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2015病毒研究所论文

发布时间:

2015病毒研究所论文

可以去找下(计算机科学与应用)里面的文献吧

石正丽2015论文的相关解释如下:

SARS- CoV冠状病毒的出现预示着全球范围内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的跨物种传播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影响。

从那时起,动物种群中出现了包括甲型流感病毒株H5N1、H1N1和H7N9以及MERS-冠状病毒在内的几种病毒株,给疫区造成了相当大的疾病、死亡率和经济困难。

尽管公共卫生措施能够阻止SARS-冠状病毒的爆发,但最近的亚基因组学研究已经确定了在中国蝙蝠种群中传播的与SARS密切相关的病毒序列,这些病毒可能构成未来的威胁。然而,序列数据本身提供了识别和准备未来的盘前病毒的最小洞察力。

因此,为了研究传播蝙蝠冠状病毒的出现可能性(即感染人类的可能性),我们从中国马蹄蝠分离的RsSHC014-冠状序列中构建了一种编码人畜共患冠状病毒棘突蛋白的嵌合病毒,其背景是SARS冠状病毒小鼠适应的脊骨。

这种杂交病毒使我们能够评估这种新的棘突蛋白引起疾病的能力,而不必依赖于其自然基础上其他必要的适应性突变。利用这一方法,我们在原代人体气管细胞和体内鉴定了SHC014棘突蛋白介入导致的冠状病毒感染,并测试了现有免疫疗法对SHC014-冠状病毒的疗效。

综合起来,该策略转译成宏基因组学数据,以帮助预测和准备未来的紧急病毒。

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探究论文

摘要: 本文对计算机病毒进行系统的概括,对新病毒的特点进行总结,分析计算机病毒的重要作用,并对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进行具体探究,旨在为我国的计算机病毒检测提供理论帮助。

关键词: 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作用;探究

1、计算机病毒的概况

计算机病毒是指能够对计算机的程序造成破坏的编码。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病毒也在不断更新,攻击速度变快,传播途径更加广泛,破坏力更大。计算机病毒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新特点

计算机病毒随着计算机技术在不断发展,新的计算机病毒的种类增多,传播速度较快,能够主动传播。此外,新病毒的“蠕虫特征”使得病毒能够在自身不断复制的基础上,利用网络传播到其他程序上。

新途径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除了以QQ、邮件、网页等途径进行传播,计算机病毒还能够利用软件的漏洞来传播和攻击。此外,计算机病毒能够同时利用多个软件的漏洞进行攻击,且攻击力度增大,导致计算机安全系统遭到破坏。

新功能

除了自动复制的功能外,计算机病毒还具有远程控制的功能。当病毒成功入侵计算机后,通过病毒对计算机的系统进行远程控制,这种病毒与入侵者非常相似,能够盗取计算机内的信息或者导致计算机的系统崩溃。常见的病毒为QQ木马病毒、熊猫烧香病毒等,这些病毒造成的危害非常大[1]。

2、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的作用

(1)切断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病毒检测技术在发现病毒时会及时采取防护措施,向计算机使用者发出提醒,阻止计算机使用者打开带有病毒的邮件和消息,保护计算机程序和相关资料的安全。

(2)打击病毒制造者的违法犯罪行为。我国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禁止制造计算计病毒攻击他人的计算机,若造成计算机使用者的人身财产损失,计算机病毒制造者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赔偿损失。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能够在病毒产生侵害之前对其进行制止,有效打击制造病毒的违法行为。

3、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的探究与实现

特征代码扫描法

(1)以代码的长度为根据选择代码串。病毒代码在不同环境下的长度会发生变化,短代码只有100字节,而长代码的长度将近10K字节,只选取病毒代码的一小段作为病毒代码不具有代表性,因此,检测病毒时不能只选用其中一段病毒代码串。

(2)以病毒代码的唯一性为根据选择代码串。若病毒的代码每增加一字节,要检测2000种病毒,那么增加的空间就为2000字节,因此,在保证特征代码的唯一性的基础上,减少时间和空间的开销,尽量使特征代码的长度维持在最小值。

(3)以病毒代码的代表性为根据选择代码串。选择的代码串具有代表性才能够将此病毒与其他病毒区分,因此,要全面分析程序,保证代码串的代表性。

(4)以病毒代码所处数据区为依据。病毒所处的数据区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代码串不能处于不断变化的数据区内。

特征字扫描法

通过升级特征串扫描,加快扫描速度,提高扫描的准确性。特征字库的特征字数量较少,只需截取少量的病毒关键特征字就可进行工作,字节长度较短,并且不用进行串匹配,处理字节的时间被大大缩短,进而提高了对病毒的扫描速度。此外,生物活性实验与此方法有着相似之处,对病毒的扫描比较准确,报错率较低。经过长期的发展,智能引擎技术对特征字扫描法进行的完善,能够准确识别病毒的变种,并且速度也得到相应提升。

启发式代码扫描方法

此方法主要依赖杀毒软件来进行检测,杀毒软件对于病毒的种类进行记忆备份,当入侵的病毒种类与记忆的病毒种类相似时,杀毒软件进行及时处理,向计算机使用者发出提醒。由于杀毒软件要对计算机的所有程序进行扫描,识别程序的代码,因此,此方法的应用前提是保证计算机正常运行。到目前为止,该检测方法经常出现误报病毒的'情况,检测结论的准确性有待提高,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启发式代码扫描技术发展还不成熟,无法对模糊的病毒程序进行有效识别。

完整性检测技术

该检测技术的检测对象是计算机中的所有文件,首先要对计算机的引导扇区和文件内容进行详细了解,之后查找被更改的文件,并将预先记忆的原始文件覆盖在已被更改的文件上,修复文件内容[2]。此外,除了对已知病毒的检测,该技术还能够检测计算机的未知病毒,并将检测出来的病毒进行自动清除,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病毒检测。此方法的检测范围较全面,检测结果较准确,被广泛应用。

基于行为的检测技术

病毒的更新使得病毒变种越来越多,攻击强度变大,攻击途径变多,病毒检测工作受到阻碍,根本原因为病毒缺少特征码,完整性不高。针对这种情况,相关的专家研发了基于行为的检测技术,该技术在病毒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快速检测出结构复杂和程序庞大的病毒,并且能够在第一时间对变种病毒和未知病毒进行快速处理,对时间和空间资源都进行了合理利用,降低了检测成本,大大提高了检测工作的效率。计算机使用者要对计算机的重要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并随时关注计算机的异常现象,及时利用病毒检测技术和杀毒软件对计算机信息进行保护,才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病毒对计算机造成的侵害,保护自身的财产和隐私安全此外,病毒检测技术的研发者要不断开发新技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进完善,为预防新型病毒的入侵提供技术支持。

4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计算机病毒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而更新变异,新病毒对计算机程序和文件造成的损害更大,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能够有效保护计算机不受病毒侵害。目前的大部分检测技术都存在一定的弊端,还需要被不断改进,以适应不断变种的病毒,减少对计算机使用者的财产和隐私侵害。

参考文献:

[1]万百宏.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研究与实现[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5,(3):114-115,123.

[2]祝恩,殷建平,蔡志平等.计算机病毒自动变形机理的分析[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2,24(6):14-17.

武汉病毒研究所冠状病毒论文

石正丽在武汉担任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新发传染病研究中心主任。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话是子产在饱受争议之时说出来的。在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之时,武汉也出现了一位像子产这样的人物。因为一些谣言她饱受争议,可是,她并没有放弃自己的责任,反而继续奋斗在一线,为新冠疫情的防控工作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2021年,国家为了表彰她突出的贡献,奉上了“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的荣誉,而这个人就是石正丽。

1,“不让须眉”石正丽

1964年,石正丽出生在河南西峡,从小她学习就比较优秀,后来考上了武汉大学遗传学专业。大学毕业之后,石正丽选择继续深造,经过了几年的努力,她又拿到了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的硕士研究生文凭。

从武汉研究所毕业后,石正丽便留在了这里工作,一干就是21年。那一年,石正丽从病毒研究所最基层的“实习人员”做起,随后又做到了助理研究员、副研究人员。

工作期间,石正丽尽职尽责,与此同时她也没有放弃自己对知识的追求。1996年,她曾到法国蒙彼利埃第二大学病毒学专业修博士学位,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博士学位。

2000年,石正丽在武汉病毒研究所已经工作了十年,她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武汉病毒研究所分子病毒研究室的主任。在此后的十几年中,石正丽一直在带领着她的团队为“国家新发传染病防控”做研究,通过不懈的努力,他们在蝙蝠身上有了重大的发现。

随后,石正丽及其团队将研究对象放到了“蝙蝠携带的病毒”上,在这个领域获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学发现,为我国的传染病防控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了表彰石正丽的贡献,国家给她颁发了自然科学二等奖,这样的荣誉在国内很有“含金量”。然而,这样一个默默付出的人,却在2020年遭到了谣言的困扰。

2,谣言的可怕

2020年,新冠病毒开始肆虐全球。当年2月份,石正丽发表了一篇与新冠病毒有关的论文,论文的大致意思是:“新冠病毒的来源可能与蝙蝠有关系”。后来,一些“有心人”搜索到了石正丽五年前发布的一篇文章《一个类似SARS的蝙蝠冠状病毒群显示了人类出现的可能性》。

在这之后,“武汉病毒研究所实验室泄露病毒”的谣言便肆虐开来,印度学者就曾在bioRxiv杂志上发过文章表达自己的质疑。对此,石正丽发文称:“新冠是大自然的一种惩罚,与我们实验室没有任何的关系,我敢用生命打包票,造谣的人请闭上你们的嘴巴。”

病毒这种东西的可怕想必很多人都清楚,虽然石正丽已经发文澄清了,但是相信她的人却非常少。因此,三人成虎之下,石正丽被送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备受网友的猜测和质疑。

当时,甚至有传言称:“石正丽已经准备在外逃,她将会带着她的家人和近千份文件向美国方面求助”。网络谣言有多可怕,不言而喻!面对着这些铺天盖地的谣言,石正丽二度在微博上发文澄清:“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都不会叛逃,我相信一定会有水落石出的那一天。”

在那段时间里,石正丽及其研究所可谓是饱受质疑,然而他们并没有放下自己的责任,多说不如多做!新冠疫情肆虐时期,石正丽多次前往华南海鲜市场调查,为的就是能够取到样本做研究,以求尽快找到新冠疫情的解决办法。

当时,石正丽面对媒体的采访表示:“这阵好了一点,前一阵把我们骂死了,因为我们所做的点与他们的所想的点不在一条线上,所以很容易产生误解。”“有时候并不是我们不愿意解释,而是我们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要有数据研究作为基础,没有这些东西我们不能乱说,之前发出那样的言论也是情急之下说的。”对于之前的各种谣言,她依然心有余悸:“我已经领教了,我现在害怕。”

3,守得云开见月明

随着事情的推移,新冠疫情得到了暂时的控制,真相也逐渐浮出了水面。彼时,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表明:“新冠病毒的确与武汉研究所无关,它们的来源是自然界。”

终于,世卫组织还了武汉研究所一个清白。不过,对于这些东西石正丽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在意,她依然在夜以继日地奋战,带领着她的团队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各种实验检测任务。

经过了上百天的奋战,石正丽及其团队终于取得了重大性突破,随后又积极参与到了疫苗研制、试剂研制的工作中去了。2021年1月份,武汉研究所、我国疾控中心、医科院率先向世界卫生组织递交了各种关于新冠病毒的资料,让这个成果实现了全球共享,为全世界新冠疫情的防控工作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守得云开见月明:

回想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之初,石正丽饱受很多人的质疑,甚至有人还造谣她要叛国,如今正如她所说的那样:“守得云开见月明”。

为了表彰石正丽在新冠疫情上做出的突出贡献,2021年,在中科院举行的年度总结大会上,研究员石正丽荣获“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称号。纵览石正丽在病毒防控方面的研究,她的成绩可用“硕果累累”来形容:900多个国家级项目、国际杂志上发表过近200篇论文……在病毒领域方面,石正丽是一个非常权威的专家,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这个称号绝对是实至名归的,也是对她过去一年工作的高度认可。

正如一句话所说的那样:“那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罢了”。感谢我们拥有像石正丽这样的研究人员,他们承受了不该承受的东西,可是却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值得尊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石正丽

从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冠状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再到如今的新冠病毒,蝙蝠被认为可能是多种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为何蝙蝠长期携带冠状病毒而不生病呢?

一项发表于英国《科学报告》的研究以实验验证了蝙蝠细胞可和病毒长期共存的假说。研究人员让MERS冠状病毒对一种大棕蝠的细胞进行长达126天的持续感染,并通过检测蛋白质、转录体和基因等方式分析被感染细胞。研究发现,尽管MERS冠状病毒进入人体后会杀死人体细胞,但却可在蝙蝠细胞中与宿主长期“和平共处”。

研究人员介绍,一旦暴露于病毒之下,蝙蝠的“超级”免疫系统就会维持自然的抗病毒反应,该功能在包括人类在内的很多物种中都被“关闭”了。研究显示,与正常细胞相比,长期被感染的大棕蝠细胞中I型干扰素的基础水平非常高,可能抑制了病毒的持续复制。

与此同时,MERS冠状病毒本身也迅速产生了特定基因突变,从而适应蝙蝠细胞。被感染的蝙蝠细胞还具有抵御病毒重复感染的能力。综合上述原因,大棕蝠可在长达数月时间内持续携带MERS病毒而不患病。

但论文通讯作者、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微生物学家维克拉姆·米斯拉说,如果蝙蝠遇到一些压力,如感染其他疾病、被迫离开栖息地,其免疫系统与病毒的平衡可能会被打破,导致病毒增殖并可能向其他物种传播。

蝙蝠是上千种病毒的天然宿主,有研究认为每种蝙蝠平均携带种可能使人生病的病毒。研究人员曾分析一个含有2805种哺乳动物病毒的数据库,发现蝙蝠身上可能会威胁到人类的病毒数量最多,是排在第二位的哺乳动物——灵长目动物的两倍,啮齿动物排第三。蝙蝠可直接将病毒传染给人类,也可能会先传染灵长目动物等其他动物,再传给人类。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等机构研究人员曾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论文说,他们发现新冠病毒与蝙蝠身上的TG13冠状病毒毒株基因序列一致性高达96%。TG13是迄今已知的与新冠病毒基因最相近的毒株,表明蝙蝠很可能是新冠病毒的自然界宿主。

尽管蝙蝠会携带多种病毒,但科研人员也强调人们不应将其视作“敌人”。西班牙《世界报》网站日前援引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科研人员西蒙·里珀格的话说,蝙蝠远非我们的敌人,它们在某些方面也有助于维护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健康。比如,热带雨林中有的蝙蝠以水果和花蜜为食,从而帮助花卉传粉和播种。而欧洲的食虫蝙蝠则会捕食大量可能引发虫灾的昆虫。

关于石正丽的论文解析如下:

《自然》论文提到,石正丽团队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序列与一种蝙蝠冠状病毒在全基因组水平上相似度高达96%,表明蝙蝠可能是该冠状病毒的来源。这一结论,与该团队1月23日公布在论文预印网站上的结果一致。

冠状病毒是人类传染病流行的一个来源,过去20年里,冠状病毒已经引发2次大规模的流行病: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此前已有研究发出提示,主要存在于蝙蝠体内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相关冠状病毒(SARSr-CoV)可能会导致未来疾病的爆发。

此次论文显示,石正丽及其同事分析了7例重症肺炎患者的样本,其中6人为武汉海鲜市场内的工人,该海鲜市场在2019年12月已首次发现病例。研究团队发现在其中5名病人身上获取的全长度基因组序列,彼此之间几乎完全一致——相似度超过,与SARS冠状病毒有的序列一致。

研究团队进一步将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与实验室早期检测的冠状病毒的部分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发现该病毒与来源于中国菊头蝠样本的一株冠状病毒(RaTG13 )的基因相似,两种病毒序列一致性高达。

同时,研究团队确认了新型冠状病毒进入细胞的路径与SARS冠状病毒一样,即通过ACE2细胞受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病人体内的抗体显示出在低血清稀释度下中和病毒的潜力,但是抗SARS病毒抗体是否能与新型冠状病毒交叉反应,仍需用从SARS病毒感染中痊愈的病人的血清来确认。

此外,研究团队还开发出了一种可以将新型冠状病毒与其他所有人类冠状病毒区分开的测试,并展示在最初的口腔拭子样本中检测到了新型冠状病毒,但随后(大约十天后)采集的样本没有显示阳性病毒结果。

这项发现表明,最有可能的病毒传播途径是通过个体的呼吸道,不过研究团队也指出其他途径亦不无可能,仍需更多患者数据来进一步研究传播途径。

蝙蝠体内有一种特殊的抗病毒免疫系统,是蝙蝠能够抵御很多病毒。其次蝙蝠的新陈代谢能力非常旺盛,它们会很快修复身体被病毒感染所带来的损伤。

武汉研究所2015年论文

武职是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始于1972年创立的长江电讯技术学校,1978年12月,学校更名为武汉无线电工业学校,1999年,教育部正式批准原武汉无线电工业学校和湖北省电子工业学校合并组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湖北省工业设计学校、湖北省一轻工业学校并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截至2020年5月,学校有主校区和葛店校区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580亩,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亿元,教科研设备总值达到亿元,馆藏纸质图书万册;设置14个二级学院,共64个专科专业;有教职工1451人;在校生22000人。

科研机构

截至2015年1月,学校有职业教育研究院、旅游研究院、武汉华泰机械电子技术研究所、应用外语研究所、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与开发研究所、设计艺术研究所、轻工纺织研究所、应用生物技术研究所、旅游发展研究所、武汉文化研究所、社会职业与职业教育研究所等13个校级科研平台。

截至2015年1月,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年均发布论文500余篇。

1、《中国国际私法模范法》作者:韩德培简介:该书系《中国国际私法示范法》的日文版,他出版表明中国国际私法示范法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的进一步扩大,使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对中国国际私法立法的理论与实践的一大贡献。2、《国际私法:案例与资料》(上、下)作者:黄进简介:该书系中国国际私法有关的案例资料汇编,共130万字,它不仅系统地收集和整理了最新国际私法的案例和资料,而且打破了传统的法规、案例统而化之、各自分立的模式,将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学说、相关各国立法和条约、典型案例、以及论文和著作的索引,依次汇编。体例新颖,资料权威、准确、全面,是国际私法研究、教学和学习的一本难得的资料。3、《电子商务的国际私法问题》作者:黄进简介:电子商务近年来的迅速发展,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但由于电子商务与既存的其他商务相比具有许多不同特点,因此,如何规制电子商务就成为人们所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冲突法的角度,对电子商务案件的管辖权、法律适用、以及外国法院判决与仲裁裁决的承认和执行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并对其中所涉及的许多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思路和方案。4、《现代外交特权与豁免问题研究》作者:黄德明简介:是专门研究外交特权与豁免权的博士论文,在国内属于填补空白的研究。5、《国际公法双语教材》作者:杨泽伟简介:是国际公法方面的双语教材,选入了很多有益国际法的英文材料。6、《国际法》作者:杨泽伟7、《国际贸易法》作者:左海聪8、《国际金融法学》作者:李仁真 The Harmoniation of Law ,in China –How to Resolve the Problem of Regional Conflict of Laws作者:韩德培载于:Legal Culture and Politics in The First Century2、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作者:黄进载于:中国高等教育 2004年第12期3、《中国冲突法领域中近期应加强研究的几个问题》作者:肖永平载于:《法学研究》 2004年3期4、《不当得利的法律适用规则》作者:肖永平载于:《法学研究》 2004,55、《晚近欧洲冲突法之发展》作者:肖永平王承志载于:《中国法学》 2004,106、《风雨伴鸡鸣 珞珈铸王牌——韩德培先生的坎坷人生》作者:肖永平载于:《法制日报》 2004,107、《德国法中的不当得利制度》作者:肖永平载于:《中国国际私法与比较法年刊》,2004年11期8、《韩德培先生的学术思想和学术精神》作者:肖永平载于:《高校理论战线》 2004年12月9、《国际私法中先决问题的重构》作者:肖永平载于:《武大国际法评论》 2004,1210、《区域贸易协定的最新趋势及其对多哈发展议程的负面影响》作者:曾令良载于:《法学研究》 2004年第5期11、《多哈发展议程的困境与出路》作者:曾令良载于:《理论月刊》 2004年第7期12、论欧洲联盟条约草案的双重性》作者:曾令良载于:《中国国际私法与比较法年刊》 2004年13、中国和平崛起与全球治理作者:余敏友载于:《法学家》 2004年第六期14、涉足新兴分支学科——当前亟需研究的世界贸易组织法作者:余敏友载于:《国际贸易》 2004年11月号15、国际秩序与国家主权关系探析作者:杨泽伟载于:法律科学 04年11月 116、国际法的政治基础作者:杨泽伟载于:《纪念梁西先生80寿辰文集》 04年11月17、论汇率的国际法问题作者:张庆麟载于:中国法学 2004年第6期18、《格劳秀斯及其理论学说》作者:何其生载于:《武大国际法评论》第2卷 2004年 1219、Strides Towards Arbitral Justice作者:宋连斌载于: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2004No. 5 520、比照适用抑或特别规定:从国际商事仲裁的法律适用谈起作者:宋连斌载于: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 、干预之痒:关于涉外仲裁司法解释征求意见稿的几点建议作者:宋连斌载于:北京仲裁 200422、论纯经济损失的侵权责任——从欧洲比较法展开作者:张湘兰出版;时代法学2004年第5期23、“国际关系与国际法的关联性剖析”,作者:黄德明载于:《现代国际关系》 2004年第8期;24、《论GATT/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性质》作者:左海聪载于:《法学家》2004年第5期25、《发展中国家和中国在多哈回合的谈判目标和策略展望》,作者:左海聪载于:《中国国际经济法学刊》 第10卷,2004年9月版26、《国际组织所缔结的条约与成员国的关系》,作者:石磊载于:《中国国际法学精粹》 2004年卷27、“公共健康、药品的可及性及平行进口”作者:冯洁菡载于:《法律适用》 2004年第12期28、WTO与中国法律服务市场的对外开放作者:李仁真载于:载于《中国司法》 2004年第11期。 肖永平 《关于涉港澳案件管辖权冲突问题的调研报告》肖永平 《美国德国澳大利亚适用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观察》肖永平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人民法院涉外仲裁写以及外国仲裁案件若干规定》的修改意见何其生 《关于排他性协议选择法院公约》的咨询意见》我国知识产权局和外交部条法司何其生 《关于〈排他性协议选择法院公约〉的咨询意见》国家知识产权总局和外交部条法司宋连斌、郭玉军、肖永平《关于“涉外案件的管辖权冲突问题”的调研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宋连斌、郭玉军、肖永平《关于“涉港案件的管辖权冲突问题”的调研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宋连斌 《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修改意见》北京仲裁委员会宋连斌 《关于涉外仲裁司法解释征求意见稿的建议》最高法院人民法院石磊 《布朗诉教育委员会案及其对美国社会的影响研究》 湖北省教育厅

朊病毒研究论文

图样图森破,征稿都是关系户的

对楼主表示同情,这些竞赛题自己有不严密的地方,通过提设有时候根本推理不出答案,看的我有点抓狂.从出题的角度来看 前两题为以下答案的可能性很大:47.选C题目中“ 朊病毒对破坏核酸的各种因素不敏感,对破坏蛋白质的各种因素敏感。”可以推理出,此病毒的本质是蛋白质而不是核酸(出题人太牛了一句话就得出结论了,科学家可是用了好多年才确定的),所以对使核酸变性的因素都可以排斥,但这里问题就是AB都可以使普通蛋白质和核酸变性,所以题目有问题。其实是这样,朊病毒作为蛋白质但与一般蛋白质性质不同,不怕高温及电离辐射,而D选项只是对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做检测,于破坏作用无关。但由于是蛋白质易被蛋白酶所分解,具体可参考这段话; 通过研究还发现,朊病毒对多种因素的灭活作用表现出惊人的抗性。对物理因素,如紫外线照射、电离辐射、超声波以及80~100℃高温,均有相当的耐受能力。对化学试剂与生化试剂,如甲醛、羟胺、核酸酶类等表现出强抗性。 对蛋白酶K、尿素、苯酚、氯仿等不具抗性。在生物学特性上,朊病毒能造成慢病毒性感染而不表现出免疫原性,巨噬细胞能降低甚至灭活朊病毒的感染性48题,同上题推论,朊病毒是蛋白质,无核酸基因,无D中物质存在,所以选D50题,这题实在无语,到现在对于朊病毒的致病过程科学家自己都没搞清楚,完全处于各种假说状态,这题如何有绝对正确的答案呢,假如有的话,恭喜他可以去拿诺贝尔奖了看一下某论文中的研究:朊病毒增殖的可能机理: 大多学者认为有一编码朊病毒氨基酸序列的基因组,但此DNA不存在于朊病毒中,而是正常哺乳动物基因组的一部分。朊病毒的感染可活化或改变这一基因,使之转译出蛋白质。亦有人认为朊病毒中存在某种小的核酸片段,它可能是基因活化的扳机。此片段插入到寄主细胞染色体的PrP基因前面,即在此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之前,插入的核酸片段可作为基因表达的启动子或强化子。如果朊病毒本身只含有蛋白质,PrP本身可能结合到DNA控制PrP基因转录的区域而起到同样的作用。大多数结合到DNA上的蛋白质都趋向于阻遏基因的表达,但一种蛋白质刺激其本身合成的现象并不是没有先例。 此外,有少数学者认为朊病毒是通过与生物中心法则不同的信息流来增殖的。它可能先由PrP转译成RNA或DNA,然后再合成子代PrP。这一过程需要逆转译酶和逆转录酶,前一种酶还从未被发现过,也可大胆设想朊病毒的氨基酸序列可直接作为模板合成新的蛋白质分子,但这种蛋白质指导的蛋白质合成也从未被发现过。 可见,朊病毒增殖的研究不仅对这类特殊病原物是重要的,还牵连到生物中心法则,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问题。从以上可知,有种假说支持蛋白质-蛋白质,而又有些认为是蛋白质-DNA-RNA,当然也没有排除与RNA有关系,所以这样一来,蛋白质于哪个作用于哪个正是争论的地方.虽然答案不一定是这个,但让我来考虑的话,无可否认的是让蛋白质的地位在科学家眼里有所变化,以前一提到遗传物质无疑是,蛋白质只是其指导下的产物,而这个例子证明单纯的蛋白质也可影响遗传信息传递,所以貌似蛋白质也可做遗传物质。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这个没有哪个人能肯定,基本不承认这点。最后结论是;出题人太牛太聪明,我们都很傻很天真?唉....

Current Opinion in Microbiology 《微生物学新见》英国 ISSN: 1369-5274, 1998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著名微生物学权威专业性学术期刊,刊载本学科的研究成果、新进展评论、重要参考资料评注和文献题录。 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酶与微生物技术》美国 ISSN:0141-0229,1979年创刊,全年1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2005年EI收录227篇。刊载生物技术的基础与应用方面的研究论文、评论、专利和文献摘要。报道相关的经济、规章和法律信息。 Food Chemistry《食品化学》英国 ISSN:0308-8146,1976年创刊,全年1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发表原始论文,内容包括食品化学分析,化学添加剂与毒素,与微生物、感觉、营养、生理有关的食品化学,食物加工与贮藏中分子结构的变化,农药对食品的影响,食品工程与技术的化学质量等。 Food Microbiology《食品微生物学》英国 ISSN:0740-0020,1983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刊载食品微生物学方面的论文、评论、会议报告、简讯和书评,涉及食品中微生物检验的新方法、食品中微生物的发生学与生物化学、食品防腐剂、食品包装系统、食品损坏与安全、发酵食品、食品佐料和食品酶等。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国际食品微生物学杂志》荷兰 ISSN:0168-1605,1984年创刊,全年2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国际微生物学会联合会和国际食品微生物学与卫生委员会机关刊物。刊载食品微生物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论文、快报、述评及书评,涉及食品微生物学和安全性、食品质量和可接受性,以及相关的细菌学、免疫学、真菌学、寄生虫学、病毒学等。 Journal of Bioscience and Bioengineering《生物学与生物工程杂志》荷兰 ISSN:1389-1723,1923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 2005年EI收录211篇。1998年前刊名为Journal of Fermentation and Bioengineering,原为日本发酵技术学会出版的《发酵学和生物工程杂志》。1999年该学会改名后,刊物随之改名。刊载生物科学与技术以及相关生物化学工程、食品技术和微生物学的基础与应用研究论文、札记、评论和文摘。 Journal of Fermentation and Bioengineering《发酵和生物工程杂志》荷兰 ISSN:1389-1723,1923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1998年后名为Journal of Bioscience and Bioengineering,原为日本发酵技术学会出版的《发酵学和生物工程杂志》。1999年该学会改名后,刊物随之改名。SCI、E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2005年EI收录211篇。刊载生物科学与技术以及相关生物化学工程、食品技术和微生物学的基础与应用研究论文、札记、评论和文摘。 Journal of Microbiological Methods《微生物学方法杂志》荷兰 ISSN:0167-7012,1983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刊载微生物学研究与测定方法方面的研究论文和评论。内容涉及微生物的遗传学、生理学及新陈代谢,食品微生物学,生物技术,环境与应用生物学,工业微生物学,真菌学,原生动物学,藻类学,医学与兽医微生物学等(病毒学与免疫学除外)。 Microbes and Infection《微生物与感染》法国 ISSN:1286-4579,1999年创刊,全年15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主要刊载分子和细胞生物学、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主机(病毒、细菌、寄生虫、真菌; 还朊病毒);当地感染的器官和组织的反应,包括本地及免疫病理;传染性疾病动物模型,包括防微生物非哺乳动物生物体;疫苗开发;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等方面的论文。 Microbial Pathogenesis《微生物病原学》英国 ISSN:0882-4010,1986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发表人和动物传染病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原始论文、评论和札记,涉及病原学、毒性因素、寄生感染与抵抗、免疫机理学、遗传学、病原体、原核膜机体、原生动物等。 Process Biochemistry《生化工艺》英国 ISSN:0032-9592,1966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刊载微生物应用于工业、农业、食品、医药、能源、污染处理等方面的研究论文,报道新产品、新设备、新技术和国际会议的消息。 Research in Microbiology《微生物学研究》法国 ISSN:0923-2508,1886年创刊,全年10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历史悠久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刊载有关基础微生物学、生理学和微生物遗传学、生态学、应用微生物学、工业微生物学、细菌学和医学真菌学等微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论文。不包括病毒学和免疫学方面的内容。 Toxicon《毒素》英国 ISSN:0041-0101,1962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刊载动植物组织和微生物肌体衍生毒素方面的研究论文。 Trends in Microbiology《微生物学趋势》英国 ISSN:0966-842X,1992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刊载传染病毒研究的讨论、评论及进展新闻和书评,涉及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病毒学生物技术和进化论等领域。 Veterinary Microbiology《兽医微生物学》荷兰 ISSN:0378-1135,1976年创刊,全年28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刊载家畜和家禽等动物微生物疾病的病源、病因、免疫、传染、预防、治疗、控制和药物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论文、简讯和书评

下面只是我自己的回答,不一定对,所以声明一下。47 A根据材料的第一句话知道。胰蛋白酶具有选择性,对未变性的蛋白质不起作用D估计是干扰项49 D因为朊病毒只有蛋白质,无基因50 朊病毒是蛋白质直接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的

新冠病毒论文研究

如果论文选题是疫情防控下的应急管理工作由于现在防疫政策已做重下调整此论文就没有意义了。但如果论文是着眼以后新冠病毒可能的变异方式及相对应的结果及人类应采取的更科学的应对措施则还是很有远见的也很有意义。

虽然疫情大规模爆发流行基本结束,防疫政策也做了重大调整,再论证疫情防控下的应急管理已没有意义,但论文如是追踪新冠病毒的可能变异方向,后果及相应的防控技术举措则是很有意义的。

新冠病毒抗体的研究可以使人们对大流行城市人群自然血清阳转情况有了更深入了解。

论文共同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任丽丽介绍,与确诊患者及有症状感染者相比,无症状感染者抗体水平较低,这一现象对未来精准防控工作具有指导价值。

“在检测、溯源和治疗资源远远不及的情况下,中国公共卫生系统成功控制了武汉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际知名微生物和免疫学专家理查德·斯特拉格内尔在同期《柳叶刀》上撰写述评指出,该研究使人们对大流行城市人群自然血清阳转情况有了更深入了解,是描述新冠病毒感染和理解大流行下免疫状态的重要里程碑。

扩展资料:

新冠病毒抗体产生后至少可持续9个月

3月19日,我国科学家在湖北武汉开展的一项血清流行病学追踪调查显示,当地人群新冠抗体阳性者中,40%存在可有效对抗病毒的抗体并至少可持续9个月。研究结果19日在国际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刊发。

该研究揭示了新冠病毒感染者血清抗体动态变化规律,对疫苗保护时效评估也具有借鉴价值。研究还显示,经校正后的人群抗体阳性率为,说明即便疫情暴发,武汉也仅有小比例人群受染。

论文领衔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表示,评估感染新冠病毒并具有免疫力人群的比例,对于制定有效的疾病预防控制策略,降低未来再发大流行的可能性至关重要。

参考资料来源:潇湘晨报-中国科学家:新冠病毒抗体产生后至少可持续9个月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发表了一篇关于新冠的重要论文:研究人员们指出,过去得过的普通感冒,可能会影响新冠疾病的严重程度。由于目前全球疫情依旧居高不下,普通感冒又是如此常见,这篇论文马上获得巨大的关注。

这项研究来自德国柏林夏里特医学院(Charité)与马普所(Max Planck Institute)的团队。研究中,科学家们从18名确诊新冠患者的血液内分离出了免疫细胞,并用合成的新冠病毒棘蛋白片段,对这些细胞进行接触。其中,15名患者(83%)的辅助T细胞被活化,表明免疫系统对此具有反应。

本研究的通讯作者之一Claudia Giesecke-Thiel教授说道:「这和我们预期的完全一致。这些患者体内的免疫系统正在对抗这种新型病毒。」至于剩下3名没有出现免疫反应的患者,她认为原因可能在于病情较急较严重,因此T细胞无法在人体外活化。

然而在这项研究里,科学家们也招募了68名从未暴露于新冠病毒的健康志愿者,并分离出了他们的免疫细胞。颇为出乎意料,有24位健康志愿者(35%)的辅助T细胞也能识别来自新冠病毒的抗原。

为了确认他们的结果,研究人员们对这些健康志愿者又做了检查,发现他们体内的确没有新冠病毒特定抗原的IgG抗体,表明他们先前确实没有接触过新冠病毒。那么,他们体内的免疫反应又是怎么来的呢?

经过序列比对,研究人员们指出,新冠与一些常见的冠状病毒棘蛋白序列有着很高的相似性。大多数成年人,大约每 2 – 3 年就会感染一次常见的冠状病毒。它会引起普通感冒的症状,不是很严重。

为此,研究人员们做了一个假设:这些健康志愿者过去也许曾感染了某种冠状病毒,并已痊愈。然而,他们的身体却留存下了一份记忆。在看到长相类似的新冠病毒抗原时,就会启动免疫反应。与这个假设相一致,研究人员们发现这些对新冠病毒抗原有反应的患者,同样也会对常见冠状病毒的抗原有反应。

这种「交叉反应」对患者意味着什么?一般来讲,这可能会起到保护的作用;然而,这还有另一种让疾病变严重的可能,也就是在免疫系统加速产生抗体后,反而会造成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ADE),让病情恶化。在登革热中,就曾观察到类似的现象。

不幸的是,目前我们不知道哪一种情形是真的。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研究人员们计划开展一项研究,调查常见的冠状病毒感染,是否会更好地保护患者,免于新冠病毒的感染,或是减轻感染的症状。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