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程学院的院校代号即院校代码为11517。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10年设立的河南省官立中等工业学堂;2007年3月,始建于1956年的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和始建于1954年的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河南工程学院。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学校简介河南工程学院位于河南省会郑州市,是经教育部、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入选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截至2021年4月,学校有龙湖校区、桐柏路校区和南阳路校区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2600余亩,建筑面积106万平方米;图书馆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院系专业据2018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教学院(部)21个,开办本科专业51个、专科专业33个 。学科建设据2017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河南省重点学科1个、1个联合培养硕士点。河南省重点学科:纺织工程学科。联合培养硕士点:运筹学与控制论。质量工程据2017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级、省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等28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河南省特色专业6个、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7个、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河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河南省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特色专业:安全工程。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土木工程。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教育部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河南省特色专业:纺织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轻化工程、环境工程、艺术设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采矿工程、工业工程、资源勘查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纺织材料实验教学中心、电子与电气工程实验中心、服装设计与工程实验中心。河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针织学、织物组织与结构、机械制图。河南省精品课程:针织工程、针织学、织物组织与结构。教学成果学校科研成效显著。学校大力实施“543”计划,现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6个,校级创新团队8个,电子陶瓷材料与应用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纺织新产品开发、纺织大数据关键技术等省级工程实验室6个,智能控制与机器人技术、涂装生产线仿真与测试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是河南省优秀博士后研发基地。学校分别参与了“新型城镇建筑技术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煤炭安全生产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和“纺织新产品生产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近年来,共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650余项,其中国家973前期研究专项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联合基金项目、应急管理专项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共50余项;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6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师资力量河南工程学院师资水平较高。现有教职工1520人,专任教师1317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20人,副高级职称461人;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24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740人。现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中原学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国家级及省级优秀教师17人,省政府特殊津贴、省优秀专家和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3人,省级教学名师、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省青年骨干教师100余人,并聘有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客座教授和特聘教授100余人。科研平台据2017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省级科研平台5个,市(厅)级科研平台6个,校级科研平台21个,是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省级科研平台中有省级工程实验室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市(厅)级科研平台中有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省高校工程技术中心2个、郑州市重点实验室2个;市厅级科技创新团队6个;参与了“煤炭安全生产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和“纺织新产品生产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建有1个河南工程学院博士后研发基地。科研成果据2017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近五年共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46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7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8项,其中2015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授权专利96项,其中发明专利33项。2015年,学校共组织申报国家级课题108项,省部级课题130余项,市厅级课题130余项,博士基金41项,创新人才2项,科技创新团队1项;共获立项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30项,市厅级课题65项。通过河南省科技厅成果鉴定项目77项,顺利结项项目4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结项1项,省级项目结项21项,厅级项目结项23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河南省第三届自然科学学术奖115项;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奖3项等。教师共发表收录论文164篇。其中SCI57篇、EI38篇、ISTP13篇、CSCD29篇、CSSCI27篇;出版专著19部;获得发明专利14个、实用新型专利31个、外观专利11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高效能棉纺精梳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馆藏资源截至2016年12月,河南工程学院图书馆由西校区图书馆、桐柏路校区图书馆、南校区图书馆三部分组成,馆藏纸质图书220万余册,中外文期刊3500余种,报纸220份。拥有“中国数字图书馆”、“超星”电子图书64万种;购买了SpringerLink、EBSCO、TTC(纺织科技全文数据库)、IMechE期刊数据库、Emerald工程期刊数据库等外文数据库,以及CNKI、万方、维普等中文期刊数据库;使用了独秀学术搜索、百链云图书馆等电子资源;购置了“煤炭数字图书馆”,自建了“黄帝故里文化研究”等特色文献库。中外文数据库达到40余个。建有畅想之星随书光盘系统,有69000张光盘可供下载。校徽校徽由河南工程学院中的“河”、“工”两字拼音首写字母“H”、“G”变形构成。“H”是两本书的形状,又象征打开知识的大门,“G”是祥云的造型,象征学院积极进取,蒸蒸日上的精神风貌。“H”又可视为书本打开后的两个部分,分别象征文、理两科,“G”变形环绕使之融为一体,寓意学院办学文理两科兼容并蓄,协调发展。整个标志由“书本”的静与“祥云”的动相结合,通过“书本”和“祥云”的透视变化造型,增强标志的立体感,给人以简洁明快,独具个性的视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