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财税机制研究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财税机制研究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实质性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的宏观经济管理控制目标,更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共同富裕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愿望。本文针对当今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财税机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立足于中央与地方两个层面,提出具体改进策略,以期为我国财税机制的优化提供有利参考。
关键词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财税机制;
充分利用区域天然优势,改革优化财税机制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快速发展与稳定发展的有效措施。区域优势存在差异是区域长时间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也是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失调的基础性原因。而财税制度作为外部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区域优势不明显地区产生有效的弥补作用,进而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根据对欧美等发达地区相关资料的调查,发现创新与优化财税机制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可行性方式。
1、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有关财税机制的问题解析
财税分配机制存在缺陷
财税分配机制涉及范围广阔,主要包括财税收入在地方政府、经济圈与中央之间的具体比例关系。财政收入大量税收项目中,主要支柱性税收占比近90%,这些支柱性税收也就是较为常见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以及营业税三个方面,其余非税收财政收入主要是对国有资产的有偿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费用。对上述现象进行合理分析,我们能够发现我国财税分配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区域产业税成果微弱。对2015年三种产业的税收供给量展开分析,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第三产业税收贡献率为,第二产业税收贡献了为,第一产业则为,产业结构相对而言比较合理。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财政收入的关键内容,具有极为明显的政策导向作用,有些地区过于依赖非税收作为财政收入来源,这将对税收宏观调控作用造成负面影响,征税结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不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1]。
财税权限机制存在缺陷
我国现行的财税权限机制主要包括财政收入支配、财税政策拟定发布、财税执行管理等权限。将地方和中央财政支出作为案例进行分析,依照固定比例将财政支出具体分为三种类型,即地方主导型、中央主导型以及地方责任型。据统计显示,2015年全国23种财政支出项目当中,用于国防军事、国际外交、燃油物资储备等工程的财政支出占比,中央主导型财支的一半以上;用于公共设施、安全、设备运营等17种项目的财政支出占比地方主导型财支的一半以上,由此可见,地方财政支出支配权相对更大,但也同时肩负着更多的公共事业责任。这种财税权限机制存在比较严重的缺陷,主要问题体现在地方财政权限和公共事业责任匹配度不足。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之间的比例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维持在3:7的局面,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实行分税制以后,中央财政收入比重逐渐上升至55%。2006年以前,中央财政支出与地方财政支出比例同样是3:7,2013年到2016年地方财政支出一度超过80%,大幅高于总财政收入。当今,地方事权与中央事权在法律层面并没有具体界限,通过二者财政支出比例可知,中央将大量支出任务交付于地方,例如上述23种财政支出项目中,就有2种为地方责任型、17种为地方主导型。地方政府肩负大量本应由中央承担的教育、交通、农林、国土等公共事业的建设,引发地方和中央之间的公共事权偏移错位现象,使地方经济发展陷入窘境。
2、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税机制策略
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稳定的发展,必须对相关财税机制、政策加以优化和完善,放宽我国大量欠发达地区财税管理权利,为其供应接二连三的优惠措施,进而从国家层面对经济发展形成促进作用,提升公共事业和人民生活均衡水准,不断减小东北、西北等欠发达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差距,进而良好完成协调稳定发展的根本目标[2]。
优化财税分配
优化财税分配机制应从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优化共享税比例。在我国营改增战略事业的驱使下,地方政府能够在短时间保有地方财政实力,但就长远角度来讲,仍然不够完善。因此,应在完全取消营业税以后,重新构建增值税具体分享占有比例,使地方政府分配比例达到40%。同时,为加速我国大量欠发达地区经济进步,提高对此类地区的鼓励和支持力度,应对偏远山区、产业优势严重欠缺、资源干枯、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欠发达或困难地区进一步增加五到十个百分点的分成。此外,还应逐渐取消城建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款项目以企业、行业为基础进行税收分享的现行方式,应给予省级以下立法部门或地方政府自行规定增值税划分规则的权利。
第二,优化或重塑地方税收系统。国家应尽快推出资源税整改措施,例如将石油、天然气、水资源、森林资源等归纳为征税体系,以从量定额、从价定率的角度实现从价计税,从根本上提高自然资源负税能力。然而,对于欠发达地区、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传统资源城市应依照具体情况实施减免赋税的政策;优化个人所得税,根据具体行业和普适性计税方法,拓展综合所得税内容;深化房地产税收项目改革优化,使传统土地使用税与房产税合二为一,由地区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税率。
改革财税权限
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应对现行财税实施全方位改革。一方面,将地方和中央之间所应承担的责任进行具体划分,让其界限清晰。例如,中央应负责九年义务教育、公共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事业,负责国家安全、外交、消防、警察等安全类事业支出,而地方政府应负责地方区域内城市中的公共交通、公共环境建设等事业的支出,将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大型交通运输事业,水利、电网建设等大型工程建设事业设定为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支出,并根据我国目前国情,明确比例;另一方面,现阶段,我国中央占有、支配财政的权利相对较大,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可根据地方具体情况,适度放宽该区域政府的财权。例如,以科学、客观、合理的形式重新划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确定权、解释权、减免权等。
在分税制度背景下,地方和中央均有着不同程度的独立税收,应给予地方政府关于固定税收的管理权限,并且该权限必须以独立自主的模式存在,将非全国性征收的税收立法权、减免权交予地方,在中央制定全国性征收的个人房产税、资源税等地方主要税收法律的同时,给予地方适当的减免权和细微调整权,进而为地方财政实力增加和经济增长提供有力保障[3]。除此之外,我国还应对财税绩效评价体系进行合理完善。例如,明确协调发展标准,构建以国家为主体,省级、地方政府相互配合的绩效评价规则。其中,财税评价的主体机构应包括审计部门、立法部门、税务机关以及财政机构等,将责权制度应用于财税评价工作上,实现分工明确、责任明晰、制约合理的新局面,扩大评价的内容范围,将财政分配的整体过程全部划分到评价体系当中,加大力度对税收管理、财政收入等工作的绩效评价。
3、结语
综上所述,合理、科学、符合我国国情的财税制度是确保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就目前我国现行财税机制而言,在制度、权限等多个方面存在问题,对其进行优化和改革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之路。中央和地方应立足于不同地区不同情况,以此为基础不断完善我国财政机制,进而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奠定基础。
4、参考文献
[1]马万里.中国式财政分权经济增长导向型特征分析-兼论经济持续增长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体制约束[J].社会科学,2014(09):32-42.
[2]徐丽媛,王胜伟.借鉴“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创新生态补偿财税责任制度及其立法完善[J].兰州学刊,2014(08):136-142.
[3]陈厚义.后发地区财税制度改革的特征问题、动力体系与应对策略[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4,30(05):3-9.
谈地方特色会展产业助力区域经济发展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谈地方特色会展产业助力区域经济发展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 要 : 当前地方特色会展整体呈现稳中有进的发展趋势,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显著作用,但其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如社会会展经济意识低、会展质量有待提高、会展产业区域结构发展失衡等,尤其是在相对不发达的地区。探究不同地区、不同地域特色的会展行业发展,根据地域的实际情况调整制定会展业的发展计划、提高展会的质量水平,对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本文主要研究地方特色会展展业,以渝东北地区会展产业、合肥市会展产业为例进行案例分析,对地域制约会展产业发展的问题与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培养高端人才、加强全社会会展经济意识和政府严格管控会展政策三方面的战略与对策,突出地方会展产业特色,提高会展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关键词 :特色会展;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会展品牌;路径优化;
2021年3月5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合理规划展馆布局,发展会展业,各省级地区纷纷加快大力投入建设会展场馆,制定切合实际有意义的会展主题,加大对会展及相关产业的投入,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会展场所,促进地方特色会展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助力拉动区域经济高速发展。但由于社会会展经济意识低、政府轻视会展行业的政策实施等,会展的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和困扰:场馆的数量虽然增多,但是场馆面积小、会展质量不高,且会展区域结构发展极为不平衡和不协调;区域性中高端人才不多,缺乏创新创业科技能力;全社会会展经济意识低,不善于抓住时机高质量高效率发展会展,在树立会展品牌方面仍需提升改进。诚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认为根据地区区域实际情况结合地方案例,构建地方性特色会展产业高质量、高效率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显得十分有意义,并提出提高中高端人才培养、提高全社会会展经济意识、树立会展品牌等会展发展战略与对策。
1、文献综述
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对会展经济以及会展经济对地方地区城市发展及经济增长发展作出相关的研究。李毅超(2005)认为会展场馆作为会展经济的基础,以优质的服务体系和完善多功能的配套设施为支撑点,通过各种会议和展览的举办,吸引大量参展商和观众,在获得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刺激城市发展[1]。会展经济对城市发展及经济增长的研究方面,赵驹(2008)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算并分析重庆市会展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并提出可以通过物流体系的发展、专业人才的培养、物流技术的创新、法律法规的完善,加快重庆市与国际接轨的进程[2]。叶彬(2017)通过分析渝东北地区发展的政策、资源、区位优势和区域经济欠发达、硬件设施薄弱、专业人才缺失、市场化明显欠缺等挑战,提出了加速区域经济发展、完善软硬件设施、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等发展措施[3]。胡亚涛(2013)运用灰色关联理论计算各关联产业与会展业的关联度,从会展基础设施、会展品牌、会展项目等方面分析了重庆市会展经济发展现状,在发挥联动效应带动关联产业发展与提升城市形象、增强经济发展吸引力与提供技术信息、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与改善贸易结构、扩大贸易规模等会展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四个途径基础上再提出结合产业集群、增长极等相关理论为重庆市会展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对策[4]。综上所述,目前已有许多学者对会展业的经济发展略有研究,分析会展行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与挑战,并提出可改进的战略与对策。但在地方性区域性上的研究还有欠缺,目前就我国来说,区域结构不均衡,不同地方的特色产业研究凸显还不明显,但不同地区又具有相对新颖的特色,地方特色会展产业的发展将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本文将对此进行相关研究。
2、地方区域阻碍特色会展发展存在的问题
人才培养分布不均衡且相对落后
伴随进入高质量、高经济发展的21世纪,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提出了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推进人才的培养,特别是中高端人才的培养。据2020年猎聘大数据研究院推出的《2020上半年中高端人才就业大数据报告》,许多工作者选择留在当地就业,但对于一线城市的高速发展,企业数目持续增加,对于高端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从而加剧了地方性人才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从中高端人才需求TOP20城市来看,上海、北京位居前两位,新增高端人才需求占比分别为、[5]。重庆市人才培养相对落后,一些会展院校在培养人才方面完全脱离市场,专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课程设计不清晰,培养技能欠缺专业性与细化性,甚至以偏概全。
会展经济意识薄弱,品牌性不高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限制,以及文化差异、思想开放程度等不同,不同地区存在差异。然而会展行业又是近年来刚起步的新兴产业,许多企业和民众对会展行业缺乏清晰的认识,不善于利用会展获取信息、抓住时机、推销商品、展现形象、促进稳定长期合作,这不仅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也阻碍了会展产业的相关发展。另外民众对会展产业的经济意识也较低、参与度低,且会展的举办主题相对复杂混乱,偏离了举办会展的真正意义。据调查,合肥市曾举办过一些销售类型的展会,虽然能满足老百姓的需求,但实际上忽略了发展会展产业的实际意义。会展经济拉动发展不仅取决于企业利用资源发展举办展会,呈现出效果最大化的原则,同时也需要全社会会展经济意识的提高。“中国合肥苗木花卉展”“中国国际微商大会”等体现合肥地方特色的品牌会展虽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相对比于青岛的“啤酒节”、厦门的“台交会”等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会展仍有较大的差距[6]。
地方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轻视会展产业的发展
成功的会展行业不仅依靠于科技人才的培养、地理自然条件充裕、交通便利与发达,对于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的管控也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以海南省海口市会展业为例,海口市是海南省唯一的特大城市,地势平缓、气候温暖宜人,是经济、文化、科技交流的交通枢纽,也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支点城市,发展会展行业具有良好的条件。但同时,据2019年海南省会展业状况调研报告显示,在海口市快速发展且不断壮大的会展行业中,还存在不少因政府轻视政策审查的相关问题:会展的举办缺乏明确的目标,组织管理模式混乱且落后;会展市场秩序混乱,会展举办的门槛过低,会展呈现效果差,市场上过多展会鱼目混珠,甚至造成“泡沫”现象;会展主题偏离实际意义,混乱复杂;展览场所展馆基础设施不完善、功能单一、面积小,场馆服务管理水平低等问题,都与政府轻视会展行业相关政策有关,导致市场上的展商随性发展举办展会,严重制约了会展行业的高质量持续健康发展。
3、地方特色会展产业助力经济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提高对中高端会展人才的培养
为了培养高新技术、创新创业的高素质、高质量人才,打造国际高端人才聚集区和人才特区,部分地区可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参考河北雄安新区发布的《关于加快聚集支撑疏解创新创业人才的实施方案》,其中出台多项措施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第一,大力引进高层次新人才。新区提出在2021年全面启动“雄才计划”一揽子工程,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加大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两院院士、相关产业领军人物、创新团队引进力度。利用高层次人才团队致力打造新一批高层次人才,加强人才聚集平台建设,布局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级平台,不断壮大地区的高质量、高素质人才,打造全球人才创新聚集地;第二,政府加大人才培养扶持力度。加大政府对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的工作补贴、物质奖励、重点科研项目资助力度,使地区人才引进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第三,健全人才服务体系。各个地区均可搭建人才智慧服务平台,对各个实验室、各个项目健全完善人才“一键式、一站式、一条龙”全程服务制度,对各类高层次人才提供“保姆式”优质高效服务。引进先进的功能设施,探索采取多种形式鼓励企业引进外国专家,留住高层次人才[7]。
加强全社会会展经济意识,树立会展品牌
加强会展经济意识,不仅要加强企业商家对会展运营的经济意识,还要加强普通市民对会展参与度的意识。企业商家应该灵活运用会展信息,巧妙抓住市场的机会,积极推销商品,展现良好的形象。对会展行业要进行深入清晰的理解,结合当地的具体实际情况,对展会的举办树立明确的主题目标,在展馆中引进多功能基础设施,完善场馆的服务体系,做到呈现会展效果最大化原则。这不仅能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而且更能促进会展经济的`发展。当然仅加强企业商家的会展经济意识也是徒劳无功的,还需要加强普通百姓对会展行业发展的认识与了解,达到加强全社会会展经济的意识。市民要在深层面理解认识会展经济,不能以偏概全,切忌盲目跟风参加会展,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际需求,有效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展会参加。加强会展经济意识,提高参与度,有效选择,尽可能地满足自身的需求,政府在策划展业发展时,应该结合当地的综合实力、地域发展,客观全面地分析,计划出适合当地发展的会展策划书,结合当地的优势,创建自己独特新颖的会展品牌。品牌展会不能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而要在参展商数量、服务质量、参展效果等方面逐步积累,稳步增长。
政府严格管理会展产业发展
为了促进地方特点产业的发展,拉动助力区域的经济发展。一个成功的会展行业,需要社会提升人才培养的意识,使低、中端人才向高端人才发展;企业商家要树立品牌会展,呈现会展举办效果的最大化,普通市民要结合自身需求提高会展经济意识、提高参与度等,这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严格管控,严格要求每一条制度的施行。针对市场上展馆面积小、主题混乱、质量不高、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等鱼目混珠的会展,政府应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地区政府应当在深入理解发展会展业所需要具备条件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会展业发展规划,避免盲目追求数量、盲目发展的局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制定并提高一系列展会质量标准化的相关制度,以达到提高展会质量的效果。当相关职能部门提高展会的质量标准,展会的质量也会随之上升,促进展会经济的质量和数量的增长,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突出地方性特色会展产业的发展,促进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
4、参考文献
[1]李毅超.廊坊市会展经济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5.
[2]赵驹,胡亚涛.基于产业关联理论的会展业效应-以重庆市为例[J].财经科学,2012(12):73-79.
[3]叶彬.渝东北地区特色会展业发展研究[J].工业经济论坛,2017,04(04):78-83.
[4]胡亚涛.重庆市会展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3.
[5]张扣,蒋晓阳,胡书凝,陈国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会展业创新发展驱动力及提升路径研究[J].商展经济,2020(11):16-18.
[6]侯祝松.合肥市会展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9.
[7]陈国庆,方子强,古月,华艺嘉.创新驱动会展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研究[J].商展经济,2020(08):10-12.
探究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论文
爱玩是幼儿的天性。为了使幼儿园大班的学生能够快乐地成长,现在大部分幼儿园都认识到了区域活动的重要性,已在各自校园内开展了各式各样、丰富多彩,富有创新型、挑战型的区域活动。但是在设置区域活动这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师指导能力较弱、区域活动内各种器材的投放和准备不合理等。针对存在的问题,幼儿园应加强区域教学方面的研讨,积极改善区域活动方面的问题,给幼儿园大班的学生一个快乐的学习天地。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大班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和探索的活动。幼儿园区域活动不单单是符合幼儿爱玩的天性,还能够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也是能够促进幼儿快乐成长的有效方式。然而,这种能促使幼儿快乐成长的学习方式在当前的幼儿园里实施起来却是难上加难,给教师带来烦恼,需要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加以解决。
一、幼儿园大班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幼儿园大班的学生相对于中班和小班的学生来说,独立性和自主性比较强,基本能够独立地在活动区域内自由的活动,也能和其他小伙伴快乐地玩耍。与伙伴玩耍时也能够表达自己想要的观点并且与伙伴分享,但是在区域活动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1.教师指导能力较弱
在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一般只是向1或者2个区域进行重点指导,有一些区域的问题就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还有教师只是关注幼儿园大班的预设目标,因此忽略了幼儿园大班学生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和要求,不能够在此时及时地给予支持和解答。区域活动不仅能够满足幼儿园大班学生的成长要求,而且也是幼儿园大班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有的教师认为,即便开展了区域活动,只是把它当成集体活动来进行,没有认识到区域活动与其他集体活动之间存在的差别。也有一些校园没有建设多种多样的活动,活动区域的教材单一,让幼儿园大班的学生在区域活动内自由活动,不给予指导,这些都体现了教师指导能力弱,必须寻求对策。
2.区域活动各种器材的放置和准备不合理
学校给幼儿园大班的学生提供一些比较简易的活动材料,不能好好利用自然物品和一些旧物品,使得活动器材单一,根本就不能为幼儿园大班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提供需要,因此,阻碍了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展开。区域内有一些器材一放就是一两个月,有的甚至是一两个学期,有的甚至没有变化。还有些器材的投放位置忽视了幼儿园大班学生的乐趣,没有新鲜感,因此没有起到区域活动本该有的作用。
二、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的对策
1.教师要在区域活动中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教师的指导主要以观察幼儿园大班学生为依据。要依据幼儿园大班学生的能力,将他们划分为几个小组,便于他们在进行区域活动前,教师可以有倾向性地向他们展示新的教学用品。这样的做法既可以让幼儿园大班学生先了解教学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又可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满足他们内心深处的好奇心。教师在幼儿园大班学生进入该活动之前,可以先让一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为他们展示教学用品的制作方法,使他们自由的发挥,从而带动其他学生的发展。观察幼儿园大班学生是教师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前提。教师要观察活动内每个学生的制作情况。若是在区域活动中呈现的问题,要立即给予解决方法。教师与教师之间要互相配合,教师要重点观察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及时给予解决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快乐的成长。
2.区域活动器材的合理放置
区域器材本身就能引导幼儿园大班学生形成活动目的.,例如,算盘、图书、拼图等,教师可以提供记录的材料,让幼儿园大班学生进行自主操作;不仅可以提供放大镜,让充满好奇心的幼儿园大班学生自主实践,快乐地与大自然接触;还可以制作一个统计表让幼儿园在操作中就能学习统计,更能深入地了解操作。
区域的创建要依据幼儿园大班学生的个人特点,比如有的学生缺乏一些经验,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区域设置不能太多,通常器材的投放应该要集中一点。有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经验,有一定的动手制作能力,器材的投放适量增多,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并激起他们的乐趣;还有的学生说话能力较强,聪明伶俐,教师不单单要增加器材的数量,而且放置的器材应更具有挑战性。因此,每学期初教师应该要从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测评,了解他们的能力。在此方面上,教师要不断地满足幼儿园大班学生的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器材,尽可能让教学用品运用到每一个学生上。
总之而言,区域活动的展开对幼儿园大班学生来说是很重要。活动不一定能够给他们带来学习、发展和成长,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指导,那带来的效果就会很不一样,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教师要尽量满足学生心中的好奇心,使他们能够在这一阶段中快乐地成长。
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组织与指导策略论文
摘要 :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是值得关注的话题。环境创设是混龄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基础,策略支持是混龄区域活动顺利实施的保障。混龄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包括创设支持幼儿自主活动的环境、创设支持幼儿主动参与的环境。教师应采用循序渐进的推进方式,把握混龄区域活动频率,做好混龄区域活动指导,为混龄区域活动提供策略支持。
关键词 :混龄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策略支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园组织活动时,可以经常打破班级的界限,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加不同群体的活动。”如果教师在开展区域活动时,将打破班级的界限从同龄扩大到异龄,这样的区域活动形式就称为混龄区域活动。混龄区域活动因其可以给幼儿提供更丰富的活动内容以及更具挑战性的交往与学习的机会,日益成为幼儿教师关注的话题。近年来,笔者所在的泉州市丰泽区宝秀幼儿园对混龄区域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环境创设:混龄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基础
区域活动空间的科学规划与布置是开展活动的基础,创设有效的混龄区域活动环境,应着重做好创设支持幼儿自主活动的环境、创设支持幼儿主动参与的环境两个方面工作。
(一)创设支持幼儿自主活动的环境
1.规划合理的活动空间
宝秀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空间是利用走廊、户外、楼梯角落等不规则空间创设的,对开展活动有一定的制约和挑战。因此,首要任务是因地制宜地创设条件以有效支持幼儿活动的开展,如,“民间游戏区”设置在操场与连廊区间,活动空间大、可动可静;“刺桐美食坊”设置在厨房与种植园区间,食材采摘与美食制作活动可相结合。同时,要保证活动空间中各种动线通畅,如取放材料、过道行走、操作动作能转环有余、互不干扰等。在实践中,我们主要参考《幼儿学习环境评量表》里“空间与设施”的标准,对现有的环境进行规划与创设。如,在“空间”项目里,最低标准是“对儿童、成人和设施而言都空间充足……空间相当干净并打理良好;所有儿童和成人都可无障碍地使用空间”[1]。“室内游戏空间规划”良好以及优良的标准是至少划出5个不同的兴趣区,可以提供多种学习经验;兴趣区的安排使儿童能独立使用它们(相对应地,我们投放贴了标签的材料箱等);有额外的材料以充实或改变兴趣区(相对应地,我们创设了材料超市等)[2]……事实表明,依据成熟的幼儿学习环境创设标准,可以让教师在工作中有所依据,为混龄区域活动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2.营造无声的环境语言
混龄区域活动的开展,要有支持各年龄层幼儿活动的环境准备,即要发挥环境的“无言之师”作用,强化环境的提示功能。其一,用颜色标识和入区夹,表明活动对象与入区人数,有效建立活动基本常规。一是以颜色区分入区对象。各区入区挂牌架用的是幼儿作品“浔埔簪花围帽”,帽子花色与各楼层基色相同,挂牌处有哪些颜色的帽子,就表示有对应年龄班幼儿可以参加的活动,方便师幼一眼识别入区对象。二是以夹子提示入区人数。花围帽上的发簪可夹木夹子,教师在课前会夹上计划数量的小夹子,一夹挂一牌,以提示与调控入区人数。值得一提的是入区卡,教师用常见贝类壳(自然物)制作,三个段分别选用了鲍鱼、香螺和文蛤壳,装饰后写上班级与号数,打洞、穿麻绳即可用了。很多参访者都评价我们的入区卡制作得既实用又有生态特色。其二,运用“任务卡”“材料超市”的方式,帮助幼儿自主选择适宜的活动内容,让幼儿与材料“对话”,教师通过“互动式对话”信息,对幼儿进行个性化指导,促进其经验积累。其中,“任务卡”指以卡片为载体,将某一具体活动内容的主要操作步骤图文并茂地呈现出来,让幼儿了解该活动的操作要求、需要材料、步骤方法和注意事项。卡与卡袋也用颜色区分,即“绿黄蓝”分别代表“小中大”。任务卡以《指南》“各年龄段幼儿典型表现”为依据进行制作与投放,以主题系列的形式设立,即同一主题有绿、黄、蓝三系列任务卡,卡上以星数区分难度:星数越多代表难度越大;卡背后标有数字,提示该卡的投放进度顺序,以提示纵深经验的有序推进与积累。以“茶乡”区“包装”主题为例:小中大班组都有“包装”主题系列任务卡,大班系列卡中有个“将散装的茶称重分装,密封包装,5克一包。需要……(工具材料)”的具体任务,该卡是蓝色的,上有“图主、文辅”的主要操作步骤提示,难度四星,卡背面数字是“5”(大班的任务、四星难度、第5次活动),放在蓝色卡区中“包装”的主题活动袋内。有活动经验的大班幼儿可以直接选此任务,没有经验的幼儿就在教师的引导下操作“1”至“4”任务后再尝试操作。实践表明,任务卡的投放有利于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自主活动。能力强的幼儿能根据任务卡提示自主完成任务,能力弱的可以对照卡片寻找准备不足、操作不当的地方,自主控制活动节奏。此指导策略与蒙氏运用“错误控制”帮助幼儿自主学习类似,能让幼儿“在错误控制的外部条件下,由个体进行自我选择,积极规避错误带来的一切风险与不良后果”[3]“从本质上是强调个体的自主性的”[4]。如,在大班“包装”主题活动中,有名幼儿对天平活动很有兴趣,持续选择“天平称量”相关任务。由于不断地操作探究,他在称量方面的经验得到了纵深发展,并收获完成任务的成就感。“材料超市”指参考超市开放货架的码货经验,将材料工具分类装箱,在箱体贴上物品照片作为标签,让幼儿自主选择取放材料。如,“创意工坊”中,一名大班幼儿选取了蓝色“妆糕人”的三星任务卡,根据提示选取工具材料,并到“百宝箱”里找到吸管、树叶进行自主创作,做出了戴吸管项链、穿树叶裙的装糕人,并陈列了作品,实际操作难度超过预定任务。实践表明,创设“任务卡”“材料超市”,有助于混龄区幼儿自主选择与管理活动任务,促进幼儿经验的纵深积累与推进,满足幼儿个性化发展需求。其三,提供适宜的“劳动任务与要求提示图”及劳动工具,帮助幼儿做好环境整理工作。新手教师较关注活动显性目标,较忽略隐性目标价值,如不重视也不懂得如何组织幼儿做活动后的环境整理工作。为此,教师通过适宜地安排劳动任务、提供“劳动要求提示图”与劳动工具以解决这个问题。劳动任务与要求提示图包括“值日生提示牌”和“劳动要求提示图”两部分。劳动任务有扫地、擦桌、擦地、倒垃圾值日生,不同值日生“提示牌”上的劳动任务不一样,以明晰各值日生具体工作。“劳动要求提示图”则提示具体劳动任务要求,如擦地要“把污迹洗掉”“把水迹擦干”“拖把与桶要归位”等,以明确劳动结果要求。提供适宜的劳动工具,指幼儿劳动工具尺寸要较小、操作力量要求较小,如,用洗碗海绵代替清洗抹布、迷你型的劳动系列工具,以及幼儿劳动护具,如袖套、罩衣、雨鞋、手套。实践证明,“劳动任务与要求提示图”与适宜的劳动工具的提供,能帮助师幼有目标有分工地做好卫生整理工作,锻炼幼儿劳动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践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二)创设支持幼儿主动参与的环境
参与环境创设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教师通过开设“表征区”与“任务漂流站”两种方式,支持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一是表征区的创设。“表征区”是由教师提供活动主题框架,让幼儿将自己的想法、计划以画画的方式表征后填充,是幼儿思想活动得以表达与交流的一种形式,也是教师推进活动的一个依据。如,“茶乡”区主题活动开展前,教师引导幼儿与父母一起制作茶主题调查的图文表征,放到主题板里,统计后发现茶食等“吃”的主题最受关注,为此教师制订了“茶食与茶饮”主题计划。幼儿参加的兴趣很高,并运用图画表征的方式表达了希望“喝花茶”“自己包装茶食”等想法,于是该区又开展了“花茶”“茶食伴手礼”等相关活动,较好地将预设计划与幼儿兴趣结合起来。二是任务漂流站的创设。各区创设了“任务漂流站”,里面放的是幼儿自己设计的任务卡,有兴趣的幼儿则操作、展示或取走作品等。如,“木工坊”的“任务漂流站”里,幼儿投放的任务卡包括做小椅子、桌子、木头小马等任务,“木工坊”的幼儿选取制作后放在漂流站展示,并供大家使用。“任务漂流站”的活动是幼儿自己发起、参与的,故幼儿有较高的兴致与成就感。
二、策略支持:混龄区域活动有效实施的保障
混龄区域活动中,不同年龄、班级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具体情况都不同,活动需要也不相同。因此,应做好活动组织形式、频率、场地,活动准备、观察与指导等方面工作,以确保混龄区域活动开展的质量。
(一)采用循序渐进的推进方式
活动开展的第一轮,教师可先将一个班级固定在一个区,再依“年段混合、同列班组混合、不同列班组混合、全园混合”的顺序依次推进。活动前教师组织幼儿与新伙伴接触,帮助幼儿与新同伴顺利建立良好关系,使活动的`组织推进过程保持良好的秩序。开展混龄区域活动,幼儿或教师都需要对这种新的活动形式有个熟悉与经验积累的过程。如果急于求成,将导致混乱状态。实践表明,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是必要而且有效的。宝秀幼儿园目前共九个班,第一轮启动期经历两学年,先后开设了“茶乡”“小木匠创意工坊”“闽南野趣工坊”“小贝壳大创意”“刺桐美食”“趣玩民间游戏”“小小水族馆”“浔浦风情园”“巧手悦绣坊”等九个区,各区又分设六七个小区,可以满足全园幼儿同时活动的需要。宝秀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启动的第一学期为一班一区活动阶段,即只在中班段开设“茶乡”“小木匠创意工坊”“浔浦风情园”三个区,每班只在本区活动,没有组织混合活动,目的是让师幼对公共区域活动形式有个熟悉与适应的过程;小班段幼儿因尚处于熟悉幼儿园环境、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阶段,故只在本班内开展常规区域活动。第二学期,每个中班按月份有计划地将幼儿分成两组(三月份至五月份)或三组(六月份)进行混合活动,三月份至五份月每个月混合两个班,六月份三个中班混合活动,推进了同龄异班混合活动;小班在第二学期参照中班上学期做法,进入一班一区活动阶段。第三学期,原来的小中班段进入中大班段,按混龄区域活动启动第一学期做法,新中班应处于一班一区活动阶段,但由于此时的中班已在小班段积累了一班一区活动经验,因而在第三学期,由原小班段升为中班段的幼儿直接进入中大班同班列混合活动阶段。第四学期,中大班进入自主混龄区域活动阶段;小班段幼儿在区域活动的开展方式上,与原先启动期第二学期有很大不同,是在教师带领下直接进入与中大班的混龄区域活动阶段,这是由于此时教师已积累一定的混龄区域活动组织指导经验,对活动流程、规则、开展注意点等比较熟悉,加之中大班组幼儿的活动经验已较丰富,对新入区的小班幼儿有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因此,在启动期的第二学年,正式开展了全园混龄区域活动。随后,每学年秋季便直接进入全园混龄区域活动的常态运行期。
(二)把握混龄区域活动频率
宝秀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一周开展一次,混龄区域活动与班级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互补:班级区域活动有利于幼儿活动经验的纵深发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故需安排大部分时间;混龄区域活动形式能有效促进幼儿和园内“熟悉的陌生伙伴”交往,增进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混龄区域活动场所也从活动室到户外,如种植园边、走廊、操场、小水族馆、小池边等,幼儿获得更舒展自由的室外学习与交往体验。不同活动形式体验的互补让幼儿更全面立体地发展,一周一次的频率也不至于破坏幼儿现有的常规作息,有利于培养幼儿收放有度的习惯与能力。
(三)做好混龄区域活动指导
与班级区域活动相较而言,混龄区域活动涉及的物质、经验等准备,更需要精心设计与安排。一是做好入区前预约工作。宝秀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每周三上午开放一次,要求教师或家长周一利用散步、放学等碎片时间带幼儿做好入区预约准备,并将选择结果记录在本班入区预约表里,活动当天,教师依据预约表接送幼儿入区。采用入区提前预约制,既利于培养幼儿做事的计划性,又可以确保入区常规的有序性。二是做好活动中的指导工作。为支持教师做好观察记录工作,教师在活动区配备了诸如记录工具、相机悬挂架(放置相机)、口袋工作围裙等设备,为教师开展观察记录工作提供条件。活动中,教师采用分工合作的方式,共同承担活动区幼儿的指导工作。混龄区主班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幼儿入区接待与组织,包括点名与集中谈话。集中谈话旨在帮助幼儿了解本次活动的内容与要求。首先,分析上次活动存在的问题、介绍活动新材料或新要求等。其次,观察与指导,包括按计划对幼儿进行重点观察与指导、对各区域进行巡视观察,努力做到“以孩子为课程组织的中心,注意孩子在教具操作过程中所产生的行为现象和真实能力的显现”[5]“以免整个教学变成只有教具标准化、机械化的操作,仅仅流于形式,阻碍了孩子的发展”[6]。最后,收集材料,组织幼儿表征。配班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引导区域活动幼儿有计划(如根据任务卡)、有始有终、自主地完成活动;生活教师的工作任务是引导幼儿整理自己使用的场地,组织中大班幼儿分工合作完成卫生整理工作。三是做好活动后的反馈工作。活动结束后,主班教师将观察记录材料(如幼儿活动情况、需交代的事项及相关照片、视频等)上传到幼儿园QQ工作群,各班教师根据情况与幼儿讨论解决办法、推进计划等,保证班级区域活动与混龄区域活动有机融合,各区的教师通过幼儿园QQ工作群了解其他区活动开展情况,共享建议、对策与经验。至此,混龄区域的组织实现了闭环衔接(活动内容的提出→活动开展→观察与评价→反思与推进→新的活动内容),促进师幼通过混龄区域活动获得有益经验,有效推进了混龄区域活动的纵深组织与开展。
低碳环保的城市其实就是一种比较复杂的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式,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低碳生活的科技论文,仅供参考!低碳生活的科技论文篇一 探讨低碳环保城市规划设计 摘要: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良性规划,基于这种情况,必须立足长远,特别是设计人员在设计中要坚持生态原则,通过实现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目标,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和城市增长需要。本文对低碳环保的城市的规划进行了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规划;低碳环保;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一、低碳环保城市的概述 低碳环保的城市其实就是一种比较复杂的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式,并且通过改变人们的消费理念和社会经发展形式,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保障人们的生活水平,与此同时也要做到减少城市发展过程中碳的排放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的环境也在不断的恶化,出现了大气污染、气候变暖等情况,此时,人们对低碳环保理念的发展也逐渐的产生兴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的关注,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由于气候变暖很大一部分的可能性是由人们的活动造成的,所以在进行城市规划与建设时,应该大力宣传低碳环保的重要性,促进城市向低碳城市发展的进程。 二、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必要性 1、生态城市规划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面临着水土严重流失,森林植被锐减、水资源匮乏、水体、大气污染严重等现象,这些现象同时又影响了城市化发展进程,也直接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生态城市化建设是本着保持生态平衡促进环境良好的规划,既减轻环境负担又给人们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 2、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城市不仅要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求,还要满足生理、精神生活需求,是居民生活的重要载体。所以,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要考虑环境与生态协调和谐发展,从而,生态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随着人类 文化 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生态自然的追求和品质生活的向往也越来越高,生态城市的发展能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进步、经济稳步发展的生态良性循环,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计划,更是一项利国利民、时间久远、意义重大的任务。 三、生态城市规划的原则 生态性。在城市规划过程中,通过衡量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利用自然条件,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加大城市绿化面积,优化水资源,减少噪音污染,着重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 经济性。生态化城市规划既能促进经济增长,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使数量和质量增加,并在原有城市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的经济性需要是减轻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提高资源的再生和综合利用率,改进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使用清洁能源和高效率的设备、改善管理维护的 方法 都是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办法。 可持续性。从长远来看,生态城市规划是实现未来发展的目标,考虑到现在整个城市的生态平衡性和完整性,兼顾历史和原有城市本色,在发展过程中,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整体为城市规划需求服务。 科学性。科学合理的设计和规划生态城市,能满足人们生活和精神需要,充分体验城市整体功能,经过全方位调查和研究,结合城市生态系统的具体情况,从以前单一的绿化变为注重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感受和注重城市建筑实用性、美观性。 四、低碳城市与碳的排放 随着城市的发展,全球气温在逐渐的变暖,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全球气温的变化?这就成为我们研究的关键所在。从社会发展的方面看,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社会发展的需求,工业化革命的发展导致大量的化石燃料的使用,使得全球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日益的增加,目前,还有持续增加的趋势。从碳的排放源头来看,在人口密集、交通、建筑、工业都发达的城市中,其对碳的使用与排放都是高消耗的,根据统计数据,全球的大城市能源的消耗占全球的75%,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占全球的80%,最终,碳的排放量主要来源于居民生活、城市交通、工业发展三个方面。人为的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来自交通运输、居家取暖做饭、火力发电、金属冶炼等方面。 从自然的科学角度看,土地覆盖率与土体利用的变化、太阳的活动强度、海洋的作用等都是导致气候变暖的因素。其中有不少人为的因素的存在,例如,土地的覆盖与使用的变化,尤其是进入工业化的时代后,城市的发展可能是直接导致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之一。总而言之,城市低碳环保理念的提出已经成为减少碳的排放量的关键所在。为了能更好的应对气候的变暖和能源的危机,研究城市的低碳环保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努力建立一个低排放、高效率的低碳城市,通过对产业的调整和发展模式的改变,合理、有效的促进低碳城市的发展。低碳城市的发展不仅仅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约束,同时也是对快速跨入城市低碳发展模式的契机,从而减少气候的改变,增加经济效益。 五、城市规划中低碳环保理念的应用 1、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实际上就是指生活中所耗费的能量的减少,进而降低碳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并且通过对社会生活时能源与物质的消耗的减少、废弃物与垃圾的减少,实现减排节能的作用,提高低碳城市的发展。崇尚简朴的生活,尽量避免资源的浪费,政府应当鼓励宣传人人都要做到低碳的生活方式,促进低碳理念的发展,改变以往的不良习惯,为低碳城市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2、低碳交通 (1)想要进行城市交通的低碳应当考虑到交通条件的内部优化。实际上就是对城市的交通进行系统的、完善的规划,并且制定出相应的交通规划,在以节约能源与资源的基础上,尽量做到最大限度的减少碳的排放量。还应当在满足人们的日常交通生活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减少城市的压力。例如,有些城市的做法就是相当可取的,在城市建立基础道路以外,建立相应的快速道路,比如地铁等,同时也要加强公交系统的完善,提高城市交通的高效性,从而减少碳的排放。也要对环保型交通设施研究与探索,增加低碳理念在城市交通建设的使用,增加城市的低碳规划。 (2)做好城市交通规划的外部协调。把城市的交通规划和城市的一些其他政策进行协调,并以交通规划来支持土地的规划,并且把低碳城市的理念深入到规划中。进而进行全方位的对城市交通的发展以及城市现状进行合理的分析,并进行合理的完善。真正做到实现城市交通的减排和节能,到达低碳城市发展的需求;建立合理的体制进行相应的管理,不断提高人民的综合素质,培养生活居民的低碳交通的意识,形成完善的交通观念,促进低碳城市的发展。 3、低碳产业 产业结构是衡量经济发展与经济整体素质的重要指标,也是决定经济增长方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能源发展需求的重要成分。从工业结构的方面分析,重工业产生的排放物比较多;从产业结构分析,服务行业的能源消耗强度相对比较低,而工业的能源消耗强度相对较大。所以要通过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提高附加值的方法来拉动低碳化的发展。一方面,增大对高耗能产业的控制力度,降低碳的排放量;另一方面,提高生产方式的创新,以资源节约、循环的经济方式来改变以往的产业经济,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最大限度的减少碳的排放,也要把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引入到城市的产业调整中,积极的开展循环型经济的策略,改变固有的产业结构,从而促进低碳城市经济的形成,增加城市的发展。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的建设问题已经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碳排放量的的增加已经影响着全球气温的攀升,所以碳的排放与城市的规划息息相关,因而,发展低碳环保的城市规划策略已经逐渐发展为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促进城市的减排、节能,从而降低空气污染。目前,我国城市规划的发展体系,是建立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碳的排放量也逐渐的增加,进行低碳环保的城市规划策略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云利波,魏延军.基于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A].科技部.2014年全国科技工作会 议论文 集[C].科技部:,2014:1. [2]时蒙蒙.山东省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3]刘存发,刘芳.分析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规划设计策略[J].中外建筑,2014,04:72-73. [4]刘羽佳.论城市规划设计如何体现环保节能[J].石油石化节能,2014,05:58-59. 低碳生活的科技论文篇二 浅谈低碳环保简约别墅设计 摘要:气候变化使人们更加认识到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随着低碳理念在国内的大肆宣传与低碳经济在国内的大力发展,低碳设计一词也应运而生,并成为21世纪全世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目前,我国的建筑节能设计重点往建筑设计中的低碳设计方向发展,这样能够增强我国的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别墅景观设计是一个重要方面,其对于设计水平的高低有着很大的要求,在别墅设计中贯彻低碳环保简约的理念,对于别墅设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低碳环保简约;别墅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材料已经从简单几类发展到品种繁多,但是,由于我们以前的环保意识不是很强,因而导致了工业的污染,资源的浪费,环境的破坏。比如私自乱开矿厂,野蛮地开垦耕地,塑料制品的随意乱扔和焚烧,垃圾的乱倒,树木的乱砍滥伐,等等,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因此,当代新型的低碳环保材料就更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以前,人们运用的装饰材料主要注重的是外观和功能性,但现在不但要有功能和使用性,而且应该具备环保性和二次利用的功能。时至今日,环保、绿色、低碳的设计理念已经成为了别墅设计的主旋律。 一、别墅的简约环保低碳 自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别墅设计中的简约主义。著名现代主义建筑与设计大师迈斯・凡德洛提出了一句经典设计 名言 “少即多”(Lessismore),可以说是简约主义的一个重要的宣言。它可以删繁就简,并且以获得建筑本质元素的再现,在获得简洁明快的空间的同时,往往隐藏着复杂精巧的结构。简约主义的唯美不但在西方现代美学得以延伸,在东方也有继承和发扬。在现代的生活中我们承受了过多的压力,人们渴望拥有自由,回归自然的生活环境和氛围。让我们的心趋向平和,自然,纯净。简约的生活态度,环保的生活环境,低碳的生活品质,已达到人与自然相和谐。 二、别墅建筑设计中涉及的“碳” 我们经常会忽略到,二氧化破的排放总量中,建筑行业就占到了50%,远高于工业领域和运输领域。别墅建筑的低碳设计指的是在整个别墅的建设过程中,利用景观的资源优势,减少人工材料的运用的一种设计方式,从而使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尽量减少,达到低碳的目的。如今,低碳建筑设计已经慢慢成为国际建筑行业的主流趋势。“低碳经济”的概念首次提出是在2003年英国出版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低破经济细细说来,就是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支持之下,通过新能源开发、产业转型、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多种手段,最大可能地降低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含碳量高的能源消耗。通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以期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社会双�效果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三、低碳环保设计理念 (一)能源组合优化 关于能源组合的优化,主要是对一些新兴能源的合理利用,尽可能地减少矿产资源的消耗量,从而方便人们对大气污染气体排放进行有效的控制,而且在我国工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也可以采用相关的技术来对其燃煤设备进行适当的改造,这样不仅降低了工业生产的成本,还有利于自然环境的保护。 (二)节能 节能一直是近年来人们关注的话题,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也研发了许多新兴的节能设备和技术,而在别墅设计的过程中,人们也可以将这些节能设备和技术应用到其中,使得建筑耗能量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而且议计师们也可以通过叶科学技术和自然条件的紧密结合,进而满足低碳建筑结构的节能、通风以及自然采光的相关要求。不过,由于不同的地区其气候条件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对其结构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也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采用适当的技术手段来对其进行节能处理。 (三)节约资源 对于建筑节能材料和技术的采用,在低碳环保的别墅设计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但可以对别墅的结构进行优化,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浪费,还有效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四、低碳环保技能设计方法与技术 (一)设计与自然地形的结合 在别墅景观设计中采用低碳环保简约的手法,是指在特定的地形内创造一个具有形态、形式因素构成的较为独立的、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有观赏功能、改善环境及使用功能。可以通过其内涵,引发人的情感、意趣、联想、移情等心理反映。即所谓景观效应。别墅景观设计必须要合理的利用地形,所选的地段要平坦、或缓缓凹地起坡、或险峻陡峭。以便减少土方工程工作,将别墅的每个部分与所处地段的起伏的地理进行有机地结合。这是别墅景观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地势平坦是建筑平面灵活布局的有利条件。虽然坡地有时带给设计师在空间设计一定的难度。但在景观设计中恰恰也能有针对性地利用空间特性和运用设计者空间想象和设计能力,成为创造出优美建筑造型的有利因素,使得建筑更为活泼和富有表现力。 (二)设计与环境景色的交融 生态别墅户外的环境设计除了满足观赏的需求,在建筑景观上往往要设计一些自然环境的景色。除此以外还要设计多处风景优美的郊外配套设施,也要配色设计实现环境景色锦上添花。这些集借景、用景、造景、点景为一体,把别墅的景观与自然充分融合,使居住者拥有一种置身在大自然中的美感,同时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微妙的的流畅感,真正体现生态理念。晴帘纵秀、山岭岩崖、青石绿树,这些大自然景观勾划出的画面可以说是别墅占有地段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还为其他的建筑景观所共享,建筑师可以充分利用其自然环境景色的特点,使居住者能观赏到周边的旖旎风光。 (三)借景造景手法的运用 景观设计里运用静态的“借景”与动态的“造景”是目前别墅景观设计中最基本的2个要素,“借景”即借用外部的景色资源,如山间小溪“人文景点”。“造景”则是营造社区内部已有的景点,改良已有的居住环境。两者互相谐调,构成了所谓的双景别墅,这也是很多别墅项目的重要卖点。在社区内部景观的营造上,又分为“自然风景”和“人工造景”。一是恰当利用了内部的自然条件,如坡地、河流、树木等等,达到节约资源和有效利用资源的目的。二是大力投入金钱成本,营造出一个人工景观。景观设计的手法日益多元化,既有本土化的元素也有舶来品,既有传统风格,也有大胆前卫的作品,但借景造景的手法一直为众多的设计师所重视和青睐。同样以蚌埠淮上区曹老集镇杨树林高档别墅为例,别墅区周围树木种类和数量繁多,放眼望去绿荫片片,不远处又有龙子湖相伴,龙子湖区的优美风景实为借景的首选,同时别墅区整体的景观风格以私密幽静、自然和谐为主,让人不禁流连忘返。 五、低碳简约设计理念在别墅设计中的应用 低碳环保的别墅设计涉及的面很广,但是设计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这些方面的内容,它们之间相互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第一,低碳别墅设计里的空间组织,它主要包括平面布置。首先我们需要对原有建筑设计的意图进行充分的理解,并且对建筑物的功能分析、总体布局、人流动向以及结构体系,等等,要有很深入的了解,我们在对低碳别墅设计时,应该对空间和平面布置给予完善、调整和再次的创造。第二,低碳别墅景观的界面设计处理,它主要是指对整个景观中的各个围合、隔断、墙面、地面、平顶等进行设计,使得的各景观界面的形状、图形线脚、肌理构成合理的设计。第三,低碳别墅的光照设计,它主要是指环境的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的相互关系,光照除了能满足人们正常的工作生活环境的采光和照明要求以外,还要满足一定的光照和光影效果,对室内外的环境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 结束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人们的生活空间就变得更大、更自由,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我们居住的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保的室内外环境受到了更多的欢迎,简约的设计风格、私密的个人空间逐渐成为新的时尚。在这个风格的引导下,别墅的设计就更应该趋向于优化和环保。通过运用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以及技术,使得别墅的设计更趋于低碳环保,更重要的是能够为人们带来一个更加舒适的、高质量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夏洪亮,郑伟. 小议别墅景观环境[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8:311. [2]栗军,李美玲. 探讨景观设计中生态设计的重要性[J]. 现代园艺,2014,02:108. [3]龙渡江. 基于生态设计理论的低碳景观设计特征及应用模式研究[J]. 柳州师专学报,2014,01:66-69.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多数人都过上了小康生活,除了能保证吃喝,私家车也渐渐多了起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了。新世纪初,人类为此付出了代价:大量的污气排放,让地球大氧层受到了破坏,南极上方大氧层被破坏,出现一个大洞。南、北两极的冰川陆续融化,威胁到了两极生物。没了大氧层的保护,温室效应也威胁到了全地球。全球变暖,是因为大氧层被破坏,太阳制造出的紫外线射到地球上,使地球变暖……再这样下去,地球被成为一颗火球!还有没有救呢?当然是有的。只要从现在开始,从我们身上开始,用实际行动保护地球,拯救自己——过低碳生活。低碳生活主要从衣食住行做起。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就可以减少千克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多吃素,减少肉食排出的二氧化碳。选择小户型,不过度装修。少开车,多乘公车,这样才能减少二氧化碳。除了这些生活上的必须品可以节省,还有一些节约的小窍门。洗脸池下面的一根水管可以用一个废旧桶代替。用好的水顺着洞流进桶,水可以用来冲马桶。我还用废瓶盖做了一个“去鳞器”,将五六个啤酒瓶或饮料瓶盖,交错地固定在一块木板上,留出把手。用这种自创牌“去鳞器”既方便又省钱,真正做到了低碳!一筒盒装牛奶,牛奶喝完了该怎么办呢?第一想到的肯定是扔掉!这可不行,想做到“低碳”,还得学会变身大法!牛奶盒摇身一变,变台灯:将牛奶盒卧放,用剪刀剪去饮用口,一个有洞的长方体做好了。在宽面上剪一个洞,放一根水管,在里面放好电线,接通灯泡,把灯泡放在盒子里。用另一个牛奶盒固定在桌上就完成了!牛奶盒再摇身一变,变储物盒子。平时常常会弄丢的小东西在盒子里安家再合适不过了。储物盒子做法也很简单,任意一面剪一个口子,放得进东西就行了!牛奶盒十八般武艺之三,变身可爱又美丽的笔筒。首先,把盒子洗净,然后,用小刀小心翼翼地把盒子的顶部切下,盒子就变成了一个没盖的长方体,接下来,你可以用纸包装,也可以用一些你喜欢的废袋子上的花纹装饰一下!要做到“低碳”很简单,我相信,谁都可以为地球付出一份力
低碳生活绿色发展议论文
低碳生活绿色发展议论文,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都应该去保护它,所以低碳生活绿色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让地球不受到污染。为大家介绍低碳生活绿色发展议论文。
现在处处都在倡议低碳,低碳可是一种好方法,它既十分环保,又可以使地球上的资源节约利用,所以从现在起我们就要行动起来做一个环保的减碳达人,为我们的地球家园出一份绵薄之力。
一天下午,我妹妹给我了一张“减碳达人倡议书”我看了看,并和爸爸妈妈商量了一番,大家都十分支持,决定从现在起我们要低碳生活。
现在家家户户都买了车,坐在车上既温暖又舒适,但这其中又会使空气被受到污染,又不低碳。星期六的下午,我们去八卦田游玩时,我们也考虑到了这一点,经过商量,我们坐公交车到了八卦田,这便是第一次的低碳行动。
到了八卦田,虽说那儿风景秀美吧!还是不够低碳。我们一家人逛了整整一大圈,发现在草坪中有一大堆废报纸。一看才知道,原来许多游客用报纸垫在草坪上,人走了,可废报纸还留在了那里,正让人看着难受。这时妹妹提议要去见那些废报纸,大家想:在这有许多中外游客,不捡的话,既丢了我们中国的形象,又丢了浙江杭州的形象和中国人民的形象,还是捡了为好。这边开始了第二次的低碳行动。
我们减了足有个把小时,这时天色已晚,正是吃饭的时候了,我们正准备把饭菜打包回家吃时,看到了那些一次性餐盒,这可是白色污染啊!因此,我们打消了打包的念头,为的就是我们的地球家园和哪一棵棵绿色的树。第三次低碳行动也做了成功!
记得还有一次,我们小区组织大家见小区中的垃圾这个有意义的活动,许多居民都参加了,我们家与不例外。那一天大家都拿着扫走在捡地上的垃圾。那些垃圾可真多啊!什么样的垃圾都有,过了几个小时,小区的花园变干净了许多,我们把垃圾进行了分类,放入了垃圾箱。
过了几个星期,社区发下来了一件件精美的物品,听妈妈说,这些物品都是由那些垃圾变成的!当时我大吃一惊,不敢相形妈妈说的话。这些垃圾竟有如此大的功能?没想到妈妈点了点头。那是一个有意义的一天,我既感受到了环卫工人人的辛苦,又能够通过劳动获得收获。
其实生活中的`低碳处处都有,只要你弯腰捡起一张纸,你就为环保做出了大贡献。我是文三街小学的学生为学期学校都会组织收集牛奶纸盒的活动,这就是低碳,每收集一些牛奶纸盒就可以把他们重新变成资源,在变废为宝。
在学校里有时大家都去上课了,可教室里的`灯还看得很亮,有时早晨正是最亮的时候,可点电灯还是还是看着。又是手在擦肥皂的时候,水龙头还在流水——老师经常教导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珍爱每一度电,其实浪费就是不低碳的表现。
所以,重现在开始,希望你能够和我们一样,支持环保,支持低碳,少浪费资源。也许这些行动十分得微不足道,但可以用我们的信心的力量聚成沙和塔,汇集成地球绿色的希望!让我们做一个环保的减碳达人吧!让这一年成为一个低碳年!
家家户户来低碳,地球将会更美好!
我们都知道地球资源非常重要,但因为人们的环保意识的薄弱以及恶意的破坏,地球妈妈正痛苦地呻吟着。洪水泛滥,山体滑坡,水土流失,大气污染,水资源缺乏等消息的报告,犹如一个个晴天霹雳,给了我们当头一击。这是怎样的一种打击啊?我们正经历严峻的考验,保护环境,成了我们每个人都应思考的一个问题。有人要问:“我能做什么?”答案很简单: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作为现代的文明人,我们应该学会过“低碳生活”。说得通俗些,低碳生活就是更低能量、更低消耗的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关系到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比如:节约电资源:出门时把家中所有的电器关闭;手机充完电后,也应该把充电器的电源插头拔掉。节约电资源,我们还可以做很多事。每天,当我们睡觉时,也应该让电灯“休息”一下,这也可以节约很多度电。家住在街道附近的同学在晚餐时,可以关掉家中的一部分灯,让窗外的霓虹灯照进来,享受一下“烛光晚餐”。
节约用水就更容易做到了,你有没有发现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可回收水”?比如,我们可以用淘米水来浇花,据说淘米水中还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浇过的花草会长得非常健壮的;再比如,我们可以用洗完衣服的水来拖地或冲厕所。洗完手后,主动把水龙头拧紧;洗碗时,把碗放在大水盆里洗,洗完后用清水冲净,这要比边放水边洗节约水,而且还能洗得更干净呢。
还有其他资源的节约:去上学或上班时,尽量少打车、开车或骑摩托车,因为这些出行方式既耗油也耗电,而且排放的尾气还会污染我们的生活环境;所以我们应该多骑自行车或步行,不需要油和电,非常环保,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锻炼身体。
这里,我想说的是,可能骑自行车或步行出行有点困难,因为它可能会占用我们很多的时间,而汽车、摩托车以及电动车的速度要比自行车或步行快得多。所以我们也要根据情况来选择出行的方式,路程比较近的,我们应该尽可能多的使用自行车或步行;而在路程远、时间紧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乘汽车或摩托车,只要我们有节约资源的意识,生活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的。
为了我们的地球,为了我们的将来,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节约我们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的资源吧!
低碳生活即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很多人认为低碳生活会降低我们的生活水平,其实恰恰相反,它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还能够有效地是环境不遭到破坏。如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日益增大,丝毫没有减少,这对各方面都产生了很多的弊处,它不仅影响了我们的健康,让我们患病的几率增加,更破坏了我们的环境,。只有人们共同意识到二氧化碳的危害,理解低碳的好处,才能使我们的环境不遭到破坏。
在人类的生存过程中,不断地消耗地球的能源,并不断向外界排出有害物质。在众多的有害物质中,二氧化碳就是造成温室效应、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在这个优越的环境里,有不少的人浪费能源,更甚有破坏环境者。很多的能源是不可再生的,所以我们不得不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低碳出发。
面对着气候变暖的问题,二氧化碳依然是罪魁祸首。而这就是人类不珍惜能源造成的,很多的人都毫不在乎能源的流失,认为能源是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但事实是,能源需要在地球上几百年甚至上一年才能产生。人类不能阻止二氧化碳的产生,所以我们更需要控制我们能够控制的,让我们从低碳做起。
在很多事上我们是可以控制二氧化碳的产生,随手关灯、开关、拔插头,这几步看似简单,但其实真正去做的人并不多,很少人在乎这丁点的资源。不坐电梯爬楼梯,省下大家的电,换自己的健康,很多人因为懒得爬楼梯而去乘电梯,爬楼梯虽然有一些累,但不仅能够省电,还对身体有好处。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这些东西不但不耐用,而且浪费了大量的资源,每年都有大量的资源用来造这些没有用处的东西。
在6月1日,中国环境发布了《中国生态足迹报告》,在50年内中国人均生态足迹足足增长了2倍。居世界第69位,据统计,中国消耗的资源已经超过了其自身生态系统所能提供资源的两倍以上。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也是日新月异,从以前的马车换成了三轮车至今换成了汽车,在这个时代,汽车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好处。但在这汽车好处的背后又有很多的弊处。随着生活条件的优越,生活的富裕,中国人口急速上升,使买车用车的人越来越多,导致二氧化碳排放的量越来越大。地球的臭氧层遭受了巨大的破坏。二氧化碳不仅伤害了人们的健康,甚至还严重破坏了环境,在南极上空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臭氧洞。
低碳生活是一种经济、健康、幸福的生活方式,它不仅不会降低我们的生活幸福指数,还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更加美好。我们共同生活在这个地球,我们必须为我们的地球献出一份力,让我们为这个共同的家园一起努力,为环境献出一份绵薄之力。保护环境,低碳生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
让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一种文明的进步、停滞或衰退,或者是人均能源消耗的增加、持平或减少;或者是能源开发利用效率的提高、持平或下降;或者是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冲击的减少、持平或增加”。 突出节能减排的现实意义,并把它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检验科学发展观是否落实的重要标准,表明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一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能源问题,已经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改革没有出路,很难委曲求全的时候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的能源尚可自给自足,因为我国有自己的煤,自己的油田,丰富的水能资源以及生物能源。目前比较普遍的看法是,油价上涨也并不会影响中国经济的总体平稳增长。然而, 若无远虑,必有后患。 目前我国的单位GDP能耗高出世界平均水平70%, 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比发达国家高出2至3倍,石油对外依存度接近50%,石油进口量仅次于美国。根据国研中心的研究报告,到2020年,中国的石油需求量的下限为亿吨,上限为亿吨,而预计届时国内的产量只有亿到2亿吨,这就意味着中国石油对海外资源的依存度至少将达到55%以上,与目前美国58%的对外依存度大体相当。显然中国的能源和部分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很高,已经严重约束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可是,在基本国情教育方面,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前不久,一个日本学者就“中国的资源总量与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的排名”问题问了中国的大学生、研究生和工作人员,竟无一人能准确回答。但同样就日本的此类情况问及日本人,就连小学生也能给出准确的答案。这种情况,发人深省,也凸现了加强基本国情教育,让节能意识深入人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严峻的“节能”形势之外,“减排”重任的完成也不容乐观。事实上,依据当前的经济增长惯性,我国对化石能源的需求还会不断增长,企业或机构的排放量也很难立马降低。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现有的发展模式已无法回应二氧化碳减排的压力。因此,要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和企业品牌,我们就必须勇于承担相应的具有约束力的减排责任,而这不可避免地需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控制企业的能源使用和污染排放,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当前,节能减排的形势之所以依然十分严峻,主要原因就是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科学的企业发展理念尚未真正确立。一些地方对干部的考核仍将GDP增长作为硬任务,而把节能减排作为软指标;一些企业仍然只注重经济效益的获取,而忽视环境成本的控制和资源能源的损耗。正是基于此,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现“又好又快,好字优先”的发展,这既为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我们突破能源和环境瓶颈提供了更大的动力。无法做到节能减排,就不可能实现科学发展。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不能盲目地跟随西方工业化国家利用化石能源发展工业,不能盲目地加速地增加私家汽车……,否则,中国必将提前遭受能源危机的冲击!只有实施清洁生产和大力提倡文明消费,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是我们必然的选择。公众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也是环境的管理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人们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变革,是人们行为方式的变革,公众是否愿意接受并积极参与,是实施这些变革的必要条件。如果13亿中国人每人少用一双一次性木筷,一张白纸,一张贺年卡,全国加起来将是多么巨大的数字,相当于保护多大的一片森林!如果全国照明灯具全部改换成节能灯,那么全国一年可节电约600亿度,而要生产这么多电,则需要300亿公斤煤炭。推进节能减排,仅有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引导,广大企业的落实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各界,特别是全体城乡居民的支持和参与!让我们每一个公民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点滴着手、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为实现国家的节能减排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共同创造更加节约、更加洁净、更加文明的可持续发展的美好生活。人类有史以来,从原始农耕经济到现代工业文明,历经千万载,不断地在变化和发展中前进。然而,大自然的原始状态,自己裁量度大,气候变化无常,洪涝、干旱、雪灾、地震、海啸……一场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令世人既惊讶又警觉,终于意识到:生态环境的破坏,使生存环境受到影响,危及到我们的生产和生活。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创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大力发展新能源和绿色产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倡导低碳生活,需要采取绿色、健康、环保、科学的生活方式,节水、节电、节油、节气……少抽一根烟、多栽一棵树;出门多步行,进门少用电;注重生活中的每个细节,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节约地球上的有限资源。从改良环境,保护地球出发,优化生存空间,关爱生命健康。 如今,人们在享受高标准的健康生活同时,需要高质量的优美环境作依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城市与环境相融相洽。大自然的恩爱,是人类的福祉。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而非能力,态度决定行动。节约一滴水,爱护一棵树,绿化一块地,净化一片空气,做环保的先行者,当环境的保护神。你、我、他都是环境的受益人。 低碳生活从“碳足迹”开始。低碳环保从你我做起2005年,一场“环保风暴”在中国内地刮起,30个总投资达1179亿多元的在建项目被国家环保总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属正部级单位的三峡总公司的三个项目。理由是,这些项目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未批先建的违法工程。 环境恶化无路可退中国的环境问题并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纪90年代,环境污染问题就已非常严重。如淮河流域。在上世纪90年代五类水质就占到了80%,整个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条巨大的污水沟。1995年,由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875亿元。 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这意味着一边是9%的经济增长,一边是15%的损失率。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目前,中国的荒漠化土地已达万多平方公里;全国18个省区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而且荒漠化还在以每年1万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长。 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没有使用价值的水质已超过40%。全国668座城市,有400多个处于缺水状态。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质污染引起的。如浙江省宁波市,地处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汇口,却因水质污染,最缺水时需要靠运水车日夜不停地奔跑,将乡村河道里的水运进城里的各个企业。 中国平均1万元的工业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并产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创造1亿元GDP就要排放万吨废水。还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其中80%以上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进河道,要不了10年,中国就会出现无水可用的局面。 全国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有1/3的国土被酸雨侵蚀。经济发达的浙江省,酸雨覆盖率已达到100%。酸雨发生的频率,上海达11%,江苏大概为12%。华中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宾、怀化、绍兴、遵义、宁波、温州等,酸雨频率超过了90%。 在中国,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许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200万~1400万吨。而2003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就达到万吨,比2002年增长12%,其中工业排放量增加了%。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到2020年,全国仅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将达2100万吨以上,全部排放量将超过大气环境容量1倍以上,这对生态环境和民众健康将是一场严重灾难。 1月27日,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有人预言,如果再不加以整治,人类历史上突发性环境危机对经济、社会体系的最大摧毁,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中国。 治理污染陷于两难有一种说法,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控制好环境,在环保方面的投入须达到GDP的%以上。但这是在环境保护本来就非常良好的情况下,在中国,根据上海的经验,要真正有效地控制环境,环保投入须占到GDP的3%以上。而在过去20年里,中国每年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在90年代上半期是%,最近几年也只有1%多一点。环保是一种“奢侈性消费”,投入大,对GDP贡献小,因此,一些本应用于环保方面的专项资金,也被挪作他用。 目前中国在环境问题上进退两难:再不治理,未来无法保障;真要治理,则需大规模投入,眼前的经济又难以承受。 有人算过,云南滇池周边的企业在过去20年间,总共只创造了几十亿元产值,但要初步恢复滇池水质,至少得花几百亿元,这是全云南省一年的财政收入。淮河流域的小造纸厂,20年累计产值不过500亿元。但要治理其带来的污染,即使是干流达到起码的灌溉用水标准也需要投入3000亿元。要恢复到20世纪70年代的三类水质,不仅花费是个可怕的数字,时间也至少需要100年。 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就微观角度说,在过去20年里,国内制造业在无法依靠技术进步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情况下,只能朝两个方面挖潜:一是工资,二是环保。最简单的事,例如水泥生产,要达到起码的环保要求,每吨水泥需增加8元成本,占水泥出厂价的5%。纺织业每年排放的废水超过10亿立方米,如要处理,则每吨需花费元。提高生产成本5%。而绝大多数企业根本就没有这么高的利润率。因此只能在环保问题上打游击:或是不建任何废水处理设施:或是建立以后就当摆设,白天把污水放到处理池里,晚上没人时就排放到河里,这样就可以节省一大笔成本。在市场的无序化竞争中,这5%的成本。往往就决定了企业的盈与亏、生与死。 而中国在环保执法上的两高一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也助长了这种倾向。通常的情况是,环保部门为取证一件违法偷排事件,需耗费50万元,而最终落到违法企业头上的罚款,则只有区区5万元,包括正在劲刮的所谓“环保风暴”。 一些投资数十亿元的特大电站项目,违反环境评价擅自开工建设,最后的罚款也不过20万元。区区20万元罚款,对于一个投资超亿元的项目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这样的处罚力度对违法行为谈何震慑力?因此《环保法》历来被人称为“豆腐法”。 一场环保风暴将涉及数十万家企业,由此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大批企业的破产倒闭,大量人员失业,企业成本大幅提高,国内物价指数迅速地突破两位数。因此,无论是宏观成本,还是微观成本,实际上都无法承受。 四个因素阻碍环境治理对环保部门在执法过程中遭遇的巨大阻力,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总结出了四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一些地方对科学发展观认识不到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小冶炼、小铁合金、小化工等被明令禁止的项目,在一些地方竟然呈现蔓延的趋势。 其次,部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片面强调简化审批,限期办理相关手续。而不管项目是否会存在污染情况,只要来投资就批准,个别地方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中存在“首长意志”、“先上车,后买票”等违法现象。 再次,环评质量亟待提高。有些环评单位不坚持科学评价,不敢以客观的事实和科学的数据说话,评价结论含糊,模棱两可,将项目的环境可行性与否的结论推给审批部门,甚至极个别的环评单位弄虚作假,编造、伪造数据,或者隐瞒事实,严重影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落实,使环境影响评价流于形式,丧失了第三方咨询机构起码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最后,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工作开展不足。我国目前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政府主导型,以有限的政府力量去监管数量庞大的建设项目,显然力不从心。 其实,环评法遇到的阻力更有背后的经济利益在驱使。 掀起真正的“环保风暴” 中国是一个在环境上回旋余地极小的大国,又是一个在全球资源、市场基本被瓜分完毕后崛起的一个后起国家。中国没有任何可能像某些先行国家那样,等到环境恶劣到极点后再来治理。 但中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别人走过的先发展经济、再治理污染的道路,中国不可避免的也会走一遭。 世界各国的历史已经表明,在经济增长与环境变化之间有一个共同的规律: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会有一个环境污染随国内生产总值同步高速增长的时期,尤其是重化工业时代:但当GDP增长到一定程度,随着产业结构高级化,以及居民环境支付意愿的增强。污染水平在到达转折点后就会随着GDP的增长反而戛然向下,直至污染水平重新回到环境容量之下,此即所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当年日本的发展过程就是这一规律。 毫无疑问,中国没有可能跨越这样一个重化工业时代。因为中国的人口太多,国家太大,无法像芬兰那样,在本国制造业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借助于全球化分工,直接进入高科技时代。 上世纪90年代末,笔者曾回过苏南老家,小时候那种清清河水,坐着船就可到达四乡八镇的情景已一去不复返了。而令笔者吃惊的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竟然是最普通的生活垃圾。在中国,即使不发展工业,由人口增长带来的污染物,也足以使环境恶化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即便是治理这样的污染,也需要大笔投资,需要有经济基础。 中国在治理污染问题上,任重道远,需要依法办事,制止恶性环保事件的发生,延缓环境恶化的速度2008年8月8日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在这一天,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兴奋、激动的。因为,在这一天是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日子,是世界体育大家庭聚会北京的日子,更是每一个中国人倍感骄傲的日子。我们应该还记得,这次2008奥运的三大主题之一的绿色奥运。现在,虽然08奥运会已经圆满的结束了,但是我们也不能忘了“绿色奥运”这四个字。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绿色”。“真正检验我们对环境的贡献不是言辞,而是行动。”虽然我现在做得只不过是一些微小的事,但是我坚信要是我们人人都有保护环境的责任心,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携手保护我们的家园,自然会给人类应有的回报。我们必须学会保护我们的环境。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伸出双手,那么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更整洁,更美丽,更和平。如果你还在随意丢弃废弃物;如果你还在公共设施上随意刻画;如果你还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那么请你赶快改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改善环境做出努力,让我们的家园变得像春天一样美丽!让我们的家园充满欢笑!让未来的每一天都充满着绿色,更加的绿色!未来的天空一定是碧蓝的,水是清澈的,绿树成荫鲜花遍地,人类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幸福
加强社区社会管理是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社区从开始就被定义为“小社会”,社会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个个实体的社区里进行,一个社区所面临的许多问题,既是某一社区中单独的存在,也是更大社会范围内的问题的具体表现。因此,探索社区存在的一些问题,为解决整个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有所帮助。一、“社区”来源1887年滕尼斯用“社区”与“社会”两个综合性分析概念,来说明人类演进过程中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两极特征。他认为“社区是一种持久的真正的共同生活,是一种原始的或者天然状态的人的意志的完善的统一体。”社会则是一种有目的的联合体。在社会里人们“虽然也像在共同体里一样,以和平的方式相互共处地生活和居住在一起,但是基本不结合在一起,而是基本上分离的。”由此,滕尼斯认为社区是由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同质人口组成的、价值观念一致、关系密切、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抚的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共同体,并强调人与人之间所形成的亲密关系和共同的精神意识以及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随后20世纪20-30年代,研究都市社区的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帕克强调了社区的本质特征是“地域性”的观点。1955年,美国社会学家则认为,大多数社会学家认同的社区概念应包括社会互动、地理区域和共同关系三个特征。目前我国对社区的研究较有影响力的范式是“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此类研究将社区视为社会的代表或者国家与社会的中介,通过社区去验证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某些重要论点。另外一个研究方向是研究社区治理的具体范畴,他们认为社区是中国公民社会崛起、推动社区自治和城市共同治理的重要方式,政府向社区让权、还权、授权,成为社区自治的推动力,而草根社区通过公民行动和政治参与,并对管理体制形成强大的冲击力。目前,按经济结构、人口密度、人口聚集规模标准分类,主要有农村社区、城市社区和集镇社区(或城镇社区)三种,本文探讨的是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的不足。二、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的国家和社会关系经历了巨大的转变,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正逐步走向服务,各类非政府社会组织取得了一定能动性,社会管理的创新活动正如火如荼。尽管公民社会形成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已逐步改善,但因为公民意识尚不普遍、法制体系尚不健全、民间组织的自主性不强等原因,虽出现了不少社区自治的示范社区案例,但大多数采取的仍然是政府为主导的社区治理模式,政府外的社会力量如社区法定组织与民间组织等都还很弱小,存在以下不足:1.治理主体定位不清我国社区自治程度普遍较低,政府往往通过行政命令和强制手段直接控制社区的治理工作。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社区的独立性与法律赋予的自治性都受到了限制,社区成为基础政府组织及其派出机构的“附属物”。市、区各管理部门存在工作职能相互混淆的情况,结果往往各自为政,工作布置繁杂和重复交叉,使社区居委会这一群众性自治组织承担了大量原本属于政府部门的工作任务,成为政府部门的承受层、操作层和落实层,加之工作中权、责、利的不明晰和当前考评机制的综合因素,社区工作开展起来力不从心,疲于应付。这种社区行政化实际上形成了领导与指导兼有的双重关系,而其原本的自治管理功能却日益萎缩,不利于提升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也不利于提高社区居委会的威信,同时还严重影响了社区的承载能力。在治理角色错位的的同时,政府过多地干预了非政府社会组织的自主权利,使得一些地方的居委会承担了一些应由非政府社会组织承担的事务性职能,如社区文化活动、公益慈善活动、志愿者活动等。由于政府角色上的缺位和越位,出现了“该管的未管,不该管的强管,管了的又管不好”的现象,影响了社区建设的健康发展。2.社区管理资源匮乏我国城市社区普遍面临资源匮乏、配套支持难以满足社区治理需要的困境。一方面是人力资源匮乏。由于编制等历史原因,当前从事社区治理与服务工作的多是下岗职工、家庭妇女、离退休职工等,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比例偏低,大多数从业者没有经过社会工作的专业培训,缺乏社会管理知识,面对社区各项功能社会化服务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另外社区工作人员工作强度很大,但工资薪酬却普遍偏低,吸引不了高素质人才,社区工作者队伍青黄不接。另一方面是政策资源缺乏。社区治理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很多条例过于笼统,执行起来难度较大,而政策间也缺乏有效衔接,这为注重细节管理的社区治理带来了很多困难。具体表现在:一是街道办事处指导下的社区居委会,对自身行政服务和管理的范围没有制定明确的制度规范,容易造成管理缺位或越位的现象;二是社区内的市、区属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分别按各自指令行事,与社区之间的关系缺乏有效的政策和法律依据,往往造成社区事务相互推诿扯皮;三是社区管理运行尚未形成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难以制约一些权力集中部门的工作。3.社区参与性不强社区治理的目标就是通过多元的社区组织实现对社区治理的参与,治理的主体既包括党团组织和政府组织,也有非营利组织和市场组织,还有居民个人。现阶段社区内居民参与和社会组织参与积极性都不高,社区活动的行政化痕迹明显。虽然很多社区管理机构对居民的意愿和要求给予了一定的重视,居民的合理化建议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采纳,但靠行政推动力来整合社会力量的方式很难吸引居民自觉参与。而在政府的强势领导下,社区社会组织活动的开展很多时候处于被动地位,因为这些组织无法像政府那样采取合法的强力手段实现公共管理和保护公民的公共安全与人权,而政府与营利组织又不能像非营利组织那样对社区弱势群体提供免费而又受到受助者欢迎的服务。此外,社区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体,这些主体在社区活动中构成错综复杂的关系,但目前各组织尚未明确各自所应该承担的职责和义务,比如社区非正式组织与政府机构之间、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的共建与共享尚未成形。 三、城市社区治理的对策分析1.创新政府管理方式虽然我国的社区治理模式大多数还是政府主导,但是参照武汉、上海等社区管理的创新经验,我们发现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由单一行政管理模式转变为政府与社区互动的治理模式道路可行,这是构筑政府依法行政与社区依法自治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模式,也是架构“小政府、大社会”的创新社会管理途径。一要明确居委会与各职能部门所担负的职责。各职能部门必须独立承担的行政管理责任,对于自己职能内的事务不推给社区,如果需要社区协助应该提供工作人员和相关经费,其他如社区保障、群众文化等社会性服务工作应从行政职能中分离出来,按“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移交社区,并界定社区自治管理的职责,包括社区社会机构的管理、邻里关照等社区公益事业建设等。二要创新社区评议的考核监督机制。对社区的考核由上级部门的单向考核,转变为上级部门、驻区单位、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的多向考核;政府职能部门在社区建立公示制、承诺制,接受社区成员的监督和评议;考核管理社区、服务居民的内容应当以社区居民的满意度为主,并取消考核与社区职能无关的内容,切实为社区工作减负。2.加大人才队伍建设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规划》指出,要积极推进社区服务人才队伍专业化、职业化,落实“一社区一名大学生”政策,实施50万大学生服务社区计划。对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才,要采取公开推荐、民主推荐、群众推荐、组织推荐、个人自荐等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推行竞争上岗,创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针对社区管理特点,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建立培训登记管理制度,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和学历教育,对社区服务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切实提高社区干部的计算机操作、口头表达、文字组织、矛盾协调等技能。另外,要认真落实政务公开、财务管理、民主评议干部等规章制度,保障社区人才队伍的稳定,从而使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向规范化、专业化、制度化发展迈进。3.提升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居民参与度的高低,决定着社区建设与城市基层民主化实现程度的高低,是创建和谐社区的基础,也是实现社区建设自治发展的关键。首先,要引导居民群众在社区民主管理中发挥作用。通过建立社区网站、张贴宣传通知等各种方式实行居委会工作公开;开展试行社区事务听证制度,增加社区管理的透明度,提高居民责任感,对影响居民生活的大小事情通过召开听证会、楼道会等形式解决。其次,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和互助活动,融洽邻里关系,消除矛盾纠纷,满足社区居民多方面的精神需求,并通过树立社区活动积极典型,引导居民自觉参与社区的管理,形成和谐邻里、平等互助的良好社区风气。4.培育各类社区组织社区服务组织是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的重要力量,对该类组织的设立和发展要给予必要支持,特别是对公益慈善类、社会福利类、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等应简化登记手续,降低准入门槛,减免税收费用,对办公场所方面也应积极配合。此外,对一些提供服务的社会组织可以借鉴香港地区的做法,试水市场化的购买制度,引导符合条件的组织或个人创办公益性组织,扩大试点服务范围和内容,实现社区居民综合性服务的提供。当前中国社会结构正处在公民社会逐步形成发展阶段中,处于这个阶段的公民社会虽已形成,但还不够成熟。作为典型的政府主导型的公民社会,中国处在市场、社区与民间组织还不成熟的转型时期,只有采取多种管理方式,积极加强人才培养,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培育社区公民意识,不断提高社区自治能力和自主意识,才能引导社区治理逐步走向成熟。
城市社区管理论文范文篇二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 社区,原是一个外来名词,源于欧美,在日本被称为地域社会,而在以前的中国又称居民小区。为此,对社区如何定义,则是第一个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其次,社区的性质和功能又受人的认识的制约。既然社区是居民集中居住和生活的场所,它就必然涉及到生活、就业、教育和娱乐等各种活动。这些活动之间应如何协调、如何统筹、又如何制度化和法制化,则是社区管理体制的第一个重要课题。 一、传统城市街道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中国城市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事业单位与政府脱离,单位组织与个人之间也出现了分离,使得城市社区出现了多元化的利益主体。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得大量的社会服务、社会管理、社会保障功能与企业剥离。行政管理体系的改革,也使得一部分社会管理、社会服务职能从政府职能中分化出来,所有这些转移出来的社会管理和服务功能直接由社区承担下来,社区功能呈现出社会化、多元化的趋势,城市社区建设的要求非常迫切。我国城市社区建设还是一件新生事物,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认真 总结 ,不断摸索。传统城市街道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有:政治行政色彩较浓,居民自治意识不强;经济功能强,管理、服务功能弱化;管理各自为政,缺乏协调,缺少人文建设,居民缺乏归属感等等。 二、新型社区管理的启示和 经验 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社区建设也在蓬勃发展,各地开始了社区管理体制的构建实践,出现了具有代表性的社区管理模式。社区管理模式是对不同类型城市在各自特色的管理体制、管理机制组合基础上,实现城市高效有序运行目标的特定方式的形态概括。城市基层的政权结构、社会结构都处于动态的演变过程中,中国的社区建设应该呈多元模式进行。上海模式、沈阳模式、江汉模式、深圳莲花北模式……从1999年12月28日南京锁四社区在全国第一家进行社区体制改革以来,许多城市陆续推出各具特色的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模式。 这些模式各有特色,对社区管理体制改革都具有推动意义。目前,城市基层的政权结构、社会结构都处于动态的演变过程中,各种社区管理模式的形成与发展,都是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一特定条件下的产物,归根到底又不能脱离不同地区、不同社区的具体条件和客观实际。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不能搞“一刀切”,必须遵循“渐次推进,梯级发展,全面带动”的思路,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和选择最合适的改革路径,达到政府提高管理效率、居民当家作主、社区和谐安宁的目的。 三、建设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的实现途径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 要顺利进行社区管理体制建设,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是准备。加强宣传教育可采取召开教育大会、各种类型的座谈会和发公开信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努力使改革精神深入人心,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这种共识主要包括要充分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长期性。充分认识重要性是指建设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是城市基层政权建设新的突破口,是全方位拓展社区建设的一项有力举措,它有利于推动基层民主和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是关系到发展稳定大局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要增强改革的紧迫感,并要树立长期作战、常抓不懈的思想,正确理解渐进规律,指望在短时期内把所有问题都解决的想法是不现实的,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克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要作长期的思想准备,循序渐进,才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并最终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推动改革的顺利进行和逐步完善。 (二)调整居委会管理规模,科学合理地划分社区 适当调整居委会管理规模,科学合理地划分社区是搞好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的前提。要按照便于服务管理、便于开发社区资源、便于居民自治的原则,以及地域性、认同感等社区构成要素,对原有街道、居委会规模作适当调整,以调整后的居委会辖区作为地域,并命名为社区。上海、深圳、沈阳、南京、青岛、合肥、石家庄、哈尔滨等城市的实验区,对街道和居委会的管辖范围进行了调整,其中以沈阳市的做法最具有代表性。沈阳在沈河、和平两个实验区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重新划分社区。新型社区主要分为四种类型:一是按居民居住和单位自然地域划分出来的“板块型社区”;二是以封闭型居民小区为单位的“小区型社区”;三是以职工家属聚集区为主体的“单位型社区”,四是以不同功能特点划分的“功能型社区”。这种按照居民居住的自然地缘关系,社区的资源配置,适度的管辖人口和人们的心理认同感来划分社区的方法,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可以达到对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加强党和政府对社区的管理 实行社区管理必须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并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和政府在社区中的促进作用和服务作用。必须加强社区各类基层党组织的联系,培养高素质的党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并始终坚持党对社区建设的方向进行政治上的引导和组织上的保证。政府是社区管理中的重要力量之一,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负责制定和组织落实社区发展规划,对推进本地区的社区建设负总责。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协调企业、社团、志愿者和社区成员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解决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困难,形成社区建设工作的整体合力。在具体做法上,政府应建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并在分析一些社会现象、社会结构、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数量特征,以及国内外各种模式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指标体系,并逐步量化,以便于对各种各社区管理的质量状况进行评价、监督、预测和服务。政府要现代化,政府从直接提供公共物品到对公共物品的质量进行监督和保障;居委会要民主化,居委会对居民负责,工作贴近居民。 (四)建立健全社区的自治组织 在建立健全社区自治组织过程中要遵循“直接民主”的原则,社区自治组织应该包括社区成员大会或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社区协调议事委员会等。在民政部启动的“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的试点工作中,各实验区在居民自治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做法。大力发展社区民间组织,提供公共产品;居民公民化,在社区为居民服务的同时,居民要为社区作贡献。如上海卢湾区在社区内建立了社区居委会议事层与执行层的分离的工作体制;沈阳市在重新划分管辖区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自治体系,分为决策层―社区成员代表大会,招考执行层―社区委员会,议事层―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领导层为社区党组织;北京西城区建立了社区管理体系和社区中心。虽然这些组织的名称各异,但他们为如何在社区建立新的自治组织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创新社区组织机构。按照“议行分设”的理念创新社区组织,创立“一会(分)两站”模式,从组织结构、性质、职能、人员、经费、场地等关键问题一一分离,理请社区工作站和社区居委会及社区服务站相互关系,创新新型的社区工作站和社区服务站两个社会组织,使社区居委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居民自治组织。 (五)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方法 转变政府职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须要求,也是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这就决定了政府各职能部门必须按照新体制的要求,切实转变职能,真正把赋予社区的各项职责落实到位。应理顺政府与社区、社区与社会各组织之间的关系。为规范新型社区组织运作,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和办法,明确了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职责、社区居委会的任务及其相互关系,使政府在社区腾挪出空间给社区居委会搞居民自治,培育了公民社会,积累了社会资本。政府“减肥”――将社区公共事务作细致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准确定位政府的责任,让其从直接提供公共服务转变为间接提供公共服务,从靠设立机构提供公共服务到靠政策工具提供服务;从给钱、给物、给机构到培育各类民间组织,让民间组织承担起政府下放的职能,从而使政府的职能归位,社区的自治力量增长。在转变职能过程中,要把着眼点放在充分调动基层工作积极性的基础上来,放到为群众服务上来,服从大局,适应城市新体制的变化,根据社区管理的要求,切实转变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实现重心、权利、财力的下移,并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运作方式,把该放下去的权不折不扣的转移下去。 (六)加强法律法规和制度等的建设 一是法律支撑。目前,因无明文规定,连专家都很难说清楚社区组织的定位和性质。据统计,理论界关于“社区”的定义多达76种。这个事实,成为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不得不迈的“一道坎”。专家呼吁:有关部门应尽快在相关法律中明确“社区”的概念和范围。在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同时,应对与社区相关的1000多条法律、法规尽快进行修改和调整。有专家提议: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组织法》,或将它作为母法,根据实际需要制定一些必要的细则,逐步建立、完善有关社区管理法制体系。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改革,涉及到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方方面面,当前一些需要城市建设和管理只能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有时存在着相互推委的现象,还没有形成很好的合力,这就需要对一些工作进行一个明晰和划分的过程,并用制度、法规加以保证。二是改革居委会干部制度。可对社区干部实行公开招聘,通过民主选举,竞争上岗。这有利于提高居委会干部的素质,形成一支年轻化、职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又能安置下岗职工和大中专 毕业 生,开辟新的就业 渠道 。三是加强硬软件建设,主要是指加强理论研究,加大对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知道力度。硬件建设包括对街道办事处、社区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办公场所等。 (七)创新社区服务体系 各社区居委会成立社区服务站,各街道办成立了社区服务中心,在社会福利中心建成了区一级社区服务中心,初步形成了区、街道、社区居委会的三级社区服务网络。并对社区服务站进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使其按照产业化、实体化模式运作,出台相关规定等配套措施,成立社区服务专项资金,规定政府按照购买服务项目的方式,对社区服务站从事为居民提供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区残疾人服务、社区老人服务等无偿服务进行评估、补贴,并鼓励社区服务站低偿运营,享受税收减免政策,实现社区服务的社会化。使政府提供了品种多样的福利和服务等新公共产品。 另外,还要提供社区居民交往平台,以政府信用为起点,积累城市社区人际关系的信任基础;在社区公共事务中倡导平等和宽容的原则,强化居民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随着新世纪的来临,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城市相应地要求改革原有的管理体制。实践已经证明,社区管理体制是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具体内容,建设新的社区管理体制在城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的地位日显重要,在加强城市管理、服务市民生活、促进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我们一定要增强建设新的社区管理体制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同时追求精神需要的不断满足,在尊重历史和关注现实的基础上,一个小区一个小区地建设,一个社区一个社区地拓展,最终把各级各类城市都建成人们安居乐业、文明的城市,有力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李匡夫,李天好.论社区自治.东岳论从,2002(3). 2、奚从清.构建中国社区建设理论的框架体系.社会学月刊,2002(8). 3、夏建中.当代中国城市社区的组织与服务,社会学,2000(7). 4、吴新叶.城市社区管理中的政府失灵,城市发展研究,1999(6).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文理学院美术学院) 看了“城市社区管理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城市社区管理论文 2. 社区管理论文 3. 农村社区管理论文 4. 城市社区教育论文 5. 政府管理论文范文
孙路居委会社区创建小康示范村情况的调查报告根据区委《关于创建小康文明示范村调研的通知》精神,我们对孙路居委会社区创建小康文明示范村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和总结,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现状辛店街道孙路居委会社区现有常住居民350户1300多口人。按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要求,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也不放松精神文明建设,全居呈现出班子硬、村风正、民心齐、经济兴的良好势头。2004年孙路居被市政府列为首批创建的小康文明示范村。(一)经济建设方面2003年全居社会总产值10700万元,人均纯收入6000多元,预计2004年社会总产值13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1%,人均纯收入6300元,比上年增长5%。全居经济建设随着中兴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已步入正轨,下设的建筑公司7个施工队,拥有固定资产近1300万元,年产值2100万元,年利税可达680万元,运输公司有20部大型货运运输车和36部中小型出租车,纯收入可达260万元;土方工程公司拥有7部挖掘机,12部翻斗运土车,年获利可达240万元,与外地商合作的华东电线电缆公司年收红利20万元。另外,还有个体私营经济200多户,户均年纯收入也在5-6万元以上。现在又投资2500多万元在城区规划建设了占地100多亩的7栋228户居民楼和470户总面积为万多平方米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居民楼和小商品批发市场已启动并开始运营。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居住与生活条件的改善,全居经济建设有了一个大的飞跃,取得了十分喜人的成果,为小康文明村的创建提供了物质保障。(二)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结合“三级联创”活动,从提高居两委班子素质入手,积极争创“五个好”支部。一是注重加强思想作风建设,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素质,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了堡垒作用。加强对居党支部的教育和培养,居中的党员掌握了1-2门致富技术,的党员获得了“绿色证书”。党员干部的思想开放,有较强的开拓精神,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明显提高,大多数党员尤其是两委干部已成为全居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二是注重加强了制度建设。加强自治制度的建设,依法治居、遵章办事,对于提高班子的号召力很重要。多年来,他们主要加强了以《孙路规范化管理规定》为核心的自治制度建设,规范了“两委”和居民的言行,减少了居务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同时,还制定了党员联系户制度、党组织工作制度、民主监督制度、十星级文明户评审制度、群团组织工作制度等一系列工作规章,对有效地发挥各种自治组织的作用产生了很大的效果。三是实行民主化管理,坚持政务、财务“双公开”。作为民主管理的内容,他们最早制定了党员议事制度,居委会社区的重要事情、重大决策,都交党员大会讨论通过,实行政务、财务“双公开”,已通过居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了用电治理、自来水工程建设,通过了公路建设、华东电线电缆公司扩建工程、房地产开发等多项重大决策,为这些工程的顺利实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四是实行严格的民主监督,增加村务工作透明度,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检查,选出了居民代表,商定居委会社区的大事要事,成立了理财小组,监督居委会社区的财务支出,并按期公布开支帐目,从而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近年来,为使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重点抓了教育、阵地和载体等工作。一是抓教育,提高了全居的整体素质。在居干部和党员中提出了“讲奉献、树形象、讲公道、树正气”的教育口号,使居风正了、民心齐了、干劲足了。二是抓阵地,干部群众有了共同的家。充分发挥文化大院的作用,利用居民夜校、业余党校、人口理论学校,请来专家、致富能人,传授法律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致富经验。三是抓载体,使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工农共建、治安联防。经过长时间分析琢摸,认识到居委会社区的集体企业也好,私营经济也好,所依靠的市场主要是油田,密切与油田单位的关系,是全居经济长远发展的要求,经过居“两委”研究,决定变阻、扰、卡、要为维护、联谊、服务,融洽了与油田有关单位的关系,得到了油田单位的大力支持与帮助,站稳了全居经济发展的大市场。成立红白理事会,新事新办,移风易俗,倡导新风尚,推举了四名德高望重的老同志,义务为群众操办,深受居民欢迎。搞好村居规划,改善居住环境,大力提倡新型生活方式和习惯。规划建设了孙路新村,在城区新建了居民住宅楼、小商品楼批发市场。治理了用电秩序,更新了供电系统,接通了电视闭路线,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文化水平。十星级文明户实行动态管理,每年两次评审,星级榜上的户主姓名用活动牌,根据评审情况,可以随时加星、减星,增强了十星级文明户活动的吸引力,也给十星级文明户增加了压力,使他们时时处处为保持星级注意言行。通过加强“三个文明”建设,建立健全自治制度,实行民主化管理,实现了居班子办公制度化、工作制度规范化,增强了班子整体活力,提高了在群众中的威信,为创建小康文明示范村打下了坚实基础。二、主要做法1、抓领导,明确责任,上下齐抓共管。结合“三级联创”活动,努力提高创建小康文明居效果的有效形式和载体。为了保证创建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强化领导、明确责任,“两委”班子成员深入现场调查研究,掌握情况,抓好重点,热点问题的调处,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全居上下形成了领导带头,全民参与的创建小康文明居新局面。2、抓班子,带队伍,找准提高全民整体素质的突破口。提高全民整体素质,关键在于班子队伍素质的提高上,在创建中,“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群众的目光都聚焦在干部身上,按照党员干部带头,选准配强创建小组的要求,在充分考虑小组成员能力和思想品德的基础上,把一批年富力强、素质好、善管理、能带领群众致富的能人、党员选入领导小组,从而使创建领导小组更富朝气、更具号召力和战斗力。3、抓典型、促发展,扩大创建成果。创建小康文明示范村活动是一个动态过程,那些初步达到创建要求的点、事都存在一个再提高、再发展的问题。为此,我们做到思想不松、力度不减,采取得力措施,抓点带面、积极探索,不断促进小康文明村建设上新的水平,防止反牌。在创建活动中注意示范点的创建工作,确定了在新村楼区、小商品市场的“五化”工程,及时总结推广示范点的经验做法,组织群众到示范点和其他创建村居观摩,使干部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推动了全居创建活动的深入发展,成果不断扩大。同时,引导示范点跃向新台阶,要求按照创建标准检查,进一步充实提高创建活动的质量和效果。4、抓热点、办实事,改进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以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切实抓好居两委干部工作作风转变工作,深入群众中同吃、同住、同带动。抓住热点,为民办实事,调处各种纠纷,化解矛盾,消除不安定因素,有效地促进了居党员干部工作作风转变,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5、抓教育、察民情,全面提升小康文明居的整体水平。为全面提高全居的整体水平,紧紧围绕“五个好”和小康文明村创建的目标要求,认真制订规划,狠抓工作落实,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大村居基层组织建设。居两委干部进门入户搞调研,与群众拉家常、交朋友,了解群众想什么、盼什么,关注和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有效地推动我居小康文明村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6、抓特色、建市场,促进居经济发展。居两委积极摸清家底,发挥区域优势,因地制宜地选择经济发展路子,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性的优势产业。同时,积极创建市场,开展村居社会化服务,向群众提供新信息和新技术,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公司+市场+农户“的经营方式,有力地促进了第三产业化进程,使居民的收入和集体经济收入明显增加。7、抓“公开”,促管理,保证各项制度落实。居建立了工作规则、议事规则、党建目标管理、党风廉政建设、干部管理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并在创建工作中认真落实,使居干部的行为得到有效的规范和约束。对凡是涉及到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都及时向群众公开,保证了居务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推进了居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提高了办事效率。8、抓创建、树榜样,“三个文明”同步发展。在创建小康文明村活动中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抓好居思想政治教育与居民致富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村居结合起来,广泛开展“三户”(遵纪守法户、脱贫致富户、文明小康户)和小康文明居的创建活动,有效地遏制了“黄、赌、毒”和封建迷信之风的蔓延,净化了社会风气,涌现出了一大批小康文明示范户。
发达国家的物流实证分析表明,只有独立的3PL占物流总量的50%时,现代物流业才能形成。巨大的需求,广阔的发展空间,是中国3PL的基本情况。2003年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规模已超过600亿元人民币,摩根士丹利预测,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到2010年年增长率将达到16%至25%。据IDC(国际数据公司)的调查结果表明,45%的企业将在未来一两年内选择新的物流商,其中75%的企业将选择新型物流企业,而不是原来的仓储运输企业,并且64%的企业将把所有的综合物流业务外包给新型的物流企业,这几个数字反映出第三方物流的市场需求相当可观。 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水平仍较为低下,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不满意比例高达五成以上。企业面对数量日益增加的形形色色的物流服务商,总是无从选择;第三方物流涉及的服务范围很广,很多物流服务商甚至难以对自己的整体水平做出一个客观的评判。只有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绩效评价与分析,才能够正确判断3PL企业的实际经营水平,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进而增加企业的整体效益。由于物流活动具有多方性、过程复杂性和形成多样性等特点,长期以来,物流绩效的衡量缺乏行之有效的标准。目前,我国物流行业处于发展阶段,如果在建立物流系统的同时,实时进行绩效评价,对不断完善和提高物流管理水平,使其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科学、全面地分析和评价物流企业的绩效,已成为物流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多年的实践证明,众多传统的企业绩效评价方法存在如下几方面的缺陷:侧重于单一企业或单个职能部门的评价,不注重供应链整体绩效的衡量;数据往往来源于财务结果,在时间上略为滞后,不能反映供应链动态运营情况,导致企业只注重短期利益,而损害企业长远发展潜力;侧重于对事件结果的事后评价,不能对供应链的业务流程进行实时评价分析,使得企业不能及时地纠正经营过程的偏差;只注重企业内部评估,不重视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因此,在3PL迅速发展的今天,建立一套系统的绩效评价方法,对3PL企业进行准确客观的评价,显得日益重要。 一、3PL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的原则 在建立3PL企业评价指标体系时,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性原则。3PL企业须针对内外的各种情况都设立相应的指标,系统科学地反映3PL企业的全貌,达到对企业整体的科学评价。 (2)层次性原则。指标应分出评价层次,在每一层次的指标选取中应突出重点,要对关键的绩效指标进行重点分析。 (3)可比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所涉及的经济内容、时空范围、计算口径和方法都应具有可比性,所以在建立体系的时候要参照国际和国内同行业的物流管理基准。 (4)通用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在3PL企业应该普遍适用,同时应在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变化中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5)经济性原则。评价体系应当考虑到操作时的成本收益,选择具有较强代表性且能综合反映3PL企业整体水平的指标,以期既减少工作量,减少误差,又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6)定量与定性结合的原则。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绩效涉及到的客户满意度等方面很难进行量化,所以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除了要对物流管理的绩效进行量化外,还应当使用一些定性的指标对定量指标进行修正。 (7)动态长期原则。由于选择3PL企业后,货主方与物流供应商之间是战略伙伴的关系,所以对3PL企业的评价不应该只局限在目前的企业状况,而应考虑3PL企业的长远发展潜力和对企业的长期利益,要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相一致。 二、3PL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 根据以上的七条原则,本文建立的绩效评价体系分为三个大类,经过细化的底层指标都可以直接量化或者容易给出定性评价。 1.功能指标:功能指标反映3PL企业各个增值环节的功能实现情况 (1)客户服务水平:缺货频率、送货出错率、顾客满意度、平均交货期、订单处理时间、准时送货率、交货柔性、订单完成稳定性、顾客保持率、每个顾客服务成本、信息沟通水平、事后顾客满意率; (2)配送功能:配送安全性、配送成功控制、产品可得性、检货准确率; (3)运输功能:运输能力、正点运输率、运输经济性、运输车辆满载率、运力利用率、在途时间、运输准确率、商品损坏率; (4)库存功能:库存能力、库存周转率、收发货物能力、库存结构合理性、库存准确率、预测准确率; (5)采购功能:交付期、付款条件、订单处理、与供应商的关系; (6)流通加工功能:工艺合理性、技术先进性、流通加工程度、对消费的促进作用。 2.经营指标:经营指标反映3PL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 (1)客户服务水平:缺货频率、送货出错率、顾客满意度、平均交货期、订单处理时间、准时送货率、交货柔性、订单完成稳定性、顾客保持率、每个顾客服务成本、信息沟通、事后顾客满意率; (2)管理水平:产品的残损率、物流系统纠错处理时间、供应计划实现率、设备时间利用率、业务流程规范化、管理人员比重; (3)企业实力:财务投资能力、信息技术能力、设备先进水平、同行业影响力及业务范围、市场占有率、市场增长率、新用户开发成功率; (4)信息化水平:硬件配备水平、软件先进程度、信息活动主体的水平、信息共享率、信息利用价值率、实时信息传输量、信息化投资、客户变动提前期、客户变动完成率、网络覆盖率、平均传输延迟、传输错误率; (5)成本水平:单位产品的物流成本、物流成本占制造成本的比重、物流成本控制水平、每个顾客服务成本,订单反映成本、库存单位成本; (6)盈利水平:净资产利润率、总资产利润率、资金周转率。 3.稳定性指标:稳定性指标反映3PL企业的发展潜力,影响到3PL企业可长期经营,并且与企业长期合作的可能性 (1)客户服务水平:缺货频率、送货出错率、顾客满意度、平均交货期、订单处理时间、准时送货率、交货柔性、订单完成稳定性、顾客保持率、每个顾客服务成本、信息沟通、事后顾客满意率; (2)技术实力:技术人员比重、技术开发经费比重、开发创新能力、技术改造资产比重、专利拥有比例、设备技术领先程度、硬件设施稳定性; (3)盈利能力:净资产利润率、总资产利润率、资金周转率; (4)应变力:信息化系统水平、预测能力、集成度、外部沟通、流程再造与延迟物流; (5)企业聚合力:领导层的团结进取力、职工的凝聚力、员工满意度; (6)经验指标:行业服务时间、提供服务种类、成本节约比例、人才培养与培训、客户稳定性、供应商稳定性、历史合作情况、利益与风险共享性、核心能力、战略观念兼容性; (7)企业形象:员工素质、经营理念、市场信誉、社会责任。 三.3PL企业绩效评价方法和技术 目前国内学者提出的3PL企业绩效评价方法有以下几种:以功效系数法为主、综合分析法为辅的评价方法;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系统综合评价;采用综合评价方法(模糊理论)对物流绩效进行评价;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3PL企业绩效进行综合评判;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物流绩效进行评价;用模糊聚类方法来分析物流绩效;利用效用理论方法对物流绩效进行评价;采用两阶段的物流系统综合评价法(DEA/AHP)等,这些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在具体应用时要根据3PL企业具体情况采用。 本文分析了对3PL企业进行绩效评价的建立评价原则,给出了3PL企业比较完整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希望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绩效评价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谈物流企业顾客服务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 副标题: 作者:武汉理工… 来源:《商业时代》 人气:593 时间:2005-10-15 15:51:18 进入论坛 -------------------------------------------------------------------------------- 内容摘要:鉴于顾客服务水平对于物流企业的重要性,本文在明确建立顾客服务绩效评价体系的原则的基础上,对物流企业的顾客服务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权重的确定以及最终结果的分析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为建立科学的物流企业顾客服务绩效评价体系提供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物流 指标体系 SWOT分析 标杆管理 物流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改善投资环境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顾客服务水平作为物流企业的直接产出,是衡量物流系统为顾客创造时间和空间效应能力的尺度。日益激烈的竞争使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意识到只有提供顾客满意的服务才能获得顾客忠诚,从而获得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优势。 物流企业顾客服务的绩效评价指标设计 基本原则 进行顾客服务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必须首先明确设计的基本原则: 全面性。指标应能够全面、系统的评价物流企业顾客服务的质量,有效地监督、控制和掌握物流企业顾客服务的全过程。 代表性。影响顾客服务的因素有很多,代表性原则要求选择最关键性因素,在指标设计时要注意在这两个方面进行权衡。 经济性。在设计指标时,应充分考虑到成本效益因素,必须在指标数据的获取成本和带来的效益之间进行权衡。 可操作性。主要是指指标项目的易懂性和有关数据的可行性。这是设置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考虑的一项重要因素。 相对稳定性原则。相对稳定性有利于指标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当然,相对稳定性并不排斥依据环境的变化而对指标体系具体内容进行的改进。 基本指标 关于物流企业顾客服务绩效的指标结构,国内外专家已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将物流服务要素分为交易前要素、交易中要素和交易后要素,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物流顾客服务的绩效水平进行全面的评价: 交易前要素评价指标: 库存可得率。指企业及时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当需求超过这一指标时就会发生缺货。 目标交付时间。指企业计划和承诺的产品交付时间。 信息能力。指企业满足交易前客户咨询、运价谈判、培训等需求的能力。 交易中要素评价指标: 订单的方便性。指客户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订货的可能性和每种方式的方便程度。 订单满足率。指一定时期内满足订单的数量与订单总数的比率。 订货周期的一致性。指订货周期的波动情况。 订货周期时间。指客户从下订单到接收货物、完成货款结算的实际时间。 订单处理正确率。指一段时期内无差错的订单处理总数与订单总数的比率。 订单跟踪。指对订单货物所处状态进行跟踪的能力。 灵活性。指满足客户加急发货或延迟发货的可能性以及企业应付突发时间的能力。 货损率。指在物流服务作业过程中发生损坏或灭失的货物金额总数与货物金额总数的比率。 交易后要素评价指标: 票据的及时性。指回单、发票等票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 退货或调换率。指一定时期内退货或掉换的货物总量与发送货物总量的比率。 客户投诉率。指客户投诉的次数与总的服务次数的比率。 客户投诉处理时间。指企业对客户投诉进行调查、采取补救措施,达到客户要求的总时间。 指标权重的确定 虽然上述各指标都能从不同角度反映物流企业的顾客服务质量,但各指标对顾客的重要性是不同的,而且对物流企业顾客服务质量的贡献也是不同的。因此,需要为各项指标配以反映其重要性程度的比例系数,即权重。本文拟用判断矩阵法进行分析。判断矩阵法是利用专家或顾客进行重要性比较的办法判断,具体步骤如下: 选择有代表性的顾客组成一个样本,或者组织若干专家成立评价小组,要求样本或小组成员在互不交流的前提下,比较两个指标之间的重要性,判断矩阵的模型如表1: 在比较时,我们以横向的角度来看,即Amn表示指标Am比An要重要,若此结果为真,则Amn=1,否则Amn=0;纵向项目Am对应的横向数值之和加上1(避免得分为0的情况出现)就为其得分值。我们将所有数据统一在同一表中,如表2: Cmn表示第n个专家或顾客对第m项指标的打分。 权重的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1) 式中: ——第i项指标的权重; ——第j位专家对指标i的打分。 顾客服务绩效的分析 服务质量的确定 指标体系确立之后,对于容易量化的指标应尽量量化,定性的、不易量化的指标就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来测定顾客的质量感知。我们可以利用级度划分的办法将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结合起来,具体操作如下: 在设计调查问卷时将顾客对质量的评价设置为五个级度:好、较好、中、较差、很差。 每个不同的级度分别赋予不同的分值,依次为:。 将定量指标的量化结果也与分值挂钩,转化为相应的分值。 为了下一步评价的需要,在设计定性指标的调查问卷时必须考虑竞争者或行业领先者的因素。 总的服务质量的计算,一般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公式如下: (2) 式中: Y——顾客服务质量的总得分; Xi——第i个评价指标的得分值。 对于定性的指标来讲,Xi是一个得分的平均值,其值可由第i个指标的总得分除于问卷数得到。 服务绩效的评价与分析 服务绩效评价本身不是目的,通过了解服务现状,明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看清机会和威胁,指导进一步制定和完善顾客服务战略才是根本目的。我们把物流企业的顾客服务放在战略性的重要地位上来考虑,因此,在分析物流企业的顾客服务绩效时,引入了SWOT战略矩阵的分析方法,并将其与当代较为流行的标杆管理的思想结合起来,以期进一步加强分析的目的性和指导性。 将SWOT矩阵用于顾客服务绩效分析 SWOT分析方法,即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分析,它是企业外部环境分析和企业内部要素分析的组合分析。SWOT矩阵用于顾客服务绩效评价(重要性/绩效矩阵)如图1: 竖轴从高(顶部)到低(底部)代表重要性,横轴从低(左)到高(右)代表绩效。区域1具有高重要性、低绩效的特征,在该区域的特征最需要改进。区域2具有高重要性、高绩效的特征,在该区域的特征需要保持。区域3具有低重要性、低绩效的特征,在该区域的特征需要维持。区域4具有低重要性、高绩效的特征,对该区域的特征需要具体分析。 标杆管理的思想 标杆管理思想是以那些领先的企业作为基准,将本企业的产品、服务和管理措施等方面的实际状况与这些基准进行评价和比较,分析这些基准企业的绩效达到优秀水平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选取改进的最优策略。标杆管理的基本构成有两个因素,即最佳实践和衡量标准,所谓最佳实践,即指行业中的领先企业,他们在经营管理中所推行的最有效的措施和方法,这些企业应与本企业有着相似的特点,称为标杆企业。所谓衡量标准则是指能真实客观地反映经营管理绩效的一套评价指标体系以及与此相应的作为标杆的数据。 SWOT矩阵和标杆管理的综合运用 将标杆管理的思想融入重要性/绩效矩阵,其方法是在重要性/绩效矩阵中添加与本企业相对应的标杆企业的绩效指标,为了更为直观、清晰的体现本企业在顾客服务方面与先进企业之间的差距,采用了将差距量化的方法。具体做法是:以行业平均水平为基准单位,将已测算出来的本企业和标杆企业的有关绩效值与行业平均水平之差再比上行业平均水平,得到的数值代替以前的绩效值。在计算时要注意不同性质的指标计算方法的细微差别,例如票据的及时性是越快越好,而客户的投诉率是越低越好。运用这种方法,能够很容易的通过坐标轴的形式将与行业平均水平和标杆企业的差距明显的展现在管理者的面前。以交易后的四个指标为例: 结点从上到下依次表示客户投诉率、客户投诉处理时间、票据的及时性和退货或调换率,实线代表本企业的绩效,虚线代表标杆企业的绩效,中间实线代表行业平均水平。从这个矩阵图2中可以看出:在客户投诉率和票据的及时性方面,该企业超过了行业平均水平,但离标杆企业仍存在一定差距,需要继续努力;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尽快改进的是客户投诉处理时间,不仅低于标杆企业的水平,而且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是企业的一个瓶颈所在,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企业的服务还有很大的改进余地;退货或调换率由于顾客的关注度较低,对服务质量的贡献较小,企业不必为此投入太多的资源,但仍需逐步改进。 参考文献: 1.李万秋.物流中心运作与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赵林度.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王方华.营销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4.苗敬毅.SWOT分析在顾客满意度研究中的运用,山西统计[J],2003
卢闯、杜菲、佟岩、汤谷良,2010,导入EVA考核中央企业的公平性及其改进,中国工业经济,6孟焰、刘俊勇、李玲、卢闯等,2010,管理会计研究方法体系框架的构建与应用,会计研究,5杨棉之、孙健、卢闯,2010,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性与效率性,会计研究,4王化成、孙健、邓路、卢闯,2010,控制权转移中投资者过度乐观了吗?,管理世界,2,116-121卢闯、李小燕、孙健,2010,盈余质量对控股股东掏空的影响,中国软科学,2,116-121卢闯,2009,掏空、公司治理与盈余质量,科学决策,8,27-31Xu bin and Lu chuang, 2008, Bi-Objective Stochastic Chance-Constrained programming model on investment combination, ICIM 2008, ISTP王化成、孙健、卢闯,2008控制权转移中的微观市场反应——基于丹东化纤的实证分析,管理世界,8,138-144王化成、刘亭立、卢闯,2007,公司治理与盈余质量: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中国软科学,11,109-115王化成、姚燕、卢闯,2007,主并公司股权结构与控制权转移短期市场反应,中国会计评论,第5卷第3期(总第10期),327-342Wang huacheng, Yinmeiqun and Luchuang, 2007, Dividend-price Ratio, Dividend Growth and the Future Returns,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 Engineering (14Th) August 20-22, 2007,Harbin, , 1603-1608王化成、李春玲、卢闯,2007,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1,122-136王化成、卢闯、张磊,奥柯玛危机解读,2007,财务与会计,1,25-26王化成、佟岩、卢闯、刘亭立、黎来芳,2006,关于开展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若干建议,会计研究,8,29-36廖冠民、卢闯、陈勇,2006,股权结构、财务困境成本与困境公司绩效,南开管理评论, 6,68-73王化成、卢闯、李春玲,2005,企业无形资产与未来业绩相关性研究,中国软科学,10,120-124李小燕、卢闯,2004,基于业绩的企业信用评价模型的构想,会计研究,5,71-74李小燕、卢闯、游文丽,2003,企业信用评价模型、信用等级与业绩相关性研究,中国软科学,5,81-85王化成、程小可、卢闯、姚慧敏,2003,基于因子分析的上市公司业绩综合评价体系研究,理财者,4,24-29
你有的就有,很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