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建议,不管多么喜欢,或者多么想做,都希望你能管理好自己的预期。三、转行成本有多高,你考虑清楚了吗?假如我现在是某个服装线下门店的销售,那我转行做金融行业的新媒体,难么?难。转行做新媒体是个笼统的说法,而给我发薪水的新媒体岗位,肯定设立在某个具体领域,甚至只依托于某一个产品的运营与销售上。这个时候,如果做不到一往无前杀进行业,那就抽三天时间想想,胜任这份工作需要花费多少时间、精力、财力。一天想清楚一点,就挺好,如果能列出来,写在纸上,更好。除了上述有工作经历的,还有一种就是像我这种,毕业第一份工作就是新媒体编辑——白纸一张入行。听起来不错,充满无限可能性而且不存在转行成本。但实际上,这注定就是弱势,即使投入再多时间、精力来打磨自己的实操技术,充其量只是新媒体这个工具用得熟练,是“术”的层面;而公司要的是你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对产品价值的熟知、对用户需求的感知,这些都是「道」的层面,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积累。相较于新媒体运营这个岗位,选择哪个行业进入更为关键。做服装还是做金融?慎重选择,量力而行;一旦决定,也就不要反反复复,扎根到行业里去。四、转行做新媒体后,有没有偏离你的职业规划?通常在一个职业上深耕细作,方向大概两种:一、专业岗。成为自己所在领域的专家,本质上算是个靠手艺过活儿。二、管理岗。在专业岗的基础上,不断强化领导力,最终成为管理层。那你呢?以后想做什么?想通过这份工作获得什么?是想精通某一项技能,还是目标成为管理者,前者对专业能力要求高,后者更要求综合能力。五、想清楚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在我工作半年的时候,有家公司月薪 10K 挖我,我几乎没有犹豫就拒绝了,虽然当时我的工资是 4K。为什么?心虚。去了之后,我能干什么?我牛逼在哪儿?是我文案写得好,还是排版做得漂亮,亦或是选题对用户口味?我能独挡一面吗?这么一想,心里很是惶恐。因为突然发现自己没有一项不可替代的能力。好像什么都会做一点,懂一点,但是哪一块的积累都不足以达到行业顶尖水平。总得来说,花架子多,底子不实。所以,我们要想清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自己最擅长什么,我们要将全部的注意力都用到自身的成长上来,即使换个“木桶”,我们也是那块最长的木板。六、你能做到随时随地进入工作状态吗?为什么叫“新媒体运营”,关键就在于,你要保持一颗时刻对用户敏感的心,或者随时随地进入工作状态。所以,一个避不开的话题,就是加班,这个加班不是公司需要,而是你必须拿出大量的时间精力,进行完成职业能力上的积累。坦白讲,做了一年,几乎每天都是工程师给我微笑说再见。自从负责公司公众号以来,最大的感触之一就是——时间不够用。这一点贯穿于找选题、排版、起标题、配图到保存发送的整个操作过程。究其根本原因,还是积累不够。改变的方法也无他,只能靠时间去填补经验和认知上的不足。别人每天工作 8 个小时,你可能额外需要 4 小时用在想选题、回答用户提问、评论读者留言。这还不算私下给自己充电的读书时间。七、是不是必须文笔好才能干?真正文笔好的,特别爱写字儿的,应该去当作家。对于新媒体运营来说,把字儿写对,语句通顺,用户看得懂,就够了。写得多了,文字功力也会日渐深厚。真正支撑新媒体在百万千万用户面前风生水起的,不是讨喜的文字和搞笑的动图,而是内容背后的用户需求和商业逻辑。这就要求,你知道你接下来要进的公司是卖啥的,是卖灯泡还是卖保险,是卖产品还是卖服务。你得清楚老板的需求,其他部门的压力,抓紧时间摸清楚新媒体部门在公司整个流程中处于什么环节,扮演什么角色。说到底,这是商业理解能力,运营一个微信公众号,本质上也是在运营一家公司。八、每天都要接受用户的考核曾经在快工作满一年的时候,写过一篇 7500 字干货心得,开篇提了一句:我认为新媒体是个很光明的行业……这个光明除了对整个新媒体行业充满信心,更是对这份工作本身的现实描绘。每一篇推送的稿子,其背后的数据都是即时可见的,阅读量、转发量、收藏量、转化率。每次推送结束后,所有数据和内容本身,都会赤裸裸的摆在那里,接受用户的评价、老板的挑剔、同事的建议以及同行的攀比。这句话的重点是每次。特别是日更的同行,几乎每天都饱受着阅读量的摧残,不是说老板万事以阅读量来衡量 KPI,而是你一偷懒,内容质量的下降就会非常明显,这个藏不住。也许会有人想到刷刷阅读量、用户什么的,但是用户和老板又不傻,内容的好坏,怎么可能读不出来?千万别傻呵呵的以为自己比用户聪明。我很克制地输出内容,也是怕这个,担心自己积累的太少,所谓的见识可能特别浅薄。再者说,刷阅读量这种作弊的事儿,你的竞争对手看得最清楚,他们巴不得抓住你把柄。竞争对手比你更在意你的数据。为什么老板经常和我强调:新媒体这行很锻炼人。因为你得要脸,所以每一步都扛着压力,老老实实地往前走。九、新媒体是个大概念,你要做哪一类?不是做哪一个行业,而是做哪一种类型,我简单梳理一下,大致分成两大类,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