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论新时期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第一作者),发表于《政治学研究》2012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3年第2期全文转载;2、《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完善与发展:十六大以来的新探索》(唯一作者),发表于《理论探索》2012年第5期;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功能预期、价值取向与路径选择》(第一作者),发表于《探索》2012年第6期;4、《制度设计的逻辑前提、路径选择与意义评析:政治制度生成的学理阐释》(唯一作者),发表于《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5、《政治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第二作者),发表于《广西社会科学》2012年第9期;6、《秩序状态、权力结构、行为背景:政治制度本质属性的规范分析》(第一作者),发表于《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政治学》2012年第7期全文转载;7、《国外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研究述评》(唯一作者),发表于《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8、《当代西方制度演化理论的研究视域》(第一作者),发表于《广西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9、《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内在张力与理论取向》(唯一作者),发表于《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政治学》2011年第4期全文转载;10、《社会学制度主义的发生路径、内在逻辑与意义评析》(第一作者),发表于《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社会学报》2011年第4期全文转载;11、《历史制度主义视域下政治合法性的内在张力》(唯一作者),发表于《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12、《重新理解托克维尔:建立在平等殿堂之上的自由》(第二作者),发表于《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第9期;13、《资源枯竭型城市规划的理论意义与基本特征》(唯一作者),发表于《沈阳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14、《从平等到差异:女性主义内在逻辑的转变》(第二作者),发表于《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第7期;15、《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现实诉求、理念定位及路径选择》(唯一作者),发表于《行政管理改革》2011年第10期;16、《女性主义与政治学思维方式的关系探析》(第二作者),发表于《沈阳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17、《西部资源枯竭型城市规划困境与对策分析》(第一作者),发表于《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中国民族报》理论版2008年10月24日论点摘编;18、《在“积极隐士”与“伦理相对主义者”之间:梭罗政治思想内在张力评析》(第一作者),发表于《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