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薪酬管理问题分析论文
1我国中小型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薪酬管理认识不到位
中小型企业一般都是民营企业,其大多数经营者只重视企业的生产投入,而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更没有认识到其中的薪酬管理和企业发展目标之间的关联性,他们认为薪酬的支出是单方面的。这种理念导致企业在薪酬管理方面相当滞后,也成为目前阻碍中小型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薪酬体系与企业发展不匹配
当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时期时,应该及时调整薪酬体系以适应企业发展需要。企业的生命周期一般分为:初创期、高速发展期、成熟期、稳定期、衰落期和复兴期。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不同,制定薪酬体系时的侧重点也不同,比如,如果企业处于初创期,企业的收入和市场占有率比较低,我们制定薪酬标准时,基本遵循的是低基本工资、低福利以及高奖金,以此来最大程度的降低劳动力成本,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而企业到了高速发展期,我们的基本工资必须要具有竞争力,奖金也要大幅度提高,相应的福利可以低一些,这样就能保留住优秀的人才,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薪酬体系设计不科学
中小型企业薪酬的设计并没有遵循规范的设计流程,缺少实际调研,设计的薪酬体系没有科学依据,存在随意性。这样的薪酬体系对内缺乏公平性,使员工对于薪酬的满意度降低,打击了其工作的积极性,使企业的工作效率大打折扣;同时对外缺少竞争性,中小型企业的薪酬往往低于市场平均水平,这样就会造成有潜力的优秀人才在企业中积累一定的经验后跳槽到薪酬相对较高的其他公司,另一方面也很难吸引到高素质的人才。
薪酬制度不透明
目前很多中小型企业的薪酬制度都是高层管理人员直接制定的,并没有经历科学的工作分析、岗位评价、薪酬调查等过程,员工也没有参与到薪酬制度的制定中来,而是被动的接受薪酬,并不了解企业薪酬结构的组成及自己的薪酬与其他员工之间薪酬差异的原因,提薪和发放奖金时一般也不公开,这样就导致了员工对于企业的不信任,不知道自己对公司的贡献价值是否得到公平的回报。
绩效制度不完善
中小型企业往往没有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薪酬水平的高低主要以学历、职称、职务级别作为依据,忽略了岗位价值因素,这样就会大大打击员工工作热情,一些要求技术能力高、工作环境差的岗位很难招到人。即使有些企业制定了绩效考核制度,但在执行的过程中掺杂的主观因素较多,考核时领导说了算,形同虚设。
福利系统不完善
福利系统不完善是中小型企业招人难、留人难的又一重要因素。薪酬的定义中包括经济型薪酬和非经济型薪酬。中小型企业在制定薪酬制度时往往只重视经济型薪酬,而忽略了非经济型薪酬对于员工的激励作用。有的企业通过提高薪酬水平达到留人的目的,可是这样做往往即不能长期留住优秀人才,反而会增加企业的劳动成本,降低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企业应该重视非经济型薪酬的完善来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尤其是那些优秀的人才,更加注重个人发展机会、工作的成就感等非经济型薪酬水平。
2我国中小型企业薪酬管理对策
2.1提高中小型企业经营者对战略薪酬的认识
企业经营者应该通过探讨加强组织战略目标和薪酬战略二者间的联系,使得企业的经营变得更为有效。一旦企业的.战略确定下来,企业就要考虑如何设计人力资源政策,尤其是薪酬策略来帮助企业承受来自社会、竞争对手以及法律等方面的压力,最终使企业赢得并保持竞争优势,支持企业的经营战略。
2.2中小型企业应规范薪酬体系设计流程
首先,应该引入工作分析环节。工作分析是对企业各个岗位的设置目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关系、任职资格等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并制定出岗位规范和工作说明书等文件的过程。科学的工作分析是做好薪酬设计的基础和前提。其次,科学的岗位评价是保证企业员工薪酬水平内部公平性的关键步骤。中小型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合企业的岗位评价方法,客观的评价出岗位相对价值,以此为依据确定员工的薪酬级别。通过岗位评价确定的薪酬级别更加科学、合理,员工更加信服,从而提高员工对于薪酬内部公平性的满意度。最后,薪酬调查是薪酬设计的重要环节。薪酬水平如果设置过高会增加企业的人工成本,设置过低又会缺乏竞争力,那么如何确定适当的薪酬标准就要依据薪酬调查的结果。薪酬调查包括企业内部薪酬调查和企业外部薪酬调查,通过企业内部调查了解员工对于薪酬的期望,通过企业外部调查了解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状况及各类人才的薪酬标准,从而确定本企业员工的薪酬水平。
2.3提高企业薪酬制度的透明度
企业可以让员工适度的参与到薪酬体系的设计过程中,了解公司薪酬结构及发放标准,这样的薪酬体系员工更易接受,从而减少员工的猜疑和误会,提高员工对于薪酬的满意度。透明的薪酬制度还能使员工了解到企业鼓励员工做什么,员工要提高自己的薪酬水平需要具备哪些素质,从而指导员工根据个人能力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2.4完善企业绩效制度
绩效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绩效考核的结果常被企业用来作为奖惩、培训、晋升、解雇等方面的依据,因此企业必须制定一套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才能有效的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促使员工提升自身能力,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2.5充分发挥非经济型薪酬对员工的激励作用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提到物质性价值需求属于低层次需求,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边际效用递减的趋势,因此中小型企业必须将经济型薪酬和非经济型薪酬有效的结合,来满足员工更高层次的需求。这里的非经剂型薪酬包括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晋升机会、使员工获得成就荣誉感、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等。
3结束语
中小型企业必须认识到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要想能吸引、保留和激励优秀人才必须制定一套符合本企业发展的科学的、合理的薪酬体系。但在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对于薪酬的管理还需进一步规范,也希望本文能为中小型企业薪酬体系的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国有企业薪酬管理实践的论文
摘要 :从基于集团化管控的薪酬管理架构、基于多要素分配的“五元结构”薪酬激励、基于工资总额管控与内部激励相结合的薪酬激励等三个方面出发,对国有企业集团基于人力资本价值创造的薪酬管理体系进行探讨,以期为新时代国有企业集团薪酬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 国有企业集团;人力资本价值;薪酬管理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Schultz在1960年关于“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讲中,第一次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并系统的阐释了其概念、性质、内容和作用等,人力资本在运营中的使用效能是由多种复杂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但其中“激励相容”的薪酬管理体系设计和管理实践,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因素。本文以某国有高科技企业集团公司实施的基于人力资本价值提升的薪酬管理体系为研究对象,探究企业如何构建驱动人力资本价值提升的激励机制,以期为新时代我国国有企业薪酬改革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一、研究背景
(一)提高企业人力资本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国有高科技企业集团,作为承担着新时期推动国家技术进步、经济发展、以及打造大国重器的使命定位,其管理上也面临着提高人力资本利用效率的问题。迫切需要通过有效的薪酬管理创新,打破传统激励方式,满足员工个性需求,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不断提升企业劳动生产率,有效提高人力资本的利用效率。
(二)提升人才竞争比较优势的迫切需要:以网络化、智能制造为特征的“工业”、“中国制造2025”掀起了新一轮工业革命浪潮,市场竞争愈加激烈,技术更新换代加速,人才流动更加频繁。从本质来看,最核心的竞争还是人才的竞争,在高科技行业,谁拥有雄厚的人力资本就拥有了竞争优势。吸引和保留优秀人才,建设一支稳定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客观上要求国有高科技企业要加大人才激励的力度,提升企业外部竞争力。
(三)深化国企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企业内部的薪酬分配是企业发展、员工和谐的动力源泉,完善既有激励又有约束、既讲效率又讲公平、既符合企业一般规律又体现国有企业特点的分配机制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需要国有企业加快建立健全与劳动力市场基本适应、与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决定和增长机制,需要推进以业绩为导向的全员绩效考核、实现收入“能增能减”的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
二、国有企业集团薪酬管理体系的实践探索
(一)基于集团化管控的薪酬管理架构
适应集团公司中长期战略规划实施的需要,首先组建了“三层两级”薪酬管理架构、薪酬业务“3D架构”和“三级三类”薪酬制度架构,实现薪酬管理的集团化管控。
1.管理组织架构:组建集团公司薪酬管理委员会、集团公司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成员单位全员业绩考核专门机构,构建“三层两级”考核兑现管理团队。薪酬管理委员会总体负责全系统薪酬体系建设工作;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主要负责建设集团公司全面经营业绩绩效考核体系;成员单位全员业绩考核专门机构负责制定和实施本单位经营业绩考核方案。此外建立由集团公司薪酬管理专家、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理论学者、知名咨询机构薪酬专家组成的技术咨询团队,形成内外部结合的薪酬管理和技术咨询队伍,作为薪酬改革的组织保证。
2.业务支撑架构:构建薪酬管理的业务共享中心、区域合作中心和专家服务团队的3D业务架构:业务共享中心由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搭建,负责建立全系统薪酬管理制度、规范标准体系,并指导制度的规范执行和有效运行。专家服务团队由集团公司聘任的内外部专家组成,负责为业务共享中心、区域合作中心提供薪酬管理的`专业化和差异化解决方案,解决薪酬改革中的理论指导和科学方法应用。区域分中心以相对集中片区内的成员单位为依托组成,负责片区内各单位薪酬管理工作的沟通与交流,总结分析薪酬改革与实施中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
3.制度体系架构:遵循系统设计的理念,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内部贯通的绩效、薪酬、福利一体化“三级三类”制度架构。纵向分为国家、集团和成员单位三级,横向分为制度、指引和规范三类。在此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持续完善“三级三类”制度体系:为解决集团总部绩效考核的完整性、绩效评价的系统性、激励约束的有效性问题,设计针对集团总部部门的绩效考核兑现办法等。
(二)基于多要素分配的“五元结构”薪酬管理体系
1.“五元”薪酬结构:按照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津补贴和中长期激励的“五元”规范薪酬结构与标准,形成全系统相对统一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其中基本工资与当地工资水平、员工学历、企业工龄等要素挂钩;岗位工资是员工履行岗位职责获得的报酬,与岗位职等、员工能力、市场薪酬水平等要素挂钩;绩效工资与部门绩效和个人贡献相挂钩;津补贴遵循国家与地方政府有关政策和集团公司相关规定。中长期激励包括员工的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以及享有的岗位分红权、期权、股权、成果收益分享权等。同时进一步加强集团公司岗位管理,构建全系统统一的四级岗位体系,实现“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有效奠定全系统的薪酬管理基础。
2.多要素参与分配的利益共享机制:以“要素价值管理”为核心,建立完善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五要素”参与分配的利益共享机制。完善“劳动要素”参与分配的方式,采用岗位绩效工资制,实现员工按劳分配;为推进大系统大项目大工程的谋划,探索“知识要素”参与分配的项目团队收益提成激励和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激励;为激发广大技术人员的创新热情,开展“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岗位分红权激励;为避免管理上的短期行为,采用“管理要素”参与任期激励;为调动核心骨干的积极性,采用“资本要素”参与分配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同时建立“普惠制+激励制”的企业年金制度,解决全系统员工的后顾之忧。
(三)基于工资总额管控与内部激励相结合的薪酬激励
1.建立工资总额管控机制:构建工资总额预算与企业战略规划、年度经营目标的联动机制。包括“两预算、一调整”联动管控模型和“双挂钩、四对标”薪酬水平核定机制。“两预算、一调整”是指年初工资总额配置预算、年中的预算调整和年度工资总额清算。“双挂钩”就是单位薪酬水平紧密挂钩单位年度经济效益,紧密挂钩单位的全员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指标主要包括营业收入、利润和EVA及代表企业经营质量的各项指标。“五对标”就是薪酬水平对标行业薪酬水平、央企薪酬水平、地区工资水平和系统内薪酬水平,使本单位核心人才的薪酬水平匹配人才市场价位,既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又合理控制企业人工成本。
2.建立差异化的考核激励机制:通过建立与单位规模、经营难度、同行业水平相关联的岗位序列和岗位工资标准,实现各单位之间薪酬的内部公平;通过建立全面绩效的分类考核“七跑道”,实现薪酬激励的精准性和有效性;通过全员覆盖、全过程参与,设计严格的发放过程、公正的程序流程和公开透明的制度体系,实现薪酬激励的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充分尊重员工的价值创造。
三、薪酬管理体系取得的效果
(一)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人力资本效率整体提升:一是实现了员工差异化激励,激发了各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最终实现员工绩效薪酬与单位(部门)全面经营绩效考核结果直接挂钩,与个人贡献直接挂钩,真正做到考核“能高能低”和收入“能增能减”。二是提升了企业活力与创新能力,发挥了考核与薪酬的杠杆作用,使优秀的创新人才不断地向技术创新的领域聚集,有效促进了集团公司技术创新体系重构和创新战略实施。
(二)提升企业人才竞争力,保证企业经营业绩持续快速增长:通过大力推进薪酬改革,构建和实践新型的薪酬管理体系,有效激励广大职工推进集团公司战略目标逐步实现,促进集团公司协同高效运行;企业的集团化管控力明显增强,主营业绩指标实现持续增长,不断向国内卓越、世界一流企业集团目标迈进。
(三)深化国企分配改革,构建薪酬管理新模式:打破常规思想观念,融合薪酬绩效一体化设计、工资与效益挂钩分配,分类考核分路发展、指标勾稽责任联动、激励与约束相结合考核与分配理念,成体系的构建了新型激励体系;创新方式方法,采用了“对标管理,分类考核,总分结合,多维矩阵赋值”等多种考核计分方法,形成了与企业经营目标责任体系相关联的薪酬激励体系,大幅度提升了企业考核与薪酬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能够实现薪酬激励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效激发了广大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活力,极大促进了集团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邢赛鹏等.全面薪酬激励如何驱动企业人力资本价值提升?[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7(11)
[2]林新奇,苏伟琳.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员工福利管理创新研究[J].中国劳动,2017(07)
[3]邱超.国有企业薪酬管理优化创新[J].特区经济,2012,(11)
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摘要:本文以当前我国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对企业薪酬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 析,并提出了企业薪酬管理改革创新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企业;薪酬管理;对策 目前,我国企业薪酬分配严重失衡,行业之 间的差异巨大,致使职工的收入苦乐不均。由 此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比较突出的是职工各种 保险参保率低,生活保障存在着严重隐患;吉林 省的工资水平在全国是比较低的,而有的企业 管理层与一线工人工资差别较大,最高可达百 倍之多。笔者对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成 因进行了分析,为完善企业薪酬管理提出了对 策。 1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1 11薪酬管理与企业战略脱节 薪酬策略是实施薪酬计划的灵魂。没有与 企业的经营战略、人力资源战略相协调的薪酬 策略的指导,薪酬计划的实施就必然缺乏方向 性。企业经营战略不同,薪酬策略也应不同,但 目前我国企业大多实行统一的薪酬策略,很大 程度上与企业经营战略脱钩。如对于处在成熟 阶段的企业,其经营战略与成长阶段不同,因而 薪酬制度也应有相应变动,但管理者并没有将 员工薪资予以适当调整。又如一些企业声明将 股东的长期利益作为它的策略目标,但企业却 着重于奖励短期经营业绩,导致了薪酬制度与 经营战略的错位。 1 12对内缺乏公平感,对外缺乏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后,许多企业推行了岗位责任 制、承包制或奖金制,目的是为了将员工的收入 水平与自身的工作业绩及企业的经济效益挂 钩,但没有一个清晰设定工作目标和正确公允 地评估员工业绩的业绩管理体系,即使有薪酬 体系与之相联系,员工创造性也得不到应有的 发挥。这不仅限制了业绩管理体系发挥其应有 的作用,员工业绩得不到提高,也会影响企业自 身业绩,而且企业的薪酬体系没有业绩管理体 系强有力的支持,也很难满足内部分配公平、公 正的要求,更不用说薪酬体系在激励员工上所 起的作用了。尤其是企业内部的关键人才,对 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企业的 薪酬体系不突出对这部分人的重视,那薪酬体 系极有可能也是失败的,甚至对企业造成不可 估量的损失。 1 13薪酬管理缺乏透明度 有些企业常采取发“红包”式的秘密付酬方 式,津津乐道于薪酬保密,进而衍生成目前具有 一定普遍性的“模糊薪酬制”。秘密薪酬支付只 会引起员工的好奇心而四处打探,导致员工之 间的互相猜测和怀疑,因为他们常常高估他人 的薪酬而认为自己的薪酬过低,从而产生不满 情绪,再若得知同事的薪酬水平高于自己,但又 觉得对方不如自己工作干得好,自然而然引起 不满情绪,甚至于消极怠工。薪酬管理的目的 实际上是要通过薪酬分配过程及结果向员工传 递信息,即企业推崇什么样的行为和业绩,鼓励 大家向哪种方向去发展。一旦员工看不到自己 的行为和业绩与报酬之间的联系,激励的链条 就中断了。 增加薪酬体系的透明度,增进员工对企业 薪酬体系的了解,重视员工个人在薪酬中的参 与,为他们提供适合自己的薪酬设计,无疑将在 引导员工行为上起到重要作用。如果员工知道 自己的哪些行为得到奖励、哪些得不到奖励反 而是惩罚,从而明确知道自己的哪些行为会在 收入上得到体现,那么员工在日常工作时,就会 有的放矢,主动规范或调整自己的行为,为企业 创造更多的价值。 1 14企业薪酬体系缺乏激励性 企业在对薪酬的功能理解上常过于偏颇, 只注意到薪酬的保健功能,而忽视了薪酬的激 励功能。不管工作中贡献多少“,上班拿钱”已 成为天经地义。而奖金相当程度上已失去了奖 励的意义,变成了固定的附加工资。工资制度 没有充分与个人绩效挂钩,缺乏应有的激励。 在传统的薪资制度中,定人定岗、定岗定薪 己成为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要想突破以前的工 资级别,只有提级,在一个固定的岗位上员工干 得再好,也不能得到大幅度地加薪,唯一奖励只 有以奖金形式发放,在这种薪资制度下员工所 受的激励就是不遗余力地“往上爬”。工龄的增 加意味着工作经验的积累与丰富,代表着能力 或绩效潜能的提高。因此,工龄工资具有按绩 效与贡献进行分配的性质,而我们实行的工龄 工资是等额逐增的调整方法,显然未尽合理。 2薪酬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2 11传统体制的影响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只是整个社会计 划生产和分配的一部分,一切按照计划进行,所 有资源都是由计划调配的,分配中实行平均主 义“、大锅饭”。尽管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改革,但 是这种体制的消极影响仍然根深蒂固,人们对 于拉开员工收入之间的差距有抵触情绪,这也 是部分国企薪酬改革比较困难的重要原因。另 外,政企不分,尤其是在国有企业,政府对企业 薪酬管理的干预过多,使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 和薪酬管理上放不开手脚。 2 12人力资源系统不完善 2 1211企业没有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在一些规模较小、管理不规范的企业,受企 业文化或高管人员的主观影响,不重视薪酬管 理,员工薪酬仅仅被看成是一项财务支出,而进 行简单的规定与发放,谈不上管理。而另一种 情况是虽然很重视薪酬但其他环节缺位,员工 薪酬管理要做到科学、合理、有效,就必须建立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多个环节的有效运作 的基础上,缺少某些环节,就根本谈不上有效的 员工薪酬管理,或者说根本无法进行。在这一 点上,企业容易存在的问题就是:忽视工作分析 和职务评价,或绩效考核缺位,使薪酬失去其公 平、合理的基础。 2 1212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与薪酬有关的环节不 合理 有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但某些与薪 酬及其有关的环节不合理在目前企业较为常见 的有:(1)职务评价系统不规范。表现在:①许 多企业对职位的评价往往陷入对具体从事该职位工作的人的评价,而非职位评价。②在评价 标准及各项指标的设立上往往不能反映职位职 责。③职位的工资不能正确反映职位价值的大 小。④考核对象为员工,而不是员工的工作表 现。(2)考核标准不明确或不规范,如考核指标 不能被量化、与岗位脱节或过于复杂不能被测 量等。(3)考核过程不规范,受考核人员主观因 素的影响较大。常见的有:以偏盖全;类己效应 (对跟自己的某一方面相类似的人有偏爱而给 予较有利的评估);近因效应(不久前发生的事 件影响较深,认为这便是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 件或行为,当作被评者的一般特征,较久远的事 则忘记或忽略了)。人事管理制度中的种种缺 陷大多来自考核的主观性与片面性,其结果势 必影响考绩的可信度与效度,不能体现出公正、 公开、公平。(4)考核后没有及时的沟通与反 馈,对员工工作中的成绩和失误没有给予及时 肯定和纠正,导致员工不满。 2 13缺乏薪酬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 我国有些企业己充分认识到薪酬管理对于 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的重要作用,但是他们在 如何将先进的薪酬理论转化为适合本企业特点 的可操作的制度方面,缺乏专业知识、技术和人 才,而且原有的薪酬管理方面的工作人员素质 不高,缺乏薪酬设计和管理方面的专业技术和 应用工具,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和工作要求。 2 14企业文化建设不足 不少企业管理层长期以来在思想观念上仅 仅把工资薪酬看作是生产结果的分配,而不认 为薪酬也是一种生产性投入。而且,现阶段的 工资决定主要是根据企业的经济效益,经济效 益好,工资水平就高,经济效益差,工资水平就 低,但是“工资水平仅决定于效益”的最终结果 是工资水平不反映劳动力供需状况,影响劳动 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动。此外,我国企 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所做的努力还远远不 够,没有形成一种有利于员工和企业发展的良 好企业文化。在薪酬问题上以及在其他关系企 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上,都缺乏企业员工的积极 参与和有效沟通。没有体现现代薪酬理念和制 度的企业文化,必然使企业的整体发展受到影 响。 3完善企业职工薪酬管理的对策 3 11薪酬制度与企业战略相联系 薪酬管理的目的是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 标。因此,在进行薪酬系统具体设计之前,企业 要根据自身的不同发展阶段,结合薪酬政策,从 战略层面进行分析和思考,这样才能保证在薪 酬战略指导下设计出来的薪酬系统适合企业发 展。一个良好的并具有导向性的薪酬制度应当 是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并且支持企业战略 的实现,因为薪酬制度能有力地传达这样的信 息:在组织中什么东西是最重要的。薪酬制度 越是支持公司战略的关键成功因素,员工们就 越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评价公司的战略。薪酬制 度与战略之间的统一程度通常决定了战略是否 能够有效实施。与组织战略相一致的薪酬制度 将和企业战略、核心技术、重组资源一样,成为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为企业创造一种持续 的竞争优势。 3 12提供具有公平性和竟争力的薪酬 公平是薪酬实现满足与激励目的的重要基 础,对于通过努力来获得薪酬的员工来说,必须 让他们相信与付出相应的薪酬一定会随之而 来。如果企业未能建立可信度,那么员工对于 薪酬的信任感也将受损,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 将大打折扣。 企业员工对薪酬分配的公平感,也就是对 薪酬发放是否公正的判断和认识,是设计薪酬 制度和进行管理时的首要考虑。在薪酬激励 中,要敢于张扬人才优势,要重点突出“人才优 势是员工薪酬的分水岭”。在企业内部,将薪酬 分配合理拉开差距,首先做好企业内部的岗位 评价和岗位分析,分析岗位工作的复杂性、工作 的难易程度、工作时所需承担的责任以及所需 要的知识和能力、工作态度等来对岗位的价值 进行量化评估,而不是单纯以工龄、学历、职称、 行政级别来进行评估。这也是从根本上解决薪 酬对内公平的关键所在。对外公平性,实际是 指企业本身的薪酬水平与市场薪酬水平、本地 区同行业相似规模的企业薪酬水平、本地区同 行业的市场平均薪酬水平相比较,具有一定的 竟争力,能吸引并留住所需要的核心员工。 3 13把握薪酬信息透明度 秘密的薪酬支付方式只会导致员工的互相 猜测,引起员工的不满情绪。透明化的薪酬支 付才能让员工体会公平。因为\(上接第41页)薪酬管理强调的是薪酬制度必 须公平,而员工对薪酬制度感到公平是有赖于 管理人员将正确的薪酬讯息传达给员工。管理 者将正确的薪酬信息传达给员工,并向员工解 释清楚,可以减少员工作出错误的猜测,并且对 企业的薪酬有正确的认识,了解每个岗位和工 作薪酬确定的依据及其合理性,并保证薪酬分 配的公平和公正,从而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态 度。至于薪酬资料开放到哪一种程度并没有硬 性规定,一般的做法是公开薪级制度和可以晋 升的职级、每一个薪级的起薪点、最高的顶薪点 以及每个职点的薪酬。而个别员工目前的薪酬 数目,可以不公开。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把握 保密或者公开的“度”,也就是说,如何确定企业 与员工之间薪酬信息共享和沟通的“类”和 “量”。企业需尽可能传递薪酬所蕴涵的信息, 表明企业所推崇和鼓励的因素(如资历、生活成 本、岗位、业绩等),这就需要企业强化薪酬信息 的沟通工作。 3 14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性 激励是管理的核心,而薪酬激励又是企业 激励机制中最重要的激励手段,是目前企业普 遍采用的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它相对于内在 激励,管理者更容易控制,而且也较容易衡量其 使用效果,如果能够真正发挥好企业薪酬对员 工的激励作用,就可以达到企业与员工“双赢” 的目的。 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有 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员工所得到的薪酬既是对 过去工作努力的肯定和补偿,也是他们对未来 努力工作得到报酬的预期。在员工心目中,薪 酬不仅仅是自己的劳动所得,它在一定程度上 代表着员工自身的价值,代表企业对员工工作 的认同,甚至还代表了员工个人能力、品行和发 展前景。所以,薪酬激励不单单是金钱激励,实 质上已成为企业激励机制中一种复杂的激励方 式,隐含着成就激励、地位激励等。因此,薪酬 激励能够从多角度激发员工强烈的工作欲望, 成为员工全身心投入工作的主要动力之一。员 工期望通过积极表现、努力工作,一方面提高自 己的工作绩效,另一方面争取薪酬的晋升,在这 个过程中,员工会体验到由于晋升所带来的自 我价值实现感和被尊重的喜悦,从而激发起员 工的工作创造性。客观、公正、合理地报偿为企 业做出贡献的每一个员工,既有利于企业的发 展,又能保证员工从薪酬中获得经济上、心理上 的满足,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苏海南1建立现代企业薪酬制度若干问题[J]1中 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8):8-101 [2]丁世青,李陶1企业薪酬制度改革若干问题[J]1中 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5):14-161
战略性薪酬管理的四大趋势:1)更强调外部竞争性,注重外部薪酬数据调查分析;2)与企业战略与运营的关联更加密切,固定薪酬占比逐渐降低,浮动薪酬占比逐渐增加;3)薪酬结构的层级更少,幅度更大,为组织扁平化提供支持;4)强调总体薪酬概念,既注重经济性薪酬又注重非经济性薪酬。 ★嘟噜,网★下人力资源管理视频
据学术堂了解,人力资源管理论文:按范围来可以分为: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按功能来分有六大模块:1、人力资源规划;2、招聘与配置;3、培训与开发;4、绩效管理;5、薪酬福利管理;6、劳动关系管理。每个模块提供五个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一、公共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题目:1、分析我国农村社会保障2、我国人才测评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3、浅析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的问题4、某某省人才中介市场的现状及发展完善研究5、我国劳动力移动与灵活就业研究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题目:1、基于战略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2、浅谈中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3、论人力资源管理对酒店旅游业的深远意义4、人力资源管理要为企业增值服务5、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弊端及对策略三、人力资源规划论文题目:1、职业生涯设计与开发问题研究2、论我国企业中的工作分析与人员匹配3、论职务分析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4、企业国际化经营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5、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战略研究四、招聘与配置论文题目:1、浅谈现代企业如何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管理2、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选拔研究3、招聘面试的方案设计与研究4、西部(或农村、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家族企业等)人才引进机制研究5、人才招聘问题与对策分析五、培训与开发论文题目:1、如何挖掘员工的潜能2、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分析3、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培训问题研究4、研发人员素质测评体系构建5、现代企业人事测评技术及其应用六、绩效管理论文题目:1、浅谈员工绩效管理2、关于构建人力资本激励和约束机制的探讨3、浅谈企业绩效评估与员工激励4、论职务晋升的激励作用与公正原则5、企业绩效评估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七、薪酬福利管理论文题目:1、浅谈薪酬设计2、薪酬制度改革对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研究3、福利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4、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的思考5、工资管理制度的比较分析八、劳动关系管理论文题目:1、谈《劳动合同工法》与非正式员工的雇佣关系2、解读劳动合同法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3、民营企业劳动关系的协调机制初探4、论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员工关系管理5、论养老保险基金(或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的筹集与管理九、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论文问题:1、精益思想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2、人力资源管理的趋势与创新3、在金融危机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及转化4、试论人力资源资本化5、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理论研究
《商务管理》毕业论文选题参考1、ⅹⅹ公司营销渠道研究2、ⅹⅹ公司部门绩效评价研究3、ⅹⅹ公司员工激励模式研究4、ⅹⅹ公司质量推到方法研究5、ⅹⅹ公司流程改善研究 6、某企业品牌战略分析7、某企业质量战略分析8、某行业竞争战略分析9、某企业竞争战略分析10、某行业调研报告 11、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研究。12、企业人员绩效评价机制的建立与完善研究。13、企业吸引人才的策略分析。14、以人为本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探讨。15、论道德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价值。16、员工忠诚度探讨。 17、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18、论企业应对知识经济(或全球化)挑战的策略。19、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20、论网络时代的企业与顾客关系。 21、私营中小型企业创业战略研究。22、零售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研究。23、市场调研。 24、广东省中小企业出口渠道及产品营销问题25、广东省外向型企业员工培训问题26、WTO与中国外贸体制研究27、广东省出口企业贸易预警(如反倾销预警、知识产权预警) 28、国有企业改制问题 29、珠三角技能人才激励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30、论中小企业的薪酬与激励机制31、广东民营中小企业吸引人才的策略分析32、企业核心竞争力与资源管理的关系研究33、企业文化与企业凝聚力 34、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等。35、客户关系管理/网络营销/网络广告等。36、企业资源规划/企业信息化/信息系统/业务流程重组等。37、电子商务38、电子政务等39、试论民营企业家族化经营模式的改革方向40、民营企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41、中国加入WTO后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42、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43、企业提升顾客满意度的方法研究。 44、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45、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与利弊分析 46、反倾销案例分析 47、中国企业国际化模式比较 48、物业管理相关问题研究 49、结合工作实际拟定论文题50、XX企业风险管理策略研究 51、XX企业生产运作战略分析 52、XX企业的流程分析和改善 53、XX企业的选址规划分析 54、XX企业的库存管理策略研究55、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实施策略探讨 56、激励理论在企业中的有效运用(案例研究)。57、营销伦理研究,(案例研究)。58、企业诚信研究,(案例研究)。59、企业文化建设(案例研究)。 60、劳动合同法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61、企业差异化薪酬制度设计和应用研究62、企业人力资源的分类及其管理模式研究63、基于员工工作特征的绩效考核方法的选择与设计研究64、基于可雇佣性的职业生涯开发策略研究65、深圳市人力资源配置模式研究66、基于工作成就感的员工激励措施研究67、新员工职业培训的开发与效果评估研究68、结合自己的工作选择题目 69、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研究。70、跨国公司与跨文化冲突问题研究。71、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研究。72、企业危机管理73、企业品牌管理 74、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75、市场竞争策略研究 76、企业文化研究 77、企业激励机制建设78、企业薪酬制度设计79、员工激励80、团队建设81、员工招聘和选择82、员工培训 83、旅游规划84、餐饮管理和餐饮项目85、连锁经营86、电子商务87、网上营销 88、商品房买卖合同中的相关法律问题(霸王条款问题、定金圈套问题和欺诈双倍赔偿问题)89、物业管理相关法律问题(物业管理职能问题、物业管理权限问题和物业公司与业主关系)90、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对王海知假买假现象的评价、经营者对消费者在消费场所人身财产安全损害的安全保障义务问题、消费者的人格尊严问题)91、避税法律问题研究(避税的法律界限、外企避税与逃税)92、公司社会责任93、独立董事制度问题研究94、上市公司中小股东权益保护问题(累积投票制问题、股东代表诉讼问题)95、一人公司问题研究(法定资本制问题、公司法人人格之否认)96、保险法相关法律问题(机动车肇事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问题、保险公司的告知义务问题、交强险问题)97、金融领域的相关法律问题(银行服务收费问题、网上银行存款被盗的责任划分问题 98、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以XX公司为例 99、XX公司的营销渠道策略研究 100、渠道关系的生命周期研究──以XX公司为例 101、服务营销策略研究──以XX公司为例 102、客户关系管理战略研究 103、英美企业文化之比较(可任选两个国家) 104、征信体系建设的路径分析 105、美国征信体系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可任选一国) 106、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研究 107、企业绿色营销的策略研究 108、基于BPR的企业流程设计(以某企业为例) 109、科技型企业网络商务方案设计 110、ERP与商务智能的关系研究 111、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112、现代企业的知识管理问题研究 113、某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战略研究 114、跨国公司在某行(产)业垄断经营倾向的影响研究 115、某行(产、企)业竞争战略分析 116、某行(产业、企业)业的发展策略研究 117、某行(产业、企业)业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118、外资进入对某行业(产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119、某公司某某战略分析 120、某企业的跨国经营模式的实证研究 121、某行业的差异化战略分析 122、深圳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123、某公司员工激励存在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124、某行业的竞争争态势与企业发展策略分析 125、某外资企业某内资企业的经营比较 126、企业文化对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127、某地旅游业发展现状与策略分析
商务管理,是要参考还是要原创的稿子呢这个我都有的,想要自己来取
关于房地产薪酬管理设计的论文两篇
房地产薪酬管理相对于HR中的其他工作来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特权性。薪酬管理作为员工参与最少的人力资源管理项目,一直是房地产企业管理者的特权。房地产企业管理者认为员工参与薪酬管理会增加房地产企业管理的矛盾,进而影响投资者的利益,所以员工对房地产企业薪酬管理的过程基本一无所知。其次是敏感性。因为薪酬管理涉及到每位员工的利益,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而且薪酬是员工工作能力的现实体现,他们会通过薪酬高低来衡量自己在房地产企业中的地位,所以它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为敏感的部分。最后是特殊性。由于薪酬管理存在特权性和敏感性,所以各个房地产企业的薪酬管理差异很大。
一、房地产企业创新薪酬管理概述
房地产企业薪酬管理,从本质上讲,就是对人的管理,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自我管理权,但是我们还是需要一个正确的,有组织,有纪律的领导和安排,有时候我们对自我的认知可能没有他人透彻,对自己的能力也可能没有别人那么清楚,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和别人一起接受合理的,对自己,对别人都有好处的安排。社会的发展始终是与每个个人的发展紧密联系的,我们既不应该一味的追求发展,也不应该只顾发展,而不顾实际情况的发生,房地产企业薪酬的创新管理是我们的房地产企业在追求进步的标志,也是我们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好的管理使得社会更加稳定团结,好的管理使得人与人之间更加和谐友好。
薪酬管理不仅仅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业务,而且对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是房地产企业发展的重要要素,合理的薪酬管理能够提升房地产企业的吸引力,从而提升房地产企业的竞争力。薪酬是房地产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价值认同,缺乏公平的薪酬管理,会对房地产企业的管理者、房地产企业的员工积极性造成严重的影响。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能够将员工与组织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将员工个人发展与房地产企业的战略目标结合起来,从而提升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采取合理的薪酬管理,通过员工的贡献给予相应的报酬,能够达到房地产企业与员工的双赢。采用灵活而有效的薪酬管理,能够对员工进行激励,从而提升员工的积极性,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薪酬管理是各种资源相互整合的过程,人力资源是房地产企业发展的重要财富,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能够为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的自我价值实现的机会,从而提升房地产企业的新引力,使房地产企业的竞争力加强。
二、薪酬沟通的步骤探究
1.明确薪酬沟通的目的
通常,房地产企业对原有的薪酬体系进行调整或彻底重新开发一个新的薪酬体系,总是意味着房地产企业在薪酬理念或薪酬管理方法上有了一定的变化。因此,一个人力资源管理者或薪酬专家进行薪酬沟通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想方设法使房地产企业的各层级管理者和员工充分理解并最终接受新的薪酬体系,提升员工对薪酬体系的满意度,以达到推行新的薪酬体系的人力资源管理目的,激励员工在新的薪酬体系下更努力地工作等,从而满足房地产企业的总体战略发展需求。
2.创建薪酬沟通的氛围
一直以来,大多数房地产企业认为薪酬福利管理是资方的事,出于保密原则,房地产企业方尽可能避免与员工谈论薪资,同时规定员工在公司环境内也不允许相互讨论薪资。但薪酬福利恰恰又是员工十分感兴趣和关心的话题,得到满意的薪酬福利是员工积极工作的重要动力。因此,在完全避开沟通薪酬信息的氛围中,员工因无法了解什么样的工作绩效会得到什么样的薪酬福利,无法了解工作绩效和薪酬福利的相关程度,导致有时甚至会对绩效考核机制产生抵触情绪,从而使得房地产企业即便拥有一个科学的薪酬体系,也可能无法发挥该体系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因此,创建一个适度透明的沟通氛围可以使薪酬沟通事半功倍。
3.设计薪酬沟通的方案
为了保证新的薪酬体系的完美落实,设计一个周全的首次薪酬沟通方案以及后续的持续性薪酬沟通方案都十分重要。本文中仅对首次薪酬沟通方案的设计步骤做一个说明。至于后续持续性薪酬沟通方案可参照该步骤并依据房地产企业的具体性质和当时的情况做具体细致的规划。实践经验表明,通常来说,设计出周全的首次薪酬沟通方案大致需要以下这些步骤。
三、房地产企业现行薪酬制度存在的问题
1.房地产企业内部缺少公平性
房地产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并有效的使用好人才,谁就能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房地产企业虽然高度重视人才,想积极吸引和留住人才,但人才流失现象依然较为严重。根本原因在于内部薪酬制度缺乏公平性。公平问题是贯穿整个企业与员工关系之中的一处重要问题,人们常常是根据同一参照群体中的其他人是如何被对待来理解公平的意义。在薪酬分配中,员工关心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工资水平,更关心与他人工资的比较,认为同样内容的工作就应该得到相同的薪酬。但是在一些企业特别是国有房地产企业,操作岗位和管理岗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劳动量相差悬殊,劳动报酬却相差无几,导致许多员工互相攀比,消极怠工。由此对薪酬产生的不公平感,员工通常采取降低努力水平与房地产企业“扯平”,不利于房地产企业组织目标的实施。
2.没有与岗位相匹配的薪酬结构
薪酬的结构是一个房地产企业的组织机构中各项职位的相对价值及其对应的实付薪资间保持着什么样的关系。薪酬结构比例应视从事不同性质工作的员工比例有所不同。例如有些房地产企业在薪酬分配中为了避免矛盾,薪酬的支付不考虑不同岗位的需要,实行不偏不倚的原则,极大地抹杀了员工的积极性。因为这种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法非常不利于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平均等于无激励。
3.外部公平性问题
薪酬是个人成就和得到社会承认的象征,所以人才的竞争首先表现为薪酬的竞争。当员工认为他的工资与外部同行、同地区人员的工资相差很大时,他的不满意情绪就会油然而升。一些房地产企业管理者只看到本房地产企业薪酬的提升,不愿意和同等房地产企业的高标准薪酬相比较,也就是不愿给员工特别是核心员工以比较满意的回报。员工会因为高付出低回报而降低工作热情,长期下去就会选择跳槽,而房地产企业外的人才也不会对房地产企业感兴趣。这些房地产企业薪酬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导致了激励的缺失。无法调动员工积极性,留住员工为房地产企业带来效益。随着现代房地产企业员工队伍组成越来越复杂,他们的需求和价值观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我国房地产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经验的积累时间很短,再加之房地产企业对这方面的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严重缺陷,房地产企业薪酬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薪酬制度需要不断更新。
四、房地产公司薪酬管理的对策
1.建立健全房地产企业薪酬风险管理机制
增强房地产企业薪酬管理风险意识是房地产企业做好薪酬管理的第一步。为此,房地产企业高层领导应该充分认识到薪酬管理风险防范的重要性,认识到薪酬管理风险防范也是房地产企业发展的重要步骤。房地产企业薪酬管理风险防范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帮助房地产企业获得更多的利益以及更多的房地产企业效益。为此,房地产企业在增强房地产企业薪酬管理风险意识的同时还应该坚决抵制薪酬管理短期利益行为,加强企业薪酬风险管理监督预警机制建设。另外,房地产企业可以成立专门的薪酬风险管理部门,增强薪酬风险管理部门对于薪酬管理风险的监测,提高薪酬管理风险的监测能力与水平。另外,房地产企业还可以实行薪酬管理风险责任制,提高房地产企业薪酬风险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加强薪酬风险管理队伍建设,增强他们的薪酬风险管理知识,提高他们自身薪酬风险管理水平与能力。
2.加强房地产企业薪酬管理信息化建设
随着我国计算机互联网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计算机互联网对于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可谓是推波助澜,为此,房地产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做好薪酬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房地产企业应该加大薪酬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研究工作,同时结合薪酬管理的实际,强化房地产企业薪酬管理信息化水平。另外,房地产企业应用计算机技术对薪酬管理进行监督管理,成立薪酬管理情报监督管理、多方合作的信息系统平台,提高薪酬管理质量控制的水平与能力。企业还应该加强对于薪酬管理信息化监督管理系统定期检查工作,同时对于检查结果进行考核。再次,房地产企业薪酬管理要实现科学化和规范化,房地产企业必须要建立薪酬管理激励以及约束机制,充分发挥房地产企业薪酬管理的作用。
3.打破平均主义,建立公平科学的薪酬制度体系
建立健全公平科学的薪酬制度体系是做好房地产企业薪酬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做好房地产企业薪酬管理的关键和重点。为此,房地产企业应该加大对于薪酬制度体系建设投资力度,根据房地产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薪酬制度体系建设。在薪酬制度体系建设实际中,房地产企业应该注意薪酬制度体系建设的目标是为了雇用优秀的员工、挽留住优秀的员工以及激励所有的员工。因此,薪酬制度体系建设应该体现出房地产企业内部公平公正以及外部竞争性,这样才可以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这就需要做好房地产企业内部的岗位评价,合理地确定房地产企业内部不同岗位的相对价值,从根本上解决薪酬对内不公平。并且需要定期进行外部薪酬调查,判断房地产企业的整体薪酬是否远低于行业和地区的薪酬水平。如果薪酬确实远低于外部平均水平,则要进行薪酬调整,以达到薪酬的外部竞争性。
4.定期调整薪酬
薪酬体系运营一段时间以后,很有可能不再适应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如果此时进行合理的调整,既可以让薪酬体系更适应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对员工也是很好的激励和鼓舞。
5.建立绩效管理体系
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可以将员工的工作业绩、工作表现与薪酬有机结合,进而发挥出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的联动效果。
6.强化预算与控制
成本是房地产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之一。人力资源成本在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比例中占据了较大的份额,也会成为房地产企业战略决策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需要把薪酬预算及控制拟合公司的财务状况,市场竞争压力统筹考虑与分析,其预算数据是否能符合房地产企业在成本上的承受能力,也可说房地产企业是否有对员工报酬的支付能力。员工的激励、培养、培训、福利、人员配置、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等都需要通过预算进行权衡。尽管理论的薪酬管理体系做的再好,编制的多么完善,房地产企业的'市场、盈利水平、现金流量等未到达所希望的结果,那对员工来说“画饼充饥”的负面影响与打击给房地产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诸多不利。执行预算管理,注重控制。房地产的管理团队需要严谨、细致、认真地对加薪策略,加薪周期,加薪幅度、人员数量配置等与战略进程步调一致,更多时候应该超前与预前进行考虑制定应对方案。特别关注和控制年度总薪酬、薪酬费用比例、薪酬费用总额增长率、目标利润与实际利润差距、劳动力成本与产值比、员工数量变化等因素,合理应用好最低薪酬水平和最高薪酬水平。充分考虑非货币福利和激励的配比应用。
7.注重房地产企业文化
在房地产企业文化的系统结构中,房地产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需要房地产企业管理者在房地产企业管理中考虑进去。房地产企业的用人之道,自然要涉及房地产企业价值观、房地产企业伦理,员工就是房地产企业最大的财富,尊重从招聘开始才能在劳资关系、团队建设、工作效能等方面奠定人力资源发挥作用的基础。薪酬管理体系较房地产企业文化而言是硬件,而房地产企业文化是软件。房地产企业文化在房地产企业管理中可调衡硬性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的功能,决策文化、品牌文化、服务文化、产品文化、营销文化、沟通文化、管理文化等等恐怕都难以文本和纸质的方式完全来规定进行详细描述。制度和管理文本是贯彻房地产企业文化的载体和工具,房地产企业的“放心”与员工的“铁心”是薪酬管理体系与房地产企业文化交叉作用,互补发力才能达到的。
综上所述,现代房地产企业发展中,薪酬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房地产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如何构建良好的薪酬管理,最大限度的发挥薪酬管理的作用,是房地产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采用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能够激励房地产企业员工,吸引高素质人才,从而促进房地产企业的发展。
一、房地产企业薪酬特点
(一)员工有相对较高的薪酬。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速度日益加快,加速了中国房地产业的发
展,许多房地产企业抓住发展的大好时机,得到了飞速发展,企业的发展带给员工丰厚的回报,房地产企业员工的基本工资和奖金相对其他行业的员工明显较高。所以,很多大学毕业生选择了房地产企业,学历高的毕业生希望来到大的地产企业发展,因为那里有良好的锻炼平台,可以得到规范的培训,对于长远发展有极大的好处;学历低的毕业生则愿意选择小型地产企业,因为短期内可以得到丰厚的收入。
(二)不同部门的员工薪酬差别较大。房地产企业进行良好的运转,必须包括综合部、投资部、设计部、合约部、发展管理部、项目部、营销部、财务部等部门,而不同部门员工所从事的工作差异较大,有的从事技术性的工作,有的则从事管理性的工作,不同的工作性质和难易程度导致了不同部门的员工具有不同的收入。据调查,一般行政人员、投资专员、设计专员、会计、策划专员、土建工程师最高和最低薪酬水平差距在5倍以上,并且随着职位的升迁同一级别的薪酬差别将会更大。
(三)不同地区和企业薪酬差异较大。中国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别较大,而房地产业从业人员的薪酬待遇与当地的经济水平息息相关,所以大城市、经济发达地区企业薪酬水平比较高。在不同的房地产企业中,大企业人的普通和中层员工可以得到较好的锻炼,但薪酬待遇较低;小企业人的高级管理人员会有比较高的薪酬待遇,所以大企业人的中层管理人员可能流向小企业人担当高级管理人员,获取高额的回报。
二、房地产企业薪酬设计原则
(一)薪酬设计的团队原则。房地产开发需要各个部门的不同人员通力合作来完成,团队的力量在开发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基于团队的奖励对于整个企业人的绩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设置团队奖励有助于提高各部门的协作能力,同时注意不要出现上下级之间工资差别太大引起的低层人员心里不平衡,以免影响工作积极性和效率。
(二)薪酬设计的公平性原则。薪酬设计过程中遵循公平性原则,这是绝大多数企业从事人力资源人员的共识。公平的薪酬设计可以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同时可以大量引进优秀的专业和管理人才,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在操作过程中,要对不同部门的员工,根据其工作性质来设计薪酬标准,同时要考虑不同性质的报酬,即金钱报酬和非金钱报酬,非金钱报酬属于隐性报酬,分为职业性奖励和社会性奖励,职业性奖励包括自我发展、晋升等,社会性奖励包括表扬、荣誉、成就等。总之,薪酬设计必须体现公平、客观、透明,使不同的员工获得应得的报酬。
(三)薪酬设计的相符原则。在任何企业薪酬设计过程中,都应该保持个人和组织薪酬相符合的原则,不能让两者产生冲突。在一个企业或组织中,个人和组织都有其薪酬目标指向,每个员工参与到企业或组织中,就是为了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相应的报酬,实现自己的薪酬目标,而对于一个组织来讲,为了获取最大的利润,必定想通过各种办法节省开支,每个员工的报酬就包括其中,此时,个人和组织的目标就发生了矛盾,产生了冲突,两个薪酬目标之间就不相符。企业付出的薪酬不能满足员工的需求,造成员工工作效率下降,不能够按质按量完成企业分配的任务。所以,企业管理者在制定薪酬制度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员工的需求,让员工参与薪酬制度的制定,制定出企业和员工都比较满意的薪酬制度。与没有员工参与制定薪酬制度相比,让员工参与制定出来的薪酬
制度不仅令人满意而且具有长期激励的效果。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房地产企业薪酬设计方法与过程
房地产企业薪酬体系设计包括以下步骤:
(一)职位分析。职位分析是确定薪酬制度的基础,根据企业人业务发展的需要,合理地设置不同的岗位。职位分析是对职位进行说明,并形成职位说明书,明确职位与职能的关系。
(二)职位评估。职位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制定出来的薪酬制度在内部是公平的。所以对不同部门的员工职位,根据其重要程度,得出等级序列,确保公平、公正、合理地制定薪酬制度。具体来说,就是建立统一的职位评估标准,使不同部门的职位具有可比性。
(三)薪酬市场调查。具有竞争性的薪酬是留住人才的关键,只有留住了人才,企业才有可能进行比较好的发展。薪酬调查一般要选择专门的咨询公司,对其他房地产企业的薪酬水平进行调查,制定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其他房地产企业进行薪酬调查时,最好选择与本企业有竞争关系的企业,考虑员工的流失去向和招聘来源。调查其他企业的薪酬,最好可以找到其薪酬的增长情况、不同职位和级别的薪酬待遇、奖金和福利待遇等,确保取得全面详实的数据资料。
(四)薪酬定位。经过分析同行业与自己关系相对紧密的企业薪酬数据后,考虑企业的内外部关系,外部关系包括通货膨胀、行业特点、人才供应状况等,内部关系包括盈利能力、人员素质等,然后选择本企业可以采用的合适薪酬。不同的企业薪酬定位策略是不一样的,品牌响的企业有比较好的发展平台,不用付出很高的薪酬,仍然可以招到优秀人才,如中海、万科等,它们的员工薪酬不是最高的,相反,那些知名度欠缺的企业人则会抛出高薪吸引优秀的人才,壮大企业人实力。
(五)薪酬结构设计。薪酬结构设计具体来说是指员工薪酬的构成,不同的房地产企业所采用的薪酬结构是不相同的,有些企业采用固定薪酬和浮动调薪制度,固定薪酬则根据员工的职位情况,结合市场薪酬水平确定,不同的职位有不同的固定薪酬,浮动薪酬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利润水平和个人付出的情况综合而定;有些则综合考虑员工职位情况、个人技能情况和个人绩效,形成薪酬结构的三个部分:职位工资、技能工资和绩效工资。
职位工资结合市场薪酬水平制定,同时参考员工对企业的贡献。技能工资要看员工所拥有的技能能够给企业带来多大的贡献。一般来说,所具有的技能越强,技能工资相对就高,比如设计人员的工资要比一般行政人员的技能工资要高;绩效工资是员工所完成的工作量,完成的工作量越大,绩效工资就越高。
(六)薪酬体系的实施和修正。薪酬制度制定后,要严格执行。但制定好的薪酬制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要经常和员工进行沟通,调查其满意度和薪酬制度能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同时要关注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市场薪酬水平的变化,不断合理地调整薪酬制度,确保企业长期健康发展。
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摘要:本文以当前我国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对企业薪酬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 析,并提出了企业薪酬管理改革创新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企业;薪酬管理;对策 目前,我国企业薪酬分配严重失衡,行业之 间的差异巨大,致使职工的收入苦乐不均。由 此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比较突出的是职工各种 保险参保率低,生活保障存在着严重隐患;吉林 省的工资水平在全国是比较低的,而有的企业 管理层与一线工人工资差别较大,最高可达百 倍之多。笔者对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成 因进行了分析,为完善企业薪酬管理提出了对 策。 1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1 11薪酬管理与企业战略脱节 薪酬策略是实施薪酬计划的灵魂。没有与 企业的经营战略、人力资源战略相协调的薪酬 策略的指导,薪酬计划的实施就必然缺乏方向 性。企业经营战略不同,薪酬策略也应不同,但 目前我国企业大多实行统一的薪酬策略,很大 程度上与企业经营战略脱钩。如对于处在成熟 阶段的企业,其经营战略与成长阶段不同,因而 薪酬制度也应有相应变动,但管理者并没有将 员工薪资予以适当调整。又如一些企业声明将 股东的长期利益作为它的策略目标,但企业却 着重于奖励短期经营业绩,导致了薪酬制度与 经营战略的错位。 1 12对内缺乏公平感,对外缺乏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后,许多企业推行了岗位责任 制、承包制或奖金制,目的是为了将员工的收入 水平与自身的工作业绩及企业的经济效益挂 钩,但没有一个清晰设定工作目标和正确公允 地评估员工业绩的业绩管理体系,即使有薪酬 体系与之相联系,员工创造性也得不到应有的 发挥。这不仅限制了业绩管理体系发挥其应有 的作用,员工业绩得不到提高,也会影响企业自 身业绩,而且企业的薪酬体系没有业绩管理体 系强有力的支持,也很难满足内部分配公平、公 正的要求,更不用说薪酬体系在激励员工上所 起的作用了。尤其是企业内部的关键人才,对 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企业的 薪酬体系不突出对这部分人的重视,那薪酬体 系极有可能也是失败的,甚至对企业造成不可 估量的损失。 1 13薪酬管理缺乏透明度 有些企业常采取发“红包”式的秘密付酬方 式,津津乐道于薪酬保密,进而衍生成目前具有 一定普遍性的“模糊薪酬制”。秘密薪酬支付只 会引起员工的好奇心而四处打探,导致员工之 间的互相猜测和怀疑,因为他们常常高估他人 的薪酬而认为自己的薪酬过低,从而产生不满 情绪,再若得知同事的薪酬水平高于自己,但又 觉得对方不如自己工作干得好,自然而然引起 不满情绪,甚至于消极怠工。薪酬管理的目的 实际上是要通过薪酬分配过程及结果向员工传 递信息,即企业推崇什么样的行为和业绩,鼓励 大家向哪种方向去发展。一旦员工看不到自己 的行为和业绩与报酬之间的联系,激励的链条 就中断了。 增加薪酬体系的透明度,增进员工对企业 薪酬体系的了解,重视员工个人在薪酬中的参 与,为他们提供适合自己的薪酬设计,无疑将在 引导员工行为上起到重要作用。如果员工知道 自己的哪些行为得到奖励、哪些得不到奖励反 而是惩罚,从而明确知道自己的哪些行为会在 收入上得到体现,那么员工在日常工作时,就会 有的放矢,主动规范或调整自己的行为,为企业 创造更多的价值。 1 14企业薪酬体系缺乏激励性 企业在对薪酬的功能理解上常过于偏颇, 只注意到薪酬的保健功能,而忽视了薪酬的激 励功能。不管工作中贡献多少“,上班拿钱”已 成为天经地义。而奖金相当程度上已失去了奖 励的意义,变成了固定的附加工资。工资制度 没有充分与个人绩效挂钩,缺乏应有的激励。 在传统的薪资制度中,定人定岗、定岗定薪 己成为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要想突破以前的工 资级别,只有提级,在一个固定的岗位上员工干 得再好,也不能得到大幅度地加薪,唯一奖励只 有以奖金形式发放,在这种薪资制度下员工所 受的激励就是不遗余力地“往上爬”。工龄的增 加意味着工作经验的积累与丰富,代表着能力 或绩效潜能的提高。因此,工龄工资具有按绩 效与贡献进行分配的性质,而我们实行的工龄 工资是等额逐增的调整方法,显然未尽合理。 2薪酬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2 11传统体制的影响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只是整个社会计 划生产和分配的一部分,一切按照计划进行,所 有资源都是由计划调配的,分配中实行平均主 义“、大锅饭”。尽管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改革,但 是这种体制的消极影响仍然根深蒂固,人们对 于拉开员工收入之间的差距有抵触情绪,这也 是部分国企薪酬改革比较困难的重要原因。另 外,政企不分,尤其是在国有企业,政府对企业 薪酬管理的干预过多,使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 和薪酬管理上放不开手脚。 2 12人力资源系统不完善 2 1211企业没有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在一些规模较小、管理不规范的企业,受企 业文化或高管人员的主观影响,不重视薪酬管 理,员工薪酬仅仅被看成是一项财务支出,而进 行简单的规定与发放,谈不上管理。而另一种 情况是虽然很重视薪酬但其他环节缺位,员工 薪酬管理要做到科学、合理、有效,就必须建立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多个环节的有效运作 的基础上,缺少某些环节,就根本谈不上有效的 员工薪酬管理,或者说根本无法进行。在这一 点上,企业容易存在的问题就是:忽视工作分析 和职务评价,或绩效考核缺位,使薪酬失去其公 平、合理的基础。 2 1212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与薪酬有关的环节不 合理 有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但某些与薪 酬及其有关的环节不合理在目前企业较为常见 的有:(1)职务评价系统不规范。表现在:①许 多企业对职位的评价往往陷入对具体从事该职位工作的人的评价,而非职位评价。②在评价 标准及各项指标的设立上往往不能反映职位职 责。③职位的工资不能正确反映职位价值的大 小。④考核对象为员工,而不是员工的工作表 现。(2)考核标准不明确或不规范,如考核指标 不能被量化、与岗位脱节或过于复杂不能被测 量等。(3)考核过程不规范,受考核人员主观因 素的影响较大。常见的有:以偏盖全;类己效应 (对跟自己的某一方面相类似的人有偏爱而给 予较有利的评估);近因效应(不久前发生的事 件影响较深,认为这便是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 件或行为,当作被评者的一般特征,较久远的事 则忘记或忽略了)。人事管理制度中的种种缺 陷大多来自考核的主观性与片面性,其结果势 必影响考绩的可信度与效度,不能体现出公正、 公开、公平。(4)考核后没有及时的沟通与反 馈,对员工工作中的成绩和失误没有给予及时 肯定和纠正,导致员工不满。 2 13缺乏薪酬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 我国有些企业己充分认识到薪酬管理对于 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的重要作用,但是他们在 如何将先进的薪酬理论转化为适合本企业特点 的可操作的制度方面,缺乏专业知识、技术和人 才,而且原有的薪酬管理方面的工作人员素质 不高,缺乏薪酬设计和管理方面的专业技术和 应用工具,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和工作要求。 2 14企业文化建设不足 不少企业管理层长期以来在思想观念上仅 仅把工资薪酬看作是生产结果的分配,而不认 为薪酬也是一种生产性投入。而且,现阶段的 工资决定主要是根据企业的经济效益,经济效 益好,工资水平就高,经济效益差,工资水平就 低,但是“工资水平仅决定于效益”的最终结果 是工资水平不反映劳动力供需状况,影响劳动 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动。此外,我国企 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所做的努力还远远不 够,没有形成一种有利于员工和企业发展的良 好企业文化。在薪酬问题上以及在其他关系企 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上,都缺乏企业员工的积极 参与和有效沟通。没有体现现代薪酬理念和制 度的企业文化,必然使企业的整体发展受到影 响。 3完善企业职工薪酬管理的对策 3 11薪酬制度与企业战略相联系 薪酬管理的目的是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 标。因此,在进行薪酬系统具体设计之前,企业 要根据自身的不同发展阶段,结合薪酬政策,从 战略层面进行分析和思考,这样才能保证在薪 酬战略指导下设计出来的薪酬系统适合企业发 展。一个良好的并具有导向性的薪酬制度应当 是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并且支持企业战略 的实现,因为薪酬制度能有力地传达这样的信 息:在组织中什么东西是最重要的。薪酬制度 越是支持公司战略的关键成功因素,员工们就 越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评价公司的战略。薪酬制 度与战略之间的统一程度通常决定了战略是否 能够有效实施。与组织战略相一致的薪酬制度 将和企业战略、核心技术、重组资源一样,成为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为企业创造一种持续 的竞争优势。 3 12提供具有公平性和竟争力的薪酬 公平是薪酬实现满足与激励目的的重要基 础,对于通过努力来获得薪酬的员工来说,必须 让他们相信与付出相应的薪酬一定会随之而 来。如果企业未能建立可信度,那么员工对于 薪酬的信任感也将受损,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 将大打折扣。 企业员工对薪酬分配的公平感,也就是对 薪酬发放是否公正的判断和认识,是设计薪酬 制度和进行管理时的首要考虑。在薪酬激励 中,要敢于张扬人才优势,要重点突出“人才优 势是员工薪酬的分水岭”。在企业内部,将薪酬 分配合理拉开差距,首先做好企业内部的岗位 评价和岗位分析,分析岗位工作的复杂性、工作 的难易程度、工作时所需承担的责任以及所需 要的知识和能力、工作态度等来对岗位的价值 进行量化评估,而不是单纯以工龄、学历、职称、 行政级别来进行评估。这也是从根本上解决薪 酬对内公平的关键所在。对外公平性,实际是 指企业本身的薪酬水平与市场薪酬水平、本地 区同行业相似规模的企业薪酬水平、本地区同 行业的市场平均薪酬水平相比较,具有一定的 竟争力,能吸引并留住所需要的核心员工。 3 13把握薪酬信息透明度 秘密的薪酬支付方式只会导致员工的互相 猜测,引起员工的不满情绪。透明化的薪酬支 付才能让员工体会公平。因为\(上接第41页)薪酬管理强调的是薪酬制度必 须公平,而员工对薪酬制度感到公平是有赖于 管理人员将正确的薪酬讯息传达给员工。管理 者将正确的薪酬信息传达给员工,并向员工解 释清楚,可以减少员工作出错误的猜测,并且对 企业的薪酬有正确的认识,了解每个岗位和工 作薪酬确定的依据及其合理性,并保证薪酬分 配的公平和公正,从而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态 度。至于薪酬资料开放到哪一种程度并没有硬 性规定,一般的做法是公开薪级制度和可以晋 升的职级、每一个薪级的起薪点、最高的顶薪点 以及每个职点的薪酬。而个别员工目前的薪酬 数目,可以不公开。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把握 保密或者公开的“度”,也就是说,如何确定企业 与员工之间薪酬信息共享和沟通的“类”和 “量”。企业需尽可能传递薪酬所蕴涵的信息, 表明企业所推崇和鼓励的因素(如资历、生活成 本、岗位、业绩等),这就需要企业强化薪酬信息 的沟通工作。 3 14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性 激励是管理的核心,而薪酬激励又是企业 激励机制中最重要的激励手段,是目前企业普 遍采用的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它相对于内在 激励,管理者更容易控制,而且也较容易衡量其 使用效果,如果能够真正发挥好企业薪酬对员 工的激励作用,就可以达到企业与员工“双赢” 的目的。 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有 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员工所得到的薪酬既是对 过去工作努力的肯定和补偿,也是他们对未来 努力工作得到报酬的预期。在员工心目中,薪 酬不仅仅是自己的劳动所得,它在一定程度上 代表着员工自身的价值,代表企业对员工工作 的认同,甚至还代表了员工个人能力、品行和发 展前景。所以,薪酬激励不单单是金钱激励,实 质上已成为企业激励机制中一种复杂的激励方 式,隐含着成就激励、地位激励等。因此,薪酬 激励能够从多角度激发员工强烈的工作欲望, 成为员工全身心投入工作的主要动力之一。员 工期望通过积极表现、努力工作,一方面提高自 己的工作绩效,另一方面争取薪酬的晋升,在这 个过程中,员工会体验到由于晋升所带来的自 我价值实现感和被尊重的喜悦,从而激发起员 工的工作创造性。客观、公正、合理地报偿为企 业做出贡献的每一个员工,既有利于企业的发 展,又能保证员工从薪酬中获得经济上、心理上 的满足,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苏海南1建立现代企业薪酬制度若干问题[J]1中 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8):8-101 [2]丁世青,李陶1企业薪酬制度改革若干问题[J]1中 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5):14-161
2018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改革国有企业工资改革机制的意见》,意见指出坚持效益导向,完善工资与效益联动机制,使经济效益好、劳动生产率高的企业工资可以相应多增,反之,工资相对少增或不增。
意见导向之一是突出国有企业工资分配的市场化方向。 改变过去国有企业工资总额增长同经济效益单一指标挂钩的办法,要求统筹考虑一揽子因素合理确定工资总额,更加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加强人工成本投入产出率和职工工资水平的市场对标,职工工资水平是否合理更多由市场决定。
意见导向之二是突出对国有企业工资分配的分类管理。 在工资与效益联动上,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特别是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企业工资总额增长与经济效益增长同步。根据企业功能性质定位和行业特点,分类科学设置联动指标,合理确定考核目标,突出不同的考核重点,使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更加符合企业实际。根据国有企业功能性质定位、行业特点和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程度,分别实行工资总额预算备案制或核准制,市场竞争越充分、内控机制越健全的企业,拥有的工资分配自主权越充分。
意见导向之三是突出增强活力与加强监管相统一。 在坚持工资分配市场化方向的同时,健全工资分配监管体制机制,加强国有企业工资分配的事前引导、事中监控和事后监督,强化政府职能部门对国有企业工资分配的宏观指导调控职责和履行出资人职责机构的国有企业工资分配监管职责。
01 现实中的国企薪酬存在的问题
理念落后,缺乏公平性与激励性
现阶段,许多国企内部在薪酬管理方面还存在平均主义思想,由于绩效考核体系设计不全面、对岗位工作分析、岗位价值评估工作认识不足,从而导致在薪酬分配上缺乏公平性,核心岗位与知识性员工因没有得到相应的薪酬激励在工作中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企业的后续发展。
薪酬水平与市场严重脱节
目前,多数国企在工资水平方面存在一高一低的现象,即一般职位的员工工资收入水平高于劳动力市场价位,而关键职位、重要职位员工的工资水平普遍低于劳动力市场价位。这种状况对国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极为不利,导致企业后续发展乏力。
薪酬水平与实际价值贡献脱节
薪酬水平与员工实际价值贡献不对应,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
缺乏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
虽然国企在完成经营体制改革后成为市场竞争中的独立主体,但国企内部体制改革方面却一直缺少突破性进展,主要表现在企业绩效考核体系缺少规范化和定量化的标准,在进行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大部分还是依据经验判断,员工收入高低与价值贡献大小的关系得不到充分体现,导致企业薪酬制度在激励员工方面缺乏公平性和针对性,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工资总额管理的弊病已充分显露
如何实现增强活力和强化监管相结合,矛盾的焦点之一是各级国资委的工资总额管理,既无法快速达成共识,也无法高效形成方案,甚至存在扯皮现象,在各级地方国资平台性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中时常发生。
一方面,国资委希望增强国企活力,愿意授权,基本明确了谁来授和授给谁的问题,但是对能否实现授得准、接得住、管得好还不放心,虽然在相关文件中提出了实现国企工资总额从核准制管理到备案制管理的大方向和前提要求,但在实际运营中,依然存在工资总额预算的事后管理,即应该在年初确定的工资总额预算,实际上在年底企业的经营数据已经基本板上钉钉后才正式发布,通过事后管理保持工资总额预算的准确和灵活,但这样既在总额上失去了预算本身对全体员工的激励作用,又在结构上无法有效拉开内部差距。
另一方面,各级国企对工资总额管理怨声载道,认为被捆住了手脚,但是自身在管理上,既无法为国资委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做到事前,也无法为国资委授权其实行工资总额备案制提供令其放心、信服的能力证明。国资委授权之后,国企自身怎么做好工资总额预算?薪酬结构怎么设计?绩效考核怎么管理?如果国企自身此时又回到对各级政府和对各级国资委等靠要的老路上,工资总额管理从核准制到备案制就进入了死循环。
02
国有企业薪酬改革措施与导向
从着手进行的国企薪酬改革案例来看,以下几项措施与导向值得深入思考与探讨。
薪酬总额的改革 探索
国企薪酬总额的改革决定了市场环境与基础条件。这方面的 探索 南北差异较大,北方以沈阳为主,对薪酬总额的改革基本严格按每年经济效益递增额的一定比例递增,不敢放开,总体小心谨慎。此时企业老总想有所作为,总得想尽各种办法,即要合法还得激励员工、给员工福利,可谓艰难。
比如食堂经费,国资委关于薪酬总额规定的文件中并没有明确规定食堂经费为工资总额的一部分,于是很多国企将食堂经费划入管理费用中列支。也有小心怕事的老总将食堂经费列入工资总额中。再比如不同的子公司,或者不同的项目部,干着相同或相似的活,有的效益明显高些,有的明显低很多,面对此情此景,薪酬总额的规定与国企多年的大锅饭机制就限制了人们的思维。当然,更多老总在权衡个人得失与员工激励之间后往往选择维护个人得失,宁愿企业发展步伐慢些,也不愿去触碰薪酬总额的红线。
相对而言,南方的国企薪酬总额的改革步伐明显灵活,依然遵从经济效益递增额制定薪酬总额增长额的基本国策。然而,与北方国企不同的是,设有上浮额度。当经济效益递增达到一定额度与薪酬总额随之上浮相当比例。这样一来,国企的员工收入可与市场接轨,甚至优于私企,使得企业相对快速发展。更多的老总没有后顾之忧,撸起袖子加油干。
多数国企自身也行动起来,聘请咨询公司进行市场化的薪酬、绩效管理体制、机制的设计和运行,建立与国企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决定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拿实事向上说服国资委,争取突破国资委工资总额管理对自身发展的限制,实现结构效率提升。只有这样,最终才能进入增强活力和强化监管相结合的良性循环,为国企薪酬改革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与基础条件。
转变传统思想,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
薪酬是指组织对员工创造价值的一种补偿,薪酬的多少要以员工给组织创造价值的大小为依据,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薪酬的公平性与激励性。所以,员工薪酬要与岗位价值相联系,与个人能力大小相匹配,与个人创造的绩效相挂钩,与岗位的市场水平相参照,确立新的科学的薪酬绩效理念。
之前的国企是无需考核个人绩效或部门绩效的,也许薪酬中有叫“绩效薪水”的收入,也只是一种企业总体绩效水平的体现。无论个人工作表现好坏,同一级别的薪酬总额基本相差无异。这种情况导致国企员工普遍安于现状,表现不突出不落后,大家相处一片和气、气氛融洽。
因此,许多国企开始尝试着导入绩效管理体系。然而,在绩效管理中最常见的问题是:缺乏过程绩效指标;绩效指标难以定量或难以收集数据考核;绩效结果仅用于发薪水,无反馈无沟通。多数国企在运行带着问题的绩效管理一到两年后仍然无明显改善。即使建立了完善的绩效管理流程,也因现有员工胜任力不足,使得绩效管理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最好的解决方案是招聘能胜任绩效管理的员工,招聘经验充足的员工,将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建立起来。
竞争力与公平性兼顾的薪酬体系
一方面,国企应定期开展薪酬外部调查,了解同地区、同行业的薪酬水平,尤其是关键岗位、核心职位的市场薪酬水平,为解决好薪酬的外部竞争性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做好工作分析与岗位价值评估工作,科学衡量岗位的相对价值,为科学确定岗位工资与解决好薪酬的内部公平性奠定基础。根据岗位类别与层级,确定科学的薪酬结构与薪酬发放方式,建立科学的薪酬管理体系。
提高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水平
在国企经历绩效管理与增量分红后,建立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的机制就逐渐成为国企管理者思考的问题,以便加强对企业经营者和价值创造者的薪酬激励。
通过薪酬改革调动国企经营者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对于进一步提升国企的经营管理水平与市场竞争力十分重要。一方面,要大力推行年薪制,根据经营者的生产经营成果、所承担的责任、风险确定其薪酬收入。另一方面,对有条件的国企经营者可采取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的薪酬激励机制,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中长期激励,从而进一步提升国企经营者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不断提升国企的国际竞争力。
******、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共分8章30条,从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等方面,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张毅就《指导意见》进行解读时表示,将在石油、天然气、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加快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一批项目,实行同股同权;试点并稳妥有序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 深化国企改革 五项基本原则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改革方向。坚持增强活力和强化监管相结合。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坚持积极稳妥统筹推进。 主要目标 到2020年,形成更加符合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发展要求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经营机制,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更趋合理,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善于经营、充满活力的优秀企业家,培育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国有骨干企业,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六项重点任务 1 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将国有企业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 商业类国企:按照市场化要求实行商业化运作,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目标。 公益类国企:以保障民生、服务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目标。 如何分类? 按照谁出资谁分类的原则,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负责制定所出资企业的功能界定和分类方案,划分并动态调整本地国有企业功能类别。 2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3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4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5 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6 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 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切实落实企业反腐倡廉“两个责任”。 《意见》出台过程 起草阶段: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部署,在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国务院国资委会同发改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通过调研和充分听取意见,起草了《指导意见》。 审议通过:文件稿经多次研究修改后,先后提请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 公布实施:以******、国务院的名义公布实施。 简政放权转变国资监管机构职能 问:对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提出了哪些改革措施? 答:一是依法落实企业自主权。继续推进简政放权,依法落实法人财产权和自主经营权;转变国资监管机构职能,由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将依法应由企业自主决策的事项归位于企业;切实落实和维护董事会依法行使重大决策、选人用人、薪酬分配等权利,保障经理层经营自主权,法无授权任何部门和机构不得干预。二是推动企业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积极引入各类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建立企业领导人员分类分层管理制度,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实行与相适应的企业薪酬分配制度;深化企业内部用人制度改革,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合理流动机制。三是促进企业公平参与竞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加快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国企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 机关事业单位所属企业国有资本归位 问:围绕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提出了哪些改革措施? 答:一是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准确把握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定位,建立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实现以管企业为主向管资本为主的转变。该管的要科学管理,决不缺位,重点管好国有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不该管的要依法放权,决不越位,将依法应由企业自主经营决策的事项归位于企业,将延伸到子企业的管理事项原则上归位于一级企业,将配合承担的公共管理职能归位于相关政府部门和单位。二是以管资本为主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作为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平台,依法自主开展国有资本运作,对所出资企业行使股东职责,按照责权对应原则切实承担起保值增值责任。三是以管资本为主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配置。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整体功能和效率。四是以管资本为主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稳步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所属企业的国有资本纳入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体系,加强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建立覆盖全部国企、分级管理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不搞拉郎配 问:对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提出了哪些要求和措施? 答:《指导意见》明确,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坚持因地施策、因业施策、因企施策,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盖,不设时间表,成熟一个推进一个。要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企改革,鼓励非国有资本投资主体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国企改制重组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资扩股以及企业经营管理,实行同股同权,切实维护各类股东合法权益;在石油、天然气、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加快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一批符合产业政策、有利于转型升级的项目;开展多类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试点,逐步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要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通过市场方式,以公共服务、高新技术、生态环保、战略性产业为重点领域,对有发展潜力、成长性较好的非国有企业进行股权投资;鼓励国企通过投资入股、联合投资、重组等多种方式,与非国企进行股权融合、战略合作、资源整合。探索实行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在试点取得经验基础上稳妥有序推进。 及时回应社会关切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问: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如何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答:一是强化企业内部监督。加强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的部门和岗位的监督。二是建立健全高效协同的外部监督机制。强化出资人监督,加强和改进外派监事会制度,加强审计、纪检监察监督和巡视工作,整合监督力量,形成监督工作的闭环。三是实施信息公开加强社会监督。完善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有效保障社会公众对企业国有资产运营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四是严格责任追究。建立健全国有企业重大决策失误和失职、渎职责任追究倒查机制。 均据新华社 国企改革 那些年那些事 1984年-1998年 启动攻坚 自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到1998年开始改革攻坚期间,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全面推行,一些重大改革措施,如国有中小企业改制、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企业破产的操作、建立再就业中心托管下岗职工等也开始探索或试点。 随着其他所有制企业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有企业逐渐面临严峻挑战。到1997年,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的亏损额比1987年上升十多倍,相当一部分企业不能正常发放工资和退休金。 1998年-2002年 三个突破 1998年至2002年,国企改革在三方面实现了突破:通过国有中小企业改革,上百万家国有、集体中小企业改制退出公有制序列;通过国有大中型困难企业的政策性关闭破产,5000多户扭亏无望的困难企业退出市场;通过再就业中心和基本保障线政策,托管、安置了近3000万下岗职工,建立了国企职工可以流动的机制。 在前期改革过程中,国有大企业的体制基本没有触动,在迅速发展的市场环境中其问题日益暴露。 2002年- 结构调整 200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大决定启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随后成立的国资委,制定和建立了包括企业清产核资制度、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等在内的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法规和制度体系,还推进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改革和结构调整措施,如企业内部及企业之间的重组、企业改制上市、建立规范的董事会试点、减轻国有企业的社会负担等等
权威。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在改革研究宣传方面具有专业权威性,在改革领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东信愿与杂志社建立长期交流沟通机制,共同探讨企业改革方略,以改革激发企业活力,促进企业发展。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于1986年创办,是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主办,唯一承担改革宣传任务的国家级刊社。
企业进行薪酬制度改革方案
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摘要:本文以当前我国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对企业薪酬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 析,并提出了企业薪酬管理改革创新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企业;薪酬管理;对策 目前,我国企业薪酬分配严重失衡,行业之 间的差异巨大,致使职工的收入苦乐不均。由 此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比较突出的是职工各种 保险参保率低,生活保障存在着严重隐患;吉林 省的工资水平在全国是比较低的,而有的企业 管理层与一线工人工资差别较大,最高可达百 倍之多。笔者对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成 因进行了分析,为完善企业薪酬管理提出了对 策。 1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1 11薪酬管理与企业战略脱节 薪酬策略是实施薪酬计划的灵魂。没有与 企业的经营战略、人力资源战略相协调的薪酬 策略的指导,薪酬计划的实施就必然缺乏方向 性。企业经营战略不同,薪酬策略也应不同,但 目前我国企业大多实行统一的薪酬策略,很大 程度上与企业经营战略脱钩。如对于处在成熟 阶段的企业,其经营战略与成长阶段不同,因而 薪酬制度也应有相应变动,但管理者并没有将 员工薪资予以适当调整。又如一些企业声明将 股东的长期利益作为它的策略目标,但企业却 着重于奖励短期经营业绩,导致了薪酬制度与 经营战略的错位。 1 12对内缺乏公平感,对外缺乏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后,许多企业推行了岗位责任 制、承包制或奖金制,目的是为了将员工的收入 水平与自身的工作业绩及企业的经济效益挂 钩,但没有一个清晰设定工作目标和正确公允 地评估员工业绩的业绩管理体系,即使有薪酬 体系与之相联系,员工创造性也得不到应有的 发挥。这不仅限制了业绩管理体系发挥其应有 的作用,员工业绩得不到提高,也会影响企业自 身业绩,而且企业的薪酬体系没有业绩管理体 系强有力的支持,也很难满足内部分配公平、公 正的要求,更不用说薪酬体系在激励员工上所 起的作用了。尤其是企业内部的关键人才,对 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企业的 薪酬体系不突出对这部分人的重视,那薪酬体 系极有可能也是失败的,甚至对企业造成不可 估量的损失。 1 13薪酬管理缺乏透明度 有些企业常采取发“红包”式的秘密付酬方 式,津津乐道于薪酬保密,进而衍生成目前具有 一定普遍性的“模糊薪酬制”。秘密薪酬支付只 会引起员工的好奇心而四处打探,导致员工之 间的互相猜测和怀疑,因为他们常常高估他人 的薪酬而认为自己的薪酬过低,从而产生不满 情绪,再若得知同事的薪酬水平高于自己,但又 觉得对方不如自己工作干得好,自然而然引起 不满情绪,甚至于消极怠工。薪酬管理的目的 实际上是要通过薪酬分配过程及结果向员工传 递信息,即企业推崇什么样的行为和业绩,鼓励 大家向哪种方向去发展。一旦员工看不到自己 的行为和业绩与报酬之间的联系,激励的链条 就中断了。 增加薪酬体系的透明度,增进员工对企业 薪酬体系的了解,重视员工个人在薪酬中的参 与,为他们提供适合自己的薪酬设计,无疑将在 引导员工行为上起到重要作用。如果员工知道 自己的哪些行为得到奖励、哪些得不到奖励反 而是惩罚,从而明确知道自己的哪些行为会在 收入上得到体现,那么员工在日常工作时,就会 有的放矢,主动规范或调整自己的行为,为企业 创造更多的价值。 1 14企业薪酬体系缺乏激励性 企业在对薪酬的功能理解上常过于偏颇, 只注意到薪酬的保健功能,而忽视了薪酬的激 励功能。不管工作中贡献多少“,上班拿钱”已 成为天经地义。而奖金相当程度上已失去了奖 励的意义,变成了固定的附加工资。工资制度 没有充分与个人绩效挂钩,缺乏应有的激励。 在传统的薪资制度中,定人定岗、定岗定薪 己成为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要想突破以前的工 资级别,只有提级,在一个固定的岗位上员工干 得再好,也不能得到大幅度地加薪,唯一奖励只 有以奖金形式发放,在这种薪资制度下员工所 受的激励就是不遗余力地“往上爬”。工龄的增 加意味着工作经验的积累与丰富,代表着能力 或绩效潜能的提高。因此,工龄工资具有按绩 效与贡献进行分配的性质,而我们实行的工龄 工资是等额逐增的调整方法,显然未尽合理。 2薪酬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2 11传统体制的影响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只是整个社会计 划生产和分配的一部分,一切按照计划进行,所 有资源都是由计划调配的,分配中实行平均主 义“、大锅饭”。尽管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改革,但 是这种体制的消极影响仍然根深蒂固,人们对 于拉开员工收入之间的差距有抵触情绪,这也 是部分国企薪酬改革比较困难的重要原因。另 外,政企不分,尤其是在国有企业,政府对企业 薪酬管理的干预过多,使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 和薪酬管理上放不开手脚。 2 12人力资源系统不完善 2 1211企业没有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在一些规模较小、管理不规范的企业,受企 业文化或高管人员的主观影响,不重视薪酬管 理,员工薪酬仅仅被看成是一项财务支出,而进 行简单的规定与发放,谈不上管理。而另一种 情况是虽然很重视薪酬但其他环节缺位,员工 薪酬管理要做到科学、合理、有效,就必须建立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多个环节的有效运作 的基础上,缺少某些环节,就根本谈不上有效的 员工薪酬管理,或者说根本无法进行。在这一 点上,企业容易存在的问题就是:忽视工作分析 和职务评价,或绩效考核缺位,使薪酬失去其公 平、合理的基础。 2 1212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与薪酬有关的环节不 合理 有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但某些与薪 酬及其有关的环节不合理在目前企业较为常见 的有:(1)职务评价系统不规范。表现在:①许 多企业对职位的评价往往陷入对具体从事该职位工作的人的评价,而非职位评价。②在评价 标准及各项指标的设立上往往不能反映职位职 责。③职位的工资不能正确反映职位价值的大 小。④考核对象为员工,而不是员工的工作表 现。(2)考核标准不明确或不规范,如考核指标 不能被量化、与岗位脱节或过于复杂不能被测 量等。(3)考核过程不规范,受考核人员主观因 素的影响较大。常见的有:以偏盖全;类己效应 (对跟自己的某一方面相类似的人有偏爱而给 予较有利的评估);近因效应(不久前发生的事 件影响较深,认为这便是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 件或行为,当作被评者的一般特征,较久远的事 则忘记或忽略了)。人事管理制度中的种种缺 陷大多来自考核的主观性与片面性,其结果势 必影响考绩的可信度与效度,不能体现出公正、 公开、公平。(4)考核后没有及时的沟通与反 馈,对员工工作中的成绩和失误没有给予及时 肯定和纠正,导致员工不满。 2 13缺乏薪酬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 我国有些企业己充分认识到薪酬管理对于 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的重要作用,但是他们在 如何将先进的薪酬理论转化为适合本企业特点 的可操作的制度方面,缺乏专业知识、技术和人 才,而且原有的薪酬管理方面的工作人员素质 不高,缺乏薪酬设计和管理方面的专业技术和 应用工具,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和工作要求。 2 14企业文化建设不足 不少企业管理层长期以来在思想观念上仅 仅把工资薪酬看作是生产结果的分配,而不认 为薪酬也是一种生产性投入。而且,现阶段的 工资决定主要是根据企业的经济效益,经济效 益好,工资水平就高,经济效益差,工资水平就 低,但是“工资水平仅决定于效益”的最终结果 是工资水平不反映劳动力供需状况,影响劳动 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动。此外,我国企 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所做的努力还远远不 够,没有形成一种有利于员工和企业发展的良 好企业文化。在薪酬问题上以及在其他关系企 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上,都缺乏企业员工的积极 参与和有效沟通。没有体现现代薪酬理念和制 度的企业文化,必然使企业的整体发展受到影 响。 3完善企业职工薪酬管理的对策 3 11薪酬制度与企业战略相联系 薪酬管理的目的是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 标。因此,在进行薪酬系统具体设计之前,企业 要根据自身的不同发展阶段,结合薪酬政策,从 战略层面进行分析和思考,这样才能保证在薪 酬战略指导下设计出来的薪酬系统适合企业发 展。一个良好的并具有导向性的薪酬制度应当 是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并且支持企业战略 的实现,因为薪酬制度能有力地传达这样的信 息:在组织中什么东西是最重要的。薪酬制度 越是支持公司战略的关键成功因素,员工们就 越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评价公司的战略。薪酬制 度与战略之间的统一程度通常决定了战略是否 能够有效实施。与组织战略相一致的薪酬制度 将和企业战略、核心技术、重组资源一样,成为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为企业创造一种持续 的竞争优势。 3 12提供具有公平性和竟争力的薪酬 公平是薪酬实现满足与激励目的的重要基 础,对于通过努力来获得薪酬的员工来说,必须 让他们相信与付出相应的薪酬一定会随之而 来。如果企业未能建立可信度,那么员工对于 薪酬的信任感也将受损,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 将大打折扣。 企业员工对薪酬分配的公平感,也就是对 薪酬发放是否公正的判断和认识,是设计薪酬 制度和进行管理时的首要考虑。在薪酬激励 中,要敢于张扬人才优势,要重点突出“人才优 势是员工薪酬的分水岭”。在企业内部,将薪酬 分配合理拉开差距,首先做好企业内部的岗位 评价和岗位分析,分析岗位工作的复杂性、工作 的难易程度、工作时所需承担的责任以及所需 要的知识和能力、工作态度等来对岗位的价值 进行量化评估,而不是单纯以工龄、学历、职称、 行政级别来进行评估。这也是从根本上解决薪 酬对内公平的关键所在。对外公平性,实际是 指企业本身的薪酬水平与市场薪酬水平、本地 区同行业相似规模的企业薪酬水平、本地区同 行业的市场平均薪酬水平相比较,具有一定的 竟争力,能吸引并留住所需要的核心员工。 3 13把握薪酬信息透明度 秘密的薪酬支付方式只会导致员工的互相 猜测,引起员工的不满情绪。透明化的薪酬支 付才能让员工体会公平。因为\(上接第41页)薪酬管理强调的是薪酬制度必 须公平,而员工对薪酬制度感到公平是有赖于 管理人员将正确的薪酬讯息传达给员工。管理 者将正确的薪酬信息传达给员工,并向员工解 释清楚,可以减少员工作出错误的猜测,并且对 企业的薪酬有正确的认识,了解每个岗位和工 作薪酬确定的依据及其合理性,并保证薪酬分 配的公平和公正,从而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态 度。至于薪酬资料开放到哪一种程度并没有硬 性规定,一般的做法是公开薪级制度和可以晋 升的职级、每一个薪级的起薪点、最高的顶薪点 以及每个职点的薪酬。而个别员工目前的薪酬 数目,可以不公开。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把握 保密或者公开的“度”,也就是说,如何确定企业 与员工之间薪酬信息共享和沟通的“类”和 “量”。企业需尽可能传递薪酬所蕴涵的信息, 表明企业所推崇和鼓励的因素(如资历、生活成 本、岗位、业绩等),这就需要企业强化薪酬信息 的沟通工作。 3 14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性 激励是管理的核心,而薪酬激励又是企业 激励机制中最重要的激励手段,是目前企业普 遍采用的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它相对于内在 激励,管理者更容易控制,而且也较容易衡量其 使用效果,如果能够真正发挥好企业薪酬对员 工的激励作用,就可以达到企业与员工“双赢” 的目的。 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有 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员工所得到的薪酬既是对 过去工作努力的肯定和补偿,也是他们对未来 努力工作得到报酬的预期。在员工心目中,薪 酬不仅仅是自己的劳动所得,它在一定程度上 代表着员工自身的价值,代表企业对员工工作 的认同,甚至还代表了员工个人能力、品行和发 展前景。所以,薪酬激励不单单是金钱激励,实 质上已成为企业激励机制中一种复杂的激励方 式,隐含着成就激励、地位激励等。因此,薪酬 激励能够从多角度激发员工强烈的工作欲望, 成为员工全身心投入工作的主要动力之一。员 工期望通过积极表现、努力工作,一方面提高自 己的工作绩效,另一方面争取薪酬的晋升,在这 个过程中,员工会体验到由于晋升所带来的自 我价值实现感和被尊重的喜悦,从而激发起员 工的工作创造性。客观、公正、合理地报偿为企 业做出贡献的每一个员工,既有利于企业的发 展,又能保证员工从薪酬中获得经济上、心理上 的满足,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苏海南1建立现代企业薪酬制度若干问题[J]1中 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8):8-101 [2]丁世青,李陶1企业薪酬制度改革若干问题[J]1中 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5):14-161
浅析IBM企业的薪酬管理摘 要 吸引、保留和激励员工是当今企业最为关心的主题之一。而完备的薪酬管理体系恰恰能够很好的达到这样的效果。本文介绍了IBM企业的薪酬管理体系,阐述了IBM薪酬管理的实施事例与实施的作用和结果。指出了IBM企业基于绩效的薪酬管理的特点。同时,也指出了薪酬管理中的一些不足以及解决的具体措施。关键词 IBM企业 薪酬管理 特点 措施浅析IBM企业的薪酬管理一、IBM薪酬管理概论IBM公司有令人羡慕的名声,通常被认为是力量、成功和道德的化身。这与他们坚持贯彻道德规范,注重职场作风有着直接的联系.公司一再强调,每个职员的行为要符合高标准的道德规范,现在如此,将来也是如此。IBM的座右铭是:负你应负的责任;公司的名誉在你的手中;必须按道德办事;公平竞争;合乎道德;追求卓越;从商业实践和法律知识中寻找答案;慎重处理信息;不要自夸;不要欺;公平待人;不做场外交易;严格守密等。而要使员工行为真正得到这样的规范,则必须在企业内形成浓厚的企业文化,以引导员工和指导他们的行为模式。为此,IBM采取了一套独特而有效的薪酬管理体系,以促进企业文化的形成。(一) 企业的薪酬管理体系1.浮动奖金直接与绩效挂钩IBM的薪酬与员工个人的绩效表现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公司内部形成了一种高绩效文化,员工薪酬的高低与绩效的关系很大。其薪酬结构十分复杂,但是经过归纳可形成下列几个构成部分:基本月薪、综合补贴、浮动奖金、各类福利计划等。其中的基本月薪是对员工基本价值、工作表现的及贡献的认同;浮动奖金直接与PBC绩效考核的结果联系,在计算个人业绩部分时,不同的PBC结果将按以下不同比例计算,PBC1:150%;PBC2:100%;PBC3:80%;PBC4:0%。对于PBC成绩优秀的员工,下一年度基本薪金会得到较大幅的调整,以此类推,较低的PBC成绩对员工的升迁和涨薪都不利。图表 2 IBM员工薪酬构成图2.可变薪酬比重的安排不同级别的员工浮动奖金占个人薪酬的比例也不同,总体的来说,高级别的员工风险性收入占到的比重较高,而基层员工的固定月薪占个人收入的比例更大。这也是激励高级员工承担更大责任的举措。3.市场化与人性化的结合IBM的基本月薪由市场驱动。市场化的基本月薪使得员工更有危机感,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与绩效挂钩的奖金制度也给员工的薪金一个很大的上升空间,激励员工改善自己的绩效。与薪酬结合的各种福利计划,给员工以人性的关怀。如住房资助计划,在为员工缴纳了住房公积金之后,IBM公司会向员工的个人账户存入一定的补助,资助员工尽可能在短时间内靠自己的能力解决住房问题。(二) 薪酬管理的具体实施措施1.奖励对产品创新和生产过程的改革。基本薪酬水平以市场为基础,建立以顾客满意为基础的激励工资,鼓励员工在新的生产流程中大胆创新,缩短从产品设计到顾客购买产品之间的时差,同时,这种薪酬战略也支持着公司产品和服务领先转向大众化的pc机研发策略的经营战略。2.提高可变薪酬比重,重视竞争对手分析,提高生产力注重效率。IBM重视系统控制成本和工作细分,注重对竟争对手的劳动成本、技术创新成本、操作成本的分析,精心研究操作流程,通过各环节节省成本的方法来控制成本改革生产效率。3.以与顾客的交往为依据评价工作和技能。建立灵活的工作描述机制,强调取悦顾客,按顾客满意度来支持以顾客为核心的战略,注重与顾客的密切关系、售后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市场灵敏性和反应速度。4薪酬的战略性和沟通性得到认可。组织的财务结果、产品服务、客户、市场份额、营销以及质量等方面的特定战略目标成为公司制定薪酬方案以及进行薪酬沟通的重要基础;薪酬计划可以根据组织特定的经营状况以及所面临的人力资源挑战来进行及时调整。另外,薪酬问题是沟通的主要内容,公司以薪酬为载体将组织的价值观、使命、战略、规划及组织的未来前景传递给员工,界定好员工在各因素中将要扮演的角色,从而实现企业和员工之间的价值观共享和目标认同。(三) 薪酬管理实施的作用和效果1.员工的绩效得到改善。从薪酬管理的角度来看,较高的薪酬水平有利于吸引知识和技能水平较高的员工;以技能和能力为导向的薪酬体系和报酬方式有利于激励员工不断增强自身的能力和素质;灵活的薪酬体系有利于员工在企业内部的调动和轮换,从而帮助员工在组织内部找到最适合自己从事的工作;强调绩效的薪酬政策有利于员工采取对企业有利的行为等等。2.研究开发的转变。创新研究是保持企业技术领先、产品和服务领先、市场业务领先的根本动力,而这一动力的发挥程度取决于企业对研究开发人员的薪酬政策。为了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IBM公司对创新研究制定了相宜的薪酬政策:一是管理激励计划,即从投资回报率(每股收益)着眼激励;二是全面调整股票期权计划,即增加关键人才的持股数;三是针对性的现金回报策略,即对开发新产品、设计新流程的优秀人才的现金奖励。3.业务增长和财务贡献。自1992年变革开始到1996年的四年中,公司把新薪酬战略和新战略的管理流程贯彻到各个方面。IBM在全球拥有雇员26万,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6年的全球营业收入超过800亿美元,它以超前的技术、出色的管理和独树一帜的产品领导着全球信息工业的发展,保证了几乎所有行业用户对信息处理的全方位需求。二. IBM基于绩效的薪酬管理的特点1、IBM的工资与福利项目有如下内容:(a)基本月薪:是对员工基本价值、工作表现及贡献的认同。(b)综合补贴:对员工生活方面基本需要的现金支持。(c)春节奖金:农历新年之前发放,使员工过一个富足的新年。(d)休假津贴:为员工报销休假期间的费用。(e)浮动奖金:当公司完成既定的效益目标时发出,以鼓励员工的贡献。(f)销售奖金:销售及技术支持人员在完成销售任务后的奖励。(g)奖励计划:员工由于努力工作或有突出贡献时的奖励。(h)住房资助计划:公司提取一定数额资金存人员工个人账户,以资助员工购房,使员工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用自己的能力解决住房问题。(i)医疗保险计划:员工医疗及年度体检的费用由公司解决。(j)退休金计划:积极参加社会养老统筹计划,为员工提供晚年生活保障。(k)其他保险:包括人寿保险、人身意外保险、出差意外保险等多种项目,关心员工每时每刻的安全。(1)休假制度:鼓励员工在工作之余充分休息,在法定假日之外,还有带薪年假、探亲假、婚假、丧假等。(m)员工俱乐部:公司为员工组织各种集体活动,以加强团队精神,提高士气,营造大家庭气氛,包括各种文娱、体育活动、大型晚会、集体旅游等。可是,虽然IBM的薪金构成包含了以上诸多因素,但里面却没有学历工资和工龄工资。在IBM,学历是一块很好的敲门砖,但决不会是获得更好待遇的凭证。IBM员工的薪金跟员工的岗位、职务、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有直接关系,工作时间长短和学历高低与薪金没有必然关系。2、IBM公司的薪酬发放方式:IBM公司采取了与个人承诺计划结果相结合的方式。在IBM,每一个员工工资的涨幅,会有一个关键的参考指标,这就是个人业务承诺计划——PBC。只要你是IBM的员工,就会有个人业务承诺计划,制定承诺计划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你和你的直属经理坐下来共同商讨这个计划怎么做得切合实际。几经修改,你其实和老板立下了一个1年期的军令状,老板非常清楚你一年的工作及重点,你自己对一年的工作也非常明白,剩下的就是执行。到了年终,直属经理会在你的军令状上打分,直属经理当然也有个人业务承诺计划,上头的经理会给他打分,大家谁也不特殊,都按这个规则走。IBM的每一个经理都掌握着一定范围的打分权力,他可以分配他领导的那个Team(组)的工资增长额度,他有权力决定将额度如何分给这些人,具体到每一个人给多少。IBM在奖励优秀员工时,是在履行自己所称的高绩效文化。3、IBM的个人业绩评估计划从三个方面来考察员工工作的情况:第一是win,致胜。胜利是第一位的,首先你必须完成你在PBC里面制定的计划,无论过程多么艰辛,到达目的地最重要。第二是Executive,执行。执行是一个过程量,它反映了员工的素质,执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过程监控量。最后是 Team,团队精神。在IBM埋头做事不行,必须合作。IBM是非常成熟的矩阵结构管理模式,一件事会牵涉到很多部门,有时候会从全球的同事那里获得帮助,所以团队意识应该成为第一意识,工作中随时准备与人合作。4、IBM公司还为员工就薪酬福利待遇问题提供了多种双向沟通的途径:如果员工自我感觉良好,但次年初却并没有在工资卡上看到自己应该得到的奖励,会有不止一条途径给你,让你提出个人看法,包括直接到人力资源部去查自己的奖励情况。IBM的文化中特别强调Two way communication——双向沟通,不存在单向的命令和无处申述的情况。IBM至少有四条制度化的通道给你提供申述的机会。(a)高层管理人员面谈(Executive Interview)。(b)员工意见调查(Employee Opinion Survey)。。(c)直言不讳(Speak up)。(d)申诉(Open door),IBM称其为“门户开放”政策。即使是到了离职面谈的阶段,IBM也不放弃解决薪酬方面问题的努力。5、IBM的薪金保密制度:IBM的薪金是背靠背保密的,薪金没有上下限,工资涨幅也不定,没有降薪的情况。如果你觉得工资实在不能满足你的要求,那只有走人。如果因为工资问题要辞职,IBM不会让你的烦恼没有表达的机会,人力资源部会非常惋惜地挽留你,而且跟你谈心。IBM会根据情况,看员工的真实要求是什么,一是看他的薪金要求是否合理,是否有PBC执行不力的情况,如果是公司不合理,IBM会进行改善,公司对待优秀员工非常重视。第二种情况是看员工提出辞职是以增资为目的,还是有别的原因,通过交谈和调查,IBM会让每一个辞职者有一种好的心态离开IBM。三. IBM的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一)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考核的区分度不大各被考评者之间的总体考核结果差距不大,且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产生的原因可能有:(1)趋中效应。它指的是考核者可能对全部被考核者做出既不太好也不太坏的评价。 特别是在同级的评价和对资深的老员工的评价。(2)主观差异。因为绩效考核直接关乎员工的薪酬,而有的部门为了避免差异太大,故意放松评分标准。(3)部门间不公平。公平的标准是相对的,不同部门经理对员工的要求不一,有的严厉,有的则比较宽松,从而导致部门间的差异。2.考核结果申诉审查结果不严这里指出的并不是员工没有申诉通道,而是员工向直属主管申诉后,通常会得到绩效考核结果的提高。不排除员工的越级恶意申诉或者是无理申诉,会占用公共资源。浪费人力资源部门的精力。3.匿名评价的固有缺点员工互评中,匿名评价会使恶意评低分,公报私仇的现象存在。因为评价者不用对结果负责,而被评价人的切身利益又与此密切相关,所以这样监督缺失的评价可能有失标准。与此同时还存在着另一种情况就是事先串通,相互评高分。这样的问题在征求少数人意见时,会更为凸显。4.不存在降薪的可能在IBM企业内,没有降薪的情况,也就是说,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员工的工资水平,但员工有可能会产生安于现状的情况,因为他不用担心自己的薪酬会有所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本身有惰性的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二)薪酬管理中应采取的措施针对上文中涉及的IBM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下可采取的措施:1、拉大考核的区分度(1)加大对员工的宣传与教育,尽量避免趋中效应。有些员工可能考虑到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产生从众心理,导致趋中效应,但是评价均采取匿名方式,故员工只需按客观情况进行评价即可。(2)部门不可放松评价标准。绩效考核直接关乎员工的薪酬,客观实际的评价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果有的部门为了避免差异太大而故意放松评价标准,则会引起员工的不公平的心里,不利于工作的进展。(3)企业应明确评价标准,不能由于个人的要求而产生部门间的和个人的差异,尽量做到公平公正。2、对考核结果申诉严格审查对考核结果申诉事件进行调查,排除员工的越级恶意申诉或者是无理申诉。同时加强对员工的教育与培训,提高员工的个人素质与综合素质。3、增加评价人的人数,降低匿名评价的缺陷员工互评中,增加对个人评价的人数,尽量避免事先串通或公报私仇的现象。提高员工个人素质。虽然采取匿名方式,但评价结果采用可追踪模式,即被评价人无法得知具体哪个人对自己的评价,但评价人必须为自己的评价负责。4、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由于企业采取了不降薪的方式来激励员工,那就要求企业能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员工,按照员工自身的具体情况为他们定薪酬,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克服惰性。这也对企业的管理层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本科院校薪酬管理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有其特殊性,课程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关于课程改革的研究一直都是热点和难点问题。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模块之一,也是该专业的主干课程。鉴于多年的教学思考,本文就应用型本科院校薪酬管理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薪酬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工作内容之一,有些企业甚至将薪酬管理纳入到企业战略之中,科学合理有效的薪酬管理制度不仅有利于员工稳定、激发工作积极性、提高绩效,而且有利于企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增强企业竞争力。薪酬管理课程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模块。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又要培养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尤其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将更加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然而,在当下的薪酬管理课程的定位、课程设计、教学方式、实践教学等诸多环节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也是本文思考和探讨的出发点。
1薪酬管理课程教学的现状与不足
目前,薪酬管理课程是各级各类学校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薪酬管理是一门既注重理论又重视实务操作的课程,应用性很强,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要求,尤其是纯理论、满堂灌已经严重与应用型本科教学方式不相适应了。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的兴趣在前阶段较大,随后会慢慢减弱,逐渐感觉到学习知识的枯燥乏味,即使跟未来职业密切相关,也仍然无济于事。因此,对该课程的教学设计尤为重要。
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严重脱节
薪酬管理课程的性质决定其具有实践性极强的特点,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具体实际的操作方法。薪酬管理这门课程的很多知识点仅仅靠单纯的记忆和理解是不够的,还要在实践中反复锻炼,才能比较熟练的掌握和运用。但是,实际上实践教学的课时在教学计划中所占比例非常小,基本上只有一周的校内模拟实训,缺乏企业实习实践经历。受惯性思维影响,在课程教学中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而较多理论又过于复杂,脱离了实践需要。学生们对薪酬管理课程的认识过于片面,认为薪酬管理就是公司内部关于考核、工资、核算、表格制造等,而缺乏对这门课程的深入研究与分析,进而导致教学过程枯燥乏味。
教学方式方法单一
大多数高校采取的是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有时结合视听法讲授,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应的视频展开教学。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只是单纯地听课,传统的理论讲授虽然可以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但大量实践证明效果并不理想。因为过于注重单纯的课堂讲授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缺乏主动思考和实践操作能力,无法掌握现代企业所需的技能,也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宗旨不相适应,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考核方式无法体现教学培养要求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很多理论课程的考核方式由平时成绩(考勤和作业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大部分组成,根据课程的性质成绩比例有4:6、3:7、2:8三种,考核方式有开卷和闭卷两种。而薪酬管理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相对偏重理论,自然是闭卷考试,二八开,试题是由课程任课教师从布置的作业或者书本讲过的内容中选择考点,所以闭卷考试存在“划范围,圈重点”现象,学生强制性地记忆知识点应付考试,考试完之后往往感到收获甚少,“60分万岁”的心态较普遍。闭卷考试最大的弊端在于不能把实践教学内容有效地纳入考核范畴,这与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目标不符。采取试卷的测试方法虽然能够衡量出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但是无法考核出学生掌握薪酬设计与管理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与企业对薪酬管理人员的要求相脱节。
2薪酬管理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基于社会发展、企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各高校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由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学校教学资源的不同,各高校的专业课程教学开展工作各有差异性,所以造成薪酬管理课程存在问题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
课程教学内容不能及时适应社会需求
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再仅仅局限于本专业的知识和能力,但高校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没有及时变化,仍然以理论素养为主导,学生接受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大大落后于社会需求,一本教材沿用多年的现象也比较普遍。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的薪酬管理课程,任课教师由于种种原因考虑,一旦选定某种教材就会使用多年,课件和知识内容也很少更新,与社会现实需要有些脱节。薪酬管理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发展非常迅速,所以传统的以教材为主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很好满足实际需要,以至出现老师课堂讲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根本用不上或已经被淘汰的现象。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应用能力提升乏力
虽然近年来各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大了校企合作、产融结合的力度,对于工科专业来说效果凸显,但对于很多商科专业来说实习实践仍然是硬伤,虽然有些现场参观,很难有真正的.实践机会,只能看到些皮毛,俗话说“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虽然校企合作签约了很多单位,很多只是停留在协议的层面上,没有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所以很多时候只能通过校内模拟实训来弥补实践环节的不足。而薪酬管理这门课程既要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更应该多些机会参与实践,仿真模拟固然重要,但缺乏真实的情景刺激,效果也是要大打折扣的,关于薪酬管理的很多细节问题还是一知半解,如薪酬战略也只能停留在概念上。
教师缺乏企业经历实战经验不足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是高级应用型人才,这就客观要求课程讲授要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但是目前本科院校任课的教师很多是从学校毕业后再到学校任教,企业工作的专业经历空白,显得理论有余而实战经验不足,于是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倾向于理论教学,虽然,现在很多学校鼓励老师利用寒暑假深入到企业中任职锻炼,也请一些企业高管或技术人员来学校指导实践,但很多时候是走马观花,效果不佳,这些都是摆在现实中的难题。另外,薪酬管理由于是专业核心课程,难以处理好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学时分配的问题,偏废任何一个都不是好的选择。
3薪酬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人才的培养应注重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将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专业领域具体的操作技能。鼓励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工作,加大产融结合、校企联合力度,打造综合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初期可以与一些本土化的大型企业开展合作,以顶岗实习等方式轮流让学生进驻企业,参与到实际工作中,既可以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也可以了解生产一线的情况,既可以学习企业规范管理又可以培养职业素养,理论与实践真正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的后期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初创型的公司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健全的公司,学生可以通过前期培养的实践能力,对企业的薪酬制度进行诊断,并提出一些改革的方案和措施,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优化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薪酬管理课程内容要体现与时俱进的先进理念,任课教师应该根据现代企业对薪酬相关工作的岗位职责优化课程内容,为学生讲授具体实际的专业知识,以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教师可以从企业或者往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从事薪酬相关工作的毕业生获取有关薪酬相关的工作岗位和其工作职责,梳理其工作流程,提取其典型的工作任务,任课教师要根据薪酬相关工作的流程和其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教学目标,让学生有清晰的薪酬管理课程学习目标。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和案例分析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验式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增加研究性专题环节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在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设置研究性专题,可以加强学生对薪酬管理的认识,同时为毕业论文设计做好准备。具体流程是由教师给出题目及相应的参考文献,学生通过大量浏览文献、制作幻灯片、课堂展示及课堂答疑。该环节也计入期末考核成绩,考核学生个人实践操作能力。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注意与其他课程的衔接,如招聘与选拔、绩效管理、培训与开发、员工关系等课程,让学生能从系统的角度理解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手段多样化注重能力培养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加大实习实训的硬件软件建设,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建设人力资源实训室,购置薪酬管理的教学软件,增加实训课时比例,加大薪酬设计、薪酬计算等操作性环节力度。对于理论性知识的传授,除采用课堂讲授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可结合实验教学、社会实践调查、校内科技活动、网络教学平台和文献综述等方法,让学生参与进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多方面了解现实企业薪酬的实施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同时锻炼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薪酬管理是一门实战性非常强的课程,在夯实理论知识的同时,应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发挥好校企合作平台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战机会,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课程改革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孙静,舒昌,梁欢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创新设计——以《薪酬管理》课程为例.教育教学论坛,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