼓楼与服饰两大族徽标志。只要有侗寨就会有鼓楼,鼓楼成为侗族的标志十分明显。而作为侗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侗族服饰,其不可忽视的社会功能之一,是凝聚侗族人的精神,以形成集体的团结、统一、秩序,增强集体为生存而拼搏的战斗力。对于别的民族,它是一种区别的标志,而对本民族,它是相互认同的旗帜,结成整体的纽带。正是这种“族徽”作用而产生的审美原则,使三大支系服饰类型都有所区别。“佬”支系以善绣而著称,即在服饰上是构图精美,图案细致,侗锦是其典型代表。“坦”支系善制陶,反映在服饰上是线条纹样清晰,长褂短裙是其代表。“纹”支系善建筑,反映在服饰上是宽松和谐,素雅端庄。 侗族服饰中的多种崇拜意蕴。侗族是一个信仰多神的民族,相信“万物有灵”,在侗族人心目中,大凡天地间的事物如龙凤花鸟、山川河流、古树巨石、桥梁水井等都能“显灵”,能驱邪除害,是人们的崇拜对象,于是穿上附有这些图案的衣物,以祈求平安无灾,得到神灵的庇护和保佑。侗族是个农耕民族,特别崇拜与稻耕有关的自然物,如山、水、地、太阳、天、雷、谷种、树等。经过几千年的演变,虽然失去了原来的面目,但崇拜习俗却流传至今,反映到服饰上,就有许多与图腾崇拜有关的服饰纹样。谷粒纹与谷种有关,流行于整个侗族地区的“吃新节”习俗就是谷种崇拜的反映。鱼骨纹、三角纹、菱形纹来源于鱼图腾。侗族有许多鱼图腾的神话传说,如大年初一早晨必须有鱼,结婚必须有鱼,为老人送终或祭祖时,也必须有鱼等。水波纹、旋涡纹与侗族水崇拜有关,螺旋纹、龙纹分别源于对蛇崇拜和龙图腾,圆圈纹与太阳崇拜相连,云雷纹源于天崇拜、雷崇拜,齿形纹与山崇拜有关。童帽上常仿动物的头,是为儿童健康祈祷,具有护身符的含义。部分地区妇女包牛角帕,传说与牛图腾有关。许多侗族服饰尤其是侗锦中手牵手的人物图案,正是侗族祭祖母“萨岁”时,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歌,数人吹笙在前导之的踩堂“哆耶”的舞蹈场面的写照。从这些花纹图案中,我们既可以看出侗族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的意蕴,也可感受到浓厚的侗族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 真的! 现在那们竞争的社会 有的当铺都挂羊头卖狗肉 还没借都讲得很好听 借了之后 难商量 难沟通 被绑住的感觉 其实我也遇到很多那种当铺 自从我找到了 中坜仁宝当铺 之后 那种感觉完全不见 觉得 仁宝当铺 跟那些当铺 完全不同 完全不必看人脸色 就跟去银行的感觉一样 服务态度好 以客至上 详细解说 不会有的感觉 店长 人非常亲切 好商量 真心推荐 中坜仁宝当铺 本人亲身经历 也可以上网搜寻看看 风评超好 超多人推荐 中坜YKK对面 非常好找 03-4520077

大数据工程学院  19物联本  罗代英 侗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主要有南部支系和北部支系,不同的地区侗族由于自然或历史的原因侗族服饰有着较大的差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侗族服饰的历史源远流长,其来源于自族,在唐朝之前基本定型,但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吸收外来因素。侗族服饰千姿百态,款式丰富。人们平时穿的平时装比较朴素,讲求实用的效果,而每逢民族传统节日的到来他们都会盛装出席,讲求审美的功效,侗族服饰呈现出千姿百态的美感。侗族女子传统民族服饰很注重装饰的审美,注重朴素和华贵的搭配。根据侗族姑娘民族服装的特点,民族服饰可分为三种款式,分别是紧束型裙装、宽松型裙装和裤装,侗族姑娘的头饰非常有特色,把飘逸黝黑的长发用红头绳扎住,盘在头上,再包上黑沙帕,再在脑后插上别的银簪或银梳等银饰,再装上银盘花或银头冠等头饰;脖子上戴着很重的银环,脚穿着绣花鞋。而侗族男子的服饰比起女子的就比较简谱、大方。他们在头上用青色布包头;上衣穿着立领的对襟上衣,外罩无纽扣的短坎肩,衣襟等处都有刺绣;腰间系着民族传统的腰带;下身穿长裤,裹绑腿;脚穿草鞋或光脚。侗族人喜欢穿戴自纺、自织、自染的服饰。比较喜欢青色、紫色、白色和蓝色的衣服,颜色较深的多用于春、秋、冬三季穿,白色多用于夏季,紫色多用于节日盛装的时候穿。     侗族是一个信仰多神的民族,相信万物皆有灵,凡是世界存在的,如鸟、花草树木、山川河流都会显灵,驱邪避害,所以侗族人们就把这些图案都绣在衣服和鞋子上,能够保佑人们平安健康。少数民族是以农耕为主,与农耕有关的自然物,如山、水、太阳等,在服饰上也有很多与图腾有关崇拜有关的纹样,如鱼骨纹、三角纹、水波纹、螺丝纹、和龙纹等。民族服饰中孩童的帽子绣的都是动物的图案,这是在为孩子祈祷健康,具有护身符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变化,侗族民族服饰传承到现在服饰的样式也逐渐发生变化。不过传统民族的民族习俗还基本保留。在我的家乡如今服饰的颜色多彩多样,最常见的是蓝色、白色、紫色、黑色等。夏天平时穿的便装大多都用蓝色布料,此布料比较薄而透气,冬天平时穿的大多都是用紫色布料,该布料比较柔软保暖,盛装有黑、白两色布料。说起盛装,现在的盛装跟传统盛装有些不一样,讲究的是整体美感,穿戴也比传统服饰相对简单舒服。它有两颜色。一种是紧束裙装,一般用白色布料所做,适穿于夏季;另一种是用黑色布料所做,适合冬天穿。到传统民族节日时侗族的女子拿出珍藏多年的盛装服饰出席,如此的光鲜亮丽,最重要的是饰品的搭配十分到位。世上的人或物都无法做到十全十美,民族服饰也一样,即使很漂亮但穿来麻烦。侗族女子在夏季的时候穿着紧身的类似于肚兜的里衣,一般是紫色和绿色,外面穿着白色或黑色的外套,冬天穿着黑色加厚的衣服;下身穿着棕色或黑色不超过膝盖的民族裙子,用黑布做的包腿布把腿包住再用自家做的绑带绑住,脚穿着黑色的布鞋;女子的头饰用假发包住真发绑到头部上面的正中央稍微偏左的位置盘起来成一个固定的插花包,中间插个红花或银饰,右边插上银梳子,插花包上方插上银花,左边插上含有很多银饰吊坠的银花;而脖子则戴着两根或三根长度约到达腰围的银饰,胸前戴着有蝴蝶形状的银片,腰围也挂两片,这样的穿搭让人感觉整个人都很精神。而侗族男子头上用黑色布料包头;身穿立领的对襟上衣,外穿黑色有很多纽扣的外套;下身穿着长裤;脚穿上黑色的布鞋。如今侗族服饰又出现短袖等各种各样的民族服饰。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各民族的交往增多,侗族服饰逐渐变化,唯有南部黎平、榕江,从江等地变化不大,仍然保留着传特色。 时代的变迁,随着社会的发展,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与中原各地交往加深,与其他民族的交流不断扩大,接受的经济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这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民族服饰现如今越来越大众化,许多旅游景点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把服装改成各种各样的款式,饰品的搭配也多种多样,既可以买也可以租,有许多其他民族来旅游的人大多都来租衣服拍照纪念,这样扩大了的经济收入,而许多商家也都纷纷模仿。   传统服饰有着自己的传承方式,但随着社会生活环境的改变,外来文化的影响,使得传统民族服饰传承这一问题更加迫切。由于社会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侗族传统文化逐渐衰退,这不得不让我们引起重视。为传统民族服饰、文化得以保留,我们必须深入研究侗族服饰的历史和渊源,找到传统民族服饰变迁的途径,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传统民族服饰继续传承,达到既能生产经济效益又能传承民族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论文

中华民族地大物博,拥有五千年古老的历史 文化 ,在这历史长河中先辈们创造出了无数的历史奇迹:万里长城、秦兵马俑、北京故宫……这些奇迹让炎黄子孙感到自豪,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高二关于 传统文化 的 议论文 五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关于传统文化的议论文五篇1

历与中华文化若后若先之先古文化,或已夭折,或已失其独立自主之民族生命。唯中华能以其自创文化独立于其民族生命,至于今日岿然独存。

因此,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应该传递灿烂的中华文化,守卫我们的文化家园。

从这一刻起,我们不要沉醉于那些糜烂的情爱歌词,不要依恋于乱竹丝耳,踏上文化的故土,让余秋雨告诉我们他的“千年一叹”是在叹谁的心坎。让冰心告诉我们,她的“繁星”点缀了谁的世界;让海子告诉我们,“那片海”在春暖花开时润色了谁的眼。

在历史的长河中,掏出一抔闪着光的沙土,细细掏尽。拾出经典,珍贵地收好我们的祖先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继承与发展后再传递给下一代,让中华文化在我们的守卫下闪烁其迷人的光芒。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自豪。中华节日文化则是一曲唱不尽的民乐,品不透的茶茗。

新春佳节,寄寓于合家团圆; 清明 节,着意缅怀故者,抚慰亡灵;/端午之晨,龙舟竞发,唱尽胸中豪情。可以说,每一个佳节都承载着华夏儿女源自民族本性的希望和祝愿。

欢度传统佳节,是中华儿女在用最自豪的方式传递、守卫着瑰丽多彩的中华节日文化,皆因中华节日文化乃是联系血脉骨肉之情的纽带。

来吧!让我们浸足于清泉,沐臂于月光,听古代圣贤佳人在耳边低声吟唱,享受民族风俗,浴心波涛,感受今朝人生美满幸福无比。这就是欢度传统佳节,传递、守卫中华文化过程中萌发的强烈的民族文化自豪感与神清气爽啊!

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注重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因为,保护文化遗产,才能向世人标识我们古老东方的命脉所在,让绚烂的东方文化一代又一代地传递给我们的子孙。

传递、守卫中华文化,是让经典文化的光芒在历史长河亘古不息,是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的萌发源泉,是向世人展示古老东方的命脉所在的标识。

所以,每一位炎黄子孙都应将中华文化的传递与保卫视为己任,守卫我们的文化家园。

高二关于传统文化的议论文五篇2

中华,是一条金光闪闪的巨龙,她孕育了所有的炎黄子孙,而经历过千百年时间的洗礼后,又传承给炎黄子孙许多精神上的文化!

爱国诗人陆游说“位卑未敢望忧国”。是啊,从古至今,有许多人,他们热爱祖国,为祖国而奋斗。岳飞是一名抗金英雄,正是由他带领的岳家军,使金军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而诗人文天祥面对元军宁死不屈,以身殉国,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他的伟大精神将永垂不朽!

孝悌友爱,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孝顺父母,尊敬长辈,更是一件首要的事。例如东汉时期的孝子黄香,他帮助父亲料理家事,还在寒冷的夜晚用体温温暖父亲冰冷的床。而黄香的孝行让我在感动之余多了几分敬佩。

当然,孝悌友爱很重要,尊师重教却也不可缺少,老师教给我们知识,也帮我们养成使我们终身受益的好习惯。伟大的领袖-是个极富感情的人,他很敬重他的老师徐特立,不仅请徐老吃饭,还送给徐老在当时很珍贵的呢子大衣和暖水瓶,正是-对徐老无微不至地关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从小,父母就 教育 我们讲诚信,上学后,老师也要求我们诚实守信,不欺他人。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甚至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由此可见,诚信是多么重要!

“中国信义妈妈”李雪英,她打工7年为儿子还债75万!有人说她傻,儿子欠的债务,母亲没必要承担。她却坚定地说:“怎么可以欠人家的债呢?咱一定要还!“李雪英四处找工作,一干就是7年,她最终还清了欠款。她的 事迹 一经传出,便感动和影响了无数人!

“外甥有理打得舅”讲得是包公的 故事 ,他便是明礼守法的典范,他断案时务求公正,不畏强权,不徇私情,包拯的从舅仗势霸占田产,不仅被包拯没收了田产,还被包拯打了一顿。所以,我们要积极学习他刚正不阿,执法严明的精神!

我们每个人也都应该勤学励志,历史学家司马光少时好学,他做了一个“警枕”,只要晚上读书枕在“警枕”上一睡着,他就会马上惊醒。还有西汉时的匡衡,凿壁借光只为了读书,那么微弱的灯光却使匡衡读得津津有味,我们现在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难道不应该好好学习吗?

我们应该让这些沉淀在时空中的传统文化重新复苏,散发耀眼的光芒!让我们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吧!

高二关于传统文化的议论文五篇3

所谓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一个民族丰富的特色,一个国家独有的标志,一段历史熔炼的精髓。

中国的传统文化可谓是五彩斑斓了,可以是建筑,书籍,服饰,它包罗万千,丰富广博。就如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性的神物“龙”的形象。其实龙本不存在,它只是古代的人们为拥有神奇力量的向往,因此作为自己民族的图腾,有着鹿角、虎须、蛇身、凤爪等多种特征,融合了多民族的文化。龙就似我们我们中华民族,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伟大神力向往的美好理想。

“中华汉字,生动形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就是汉字了,这也是我们“传播文明,盖世无双”的传统文化之一。它的特点嘛,就是“ 对联 形式,汉子独创,左右工整,能简能祥,既便言志,又供观赏。”说起汉字我们无不想到书法文化。值得赞扬的是,即使书法的年龄远远大于我们现代人,但我们间的距离却似穿越的效果。在此,我也是书法的传承者之一,它的美感“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狂草奔放,凤舞龙翔,”我也深有体会。对于写书法的传统用具——毛笔,柔软优雅,创作的字体有胖有瘦,或直或曲,时而粗糙时而顺滑,无不体现着各种线条的美感,无不透露着写作人当时的心境。然而西方人用的钢笔却只能将字死死地呆呆地“刻”在纸上,所以西方国家没有书法这一说。这就是中华民族先辈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值得我们华夏子孙传承。说到书法,我便想起中考语文要提高分值,会在书法和文言文方面加以重视,这样一来就对我们中学生了解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做了进一步的要求,传统文化进入校园考场啦!由此可见,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我们也应该了解重视它。

反观我们现代社会,经历多次战事,以及全球化资本主义的冲击,一再使得文化的传统根基早就如同一片风中摇摇欲坠的枯叶。再加上我们的经济日渐富裕,西化的生活方式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也越来越普遍,但这也不能是我们的心灵感到满足。如何重新找回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美感,继续传承它呢?那就得扎根于我们的生活,就当我们对传统文化多一些关注,多一些了解吧!

高二关于传统文化的议论文五篇4

传统文化,是什么?大家也许都非常的好奇,有人说“传统文化”就是从古到今流传下来的习俗,难道古人流传下来的习俗都是传统文化吗?

传统文化是中国从古代时就开始流传到现在的知识,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就是打开成功之门的一把钥匙!而从古流传至今的知识文化更应让我们细细品阅!古代时,有许多诗人、书法家流传下来的著作,而古时书法者们所留下来的书法作品,正应该体会书法的美秒感觉知意境。古代诗人所流传下来的诗,之所以被人们称为古诗,皆是因为是古人们所作的诗,且其中蕴涵了古时人们的才智,知识是有多么的令人惊叹!古时,小故事情节所融入一体的并不是微小说,而是文言文,文言文简洁、虽少,但是寓意却很能表现出事情经过、发展、结果,将本应大篇大篇的语言浓缩到了只有一小段的文段,这令我也是深深的佩服!传统顾名思意,也就是非常正式,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些事物!

传统文化,我们也是知道的,从历,我们大略地就可以明白古时候发生的许多事情,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的重要史实和发展的基本线索,也是理解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这也就是一个具有很大地蕴意!传统文化也就必须让人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情感和思想,参加传统礼仪和传统节庆活动,了解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

我喜欢传统文化中的音乐,因为我觉得古时候的音乐听起来十分清雅,给人带来一丝清凉意,还有心也如湖水一般平静了,其中,我最喜欢古筝了,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件十分好玩的事情,总是看别人表演弹古筝的时候,我总是会心痒痒的想去弹,我好多次幻想,难道是自己的爱国意识萌发了还是对中华古代所发生的事情感兴趣吗?除了古筝外,当然还有其他的乐器我也喜欢啊!葫芦丝啊,琵琶啊,我都非常喜欢听的,也许是因为它们是传统,从古时候流传至今的古代见证物,所以我很喜欢它们,这也是我喜爱传统文化的缘由。

而现在,传统文化也增加了在文化内容这一块儿的比重,在中考中,高考化学考试也都增加了比重。这也就是说明了传统文化进入高考、中考了!既然现在传统文化如此之重要,那我们在学习中,生活中都会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

传统文化培养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当今的我们,连普通的知识都学不好,又怎样去体会传统文化的广大渊博呢?所以,我们都从最开始的小知识学起,一步一步地有了前进的动力,你也就会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去体会传统文化的奥妙之处了。当然,你也能品阅到传统文化所带来的美感与文化的意境!

有一种文化叫传承,还有一种知识叫努力!将祖国的文化继而传承下去,这便是传承文化!让以后的子子孙孙都了解在古时候所产生的知识文化的博大精深!

高二关于传统文化的议论文五篇5

我的外婆家在江苏,属于江淮一带,爷爷奶奶家在辽宁沈阳,两地的传统习俗有些不同。

昨天周六,一大早,外公外婆就买回来大包小包许多食材,“今天什么节日?”我有点好奇,“明天 冬至 ,就是大冬,俗话说‘大冬大似年,北方饺子南方汤圆’”,北方过年大年三十包饺子,我们江淮是包汤圆,所以我们今晚包饺子吃,明天早上吃汤圆!”“哦,耶!”我开心地欢呼起来,“我们家真好,南方北方的习俗都有呢!外婆,我来帮忙,我们早点包饺子和汤圆啊!”“呵呵,看你这个小馋猫急的!”妈妈笑道。“饺子皮我揉,这个我拿手”,爸爸自告奋勇道,“汤圆的豆沙馅儿还是我来!”外公得意地自夸道,“这自制的豆沙馅儿,可是买不到的好吃哦!”“呵呵……”

下午,写完作业,我突然闻到了很香甜的味道,来到厨房一看,果然是外公把豆沙熬好了,好香啊!我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一旁在和饺子馅的爸爸乐了,“饺子馅你也来一口吧!”“那是生的,我才不上当呢!我也来包!”

一切准备就绪,外公外婆包汤圆,爸爸妈妈包饺子,我两边忙着,“外婆,其实,这南方北方的饺子和汤圆其实根本是一样的,你看,都是把馅儿包到皮儿里,只是南方用米粉,北方用面粉!”“嗯, 总结 的准确”,外公赞扬道,“寓意也都是希望一家人团团圆圆,把幸福和祝福随着馅儿包进去”,外婆跟着总结道。“嗨,你怎么把饺子馅儿包到汤圆里去了!”妈妈惊呼道,我低头一看,包错了,“这样也好,你们看电视上,菜汤圆的做法也很多,今天这是我为大家做的菜汤圆哦”,“哈哈,不错,再包几个菜的吧!”外公高兴地笑道。一家人都哈哈大笑起来。暖暖的亲情,洋溢在温暖的屋子里,洋溢在我们每个人心中。

我觉得很幸运,我常常可以感受到南北方两种传统文化。虽然南北方传统文化有些不同的地方,但是对家的爱,对家人的爱,都是一样的。传统文化让我们家更加和谐欢乐!

高二关于传统文化的议论文五篇相关 文章 :

★ 关于传统文化的满分议论文5篇

★ 高中传统文化议论文800字范文

★ 弘扬传统文化的优秀高中作文5篇精选

★ 关于传统文化的优秀作文范文5篇

★ 传统文化话题的高中作文

★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优秀作文800字高中5篇

★ 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5篇

★ 关于传统文化的满分议论文5篇(2)

★ 弘扬传统文化5篇高中作文欣赏

★ 传统文化议论文800字

在我眼中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的 文化 历久弥香。传统在历史和文化中孕育,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 传统文化 议论文 五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传统文化议论文1

中华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深入精髓,让人深深的震撼,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华传统文化渐渐淡化,近年各种损坏传统文化的事情侵入我们的内心。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离我们越来越远。

面对物质的-,尊严应该如何存在?十几年前的一个春天,韩国某公司的女老板以员工没按照她的吩咐去休息为理由,喝令全体中国员工下跪。一百多名员工迫于无奈跪下,唯独孙天帅刚直的立在原地。女老板恶狠狠的威胁说不下跪就开除,孙天帅很坚定的说了一句“我是中国人”后愤然离去。孙天帅用实际行动证明尊严实实在在的要重过各种物质甚至于是生命,有尊严的人面对权贵不卑不亢,面对不义之财不馋不贪,面对不公之事不忍不避。一个人有了尊严便有了支撑生命的灵魂的骨架。一个民族有了尊严,那么这便是一个充满希望,不可战胜的民族。

面对日渐冷淡的人心,爱心该何去何从?有这样一位老太太,她的住房是由五个子女凑钱买的,面积不大,卧室只有不到十平米,她的柜子还是她结婚时候从旧货市场买的,桌子跟椅子都有几十年的“高龄”了。她就是中国当代家喻户晓的人物,杰出的豫剧大师常香玉。建国后,她用自己的演出收入为农民捐献了 拖拉机 ;抗美援朝时,她和丈夫在各地巡回义演,为志愿军捐过飞机;十年-后,她把补发的所有工资作为党费全部上交。爱心是永不低头、永不屈服的铮铮铁骨,是人类走向兴旺和发达的希望和灵魂。爱心是阳光,温暖每一个人,驱散所有黑暗,爱心是绵绵不绝的江河,流遍世界各地,一个充满爱心,懂得团结互助的民族拥有不可战胜的刚毅。

面对日益物质化的世界,梦想在哪里生根?“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陈欧用自己的行动来阐释自己的梦想。他也曾经失败过,他也曾经失落过。“蜗居,-婚,都让我们撞上了。别担心,奋斗才刚刚开始,80后的我们一直在路上。不管压力有多大,也要活出自己的色彩,做最漂亮的自己。”“我们做的是自己,为了梦想而奋斗。只要努力、自信,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代言人。”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他凭着对自己梦想的追求,终于取得了事业的巨大成功。

尊严,爱心,梦想,这些只是我们精神世界折射出来的一小部分,但当我们真正地做到了,才是真正地把握住自己的人生。

高三传统文化议论文2

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的文明古国。我想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与内存的活力。

前不久,有两件事情引起了格外关注。先是孔子、老子两位古人画像被穿上西装,打上了领带,或为商家推出衣服的品牌代言人;再就是韩国人宣称孔子、西施、李时珍是韩国人。这两件事都有些可笑,却也促使我们 反思 自己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传统文化是民族内在的灵魂和血脉,是古人对民族的身份证明,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统一的纽带,是中华儿女和睦相处共同繁荣的家园,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发源地,是中华民族的动力。

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传统文化不怎么尊重。在20世纪中后期,文化革命使得中国文化元气大伤。固然传统文化有缺陷,它的封建专制思想,纲常名教和等级尊卑观念,它保留了。然而世界上又有哪个民族文化是完美无缺,无懈可击的呢又有哪个民族对自己传统文化的鞭挞、摧残得如此绝情呢恰恰相反,我们到处可见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爱惜和保护。它包括一片街区,一栋楼宇,一所宫殿,都可能保存其原物风貌,尽可能给后人留下曾经的情感记忆和历史文化。

有缺点我们不是不可批评。我们大家一贯主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一再强调立足时代,推陈出新。只是我们这样做的时候一定要非常慎重,致力于挖掘其永不糜灭的精神力量,弘扬高贵的精神品格,以此丰富我们的时代精神突现民族个性。

实际上,彻底否定传统文化是不可能做到的是事情。既然他不能像包袱一样仍掉,就不如好好的对待它、尊重它、改变它、更新它,使之注入新的精神活力和血液,让他焕发神采。激发他的活力、清理、挖掘、弘扬其中有价值的因素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当年梁启超曾说:“我们希望我们的青年,第一要做一个尊重爱护本国传统文化的诚意。第二要用那西洋人研究学问的 方法 研究它,得它的真相。第三把自己的传统文化综合起来,还拿时代文化补助它,使它成为一个新的文化系统。

文化是灿烂的,也脆弱的。它需要我们精心的照料和培育,而不是随意的亵渎与践踏。

高三传统文化议论文3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是五千年历史长河沉淀的最耀眼的明珠。它们久经打磨而更加韵味悠长。行走在过去和现在,我从地上拾起一颗美丽的珍宝——诗词。

很小很小的时候,我便在妈妈的影响下接触了唐诗。它们比儿歌更加朗朗上口,比音乐更加婉转动听。手捧一本《唐诗三百首》,我喜欢指尖划过书页上带有淡淡墨香的诗句,喜欢从唇间轻轻吟出两句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我与诗词的缘分,大概就是那时结下的。

现在,我仍然喜欢诗词,那份最初的,纯粹的爱。学业压力渐渐增大,我读诗、写诗的时间少了,我便愈加珍惜地品味我与它一起的时光。

独坐床边,拿起一本诗词翻阅。比起诗,我更喜欢词,因为律诗虽然工整,但总给我一种束缚感,而且相似的句式与词相比,略显乏味。特别喜欢宋朝女词人李清照的词,婉转柔美,淡淡的,淡淡的,引起千丝万缕的愁绪。“凄凄惨惨戚戚”几个叠字就倾尽心头所有的愁,“载不动,许多愁”,愁重舟轻,舴艋舟都载不动的愁,这痛苦该多大,哀愁该多深啊!李清照的词多是伤感的,这与她的经历密切相关。她国破家亡的悲伤,通过哀婉凄苦的诗句直抵人心。多数时候,我读诗并不完全懂其中之意,但这并不影响我对它的喜爱。像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执 手相 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不需多言,一切尽在不言中。对于唐诗,我最喜欢的一是那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虽然后来得知作者的人品与诗句不符不免失望,但对诗本身仍十分喜爱。二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些诗句引起了我内心深处的感动与震撼,又难以言表。或许我与诗词就是这样,一切尽在不言中,心灵的感触胜过了千言万语。

诗词,是无比美丽动人的,它是一种情感的美丽载体。把它传承下去,不仅仅是这样一种形式的学习,而是学会如何用最美的方式表述内心的情感。我有时有了灵感,便常常写些诗保留下来。往后再看时,回味无穷。我们都应传承这种美好的文化,让它们永久在历史长河中闪耀。

高三传统文化议论文4

中华传统文化有独特魅力,总那么使人着迷,吸引了无数的人:诗词读着儒雅,昆曲听得沉醉, 对联 用得巧妙……我们都有责任传承属于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而我与传统文化的紧密接触,是一段在淡墨浓墨,点染河山中的难忘 故事 。

七岁那年,我第一次接触到了 国画 。爷爷对国画情有独钟,每次都手把手教我国画。我那时不懂事,总觉得画画这种东西谁还不会?便总想挣脱爷爷的大手“任意妄为”。爷爷也不恼,依旧慈祥温和地告诉我:国画的精髓便是静和谦,每一笔都是静与动的中和。我那时当然不懂,只是之后安分了许多,在爷爷苍老与温暖的手中,体会着运笔的温和与缓急,静下心来。

后来,我长大了些,爷爷更苍老了,而他与我最难忘的联系,仍是国画。爷爷八十大寿时,我亲自画了一幅红海棠送他。看着那笔墨,我才发现国画的红是隆重而不轻浮的,绿是沉静而不黯淡的,恰如那红海棠静绽芳华。这幅画装裱后一直放在爷爷的卧室里,将庄重与沉静的魂带入我和每一位家人的心灵。

小学将 毕业 ,我仍成长着,国画也算我的一技之长了。一次艺术节我报了国画,却因没有时间,直接将过去我的得意之作中的一幅交了上去,却并未得奖。爷爷听后教训我:国画虽古,也是有人格的,不准被人侵犯它的尊严。再好的画技,若没有认真的灵魂作支撑,便是黔驴技穷,也不尊重自己。我在这一次教训中领悟,国画也有作为高雅艺术的尊严,从此我不再轻慢,在任何事上都认真对待,尊人尊己。

而在去年暑假,爷爷过世的消息却突然传来,让我几近心碎。我独自坐在屋子里,看着墙上挂满的我成长的痕迹,它们都有爷爷爱的影子。我又想起了那静静绽放的海棠,此刻它定还将美留于笔纸,静静展现它的美吧?它随时都是孤独的侠客,人间的仙子,它的情怀挥之不去。我突然明白了爷爷的用意,国画的美是永恒的,它用爱感染我,于笔墨间教我谦和,教我沉静,教我庄重,教我正直。这些,都在将我培养成一个真正内外兼修的中国人!经历人生沧桑的爷爷,明白这笔墨丹青的真谛,而我,也通过这明白了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不论何时,我都应将国画的魂,将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传承下去,因为这,也是每一个有爱有灵魂的中国人的心愿……

世事变迁,唯有一个民族最本真的文化之美能传承下去。也许丹青背后无关你我他,无关发生了什么,总能让我们受真善美的熏陶,自发做些什么。这就是我与国画,与传统文化的故事。

高三传统文化议论文5

每一次指尖轻触琴弦的触动,每一次琴弓擦弦而过的轻颤,都带动着人的心弦,诉说着一个又一个优美而凄婉的故事,二胡,中华传统文化,民族之乐!我与它紧密接触,用心传承!

就在我还在牙牙学语时,母亲便为我带来了二胡这位朋友,我便开始练习二胡,可是渐渐它便不再是我的朋友,我开始对它厌恶,避之不及,因为妈妈总催我练习,二胡也没有好听的声音,拉起来手还很疼……

窗外淅淅沥沥下着小雨,天阴沉沉的,压得人仿佛喘不过气来,我无奈的看了看手中的二胡,叹了一口气,心中十分烦躁,心想:什么《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么难拉,烦死了!这时楼下的小伙伴喊我下去玩,可妈妈出门时说不让我下去,于是我只好作罢,重拾二胡,带着万分仇恨,拉了起来,刺耳的声音,令我更加烦躁。

终于我有些受不了了,拿起手机,想到有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部影片,于是便抱着玩乐的心思打开电影,想看看影片中的二胡拉得有多好!——-一阵飞鸟飞过,绿树青山,一位佳人出现,是那么的美丽,此时一阵婉转的二胡声响起,是那么的柔美轻快,我被带入到音乐中。在梁山伯与祝英台无法喜结良缘时,那凄惨的幽怅的二胡声,仿佛一下子捏住了我的心脏,让我难受的说不出话来。在梁山伯化为怨灵哭诉时,黄沙漫天,二胡声也变得低沉愤怒,仿佛在批判控诉封建不自由婚姻的罪恶。我一口气看完了整个影片,意犹未尽,时而缓,时而急的二胡声还在我的耳边回旋,余音绕梁。我感到这才是真正的二胡,真正的传统音乐,是在用心演奏,用心在传承。

我轻轻拿起一旁的二胡,端正心态与身姿,开始拉奏。一边拉,我一边回想影片中的一幕幕场景,有欢快轻松,也有沉重愤怒,我仿佛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我仿佛与曲子融为了一体,二胡的琴弦时而颤动时而平缓,琴弓时而悠长,时而停顿,我拉奏的曲子好像是一个故事,诉说着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也诉说着我自己的心事。我忘我的拉奏着,直到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时,我好像沉浸其中,无法自拔。我感到了二胡的精髓,中华民族音乐的精髓。我是在用心演绎,用心传承,即使自己的胳膊再酸,手被划破,也再也不在意。我与二胡有了亲密的接触!

是啊!“天降大任于斯任也”,每一位炎黄子孙都有义务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我也不例外,与二胡的一次紧密接触让我理解了传承的真正含义,无论前方的路有多么的艰险,我都会坚持下去,将我们的文化传承下去!

高三传统文化议论文五篇相关 文章 :

★ 高三传承文化的议论文800字五篇

★ 关于传统文化的满分议论文5篇

★ 传统文化作文高一五篇

★ 弘扬传统文化的优秀高中作文5篇精选

★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优秀作文800字高中5篇

★ 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5篇

★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800字合集5篇

★ 弘扬传统文化的高中生演讲稿的相关文章五篇

★ 弘扬传统文化800字演讲稿五篇

★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主题演讲稿五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