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历史人物皇帝的色彩体现= =或者浅析版式与色彩对历史人物气势的体现什么的= =你该是设计专业的吧- -来源什么的可以随便编。像看到不同的版式引发的思索啊什么的研究意义就是怎样把设计版式和色彩与内容完美的结合研究和实践的基本内容就是你思考的过程啊~~~编点话往上放研究方法就是互联网查阅,图书馆资料查阅这种方式类型的你们老师没给一个差不多的模板么
一般装帧设计时先设计书籍装帧的视觉图像,然后根据所追求的效果来选择装帧材料,达到书籍装帧的视觉图像与装帧材料之间的和谐统一。 有了对书籍装帧美感的全面理解,在设计时一定会重视运用不同纸张的不同手感效果和不同的印刷效果为书籍装帧服务。不同纸张的手感,确实可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各种纸张所显现的不同肌理,或光滑,或粗糙,或柔软,或坚挺,或轻飘,或沉重,都会通过手的触摸直接刺激人的感官,并与视觉感官融合在一起,赋予不同的艺术精神内容。吕敬人设计的《茶经》《酒经》在中国传统书籍设计中经常运用箱、匣、函、帙等多种形式,体现出世界上独具魅力的书卷之美。《茶经》《酒经》在传统书卷形态的基础上,运用木、陶、瓷等材质,准确表达书的主题。酒器与茶具特邀中国紫砂、青瓷大师捉刀完成。吕敬人设计的《内普里迪小提琴奏鸣曲》,羊皮封面表达18世纪欧洲古籍形态特征;内页选择了呈现自然气息的纸张;书口处保留着纸张制作过程中原始毛边的状态,阅读时有很强的触感,逼真的手迹乐谱印在这样自然的纸上,传达出对遥远的年代那古老音符的感受。 2.将设计创意与印制装订工艺联系在一起 书籍装帧设计者不管印刷装订工艺的现象,曾严重地制约着书籍装帧美感的重要内容,出色的书籍装帧设计者要尽力的调动新的印刷工艺为装帧增光添彩。在设计时,要特别关注装订工艺,精美的装订是构成书籍美感的重要环节,甚至可以说是构成书籍美感的关键环节之一。装订的美感,既是视觉的也是触觉的。 宁成春先生设计的《莎士比亚画廊》,画册上荡漾着装帧之美,完全在于宁先生对书籍装帧艺术的全面理解。函套的装帧所显现的高雅与富丽,使画册充满了华贵气派;紫红色的护封与色彩深沉的函套相互衬托,使画册荡漾出一种浓郁的幽香;护封上的莎士比亚精美画像与函套上的烫金纹样互相呼应,充分调动了工艺雕琢的美感。该画册装帧的幽雅图案与装帧材料的手感,都可以对读者产生微妙的心理效应,将视觉与触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莎士比亚画廊》《茶经》《酒经》的设计说明,在书籍装帧设计时,一定要特别关注装帧材料和印制、装订工艺。 每个时代都要有适应这一时代的设计艺术语言。从装帧封面以及简单的版式装饰转化到书籍整体设计概念的提升,设计师们要越来越注重内容信息传达的视觉表现;在敞开思路吸纳外国先进设计理念的同时,设计家们要重视本土文化审美取向追求书卷气息;承其魂,拓其体,扩其形;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以崭新的面目出现在国际舞台上,要实实在在关切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在市场与文化需求方面探求阅读功能与艺术表现中的准确切入点。与时俱进的核心就是创新进取,创新是以民族文化传统、民族审美意识为其美的承继与延伸。
相对西洋画来说,中国画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而西洋画呢?则讲求“以形写形”,当然,创作的过程中,也注重“神”的表现。但它非常讲究画面的整体、概括。有人说,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中国画是“表现”的艺术,这是不无道理的。中国画与西洋画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还表现在其艺术手法、艺术分科、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多个方面。按照艺术的手法来分,中国画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工笔就是用画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明彻入微,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故称“工笔”。而写意呢?相对“工笔”而言,用豪放简练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它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要有以少胜多的含蓄意境,落笔要准确,运笔要熟练,要能得心应手,意到笔到。兼工带写的形式则是把工笔和写意这两种方法进行综合的运用。从艺术的分科来看,中国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它主要是以描绘对象的不同来划分的。而中国画中的畜兽、鞍马、昆虫、蔬果等画可分别归入此三类。中国画在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方面,也都有自己的特点。中国画的构图一般不遵循西洋画的黄金律,而是或作长卷,或作立轴,长宽比例是“失调”的。但它能够很好表现特殊的意境和画者的主观情趣。同时,在透视的方法上,中国画与西洋画也是不一样的。透视是绘画的术语,就是在作画的时候,把一切物体正确地在平面上表现出来,使之有远近高低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这种方法就叫透视。因透视的现象是近大远小,所以也常常称作“远近法”。西洋画一般是用焦点透视,这就像照相一样,固定在一个立脚点,受到空间的局限,摄入镜头的就如实照下来,否则就照不下来。中国画就不一定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它可以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得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这种透视的方法,叫做散点透视或多点透视。如我们所熟知的北宋名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用的就是散点透视法。《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都城汴梁内外丰富复杂、气象万千的景象。它以汴河为中心,从远处的郊野画到热闹的“虹桥”;观者既能看到城内,又可看到郊野;既看得到桥上的行人,又看得到桥下的船;既看得到近处的楼台树木,又看得到远处纵深的街道与河港。而且无论站在哪一段看,景物的比例都是相近的,如果按照西洋画焦点透机的方法去画,许多地方是根本无法画出来的。这是中国的古代画家们根据内容和艺术表现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独特的透视方法。在用笔和用墨方面,是中国画造型的重要部分。用笔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以表现物体的质感。一般来说,起笔和止笔都要用力,力腕宜挺,中间气不可断,住笔不可轻挑。用笔时力轻则浮,力重则饨,疾运则滑,徐运则滞,偏用则薄,正用则板。要做到曲行如弓,直行如尺,这都是用笔之意。古人总结有勾线十八描,可以说是中国画用笔的经验总结。而对于用墨,则讲求皴、擦、点、染交互为用,干、湿、浓、淡合理调配,以塑造型体,烘染气氛。一般说来,中国画的用墨之妙,在于浓淡相生,全浓全淡都没有精神,必须有浓有淡,浓处须精彩而不滞,淡处须灵秀而不晦。用墨亦如用色,古有墨分五彩之经验,亦有惜墨如金的画风。用墨还要有浓谈相生相融,做到浓中有淡,淡中有浓;浓要有最浓与次浓,淡要有稍谈与更淡,这都是中国画的灵活用笔之法。由于中国画与书法在工具及运笔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二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古人早有“书画同源”之说。但是二者也存在着差异,书法运笔变化多端,尤其是草书,要胜过绘画,而绘画的用墨丰富多彩,又超过书法。笔墨二字被当做中国画技法的总称,它不仅仅是塑造形象的手段,本身还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中国画在敷色方面也有自己的讲究,所用颜料多为天然矿物质或动物外壳的粉未,耐风吹日晒,经久不变。敷色方法多为平涂,追求物体固有色的效果,很少光影的变化。以上谈的中国画的特点,主要是指传统的中国画而言。但这些特点,随着时代的前进。艺术内容和形式也随之更新,并不断地发生变化。特别是“五四”之后,西洋画大量涌入,中国画以自己宽阔的胸怀,吸收了不少西方艺术的技巧,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但是,不管变化如何,中国画传统的民族的基本特征不能丢掉,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应该保持并发扬光大,因为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的体系,它在世界美术万花齐放,千壑争流的艺术花园中独放异彩。中国画是我们民族高度智慧、卓越才能和辛勤劳动的结晶,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中国画从形式上区分,大致可以归纳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两大类。其中工笔画的产牛源远流长,并有过辉煌的成就。1972午春在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元前206—公元25年)墓中发现的汉代帛画,就显示出工笔画的高超水平。在唐代(公元618—907午)以前,工笔画可以说足中国绘画的主体。至宋代(公元960—1279午)工笔画和写意画虽然并重,但工笔画仍然占有一定的优势。只是到了元(公元1271—1368午)、明(公元1368—1644年)时期,某些文人画家崇尚写意手法,提倡水墨画而致使工笔画口趋衰微。然而发展到了近现代,人们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了革新中国画之后, 工笔画才逐渐有了转机,不过中国工笔画艺术真正得到复兴还是在现代。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 国家重视民族艺术,提出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创作方针, 中国画也随着整个文艺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个新的发展时期。不少画家在传统中国画以及年画、连环画、壁画等领域中,广泛地采用厂工笔画技法,在实践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出现了如《考考妈妈》(姜燕作)、《西厢记》(王叔晖作)、《大闹天宫》(刘继卤作)、《同欢共乐》(刘文西作)、《玉兰黄鹂》(于非间作)等优秀作品。不过由于画坛积习甚深,致使工笔画这一画种尚未达到人们应有的重视程度。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地才真正迎来了艺术的春天。这时工笔画艺术才得以显现出其蓬勃的生机。当今的工笔画创作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既有反映古历史题材或贴近现实生活内容的人物画, 又有意境清新、别开牛面的山水画以及牛机盎然、栩栩动人的花鸟画;画家们在艺术和技法的运用上也争相展示各自的特色, 并皆有所创新。更为可贵的足,画家们在实践与创新的过程之中,越来越发现工笔画艺术及其技法有着极大的潜能,其表现力之强、适应性之广,使其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也必然会有无限广阔的前途。艺术反映时代, 当今的工笔画艺术足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同时加以创造和革新的,它融进了新的内容和形式,在整体上真正展现出了时代的风采和面貌。这本画册正足反映这转变发展时期工笔画的艺术风貌。中国画构图的特点 1.散点透视 2.平面布置 3.随“意”组合 4.诗书画印 5.立轴、长卷、扇面、...构图,传统绘画中称为章法,现代绘画中称为构成,新老观念虽有不同,但基本含义还是共通的。人生活在时间与空间之中,现实世界的时间是流逝的、无限的,空间是三维立体的,无边无界的;而人的创造物——绘画,就时间而言是凝固的、有限的,就空间而言是二维平面的,有边界的。这两者是如此地截然不同,却又有着最密切的对应联系。所谓构图,就是将无限的立体结构转换成有限的平面结构。这种转换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创造过程。尤其是现代绘画,这种转换以纯粹创造的外表显示出来,生活与艺术之间的联系就更为抽象了。
额~~~ 以网络为主 瞎编为辅 找一主题 肯定在谱
其实如果有兴趣或者有疑问,就从这个兴趣或者疑问方向去选题,我想应该是不会错的。这样是非常有意义的,研究就是这样做出来的。要不就是你的兴趣点,要不就是你的疑问点,呵呵祝你成功!!!
你这个话题确实大!但你能提出这个问题并研究,实在可贵。我和北京的美术评论家和一些职业画家聊起过这个话题!这个话题是他们正在思索的问题,也是整个中国油画界面临的问题!至于做到油画本土化需要很长时间甚至几代人的努力和探索。 看到油画家费正先生的画册上这样几段话,对我启发很大! 60年代初,我接受了一位对艺术颇有胆识的画家董希文先生的指导,对绘画产生了难以抑制的激情!在文艺被禁锢的年代竞与画室中几个不安分的同学偷吃了西方现代绘画的禁果!心中萌动起来,在自己的画中出现了主观臆想的变形和夸张的色彩,绘画语言和形式的苏醒带来了艺术创造的活力,那时,这种醒悟和锐进,终究在劫难逃。 80年代的中国画坛兴起85新潮,众多青年画家和我们当年那样涌向现代绘画,它们自行其事冲撞呼喊,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特殊的一页,我为此而高兴,同时又对这有些奢侈的中国现代有几分怅惆!在法国进修时,我在西方人的生存环境中看那些油画珍品,曾经孕育这些伟大的鳞鳞城镇,乡村田野以及人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与画的广大精微息息相连。它们的种种现代在西方文明的空间显示着一种真实引人深思。我想这就是艺术的生命!!!油画在中国,在这方水土与东方民族共同生长,他必须成为中国的油画并获得新的生命。 我放松了对现代的刻意追求,沉静与潮流之外。面得当代状态感受一点实在和真切,在频繁的操作中寻得一份淡泊和从容。。。。。。。 听中央美院袁运生先生讲座时:他对中国现代绘画的否定!哗众取宠! 看了很多大师日记!德拉克罗瓦论美和美术家。梵高书简全集。马蒂斯论艺术。赵无极中国讲学笔录等!它们都谈到三句话!尊重自然!!!!尊重传统和基本东西。赵无极谈到唐宋艺术时提到!他们是从生活中来的!!!谈到画时说!应时时考虑画是否实在和诚恳!尊重自然是尊重你对自然的感受!是要真诚的面对自然!如同文学!你想一想中国的一句的古话!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到这!你应明白我的意思,你想想,中国现代绘画中绝大多数只是学了一个表面的形式 !它们并没有真诚的面对大自然,感受自然,所以画中流露出一种虚假!你想想范宽,梵高,蒙克等大师们他们的画中流露出的真诚 ,蒙克画呐喊时是他的切身体验!是他的真切感受! 你不妨从油画本土化或现代油画本土化和自然的关系或面对自然的态度入手!这是我对油画本土化的一点思索和对你的一点建议!希望对你有用和帮到你!
how much?
一般装帧设计时先设计书籍装帧的视觉图像,然后根据所追求的效果来选择装帧材料,达到书籍装帧的视觉图像与装帧材料之间的和谐统一。 有了对书籍装帧美感的全面理解,在设计时一定会重视运用不同纸张的不同手感效果和不同的印刷效果为书籍装帧服务。不同纸张的手感,确实可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各种纸张所显现的不同肌理,或光滑,或粗糙,或柔软,或坚挺,或轻飘,或沉重,都会通过手的触摸直接刺激人的感官,并与视觉感官融合在一起,赋予不同的艺术精神内容。吕敬人设计的《茶经》《酒经》在中国传统书籍设计中经常运用箱、匣、函、帙等多种形式,体现出世界上独具魅力的书卷之美。《茶经》《酒经》在传统书卷形态的基础上,运用木、陶、瓷等材质,准确表达书的主题。酒器与茶具特邀中国紫砂、青瓷大师捉刀完成。吕敬人设计的《内普里迪小提琴奏鸣曲》,羊皮封面表达18世纪欧洲古籍形态特征;内页选择了呈现自然气息的纸张;书口处保留着纸张制作过程中原始毛边的状态,阅读时有很强的触感,逼真的手迹乐谱印在这样自然的纸上,传达出对遥远的年代那古老音符的感受。 2.将设计创意与印制装订工艺联系在一起 书籍装帧设计者不管印刷装订工艺的现象,曾严重地制约着书籍装帧美感的重要内容,出色的书籍装帧设计者要尽力的调动新的印刷工艺为装帧增光添彩。在设计时,要特别关注装订工艺,精美的装订是构成书籍美感的重要环节,甚至可以说是构成书籍美感的关键环节之一。装订的美感,既是视觉的也是触觉的。 宁成春先生设计的《莎士比亚画廊》,画册上荡漾着装帧之美,完全在于宁先生对书籍装帧艺术的全面理解。函套的装帧所显现的高雅与富丽,使画册充满了华贵气派;紫红色的护封与色彩深沉的函套相互衬托,使画册荡漾出一种浓郁的幽香;护封上的莎士比亚精美画像与函套上的烫金纹样互相呼应,充分调动了工艺雕琢的美感。该画册装帧的幽雅图案与装帧材料的手感,都可以对读者产生微妙的心理效应,将视觉与触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莎士比亚画廊》《茶经》《酒经》的设计说明,在书籍装帧设计时,一定要特别关注装帧材料和印制、装订工艺。 每个时代都要有适应这一时代的设计艺术语言。从装帧封面以及简单的版式装饰转化到书籍整体设计概念的提升,设计师们要越来越注重内容信息传达的视觉表现;在敞开思路吸纳外国先进设计理念的同时,设计家们要重视本土文化审美取向追求书卷气息;承其魂,拓其体,扩其形;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以崭新的面目出现在国际舞台上,要实实在在关切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在市场与文化需求方面探求阅读功能与艺术表现中的准确切入点。与时俱进的核心就是创新进取,创新是以民族文化传统、民族审美意识为其美的承继与延伸。
宗白华《美学散步》
相对西洋画来说,中国画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而西洋画呢?则讲求“以形写形”,当然,创作的过程中,也注重“神”的表现。但它非常讲究画面的整体、概括。有人说,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中国画是“表现”的艺术,这是不无道理的。中国画与西洋画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还表现在其艺术手法、艺术分科、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多个方面。按照艺术的手法来分,中国画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工笔就是用画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明彻入微,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故称“工笔”。而写意呢?相对“工笔”而言,用豪放简练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它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要有以少胜多的含蓄意境,落笔要准确,运笔要熟练,要能得心应手,意到笔到。兼工带写的形式则是把工笔和写意这两种方法进行综合的运用。从艺术的分科来看,中国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它主要是以描绘对象的不同来划分的。而中国画中的畜兽、鞍马、昆虫、蔬果等画可分别归入此三类。中国画在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方面,也都有自己的特点。中国画的构图一般不遵循西洋画的黄金律,而是或作长卷,或作立轴,长宽比例是“失调”的。但它能够很好表现特殊的意境和画者的主观情趣。同时,在透视的方法上,中国画与西洋画也是不一样的。透视是绘画的术语,就是在作画的时候,把一切物体正确地在平面上表现出来,使之有远近高低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这种方法就叫透视。因透视的现象是近大远小,所以也常常称作“远近法”。西洋画一般是用焦点透视,这就像照相一样,固定在一个立脚点,受到空间的局限,摄入镜头的就如实照下来,否则就照不下来。中国画就不一定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它可以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得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这种透视的方法,叫做散点透视或多点透视。如我们所熟知的北宋名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用的就是散点透视法。《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都城汴梁内外丰富复杂、气象万千的景象。它以汴河为中心,从远处的郊野画到热闹的“虹桥”;观者既能看到城内,又可看到郊野;既看得到桥上的行人,又看得到桥下的船;既看得到近处的楼台树木,又看得到远处纵深的街道与河港。而且无论站在哪一段看,景物的比例都是相近的,如果按照西洋画焦点透机的方法去画,许多地方是根本无法画出来的。这是中国的古代画家们根据内容和艺术表现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独特的透视方法。在用笔和用墨方面,是中国画造型的重要部分。用笔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以表现物体的质感。一般来说,起笔和止笔都要用力,力腕宜挺,中间气不可断,住笔不可轻挑。用笔时力轻则浮,力重则饨,疾运则滑,徐运则滞,偏用则薄,正用则板。要做到曲行如弓,直行如尺,这都是用笔之意。古人总结有勾线十八描,可以说是中国画用笔的经验总结。而对于用墨,则讲求皴、擦、点、染交互为用,干、湿、浓、淡合理调配,以塑造型体,烘染气氛。一般说来,中国画的用墨之妙,在于浓淡相生,全浓全淡都没有精神,必须有浓有淡,浓处须精彩而不滞,淡处须灵秀而不晦。用墨亦如用色,古有墨分五彩之经验,亦有惜墨如金的画风。用墨还要有浓谈相生相融,做到浓中有淡,淡中有浓;浓要有最浓与次浓,淡要有稍谈与更淡,这都是中国画的灵活用笔之法。由于中国画与书法在工具及运笔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二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古人早有“书画同源”之说。但是二者也存在着差异,书法运笔变化多端,尤其是草书,要胜过绘画,而绘画的用墨丰富多彩,又超过书法。笔墨二字被当做中国画技法的总称,它不仅仅是塑造形象的手段,本身还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中国画在敷色方面也有自己的讲究,所用颜料多为天然矿物质或动物外壳的粉未,耐风吹日晒,经久不变。敷色方法多为平涂,追求物体固有色的效果,很少光影的变化。以上谈的中国画的特点,主要是指传统的中国画而言。但这些特点,随着时代的前进。艺术内容和形式也随之更新,并不断地发生变化。特别是“五四”之后,西洋画大量涌入,中国画以自己宽阔的胸怀,吸收了不少西方艺术的技巧,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但是,不管变化如何,中国画传统的民族的基本特征不能丢掉,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应该保持并发扬光大,因为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的体系,它在世界美术万花齐放,千壑争流的艺术花园中独放异彩。中国画是我们民族高度智慧、卓越才能和辛勤劳动的结晶,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中国画从形式上区分,大致可以归纳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两大类。其中工笔画的产牛源远流长,并有过辉煌的成就。1972午春在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元前206—公元25年)墓中发现的汉代帛画,就显示出工笔画的高超水平。在唐代(公元618—907午)以前,工笔画可以说足中国绘画的主体。至宋代(公元960—1279午)工笔画和写意画虽然并重,但工笔画仍然占有一定的优势。只是到了元(公元1271—1368午)、明(公元1368—1644年)时期,某些文人画家崇尚写意手法,提倡水墨画而致使工笔画口趋衰微。然而发展到了近现代,人们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了革新中国画之后, 工笔画才逐渐有了转机,不过中国工笔画艺术真正得到复兴还是在现代。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 国家重视民族艺术,提出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创作方针, 中国画也随着整个文艺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个新的发展时期。不少画家在传统中国画以及年画、连环画、壁画等领域中,广泛地采用厂工笔画技法,在实践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出现了如《考考妈妈》(姜燕作)、《西厢记》(王叔晖作)、《大闹天宫》(刘继卤作)、《同欢共乐》(刘文西作)、《玉兰黄鹂》(于非间作)等优秀作品。不过由于画坛积习甚深,致使工笔画这一画种尚未达到人们应有的重视程度。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地才真正迎来了艺术的春天。这时工笔画艺术才得以显现出其蓬勃的生机。当今的工笔画创作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既有反映古历史题材或贴近现实生活内容的人物画, 又有意境清新、别开牛面的山水画以及牛机盎然、栩栩动人的花鸟画;画家们在艺术和技法的运用上也争相展示各自的特色, 并皆有所创新。更为可贵的足,画家们在实践与创新的过程之中,越来越发现工笔画艺术及其技法有着极大的潜能,其表现力之强、适应性之广,使其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也必然会有无限广阔的前途。艺术反映时代, 当今的工笔画艺术足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同时加以创造和革新的,它融进了新的内容和形式,在整体上真正展现出了时代的风采和面貌。这本画册正足反映这转变发展时期工笔画的艺术风貌。中国画构图的特点 1.散点透视 2.平面布置 3.随“意”组合 4.诗书画印 5.立轴、长卷、扇面、...构图,传统绘画中称为章法,现代绘画中称为构成,新老观念虽有不同,但基本含义还是共通的。人生活在时间与空间之中,现实世界的时间是流逝的、无限的,空间是三维立体的,无边无界的;而人的创造物——绘画,就时间而言是凝固的、有限的,就空间而言是二维平面的,有边界的。这两者是如此地截然不同,却又有着最密切的对应联系。所谓构图,就是将无限的立体结构转换成有限的平面结构。这种转换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创造过程。尤其是现代绘画,这种转换以纯粹创造的外表显示出来,生活与艺术之间的联系就更为抽象了。
拜托,好歹要把自己的专业说清楚.
一般装帧设计时先设计书籍装帧的视觉图像,然后根据所追求的效果来选择装帧材料,达到书籍装帧的视觉图像与装帧材料之间的和谐统一。 有了对书籍装帧美感的全面理解,在设计时一定会重视运用不同纸张的不同手感效果和不同的印刷效果为书籍装帧服务。不同纸张的手感,确实可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各种纸张所显现的不同肌理,或光滑,或粗糙,或柔软,或坚挺,或轻飘,或沉重,都会通过手的触摸直接刺激人的感官,并与视觉感官融合在一起,赋予不同的艺术精神内容。吕敬人设计的《茶经》《酒经》在中国传统书籍设计中经常运用箱、匣、函、帙等多种形式,体现出世界上独具魅力的书卷之美。《茶经》《酒经》在传统书卷形态的基础上,运用木、陶、瓷等材质,准确表达书的主题。酒器与茶具特邀中国紫砂、青瓷大师捉刀完成。吕敬人设计的《内普里迪小提琴奏鸣曲》,羊皮封面表达18世纪欧洲古籍形态特征;内页选择了呈现自然气息的纸张;书口处保留着纸张制作过程中原始毛边的状态,阅读时有很强的触感,逼真的手迹乐谱印在这样自然的纸上,传达出对遥远的年代那古老音符的感受。 2.将设计创意与印制装订工艺联系在一起 书籍装帧设计者不管印刷装订工艺的现象,曾严重地制约着书籍装帧美感的重要内容,出色的书籍装帧设计者要尽力的调动新的印刷工艺为装帧增光添彩。在设计时,要特别关注装订工艺,精美的装订是构成书籍美感的重要环节,甚至可以说是构成书籍美感的关键环节之一。装订的美感,既是视觉的也是触觉的。 宁成春先生设计的《莎士比亚画廊》,画册上荡漾着装帧之美,完全在于宁先生对书籍装帧艺术的全面理解。函套的装帧所显现的高雅与富丽,使画册充满了华贵气派;紫红色的护封与色彩深沉的函套相互衬托,使画册荡漾出一种浓郁的幽香;护封上的莎士比亚精美画像与函套上的烫金纹样互相呼应,充分调动了工艺雕琢的美感。该画册装帧的幽雅图案与装帧材料的手感,都可以对读者产生微妙的心理效应,将视觉与触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莎士比亚画廊》《茶经》《酒经》的设计说明,在书籍装帧设计时,一定要特别关注装帧材料和印制、装订工艺。 每个时代都要有适应这一时代的设计艺术语言。从装帧封面以及简单的版式装饰转化到书籍整体设计概念的提升,设计师们要越来越注重内容信息传达的视觉表现;在敞开思路吸纳外国先进设计理念的同时,设计家们要重视本土文化审美取向追求书卷气息;承其魂,拓其体,扩其形;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以崭新的面目出现在国际舞台上,要实实在在关切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在市场与文化需求方面探求阅读功能与艺术表现中的准确切入点。与时俱进的核心就是创新进取,创新是以民族文化传统、民族审美意识为其美的承继与延伸。
对我的撒打算打算的都是大大
ythgjhghgj
这个是一个学生的论文,交的时候把文中提到的几幅画打印出来了线,或称线条,是一种存在于现实生活或者美术作品中的视觉形态要素,由于它们往往是和形、体、色、光等视觉翌累同时并存的,所以,造型观念中的线,往往和视觉上的概括提炼与抽象相联系,然而这些能力的形成,又必须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造的实践去训练。如何加深对“线”的概念的认识并在实践中艺术地去运用,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环节。一、欣赏以线造型的中外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对“线”这一艺术形式的审美能力。线条是美术最基本的造型手段,是构成视觉艺术形象的一种基本因素,无论平面的还是立体的作品;不论是写实,还是装饰;不论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在长期的美术发展过程中.“线”作为美术家创造形象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艺术语言,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并越来越显示出丰富的表现力及艺术美感。中国著名绘画大师吴冠中的《山水》一画,皴染不多,主要以毛笔线条勾勒,但其中线条流畅自由,轻重虚实的变化,随意性较强,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和鲜明的时代感。法国后期野兽派大师匀蒂斯的《红沙发上的注女》(油画)以简洁概括、富子感情色而又极富装饰件的线,极为和谐、简练地勾画出一个呼之欲出的少女形象。二、重点强调中国传统美术中线的作用。中国画的线,可以追溯到仰韶时代的彩绘画,晚周帛画,楚器漆画和汉唐壁画。仰韶文化的彩陶纹样。是中国最早用线的作品,鲜明、生动、挺拔的线条,描绘了漩蜗纹、弦纹以及人的面形、虫鱼、鸟兽等形象,体现了原始艺术朴素、稚拙的美。唐宋以来,随着人物画创作的兴盛,线描艺术发展到厂一个高潮。吴道子是唐代的线描大师,人们称吴氏的线条为“吴带当风”,他画中的人物,衣袖飘动,生动异常,体现了高度的“运动感”和“节奏感”,充分发挥了线描艺术的效果。南宋画家梁楷的《元祖斫竹图》是一幅“写意”线描的人物画,画中人物元祖为佛教禅宗六世祖慧能.画家用寥寥数笔,把一个正在劳动中的老翁刻画得十分生动,中国画家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从“文人画”“院体画”到民间画,对线的运用各具风采(在表现物象的同时,还传达出入的情绪),传统技法——十八描,即是各种线的生动画法。三、东西方绘画用线的异同。由于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东西方绘画的线在形式美感上各不相同:东方绘画中的线注重表现情感,富于韵律感和装饰美;西方绘画中的线具有较强的理性特征,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应该指出线造型在东西方美术作品中是相通的,同样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多彩的艺术美盛,只是由于欣赏习惯,绘画造型的传统观念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表现方法和民族风格。从具体的作品来分析,东西方绘画线的表现特点又往往交织在一起,如二十世纪初法国的马蒂斯的作品就证明了这一点。他的作品既有西方绘画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东方艺术的特点,给人一种新的美感享受。在我国,随着中西文化的不断融合,中国传统美术有厂新的发展和变化,特别是近十几年来,这一点更加突出,如:吴谥械淖髌吩谙叩运用上有新意,线的节奏和韵律美十分强烈和鲜明。对中外美术作品的优良传统,都应认真研究继承,在学好我国传统绘画课的基础上,还需了解西方美术。“西为中用用”,使我们民族的绘画艺术具有当代性和世界性。
浅谈漆画艺术的材料特征及其表现 摘要漆画艺术可以认为是一种科学的风格审美,也可以认为是一种艺术手法在艺术家的主观感受中的认识与表现。从漆画的材料工艺为切入点,从漆画艺术的整体材料工艺高度来寻找把握它的审美特征。关键词漆画艺术审美特征材料工艺视觉艺术从原始社会到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材质对任何艺术作品的成型与表现立体空间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之一。如果单独提取材料对作品的表现的话,那就是材料本身的属性。不会涉及到作品的其他因素了。材料在艺术家创作过程当中,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视觉感受。就是材料本身对创作者的感受问题,它是艺术对材料本身属性观念的异化。不同的材料具有抽象性、具象性与延展性的含义,使人对材料的本身的意念化产生了联想,使材料在表现画面过程中就有了延伸度。漆画顾名思义就是以“漆”为主要载体去表现画面,以大漆为主要的媒介材料进行创作,漆画是我国传统髹漆工艺与现代科学、现代艺术、现代工艺与现代材料的结合体。而材料是漆画艺术的根基,漆画是以大漆为主的各种材料制成的。自然造物给视觉艺术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资源,不同材料体现出不同的质地,也会出现不同的美感,如日本、越南的漆画就是典型的代表。众所周知。漆画的物质材料是经过艺术家的仔细选择的,并通过一定的表现形式展现在画面上,成为一种新的形式视觉作品。当我们在对漆画进行创作的过程中,针对各种材料的加工和调和,各种各样的材料经过加工打磨之后,它们出现的美感是不同的。材料的选定对作者要表现的漆画观念有着很大的影响,一种材料审美语言的形成,离不开作者对各种各样的材料的研究和利用,审美特性不断选择物质材料。相反的,也影响着漆画的审美意识的产生,所谓“资质者,艺之贞也”。就是说的是材质的属性美问题。著名的漆艺艺术家乔十光先生在其《中国艺术教育大系·美术卷·漆艺》书中就提到:“漆艺,它的含义很窄,限于漆”它的含义很宽。“漆器”“漆画”和“漆塑”。无论平面或立体造型,无论实用品和稀欣赏品,只要涉及到漆都是漆艺的范畴。显而易见,漆作为漆画中主要的材料来源,运用漆材料是漆画创作的重要物质基础。在通常情况下。漆画中的材料可以使欣赏者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这种异样的审美是由材料本身所具有不同质地与外观引起的,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一幅好的漆画最大程度上取决于艺术家对材料的理解程度和运用的适度,运用什么样的材料进行创作,不但形成自身的材料美,还要与形式、内容相结合。同样材料的运用也应该是美的,经济价值绝非艺术价值在材料中的体现。例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发现在漆画的镶嵌过程中经常使用蛋皮装饰,蛋皮本是一种废弃的日常生活材料,在艺术家的手里经过艺术的加工处理成为上等的艺术材料,在蛋皮所形成的视觉效果上达到了质朴、粗旷的独特韵味。譬如在材料上近年来有人使用腰果漆、聚胺脂漆等等作为漆画的主要漆材料。合成漆也是漆画很好的物质媒材。既有高度透明的聚酯氨酯等化学漆的合理运用,也开辟拓宽了漆画媒材的使用范围,漆画用漆的透明性可根据作者与作品的需要自由调配。在配以金箔、银箔、蛋壳等。他们表现出来的漆画审美语言是不同的。可见,材质在漆画的视觉效果表现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们所呈现的闪闪剔透、古朴典雅、含蓄等个性内涵,这也是艺术家在追求材质与心境过程中的完美体现。大漆是漆画作品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的作画材料。它的性能是极其独特的,它的质地深邃而富有光泽,拥有极好的流动性和粘合性。在漆画的材料中,作为所特有沉静、温和的属性——黑漆,它所在画面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是不容置疑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漆艺术便是黑色艺术。这是现代漆画所追求的。也是现代漆工艺所不可多得的,它更是漆画工艺的典型代表。黑漆温和沉稳的视觉美感就是通过水分在生漆中的作用而产生的,“磨”工艺是黑漆形成独特属性的重要手段,通过磨工艺慢慢的把黑漆中的蕴藏深沉的意蕴把打磨出来,再在上面与其他的入漆色进行搭配,呈现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 金箔和银箔是漆画中的主要表面镶嵌使用材料部分,它被赋予华丽之美和闪闪发光的重要材料特性。由于受到材料本身的属性的影响,它的兼容性更加拓宽。其中金银材料有粗、有细、有箔、有粉、有点、有面等多种形式,使用的方式有干有湿、有飘、有洒、有揉、有吹等方式。这些工艺方式丰富了画面的视觉效果。由于金箔和银箔在使用的方式上采用像纸一样薄的材料,这必然要求运用贴的方式或平脱的方式等工艺制作。大大提高了工艺制作的难度。金粉和银粉的状态是粉状。这就大大拓宽了工艺的发挥性,作为调和剂来丰富颜色的内涵。蛋壳是在漆画创作中材料运用最多的一种,也是我们比较常见的材料之一。由于它的“开片”美像陶瓷一样自然,在此基础上具有奇特的艺术效果和表现力。螺钿也是漆画创作中经常使用的素材之一,由于它的晶莹和光亮无比的材料属性吸引大量的艺术家进行创作。螺钿不像蛋壳那样简单加工,贝类的加工工序是十分复杂的。在作画过程中,通常使用内层来贴到画面上,所以,它的光亮就能彰显出来。它经常使用在比较重要的部位,起到前后照应、增加画面氛围的作用。总之,漆画以独具匠心的艺术形象、极富魅力的特异材料和变幻莫测的工艺手段,以及某些特殊的表现形式,构成其特殊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性。而材料是漆画创作中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之一。所以,在漆画创作中不但考虑材料工艺发生关系问题,更重要的要考虑艺术家的艺术构思问题。漆画的艺术意境美就在于注重传统材质工艺与现代绘画艺术的广泛融合,把艺术家的心理感受同所用材料工艺相结合,融会贯通,形成具有高价值(内、外)、富有现代意识的漆画艺术。这才是漆画艺术之美的关键所在。艺术家必须对材料不断的探究和运用,开阔思路,富于联想,把艺术构思、所需材料、工艺制作相结合,才能创作出具有现代时代特点的漆画作品来。 浅谈漆画艺术的前景—突破传统思维叛逆的继承 论文关键词:漆画 发展与创新 艺术作品的思想感情 论文摘要:漆画是从中国古代漆工艺繁衍滋生出来并且结合了现代绘画形式而产生的新兴画种。中国有着上千年的漆文化根基,漆画吸收了传统的漆器文化的工艺技法,发展到现在,面临着各种挑战,巫待突破。漆画首先是画,其次才是漆,首先是艺术,然后才是技术,首先是思想内涵,然后才是制作技巧。漆画的创新要用观念的转变开始,漆画艺术是创造,不是再现,更不是模仿。漆画的创新还要融入思想感情,有思想感情的作品要有艺术价值。 漆画是从中国古代漆工艺繁衍滋生出来并且结合了现代绘画形式而产生的新兴画种。以其独特的画面效果、丰富的肌理与新颖的材质表达,引起大众的好奇与喜爱激起了人们开拓审美艺术新领域的巨大热情。漆画中蕴含着古代漆工艺的辉煌体现出中国漆文化的生发起伏。新一代的画家应突破传统思维.叛逆的继承前人探索的成就,让举世瞩目的漆画散发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中国漆文化的根基深植于远古时期,漆器的产生以人类的物质文明和文化发展为基础。在远古时代,人类出于装饰器物的需要孕育了漆器发生的胚胎夏商周时期,伴随着青铜生产工具的使用.漆器嵌玉贴金使生漆装饰艺术走向了多元化发展之路春秋战国时代随着铁器时代的到来、“油漆”制造技术的发明生漆装饰艺术体系日臻完善,漆工艺的发展突飞猛进最终迎来了秦汉时期生漆艺术的辉煌为中国漆文化的历史树立了一座高耸的丰碑三国至隋唐时期,是漆文化的消长时期它承前启后使漆器走上了向精品工艺美术品发展的轨迹,密陀僧、绿沉漆等工艺的出现就是这一时代的漆工艺发展的杰出成就而后来夹造像金银平脱工艺的兴起则迎合了时代逆转的风向:宋、元、明、清时期生漆精制关键技术的突破,把生漆工艺推向了极致。清末其工艺受日本和西洋画的影响各种纹饰相互结合绘画技法相互借鉴诞生出不少富有表现力的创新肌理体现着一定的现代绘画元素。 漆画是艺术和科学、绘画和工艺制作相结合的产物。漆画首先是画.其次才是漆首先是艺术然后才是技术首先是思想内涵,然后才是制作技巧。漆画之本在于艺术。漆画家既要重视工艺和材料的效果,又要重视漆画艺术的视觉感染力必须强调漆画的审美价值及艺术性。不能简单地应用材料也不能滥用材料和过多地应用镶嵌工艺给人一种近工艺远艺术之感。因此,提高工艺技术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该画种的绘画艺术性。只有两者结合才能促进现代漆画创新式的发展。 创新从观念开始观念上的改变是根本的改变观念上的更新才能带来更大的突破。技术的进步会给艺术带来巨大的冲击.也会带来观念上的冲击。人们习惯于把文化科学中最新的观念引用到艺术领域,这种新观念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艺术的变革。漆画创作者要不断探索不断积累创作经验每过一段时期重读自己崇拜的古今中外大师们的作品总有新的体会。但更重要的收获.是逐步发现他们的失足处,才感到真正跟上其步伐.更了解其探索的方向。从盲目崇拜到“叛逆‘’,是不寻常之路。教师起了承前启后之路前人的东西看多了,模仿多了进入了套路对眼前的新境界失去感受.更谈不上独立思考.岂敢怀疑老爷爷。画者应放眼世界吸取一切有益的表现手法和工具材料传统和外来的济济一堂,互相启示。漆画的作为新兴画种年轻一代应以创新为荣。 吴冠中先生说‘’叛徒”是贬词但艺术上,继承而后叛逆,是艰巨的创新。大树底下好乘凉因大树底下长不出大树来成了一片空地一代大师的盛名之下.往往牺牲了千千万万的画家。我们在传统中得益的,是启发我们在传统中失足的是模仿。模仿式的继承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在模仿中创新。 创新中融入感情。漆画具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段、表现方法,以及表现的材料、工具等等也就形成了漆画的特色,创立了现代漆画自身的艺术语言。漆画要发展技法也要不断创新但是诸多技法的创新不等于艺术的创新,艺术归根只能诞生于生活,对生活的有感而发有所爱而画画被情催发.几乎忘了技法。作品是作者与人民感情交流的产物,在人民中起共鸣这交流与共鸣应是艺术的实质。脱离感情的艺术是无生趣的是暗淡无光的,也是难以成荫的。 漆画之路是艰辛的.要求漆画探索道路上的艺术家们既要会拿来又要改造,创造要不断的往返于传统与现代之间。艺术起源于求共鸣漆画也不另外.要追求大众的共鸣就要不断的挖掘生活融入感情这也是绘画艺术的初衷
植物学本科优秀毕业论文:花卉水培技术运用分析
自古以来种花赏花一直被视为陶冶情操,放松心情的不二选择。传统花卉在种植过程中,污染较大,且有土栽培卫生清洁难度较大,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人对于赏花的追求。因为水培花卉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其独特的培育方法,造就其污染小,方便栽培栽培,卫生清洁等诸多优点。水培花卉的生活环境在水中,植株本身可以是半没入水也可以整体入水,其摄取营养的方式很特别正如土培花卉从土中摄取营养成一样,它是从水中获取。培育者水中加入营养液,如硝酸钙、硝酸钾、硝酸镁、硫酸亚铁和钼酸铵等,花卉通过根系吸收溶解在水中的营养成分,供植物体本身的生长繁殖。其培育方式不仅打破了传统花卉培育过程中的种种局限,而且花盆的'原则也较以往呈现出很大的灵活性。培育过程简单,平时在花卉料理,清洁卫生方面都十分省事。与传统的土培花卉相比水培花卉具有的观赏与艺术价值更是无可比拟。具有相当大的培育前景。
1适宜培育花卉的种类
水培花卉技术要求植物的根系能够满足水生的条件,常见适合水培技术的花卉种类有观叶类、天南星科、观花类和仙人掌类等。这些水培花卉都具有如下共同特点。植株容易成活,根部不易腐烂、环境调整合适是枝繁叶茂,是花卉市场的宠儿,培育者短期可产生经济效应[1]。
仙客来
仙客来又叫萝卜海棠、植物学将其归类为报春花科,仙客来属。处于开花期的仙客来十分美丽,翠绿的叶片中间伸出一簇花朵,犹如火炬一般。花瓣由五瓣花瓣组成,花色分为玫红色、粉红色、黄色及白色。叶子大小适中,边缘呈锯齿状,叶面部分泛白。整体看来犹如其名字一般,似天外仙客,站立于绿叶上方,婉约动人。仙客来性喜温暖,怕炎热[2]。
富贵竹
旱伞草
万年青
鹅掌柴
水仙
2 水培花卉的繁育
水培容器的选择
水培材料的获取与处理
建立苗床
营养液的配制
繁育花苗
3水培花卉的栽培技术
换水施肥
控制水位及水温
控制湿度与通风补氧
及时修剪与病虫害防治
4 水培花卉的注意事项
5 水培花卉市场前景
综上水培花卉本身具有观赏性、增氧、增湿效应、干净卫生等诸多优点,使用价值大,再加上花卉普通家庭都能消费的起,市场前景可观。水培花卉属是一个刚刚起步的产业,我国目前还缺乏采用工厂化链条式的生产花卉培育基地,竞争力比较少,正处于一个可获取高额利润的时期[18]。目前,水培花卉在我国处于刚开始的阶段,具有显著的优势。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有望扩大。水培花卉一出现,立即在花卉市场占有一定的份额,自身具有的干净、简约、美观等诸多土培花卉无可比拟的优点很快走在了花卉市场的前面。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以及太原等二线城市,水培花卉深受欢迎,一举成为人们高雅、健康的消费时尚[19]。相信未来某一天,水培花卉将会走进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完全可以找找个领域的(植物学研究)等书籍啊,
希望有帮助摘要: 花卉是大自然给人类最美好的恩赐,它们可以美化环境,陶冶性情,净化心灵,增进健康,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和美的启迪;特别是在森林般的硬质建筑物里的都市人们,鲜花绿草的环境能使人们感觉干净、轻松、愉悦和舒畅。本文针对昆明市城市园林花卉植物的应用进行探讨和研究。关键词: 昆明地区 园林花卉植物 应用研究1. 城市园林花卉植物的涵义和分类城市园林花卉植物的涵义花卉的定义包括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狭义上讲,花卉仅指观赏其花或叶子的草本植物。从广义上讲,凡是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并按照一定的技艺进行栽培管理和养护的植物,都称之为花卉。包括观花的(如月季、牡丹等),观叶的(如蕨类、吊兰等),观芽的(如银芽柳的银色绒芽),观茎的(如紫竹、斑竹、红瑞木)等,观果的(如佛手、观赏西葫芦、碧冬茄等),观根的(如水杉的气生根、木棉的板根等)。其中,既有高等植物,也有低等植物;既有水生植物,也有陆生植物,气生植物;既有匍匐矮小的,也有直立高大的;既有草本的,也有木本的,木本中有乔木,灌木和藤本等等,种类繁多。城市园林花卉是花卉中主要用于城市绿化,美化的种类,其范围也在日夜扩大。城市园林花卉植物的分类观赏植物种类繁多,习性各异。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气候分类法,形态分类法,实用分类法。气候分类法即依据花卉原产地的气候特征进行分类,因为原产地的气候条件基本上决定了花卉的生态习性,从而也影响了花卉的栽培管理方法等,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分类方法,通常分为4类。1、热带花卉包括热带雨林和季雨林花卉、热带高原花卉和热带沙漠花卉。这类花卉因原产地的气候条件是四季高温无寒,因而其耐寒性较弱,耐热性强。2、副热带花卉这类花卉包括4个亚类型:(1)地中海气候花卉,如非洲菊、唐菖蒲、香豌豆等,都要求有温和的冬天和凉爽的夏天,在暑热地区入夏即出生长缓慢或停止。(2)副热带季风气候花卉,如翠菊、山茶、杜鹃等较能适应暑热,但不耐严寒。(3)副热带高山花卉,如报春花、龙胆、高山杜鹃等喜凉爽的夏季,忌夏季高温高湿。(4)高原花卉和副热带沙漠花卉,如芦荟、仙人掌等多浆植物,其突出特点是耐热耐旱,但耐寒性较差。3、暖温带花卉这类花卉分2个亚类型:(1)欧洲气候型花卉,如三色堇、雏菊、紫罗兰等,喜夏季凉爽、冬季温暖的气候;(2)中国气候型花卉,如牡丹、菊花、一串红等,比较适应冬寒夏热,年温差较大的气候。4、冷温带花卉包括我国东北、西北高寒地区和北美气候以及中欧、北欧、东欧等地原产的花卉,如百合、黄刺玫、丁香等,这类花卉耐寒性较强,但忌高温高湿,尤其是百合等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生长开花不良,极易染病。形态分类法草本花卉:即从外形上看没有主茎或者虽有主茎但是主茎没有木质化或仅有体基部木质化的花卉,这类花卉按其生命周期的长短又分为多年生草本花卉和一、二年生草本花卉两类。木本花卉:指植株茎木质化程度相当高的一类花卉。根据其茎干形态及其生态习性分为:乔木、灌木、竹类。实用分类法依据用途和栽培管理方式进行分类:1、露地花卉;2、温室花卉;3、切花及切叶栽培花卉;4、干花栽培花卉。2昆明地区常见园林花卉植物一、二年生花卉一年生花卉:这类花卉在一个生长季内完成整个生活史。如凤仙花、鸡冠花、波斯菊、万寿菊、矮牵牛等。二年生花卉:这类花卉需要在两个生长季内完成整个生活史。如石竹、羽衣甘兰、雏菊、三色堇等。宿根、球根花卉宿根花卉:它们终年常绿或以地下须根越冬或过夏。如菊花等。球根花卉:地下部分为适应生存需要变成球形,其顶部有肥大顶芽。如仙客来、唐菖蒲。木本花卉指植株枝茎木质化程度相当高的一类花卉,乔木:植株有高大的主干。如香樟、桂花、云南山茶、海棠、梅花、紫薇等。灌木:植株没有明显主干,分枝能力较强,而且株体生长较为低矮。如杜娟、含笑、山茶、栀子花等常绿灌木,和月季、牡丹、连翘等落叶灌木。水生花卉指终年生长在水中或沼泽地中的多年生草本观赏植物。按其生态习性及与水分的关系,可分为:挺水植物:根生于泥水中,茎叶挺出水面。如荷花、千屈菜等。浮水植物:根生于泥水中,叶片浮于水面或略高于水面。如睡莲、王莲。沉水植物:根生于泥水中,茎叶全部沉于水中,仅在水浅时偶有露出水面。如莼菜、里藻。漂浮植物:根伸展于水中,叶浮于水面,随水漂浮流动,在水浅处可生根于泥中。如浮萍、凤眼莲。野生花卉所谓野生花卉,就是未经人工驯化和栽种的草本花卉。云南是野生花卉的王国,开发和利用野生花卉植物资源的前景非常大,野生花卉株高差异较大,既有匍匐低矮的,也有高达米的。如报春、龙胆等。3昆明地区园林花卉植物的应用及示例园林花卉植物的应用类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城市绿地景观已逐渐成为评价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综合素质、以及园林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城市建设中,在道路、建筑以及必须的构筑物之外的空旷地、林地、坡地等都需要用树木花草等观赏植物布置起来,创造出花团锦蔟、绿草如茵、荷香拂水、空气清新的景观与意境,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来达到人们对园林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环境保护和美化风景艺术等多方面的需求。花卉在园林布置中应用花卉在城市园林中最常见的应用方式即是利用其丰富的色彩变化的形态等,来布置出不同的景观。主要形式有花坛、花境、花从、花群以及花台等,而一些蔓生性的草本花卉又可用以装饰柱、廊、篱以及棚架等。(一)花坛一般多设于广场及建筑物的出入口处和道路的中央,两侧及周围等处。花坛要求经常保持鲜艳的色彩和整齐的轮廓,因此多选用植株低矮、生产整齐、花期相对集中、株从紧密而花色艳丽(或观叶)的花卉种类来布置。一、二年生花卉是布置花坛的主要材料。花坛种类繁多,因季节的不同分为春花坛、夏花坛、秋花坛和冬花坛。因使用的花卉材料不同可分为:灌木花坛:主要用开花或色叶灌木布置而成。草花花坛:用一、二年生草本花卉以及多年生宿根花卉配置而成。混合花坛:用开花灌木以及草本花卉混合配置而成。专类花坛:应用品种、类别繁多的同一种花卉配置的花坛,如牡丹专类花坛,月季专类花坛,菊花花坛等。详见附表六。(二)花境花境是借鉴自然风景中林缘野生花卉自然散布生长的景观,并加以艺术提炼而应用于园林景观布置的一种形式。即以树丛、树群、绿篱、矮墙或建筑物为背景的带状自然式花卉布置,不同种类的花卉以自然斑块状混交栽植,其边缘可以是自然流畅的曲线,也可以是直线,因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异。布置花境应突出其自然和耐粗放管理的特性。因此最好的花材应是宿根和球根花卉。详见附表七。(三)花从及花群花从及花群是将自然风景中野生花卉散生于草坪山坡的景观借用于园林造景之中,通常布置于开阔的草坪周围,使林缘、树丛、树群与草坪之间起联系和过渡作用;也可用于布置自然曲线型道路的转折点,使人产生步移景换的感觉;也可点缀于小型院落及铺装场地(包括小园路、台阶等)之中。较常用一、二年生花卉及球根、宿根花卉。详见附表八。花台和花池花台是将花卉栽植于高出地面的台座上,花池则一般平与地面或稍稍高出地面,但其周围多用砖石等围起,形成一种池型的封闭空间,类似花坛但面积较小。通常设置于庭院中央或两侧角隅、建筑物的墙基、窗下、门旁或入口处。篱垣及棚架在景观配置中,对于篱垣、门楣、窗格、栏杆以小型棚架等也常用花卉材料加以点缀和掩蔽。岩石园和墙园岩石园和墙园主要是借鉴自然界中的山野崖壁、岩缝、石隙间散生的野生花卉所显示的独特风光而布设的一类园林景观。缀花草坪在观赏草坪以及游憩草坪中适量混种一些植株低矮、花叶细小而适应性强、有自播繁衍能力的草本花卉来装饰点缀,形成缀花草坪。较常用野生花卉混合种植,且以宿根花卉为主,间以一、二年生草本花卉。水体景观在园林中,除了水池、湖面等需要布景点缀外,还常专设一区,创造涧、喷泉、跌水、瀑布等水景,汇于池沼湖泊,栽种多样水生花卉,布置成水景园或沼泽园。常用布景的水生花卉(包括水生植物)有荷花、睡莲、浮萍、芦苇、千屈菜等。花卉装饰花卉作为城市园林造景的主体,除用于露地景观布置外,还常用于美化室内及建筑近旁,创造优美舒适的劳动、生活、休息环境;或应用花卉专为各种集会、展览场所等进行美化布置,以突出主题,烘托或调和气氛。公共场所的花卉装饰像车站、码头、广场、影剧院、体育馆、博物馆、医院、疗养院、商场等这些与人民广泛接触的公共场所,一般都有花卉(包括观赏植物)的适量布置,或供人欣赏、评品,或为了适当遮掩而美化环境,或烘托氛围,或起标志、分散视线和注意力的作用。在广场入口及建筑周围,通常已有园林景观布置而花卉装饰只是在节日前后或迎送嘉宾时暂时性的应用。所以首先要保证交通、视线、采光等不受影响,布置时着重整体效果和远观效果。可用整齐高大的盆树或盆花呈对称摆设,也可用色彩艳丽的花草成排成列布置,或用花卉布置临时花坛、花带等。门厅、过道等处一般都有标识说明,花卉布置应与之相协调,可用观赏性较强的盆花或三五组团、或散散落落、或设立支架悬挂等来布置,既不影响交通,又不要占地太多,且观赏效果良好。休息室等要求布设精致的盆花、花篮、盆景等,最好具芳香,既可供人们欣赏,又可消除人们的疲劳、轻松人们的心情等。节日街道广场的花卉装饰一般是用大型盆景配以高大的标语、标牌、画像、花篮、花球等,以渲染节日喜庆气氛,色彩上要多用红、黄、紫等鲜艳亮丽色系。居住环境的花卉居住建筑中的花卉装饰主要应用于起居室、餐厅、卧室以及阳台、客厅等处。门窗及阳台护栏最好用蔓性植物花卉加以装饰,向阳的窗户或阳台可用金银花、牵牛花、茑萝等组成花檐或绿棚。枝叶下垂的花卉最适合放在窗台及阳台外沿或悬挂于窗台中央。有落地窗时可陈设小型花瓶、盆花或微型盆景等。一般窗台上可放置盆花、插花或盆景来装饰。室内几角处最适合用盆花或花瓶加以屏蔽或装饰,常用常绿观叶或观花叶俱美的材料,如凤梨、绿巨人、发财树等。桌柜台面等适宜选用花色鲜艳或外形精美的盆花、盆景、插花及花篮、干花、花包等布置,以供近处观赏,最好选用体量较小的。如新几内亚凤仙、仙客来、红掌等。居室内自然光线较弱,最好选择喜阴或耐阴性较强的花卉材料。干花观赏持久、姿态活泼,也是居室美化的常用素材。展览会场的花卉装饰花卉展览因其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庆贺展览、纪念展览、科普展览、品种评比展览等,或兼而有之。游览观赏用温室的花卉布置游览观赏温室是在冬季陈列热带、亚热带花卉供游人参观游览欣赏,使人能在寒冷季节里感到春的温暖、夏的热烈,仿佛到了异国他乡。此外,在寒冷地带还建造宽敞的温室,分隔成各种气候分区,布置组成不同气候地带的植物景观或室内花园。园林花卉植物的配置花卉造景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则在花卉配置造景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地域相宜的原则也就是说在花卉配置造景时要因地制宜。选择花木种类、品种时应以当地乡土种类为主,引种其他地域或气候带的花卉种类时,应按照“气候、立地相似的原则”进行,并加强相关的科研、实验,待完全适应后再大规模应用于景观配置中。要做到科学、安全可靠、节约、有效。位置相宜的原则每一座园林、每一片绿地、每一个景点,都会有地势高低、土壤高燥或低湿、地面空旷而阳光充足或阴蔽而光照不足、四周郁闭而通风不畅或周边开阔而通风良好、肥沃或贫瘠等方面的差异,因而在花卉配置时,要注意因位而宜。高燥的阳坡地就应选择耐旱性强的花卉,低湿处则应选耐水湿的花卉;耐阴的花卉必须栽种在荫蔽的环境下,避免强光照射,喜光的阳性花卉则必须种植在光照充足的向阳处。我国传统的自然式山水园林中,花木配置是非常重视因位制宜的。一般山丘地的配置,以松、柏常绿针叶类花木为主体,以杏、枫香、黄连木、槭树与竹类等色叶树木类为衬托,并以杜娟、栀子花、绣线菊等花灌木相间其中,以丰富山林景观的层次和色彩。而溪谷水边,通常配置池杉、乌桕、枫杨、垂柳、水竹等植物,以丰富水岸景观。池塘水体,一般适当栽种观赏性水生植物,如荷花、睡莲、浮萍等以点缀水景。住宅区或庭院中可用梅花、海棠、玉兰、紫薇、桂花、腊梅、紫竹、芭蕉等,配置牡丹、芍药、等多年生矮生花卉,并结合栽植一些草坪、地被植物,形成乔、灌、花草及地被相结合的立体生态型景观,保证四时有花、四时有景,花红草绿,美景宜人。大片的草坪周围,通常散植雪松、龙爪槐、枫香、丛竹等色形具美,又能遮阴的花木。墙面、廊、架、柱、桥等则常用紫藤、葡萄、西番莲、叶子花、爬墙虎、常春藤、牵牛花、鸟萝、金银花、鸡血藤等藤本或蔓性花木。山坡台地,一般栽植野蔷薇、迎春、木槿等加以装饰点缀。总之,要按照不同的方位、地势和立地条件,顺应花木的生物学特性,照顾游赏美景的需要,做到配置有方,各得其所。色彩相宜的原则也就是说花木配置时应做到色彩相宜,即花木的色彩(叶色、花色、茎杆和枝条颜色等)应与周围环境、地理位置、当时当地的气候条件、场景氛围(喜庆、哀伤、热闹、幽静)等相协调,要能通过花木的色彩、形态等来衬托气氛、突出主题、创造意境。在花木配置时,常常用到对比色彩搭配配植,若应用得当,能呈现跳跃新鲜的效果,可以起到突出主题、烘托气氛的作用。此外,在花木配置时还应同时考虑不同色彩给人的视觉感受。如黄色最为明亮,象征太阳的光源。比如,幽深浓密的片林或风景林往往使人产生神秘莫测的畏惧感,若在其中间植一株或一丛开花或秋色叶鲜艳的乔木或灌木,如银杏、枫香、桦木、迎春、连翘、黄连木等,于林中空地或林缘,可以使整个片林或风景区活泼而明亮起来,同时还有扩大空间感的作用。红色是火与血的颜色,给人感觉热烈、喜庆和奔放,刺激性强,能很好地渲染喜气洋溢和活泼热情的气氛。如街头小游园中栽植一片石榴,花开时节似一片红云;或在地势高显的坡地上栽植一丛或一片红碧桃或榆叶梅,开花后如霞如云的尉为壮观。蓝色是天空和海洋的颜色,具有深远、清凉、宁静、舒缓的感觉,因此布置以夏季观景为主的景观时,多选用蓝色色系的花木,如勿忘我、香雪球、桔梗等。紫色具有庄严、高贵和浪漫温馨的感受。园林造景时常用紫藤、紫丁香、洋绣球、美女樱等以及一些高山花卉,如勿忘我、大叶铁线等,尤其在花坛布置时常用紫色系列的花木与鲜黄或亮黄色系的花木搭配,形成强烈的对比,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和鲜明的印象。白色悠闲淡雅,是纯洁朴素的象征,给人感觉柔和、淳朴、凉爽和洁净,通常用来柔化鲜艳的色彩,也常用于夏季景观的布置。此外,园林造景是通常以白墙为底色,配植枝干修条的竹类、垂柳或花色艳丽的乔木、灌木等,映衬出美丽如画的景致。园林雕塑也常用白色,与周围的色彩与景观搭配,更能突出雕塑的主题与意义。季相相宜的原则也就是说花木配植时应考虑树木花草的季相变化,使园林景观因春、夏、秋、冬四季而变换,力争月月有花,季季有景。在景观创作中应将地形与植物这两种与人类最具亲和性的造景因子结合起来,在一年四季中表现出不同的景观题材:春景突出春意盎然—注重植物叶色与春花植物合理搭配;夏景则以夏阴浓郁为主—注重植物自身的形态、郁闭后的遮荫效果,并用夏花植物来点缀其中;秋景应侧重秋果秋实秋色—注重植物的色彩和果实形态等的变化,并点缀叶树,以强化景观效果;冬景则宜突出清爽与风寒的冬意—以常绿的松柏等植物与落叶植物巧妙配置而形成丰富的天际线与疏密错落的空间内容,同时考虑自然风雪冰霜等景观的因素。这样既能给人美的感受或美的联想,又能使人从花木的生长变化中感受到四季的变换、时间的流逝以及生命的兴盛衰亡,增加人对自然的感知和视觉感观上的刺激。四季中最容易忽视的是冬季景观的配置,当然也是园林景观构造中最难的。其实,树木花卉在冬季自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一般多采用枝条优美的落叶树种,配植适量的常绿观赏树,如松、竹等以及耐寒性开花花木,如梅花、蜡梅等,充分注意雪景、冰雪的借用等,也可营造出幽静迷人的冬之景致。因景制宜的原则花木配植造景时除考虑气候、地理、物候等自然条件外,还应兼顾景观的人文需要以及造景的目的、功效等人为因子。无论是纯朴还是混交,是孤植、丛植还是片植、对植、行植、篱植,都要因景观主题的需要而选择。一般,孤植应植于重要位置或视线的集中点,并注意与周围景观的强烈对比,以取得“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效果。而某一特色花木的集中片植,或由少到多的配植,能烘托出浓郁强烈的景观氛围。对植通常适宜于园门、厅堂、桥头等的两侧,一般选择冠型优美且规整对称的花木,如海桐、球柏、黄杨等。行植一般用于园路两侧和建筑物的四周,可选用龙柏、银杏、香樟、棕榈、玉兰等树干高挺,冠型整齐、枝密阴浓的花木。园林境界、树坛、花坛、草坪周围、道路的边缘等通常用黄杨、栀子花、木槿、杜鹃、女贞等密植成篱,以分割空间,并有防护功能。因质相宜的原则在花木配植造景时还需要考虑花卉植物的质地和质感差异,所选用的花卉材料质地与质感等都应与所处的环境、造景的目的与意图相吻合。如垂柳依依,给人的感觉是温柔与飘逸;栎、槲等叶质粗糙宽大,给人的感觉是质朴与粗犷;水仙的冰清玉洁、牡丹的华丽富贵、松树的苍逸与遒劲、雪松的高贵与清丽,这些都因为其形、其质的不同,应用配置时要充分考虑花材的质感差异,做到“以人为本”,因需取材、因景取材。景物相宜,人物相宜。珍惜古树名木的原则老态龙钟的古树名木,以其独特的审美形态,能给人一种独特的艺术享受。因此,在城市景观配置时,要珍惜并保护好古树名木,可以因此、因形、因势而配置独特的花卉景观,来衬托它和修饰它,使人触景怀古,观感岁月沧桑、造物的神奇和自然的伟大。花卉造景的意义及国内外动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植物造景不仅走进了富裕、殷实的现代家庭,也逐渐成为宾馆、商场、写字楼等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耐阴的观赏植物、无土栽培的应时花卉以及仿真的墙花、草坪等布置而成的室内景观,使人们身居居室,却仿佛置身于优美的大自然怀抱,能消除人们的疲劳、恢复旺盛的精力和体力。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十分崇尚自然,在园林布置中大多借鉴自然界景观特色,使人们置身其中加入大自然的怀抱,他们十分重视造景植物的多样性与群落的稳定性。很多国家在保护、培育繁殖、育种创新的同时,还不断地从国外收集、引种大量的观赏植物。植物景观既能创造优美的环境,又红又专能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对于这一点,国内国外都已达成共识。但是,在国内有一种重园林建筑、假山、雕塑、喷泉、广场等,而轻视植物的现象。更有偏激者认为中国古典园林是写意自然山水园,山水便是园林的骨架,挖湖堆山是理所当然的,而植物只是毛发、是陪衬。而今人口稠密,经济建设日新月异,城市环境恶劣,生活其中的人们所向往和追求的自然与古人相去甚远。因此在构造城市景观时还应以人为本,将城市与自然相融合,以植物材料为景观主体,同时借鉴、吸收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精华。应以自然为师,以提高率视率、改善生态环境为住,同时要满足游人的观赏需求,尽量减少使用杀虫剂、除草剂等等化学药剂所造成的污染。参考文献陈俊愉.《园林花卉》第一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陈淏子.《花境》第二版.北京:农业出版社,1997云南省园艺博览局.《世界园艺博览园植物名录》第一版.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陈少风.《庭园调色板》第一版.江西: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王香春.《城市景观花卉》第一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吴涤新.《花卉应用与设计》第一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菊科植物菊科是比较年青而进化程度较高的一个大科。虽然出现在地球上的时间较晚,但由于该科植物在形态结构上先进,对环境适应能力强,使这个年青的科在较短的时间内,不论在种的数量上还是分布范围上,均跃居世界种子植物之冠。许多植物分类专家和系统演化专家都一致认为它在被子植物(尤其是双子叶植物)系统演化中的地位,发展到了最高阶段。菊科植物的绝大部分属、种的营养体都是草本,木本者甚少,仅占本科植物种数的。从进化角度看,草本植物以种子或地下器官(根、根茎、块茎、球茎等)度过环境的不良时期,比木本植物适应性强,因而较木本植物进化。菊科植物除少数种类(如百日草、鬼针草)为对生叶外,多为互生单叶。1.菊科植物繁殖器官的特点是头状花序。头状花序是由许多无柄小花(或仅有一朵花)密集着生于花序轴的顶部,聚成头状。外形酷似一朵大花,实为由多花(或一朵)组成的花序。一般再由许多头状花序组成圆锥花序、伞房花序等。漏芦属的头状花序小,只包含一朵花,由许多小的头状花序又组成较大的复头状花序。头状花序的最外面,包有总苞,一般为绿色,叶状,它的功能无疑是在头状花序未开放之前,包在外面起保护作用。但本科中许多属、种的总苞,特化成具有特殊用途的器官,如蜡菊的总苞变成膜质,并有鲜艳的色彩,用它吸引昆虫;牛蒡、苍术及苍耳等的总苞变成钩刺,腺梗菊、豨莶等的总苞上具粘质的腺毛,可利用动物来传播果实、种子。由许多小花集成头状花序,这就使本来不太明显的每个小花集在一起,显得较大而醒目,尤其当某些属、种花序边缘的舌状花开放后,使花序变得更大、更醒目,以利于招引更多的昆虫。有些属、种的头状花序中,各小花之间有了明确的分工,如向日葵,花序边缘的舌状花是不能结实的无性花,中间的管状花既能产生花粉,又能结果实,是两性花,而金盏菊与之不同,边缘的舌状花是能结实的雌花,而中间的管状花全是只能产花粉而不能结实的雄花。2.头状花序上每朵花的结构,简要概括有如下几点:萼片变成冠毛,花瓣5枚连合,雄蕊聚药、子房2心皮下位。但各属、种之间差异很大,简化或特化现象很普遍。萼片:萼片是保护器官,尤其在花蕾时期。菊科的头状花序外围有总苞统一保护,所以萼片失去了它原有的作用,有些种类特化成为果实顶端刺状、毛状或片状的“冠毛”,成为果实种子的传播器官,如蒲公英、鸦葱等具毛状冠毛,可借风力使果实到处飘扬。又如鬼针草,冠毛变成刺状,可使果实附着于动物身体上,借以传播。花瓣:5枚,互相连合成管状或舌状。从进化角度看,合瓣花是后出性状,要比离瓣花进化。若花瓣的基部连合成较长的管,顶端五个花瓣呈辐射对称排列的,叫管状花,如向日葵花序中央的小花。若花瓣基部连合成较短的管,五个花瓣连合成为片状,两侧对称,向一侧伸展的叫作舌状花,花瓣顶端五个齿,表明该舌状花是由五枚花瓣连合而成。如蒲公英的花。有的种类花瓣基部连合成较长的管,但花瓣五枚形成唇形,分上下二唇,往往有的只发育一个唇,另一个唇退化,形成假舌状花,如金盏菊和向日葵花序外围的小花。在花冠管的基部,有环形的蜜腺,可分泌花蜜贮存在管的基部。雄蕊:5枚,花丝互相分离而花药边缘互相连合形成空筒形,即聚药雄蕊。每当花药成熟时,将花粉粒撒在聚药雄蕊的“筒”中,待雌蕊花柱生长时,将它们“推”出筒外。有些种类花药的基部特化成“尾”状,其功用是保护花瓣管基部的蜜腺和花蜜,免遭灰尘或雨水的侵蚀。在每个花药的顶端有突出的“药隔”,在雄蕊未成熟时,此五个药隔互相靠合形成一个“盖子”,封住花药管的口部,起防护作用。雌蕊:子房下位,二心皮构成,一室,一枚倒生胚珠,基底着生。花柱一条,伸于花药管中,顶端柱头2裂,但在雌蕊尚未成熟时,柱头不张开。在花柱上部,常生有一圈毛,叫“扫粉毛”,每当花柱发育而伸长的过程中,此“扫粉毛”即可将雄蕊花药“撒”在花药管中的花粉粒“推”出,便于来访的昆虫携带。菊科植物花一般都是雄蕊先熟,花柱伸长过程中将花粉粒“推”出后,顶端的柱头再张开来接受其它花传来的花粉。这是避免自花传粉的适应。但是,一旦柱头上没接受到其他花传来的花粉,即异花传粉遭到失败,也无妨,柱头可以下弯,将“授粉面”接触到自己的花柱上,沾上自花产生的花粉粒,完成自花授粉。3.菊科的果实是不开裂的干果,果皮致密,其中只含有一粒种子,一般认为是瘦果。但它来源于二心皮,并且是子房下位形成的,这与由一心皮形成的子房上位的瘦果有所不同,严格说起来应叫“菊果”或“连萼瘦果”(Cypsela)。菊科植物大多数花序较大而鲜艳,适于虫媒传粉,但另外有些属、种的花并不鲜艳,例如蒿属(Artemisia)、苍耳属(Xanthium)及豚草属(Ambrosia)等,它们的花序很小,黄绿色,很不鲜艳。这些植物是由虫媒特化成风媒的一个类型。苍耳属植物是雌雄同株,异花,雄花序较小,还保留扁平的头状花序,花期很短,花谢后即脱落,往往不被人们注意到。雌花序(即所谓的“苍子”)的花序轴(托)木质化,外有许多钩刺,其中包有两朵雌花,每朵雌花只剩下一个子房和二裂的花柱,成熟时整个花序脱落。向日葵在我国各地广为种植,取材容易,而且花序及花都较大,便于观察,下面将它的各部器官作一简述,供教学参考。向日葵是原产北美洲的一年生大型草本油料作物,种子含油量~52%。高2~4米,大型的心脏形叶,互生。头状花序单生于茎顶,一般直径30厘米,大的可达60厘米。头状花序的花序轴(托)扁平,其中充满白色海绵状的填充物(薄壁细胞)。花序边缘围有3~4层绿色的总苞。最外圈的花为鲜黄色的“舌状花”(边花),中央为黄褐色的管状花(盘花)。舌状花(边花)(见图c)是不育性的无性花,功能就是吸引昆虫来访,帮助传粉。花瓣基部连合成短管,花瓣上部扁平、伸展,由三枚花瓣连合而成,另外两枚花瓣退化,所以有人称它为“假舌状花”。子房三角柱状,内无胚珠,花柱和雄蕊皆退化,不复存在。萼片退化成膜质的“冠毛”,一般三枚,分别着生在子房三个角的顶端。子房基部无明显的苞片。管状花(盘花)(见图B)的五枚花瓣基部连合成管状,上部五个齿,辐射对称。在花瓣管的下部膨大成球形,上生纤毛,其作用有二:1.膨大的空腔内贮花蜜供来访的昆虫采食。2.膨大的部分彼此靠得紧密,填充了花冠管之间的空隙,防止雨水、灰尘或长吻昆虫伤害下面的子房。萼片退化成膜质三角形的小薄片,着生在扁平子房的两个上角,已无明显的作用,果实成熟时脱落。雄蕊的花药黑褐色,连合成管,药隔三角形,黄褐色。雌蕊的子房下位,未成熟时白色,壁薄而软,待成熟后,果皮变硬而具黑色花纹。每个子房的基部都有一枚膜质的苞片包住子房,白色,顶端有三个裂齿,当果实成熟脱落时,此苞片仍存留在扁平的花序轴上。菊科植物依据头状花序内花的形态及乳汁的有无可分为两个亚科12个族。划分标准即:管状花亚科(Asteroideae)植物体不含乳汁,头状花序皆为管状花或至少花序中的盘花为管状花。包括11个族,大多数菊科植物都属于此亚科。应当说明的是我们日常栽培的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虽花序中央的盘花似舌状,那是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它无乳汁应归于本亚科。蒿属、向日葵等,也都属于本亚科。舌状花亚科(Cichorioideae)植物体含乳汁,头状花序上皆为舌状花。只包含一个族。蒲公英、莴苣、苣荬菜等都属于本亚科。菊科植物与人类生活关系较为密切。其中有许多著名的观赏花卉如菊花、大丽菊、万寿菊、金盏菊、翠菊、蜡菊、大波斯菊(秋英)、瓜叶菊、雏菊等。日常食用的蔬菜有莴苣、茼蒿(北京称蒿子秆),菊芋(姜不辣),生菜等。药用种类较多如除虫菊、红花、牛蒡、蛔蒿(花序中产驱蛔虫有效成分——山道年)、苍术、泽兰、大蓟等。可提取芳香油的植物有艾纳香(Blumeabalsamifera),蒸馏后提取的挥发性物质即冰片,黄花蒿(Artemisia annua)全草可提取芳香油。橡胶草(Taraxacum kok-saghyz)是北方较寒冷地区的草本橡胶资源植物,苏联曾大量栽培。对人类生活有害的植物如蒿属某些种,专门生长在农田中,是庄稼的大敌。豚草属一些种的花粉对某些人易产生过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