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博士研究生论文设计

发布时间:

博士研究生论文设计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指南

博士论文是由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所撰写的学术论文。它要求作者在博士生导师的指导下,选择自己能够把握和驾驭的潜在的研究方向,开辟新的研究领域。由此可见,这就对作者提出了较高要求,它要求作者必须在本学科的专业领域具备大量的理论知识,并对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有相当深入的理解和思考,同时还要具有相当水平的独立科学研究能力,能够为在学科领域提出独创性的见解和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因而,较之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具有更高的学术价值,对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开题报告的目的、意义

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基础,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

开题报告是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撰写并由导师审查批准的学术文件。准备开题过程是导师对博士生进行课题指导的重要步骤,也是师生在所选课题范围内共同切磋,整理、确定论文思路及主线的重要科学活动。

开题报告是博士生向由本学科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汇报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依据、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案等,即汇报博士学位论文“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由本学科专家进行集体审议,检查学位论文选题是否正确、研究内容是否恰当、研究方案是否合理,同时也检查博士生对拟进行的研究题目理解是否深入、对相关研究领域研究现状了解是否全面、为进行课题研究所做的主观与客观上的准备是否充分等。在此基础上,评审专家还将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论文的科学思路、研究方法等重要问题提供咨询、建议和帮助,使论文工作的.方向、内容和方案更为合理。

二、开题报告工作安排

1、博士生必须将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面材料提交导师审阅,经导师同意后,方可进行口头报告。

2、由各博士点组织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博导、教授5~7人,组成开题报告评审小组,听取博士研究生的口头报告,并对报告内容进行评议审查。

3、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时间由博士生导师根据博士生工作进度情况确定,但一般应于入学后的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最迟应于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

三、开题报告的内容

1、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3、主要研究内容;

4、研究方案;

5、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

6、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

7、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

8、主要参考文献。

四、对开题报告的要求

1、在掌握大量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在该研究方向上(特别是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近年来取得的主要进展、主要研究方法及已有成果进行全面的介绍和分析,对引用的文献和论述要准确注明出处。

2、明确阐明课题研究的目的和课题的理论水平及实际意义。

3、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应在50篇以上,其中外文资料不少于二分之一,参考文献中近五年内发表的文献一般不少于三分之一,且必须有近二年内发表的文献资料。教材、技术标准、产品样本等一般不应列为参考文献。

4、开题报告应以正规答辩的方式进行。博士生进行口头报告的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书面报告的字数应不少于万字。

五、评审工作

1、开题报告的评议结果为通过或不通过。口头报告及答辩结束后,评审小组应举行内部会议讨论是否准予通过,并对通过的报告提出补充、修正意见。

2、开题报告结束后,评议小组要填写《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评议结果》并上报学生培养处,内容包括论文选题的合理性、可行性及对文献综述、博士生的工作能力等方面的评议。

3、对通过的开题报告,博士生应根据评审小组的意见进行修改,经导师审阅通过后,交学科部研究生秘书保存。学生培养处定期组织专家小组对开题报告进行抽查。

4、未通过者必须在三个月内再次进行开题报告。第二次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仍未通过者,将按《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第22条规定进行处理。

5、博士生在申请博士学位时提交的博士学位论文,其研究方向和主要内容应与开题报告基本一致。论文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变动时,必须重新进行开题报告。

六、开题报告保存

开题报告结束后,评议小组应将开题报告及《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评议结果》上报各学科部教学秘书,并由学科部负责保存至学生毕业后一年。

学术写作注意事项:

一、结构

二、基调

三、措辞

四、语言

的重要影响。新会计制度对当前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业务经验以及能力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细化引导具体财务管理工作内容,相应的对于财务报表、财务核算和整理方面的监督管理能力提出较高要求。财务管理工作实际进行中,需要坚持着低碳、环保和节约的理念,遵循着人性化和科学化的管理原则,更好地符合新会计制度的设计要求和细节标准,充分保证利益海【】天【】论【】文

(以经济学博士论文写作为例)博士论文的写作,实际上是攻读博士学位课程的深入,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学术训练。在高校经受专门学术训练的莘莘学子们,往往借助学位论文凝聚并展示其多年孜孜求学付出的心血。博士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总体而言是比较高的,它们构成了一国学术成果的重要部分。北京大学一位教授在谈及博士论文写作时,曾把博士学位论文比之为一个标竿。博士论文对写作者而言,真好像是一个标竿,倘若跳不过或勉强过关,只能说明写作者的学问还没有做好,功夫不够扎实,还没有资格戴上博士帽。经济学博士学位论文也是如此,合格的博士学位论文,可以说是写作者跨过标竿,进入了经济学学术殿堂。笔者不揣浅陋,拟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经济学专业,对博士论文写作中的几个有关问题谈点认识体会。论文选题:重要的起点博士论文同写作别类文章不一样,首先要选择好适合于作为博士论文的题目。在许多博士生导师来看,论文选题是“重要的起点”,博士生们在确定选题时应特别注意:首先,论文选题值得做。所谓“值得做”,即指有理论价值,下功夫研究有可能在理论和方法上有所创新,甚至还有可能对本学科的发展有所贡献。由于经济学是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因此选题还必须考虑研究此问题有无实践意义。惟有既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才是值得做的课题。论文选题我能做,能写好。确定这个选题能否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积累,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长处,这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如果随意抓一个热门的课题,即使这个课题有较高的理论价值,也不一定能写好。这是因为该选题同自己的长期的知识积累、兴趣以及长处相脱节,不能发挥比较优势,写作起来不免吃力,甚至有可能难以完成。选题不宜过小或过大,而应当是小题大做,即所谓“小题目,大文章”。“小题目,大文章”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做深做透,还宜于控制,使研究成果比较坚实。好的选题,题目看似虽小,但深度和厚度却较大。做学术论文,研究要单刀直入,切忌贪大求全,四面开花。选取前人没有研究和涉猎过的课题。从新的角度选题,使选择的课题和论文题目具有开拓性、独创性和新颖性。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有深度有新意的研究成果。尽量选择对自己有长久研究价值的选题。博士论文毕竟是阶段性的研究成果,这个成果虽然很重要,但不一定都能作为自己今后开展研究工作的出发点。从长计议,应当尽量选择围绕此问题,能长久做下去,作为自己写作博士生学位论文的选题。规范引用学术文献学术论文,特别是博士论文的写作,是学术规范训练的第一步,是一个“规范”而得出的成果。所谓学术文献引用的规范,首先是指要重视注明引文的出处,这是学者著述中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则。学术是一代又一代积累沉淀下来的。因此,任何论文的观点和论据不可能全部都是自己的,部分甚至某些重要观点或论据是引用别人的,这是允许的。但是,引用了别人的思想观点或论据,必须注明,注释不能含糊。这一方面体现出对他人成果的尊重,另一方面也便于评阅人和读者了解论文材料及观点或论据的来源。学术研究虽然总是在吸收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层楼更上的,但学术引用也应有个度,不能不加节制的过度引用,这也是学术规范的一个基本要求。一篇10万字左右的博士论文,如果参考文献太多,大量引用别人的成果,那么还会有多少观点和内容是属于你自己的呢?在时下的大学校园里,抄袭和剽窃是表现最为突出的学术腐败现象。抄袭他人之作几乎已成了一些大学研究生的公开秘密。写作博士论文难免会有学术文献的引用,但必须把握好度,这个最基本的限度,就是读起来能让人觉得论文确实是你花功夫辛辛苦苦写出来的,而不是从前人或当代学人那里抄袭而来的。恰当使用数学工具多年来,经济学在中国被归类为文科,加之许多年岁较大的经济理论工作者不熟悉现代数学知识,因此,经济理论研究普遍存在缺乏定量分析的现象。近些年来,在中国经济学界相当的人中又出现了过度滥用数学的另一个倾向,经济学几乎成了数学的分支。在高等经济类院校的研究工作中数学化包装越来越明显。有的博士研究生刻意追求数学化,不论是懂或不懂,需要或不需要,都硬要在写作的论文中加进一些数学公式和数学模型;有的博士研究生还喜欢故弄玄虚,本来可以用几句浅显易懂文字表述的结论,却用许多人看不明白的数字、公式进行推导,搞“数字游戏”。经济学运用数学分析虽然是必要的,但是经济学理论研究不能单靠数学工具,数学只是经济学理论研究工具箱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它只是为理论生动直观地或需要定量的表达,提供了可能的方式。经济学是对大量社会经济现象加以分析和科学抽象才能得出结论的学科。高等经济类院校的博士研究生在从事研究工作或写作博士学位论文时,既要重视运用数量分析工具,注意克服以往忽视运用数学的缺陷,适当增加经济数量的成分,但同时又必须特别重视克服近年来在一些人中出现的滥用数学和搞“数字游戏”的错误倾向。树立良好的学风和文风对任何一个做学问的人来说,良好的学风和文风都是非常重要的。高等学府的博士研究生做学问事,首先要做学问人,理应树立良好的学风和文风。首先,要唯实求是,端正学风。博士是最高学位。博士研究生作为高层次人才,任何时候都应珍视自己的学术声誉,不能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违背学术道德。对于自己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尤其是在对自己关系很大的博士学位论文写作过程中,无论是提出问题,运用数据资料,还是推导结论,都要有一种老老实实的态度。第二,不仅要端正学风,而且要有良好的文风。在时下的青年学子中流行着一种不良的文风:写文著述晦涩难懂,夹缠梗阻,噎塞不通,句义不明,文义模糊,让人昏昏然不知所谓。现在的高等经济类院校里,有的博士研究生写的东西,不仅别人十分费解,弄不明白,不堪卒读,甚至连自己也说不清楚有些图表和名词术语的确切含义。

博士论文机械设计研究

机械设计毕业论文研究方法如下:1、实证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研究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2、调查法:调查法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通过访问、开调查会、发调查问卷、测验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现象的材料。3、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指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受训学员研究分析,培养学员们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及执行业务能力的培训方法。4、对比分析法、指标对比法:是依据客观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通过同一数据的不同比较,借以对一定项目作出评价的方法。5、思维方法:思维方法又称思想方法、认识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6、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内容分析的过程是层层推理的过程。7、文献分析法:文献分析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

国内主要学术论文(仅列权威刊物、核心刊物、第一或唯一作者)1. 中日在机械技术史和机械设计方面的国际会议综述,《中国科技史杂志》,2007年第1期。2. 穷波讨源 酌古御今 ——《中国建筑图学文化源流》简介,《华中建筑》,2006年第10期。3. 中国建筑图学的科学成就及其文化内涵,《华中建筑》,2005年第6期。4. 第四届中日机械技术及机械设计国际会议评介,《中国科技史杂志》,2005年第2期。5. 王祯《农书》的图学成就及其历史地位,《古今农业》2005年第2期。6. 郑和铜钟及明代铸造技术的科学成就,《船海工程》2004年12月。7. 张衡的图学实践及其思想,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科学技术哲学》2004年第4期B2,全文转载。8.真修混沌还是假修混沌,《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9.《营造法式》中的图学成就及其贡献¬¬¬——纪念《营造法式》发表900周年,《华中建筑》,2004年第3期。10.张衡的图学实践及其思想,《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11.中国古代有色铸造技术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初探,《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4年第2期。12.宗炳的透视理论及其图学思想,《自然》,2004年第1期。13.从《器象显真》看西方工程图学的引进,《工程图学学报》, 2004年第1期。14.《墨子》中的机械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第4期。15.The Perspective Theory of Zong Bing in the 5th Century of China,《CADDM》 Computer Aided Drafting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2003 Volume 13 Number1-2。16.《西清古鉴》的图学成就,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8月。17.中国古代工程图学及其现代意义,《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卷第2期。18.《老子》技术思想初探,《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技术哲学与技术史,2002年第4卷第2期。19.“第九届数学教育国际会议(ICME9)简况,《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第5期。20.“《老子》中有关机械的论述及其思想”,《中国机械工程》2001年,第12卷,第4期。21.“《老子》中的机械记载及技术思想”,《洛阳工学院学报》,2001年3月,第22卷,第1期。22.“中国机械制造中的数理设计方法及其应用”,《机械研究与应用》,第12卷,2001年第1期。23. Scientific Successes of Machine Design Ideas in Ancient China,《CADDM》 Computer Aided Drafting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1999 Volume9 Number2。24.关于“制器尚象”的英译,《中国科技翻译》, ,1999年5月。25.中国古代机械设计思想的科学成就,《中国机械工程》 ,1999年第2期。26.中国古代机械设计中的创新意识,《武汉水力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6期。27.中国古代图学对现代工程图学的贡献.《工程图学学报》,中国工程图学学会,1999年第3期。28.中国古代工程几何作图的科学成就,《中国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1999年第3期。29.“亮丽”“靓丽”何其多,《汉字文化》,1999年2月。30.关于制器尚象,《华中建筑》 ,1998年6月。31.画法几何学的历史及其现代意义—纪念蒙日画法几何学公开发表200周年,《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1998年7月。32.中国古代工程制图的数学基础,《大自然探索》,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4月。33.工程图学教育的楷模—纪念蒙日《画法几何学》公开发表200周年,《海军工程学院学报》1997年(增刊),1997年12月。35.《周礼》中的图学记载及其有关问题的探讨(续),《地图-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1997年6月。36.《周礼》中的图学记载及其有关问题的探讨,《地图-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1997年2月。37.《周礼》与古代图学,《文献》,1997年2月。38.先秦机械工程设计方法初探,《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2月。39.略论《周礼》中的图学成就及其历史地位,《中国文化研究》夏之卷 ,1996年5月。40.中西机械制图之比较,《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6月。41.《周礼》在科学史上的价值,《自然辩证法通讯》 ,1996年4月。42.蒙日图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纪念蒙日画法几何学发表200周年,《自然辩证法研究》 ,1996年3月。43.《周礼》中的图学成就及其历史地位,《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44.中国古代的图学,《光明日报》,1994年7月。45.明窗数编在 长与物华新——李约瑟评传,《自然辩证法通讯》,1993年12月。46.中国近代图学思想述论,《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8月。47.中国近代工程图学的引进及其教育,《近代史研究》,1992年9月。48.郑樵图学思想探述,《自然辩证法研究》年8月。49.中国古代方志中的图学成就,《中国地方志》,1992年4月。50.中国工程图学的发展及其启示,《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51.宋代工程图学的成就,《文献》,1991年10月。52.中国古代绘画对宋代工程图学发展的促进作用,《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0年12月。53.宋代的图学教育及其社会效应,《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5月。54.机械工程社会化初探,《中国机械工程》,1990年2月。55.考镜古今,联缀前后——评《中国图学史》,《中国机械工程》,1989年4月。56.宋代金石学著作中的图学成就——读《考古图》和《宣和博古图》等,《江汉考古》,1989年9月。57.《新仪象法要》图学成就探源,《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1989年2月。国际主要学术论文1. The Perspective Theory of Zing Bing in the 5th Century of China.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thematics Education and Cultural History of Mathematics in this Information-Oriented Society (MECHM-3). Proceedings Mathematics Education Society of Japan July 24-27, 2002, Kyoto, Japan。ISBN4—9900598-6-7,pp51-56。2. The Achievement of Art and Mathematics in “Ying Zao Fa Shi ”.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thematics Education and Cultural History of Mathematics in this Information-Oriented Society (MECHM-3). Proceedings Mathematics Education Society of Japan July 24-27, 2002, Kyoto, Japan。ISBN4—9900598-6-7,pp161-164。3. Mathematical Issues in Chinese Ancient Engineering Drawing,Journal of Mathematics & design Volume 1,Number Summer 2001,ISSN 1515-7881。Pp47-58。4. A Brief Survey of Engineering Drawing Education in the Song Dynasty ,The Proceedings of Mathematics & Design 2001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Th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 Building The School of Computing & Mathematics Deakin University Geelong, Australia。ISBN 0 7300 2526 8,pp215-224。5. A Study of Geometric Constructions in Ancient China, Current Perspectives i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n East Asia, Soul National University Press。ISBN 89-521-0016-6,pp415-425。6. The Preliminary Study of Mechanical Design Methodology in Ancient China,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on East Asia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 2001 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ISBN 9971-69-259-7,pp469-495。国际重要学术会议论文1. From Focus Perspective to Cavalier Perspective---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Chinese Engineering Drawing, China-Jap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istory of Mechanical Technology and Mechanical Design, October 30- November 1,2006 Beijing, China。2. Progress in Research on Chinese Engineering Drawing History, China-Jap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istory of Mechanical Technology and Mechanical Design, October 30- November 1,2006 Beijing, China。3. The Categorization of Concepts of Chinese Engineering Drawing and Its Scientific Significance. China-Jap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istory of Mechanical Technology and Mechanical Design, October 30- November 1,2006 Beijing, China。4. The Categorization of Concepts of Chinese Engineering Drawing and Its Scientific Significanc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amantics,16-18 December, wuhan, China。5. The Perspective Theory of Zing Bing in the 5th Century of China。 Paper for the 22nd International of History of Science and Word Year of Physics in China。24-30 July 2005,Beijing,China。6. Study of Refined Process in Ancient China and its Technology, The Fourth China-Jap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al Technology and Machinery-Design November 1-4,2004 Beijing, China。7. Philosophical Thought of Refined Process in Ancient China,The Fourth China-Jap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al Technology and Machinery-Design November 1-4,2004 Beijing, China。8. Record of Drawing and Its Value in “Shi Ben”, The T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n China ,August 4-8,2004,Harbin,China。9. The Mechanical Ideas and Design Methods in “Mo Zi”, The T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n China ,August 4-8,2004,Harbin,China。10. The Achievement of Engineering Drawing in “Ying Zao Fa Sh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emorating of 900-year Anniversary of Song “Ying Zao Fa Shi ”& 990-year Anniversary of the Main Hall of Baoguo Temple in Ningbo。11. The Achievement of Art and Mathematics in “Ying Zao Fa Shi ”,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thematics Education and Cultural History of Mathematics in this Information-Oriented Society (MECHM-3), Proceedings Mathematics Education Society of Japan July 24-27, 2002, Kyoto, Japan。12. The Perspective Theory of Zing Bing in the 5th Century of China, The Third Mathematics in this Information-Oriented Society (MECHM-3),Proceedings Mathematics Education Society of Japan July 24-27, 2002, Kyoto, Japan。13. A Brief Survey of Engineering Drawing Education in the Song Dynasty。Mathematics & Design 2001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July 3-5,200I Th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 Building The School of Computing & Mathematics Deakin University Geelong, Australia。14. .A Study of Technical Ideas and Theories in Lao Zi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n China。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ing Kowloon, Hong Kong, October 9-12, 2001。15. Mathematical Issues in Chinese Ancient Painting and Drawing .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Mathematical Education THESIS July 31 (Mon)-August 6 (Sun), 2000 Tokyo Makuhari, Japan。16. A Study of Zhuang Zi’Mechanical and Technological Idea in Ancient China, The Secand China-Jap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istory of Mechanical Technology CJICHM`2000 Nanjing, China。17. Scientific Successes of Machine Design Ideas in Ancient China ,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n China and the West THESIS August 23-28, 1998 Technische Universitat Berlin。18. The Mathematical Basic of Engineering Drawing in Ancient China, International Colloquium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Mathematical Thought A Comparative Approach, October 4-8 1998 Wuhan, China。19. The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n the Machine Design Idea in Ancient China, The First China-Jap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istory of Mechanical Technology CJICHM`98 Beijing, China October 12-24, 1998。20. A Study of Geometric Constructions in Ancient China,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n East Asia,August 1996,Seoul University, Korea。21. A Brief Survey of Engineering Drawing Education in the Song Dynasty,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Graphic Education Research in China & Japan, August 1995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22. On Graphics Thought from Song Dynasty,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ought Culture from Song to Ming Dynasties and Chinese Civilization, Shanghai, October 1993。23. Engineering Drawing in China and the West –A Comparative Study,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Science in East Asia, Kyoto,2-7 August 1993。24. A History of Chinese Technical Drawing,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Science in East Asia, Kyoto,2-7 August 1993。25.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ngineering Cartography and Its Revelation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ical in China, August 1992,Hangzhou。26. The Achievements of Engineering Graphics During the 11th and 12th Centuries,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ical in China, Beijing September 1990。国内重要学术会议论文1.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图学遗产——从焦点透视到散点透视,,第一届中国图学大会暨第十届华东六省一市工程图学学术年会,山东,烟台,2007年8月。2. 中国建筑图学的科学成就及其现代贡献,第四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建筑遗产》, 2007年6月,上海,同济大学。3. 《列子》中对于投影的认识及其图学价值,第九届全国技术史学术研讨会,2007年8月,威海,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1.从宗炳到阿尔贝蒂,全国第一届青年科学技术史学术会议,安徽,2005年10月24-26日。2.郑和铜钟及明代铸造技术的科学成就,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学术会议,2004年12月11日-12日。湖北,武汉。3.秦代工程图学的科学成就,秦俑学第六届学术讨论会,2004年7月26日-29日,西安。4.真修混沌还是假修混沌,第八届全国技术史学术研讨会论文,2004年4月,北京,清华大学。5.《西清古鉴》的图学成就,第六届华东六省一市工程图学学术交流会,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03年8月。6.从“制器尚象”到《器象显真》,中国工程图学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北京,北京航天航空大学,2003年3月2日-3月4日。7.庄子技术思想研究,第七届全国技术史学术研讨会论文,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2年8月。8.楚国科技史的历史价值,第六届两湖屈原与楚文化学术研讨会,湖南省岳阳,2002年10月16日-10月20日。9.从“道艺合一”到“道同为一”,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第六届代表大会,北京,2000年8月21日-8月24日。10.《周易》图学思想披拣录,第八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武汉,华中理工大学,1997年11月20日-23日。11.蒙日图学教育思想探述,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武汉,华中理工大学,1997年8月。12.蒙日图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第七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太原,山西大学,1995年4月29日-5月2日。13.随州曾侯乙墓在科学史上的价值,炎黄文化与名城随州的建设学术研讨会,湖北省随州市,1994年6月。14.宋代图学思想概述,宋明思想文化和华夏文明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1993年10月。15.中国机械制图的历史,第三届全国机械史学术会议,南京,南京航空学院。1992年11月。16.中国地方志中的图学思想,中国科学技术史学术研讨会,山西省太原,1991年8月。17.郑樵图学思想探述,第二届全国机械史学术会议,湖南省大庸,1991年11月。18.中国近代工程图学的引进及其教育,第六届全国技术史学术研讨会论文,武汉,华中理工大学,1991年6月。19.宋代工程图学的成就,第一届全国机械史学术会议,北京,北京理工大学,1990年 1月。20.宋代金石学著作中的图学成就,第五届全国技术史学术研讨会论文,湖北省葛洲坝,1989年4月23日-4月30日。21.宋代机械图学的杰出代表——纪念苏颂创建水运仪象台900周年,纪念苏颂创制水运仪象台900周年学术讨论会,福建省同安,1988 年11月19日-24日。22.《新仪象法要》中的图学成就,纪念苏颂创制水运仪象台900周年学术讨论会,福建省同安,1988 年11月19日-24日。23,中国古代工程图学的成就及其有关问题的探讨,第四届全国技术史学术研讨会论文,新疆乌鲁木齐,1986年10月17日-10月25日。主要学术著作及其参编著作1. 屈学天文学研究,《屈原学集成》,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作者之一。2.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图学遗产——从焦点透视到散点透视,《中国图学新进展2007》,第一届中国图学大会暨第十届华东六省一市工程图学学术年会论文集,济南,黄河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作者之一。3. 《中国建筑图学文化源流》,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4. 秦代工程图学的科学成就,《秦文化论丛》第12辑,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论丛》编委会,三秦出版社2005年第1版。5. 《中国技术思想研究》,巴蜀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6. 《中国工程图学史》,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武汉,2003年12月第1版。7.《第二届中日机械史国际会议论文集》,“中国古代庄子技术思想管窥”,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2000年10月第1版,作者之一。8.《李约瑟研究(第1辑)》,中国古代工程几何作图的科学成就,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上海,2000年9月第1版,作者之一。9.《中国近现代技术史》,“工程制图”部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参编作者之一。10.《中国科学技术史》(机械卷),“机械制图”部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编委,作者之一。11.《中国科学技术史》(机械卷),“农业机械”部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编委,作者之一。12.《第一届中日机械史国际会议论文集》,“中国古代机械设计思想研究”,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2000年10月第1版,作者之一。13.《塑造中华文明的200本书》,李诫《营造法式》,武汉出版社,武汉,1997年第1版,参编作者之一。14.《民族的智慧——中华科技篇》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武汉,1995年5月第1 版,参编作者之一。15.《孔子文化大典》(思想卷),中国书店,北京,1994年8月第1版,参编作者之一。16.《炎黄文化与名城随州》,“随州曾侯乙墓在科学技术史上的价值”,湖北人民出版社,武汉,1994年9月第1版,作者之一。17.《苏颂研究文集—纪念苏颂首创水运仪象台九百周年》,“宋代机械制图的杰出代表”,1993年2月第1版,作者之一。18.《中国文化精华文库(上)》,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参编作者之一。19.《中国文化精华文库(下)》,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参编作者之一。20.《中国科学技术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十一、十二世纪中国的工程图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1992年8月第1版,作者之一。21.《大学生必读名著导读》,海洋出版社,1990年9月第1版,参编作者之一。主要科学研究1. 中国古代机械史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5967087,资助金额:12000元,起止年月:1997年1月-1999年12月,着重研究中国古代机械工程思想与方法。2. 赴新加坡参加“第九届国际东亚科学史学术会议”,(99)国科金外资助字;59910211781号,项目执行日期:1999年8月23日-1999年8月27日,资助金额:5000元。.7. 中国科学院八五重大科研项目《中国科学技术史》 “机械史卷”编委,负责“农业机械”部分和“机械制图”部分的编写工作。3.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重点科研项目《中国近代技术史》,参加“工程图学”部分的编写工作。8. 《中国工程图学史》,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项目,2000年序号:24,资助金额:20000元。9. 《中国技术思想史研究》,《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项目之一,四川巴蜀书社,2004年序号:8,2003年-2004年。10.《中国建筑图学文化源流》,国家十五重点出版工程《中国建筑文化研究文库》项目之一,湖北教育出版社,项目国家总投入:500万。2004年元月-2006年7月。11.中国微细加工技术研究,清华大学微米/纳米技术研究中心,起止年月:2003年-2005年,项目金额:10000元。12.《中国图学思想史》,《中国科技思想研究文库》项目之一,科学出版社,2007年3月-2007年8月,在研项目。2007年元月30日并由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重大项目立项,资助资金:万。

计算机博士研究生论文

申请中南大学计算机博士要求论文三作,具体如下1、至少须在本学科领域的SCI、EI检索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并被SCI、EI检索1篇。2、或者在CSCD核心库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3、或者在本学科领域重要的国外期刊,影响因子大于或等于一点零,上发表论文1篇。

现如今我国已经进入资讯化和科技化的新时代,同时,计算机技术和资讯科技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是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更加的便捷和高效。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现代资讯科技也逐渐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了方便和快捷,同时电脑保安问题直接影响到计算机使用者的资讯保安问题。本文就针对新时期的电脑保安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新时期;电脑保安问题及解决策略;挑战

0引言

随着计算机运用到各个领域,计算机使用者的数量逐渐增多,这就涉及到越来越多的重要资讯被计算机储存下来,所以对于电脑保安问题的解决以及预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计算机容易受到黑客、病毒的侵入,而这些不仅会影响到计算机的安全,更加会影响到使用者资讯的安全,会给使用者造成极大的危害,所以计算机的安全问题必须值得深思和研究。

1电脑保安的定义以及组成部分

电脑保安其实就是为资料处理系统而采取的技术的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体、软体、资料不因偶然的或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显露。电脑保安主要分为两大板块,一个是计算机网路,另一个是计算机内建系统。其中,遭到资料破坏最多的就是计算机网路,所以我们要重点探讨计算机网路安全问题。计算机内建系统其实就是指在计算机执行过程中能够保证计算机正常执行和保障使用过程中使用者的安全问题,以及计算机本身的安全问题。其中能否使电脑保安执行跟计算机安装的系统有密切关系;使用过程中使用者的安全问题跟电磁波有密切关系,在强电磁波的情况下使用计算机就容易造成人员的安全问题;计算机本身的安全问题就是指计算机使用时周围的环境问题,要排除计算机受到外界客观因素的破坏。计算机网路是不受地区的限制,不管是在哪里,计算机都有可能遭到黑客的袭击和侵害,因为计算机网路是与国际相通的,所以,计算机网路安全是所有使用计算机使用者应当承担的责任。经过最近几年的发现,计算机遭到黑客破坏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计算机的安全问题,避免计算机受到安全问题。

2电脑保安需要解决的问题

计算机的硬体安全问题

目前新时期计算机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分为四种:一是,晶片问题,就是说将一些具有很大安全隐患的晶片植入到计算机的核心部分,而这些晶片一旦被植入到计算机就能开启接受病毒讯号的指令,从而破坏计算机的核心内容,达到盗取资料的目的,最糟糕的情况就是能够使整个计算机处于瘫痪状态。二是,泄漏电磁,因为计算机在使用时会向外辐射强大的电磁波,正是因为计算机在使用时有这个功能,导致一些不法分子就利用计算机这一特点把强大的电磁波还原,这样就能达到盗取资讯和资料的目的。三是,硬体遭到破坏,典型的特征就是出现硬体损坏和储存器不能正常使用,或者计算机本身资料备份的功能不能正常使用,这就导致了资料不能够被使用和储存。虽然计算机本身是有加固技术,但是加固技术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所以也就不能更好地保护计算机硬体。

计算机网路和软体问题

随着计算机网路的普及和推广,越来越多的人使用计算机网路,但是计算机网路和软体也存在许多问题。典型表现就是:资讯被修改、冒用身份、盗取资讯和故意破坏等等。其主要表现形式是:一是,电脑出现病毒,一些软体自带一些病毒,而这些病毒能够自己窃取使用者的资料以及删除使用者电脑中重要的资料等等;二是,特洛伊或者后门木马病毒,这些病毒都是表面似乎是合法程式,其实是用表面掩盖事实,从而用不正规手段秘密窃取使用者资料;三是,遭到窃听,是指使用者在进行资讯传输的时候被不法分子获取;四是,资料和资讯篡改,将使用者储存的资料经过传输后,不法分子就将这些资料进行篡改;五是,伪装,一些不法分子披着自己是合法的使用者的外衣,进入到程式从而窃取资料;六是,拦截服务,是指使用者在传输资料和资讯给对方的时候被不法分子拦截下来,然后将资讯撷取,就会造成资讯的丢失以及系统的终止。由此可见,计算机网路安全问题遭到威胁的方式多种多样,并且这些影响安全的方式也越来越隐蔽,这就需要我们要重视电脑保安问题,并且应对这些安全问题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3解决电脑保安问题的策略

掌握计算机维护常识

要对电脑保安进行有效的防护就要求计算机使用者具备一些保护电脑保安的基本常识,做一个文明的计算机使用者,为了避免使用者的不恰当操作导致的电脑保安问题,从而使计算机发挥它更大的作用,为人们服务,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注意观察计算机使用时的温度,正常情况下是在10℃到35℃,在夏季使用计算机时,要注意计算机的散热和降温,保持计算机的出风口畅通;第二,在没有使用计算机时,要将计算机电源关掉并且拔掉电源线,这是为了避免因为电流过大容易烧坏电脑;第三,计算机不能长时间在强电磁波环境中使用,保护电脑保安。

植入认证技术

在计算机中植入认证技术,就是要验证传送资讯的使用者的身份和接受资讯使用者的身份。这种技术是为了避免在资讯传输中的资料被篡改,主要分为数字签名和数字证书两种。所以,在计算机中植入这种技术是为了提高资讯传输工作中的安全性。一种数字签名,就是指传送和接受资讯双方的杂凑值达到一致时,身份就能被确认。另外一种就是指在传送和接受资讯双方要通过权威证书提供的密码,才能进去系统提取资讯。

善于使用防火墙

防火墙是位于计算机和网路之间的一道保护墙,不管是计算机发送资讯还是接受资讯都是要经过防火墙,而防火墙能够对资讯进行扫描和排除一些带有病毒的资讯,避免一些资讯在计算机上扩散,从而破坏计算机上其他软硬体,这样从很大程度上保护了计算机网路安全,所以使用计算机的使用者一定要安装防火墙,从而达到保护电脑保安的目的。

保护计算机硬体安全

要保护计算机硬体安全,才能保证计算机能够正常执行。目前,计算机硬体市场比较混乱,这就要求选择计算机硬体的消费者要选择价效比比较高的硬体,实在不知道怎么选择可以询问一些计算机专业人士的意见,这样就保证计算机硬体的质量,从而提高电脑保安效能。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脑保安问题的存在威胁著计算机使用者的资讯,严重的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我们要重视电脑保安保护工作,这就需要多方面的支援和努力,才能保证电脑保安。

参考文献

1、计算机网路犯罪对刑事诉讼的挑战与制度应对陈永生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4-05-10

2、计算机本科专业教学改革趋势及其启示——兼谈华中科技大学电脑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教改经验陆枫; 金海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9-28

摘要:近年来,计算机网路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计算机网路了,人们获取资讯的方式更多的是从广播电视,导致了基于计算机网路技术的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网路技术的便捷性也促使更多的人喜欢网路广播以及网路电视,在本文中,就计算机网路在广播电视多媒体中的应用进行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计算机网路;广播电视发展;多媒体技术

伴随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际网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讯来源途径,各行各业都习惯了运用网路技术进行工作,随着网路拥有的人数的增加,人们对网路技术有了更多的需求,在这样的前提下,网路技术向着社会各方面发展,计算机网路技术因此对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与广播电视的融合使得广播电视有了一个很大的创新,解决了广播电视工程中的诸多问题,使广播电视更好的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1基于计算机网路的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及发展状况

基于计算机网路的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的概念

基于计算机网路的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又可以称为网路互动电视,是一种利用网际网路网路技术、电视媒体传播技术和通讯等多种技术相结合的科技产物,能够实现和广大电视前观众互动的功能,进一步优化操作及播放技术,使得更加方便,目前,在我们国家有很多网站运用了网路电视的技术,收看网路电视的平台有很多,比如手机、电视机网路机顶盒等,我国现在网路电视最大的终端就是数字电视机顶盒,现在这个平台已经拥有了很大的市场。网路电视是未来视讯传播发展的必经之路,是由很多技术不断相互融合的结果,可以为广大使用者根据自身需求的不同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个性化的服务是指多样化、全方位的定制服务。网路广播电视是一个目前还没有彻底达到的一个技术,目前所说的网路电视只是一个不完全的网路电视,可以称为网路广播电视的“婴儿状态”,但正是这种状态却是网路电视发展到成熟阶段的必经之路。笔者认为,网路电视不仅仅是一种广播电视发展的形态,更是一种新的革命的成果,是一种创新,多种现代科技相互结合的产品,打破了传统单向传播技术的枷锁,使广大群众有了发言权,更好的促进电视节目的发展,符合更多大众的口味,实现了互动双向传播模式,可以说双向传播模式是网路电视的根本核心,利用网路和广播电视技术相结合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科技创新。

基于计算机网路的广播电视的发展状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对广播电视行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发展的作用,我国在基于计算机网路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使网路和电视广播的结合能更大程度的达到多元化、简单操作化以及资讯的丰富性,能够更大程度满足普通大众的需要。现在我国已经有很多的研究学者展开了研究,对计算机网路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进行系统的测试,希望推动该领域的发展,现在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娱乐时间减少,使得人们在生活中容易错过很多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这样有可能导致流失很多电视节目的观众,通过网路技术的研究,可以更好的解决这个事情,能够打破因为错过播放时间的电视节目,使人们得到更好的放松,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至今,我国正在加大力度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争取早日取得成果。

2基于计算机网路的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网路工程在电视媒体工程中的应用

在以前的广播电视媒体技术的使用过程中,音讯和视讯讯号在传输中是将所有媒体内容转换为数字讯号,这个数字讯号称为模拟讯号,这样的模拟讯号很容易收到外界的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说电磁等,因此,传统的广播电视在内容的传输过程中通常会有一个瓶颈来制约它的发展,由于这个因素的制约,所有的广播和电视的发展将会不能及时的更新,这样就不能使大众得到好看的节目,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前的讯号转化为数字讯号不仅能够保证传输的安全,又能够保证传输的质量,因此计算机技术对人类在广播电视发展上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运用现代科学的手段,传统的电路通讯网路和广播网路以及分配方式都将得到一个新的提升,广播电视将和网路技术进一步发展,这个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一次相对于广播电视的伟大创新,为网路使用者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运用简单的网路资料就可以完成广播电视等大资料的交换,进而使得网路相关使用者大量的增加,现在广播电视的传统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正在向着创新进一步的发展,现在不仅提高了质量,而且提高了传输的范围,使得广播电视更适合现代化的发展。

计算机网路技术收集电视节目素材以及控制节目播出时间和顺序

运用计算机网路技术能够使电视台的网路和网际网路相互连线,使电视节目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共享,电视台的电脑之间进行随意的传输,这样能够简化电视台的节目播放顺序,节约录制时间,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执行和播放质量。另外,在电视台以及广播电台的工作中,能够运用计算机网路技术节省人力资源,通过计算机的应用控制,能够对后台的人员进行精简,效果将会达到和工作人员在岗一样的程度,还能提高节目播放顺序、编排的科学性,在编排结束能够按照设定进行预期的播放。同时不仅能对播放顺序进行调整,还能够对时事节目进行增加,替换其他节目,并且能够保证以上操作下其他节目的正常播放,可以对有相关问题的节目进行调整。

计算机网路技术对电台节目档案的编辑

通过计算机网路技术工作人员可以将需要的档案下载到电脑,运用相关的技术进行智慧整理和分析,达到预期需要的效果,再上传到电视台或者电台的网路资料库中,进行后台自动整理,电视节目的合成,大大的提高了流程的工作效率。同时,运用计算机网路技术可以编辑节目档案,现如今特别多的电视节目具有时效性,尤其是新闻类节目和体育竞赛类节目,在这样的前提下,现场记者进行采访,并且对采访资料进行简单的整理上传到电视台的网路资料库中,工作人员进行剪辑,之后以第一时间插播到电视节目之中。

计算机网路技术能够拉近与广大群众之间的关系

在广播或者电视节目进行之中广大观众可以通过网路来获得自己想要的资讯,打破了原来收看电视节目的各种限制,可以通过网路选择自己喜欢的各种节目,可以通过网路进行互动,进行评论相互沟通,能够是电视节目制作人得到很好的反馈,进行更好的制作。

3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计算机网路的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已经得到的很好的发展实现了高速高质量的电视节目传输,利用网路资讯节省的更多的人力资源,使效率更大化,丰富了电视节目的形式,使观众更好的和制作人进行沟通,然而计算机网路在广播电视上的发展不仅仅有这些,相信未来的计算机网路发展在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还会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洁.试论我国互动式网路电视发展及其趋势[D].南宁:广西大学,2013.

[2]李国仁.网路环境下的广播电视教育[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2.

[3]狄柏涛.广播电视工程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探析[J].科技传播,2014.

[4]王勇民.浅析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J].电子制作,2014,1:55-56.

其实不管有没有发表SCI论文,只要符合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报考条件的都可以。这些条件主要包括学历、体检、专家推荐等,详细可见清华大学研究生招生网上发布的当年的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在报考条件中并没有对论文发表的要求。不过如果已经发表论文了,在面试环节会有帮助。

博士的研究生论文

博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使我对物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使我对自己有了重新的认知。我认为,这段学习生涯,是我人生的一次重要旅行。在这次旅行即将结束的时刻,回忆途中的点点滴滴,我深深感觉到,没有他人对我的帮助,我甚至都没有勇气开启这段难忘的航行,更不用说克服重重困难,一路走来了。 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xxx研究员。在我即将踏上这次旅行的.时候,先生作为指路人,以高瞻远瞩的目光给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让我在前进的途中具备了明确的目标感;先生还一丝不苟地给我标记了旅途中可能存在的陷阱,让我时刻保持警惕,坚持正确的方向。几年之中,先生一直在彼岸,我在途中,时至今日,我勉强能靠岸,欣喜之余,对先生的辛勤付出,殷切希望,以及关心爱护表示最真诚的感谢。 我要感谢师兄xxx博士,我们俩在这次旅途中乘坐了同一条舰船,大部分时间都是他掌舵,我们一起克服困难,披荆斩棘,一路向前。这次旅途中,我们俩有喜有忧,成功过,失败过,但无论如何,这种最诚挚的友谊将会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输入无限的正能量。 我还要感谢师兄xxx博士,本论文的许多工作都得益于他对电子实验室的贡献,没有他的辛勤劳动,很多工作无法进行下去。 我还要感谢师兄xxx博士。xx在我懵懂的时候,给我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让我变的笃定,继续努力。xx对我的生活提供了无私的帮助,使我能够安心学习,勇往直前。 我还要感谢xxx工程师和xxx研实员,她们俩对电子实验室的建设付出了很多汗水。 感谢xxx副研究员,xxx副研究员,xxx副研究员,xx副研究员,xx研究员,xxx,xxx,xxx,xxx和原子分子动力学组的每一个人,他们都对我的进步提供了帮助。 感谢人教处的xx老师,xxx老师和xxx老师在我学习期间提供的耐心帮助。 感谢我的父母,亲戚和朋友,他们的支持和宽容是我专心学习,并完成学业的有力保障。 最后,我要向所有鼓励,关心和帮助过我的人表示忠心的感谢。

复旦大学日前出台规定,从2011年入学的三个院系所开始试点,硕士生无须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博士生在核心期刊上发表2篇文章(原为3篇)即可毕业,一改多年来实行的一定要在核心期刊发文章才能毕业的规定。我想就自己十多年从事研究生培养、多年从事《敦煌学辑刊》编辑的经验,对此发表一点看法。编辑不胜其扰我的观点是,首先,最好不要将在校期间是否发表学术论文作为研究生毕业的硬性规定;其次,博士生和硕士生不要用统一尺度要求,博士生可以将发表学术论文作为毕业条件之一,硕士生最好不要求发表论文。硕士生一般研究水平不高,撰写的学术论文多为概论性或者综述性的,很难进入学术圈关于学术前沿问题的探讨,也有许多论文是重复性研究,将他人研究成果进行二次加工后发表者不乏其人。作为期刊编辑不胜其扰。因为,第一,要对很多论文进行甄别,看其是否已经发表过;第二,考察研究成果是否有雷同现象;第三,核查学术观点和论文内容有无抄袭现象。多数人情稿就是从这个层次来的,有些硕士生凑合出一篇论文,害怕发不了,就将导师名字挂上,有些告诉导师,还有很多没有告诉导师,对编辑造成误导,使得他们既担心淹没一个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同时又害怕陷入抄袭门中纠缠不清。学术杂志成博士生培养者目前各个学校对此标准不一,有权威期刊要求,也有核心期刊要求。兰州大学原先要求必须在权威期刊发表,以历史学为例,就是《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考古学报》,后来增加《中国史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还是解决不了问题,又规定在以上权威期刊发表1篇或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3篇。最近又改为,在CSSCI来源期刊各大类的前60%发表3篇或者前30%发表1篇。我认为这是不合理的,实际上无形中将博士生培养权给了各杂志的编辑们。博士生能否毕业取决于学位论文的撰写水平,而不是发表论文杂志的级别,最好的做法是不要拘泥于级别,在送审博士论文的同时或之前将博士生在校期间的学术成果送审,只要达到标准就可以,甚至一些好的博士学位论文,没有前期发表成果,通过严格的送审程序,照样可以毕业。人才培养是老话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取决于导师指导水平、博士生的悟性和单位学术氛围。导师指导水平是第一位的,指导水平不是导师的研究水平,很多专家很优秀,却指导不出像样的博士生,当然,没有水平的导师绝对指导不出优秀的博士。另外,理科的实验室模式不能用到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文科导师和博士生的关系只能是师生关系,绝不能像理工科那样是老板和员工的关系,成果也不能混在一起署名。导师是博士生进入该领域的引路人,导师将以最短的时间引导博士生进入该学科前沿领域,根据学生的研究水平、能力和知识领域制定一个研究课题。导师要善于发掘博士生的潜质,做到身教、言教一致,鼓励优先,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博士生的悟性和用功程度也是培养关键,没有悟性的博士生很难培养,而有悟性不用功的博士生也培养不出高水平。悟性是博士生创新的基本条件,用功是博士生培养的最低要求。让他们融压力、动力和信心为一体,这样不需要硬性要求,也会产出优秀成果。

文科博士学位论文一般写3个月能写完。

2019年上半年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要求为例:

学位论文主体部分(不包括参考文献)的字数:

自然科学博士学位论文一般不少于5万字;文科博士学位论文一般不少于8万字;硕士学位论文一般不少于2万字;硕士专业学位论文一般不少于万字。

相关信息介绍:

拥有博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同等学力,意味着一个人有能力由学习阶段进入学术阶段。具备出原创理论成果的能力或学力是博士学位的核心内涵,也是拥有博士学位的人的最本质特征。

博士是对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的称呼,同样也可用来称呼已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主要通过拥有博士点的普通高等学校和拥有博士研究生培养资格的相关科研机构举办的“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来进行招生。

是的,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是一个重要的学术成果,它是学术研究的主体部分。毕业论文的写作需要学生仔细研究相关的文献,搜集有关的资料,分析和综合,最后形成一份完整的论文,以证明自己的学术成果。

平面设计博士论文

平面图形设计中的符号学原理 摘 要:图形设计作为视觉空间设计中的一种符号现象,起着沟通人们与文化、信息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对此进行研究与认识,发掘更多的符号特性,更准确的运用符号学原理来进行平面图形设计。 关键词:符号;符号学;表形性思维;视觉化 引言 赛车场地中,设计者将转弯处的墙壁涂成黑黄相间条纹的图案,借以提醒车手集中注意力,警惕发生意外。这是因为每当人们看到黑黄相间的条纹时,都会不自觉的产生畏惧感和警惕性,这种感觉或不仅仅来自于图案色彩本身具有的视觉特性,可能也与黑黄色条纹使人们产生对虎或是蜜蜂等可能给人带来危险的动物的联想有关,人们对这样的图形的畏惧与警惕是人们共同生活经验中对老虎或蜜蜂的畏惧与警惕的延续;相同的绿色,却常会使人们产生心旷神怡的愉悦感,仿佛置身于茂密的丛林与清新的空气之中,而生命在自然的环境下也得以健康的生长。因此,绿色,被更多的运用于医药,环保等关于生命领域的设计课题中。 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不胜枚举,在实际的设计中也常会有类似的应用,这其中的道理何在呢?是什么规律在支配这些现象呢?原来在平面设计中我们正在广泛运用的许多手法背后,都隐藏着符号学原理的影子,在图形设计中也存在着这种现象 。图形本身是视觉空间设计中的一种符号形象,是视觉传达过程中较直接、教准确的传达媒体,它在沟通人们与文化、信息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图形设计中,符号学的运用,影响着图形设计的表形性思维的表诉。也正是由于它的存在,使平面图形设计的信息传达更加科学准确,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多彩。 1 平面图形设计与符号学的本质联系 关于符号与符号学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著名思想家庄子在其著作《庄子外篇》中就已提指出:“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即:在语言和事物之间存在着表征物与被表征物的关系,语言是事物的表征物,事物是语言的被表征物,语言的任务是事物信息的被传达,语言的角色是传达信息的媒体。符号正是利用一定的媒体来代表或者指示某一事物的东西 ①意大利著名符号学家艾柯提出:将符号定义为任何这样一种东西,它根据既定的社会习惯,可被看作代表其他东西的某种东西 ---- 一个记号X代表并不在的Y,成语“雁泥鸿爪”生动准确地表述了符号的概念,鸿雁在泥沼与雪地上留下的爪印,使人们得知曾有鸿雁经过这里的事实,并且可由此推断出鸿雁的大小多寡等信息。爪印,是记号X,而鸿雁是并不在的Y。符号学,正是研究符号规律的科学。 符号从何而来? 由于人类特有的社会劳动和语言,使人的意识活动达到了高度发展的水平,人的思维是一个由认识表象开始,再将表象记录到大脑中形成概念,而后将这些来源于实际生活经验的概念普遍化加以固定,从而是外部世界乃至自身思维世界的各种对象和过程均在大脑中产生各自对应的映像。这些影响是由直接的外在关系中分离出来,独立于思维中保持并运作的。这些印象以狭义语言为基础,又表现为可视图形,肢体动作,音乐等广义语言。 平面图形设计与符号学原理 A.平面图形设计是一个特殊的思维过程 人类的意识过程,其实是一个将世界符号化的过程,思维无非是对符号的一种挑选、组合、转换、再生的操作过程。因此可以说,人是用符号来思维的,符号是思维的主体。平面图形设计,是以信息传达为目的的,在二维的空间中对字体的位置、比例、相互关系的筹划,无疑,这也是一个思维的过程,但同时,它又不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思维过程。 这是一个开始于设计者,延续到受众观者心理活动的思维过程,而这种延续正是依赖于作为思维主体的符号。就像本文开始时提到的例子,设计者将危险动物老虎或蜜蜂符号化为黄黑相间的条纹,并依赖于它将危险与警惕的信息传达到车手的意识中。 B.平面图形设计可以说就是符号 平面图形设计从本质上讲就是以利用平面媒体传达信息为目的的,这决定了它一定是广义语言的一部分。因此,平面图形设计本身就是符号的一种表达方式;同时,它又是以符号的方式,符号的原理为依据与手 段的。由此可以见,对符号运用的合理与准确,对于达到信息传达的目的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找到一个符号X,可以准确的传达Y的信息,成为了一个平面设计作品成败的关键。 2 更多的发掘符号的特性,更准确的运用符号的语言 平面图形设计本身是符号的表达方式,设计者借它向受众传达自身的思维过程与结论,达到指导或是劝说的目的;换言之,受众也正是通过设计者的作品,与自身经验加以印证,最终了解设计者所希望表达的思想感情。显而易见,作为中间媒体的平面图形设计作品,这时就充当着设计者思想感情符号,而这个符号所需表达的信息是否可以被观者准确的、快速的、有效的接受与认知,就成了设计作品成功与否的标志。这正是由设计者在设计的思维过程中对图形符号的挑选、组合、转换、再生把握的准确有效程度所决定的。由此可以说,符号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古训在这里得到了新的诠释。 为了更好的了解和运用符号这个工具,应该理解三个方面的概念: 使符号不断的深化 符号的三个类型和层次 从符号与它指涉对象(即其指向与涉及的事物或领域)的关联上,目前在符号理论研究领域普遍认为可以将符号区分出以下三种不同的类型,同时也是符号的三个层次: ■图像符号(ICON) 图像符号是通过模拟对象或与对象的相似而构成的。如肖像, 就是某人的图像符号。人们对它具有直觉的感知,通过形象的相似就可以辨认出来。 ■指示符号(INDEX) 指示符号与所指涉的对象之间具有因果或是时空上的关联。如路标,就是道路的指示符号;而门则是建筑物出口的指示符号。 ■象征符号(SYMBOL) 象征符号与所指涉的对象间无必然或是内在的联系,它是约定俗成的结果,它所指涉的对象以及有关意义的获得,是由长时间多个人的感受所产生的联想集合而来,即社会习俗。比如红色代表着革命,桃子在中国人的眼中是长寿的象征。 上述三者,既是符号的三种类型----并存而不可相互取代,又是符号逐次深化的三个层次,一个由图像符号至指示符号再至象征符号,其程度不断深化,信息含量更加广泛的过程。鸽子的形象,出现在产品的包装上时,无疑它只是包装内商品的符号,向消费者传达的信息是“此包装内的商品是与鸽子有关”,此时,它是作为图像符号出现; 由于鸽子是人们在生活中常见到的动物,具有被人们广泛认可的动物特征,因此,它出现在路牌或是处所的标示中时,它是作为指示符号出现的,传达的信息为“此处属保护动物领域”;当这个形象再次出现,却是与枫叶的造型一起,组成了新的标志,它不再具有上述二者的含义,而是指涉慈善行业,表示一种和平,援助,并与枫叶一起,表示地域,一般人们一看到枫叶就很容易想到加拿大的形象,枫叶以成为加拿大的象征。在这里的鸽子形象,正是以它的象征符号的身份展示在人们面前了。设计师有意制造枫叶的缺角,表示失业者,并把枫叶的缺角刻意演变成一个鸽子形,表示慈善机构,正向你伸出援助之手,精妙至极地表现了“加拿大——慈善事务——恢复”的信息意念。此时,它含义的表达的准确有效无可挑剔,而这正是它由单纯的图像符号经由其内在因果关系变为指示符号,再由长时间多个人对其的感受联想赋予它更广泛的含义,飞跃为象征符号的过程的必然结果。由此可见,为了使思想感情的信息更有效准确的传达,需要一个符号不断深化的过程。但是,一味地,漫无目标的深化符号的指涉是不负责任的,是与初衷背道而驰的。 把握符号的变量思维,是一个时间和空间的范畴 作为狭义的个人思维,具有与生命等长的长时间性和对不同生活空间的探索性;作为更广义的人类社会的思维活动,具有一般意义上的永恒性与对所有涉及空间的适用性。 作为思维的主体,符号在时间与空间的变换中也是可变的。 ■不同的时间空间,使某一具体符号有着不同的指涉物; ■不同的时间空间,不同的符号指涉同一事物; 在设计中,对于符号的挑选发掘运用,应该把握住这些变量,才能使信息传达准确而不出现歧义。 A. 不同的时间空间,使某一具体符号有着不同的指涉物 河南安阳殷商遗址出土的大量龟甲兽骨上,刻有大量象形文字,称为甲骨文,这是我国可考的最早文字。这些文字当时是用来记录占卜结果的,也就是记录事件的符号。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数千年后的今天,除了在考古工作者的眼中它还保留有记录事件符号的特性外,在绝大多数的人心目中,这些难于辨认的文字,已成为几千年前那个时代的象征。 在大量的平面设计作品中,甲骨文的形象反复出现,它所传达的信息已不再是古人询问命运的结果,而转变为人们对那个时代的追思,在这里这些文字已经成为数千年中华文明荣耀的提示符。 “卐”字符,是古代的一种符咒,护符或宗教标志,通常被认为 是火或是太阳的象征,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曾经出现。在中国等亚洲国家“卐”是一个佛教符号,在梵文中意为“吉祥之所集”,认为它是出现在释迦牟尼胸前的瑞相,用作为“万德吉祥”的标志。武则天长寿二年(公元693年)定制读音为“wan,万音”在佛经中也写作“卍”。但是,同样的一个字符,在近代的欧洲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1920年,当时的德国纳粹党魁希特勒将“卐”用作了纳粹党的党徽,他认为这象征着“争取雅利安人的胜利的斗争的使命”,“卐”遂成为了法西斯统治,暴力和血腥恐怖的象征。② 同一符号,在不同的空间中却有着截然相反的指涉物,“卐”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在中国或是亚洲的设计作品中出现的吉祥含义的“卐”,是绝难被西方国家的民众所接受的,他们无法理解这个符号不同于他们习惯的指涉。 在时间空间相对一致的情况下,社会因素也是符号指涉发生变化主要因素。避孕套本是极普通的一种节育工具,但短短几十年内,不论在世界的角落,它在作为符号的指涉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它的用途,在早期的设计作品中,它的出现仅仅是影射其行为本身,但是,当20世纪五六十年代,艾滋病的发现及迅速广泛蔓延,使避孕套这一形象在设计作品中的出现更为频繁,其指涉对象也由原来的含义转变为“防止艾滋病的传播”这样的作品在不同的地区出现,人们对它新的含义的认可程度可见一斑。网络也有着类似的经历。由于网络以成为当代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交流方式,而符号“@”是网络的表示符号,它原本的象征电脑,网络的含义渐渐被人们淡忘,取而代之的是它已成为交流的标志。。这也同样反复出现在相关主题的平面设计作品中。 B. 不同的时间空间,不同的符号指涉同一事物 我们的社会正在经历着越来越多越来越快的变化,变化着的时间和空间赋予事物以新的含义,事物也都在不断的变化着代表它的符号来适应它新的含义。生活在这样变化的时间和空间的人们对于事物的认知也在变化,建立在大脑中的映像-符号,自然会出现差别。时尚,也许是社会中变化最快的事物,每年,每月甚至每天都会有所不同。代表时尚的符号,也在随之不断地更新变化。 2002年,流氓兔的造型风靡京城,它以其精彩的情节与令人瞠目的视觉效果征服了广大的观众。很多朋友在见面时都会互相问道“看过流氓兔吗”,无疑,观看这样的一部动画,是时尚的体现,已成为代表“时尚”的众多符号之一。如今市场上很多商家,受到了这部动画的启发,创造了一群在形象上类似电影中主人公造型的形象。目的就是希望借此传达给观众,购买和使用这样的产品,是一种同观看动画流氓兔一样的时尚行为,是你永远紧握时尚脉搏的生活方式之一。而目标消费群正是这样的追求生活时尚的群体。可以想见,在更早些的时候,当这部动画还未为人所知的情况下,设计者是不会想到使用这些形象的,这些形象不可能被人们所认可的。因为当时代表时尚的符号中并没有这样的一部动画或其中的形象。红十字会是一个有战地救护发展起来的,志愿的、国际性的救护、救济团体。到现在为止,以由140个左右的国家成立了红十字会。在大多数的国家,使用白底红十字为标志,并称之为红十字会;也有一些国家和地区,比如一些阿拉伯国家使用白底红色的新月形作为它的标志,并将组织的名称定为“红新月会”;在伊朗,红十字会叫做“红狮和太阳会”,表示是白底的红狮与太阳。但是不论什么样的名称与标志,其效果都是一样的? ���圆煌�皇歉鞲龉�业奈幕�⒆诮獭⒒蚴怯牒焓�只岬睦�吩ㄔ从兴�钜彀樟恕?nbsp; 综上所述,作为思维过程或是符号表达式的平面设计作品,它所挑选、组合、加以运用的的符号元素应是具有明确指涉功能的符号。应与其所处的空间,时间,社会现实的要求或表现相一致,才能恰如其分的发挥应有的效用。这就要求设计者必须把握住他所应用的符号可能存在的变量,保证这些符号的当前值正是设计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所需值,而不是它们既有的、曾有的、或可能有的其他含义。 “没有什么问题像与符号有关问题那样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如此复杂如此基本的了, 符号与人类知识和生活的整个领域有关,它是人 类世界的一个普遍工具,就像物理自然界中的运动一样。”③作为人类 表达意识,传达信息的手段与方式之一的平面设计,也同样是依赖于符号学这一工具的。艾柯甚至提出“人是符号的动物”,平面图形设计的目的是人与人的交流,符号,无疑是必然的工具。作为设计者的我们,学习运用符号学的工具,会使设计更具有效的功能。设计,作为传达思想的媒体,本身就是符号,设计又是由符号元素构成的,设计者成功的挑选、组合、转换、再生这些元素,汇集成为指涉自己思想的符号,成为自身与受众共同认可的符号,这是沟通真正形成,信息准确完整的传达,设计这一思维过程才是完满的。 符号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科学,其博大精深的原理与方法论在各个应用学科领域中的研究与实践是相当普遍与深入的,在平面图形设计中也是如此。 注释: ①符号正是利用...... -《理论符号学导论》,李幼燕著 P2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 ②1920年,当时的德国...... -《辞海》,P96,1979年版 ③ “没有什么问题...... -法国新托马斯派哲学家马里坦 迪利,编,1986,5 参考文献: 1/《理论符号学导论》,李幼燕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9年6月第一版 2/《艺术现象的符号》何新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7 3/《中国传统吉祥图案 》李祖定主编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4/《生活中的神秘符号》王红旗著 中国华侨出版社 5/《科学符号学 》 王德胜等著 辽宁大学出版社 6/《符号帝国》(法)巴尔特(Barthes,Roland)著 商务印书馆 Semeiology Principle in Plane Graphics Design SONG Dong-hui,GE Jun-jie ( 541004,China) Abstract: As a symbol in visual design ,Graphics works as a bridge between people and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s. So, we should study and know it. To deal with plane graphics design ,we should dig more symbolic characteristics, use exact semeiology principle. Keywords: symbol Semeiology imaginal thinking(形象思维) visualizati

艺术设计是一种通过物质表达精神的创作手段,是一个能衍生和追溯到多方面的专业集群,也是一种现代化的技术行业。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艺术设计博士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突出代表,具有象征性、平面化、装饰性、符号化等特征。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有效融进传统剪纸艺术,既可以保持艺术设计的历史特性,传承中华优秀 传统 文化 ,又使得艺术设计在表现形式与构成手法上避免了简单、肤浅和粗糙,实现了功能需求满足和精神价值的有效统一,使现代艺术设计更具有欣赏价值。本文,笔者综合分析剪纸艺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并为如何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融进剪纸艺术提供若干参考建议。

【关键词】剪纸艺术 现代设计 艺术特征

中国剪纸集中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辛勤劳作的过程,是人们长期实践积累而成的艺术精粹。剪纸艺术活泼生动的表现形式背后包含着民族的情感气质、群体意识及习俗心理,突出反映了中华民族生存的智慧与纯粹的情感。

一、传统剪纸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首先,传统剪纸艺术被广泛应用于平面设计中,通过对传统图形或一些极具民族色彩的元素进行提炼、改造,使视觉语言得到不断的拓展和丰富。可以说,剪纸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独特表现力不可复制。如,一些动画片造型、影视节目布景、 广告 招贴、插图漫画、印刷包装、书籍装帧等平面设计的领域中就活跃着剪纸艺术的影子。其次,一些雕塑设计之中也不难窥见传统的剪纸艺术元素,增加了雕塑的艺术感染力。由于剪纸艺术自身具备着地方历史文化、时代特色、民俗特色等层面内容,可以有效拓展现代艺术设计领域,并丰富了艺术设计者的艺术表现形式。再者,剪纸艺术丰富了服装设计的形式及内涵。现代人在进行服饰设计过程中。不忘加进一些传统元素,以保证设计既与传统一脉相承,又能做到与时俱进。如,剪纸艺术的传统气质就得到了设计师的青睐,因而市场上很多的衣服、鞋包、被单等图案、花色等满目琳琅,应有尽有,这些图案及花色上均不难窥见剪纸艺术的踪影。因此,剪纸艺术在服装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或借鉴。

二、现代设计对传统剪纸艺术的创新应用

1.有机结合剪纸功能与特征。

现代设计形式繁多、内容丰富,涉及了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领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现代人的审美标准越来越高,传统简单的、视觉的设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基于此,辅以现代设计历史内涵和精神灵魂意义重大。因此,现代人在进行设计时,应该传承剪纸艺术的特征,保证其功能性,在此基础上根据人们的个性化需求,针对性变换剪纸艺术的构成手法及表现形式,有机结合剪纸功能与特征。

2.实现“传统性”和“时代性”有效统一。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如何在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实现开拓、创新是摆在现代设计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剪纸艺术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如何为现代人欣赏与接纳,并有效渗透到现代人的生活之中,是值得思考的一道难题。纵观世界艺术发展史,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毕加索,还是马蒂斯都曾经尝试着将中国的这种民间传统剪纸艺术渗透到艺术创作过程中。因此,剪纸艺术的魅力及价值是无可替代的。现代设计师要保全这一份艺术精髓,必须发挥丰富的 想象力 、培养创新精神、捕捉创作灵感,使得中国传统的剪纸艺术以一种更为恰当的姿态存在于现代艺术设计之中。

3.运用和发扬剪纸艺术语言。

无论在哪种设计中融进剪纸元素,都应该对剪纸艺术语言保持一种尊重的态度。通过刀工长短、大小、曲直、粗细、疏密、顿挫、刚柔及参差变化等,将剪纸的生态美、朴素美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相反,粗细均匀、整齐划一的现代数字化有时则表现得不伦不类。此外,现代设计在融合剪纸艺术过程中,也可以通过运用变形、夸张等手法将剪纸艺术语言有趣地展现出来,保证文化内涵的象征性、符号化。在设计过程中,剪纸元素的文化意境只有通过语义学、符号学角度去表现才能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好设计。避免单纯运用形似元素,有效展现深厚文化底蕴值得深究。

4.创新与发展传统剪纸艺术。

现代设计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剪纸艺术的基础上,应该积极进行剪纸艺术的发展与创新,发展方式应该尽量多样化。设计师在选择材质和颜色的时候,应该选择色彩鲜明的彩色剪纸制作现代剪纸画,在设计过程中,避免受传统剪纸模式的局限,坚持选用质地坚硬、寿命较长、厚度较大的艺术纸。以现代科技为支撑,保证制作出来的剪纸画具有独特磁性,可进行重复粘贴,这样就跟现代人生活需求较为接近。剪纸是现代设计不可或缺的一种元素,可以辅助设计出多维、立体、灵活的作品。以艺术家夏阳品为例,夏阳进行长期的海外创作,而其本身偏爱中国文化传统,因而他巧妙借助西方媒介,将中国民间艺术和艺术精神生动、全面地演绎出来,两者的有效协调,不仅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富含现代感。他将剪纸元素穿插拼贴到文人的画作构图之中,绚丽多彩的形式之下却保持着质朴天真的本性。

三、结束语

剪纸艺术与现代设计应该相辅相成,剪纸技术的渗透可以保全现代设计艺术的文化底蕴和传统特色,而现代设计的发展和创新,又促使剪纸艺术的发扬与传承。因此,加强剪纸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吴俊,丁倩倩.剪纸艺术在礼服中的应用[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2:03.

[2]胡梅芳.民族服饰要素与创意[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7-62.

[3]易心,林曦.民间剪纸艺术图形的象征意义及其造型规律[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2.

[内容摘要]本文对目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设计素描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改革 措施 。力求通过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建立更能适应不同的设计专业发展需要的专业素描体系,为学生后期的专业学习与提高设计专业能力奠定良好的知识、技能和思维基础。

[关键词]艺术设计;设计素描;教学模式; 教学 方法 ;改革;创新

一、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设计素描教学现状

1.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由于专业发展太快而导致师资队伍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致使大量既无学校教学 经验 又无企业实践经验的高校应届 毕业 的研究生一毕业就直接进入高校进行一线教学工作,他们以书本知识直接去面对新进入高校的专科学生或本科学生,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2.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改革滞后

在相当长一个阶段,设计素描教学无一例外地选择了与平面构成和图形创意联系非常密切的构成性和创意性的设计素描形式,但这种单一的设计素描教学形式并不适合每一个设计类的设计基础教学。众所周知,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就已经对绘画艺术的素描形式进行了改革,创造了针对 国画 、油画、版画等不同绘画形式的不同素描方法,且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教学效果。在设计类专业出现的初期,无一例外的沿用了绘画素描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设计基础,来解决设计中的基本造型、基本结构和空间等在设计中要运用的基本要领和元素,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种教学模式无可厚非地对当时的设计教学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然而进入21世纪后,随着整个社会各方面的飞速发展,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日新月异,专业分工也越来越细,这么多的设计门类和设计专业还是采用以往的单一的设计素描教学形式显然是行不通的,这种忽视了设计学科不同专业的指向性的教学形式并不适合每一个设计专业。正如在 体育运动 中体能训练和力量训练只是所有的体育项目的通识基础,每个门类的运动还有自己这个项目的特色基础训练,如 篮球 需要练习运球投篮, 足球 需要练习颠球、射门等。由此笔者提出,当今每一个不同的设计门类必须要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设计素描教学体系,在这里我们权且称之为专业素描,也就是逐步与每个专业密切相连的专业设计素描。例如我们已经建立起的影视动画卡通艺术的卡通素描等。

3.教学方法陈旧,学生的 创新思维 能力差

我国素描教学长期以来一直沿袭俄罗斯体系与欧洲传统学院派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技法,强化造型能力,却缺少创造环节,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设计类专业学生的想象力。设计素描较传统素描而言,其主要任务不再是再现客观对象,而是发现和表现对象。对于设计师来说,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远比娴熟的技艺更重要。目前国内一些设计类院校已做了一系列调整,提出设计素描的命题,但大多数设计素描的教学仍沿袭传统素描的教学模式,没有和设计类专业的专业特点相结合来开发学生设计思维。

二、设计素描教学改革的措施

笔者就艺术设计的设计基础 教育 中设计素描的教学内容早在2007年就提出来必须进行改革,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总结 ,笔者今天再次提出:现在大多数高校设计素描教学内容只具有一种通识性,而缺乏与每个设计类专业相匹配的设计素描教学内容,因此必须建立适用于不同设计专业门类的专业设计素描教学体系。那么怎么通过专业特点来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专业设计素描呢?这是我们从事设计基础教学的老师必须解决的问题。

1.建立一门通识性的基础素描课程支撑后续的专业设计素描

设计素描教学应从自然到素描,然后再进入设计的连续的整体,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对自然与素描的型及设计因素做专门系统的研究,着重培养学生准确的造型能力与丰富的空间思维能力,使基础与专业接轨,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递进式地进行教学。

2.创建与专业教学相对应的多元化专业素描教学体系和教学环境

各个不同类型的艺术设计专业还必须建立一套与自己这个设计学科相适应的专业设计素描,着重训练学生与自己所修专业的基础性的内容。虽然这类专业素描的训练有可能与某些课程相交叉或重合,但是建立一套与各个门类艺术设计专业相适应的专业素描体系已刻不容缓。艺术的多元化发展需要教学多元化,更须注重艺术实践教学环节。例如产品造型设计的专业设计素描可以多采取以结构造型为主的素描训练形式;视觉传达和广告设计专业可用以创意素描为主题的训练形式;室内空间设计则应以大量的研究透视和装饰性的设计素描为教学方向;园林景观设计可以大量地进行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素描为设计素描教学主题。这类教学不一定非要在室内完成,可以把课堂搬到大自然中去,加强学生对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描绘。家具设计专业除了研究传统的装饰素描外,还要让学生更多地研究物体的构成结构、结构的隼接等方面。

3.着力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设计素描教学应以“为设计服务,为人服务”为出发点,结合不同艺术设计专业所需的思维、观察能力与表现方法,运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强化学生创造能力训练,采用多种方法、多种思维将设计意识与创新能力融入训练过程中。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在全面了解形体、结构、空间、材料等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研究素描本体形式语言、审美表现,以及从视觉特征、效果、传达的感受认知中探寻自我个性的追求和探索的能力;同时通过创作实践活动开发学生设计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结语

总之,高校设计基础课教师在设计素描教学中要结合各专业的特点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坚持以设计观念为指导,不断实践和总结经验,建立更能适应不同的设计专业发展需要的专业素描教学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学生后期的专业学习与提高设计专业能力奠定良好的知识、技能和思维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中义,许江.从素描走向设计.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2.林家阳,冯俊熙.设计素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刘源.从设计的角度学习素描.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4.李富莉.设计素描教学现状分析与教学探索.大众文艺,

5.刘树龙.设计素描课程教学现状及其改革刍议.新西部:下旬•理论,

6.罗琴.优化设计素描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若干思考.文艺生活:中旬刊,

艺术设计博士论文相关 文章 :

1. 展示空间艺术设计研究论文

2. 艺术设计毕业论文

3. 论艺术设计学中的创造性思维论文

4. 提升艺术院校学生文化素养研究论文

5. 论艺术设计与仿生学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