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日本常用汉字字形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日本常用汉字字形研究论文

日本文学指的是以日本语写作的文学作品,横跨的时间大约有两千年。日本文学的论文题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论文的质量高低。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日本文学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日本文学论文题目(一) 1. 日汉否定表达的对比研究 2. 关于中日同形类义词的研究 3. 日本新闻翻译实践与研究 报告 4. 任务型教学法在日语专业语法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5. 浅谈日语寒暄语表现 6. 翻译补偿视角下的《雪国》汉译研究 7. 川端康成小说在中国的翻译·传播和接受 8. 《罗生门》与《鼻子》的汉译本对比研究 9. 日语拟声拟态词的汉译研究 10. 关于日语中“猫”惯用句的研究 11. 从日语教学的角度谈母语迁移现象 12. 从语用学角度对日语会话中省略表达的研究 13. 从语境看日语第二人称代词的隐匿性表达 14. 日本人的集团意识的研究及其 教育 指导 15. 日语外来语的特征及其教育指导 16. 关于日语教育中日本 文化 导入的考察与教育指导 17. 《伊豆的舞女》中文译本中拟声拟态词的翻译 18. 试论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19. 中日同形异义四字 成语 的对比研究 20.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中日 广告 语言对比研究 21.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中日流行语的对比研究 22.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影视翻译中的运用 23.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产品 说明书 翻译 24. 从《探求中国的山水》汉译本看游记类文本的翻译策略 日本文学论文题目(二) 1、语言类型学视野下的日汉语序对比研究 2、现代日语可能表达研究 3、现代日汉情态对比研究 4、中日同形异义汉字词研究 5、汉日动物词之国俗语义对比研究 6、日语拗、长、拨、促音与中古汉语音韵对应规律研究 7、司马辽太郎咱歴史小说研究 8、中国高校日语专业学生格助词使用的影响因素研究 9、韩日语助词共现对比研究 10、新中国日语高等教育历史研究 11、日本近代言文一致问题初探 12、韩日越汉字本土化过程研究 13、汉、朝、日同形异义汉字词对比研究 14、韩日禁忌语对比研究 15、汉日比较视野下的汉语对比对生性研究 16、汉日隐性性别词语对比研究 17、日语复句句式变化研究 18、中国高校日语专业学生中日同形 近义词 产出难易度影响因素研究 19、明治以来的日本汉字问题及其社会文化影响研究 20、日语多义感觉形容词的语义分析研究 日本文学论文题目(三) 1. 中日色彩语「青」侦娭偡傞対照研究 2. 中日同字词比较研究 3. 关于日语被动句和汉语“被”字句的对比研究 4. 现代日本语感情表现研究 5. 从《伊豆舞女》中文译本看翻译的跨文化交际行为 6. 《源氏物语》和歌汉译研究 7. 关于中日色彩词的对照研究 8. 中日惯用语中动物隐喻的对比研究 9. 中日耻意识及其在言语表达上的体现 10. 惠普日语客服的翻译实践报告 11. 关于低碳增长的日语学术论文翻译实践报告 12. 「逼傛偮偲」的暧昧性及其原因 13. 中日翻译中的语言文化差异与信息再现 14. 时尚类杂志文本的日译汉翻译实践 15. 新闻类稿件的翻译策略研究 16. 关于日语中食感表达的研究 17.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日语中以“心”为中心的惯用句意义 18. 文学作品中人物描写的翻译技巧探究 19. 星新一小说翻译实践中翻译技巧的应用 20. 太宰治《人间失格》汉译本的比较研究 21. 对加译和倒译技巧的研究 22. 日汉翻译技巧-加译在实例中的运用和分析 23. 日译汉实践报告-《日本人和中国人这里不同》中常用翻译 方法 的应用分析 24. 日语长句的翻译方法-《日本人与中国人这里不同》翻译实践报告 25.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日译汉 句子 结构调整 26. 常用翻译技巧的应用 27. 日语中“手”的概念隐喻意义研究 28. 基于跨文化交际理论下的中译日分析 猜你喜欢: 1. 日本文学论文选题 2. 日本文学的相关论文 3. 浅谈日本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4. 日本文化毕业论文优秀范文 5. 文学论文题目大全 6. 日本文学方面的论文

这些内码相同的汉字会自动转换的  没有问题 你可以看下日文系统下实际看到的效果  书字因为日文里不存在 所以看上去字体都不同 其他文字都是正常转换的

你用日文输入法输入的中文假名肯定不会错的

汉字音形义的研究论文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的精髓,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炎黄子孙用汉字书写过无数不朽的篇章。每一个汉字都具有其独特的意义和魅力,而在这千千万万的汉字当中,我唯独对“好”字情有独钟。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汉字 作文 议论文 6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汉字作文议论文600字1

汉字流传千百年,中华 文化 传承千百年,汉字中的横竖撇捺,都工工整整地跳入了田字格中。

我爱汉字,爱它的一切。她带给了我光明与美妙,她让我们懂得了交流,让我们学会了文明。汉字之美,在于形,音、意。形美如画,音美如歌,意美如诗。

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由瘦弱纤细的甲骨文到浑圆质朴的铭文,再到遒劲凝重的大篆,然后到曲折婉转的小篆,最后到横平竖直的楷书。每一笔都如诗如画,篆写着百年的变故;每一画都如风如雨,续写着千年的辉煌。汉字的形,有如苍山的雄伟,有如流水的婉转,有如小草的精致,每一笔精心布局,笔锋尖锐,如中国人一样,方方正正,挺立不屈。

汉字的音,韵律和谐,美妙动听,有如军歌的坚定,有如宋曲的宛转,有如山歌的淳朴。每一音细细定制,抑扬顿挫,有如中国巨人发出的声音一样,雄浑有力,又如琴瑟和鸣一样宛转悠扬。

汉字的意,有如诗歌的悠长,又如话语的干脆。每一意细细琢磨,意义精确,内涵丰富。有的表达游子对家乡炽热的想念之情;有的表达儿女对父母舐犊之情的感慨;有的表达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携一朵落红,便可用这美妙的汉字写出千古佳句;经一场风雨,便可用这美妙的汉字写出千古名传。汉字就是这么神奇啊,通过千变万化的组合,便可组成美文。

汉字像一个个精灵,带给了我们生机与活力;汉字像一滴滴雨露,带给了我们心灵的润泽;汉字像一朵朵小花,带给我们美好与向往。

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我愿带上一缕芬芳,体会一缕清香;我愿拿起一支笔,体会汉字之美,传承中华精粹!

汉字作文议论文600字2

“退一步海阔天空。”轻轻翻开书页,清香便伴随着这行字出现,我独倚在窗前,细细品味着这句话。

去年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更是突出了“退”的重要性,如果当时公交车司机或那名乘客退让一步,那么一切都将变得风轻云淡,也不会酿成一场悲剧。

当救援人员救援其中一个小男孩时,安慰她说“不用怕,我们送你回家。”这句话触动了多少人内心最柔软之处,也让人引发思考:如果其中一人退让了一步,另一人也就会不计前嫌的,那么还会有那么多人白白丧命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月光下,品读元亮。的诗,不知不觉中懂得了“退”。

陶元亮在官场失意后,并没有执意去争功名,而是选择了隐居田园,更符合他自由的本性。有时候会想:如果陶渊明没有退让,留在官场呢,或许这世上便会少了许多佳诗,许多名句将不复存在了。

每次读到《饮酒》时,总是不禁感谢与敬佩起陶渊明了,他的那一步“退”,“退”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

公交车上,哥哥坐到了一个座位上,看到了一个爷爷上车连忙起身让座,不料一个小伙子找准时机抢先一步坐了上去。哥哥十分生气,准备去找小伙子理论一番,那位爷爷却拉住了他的手,说:“不急”,哥哥很是不解?此时一阵议论声,在车内传开,纷纷指责那个小伙子,一位阿姨还 教育 自己儿子,千万不要学那个小伙子一样,小伙子被说的脸上青一阵红一阵的,不好意思地起身让老爷爷坐下。

“瞧,轻人,这就是退的力量,如果你上去争论那个小伙子非但不会认识到错误,还会变得气愤,那时可不好喽。”

“退一步,海阔天空。”我轻轻默念这句话,静静合上了书。

汉字作文议论文600字3

奇妙的汉字,一笔一画都蕴含着道理。有时候,我真的很佩服我们的老祖先,他们总是创造出让我们后人叹为观止的精神财富。

今天,我就来介绍一个有趣的汉字——“聪”。

你知道“聪”代表着什么吗?又知道它为什么代表这个意思、为什么这样组成吗?如果你不知道也没关系,待我来帮你解开这些谜。

很多人都知道,“聪”是智慧、聪明、机灵的意思,那么,它为什么是这个意思呢?那还要细细地把它拆开来看看。

首先,我们看到“聪”的左边是一个耳朵的耳字,耳朵是用来干什么的呢?没错,是用来听东西的,看来,想要聪明,第一点就是要认真听讲,学会倾听!

我们再看到“聪”的右边,一眼看过去,是个总字,但再细细的看,就会发现,它是由两个点,和一个口,一个心组成的。

最上面的两个点,象征着我们的眼睛。都说眼睛是窗户,透过窗户,我们可以了解到许多有趣、没有见过的东西,所以,在生活中,认真观察是必不可少的。

接下来就是“口”啦。我们用眼睛看到了、用耳朵听到了许多知识,还要学会用嘴回答问题,开口去讲,将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灵活运用;不仅如此,口还能运用到读书上面,使自己说话更加流利,与别人交流更加顺畅,语调更加优美。

最后的、也是最为重要的心。这个心的意思是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认真、用心,否则事情就做不好;而且,我们学到了知识,要把它牢牢地记在心里,不然,久而久之就会忘掉。所以,“心”是必不可少的。

耳朵听着点儿,眼睛看着点儿,嘴里说着点儿,心里记着点儿,这人呐,可就越来越聪明了!这四点,缺一不可哟!听了我的介绍,你是否将“聪”的含义了解清楚?又是否开始对汉字感兴趣了呢?

汉字作文议论文600字4

中华历史悠悠5000年,汉字的文化也在不断的绵延,直至今日,汉字已经有了4000多年的历史了。我很好奇,汉字究竟是怎样产生的,于是我就在网上查询了关于汉字的 故事 。让我印象上很深的就是仓颉造字。

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只能借助自己身边的物体来记事,有“结绳记事”,“贝壳记事”等 方法 。黄帝时期,有一个叫仓颉的人,他是黄帝的史官,黄帝让他去管辖粮食和牲口的数量,所以仓颉想出了各种办法来应付。可随着仓颉要管的事情越来越多,他想出的这些方法也不管用了,这样仓颉很是苦恼。

然而在一次打猎时,仓颉无意中看到了泥土上动物的脚印,他心想:“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动物,那为什么不用一个符号代表一个文字呢?”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记住汉字的笔画,仓颉就将字的形状画成了物体的样子。例如:日字像一个圆圆的球,山字像三个连体的三角形,月字就像一个镰刀的头……就这样,汉字产生了。仓颉造字之后,人们一传十,十传百。最开始是甲骨文,又经过一系列的汉字变迁,又有了楷书、隶书、行书、 草书 、篆书。不仅仅是这些,现在汉字与演变出了印刷体,沿用至今。

汉字见证了中国4000多年的历史,同时也将他们记住在了史书上,让更多人去了解历史,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同时,汉字也让如今人们的生活变得更方便了,能让人们看到小说,寓言,童话,可以帮助人缓解压力。

文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汉字对中华人民影响深远,我想让更多的人去了解汉字,去认识汉字。我期待着那一天,我学业有成,让中国的文字覆盖世界每一个角落,被不同肤色的人认识和了解,不仅仅是我们中华儿女——这就是我的心愿。

汉字作文议论文600字5

中国汉字,形体美,意义美。从最简单的字形里,让我既得到欢喜,又可以让我愁!

记得在我们班里,老师有一次在课堂上念了几个同学的作文,正念完了我们班的两三个同学的 优秀作文 ,全班听得津津有味,便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接着,老师又在班里又念了一篇作文。在我一听完作文的开头,心想“咦,这篇作文的开头怎么这么熟悉呢?啊!这一篇作文是我写的。”我顿时欣喜若狂,得意洋洋。“哈,我写的作文被表扬了!”接着,只听见老师读到:“在自然界中,天空有一种飞翔能力特别强的动物,那就是雕圈,它是空中飞行的王者。可是雕圈想成为天空的王者,那么在它出生的时候,就是不断地摔倒,不断地被雕圈妈妈推下悬崖,折断骨骼……”还没读完,班里传来一阵阵讽刺的笑声。原来我在文字中遇到不会写的字就用圆圈代替,而这 文章 里我想要写的是“雕鹰”。这下我可完蛋了,在同学们面前出丑了,我恨不得给自己挖一个大坑,然后跳进去呢!这真是让我愁啊!

汉字如果不认真学,就会挨批评,但是汉字也让我欢喜。

记得一个中秋的时候,老师在班里给我们玩了一个看图猜迷语的游戏。接着,大电脑上出现一个“知”,和半个“解”字,这半个“解”字上面还有一个问号?于是同学们有人说:“全知半解。”有的说:“半知半解。”还有的说:“”全知不解”等等。可是老师还是连续摇头。然而,我沉思良久,立马举手站起来说了一个“一知半解。”老师就对我大声的说了一个“对”字。这时,全班同学都响起了掌声,对我刮目相看。

看,中国汉字真是让我欢喜,让我愁!

字理识字教学中处理形义关系的思考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时下频频出现在课堂中的曲解形义的误区的分析,提出了在运用字理识字教学法进行识字教学时,教师应树立据“理”识字意识、循序渐进意识、适用性意识,灵活选择据“理”联想、编字理谜、拆解构件编故事等教学方法,准确地处理汉字的形义关系,以真正落实识字教学目标。

关键词:曲解 形义关系 字理识字教学 教学意识 教学方法

识字教学是小学中低段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广大教师为提高识字教学效率而绞尽脑汁。随着研究的深入,字理识字教学法应运而生,且已自成一派,颇具影响力。字理识字教学法是依据汉字的组构规律从汉字形与义、音的关系着手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 它依据字理解析汉字的形义与音形的关系。目前,在趣味识字理念的指引下,字理识字教学法在运用中出现了教师随意曲解汉字形义关系的误区,即教师根据字理析形索义时,因对字源随意解说而扭曲了汉字的形义关系。

曲解形义的识字教学在课堂里频频出现。如有“乌”字的教学。老师从熟字“鸟”入手,然后这样引导:鸟失去了眼睛, 眼前就一片乌( 漆) 黑。“乌”字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为:“孝鸟也。”这是它的本义。孝鸟即乌鸦,因为它有一身黑色的羽毛,后又引申为乌黑。又如全国知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上《卧薪尝胆》的教学片断:

师:( 画“女”字的象形文字) 这是什么人?

生:这是女人。

师:( 再画“奴”字的象形文字) 尽管女人已经很听话,很温顺了,男人们还是用一只大手一把抓住女人, 想打就打, 想骂就骂。这样的女人就是“奴”。

“奴”字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为:奴婢皆古之罪人也,周礼曰,其奴男子入于罪隶,女子入于舂藁,从女从又。这里的“又”是指手也,手持事者也。可见,“奴”的本义不仅仅指女子,是泛指古人所谓的罪人。虽然薛老师试图通过展示“奴”字的古文字形,让学生了解它的本义,但他因顾形思义而犯了缩小字义的错误。

这种曲解汉字形义的识字教学已经招来许多专家学者的批评声浪。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苏培成在《识字教学不要勉强谈字理》一文中指出,人们依据其现代字形,凭生活经验想象,并推断其字义的字理识字教学是不正确的。它的伪科学性不仅会误导学生,还会糟蹋汉字文化的内涵和影响汉文化的传承。但不可否认,这种让汉字文化“失真”的识字教学确实取得了较好的识字效率。曲解形义识字教学的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引起了笔者的思考:面对这种曲解现象的伪科学性,教师应该建立科学准确的汉字形义关系,而中低段学生学习生字时,无法辨析字理的准确性,所以关键在于教师的教,那教师应该树立哪些教学意识?建立汉字形义关系进行识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用哪些方法建立形义关系来提高识字效率?下面就从教学意识和教学方法两方面展开论述。

一、教学意识

(一)据“理”识字意识

汉字具有构形理据, 它“指汉字构造时每一个部件, 乃至每一个点画被采用、被按某种程式拼装的理由和依据。” 在运用字理识字教学法时,教师对汉字形义关系解说的随意性主要原因在于执教时没有对汉字进行科学考证。因此,在处理汉字形义关系时,教师要树立科学性意识。换言之,形义之间的联系要有“理”据。

首先,教师可依照古代汉语中的“字理”(所谓字理,就是汉字的构形理据),探求本义,科学地处理汉字的形义关系,切忌顾文思义。原因有二:一是并非所有的汉字都有字理,甲骨文中有许多字至今未解其谜,有些被认识的字甚至无法说出其理据;二是汉字构形并非一成不变的。从古到今,汉字在构形上经历了简化、繁化等演变。字形变了,或者记录汉字的音义变了,它的构字理据也会随之改变,或承袭字源理据,或理据重构,或理据隐含,或理据丧失。 字理变化后,汉字的形义之间的变化也尾随而至。因此,对汉字形义关系的分析不可望文生义,要进行科学考证。

其次,教师可依照新说文解字中的“字理”,建立合理的形义关系。随着时代的改变,有些汉字的本义与现代生活的差距越来越远。这势必给学生理解汉字的形义关系带来重重障碍。汉字的形义关系是否可以与时俱“新”?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殷焕先先生在其《汉字三论》中说道:“新说文解字完全可以提倡,要求是:思想健康,浅而易见,生动活泼,合乎口味……凡有利于识字教学者,不必拒绝。”全国字理识字研究中心副理事长著名特级教师黄亢美先生也认为:只要言之有“理”( 新的字理) ,形义结合,便于形象识记,便可宽以待之,允其成立。 由此可见,汉字的形义关系也可依照富有时代特色的新字理。

总之,教师在运用字理进行识字教学时,要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意识,据“理”处理汉字的形义关系,让学生正确把握汉字的形成规律,准确而真切地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从而创造性地学习汉字。

(二)循序渐进意识

处理汉字形义关系时,首先要“循”造字先后之“序”。在汉字中, 象形字的数量不多, 但它是汉字形成的基础。指事字是在象形字基础上增加符号造成的,会意字和形声字往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象形字或指事字的组合。只要教会了象形字、指事字,再教会意字、形声字就势如破竹了。加上儿童的认知规律总是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因此, 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宜按照先象形、指事字, 后会意、形声字的规律来。 如教学指事字“本”和“末”时,先教什么?教师要认识到这两个字都是根据象形字“木”造出来的,所以先教学生回忆“木”的形义关系,然后教学生认识“本”是在“木”下加一横,表示树根,“末”是在“木”上加一横,表示树梢。如果打乱顺序,先教指事字“本”或“末”,后教象形字,那是对儿童认知规律的本末倒置。

其次要“循”学情之“序”。教材中的识字内容安排并没有严格按照汉字的构字先后顺序,而现在的孩子正处于信息爆炸时代,有许多学前识字经历。因此,在运用字理处理汉字形义关系时,教师要根据学情进行教学。如第一册第二个生字“妈”,由“女”和“马”构成。虽然“女”和“马”两字出现在其后课文中,但是学生在入学前早已认识。根据儿童接受新知识时往往由熟悉的旧知识开始的规律,教学形声字“妈”时,教师可以从象形字“女”和“马”入手。而“桥”、“惜”等字,教材也是先安排认识这些字,其后认识“乔”、“昔”等字。基于学生对“乔”、“昔”等字比较陌生的学情,教师不可先教“乔”、“昔”等字,否则便会加重学生的识字负担。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要“循”学情而教,不可勉强拆形释义。

其三要“循”儿童认知规律之“序”。中低段儿童认识事物需要借助形象事物。在运用字理进行形义关系教学时,宜按先出示形象的字理图,后出示抽象的生字的顺序。如象形字“老”笔者是这样教的:先出示一副手拄拐杖的老人图和甲骨文中的老 ,后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字,并说说原因,再根据学生的理由,适时点拨、解说这个象形图,最后演示“老”的字形演变,出示现代汉语中的“老”。

(三)适用性意识

依据字理分析来进行识字教学并非适合每个汉字。教师在选择教法时,首先要考虑这个汉字是否适合分析形义,倘若依据字理分析形义的教学方式不是最佳选择或者没有意义时,则要另择他法。如教五册第七课中的“考”字,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它是“老”的转注字,本义是“老”,而现代汉语里的“考查、考核”的义项在上古的时候很少用。从中国科举考试的源头--汉代便开始,“考”作为“考查、考核”的这一义项逐渐被广泛运用。而教学时,出示“考”的本义对课文中表示“考查、考核”这一义项的理解并无裨益。显然,教学“考”字选择析形索义的教学法是不可取的。因此,在进行识字时,教师要慎重地考虑使用形义关系教学的适用性。

二、教学方法

教学中,一味地对学生讲求汉字的形义关系比较枯燥,需要添加趣味性和新鲜感以唤起学生的热情,激起学生的识字兴趣,从而体会到识字的乐趣。在处理汉字形义关系时,教师要吸收各种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从而让学生高效地识字。正如贾国均先生所说,只要是有利于提高字理识字效率的各种教学方式,我们都要吸收。汉字形义关系是字理识字的核心,所以字理识字教学法适用于汉字形义关系的教学。但是,因为曲解形义关系的普遍存在,所以,下面就以下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说说如何正确处理汉字的形义关系。

(一)据“理”联想

据“理”联想即依据字理科学地阐释汉字的形义关系,进而通过联想建立形义关系。

今天,教师引导学习者去领会五六千年前先民的造字理据, 有着相当大的历史差距和思维差距。建立汉字形义之间的联想是缩小这些差距的有效方法。识字心理学研究表明,最有效的识字教学就是创设有利于儿童联想的条件。当儿童面对一个具有表意性的生字时, 他的头脑里必然会产生许多丰富的联想。如见到形声字“爸”字,有学生说爸爸有颗大门牙。显然,儿童的联想往往是没有理据的,需要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使用联想法进行教学时,要据“理”加以科学地引导。倘若听之任之,甚至教师也将联想变成臆想,随意建立言之无“理”的联想教学,这不仅损害了知识的科学性,而且影响了下一代对汉字文化的继承。

据“理”联想并非讲求字字循字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有合“理”的发挥,但要把握合适的“度”--以不影响汉字的形义关系为前提。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斯霞这样教学“蚓”字:在释义时,她解说“蚓”的字义是虫;在掌握写法时,她这样引导,蚯蚓的身体有时是弯弯曲曲的,像一张弓,有时又很直,像一条线,所以“蚓”字是“虫”加“弓”加“│”。对“蚓”字的教学,斯霞老师先准确释义,然后在不影响字义的前提下,把表示声部的“引”当会意用,让学生形象识记字形,从而建立形义之间的联想。这种形义关系的联想方式既让学生形象地识记了字形,又准确地理解了字义。

(二)编字理谜

教学中,给汉字编字理谜即据“理”给汉字编形义关系的字谜是一条有效的识字途径。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记忆心理学研究证明, 材料本身有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 而我们主要依靠对材料内在意义的理解而进行的意义识记的.效果, 要比材料本身没有多少内在联系, 主要依靠按材料前后顺序的多次重复而进行的机械识记好得多。汉字的形义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编字理谜让学生扎实地掌握汉字的形义关系。如:“朝”字,黄亢美先生把它编成“一轮红日升草间,一轮残月挂天边”。《说文解字》里释“朝”即旦也,字谜里所含的意境正是天明日出的写照。这种字谜也是学生识记汉字形义和吸纳文化知识的重要辅助手段。

编字谜是比较流行的识字方法,如“淹”字,学生编成“大水快淹过来了,赶紧打求救电话”。从表面上看,形和义的关系都结合在字里了,然而这种形义关系是生拉硬扯的。因此,教师要进行字理关系的准确性的引导,否则课堂上师生的地位都会变质:学生会由“自主”变成“自流”,教师也会从“主导”变成“不导”。

(三)拆解构件编故事

儿童喜欢听故事,用编故事法进行教学,最易被学生接受。教师可以先准确地拆解汉字的各个构件(构件由形素组成, 是汉字构形的单位, 是直接参与构字并对所构字的构意起直接作用的构形元素。),科学地分析各构件的关系,后根据各构件所含的意思编织合理的故事。如,“本”和“末”可拆解成“木”加“横”,有位老师成功地运用此法来教学“本”和“末”。教师先复习“木”的形义关系,后用各构件创设故事:爸妈送小明一份礼物,留下“木”字的字条。他来到树林里,看到一块写着“本”字的牌子,就知道礼物在树底下。请小朋友说说小明为什么要在树底下找?在学生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随机出示“木”与“本”的字理演示图,进行形义关系的联想,学生掌握了“本”表示树根。老师又问:如果礼物挂在树梢,应该在木牌上写什么字?学生说应该在木上边加横,教师随机出示“末”字。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学生掌握了“本”和“末”的形义关系。

建立形义关系的识字教学法还有很多,教师不能仅仅追求活泼花哨的教学形式, 否则学生的学习只会停留在机械识记层面。教学生字时,教师更应该让学生在轻松而富有情趣的氛围中快乐地接受汉字文化的熏陶,让学生的心灵丰富了,让学生的精神成长了,这样的识字教学才得到了“增值”,也因此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字理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且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若为识记而不顾汉字的形义关系牵强附会地拆解汉字,其结果是违背了字理,不仅难以培养、提高学生正确的识字能力, 而且使学生从小对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认识产生偏差,甚至对其终身学习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运用字理进行教学时,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意识,灵活地运用各种识字方法,准确地处理汉字的形义关系,以真正落实识字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说文解字注》,许慎著,段玉裁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2、《尔雅注疏》,(晋)郭璞注,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3、《汉字古今义合解》,许威汉、陈秋祥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4、《斯霞识字教学艺术赏析》,王轶群,《小学教学设计》,2006年第2期。

5、《字理识字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潘树新,《小学教学参考》,2000年第7、8期。

6、《活用汉字三千,人生风光百年》,扬清,《小学教学(语文版)》,2008年4月刊。

7、《字理识字教学新探》,何丹,《小学语文教学》,2004年9月刊。

8、《字理识字教学法》,贾国均,《中国教育学刊》,1996年第3期。

陈宝国,周会霞。多义词意义间的联系程度对词汇判断时间的影响。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第3期,214-218。陈宝国,宁爱华。汉字识别中的同音字效应:语音影响字形加工的证据。心理学探新,2005年第4期。陈雅丽,陈宝国。儿童句法意识与阅读能力发展的关系。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第4期。王立新,陈宝国,彭聃龄。家庭游戏情境对父婴交流行为的影响,心理科学,2005,28(4):830-832。陈宝国,王立新,王璐璐,彭聃龄。词汇习得年龄和频率在词汇识别中的作用,心理科学,2004年5期,1060-1064。陈宝国。双语双文教学促进学生智力、非智力发展的的研究,心理科学,2004年第1期,97-100。陈宝国,王立新,彭聃龄。汉字识别中形音义激活时间进程的研究(Ⅱ) 心理学报,2003.(5)576-581。彭聃龄,邓园,陈宝国。汉语多义单字词的识别优势效应, 心理学报,2003,5,569-575 。陈宝国。双语双文教学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3期, 63-72。陈宝国。双语双文教学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2年5期,140-144 。陈宝国,彭聃龄。基线选择影响词语认知实验结果的研究, 心理学探新,2002年2期,27-30。陈宝国,彭聃龄。汉字识别中形音义激活时间进程的研究(Ⅰ) 心理学报,(1)1-6。陈宝国,彭聃龄。汉语双字多义词的识别优势效应 心理学报,(4) 300-304。陈宝国,彭聃龄。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及对教育的启示。 心理发展与教育,(1) 52-57。陈宝国。国外第二语言学习的认知理论述评 心理学动态,(1) 19-24陈宝国。双语语义表征的理论与研究方法 民族教育研究, 83-89。陈宝国,彭聃龄。词汇识别中句子和课文语境效应的研究进展,心理学动态,(1)12-16陈宝国,彭聃龄。词的具体性在词汇识别中的作用,心理学报,(4)387-393陈宝国。从联想测验看语义记忆中概念的组织,四川心理科学,陈宝国。柯林斯语义层次网络模型的实验研究, 心理学报,(3) 359-365获奖情况:曾获河北省91-93年度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参与彭聃龄教授主编的“普通心理学”(教材),并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毕业论文日本汉字

日语毕业论文写作格式

日语毕业论文写作格式是怎样的呢?只有了解了日语毕业论文写作格式,才能顺利的开展论文的撰写。欢迎阅读我整理的日语毕业论文写作格式,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1.封面:全校采用统一格式(见附表1),正标题使用3号MSゴシック字居中,副标题使用4号MSゴシック字居中(前加破折号),其他项目使用4号楷体字。

2、开题报告(见附表2)

3.任务书(见附表3)

4.成绩评定表(见附表4)

5.目录:另起页;标题使用3号MSゴシック字,“目录”两字中间空3个汉字字符格;内容使用4号MS明朝字,要求标明页码,每项内容与对应的页码之间要求使用省略号分隔开。

6.中文摘要(含关键词):另起页;标题使用3号黒体字,两个标题各自独占行,居中,“摘要”两字中间空3个汉字字符格,“关键词”三字每两字中间空1个汉字字符格;内容使用小4号宋体字,20磅行距。

7.日文摘要(含关键词):与中文摘要和关键词同页,空2行;标题使用3号MSゴシック字体,两字中间空3个汉字字符格。两个标题各自独占行,居中;内容使用小4号MS明朝字体,20磅行距。

8.正文:另起页;

正文文中标题:正文首页不要论文题目,以一级标题“はじめ”开始;余白:3CM,下同;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4号MSゴシック字,不加粗,独占行,左对齐,末尾不加标点号。一级标题与另一级标题之间空一行;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号相同,独占行,二级标题以下不空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五级标题:标题序号为“①”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其它内容全部使用小4号明朝体,20磅行距。

9.谢辞:另起页;标题使用3号ゴシック字,“谢辞”(不用“あとがき”)两字中间空3个汉字字符格,独占行,居中;内容使用4号MS明朝体,单倍行距。

10.参考文献:另起页;标题使用3号ゴシック字,标题汉字之间无空格,独占行,居中;内容使用小4号宋体字(日语文献使用小4号明朝体),单倍行距。

11.注释:另起页;标题使用3号ゴシック字,“注释”两字中间空3个汉字字符格,独占行,居中;内容使用小4号明朝体字,单倍行距。用以下形式:[注1][注2]等……

12.附录:另起页;标题使用3号ゴシック字,“附录”两字中间空3个汉字字符格,独占行,居中;内容使用小4号明朝体字,20磅行距。

13.封底:另起页,空白。

14、“附表2:”“4号宋体”“行距”等类似的字符是对作者的提示,交稿时须删除。

知识扩展:论文写作过程中日语论文答辩稿

こちらの各位の先生、こんにちわ!私は日本语科の四年生xxxともします、どうぞよろしくお愿いいたします。私の论文のテーマは中日若者の结婚観の比较です。この论文はx先生に指导されて完成できますので、ここで特にx先生に向って深い感谢の気持ちを表して、それに他の先生が忙しところを、私の论文の答弁に参加して心から感谢しております。

社会は発展して、人々の思想もとても大きいな変化が発生して、高い要求、高い品质な生活を求めて、自由を追求する。しかしどんな制限がない自由だったら、人々は婚姻に対してあこがれを満たして、でもとても恐れ慌てる。间もなく婚姻が嫁がせる年齢を议论することに直面して、文章を书く原因は若者をいくつか助けをあげることができるとおもいます。

本论文は四つの部分からなっている。

第一部分は中国の若者と日本の若者の结婚観の特徴、両国に存在する社会现象を简単にまとめる。

第二部分は両国の结婚を绍介する。恋爱観や结婚観の変化の原因を探し。

第三部分は両国の若者の结婚観の优れた点と欠点を通して、共通点また差异、解决本を研究する。

最後に、この论文はたくさんの不足なところが存在して、ご高教を仰ぐ。

翻译:

这里的各位老师,您好!我是日语系四年级的xxx,请多多关照。我的论文题目是中日年轻人的结婚观的比较。这篇论文由x老师指导完成,所以在这里向特别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的心情,并且其他的老师也在忙碌的地方,参加我的论文的答辩从心里感谢。

社会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追求高高的要求,追求高质量的生活,追求自由。但是,如果没有什么限制的自由,人们就对婚姻充满了憧憬,但是很着急。不久就要面临婚姻的年龄,写文章的原因可以给年轻人或帮助。

本论文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中国年轻人和日本年轻人的结婚观的特征,简单地归结两国存在的社会现象。

第二部分介绍两国的婚姻。寻找恋爱观和结婚观的变化的原因。

第三部分通过两国年轻人的结婚观的优秀的点和缺点,共同点又差异,研究解决书。

最后,这篇论文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也存在,请指教。

拓展阅读:日语毕业论文答辩技巧

一、论文答辩——熟悉内容

作为将要参加论文答辩同学,首先而且必须对自己所著的毕业论文内容有比较深刻理解和比较全面的熟悉。这是为回答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就有关毕业论文的深度及相关知识面而可能提出的论文答辩问题所做的准备。所谓“深刻的理解”是对毕业论文有横向的把握。例如题为《创建名牌产品发展民族产业》的论文,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可能会问“民族品牌”与“名牌”有何关系。尽管毕业论文中未必涉及“民族品牌”,但参加论文答辩的学生必须对自己的毕业论文有“比较全面的熟悉”和“比较深刻的理解”,否则,就会出现尴尬局面。

二、论文答辩——图表穿插

任何毕业论文,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用图表表达论文观点的可能,故我认为应该有此准备。图表不仅是一种直观的表达观点的方法,更是一种调节论文答辩会气氛的.手段,特别是对私人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来讲,长时间地听述,听觉难免会有排斥性,不再对你论述的内容接纳吸收,这样,必然对你的毕业论文答辩成绩有所影响。所以,应该在论文答辩过程中适当穿插图表或类似图表的其它媒介以提高你的论文答辩成绩。

三、论文答辩——语流适中

进行毕业论文答辩的同学一般都是首次。无数事实证明,他们论文答辩时,说话速度往往越来越快,以致毕业答辩委员会成员听不清楚,影响了毕业答辩成绩。故毕业答辩学生一定要注意在论文答辩过程中的语流速度,要有急有缓,有轻有重,不能像连珠炮似地轰向听众。

四、论文答辩——目光移动

毕业生在论文答辩时,一般可脱稿,也可半脱稿,也可完全不脱稿。但不管哪种方式,都应注意自己的目光,使目光时常地瞟向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及会场上的同学们。这是你用目光与听众进行心灵的交流,使听众对你的论题产生兴趣的一种手段。在毕业论文答辩会上,由于听的时间过长,委员们难免会有分神现象,这时,你用目光的投射会很礼貌地将他们的神“拉”回来,使委员们的思路跟着你的思路走。

五、论文答辩——体态语辅助

虽然毕业论文答辩同其它论文答辩一样以口语为主,但适当的体态语运用会辅助你的论文答辩,使你的论文答辩效果更好。特别是手势语言的恰当运用会显得自信、有力、不容辩驳。相反,如果你在论文答辩过程中始终直挺挺地站着,或者始终如一地低头俯视,即使你的论文结构再合理、主题再新颖,结论再正确,论文答辩效果也会大受影响。所以在毕业论文答辩时,一定要注意使用体态语。

六、论文答辩——时间控制

一般在比较正规的论文答辩会上,都对辩手有答辩时间要求,因此,毕业论文答辩学生在进行论文答辩时应重视论文答辩时间的掌握。对论文答辩时间的控制要有力度,到该截止的时间立即结束,这样,显得有准备,对内容的掌握和控制也轻车熟路,容易给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一个良好的印象。故在毕业论文答辩前应该对将要答辩的内容有时间上的估计。当然在毕业论文答辩过程中灵活地减少或增加也是对论文答辩时间控制的一种表现,应该重视。

七、论文答辩——紧扣主题

在校园中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往往辩手较多,因此,对于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来说,他们不可能对每一位的毕业论文内容有全面的了解,有的甚至连毕业论文题目也不一定熟悉。因此,在整个论文答辩过程中能否围绕主题进行,能否最后扣题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另外,委员们一般也容易就论文题目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提问,如界能自始至终地以论文题目为中心展开论述就会使评委思维明朗,对你的毕业论文给予肯定。

八、论文答辩——人称使用

在毕业论文答辩过程中必然涉及到人称使用问题,我建议尽量多地使用第一人称,如“我”“我们”即使论文中的材料是引用他人的,用“我们引用”了哪儿哪儿的数据或材料,特别是毕业论文大多是称自己作的,所以要更多使用而且是果断地、大胆地使用第一人称“我”和“我们”。如果是这样,会使人有这样的印象:东西是你的,工作做了不少!

日本文学指的是以日本语写作的文学作品,横跨的时间大约有两千年。日本文学的论文题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论文的质量高低。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日本文学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日本文学论文题目(一) 1. 日汉否定表达的对比研究 2. 关于中日同形类义词的研究 3. 日本新闻翻译实践与研究 报告 4. 任务型教学法在日语专业语法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5. 浅谈日语寒暄语表现 6. 翻译补偿视角下的《雪国》汉译研究 7. 川端康成小说在中国的翻译·传播和接受 8. 《罗生门》与《鼻子》的汉译本对比研究 9. 日语拟声拟态词的汉译研究 10. 关于日语中“猫”惯用句的研究 11. 从日语教学的角度谈母语迁移现象 12. 从语用学角度对日语会话中省略表达的研究 13. 从语境看日语第二人称代词的隐匿性表达 14. 日本人的集团意识的研究及其 教育 指导 15. 日语外来语的特征及其教育指导 16. 关于日语教育中日本 文化 导入的考察与教育指导 17. 《伊豆的舞女》中文译本中拟声拟态词的翻译 18. 试论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19. 中日同形异义四字 成语 的对比研究 20.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中日 广告 语言对比研究 21.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中日流行语的对比研究 22.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影视翻译中的运用 23.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产品 说明书 翻译 24. 从《探求中国的山水》汉译本看游记类文本的翻译策略 日本文学论文题目(二) 1、语言类型学视野下的日汉语序对比研究 2、现代日语可能表达研究 3、现代日汉情态对比研究 4、中日同形异义汉字词研究 5、汉日动物词之国俗语义对比研究 6、日语拗、长、拨、促音与中古汉语音韵对应规律研究 7、司马辽太郎咱歴史小说研究 8、中国高校日语专业学生格助词使用的影响因素研究 9、韩日语助词共现对比研究 10、新中国日语高等教育历史研究 11、日本近代言文一致问题初探 12、韩日越汉字本土化过程研究 13、汉、朝、日同形异义汉字词对比研究 14、韩日禁忌语对比研究 15、汉日比较视野下的汉语对比对生性研究 16、汉日隐性性别词语对比研究 17、日语复句句式变化研究 18、中国高校日语专业学生中日同形 近义词 产出难易度影响因素研究 19、明治以来的日本汉字问题及其社会文化影响研究 20、日语多义感觉形容词的语义分析研究 日本文学论文题目(三) 1. 中日色彩语「青」侦娭偡傞対照研究 2. 中日同字词比较研究 3. 关于日语被动句和汉语“被”字句的对比研究 4. 现代日本语感情表现研究 5. 从《伊豆舞女》中文译本看翻译的跨文化交际行为 6. 《源氏物语》和歌汉译研究 7. 关于中日色彩词的对照研究 8. 中日惯用语中动物隐喻的对比研究 9. 中日耻意识及其在言语表达上的体现 10. 惠普日语客服的翻译实践报告 11. 关于低碳增长的日语学术论文翻译实践报告 12. 「逼傛偮偲」的暧昧性及其原因 13. 中日翻译中的语言文化差异与信息再现 14. 时尚类杂志文本的日译汉翻译实践 15. 新闻类稿件的翻译策略研究 16. 关于日语中食感表达的研究 17.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日语中以“心”为中心的惯用句意义 18. 文学作品中人物描写的翻译技巧探究 19. 星新一小说翻译实践中翻译技巧的应用 20. 太宰治《人间失格》汉译本的比较研究 21. 对加译和倒译技巧的研究 22. 日汉翻译技巧-加译在实例中的运用和分析 23. 日译汉实践报告-《日本人和中国人这里不同》中常用翻译 方法 的应用分析 24. 日语长句的翻译方法-《日本人与中国人这里不同》翻译实践报告 25.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日译汉 句子 结构调整 26. 常用翻译技巧的应用 27. 日语中“手”的概念隐喻意义研究 28. 基于跨文化交际理论下的中译日分析 猜你喜欢: 1. 日本文学论文选题 2. 日本文学的相关论文 3. 浅谈日本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4. 日本文化毕业论文优秀范文 5. 文学论文题目大全 6. 日本文学方面的论文

我是日语系的,今年刚毕业,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中国の影响を受けた日本のことわざ」希望能给你点启发吧。我当初想论文题目的时候也很こまった……

找我吧,200块

汉字研究论文1000字

汉字是中国人的杰作,它的书写要求有一定的标准,最基本的就是笔画正确,间架结构合理。中国人写好中国字应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在今日很多中国人字却写的不好。翻开学生作业,字迹潦草,歪歪斜斜,犹如“草上飞”,甚至缺胳膊少腿,错别字成堆。看部分学生作业犹如看天书,难以辨认,对学生字迹整洁的要求已如同虚设。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对我国悠久文化传统的学习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现代学生生活在一个科技进步的社会, 现代化的科技给人们提供了方便,但却使人们忽略了一些传统文化。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字写的好坏无所谓的情况,“字如其人”,字的好坏可以反映写字人的精神面貌。“心正则笔正”,书以德贵。通过让学生学习写字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有一个具体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热爱祖国的思想及民族自豪感。所以加强写字训练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手段之一。相对学校课程而言,写字教学主要是开发人的右脑,有利于人的左右脑的协调发展。通过对碑贴的临摹和对字的结构、章法的观察,可以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思维能力。写字与语文有密切联系。写字可以巩固识字,辨别字形,了解字义。写字是书法的基础、入门。中国的书法又以汉字为载体,涉及语言、文学、历史、美学等方面,又与音乐、美术相同。从趣味性、知识性的角度给予学生指导,能使学生增长很多知识,达到知识与技能共同提高的功效。用练习探求美,用心领悟美,用手创造美的过程。字的笔画本身就是美的造型。鲁迅先生说:“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还说:“我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所以说,写字教学是美育的有效手段。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面容美丑是先天的,但字写的美却可以靠后天努力而获得。字是人的另一个仪表。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追求高质量的生活。现如今的人们都喜欢在家中挂一幅书画作品以增加点书香,这不仅是装饰,也体现个人的品味,同时更是一种美的享受。过春节时也已不满足于买印刷品,而希望得到书法墨宝。这正是因为除了追求美的享受之外,书法也是一种审美的引导。目前,中国的家庭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中的一部分生活自理能力差,性格较孤僻。调节心理素质、规范行为的好办法之一就是练习书法,可以使学生进入相对静止状态。现在的学生不是不聪明,而是太马虎,不认真,不专心。而练字要全身心的投入,久而久之就可养成严谨认真的好习惯。事实证明,要想写好字必须心静气和,端正姿势,持之以恒。学生最缺少的韧劲与耐力,恰好可通过一笔一画的书写练习来获得,纠正草草了事、粗枝大叶、马虎的毛病,从而养成锲而不舍,精力专注,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好习惯。书法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从而激起学生继承发扬民族传统的决心与信心。写字不仅能启发智力,而且与各学科学习有密切关系。写字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之一。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中,写字就是写修养、写气质、写格调、写境界。学生写好汉字利己利人,所以应加强写字教育,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二:如何才能写好字。练字是思维活动和感觉器官的一种锻炼,是眼、脑、手并用形成的一种特殊技巧,从不会到会,靠人引路或自己探索;从会到熟,必须经过反复的书写训练。在科学的练习方法指导下,在反复的书写训练中逐步提高,是学习写字的成功之路,对练习写字的人尤为重要。在人们认识到写字的重要性,产生练字的欲望后,还要根据练字的要求,拟定计划,选择练习手段,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这种自觉确定目的、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的心理活动,就是锤炼意志的过程。练就一手好字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俗话说“字无百日功”。练字要经历一个反复训练,逐步提高和形成书写技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感到枯燥无味,练习时间难以保证,效果不明显。这时,如果不具备良好的练字意志品质,就会出现弃笔停练、半途而废的现象。因此,必须加强练字意志品质的锻炼,用耐心、恒心、信心克服练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做到忙中抽闲,持之以恒。要长计划、短安排,求质不求量,天天写、天天练。如果每天能坚持写好两、三个字,两年后,就可把两干多个最常用字练好了。总之,要做到进步不快不泄气,成绩显著不骄傲,只要马不停蹄,勤练不掇,终会达到理想的目的地循序渐进是人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一个普遍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人的认识能力发展顺序进行学习,从而逐步地、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相基本技能。这一原则是由学科知识本身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决定的,也是人们的认识及其能力发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序”可循的客观要求。汉字结构以笔画为最小单位,由笔画组成独体字,由笔画和独体字演变为部首,再由部首组成合体字,这是一个由简到繁的逻辑系统。练习写字就应该遵循这个系统的顺序,一步一步地练习。但是,强调循序渐进,并非顺序唯一。因为汉字笔画、部首、结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比如,字的笔画与字的结构,按顺序讲,应先练笔画,再练结构,因为笔画是结构的基础。但是,在练习笔画时,单练笔画还不行,还必须结合字的结构一起练习,因为同一种笔画在不同字的结构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只有将笔画与具体字的结构结合起来练习,才能逐步写出合格的笔画。同时,在练习过程中还应根据练习内容确定练习的重点和难点,不能平分时间,不能盲目贪多贪快,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难写的字、难练的内容就要多下些工夫,以掌握书写要领、写好为原则,从而达到规矩练字,就是指练字要合乎法度,只有从规矩入,才能从规矩出。除了上面说的循序渐进之外,练字时还要特别强调“认真”二字。练字,必先心定气和,神入静界,做到:静下心来慢慢写,看帖、看格写字,意在笔先,写一个对照一个,一个比一个写得好。初学写字的人,为了便于把握字的结构和字的大小,应该在画有格子的纸上练习,充分利用格线来认识和把握方块汉字的结构特点和结构类型。练字的途径,应以摹帖、临帖方法为主,在临摹过程中逐步掌握汉字的书写古今学书练字的经验证明,临摹字帖是唯一途径,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摹帖,就是把字帖放在比较透明的习字纸下,用笔照着字帖上透出来的字一点一画去描,要求描写的字笔迹不要越出字帖上字的笔画轨道。如果摹写的是毛笔字帖,则描写的笔画应走字帖上字的笔画的中线;如果摹写的是钢笔字帖,则描写的笔画应与字帖上字的笔画完全重合。这样,久而久之,就可以学到字帖上字的行笔轨道和字形结构。临帖,就是把字帖放在习字纸旁,照着帖上的字依样画“葫芦”,要求笔画写得像,并注意轻重、节奏和粗细的变化。这样,久而久之,就可学到字帖上字的笔意。由于临书比摹书难,因此要先摹后临。由于临和摹是两种相辅相在临摹字帖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以下问题:第一,要先专一,后博学 刚开始练字的人,在选好一本字帖之后,就要专心致志练下去,不可朝三暮四,随意更换字帖。这是因为每一本字帖都各有特点,自成体系,如果今天临这本,明天临那本,到头来哪一本也写不像。只有待一本字帖临像了,写熟了,才可再换其他字帖,博采众长。第二,要认真读帖 读帖是临摹字帖的前提。读帖好比读书,为的是明其道理,而不仅仅是识字或抄书。只有读得懂、看得细,才会印象深、写得像、记得牢。对字帖上的字,其笔画怎样书写,结构怎样安排,章法怎样布置。都要仔细琢磨,从中找出规律,才能写得有兴趣,写得像。第三,要注意练字的效果 在临摹字帖过程中,不能盲目追求摹的多,临的快,而应该注重临摹的实际效果,做到临写一遍就有一遍的进步,摹写一次就要有一次的收获。对难写的字要集中兵力打歼灭战,反复临摹,这样才会有真正的收获才会不断进步。第四,要注意掌握规律 在临摹过程中,不能停留在对每一个具体字的认识和练习上,而应注意归纳总结字与字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去认识和掌握一类字写法的共同点,以收到举一反三之效。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练字的进度。这种规律,既可以通过自己临摹实践去总结,又可学习别人已经总结出来的经验。初学写字的人应注重学习别人练字的经验,以便少走弯路,节约时间。这实际上是要求练字的人,要读一些练字技法方面的书或听一听课,先明其道理,做到在规律指导下练习,在练习中体验规律,再用规律更好地指导练习,巩固和提高书写技能。

必须写,好汉字汉字就是人的脸

现代汉语字词形音义研究论文

【论文主题词】 现代汉语语法;比较;解读

【论文摘要】 文言文,是古人用书面用语写成的文章。本文主要从现代汉语的句法和词法两个方面探讨了如何轻松、快速和准确地解读文言文。

文言文,是古人用书面用语写成的文章。运用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不仅可以清晰地透视文言文语法现象,快速准确地解读文言文,而且对初次大量接触文言文的初一、高一学生来说,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更加轻松有效地学懂文言文,从而很好地传承祖国的文化遗产。

一、运用现代汉语句法知识,进行古今句式比较,正确理解句意

现代汉语中常式句一般表达形式为:

(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补语)

我们可以把现代汉语的常式句作为“标准句式”拿来与文言文的句式进行比较,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古今句式的不同之处。从而识别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正确理解和翻译文言语句。

下面以文言文“倒装句”为例来谈谈这一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文言文的倒装句,也叫“变式句”,就是句子的表达形式不同于现代汉语“常式句”的句子。

1、“大哉,尧之为君也!”此句中“尧之为君也”是个主谓短语,意思为“尧作为君主”。“尧作为君主”怎样呢?没有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需要进一步陈述,说明,形容。而“大”是形容词,意为“伟大”,是要陈述,说明,形容某个对象的。这样“尧之为君”与“大”构成主谓关系,但句子形式是先谓语后主语,不符合我们现代汉语通常的表达习惯,明显属于主谓倒装。说话人为了强调谓语,把谓语前置了。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在理解翻译时只需把主谓关系理顺即可。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让学生划分此句的句子成分可以发现:蚓(主语)+无(谓语)+爪牙(宾语)。主谓宾完整,“利”似乎多出来了。但依据词类知识,“利”是形容词,意思为“锋利”,在句中应作定语或谓语,“什么锋利呢?”,在句中该词语修饰的对象只能是“蚓”或“爪牙”,而“锋利的蚓(蚯蚓)”是讲不通的,只能修饰“爪牙”。因此,“利”是“爪牙”的定语,应该在“爪牙”的前面。该句是把定语后置了,这是个定语后置句。翻译时,学生只需把定语提放到中心语前面即可。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形似酒撙,饰以山龟鸟兽之形”。以上三句中“于蓝”、“于余”、“以山龟鸟兽之形”都是“于(以)+名词”构成的介宾短语(介词结构),均置于谓语动词的后面。用现代汉语的句法知识分析,它们处于谓语后面,既不能作宾语(介宾短语不能作宾语),也不能作补语,而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一般作状语。实际上,三个介宾短语都修饰句中谓语作状语,分别表示比较、对象、方式,属状语后置。翻译时,学生只要把介宾短语提前,放置于谓语动词前即可。

4、①“沛公安在”;②“一言以蔽之”;③“古之人不余欺也”④“何陋之有”。以上所列四类句式是文言文中宾语前置的四种形式。不管哪一种形式的宾语前置,都可以用现代汉语的句法知识加以辨析。如“沛公安在”一句中“沛公”为名词,是句子的陈述对象。“安”是疑问代词,相当于“哪里”,“在”为介词,表示处所。该句本来要表达的意思是“沛公在哪里?”。在让学生认识这一语言现象时,我们可以举出一个相类的现代汉语常式句,如“你在哪里?”与“沛公安在”进行比较:“在哪里”与“安在”的意思一样,但前者是“介词+宾语(疑问代词)”,后者是“宾语(疑问代词)+介词”,显然后者把“宾语”前置了。同样“古之人不余欺也”一句中,构成该句的每个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的意思一样,学生容易理解。但学生对“古代的人不我欺”这种说话的方式却大为疑惑,古人为什么要这样说话呢?教者可举一相类句式进行句法分析,如“他不欺我”,“他”是主语,“欺”是谓语,“我”是宾语。两相比较,学生会很容易发现“不我欺”是把宾语“我”放在了谓语动词前面,是宾语前置。这是古人语言表达的习惯之一,是为了强调宾语。可见,利用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认识文言文的特殊句式,从而正确理解句意,快速翻译句子,是一种既简便又实用的方法。

二、把现代汉语的词法与句法知识相结合,快速解读句子,全面理解文意

以苏轼《石钟山记》一文第一段为例。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理解这段文字时,教者可让学生有意识地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并用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加以分析。这段文字绝大部分实词含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一致,只有“鼓”、“是”、“鸣”、“名”用法比较特殊。我们可以用词法知识进行分析。“鼓”现代是名词,而在“微风鼓浪”一句中,“鼓”处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由名词活用为动词,陈述“微风”,支配宾语“浪”,意为“鼓动”。“是”现代是判断词,而在“是说也,人常疑之”一句中,“是说”是偏正短语,是“之”指代的对象,作“疑”的宾语,“是说”应是名词性偏正短语,“是”是代词,限制“说”,意思是“这个”。“鸣”是动词,“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一句中,“鸣”后省略代词“之”。补充完整后的句子应是“虽大风浪不能鸣之(钟磬)也”。按照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分析法提取该句主干为:浪鸣之。可以看出主语“浪”和宾语“之”之间产生了“主语使宾语怎样”的意味,据此可以判断“鸣”为动词的使动用法,可理解为“使……鸣”。“名”,现代是名词,在“而此独以钟名”一句中,用句子成分分析法可以看出:“名”处在谓语位置,作谓语。但依据现代汉语的词类知识名词一般不作谓语,由此可推断“名”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作谓语,意为“命名”。

同样,用句法知识比较分析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大多数文言句式与现代汉语一致。而“得双石于潭上”、“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两句的表达习惯就与现代汉语不一样。为了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古汉语的特殊句式,教者可用现代汉语的句法知识加以分析。“得双石于潭上”这个句子的主语是“李渤”,承前句省略,谓语是“得”,宾语是“双石”,这三个词按现代汉语常式句表达习惯组成一句话就是:“李渤得双石”。而原句中“于潭上”是个介宾短语,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一般作状语修饰谓语。据此,“于潭上”应作“李渤得双石”这个句子的状语,这样,该句的完整表达应是“李渤于潭上得双石”,把这个句子与“得双石于潭上”比较,学生自然可以发现原文句子介宾短语后置了,从而掌握状语后置句式。“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一句中,“所在皆是也”意为“到处都是这样”,这是个缺少主语的句子,表达完整应该是:“(什么)到处都是这样”。“什么”是该句陈述说明的对象,这个对象就是“石”,“石”后“铿然有声”似乎与“石”构成主谓关系,但这样一来,原句就成为两个句子,这两个句子形成并列关系,表达两层意思,即:“石(头)铿然有声”、“石(头)所在皆是”,这显然不符合作者本来要表达的意思。那么“铿然有声”是不是作状语呢?用句法知识分析可以看出,“铿然有声”是动词性状谓短语,一般作谓语。据此,“铿然有声”只有作“石”的定语,意为“铿锵作响的石头”,是一个名词性偏正短语,正好与后面的“所在皆是”构成主谓关系。这样,学生就可以认识古汉语的定语后置句式。

论文摘要:用计算机来处理汉语信息包括“字处理”、“词处理”和“句处理”三个阶段。“句处理”是实现自然语言的处理与理解这一关键性的技术难关。其中遇到的问题比较多:词性的判断;短语、句子的结构分析;歧义现象分析等等,最根本的方法是语言学家尽可能地把语言中的这些现象通过归纳、分析、总结出规律,再用形式化的方式描述出来,以便利于计算机处理。 论文

关键词:中文信息处理 现代汉语语法 句处理

用计算机来处理汉语信息,就是汉语信息处理,又称中文信息处理。中文信息处理包括“字处理”、“词处理”和“句处理”。“字处理”、“词处理”分别与汉字和词汇有关,在此主要谈谈“句处理”。

句处理的主要内容是,怎样使计算机理解自然语言(如现代汉语)的句子的意思,又怎样使计算机生成符合自然语言规则的句子。“句处理”所需要的语言知识,将是一种涉及到语音、语义、语法、语用等诸方面的综合性知识。目前。大家都深感现有的关于汉语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中文句处理的需要。单就句法方面的情况说。在中文信息处理过程中将会不断遇到我们想象不到的问题,许多问题在人看来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但计算机就解决不了。也有一些问题,本身在学术界就有不同的观点,那么,就给中文信息处理增加了更大的困难。

用计算机来处理中文信息,遇到了很多困难,从现代汉语语法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以下一些问题:

一、词性的判断

由于汉语缺乏形态。汉语的词性判断主要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不同的词,词性意义可能不同,同一个词出现在不同的地方,词性意义也可能不同,汉语中,大多数词有固定的词性,但有些词的用法比较特殊。例如:

1。他花了十块钱买了一盆花。

2。你用那个锁把门锁上。

3。他比雷锋还雷锋。

这三个句子中分别有两个“花”、“锁”、“雷锋”。但它们只是音同、形同,词性和意义都不同。句子1中的第一个“花”是动词,“花费”的意思,第二个“花”是名词,“植物”的意思。句子2中的第一个“锁”是名词,即“锁子”的意思,第二个“锁”是动词,是“锁住”的意思。句子3中第一个“雷锋”是名词,表示人名,第二个“雷锋”是形容词,表示“雷锋的精神、品质等”。具有一定语言知识的人大体上都能分清它们的区别。从传统语言教学的角度来讲,句子1中的两个“花”是词形、读音相同,但词性和意思都不一样,且两个“花”的意思之间没有联系,所以属于同音词。句子2中的两个“锁”,也是词形、读音相同,词性和意思都不一样,但两个“锁”意思间有联系,所以属于兼类词。句子3中的两个“雷锋”词形、读音相同,词性和意思都不一样,意思也有联系,但第二个“雷锋”属于词类活用。Ⅲ从教学的角度看,这种分类比较细致,便于人们的理解和掌握,但是,从中文信息处理的角度来看,这种分法太细,不便于计算机掌握。

目前,在中文信息处理中,是这样来定义兼类词的:亢世勇认为“兼类词有广义兼类词和狭义兼类词。广义兼类词就是中文信息处理中所说的现代汉语的同形词,对于计算机而言,只要词形相同,不管读音是否相同、意义是否相通,是同形异音词、同形同音词,还是一词多义、一词多种用法,都是相同的,都要从多个当中选一个。狭义的兼类词就是指一般的现代汉语着作定义的,‘同形同音、意义上有一定的联系,且具有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的语法功能的词”’。陆俭明认为,兼类词是“指同字形、同音而意义不同或词性不同的词”。如果按这种定义理解,以上三个句子中的两个“花”、“锁”、“雷锋”都可以称之为兼类词。因为,中文信息处理的目的是让计算机能根据具体环境判断出词的词性,从而准确理解其中的含义就可以了。尽管如此,但是,汉语词类是多功能的,一类词不需要发生词形变化就可以充当不同的句子成分,不同类的词可以充当相同的句子成分,这样就给兼类词区分带来了更多的麻烦。因而,兼类词的选择是计算机词性自动标注的一个“瓶颈”。尽管信息处理专家运用了规则排歧、统计概率排歧或者两者结合起来等多种方法进行排歧,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方法、一种系统能够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二、短语、句子的结构分析

由于汉语缺乏形态。所以。语序和虚词成了汉语中表示语法的主要手段。有些短语、句子的结构不好理解,需要形式和意义结合起来分析。例如:

A组:a。陕西+甘肃+宁夏 (“陕西+甘肃+宁夏”三者为联合关系)

b。中国+(北京+陕西)(“中国”与“北京陕西”是偏正关系。“北京”与“陕西”是联合关系)

C。中国(陕西(西安))(“中国”与“陕西西安”是偏正关系,“陕西”与“西安”也是偏正关系)这一组中的abe三个短语对人来说,都很容易分清楚,但计算机目前还很难区分,要让计算机分辨清楚,就得把三个处所名词组合在一起构成a类、b类、e类不同关系的条件与规则研究清楚,并将这些条件与规则加以形式化输入到计算机内。

B组:开始讨论(述宾关系)分析研究(联合关系)研究结束(主谓关系)

取下来(述补关系) 看完再说(连谓关系) 叫他回来(兼语关系)

生产管理(定中关系) 讽刺说(状中关系) 介绍写(不构成合法的句法关系)

这组是现代汉语里“动词性词语+动词性词语”构成的种种不同的结构关系,对人来说,通过讲解大致可以分辨,可是让计算机要分清楚,就非常难,因为我们至今还没有总结出“动词性词语+动词性词语”构成各种不同句法关系的具体规则。换句话说,“动词性词语+动词性词语”在什么条件下一定构成合法的什么句法关系,能构成什么样不同的句法关系,我们至今还说不清楚。

C组:天气好——好天气(主谓——偏正)很好——好得很(偏正——述补)

来人了。——人来了。(述宾——主谓)

一张票三元钱。——三元钱一张票。(主谓——主谓)这一组都是由于语序的不同而形成的结构和意义都不同的短语和句子。这些结构对人而言,稍加学习就可以理解,但这些给计算机理解意思增加了难度。需要人们把这些语序的`变化形成的不同的结构概括出规律来,再用形式化的方式描述出来。输入到计算机里。

三、歧义现象

现代汉语短语结构的歧义是进行汉语句法分析的一大障碍。“句处理”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排歧问题,计算机面对的歧义,不只是我们人所能感觉到的诸如下面这样一些句子的歧义现象:

(1)他正在输血。(他正给病人输血。/他病了,正输血。)

(2)看望的是病人。(你看望的那个人是病人。/看望你的那个人是病人。)

(3)我们急需进口产品。(我们急需进口的产品。/我们急需从国外进口产品。)

某些在人看来不存在歧义的句子计算机会认为有歧义。例如:

(4)a他被警察叫去罚了一百块钱。

b他被警察叫去写了一份检查。例(4)a句和b句,在人的眼里结构是不一样的。a句“被警察”这个介词结构一直管到底。全句意思是“他被警察叫去,他被警察罚了一百块钱”:而b句“被警察”这个介词结构只 管到“叫去”,管不着“写了一份检查”。可是,计算机分辨不清楚。要让计算机分辨清楚,我们就得将“PP+VPI+VP2”(PP代表介词结构,VP1和VP2分别代表紧挨着的不同的动词性词语)这种结构中的PP对后面动词性词语管辖的范围及其条件与规则进行充分、准确的描写,并加以形式化,“交给”计算机。而这一类现象与规则我们过去根本就没有考虑过,更不用说研究了。

其实以上所举的例子都存在歧义问题,因此,也可以这么说,“句处理”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排歧问题。

中文信息“句处理”的研究工作,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最早进行“句处理”研究工作就是基于规则展开的,但上个世纪90年代初,基于规则的“句处理”研究工作遇到了重重困难与难关,主要是语言学家所提供的语言规则远远不能满足信息处理的需要。目前,为了解决好中文信息处理中的“句处理”难题,出现了一个竞相研究、竞相发展的局面。对于句处理,提出的各种策略和途径,归纳起来。主要有基于规则和基于统计这两种策略。基于规则的研究者,一般求诸专家的理性知识,由人来对语言知识进行抽象:基于统计者,一般求助于计算机对大规模语料库真实文本的统计分析,由计算机来抽象出语言知识。各种策略和途径,目前,我们还很难说哪一种是唯一正确的。各种策略和途径,表面看不同,其实,最终都需要依赖可靠的汉语知识来驱动计算机正确处理自然语言(汉语)。因此,“无论是比较传统的基于规则的处理策略,还是90年代以来方兴未艾的基于统计的方法,在对语言知识的需求这一点上实际上都是共同的。所不同者,走规则路线的研究者一般求诸专家的理性知识,由人来对语言知识进行抽象(比如以带有合一条件的规则形式给出)。而走统计路线的研究者一般求助于计算机对大规模的语料库的统计分析,由计算机来抽象出语言知识(比如以一定的数据结构记录的统计结果等)。两种路线孰优孰劣,不能笼统判断,只能跟具体的应用目标结合起来,由实践结果来评价。”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倡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因此,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攻克难关,实现计算机对自然语言的处理与理解的目标,使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参考文献:

1、兰宾汉、邢向东:现代汉语(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2007,48.

2、亢世勇:面向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177.

3、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51.

4、詹卫东: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短语结构规则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2.

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各组成的排序为: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英文题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和致谢。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题目(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署名(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引言(三)论文——引言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材料方法(四)论文——材料和方法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实验结果(五)论文——实验结果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