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来年前,出门游玩的标配还是手绢。纸巾、湿巾甫一亮相,就以其便捷、卫生的优势瞬间跻身于“随身带”榜单。中国造纸协会生活用纸专业委员会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湿巾销售量约1亿片,合每人30片。优恪()本次送检了8款普通湿巾和6款标注具杀菌作用的卫生湿巾,品牌涉及清风、心相印、维达、洁柔、万宁、屈臣氏、妮飘、得宝、舒洁、滴露、洁云等。14款产品测评结果无一良好,6款卫生湿巾全获最低评级——警示;8款普通湿巾6款警示,2款差评,问题主要出在防腐剂、抗菌剂。季铵盐化合物或可致微生物耐药优恪本次送检的3款普通湿巾和6款卫生湿巾,均检出西吡氯铵、苯扎氯铵等季铵盐化合物,分别被降两级。9款产品中检出的此类季铵盐阳离子杀菌剂,除了具有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吸附、降低表面张力、在溶液中聚集等基本特性,还具有抑制和杀灭微生物等效应。核心期刊《日用化学工业》曾刊文称,季铵盐阳离子毒性和刺激性较大,同一体系中长期使用一种阳离子杀菌剂,可能会使某些有害微生物产生抗药性。如苯扎氯铵杀菌剂,可能导致绿脓杆菌耐药性提高。防腐剂成扣分大户湿巾中,防腐剂通常用来避免微生物的恣意生长,本次优恪在多款湿巾中检出甲醛、CMIT、MIT等防腐剂。其中,6款湿巾检出甲醛或其释放体,被直降4级。甲醛可以通过营造不适合微生物生存的环境,以达到防腐效果。化妆品和日常卫生用品中的甲醛虽然很难进入到人体,但当接触量超出正常代谢量时,甲醛可进入人体血液中,并对肾、肝和造血组织等产生毒性作用,导致对多个系统的损害。甲基氯异噻唑啉酮(CMIT)和甲基异噻唑啉酮(MIT),同样作为防腐剂在多款湿巾产品中出现。湿巾国家标准GB 15979- 2002规定,湿巾产品不得对皮肤与黏膜产生不良刺激、过敏反应及其他损害,但并未对防腐剂、杀菌剂使用量做限定。甲基异噻唑啉酮(MIT)可能存在导致皮肤过敏的潜在危险。欧盟化妆品安全性评价委员会(SCCS)的报告称,驻留类产品中的MIT浓度目前无法确定安全值,对于冲洗类产品,SCCS专家认为MIT的安全浓度为15 mg/kg。因此,MIT含量大幅偏高的洁柔、屈臣氏两款产品被降两级,检出MIT偏高的心相印、mannings (万宁)、妮飘、滴露、洁云等6款产品被降1级。甲基氯异噻唑啉酮(CMIT)属于强致敏原,检出CMIT的洁云、心相印、万宁、妮飘等5款产品均被降两级。14款湿巾全部含有表活剂PEG优恪网此次送检的14款湿巾产品中,均含有聚乙二醇或其衍生物。作为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及其衍生物具有起泡、去污的作用,但也会让皮肤变得更容易渗透,从而为有害物质打开便利之门。美国化妆品成分审查专家小组(CIR)认为,含有PEG的化妆品不应用在破损或有皮疹的皮肤上。皮肤存在创伤或患有皮肤病的消费者,更应避开此类成分;过敏体质人群也要慎使用。家用消毒杀菌产品有增加微生物耐药性的隐患对于6款产品名称中带有“卫生”或“杀菌”字样,包装上有类似“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杀菌作用”,或是“经测试,能够快速杀灭9%细菌”等杀菌效果宣传的“卫生湿巾”,优恪针对其杀菌功效制定了专门的评分标准。6款卫生湿巾均在杀菌效果具体评分中被评警示(D-)。德国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BfR)在2014年发布的报告称,普通家庭用消毒杀菌产品并不能带来预想的卫生效果,反而会有增加微生物耐药性的隐患,也可能产生中毒、过敏等副作用。在其他8款“普通湿巾”的检测中,对于检出此类杀菌成分的产品,也会在“成分具体评分”中被降级。家用消毒杀菌产品并非日常必需普通家用杀菌产品,一般通过降低微生物繁殖力达到杀菌效果,但所添加的每种杀菌成分都只是针对特定细菌,并不能杀灭所有细菌。细菌普遍存在于生活环境中,但并不一定就会导致疾病。BfR指出,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注意基本的卫生原则即可,如保持个人卫生,定期打扫家居,保证烹饪和储藏食物的环境卫生良好等,普通家用消毒杀菌剂并非必要的产品。对于杀菌皂等具有杀菌功能的普通日用产品,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也持类似观点,指出目前没有证据证明使用此类非处方杀菌产品能更有效地预防疾病,反而有迹象显示某些杀菌成分可能促成细菌耐药性。对此,BfR认为,如果细菌经常暴露在并不能将其完全杀灭的杀菌剂浓度下,可能会使细菌对该类杀菌剂产生耐药性。这种情况就很可能发生在卫生杀菌湿巾的使用过程中。总之,使用杀菌湿巾对消费者来说,并不能带来更多卫生和健康方面的益处,优恪对此类产品一律降2级。多数厂家未提供产品杀菌功效证明优恪联系各款湿巾的厂商,请对方提供产品杀菌功效的证明,但只有得宝卫生湿巾提供了实验室报告,证明其产品在实验条件下几乎可以全部杀灭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但仅限于实验室条件下。至于湿巾使用的实际效果如何,得宝卫生湿巾并未提供相关证明。在测评报告发布前,其他产品的厂商并未提供任何相关证明,导致被降2级。苯扎氯铵可致细菌耐药性提高在所有宣传具有杀菌效果的卫生湿巾及部分普通湿巾产品中,优恪检出了季铵盐化合物。此类问题成分可损害细胞膜、导致过敏,含有此类物质的产品均被降2级。就其中的季铵盐类抑菌成分——苯扎氯铵,2013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曾指出,众多研究资料显示苯扎氯铵可能导致绿脓杆菌耐药性提高。而绿脓杆菌本身就是一种不易杀灭的细菌,是医院中导致感染的罪魁祸首之一。杀菌剂聚氨丙基双胍欧盟禁用于化妆品两款卫生湿巾产品使用聚氨丙基双胍(PHMB)作为杀菌剂。由于其可致癌性,欧盟化学品分类、标签和包装法规更新文件 Commission Regulation(EU)N 944/2013把PHMB划为“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类物质”(CMR物质)。根据欧盟化妆品法规 Regulation(EC)N 1223/2009,欧盟自2015年已经开始禁止在化妆品中添加该防腐剂。由于此次送检的湿巾产品并不属于化妆品范畴,因此优恪仅对含有PHMB的产品降了2级。在没有宣传杀菌效果的湿巾产品中,实验室也检出了杀菌成分:3款产品检出季铵盐化合物,2款产品检出聚氨丙基双胍。这些湿巾在成分具体评分中被降2级。多种卤代有机化合物具有致敏性卤代有机化合物包含数千种含溴、碘、氯的物质。联合国环境署(UNEP)发布的《2012年全球化学品展望》介绍,很多卤代有机化合物具有致敏性或致癌性,会在环境中积聚。不少卤代有机化合物作为防腐剂使用,比如甲基氯异噻唑啉酮(CMIT),这是一种强致敏原,实验室在5款产品中检出了该成分。至于其他湿巾产品中检出的究竟是哪种卤代有机化合物,通过本次检测的实验方法并不能确定。卤代有机化合物既可能是作为防腐剂添加到产品中,也有可能是生产过程中漂白工艺的残留物。厂商经常会说,卤代有机化合物中也有无害的、甚至有益的物质,但是通常这些物质都是天然的,而不是人工合成的卤代有机化合物。想要避免此类风险的消费者,应选择不含卤代有机化合物的产品。8款湿巾检出甲基异噻唑啉酮优恪本次送检的14款湿巾产品中,8款湿巾含有可致敏成分甲基异噻唑啉酮(MIT),其中6款含量偏高,2款大幅偏高,超过15 mg/kg。欧盟消费品安全科学委员会(SCCS)2014年的评估报告称,在诱发接触性过敏方面,目前尚无充分论证过的针对驻留类(包括湿巾)产品的MIT浓度安全值。因此,只要明确检出MIT,产品就会被降1级。对于冲洗类产品,SCCS专家认为MIT的安全浓度为15 mg/kg,这也是我们针对该物质的第二个评分标准,即产品检出的MIT浓度大于 15 mg/kg,优恪认为其“大幅偏高”,降2级。湿巾中的甲醛可能来自黏结剂6款湿巾检出超过痕量的甲醛/甲醛释放体,均被降4级。甲醛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确定为1类致癌物,是一种常见防腐剂,仅微量的甲醛就会刺激黏膜并引起过敏。欧盟化妆品安全性评价委员会(SCCS)认为,甲醛是一种皮肤致敏剂,可以诱发鼻咽癌和白血病,还会使皮肤迅速老化。德国ÖKO-TEST在过去对德国湿厕纸产品的测评中了解到,此类产品中的甲醛,可能出自湿巾制造工艺中生产网状无纺布时所用的黏结剂。14款湿巾均含有聚乙二醇或其衍生物本次送检的14款湿巾产品均含有聚乙二醇或其衍生物,其中3款产品在外包装上标示了含有该物质。实验室在其他产品中也检出了该物质,它能使皮肤更易穿透。尽管一些厂商否认,但是不少软膏利用该特性使药品有效成分渗入体内。聚乙二醇及其衍生物被用作表面活性剂来清除皮肤上的污垢。美国化妆品原料评价委员会(CIR)评估报告认为,含有聚乙二醇或其衍生物的化妆品不应用在有破损或有皮疹的皮肤上。mannings(万宁)洁肤湿巾(西柚薄荷)中含有邻苯二甲酸二乙酯,该物质是一种酒精变性剂,它能被皮肤吸收并影响其保护机制。未见致敏香料、荧光增白剂好消息是,没有一款产品中含有类荷尔蒙作用的防腐剂——对羟基苯甲酸酯,或是有问题的致敏香料。没有一款湿巾含有荧光增白剂,实验室也没有在送检湿巾中检出会污染环境的氯化物。