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号和卷号一般在期刊的封面或者目录页能够查到,如果没有纸刊的话可以去万方数据或者知网网站去查询,当然这本刊必须是这两个网站收录的才行
2009,267(5-8):770-776年份,卷号(期号):页号
期号和卷号一般在期刊的封面或者目录页能够查到,如果没有纸刊的话可以去万方数据或者知网网站去查询,当然这本刊必须是这两个网站收录的才行
刊物卷号是刊物以时间分类的一种是刊物从创刊年度开始按年度顺序逐年累加的编年号,刊以内容分种,以时间分卷和期。卷是在期之上的一个时间分类。这里“期”为1个年度中依时间顺序发行的期数的编号; 如2080年创刊的《刊物》2090年12月为第120卷第12期 这就代表 《刊物》是月刊,故12月出来的是第十二期; 而这个“120”就是卷号,2080年全部《刊物》为第一卷,2090年的全部12期《刊物》,依序就为第120卷不少期刊在第几期之上有第几卷标志。一般的期刊是具有卷号和期号的。但也有些期刊只有期号而没有卷号,是以其出版年作为卷号。在引用时不写卷号,只标注期号即可。从你的图片看,是看不到卷号的
登录网站,通过检索方法,找到一篇论文,并且打开了该篇文献的详情页,在详情页中有明确的标出了该篇的期号和卷号。可以登录知网到页面下方的期刊进行查询,在搜索栏中将您需要查找的文章输入进去即可,也可根据您期刊的类别来进行快速查找。另外,有些期刊是没有卷号的,因为一般期刊一年就是一卷,出版年份就是卷号的代表;还有部分期刊也不是很规范,所以也没有卷号,没有卷号这是正常的。
登录网站,通过检索方法,找到一篇论文,并且打开了该篇文献的详情页,在详情页中有明确的标出了该篇的期号和卷号。可以登录知网到页面下方的期刊进行查询,在搜索栏中将您需要查找的文章输入进去即可,也可根据您期刊的类别来进行快速查找。另外,有些期刊是没有卷号的,因为一般期刊一年就是一卷,出版年份就是卷号的代表;还有部分期刊也不是很规范,所以也没有卷号,没有卷号这是正常的。
我看到过有的文章有前两个作者上面都标着1、第三个作者后面标着2的现象……
还需要重新修改。好好研究这个返修通知,对专家提出的意见好好修改,并虚心接受。返修通知是审稿专家对论文内容以书面的形式,向作者表达出来,可能是论文内容、结构或者引用的资料等方面的问题。专家针对这些方面的内容给出相关的意见,做出相对应的修改方案。不要轻易的反驳专家给出的修改意见,如果是实在不能修改的,不能接受的意见,作者可以发邮件说明情况。一般情况能修改的最好按照专家的意见来,因为既然提出这个要求,肯定是不认可的,不接受的话可能会给专家留不好的印象,而且专家也不会无故的让你返修。修改好文章,应该将原稿以及返修通知一起寄回。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退回去修改?不是学位论文吧?如果是要在刊物上发表的,意思就是现在的稿件还不符合录用要求,需要修改后再审。
代表不同水平和流通范围,参看下面网址楼上别瞎回答
当然第一作者最好了,但是总比没有的要好,还是看是什么文章,IF在10点以上就很好了
第一作者是文章功劳最大的那个人发表时谁名字放在前面谁就是第一作者合作作者就是放在后面的那个名字通讯作者就是留联系方式的那个作者
共同一作可以有,但有几个共同一作,这篇论文就认几分之一。另外,都是本校的通讯作者,只认第一个。如果一篇文章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非同一个人,那其中一个人已经用这篇文章来参评职称了,另外一个人就不能用其来评职称。这些办法不一定科学,但可以有效地杜绝成果一文多用,降低共同一作、共同通讯作者等在职称评审中的功效,对这类行为不明确限制,但也绝不鼓励。
一作大于二作。不管是sci还是国内的期刊,所有的期刊杂志,都是第一作者大于第二作者,有些情况第二作者的作用几乎为零,比如评职称。学术文章最重要的是第一作者,其次是通讯作者,最后才是第二作者。
肯定是写好点咯,
2个专家。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只能说自己问心无本人985专硕一枚,硕士期间发表1篇SCI、一篇专利。“各位导师,研究生论文盲审学硕是2个专家评阅,法硕是3个专家评阅,70分以上视为通过,60-70分的如果外审专家。盲审打分表总分100分,及格线是60分,60分以上是可以参加答辩的,三项都是80分以上可以参加优秀毕业论文的评选,低于60分,那么就意味着该生是没有达到硕士毕业的要求,至少要延期毕业半年,再次参加盲审和毕业答辩。学校一般也没有权力干预盲审专家,盲审意见表最终也要到学校的研究生院备案,所以,提前努力把论文写好才是王道。
记得在大学的时候,我们辅导员就第一、第二作业跟我们做过解释如下:在国外,第一作者一般都是学生的导师、老板一类,也就是说,花钱给你做这个课题或者辅导你做课题的人(这一点我想成熟点的人都想得出原因,正如古代一个国家好与不好都会直接与帝王挂钩一样);真正写这论文的人应该会是在第二作者上出现。当然,也有些自己在网上找的一些项目,肯定写自己的。这里我想说的是,第一作者应该是给那些为课题贡献最大而不是最累的人,这里的贡献包括出资,出人,出他的思想和理论。
一作大于二作。不管是sci还是国内的期刊,所有的期刊杂志,都是第一作者大于第二作者,有些情况第二作者的作用几乎为零,比如评职称。学术文章最重要的是第一作者,其次是通讯作者,最后才是第二作者。
可以写多个作者,一般三五个没问题,不过一般第一作者作用大,其他没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