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关于谨慎性论文的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

关于谨慎性论文的文献综述

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起源与经济影响摘要:谨慎性是传统会计中一项历史久远、影响深远但又颇具争议的计量原则。作者分析谨慎性原则的内涵及其演化过程;阐明谨慎性起源的三种解释:契约解释、诉讼解释和税收解释,说明这些解释的理论含义而且列举了相关的实证证据;有关谨慎性的经济影响,包括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和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指出对谨慎性的主要批评。关键词:会计谨慎性;会计准则;净资产账面价值谨慎性是传统会计中一项历史久远、影响深远但又颇具争议的计量原则。我国自1993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首次引入了谨慎性原则,在2001年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中这一原则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许多体现谨慎性原则的会计处理方法被引进,它对会计实务的影响也日渐凸现,但我国对谨慎性原则的研究大多处于解释运用表层面,本文试图深入分析谨慎性原则的内涵、起源和经济影响,以丰富我们对谨慎性原则的认识。一、谨慎性原则的内涵及其演化谨慎性原则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它最早是财产托管人解脱其受托责任的一种策略,后来被会计人员所认同接受,逐渐成为一项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但又颇具争议的会计核算原则。从笔者目前掌握的资料看,这些概念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1.受托责任观下的谨慎性原则。谨慎性原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当时的财产托管人为了减轻受托责任,对其托管财产的增值不进行任何预计。随着19世纪会计受托责任的盛行,会计人员面对着日益上升的诉讼风险,普遍存在强烈的灾难意识,中世纪财产托管人减轻责任的谨慎方式逐渐为会计界所认同,进而形成了受托责任观下的谨慎性原则。受托责任观下的谨慎性原则的表述很多,其中最典型的是Bliss在1924年给出的一个定义:不预计利得,但预计一切损失[1].它意味着会计师可以运用各种手段低估资产和收入,高估负债和费用,以减轻受托责任。这种观点本身缺乏会计学和经济学的理论依据,它只是站在 “实用主义”的角度来对谨慎性进行定义,强调蓄意地、一贯地低估净资产和利润,招致了对谨慎性的诸多批评。谨慎性原则的批评者认为,谨慎性的蓄意低估,会形成大量的“秘密准备”,有违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公允表达的要求。2.决策有用观下的谨慎性原则。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会计目标由受托责任观转向决策有用观,对谨慎性的批评也日渐激烈,谨慎性的原理和内涵被会计职业团体或准则制定机构重新审视。美国的FASB在它的概念框架研究中反复讨论了这个概念,并且试图用“审慎”来取代这一概念,在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第2号中,它将谨慎性表述为:“谨慎性是对于不确定性的一个审慎反应,以确保商业中固有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被充分考虑。因此,在未来收到或支付的两个估计金额之间有同等的可能性时,谨慎性要求使用比较不乐观的估计数。”[2]同时FASB也明确指出:“(在这种定义下),稳健性的概念可能与某些重要的质量特征产生冲突,如公允表述、中立性和可比性(包括一致性)……。财务报告中的稳健性不应该再蓄意地、一贯性地低估净资产和利润。”[2]与前述的Bliss定义相比,FASB的定义一方面指出谨慎性有助于降低企业风险,突出了谨慎性原则的经济作用,从而使谨慎性原则有了更多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谨慎性认识的一个新突破。因为从FASB的说明来看,它并不鼓励一味地低估资产和收入,高估负债和费用,否定了过去那种蓄意地一贯少计净利润和净资产的做法,认为会计人员对信息进行取舍时需要持稳健的态度,但同时要考虑会计信息的公允表达、中立性和相关性,从而使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既能应对商业环境中固有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又能满足投资者相关决策需要。这一定义主要是定性描述,某些方面还是比较含糊,例如它并没有详细说明“审慎反应”的含义,也没有解释这一审慎反应是如何保证风险被“充分的考虑”。3.实证研究中的谨慎性原则。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由规范研究逐渐向实证研究转移,大量的会计实证研究的文献涌现出来。作为谨慎性原则的研究也逐渐转向实证研究为主,要对谨慎性原则进行实证分析就必须有相应的定义来界定它、量化它,因此从实证研究中涌现出谨慎性的大量定义。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两个:一个是Feltham和Ohlson在1995年提出的定义,该定义指出:如果企业股权的市场价值在时点π+1的期望值与企业股权在时点π+1的账面价值之差在π趋于无穷大时的情况下大于0,则认为企业会计是谨慎的[3];另一个是Basu在1997年提出的定义,该定义对谨慎性原则的解释是:会计人员倾向于对好消息(利得)的确认比对坏消息(损失)的确认要求有更加严格的证据[4].从这两个定义可以看出,实证研究中对谨慎性原则的定义抓住了谨慎性的实质,前者反映的是谨慎性低估企业净资产账面价值的特征,可以称之为“资产负债表导向的谨慎性原则”;后者反映的是谨慎性对利得和损失的不对称性处理特征,即损失被立即确认,而利得只有在实现以后才能被确认,可以称之为“损益表导向的谨慎性原则”。在现代会计观点下,利润计量要比资产计价更加重要,因此对“损益表导向的谨慎性原则”的实证研究也居多。对于这三种类型的谨慎性原则,受托责任观下的谨慎性由于缺乏理论依据和存在明显的缺陷,基本上已经被准则制定机构和研究人员所摈弃,而决策有用观下的谨慎性和实证研究中的谨慎性观点得到了准则制定机构和研究人员的普遍接受,从这两者的关系来看,前者主要是对谨慎性的定性描述,而后者是对谨慎性的定量描述,两者可以互为补充、互为说明。总体来看,现代会计强调谨慎性是对于商业环境中固有风险和不确定性一个审慎反应,即对利得的确认比对损失的确认要求有更高的证据,由早期的将谨慎性视为蓄意低估股东净利和净资产转变为尽量不高估资产和利润(但不蓄意低估)。二、谨慎性原则起源的经济解释会计研究人员对谨慎性原则起源提出了众多的解释,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契约、诉讼、税收。1.契约解释:在契约解释下,谨慎性被看作是在契约各方之间解决代理冲突的一个重要的缔约手段。按照契约理论,企业和各有关当事人之间由于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利益、有限的视野和有限的责任会产生诸多机会主义行为。而谨慎性是对契约业绩的理想计量,因为它对利得要求更严格的确认标准,从而可以限制有关各方的机会主义行为,有效减轻企业和有关当事人之间的代理冲突。如在债务契约中,股东和管理者可能会高估盈余和资产,将借入的债务作为清算性股利进行分配,从而将债权人的财富转移给股东。而谨慎性原则避免高估资产和盈余,对股利分配施加约束,保障和提高了企业的偿债能力,降低了企业股利过度分配的可能性。另外在管理者的报酬契约中,企业管理者有动机高估净资产和盈余,最大化其当期酬金,损害股东的利益。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股东可能事先在补偿合同中要求运用谨慎性去计量收益。因此,从契约解释来看,谨慎性原则是作为一种有效的缔约机制而自然产生的[1],它的存在降低了各种契约的违约可能性,提高了企业的价值。谨慎性的契约解释得到了较多的理论和实证支持。Ahmed等人发现,股利冲突越大,企业报告越谨慎,谨慎性成为一个有效的缔约机制去减轻股东与债务人之间的股利冲突[5].另外,Ball等人发现普通法国家企业盈余要比成文法国家的企业盈余要谨慎性的多,原因在于,普通法国家有强大的投资者保护法律,企业通常优选契约作为解决代理问题的方式,因此对谨慎性的要求较强。而在成文法的国家内,契约各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有可能私下解决而不使用契约,因此对谨慎性的要求较弱[6].2.诉讼解释:股东诉讼是谨慎性原则产生和存在的另一个重要来源。许多研究发现,投资者大多是风险回避者,他们希望能够立即得到有关潜在风险的信息,而对于有关潜在利得的信息却不甚关心。因此公司延期报告潜在的损失比延期报告潜在的利得会面I临更大的诉讼威胁,也就是诉讼风险更可能源自于收入与资产的高估而不是低估[7],会计人员为了避免日益上升的诉讼风险,“宁可失之低估,而不愿失之高估”[2],从而股东诉讼成为谨慎性产生和存在的另一个重要来源。诉讼解释在理论上和实务上也获得了较多的理论和实证支持。Basu检测了美国四个不同的诉讼责任期间的谨慎性,发现在两个诉讼责任上升较高期间谨慎性存在显著的上升,而在诉讼责任上升较低期间谨慎性不上升,这一结果与诉讼导致谨慎性的解释一致[4].另外,Ball等人指出,在普通法国家预期的较高的诉讼风险下,企业的谨慎性会增强,其结论也支持了这一预测[6].3.税收解释:税收解释认为,纳税收益与会计收益之间的联系,使得管理人员有动机运用谨慎性原则来递延税收的支付。谨慎性原则通过推迟收入的确认及加速费用的确认会延期税收支付,从而减少税收支付的现值,增加公司的价值。Guenther等人的研究表明,会计方法会影响应税收益 [8].Shackelford和Shelvin进一步指出,纳税收益与会计报告收益的联系为递延税收支付提供了动机,因而导致对净资产和收益的低估,因此他预测,当两者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时,或者税收上升时,财务报告会变得更加谨慎[8].但是从目前的相关文献来看,还没有直接的研究致力于税收解释,这一解释的相关的理论和实证证据还很弱。三、谨慎性原则的经济影响体现谨慎性原则的会计实务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计提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存货的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法、存货的后进先出法发出假设、存货的跌价损失准备、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法、长期资产的减值准备、研发支出的费用化处理方法等。这些谨慎性方法的运用首先影响企业财务报表数字,使企业净资产被低估、正的经济盈余被递延反映,但是有关这种谨慎性原则的经济后果,即投资者能否看出不同方法下盈余计量的谨慎性差异,还存在较多的争议。1.谨慎性对企业财务报表数字的影响。谨慎性原则的实质是对于利得与损失的不对称确认要求,也就是说反映利得比反映损失要求有更严格的可证实性,损失被立即确认,而利得只有在实现以后才被确认。谨慎性的这种非对称确认特征主要影响企业财务报告中的净资产、应计和盈余项目。(1)净资产账面价值持续低于其市场价值。在市场经济下,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时刻在发生变化,但是所有的这些变化(增值或贬值)并不会立即、完整地反映在企业会计账户和财务报表中。在谨慎性原则下,资产价值减少(损失)通常被立即确认,而资产价值的上升(利得)通常被递延到它被出售或它的价值通过收入现金流量实现时才被确认。例如,在谨慎性原则下,固定资产当期的价值增值,是不允许反映在当期的资产计价上,而只能等到固定资产被出售时才能反映这部分增值。而固定资产当期的价值贬值,直接通过计提减值准备减少资产账面价值。另外,企业的研究和开发支出、广告支出一般而言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得,具有经济价值,但按照谨慎性原则要求,研发支出和广告支出直接费用化,而不能资本化反映为企业的一项资产,它们的价值被递延到以后期间由于研发支出和广告支出而产生的收入现金流量实现时才被确认。但在持续经营假设前提下,企业通常不会出售它的固定资产,并且研发支出和广告支出是持续发生的,由此推论,会计上对于资产贬值的反映是及时的、并且数额较大,而对于资产增值的反映是不及时的、并且数额相对较少。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谨慎性原则运用会导致企业净资产被系统低估——其账面价值持续低于其市场价值。净资产账面价值被低估的程度越大,意味着企业会计越谨慎。利用谨慎性会计对企业净资产的持续低估特征,Beaver和Ryan提出了对谨慎性的一种实证计量模式:净资产账面价值与市价比率计量模式。这一计量模式评估了净资产被累积低估的程度,通过计算净资产账面价值与市价比率的持久偏差成分来反映财务报告谨慎性的程度[9].(2)应计项目的净累计额持续为负。会计中的应计项目是由于权责发生制而产生的会计盈余与现金流量之间的时间性差异。从长期来看,如果会计方法是中立的并且企业是稳定的,折旧和摊销之前的累计净收益金额与经营现金流量趋向一致,因为当净收益超过(或低于)经营现金流量时会紧跟有负的(或正的)应计项目发生,正的应计与负的应计项目会随着时间反转,应计项目的净累计额趋向于零。但是在谨慎性原则下,应计项目净累计额持续为负,这是由于谨慎性对利得和损失的不对称处理特征所导致。在谨慎性原则下,损失一旦存在就要求被立即确认,即使与损失有关的现金流出可能还没有实际发生;而利得只有在现金流入实际发生时才能被确认。因此,在谨慎性原则下,损失趋向于被全部应计而利得不能应计,随着时间的推移,应计项目的净累计额趋向于被低估并且持续为负。利用谨慎性会导致应计项目的净累计额持续为负的特征,GiVoly和Hayn提出了谨慎性的另一种计量模式:应计项目的计量模式。这一模式认为,企业长期持续显著的负应计是谨慎性的标志。它通过计算负应计累积的程度和速度来反映财务报告谨慎性程度[10].(3)盈余反映的及时性和盈余变化的持续性在“利好”与“利差”时期存在差异。谨慎性原则在确认利得与损失时存在严重的不对称性,企业“利好”时期与“利差”时期的会计盈余必然在及时性和持久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会计盈余的及时性是指当期的会计盈余是否及时地反映了公司经济盈余的变化。在谨慎性原则下,会计人员反映利得比反映损失要求有更高的可证实性,因此本期的会计盈余会反映本期所有的负的经济盈余变化(损失),而不会反映或只会部分反映本期正的经济盈余变化(利得)。换句话说,在谨慎性原则下,负的盈余和盈余变化要比正的盈余和盈余变化反映得及时。会计盈余的持续性是指当期的会计盈余变化能否持续到未来。持续性和及时性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及时性意味着本期信息已经反映在本期的会计盈余中,这样的盈余一般不具有很强的持续性。持续性则是由于本期会计盈余没有反映本期信息的全部影响,而是将其部分影响递延,这样的盈余一般不具有很强的及时性。在谨慎性原则下,由于负的盈余和盈余变化要比正的盈余和盈余变化反映得更加及时,因此正的盈余和盈余变化相对于负的盈余和盈余变化要更加持续。利用谨慎性会计对正负盈余变化反映的及时性和持续性差异特征,Basu提出了另一种谨慎性实证计量模式:每股盈余/每股市价计量模式。这一计量模式反映了会计收益包括经济收益或利得的速度的差异,通过计算比较会计盈余对“好消息”和“坏消息”敏感性来反映财务报告谨慎性的程度[4].2.谨慎性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谨慎性原则会低估企业净资产、递延反映正的经济盈余,那么这种低估的净资产和会计盈余是否会导致投资者对企业股票市场价格的低估呢?在这个问题上还在存在较大的争议。有效市场假设认为,投资者不会系统地被盈余计量的各种可选择会计方法所误导(P5),因此,从理论上分析,投资者在制定证券价格时应该能够估定不同方法下财务报表的内在谨慎性差异,并且自行对会计报告盈余进行调整,不会由于低估的账面资产和盈余数额而低估企业股票市价。这一观点得到了许多实证支持。例如Beaver和Dukes发现,采用加速折旧法(相对稳健)企业的平均盈余反应系数(ERCs)要比采用直线折旧法(相对激进)企业的平均盈余反应系数(ERCs)显著大[12].盈余反应系数是指某一证券的超常市场回报相对于该证券发行公司报告的盈利中非预期因素的反映程度。盈余反应系数越大,说明报告盈余信息含量越高。他们的证据表明市场在制定证券价格时考虑了盈余计量的内在方法,并且据此对企业报告盈余进行自行调整,支持了有效市场假设。但是另一方面,也有不少观点认为,现实的资本市场并不是完全有效的,投资者通常不会区分盈余计量所采用的各种会计方法的谨慎性差异,因此,谨慎性原则对净资产的低估和对正的经济盈余的滞后反映,可能会导致市场对该股票价格的低估。例如,Salamon和Kopel将企业划分为激进会计组合群(同时运用直线折旧法和F1FO)和谨慎会计组合群(同时运用加速折旧法和LIFO),实证结果表明,这两类企业的盈余反应系数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一证据并不支持有效市场假设[13].总之,在“证券市场是否完全有效”问题上还存在相当大的争议,因此谨慎性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也是莫衷一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分析。四、谨慎性原则受到的主要批评和目前的现状谨慎性原则虽然对会计的理论与实务影响巨大,但它也极富争议。在众多会计文献和会计准则报告中,它长期被视为一项“惯例”,而并非一项“原则”或“准则”[14].对它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谨慎性的运用缺乏一个客观的标准,因此对它的滥用很普遍并且很难防范。例如,有些企业可能会通过随意地或前后不一致地制定潜在损失的备抵或准备,从而使得不同企业之间以及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会计数字缺乏可比性。第二,传统谨慎性的会计实务只预期潜在的损失或费用,而忽略任何可能利得的确认,会导致对潜在资产或收益的低估,低估如同高估,都不能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由于这两个限制,谨慎性受到许多攻击。美国著名会计学者Hendriksen就指出:“谨慎性是处理计价和收入不确定性的一个非常糟糕的方法,它会导致会计数据的完全扭曲。”[14]但是,尽管伴随着持续的批评,谨慎性已变成当代会计最具影响的一个概念。近年来大量的实证研究也指出,谨慎性不仅在现代财务报告中普遍存在,并且在过去的30年内,财务报告的谨慎性有上升的趋势[1].从准则制定机构来看,虽然美国的FASB在其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2号“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中,将谨慎性视为一种惯例(Convention),而非一项原则(Principle),但是FASB也认识到谨慎性的合理之处:“在财务会计和报告中,也存在谨慎性的合理位置,因为商业和经济活动中充满了不确定性,但需要慎重运用(92段)”[2].在 FASB看来,商业经营中的不确定性是不可避免的,在资产计价和损益计量中必须运用各种各样的估计或判断,在决定会计估计和判断时,会计师应保持一个谨慎性的或审慎的态度,必要的谨慎性不仅是应付商业交易中内在的不确定或风险的一个必要的、有用的手段,而且将有益于投资者、债务人和其他信息使用者。从20 世纪80年代末以来,FASB的这种观点已经得到会计职业团体和会计从业人员的普遍接受。我国自1993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基本准则中首次引入了谨慎性原则,明文规定谨慎性原则是我国会计核算12条原则之一,并且在随后的具体准则制定过程中,体现谨慎性原则的方法陆续被采用(如LIFO、加速折旧法、坏账准备的计提等),特别是在2001年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中这一原则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更多的体现谨慎性原则的会计处理方法被引进(如资产减值的八项准备等),谨慎性原则已经成为我国会计理论和实务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则,但是从目前国内企业对谨慎性方法的运用来看,还存在较多的随意性,对于这一原则,我们既要正视谨慎性原则固有的弊端,通过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和规范谨慎性方法的实施细则,来避免主观随意和“过度谨慎”;同时也不能忽视谨慎性原则在减轻代理冲突、避免诉讼风险和递延税收支付中的积极作用,应进一步加大谨慎性原则的适用范围和运用力度。参考文献:[1] Watts R. L…… Conservatism in Accounting Part I : Explanations and Implications [J]. Accounting Horizons, 2003,17, (3) : 207-221.[2]李增泉,卢文彬。会计盈余的稳健性:发现与启示[J].会计研究,2003,(2):21—27.[3]汪远根。会计谨慎性原则的经济学解释及其悖论[D].上海海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期刊网硕博士论文库,2002.[4] Basu S…… The Conservatism Principle and the Asymmetric Timeliness of Earnings [J]. Journal of Ac counting & Economics, 1997,24, (1) : 3-37.[5] Ahmed A. S. ,B. Billings,M. S. Harris,R. M. Morton. The Role of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in Miti gating Bondholder-shareholder Conflicts Over Dividend Policy and in Reducing Debt Costs[J].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2,77, (4) : 867-890.[6] Ball R. , Kothari S. P. ,Robin A…… The Effect of International FactorsonProperties of Accounting Earning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economics, 2000, (29) :1-51.[7] Jia Yinping. Essays on Accounting Conservatism[D]. PhD. Dissertation.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 versity. UMI Proquest, 2004, (AAT 3119839)。[8] Shackelford D. A. , T. Shevlin. Empirical Tax Research in Accounting[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 nomics, 2001,31 : 321-387.[9] Beaver W. H. , S. G. Ryan. Biases and Lags in Book Value 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Ability of the Book -to-market Ration to Predict Book Return on Equity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00, 38, (1) : 127-148.[10] Givoly D. , Hayn C…… The Changing Time——series Properties of Earnings,Cash Flows and Accruals: Has Financial Reporting Become More Conservatism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 2000, 29, (3): 287-320.[11] Watts R. L., J. L. Zimmerman. Positive Accounting Theory [M].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1986.[12] Beaver H. ,R. E. Dukes. Interperiod Tax Allocation and -depreciation Methods: Some Empirical Results[J]. The Accounting Reviews , 1973, (7) : 549——559.[13] Salamon. G. L., R. Kopel. Accounting Method Related Misspecification in Crosssectional Capital Market Research Design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 1993, (12),217——238.[14] Z. Jun Lin,Feng Chen. Applicability of the Conservatism Accounting Convention in China:Empirical Evidence[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34, (4): 517——537.

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

1.威廉.H.比弗.财务呈—会计革命.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2.埃尔登S亨德里克森.会计理论.上海: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20073.汪远根.会计谨慎性原则的经济学解释及其悖论.上海海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期刊网硕博士论文库,20054.李晓慧.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及其完善探微[J].经济问题,2006

撰写文献综述步骤:

1、搜索相关文献

2、评价来源

3、识别主题、辩论和差距

4、概述结构

5、写文献综述

谨慎性研究的论文

浅析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供你参考)摘 要谨慎性原则在世界各国的会计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我国会计制度也对该原则高度重视。本文界定了会计谨慎性原则涵义,分析了会计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实务中的具体运用,指出了会计谨慎性原则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理适用会计谨慎性原则的措施。关键词:谨慎性原则 会计实务 问题 措施目录摘 要 I引言 1一、谨慎性原则的含义及其要求 1二、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运用 3(一)在资产的定义方面的运用 3(二)在企业收益方面的运用 4(三)在企业财务方面的运用 5三、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6(一)在操作中具有主观臆断性 7(二)与其他原则存在冲突 7(三)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8四、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的措施 8(一)适度的运用谨慎性原则 9(二)加强诚信教育,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9(三)协调与其他原则的冲突 9(四)内外结合,强化约束机制 10(五)进行充分会计信息披露 10结语 11参考文献 12浅析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引言谨慎性原则在世界各国的会计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尤其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公司和投资者都特别重视资本保全,所以会计界愿意按谨慎性原则来处理企业有关资产、财务及企业收益等问题。会计谨慎性原则在我国首次提出是在1993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在2001年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中这一原则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其中规定: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和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这是《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中贯彻谨慎性原则的一般要求,使谨慎性原则在会计领域在较大的范围内得到深层次的运用。就谨慎性原则本身而言,是会计核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但是,采用谨慎性原则将会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并影响企业财务报告的使用者的判断。如果不恰当的理解和应用谨慎性原则,可能会导致企业财务信息的扭曲与失真,这同样是违反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的。因此,正确理解与应用谨慎性原则,是广大会计实务工作者与理论界同样极为重视的问题。为了更好的理解谨慎性原则,笔者就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事务中的运用作一番探讨。一、谨慎性原则的含义及其要求谨慎性原则是会计原则之一,又称稳健性原则或安全性原则,是一般性的会计原则。它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而形成的一种会计指导思想,要求会计人员在对某些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存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一种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它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处理上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把风险损失缩小或限制在极小的范围内。理解谨慎性原则一定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要准确理解,不可-断章取义,为我所用。第二:过度谨慎与过度乐观同样都是不可取的。在会计实务中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有利于做出准确的经营决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谨慎性原则并没有影响信息用户的决策。谨慎性原则存在诸多争议的主要原因就是很多人认为它不利于决策,而且与其他会计原则存在着冲突。事实上,这一观点是失之偏颇的。会计信息是否有利于经营管理者和使用者作出决策,主要是看它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从前者来看,谨慎原则充分考虑了经济业务中的不确定因素,并使之体现在财务报告中,提供给投资者的是一份更加客观、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财务报表,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可靠性。从后者来看,谨慎性原则揭示了企业面临的各项风险,使信息的相关程度大为增加。可见实施谨慎性原则比不实施更加可靠和具有相关性。也就是说,谨慎性原则并没有背离决策有用观。近几年证券市场上一些上市公司对会计处理的不稳健,导致了虚假利润,投资者以此作为决策的依据,从而遭受损失就是例证。我国会计规范中关于谨慎性原则有以下几个要求:(1)谨慎性原则存在的基础是不确定性,所处理的是“可能发生”的事项。(2)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事项,特别是费用和损失,在会计上确认和计量的标准是“合理核算”,对可能发生的费用、负债既不视而不见,又不计提秘密准备。而对“合理”的判断则事实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3)运用谨慎性原则的目的是在会计核算中充分估计风险的损失,避免虚增利润、虚计资产,保证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二、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运用谨慎性原则贯穿于会计实务的方方面面。1993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与2001年新的《企业会计制度》都规定了谨慎性原则,而且《企业会计制度》对《企业会计准则》谨慎性原则作了进一步的发展,更进一步充实了谨慎性原则的内容。下面就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运用作以下阐述:(一)在资产的定义方面的运用2001年1月1日起在所有企业实施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及暂时在股份公司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根据谨慎性原则,采用了国际通用的经济利益流人/流出法对会计要素进行重新定义。《企业会计制度》第二章第12条指出: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带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增加流人企业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潜力,这种潜力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单独产生现金流入。某些情况下则需与其他资产结合起来,直接或间接产生现金流量。预期不能带来经济利益的,就不能确认为资产。根据该定义,资产的最重要特征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某项支出如果具有未来的经济利益的全部或部分,它就可以作为企业的资产;否则,就只能作为费用或损失。根据该定义,那些由于技术进步原因,长期闲置不用的设备。或因某些原因无法使用的设备如果仍然作为资产反映在资产负债表的借方,不仅会造成资产虚增,更会造成对外提供的财务信息失去真实性;因此,如果某项资产失去固有赢利能力,就不应确认为企业的资产,而应在其失去为企业创造未来经济利益的时候,确认为一项损失。与以往的准则与制度相比,该定义对资产的确认与计量,不仅体现资产的本质特征,而且强调了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对于遏制资产与利润的虚增有重要意义。(二)在企业收益方面的运用从收益的确认的角度来看,目前,在我国不同行业,不同业务确认收人的具体原则并不完全相同,但是所奉行的基本原则,应是谨慎性原则。收入多计,会直接导致利润与净利润的虚增,不仅加大企业自身风险,也会产生严重误导。因此,目前就股份公司而言,严格遵守《企业会计准则—收人》与《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具体要求,不仅是企业自身防范风险所必须,也是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要求。从谨慎性原则出发,不高估收益,不低估负债和费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短期投资所取得的现金股利和利息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短期投资账面价值,不再作为投资收益确认当期损益。(2)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资本公积,而非当期损益。若发生债务重组损失,则确认为当期损失。(3)到期不能收回的应收票据,转入”应收账款”科目核算后,期末不再计提利息,其所包含的利息,在有关备查簿中进行登记,待实际收到时再冲减收到当期的财务费用。(5)企业对财产清查中所发生的盘亏,于期末前查明原因,并根据企业的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后,于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6)企业确定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亏损,以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减至零为限。(7)企业对外担保、商业承兑票据贴现、未决诉讼、产品质量保证等业务可能产生的负债,应按照规定的项目以及确认的标准,合理地计提各项可能发生的负债,并计入“管理费用”或“营业外支出”科目。(三)在企业财务方面的运用从财务分析的角度来看会计报表分析是指以会计报表为主要依据,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和预测的一种手段。作为企业的财务报表使用者在分析企业会计信息时应该持谨慎态度。下面就几个比较典型的财务分析指标所体现的谨慎性原则进行论述:1、对企业债务的确认对负债的确认同样要遵守《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与《企业会计制度》中关于负债的定义,同时也要注意具体相关规范的规定。负债,依据产生的事实是否明确,未来偿付金额日期和受偿人是否明确或者可以合理确定,负债可分为可确定负债与或有负债。或有负债的确认就应遵守《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的规定。《或有事项》准则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充分反映预计负债,并予以确认,也可使企业的经济风险得到有效释放,也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第4条,如果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企业应将其确认为负债:(l)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2)该义务的履行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该企业;(3)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因此,企业如有符合上述条件的或有事项情况,就应及时做出判断以便按照谨慎性原则,估计金额,并作为预计负债入账。2、流动比率的计算流动比率是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从谨慎性原则出发,应当在计算流动比率指标时予以扣除或根据具体情况按一定比例扣除。因此,在分析流动比率时,对于流动资产中各个项目的构成的考虑是很有必要的,即使两个公司具有相同的流动比率,流动资产中现金、应收账款等货币性资产占有较高比例的公司,与存货比例较高的公司相比就有较强的流动性。另外,在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负债中最好应加上将有可能发生的可以预计的或有负债,如应收票据贴现、诉讼赔偿金等。3、速动比率计算速动比率是一种更及时地反映企业流动性的指标。它的计算公式为: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所谓速动资产是指变现能力较强的流动资产,它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在有价证券上的短期投资等,但不包括存货和待摊费用等。速动资产不包括存货是因为存货转化为现金的能力相对较差,并且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而待摊费用虽然属于流动资产,但是它的变现能力或偿债能力是非常低的,几乎是零。速动比率更充分地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三、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任何事物的运用都有其两面性,因此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也不例外,在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过程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归纳起来,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在操作中具有主观臆断性谨慎性原则在实务操作中带有极大的主观臆断性,受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职业判断能力的影响,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的不可验证性。比如,在期末存货计价时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谁低法,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中的“可变现净值”如何计量确定,《制度》中表述为“可变现净值,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以估计售价减去估计完工成本及销售所必须的估计费用后的价值。”这三个估计,任何一个估计脱离实际较大,可变现净值就难以计算正确。也就不能排除人为因素对当期损益的影响与控制。正是因为具有主观臆断性,谨慎性原则可能被企业用作虚减资产和利润的手段。谨慎性原则应用的本意是对存在的风险和可能发生的损失加以合理估计并及时确认,从而帮助企业在实际风险发生前化险为夷,保护债权人和所有者的利益。但目前却被某些企业作为“蓄意”高估损失和费用的手段。(二)与其他原则存在冲突谨慎性和其他的会计原则在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着相冲突的一面(1)与可比性、一致性会计原则的冲突。可比性、一致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并且不得随意变更。但谨慎性原则允许企业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的变化改变会计核算的口径和方法,因而与可比性、一致性原则发生冲突。(2)与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的冲突。配比原则要求一定会计期间的各项收入与其相关联的成本费用应在同一会计期间确认计量,以便正确计算和考核成果;而谨慎性原则体现的则是尽可能在当期确认可能发生的损失、费用,滞后确认或不确认可能的收益,这必然会影响到企业利润的正常计算。(3)与真实性原则的冲突:真实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谨慎性原则却要求在会计实务中确认可能发生但尚未发生的损失与费用,这明显与真实性原则相矛盾。(三)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可比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不同的企业可能处于不同的行业、不同地区,经济业务发生于不同的地点,为了保证会计信息能够满足决策的需要,以便于比较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只要相同的交易和事项,就应当采取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由于各单位的经济情况和财务状况不同,管理者的意图也不同,预计损失和确认收入的具体做法也不一定相同,这就很难使各单位的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当然,谨慎性原则在运用中还存在一些其它问题,在此不再详细叙述。四、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的措施针对谨慎性原则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谨慎原则的基本要求,笔者认为,应当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适度的运用谨慎性原则应用谨慎性原则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它的运用程度,过度谨慎或不够谨慎都会降低应用谨慎性原则的优点而扩大其缺点,使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得不到准确的提示,从而使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在决策等方面受到误导。可行的方案是寻找一个应用谨慎性原则的平衡点,以使谨慎性原则的优点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将自身的缺陷约束在最小的范围内。为此,要对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加以约束。在会计实务中,对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前提和条件进行必要的约束,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会计人员的主观性和随意性。通过约束条件的限制,使得谨慎的会计程序与方法将主要依据客观前提而定,减少了操作上的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预防和避免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二)加强诚信教育,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制度》的颁布与实施,打破了行业、所有制、组织方式和经营方式的界限,建立了全国统一的会计制度,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充分协调。企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谨慎性的会计政策,如何选择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如何选择计提折旧的方法,如何计提各项减值准备,如何确认当期的费用,如何使企业资产更有效,利润更真实,这都需要会计人员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因此,会计人员既要加强专业理论的学习,又要重视会计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三)协调与其他原则的冲突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间的冲突是不能从根本上避免的,但我们可以在应用的过程中进行相互协调,力争减少它们之间的冲突,应做到以下几点:(1)当冲突发生时,要正确处理各原则之间的使用顺序。在会计原则中,真实性始终居于首要位置。谨慎原则则需要在真实原则的控制下适度进行;若权责发生制与谨慎原则发生冲突时,谨慎优先;与其他会计原则的优先使用顺序可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2)在确定会计核算原则的优先使用顺序后,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选用的处理方法及影响程度予以说明。(四)内外结合,强化约束机制充分发挥独立审计的外部监督作用与强化企业内在约束机制结合,来强化约束机制。虽然《企业会计制度》对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规定得更加规范,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难避免主观随意性。因此,为防止企业基于自身利益,以运用谨慎性原则为借口随意变更会计核算方法,高估损失、低估收入、虚列成本费用,歪曲真实的经营成果,把谨慎性原则当作成本、利润的调节器,就需要加强以独立审计为核心的外部监督体系,同时强化企业内在约束机制,优化会计行为,从而确保会计信息的公允性。(五)进行充分会计信息披露将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与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有机地结合起来。凡是与谨慎性原则运用有关的、会影响投资人和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判断的信息都应在财务报告中做出全面陈述,包括谨慎性原则的若干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应用的背景、产生的影响等。结语总之,谨慎性原则的充分贯彻和实施为补充和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解决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的会计核算问题,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该原则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运用中要注意采取一定措施,以增加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运用中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参考文献[1] 林斌:《论不确定性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2]黄凯红:《稳健原则在中国的适用性及实际应用》,见《.会计研究》,2004年第4期。[3]赵连卿:《浅析稳健原则及对其发展的思考》,见《上海会计》,2003年第11期。[4]杨晴:《稳健原则与配比性:会计准则中的两难》,见《四川会计》,2005年第12期。[5]陈向民:《企业契约与会计选择》,见《财经研究》,2003年第4期。[6]刘怀德:《不确定性经济学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对会计谨慎性原则的思考 摘要: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一项重要原则,运用广泛,可防止抬高资产和收益,压低负债和费用,并起到预警风险和化解风险的作用。但实际运用中存在利用谨慎性原则操纵利润的现象,因此要采取必要措施趋利弊害,使会计信息更具客观性。关键词:会计;谨慎性原则;会计制度一、谨慎性原则的涵义谨慎性原则即稳健性原则,是指某些经济业务有几种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应当尽可能选用对所有者权益产生影响最小的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即所谓“宁可预计可能的损失,不可预计可能的收益”。二、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制度中的体现1.在资产方面:谨慎性原则在资产方面应用很多,下面举例说明。首先,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的开发成本直接计入当期费用,而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应选择合同期限、法律期限、经营期限,10年中最短者;其次,由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存在较大的无形损耗,所以采取加速折旧法;再其次,企业应当定期或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全面检查各项资产,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计提减值准备,其中包括:短期投资减值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坏账损失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最后、在物价上涨时,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选择后进先出法,物价下跌时选择先进先出法。2.在收入方面:如果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的会计年度,应按劳务的完成程度确认收入,如果完工程度不能可靠计量,按实际消耗成本确认收入,当发生成本高于可能收回效益,按实际能收回收益确认收入。3.债务重组方面:新制度规定债务人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或非现金资产清偿某项债务的,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现金或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若发生债务重组损失,确认为当期损失。在债权人方面,当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或债转股清偿债务时,债权人应按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作为受让资产或股权的入账价值,而不能以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4.投资及清算股利的应用:《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中规定,以放弃非现金资产取得的长期股权,股权投资成本以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确定,公允价值超过所放弃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扣除未来应交的所得税后的金额,作为资本公积的准备项目。如果所取得的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更为清楚,也可以取得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确定。对于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有投资期限的按投资期限摊销,没有投资期限的按不超过10年的期限摊销。在清算股利方面,采用成本法时除追加或收回投资外,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一般应保持不变,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应作为当期收益。三、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运用的两面性1.谨慎性原则有以下几方面优点:有利于进一步挤去资产和利润中的水分,能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有利于做出准确的经营决策;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和小股东的利益;有利于企业近期少交所得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有利于对其他基本会计原则的适应性进行修正。但谨慎性原则也有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1)确认与计量难度较大。由于我国目前资产信息、价格市场机制尚不健全,加之债务企业和被投资企业财务状况及持续经营状况很难认定。实际操作主观性很强,受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职业判断能力影响,会计信息很难验证。(2)计提被滥用,因为资产减值准备的具体比例由企业自行确定,而上市公司持续经营两年亏损将ST处理,三年连续亏损将停止上市,上市公司就可能少提减值准备虚增利润,而有些上市公司股东为了逃避债务而多提减值准备。同时可能会产生前期谨慎后期不谨慎,或前期不谨慎后期谨慎自相矛盾的情况。(3)由于注册会计师、证券监督管理机关、审计机关等企业外部人员对企业的资产状态、使用价值知之甚少,所以对减值准备的再确认缺乏权威性。(4)现行税法对税前列支的费用规定有别于会计制度的规定,当计提减值准备时,还需补交所得税,增加企业现金流出,限制了稳健性原则的运用。并且谨慎性原则与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真实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存在相冲突的方面。(5)有的资产按历史成本计价,有的资产按市价计价,缺乏一致性,当市价高于成本时资产负债表不能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可能会歪曲企业的年度收益状况,在短期内延缓国家税收,而且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管理者不能做出最优决策。并且在不同企业实际运用不均衡,只在上市公司计提减值准备,而占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非上市国有企业未明确规定。四、我国实施谨慎性原则应注意的问题1.对会计准则和制度进行不断完善,使相关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应尽量具有可操作性。首先,在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过程中如何把握“度”是关键。建立完善相应的会计准则和制度,使其条款尽量有可操作性,如对不同方法下的计量比例设置一个上下限,应收账款的收回应用后进先出法,既可指导企业的会计实践,又可避免企业应用不正当手段粉饰报表,这样各公司提供的信息才具有可比性。其次,为了解决企业实施谨慎性原则的后顾之忧,在国家财政承受能力范围内,适当缩小税收政策和会计政策的差异。如各企业在会计政策范围内自行选定准备的计提方法及比例,报税务部门备案,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应允许在税前列支。再次,逐步扩大谨慎性的运用范围,谨慎性原则在上市公司实施试点以后,应将其运用范围扩展到非上市公司,促使不同类型的企业在同一市场中进行公平竞争,使投资者及债权人对企业的分析有较强的可比性,从而使会计信息成为真正决策的有效信息。最后,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更详细地披露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情况,规范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的披露范围,增加公司运用谨慎性的透明度。2.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会计人员除了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外,还应进一步掌握有关的经济、管理、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以增强对经济环境的预测能力和客户经营状况分析能力。另外应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才能为会计谨慎性原则的正确运用奠定基础。3.企业外部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应进一步健全信息、价格等市场机制,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定期公布各种资产的价格、信息资料,为计提各种跌价减值准备的可操作性、公允性和客观性扫除障碍。另外,加强审计监督,防止滥用和曲解谨慎性原则,避免人为地加剧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4.改进对上市公司的考核评价指标,以营业利润作为考核公司盈利能力和经营成果的主要指标。改进资产减值准备与公司考核指标之间的联系,减弱上市公司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操纵盈余的动机。改变“八项准备”入损益的做法,设置“资产减值损失”科目,集中反映计提的“八项准备”。5.鉴于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过程中可能会与其他原则发生冲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和手段缓解其冲突,首先,在12条会计原则中,应优先考虑客观性原则,谨慎原则的贯彻和运用,必须建立在客观性原则的基础上。与其他原则的优先顺序,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合理确定。其次,充分披露谨慎性原则与其他原则冲突的情况。由于每个企业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不同,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时间、范围和程度也不同,因此我们应充分披露其应用时间、范围和程度,揭示因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而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程度及其他变动情况,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使会计报表使用者准确地理解企业财务状况。最后,我们还要对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进行必要的约束,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操作上的随意性和主观性,能有效地防止和避免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6.就企业的内部管理者而言,不应过分依赖谨慎性原则运用的潜力而忽视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因为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是会计中对风险加以防范和管理的一个环节,它相对于经济业务的发生而言具有事后性。

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起源与经济影响摘要:谨慎性是传统会计中一项历史久远、影响深远但又颇具争议的计量原则。作者分析谨慎性原则的内涵及其演化过程;阐明谨慎性起源的三种解释:契约解释、诉讼解释和税收解释,说明这些解释的理论含义而且列举了相关的实证证据;有关谨慎性的经济影响,包括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和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指出对谨慎性的主要批评。关键词:会计谨慎性;会计准则;净资产账面价值谨慎性是传统会计中一项历史久远、影响深远但又颇具争议的计量原则。我国自1993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首次引入了谨慎性原则,在2001年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中这一原则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许多体现谨慎性原则的会计处理方法被引进,它对会计实务的影响也日渐凸现,但我国对谨慎性原则的研究大多处于解释运用表层面,本文试图深入分析谨慎性原则的内涵、起源和经济影响,以丰富我们对谨慎性原则的认识。一、谨慎性原则的内涵及其演化谨慎性原则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它最早是财产托管人解脱其受托责任的一种策略,后来被会计人员所认同接受,逐渐成为一项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但又颇具争议的会计核算原则。从笔者目前掌握的资料看,这些概念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1.受托责任观下的谨慎性原则。谨慎性原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当时的财产托管人为了减轻受托责任,对其托管财产的增值不进行任何预计。随着19世纪会计受托责任的盛行,会计人员面对着日益上升的诉讼风险,普遍存在强烈的灾难意识,中世纪财产托管人减轻责任的谨慎方式逐渐为会计界所认同,进而形成了受托责任观下的谨慎性原则。受托责任观下的谨慎性原则的表述很多,其中最典型的是Bliss在1924年给出的一个定义:不预计利得,但预计一切损失[1].它意味着会计师可以运用各种手段低估资产和收入,高估负债和费用,以减轻受托责任。这种观点本身缺乏会计学和经济学的理论依据,它只是站在 “实用主义”的角度来对谨慎性进行定义,强调蓄意地、一贯地低估净资产和利润,招致了对谨慎性的诸多批评。谨慎性原则的批评者认为,谨慎性的蓄意低估,会形成大量的“秘密准备”,有违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公允表达的要求。2.决策有用观下的谨慎性原则。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会计目标由受托责任观转向决策有用观,对谨慎性的批评也日渐激烈,谨慎性的原理和内涵被会计职业团体或准则制定机构重新审视。美国的FASB在它的概念框架研究中反复讨论了这个概念,并且试图用“审慎”来取代这一概念,在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第2号中,它将谨慎性表述为:“谨慎性是对于不确定性的一个审慎反应,以确保商业中固有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被充分考虑。因此,在未来收到或支付的两个估计金额之间有同等的可能性时,谨慎性要求使用比较不乐观的估计数。”[2]同时FASB也明确指出:“(在这种定义下),稳健性的概念可能与某些重要的质量特征产生冲突,如公允表述、中立性和可比性(包括一致性)……。财务报告中的稳健性不应该再蓄意地、一贯性地低估净资产和利润。”[2]与前述的Bliss定义相比,FASB的定义一方面指出谨慎性有助于降低企业风险,突出了谨慎性原则的经济作用,从而使谨慎性原则有了更多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谨慎性认识的一个新突破。因为从FASB的说明来看,它并不鼓励一味地低估资产和收入,高估负债和费用,否定了过去那种蓄意地一贯少计净利润和净资产的做法,认为会计人员对信息进行取舍时需要持稳健的态度,但同时要考虑会计信息的公允表达、中立性和相关性,从而使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既能应对商业环境中固有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又能满足投资者相关决策需要。这一定义主要是定性描述,某些方面还是比较含糊,例如它并没有详细说明“审慎反应”的含义,也没有解释这一审慎反应是如何保证风险被“充分的考虑”。3.实证研究中的谨慎性原则。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由规范研究逐渐向实证研究转移,大量的会计实证研究的文献涌现出来。作为谨慎性原则的研究也逐渐转向实证研究为主,要对谨慎性原则进行实证分析就必须有相应的定义来界定它、量化它,因此从实证研究中涌现出谨慎性的大量定义。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两个:一个是Feltham和Ohlson在1995年提出的定义,该定义指出:如果企业股权的市场价值在时点π+1的期望值与企业股权在时点π+1的账面价值之差在π趋于无穷大时的情况下大于0,则认为企业会计是谨慎的[3];另一个是Basu在1997年提出的定义,该定义对谨慎性原则的解释是:会计人员倾向于对好消息(利得)的确认比对坏消息(损失)的确认要求有更加严格的证据[4].从这两个定义可以看出,实证研究中对谨慎性原则的定义抓住了谨慎性的实质,前者反映的是谨慎性低估企业净资产账面价值的特征,可以称之为“资产负债表导向的谨慎性原则”;后者反映的是谨慎性对利得和损失的不对称性处理特征,即损失被立即确认,而利得只有在实现以后才能被确认,可以称之为“损益表导向的谨慎性原则”。在现代会计观点下,利润计量要比资产计价更加重要,因此对“损益表导向的谨慎性原则”的实证研究也居多。对于这三种类型的谨慎性原则,受托责任观下的谨慎性由于缺乏理论依据和存在明显的缺陷,基本上已经被准则制定机构和研究人员所摈弃,而决策有用观下的谨慎性和实证研究中的谨慎性观点得到了准则制定机构和研究人员的普遍接受,从这两者的关系来看,前者主要是对谨慎性的定性描述,而后者是对谨慎性的定量描述,两者可以互为补充、互为说明。总体来看,现代会计强调谨慎性是对于商业环境中固有风险和不确定性一个审慎反应,即对利得的确认比对损失的确认要求有更高的证据,由早期的将谨慎性视为蓄意低估股东净利和净资产转变为尽量不高估资产和利润(但不蓄意低估)。二、谨慎性原则起源的经济解释会计研究人员对谨慎性原则起源提出了众多的解释,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契约、诉讼、税收。1.契约解释:在契约解释下,谨慎性被看作是在契约各方之间解决代理冲突的一个重要的缔约手段。按照契约理论,企业和各有关当事人之间由于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利益、有限的视野和有限的责任会产生诸多机会主义行为。而谨慎性是对契约业绩的理想计量,因为它对利得要求更严格的确认标准,从而可以限制有关各方的机会主义行为,有效减轻企业和有关当事人之间的代理冲突。如在债务契约中,股东和管理者可能会高估盈余和资产,将借入的债务作为清算性股利进行分配,从而将债权人的财富转移给股东。而谨慎性原则避免高估资产和盈余,对股利分配施加约束,保障和提高了企业的偿债能力,降低了企业股利过度分配的可能性。另外在管理者的报酬契约中,企业管理者有动机高估净资产和盈余,最大化其当期酬金,损害股东的利益。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股东可能事先在补偿合同中要求运用谨慎性去计量收益。因此,从契约解释来看,谨慎性原则是作为一种有效的缔约机制而自然产生的[1],它的存在降低了各种契约的违约可能性,提高了企业的价值。谨慎性的契约解释得到了较多的理论和实证支持。Ahmed等人发现,股利冲突越大,企业报告越谨慎,谨慎性成为一个有效的缔约机制去减轻股东与债务人之间的股利冲突[5].另外,Ball等人发现普通法国家企业盈余要比成文法国家的企业盈余要谨慎性的多,原因在于,普通法国家有强大的投资者保护法律,企业通常优选契约作为解决代理问题的方式,因此对谨慎性的要求较强。而在成文法的国家内,契约各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有可能私下解决而不使用契约,因此对谨慎性的要求较弱[6].2.诉讼解释:股东诉讼是谨慎性原则产生和存在的另一个重要来源。许多研究发现,投资者大多是风险回避者,他们希望能够立即得到有关潜在风险的信息,而对于有关潜在利得的信息却不甚关心。因此公司延期报告潜在的损失比延期报告潜在的利得会面I临更大的诉讼威胁,也就是诉讼风险更可能源自于收入与资产的高估而不是低估[7],会计人员为了避免日益上升的诉讼风险,“宁可失之低估,而不愿失之高估”[2],从而股东诉讼成为谨慎性产生和存在的另一个重要来源。诉讼解释在理论上和实务上也获得了较多的理论和实证支持。Basu检测了美国四个不同的诉讼责任期间的谨慎性,发现在两个诉讼责任上升较高期间谨慎性存在显著的上升,而在诉讼责任上升较低期间谨慎性不上升,这一结果与诉讼导致谨慎性的解释一致[4].另外,Ball等人指出,在普通法国家预期的较高的诉讼风险下,企业的谨慎性会增强,其结论也支持了这一预测[6].3.税收解释:税收解释认为,纳税收益与会计收益之间的联系,使得管理人员有动机运用谨慎性原则来递延税收的支付。谨慎性原则通过推迟收入的确认及加速费用的确认会延期税收支付,从而减少税收支付的现值,增加公司的价值。Guenther等人的研究表明,会计方法会影响应税收益 [8].Shackelford和Shelvin进一步指出,纳税收益与会计报告收益的联系为递延税收支付提供了动机,因而导致对净资产和收益的低估,因此他预测,当两者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时,或者税收上升时,财务报告会变得更加谨慎[8].但是从目前的相关文献来看,还没有直接的研究致力于税收解释,这一解释的相关的理论和实证证据还很弱。三、谨慎性原则的经济影响体现谨慎性原则的会计实务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计提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存货的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法、存货的后进先出法发出假设、存货的跌价损失准备、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法、长期资产的减值准备、研发支出的费用化处理方法等。这些谨慎性方法的运用首先影响企业财务报表数字,使企业净资产被低估、正的经济盈余被递延反映,但是有关这种谨慎性原则的经济后果,即投资者能否看出不同方法下盈余计量的谨慎性差异,还存在较多的争议。1.谨慎性对企业财务报表数字的影响。谨慎性原则的实质是对于利得与损失的不对称确认要求,也就是说反映利得比反映损失要求有更严格的可证实性,损失被立即确认,而利得只有在实现以后才被确认。谨慎性的这种非对称确认特征主要影响企业财务报告中的净资产、应计和盈余项目。(1)净资产账面价值持续低于其市场价值。在市场经济下,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时刻在发生变化,但是所有的这些变化(增值或贬值)并不会立即、完整地反映在企业会计账户和财务报表中。在谨慎性原则下,资产价值减少(损失)通常被立即确认,而资产价值的上升(利得)通常被递延到它被出售或它的价值通过收入现金流量实现时才被确认。例如,在谨慎性原则下,固定资产当期的价值增值,是不允许反映在当期的资产计价上,而只能等到固定资产被出售时才能反映这部分增值。而固定资产当期的价值贬值,直接通过计提减值准备减少资产账面价值。另外,企业的研究和开发支出、广告支出一般而言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得,具有经济价值,但按照谨慎性原则要求,研发支出和广告支出直接费用化,而不能资本化反映为企业的一项资产,它们的价值被递延到以后期间由于研发支出和广告支出而产生的收入现金流量实现时才被确认。但在持续经营假设前提下,企业通常不会出售它的固定资产,并且研发支出和广告支出是持续发生的,由此推论,会计上对于资产贬值的反映是及时的、并且数额较大,而对于资产增值的反映是不及时的、并且数额相对较少。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谨慎性原则运用会导致企业净资产被系统低估——其账面价值持续低于其市场价值。净资产账面价值被低估的程度越大,意味着企业会计越谨慎。利用谨慎性会计对企业净资产的持续低估特征,Beaver和Ryan提出了对谨慎性的一种实证计量模式:净资产账面价值与市价比率计量模式。这一计量模式评估了净资产被累积低估的程度,通过计算净资产账面价值与市价比率的持久偏差成分来反映财务报告谨慎性的程度[9].(2)应计项目的净累计额持续为负。会计中的应计项目是由于权责发生制而产生的会计盈余与现金流量之间的时间性差异。从长期来看,如果会计方法是中立的并且企业是稳定的,折旧和摊销之前的累计净收益金额与经营现金流量趋向一致,因为当净收益超过(或低于)经营现金流量时会紧跟有负的(或正的)应计项目发生,正的应计与负的应计项目会随着时间反转,应计项目的净累计额趋向于零。但是在谨慎性原则下,应计项目净累计额持续为负,这是由于谨慎性对利得和损失的不对称处理特征所导致。在谨慎性原则下,损失一旦存在就要求被立即确认,即使与损失有关的现金流出可能还没有实际发生;而利得只有在现金流入实际发生时才能被确认。因此,在谨慎性原则下,损失趋向于被全部应计而利得不能应计,随着时间的推移,应计项目的净累计额趋向于被低估并且持续为负。利用谨慎性会导致应计项目的净累计额持续为负的特征,GiVoly和Hayn提出了谨慎性的另一种计量模式:应计项目的计量模式。这一模式认为,企业长期持续显著的负应计是谨慎性的标志。它通过计算负应计累积的程度和速度来反映财务报告谨慎性程度[10].(3)盈余反映的及时性和盈余变化的持续性在“利好”与“利差”时期存在差异。谨慎性原则在确认利得与损失时存在严重的不对称性,企业“利好”时期与“利差”时期的会计盈余必然在及时性和持久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会计盈余的及时性是指当期的会计盈余是否及时地反映了公司经济盈余的变化。在谨慎性原则下,会计人员反映利得比反映损失要求有更高的可证实性,因此本期的会计盈余会反映本期所有的负的经济盈余变化(损失),而不会反映或只会部分反映本期正的经济盈余变化(利得)。换句话说,在谨慎性原则下,负的盈余和盈余变化要比正的盈余和盈余变化反映得及时。会计盈余的持续性是指当期的会计盈余变化能否持续到未来。持续性和及时性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及时性意味着本期信息已经反映在本期的会计盈余中,这样的盈余一般不具有很强的持续性。持续性则是由于本期会计盈余没有反映本期信息的全部影响,而是将其部分影响递延,这样的盈余一般不具有很强的及时性。在谨慎性原则下,由于负的盈余和盈余变化要比正的盈余和盈余变化反映得更加及时,因此正的盈余和盈余变化相对于负的盈余和盈余变化要更加持续。利用谨慎性会计对正负盈余变化反映的及时性和持续性差异特征,Basu提出了另一种谨慎性实证计量模式:每股盈余/每股市价计量模式。这一计量模式反映了会计收益包括经济收益或利得的速度的差异,通过计算比较会计盈余对“好消息”和“坏消息”敏感性来反映财务报告谨慎性的程度[4].2.谨慎性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谨慎性原则会低估企业净资产、递延反映正的经济盈余,那么这种低估的净资产和会计盈余是否会导致投资者对企业股票市场价格的低估呢?在这个问题上还在存在较大的争议。有效市场假设认为,投资者不会系统地被盈余计量的各种可选择会计方法所误导(P5),因此,从理论上分析,投资者在制定证券价格时应该能够估定不同方法下财务报表的内在谨慎性差异,并且自行对会计报告盈余进行调整,不会由于低估的账面资产和盈余数额而低估企业股票市价。这一观点得到了许多实证支持。例如Beaver和Dukes发现,采用加速折旧法(相对稳健)企业的平均盈余反应系数(ERCs)要比采用直线折旧法(相对激进)企业的平均盈余反应系数(ERCs)显著大[12].盈余反应系数是指某一证券的超常市场回报相对于该证券发行公司报告的盈利中非预期因素的反映程度。盈余反应系数越大,说明报告盈余信息含量越高。他们的证据表明市场在制定证券价格时考虑了盈余计量的内在方法,并且据此对企业报告盈余进行自行调整,支持了有效市场假设。但是另一方面,也有不少观点认为,现实的资本市场并不是完全有效的,投资者通常不会区分盈余计量所采用的各种会计方法的谨慎性差异,因此,谨慎性原则对净资产的低估和对正的经济盈余的滞后反映,可能会导致市场对该股票价格的低估。例如,Salamon和Kopel将企业划分为激进会计组合群(同时运用直线折旧法和F1FO)和谨慎会计组合群(同时运用加速折旧法和LIFO),实证结果表明,这两类企业的盈余反应系数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一证据并不支持有效市场假设[13].总之,在“证券市场是否完全有效”问题上还存在相当大的争议,因此谨慎性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也是莫衷一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分析。四、谨慎性原则受到的主要批评和目前的现状谨慎性原则虽然对会计的理论与实务影响巨大,但它也极富争议。在众多会计文献和会计准则报告中,它长期被视为一项“惯例”,而并非一项“原则”或“准则”[14].对它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谨慎性的运用缺乏一个客观的标准,因此对它的滥用很普遍并且很难防范。例如,有些企业可能会通过随意地或前后不一致地制定潜在损失的备抵或准备,从而使得不同企业之间以及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会计数字缺乏可比性。第二,传统谨慎性的会计实务只预期潜在的损失或费用,而忽略任何可能利得的确认,会导致对潜在资产或收益的低估,低估如同高估,都不能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由于这两个限制,谨慎性受到许多攻击。美国著名会计学者Hendriksen就指出:“谨慎性是处理计价和收入不确定性的一个非常糟糕的方法,它会导致会计数据的完全扭曲。”[14]但是,尽管伴随着持续的批评,谨慎性已变成当代会计最具影响的一个概念。近年来大量的实证研究也指出,谨慎性不仅在现代财务报告中普遍存在,并且在过去的30年内,财务报告的谨慎性有上升的趋势[1].从准则制定机构来看,虽然美国的FASB在其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2号“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中,将谨慎性视为一种惯例(Convention),而非一项原则(Principle),但是FASB也认识到谨慎性的合理之处:“在财务会计和报告中,也存在谨慎性的合理位置,因为商业和经济活动中充满了不确定性,但需要慎重运用(92段)”[2].在 FASB看来,商业经营中的不确定性是不可避免的,在资产计价和损益计量中必须运用各种各样的估计或判断,在决定会计估计和判断时,会计师应保持一个谨慎性的或审慎的态度,必要的谨慎性不仅是应付商业交易中内在的不确定或风险的一个必要的、有用的手段,而且将有益于投资者、债务人和其他信息使用者。从20 世纪80年代末以来,FASB的这种观点已经得到会计职业团体和会计从业人员的普遍接受。我国自1993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基本准则中首次引入了谨慎性原则,明文规定谨慎性原则是我国会计核算12条原则之一,并且在随后的具体准则制定过程中,体现谨慎性原则的方法陆续被采用(如LIFO、加速折旧法、坏账准备的计提等),特别是在2001年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中这一原则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更多的体现谨慎性原则的会计处理方法被引进(如资产减值的八项准备等),谨慎性原则已经成为我国会计理论和实务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则,但是从目前国内企业对谨慎性方法的运用来看,还存在较多的随意性,对于这一原则,我们既要正视谨慎性原则固有的弊端,通过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和规范谨慎性方法的实施细则,来避免主观随意和“过度谨慎”;同时也不能忽视谨慎性原则在减轻代理冲突、避免诉讼风险和递延税收支付中的积极作用,应进一步加大谨慎性原则的适用范围和运用力度。参考文献:[1] Watts R. L…… Conservatism in Accounting Part I : Explanations and Implications [J]. Accounting Horizons, 2003,17, (3) : 207-221.[2]李增泉,卢文彬。会计盈余的稳健性:发现与启示[J].会计研究,2003,(2):21—27.[3]汪远根。会计谨慎性原则的经济学解释及其悖论[D].上海海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期刊网硕博士论文库,2002.[4] Basu S…… The Conservatism Principle and the Asymmetric Timeliness of Earnings [J]. Journal of Ac counting & Economics, 1997,24, (1) : 3-37.[5] Ahmed A. S. ,B. Billings,M. S. Harris,R. M. Morton. The Role of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in Miti gating Bondholder-shareholder Conflicts Over Dividend Policy and in Reducing Debt Costs[J].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2,77, (4) : 867-890.[6] Ball R. , Kothari S. P. ,Robin A…… The Effect of International FactorsonProperties of Accounting Earning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economics, 2000, (29) :1-51.[7] Jia Yinping. Essays on Accounting Conservatism[D]. PhD. Dissertation.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 versity. UMI Proquest, 2004, (AAT 3119839)。[8] Shackelford D. A. , T. Shevlin. Empirical Tax Research in Accounting[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 nomics, 2001,31 : 321-387.[9] Beaver W. H. , S. G. Ryan. Biases and Lags in Book Value 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Ability of the Book -to-market Ration to Predict Book Return on Equity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00, 38, (1) : 127-148.[10] Givoly D. , Hayn C…… The Changing Time——series Properties of Earnings,Cash Flows and Accruals: Has Financial Reporting Become More Conservatism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 2000, 29, (3): 287-320.[11] Watts R. L., J. L. Zimmerman. Positive Accounting Theory [M].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1986.[12] Beaver H. ,R. E. Dukes. Interperiod Tax Allocation and -depreciation Methods: Some Empirical Results[J]. The Accounting Reviews , 1973, (7) : 549——559.[13] Salamon. G. L., R. Kopel. Accounting Method Related Misspecification in Crosssectional Capital Market Research Design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 1993, (12),217——238.[14] Z. Jun Lin,Feng Chen. Applicability of the Conservatism Accounting Convention in China:Empirical Evidence[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34, (4): 517——537.

谨慎性原则论文的参考文献

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起源与经济影响摘要:谨慎性是传统会计中一项历史久远、影响深远但又颇具争议的计量原则。作者分析谨慎性原则的内涵及其演化过程;阐明谨慎性起源的三种解释:契约解释、诉讼解释和税收解释,说明这些解释的理论含义而且列举了相关的实证证据;有关谨慎性的经济影响,包括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和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指出对谨慎性的主要批评。关键词:会计谨慎性;会计准则;净资产账面价值谨慎性是传统会计中一项历史久远、影响深远但又颇具争议的计量原则。我国自1993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首次引入了谨慎性原则,在2001年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中这一原则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许多体现谨慎性原则的会计处理方法被引进,它对会计实务的影响也日渐凸现,但我国对谨慎性原则的研究大多处于解释运用表层面,本文试图深入分析谨慎性原则的内涵、起源和经济影响,以丰富我们对谨慎性原则的认识。一、谨慎性原则的内涵及其演化谨慎性原则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它最早是财产托管人解脱其受托责任的一种策略,后来被会计人员所认同接受,逐渐成为一项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但又颇具争议的会计核算原则。从笔者目前掌握的资料看,这些概念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1.受托责任观下的谨慎性原则。谨慎性原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当时的财产托管人为了减轻受托责任,对其托管财产的增值不进行任何预计。随着19世纪会计受托责任的盛行,会计人员面对着日益上升的诉讼风险,普遍存在强烈的灾难意识,中世纪财产托管人减轻责任的谨慎方式逐渐为会计界所认同,进而形成了受托责任观下的谨慎性原则。受托责任观下的谨慎性原则的表述很多,其中最典型的是Bliss在1924年给出的一个定义:不预计利得,但预计一切损失[1].它意味着会计师可以运用各种手段低估资产和收入,高估负债和费用,以减轻受托责任。这种观点本身缺乏会计学和经济学的理论依据,它只是站在 “实用主义”的角度来对谨慎性进行定义,强调蓄意地、一贯地低估净资产和利润,招致了对谨慎性的诸多批评。谨慎性原则的批评者认为,谨慎性的蓄意低估,会形成大量的“秘密准备”,有违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公允表达的要求。2.决策有用观下的谨慎性原则。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会计目标由受托责任观转向决策有用观,对谨慎性的批评也日渐激烈,谨慎性的原理和内涵被会计职业团体或准则制定机构重新审视。美国的FASB在它的概念框架研究中反复讨论了这个概念,并且试图用“审慎”来取代这一概念,在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第2号中,它将谨慎性表述为:“谨慎性是对于不确定性的一个审慎反应,以确保商业中固有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被充分考虑。因此,在未来收到或支付的两个估计金额之间有同等的可能性时,谨慎性要求使用比较不乐观的估计数。”[2]同时FASB也明确指出:“(在这种定义下),稳健性的概念可能与某些重要的质量特征产生冲突,如公允表述、中立性和可比性(包括一致性)……。财务报告中的稳健性不应该再蓄意地、一贯性地低估净资产和利润。”[2]与前述的Bliss定义相比,FASB的定义一方面指出谨慎性有助于降低企业风险,突出了谨慎性原则的经济作用,从而使谨慎性原则有了更多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谨慎性认识的一个新突破。因为从FASB的说明来看,它并不鼓励一味地低估资产和收入,高估负债和费用,否定了过去那种蓄意地一贯少计净利润和净资产的做法,认为会计人员对信息进行取舍时需要持稳健的态度,但同时要考虑会计信息的公允表达、中立性和相关性,从而使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既能应对商业环境中固有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又能满足投资者相关决策需要。这一定义主要是定性描述,某些方面还是比较含糊,例如它并没有详细说明“审慎反应”的含义,也没有解释这一审慎反应是如何保证风险被“充分的考虑”。3.实证研究中的谨慎性原则。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由规范研究逐渐向实证研究转移,大量的会计实证研究的文献涌现出来。作为谨慎性原则的研究也逐渐转向实证研究为主,要对谨慎性原则进行实证分析就必须有相应的定义来界定它、量化它,因此从实证研究中涌现出谨慎性的大量定义。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两个:一个是Feltham和Ohlson在1995年提出的定义,该定义指出:如果企业股权的市场价值在时点π+1的期望值与企业股权在时点π+1的账面价值之差在π趋于无穷大时的情况下大于0,则认为企业会计是谨慎的[3];另一个是Basu在1997年提出的定义,该定义对谨慎性原则的解释是:会计人员倾向于对好消息(利得)的确认比对坏消息(损失)的确认要求有更加严格的证据[4].从这两个定义可以看出,实证研究中对谨慎性原则的定义抓住了谨慎性的实质,前者反映的是谨慎性低估企业净资产账面价值的特征,可以称之为“资产负债表导向的谨慎性原则”;后者反映的是谨慎性对利得和损失的不对称性处理特征,即损失被立即确认,而利得只有在实现以后才能被确认,可以称之为“损益表导向的谨慎性原则”。在现代会计观点下,利润计量要比资产计价更加重要,因此对“损益表导向的谨慎性原则”的实证研究也居多。对于这三种类型的谨慎性原则,受托责任观下的谨慎性由于缺乏理论依据和存在明显的缺陷,基本上已经被准则制定机构和研究人员所摈弃,而决策有用观下的谨慎性和实证研究中的谨慎性观点得到了准则制定机构和研究人员的普遍接受,从这两者的关系来看,前者主要是对谨慎性的定性描述,而后者是对谨慎性的定量描述,两者可以互为补充、互为说明。总体来看,现代会计强调谨慎性是对于商业环境中固有风险和不确定性一个审慎反应,即对利得的确认比对损失的确认要求有更高的证据,由早期的将谨慎性视为蓄意低估股东净利和净资产转变为尽量不高估资产和利润(但不蓄意低估)。二、谨慎性原则起源的经济解释会计研究人员对谨慎性原则起源提出了众多的解释,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契约、诉讼、税收。1.契约解释:在契约解释下,谨慎性被看作是在契约各方之间解决代理冲突的一个重要的缔约手段。按照契约理论,企业和各有关当事人之间由于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利益、有限的视野和有限的责任会产生诸多机会主义行为。而谨慎性是对契约业绩的理想计量,因为它对利得要求更严格的确认标准,从而可以限制有关各方的机会主义行为,有效减轻企业和有关当事人之间的代理冲突。如在债务契约中,股东和管理者可能会高估盈余和资产,将借入的债务作为清算性股利进行分配,从而将债权人的财富转移给股东。而谨慎性原则避免高估资产和盈余,对股利分配施加约束,保障和提高了企业的偿债能力,降低了企业股利过度分配的可能性。另外在管理者的报酬契约中,企业管理者有动机高估净资产和盈余,最大化其当期酬金,损害股东的利益。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股东可能事先在补偿合同中要求运用谨慎性去计量收益。因此,从契约解释来看,谨慎性原则是作为一种有效的缔约机制而自然产生的[1],它的存在降低了各种契约的违约可能性,提高了企业的价值。谨慎性的契约解释得到了较多的理论和实证支持。Ahmed等人发现,股利冲突越大,企业报告越谨慎,谨慎性成为一个有效的缔约机制去减轻股东与债务人之间的股利冲突[5].另外,Ball等人发现普通法国家企业盈余要比成文法国家的企业盈余要谨慎性的多,原因在于,普通法国家有强大的投资者保护法律,企业通常优选契约作为解决代理问题的方式,因此对谨慎性的要求较强。而在成文法的国家内,契约各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有可能私下解决而不使用契约,因此对谨慎性的要求较弱[6].2.诉讼解释:股东诉讼是谨慎性原则产生和存在的另一个重要来源。许多研究发现,投资者大多是风险回避者,他们希望能够立即得到有关潜在风险的信息,而对于有关潜在利得的信息却不甚关心。因此公司延期报告潜在的损失比延期报告潜在的利得会面I临更大的诉讼威胁,也就是诉讼风险更可能源自于收入与资产的高估而不是低估[7],会计人员为了避免日益上升的诉讼风险,“宁可失之低估,而不愿失之高估”[2],从而股东诉讼成为谨慎性产生和存在的另一个重要来源。诉讼解释在理论上和实务上也获得了较多的理论和实证支持。Basu检测了美国四个不同的诉讼责任期间的谨慎性,发现在两个诉讼责任上升较高期间谨慎性存在显著的上升,而在诉讼责任上升较低期间谨慎性不上升,这一结果与诉讼导致谨慎性的解释一致[4].另外,Ball等人指出,在普通法国家预期的较高的诉讼风险下,企业的谨慎性会增强,其结论也支持了这一预测[6].3.税收解释:税收解释认为,纳税收益与会计收益之间的联系,使得管理人员有动机运用谨慎性原则来递延税收的支付。谨慎性原则通过推迟收入的确认及加速费用的确认会延期税收支付,从而减少税收支付的现值,增加公司的价值。Guenther等人的研究表明,会计方法会影响应税收益 [8].Shackelford和Shelvin进一步指出,纳税收益与会计报告收益的联系为递延税收支付提供了动机,因而导致对净资产和收益的低估,因此他预测,当两者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时,或者税收上升时,财务报告会变得更加谨慎[8].但是从目前的相关文献来看,还没有直接的研究致力于税收解释,这一解释的相关的理论和实证证据还很弱。三、谨慎性原则的经济影响体现谨慎性原则的会计实务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计提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存货的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法、存货的后进先出法发出假设、存货的跌价损失准备、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法、长期资产的减值准备、研发支出的费用化处理方法等。这些谨慎性方法的运用首先影响企业财务报表数字,使企业净资产被低估、正的经济盈余被递延反映,但是有关这种谨慎性原则的经济后果,即投资者能否看出不同方法下盈余计量的谨慎性差异,还存在较多的争议。1.谨慎性对企业财务报表数字的影响。谨慎性原则的实质是对于利得与损失的不对称确认要求,也就是说反映利得比反映损失要求有更严格的可证实性,损失被立即确认,而利得只有在实现以后才被确认。谨慎性的这种非对称确认特征主要影响企业财务报告中的净资产、应计和盈余项目。(1)净资产账面价值持续低于其市场价值。在市场经济下,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时刻在发生变化,但是所有的这些变化(增值或贬值)并不会立即、完整地反映在企业会计账户和财务报表中。在谨慎性原则下,资产价值减少(损失)通常被立即确认,而资产价值的上升(利得)通常被递延到它被出售或它的价值通过收入现金流量实现时才被确认。例如,在谨慎性原则下,固定资产当期的价值增值,是不允许反映在当期的资产计价上,而只能等到固定资产被出售时才能反映这部分增值。而固定资产当期的价值贬值,直接通过计提减值准备减少资产账面价值。另外,企业的研究和开发支出、广告支出一般而言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得,具有经济价值,但按照谨慎性原则要求,研发支出和广告支出直接费用化,而不能资本化反映为企业的一项资产,它们的价值被递延到以后期间由于研发支出和广告支出而产生的收入现金流量实现时才被确认。但在持续经营假设前提下,企业通常不会出售它的固定资产,并且研发支出和广告支出是持续发生的,由此推论,会计上对于资产贬值的反映是及时的、并且数额较大,而对于资产增值的反映是不及时的、并且数额相对较少。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谨慎性原则运用会导致企业净资产被系统低估——其账面价值持续低于其市场价值。净资产账面价值被低估的程度越大,意味着企业会计越谨慎。利用谨慎性会计对企业净资产的持续低估特征,Beaver和Ryan提出了对谨慎性的一种实证计量模式:净资产账面价值与市价比率计量模式。这一计量模式评估了净资产被累积低估的程度,通过计算净资产账面价值与市价比率的持久偏差成分来反映财务报告谨慎性的程度[9].(2)应计项目的净累计额持续为负。会计中的应计项目是由于权责发生制而产生的会计盈余与现金流量之间的时间性差异。从长期来看,如果会计方法是中立的并且企业是稳定的,折旧和摊销之前的累计净收益金额与经营现金流量趋向一致,因为当净收益超过(或低于)经营现金流量时会紧跟有负的(或正的)应计项目发生,正的应计与负的应计项目会随着时间反转,应计项目的净累计额趋向于零。但是在谨慎性原则下,应计项目净累计额持续为负,这是由于谨慎性对利得和损失的不对称处理特征所导致。在谨慎性原则下,损失一旦存在就要求被立即确认,即使与损失有关的现金流出可能还没有实际发生;而利得只有在现金流入实际发生时才能被确认。因此,在谨慎性原则下,损失趋向于被全部应计而利得不能应计,随着时间的推移,应计项目的净累计额趋向于被低估并且持续为负。利用谨慎性会导致应计项目的净累计额持续为负的特征,GiVoly和Hayn提出了谨慎性的另一种计量模式:应计项目的计量模式。这一模式认为,企业长期持续显著的负应计是谨慎性的标志。它通过计算负应计累积的程度和速度来反映财务报告谨慎性程度[10].(3)盈余反映的及时性和盈余变化的持续性在“利好”与“利差”时期存在差异。谨慎性原则在确认利得与损失时存在严重的不对称性,企业“利好”时期与“利差”时期的会计盈余必然在及时性和持久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会计盈余的及时性是指当期的会计盈余是否及时地反映了公司经济盈余的变化。在谨慎性原则下,会计人员反映利得比反映损失要求有更高的可证实性,因此本期的会计盈余会反映本期所有的负的经济盈余变化(损失),而不会反映或只会部分反映本期正的经济盈余变化(利得)。换句话说,在谨慎性原则下,负的盈余和盈余变化要比正的盈余和盈余变化反映得及时。会计盈余的持续性是指当期的会计盈余变化能否持续到未来。持续性和及时性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及时性意味着本期信息已经反映在本期的会计盈余中,这样的盈余一般不具有很强的持续性。持续性则是由于本期会计盈余没有反映本期信息的全部影响,而是将其部分影响递延,这样的盈余一般不具有很强的及时性。在谨慎性原则下,由于负的盈余和盈余变化要比正的盈余和盈余变化反映得更加及时,因此正的盈余和盈余变化相对于负的盈余和盈余变化要更加持续。利用谨慎性会计对正负盈余变化反映的及时性和持续性差异特征,Basu提出了另一种谨慎性实证计量模式:每股盈余/每股市价计量模式。这一计量模式反映了会计收益包括经济收益或利得的速度的差异,通过计算比较会计盈余对“好消息”和“坏消息”敏感性来反映财务报告谨慎性的程度[4].2.谨慎性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谨慎性原则会低估企业净资产、递延反映正的经济盈余,那么这种低估的净资产和会计盈余是否会导致投资者对企业股票市场价格的低估呢?在这个问题上还在存在较大的争议。有效市场假设认为,投资者不会系统地被盈余计量的各种可选择会计方法所误导(P5),因此,从理论上分析,投资者在制定证券价格时应该能够估定不同方法下财务报表的内在谨慎性差异,并且自行对会计报告盈余进行调整,不会由于低估的账面资产和盈余数额而低估企业股票市价。这一观点得到了许多实证支持。例如Beaver和Dukes发现,采用加速折旧法(相对稳健)企业的平均盈余反应系数(ERCs)要比采用直线折旧法(相对激进)企业的平均盈余反应系数(ERCs)显著大[12].盈余反应系数是指某一证券的超常市场回报相对于该证券发行公司报告的盈利中非预期因素的反映程度。盈余反应系数越大,说明报告盈余信息含量越高。他们的证据表明市场在制定证券价格时考虑了盈余计量的内在方法,并且据此对企业报告盈余进行自行调整,支持了有效市场假设。但是另一方面,也有不少观点认为,现实的资本市场并不是完全有效的,投资者通常不会区分盈余计量所采用的各种会计方法的谨慎性差异,因此,谨慎性原则对净资产的低估和对正的经济盈余的滞后反映,可能会导致市场对该股票价格的低估。例如,Salamon和Kopel将企业划分为激进会计组合群(同时运用直线折旧法和F1FO)和谨慎会计组合群(同时运用加速折旧法和LIFO),实证结果表明,这两类企业的盈余反应系数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一证据并不支持有效市场假设[13].总之,在“证券市场是否完全有效”问题上还存在相当大的争议,因此谨慎性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也是莫衷一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分析。四、谨慎性原则受到的主要批评和目前的现状谨慎性原则虽然对会计的理论与实务影响巨大,但它也极富争议。在众多会计文献和会计准则报告中,它长期被视为一项“惯例”,而并非一项“原则”或“准则”[14].对它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谨慎性的运用缺乏一个客观的标准,因此对它的滥用很普遍并且很难防范。例如,有些企业可能会通过随意地或前后不一致地制定潜在损失的备抵或准备,从而使得不同企业之间以及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会计数字缺乏可比性。第二,传统谨慎性的会计实务只预期潜在的损失或费用,而忽略任何可能利得的确认,会导致对潜在资产或收益的低估,低估如同高估,都不能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由于这两个限制,谨慎性受到许多攻击。美国著名会计学者Hendriksen就指出:“谨慎性是处理计价和收入不确定性的一个非常糟糕的方法,它会导致会计数据的完全扭曲。”[14]但是,尽管伴随着持续的批评,谨慎性已变成当代会计最具影响的一个概念。近年来大量的实证研究也指出,谨慎性不仅在现代财务报告中普遍存在,并且在过去的30年内,财务报告的谨慎性有上升的趋势[1].从准则制定机构来看,虽然美国的FASB在其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2号“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中,将谨慎性视为一种惯例(Convention),而非一项原则(Principle),但是FASB也认识到谨慎性的合理之处:“在财务会计和报告中,也存在谨慎性的合理位置,因为商业和经济活动中充满了不确定性,但需要慎重运用(92段)”[2].在 FASB看来,商业经营中的不确定性是不可避免的,在资产计价和损益计量中必须运用各种各样的估计或判断,在决定会计估计和判断时,会计师应保持一个谨慎性的或审慎的态度,必要的谨慎性不仅是应付商业交易中内在的不确定或风险的一个必要的、有用的手段,而且将有益于投资者、债务人和其他信息使用者。从20 世纪80年代末以来,FASB的这种观点已经得到会计职业团体和会计从业人员的普遍接受。我国自1993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基本准则中首次引入了谨慎性原则,明文规定谨慎性原则是我国会计核算12条原则之一,并且在随后的具体准则制定过程中,体现谨慎性原则的方法陆续被采用(如LIFO、加速折旧法、坏账准备的计提等),特别是在2001年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中这一原则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更多的体现谨慎性原则的会计处理方法被引进(如资产减值的八项准备等),谨慎性原则已经成为我国会计理论和实务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则,但是从目前国内企业对谨慎性方法的运用来看,还存在较多的随意性,对于这一原则,我们既要正视谨慎性原则固有的弊端,通过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和规范谨慎性方法的实施细则,来避免主观随意和“过度谨慎”;同时也不能忽视谨慎性原则在减轻代理冲突、避免诉讼风险和递延税收支付中的积极作用,应进一步加大谨慎性原则的适用范围和运用力度。参考文献:[1] Watts R. L…… Conservatism in Accounting Part I : Explanations and Implications [J]. Accounting Horizons, 2003,17, (3) : 207-221.[2]李增泉,卢文彬。会计盈余的稳健性:发现与启示[J].会计研究,2003,(2):21—27.[3]汪远根。会计谨慎性原则的经济学解释及其悖论[D].上海海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期刊网硕博士论文库,2002.[4] Basu S…… The Conservatism Principle and the Asymmetric Timeliness of Earnings [J]. Journal of Ac counting & Economics, 1997,24, (1) : 3-37.[5] Ahmed A. S. ,B. Billings,M. S. Harris,R. M. Morton. The Role of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in Miti gating Bondholder-shareholder Conflicts Over Dividend Policy and in Reducing Debt Costs[J].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2,77, (4) : 867-890.[6] Ball R. , Kothari S. P. ,Robin A…… The Effect of International FactorsonProperties of Accounting Earning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economics, 2000, (29) :1-51.[7] Jia Yinping. Essays on Accounting Conservatism[D]. PhD. Dissertation.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 versity. UMI Proquest, 2004, (AAT 3119839)。[8] Shackelford D. A. , T. Shevlin. Empirical Tax Research in Accounting[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 nomics, 2001,31 : 321-387.[9] Beaver W. H. , S. G. Ryan. Biases and Lags in Book Value 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Ability of the Book -to-market Ration to Predict Book Return on Equity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00, 38, (1) : 127-148.[10] Givoly D. , Hayn C…… The Changing Time——series Properties of Earnings,Cash Flows and Accruals: Has Financial Reporting Become More Conservatism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 2000, 29, (3): 287-320.[11] Watts R. L., J. L. Zimmerman. Positive Accounting Theory [M].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1986.[12] Beaver H. ,R. E. Dukes. Interperiod Tax Allocation and -depreciation Methods: Some Empirical Results[J]. The Accounting Reviews , 1973, (7) : 549——559.[13] Salamon. G. L., R. Kopel. Accounting Method Related Misspecification in Crosssectional Capital Market Research Design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 1993, (12),217——238.[14] Z. Jun Lin,Feng Chen. Applicability of the Conservatism Accounting Convention in China:Empirical Evidence[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34, (4): 517——537.

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工作中的应用

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中的应用具有重大的意义,但由于谨慎性原则在使用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那么,在企业会计工作中如何应用谨慎性原则呢?

摘要:为了更好的处理各项会计工作,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就要求企业在会计工作中需要遵守各项会计原则。而谨慎性原则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会计原则,主要是针对企业在生产经济活动中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而制定的,它要求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核算等各项会计问题上,针对不能确定的会计因素要采取谨慎的态度,努力将各种潜在的风险降到最低。本文在分析了谨慎性原则的定义和使用意义后,探讨了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局限性,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和措施,希望能提高企业的会计工作。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会计核算;企业会计管理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不断进步,会计工作所处的外部环境也变得越来越激烈,这无疑对会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现在很多企业却面临着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企业的经营风险也变得越来越大。因此,企业的投资者在处理会计事项中不得不更加小心谨慎,更加重视了对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因而,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也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一、谨慎性原则的含义以及在企业会计工作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谨慎性原则作为我国企业会计核算中运用的重要原则,又被称为稳健性原则或者审慎原则。由于会计环境往往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这也加大了会计工作的风险和工作难度,企业在无法判断和确任外部风险和各项会计因素对会计计量的精确性时,最好要用谨慎的职业判断和稳健的会计方法来处理。因此,谨慎性原则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会计信息不确定性时的一种处理方法,其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企业的利益。

企业在任何生产经营阶段,都会遇到各种不同的内在和外在风险,针对企业不能确定的会计信息,及时采取谨慎的会计处理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降低企业风险,运用合理得当的话,这对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水平等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应用中存在的局限性

虽然,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对企业具有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谨慎性原则具有一定的不平衡性和倾向性,如果不能正确分析和理解,在应用的过程中就会存在很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谨慎性原则受主观意识较强而难以确量;二是与其他会计原则相冲突;三是谨慎性原则在使用过程中易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四是从事会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一)谨慎性原则受主观意识较强而难以确量

当前,由于我国的价格市场机制以及资产信息等都不够完善和健全,同时,企业之间的实际经营状况也很难以确定,不能单从企业的会计信息报告中看出企业的真实发展状况。因此,企业在应用会计谨慎性原则时的个人主观意识很强,企业应用谨慎性原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护公司利益,避免夸大企业利润,然而,企业在使用谨慎性原则时也有可能高估了企业的资产价值,降低了企业风险,最终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这些都与从事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养及工作经验相关,这些都将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确认与计量。

(二)与其他会计原则相冲突

谨慎性原则在使用当中与相关性原则、客观性原则以及可靠西性原则等其他会计原则相冲突。一是与可靠性原则相冲突。可靠性原则强调在会计核算时要注意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更要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做账依据;而谨慎性原则是要确认尚未发生的费用或者损失,因此,两者相互冲突;二是与客观性原则相冲突。客观性原则也强调要反应最真实的生产经营状况和财务现状,而谨慎性原则在使用中很有可能忽略了尚未发生的利润,这与客观事实不一致,因此,两者相互冲突。

(三)谨慎性原则在使用过程中易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目前,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及法人治理结构等方面都不完善,企业在应用谨慎性原则的过程中,可以随意调节企业的盈利利润,修改财务会计报告,甚至有的企业为了达到少交企业所得税等其他目的,过度使用谨慎性原则,从而操纵会计信息,会计信息一旦被修改,就很容易造成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这些都不利于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管理中的应用。

(四)从事会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谨慎性原则要求对于企业可能发生的各种损失和费用,都要满足“合理核算”的会计计量和确认标准,然而,在合理判断的过程中,主要取决于会计人员的工作经验和职业判断能力。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虽然我国会计行业已经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从事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还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有些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够高。他们自身的工作经验比较少,学历比较低,只能掌握简单的会计处理方法,特别是针对新制度中“可选择性”等敏感事项,他们往往难以掌握核算要求,缺乏职业判断能力;二是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不够高。有些会计人员在使用谨慎性原则时,会违背职业道德,滥用会计政策,破坏企业的会计信息。

三、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工作应用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虽然,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中的应用具有重大的意义,但由于谨慎性原则在使用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在各项会计事务中,企业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一是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养水平和工作能力;二是协调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之间的冲突;三是完善相关的会计法律规范;四是避免过度谨慎。

(一)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养水平和工作能力

由于谨慎性原则本身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倾向性等多种特征,因此,这就需要会计人员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水平和工作能力。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两点来完善:一是会计人员要通过不断学习各种新的会计管理制度和国家政策,及时了解会计核算管理规定等相关会计信息,同时要求掌握相关的法律、企业管理等多种知识,并积极向身边有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系统的学习会计专业知识,才能不断增强自身对经济环境的预测能力和分析能力,做到实事求是、诚信为本,才能提高其职业判断能力和工作能力;二是提高职业判断意识。在会计工作中,在注重实践锻炼的基础上,要养成良好的'工作行为和思维习惯,变换工作思维方式转变观念,真正提高自己的职业判断意识。

(二)协调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之间的冲突

在运用各项会计原则时,企业都应按照客观、真实的会计信息进行处理,协调谨慎性原则与其他原则之间的冲突,企业在应用谨慎性原则时,应该明确规定使用的条件和前提:首先要把客观性原则放在第一位,其次要明确在其他会计原则无法使用或其他原则的使用不会对企业造成重大的影响时才能使用,这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冲突。

(三)完善相关的会计法律规范

我国现有的会计准则和规范仍不能满足各种会计行为,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应该完善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例如,规范谨慎性原则的使用范围和比例,明确职业判断标准,加强对会计政策的宣传和引导等方式,来完善各项会计使用制度。

(四)避免过度谨慎

谨慎性原则是比较抽象的一种规定,在使用中难免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因此,谨慎性原则的使用对企业来讲具有很大的风险性。例如,有的企业会把谨慎性原则理解为“宁可多计损失,不能预计收益”,这样就会造成企业的潜在收入不能入账,而故意扩大了计提成本的费用标准和范围,因此,企业在应用中要避免过度谨慎。

通过以上对谨慎性原则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好谨慎性原则可以提高企业的会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增强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从而为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会计信息,但如果过度谨慎的话,谨慎性原则就会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给企业的投资和发展带来一定的损失。

因此,针对当前谨慎性原则在使用中存在的会计人员素质不高、过度谨慎、与其他会计原则相冲突等局限性,在以后的会计工作中,一方面企业要不断完善内部的控制和管理水平,提高对谨慎性原则的正确认识以及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水平,同时,我国也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会计准则和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使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工作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卢有秀.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影响及建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01)

[2]赵鑫.企业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及途径[J].新课程学习.2015(03)

[3]马千惠.浅议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J].时代金融.2015(32)

[4]钟骏华,孙晓铮.论谨慎性在会计实务中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01)

会计工作中的谨慎性原则探析

由于我国的资本主义市场不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公司法人治理机构不合理以及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等问题的存在,企业内部相关的负责人能够利用谨慎性原则达到调节利润以及粉饰财务报表的目的。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会计工作中的谨慎性原则探析,希望能提供帮助。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国家对市场主体的干预越来越有限,更多地将市场主动权交给企业,由此带来的风险和竞争因素不断增加。这种情况使得企业会计核算所处的环境也并不稳定,而谨慎性原则的提出为减少这些不确定因素,保持会计信息记录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条件。但是,在我国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依旧存在着问题及其自身的局限性,对此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谨慎性原则;会计工作;应用

引言

谨慎性原则又可以称为稳健性原则抑或称其为保守主义原则,它要求在不确定的会计环境因素下,由于会计的确认和计量会或多或少受到这些风险因素的影响,因此会计人员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性并运用自身的职业判断选择最具有保险性的会计估计方法,从而少估资产和收益、多估负债和损失。

基于此,我们可以看出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工作中能够有效防止企业财务会计报告虚假陈述的发生。但是,由于我国的资本主义市场不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公司法人治理机构不合理以及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等问题的存在,企业内部相关的负责人能够利用谨慎性原则达到调节利润以及粉饰财务报表的目的。由此可见,加强对谨慎性原则运用的现状进行分析,能够为其在会计工作中的合理运用提供一定的支撑。

一、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具有极大的主观判断性

从谨慎性原则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它是企业在面临内外部不确定风险因素的情况下,做出的有利于企业最为谨慎的信息反映。在这个时候,企业的相关财务会计工作人员便会运用他自身的职业素质能力以及其做出的判断来进行反映。这种局限性容易导致相关的财务会计信息反映得并不准确,而相关的财务报表使用者在进行阅读的时候也会对其所反映的信息拿捏不准,从而对企业投资决策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例如,存货在期末计价中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的原则,成本是指企业购入存货或者自产的实际成本,而对于可变现净值的确定需要相关的职业判断。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可变现净值的定义是指在企业的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将存货的估计的售价减去至完工时将要发生的成本以及售出时发生的相关税费。再比如,对于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确定,需要相关财务会计人员对折现率以及未来的现金流量做出合理的估计。

这些都需要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利用自身的职业素质和相关的经营做出估计,这种估计的主观性难免会使企业的会计信息失去客观性和准确性,企业能够利用这些主观性为其利润的调节创造有利的条件,可见这种做法无疑会损害企业投资者的利益。

从另一方面讲,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利用谨慎性原则的模糊性界定,从而做出有利于企业粉饰财务报表,达到企业财务状况指标的目的,导致企业的财务会计形成“失真”的局面,这不仅是对企业会计准则的滥用也损害了企业投资者的切身利益是不道德的行为表现。

例如,作为美国最大的保健公司南方保健公司在2003年被查出高达27亿美元的会计造价,虚构其利润,成为“第二大会计造价大王”。在对南方保健公司的造假案例分析中,发现其会计工作人员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忽视了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利用该原则的主观性对其利润进行人为的调节。

(二)企业内部财务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企业会计准则对谨慎性原则的相关规定中,赋予了企业一定的主观性,使得企业能够根据具体环境的变化,使得企业内部的财务会计信息能够更加准确客观地反映企业的信息,从而有利于企业内外部相关主体的决策。相比较那些较为硬性的规定而言,具有弹性的规定需要大量的职业判断,而现阶段企业中普遍存在高素质的企业会计人员较为缺乏的状况。

一方面,由于对相关财务会计人才专业的培养面比较窄,使得他们掌握到的专业知识较为匮乏,不能够满足企业当前企业会计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对于财务会计人员自身来讲,他们满足于自身现有的知识把握,觉得实践经验能够补充他们后续知识的缺乏,而不主动积极学习企业会计准则的新规定和相关变化。

再者,对于企业自身来讲,除了财务会计人员对企业内部的财务状况了解之外,高级管理人员并不会花费很多的时间去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现实状况,从而忽视对财务会计人员专业知识的培养和培训。

以上教育的缺乏会导致企业内部会计人员专业素质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受到专业知识的限制,他们对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也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使得财务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失真情形,应当引起企业管理人的重视。

(三)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存在冲突

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的衡量具有不同的标准,这些标准在不同的方面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了规范和约束,但是谨慎性原则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存在着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对于客观性原则,它要求会计信息的披露以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基础,如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相比之下,谨慎性原则要求,当企业可能发现尚未发生的费用和损失时,企业应当对此进行记载和反映出来。

可见谨慎性原则和客观性原则存在着某方面的冲突。对于可比性原则和一致性原则来说,谨慎性原则与它们也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可比性原则要求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与企业之间的财务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使得投资者能够在不同的企业之间进行投资策略的分析,从而选择比较利于自己的投资的策略目标。

一致性要求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能够在不同的时期都能按照既定的财务会计信息衡量标准进行记载,这样与企业也有关的各个主体能够及时发现企业的相关变化情况,从而做出有利于自身利益的预测。

可见,虽然会计原则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反映做出了不同角度的规范,但是真正要实现会计信息的客观公正,需要将不同的会计信息进行协调才能更加切合实际地反映出企业的实际情况。

二、完善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措施

(一)削弱谨慎性原则在运用中的主观色彩

企业的财务会计负责人以及内部的主管人员之所以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拥有谨慎性原则运用的主观判断性,是企业会计准则使企业自身更加具有主动性的相关规定。由于谨慎性原则没有要求一个既定的标准,才使得造假的案件频繁发生,屡禁不止。因此,要想削弱谨慎性原则在实际会计工作中运用的主观性,应当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应当对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完善,使企业在进行实际的运用过程中能够把握一定的度,同时具有可操作性。比如,企业会计准则应当对相关的估计范围设定一定的范围,使企业的实际的工作中只能将其估计的结果保持在一定的限度之内,这样不仅能够使得相关的会计信息具有合理性和客观性,也能够使得各个企业之间的信息能够具有可比性。

其次,应当要求企业的财务会计报表的附注中详细披露会计项目采用谨慎性原则的具体情况,使得会计信息的披露更加的透明化,能够使企业的相关利益主体了解到企业最为真实的财务状况,从而规划自身的投资决策。

其次,加强企业内外部的监督。企业应当将对财务会计信息客观性和真实性的监督纳入到内部的审计监督当中,随时监督会计信息的质量。如果企业内部的审计监督不能达到相关的目标,应当建立企业外部的监督体系,外部监督与企业内部监督相比具有客观性,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综上,企业可以通过上述措施加强对内部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提升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对谨慎性原则的把握是企业内部财务会计人员的职责,这需要他们的专业素质作为支撑,如果他们的相关专业素质较高,那么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关于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越具有现实可能性。因此,如何提升企业内部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成为了现阶段的切实需求。从相关的培训、教育机构来讲,他们应当充实财务会计的授课内容,将那些较为前卫的财务会计知识纳入到授课当中,丰富授课的.主题和形式,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和热情。

同时,在授课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聘任那些在财务会计领域较为领军的人物来进行相关课程的讲解,这样能够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从财务会计人员自身来讲,应当在平时的工作之余抽取实践阅读财务会计的新规定,对自身的实践工作进行思考,在学习中进步,将实践工作中认为不合适的经济业务处理和企业的财务负责人进行沟通。从企业来讲,应当对内部的财务会计人员安排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培训工作,并采取措施确保相关人员出席课程的培训中。

另外,企业还可以财务奖励的措施,对于那些积极主动学习的财务会计人员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可见,对财务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不仅仅是财务会计人员自身的责任,相关的主体应当充分发挥其作用,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从而提高对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三)协调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

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是企业采用保守主义的体现,多估计费用和损失,少估利润和收益,这对于国家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财政收入的来源。因此,国家应当对企业对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的运用进行协调。如果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与企业的投资者和企业的相关利益相关,应当充分发挥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然而,会计财务信息是反映企业的实际发生的客观信息,也就是应当将客观性原则放在首位。而与可比性和一致性原则来比,企业应当选择适合本企业的会计方法,并将谨慎性原则运用其中,在不同的时期继续运用,这样才能实现会计信息横向和纵向的比较。

结论

谨慎性原则从实施以来,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讨论的焦点,不管讨论的结果怎样,它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反映无疑是有利的。但是,有些企业出于对自身目的考虑,不管谨慎性原则运用的“精神”标准,从而滥用谨慎性原则达到提升企业利润以及粉饰企业财务报表的目的。

面对这些问题,企业和相关的财务会计主管部门应当对已经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的分析,并采取一定的措施,规制谨慎性原则的使用中的“度”的问题。综上所述,只有对反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工作中的运用才能使其发挥出预期的作用,为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雁平.论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S1).

[2] 张丹丹,钟骏华.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23).

关于谨慎的高中议论文素材

谨慎为的是以免发生不利或不幸的事情,纵观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成功的背后无不闪烁着谨慎的光芒。下面是我分享的谨慎作文素材,一起来看一下吧。

(1)引言

“动必三省,言必再思”,所言所行应权衡利弊,周密计划,切不可轻率盲动,草率行事,否则等待他的将是失败的命运。

谨慎决不等于畏首畏尾,胆怯退缩。它是把言行构建在认真调查研究和周密思考基础上的。

(2)事实论据

范蠡功高慎归

春秋末,范蠡为越国大夫,辅佐越王勾践,忠心效命,勤苦效力,为越王谋画20年,帮助勾践发愤图强,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国国势日盛,公元前482年,乘吴王夫差在黄池大会诸候之机,他建议勾践发兵攻吴,获大胜,俘吴太子友,数年之后灭吴,迫使夫差自杀,雪洗越国当年被吴灭亡的`耻辱。继而又助勾践北征,直副齐鲁,称霸中原。

此时范蠡觉得危险就在眼前,功高震主,君主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兔死狗烹”,历史上的例子多了。于是他收拾细软,带上家属悄悄远去,改名陶朱公,归隐经商。与其同时辅佐越王的文种,不听劝告,留恋富贵,结果被勾践所杀。

长孙皇后位尊守慎

长孙皇后与其兄长孙无忌,帮助唐太守李世民完成大业,建立大功。太宗欲封长孙无忌为宰相,长孙皇后闻讯后,出面力阻。她对唐太宗说:“臣妾感谢圣恩,臣妾已位尊至皇后,长孙家不能再封赏了。汉朝的教训太深了,当年吕后受皇上宠幸,满朝都是吕家的人,结果图谋造反,遭灭之灾,祸国殃民。长孙无忌不能为相,请求皇上另找人选。”李世民拒不采纳皇后的请求,仍封长孙无忌为相。

长孙皇后向皇上请求遭拒绝,于是就将其兄长孙无忌找去,向他讲清利害,要他远避裙带,切不可贪图眼前荣华富贵而酿成大祸。无忌最后被皇后说服,向皇上力辞宰相之职。

(3)理论论据

行谨则能坚其志,言谨则能崇其德。宋·胡宏《胡子知言·文王》

多言不可与谋,多动不可与久处。明·薛宣《读书录》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论语·为政》

言为世范,行为士则。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必可行也,然后言之;行必可言也,然后行之。汉·贾谊《新书·大政上》

言必先信,行必中正。《礼记·儒行》

言必有据。鲁迅《故事新编·序言》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篇》

言有物,行有格。《礼记·缁衣》

愚蒙人是话都信;通达人步步谨慎。《旧约·箴言》

不要对任何人都敞开你的心胸。圣经后典·便西拉智训》

出门要三稳:身稳,手稳,口稳。中国谚语

言有招祸也,行有招损也,君子其慎所立乎!《荀子·劝学》

言寡尤,行寡悔。《论语·为政》

做事应当深思熟虑,但进机到来,就需动手,切莫犹豫。英国谚语

瓜田不扯鞋,果园不扶帽。中国谚语

别冒险地把蛋全放在一只篮子里。[英]帕尔默《旅语的教训随想录》

起跳之前要看两遍。[英]勃朗特·夏洛蒂《雪莉》

要谨慎小心;如果你听到……慢骂或是威胁……要装出没有听见的样子。[法]乔治·桑《漂亮的劳伦斯》

实一件事,把这件事看作自己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这就是《庄子》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吾蜩翼之知)——忠实、专注。 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引用了五处孔子的话,两处庄子的话,一处曾国藩的或,一处朱熹的话,一处佛门训言,一处老子的话,一处《礼记》的话。 唐朝名僧百丈禅师长教训弟-子:“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并且身体力行,“言行相顾”。有一天,弟-子帮他完成了他本应做的事,那一天他便绝对地不肯吃饭。——从切实行动出发,坚持劳作,言行一致。 “主一无适便是敬”这句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话告诉我们: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也不旁骛,这便是对事业的敬重。——敬业、精力专注、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曾国藩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不专一、摇摆不定(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庄子云:“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曰:“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都是说的专一,敬业。

关于谨慎的议论文素材反面

楼主这个问题我还真是想了半天,但觉得过分细心谨慎在古代中国不是主流旋律,那时更讲求天子呼来不上船的那种意气风发,豪爽。最后还是想到一个故事,极其体现了一个人的细心与谨慎,那就是《水浒传》里的智取生辰纲这一回,杨志对押运的时间,路径,人员都极其讲究,他选择早晨清凉人少的时候出发,选择山上的小路而不走大路,在大家都极其疲惫的情况下还用藤条催促大家赶路,盘问遇到的客商,不喝小贩卖的酒,展示了杨志极其的细心与谨小慎微的性格,楼主可以去百度搜索”智取生辰纲”这个词,就有这个故事了,如果懒得搜,追问一下,我给你粘贴过来。谢谢!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1485年,英国国王查理三世准备一场战役。里奇蒙德伯爵享利带领的军队正迎面扑来,这场战斗将决定谁统治英国。 战斗进行的当天早上,查理派了一个马夫去备好自己最喜欢的战马。 “快点给它钉掌”,马夫对铁匠说,“国王希望骑着它打头阵。” “你得等等,”铁匠回答,“我前几天给国王全军的马都钉了掌,现在我得找点儿铁片来。” “我等不及了。”马夫不耐烦地叫道,“国王的敌人正在推进,我们必须在战场上迎击敌兵,有什么你就用什么吧。” 铁匠埋头干活,从一根铁条上弄下四个马掌,把它们砸平、整形,固定在马蹄上,然后开始钉钉子。钉了三个掌后,他发现没有钉子来打第四个掌了。 “我需一两个钉子,”他说,“得需要点儿时间砸出两个。” “我告诉你我等不及了,”马夫急切地说,“我听见军号了,你能不能凑合?” “我能把马掌钉上,但是不能像其他几个那么牢实。” “能不能挂住?”马夫问。 “应该能,”铁匠回答,“但我没把握。” “好吧,就这样,”马夫叫道,“快点,要不然国王会怪罪到咱们俩头上的。” 两军交上了锋,查理国王冲锋陷阵,鞭策士兵迎战敌人。“冲啊,冲啊!”他喊着,率领部队冲向敌阵。远远地,他看见战场另一头几个自己的士兵退却了。如果别人看见他们这样,也会后退的,所以查理策马扬鞭冲向那个缺口,召唤士兵调头战斗。 他还没走到一半,一只马掌掉了,战马跌翻在地,查理也被掀在地上。 国王学没有再抓住缰绳,惊恐的畜牲就跳起来逃走了。查理环顾四周,他的士兵们纷纷转身撤退,敌人的军队包围了上来。 他在空中挥舞宝剑,“马!”他喊道,“一匹马,我的国家倾覆就因为这一匹马。” 他没有马骑了,他的军队已经分崩离析,士兵们自顾不暇。不一会儿,敌军俘获了查理,战斗结束了。 从那时起,人们就说: 少了一个铁钉,丢了一只马掌, 少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 少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 败了一场战役,失了一个国家。 所有的损失都是因为少了一个马掌钉。 这个著名的传奇故事出自英国国王查理三世逊位的史实。他1485年在波斯沃斯战役中被击败,莎士比亚的名句“马,马,一马失社稷!”使这一战役永载史册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我整理了关于严谨的作文素材,来看一下吧!

1.齐白石作画,一向严谨。他画的山石花草、鱼虫,无一不是经过细心观察才下笔的,因此了解他的人和画的鉴赏家们分辨齐画真假的一个标准,就是看画上之物与真实的有无不妥之处。有一次,老舍以《芭蕉叶卷抱秋花》为题,请齐白石画一幅画。但是老人因年事已高,记不清蕉叶新拔,是向左卷还是向右卷,而北京又没有多少芭蕉可供观察,于是他遗憾地说:“只好不要卷叶了,不能随便画呀 ! ”最终没有画上蕉叶。

2.福楼拜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天,莫泊桑带着一篇新作去请教福楼拜。他看到福楼拜桌上放着厚厚一堆文稿,翻开一看,却见每一页都只写一行,其余九行都是空白。莫泊桑不解地问:“先生,您这样写,不是太浪费了吗?”福楼拜笑了笑说:“亲爱的,我早已养成了这种习惯:一张十行的稿纸,只写一行,其余九行是留着修改用的。”莫泊桑听了立即告辞,赶紧回家修改自己的小说去了。

福楼拜是一位对作品要求严谨的作家。他曾经说:“我们无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表现它惟有一个名词;要表现它的运动,惟有一个动词;要表现它的性质,惟有一个形容词。我们必须反复思索而不能用类似的词语敷衍了事。”

3.鲁迅先生不仅是一位最热情的战士,也是一位最冷静的学者。他的治学精神,和他的最勇敢的战士精神一样,黑白分得很清楚。他在学问上也是决不妥协的 ! 他如果要研究什么,他便把握住了它,丝毫不肯放松。自从介绍了新艺术的理论到中国来以后,从根本上介绍得最多最好的还只有他一个人。他有许多出版的书籍,自校对到封面的装帧,全部是出于自己之手。他校对时,一个一个字地细校,决不苟且,决不马虎放过,决不肯有半点放松。不马虎,不苟且,从根本上做工夫,这便是他的治学精神。

1.认真是一种态度。

2.认真的人只错一次。

3.真诚是玻璃,严谨是钻石。

4.做人要严于律己,做事要谨慎行之。

5.认真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对。

6.走路朝前看,做事往后想。

7.只有严谨务实,才能精益求精。

8.认真是人们思想和行为的规范。

9.认认真真干事,诚诚恳恳待人。

10.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

鸿门宴 妇人之仁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