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后写批注的方法有:感想式批注,质疑式批注,联想式批注,赏析式批注,补充式批注。1、感想式批注如果一个人动了心去读文章,就一定会有或深或浅的感想。写下这些感想式的批注,能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文章,把握文章主旨。2、质疑式批注“学者先要会疑”不疑不能激思,不疑不能增趣。有了疑问,大家才能带着问题读书,才会让读者读进去,真正地走入文本,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这种批注式阅读方法,有利于培养读者的怀疑与探究精神。3、联想式批注联想式批注有利于读者将知识归纳整理,做到触类旁通,真正的把知识学活了,内化成了自己的一种能力。扩展资料这种批注方法让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接着为作者补充。也可以称得上仿写、续写,它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快捷的提高写作能力。如《蝈蝈与蛐蛐》中,有能力强的学生就在写了蝈蝈与蛐蛐的声音之后 ,又仿照作者写诗的格式,写下了青蛙、知了、小溪的乐声,写的很有诗意。这种批注方法不适合所有学生,它毕竟有一些难度,但对能力较强的学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论文降重其实非常简单,作者需要选择一个权威并且安全度高的论文查重系统,之后按照查重系统官网的界面提示,完成上传论文、支付相应查重费用等操作即可得到一份详细的论文查重检测报告。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论文,在完成撰写之后都需要通过查重检测后才能顺利发表。但是由于论文种类众多,各种类型的论文对查重率的要求也不同,例如本科毕业论文要求论文查重率低于30%,而硕士学位论文则要求查重率在10%至15%之间才算合格。拿到论文查重报告后,绝大多数作者都会发现自己的论文不合格,那么就需要进行修改,可以使用以下技巧进行降重:1、修改格式:论文格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论文的查重率,不正确的论文格式有可能会导致论文重复率过高,因此遇到这样情况可以先看看是不是论文的格式不正确。2、语句变换:在修改论文进行降重时可以采用改变句子语法句式的方法,例如增添关联词或高级词汇、将把字句改为被字句等等,修改后还需要检查句子是否通顺、逻辑是否合理,使用这种方法一般都可以达到不错的效果。3、翻译法:对于大段的难以用自己的话重新概括描述的重复部分,可以使用翻译器将其翻译成小语种,再使用不同的翻译器译成英文,最后再译回中文,但使用这种方法需要注意检查句子意思是否正确、逻辑是否合理。
如果是简单的纯文本,没有表格之类的,可以用系统带的写字板程序编辑。复杂的只能用WPS或WORD编辑了。
Foxit PDF Editor软件:1、特色功能:可以直接通过鼠标拖动来选择要编辑的内容,非常方便。2、可以对多个PDF文件同时进行编辑,在不同文档之间进行图像的剪切粘贴。3、支持文档加密技术。Jaws PDF Editor 软件:1、可以对PDF文档进行浏览、旋转、插入、删除操作。2、此软件可以对表格进行填充,允许用户在表格中填充数据。3、软件内置了优越的注释功能。4、此软件可以对文件进行加密,最大程度得保障文件安全。MicroAdobe PDF Editor 软件:1、支持文字的添加、搜索和替换,图象表格的插入,超链接的嵌入2、此软件可以输出或输入doc、html、rtf、txt、xml等文件类型3、支持文档加密技术。文电通PDF Plus:1、特色功能:可以通过内置搜索工具对目标信息定位。2、可以复制、粘贴、裁剪、旋转、和删除文档页面。3、支持文档加密技术,保证文件安全。VeryPDF PDF Editor软件:1、可以对文字内容进行编辑,对图片内容进行修改。2、可以在PDF文档中添加注释,便于读者理解文档中的内容。3、特色功能:可以对文档中嵌入的内容进行二次编辑。
用读书阅读候读书想、疑难问题随手批写书空白帮助理解深入思考 批注:
1、选择一款实用的微信文章编辑器,编辑器在这里就不推荐了,可在某度自行搜索。2、把我们写好的文章提前复制到微信编辑器里,在这里看到编辑器的功能比微信本身自带的编辑器功能强大许多。(1)段落前顶格写,不空行;字体大小为16 微软雅黑(一般我写文章的时候选择是首行缩进2字符);(2)行间距设置为2倍行距;(3)段落和段落之间空一行再另起一行;(4)正文中文字和英文、数字、符号连在一起的时候,最好加一个空格;eg:(时间过的好快,不知不觉中已经工作5年了 /没有加空格)(时间过的好快,不知不觉中已经工作 5 年了 / 前后都加了空格)以上就可以看到加空格的妙用!(5)标点符号的应用,汉字的排版符号全部统一采用中文符号标点,切勿混用!(如下图的照片所示,第一种是英文状态下的“,”,第二种是中文状态下的“,”)差别是不是很大呢!(6)文章中有英文单词的时候,首字母最好大写。3、以上格式按要求设置了,最后我们还需要进行手机端的预览:(1)在编辑器旁边选择手机预览;(2)可以在手机的右侧选择预览的手机屏幕大小;(3)检查我们的文章的标点符号,文章是否存在错字漏字多字、文章的格式是否调整一致等等;4、以上问题都检查完毕了我们就可以发表到自己的公众号了。只要你用心琢磨,慢慢地你就会发现自己文章排版越来越简洁,清爽。
比如说你的文章是A,参考文献B文章中引用了C,你看到文章B中引用的C有用,想和B一样引用这句话,这个时候C就被二次引用了,二次引用区别于直接阅读C原文,然后从中直接引用相关观点。
一次文献 (primary document):是指作者以本人的研究成果为基本素材而创作或撰写的文献,不管创作时是否参考或引用了他人的著作,也不管该文献以何种物质形式出现,均属一次文献。大部分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和在科技会议上发表的论文均属一次文献。二次文献 (secondary document):是指文献工作者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提炼和压缩之后所得到的产物,是为了便于管理和利用一次文献而编辑、出版和累积起来的工具性文献。检索工具书和网上检索引擎是典型的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tertiary document):是指对有关的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进行广泛深入的分析研究综合概括而成的产物。如大百科全书、辞典等。 也有研究者在以上分类基础上再加上零次文献,它是指未经过任何加工的原始文献,如实验记录、手稿、原始录音、原始录像、谈话记录等。零次文献在原始文献的保存、原始数据的核对、原始构思的核定(权利人)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文献分类的研究在东西方都有悠久的历史,至20世纪逐步形成较完整的学科体系。中国古代学者在收集、整理文献或编制书目时,大多从分类的角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汉代刘向、刘歆在《七略》中就体现了他们的文献分类思想。南宋郑樵在《通志·校雠略》中,从理论上概括和总结了文献分类的意义、作用和方法,认为文献分类必须有条理,应以学术分类为基础。清代章学诚在《校雠通义》中,主张分类要重视文献的内容,不应拘泥于文献的形式,要求类目清楚,类次有序。在西方,公元前250年左右,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卡利马科斯曾按著者的类别对文献进行分类。1548年瑞士C格斯纳编制《世界书目》第2 卷时对所收文献采取按内容分类的方法。1870年美国WT哈里斯认为培根的知识分类体系和分类原则对于文献分类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并将培根分类体系的次序改为哲学-诗歌-历史,用于编制《圣路易斯公共学校图书馆目录》。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献资料的大量积累,以及人们对文献的需求和利用方式的改变,旧的文献分类法受到猛烈冲击,一些学者开始探索新的文献分类理论和方法。1876年M杜威针对美国文献分类的情况,提出要寻找一种按文献主题内容排列文献和检索文献的方法。他根据培根的知识分类体系和哈里斯的文献分类方法,编制了《杜威十进分类法》,并撰写了长达12页的说明,成为文献分类学的重要文献。1896年比利时P-M-G奥特莱在《国际目录学研究所通讯》上发表题为《论数字分类法的结构》的论文,提出按观点分类的原则和用几个简单主题的分类号进行组配表示复杂主题的方法。这是最早提出的分面分类理论。与此同时,美国CA卡特提出,文献分类应以关于知识分类的理论为基础,类目体系必须符合自然界的进化次序,应当以研究对象为排列次序。1906年英国JD布朗提出:分类法的基本思想,就是把关于一个论题的一切文献放在一个经常不变的、不会使人弄错的地方。他运用主题分析法和组合原则编制了《主题分类法》。他的主题和范畴思想也是早期的分面分类理论。1924年印度SR阮冈纳赞在伦敦大学学习《杜威十进分类法》时发现,等级列举式分类法不能适应科学的发展,难以罗列过去和现在一切可能有的主题,也难以解决复杂主题的分类。1938年他提出分面标记的理论,即通过把主题领域分析成若干个单元或分面,给每个分面以一个号码,然后根据合成方法组成分类号。他按分面分类理论编制了《冒号分类法》。他还写有几十种有关文献分类的专著和论文,包括《图书分类法导论》(1937)、《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的原理与方法》(1944)、《图书分类法要旨》(1945)等。他的分面分类理论对文献分类法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29年美国HE布利斯出版《知识组织和科学体系》一书,研究一般分类问题以及欧洲思想史上著名的知识分类体系。1933年他又发表《图书馆内的知识组织和图书的主题检索》一书,详细研究了图书馆的图书分类问题,讨论分类表的编制原则,标记制度和分类规则,知识分类与图书分类的关系,提出图书分类法的基本原则,还批评了当时流行的几种主要分类法。此外,还有一些学者致力于研究文献分类的基本理论、各种文献分类法的体系和文献分类方法,出 版了 一批专著,如WCB塞耶斯的《图书分类法的理论》(1929)、GO凯利的《图书分类法》(1937)等等。中国20世纪20年代前后,很多学者学习西方图书分类理论与方法,并根据中国图书馆实际,提出一些文献分类理论。1917年沈祖荣、胡庆生提出把中文新图旧书统一分类。1925年杜定友提出中西文书籍分类应以内容为标准,而不应以语言文字为标准。1926年他在《图书馆学的内容和方法》一文中提出应把图书分类学列入图书馆学校的课程中,并指明其内容范围。同年刘国钧在《四库分类法之研究》一文中指出中国图书分类法导源于刘向、刘歆,并指出关于类例的研究,在理论方面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分类系统的理论根据,一是类目设置是否与其所采用的原理一致;在实际方面亦有两个问题,一是使用是否便利,二是归类是否适当。1934年皮高品认为《杜威十进分类法》类目陈旧错列,繁省失均,主张根据中国实际编制适用中外图书的分类法。此外中国学者还发表了一批专门研究文献分类理论和方法的论文和专著。如金步瀛的《图书之分类》(1936)、蒋元卿的《中国图书分类之沿革》(1937)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文献数量迅猛增加,文献类型不断增多,各种文献分类法不断进行修订,并出现一批新的文献分类法。同时随着对文献分类学基本问题的深入研究和引进一些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各国出版了大量文献分类学方面的论文和专著。如英国有BC维克里的《分面分类法──专业分类表编制和使用指南》(1960)等;美国有JH谢拉等的《分类目录基本原则和实践》(1956)等;印度有阮冈纳赞的《分类法的哲学》(1951)等;苏联有ЕИ沙穆林的《图书分类法史略》(1959);中国有刘国钧的《现代西方主要图书分类法评述》(1980),杜定友的《分类原理与分类问题》(1957)、白国应的《图书分类学》(1981)、张琪玉的《情报检索语言》(1983)等。随着文献分类理论和方法研究的深入,一些专门从事分类研究的组织纷纷成立。1950年由阮冈纳赞创议在印度班加罗尔成立了国际文献联合会分类法研究委员会(FID/CR)。1952年英国分类法研究组在伦敦成立。德国、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也成立了分类法学会或专门研究文献分类的学术团体。国际文献联合会主持召开了4 次关于分类法理论问题的国际会议,其中心议题分别是:讨论英国分类法研究小组提交的《需要以分面分类法作为一切情报检索方法的基础》的备忘录(1957);讨论“一般的通用分类表转换为计算机化的分类表”1964);讨论“全球情报网络排序系统”(1975);讨论 “通用分类法、主题分析和排序系统”(1982)。此外,1974年联邦德国I达尔伯格夫人创办了 《国际分类》 杂志。对文献分类理论、方法和历史发展的研究已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文献分类学。
用法常用法双称为工具法或直接法,是直接利用文献检索工具来查找文献的方法。在检索工具的选择上,一般应根据课题内容首先利用综合性的检索工具,然后使用专业性的检索工具,两者结合,可提高查全率和查准率。常用法根据时间的范围可分为顺查法、倒查法和抽查法。顺查法是以检索课题的起始年代为起点,按时间顺序由远及近的查找,直到查到的文献信息满足要求为止。此法的优点是查全率高,缺点是费时、费力。倒查法是一种逆时间由近及远地查找文献的方法。这种方法多用于新开课题或有新内容的老课题,需要的是近期发表的文献,以便掌握最近一段时间该课题所达到的水平及研究动向。因此,一旦掌握了所需的文献信息即可中止搜索。此方法的优点是节约时间,缺点是漏检率高。抽查法是针对研究课题发展的特点,抓住学科发展迅速、发表文献较多的一段时期,逐年进行查找的一种方法。此法的优点是能以较少的检索时间获得较多的文献信息,缺点是使用此法必须熟悉学科发展特点为前提,否则难以取得预期效果。追溯法追溯法又叫回溯法,是利用已有的文献后面的参考文献,由近及远进行追溯查找的方法。此法的优点是直观、方便、不断追溯可查到某一专题的大量参考文献,这是在没有检索工具或检索工具不全的情况下扩大信息源的一种好方法。缺点是检索效率低、查全率低、漏检率高。综合法综合法又称为循环法、分段法或交替法,是常用法和追溯法两种方法的综合。即利用检索工具又利用文献后边的参考文献进行了追溯,两种方法交替使用,知道满足为止,它可得到较高的查全率和查准率。是采用较多的方法之一。文献检索的途径在利用检索工具进行检索时,主要利用它的各种索引,即通过检索工具的索引提供的各种检索途径来查找文献的。检索途径主要分以下几种:内容特征途径分类途径是一种按照文献资料所属学科属性进行检索的途径。检索工具的分类表提供了从分类角度检索文献的途径,其检索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检索工具中的分类表。按分类途径检索文献便于从学科体系的角度获得较系统的文献线索,即有族性检索功能。多数检索工具的正文按照分类编排,因此可利用其分类目次表,按类进行查找。分类途径可把同一学科的文献信息集中检索出来,但一些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的文献难以给出确切的类别,易造成误检和漏检。因此,从分类途径查找文献,一定要掌握学科的分类体系及有关规则。主体途径是一种按照文献信息的主题内容进行检索的途径。利用从文献信息中抽出来能代表文献内容的主题词、关键词、叙词,并按字顺排列。检索者只要根据课题确定了检索词,便可像查字典一样,按字顺逐一查找,从检索词之下的索引款目找到所需的线索。主题途径表达概念灵活、准确、能把同一主题内容的文献集中在一起,同时检索出来。外部特征途径题名途径是根据文献题名来检索文献的途径。一般较多用于查找图书、期刊、单篇文献。著者途径是根据已知文献著者姓名查找文献的一种途径。通过著者途径可以检索到某一著者对某一专题研究的主要文献信息。号码途径是按已知号码来查找文献的途径。如专利号索引,标准文献的标准号索引等。其他途径是辅助性检索途径,通过特殊途径找到所需文献的索引。如药物名称索引、分子式索引等。文献检索步骤文献检索就是根据课题要求,使用检索工具,按照一定的步骤查找文献的过程。检索步骤的科学安排称为检索策略。检索策略是针对检索提问、运用检索访求和技术而设计的信息检索方案,其目的是要达到一定的查准率和查全率。文献检索一般经过以下步骤:分析课题、制定检索策略首先要了解课题的目的、意义,明确课题的主题和研究要点以及主要特征,然后根据课题研究的特点和检索要求制定检索策略。检索策略制定包括检索提问、检索方法选择、检索工具选择以及检索范围(专业、时间、语种、文献类型)的限定等,其中最关键的是确定检索标识,如关键词、主题词、分类号、作者、作者单位等。由检索标识按布尔逻辑关系组成检索提问表达式。利用检索工具查找文献线索根据课题检索的需要,选择相关的检索工具,然后用已构成的检索提问,按照相应的检索途径查找有关的索引,再根据索引指示的地址在文献部分或题录部分查得相应的文献线索,如题目、内容摘要、作者及作者单位、文献出处等。根据文献出处索取原始文献首先对文献出处要进行文献类型辨识、缩写要还原原名称,然后再按文献出处的全称查找相应的馆藏目录并收藏单位,再索借或复制原文。
word排版的小技巧1、标题快速分页 选中所有的小标题,然后点击【段落】-【换行和分页】-【段前分页】即可快速将每一个小标题都分到每一页Word中啦!2、对齐快捷键 只要按下【Ctrl + L】就可以左对齐,按下【Ctrl + R】就可以迅速地右对齐啦!3、图片排版 点击【开始】-【替换】-【更多】-【特殊格式】-【图形】-【替换为】-【格式】-【段落】-【缩进和间距】-【对齐方式】-【居中】-【确定】-【全部替换】即可一秒对齐所有的图片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插件排版工具可以使用。
回答 亲亲 您好呦 [吃鲸]可以把pdf文件转换为Word再进行修改。 1、打开 PDF文件,在顶部工具栏找到并点击转换。 2、选择 PDF转Word,点击转换,转换完成后就可以进行修 改了。 更多5条
只能自己手动编辑了,PDF转WORD比较辛苦,文字排版好多都会乱的,相反WORD、EXCEL转PDF就方便的多,直接保存为PDF就行,
Adobe Acrobat pro,专业编辑与修改pdf的软件,也是最权威的软件,在gougou上可以搜到破解版或绿色版的,很好用,请看截图 Acrobat pro的版本很多,下图的是0版本,最新的好像是3,不过以前版本的功能也足够了
免费PDF编辑?其实并不难处理,你只需要一定的第三方软件工具,即可实现。举个栗子下载PDF快转客户端。然后打开它,选择“PDF转word”并选择目录,选择文件转换后所保存的位置。然后点击添加文件。并点击开始。即可完成。
1、Ctrl+H查找内容:【替换为:^p【(p为小字英文字母)全部替换2、拖动水平标尺上在“悬挂缩进”。
PPT如何快速排版?这个视频告诉你怎么操作,让你轻松上手。
如何直接在pdf上修改,或者如何从pdf转成word的同时保留文字原来在pdf上的排版格式?
可以使用PDF编辑器还完成,,PS里面有可以修改的
选中标题,设置标题为黑体三号居中;选中正文,设置正文为宋体四号;最后设置正文的段落格式,选中所有段落,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段落】,在【特殊格式】中设置【首行缩进2字符】,设置【行距】为【单倍行距】,点击【确定】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